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

2024-07-04

卫生信息(精选十篇)

卫生信息 篇1

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思路

在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 全国的各个区域, 都开始着手建立具有区域化特点的卫生信息平台, 以此来满足市民对卫生工作的需求。从客观的角度分析,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建设过程中, 思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 必须实现区域电子病历。目前, 各类疾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通过利用电子病历, 能够更好的实施记录和存储工作, 在调阅方面也比较方便, 可逐步的改善当下工作中的问题。第二, 应实现对全区域居民检验、检查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城市在区域化的建设过程中, 居民很少跨区域活动, 利用集中存储和管理的方法, 能够实现对区域卫生的有效管理, 减少矛盾与冲突, 满足卫生发展的要求。第三,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实现检查、检验数据的共享及调阅。区域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如果仅仅是独自发展, 势必无法取得理想成绩, 通过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调阅, 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 能够对今后的发展和居民医疗, 提供更多的便利。

2 区域卫生信息技术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发展。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 “区域卫生”的理念虽然符合当下的社会趋势, 但在执行过程中并不容易, 很多工作都会遇到较多的难题和阻碍, 这就需要通过技术性措施来解决, 否则很难取得突出成绩。此时, 区域卫生信息技术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该技术包含的内容较多, 将其良好的运用, 可更快的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实现卫生事业的较大进步。

2.1 医院局域网技术

医院作为区域卫生事业的重要机构, 是服务市民的重要网点。区域卫生信息技术的突出表现之一, 就是医院局域网技术。目前, 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被网络化所覆盖, 医院也不例外。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 医院局域网技术的执行, 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工作来看, 医院局域网技术在实施过程中, 主要包括VLAN技术、网络接入控制技术、带宽流量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通过有效实施VLAN技术后, 能够将各个单元进行有效隔离, 针对VLAN发现的问题, 给予相应处理。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 对医院的整体网络并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 一方面确保了医院网络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也达到了计算机中心的最终目的。网络接入控制技术在实施当中, 能够充分的避免恶意用户带来的损失, 尤其是病毒的传播, 可有效维护医院网络的安全。

2.2 区域LIS

区域卫生工作在不断进步的今天, 信息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 区域LIS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将会进一步的扩大。从客观的角度分析, 区域LIS更加符合当前的潮流和工作的内容。首先, 区域LIS具有建立区域条码管理模块的功能, 其在执行的过程中, 实现对条码的统一规划, 可更好的确保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标本的无障碍流转, 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 利用区域LIS技术, 能够建立严格的质控模块。该模块的建立和执行, 能够针对质量控制标准, 进行准确的设定, 以此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处理, 不仅可以更方便检验人员对数据的统计, 同时在质量控制图的描绘当中, 也会更加的方便和精确, 在本质上保证了检验结果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能够与其他的数据进行对比。

2.3 区域RIS/PACS系统

区域卫生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 系统组成是必不可少的。但考虑到患者信息复杂, 具体工作比较多样, 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将问题解决。为此, 很多软件公司都开始研究卫生信息处理系统, 力求通过区域化的信息系统, 为现阶段的工作提出更多的解决路径。

目前, 区域RIS/PACS系统受到了比较广泛的重视, 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例如, 区域RIS/PACS系统在执行过程中, 实现了以下目的:分诊叫号排队系统, 安排分诊顺序, 保证检查有序进行, 避免医患纠纷;HIS系统集成, 嵌入HIS系统, 实时通知诊断状态, 保证诊断的实时性;定位线功能, 通过定位线查找微小病变, 保证诊断的正确性;普放检查影像的增强处理, 对大矩阵影像的图像增强, 可以看到更多的病变信息;影像调用速度保证, 保证医生第一时间诊断影像;所见即所得的报告编辑, 有效的保证报告的编辑;全院PACS系统, 包含医院所有影像设备的连接, 实现全院的大影像系统;分级分布式存储方案, 保证系统的存储安全及灵活;跨平台的支持, 系统运行应该可以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之上运行;单机容灾系统, 保证系统“零故障”运行。

3 区域卫生信息技术讨论

随着国家对卫生事业的要求不断提升, 很多工作都告别了以往的工作模式, 开始运用较多的系统、软件、技术来完成, 力求在更大程度上, 完成卫生信息工作的进步。在现有的工作当中, 区域卫生信息技术的执行和体系的建立, 为医疗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以往的各项问题, 均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未来的形势是比较理想的。但是, 区域卫生信息技术本身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 深入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所以, 还是要在不同的内容上, 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避免造成理论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同时, 我们在研究和应用区域卫生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需加强与其他技术的联系, 实现共同应用, 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4 结语

本文对区域卫生信息技术展开讨论, 现阶段的工作成果在总体上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相对而言, 在区域卫生信息技术介入工作后, 区域内部的医疗工作、病历档案工作、日常接待工作等, 都获得了较大改善, 即便患者数量较多, 也可以进行分类管理, 减少了矛盾与冲突, 实现了卫生工作的健全和规范化。日后, 应在区域卫生信息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探析, 健全各部分的技术体系, 加强操作的简洁性。

摘要:当前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如火如荼。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 需应用较强的技术来完成。目前的区域发展当中, 卫生信息的涵盖量比较庞大, 涵盖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宽, 如何更好的建设优质平台, 必须在技术上做足努力。以现有的区域卫生信息技术来看, 各个地方在发展和研究过程中, 需充分结合本地的情况来完成, 应在多方面实现技术体系的健全, 加强实践的应用, 完善卫生信息的各项内容, 以此来实现工作水平的较大提升。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技术,局域网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云忠, 曹定舟, 许源.浅析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9) :57-60.

[2]张真诚, 范玉成, 刘淮虎, 等.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慢病管理技术路径和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 2011 (6) :61-65.

[3]范玉成, 李芬富, 朱美英, 等.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业务规则引擎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 2013 (5) :97-99.

[4]安平.浅析项目范围管理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12 (13) :209, 217.

村卫生站卫生信息管理制度(推荐) 篇2

为促进本卫生站统计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和系列化,充分发挥卫生站统计信息在卫生管理和决策的信息论、咨询和监督作用,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本村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一、制定统计信息工作制度、流程规范和岗位职责。

二、严格执行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按时完成各类卫生统计报表和统计调查任务,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三、做好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等统计资料保管工作。

四、做好年度卫生统计资历料汇编。

五、对本村卫生站的计划执行、业务开展和管理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专题统计分析,实行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六、做好统计咨询和信息反馈工作,准确,及时地为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

七、积极参加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统计信息的网络化和规范化建设。

八、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卫生信息 篇3

关键词:学情分析;卫生统计;中职;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109-03

收稿日期:2016-03-28

作者简介:朱丽娟(1983-),女,珠海市卫生学校教师,卫生信息管理助理教师职称。研究方向: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东 珠海/519000)

一、引言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说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学情分析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达到有效学习的教育目标非常重要,是教师课前备课、课程教学及课后反思的系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学情分析决定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考核、学生反馈的设计。摸准学情才能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依据。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等要素讨论和分析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的学情现状。

二、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课程分析

1.教学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课程在设置时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而设置。根据“具有必须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力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卫生统计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解决统计计算的问题。

2.课程内容设置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特别注重了可操作性,并结合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强化了卫生业务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卫生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医院统计、疾病分类等基础知识、技术操作方法、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综合如表1所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情绪较重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他们都是所谓的“失败者”。大部分中职生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不得已才选择了职业教育这条路,看着离“天之骄子”的梦想越来越远,致使学生产生了自卑失落、悲观失望的心理。甚至有不少的学生沉浸在这种中自卑失落的情绪中,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处理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中考失利变成了心里最大的阴影,时常否定自己,认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有部分学生更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学校混日子,找不到学习动机,降低学习兴趣,更降低了学习效率。

(2)对数学发“怵”

笔者与学生交谈,有学生曾说:“就是因为数学不好才选择了学医疗卫生相关的专业,希望总能比机械、电子类的专业少学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课程,没想到还是‘逃不开数学。”这种不良学习体验导致学生对于与数学有关的课程越来越发“怵”,产生了类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情绪体验,致使学生还在没有尝试了解课程和努力的情况下,就给自己下了“我做不到”的结论,这种心理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和卫生统计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学情分析

(3)耐受挫折能力较差

中职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接近成熟的时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但又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在懂事知事的背后大都存在遇事冲动、缺乏理智,同时自尊心又极强的特点,稍微受到挫折就走极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导致情绪不稳定,再加上失落自卑,常常在经受挫折的时候放弃自己。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迟到、旷课、上课玩手机、不写作业、课堂答不出问题等受老师批评或者感觉自己“丢面子”后,就放弃了课程的学习。在学习上表现为遇到看起来复杂的公式不去记,遇到需要计算的题目就抄作业,做错的题目不改,课下不复习。

(4)缺乏恒心,自制力较弱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自我认知良好,也想要认真努力学习,但在生活实践中却容易下决定,难以持之以恒,养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学习习惯。经常有学生和笔者沟通学习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但最后经常是“说得容易,做到难”。

(5)好奇心重,对专业知识有较大兴趣

看着工作人员身穿白大褂,口吐高深的专业术语,以专注的眼神进行专业操作时,学生是最兴奋的,因为他们知道,那就是他们未来的样子。大部分的中职生还是能认识到“毕业即就业”这个事实,因此他们希望有一天也用专业工作姿态来应对自己的工作,这是可以激发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有益方面。

2.学生学习兴趣倾向分析

《卫生统计》是一门基于数学理论的课程,有大量的抽象而复杂的公式和计算。目前,大多数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往在初中时就没有学好数学,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成绩差,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大部分学生在进校之前本身就对数学发“怵”,从小数学没学好的经历导致了遇到与数学有关的课程就本能的逃避。

结合以往几届学生的学习兴趣反馈和学习即时状态观察,学生关于某些学习内容的兴趣倾向及反馈情况如表2所示。

3.学生认知情况

(1)个人认知受限

受自卑心理限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有限,自我评价过低,在学习目标上没有清晰的认识,通常对于专业也了解不够,只是单纯认为“家长说好就是好”。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致使个人认知扭曲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专业歧视”。无论是高等教育学院还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都是一个招生人数和报读人数较少的专业,很多学生在不了解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情况下就“想当然”地认为“招生少代表不好就业”,所以在还没入学时就抵触这个专业,再加上以往数学基础差,遇到《卫生统计》这门课更是抱有“小专业受歧视”的态度。

(2)情境认知不足

受小时候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习惯也形成了定式。再加上耐受挫折能力较差,缺乏恒心,自制力低的情况,很少有学生能使用适合自己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走神、看小说、玩手机等不良行为习惯,也难以坚决杜绝。

4.学生生活经验与需求分析

综合以往几届学生的反馈来看,统计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还是有少量应用的,只是平时学生很少自己拿来用,看到别人应用时很难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利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卫生统计部分的知识专业性很强,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中很少用到,所以在遇到比较“难”又 “计算麻烦”的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倾向于选择放弃学习。

四、小结

综合中职往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卫生统计》这门课程的学情,可以总结出学习《卫生统计》的障碍有:自卑厌学、小专业歧视、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有待提高、学习主动性较低。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有益方面,可以着重从职业规划、对于未来的展望、工作的专业魅力上启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提出小组任务以引发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时尽量多用生活中的有趣的、能见到明显成效的例子做铺垫,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比较法、案例法、情景法、讨论法等引发同学们的主动思考和提问,在教学流程上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在复习考核时引导学生做出适宜的学习计划等,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能更科学合理,更“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达到“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田贻碧.中职生自卑心理成因探究[J].考试周刊,2009(29).

[2]刘俊杰.中职学生耐受挫折教育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2(19).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改革探讨 篇4

一、存在问题

厦门医学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进行了研究,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专业定位模糊

一方面, 目前国内专科类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各学校因办学理念不同, 导致专业定位模糊、培养方案混乱, 必要的办学条件 (如设备、师资) 也难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 专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我校位于经济发达地区, 省内市级及以上医院的信息科一般仅招收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学生, 而我校卫信专业仅为专科专业, 学生毕业后服务范围若仅局限于医院, 则可能只能服务于县乡级别的医院, 极大制约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

(三) 专业建设本身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投入不连续, 缺乏积累;二是与企业和医院联系不够紧密;三是师资力量不强, 年轻教师居多, 医院和医疗类企业工作经验不足, 使得教学有所欠缺。

二、改革方向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和不足, 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一) 明确专业定位及就业方向

明确专业目标为培养有良好医学背景、具有一定计算机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学生, 定位学生就业方向为医疗相关企业, 面向企业, 兼顾医院, 可以做好医院的导诊工作或能胜任企业的现场实施工程师岗位。

(二) 充分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展开与企业、医院的合作。一方面, 在校内开设实践课程, 聘请企业和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讲课, 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在大二、大三阶段开展学生见习, 安排学生下企业、下医院实际参与工作, 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 深化教学改革

1. 学生培养

学生的技能是就业和工作的基础, 综合素质是核心竞争力。在校期间对学生贯穿综合素质教育, 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沟通、待人接物、演讲表达、分析和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大量开展演讲、创业、辩论、礼仪、形体、模拟沟通课程或活动;多安排学生去校内各科室帮忙处理各类问题, 在实际事务处理过程中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行导师制, 导师在学生的专业、特长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协会、计算机协会, 通过组织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实践意识。

2. 教师培养

教师通过与同类院校交流、参加行业会议、培训、下企业和医院参加一线工作, 加深对卫生信息化的理解, 准确把握卫生信息化建设方向, 实现校内专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

3. 深化课程改革

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架构, 以分类选修课的形式开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职业发展需要, 选修面向医院或面向医疗企业就业不同的选修课体。开设不同的选修课, 融入考证课程, 要求学生取得“网络管理员”“病案信息管理员”等资格证书, 为就业奠定基础。

对于其他课程也进行了深化改革, 将专业核心课程制作成慕课, 将教育延伸到课外,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加实际操作课程, 切实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实际动手,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支持学生实践自主创业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顺应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政策的导向, 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必备的基础技能。支持本专业学生在校内创业实践, 如, 本专业学生开立了一个文印小店, 主要为我校学生进行打印、复印等工作, 还提供光盘刻录、电脑维修等专业服务。该文印小店已运营数年, 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 成功地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管理技能、人际沟通等技能应用于实际, 取得了较好的创业效果。

新的形势使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在面临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积累了一些经验,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仍在不断探索中。今后, 我们仍将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式, 改进本专业的教学, 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君, 孙晓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9 (20) :144-145.

新乡卫生信息报 篇5

【省卫生厅督导检查组对长垣县、获嘉县新农合及农村卫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近日,省卫生厅督导检查组对我市长垣县、获嘉县新农合及农村卫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督查组采取听汇报、现场查阅资料、抽查病历和走访患者等方式,从机构建设、基金运行管理、监督管理落实、支付试改革、门诊统筹和即时结报工作进展情况、农民满意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检查督导。检查组对我市新农合及农村卫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继续开展好新农合及农村卫生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长垣县卫生局、获嘉县卫生局)

【获嘉县、长垣县、卫滨区开展免疫规划人员培训及考核工作】近日,我市以县为单位对乡、村预防接种人员及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医疗机构产科接种人员等进行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培训包括预防接种工作的基本技能、操作规范、接种信息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培训结束后,组织免疫规划人员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由省卫生厅统一制定、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印制的《河南省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在集中讲授的基础上,增加互动、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将讲课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切实提高了实践操作

能力。

(获嘉县卫生局、长垣县卫生局、卫滨区卫生局)【辉县市卫生局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近期,该市卫生局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该市卫生局一是将打非工作纳入阶段性中心工作,成立打击非法行医专项领导小组,制定《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明确整治工作重点。即全面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打击无任何行医资格的游医、假医;打击借助虚假宣传、招摇撞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行医活动。二是点面结合,全面排查。监督人员按辖区分工,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同时充分发挥卫生监督网络作用,乡镇助理卫生监督员及村级卫生监督信息员,及时举报并反馈非法行医相关信息。三是加大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当前正在组织开展的全市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医务人员培训班,安排专业人员授课,大力宣传医疗卫生监督法律法规,通报当前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动态及严峻性,开展全面宣传。并向社会公布打击非法行医监督举报电话,欢迎群众举报,形成社会监督氛围。执法人员对查处或群众举报的非法行医“黑诊所”,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并当场张贴取缔公告。截至目前,共查封并取缔黑诊所16家,张贴取缔公告16份。

(辉县市卫生局)

【原阳县人民医院借钱给病人逾百人次】 截至11月6日,该县人民医院开展为贫困患者借钱住院治疗已两个月,为203 名贫困患者借款48万余元住院治疗,目前治愈出院195人,尚未出现拖欠、逃避及治疗账目纠纷等现象。为了缓解当地贫困百姓“看病难”,该县人民医院自筹资金 100万元自8月份始帮助贫困患者住院治疗,只要贫困病人(或家属)提出借款申请,由主治医生(或责任护士)牵头,出院时由两者签字结算即可到医院财务科借到1000元至3万元住院治疗。该院用借款缓解贫困百姓住院难,方法直接了当,为贫困患者享受新农合搭建绿色通道,其做法得到贫困患者的赞同,许多贫困重症患者不再拖延诊治前来住院治疗,最多达到一周40余人次,借款7万余元,明显缓解了贫困患者住院“看病难”,与此同时,也缓解和减轻省市医院的住院压力。该院的做法受到国家及省市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

(原阳县卫生局)

【我市居民健康知识及行为监测工作结束】 为准确掌握我市四区八县城乡居民当年健康知识和行为水平,科学合理制定健康教育规划和策略。根据省所要求新乡市健康教育所组织全县(市)、区健康教育机构在我市开展了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工作,共调查年龄在15-69岁的农村和城市常驻居民1200人,经过现场问卷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环节,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1.98%,健康知识知晓率80.69%。

(市健教所)

【我市镉中毒监测哨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印发《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卫监督职便函【2010】076号)的通知,我市被卫生部确定为镉中毒监测哨点。为给国家研究掌握镉中毒发病规律和趋势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全面收集了我市涉镉企业的相关资料,对正在生产的企业按照要求进行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组织劳动者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建立了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目前已完成了9家用人单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安排职工体检1029人,对6家单位的92个镉作业点进行了职业危害监测。在11月4日举行的“河南省2011年度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培训会”上,我市就镉中毒监测哨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了典型发言,其工作成绩得到省卫生厅领导及有关专家一致认可。下一阶段我市将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内容,并建立镉中毒监测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在充分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市职防所)

【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豫北首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日前,该院胸瘤一科、普外一科、麻醉科、手术室通力合作,成功为一例食管癌患者施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效果良好。食管癌是本地区发病率最高的

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切除一直是食管癌获得根治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高,一直是胸外科和消化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目前,该院已开展腔镜下各类手术60余例,远远领先豫北同级医院。本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不仅在该院,乃至豫北地区尚属首例,填补了本区域食管癌微创治疗的空白。

(市中心医院)

【市一院急救中心被命名为“五一先锋号”急救站】 按照省卫生厅和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创建“五一先锋号”急救站活动的统一部署,该院急救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领导及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顶寒风、冒酷暑,始终战斗在急诊急救最前线,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急救岗位练兵及专项比武活动。切实做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发扬先进集体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保持积极进取、奋勇争先、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为新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被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工作委员会命名为“五一先锋号”急救站。

(市一院)

【市二院走基层沿黄河送医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日前,市二院走基层沿黄河送医下乡活动圆满结束,医疗队深入到沿黄地带的原阳县、封丘县、长垣县等30个村庄,服务群众近40000人。在下村送医过程中还对乡村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宣传新农合政策,将国家的惠民政策带到每一个村中

去。不仅为当地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更与当地基层卫生机构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为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的现状贡献一份力量。

卫生信息化疾风骤雨 篇6

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如疾风骤雨般席卷全国。新近“几板斧”下来,今年卫生信息化动作之强劲,着实让人咋舌。

3月1日,由卫生部办公厅组织的2010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卫生厅局的信息化主管到会,听取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落实部署2010年底中央财政审批到位的卫生信息化专项资金。会议明确了村卫生室信息化项目、县级医院能力提升中的信息化项目、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五省区(上海、重庆、浙江、安徽、新疆)试点、国家联系的公立医院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建设项目、卫生部直属(直管)医院的远程医学试点项目等五大投资方向。

会议明确要求,在年内五大项目均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系列要求和工作任务部署,其意义绝不止于项目建设本身的紧迫性和普遍性,更在于相关部门对卫生信息化建设观念和组织方法论的重大转变。

最本质的变化在于,卫生信息化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是IT部门(信息中心、信息科、计算机室)的事情,而是行政、业务、资金和技术部门共同的责任。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中央部门之间,也体现在卫生部不同司局之间更加强调协调统筹。

据悉,卫生部最近成立了卫生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由办公厅牵头,有关司局参加。办公室下设四个组:组织协调组、信息技术组、资金保障组、培训督导组。卫生信息化终于在领导方法论上走上一条信息化普适轨道——建立统筹全局、多方联动的组织管理体系。

另外,卫生部办公厅负责人也明确表示,无论是否信息化专业人员,信息化都与你有关系了。没有信息,各部门和领导都难以了解业务运行,难以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她透露,最近国务院领导对卫生信息化尤其是新农合信息化都有重要批示,而卫生部陈竺部长只要谈到卫生改革发展,都会提到信息化问题。

曾几何时,我们曾经为卫生信息化不受重视而奔走呼号,大声疾呼;今天,卫生信息化作为新医改方案“四梁八柱”之一的战略支撑地位已然全面彰显。毋庸置疑,信息化将成为本轮新医改的最大亮点之一。没有信息的支撑,进入深水区的医改各项工作绝对难以卓有成效地推行。

摆在医改决策部门面前的最大考问是,三年里8500亿元医改资金投入,分别用到了什么地方,产生了什么成效?没有精确真实的数据,恐怕难以交卷。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建设方式 篇7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共享医疗资源

进入21世纪后, 信息管理系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由于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无法共享所带来的医患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在欧美发达国家应运而生, 它是连接规划区域内 (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业务管理单位以及各相关卫生机构) 各级机构基本业务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它是让区域内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 它能够把多元化子系统整合成为一个综合的业务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的设计是基于业务大集中的理念, 它能够实现上到三甲医院, 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和数据的集中。通过医疗专家系统, 社区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 博客等新的协同模式,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加快了学习的步伐, 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它使得团队协作更高效, 使病人无论是到社区还是到医院看病, 都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专家体系的服务, 从而充分利用和平衡了医生资源, 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的目标。通过这一平台, 三级医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医疗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 实现区域卫生资源的优化及整合, 将一流的医疗技术和规范的管理引进一、二级医疗构让患者得到实惠, 从而解决社区内群众大病、重病、疑难病的就医难问题。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在原一、二级卫生服务区域内用使用二级医疗消费享受到三级医疗技术水平的服务。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建设的核心主要有:

(1) 电子病历研究与服务中心

医疗信息平台是基于电子病历的建立和共享的基础上的, 它能够有效地整合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 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通过建立电子病历信息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 可以实现各种医疗健康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从而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域医疗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进而为政府、医疗机构以及各级医生提供全面的医疗与健康信息服务。为了搭建这一平台, 首先要建立医疗信息档案数据中心, 然后在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最后设置应用门户, 使整个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入口进入, 以便使用和管理。另外, 通过对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规范化设置, 还可以方便地实现其与外部其他信息系统的个人健康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2) PACS存储及远程阅片中心

依托区域内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康复机构和先进影像设备密集的集中优势, 打造面向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PACS影像中心及数字远程阅片平台, 从而提高区域医疗的医学影像服务水平。

(3) LIS存储及检验服务中心

依托区域内的医疗康复机构和先进检验设备密集的集中优势, 打造面向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中心平台, 从而提高区域内的医学检验服务水平。

(4) 远程会诊中心

依托区域内医疗康复专家和知识密集的集中优势, 打造面向整个区域内的数字远程会诊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资源分布壁垒, 面向区域内提供对疑难症状、久治不愈等患者的数字化会诊,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掘大型医疗机构的服务潜力。采用射频标签技术, 可以实现远程、长期和持续的采集随访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 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 自动反馈到电子病历中心, 最终达到发生极限数值时能够实现实时报警处理的效果。

(5) 医疗集团电子商务中心

在电子商务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时代, 建立医疗特色电子商务平台, 首先能够满足区域内患者的医疗配套服务要求, 其次在医疗配套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增值服务, 瞄准建立集原料交易、药品流通、设备器材销售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中心平台。

(6) 患者一卡通中心平台

首先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MPI病人主索引, 然后将各级医疗机构收集上来的临床数据中的个人ID统一为标准身份索引号, 从而实现业务信息互联共享, 提高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 方便患者查询个人相关的诊疗和费用信息。

(7) 患者社区平台

面向区域内的患者群体建立患者社区平台, 建立服务增值通道, 从而实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对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 及时倾听社区的反馈, 为适应和调整服务水平提供通道。患者社区和家庭服务除了作为一扇通向患者的互动窗口作用外, 还可以广泛发掘服务增值空间, 开拓患者配套服务市场, 为病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为区域内大型医院取得更高的服务产值。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平台建立后, 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可以实现双向转诊。通过信息共享系统, 组建社区卫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网络, 凡是不适合在社区进行诊治的疾病, 均通过区域内某领域专家远程会诊确认后, 直接转入其医院的对口科室住院治疗, 让重危疑难病人感受到入住医院的方便。医院住院患者进入康复期后, 通过网络联系, 直接转入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其康复过程由医院派专人全程跟踪, 使社区居民能从社区通道享受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其次,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区域内某个医疗领域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设备, 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实验室结果审核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实现医院间的优质资源共享, 检查结果互认, 这样一来, 患者既可以地大大减少就医环节, 又能有效地降低就诊费用。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研究与实现 篇8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局,从医院向其他各个业务领域不断渗透的过程,卫生信息化逐渐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服从于医改,从而决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必须摈弃原有单个业务驱动模式,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以健康档案的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将成为卫生信息化新的建设重点。

2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目前还落后于其他行业。其原因除了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外,根本还在于建设理念与模式上的偏差。以IT技术和专业领域需求为驱动的建设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发展,但同时也成为其前进方向上的阻碍[1]。目前,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系统分割、相互独立。各个卫生机构相对独立开展业务,相互封闭,信息分散,连续性和协调性差,信息不能共享和交换。

2.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很多业务工作没有国家统一规范和要求,各地区和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自行制定工作规范和标准,导致信息不能交换和共享。由于业务流程不规范,很多单位的信息化就是现有管理模式的计算机化,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应有的优势。

3.需求分析缺少理论方法,仅以项目和IT为驱动。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作为业务应用发展的组成部分而提出,缺乏整体规划[2]。现在很多信息系统均是按照此种方式建设。

4.纵向信息系统的建设导致众多的“烟囱”、“孤岛”[3]。在信息化建设的第二阶段,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垂直建设的特点,原本分割的业务部门在信息上沟通更为复杂,形成大量“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

5.理论研究薄弱,信息标准研究起步较晚。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标准的建立,造成了众多信息系统分别制定各自标准,却没有国家权威统一卫生信息标准的局面。

6.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匮乏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难题之一[4]。在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建设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是复杂的、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持续性投入往往不足;另一方面,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涉及到卫生管理、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专业学科,专业人才的缺乏也直接制约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卫生信息化建设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众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建立起机构之间的共享机制,体现以人为本的基于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需求日益迫切。

3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架构

3.1 平台系统的功能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医疗卫生人员,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患者。医疗卫生人员为了更好的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可靠的、可及的、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依赖平台提供的众多服务[5]。在平台提供的这些服务中有些是很基础但又很关键的服务,因此,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个人的身份识别、健康档案索引服务、以人为中心的存储服务、数据交换服务以及数据调阅服务。

3.2系统的总体架构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为区域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以健康档案数据为核心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可以通过使用它快速的定制、开发和部署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区域电子健康信息共享与管理需求。因此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架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容纳管理个人健康档案的可扩充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构架。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如上图所示,基于健康平台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四个层次,还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

硬件网络层是指支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其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层主要是实现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存储,需要解决数据存储的结构、模型、内容、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型等。数据交换层和业务服务层主要实现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层是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沟通的技术层,业务服务层是基于数据交换层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必须遵循和管理的数据标准,是平台运行和应用的数据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是从物理安全到应用安全保障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营。

3.3硬件网络支撑平台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由内、外两大网络部分组成。外部网络对外收集和提供信息(向下级部门采集与提供信息,向上级数据中心报送信息),内部网进行信息管理和系统开发,两网之间用防火墙分隔。外部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则需要通过地址映射,身份查询等一系列安全检查机制才能进行,访问策略的制定是灵活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配置。内部网络再分子网,依据功能、性质划分,子网间的访问也是受控的。外部网络的安全性主要依靠“虚拟专用网”的功能和路由器上的访问控制表来保障。

对于实时多媒体应用本着中央控制的原则对有条件的用户开放,运维管理中心应具备监视和控制的手段,避免网络拥塞和信息流的非必要的重复性传输。整个平台应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措施与策略,网络管理及安全策略应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网络、应用系统、数据库与主机系统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和策略的一体化管理,选择适当的防火墙和数据加密技术。系统的网络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4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如何使用户快速的获取系统中的数据,即健康档案浏览器的设计尤为重要。浏览器面向终端用户,以人读为主要目标,应用获取数据可通过交换平台进行,而不是通过健康档案浏览器,但可考虑提供本地化功能(另存为PDF/DOC),可通过浏览器控件方式嵌入到其他C/S系统。整体页面框架应具备Portal模式,具备动态扩展特性,以适应实体索引字段的变化以及实体模板的变化;能完成身份验证、显示内容控制等权限控制;通过集成Active X方式实现DICOM等其他协议的支持。健康档案浏览器的实现涉及总页面框架展现,索引列表模板展现,表单模板展现,图表模板展现等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

4.1 索引列表模块的实现

索引列表模块的技术实现如图3所示。

GRID列表显示模块负责针对实体索引信息的显示(实体数据库索引字段部分),假定前提条件为,实体索引字段都已标准化(字段类型,长度,引用字典);

通过实体索引字段定义配置文件来支持Grid表头与索引字段的扩展,能自适应实体索引字段变化后列表组件的正常显示;

能定义可查询字段,列表组件支持自动查询条件输入以及分页等显示功能。

4.2 表单模板模块设计

表单模板模块设计如图4所示。

表单显示组件负责针对实体XML信息的显示(实体XML部分);

同一实体显示模板支持版本管理,通过实体显示模板定义配置文件来支持同一实体不同记录能有不同的显示方式(假定条件为实体索引表应保存对应模版版本字段,建议实体XML头信息里也应保存模板版本属性);

初期设计支持3种模板实现:XSLT,Freemarker,自定义JAVACLASS;

通过HTML信息里包含Active X控件信息实现对DICOM等其他协议的支持。

4.3图表列表模版技术实现

图表列表模块技术的实现如图5所示。

CHART显示组件负责针对同一病人相关专题统计信息的图表显示,假定前提条件为e HR View所支持的病人相关专题统计已预先定义;

CHART支持模板方式扩展病人统计专题图表显示,每一种专题统计对应一个Chart ID,在模板里定义获取该Chart数据所需要的参数列表以及获取方式、图表显示类型和样式信息等。

CHART数据的获取方式有两种:

(1)一种为直接在模板里定义相关需要获取数据的实体表或视图源,以及需要统计的字段,聚合函数等信息,系统直接根据这些定义来从数据库获取数据。

(2)通过定义获取数据的JAVACLASS来实现该类专题统计数据的获取。

某一种专题图针对某病人的图标模板实例(包含获取数据和模板定义),应能进行缓存处理(内存缓存或持久化),可通过定时或手动的方式刷新缓存图表信息。

5 结束语

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各国的各种探讨和建设实践,为我国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技术上实现了各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跨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并实现跨医疗机构的预约与转诊,基本病历资料的信息共享和医生处方、检验结果的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交互性运营。

参考文献

[1]金新政.卫生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刘莉.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规划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8,11(31):34-35.

[3]张开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7.

[4]姚志洪.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进展[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10,9.

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的现状 篇9

1 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的特点

1.1 监测方法的改进

监测方法不仅包括疾病报告系统, 还包括调查技巧、哨点监测系统及其它资料收集方法, 综合监测概念的发展和实施。同时随着社会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监测手段也不断地更新, 各种生物学检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及时性大为提高, 也使得信息的分析与反馈更为迅速、便捷;高容量的存储设备、互联网能力的扩展、多台计算机同时录入监测数据的使用、以及一些新工具的发展 (视频系统、语音录入、系统整合、数据标准等) 增强了操作性。

1.2 强调及时性

及时报告疫情、察觉爆发或高发、以及新发传染病的可能, 及时反馈、及时验证和及时应答是传染病监测有别于其他监测的重要特征。应对新发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不仅仅是卫生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国家和世界的安全问题。2003年SARS的全球爆发流行后, 世界卫生组织意识到有必要对国际卫生条例重新修订。修改后的国际卫生条例包括新的观念:全球形成统一的标准, 关注国际性的公共卫生应急问题;每一成员国都将对规定的和新发传染病进行监测、验证。如果确定为对国际卫生有威胁, 24小时内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并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 迅速应对。国际卫生条例要求通报的疾病包括:天花、脊灰、新亚型流感、SARS、鼠疫、霍乱、黄热病、病毒性出血热、西尼罗热以及国家 (地区) 的登革热、脑膜炎、裂谷热及其它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1.3 强调数据的利用

公共卫生监测的数据包括传统的临床数据、非传统的临床数据和非传统非临床的数据。传统的临床数据指的是实验室的检查结果, 这类数据指标特异性很高, 但及时性不够。非传统的临床数据指的是病人与医务人员打交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 这类数据对早期发现公共卫生事件是非常重要的。非传统非临床数据主要指的是非处方药的销售情况和缺勤信息, 这类数据往往不易被划分为几类症候群, 但通常更为敏感, 只是特异性比较差。因此加强监测数据的利用不仅可以对生长发育、出生缺陷、传染病、常见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监测, 也可对职业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代谢疾病等的监测和发病增长原因进行分析, 对监测数据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分析, 用监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发挥信息的预警功能。与其他社会经济信息相结合, 对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实现早期预警, 及时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

2 我国公共卫生监测的现状

2.1 监测信息系统建成

2003年11月国家建成了可以满足2万人同时使用的信息系统, 到2006年底, 全国96%县级以上医院, 67%乡镇卫生院实现了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网报, 平均每日约有5 000用户上网。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具有基本统计功能, 可以快速进行3间分布的分析; 有GIS系统支持进行直观的地理分布分析, 观察聚集性病例, 提示出现传染病爆发的可能性。

2.2 监测信息系统内容不断完善

2004年4月26日正式启动医院死因报告系统, 共有40万死亡案例经网上报告, 估计占全国死亡的8.9%;2005年1月启动的结核病专病报告系统, 使结核追踪、治疗信息和全国结核基本发病信息结合, 有利于了解结核病感染和控制全貌;2005年3月20日启动艾滋病专病报告系统, 使HIV追踪、治疗信息和全国HIV感染的基本发病信息结合, 有利于了解HIV感染、控制全貌感染和控制全貌;此外还增加了18个单病监测系统。2006年4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 便于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2006年12月1日启动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 为救灾防病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保障救灾防病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进行。此外, 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系统等相继试运行或运行。

3 公共卫生监测的成就

(1) 网络直报系统彻底改变了疾病报告管理模式, 是我国疾病监测工作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同时, 对公共卫生系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实现了传染病个案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中央通过网络实时报告, 即在线、直报、个案, 改善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率提高27%, 报告的及时性提高了10倍, 为传染病自动预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4 中国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目前的数据来源和数据资源非常局限; (2) 建立监测系统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追踪观察 (尤其是传染病) 的趋势; (3) 很多疾病主要还是依靠临床诊断, 实验室能力相对薄弱; (4) 常规报告和验证机制分离, 验证数据没有进入信息系统; (5) 目前的监测主要还是依赖被动的病例报告, 重大疾病报告延迟。 (6) 生命登记系统尚未建立, 基本健康统计资料缺乏, 死亡登记不全或缺乏, 难以获得准确的死亡资料; (7) 从事监测的人员缺乏; (8) 分析数据的能力欠缺。这些问题都是工作的软环境造成的, 随着工作机制的转变能得到改善。这个系统真正的建设难点在于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5 公共卫生监测需求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挑战

5.1 公共卫生系统的复杂性

信息收集、反馈涉及多个部门, 对信息需求各不相同, 如何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的准确性、可及性以及全球的可比性是下一步建设的重点。

5.2 报告和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

为了信息系统良好运转, 需要建立一个组织管理框架, 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及时性。数据收集必须持续进行, 或者至少应该保持“足够的连续性”, 同时追踪有关的变化和趋势。

5.3 决策系统建设

信息化作为信息加工的工具, 已不应简单局限于信息的采集、汇总、描述, 而是应利用计算机这种高效的信息处理工具, 对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决策, 支持方向转移, 只有提高信息的价值, 信息化才会更有意义。

5.4 数据库、综合数据库、数据仓库的建设

数据仓库弥补了原有的数据库数据处理技术的缺点, 将原来的以单纯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综合性体系化的新环境, 可以对多个异构的数据源有效集成, 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是面向分析性的数据处理。

5.5 数据共享机制、标准、政策的发展

建立多个信息的“无缝连接”, 打破信息仅在各自的小系统内孤立循环的现状。使各类信息互补, 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政策调控, 法规保障和技术支持, 是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的基本保证与前提。要从国家层面上统一规划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技术框架, 开展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研究。

随着社会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 预防为主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公共卫生监测以发现重大健康影响事件为目的, 是真正实现预防为主的有效手段。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如流感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麻疹监测系统、结核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AIDS/HIV监测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 使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初具形态[3], 要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 将主要针对传染病的监测, 逐步发展为对居民健康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 即不仅要监测疾病, 还要监测健康, 更要监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 这是今后监测系统建设的方向[4]。

参考文献

[1]Koplan J.CDC, s strategic plan for bioterrorism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J].Public Health Rep, 2001, 116 (Suppl) 2:9-16.

[2]洪荣涛, 许龙善, 严延生, 等.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2) :106-108.

[3]杨维中, 祖荣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 (6) :427-429.

总览浙江医疗卫生信息化 篇10

1 卫生信息网和疫情报告网初具规模

浙江省卫生信息网通过国家公用数据网与国家卫生信息网实现了互联;通过帧中继与省政府相关厅局实现了网上并联审批;通过光纤与在杭的省级医疗机构、事业单位组成了城域网;通过公用互联网技术(VPN)组成了省、市、县卫生系统的纵向网络。省卫生厅机关建立了垂直千兆、水平百兆到桌面的宽带局域网络。

浙江省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网上疫情直报率达到100%,行政建制乡镇卫生院网上疫情直报率也达到了100%。疫情监测系统由原来4家试点医院通过Email系统扩大到了16家省级、77家市(县)级医院。疫情监测的种类也有所扩大,包括肝炎、痢疾、肺结核等37种甲、乙、丙类疫情通过计算机网络每日传送至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使省卫生行政部门随时了解浙江省各地疫情发生情况。

浙江省网上会计直报已普及到省、市、县、乡镇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余个部门,实现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任务,统计报表30余种,网上年均汇总报表量2万余份,随时统计、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药品收支情况。浙江省网上卫生统计,覆盖全省卫生系统以往上报统计数据的所有部门,实现卫统1至卫统10等多种类型报表的网上填报。这些报表可在网上实时填报,也可下载脱机填报,等填报结束后再上载汇总,节省了卫生统计汇总时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2 卫生电子政务和门户网站建设成效明显

2006年,浙江省卫生厅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电子政务公开试点厅局,按照试点要求,对卫生厅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功能升级,重点在公文处理、流转、交换、存盘和卫生政务公开、行政许可审批、监管及卫生政务网站建设三个方面;至今,项目已全部完成。在卫生行政许可审批方面,建立并完善了卫生行政许可事项27项、办事项目16项的流程、规则、标准、责任处室、联系人及电话等。这些项目可以在网上实时办理,也可离线申请。两年来,已在网上受理的申请项目7000余件,按照规定项目已全部办结。

在卫生门户网站建设方面,目前拥有的信息:行业法律法规800余条,医师资格15万余人,医师注册10余人,乡村医生2万余人,护士注册近3万人,医疗机构等信息3万余条,行业子站300余个。在网站互动平台上,建立了厅长信箱、网上投诉、网上信访、在线咨询等功能模块,并与省政府门户网站无缝对接,实现接收与答复资料的自动传输。在开展网上办事方面,自2003年来通过网上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年均2000余件,网上职称申报和评审2000余人,网上签证出生医学证明30余万人,网上卫生信息采编4700余篇,网上文件、通知等信息传递5万余份。

2005-2006年,卫生部组织第三方测评机构评测全国卫生系统网站,在200多项指标测评中,浙江省卫生政务网站连续两年获得测评总分第二名,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网站;浙江省政府组织厅局和地市一级的政府网站测评,省卫生政务网站连续两年获得测评总分第三名,被评为省政府颁布的优秀网站。

3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开展

自2004年以来,浙江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已初步建成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2006年,在这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卫生地理信息系统、历史疫情数据库和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浙江省卫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省政府基础系统共建共享原则,与浙江省测绘局签订了《关于地理空间信息共建共享和合作建设省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的协议》,由浙江省测绘局提供地图,卫生厅信息中心组织人员进行医疗卫生资源专题标注,完成地图制作和上载,实现浙江省卫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资料的共享和传统文字资料向图文资料转变。历史疫情数据库建设完成了浙江省历年来疫情发生的资料记载,建立浙江省历史疫情数据库。疫情监测系统实现了部分医疗机构与省疾控中心的网络连接,开展疫情的自动上报和监测。

通过建立网上疫情直报和汇总、分析报告系统,浙江省疾控中心每日向省卫生厅报送各类全省疫情报表系统,包括:疫情日报、疫情周报、疫情月报、疫情半年报、疫情年报、疫情告急信息、疫情演示文稿等,重大疫情通过短信平台实时报告,使厅领导和应急办等相关处室及人员可及时了解全省的疫情动态和信息。疫情通过网上直报,加快了上报时间,减少了中间环节,清晰了上报内容,准确了上报位置,使省卫生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快速得到疫情信息,及时组织有关专家会诊,从而对发生的疫情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4 医院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浙江省已有95%的县级以上医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一些医院正在建立以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电子病历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医院,建立了医院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展网上挂号、预约就诊、信息咨询、健康教育和远程医疗咨询服务,方便病人,方便群众,服务于社会。2007年,在卫生部开展全国20家数字化医院示范单位评审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名列其中,综合评分排列第一。

5 农村合作医疗、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已有5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功能较完善的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20多个县(市、区)的参合农民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信息化管理率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实现信息化,提高了农办机构的工作效率,方便了参合农民的结报,规范了政府资金使用管理。

浙江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是在原有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实际,开发了应用多位一体的信息化服务软件。该软件以建立健康档案为基础,融全科医生、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以及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为一体,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接口、统一软件为目标。目前该软件已经在全省1000多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投入使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00余万份。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浙江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及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结起来:一是观念问题,一些已经开展信息化的部门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深度不够,缺少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化行为规范,“孤岛”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标准问题,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规范建设滞后,影响了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三是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专业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仍然是阻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进出境管理下一篇:展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