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2024-07-13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精选十篇)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篇1

一、沉重的反思

长期以来,高三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试题训练,反观复习效果,其实不佳。究其原因:

1. 注重考点复习而轻视回归教材

进入高三,不少语文教师一味埋头于考点复习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顾。殊不知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文本,还是选修文本,它们都承载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全国新课标卷,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轮语文复习应两手抓,既抓考点复习,又抓教材复习。研读考纲,把握考试的内容与结构,回归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四基”。

2. 注重教师讲析而轻视学生主体活动

高三语文课堂,学生依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纵观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讲析,甚至一讲到底,全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记得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已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应该构建共生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中认知、发现、感悟,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 注重语言运用与阅读训练而轻视作文的有序训练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而表达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别为第16、17、18题)。语文重基础,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轮复习中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尤为重要。作文的复习不可随意打乱仗,应合理安排,有序进行。一轮复习与训练的重点可设置审题与立意、文体与结构、语言出采与素材积累,最好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设计好作文复习与训练的作文学案,结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型加以导练,用高考考场满分卷加以示例,让学生有具体真切感受。学生有借鉴,有模仿,有启迪,使学生树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 注重考题训练而轻视对考题的研究

高三一轮复习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加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而试题的陈旧、重复,甚至与高考考题相差甚远,他们视而不见,不“运用脑髓,自已来拿”,让学生“囫囵吞枣”,其结果,复习效果与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有责任、有经验的高明教师,进入高三复习时,他们往往对当年高考各套语文试题(2016年共八套,全国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五套)详加研究,寻找高考命题的特点、趋势,剖析高考考题考查的内容、能力及题型特点,让自已的引导与复习能真正“瞄准高考”。

高三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应该加强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如高考常考点“成语使用”,2016年全国卷(I)命题题型略有变化(变式),变为多则成语分组考查,增加了难度。再如常考考点“语言连贯”:就单选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衔接式排序题”(2015年以前),难度教大,一种是“语句复位题”(2015年),难度降低;就填空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题型是补写语句,补写三句话,每句12至15字不等,连续五年考査,几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师多研究高考真题,复习时成竹在胸,学生的训练就不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精选准练,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切不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赖单一的“复习资料”,思想懒惰僵化。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是动态的、立体的,因时而变,因事而化,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

1. 制定详实计划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可谓千头万绪,似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多的语文知识,那多的考点要求,加上十几本高中教材,如何展开复习呢?这时一定要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详实的复习计划。

首先是教材复习计划。教材文本如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采用何种复习方法,如何落实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语文素养要求等等,缜密思考,统筹落实。

其次是《考纲》的考点复习计划。制定考点复习计划要特别关注哪些是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点考点,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计划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学生自习复习计划。不少高三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习,特别是早自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我复习有序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早自习复习计划,正告学生:或教材复习,或语文知识复习,或考点知识复习,或朗读、背诵文段。学生每天有具体任务,又有章可循,日积月累,自我复习定会收到效果。

总之,复习计划不可单一,要全面,要有层次、阶段性,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2. 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语文知识按考纲要求,大致可概括为语音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词句及语段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古代诗歌知识系统、文言文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和写作知识系统等。因此在语文第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与所属的知识系统横向联系,再将语文的各个大系统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此纵横交错,不断积累完善,便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能力,学生答题便能更好地寻找解题的依据。

3. 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国新课标颁布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5五个模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词语知识及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与文体知识,文言文与古代诗歌,规定背诵的段落、篇章,以及优秀篇章的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此外,也可将课文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如庄子、陶渊明、苏轼、桑地亚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让我们产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实作文的内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4. 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别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语文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给我们启示是:紧靠一味大量的试题训练是不行的,语文教学也应“不忘初心”,必须回归多读、多写的正途,必须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当作核心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第一步,全神贯注,快速阅读,第二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划观点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重要概念词、时间词,限制词、指代词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生阅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提逐渐提升,也为学生答题提供了寻找解题的依据。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然后在信息区间分层探寻勾取,运用同类合并、异类并列的方法进行归纳。信息筛选与整合,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古诗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作文审题立意与快速构思的能力。

5. 重视学生积累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积累尤为重要,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高考的“薄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成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以组考查成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成语语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成语,分类整理,积累成册,并能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和意蕴。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古代诗歌知识。古代诗歌知识包括诗歌文体、题材特点、风格流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篇2

《考试大纲》是高考物理命题的依据与原则,熟练掌握考纲的定和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老师要逐节弄清哪些知识点是一级要求,哪些知识点是二级要求。复习就有了范围和深浅的尺度,就可以分清轻重主次,也就有了复习的方向和针对性。针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考试说明)全解》几本书,高三老师都应该认真阅读。

历年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大纲》,本着两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指导高中物理教学。我们既要重做考题,又要对考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一轮复习。

(二)夯实基础知识,关注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生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例如,高考题14题考查的是氢原子能级图,学生只有掌握了氢原子能够吸收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也能从高能级辐射光子跃迁到低能级,才能想到氢原子只能先跃迁到3能级才能从3能级辐射可见光到2能级;再如,16题考查的是动量定理,学生只要识记了动量定理:Ft=mv,就能快速地算出答案。

(三)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作图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例如,高考题19题考查的是力的平衡状态,对N物体分析时,N物体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可以用作图法(三角形定则),看出M和N物体连接的拉力是一直增加的。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合理安排好40分钟的教学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我会在课上布置内容让学生去预习。课后我认真备课,精心挑选习题,打磨好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同时,课堂上我先讲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才讲课。其次,课堂中我会随机提问学生,并适当让个别学生展示解题思路给大家看,让学生也当一回裁判。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当讲到经典的题目时,我会改变题目条件或问题让学生当堂解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适应变化的高考题。最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并总结自己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五)重视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中“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倒”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重视教学反馈,是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会充分利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周测、月考、与学生私下交流等,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找出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六)加强解题规范训练

高考物理试题共3题计算题(包含一题选修计算题),共42分,分值很大。但学生得分都很低。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好像会做,但不知从何入手,造成思路凌乱,得分很低。我会在作业、周测、月考等强调解题格式套路,即对象→过程→规律→方程→代数据→结果,让学生在解题时思路清晰,按步就搬,更快地解题。

(七)关注新科技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篇3

一、以本为源,夯实基础

1.以本为源,要求强调课本知识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学有所依,活学活用。

2.高考试题离不开课本,题中有书,书中有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材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3.学生答题中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4.记忆是答题的基础,没有知识点熟练掌握,就没有答题的基础。应该更加强调平时的记忆检查,把背诵和听写作为上课的基本环节,认真履行,坚持不懈,改变学生懒惰习惯。功夫在平时、在积累,无遗漏、全覆盖。

例一:2014山东高考(27):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该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

A.政党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二、形成网络。整合延伸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握好课本知识的主干体系,善于总结和分析,形成体系。并对所教理论精心整合和拓展,把知识点融入理论体系,对基本概念、原理与现实社会生产实际结合,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兴趣,建立体系,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学生的学习则是自主生成的过程,看似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实际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经验教训的精华,是一粒粒闪光的珍珠,需要用线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建立学科思想,掌握科学方法。下面便是对知识整合的一例

例二:2014山东高考(41):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活学活用,重在实践

政治课不是单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所以应该在教学中融入社会元素,发挥辩证思想的时代特色,体现素养的现实性。就有了学会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实现知识社会化。这样,既有利于顺应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又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目标性、实践性。

教师复习课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也就是,能力培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能力是在学生自己的体验思维过程中提高。

例三:2014年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天津市某县创新工作思路,推出三项措施:一是在县、乡(镇)、村三级建起服务中心,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也为群众监督、评价党政干部开了一扇窗口,二是建起县、乡(镇)、村干部和普通党员联户的工作体系,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共联系服务群众40多万户次,收集解决问题8700多个,三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网对全县1.9万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管理,提升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县上述措施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②有利于政府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③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策略 篇4

高考复习的筹备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材料、习题的选择到时间的安排, 以及课程结构的设计, 都需要深思熟虑, 细细斟酌。

一、第一轮复习

从第一轮复习谈起。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是高考复习的基础所在。可以说一轮复习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高考成绩, 因此, 对一轮复习要格外地静心设计, 马虎不得。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为前一年的8月下旬到次年的1月末, 共5个多月, 合22周。在这一轮中所选的资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从知识体系上看, 知识点的总结要细致全面, 没有任何的遗漏, 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其次, 从习题的难易度上看, 要求越基础越好, 不能选难度过大的。难度大了, 学生做不动, 老师讲不动, 既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而收效甚微, 得不偿失。因此, 第一轮资料的难度最好定位在高考题中等偏下的难度上为宜。从版面设计结构上看, 要有详细的知识点梳理, 有分类的典型例题, 有随堂训练题, 有课时作业的活页题, 有单元检测卷。从题量上看, 每一讲内容结束后, 以两课时能讲完的题量为宜。题量太大, 效果反而不好。从习题的质量来看, 通常选本地区出版社的资料, 尤其是一些名师编辑的资料。往往他们对本地区的高考命题方向和考题的难易度把握得要准一些, 使我们能获得更高的复习效率。如果没有本地区出版的资料, 那我们可以选适合本地区高考模式的或与本地区使用同一套考题的外省市出版的一些复习资料。同时要注意尽量选择一些有名的大品牌的资料。因为, 一些品牌很响的资料, 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批专业的研发和设计团队, 甚至有一些设计团队与一些一线教学单位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 这样对一线教学情况掌握得比较清楚, 由这样的团队出版的资料对高考方向的掌控会更准一些, 从而避免走过多的弯路, 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一轮复习中的课程设计, 首先, 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详细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这就要求事先把所要完成的所有内容了然于心, 严格计划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做到重点突出, 复习节奏适中。其次, 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每一周的集体备课时, 由主讲人提出下一周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 由本组成员进行讨论研究, 最终确定下来。基本应包括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分析归纳, 课堂练习这么几大部分。第三, 教学手段的设计。一轮复习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分析归纳两个环节中采用电脑幻灯片投影的方式。边播放边讲解, 课堂练习则以题签的方式发给学生。第四, 课后练习的设计。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对课后作业设计采用4道选择题、2道计算题的搭配模式。难度控制在中等, 让多数学生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这样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总之, 在一轮复习中, 不要太快, 节奏要适中, 不要太难, 习题要基础。

二、第二轮复习

接下来谈谈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 采用专题复习, 突出主干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 力争在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缺陷上有所突破, 让学生能力有所提升。

二轮复习时间为当年的2月初到4月末, 共3个月, 计12周时间。二轮资料的选择,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建议自己编资料。如果没有条件, 应选用以专题形式划分的资料。资料中专题要全, 题量不易过大。资料结构应包括本专题的一些高频考点, 典型例题分析, 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同时还应再选一套学科内的综合卷, 以备在二轮复习中每周考一套, 以训练学生综合答题的能力, 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 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教材包含的专题和方法如下:力与运动、功与能量、电路与电磁感应、电场与磁场、选修模块、合成与正交分解法、图像法、整体与隔离法、求极值的函数法、分析临界问题的极限法、类比等效法、求力运动和场等问题的对称法、动态变化问题的程序法、合理近似与估算法、假设法、特殊值法。

二轮复习的课程设计。首先, 在知识内容上, 要力求专题性明确, 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力、热、光、电这种知识结构的划分。往往在一个专题里既有力又有电。因此, 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力。其次, 在教学模式上, 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要想精讲多练, 课前备课是关键, 尤其是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采用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的方法比较好, 即平均每个人负责几个专题, 将有关的内容, 好的习题, 以及课件打包整理好, 汇总后放到网上组内成员共享, 这样既能提高备课效率, 又能提高上课质量。

实验专题复习。高考中实验题往往是拉分数的题, 因此, 考前复习中有必要拿出一段时间, 对实验进行专项集中系统的复习。

实验专项复习时间为5月初的第一周。首先, 要把握高考实验的命题趋势。新课标卷基本是一个力一个电的搭配模式。根据近几年高考来看, 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画电路图或连实物图仍是考查的热点。其次, 复习要突出实验问题的两个中心:在力学试验中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 在电学实验中以测电阻为中心。最后, 掌握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常用方法有:等效替代法, 测量微小量可用累积法, 存在多个变量时可用控制变量法, 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用转换法、留迹法, 另外还有平衡法、补偿法、共轭法等。

8+2限时训练。根据高考批卷统计情况来看, 学生在选择和实验题上失分还是很多的, 而这部分恰好又是学生应该主要得分的考题部分。因此, 我们在实验专项复习之后到第三轮综合复习之前增加了一周时间的8+2限时训练内容。也就是8道选择题加2道实验题的搭配模式, 限时30分钟完成。通过这种限时的集中训练,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答选择题和实验题的能力, 提高选择题和实验题的得分率。

三、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 综合练。时间为5月份后两周。这一阶段以综合卷为主, 通过答卷、讲评对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 使学生学会在综合考试中如何进行时间分配, 如何答卷才能最有效得分。在这一阶段, 教师的讲解要精, 不要面面俱到。在讲解每一套试卷时, 要有所侧重。该详的详, 该略的略。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高考物理新一轮的复习计划 篇5

摘要回望高三复习历程,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将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新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①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其次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②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这个阶段学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解题中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寥寥几句就算解答完毕。同时,运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规范解题是这一阶段广大考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③对不定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新高考的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应该是一般考生重点拿分的区域,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要强化。

浅谈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篇6

关键词 高考政治 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068-02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近在眼前。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有效地做好高考的复习工作,成为毕业班教师不得不面对,同时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难题所在,在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追寻学生做题丢分的原因时,我们发现学生无论是做选择题还是做主观题,其丢分往往是由这样几个“不足”造成的,一是基本概念、定义不清;二是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三是基本的解题技能不通晓、不熟练。所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三政治备考复习的第一轮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如何确定第一轮复习的策略呢?首先要确定这一轮复习的基本目标与总体要求。具体来说,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并实现四个目标,这四个目标分别是:学科基础知识——全面化;学科知识要点——系统化;解答问题——合理化;书写答案——规范化,即“四化”。

一、学科基础知识——全面化

所谓“学科基础知识全面化”,就是指学生在高考政治的第一轮复习当中,一定要把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全面而扎实地加以掌握。这是第一轮复习中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最重要的任务,需要师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扎实背诵,全面记忆基础知识

比如说,政治常识中诸如“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济常识中的诸如“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调节的缺陷与弱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哲学常识中诸如唯物论、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等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下苦工夫掌握。这些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基本工具,必须加以准确、如实地掌握。当然,记忆必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但理解知识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原理的表述需要科学、需要规范。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由于不愿下功夫背诵、记忆基础知识,既不重视记忆,在记忆不准的基础上,理解当然也就不到位。这样的恶性循环,就造成了学生在答题时,因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在表述或分析说明理论依据时,往往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甚至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也是很多学生主观题得分一直不高的根本原因。在高考中要想取得很好的成绩,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扎实背诵,全面记忆基础知识。

2.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高中政治由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由若干个小部分组成。如哲学常识就分成四个部分: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部分都自成体系,这也就增加了学生记忆、背诵的难度。与此同时,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如何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帮助学生系统、全面、有效地把握基础知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我认为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无论采取何种策略,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比如传统的训练方法如直接针对基础知识设计填空题、是非题、改错题、简答题等等。这些问题设置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夯实学生的基础。

3.加强提问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得却是兴趣缺缺,复习课变成老师个人演义的“独角戏”。如何将老师的“独角戏”变成师生的“同台演出”呢?提问就是良方一剂。具体操作如下:一方面教师要进行经常性的提问,并且把提问坚持下去。经常性的提问可以督促学生,给学生施加一份压力,使学生紧张兴奋起来,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记忆的效率和速度。另一方面教师最好实行滚动式提问,通过这种提问方式,使学生不断回顾并进一步巩固复习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从而更好地展开下一步的复习。

二、学科知识要点——系统化

所谓“学科知识要点系统化”,是指学生要在全面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这些具体知识的要点、重点串联起来,进行系统化掌握。通俗地讲也就是要打破书本原有的框架结构,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重构知识体系。这一步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将学科知识系统化有何意义呢?其意义在于——学科知识系统化既有利于记忆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运用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因为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这些基础知识切实掌握。另一方面,课本知识就如同我们所要使用的工具,即使我们拥有了这些工具,但是如果任其胡乱堆放,一旦需要使用它们的时候,能否寻找到合适的工具就成为一个大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只能是把这些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合理地、有序地存放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解答问题时,做到根据材料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运用的原理和知识,既能学以致用,又省时省力。所以,学科知识要点系统化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三、解答问题——合理化

所谓“解答问题合理化”,是指学生在解答问题尤其是主观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方法,有合理化的步骤。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

在学习中,学生丢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得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来解答不同类型的题目。只有找出解答不同类型试题的正确思路、总结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潜心研究并加以恰当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得分率。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只有掌握并熟练运用正确、有效的解题方法解题,才可能写出完整、合理的答案。其实,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特点,解答的思路与方法也各有不同。只要根据这些题型的特点,细心研究,总能找到一些通用的办法。

比如在解答主观题时,首先,应根据设问来区分题目的不同类型,是“意义型”“为什么型”“怎么办型”还是“认识型”。如“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作用)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二是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其次,要区分设问的范围,是要求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的知识来解答。

四、书写答案——规范化

所谓“书写答案规范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特别是在解答主观题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并熟练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做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字迹工整等。这一点应该是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但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却存在着诸如用语不规范、组织答案时逻辑前后矛盾、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问题。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严格要求,不断帮助学生加以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按要求规范答题。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策略探究 篇7

一、通过第一轮复习澄清概念, 注重主干, 过好基础能力关。

1.复习任务 :夯实基础知识 , 没有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注意整理知识结构、理清体系关系;建构框架, 寻找章节线索, 攻克本章重难点问题, 梳理知识点, 使“点、线、面、体”成为一体。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当稳扎稳打, 不能操之过急, 立足于本学科知识, 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要解决概念不清、知识零乱、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问题。

2.实施方法:按照既有知识体系, 分块按章节复习。首先要抓住“三个三”。在内容上要充分领悟三个方面: (1) 理论、方法、思维; (2) 阅读、审题和表达上要实现物理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 (3) 复习首先要驾驭三条线, 知识是明线, 方法是暗线, 思维是主线。其次做好“三个结合”, 即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关注热点与强化弱点相结合;课内复习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再次, 质量与速度并重, 精讲、精练、勤辅导, 忌轻描淡写和拖泥带水。把重难点放在力学、电磁场必修的几大块上和部分选学内容上, 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力学规律的全面系统理解。

二、二轮复习是注重思想与方法, 强化综合能力关。

1.复习任务:二轮采用专题复习达到整合知识 , 进一步熟悉考点;总结解题思路, 优化解题方法;整合重点实验,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联系生活实际,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关心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留意各媒体报道, 关注当代科技成果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前景,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2.实施方法 :该阶段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试题的特点选定专题, 既要注重各部分知识间的有机整合、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归纳, 又要对实验整合归纳并注意变通、关注易考点, 强化重点, 突破难点, 以五种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力求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体做法 :一是整合主干知识 , 构建知识网络 , 二轮复习首先要构建知识网络, 最好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图表的特点是直观、形象, 便于记忆。教师编制图表发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研究, 自己总结。让学生在抄写过程中领悟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并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淀建构知识网络;二是设置专题、总结思路、优化解题方法, 设置专题的目的是以同一类型的试题为载体, 总结解同类题的思路, 优化解题的快捷方法。

4.复习要点: (1) 狠抓重点———知识点; (2) 突破难点 ———实验题、计算题等关键得分点; (3) 关注热点———高考命题点。

5.复 习 环节 :以建构网络为载体 , 以变式训练为手段 , 以讲练结合为主线。

三、三轮复习中精选试题, 有效训练, 全面提高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

1.复 习 任务 :精选高考试题 , 通过检测查漏补缺 , 力求一题多解, 规范训练解答试卷, 熟练掌握应试技巧。

2.具体做法:一是瞄准“中档题”, 有针对性地训练。因为高考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 很多试题是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 或考查理解能力, 或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或以新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 我们要站在科学有效的角度分析题型, 研究考试, 注重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学会解答基本题, 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

3.训练要点:总复习阶段精选精练, 特别要有针对性地训练, 加强错题分析与反思。一是所谓针对, 即针对具体考点训练, 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具体学生, 采用“分餐式”训练, 取得更好的成绩。“后进生”以基础题为重, 拿到该拿到的分;“中等生”以中档题为主, 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 分析清楚物理过程, 感悟解题思路。“尖子生”可以适当训练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二是通过综合测试提高应试能力。在第三轮复习中, 完全按照高考试题的要求命制仿真试题进行模拟训练,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三是查漏补缺, 做好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类、讲解。引导学生对错误、疏漏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和订正, 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的原因, 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 感悟解题思路。四是限定时间, 规范训练。绝大部分考生在答卷时不会统筹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导致理综答不完或答题出现严重不规范, 在三轮复习时注意规范训练至关重要。

总之, 高中物理复习有别于新知识的学习, 它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一个系统工程, 考前经过三轮复习且各有侧重, 使学生彻底扫除知识体系中的盲点, 建立连接点, 找到闪光点, 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常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做好错题分析与更正, 优化解题思路, 全面提升应试水平, 考出理想成绩。

摘要:高考物理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 复习时一是研究考钢;二是研究新课程标准, 通过对比找出被淡化的知识点和新增知识点;三是研究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在此基础上制订三轮复习计划, 选择恰当策略, 一轮复习是澄清概念, 注重主干, 过好基础能力关;二轮复习是注重思想与方法, 强化综合能力关;三轮复习中精选试题, 冲刺训练, 全面提高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

浙江省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篇8

从试卷分析得到选择题的特点是:分解为4题单选和4题不定项选择题, 降低了学生应试的难度;考查了各模块的基础知识, 注重知识的覆盖面, 如万有引力定律、几何光学、振动和波部分各考一题, 适当降低了难度.

实验题的特点是:注重实验的基本技能的考查, 如实物电路图连接、多用电表和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等;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 如用激光和光敏电阻替代秒表计时, 冷电阻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比较中选择标称的额定功率值.

计算题的特点:一是注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情境新颖 (或者变式) 的问题, 需要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理解题意、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基础上, 构建物理模型;二是突出了对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考核, 如第23题要求考生对物块的二个运动过程的受力变化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 第25题要求考生对物理过程进行细致的动态分析;三是基础知识、基本模型的综合、迁移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模型一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前提条件, 除此之外, 还要能够将它们准确迁移至新的问题情境当中;四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如几何学知识进行解题, 从多角度研究物理问题, 综合各种关系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2010年高考, 特提出如下复习建议.

一、正确解读考试说明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的最重要的依据, 是我们复习应试中遵循的“根本大法”,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其精神.

(一) 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

对照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2010年的《考试说明》对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 物理部分选择题由8道题变为7道题 (包括4道单项选择和3道不定项选择题) , 减少了一道不定项选择题, 减少了试卷的长度.由于物理部分的分值仍是120分, 因此这6分必然转移到非选择题部分, 实验题、计算题的分值可能都会有所增加, 特别是实验题, 更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物理学科考查的五大能力和它们的表述没有变化, 考试的内容和要求部分略有变化, 分别是:

模块3-1:电场部分把“静电现象”改为“静电现象的解释”, 要求更加明确了;删“示波管” (I级要求) ;电路部分把“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两内容从I级要求变成Ⅱ级要求.实际上, 2009年把这两个知识点变成I级要求, 大家很难理解, 因为电路的多个实验对此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磁场删“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模块3-4: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增加了“多普勒效应” (I级要求) .

模块3-5:删“裂变反应堆” (I级要求) , “放射性的防护”改为“放射性应用的防护”, 要求更为全面科学.增加了波粒二象性, 下属两个条目:光电效应 (I级要求)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I级要求) .

(二) 正确理解考试内容的掌握程度

对所列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考试说明》中用数字I、Ⅱ标出.I指的是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 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指的是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 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用Ⅰ标记的知识一般限于定性介绍, 考查要求比较低, 但不能绝对地认为只能通过简单或容易题来考查这些知识, 而不会在较难题中考查它们, 这样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也是过于绝对的.如2009年浙江高考第16题:如图1所示, 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均为q (q>0) 的相同小球, 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0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 每根弹簧长度为l0.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 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

此题的难度系数是0.64, 属中档题, 但在此题中直接使用的胡克定律属Ⅰ级要求.

二、正确解读教学指导意见

由于课程目标不够明确、具体, 为了保证基本的实践要求, 减轻师生负担, 为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根据浙江省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制定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作为浙江省学科教学、高考考纲制定、高考命题的依据.内容包括:“基本要求”, 是指全体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 是部分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可以达到的较高要求;“说明”, 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教学指导意见, 明确教学要求, 特别是对“说明”的把握.

如运动学中“说明”指出二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不作要求.对木块在皮带上滑动问题, 如果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写出的方程就能求解, 皮带只是背景, 不算追及问题.如果还需要写出皮带的运动学公式联立方程求解, 如2006年浙江高考第24题求“传送带上黑色痕迹长度”就是追及问题, 不作要求.

再如“说明”指出:“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时, 不涉及弹性势能”, 则图2所示的浙江2005年高考题, 不作要求.图3所示题目违反了说明中的“不要求分析外电路为混联电路的动态电路问题”, 图4所示题目违反了说明中的“利用安培力公式, 综合其他力学规律, 求解力学电学综合问题只限所受各力在同一直线或相互垂直的情形”.

总之, 一些经典习题, 如各地历年的高考题 (包括浙江省2008年及以前的高考题) , 有很多已超过了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合理把握, 少做无用功.

三、讲究复习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一) 落实基本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找出共同特征、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规定和深入理解概念这样一个大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例如, 对磁感应强度这个基本概念, 可做如下把握:

为了描述磁场的强弱, 我们引入了磁感应强度这一物理量.

在匀强磁场中垂直磁场方向放入一通电直导线, 不论导线的长度和通电电流强度如何, 比值能反映出磁场的强弱.

在抓住了磁场中通电导体受力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 认识到这一共同特征的本质属性: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由磁场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我们把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用数学式子表达为;还可用磁感线的疏密和方向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一组判断题进一步来理解磁感应强度.

物理规律是自然界中物理客体属性的内在联系, 是事物发展和变化趋势的反映.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守则、原理、方程等.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一般过程如下所示: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程序指导学生复习物理规律.

要让学生明确物理规律建立的目的.如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后, 学生知道认识一个物体的运动趋势, 必须清楚它的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指导学生弄清规律的建立过程.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有两种形式.一是归纳方法, 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明确它的实验依据, 并树立起物理定律的建立来自于观察实验结果的观念.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建立.二是通过演绎方法建立物理规律, 如动能定理的建立, 要让学生知道它是从功和动力学知识推导出来的, 力在空间上的累积与物体状态量———动能变化间的数量关系.

把握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函数图像”三种表达式, 并能把它们融为一体.

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的物体, 库仑定律F=只适用于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否则会出现当r→0时, F→∞的错误结论.

通过例题使用物理规律, 总结出它们的一些特征.如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方向性、同体性等.

总之, 在复习中学生只有对物理概念、规律从宏观的、立体的角度来把握, 才可以做到真正地学懂、会用.

(二) 进行变式教学, 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的过程必然要求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大量的习题, 但并不是题讲得越多、做得越多, 复习效果就越好.习题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 查找知识漏洞.学生不会解题, 不要以为只要多做题, 多讲解就能解决问题.对习题进行变式教学, 可以有效的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变式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变化问题的条件、情境、思考角度而形成新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 可用如图5所示的通道进行变式提问.

例如电磁感应的复习课———“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中, 先复习实验———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如图6所示, 请学生画出等效电路图, 如图7所示.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物理情境设问, 如: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多少?除此以外, 还可以用以下几种问题变式的方法重新提问:

1. 变更提问物理量进行提问

变更提问角度提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物体的特性, 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上例中, 还可引导学生提问:导体做什么运动;安培力做功多少;人损失的化学能到哪里去了?要使导体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外力需多大等等.

2. 变更研究对象的结构形式进行提问

对研究对象的结构形式进行变换后重新设问, 通常有二种方式: (1) 变形.如把框架变成竖直, 如图8所示;或把框架变成如图9所示的形状. (2) 增减器材, 如在上例中, 电阻R上并联另一电阻、两导体在轨道上相向运动等等.

3. 变更研究对象的物理环境进行提问

周围物理环境指研究对象周围的物体或场.如把图10中的导体固定, 磁场以某一速度均匀增加;在图10中加一电阻, 如图10所示等等.

(4) 变换题给物理量进行提问

变更物理量包括增加物理量、减少物理量、限定物理量的数值范围等.如图7中导体杆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力, 其动摩擦因素为μ;导体杆具有内阻r;撤去外力F, 导体以某一初速度v运动等.

当然习题的变式不是根本目的, 也变无穷尽, 关键是从这些变化的习题中找到“不变的东西”———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解题规范训练

许多学生高考后估分, 发现实际得分比估分要低, 特别是物理基础一般的学生, 除了知识的掌握和学科能力外, 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从高考阅卷中反映出考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绝非偶然.在高三的最后阶段的复习特别要注意规范解题的训练.在试卷解答过程中应力求条理清晰, 因果明了, 有理、有据、有结果, 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涉及到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和说明要“详”;涉及到数学分析及推理要“略”.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到规范.

字母使用和书写的规范:对非题设字母加以说明, 物理量的字母尽量与书本一致, 同一题目中一个字母只能代表一个物理量, 若在同一题中出现时, 应用同类字母的加上、下标来进行区别.

物理公式书写的规范:如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时, 外力均放在等号左边, 等号右边是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再如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 外力对研究对象做的功均放在等号左边, 等号右边是动能的变化.随物理过程的展开要分步列式, 在方程中不要急于把已知数据代入.还要注意题解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 方程要单列一行.

语言叙述的规范:在计算时, 都要对某一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作简明的语言叙述, 然后再列式求解.如说明这是关于“谁”的、“哪个过程”的、“什么方程”.

作图的规范:用工具作图, 注意角度、长度要大致符合实际, 以便容易找出相关的数学关系.实验中的作图题特别要注意根据变化的态势, 选择画出平滑的曲线或折线.

数学运算的规范: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消除学生面对计算问题时的四种不良心理即藐视心理、期待心理、懒惰心理、畏惧心理.其次必须要把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 重视算理与算法, 如涉及指数运算的, 把指数运算放在一起.

教师可通过示范解题、作业面批、发给学生重要考试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等, 让学生研究表达步骤,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篇9

一、针对性策略

针对性是指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冲刺阶段的复习要针对考试的试卷, 要依据2012年考试大纲和本省考试说明进行备考。在此以新课程标准卷为例来谈谈针对性策略。从2012年全国新课标理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和近三年理科综合考试的情况看:物理试题的题量只有13道, 即8道不定项选择题, 2道实验题和3道计算题, 总分为11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 注重知识覆盖面, 突出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从知识覆盖面的角度来看, 8道选择题中有4道电磁学、4道力学, 其中有1道电磁学史题, 1道万有引力定律题, 来自必考内容。2道实验题顺序为力、电或电、力, 出自必考内容11个实验。前2道计算题主要针对力学中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功和能, 电磁学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以及电磁感应等主干内容来设计, 最后1道计算题为3选1, 即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纵观三年试卷, 变化是取消了物理学史的记忆性考查;共同点是试卷难度适中, 无偏题、怪题, 既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能力的考查, 又注重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还注重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对接。

明白将要面对的这份试卷的情况, 复习就明确多了:加强对基本概念、公式的理解, 注重基本规律的应用, 经典题、常规题要做, 主要精力花在必考内容上, 对于选考模块只需选择两模块复习, 如果时间紧, 可冒险只复习最熟悉的一个模块;距离考试只有几天时, 可以只看必考内容中的主干内容和实验部分。

二、实效性策略

复习的最后阶段, 做高考备忘录是有效的办法。如何做备忘录呢?

1. 备忘录的结构。

根据高考试卷的结构和物理教材体系备忘知识内容, 备忘录可分为力、电选择题, 实验问题, 力学计算, 电学计算, 热问题, 波、光问题, 原子与原子核问题, 碰撞问题和动量守恒问题等八大部分。

2. 操作要点[1]。

(1) 备忘易错题, 备忘不清楚的问题, 备忘新题型或陌生题。 (2) 把每次考试或练习时发现自己不会做、做错或不清楚的题按照备忘录的结构整理在备忘录上。积累得多了, 对自己最有价值、最有效的复习资料就整理出来了。 (3) 基础差的同学主要备忘概念题、中等和中等偏易题。 (4) 对于概念题, 写备忘录时要查阅教材、相关资料, 弄清来龙去脉, 这样可以弥补做题之不足, 便于自己全面的掌握知识。

3. 这样做的好处。

避免盲目追求做题数量, 有效积累解题经验和提高解题能力;有利于纠正对知识的错误认识和加深心命制而成, 无疑是题海精华之所在, 因此训练题应当选择往年高考题, 接下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高考题, 要以中等难度或偏下为主。在做习题的过程中, 一定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不能机械地套用熟悉的题目类型。有些同学平时练习还可以, 但考试成绩不理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 边看答案边做题, 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 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 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有时题不会做, 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考试时是单兵作战, 一些考生考完试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 归因于自己粗心, 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地去找答案而不独立思考造成的。虽然冲刺阶段时间紧, 内容多, 但独立思考是一定要有的, 一定要注意做题后总结、反思。注意对题目归类分析, 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 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提高复习效率。

2.审题的策略。审题一般要注意以下五点[2]: (1) 理解“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指的是题中给出的一些对解题有提示作用的物理语句, 或限制性语言, 或对题目所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 等等。 (2) 挖掘隐含条件:有些条件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表之中, 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 这是解题的要点。 (3) 排除干扰因素:设置干扰因素是命题者考查考生能力的一种惯用手段。所谓干扰因素是指那些与解题没有关系, 但对考生的解题产生干扰的已知条件。只有迅速找到它们, 摒弃它们, 解题才能迅速而准确。 (4) 分析临界状态:临界状态是问题发生突变的关键所在, 解题时要弄清物理过程, 特别要注意临界状态的分析, 找出转折点, 确定临界值。 (5) 画图的策略:画示意图是解题过程中非常有用的工作, 可以有效降低想象的难度, 减轻记忆负担, 一种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 借助示意图, 有利于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

3.规范答题的策略。“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考生常出现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解题不规范,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模仿参考答案的规范性:作图要标准;要赋予必要的文字说明;要书写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4. 做信息应用题的策略。

信息题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现代科技等各方面的问题, 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信息题最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能力, 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 往往也是考生最怕做的一道题。仔细审题, 理解问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和状态, 充分挖掘题干信息, 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 把题目中陌生的情景内化为自己熟悉的物理模型。一般来说, 信息题的文字叙述有下面三种情况[1]。

(1) 题目的文字叙述中给考生一些重要的提示, 教考生如何做这个题。 (2) 题目的文字叙述中有中心指向, 会强调一些重要条件, 领会了就能识别这是什么问题。 (3) 长长的文字叙述只充当背景材料, 起干扰信息, 对解题没有实质作用, 可以视为废话。

摘要: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对体力和心智都是很大的挑战, 备考最忌不讲策略方法。高考即将到来, 高三学生的复习处于冲刺阶段, 根据2012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高考考试说明和往年物理高考试卷, 高三学生复习冲刺阶段应注意针对性策略、实效性策略、实用性策略、备齐考试用具策略。

关键词:2012年高考物理,复习冲刺阶段,针对性策略,实效性策略,实用性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彪.2008年高考物理最后阶段复习策略.http://www.kmyz.com.cn/2008-5-17.

深化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篇10

一、丰富知识结构

通过前段时间的复习和训练, 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较为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 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 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 由于第一轮复习的周期较长, 常常出现“复习后面, 忘了前面”的现象, 部分同学的知识结构并不丰富, 甚至还有一定的缺陷.所以, 后阶段的高考复习, 仍应把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放在首位.

(一) 在随时查证中及时查漏补缺

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 是课程标准的细化和具体体现.在浙江省自主命题的理综物理试题中, 不乏“着眼基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试题, 如2012年第14题的共点力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第16题的“绳子波”、第21题的测定玻璃折射率, 2013年第14题的电磁波和声波、第17题的力传感器测物体所受摩擦力、第21和22题的实验等.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熟悉教材, 落实基础.因此, 在高考复习的后阶段, 一定要避免“忽视基础、忽视教材、只管做题”的做法, 应该引导学生在对教材的随时查证中及时查漏补缺, 增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14年高考理综 (物理部分) 的考查内容包括物理1、物理2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3-1、3- 2、3-4三个选修模块, 对报考第一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 还包括选修3-3和3-5两个自选模块. 经过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后, 学生对上述高中物理各模块教材已经有相当的熟悉和了解, 此时如果只要求学生看书的话, 往往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坚持.况且没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 实际效果也不好.

实践证明, 查漏补缺的最好办法是在复习和练习的过程中, 遇到不懂或比较模糊的地方就及时查证教材.在查证的同时, 进一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巩固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络;同时, 对一些解决问题有用的结论、方法进行总结, 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这种带着问题的查证过程, 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可以真正起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 在错题整理中完善知识结构

现在, 很多学校正进行第二轮复习.除了进行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外, 还应引导学生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进行归纳、整理和拓展.经过前一轮复习, 考生已做了大量习题, 也做错了不少习题.笔者曾做过调查, 学生做错的问题往往会“一错再错”. 因此, 笔者在辅导高三学生进行后期复习时, 一直都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本”, 把练习、试卷和作业本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 为节约时间和精力, 建议学生采用剪贴的形式.但是每一个错题都要针对自己的复习分析错因, 吸取教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于复习中“一错再错”的问题, 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不仔细”或“状态不好”, 其错误的根源往往是知识结构不完善, 有缺陷.如2012年第25题和2013年第15题这样的电磁感应问题, 可结合解题过程中的错误, 检查在物理知识本质理解上的漏洞, 系统梳理基础知识, 整理形成如下的关于电磁感应和感应电动势的知识结构.

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感应电动势这一重要物理量与全电路欧姆定律和直流电路建立联系, 与交变电流建立联系.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还可适度了解感应电动势的物理本质, 与磁场知识建立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 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保证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迅速有效地提取相关物理知识.

(三) 在生活素材中感受命题情景

纵观5年来浙江自主命题的高考理综物理试题, 出现了很多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命题情境. 以2013年的第14题为例, 命题情境涉及了生活中手机通讯、太阳光、医院B超、遥控器以及医院CT等, 从常见生活事件中考查了学生对机械波和电磁波以及电磁波谱特征的认识, 明确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除14题外, 类似命题情境如第16题的月全食、第19题的热气球等等.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 其实近几年的试题均有类似特点, 皆以常见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物理学的技术应用, 引导学生从力、电、光等不同角度仔细观察身边事物, 科学解释生活现象, 在应用物理知识的同时, 养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现行教材中, 有很多与生产实际和现代科技相联系的知识, 如粒子加速器、汽车工业和技术的相关知识、静电除尘、电磁流量计、等离子发电机、磁单极、超导、磁悬浮等.只要仔细观察, 在体育运动、航天科技 (如嫦娥号、“神舟”飞船、传感器等) 、社会热点中也有很多的物理问题.

对于生活素材和与生活有关的命题情境, 确实重在平时积累, 但复习后阶段的关注与强化, 仍比熟视无睹强得多.在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 除物理基础知识外, 应该有意识地关注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和素材, 感受命题情境.对于学生而言, 除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等以外, 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步充实和丰富与物理有关的现象 (事实) 和典型生活情境, 也是丰富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把握学科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 做好过程分析.物理是“有趣的, 也是有用的”.我们应该把握这些学科特点, 做好相关复习工作.

(一) 在操作体验中提升实验素养

近年的高考实验题, 明确反映了关注知识获取过程的课改理念, 在目前的纸笔测验方式下以实物图和拍摄实验过程照片的形式努力尝试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体验的考查, 同时以较大的“分量”考核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如2013年的第21题用照片实拍的方式给出两个装置和两条纸带照片, 要求学生分析纸带并判断对应的装置;第22题则给出了“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部分器材照片, 由学生选填缺少的器材并处理实验数据.2012年的第21、22题也是通过照片提供真实的实验情境, 考查学生对实验细节的把握, 考查学生是否有规范操作的体验, 是否有实验拓展与探究的意识.

在命题意图上, 这些实验题除了对学生“做过实验与没做过实验”进行区分外, 更要对学生“认真做与不认真做”进行区分.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操作体验, 没有扎实的实验素养, 是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在注重操作体验和把握实验细节方面, 我们在后阶段仍可适当关注和强化.以“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实验为例, 除实验原理、方案、数据处理外, 我们可有意识关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细节. 两图是学生操作同一实验装置时从不同角度拍摄所得的效果, 图1为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的情形, 图2为摆球振动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情形.注重操作体验和把握实验细节的学生, 可以发现此装置存在的问题, 如摆球体积太大、摆角过大、摆线过短、悬点不固定 (上端有缠绕情况) 等.

因此, 除了在平时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外, 在后阶段的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中, 不要仅限于实验器材的“展示”, 一定要让学生进入实验室, 增加实验操作的“基本经历”, 增加动手与实验探究的机会, 努力做到“既见理, 又见物”.

(二) 在实际问题中熟悉物理建模

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 各学科高考都非常注重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物理考题则更重视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 经合理近似建立物理模型, 对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如2013年第15题中银行磁卡及刷卡器的问题、第16题中月全食时的“红月亮”问题、第25题中为了降低噪音提高前进速度而用电磁推进器替代螺旋桨的潜艇问题等, 都涉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述问题, 都需要通过严密的审题和建模过程才能解决.面对这样的问题, “题海战术”几乎完全失效, “解题技巧”似无用武之地.

以第15题“银行磁卡及刷卡器”为例, 根据原题插图 (如图3) 提供的信息和题干中“磁卡的磁条中有用于存储信息的磁极方向不同的磁化区, 刷卡器中有检测线圈”的描述, 结合电磁感应学习过程和原题提供的E-t图线 (如图5) , 可建立如图4所示的物理模型.按照这样的物理模型, 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014年的高考复习, 既要重视“招式”的学和练, 更要重视本质化的审题和建模能力的培养.因为, 这才是“无招胜有招”的更高境界.

(三) 在审题训练中关注过程分析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也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等非智力因素. 要提高审题能力, 一方面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具体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物理教师在辅导学生复习和讲评习题时不要越俎代庖, 要给学生最原始的信息, 更要给学生审题的时间.要启发和指导学生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 建立起与题目相对应的物理模型, 从而使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

在审题时, 除努力对关键字词、隐含条件、干扰因素等快速挖掘和排除外, 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培养过程分析的能力.以2013年第23题为例 (见图6) , 大猴从左边石头A点水平跳到中间石头是一个平抛运动过程, 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则可由平抛运动分析得到, 恰好到达B点时对应初速度最小;大猴抱起小猴从C荡到D点则是一个圆周运动过程,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皆可分析;猴子刚从C点荡起时, 是圆周运动过程的起点, 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三、充实答题策略

高考需要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 要想取得满意的成绩, 需要充实答题策略, 而“有效的答题方法”、“规范的答题方式”和“平稳的答题心态”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一) 在限时训练中强化通用解法

要掌握一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适度的训练是必需的, 训练不仅要追求“精度”, 追求结果的准确, 更要追求速度, 追求以最少的时间解决更多的问题.所以, 复习过程中要辅以限时限量的训练.

我们查阅每年的《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和参考答案》中提供的物理试题答案就可发现, 各个试题的解法都是常规解法.高考是面向全体考生的, 高考试题往往可以用常规、通用的方法求解, 高考阅卷也不是解题方法的评优.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具备基本的物理学科能力, 掌握常规解法是主要的.所以, 复习过程中, 要坚持做限时训练, 同时强化通用和常规解法.

(二) 在全真模拟中体会答题规范

规范表达反映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有序性. 事实上, 在高考阅卷过程中, 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因为乱用符号、不写或乱写下标、不写原始方程、词不达意甚至答非所问等“踩不到得分点”而失分的情形.

因此, 在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内容和时间等的全真模拟体会和强化答题规范, 如物理量使用和书写的规范 (尽量与书本一致, 尽量避免“自造”符号, 多过程或多状态的物理量用下标或文字说明) 、物理表达式书写的规范 (要列出原始方程、要突出重要表达式、要及时换行写成“诗歌”形式、要避免“连等式”) 、物理量单位使用及书写的规范、语言叙述的规范、作图的规范 (注意标度、虚实线、箭头、平滑曲线与折线等) .

(三) 在难易搭配中形成平稳心态

高考既是对考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考核, 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核.因此, 在难易搭配中形成平稳心态也是后期物理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对考生来说, 多练习中档题有利于保持充分的信心.因此, 考前复习的练习要注意难易搭配, 要多练习中档题和传统的经典题, 再配以少量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同时, 也要多练习近几年物理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比较基础的问题, 如选择题中的万有引力与天体问题、振动与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实验题中的基本仪器使用和读数等, 保证准确无误地解答这些问题, 使学生在考试中保持积极、自信、平稳的应考心态, 做到胆大、心细, 使学生明白“把该拿的分都拿到就是成功”.

上一篇:转移机构下一篇:社会管理必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