PDCA模式

2024-07-16

PDCA模式(精选十篇)

PDCA模式 篇1

电网调度管理是电网调度机构为保障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和电力市场的规范运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依据有关规定对电网运行、电网调度系统及其人员职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1]。“统一调度、分级管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电网调度管理模式。实践证明,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符合电网发展趋势和调度管理要求,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的电网调度管理模式[2]。虽然,我国电网整体上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电网调度管理模式,但具体到省级电网这一级,这种电网调度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深化和完善。 同时,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3],湖南电网的形态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要求,湖南电网调度应建立更加紧密的工作协同机制,发挥整体合力。通过应用PDCA循环原理,构建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实行一体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形成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机制,全面提升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的协同力、执行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各单位、各部门和各岗位的执行力、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2 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现状分析

2.1 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现存问题

2.1.1 计划制订问题。

(1)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重点突出了计划任务和工作项目,但没有提出落实执行计划的具体措施。

(2) 在下达工作计划时,重点突出了计划完成时间,而没有明确完成工作计划的关键环节和质量要求。

(3) 无论是在制订电网运行计划时,还是在制订调度管理计划时,上下级之间相对独立,上级的要求不能在下级的工作计划中贯彻落实,下级的问题也不能在上级的工作计划中进行统一协调解决。

2.1.2 计划落实问题。

(1) 重视计划的制订,轻视计划的落实,尤其是上级单位只重视下发文件和下达任务,而下级单位则把重点放在传达和学习文件上。

(2) 在时效性上,管理计划的落实情况比运行计划的落实情况差,下级单位的计划落实情况比上级单位的计划落实情况差。

(3) 还没有建立工作计划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因此,上级调度机构不能及时督促下级调度机构逐级、逐阶段的分解落实各项工作计划。

2.1.3 检查考核问题。

(1) 大部分检查考核在事前没有制定具体的方案,或者即使制定了检查方案,也没有突出重点,没有明确考核的具体细则。

(2) 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按标准来检查工作,事前没有全面掌握检查项目的实际情况,因此,也就不能保证检查的质量。

(3) 一般只有月末、年末和活动形式的检查,而没有实际过程和日常工作等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因而不能进行及时的督导和纠错。

(4) 上级单位只对下级单位的少数工作项目进行检查,更没有考核,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缺乏约束力,没有从制度上保证整个调度系统的执行力。

2.1.4 总结提高问题

(1) 重视完成任务,轻视工作总结。不重视从完善提高的角度,对所做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并提炼典型经验,形成典型案例。

(2) 在电网运行的分析中,情况叙述和数据统计居多,分析内容较少较浅,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现象描述的层面,提出的措施也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3) 没有建立通过不断总结从而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工作流程的机制,因而专业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

(4) 没有建立工作总结点评机制,上级单位基本上没有对下级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系统的点评和指导。

2.2 调度管理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2.2.1 管理体制方面

(1) 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尤其是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缺乏监控和考核手段,因此统一调度的原则和要求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2) 没有建立统一的电网运行方式协调机制,因此,湖南电网的规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3) 没有明确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的管理职责,即省调对地调的管理责任,地调对县调的管理责任。

2.2.2 组织结构方面

(1) 在行政管理上相互独立,即上级调度机构对下级调度机构只是提供技术指导,相互之间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约束力,工作联系也比较松散。

(2) 专业管理模式不统一,专业管理的界面、职责和流程也不一致,各调度机构及其岗位设置各不相同,因此,地调与地调之间以及县调与县调之间工作的同质化水平较低。

(3) 在实际工作中,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和电力通信等专业的归口管理职能没有落实到位,因此,还没有形成省、地、县三级电网二次系统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2.2.3 制度建设方面

(1) 严格按标准开展工作的意识有待加强。

凭感觉或经验开展工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标准化管理任重而道远,事事有标准、人人守标准以及按标准进行工作和管理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2) 标准执行的约束力不强。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的有效执行,需要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和修订完善,实现标准执行的闭环管理,提高各项标准的实施效果。

2.2.4 技术支持方面

(1) 部分地、县调的技术支持系统投运时间较长,系统功能落后,并缺少辅助设施支持;基础自动化设施薄弱,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差;没有实现统一对时制度,地区电网还没有建设数据网;厂站自动化设备的标准不一致,运行维护模式也不统一。

(2) 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调度管理技术支持平台,各级调度机构内部以及省调与地调、地调与县调之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上还没有实现工作计划及其要求的自动分解,工作计划执行进度情况的自动监控。

3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设计

3.1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设计要求

3.1.1 各级调度的职责定位。

省调的职责是负责主干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对湖南电网调度系统进行归口管理。地调的职责是负责中压电网的安全供电,并对地区电网调度系统进行管理。县调的职责是负责配网的可靠供电。

3.1.2 调度管理的基本原则。

特高压是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基础,不仅要求各级电网网架结构统一规划和协调建设,而且要求电网的管理、运行与控制及各项核心业务高度协调一致。因此,适应电网发展新要求的湖南电网调度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统一调度、集约化管理、一体化建设、智能化控制”的基本原则。

3.1.3 调度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适应电网发展新要求的湖南电网调度管理模式,需要创造条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从而提高省、地、县三级调度管理的协同运作水平:

(1) 规范调度机构组织体系。省调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规范网省公司本部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的意见》确定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地调统一按“综合办公室+大班组”的模式设置机构和岗位;县调原则上实行调度监控业务一体化的机构设置模式。

(2) 建立工作计划协同机制。由省调组织制定湖南电网调度系统年度、季度和月度工作计划,并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督导考评。

(3) 建立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建立省、地、县三级调度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及时请示、汇报工作,通报情况,并研究解决问题。

(4) 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建立完善湖南电网调度系统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加强上级调度机构对下级调度机构安全生产的检查和指导。

(5) 建立调度工作考核制度。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考核的原则,制定湖南电网调度工作评价考核办法。

3.2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的流程构架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Edwards Deming博士(1950)在PDS循环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并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模型[4],它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遵循的科学程序,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根据统一调度、集约化管理、一体化建设、智能化控制的原则以及湖南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要求,可以构建如图3.1所示的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的PDCA循环模式。

图中大循环是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的整体PDCA循环;对称的两个小循环表示P、D、C、A工作的每一步也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PDCA循环。由图可见,在电网调度管理进行整体PDCA循环时,也同时进行着具体的工作PDCA循环。整体PDCA循环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而工作PDCA循环具有操作性和支撑性。

3.2.1 整体PDCA流程。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的整体PDCA循环可以分解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总结阶段等4个步骤,如图1所示。

3.2.2 横向PDCA流程。

电网调度管理的任务是组织、指挥、指导、协调电网运行,通过对电网运行方式的科学安排、组织实施、跟踪监视、分析反馈,从而优化利用电网资源,实现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各级电网的调度管理则通过电网运行方式这一核心业务流程,形成完整的横向PDCA循环,如图2所示。

3.2.3 纵向PDCA流程。

电网调度管理的纵向PDCA流程是以电网为载体,向发电厂或其它电网购买电能,通过电网运行方式在各级电网调度机构之间的统一协调,保证向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电力的循环过程。 根据电网调度管理的整体PDCA循环特点,以及考虑各级电网调度机构的职责范围,实现电网调度管理纵向PDCA流程的有序运转,其循环如图3所示。

3.3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的体系制订

3.3.1 调度管理的责任体系。

省调的责任是保证主干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负责湖南电网调度的归口管理,对地调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事故负有连带责任;地调的责任是保证中压电网的安全供电,负责所辖县级调度的管理,对县调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事故负有连带责任;县调的责任是保证配网的可靠供电。三级调度责任体系界面清晰,同时,具有很强的衔接性。

3.3.2 调度管理的保障体系。

省公司应组织制定电网调度管理发展规划,明确电网调度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项目,从而引领电网调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组织制定调度机构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发展规划,制定电网调度年度资金预算和技术改造计划,保障合理的资金投入。

地区电业局和县电力局应认真组织实施电网调度管理发展规划及年度资金预算和技术改造计划,组织落实调度机构人员配置标准。

3.3.3 调度管理的监控体系。

建立有效的监控网络,实行内部控制和外部督导相结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和部门都要按照举一反三的原则,进行严格和扩大的分析,并进一步完善或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各级监控网络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和整改问题,重点跟踪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或部门,要进行严厉的问责和考核。3.3.4 调度管理的应急体系。县调主要负责县级电网安全运行应急事件的处理;地调负责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应急事件的处理,快速协调所辖县级电网之间的相互配合,防止电网事故范围及其影响扩大;省调负责湖南电网安全运行应急事件的处理,快速协调地区电网之间的相互配合,将事故影响范围减少到最小程度。各级调度机构应建立电网事故的快速启动机制及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并在事故处理完毕后,深入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及时修订或补充事故应急预案。

4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实施措施

4.1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实施步骤

4.1.1 模式变革的方案准备。

进行调度机构本部化改革,落实电网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从而使各级调度集中精力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

为了加强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的监督和管理,保持省、地、县三级电网运行管理工作的协调一致,地级调度机构主要负责人应由电业局副总工程师兼任。

4.1.2 变革方案的组织实施。

电网调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需要在电网调度机构建立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安全控制、生产管理体系,并统一开发使用核心业务流程。

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培训设施,规范培训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培训方式,建立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5]。

4.1.3 模式实施的完善提高。

贯彻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制订电网调度管理发展规划,确定电网调度每个阶段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计划,以及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方向,不断加强调度系统的能力建设。

建立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机构应急防控体系。建立省、地、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实行领导日常值班制度,负责迅速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定期进行联动协调实战演练;完善信息有序快速发布制度[6]。

坚持不懈地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以军队管理要求强化每周站队点评规范、会议会务管理、上班值班管理和工作检查指导规范。

4.2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保障措施

4.2.1 模式实施的监督机制。

建立和健全各级调度机构工作计划、管理措施及规章制度的监督机制,重点监督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完善相关制度标准。

4.2.2 模式实施的评价机制。

省公司制定发布电网调度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省调负责组织开展地级电网调度工作绩效评价;地调负责组织开展县级电网调度工作绩效评价。每季度定期进行绩效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根据季度评价结果,形成年度绩效评价;年度绩效评价结果要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考核电业局(电力局)企业负责人业绩的主要依据之一。

4.2.3 模式实施的竞争机制。

引入和完善“比安全生产、比优质服务、比管理水平”的劳动竞赛机制。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培养各单位创先争优的意识,增强调度系统持续发展的活力,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和各岗位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工作质量。

4.2.4 模式实施的考核机制。

在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机构内部建立工作计划和工作质量完成情况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每月单位对部门、部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数据和资料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OMS)中提取,实行定量评价,并建立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机制。

5 结束语

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形势的发展,湖南电网的形态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保证各级电网的安全协调运行,实现能源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迫切需要深化和完善目前“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调度模式。基于PDCA循环的湖南电网调度管理模式符合电网“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要求,可以实现电网调度工作的闭环管理,不断提高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的专业水平,有助于加强各级电网调度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驾驭现代大电网的能力,确保湖南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摘要:应用PDCA循环原理,对湖南电网调度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从工作计划、任务落实、检查考核和总结提高等方面,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电网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调度管理的工作主线,明确各级电网调度管理的职责定位,构建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提出电网调度管理的整体PDCA流程、横向PDCA流程和纵向PDCA流程等框架体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保证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实施的责任体系、保障体系、监控体系和应急体系,以及持续提高执行力和工作质量的过程监督、工作评价、劳动竞赛及绩效考核等机制。

关键词:湖南电网,调度管理,PDCA

参考文献

[1]李西泉,等.湖南电力调度规程[Z].湖南省电力公司,2007

[2]郭国川.统一调度是我国电网调度模式的理性选择[J].电网技术,2002,26(4):1-8

[3]刘振亚.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推动公司科学发展[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9

[4]刘霞.公共管理的模块化治理方法研究——PDCA循环视角[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5]方应杰.谈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37-238

[6]楼良明.供电危机管理及防范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

全面质量PDCA管理模式之精髓 篇2

全面质量PDCA管理模式之精髓——4个阶段、8个步骤,并将此铭记于心、熟练地运用于科室管理中使之逐步成为常态化管理模式。

Plan计划: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找出并分析产生的各种原因;3.找出各种原因的主要因素;4.针对主要因素制定解决措施,提出改进计划。

Do实施:步骤5.执行制定的计划和措施。

Check控制:步骤6.根据计划的需求,检查执行情况。

Action 修订:步骤7.总结经验成绩,把效果好的提炼为标准;

PDCA模式 篇3

何谓PDCA循环模型

PDCA循环也叫做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博士首先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之后戴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宣传,最终PDCA模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这个程序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得到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PDCA是plan、do、check、act的英文简写,构成了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步骤,并且这四个步骤是螺旋形持续上升循环往复的,并非到act就终止结束。其中check是该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思想,需要重点改进。具体而言,四个步骤的释义如下:①P(plan)计划,需要确定方针,指定活动目标。如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此阶段首先是现状调查,摸清用户的要求,之后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制定出将要实施的计划。②D(do)执行,根据以上的计划设计具体的方案,并通过实验、产品设计等进行布局,运作方案后,实现计划的目标。③C(check)检查,总结执行的结果,之后分析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效果。④A(act)处理,对以上的检查结果进一步反思,把正确和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并争取在下一次的PDCA循环中得以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一个循环过后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入下一个循环并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模式在盲文出版编校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盲文出版工作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公益性质,还在于编辑过程和校对方法不同于普通书籍。盲文图书编辑要根据广大盲人读者的需求选择书目,这要做广泛并持续的市场调研。

另外,盲文是以“点字”的形式呈现给盲人的,完全靠手指触摸阅读,阅读的难度和速度都无法和明眼人相比。并且盲文是拼音文字,不如汉字形象直观。而且,盲文图书的出版除了常规的编辑、校对外,还需要额外的环节——录入,也就是把普通的汉文书用盲文的形式人工录入电脑,这也必然会产生额外的错误。

为此,盲文出版考核办法的制定除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的行业标准,遵循《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外,盲文编译部门还特别根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2005修订版)》《2012年文化历史类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要点》,编制了《盲文图书录入校对考核办法》,并在PDCA循环的作用下不断修正和改进(以一校为例见表1)。

表1 录入校对考核表

《盲文图书录入校对考核办法》严格制定了录入、校对各环节的奖惩标准,并且严格于普通汉文书稿的差错率。把图书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是普通书籍,乙种是类似于文言文、英文等较难校对的盲文书籍,丙种是类似于盲文乐谱等音乐类的特殊书籍。根据书籍的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版数要求。再进一步把任务量分成A、B、C三档,A档是每月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B档和C档为奖励档,每个月要首先完成A档,多余的产量计入B档,B档的产量完成后,再将多余的计入C档。C档每版的价位高于B档。依此,B档的价位同样高于A档。由此形成鼓励超产的激励机制(以一校为例见表2)。

表2 一校产量表

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出版标准是行不通的,因此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类别下制定了差错率的标准范围,低于这一数值,代表质量很好,并给予相应奖励。差错率越低,奖励越高,如甲种一校图书合格范围值在0.6‰至0.9‰之间,低于0.6‰,奖励A档相应版数价格的20%。惩罚机制分为阶梯档,根据差错率高低给予不同的惩罚标准。在2‰以上的,扣除100%(以甲种一校为例见表3)。在制定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出版社努力营造对编校质量一致关注的氛围,让质量意识和为盲人服务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工作人员从主观上严格控制质量,降低错误发生率。

表3 甲种一校奖惩表

为了明确每套图书在责编、录入、校对各环节的来龙去脉,以便责任到人,编译部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每月填写产量表和每套书的流程表。流程表不仅包括录入人员和各校次人员的姓名,还统计了每个环节的错误数量和差错率,严把质量关。每套书的校对过程都要求详细记录每一校次的每一个错误,并在定期开展的总结会中反馈给相关人员,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

一套《考核办法》并不是长期使用持续不变的,依据PDCA管理理论,PDCA四个步骤是阶梯上升,往复循环的。盲文编译部根据实际需求定期修改,但每次修改都会留出试用时间,处理表意不清之处。再咨询有经验的盲人校对老师,通过全体讨论交流后得以完善。

运用PDCA循环模型促进盲文编辑、录入、校对各部门间的沟通

无论是盲文出版还是汉文出版,其过程都是连续统一的。盲文编译部的编辑、录入和校对人员之间更是团结合作、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为盲文出版铺垫了基石。有效沟通的途径主要有质量研讨会和经验总结会。

质量研讨会主要由相关负责人传达上一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再由员工共同总结,探索合理的解决方式。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隐患及时沟通,之后提出改进方法,并将结论形成书面报告,填写本单位编制的《PDCA质量提升工作表》(见表4),再上传至领导批准,最后下发到每位员工按时执行。

表4 编译部PDCA质量提升工作表

各部门间的良好沟通是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最有效增进新员工业务素质的方法是实施师徒制。师徒制也是盲文出版的特色之一。因为盲文校对中摸读盲文的是盲人工作者,由于视力缺陷,他们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完全靠语言表达,加之盲文出版涉及分词和部分注音标调等,都比较灵活,并非一成不变,主要凭经验加以灵活的运用。所以实施师徒制,让有经验的老员工培养新员工,遇到问题随时解决,并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会,时时培训。

良好的PDCA循环系统增强了出版社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为提高盲文书的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实现了编校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通过有效沟通,编辑选择图书的方向更加明确,图书难易程度得以有效控制,图书种类实现了合理搭配。录入人员也增强了质量意识,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为校对环节提供了保障,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一系列的问题经过PDCA的多次往复循环得到了彻底解决。

专业技术课教学中PDCA模式初探 篇4

PDCA循环是一种质量改进模式, 是戴明博士在其导师休哈特提出的质量循环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也被称为戴明环[1]。PDCA循环由四个英文单词Plan、Do、Check、Action的首字母组成, 分别表示四个不同的阶段, 其中Plan表示策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设定及程序和计划的制定;Do表示实施, 按照策划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落实工作;Check表示检查, 指按照设定的目标和标准检查所做的内容;Action表示总结, 指根据检查和反馈所获得的信息, 对成绩给予肯定, 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后再运行一次PDCA循环来解决问题[2,3]。在这四个阶段中, 推动PDCA循环关键的是A阶段。只有经过总结、处理的A阶段, 才能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到制度和标准中, 才能进一步指导实践, 否则就不能发扬成绩, 也不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大环套小环, 小环保大环;质量水平呈阶梯式上升[4,5]。

自从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推行以来,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都取得了极大的提高。它的工作方法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和应用, 不仅仅局限于全面质量管理, 而被应用到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各种模式中。尤其是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被广泛地应用到实际当中, 在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6,7]。

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础课, 另一类是专业技术课。专业技术课是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 并为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针对专业技术课的练习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因此, 学习专业课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课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性和严肃性, 使其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讲授和学习专业课, 其教学模式应该向实用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方向发展, 而PDCA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其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尤其是动手能力, 从而保证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适应将来的具体工作需要。

二、PDCA模式在专业技术课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PDCA质量改进模式虽然最初产生于质量管理领域, 但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 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成功应用, 例如, 医疗、交通、英语教学等[8,9,10], 这种模式同样也可以应用于专业技术课教学。由于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的限制, 我国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过多地强调基本原理技术, 而对于学生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比较薄弱。针对这一问题, 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PDCA循环, 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本专业文化意识。

(一)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技术的兴趣, 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若是对某项事物、活动或工作发生兴趣, 就会全身心投入, 努力在这方面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 电子竞赛、航模等就是利用学生这种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能。专业课教学也可以借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相对于其他基础课程来说技术知识比较多, 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枯燥, 因而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总结其产生的原因, 除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外, 就是他们没有建立对专业技术课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主要问题, PDCA这个改进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明确目标, 然后有目的地执行后去检查, 然后分析检查的结果, 再进行改进。这样学生就会按一定的科学程序来学习,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发现自身的不足, 学生就会兴趣十足地全身心投入, 把遗留的问题弄清楚。

(二) 构建专业技术课培养模式

传统的专业技术课教学重点放在基础原理知识上, 对学生应用技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力度不够。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一旦接触实际工作, 就会发现利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无从下手。究其原因, 就是缺乏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锻炼。因此,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动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处理具体问题时, 首先要有针对问题的策划, 然后落实具体的措施, 接下来检查实施的结果, 最后总结, 对于遗留问题再进行新的PDCA循环, 这样假以时日, 学生必然会架起理论和实际的桥梁。

(三) 培养专业文化意识, 为将来企业文化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文化意识很重要, 它会影响人的行为和习惯。在当今社会中,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凝聚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利用PDCA循环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去涉猎、学习和掌握更多本专业范围的知识, 为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PDCA循环, 专业文化意识逐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相应的素养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 这些都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 快速地接受和融入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

三、PDCA模式的具体运用

我们可以把一门专业技术课的学习作为一个PD-CA循环, 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具体问题作为一个PD-CA循环。例如, 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而做的PDCA循环:首先, 我们要针对这个具体问题制订一个计划 (Plan) , 一天或两天内要完成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然后, 按照制订好的计划开始实际操作 (Do) , 按照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具体措施落实后, 可以对实施结果或阶段结果进行检查 (Check) , 通过检查的, 也就是问题解决了, 可以放过。若问题没有解决, 实施具体措施后的结果和预想结果之间存在异常, 要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 并进行纠正 (Action) , 有必要的话可以再做一次PD-CA循环, 直到把问题解决。这样解决好一个具体问题, 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对下一个问题采取同样的方法去做。按照这个步骤反复进行,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应的专业技术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就像一个又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学生的学习质量必然得到提高。

PDCA质量改进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按照这个科学程序来进行学习必然会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本专业的文化意识。反过来, 这种文化意识又决定了学生的行为和习惯。习惯决定细节, 细节又决定成败, 可以说, 采用PDCA循环的模式为学生向成功之路迈进奠定了基础。

在当前社会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相应的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也是不断涌现, 所以本科教育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中让学生掌握将来要用到的全部的所有知识, 因此, 我们的专业课教学要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相应的兴趣以及专业意识,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使他们适应新经济形式对人才的需求。PDCA模式作为一种适应性广泛的改进模式, 运用于专业技术课教学必定成为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2][4]钟汉清, 戴永久译.戴明论质量管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3:411-413.

[3][5]王毓芳, 郝凤.质量分析质量改进与统计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3:4-6.

[6]耿金花, 高齐圣, 方爱丽.质量改进——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J].商业研究, 2007, (9) .

[7]李春杰.浅议PDCA循环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 2009, (9) .

[8]王洋, 玄英哲.PDCA循环在护理领域应用的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22) .

[9]王兴昌.PDCA管理理念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S) .

PDCA模式 篇5

摘要: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常以传统的“经验型”的事后管理为主,对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实施难以有效地预控,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现将PDCA模式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对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PDCA;计划;现场管理;施工安全

我国建筑业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施工现场,现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正确实施,对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有重要意义。

1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4个英文字母组成。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也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是英语单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1]。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无忧论文网http://

2建筑安全管理中的PDCA循环

2.1 计划阶段(Plan)该阶段就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方针、计划、标准、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并确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该阶段对建筑企业来说,包括企业制订某一时期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现场的安全状况;提出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在实践中,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通过运用排列图、因果图等工具对前期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类的统计,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施工现场确认。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施工队、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 执行阶段(Do)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施计划中的内容,对建筑企业来说,根据质量管理计划,将这些技术方案细化后,落实到个人,经过一个施工段后,企业质量管理计划的总目标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技术方案落实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实施进展进行分析、协调,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在实践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相关目标负责人,分析各部门工作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 检查阶段(Check)根据计划与目标,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及时总结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明确效果,找出问题。检查中也可能发现原先制定的计划里存在的问题。对建筑企业来讲,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在实践中应抓好下面几项工作:①材料检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

验。②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于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程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等。③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④抽检。随机检查,比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是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2]。

2.4 处理阶段(Action)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对总结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以标准化,或指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参照;对失败的原因要总结,引起重视。在实践中,应该对实施情况检查并评估,安全管理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将有效的经验用书面形式写下来,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存在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如果人人有质量忧患意识,真正认真地去做,就能防治质量通病,质量才能再上台阶。

3结语

PDCA模式 篇6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8-01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1]。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及效率十分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通过运用PDCA循环实施护士长量化考核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等工作的循环过程[2]。

2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2.1 计划(P):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标;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2.2 实施(D):

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切实有效地实施。

2.3 检查(C):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2.4 处理(A):

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上述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3 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3.1计划阶段

首先是完善组织建设,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病房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由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逐级监控的定责循环管理网络。其次是制定管理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最后是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信息源于自评、同事他评、病员反馈、病房质控小组抽查、片区质控小组抽查及,护理部质控小组抽查;查找病房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的计划。

3.2实施阶段

组织全体科室护理人员学习PDCA循环的相关知识,使全科室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质量控制得标准以及考核的方法,形成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的良好氛围。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计划 ,以便更加及时、准确、高效地实施整改计划。组织质控组组长认真学习质控标准及考核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检查的能力;引进激励机制 ,进行考核奖罚。采取组长对责任护士实行定位循环管理;护士长对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相互制约机制。对质控问题整改计划定项定位切实执行。

3.3检查阶段

按照制定的质量监控计划,每周定项检查1—2项质量控制检查的内容,对前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强化进入再实施再评价阶段。每月对本周期所有质控内容进行评价。

3.4 处理阶段

护士长定期(每周、每月)组织整体质量考评小组会议,将各级检查考评结果汇总公布,每件问题明确到具体时间,具体人员,同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科室工作人员,保证当事人明白,人人知晓,形成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的反馈系统。具体处理如下:分级分层采用不同的方式,抽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总结1次,讨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奖惩措施及力度,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结果

5 讨论

5.1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形成了实效性的管理文化通过导入PDCA循环[3] 。 PDCA的运用,使护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促进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换位思考,让护理人员主动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病人的需求,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要求,解决病人的问题。在PDCA循环运用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在质控中不但重视护士工作完成的质量,也重视护士完成工作的过程,只有将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最有效的合力,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管理文化。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各人所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5.2 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建立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同时又是被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通过不断循环的信息反馈环,形成了人人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的工作局面,持续促进了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4]。

5.3 PDCA循环的运用规范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落实监控措施,增加护理管理途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改进是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的突破[5]。

参考文献

[1]叶政书,朱名媛。创建等级医院的程序:现代医院分级管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6.

[2]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3]赵 京.PDCA循环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1998,11(4):487-488.

[4]徐秀月.导入PDCA循环,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155-156.

PDCA模式 篇7

1 学习型企业的概念、内涵及创建的现实意义

1.1 学习型企业的概念

目前, 有关学习型企业的定义和学习型组织一样尚无定论。我国的邹广文认为, “学习型企业”是指在企业中, 企业全体员工通过不断努力, 形成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良好氛围。在这种环境里, 每个人都能够不断地补充新知识, 并善于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修正自身的行为, 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企业环境, 迎接新的挑战。怕得勒·鲍达尔和勃格因泽把学习型企业定义为:为组织内所有成员学习提供便利, 并将成果不断转化的企业[1]。虽然学习型企业的定义纷繁各异, 但大多涉及到组织学习、组织能力和组织目标三个方面。基于这些特征, 可以把学习型企业定义为:它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在其中, 企业所有成员持续性、创造性地共同学习, 并把共同学习融入到成员和企业的方方面面, 最终实现成员的全面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2 学习型企业的内涵

1.2.1 学习型企业的本质:

企业成员善于持续学习, 并创造性地与工作结合,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型企业中, 不仅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更关注成员的全面发展, 因为它可以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竞争力。学习型企业采用“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模式, 成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把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 使自身的各方面得到极大发展, 从而使学习的速度大于环境变化的速度和竞争对手的速度,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1.2.2 学习型企业的运行保证:

高度柔性、扁平式的网状结构。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具有等级森严、信息传递缓慢、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和企业内部纵向沟通等缺点, 直接导致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迟钝, 竞争力不强。只有把层级不断压缩, 使之扁平, 具有柔性, 并适度放权, 激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保证学习型企业的正常运行。

1.2.3 学习型企业的催化剂:

自由、开放而“人本化”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更关注企业成员的发展, 它具有人性化、开放、自由、平等、宽容、创新等特点。在这种文化氛围下, 员工可以自主管理、自由发挥创造力, 共同解决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与传统相比, 学习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更巨大的加速作用。

1.2.4 学习型企业的精神理念:

持续学习、不断创新。创新是任何一个组织永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通过所有成员的持续学习, 不断形成创新力, 最后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现实意义

1.3.1 从企业外部环境角度来说,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各国的技术, 人才、知识等生产资源将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经济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给企业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的同行企业竞争, 还要应对跨国企业的冲击, 这就对企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习型企业恰好提供获得竞争力的途径——组织学习。

1.3.2 就企业内部而言,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提高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必然需要。

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较晚, 企业的各方面发展时间还不长, 无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管理实践还是员工的综合素质较之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有必要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来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 以应对未来。

2 学习型企业的创建

2.1 学习型企业创建模型的研究现状

既然学习型企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那么如何建设学习型企业成为重点。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模型主要有:鲍尔·沃尔纳的五阶段模型、约翰·瑞定的“第四种”模型、彼得·圣吉模型。国内有:张国平的“以知识库为中心的学习型过程模型”、陈国权的“6P-1B”模型等[1]。应该说学习型组织理论是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鉴于我国的国情, 生搬硬套学习型组织理论可能会导致水土不服, 应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企业。

2.2 基于PDCA模式的学习型创建

学习型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构成要素学习、人员、结构、文化、知识以及技术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它们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学习型组织系统。因此把学习型组织系统分为学习子系统、组织子系统、知识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子系统, 其中学习子系统是核心子系统[2]。因此, 学习型企业创建可围绕四个子系统按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模式展开, 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2.2.1 准备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首要任务是成立一个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领导小组, 由本企业的领导者、部门主管、部分员工以及一些研究专家共同组成。其次, 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机制、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调查内容应覆盖范围广、详细、真实, 以便领导小组能够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再者, 领导小组根据调查资料制定创建计划。计划应具备系统性 (及关注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又兼顾长远目标) 、前瞻性 (尽可能预测种种未知因素以防患于未来) 、连续性和可行性。最后由领导小组全面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 并在企业内部全面宣传和推广[3]。

2.2.2 创建执行阶段。

学习型企业的四个子系统的建设是此阶段的重点:

(1) 学习子系统:

包括学习的层次、类型、学习方法与技巧以及支撑学习的机制。学习的类型可分为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彼得.圣吉) 、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 (Argyris) 、维持性学习和变革性学习 (Schein) 、学习如何做和学习为什么 (Edmaondson & Moingeon) 。学习的方法包括:对话式学习 (深度会谈、讨论) 和行动式学习 (行动研究、行动反思学习、行动科学) [4]。学习型子系统的创建主要是把学习相关理论融入到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三个学习层次, 以促进三个层次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 组织学习是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不断磨合的结果。总之, 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促进。

(2) 组织子系统:

主要包括组织人员、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三个方面。组织人员主要包括企业领导者、员工以及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其他组织。领导者应该做好如下工作:①敢于承担变革失败的责任②做好员工的导师, 指导员工自主管理③当好学习型企业的设计师。员工则应做到:①改善个人的心智模式②学会系统思考问题③做好自我管理。组织结构应具有扁平状、弹性、网络制, 便于知识传递, 促进其它子系统的建设。组织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手, 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加速整个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过程, 并且维持生生不息的驱动力。因此, 企业应建立人本化的组织文化。

(3) 信息技术子系统: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传播, 信息技术已经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它必将对学习型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可以克服时空的限制, 不仅降低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成本, 而且大大增加信息量。建设好信息技术子系统在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②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③决策支持系统④建立广域或局域的知识系统[4]。总之, 信息技术子系统是基础性系统。

(4) 知识子系统:

是对一系列与知识有关活动加以管理的系统。包括知识获取、传播、储存、共享、创造、储存不断循环。知识子系统的建设围绕以上七个过程进行管理。具体应从如下策略入手:①信息化策略②人性化策略。特定产品的企业的运行主要依赖员工的隠性知识, 因此, 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 实现“人→人”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2.2.3 检查评估阶段。

构建学习型企业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式的系统工程。为了防止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整个发生偏离, 增强学习者的信心, 有必要进行阶段性评估。在设计评估指标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指标的科学性②指标的效度和信度③指标的代表性和应用性[5]。

因此, 根据以上要点, 可采用4P (Person、Process、Performance、Purpose) 模型。

注:表中的以及、二级指标只是企业通性指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减指标。每个二级指标满分为10分, 一级指标通过二级指标各项累加得分。评分依据:根本不符合或很不符合得1分;一定程度符合得4分;很大程度符合得7分;完全符合10分。总测评分T=α×ΣΣ (βi) (Bi) , 将得分转化为百分制。

2.2.4 处理阶段。

通过评估, 得出测评总分。若T ≥70分, 说明创建过程基本顺利, 继续进行。若T<70分, 说明创建过程受较大影响, 应给予重视, 找出主要影响指标, 并改正, 重新开始整个过程。

3 结束语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PDCA模式, 在企业内部全面调查, 制定创建计划, 然后建设学习子系统为核心, 建设组织子系统为基础支撑, 建设知识和技术子系统为保障, 接着对阶段性创建过程用凯洛格4P模型进行评估, 最后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应该说学习型企业创建是一个有始无终的过程, 只有科学运用各种方法, 不断整合, 才能建立真正意义的学习型企业, 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如何在新经济时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学习型组织理论孕育而生, 有关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研究也逐日增多, 应该说学习型组织是未来组织管理的发展趋势。文章先定义了学习型组织, 阐述了它的内容, 然后从PDCA (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视角论证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全过程。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PDCA,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培林.学习型企业建设的中西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2006

[2]焦锦淼.学习型企业的组织学习与组织结构设计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2005.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 郭进隆, 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3.

[4]迈克尔J.马奎特.创建学习型组织[M].邱昭良,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PDCA模式 篇8

关键词:建设项目,成本管理,PDCA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项目管理开始逐步与世界接轨,项目管理理论不断成熟与完善,项目的目标控制效果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看来,项目进度滞后、成本超支和质量达不到既定标准的现象仍旧十分普遍。与此同时,建设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较而言,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成本管理失控现象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中忽视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特别是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另一方面,忽视成本管理中的动态控制和主动控制,成为我国建设项目成本管理领域的两个主要问题[1、2]。

1 PDCA模式基本原理及特点

PDCA模式又称戴明环,是由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wards.Deming博士最早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目前已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3、4]。PDCA分别代表Plan→Do→Check→Action四个循环阶段,一个循环结束后又进入下一个循环,同时大循环的每个循环过程中又可以形成若干小循环,从而形成大环带小环,环环相扣,逐步上升,周而复始的有机循环过程。PDCA循环强调项目实施之前的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检查和偏差分析,通过有效的主动控制和动态跟踪,从而保证项目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基于PDCA模式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

基于我国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PDCA模式的基本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到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建立基于PDCA模式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不但可以形成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动态循环控制体系,而且可以针对项目各个阶段的形成具体的PDCA流程图,加强各阶段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控制依据,解决目前成本管理中控制依据缺乏、主动控制不足等问题。

2.1 基于PDCA的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包括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五大阶段。将PDCA模式应用到项目全过程,如图1所示。这种基于PDCA模式的全过程成本管理中,前一阶段的经济文件作为后一阶段的控制目标,环环相扣,逐步上升,贯穿建设项目的各个过程,形成一个由始至终的动态循环控制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成本管理中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的现状。

2.2 基于PDCA的建设项目各阶段内成本管理

由图1可见,基于PDCA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不仅形成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动态循环,而且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内部形成若干小循环,有效保证阶段性的成本控制效果。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应通过详尽科学的成本计划(Plan),为后续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在计划实施过程中(Do),通过动态的成本检查和偏差分析(Check),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Action),保证成本计划不被突破。基于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当前现状,以设计阶段为例说明建设项目各阶段基于PDCA模式的成本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其它阶段原理类似,但采用的成本计划方法和成本控制措施有所不同。

2.3 基于PDCA模式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实施要点

基于PDCA模式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形成了面向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和面向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流程和具体方法,但要保证成本控制的良好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尚需注意解决好如下问题:(1)人员落实。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将各阶段成本控制的每一项工作具体落实到人。(2)计划到位。计划(Plan)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实现,因此应该通过全面的数据收集、合理的方法选用等手段确保各阶段成本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充分利用WBS。采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进行工作计划和成本计划的合理分解,不仅方便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偏差分析,而且有利于人员职责分工,将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3 结语

本文将PDCA循环应用到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不仅形成面向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动态循环体系,而且可以在建设项目各阶段内,通过若干小循环进行有效的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有效地克服了目前成本管理中过程控制和主动控制不足等弊端。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何伯森.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毕星.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研究.天津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6.

[4]李春杰.浅议PDCA循环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制造业自动化,2009.9.

PDCA模式 篇9

1 P阶段:合理设定计划

实施系统前, 在充分调研、广泛收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制定总体计划。审核结算时间过长, 不仅会耽误患者门诊就医, 造成患者对医保办的满意度下降, 还会埋下许多隐患。为满足广大医保患者的需求, 同时规范审核结算流程, 需要缩短医保审核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1.1 步骤一:发现问题

医院医保管理过程中, 针对审核时间过长, 审核结算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追踪审核流程。

1.2 步骤二:设定目标,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通过头脑风暴法、同行交流法等多种方法的集思广益、科学论证, 把产生问题的所有原因逐一找出。住院审核可能涉及到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其中某一方面耗时过长, 就会导致问题堆积, 患者满意度降低。比如, 住院审核流程不合理、对临时出院缺乏监管手段、住院收费凭据与实际不符、预出院审核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责任心及政策掌握参差不齐、出院病历医嘱存在缺陷、自费协议漏签、物价政策标准与报销标准不统一、信息系统审核功能不完善、医保管理部门政策宣讲及落实不到位等等, 都是导致审核过程受阻的原因。因此, 审核时间延长造成患者耐心缺失, 是服务质量评价不高的重要因素。

1.3 步骤三:划分问题的主因、次因是正确找出对策的关键

将造成出院结算各阶段等候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 针对原因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并确定最佳方案。

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对住院审核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强工作的时效性, 还可以明确责任, 做到对各方的有效监控。所以, 为了缩短审核时间, 需要优化患者出院流程, 提高整体效率 (见图) 。根据我院医保管理的实践, 优化出院流程, 需要特别关注以下细节和事项:

医院垫付医保患者住院费用, 成为影响住院审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改进办法是减少临时出院, 提前预约, 这是又好又快完成医保审核工作的前提;

关注患者的住院押金, 应根据医保患者不同的身份类别制定住院押金比例, 并为患者提供查询住院费用及押金情况的查询机;

实行预审费用清单制度, 每天将次日出院的患者进行初步审核, 有问题尽早与相关人员沟通, 查漏补缺, 提高工作效率;

提前完善医嘱, 避免因医嘱不完善造成等候;

及时沟通自费项目, 凡是不符合医保要求而确属患者病情需要用药的, 要督促医生和患者签订自费协议;

物价人员应严格按照物价政策合理收费, 避免多收、漏收;

提高审核人员业务水平, 加强医保新政策培训,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信息化建设, 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化验结果查询, 通过电脑第一时间查阅患者检查资料;

实行电子病历编辑, 减少沟通时间和患者多科室奔波, 提高患者满意度;

加强宣传培训, 医保办制定详细的宣传培训规划, 针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加以汇总,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保证PDCA各步骤的顺利进行。

1.4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对策

结合影响审核时间的各因素,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及控制指标, 并使用流程图将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分解, 会同相关部门和人员, 共同制定消除不利的差异, 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D阶段:严格执行

2.1 步骤五:实施对策

将P阶段所制定的各项措施和目标付诸实施, 并对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预想不到的问题采取防范措施。本阶段是PDCA循环系统运行的关键, 通过计划流程积极稳妥的进行建设, 既要保证现有业务通畅, 又要推进计划的全面实施。根据计划选择几个特点鲜明、代表性强的科室进行试点, 试点成功, 科室能平稳使用后, 再全面推进。在此期间, 除了按计划实施方案外, 还必须对过程进行监测, 确保工作进度按计划落实。同时, 还需建立起数据采集体系, 收集实施过程的原始记录、项目数据等文档资料, 最后确认方案是否达标。

3 C阶段:自查总结

3.1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实现, 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价后才能定论。通过走访调研, 定期召开相关科室、人员协调会, 向医、患发放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证据资料采集、汇总、分析, 并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对照, 查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 应该查看方案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如果是, 就意味着对策需要改进, 需要确认当前的问题, 针对问题再修订方案, 跟进实施。

表1、表2为医院自2010年实施PDCA循环模式以来, 医保审核效率改进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 审核效率与质量并进, 人均日审核数由实施前的5份病例逐步提高到15份, 而且审核效率的提升并没有以牺牲审核质量为代价, 医保患者满意度也由此提升。最后同目标值对照后, 可以得出该流程达到了预期目标。

4 A阶段:反馈整改

4.1 步骤七:标准化

根据上述各阶段工作总结的成功经验, 应将其充实到各有关规章制度、计划和标准中, 使得此项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更加完善。如下一循环中出现此类情况时, 可按章办理;对于存在的问题, 应查明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

4.2 步骤八:问题总结

PDCA的应用不是一种简单的周而复始或同一水平上的循环。医院在发现并提出问题时可建立一个新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都要解决一些问题, 使医疗质量提高一步, 接着再制定新计划, 开始较高基础上的新循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方案效果不显著或出现新问题, 这将为开展下一轮循环提供针对性。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质量的循环系统, 但不可苛求在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所有问题, 存在薄弱环节是正常现象。但当遗漏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时, 将会得到格外关注而加速改进, 使PDCA循环产生螺旋式上升之效, 不断缩短审核时间, 最终达到提高审核效率的目标。

摘要:医保审核是检验医疗机构在医保管理过程中政策宣传、制度实施、环节监控、部门协调、质量把关等一系列制度落实与否的重要手段。审核工作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审核时间也因此延长, 矛盾随之而来。为满足医患双方的便捷需求, 我们进一步修订制度、改进流程、加强管理, 通过引入PDCA循环模式, 实现医院医保审核质量及效率持续提高。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医保管理,医保审核

参考文献

[1]郭莺, 黄玉琼, 等.PDCA循环在医院医保总额预付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05) :54-56.

[2]荆卫.医保审核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7) :103-104.

[3]叶斌, 王晓稼, 等.PDCA循环在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 2012 (04) :61-62.

[4]邵立新, 俞珍, 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S1) :77-79.

[5]沈先锋.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动态量化考核体系探讨[J].绿色质量与管理, 2008 (6) :73-74.

[6]张涵.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规范化及监督管理实用手册792-793.

PDCA模式 篇10

1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由著名质量管理学者W.E.Deming (美国) 在1951年提出, 故也称为“戴明循环”、“管理循环”。PDCA循环是指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质量, 而开展的处理 (Action) 、检查 (Check) 、实施 (Do) 、计划 (Plan) 等工作的循环过程。

2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2.1 处理 (Action)

包括对现在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巩固, 对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则交到下一个循环去解决。

2.2 检查 (Check)

对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 对现有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同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3 实施 (Do)

按实施方案和计划对策来切实有效地组织实施。

2.4 计划 (Plan)

认真收集资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 提出实施方案和计划对策。这4个阶段紧密衔接、周而复始、不得中断、务必做到环环相扣。

3 PDCA循环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是

3.1 P计划阶段

第一, 对病房在质量管理上所存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对改进目标进一步明确;第二, 组织建设务必要做到完善, 形成由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逐级监控的定责循环管理网络。最后还要制定规范化的评价指标和管理量化标准。

3.2 D实施阶段

采取护士长-组长、组长-责任护士的一环套一环、大环套小环的定项循环管理。

3.3 C检查阶段

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源于自评、同事他评、病员反馈、病房质控小组抽查、片区质控小组抽查、护理部质控小组抽查。

3.4 A处理阶段

在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在处理阶段中护士长定期组织整体质量考评小组会议, 将检查考评结果汇总公布, 同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科室工作人员, 形成由下向上, 再由上向下的反馈系统。具体处理如下:抽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病房自查每次20元, 片区抽查每次50元, 护理部抽查每次100元。每月总结1次, 讨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奖惩措施及力度。

4 体会

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 完分发挥各人所能, 满足患者的需要, 使患者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工作进行不断完善, 规范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流程, 制定和落实监控措施, 增加护理管理途径,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应用PDCA循环, 持续、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分析, 并制定整改措施既效果评价。结果 既提高了护理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 又提高了病房护理管理质量。结论 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 完分发挥各人所能, 满足患者的需要, 使患者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1]叶政书, 朱名媛.创建等级医院的程序:现代医院分级管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56.

[2]朱敖荣, 戴志澄, 毛磊.管理学基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479.

[3]赵京.PDCA循环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 1998, 11 (4) :487-488.

[4]徐秀月.导入PDCA循环, 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J].齐鲁护理志, 2001, 7 (2) :155-156.

[5]Riegel B, Carlson, Kopp Z.Effect of a standardized nurse case-management telephone intervention on resource u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2.

[6]钟丽萍.人性化服务在医院护士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S1)

[7]孙宁.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24) .

[8]谭小莹, 李冬玲.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 2012 (04) .

上一篇:科学园林下一篇:船舶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