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综合诊治

2024-06-03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诊治(精选九篇)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诊治 篇1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诊断,治疗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致病菌对机体的感染;其次是化学、物理、机械等因素造成的, 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失宜、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该病可以使奶牛的乳腺机能减退, 甚至完全丧失泌乳机能, 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1.1 自身因素

随着年龄、胎次、泌乳月的增加, 奶牛体质减弱, 免疫功能下降, 乳房在挤奶过程中长期受挤压, 导致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 因而导致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增高。奶牛体型不同, 乳房炎发生率不同, 一般后乳房较高、附着较牢固、乳头位置紧密 (前, 后乳头) 的体型有助于减少乳房炎的发生率。

1.2 营养因素

对于高产奶牛而言, 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日粮有利于提高产奶量, 但同时也增加了乳房的负荷, 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

1.3 环境因素

高温季节, 奶牛容易出现食欲减退, 使机体抗病能力减弱, 奶牛感染机会增加;湿度大、卫生差、适合病原微生物及各类细菌的生长繁殖, 使乳房易受感染, 从而导致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外界应激, 改变挤奶的定势等。

2 临床症状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 临床型又可分为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

在乳房炎隐性感染阶段, 奶牛乳房内部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造成腺体组织上皮的轻度水肿、充血, 白细胞从微血管内游离到乳腺腔内吞噬致病菌, 致使乳汁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如果奶牛营养状况良好, 机体可通过自身抵抗力的提高和泌乳排出乳房内的病原微生物。而奶牛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及营养、环境、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都可能使奶牛机体抵抗力下降, 乳房受病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感染的程度逐渐加重, 潜在性的炎症就会转化为临床症状。

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但基本症状是患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大、发硬、温热和疼痛, 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最初无显著变化, 以后因炎症波及乳腺的分泌部, 乳汁变稀薄, 且有絮状物或凝块, 有时可见脓汁和血液。当实质排泄管及间质受波及时, 乳腺可发生坏死;当皮下组织及乳腺间结缔组织被侵害时, 则呈蜂窝织性乳房炎, 它与坏死性乳房炎是乳房炎中最严重的2种类型。

慢性病例, 患区乳房组织弹性减低、僵硬、泌乳量减少, 泌奶时乳汁不同程度地发黄和变厚, 有时有凝乳块, 乳房肿大。有些患布氏杆菌病的母牛, 乳房很大, 但没有泌乳能力。

3 实验室诊断

隐性乳房炎一般没有临床表现, 乳房和乳汁从外观上看常无明显变化, 很难被发现, 可以进行乳汁的实验室检验, 以便及早确诊。

3.1 乳汁体细胞计数法

按照国际奶牛联合会制定的标准, 对乳汁中细胞数进行记数。如1m L乳汁中细胞数低于50万个时, 判为阴性;超过50万个, 判为阳性。

3.2 LMT乳房炎诊断液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所研制。在每一检验盘中加入乳样2m L, 然后加等量诊断液, 将盘平置旋转摇动, 使诊断液与乳汁充分混合, 10min后观察, 根据显色、凝集和粘附情况判定有无乳房炎。

4 预防措施

4.1 注意卫生和乳房保护

保持牛舍、牛身及用具的清洁卫生, 尽量减少产后排出的恶露污染牛体后身;对较大和下垂乳房要注意保护, 使其免受外伤。

4.2 加强挤奶卫生

每头牛要有专用的消毒毛巾和水桶, 挤奶前一定要先用45~55℃温水药浴乳头, 用毛巾或纸巾擦净乳头上的污物, 特别要注意乳头孔处的清洁。挤奶人员进入饲养区要换工作服装、鞋、帽, 并用消毒液洗手, 特别是在挤奶过程中要常保持双手的清洁。挤完奶后应用新鲜的0.5%碘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浸浴乳头, 以减少病原菌从乳头侵入的机会。

4.3 在干乳期加强对乳房炎的预防

在干奶前最后1次挤奶后, 向乳房内注入适量抗菌药物, 可预防乳房炎的发生。一般常将青霉素80~100万单位、链霉素0.5g, 溶于20~30m L蒸馏水中, 注入乳池内, 并用金霉素或土霉素眼药膏, 分别注入4个乳头管内, 进行封闭, 也可向每个乳头管内注入金霉素眼药膏, 进行封闭。

5 治疗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临床型乳房炎, 对隐性乳房炎主要以控制和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5.1 全身疗法

在奶牛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主要采取强心剂和安那加, 并同时给患畜补充液体, 主补要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为了消除炎症, 必须应用青霉素类、链霉素的联合疗法或应用四环素均有较好的效果。

5.2 局部疗法

5.2.1 急性乳房炎的治疗。

每患畜用青霉素50万单位、链霉素0.5g, 溶于50m L蒸馏水中, 再加入0.25%的普鲁卡因溶液10m L经乳导管注入, 2次/d。也可在挤净奶以后, 使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混悬剂 (泌乳期) , 1次/d, 用药2~3d, 效果明显。

5.2.2 慢性乳房炎的治疗。

对慢性乳房炎, 用盐酸左咪唑治疗, 用量7.5mg/kg体重, 溶于水中经口投服。盐酸左咪唑, 并非对病原菌有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 而是作用于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 增强淋巴细胞的反应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5.3 中草药疗法

5.3.1 乳炎散。

将金银花100g、蒲公英100g、连翅60g、黄连35g、花粉55g、赤勺45g、白芷45g、皂刺45g, 混拌均匀加水2 000m L浸泡60min, 放于火炉上烧沸后, 将炉火调至文火煎熬40min即成。加入250m L白酒, 分装入啤酒瓶中灌服, 每间隔12h灌服1次, 一般2~3次即可痊愈, 治疗慢性乳房炎效果好。

5.3.2 仙人掌。

仙人掌若寒之物, 入心肺胃经, 外敷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之效。对急性乳房炎, 取仙人掌数片, 去刺捣烂成泥, 涂抹患畜乳房上, 1次/d, 3~5d即愈。乳房红肿消失, 挤奶畅通, 患畜无疼痛的表现。

5.3.3 清热消炎膏。

生大黄120g、蚤休80g、皂刺100g、陈醋500m L、95%乙醇300m L。制法:生大黄粗粉浸泡醋和乙醇中。蚤休、皂刺共煎煮3次, 过滤弃渣, 滤液加入到醋、醇中浸泡5~7d。过滤弃渣, 文火煎熬至流浸膏, 加入尼泊金甲脂0.1%, 搅拌均匀即得。使用时将患部洗清后涂搽肿胀部位, 涂后几小时肿块渐散, 1~2次/d, 3d痊愈。该药膏适应慢性型、硬结难消的患症和隐性乳房炎。

5.3.4 云南白药。

将4g云南白药溶解到50m L的70%~75%酒精中, 溶解均匀后, 用药棉球蘸云南白药酒精在乳房肿块部位逆毛反复擦刷, 使药物渗透到乳腺中, 2次/d, 一般经过3~5d可控制肿块, 15~20d乳房肿块消失。

6 体会

乳房炎病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的困难性, 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和病原, 增强机体抵抗力。目前国内外多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制剂, 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 一是没有根据病性 (急性、慢性、隐性) 、症状 (有无全身症状) 、发病时期 (泌乳期、干乳期) 选择有效治疗方案;二是延误诊疗, 乳腺组织已发生不可逆病变;三是未完全消除诱因和病原, 特别是在消除病原时, 用药的盲目性是疗效不佳的根本原因。因此, 选择有针对性的对致病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是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动物疾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李国江.动物普通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规模牧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管理 篇2

规模牧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管理

奶牛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产奶,奶牛的乳房就相当于一个产奶机器,如果这个机器出了故障或运转不良,就会影响产奶量.中国不同地区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5%~3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0%~80%,平均产奶量损失10%~20%,100头牛的养殖场每年产奶量损失约15万元(不包括治疗、医药、拒收弃奶等的损失).

作 者:朱仙玉 李峰 高士宝  作者单位:朱仙玉(山西奶牛保健与疾病防控实验室,030000)

李峰,高士宝(华诚睿光(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30000)

刊 名:北方牧业 英文刊名:BEIFANG MUYE 年,卷(期): “”(14) 分类号:S8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篇3

对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国外已进行100多年的研究,但至今尚未能彻底解决。我国对此病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奶牛乳房炎应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并严格地坚持执行,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保持清洁舒适的奶牛生活环境

确保牛舍、牛床设计合理并有足够清洁、干燥的垫料;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搞好畜舍的环境卫生,使畜舍通风良好,向阳性好:保持牛体清洁。定期消毒(可每隔15d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次)牛舍、牛床,及时清扫牛床及运动场的积水、粪便、污泥等;做好夏防暑、冬保暖工作,减少应激反应,使奶牛生活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做到一头牛一块擦洗毛巾。如手工挤奶应尽量缩短挤奶时间;挤奶前后均要将奶桶、挤奶机用开水洗净残留乳汁,再用消毒液消毒;挤奶机械定期拆洗消毒,维持机器的正常功能。

2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建立稳定的训练有素的挤奶员队伍,提高他们执行挤奶操作规程的自觉性。挤奶人员要温和地对待泌乳牛。挤奶时其乳头部分的神经末梢才能受到良性刺激,促使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能促使乳汁排出。如果在挤奶前粗暴地对待牛或大声叫喊。则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肾上腺素抑制催产素的释放。使乳汁排出不完全,增加了乳房炎形成的因素。清洗乳头时应注意洗的面积不要太大,以免上部的脏物随流而下集中到乳头,增加乳房感染的机会。以专用消毒巾擦洗、擦干。毛巾要及时清洗、消毒。然后按摩乳房,促使乳汁释放。挤奶前用消毒液浸泡(或喷雾)乳头,然后停留30s。再用毛巾擦干。应注意经常更换消毒液,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检查和废弃前三把奶,同时触摸乳腺有无异常,以便尽早发现疾病。也给乳房一个良好的排乳刺激。挤奶后要立即进行乳头药浴,因为挤完奶15s后乳头括约肌才能关闭乳头管的开口。在这15s内,张开的乳头孔极易受到环境性病原菌的侵袭。控制乳房炎效果最好而费用少的首选方法是乳头药浴。临产期每日2次,泌乳期每日3次,干奶期停奶后1周内每日1次。尤其注意做好下列3个泌乳期的药浴工作:每年7-9月温度高,湿度大。病原微生物繁殖能力大大增强。牛只感染机会增加;第1-2个泌乳月时产奶量达到最高。母牛采食量增加,乳房负担大,乳房炎的发生率增高;接近泌乳期结束时,由于长期挤奶,乳头管开放程度提高,外界病原菌易侵入乳房。

3实行标准化饲养

建立青绿多汁饲料轮供体系,以奶定料,按牛给料,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给予全价日粮。研究表明,牛群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与饲料中B-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紊E、硒、锌及铜的水平有关。感染乳房炎的奶牛血浆及乳中B-胡萝卜紊和维生素E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牛,奶牛乳腺感染程度越严重,其血浆B一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浓度就越低;牛乳中体细胞数及临床乳房炎的发生率均与其维生素E的摄入嚣及血浆硒浓度星负相关。奶牛日粮中适量添加这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可增强奶牛对乳房炎的抵抗力。维生素E和硒不仅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还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嗜中性白细胞杀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能力。硒称为猪、禽和反刍动物的免疫促进剂,补硒可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使抗体合成量增加。添加有机锌可减少乳中的体细胞数。铜在提高免疫力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缺铜可表现为胸腺萎缩、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抗体合成受损和抗体效价降低。一般情况下,日粮缺铜不多见,而铜过量则较常见。铜过量会导致细胞氧化作用加强,损害有机体,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并使症状加重。

4重视药物预防和治疗

4.1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

干奶期是预防和控制产后发生乳房炎的重要时期,干奶期的治疗能使乳房有机会在下一个泌乳期到来之前修复受损的乳腺组织。进入干奶期后停止了挤奶,如果取消每日的乳头药浴,乳头受病菌侵袭的机会增大。分娩前2周,乳腺开始增大,乳房内压力增加,乳头孔张开。有些甚至从乳头滴出初乳。如不进行预防,很有可能发生临床性乳房炎。据报道,在干乳期24%的健康乳区可受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停奶早期的新感染率是泌乳期的7倍。其中有许多感染在整个干奶期持续存在。并在下一个泌乳期引起临床发病。干奶期的预防主要是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杀灭已侵入的病原体和预防以后病原侵入。治疗药物很多,如方维焕等通过两种抗菌素油剂PC-805(内含普鲁卡因青霉素和邻氯青霉素)及TA-125(内含长效青霉素和邻氯青霉素)对干奶期乳房炎的疗效比较表明。PC-805和TA-125均能有效地消除已存在的隐性感染。并降低干奶期间的新感染率及临床发病率。近年,俄罗斯研制出几种新型长效制剂在干奶期头2-3周(不迟于分娩前30d)乳池内一次注入10mL即可杀灭乳腺内的病原体。并能确保95%的病牛进入泌乳期时不发生乳房炎。但对患乳房炎的牛要先进行治疗,待临床症状消失后再干奶;对体细胞计数(SCC)高、产奶量低的牛要尽早停奶,尽早治疗。

4.2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

奶牛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十分困难,迫切需求高效、无残留、无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无变态反应等的药物和方法。目前用抗菌素治疗乳房炎的有效率一般为50%-90%。治疗乳房炎的方法:①乳房内注入药物。氟喹诺酮类是新型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副作用小,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在吞噬细胞内积聚,杀死吞噬细胞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通过血乳屏障进入乳腺,能显著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生物制剂是治疗乳房炎的理想制剂,如乳酸链球菌活性制剂。能控制病原菌在乳汁中的繁殖,挤出的奶可供一般之用,对浆液性、卡他性、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高达96%-100%。②乳房外用药。用敷贴(或涂抹)给药法治疗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有效途径,用药简单方便。药残较低,不损伤乳头并对其有保护作用。敷贴制剂一乌别尔桑。是俄罗斯学者用抗菌药物、药用植物浸膏、免疫调节剂、麻醉剂和复方基质等制成的新型制剂,按患病乳池25-45mL的用量敷贴2次(间隔24h)。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为97.4%,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为84.6%。据赵素牌编译,国外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新型生态安全方法中,激光疗法占据着主导地位,小功率的氦-氖激光对动物机体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王秋芳等用中草药组方对隐性乳房炎治疗试验表明。患牛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隐性乳房炎有效率达83%。叶秀娟等用公

英乳康涂抹剂外用结合氨苄青霉素乳房灌注,对亚急性型乳房炎的效果较急性型好,有效率为62.5%。刘纯传等用复方蒲公英煎剂液,谢才丰等采用蜂胶乳头灌注结合庆大霉素穴位注射等,经临床试验证明对乳房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中药的治疗效果往往低于或接近于抗菌素。且其使用剂量普遍较大,治疗成本较高。

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开发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仍是今后乳房炎治疗的重要手段。②杀微生物蛋白,如杀葡萄球菌素(Iysostaphin)和无乳链球菌肽(Nisin)。能快速且较彻底地杀灭细菌,有很强的特异性,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也无乳汁残留。③细胞因子疗法。细胞因子,如重组牛粒细胞群落刺激因子(rBoGM-CSF)、重组牛干扰素-r(r-Bov-IFNw)等,可激活奶牛机体天然防御机能。促进机体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的生物活性。④中草药。它比人工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要小。是很好的免疫调节剂,并且避免了药残问题,因而中草药及其药用部分是治疗乳房炎药物的重要发展方向。⑤疫苗。因乳房炎致病菌的多样性,加上疫苗制造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无高效、商业化、广泛使用的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疫苗研究已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如亚单位苗、基因苗的研究。⑥其他。诸如氮-氖激光仪之类的小型、经济的治疗仪。利用电磁波、频谱达到治疗效果,也是防治乳房炎的一个方向。

5加强奶牛乳房炎的监控

定期对泌乳期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是防止乳房炎蔓延的一个有力措施。利用SCC法、CMT法、HMT法等方法交叉综合应用可收到良好的检查效果。高桥秀之报道。利用吞噬细胞的化学发光法(CL法)比上述方法要快速且灵敏,可以检测出刚刚侵入机体的病原菌并以客观的数字表现出来。加强宣传。应使奶业生产者知道传染性病原菌、奶的体细胞数和产奶量损失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预防隐性乳房炎的重要性。对患临床乳房炎牛的处理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包括发病时间、鉴定情况、感染区、用药结果及愈后情况等。对病情严重而治疗效果差、长期不愈的患牛坚决予以淘汰。这些牛从乳中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成为传染源。

6接种乳房炎疫苗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诊治 篇4

1 各种乳房炎的病因

1.1 浆液性乳房炎

浆液性乳房炎是乳房充血, 在乳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物和白血球的一种急性乳腺疾病, 多发于产后头几天。浆液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在乳房发生创伤和挤乳不当造成损伤时, 通过皮肤和血管侵入乳房结缔组织而引起发病。

1.2 卡他性乳房炎

卡他性乳房炎是乳腺泡上皮和输乳管上皮发生变性而形成的卡他性炎症。卡他性乳房炎的病原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 当乳头黏膜受到损伤, 乳头括约肌松驰, 乳房受冻时, 即侵入乳房而引起发病。

1.3 乳房坏疽是乳房炎的并发病, 由腐败细菌通过乳管、血液循环系统或乳房创口而感染发生。

1.4 乳头管狭窄及闭锁

乳头管狭窄在挤乳时只可挤出一股细的乳流;乳头管闭锁则根本挤不出乳来。乳头管狭窄是由于平时挤乳粗鲁, 使乳头管黏膜结缔组织增生, 致使乳头管狭窄, 排乳困难。乳头管闭锁是由于乳头管括约肌或黏膜破裂、肿胀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但基本症状是患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大、发硬、温热和疼痛, 泌乳减少或停止。

2.1 浆液性乳房炎

乳叶肿胀增大, 皮肤充血发红而且很紧张, 触诊有热痛反应, 乳房实质坚硬。患病乳叶的乳量减少, 随着病程的发展, 乳汁变稀薄, 内有絮状物, 患畜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 严重时有明显全身症状。

2.2 卡他乳房炎病初乳房无发热、疼痛等炎症, 也无

全身症状。病程进一步发展, 可见乳头壁变厚, 输乳管扩大, 触诊乳头基部时, 可以摸到有波动的结节。

2.3 乳房坏疽

在乳房的皮肤上出现圆形的病灶, 局部疼痛, 呈红色或紫色, 随着病程的发展患部组织逐渐腐败分解, 流出污秽的分泌物, 有臭味;患侧淋巴结增大, 泌乳停止或可挤出少量的脓样分泌物。在患病期间, 患畜行走时后肢展开, 由于疼痛不让仔畜吸奶。重者出现全身性败血症。

2.4 乳头管狭窄及闭锁症状

外伤性或炎症引起的狭窄, 可以见到局部症状。当仔细捻转乳头时, 可发现乳头管粗硬, 或有豌豆大小的结节;如狭窄部是在末端, 则在挤奶时乳流偏向一侧呈线状流出。乳头管闭锁的症状是乳房充满, 但挤不出乳汁, 仔细捻转触摸, 有增厚变硬的地方。

3 治疗

(1) 消除病因和病原, 增强机体抵抗力。在消除病原中:目前国内外多用抗生素、磺胺类和呋喃类制剂。选择有针对性的对致病菌高度敏感的药物, 如卡那霉素、新霉素、长效磺胺、青霉素等。 (2) 要减料, 特别是减少多汁饲料、精料和含蛋白质多的饲料。增加挤奶次数, 在挤乳的同时, 对乳房进行按摩, 由下而上按摩, 2~3次/d, 15~20min/次。病初冷敷, 经过1d后热敷, 4~5次/d, 0.5h/次。热敷液可用食盐水。如患畜出现全身症状, 可静脉注射磺胺类药物。 (3) 病灶部形成坏疽性溃疡时, 可先用0.1%~0.3%的高锰酸钾水冲洗, 然后涂以青霉素油膏, 配合静脉注射磺胺、抗菌素。

4 预防

奶牛焦虫病引发乳房炎的诊治 篇5

2014年5月, 某奶牛养殖户的奶牛患乳腺炎, 体温39.5℃, 饮食、反刍正常, 左侧前方乳区与右侧后方乳区发病, 触摸乳房有痛疼感, 发热, 患叶肿胀坚硬。乳汁稀薄含絮片, 产奶量明显下降。经当地兽医按乳房炎治疗3天, 症状减轻, 体温正常, 但停药后第2天乳房症状又加重, 反复用药, 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畜主请笔者就诊, 经观察牛临床症状, 进行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

2.1细菌培养

2.1.1无菌采集患病乳区的乳汁20 m L, 取4 m L注入一次性离心管中, 放于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30 min, 弃去上清液, 如此反复离心几次, 沉淀集菌。

2.1.2在无菌操作台将离心后的沉淀物用接种环直接接种于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 置于37℃生化培养箱中24 h培养。结果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都没有细菌生长。

2.2血液检查 采取病牛耳尖静脉血作涂片, 凉干后用甲醇固定, 姬姆萨染色, 在1 600倍油镜下检查, 发现红细胞内有折光性强的蓝色焦虫虫体, 呈月牙形、环形, 感染率为65%左右。

3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综合诊断为奶牛焦虫病引发乳房炎。

4治疗

4.1做好奶牛圈舍的卫生消毒与病牛的隔离治疗, 并加强对奶牛挤奶前后的乳头药浴。治疗注射针头严格消毒, 防止通过针头交叉感染。

4.2病牛深部肌肉注射“血虫绝杀” (成分:三氮脒0.2 g、盐酸多西环素0.2 g) 0.05 m L/kg体重, 1次/天, 连用3天;口服“血虫灭”口服液 (成分:青蒿、柴胡、常山、苦参等) , 成年牛250 m L/ (次·天) , 连用3天;肌肉注射“安乳多肽” (成分:复方鱼腥草) 0.1 m L/kg体重, 1次/天, 连用3天。3天后病牛乳房炎症状明显减轻, 体温正常, 再用2天, 1周后痊愈, 产奶量回升, 且症状无复发。

5小结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控 篇6

1 发病原因

据统计, 有75%的乳房炎是因为挤奶不卫生引起, 有20%是由挤奶设备机械障碍造成, 5%是母牛自身如遗传原因所造成的。奶牛乳房炎具有传染性, 可在乳区间、牛只间传播。牛舍内的尘埃, 蛛网遍布, 不定期消毒;牛粪堆积于舍外, 不及时清理;牛床潮湿, 充满粪尿污物;挤奶时, 随便将前几把奶挤在牛床上, 不及时冲洗, 消毒;运动场泥泞, 污浊, 排水不良等不卫生因素都可直接或间接传播奶牛乳房炎。目前已知的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微生物已超过150种, 其中包括球菌、杆菌、支原体、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 (如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 规模化养殖中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 也很普遍。一些疾病, 如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等, 可以诱发奶牛乳房炎。饲料中的毒素或霉变也可以引发乳房炎。遗传因素, 如乳头不规则会导致挤奶不正常, 容易遭到践踏受伤而易引起本病。高泌乳能力、乳腺组织的构造缺陷或吞噬细胞功能较差等也会成为易发奶牛乳房炎的因素。

2 症状

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 一般认为临床型占30%, 隐性占70%。临床型乳房炎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症状有: (1) 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变化, 出现凝块、絮状物, 乳汁变色, 如变黄, 且产量明显降低; (2) 乳汁中氨基酸水平、蛋白质含量下降, 热稳定性下降, 乳汁中有多种有害成分, 如钠离子、钾离子含量增加; (3) 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 乳房外表呈红、肿、热、痛, 质地坚硬, 触摸时疼痛, 不让犊牛吃奶, 严重时可萎缩变小。若感染化脓菌, 乳房内可形成脓块。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现象, 但乳汁在理化性质和细菌学上已发生了变化。

3 诊断

3.1 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方法

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可通过望、闻、问、切进行。望:一望食欲、粪尿、体温、精神状态、鼻镜和产奶量是否正常;二望乳房是否肿大, 发红、发紫, 看乳汁中是否有硬乳块, 奶色是否改变, 如变黄、变红。闻:嗅奶汁有无臭味, 若有臭味, 常为乳房脓肿。问:询问畜主, 病畜是否有既往病史及奶牛是处于产前、产后及干乳期的哪个阶段。切:挤奶后, 用手触摸乳房, 若感觉乳房发热, 病牛拒绝接近, 一触即踢, 表现病痛、肿胀, 常为急性乳房炎;若可摸到硬块, 持久不变, 不痛不热, 范围较大, 常为慢性乳房炎。

根据上述方法, 结合临床经验可初步诊断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乳房炎。特定病原微生物的确定, 则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3.2 隐性乳房炎的快速诊断

奶牛患隐性乳房炎时乳汁成分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通过检查乳汁进行诊断。 (1) 乳汁细胞数检查:通过检测乳汁中体细胞的多少可判定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 (SCC) 检验的方法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刻度管检验法、直接显微镜细胞计数 (DMSCC) 法、荧光电子细胞计数法等。间接检验体细胞的方法有美国加州乳房炎检验 (CMT) 法等。 (2) 乳汁p H的检查:试验证明患有乳房炎乳汁的p H呈碱性, 并且碱性的高低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乳汁p H的方法来检测乳房炎。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溴麝香草酚蓝 (BTB) 法和乳房炎试纸法。

4 治疗方案

根据“早发现, 早治疗”的原则, 确诊后, 应采用合适药物, 科学地进行治疗, 并且做好护理工作, 尤其是保持牛舍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

4.1 治疗前准备工作

挤干奶后, 清洗乳房, 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挤干病乳区的奶, 除去其中的脓汁和毒素, 以使药物更好地渗入, 增加治疗效果。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械必须按规定严格消毒。

4.2 治疗

乳房注射抗生素、磺胺、1%硼酸、氨苯磺胺、高锰酸钾等。肌肉注射抗生素。静脉注射0.25%普鲁卡因液400~500ml。亚急性乳房炎, 可采取每12h乳房注射一次, 连用3d;对于急性乳房炎, 可采取乳房和全身给药的方法, 至少3d;最急性乳房炎, 必须采取乳房和全身同时给药, 结合静脉注射和辅助治疗的方法, 至少3d。根据笔者的实际诊治经验, 推荐几种预防及疗效较好的方法。 (1) 中药疗法: (1) 金蒲汤:金银花90g、蒲公英90g、紫花地丁80g、陈皮40g、青皮40g、连苕30g和生甘草30g。水煎取汁内服, 1剂/d, 重症2剂/d。 (2) 瓜蒌散:瓜蒌60g, 牛蒡子、花粉、连翘、金银花各30g, 黄芩、陈皮、生桂子、柴胡各25g, 甘草、青皮各15g。共研末, 开水冲服。 (3) 当归、川芎各60g, 蒲公英、连翘、鱼腥草、红花、苍术、甘草各50g, 紫花地丁、薄荷各40g, 荆芥、穿山甲各30g, 大茴香20g。加醋1kg煎汤至800ml, 局部温敷。1剂煎6次, 每次温敷用30~40ml。 (4) 郁金50g、当归40g、蒲公英、穿山甲各30g、路路通25g、没药、连翘、荆芥、防风、甘草、通草各20g、川芎15g。水煎取汁内服, 连服4~5d。 (2) 科学添加饲料添加剂。 (1) 补充维生素E和硒元素:日粮中补充维生素E和硒元素, 能提高乳腺的抵抗力, 有效降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具体用量:干奶期每日每头牛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1000IU和硒3mg;泌乳期, 在每日每头牛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400~600IU和硒6mg。 (2) 补充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从产前30d至产后30d, 每头每天添加600mgβ-胡萝卜素或120000IU的维生素A。 (3) 添加腐植酸钠:拌料奶牛25g/d·头。 (4) 添加左旋咪唑:7.5~8.0mg/kg体重拌料内服, 对隐性乳房炎有很好的疗效, 无副作用。 (5) 饲喂壳聚素:壳聚素具有抗炎症, 可促进隐性乳房炎的康复, 800g/d·头为宜, 连用2周。 (3) 细胞因子治疗:病原菌感染牛机体后, 牛机体释放和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 (TNF) 、集落刺激因子 (CSF) 、干扰素 (IFN) 和白细胞介素 (IL) 等。 (4) 药物浸浴:用0.5%洗必泰, 3%~4%次氯酸钠或0.5%~1.0%有机碘制剂, 在挤奶前、后对整个乳头进行浸浴。在临产期2次/d药浴, 泌乳期3次/d药浴, 停奶期1次/d药浴。 (5) 注射催产素:一次肌注5~10IU, 每隔4h 1次。 (6) 乳房炎患区破坏法。用于乳区经常产生异常乳并反复出现临床型乳腺炎, 慢性坏死性炎症时。用10%福尔马林100ml, 加灭菌生理盐水500ml, 稀释后灌入乳区内, 直到不能注入为止。此药在炎症轻、全身症状少时用。也可用5%硫酸铜溶液20ml, 3%硝酸银溶液50~100ml, 洗必泰50ml注入患区。 (7) 盐酸左旋咪唑。泌乳期, 7.5mg/kg体重1次内服, 乳区有效率为58.9%;分娩前1个月内服, 乳区有效率在75%以上。该方法最适合隐性乳房炎的治疗。

5 综合预防措施

对奶牛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应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5.1 营造清洁舒适的环境

确保牛舍、牛床设计合理并有足够的清洁干燥垫料。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搞好牛舍环境卫生, 使牛舍通风良好、向阳性好。保持牛体清洁, 定期消毒 (每隔15d喷雾消毒1次) 牛舍、牛床。及时清扫牛床及运动场的积水、粪便、污泥等。做好防暑保暖工作, 减少应激刺激;做到一头牛一块擦洗毛巾, 如采用手工挤奶应缩短挤奶时间;挤奶前后奶桶、挤奶机要洗净、消毒;挤奶机械应定期拆洗消毒, 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

5.2 加强挤奶卫生, 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挤奶前应将牛床打扫清洁, 并将牛体特别是后躯刷拭干净;挤奶前最好用200~300ml/L有效氯溶液清洗乳房, 再用50℃的温水浸湿过的干净毛巾彻底洗净乳房, 动作应轻柔;头几把乳应挤在容器内, 不要挤在牛床上;加强挤奶员卫生, 挤奶员要固定,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挤奶时, 避免过分挤压乳房, 避免机器挤奶时损伤乳房, 挤奶前要严格做好挤奶机的管道、乳杯及其内鞘的清洗消毒, 维持机器的正常功能, 真空压力不能过高, 不能过快抽奶, 尽量不跑空机, 定期检查奶杯内胎等。机器挤奶时, 最好人工挤掉第一把奶, 每次挤奶后, 再人工挤一下奶根, 使每次挤完奶后乳房存奶量不超过0.2kg。手工挤奶前, 挤奶员要用肥皂洗手消毒, 以防感染;挤奶前清洗乳房的水应勤换, 保证一牛一盆, 冬季用温水 (30~50℃) , 以减少对乳房的刺激;擦拭用的毛巾应一牛一巾, 并每天煮沸消毒, 以减少交叉感染。机械挤奶前, 用85℃热水清洗挤奶杯, 待干燥后再进行挤奶;挤奶后, 乳头括约肌松弛, 约15s后才关闭乳头, 此时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因此挤奶后药浴是必要的, 药浴可以在乳头上形成一层药物保护膜。也可以用甘油和凡士林涂抹乳头, 减少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固定挤奶人员, 做好培训工作, 使用拳握式挤奶;定时挤奶, 形成良好的生物节律。挤奶前按摩乳房, 利用排乳反射引起催产素和催乳素水平升高而促进乳汁排出。催产素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只有2~3min, 分泌后在血液中很快被破坏, 因此每次挤奶时, 开始按摩乳房后应迅速挤奶, 否则不仅会造成排乳不完全, 降低产奶量, 而且乳汁残留在导管系统中, 引发乳房炎。

5.3 坚持乳头药浴

常用药浴药品有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0.2%过氧乙酸、0.5%~1%碘附。药浴注意事项: (1) 初次使用, 药物浓度由低逐渐增大, 使乳头皮肤有一个适应过程。 (2) 使用新的药液, 应先做试验, 如无反应, 再扩大范围。 (3) 使用药物要符合标准, 如次氯酸钠的含碱量不超过0.05%。 (4) 严冬季节, 为防止乳头冻伤和破裂, 可暂停药浴。

5.4 干奶期防治

干奶期注入抗菌药物。干奶期预防是奶牛乳房炎控制中消除感染最有效的环节。在干奶期最后一次挤奶后, 向每个乳区注入适量的长效抗菌药物, 不仅能有效治疗泌乳期遗留下来的感染, 还能有效预防干奶期发生新的感染。可用100万IU青霉素、100万IU链霉素、2~3g 2%硬脂酸铝、0.5g新霉素和5~10ml灭菌豆油混合制成油剂, 注入乳区, 有效期可达4~8周。

5.5 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

定期对泌乳期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 了解奶牛健康状况是防止乳房炎蔓延的一个有力措施。利用SCC法、CMT法、HMT法等方法交叉综合应用可收到良好的检查效果。吞噬细胞的化学发光法 (CL法) 快速且灵敏, 可以检测出刚刚侵入机体的病原菌并以客观的数字表现出来。对患临床乳房炎牛的处理情况做详细的记录, 包括发病时间、鉴定情况、感染区、用药结果及愈后情况等。对病情严重而治疗效果差、长期不愈的患牛坚决予以淘汰。隐性乳房炎临床症状不明显, 只有通过检测来判定。临床上常将体细胞大于70万/ml, CMT法检测为阳性的乳区定为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将4个乳区的奶分别挤入特定的检测盘中, 手持检测盘倾斜60℃, 倒掉多余乳汁, 4个盘中各加入2m检测液, 然后摇匀混合, 10s后观察结果, 如有凝块则为阳性, 无变化则为阴性。

5.6 及时治疗, 淘汰病牛对病情严重而疗效不明显的

病牛, 低产而又患慢性乳房炎的病牛, 及时淘汰是消灭乳房炎传染源的有效措施。

5.7 科学饲养

奶牛的营养需求合理, 能够维持奶牛的最佳生理功能, 在配置高产奶牛的日粮时, 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等可提高奶牛机体的抵抗力, 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在干乳期的后2周日粮中添加高含量维生素E, 对预防乳房炎有积极作用。在母牛分娩前21d开始, 日粮中添加0.5g/头左右的维生素E或按体重注射0.1mg/kg维生素E, 乳房炎发生率可降低26%。为了防止因应激因素导致乳房炎的发生, 合理搭配饲草, 保证饲料优质充足, 可避免突然更换饲料等应激因素的发生。在奶牛产后2~3日内, 挤奶次数3~4次/d, 外出放牧时, 为了避免刺伤乳房, 应防止牛互相顶架。在停乳期, 注意观察乳房的收缩情况。在分娩前2周, 为防止乳房的膨胀, 应适当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的喂养量, 控制食盐的给量, 要减少1/3~1/2, 以预防乳房水肿, 造成乳房发炎。在分娩后, 为了控制乳房过度膨胀, 还应酌情增加挤奶次数, 控制饮水和经常放牧。为了防止病原菌侵入乳头引起乳房感染, 挤奶后, 可用甘油和凡士林涂抹乳头, 有效减少致病微生物侵入, 减少感染机会, 对乳房炎防治有一定效果。

5.8 犊牛、青年牛、老年牛应分开饲养

饲喂犊牛的牛奶应煮沸消毒, 切忌生喝。保持牛群处于“封闭”状态, 避免因牛的引进或出入而带来新的感染源。夏季是乳房炎的高发季节, 尤应搞好卫生, 消灭蚊蝇, 加强预防。

5.9 控制新感染

将防治的重点放在减少新感染方面, 尤其是在1~3产期间。设置隔离牛舍, 隔离病牛, 并进行治疗。对长期治疗无效的慢性乳房炎牛及产奶量低、有挤奶障碍或瞎乳头的病牛应坚决予以淘汰。加强干奶期的检测和治疗工作。

5.1 0 免疫预防

乳房炎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乳房炎, 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如兰州兽研所的奶牛乳房炎多联苗 (A)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奶牛乳房炎多联苗 (B) 在 (A) 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大肠杆菌和球菌的免疫, 免疫效果更全面。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篇7

1 发病原因

奶牛的多种传染病菌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生殖道炎症及胃肠道炎症等均可引发本病。

应用激素治疗生殖器疾病可导致激素平衡失调, 应急因素的影响, 如肝气郁滞, 气机不舒, 气血凝滞等。也可诱发本病。

机械造成的乳腺组织损伤, 如创伤、压伤、踢伤、刺伤、挫伤、碰伤、冻伤等。

中毒:饲料里的有害成份, 胃肠疾病, 子宫疾病中产生的毒素。

饲养管理不当, 奶牛场卫生差, 机器挤奶吸力过大, 忽慢忽快, 空挤, 乳杯不合适, 人工挤奶方法不对, 消毒不严, 洗浴水不洁, 过度压迫乳房。

病原菌 (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杆菌等) 乘机而入, 则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2 按临床症状分类

2.1 隐性乳房炎 (亚临床型乳房炎)

无临床症状, 乳房与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异常表现, 但乳汁在理化性细菌学上已发生了变化。

2.2 临床型乳房炎 (显性乳房炎)

乳房的间质, 实质或间质, 实质组织发生炎症, 乳汁变性, 乳房组织不同程度地呈现肿胀, 温热和疼痛。

3 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3.1 最急性乳房炎

发病突然, 发展迅速, 乳房急性肿胀, 表现出红肿、热、痛、泌乳机能障碍, 无奶或仍有少量黄水样, 淡血水样奶, 乳房上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重剧, 体温高, 呈稽留热。

3.2 急性乳房炎

病情较最急性缓和, 乳房肿大, 皮肤发红, 疼痛明显质度硬, 可摸到乳房内有硬块, 全身症状较轻, 精神尚好, 体温稍高或正常, 食欲减退, 奶量下降, 乳汁呈灰白色, 内混有大小不等的奶块, 絮状物。

3.3 亚急性乳房炎

发病缓和, 患区红肿, 热痛不明显, 食欲、体温脉搏等全身反应均正常, 乳汁稍稀薄, 呈灰白色, 乳中带有絮状物和凝乳块。

3.4 慢性乳房炎

由急性转变而来, 病反复发生, 病程长, 发作又转入正常, 产乳量下降, 药物反应差, 疗效低, 乳汁中混有凝块, 脓汁, 乳房硬块可变为肉质, 乳头变小, 有的甚至成为瞎奶头。

临床型乳房炎主要表现为乳房患区红肿、热痛、皮肤紧张, 泌乳量减少或停止, 乳汁稀薄、含絮状物、有乳块, 患侧乳上淋巴结肿大,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反刍停止, 体温升高。亚临床型乳房炎, 无临床症状, 乳腺中可触摸到硬结节, 乳汁中含有絮片状乳汁。隐性乳房炎, 无临床症状, 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异常, 产奶量下降, 极易转为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乳房炎。

3临床型乳房炎的综合治疗方法

发现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应及早诊断, 清楚系何种乳房炎, 除坏疽性乳房炎外应给予尽早的、极积的治疗, 应用内治、外治、中西药结合, 有很好的效果, 绝大部分可恢复其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

3.1乳房炎疫苗

这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 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 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的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 每次5ml, 第1次在牛干奶时注射1针, 30d后注射第2针, 并于产后72h内再注射第3针, 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3.2 挤奶与按摩法

白天每隔2~3h挤奶1次, 夜间每隔5~6h挤奶1次, 每次挤奶按摩乳房15~20min。

3.3 冷敷、热敷及涂擦刺激剂法

为制止炎性渗出, 对浆液性、粘液性及纤维素性炎症病例, 在炎症治疗期间可先进行冷敷;2~3d后再用红外线灯照射进行热敷。涂擦樟脑软膏等微刺激性药物, 使之吸收, 促进炎症消散。也可用鱼石脂、杨梅酱加土碱调匀, 敷于患部, 适于治疗急性、慢性乳房炎。

3.4 乳房内注药法

青霉素80~16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 溶于30~50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 再加2~3%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10~20ml。挤净乳汁后, 借助导乳管或通乳针经乳头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将乳池内冲洗干净后注入药液, 然后轻按乳头基部和乳房, 间隔4~5h后挤净乳汁, 每天1~2次, 连注2~4d。

3.5 乳房基部封闭法

每叶乳房注入0.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50~200ml, 注射时注意扩大浸润面。后乳叶的刺激点在乳房中线旁2cm。

3.6 碘伏治疗

用5%碘伏20mL加注射用水至80mL后, 经乳导管缓注患病乳房:轻轻捻转乳头1~2次, 轻柔按摩乳房2~3min, 每天1次, 连续用药, 至临床症状消退。

3.7 全身疗法

除局部用药外, 对重症病牛应肌肉或静脉注射广谱抗菌素, 并采取强心补液解毒等治疗措施。可配合用于较重的滋补和强壮抗体, 增强抗病力的药物, 以尽快康复, 如可输25~50%葡萄糖, 含糖盐水, 维生素B。为增强体质, 亦可输氨基酸、安溴等。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Ⅰ型干奶康、巨毒冰针、牛宝001添加剂、普链新乳剂、宫炎净、乳康宁、鱼浦木甘油水 (浸泡乳头) 、康复宁、长效普林混悬液 (基部封闭注射) 等新药, 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应用抗菌素固然可见效, 但因其在乳中有残留可造成“抗奶”引起乳汁的大量舍弃,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故应选用有效而无残留的中草药注射剂为好。亦可肌注抗菌素, 但为防“抗奶”亦可改用治疗乳房炎的中草药制剂。

3.8 中药疗法

中药疗法, 用复方中药可清热、消肿、止痛、活血、通络、制乳、燥湿、健脾、清胃、败毒。中草药既可进行全身治疗, 还可对症治疗, 配合其它治法, 效果显著, 现推荐以下药方, 可随症加减:

双花80g、公英12g、连召50g、当归50g、川芎50g、元参60g、陈皮60g、瓜蒌60g、牛夕60g、甲珠30g、贝母30g、通草20g、甘草25g、童便一盅、黄酒200ml为引, 研未冲服, 隔日一剂连用3~5剂。

当归90g、生芪60g、甘草30g, 酒煎灌服, 每天1剂, 连用2~5剂。对一切肿毒 (包括乳房炎) , 不论急性、慢性、有脓或无脓均有良效。

银花60g, 连翘30g, 归尾、甘草、赤芍、乳香、花粉、贝母各15g, 防风、白芷、陈皮各12g, 酒100ml为引, 适用于急性乳房炎治疗。

炒紫荆皮15g, 独活90g, 炒赤芍60g, 白芷120g, 石菖蒲45g, 共研末加葱汁调匀, 敷于患部, 适于治疗慢性乳房炎。

也可灌服“马头牌”乳肿消2~3包, 每日一包, 连用2~3d, 不论急性、慢性、有脓或无脓均有良效。

3.9 手术治疗

对有价值的奶牛浅表性、化脓性乳房炎可进行手术切开排脓, 并加强术后护理;深层化脓性乳房炎可先用注射器抽出其内容物, 然后向脓腔内注入40~80万单位青霉素;当发生坏疽性乳房炎时, 可用10%硝酸银或硝酸铜棒腐蚀后, 再用3%的过氧化氢或过氧化钾液充分洗涤, 如坏疽部分较大, 可进行手术切除。

4 预防措施

4.1 环境卫生

牛舍定期消毒, 清洁牛床、牛舍, 保持环境干燥。

4.2 挤奶卫生

正确使用挤奶器, 尽量缩短挤奶时间;挤奶时用力要均匀, 尽量挤净乳汁,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3 乳头保护

挤奶后乳头药浴能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乳头保护液丙烯溶液, 对病原微生物能起固定和杀灭作用。

4.4 药物预防

方法是药浴乳房;药浸乳房, 干奶期药物保护等。常用药物有元亨三效粉针、Ⅰ型干奶康、D-86消毒王、盐酸左咪唑、亚硒酸钠、雅妇生消毒液、乳腺抗生素、几丁聚糖等, 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5 加强饲养管理

分娩前, 乳房明显膨胀时, 应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的喂量;分娩后控制饮水并适当增加运动和挤奶次数。饲料中应注意补充硒和维生素A、E等, 控制饲料中铜的含量, 一般每千克饲料中含铜量应在15mg以下。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

4.6 减少应激反应

夏秋季牛舍一定要干燥、通风、凉爽, 防止高温潮湿, 春冬季节要防止寒冷袭击, 保持适宜温度和充足阳光照射。另外要注意降低转群或首次应用新挤奶台, 挤奶机等的应激。

4.7 防止其他疾病的继发

能够造成继发隐性乳房炎的疾病很多。首先有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其次有乳头外伤、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等。这些疾病发生后要及时治疗, 以防继发隐性乳房炎。

5 小结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篇8

影响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因素很多, 病原菌也很复杂。防治奶牛乳房炎, 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 造成奶牛乳房炎发生的因素

1.1 病原菌感染

病原菌主要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群和葡萄球菌等。

病原菌主要通过挤奶机、挤奶员的手和乳房清洗材料的污染而引起感染。

1.2 应激 (逆境) 反应

应激因素包括高温、高湿、极低温、多风。奶牛日常管理中一些干扰性的变动, 如畜群转移或首次应用新挤奶机都可能成为应激因素。另外, 还有产犊、疾病、有毒气体等。

1.3 外 伤

乳头损伤, 特别是乳头管附近的损伤病变, 易藏纳可引起乳房炎的细菌。

1.4 营养不良

研究证明, 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或E, 或缺乏微量元素硒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干奶期易感性强, 在母牛干奶期间或青年母牛产犊期前60 d, 日进食维生素A或E及硒的量不适宜可影响泌乳早期乳房炎的发生率。

母牛在开始干奶后特别易感乳房炎, 而随着乳房的完全恢复, 抗病性也会提高。在泌乳期最后1周, 日粮中不加谷物、玉米青贮和高质量豆科干草, 只喂低质草而降低营养进食可加速乳房的恢复过程。有代谢疾病的奶牛更加易感乳房炎。

1.5 机器挤奶不当

挤奶机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奶牛感染乳房炎:

(1) 挤奶机可能成为乳房炎病原菌从1头奶牛传给另1头奶牛的载体。

(2) 在挤奶时, 病原菌通过挤奶杯在同一母牛从感染乳区传播至非感染乳区。

(3) 挤奶机工作不正常或使用不当可造成乳头损伤而使牛易患乳房炎。

(4) 挤奶真空突然丧失。如果乳滴带有细菌, 这种冲击作用就将细菌压入乳管。同时空气倒流还使乳头管中的细菌压入乳池。

1.6 杂散电压

杂散电压是指通过中性接地系统的少量电流, 此电流可以通过母牛身体, 对母牛的行为和性能有反常的影响。从口到蹄是条特别敏感的通路。使牛感到不舒服的临界电压约为1V (交流电) 。接线系统的失灵包括接地失灵、接线不合理、接头松弛或腐蚀及负荷不平衡。

1.7 遗 传

研究表明, 乳房炎与遗传有关, 其遗传性约为27%。

2 奶牛乳房炎的类型和特点

奶牛乳房炎的类型, 按照乳房和乳汁有无可见变化, 可分为三类:

2.1 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已侵入乳房, 但无临床症状, 乳汁肉眼可见无异常, 而炎症反应已在乳腺内部进行, 用试剂可检出, 本型乳房炎在牛群中发病率很高, 可引起产奶量减少, 并可转化成临床型, 应引起重视。

2.2 慢性乳房炎

病程持久, 但较缓和, 通常没有临床症状, 偶尔可出现较明显的临床症状, 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奶牛产奶量下降。当仔细检查时, 可在乳腺中触到硬结。

2.3 临床型乳房炎

根据炎症性质不同, 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浆液性乳房炎:本病常发生在产后的最初几天。发病乳区红、肿、热、乳房上淋巴结肿胀, 泌乳量减少, 最初乳汁不见异常, 以后逐渐变稀薄并含有凝块絮片。

产后胎衣不下、化脓性子宫炎、乳房外伤、胃肠炎等可引起浆液性乳房炎。病原菌可能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2) 卡他性乳房炎:患部充血、肿胀。在外面触摸时, 可感到拨动或似面团状的结节。挤奶时, 乳汁不易被挤出。最初挤出的乳汁稀薄, 含有絮片, 以后不见异常。

(3) 纤维蛋白性乳房炎:纤维蛋白性乳房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乳房炎。发病乳区红、肿、热、痛, 乳房上淋巴结肿大, 挤不出乳汁或仅挤出几点清夜, 有时带有纤维蛋白残渣。

(4) 化脓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可分为脓性性乳房炎、乳房脓肿和乳房蜂窝织炎。①脓性性乳房炎:患区有炎性反应, 泌乳量明显减少或完全无乳, 乳汁呈水样并含絮片。②乳房脓肿:在乳房浅层时, 肿胀可突出乳房表面, 成熟后可向皮肤外破溃;位于乳房深部时, 触诊患部有肿块, 按压有疼痛, 穿刺后可流出脓汁。乳房上淋巴结肿大, 乳汁呈黏液脓样, 含有絮片。③乳房蜂窝织炎:患部显著肿胀、发热、硬实、疼痛, 乳房上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明显, 泌乳量急剧下降, 乳汁变稀薄, 含有絮片。

(5) 出血性乳房炎:乳房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乳房上淋巴结肿大, 乳汁稀薄如水, 呈淡红色或粉红色, 其中含有凝乳及凝血絮状物。

3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3.1 牛群检查

整罐奶体细胞计数, 达20万/mL以上表示牛群乳房炎流行明显。

3.2 母牛检查

(1) 体检。

最好在挤奶后检查空乳房, 检查乳腺有无因急性乳房炎引起的肿大或发热, 检查各乳腺区有无伤痕、萎缩或表示永久损伤的斑痕组织。

(2) 奶牛的外观检查。

检查鲜奶很重要。异常奶的特征包括变色、絮状、碎片状、凝块或水样。异常奶不得混入奶罐中。

(3) 隐性乳房炎试验。

为获得可靠的结果, 应在挤奶前和母牛准备好后进行试验。

4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乳房炎的有效治疗有赖于早期检出病牛、正确诊断、合理的用药和良好的护理, 不同病因引起的乳房炎需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4.1 抗菌药物疗法

抗菌药物的选择, 首先是对致病菌敏感、有效期长;其次是对乳房不能有刺激;第三, 尽可能减少乳汁中残留。

投药方法主要是乳房注射。炎症剧烈出现明显全身症状的乳房炎, 可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当乳腺明显肿胀以致于注入的药物不可能从乳池扩散时, 可采用乳腺内注射。

4.2 局部外用药物疗法

炎症初期, 可用2%硼酸溶液、1%~3%醋酸铅溶液、5%~10%明矾溶液 (醋酸铅2份+明矾1份+水40份) 等冷敷。发病2~3 d后, 可涂敷25%~5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酒精。

4.3 乳房基底封闭疗法

可用0.25%~0.5%普鲁卡因溶液注入乳房基底结缔组织, 内加适量青霉素。也可用2%普鲁卡因进行生殖股神经封闭。

4.4 辅助和对症疗法

具有广泛组织损害和严重毒血症的病例, 可输入大量的等渗葡萄糖盐水, 并用抗组织胺药, 这对急性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尤为重要。另外, 还可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药物。

4.5 生物疗法

应用抗干扰素治疗乳房炎, 不仅疗效好, 而且不存在药物残留问题, 应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4.6 中药疗法

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为治则。

5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1) 及时查明并治疗感染区。兽医技术人员和挤奶员应经常巡视、检查奶牛乳房炎、乳汁和全身状况, 及早发现临床型和慢性型乳房炎。定期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 呈强阳性反应的奶牛应用抗生素治疗。

(2) 搞好环境卫生和畜体卫生。

(3) 加强挤奶卫生和正确的挤奶。

(4) 加强乳头药浴。乳头药浴在减少乳房新的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应当成为奶牛场控制乳房炎的常规措施。

经控制性现场试验研究, 用洗必太 (0.5%~1%) 、碘附 (0.5%~1%有效碘) 和次氯酸钠 (4%) , 挤奶后药浴乳头对减少细菌感染很有效。

(5) 做好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最后一次挤奶后, 乳房内注入长抗菌素以及用火棉胶封闭奶头, 对治疗和预防乳房炎都有明显效果。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篇9

1 病因分析

1.1 病原微生物

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目前诱发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共计80多种,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的主要致病菌。

1.2 环境因素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春夏两季节明显高于秋冬两季节, 这与春夏季节气侯湿热, 病原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相关。牛舍通风不良, 运动场低洼不平, 粪、尿、污水大量积蓄等容易使病原菌繁殖, 也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重要因素。

1.3 管理因素

器具消毒不彻底、外来人员参观、牛群拥挤与争斗、妊娠、分娩、惊吓、饲料发霉变质、粪便清理不及时等管理因素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功能,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升高。

1.4 挤奶技术

挤奶员挤奶技术不熟练, 如挤奶员未戴手套或手套未消毒、挤奶时将乳头拉得过长或过度压迫乳头管、挤奶不彻底等导致乳头黏膜感染与损伤;机器挤奶时机器运行时间过长、频率不定、负压过高、抽动过速等也会造成乳房创伤, 同时机器未清洗消毒或清洗消毒不彻底均可导致病原菌生长。

1.5 营养性因素

奶牛的营养水平与抵抗力密切相关, 高蛋白、高能量的日粮虽然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但也增加了乳房的负荷, 容易导致乳房炎。同时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能够导致奶牛免疫力下降, 容易感染各种病原菌。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

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是防止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前提。根据奶牛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标准化饲养, 饲料要合理搭配, 特别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 禁止饲喂霉变饲料。饮水要保持新鲜、清洁。圈舍要清洁, 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粪便和污水, 保持牛舍内通风、透光和清洁。运动场要平坦、干燥、无杂物、无粪便、无污水, 定期对牛舍和运动场消毒, 乳房炎高发季节增加消毒次数。

2.2 免疫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因引起乳房炎的致病菌众多, 不能完全免疫, 但至少应进行常见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多联疫苗的免疫。

2.3 药物保健

乳房炎高发季节可有针对性地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抗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的药物进行预防, 尽量饲喂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 提高免疫应答能力, 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与药物残留, 避免产生耐药性。

3 治疗措施

3.1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一直都是治疗奶牛乳房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可通过药敏试验准确掌握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 科学选择药物。没有做药敏试验条件的可根据周边地区和以往的治疗经验合理选择药物。有研究发现, 渭南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头孢喹诺、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 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

3.2 中草药治疗

中草药是由天然植物组成的, 对动物无任何毒害作用, 而且具有提供动物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反应和调节新陈代谢等作用。

3.3 生物制剂

微生态制剂能够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产生有益代谢产物等。通过饲喂微生态制剂可增强奶牛抗病力, 达到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目的。研究表明, 含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和丙酸杆菌的微生态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 结语

由于奶牛乳房炎致病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综合防治任重道远。加强疫苗免疫、合理使用药物、隔离隐性感染牛是防治的有效手段,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牛群的整体抗病力是预防的前提基础。

参考文献

[1]于英华.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业, 2014, 10 (3) :134.

[2]王美秀, 张爱荣, 郝永清.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微生态制剂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 (1) :92-94.

上一篇:需要一个答案下一篇:引导发现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