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2024-09-01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精选十篇)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1

一、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完整、信息量大。传统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沿着会计循环的程序, 在阐述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前提、会计核算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 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讲述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可是, 在“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下, 教学的思路和内容应该由简单核算转向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使用。从这个目的出发, 教学内容应首先简单介绍会计报表, 强调会计核算最终形成的会计报表有何重要价值。在学生认识到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之后, 循序渐进地地介绍会计报表要素 (会计报表的构成)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报表中数字项目的来源) 、复式记账 (会计科目的运用和记账原理) 、会计凭证 (复式记账的依据) 和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所反映交易事项的汇总) 。这样的顺序调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地対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即会计报表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以此为目标, 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

其次, “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扩充。一方面是建议在学习之初补充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活动和资金运动过程等内容, 让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实践一片空白的初学者对经济活动的发生环境、交易过程等有一个感性认识, 在今后会计知识的学习中能和实践联系起来, 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建议补充关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和渗透, 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潜移默化地将职业道德记在心中, 而不是为考资格证或应付工作单位而临时抱佛脚, 流于形式。

二、教学方法建设

由于会计专业是文理兼收的专业, 学生们在知识背景、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对待学生不应该一刀切, 而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通过课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将学生划分成几大类不同的类型, 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的要求进行柔性教学。

对于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老师在课前多设计小故事, 循循善诱引出重要的知识点, 让学生充满趣味地听课。课中注意多发问, 让学生边思考, 边理解, 便掌握, 同时尽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爱好会计学科, 不满足就教材内容浅尝辄止的学生,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老师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事件编制一些生动的案例, 通过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 甚至可以用一些小型的个体经营的案例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地进行会计核算;对于授课过程, 要力争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课件制作力求生动有趣, 重点突出, 难点明确。对于会计凭证或账簿的教学环节,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各类凭证、账簿等真实再现在课堂上, 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多媒体教学的得当使用, 可以改善“会计学原理”较为枯燥繁琐的学习感受, 活跃课堂气氛, 改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借鉴以问题为导向的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 将传统“会计学原理”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尽量转变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真实度高, 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入其中, 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协作来解决问题, 灵活地掌握知识。如以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经济活动为问题情境, 选取其中代表性业务设计案例, 让学生分别担任会计部门中的出纳, 会计和会计主管等角色, 完成从填制凭证、建

账、记账、错账更正, 直到月末编制报表这样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工作,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互相讨论, 教师在其中可以设计问题、给予适当的解决疑难的帮助, 最终力求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热情, 有利于学生学懂、学好、学活会计知识, 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建设

在以往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 经调研发现独立学院多采用国家规范教材, 参考“会计学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知识体系完整, 内容充实深厚, 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对历届财务管理及会计学专业的同学进行调研后发现,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定位, 很多学生更渴望看到一本“重理论, 更重实践”、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 形式生动活泼, 内容贴近生活的教材。笔者建议独立学院可考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组织骨干力量, 参考国内优秀教材和国外经典会计学教材, 在完善教案讲义的基础上着手编写一本适合独立学院特色和定位的《会计学原理》教材。

同时,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会计学原理纸质教材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偏窄的局面, 打造立体化教材建设。在编写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教材的基础上, 力求在获得人力物力支持的情况下, 丰富教学资源, 形成纸质 (教材、学习指导书) 、电子、网络出版物 (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资料库) 等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并期望可以进一步建设课程支撑网站, 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 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其他教师参考。

四、实践教学建设

“会计学原理”的教学长久以来以理论教学为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比如一般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都是用文字来描述经济业务, 学生据此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能看到的只是发票、支票、商业汇票等一张张原始凭证, 他们要能根据原始凭证判断出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才能进行会计记录。这个思维的转换对于习惯了理论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 同样, 如何将会计分录在记账凭证上清晰地反映出来, 也常常让学生们不知所措。因此, 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 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首先, 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 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该课程的学时, 进行理论与手工模拟试验同步教学。在学生对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等内容学习之后, 适时开展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从数字的书写、凭证的登记和装订到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进行一次实践操作, 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的方式加以解决, 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其次, 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课内课外的诸多方面, 如课堂上的模拟实验, 会计实训环节, 课外的会计技能实践和实习基地的观摩、实习等, 还可以利用会计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 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

五、师资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独立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的, 从校园到校园的模式使大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 会计实务经验缺乏, 实践教学能力有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学历、职称、实践经验等方面合理搭配, 互相取长补短。

基于此现状, 教师既应该重视教师系列的职称, 也要努力取得会计系列的职称, 努力转变成一支既能当理论导师, 又能当实践师傅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该鼓励甚至创造机会让会计专业教师去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 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丰富其课堂教学的素材, 最终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2

一、财务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是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以后学习更多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所以,财务会计的教学尤为重要,能不能让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老师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入门的能力就凸显出来。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入学成绩较低,情商很高,但对学习的热情不高,对学习的专注度也不如公立学校的学生,所以在独立学院中教学就显得重要了许多。

二、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特有的特点,教学方法不能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应具有自己的特点,以下对独立学院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版本不同的教材内容不统一,各行业会计间知识重复

当前独立学院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了许多专业课: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业会计比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多门课程。不同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不一样,自成体系,有许多重复与交叉问题,对相同问题的表述也不一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感觉相对困难,知识容易混淆,难以掌握。

(二)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与单一

1.教师的教学方法

对于会计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讲述法,即老师用板书的形式或者语言表达的形式传述知识,学生单一的记笔记课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述法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也不能直观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虽然有图文表述,但不能进行业务流程体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便要适应较长的时间。

2.学生的学习方式

单单对于会计知识来说,相对于艺术专业课程的有趣性,外语专业课程的新颖性,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对于枯燥乏味。学生在对于会计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比较侧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理解与应用造成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单一,不能较好的将知识融会贯通,铭记于心。

(三)缺乏道德法规教育

在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时候,需要考会计基础、道德法规及会计电算化。而学院都会开设初级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是很少看见哪所学院开设道德法规的课程。不是说为了应付考试而需要开设法规课程,而是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道德与法规对工作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基础不是很好,道德法规的教育很重要。

(四)过分侧重专业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过分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教育。在现在市场条件下,经济发展全球化,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不是光会专业知识的单一人才,所以,独立学院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单一的侧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是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环境的。

三、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于不一样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下对独立学院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选择适合自己学院学生学习的教材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程度不一样,适合的教材也不一样。所以学院在选用教材的时候,不要趋之若鹜,别人选什么,自己的学院就选什么,高校反映好的教材不一定适合自己学院的学生。故在选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学院也可以组织会计专业的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制教材。这样即可以找到最合适学生学习的教材,又可以增加老师的教科研成果,提高科研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述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应该将呆板的讲述式向较为活跃的以教学为基础结合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了解会计处理方法。其次,学院还可以聘请在企业任职的会计定期到学院给会计和财务专业的学生开一次座谈会或者是讲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了解会计在企业的工作状况与工作环境。再次,老师还可以本学期的授课过程中,抽出2-4个学时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设计出几笔不同的业务,让学生完全了解会计的处理流程,发现问题的时候让每组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更直观的理解。

(三)改革实习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所开设的实训课程要么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统一的手工做账,要么就是学生坐在会计实验室里进行电脑做账;要么就是组织学生到单位里参观;翻看企业的账簿;这些都不能完全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实习应该在手工做账使学生了解会计流程之后,让学生上机实习,加强学生的电算化的能力。学院开设沙盘实习对学生也十分有帮助,让学生从预算到编制报表,完全了解企业的流程,也使学生学习的财务管理及会计知识得到运用。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是一项对从业人员道德要求非常高的职业,会计人员是否正直对公司对国家都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加强对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强化对道德法规的教育。学院应对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道德法规的课程,结合案例,使学生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同步提高。

(五)培养综合素质

传统的会计教育只是针对专业知识进行教学,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只专于专业知识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会计也不是像大多数人想的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现代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会计电算化外,学院还应加强对专业外语的教育。熟悉国外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更全面的培养和教育学生,以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

独立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篇3

摘 要 本文对当前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优化独立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会计学 特色专业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新生事物。近年来,独立学院以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运用自己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办学方式等方面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了不开忽视的作用。会计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社会学科,是独立学院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之一。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独立学院需紧跟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及时进行专业改革,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机制,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会计人才需求。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会计人才,但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尚无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可供借鉴,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方面的问题

明确培养目标是做好专业建设的指挥棒,正确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核心问题。由于各院校的学校定位,办学级次,办学能力,生源状况不同,培养目标也应根据一定的社会适应面作出正确的定位。据调查显示,独立学院会计专業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企事业会计,出纳及会计师实务所从业人员。而很多独立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却是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显然没有区分与研究型本科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区别,不能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现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育中,在教师师资队伍和整体素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专职和兼职教师两部分构成,专职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多为硕,博毕业直接任教,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会计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也比较深入,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教学方法、授课方式都有待提高。另外,由于多数教师多为走出课堂而直接走入讲堂,没有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教学多为照本宣科,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新技术新知识发展对会计教育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沿袭了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大致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主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会计基础课,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这样一个递进式形式,课程设置偏向理论知识,并侧重于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忽视职业道德方面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学生能亲自动手实践的课程开设较少,这些都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职业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普通的财经院校相比,在就业上缺乏一定的竞争优势。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多为传统式的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成绩多体现在一张白纸上,这在一定程度的检测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会计工作所必须的一些职业技能,如学生的职业道德,交往能力,沟通技能,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和处理能力能无法做到正确的评价,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上岗时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必要的职业素质,造成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无法评价真实的教学成果。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特色专业一般是指学校某一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面所形成的独特性和比较优势,独立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应围绕社会需求,结合国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需求和发展规划,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其会计学专业进行特色定位。针对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所出现的问题,为了突出会计学专业特色,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会计学特色专业框架,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一)明确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虽然也属于本科教育,但由于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源状况不同,其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不同。普通院校以从事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但独立学院也把研究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独立学院在定位培养目标时要结合其办学宗旨,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自身情况。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知识结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与普通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宜。独立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应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熟悉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技术规范,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工作,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操作及管理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加强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独立学院要要围绕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在人才引进上,要吸收和引进有较高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鼓励教师利用暑期到企事业单位及会计师实务所进行实践和调研。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形成能够把握现在学术研究方向的创新性学术团队,确定会计学专业优势,注重选拨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学骨干,建设实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完善兼职教师的监管力度,建立其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注重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同时可以聘请一些具有实践技能的专业人士来学校任教,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能力。

(三)优化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应应以会计人员职业岗位能力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调查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排在首要地位,这就要求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除设置必修的课程外,还应把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方面的内容贯穿到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之中。针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技能性强的特点,独立学院会计学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设置校外实训基地,并设置课程学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学生为提高专业素质,在校期间就积极准备会计专业的资格考试,这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现实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与专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避免出现知识模块的重大遗漏,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建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试卷的形式决定一切,独立学院的会计学要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这些能力的体现更多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一张白纸上。因此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学评价方面,要立足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主体除了学校和教师,还有学生、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等。评价过程不仅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还着重落实学生自我评评、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及社会评价环节,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无缝接轨,教学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

三、结束语

创建会计学特色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独立学院只有发挥自身优势,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会计学专业特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欣.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办学特色探析.山西科技.2010(2).

[2]周雪梅.关于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6).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4

(一) 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目前,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地局限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采用的都是顺序法, 按照所使用的教材体系, 从会计基本理论着手, 逐步介绍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 每个知识点尽可能详细叙述, 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某些理论, 对一些专业概念并未真正理解,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多数独立学院会计教学仍停留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很多学院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 但在内容设置上不够科学, 只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搬到PPT上, 课件内容过多, 效果不理想。

(三)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独立学院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培养,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 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形成了“供给”与“需求”背离的就业状况。而《基础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 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由于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对其中涉及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内容难以真正理解, 有些独立学院往往在大四才开设相应的会计模拟实习及毕业前的岗位实习, 影响了以后专业课的学习,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四) 成绩考核方式不科学

合适的考核形式既有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又能有效督促学生的学习。目前一些独立院校仍然偏重于期末测试, 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由于闭卷考试受片面性、灵活性以及试卷质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导致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 考试前突击复习, 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系统学习, 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 不能使所学内容融会贯通。

二、对独立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果说普通高校的会计本科教育侧重于理论, 倾向于培养“通才+专才”;高职高专侧重于实践,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那么处于中间阶层的独立学院, 其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一定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的会计专业人才。由此决定了《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应该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体系的讲解, 帮助学生构建会计专业知识的认知结构, 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有可延续的基础, 而不是简单堆砌知识点。后续教育是会计职业生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保持专业胜任能力的基础。在会计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 任何层次的学校会计教育都不可能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教育的最后环节。所以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而使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

(二) 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独立院校应对传统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根据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本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 独立院校在《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上应尽量体现一个“活”字, 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变“知识仓库”储存为智力开发。教师应该是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实训等方法, 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 加强实践教学,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础会计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 不可分割, 笔者建议《基础会计学》课程设置中应包含《基础会计实务》的部分。一般独立院校一学期有18周教学周, 其中理论内容主要讲授会计的基础知识、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复式记账法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大约12周, 每周4学时。《基础会计实务》主要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及填制方法, 约6周, 每周4学时, 将《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理论内容和单项实务操作的讲授同步进行, 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考试成绩的评定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型等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在成绩评定中, 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情况。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将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成绩 (包括作业、课堂测试等) 占一定的比重, 并注重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考核, 平时作业、课堂测试约10分;期末基本理论及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考核约50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的模拟实训约40分。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 同时也能减少期末考试的压力。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5

1引言

2014年出台的《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逐步扩大独立学院验收试点范围。启动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在高校转型改革的当下,合理的改革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实施有特色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才能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需要。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承接了部分基础课程如《微积分》《概率论》,而其学习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如《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从课程本身的性质来看,统计学内容涉及面广,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此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统计学知识与统计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内。因此,统计学教学如何适应学校学习与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需要,成为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独立学院教学环境现状

独立学院多为母体大学全资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大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机构,独立学院的教师与管理层也多来自母体大学,因此不管教学还是管理都承袭了母体大学的风格,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几乎与母体大学无异,因此《统计学》教学任务也多由母体大学中理学院的老师承担,很难适应独立学院学生与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独立学院在本科招生中与民办学院一起属于第三批次招生,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不能与属于一本招生范围的母体大学相比。在一项针对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入学成绩的抽样统计调查中显示,35%的学生在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数学成绩低于90分。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教学不能完全按照一本二本院校进行,尤其不能按照母体大学学生的《统计学》教学要求给三本院校的经管类学生上课。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会在毕业后选择参加工作,对于《统计学》这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有较高的期待。在针对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2012级财物管理专业的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同学希望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学会合理的设置问卷,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并读懂输出结果。而对于传统《统计学》教学中的公式推演、定理证明仅有23%的同学认为有助于统计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此外,《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中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程,不仅需要对其定理、定义做全面的介绍,以满足部分考研同学的学习需求,也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统计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多的是要锻炼学生们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才能够实现在经管类学科中开始《统计学》课程的目的。

3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

3.1适应“三本”院校的教材匮乏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办学层次为本科。现有统计学教材的编写目标,或者适用于本科,或者适用于专科,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编写的,适合“三本”学生特点的教材。而传统的本科院校多数坚持精英教育,专科院校则偏重于技能训练,因此对于夹在传统本科与专科之间的独立学院而言,无论是选择理论多一些的本科教材,还是应用多一些的专科教材,都不能完全适应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需要。

3.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那就很难认真对待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与练习。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说,学生在意识上简单地将统计学课程划归到数学门类,甚至有同学认为统计学仅仅对考研具有意义,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毫无作用。在笔者与授课班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大部分仅仅停留在考研需要的层面上,而“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则是学生发问最多的问题。事实上,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统计知识,统计技能以及统计理论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领域内,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单位,都会面临数据处理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掌握扎实的统计知识,既是学科学习的需要,也是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3.3教学手段陈旧、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但是我们并不能忽略统计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较为扎实的概率论、微积分等学科知识基础上,除此之外,统计学学科本身的原理晦涩,计算复杂,这些都给统计学的教学设计带来困难。受到上述条件的约束,许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统计学原理介绍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常常更注重基本原理的演绎和统计方法的选择,而忽略了统计学在我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的讲解。这样就更加剧了学生认为统计学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工作、职业发展没有关系,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于统计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4《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对于如何在独立学院中有效的开展统计计学教学工作,使统计学教学既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又可以让统计学的知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助力。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4.1改进教材质量,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

三本学生具有其自身特点,要找到一本符合这群学生的自身特点的教材是我们更好的开展统计学教学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授课教师吸取不同教材中的特点,形成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讲义,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适合独立学院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统计学教材。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统计方法普遍存在于生活生产的各领域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介绍统计学知识,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但现在使用的统计学教材中,案例反复陈旧,是多年前的数据,而更多的案例则是来自编写者的假设,不具备一般性和参考价值。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无法提高对统计学认识更无法培养兴趣。因此对于案例的选择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社会流行的话题,比如大数据、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等学生感兴趣或者与学生专业相契合的案例进行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挖掘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如:学生月消费水平,自己收集相关数据,将数据带入课堂,进行讨论和对比,在此过程中介绍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4.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知识传输的纽带,教师的授课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而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又反过来作用于课堂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教师是上课绝不是照本宣科,教师上课不仅要系统的介绍统计学本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也要让学生明白统计学中的概念和定义与生产、生活有何联系,更要让学生知道统计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本身的学科知识积累是分不开的。若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教师能够进行学科教学的基础。随着独立学院的深化发展,为了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学院应培养具有较高学科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交流、学习、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此外,统计学是一门数据处理学科,其中数据分析的计算需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提高教师实际软件操作能力也是提高提高统计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次,教师上课也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艺术。《统计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应用型兼具的学科,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就更加应该注意多种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吸引学生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去课堂教学之外,统计学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其学科应用性,可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实践,针对学生在统计实践中出现的疑惑、问题联系统计概念进行解答,也可较好的提高学科学习质量。

5结语

大学课堂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课堂,固守旧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不仅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失望,更会使社会对大学教育失望,统计学作为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更应注重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联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慕课的流行,大学课堂如何适应社会流行趋势需要、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正视的问题。本文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仅是个人的一些总结和感触,统计学教学改革是不一朝一夕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细致讨论、深入研究。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唯有秉承认真探索,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才能使独立学院《统计学》课堂教学得到发展。

作者:李茜 周燕茹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

随着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准则的把握、对会计信息处理方法的理解、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能力是评价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管理者也日益意识到会计信息在其日常的工作及业绩评价的地位。

目前,各独立院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其教学最终目标应是为其本专业服务的,显而易见,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当前国内的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独立学院要想获得人才培养的优势,必须考虑走差异化的路线,找准培养定位,走差异化路线,着力培养。

一、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培养方向,是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会计专业培养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会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记账、算账、报账及用账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目前,各独立学院大普遍重视课程理论性,强调其课程构成体系,而忽略了会计课程教学和各专业的相关性,未结合针对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运用和分析会计报表的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使学生较快地了解、理解会计是怎么一回事,会计工作是怎么做的,以及作为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者,怎样才能准确地阅读、理解会计报表,领会其中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判断,为决策作参考。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其能理解并分析财务报表。大多数会计教师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通常按照教材目录第一章讲到最后一章,这种方法有其实用性,尤其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有助于他们系统、全面和详尽地掌握整个会计学课程体系。但是,对于非会计专业教学来讲,就没有必要照搬,因为学生中的大部分将来未必从事会计实务操作,很可能从事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以便为管理提供依据。

由于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了解不足,因而授课内容过多强调会计理论知识讲授,忽略了会计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是比较表面化的,缺乏感性认识,对会计实务操作、会计流程不清楚。在以后的就业中,社会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将成为他们的“短板”,因此非会计专业也应注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此外,独立学院《会计学》课程内容设置普遍没有结合经管类专业特色,教学内容设置不能满足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专业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会计学是一门集实践性、操作性于一体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按照课程的书面表达教学,只注重会计方法的讲解、会计制度的理解,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经管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多强调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突出了以教师为主体,却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际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取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阅读、运用会计报表数据,掌握报表的分析方法,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满足管理方面的需求。

(二)结合专业特色,整合教学内容。独立学院立足于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应针对专业特色需求和重点突出实用性。要求其教学内容应突出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将会计报表作为会计教学的重点、重点突出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的教学,而教学模式则应侧重于案例分析,提高其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会计报表及其分析部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利用,不仅要介绍主要传报表的格式、内容及其作用,重点还要讲述会计报表的各种分析方法及各种经财务指标的含义及运用方法。另外,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把课堂教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创立“学生为主”的参与式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讨论、辩论、讲演、案例教学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采用真实的凭证、报表、账簿等实训材料,使学生真正完成从填制凭证——设置账簿——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声像并举,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强化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

质,在《会计学》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一方面可以加深经管类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对实际经济工作的感性认识。《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就显得更为关键,应结合经管类不同专业特色的要求设置具体的实践性教学,可采用上机操作、实习锻炼和现场观摩教学等多种形式,设立创新型实验项目,加强实验与社会实践结合。重点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设置《会计学》课程内容时,合理确定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重,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增大实践课时比重,鼓励老师积极探索课程改革,设计适合《会计学》课程和经管类专业特色的实践内容。通过实践,能让他们懂得会计工作跟企业各种经济业务、企业各个部门的联系,让他们体会到会计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此外,修改传统实践教学方式,强调了校企合作环节,增加学生校外实践的机会。

(五)推进课程教材建设。通过选择优秀、实用的实验教材、合理地组织实验实训环节,对教材的选用,以应用为主。同时加强组织编写适用于经济、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会计学课程教材、习题集等。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最后形成了比较科学、系统、有特色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材,确保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闻曦燕.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浅谈究 [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2):126-128

[2] 周顺奎.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问题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193-194

[3] 谢品杰.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策略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25-126

[4] 富茜楠. 独立学院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156-157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7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和教育体制改革出现的新事物。作为三本院校, 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 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基础,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普通高校的教育更侧重理论, 倾向于培养“通才+专才”;高职高专则更侧重实践, 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中间阶层的独立学院来说,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生源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 其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应用+技能+素质”型上比较合适。“应用+技能+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岗位技能和全面素质为主要特色。以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也很好的将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进行了区分, 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作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经济学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的会计学, 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作为“应用+技能+素质”型的管理与经济类毕业生, 必须懂得会计这门商业语言, 只有这样才能更顺畅的进行相关专业的工作。部分独立院校即使没有会计学这门专业, 也会安排会计老师给所有非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课程。会计学课程的强理论性与强应用性, 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意识到会计学课程重要性的同时, 又对其望而却步。对于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 往往集中于会计学专业, 而对于非会计学专业, 尤其独立学院来说, 则没有相关针对其进行的研究。本文从独立学院特点出发, 通过分析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 存在的问题, 进而探讨出适合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2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

现行大多数的独立院校的前身是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因而很多独立学院仍然处于过渡期,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 都没有完全达到独立。因而, 在教学上仍依附于高校主体。采用与高校主题相同的教材, 教学进度, 教案, 课程考核;或者简单以会计学专业的《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课程的教材, 采用会计学专业的授课方式方法进行课程的教授。这些现状, 揭示出了现行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存在的如下问题: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专业型与应用型相协调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目标。但由于长期以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的认识不清, 教学中往往采用与会计学专业相同的教学体系, 在会计学课程的讲授上强调理论对于会计学其他相关课程的重要性, 殊不知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会计的学习, 很可能就仅限于会计学这一门课程。重理论, 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失去对着门课的兴趣, 同时也削弱了这门课对学生的重要性。或者针对独立学校学生的特点, 将会计学的理论以及账务处理进行简单的讲授, 只告诉学生如何看懂会计报表就行, 而这样的教学则会让学生缺乏理论的知道, 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自然会影响日后的应用。对于独立学院的管理类与经济类学生来说, 应用型的特点不在于像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一样, 能够处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 编制会计报表, 提供会计信息, 而是懂得会计, 会使用会计信息, 并且, 结合自己的专业更好的为自己本职工作服务。

2.2 教学内容不完善。

对于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设置上,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 将基础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相结合, 以此作为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以基础会计为主, 介绍通用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以财务会计为主, 介绍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提供过程;第三部分以管理会计为主, 介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这种情况下对于教材的选择往往都会选择普通高校的学习教材, 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 虽然全面细致, 但教学内容多, 学生学习压力大, 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 往往不能在一学期里把这些知识吸收消化, 更会影响对知识的应用;第二种情况则会直接选择以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课程的内容, 强调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但是, 这些抽象的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 还是会具有一定的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无从使学生系统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整体, 也无从使学生理解会计核算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如果前面内容讲的过于仔细, 则会出现虎头蛇尾, 对于账务处理, 甚至财务报表, 往往都会一笔带过。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单一。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 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目标往往更加明确, 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性。“我们学这门课有什么用, 老师?”这是我经常遇到的问题。

因而, 会计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 在现行的教学中, 大多数的老师仍然是以讲授为主, 生硬的将会计理论, 账务处理方法,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讲”给学生听。会计学的强应用性没有得到体现, 学生对会计工作缺乏直观了解。缺乏案例的插入, 没有和学生的相关专业相结合。再加上考核的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 而考试的试题也大多是死板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认为会计课不是专业课, 心理上不重视, 丧失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 进而会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更谈不上将会计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当中。

3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的改进措施

3.1 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 培养要求是不相同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 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会计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因而, 对于非会计专业来说, 《会计学》这门课程应通过让学生懂会计来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中, 往往不会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而更多的情况下会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因此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培养他们生产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同时, 由于独立院校学生自学能力的不足以及对学习认识的不足, 认为工作后就不用在学习了, 没有后续学习的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强调会计这门商业语言对于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要告诉学生会计的知识将会随着经济的日新月异而不断发展变化。为了使自己始终保持较高的素质, 应对现代激烈的竞争, 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授课老师也可以在讲课的时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 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知识的更新换代, 具有不断学习相关会计新知识的能力。

3.2 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选择合适教材。

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应当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不能变成简单的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的结合, 也不能仅仅将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下, 会计学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会计基础理论, 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以及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等知识; (2) 会计业务核算。一般的教材都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讲资金的运动, 会计的账务处理, 调整后的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相关专业, 增加一些学科间相互结合的知识, 比如说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就可以在会计业务核算的内容里面适当增加金融会计的处理方式, 让学生看到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也更好的将知识应用在以后的实践当中; (3) 财务报表使用与分析, 这一内容在相当多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中没有得到重视, 调整后的教学内容设置应将这块内容作为一个重点来讲授, 让学生学会使用会计信息, 对于不同的专业也可以有所侧重, 如工商管理的学生, 应侧重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应侧重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销售状况, 如应收账款, 销售收入的变化等。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 教材的编写与使用非常重要。但是, 目前没有一本专门针对与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 因而很多学校采用普通高校普遍使用的会计学教材, 但是这种教材往往涵盖的知识比较多, 难度较大, 理论性较强。以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 不是太适合使用此类教材, 这样只会是学生对会计学产生反感情绪。对于另外一部分学校则会将基础会计学作为教材, 但这种教材就不能满足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需要, 不能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会计信息。因此, 相关院校的老师可以根据学院学生实际情况, 编写良好的教材, 供学生使用。

3.3 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3.3.1 强调会计知识的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 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希望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因此, 老师在授课前, 教师应对授课对象所学专业进行必要地了解, 较好地把握会计信息在学习者将来从事的工作中的作用, 这样在授课时就会有针对性, 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会计知识与他们所学专业的相关性, 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把会计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与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相联系, 让学生感悟到会计问题的存在和学习会计知识的实用性,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后,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提高,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3.3.2 增加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

长期以来会计学教学停留在老师板书上, 采用多媒体教学后, 老师可以课前制作教学课件, 在上课时将课件播放与板书相结合, 对于重点知识在黑板上加以强调。但是, 这样的讲授方式是会计这本应用型学科停留在平面上, 学生不能有直观的了解, 所以, 不妨在教学中播放电视录像短片, 会计电算化软件等, 比如在讲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时可以直接播放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编制这些凭证, 如何登记入账。这样的话, 学生能对知识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及增强其兴趣, 有加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同时, 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选用或自行设计能配合理论教学的相关案例, 通过剖析会计案例,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讲授供应、生产、销售各阶段业务核算时, 可以对每一部分设计一个小案例。在讲授利润形成与分配内容后, 可以设计一个能反映完整核算过程的综合案例。在报表分析讲授完成后, 可以结合学生相关专业, 可选择一个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 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对该企业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指出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也可选择一些契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综合案例进行教学。

3.3.3 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多数会计学课程的考试都采用闭卷形式, 考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 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很多学生临时抱佛脚, 也能通过考试。因而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可以以期末考试为主, 平时考核为辅的方式。分数的比例可以为6:4, 期末考试增强财务会计报表内容的考核, 平时成绩则可以以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 撰写论文为主, 让学生在独立开放的环境下学会使用会计信息。两种方式结合, 来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晨明, 高静颖.独立学院“应用+技能+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5.

[2]陶水莲.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 (综合) , 2005, 6.

[3]董莉军.独立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目标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3.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8

1.1 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设置《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 基本是依据会计专业要求制定的, 主要强调会计实务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没有体现作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培养的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目标, 更没有细化不同专业具体的会计教学目标, 直接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作为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 感到负担大, 目的性不强,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会计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教材偏重于会计核算, 按照培养会计人员的方法和顺序进行讲解且以核算为目的, 使得《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晦涩难懂。由于《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核心教材, 其基础理论一般从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开始, 其余还主要包括会计要素理论、会计账户理论、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计量和会计报告, 以及若干个账务处理程序等。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会计专业而言, 无疑是必要且合理的。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 则显得会计的基础理论偏深、偏多, 尤其对其中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账务处理程序等, 就显得更加深奥难懂了。

1.3 会计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虽然课堂讲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 及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 但对于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会计学》课程, 单一的讲授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机械、被动, 逐渐让学生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

1.4 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待《会计学》这门非专业课程, 一般主观上不够重视, 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他们认为整天与课本上的数字、账户、账簿和报表打交道, 将来就业也不大可能从事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 会计知识基本不会用到, 对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只有少数学生仅仅按部就班地为考试而学习, 按照老师的要求参与课堂和完成作业。

2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2.1 明确会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根源,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才能引导教师教学的方向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在制定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应着重强调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并且体现以下思想:第一, 教学目标建议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会计性思维和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结合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目的;第二, 促进学生运用和把握会计信息, 熟练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分析方法, 并灵活运用会计信息为生产和管理服务。

2.2 合理确定会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需要, 因此在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时, 应针对不同专业有所区别, 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应注意内容适中, 重点突出。考虑到教学学时有限, 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 在理解会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分析的能力。具体建议:对于会计学原理, 简单介绍会计的概念、复试记账等基本理论;对于财务会计, 着重以会计等式为出发点, 利用会计要素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的内在联系展开讲解, 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筹资、储备、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间的流转, 最终为学生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及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提高其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2.3 灵活运用科学有效且多样化的会计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 受教学学时限制, 在教学的过程中, 更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训课, 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 课后参观企业会计工作等。

案例教学法。例如在给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介绍财务报表时, 可以以某上市公司为例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 分析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讨论, 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会计学》课程知识容量宏大, 教学内容庞杂, 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争取更多的教学时间;同时,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免对课程内容感到晦涩难懂以及枯燥乏味, 对会计中涉及到的账表和凭证缺乏感性认识, 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视频或实物等演示方法,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 教师在课程讲授前, 应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 学习其的目的, 作用及意义, 让他们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对自己将来工作和生活的作用;然后, 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随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一方面督促学生注意听讲,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 还可以适当安排小组讨论与辅导, 增加对学生思考的训练。最后,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 充分展示《会计学》课程的实用性。

摘要:《会计学》是独立学院经济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其不同于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教学。它对于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者能够高水平地分析、运用会计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9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需师资不足

因为会计学专业就业面广,专业与岗位容易对接等优势,再加上扩招等原因,使得每年的会计学专业的招生人数均较多。而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因此所需教师较多。另外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辅导,而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因此需要教师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从独立学院的师资来看,其自有专任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研究生,虽然很多教师自己考取了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但也缺乏实践经验。而外聘教师大多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做实践指导。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性差

实践教学应在理论教学之后开展。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后再进行实践教学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头脑灵活,兴趣广泛,善于交际,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不扎实,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学生往往是在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的前提下就马上开展实践教学,给本就不多的辅导实践教学的老师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实践材料的单一等问题也容易造成学生互相抄袭,依葫芦画瓢,最后虽然也按时完成了实践内容,但效果往往较差。

(三)校内会计实践时间短综合性不强

独立学院的校内会计实践活动一般包括诸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总体学时中分出10学时左右的依托实训教学平台的实训课程,课内实训时间较短。学生虽然可以自行课下练习,但缺乏教师指导,效果较差。手工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大演练等专门的实训课程,虽然学时较为充裕,但实践材料往往是一个中小型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所涉及的实训内容往往只偏重于会计核算岗位,内容较为单一,综合性不强。

(四)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由于财务工作的保密性等特殊要求,使得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能够接收的学生数量有限,即使接收也不大可能让学生自己真实地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去。从笔者近几年参与学生专业实习答辩的情况来看,学生去企业实习,往往从事的也是诸如整理凭证、查看账簿报表、打杂等工作,真正能够亲身参与企业财务工作的是少之又少。另外,专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但学生数量的庞大使得学校对每位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成了一个难题。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验环节

1.课程实验。会计学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首先,应在相应的专业课中包含充足的实验学时。笔者建议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的比例为二比一。并且实验学时应穿插于理论学时之间。可以借鉴国外某些大学的做法,每周有两节理论课,搭配一节实验课。这样,可以发挥独立学院学生愿意自己动手实践的特点,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会计学原理课程应在讲解完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填制等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平台开展计算机模拟实验。同时,在相应的手工实验室开展单项手工实验。另外,还有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这些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更应该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

其次,在一门课程的理论部分全部讲完之后,还应利用小学期的时间开展相应的课程设计。比如在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以设计一个中型工业企业的资料,在资料设计中要尽量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讲述的各类型的业务融入其中,使学生完成从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一系列工作。

通过课程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并通过实际操作将其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2.综合实验。在大二,大三,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及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模拟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活动流程,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四上学期,学生已经学完绝大部分专业课之后,开展综合实验。学校应着手建立分行业的综合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应包括模拟供应商企业财务室,模拟主要工业生产企业财务室,模拟委托加工企业财务室,模拟商业企业财务室,模拟银行,模拟税务机关,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其中,模拟主要工业生产企业财务室设置出纳一名,成本会计一名,往来会计一名,税务会计一名,内部审计员一名,会计主管一名。其他模拟实验室也根据实验材料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岗位设置。在实验材料的设计上,要将这几个模拟实验室的业务进行串联,使得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搞清楚企业、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不同的岗位之间进行轮换,使学生不仅掌握工业企业出纳,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而且能够掌握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所需的会计、审计、税务等各种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从而使得学生在择业时能有更多的选择,适应更多不同的岗位。

为了实现综合实验,需要做比较多的前期准备工作。硬件上包括学校实验室场地、办公桌椅、计算机、财务软件、凭证、账簿、报表、印章等的提供。软件上能综合使用这七个模拟实验室的材料的编写也十分重要。实验材料可按这七个模拟实验室分别进行编写。首先应将每个实验室所需的岗位及岗位职责论述清楚,其次编写每个实验室所涉及到的业务及实验要求。业务至少应包括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三个月的连续会计业务,在业务编写时应注意几个实验室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最后还应明确实验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应包括实习态度是否认真,团队精神如何;业务完成情况如何等。制定考核办法时务必要制定细节标准。比如每位同学的打分应包括其轮换的全部岗位的分数,每个岗位的分数分别由与其共同实习的同学以及指导教师的打分加权取得。

(二)实习环节

利用大二暑假,由学生分散进行认识实习,去当地的银行或证券公司进行参观,了解银行和证券公司所涉及到的主要业务及业务办理流程等。利用大三暑假,由学生分散进行专业实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或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财务方面的实习。为了提高实习效果,要在学期初开展实习答辩。学校的专任教师也可以利用暑假抽查学生的实习情况,通过与专业实习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以及如何改善平时的教学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阶段,引导学生尽量选择和毕业实习单位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使其撰写的文章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的几点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 篇10

一、经济法课程教师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实践侧重对教材经济法律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缺乏内在求知欲的驱动,不符合教育与发展关系的一般规律。学习这个概念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学习者自身能力和习惯的反映。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曾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的杨金土教授在给王义智撰写的《实用教学艺术》一书的序中提到:“人称‘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切忌虚妄与夸张;作为一门艺术,又要避免晦涩与呆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所追求的目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善于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潜在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学生决定进取方向、激发其进行某种活动并集中于该活动的功能。”

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经济法课程学习缺乏内在求知欲主要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课前很少预习或者说预习存在较大障碍,阅读不流畅、对法律术语感到陌生、课堂思维不活跃等等。学生求知欲的缺乏是造成现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根本原因。

(二)不同学科不同思维方式是造成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律知识的最大障碍,会计学专业学生习惯运用会计思维处理法律问题。“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做到真正的“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之外,还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应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密切结合。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容易接受与会计有关的知识,而对法律知识的接受天然具有一种排斥的惯性。对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现象,会计学专业学生总是习惯于用会计思维来解决法律问题,难以找到分析并处理法律问题的角度或者说切入点。比如企业生物性资产发生毁损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侧重考虑的是资产贬值多少及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而法律人员侧重考虑的是发生毁损的原因及责任的承担主体。这两种不同学科不同的思维方式是造成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律知识的最大障碍。

(三)教师教学实践需要科学教学论体系的指导,以彻底摆脱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的良性循环。课程建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是教师教学实践经常面临的问题。但教学实践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在运用包括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时,是否真正理解了各种方法的内涵以及支撑每一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论体系是什么?教学理论体系的缺乏致使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的问题可能视而不见,即使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也难以找到原因,不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法”,无法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求知欲。缺少科学教学论体系的指导,教师教学实践必然引导学生走向机械、死记硬背的学习生活。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以发展学生对经济法律事实的观察能力、分析经济法律事实的思维能力、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研究线索。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经济法律事实中法律主体、时间推移、地点推移等方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分析经济法律事实的逻辑性、开放性、主动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准确性、有效性、独立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内容及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法律能力,促进学生经济法律知识、技能、技巧掌握为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实践应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能力发展必然促进学生经济法律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真正要满足一种冲动或兴趣,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而努力则会有克服困难,熟悉材料,运用创造力、耐心、坚持和机智的意义,它必然包含着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的能力——以及要有知识。教师教学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内部求知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能力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经济法律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

1.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律知识的兴趣。为获取时效性、真实性、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教师备课过程中可能利用的资源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公司证券发行与上市的财务会计报表;全国裁判文书网关于合同纠纷、物权纠纷、破产纠纷、票据纠纷的判决书;《法制日报》《财经第一日报》等财经类报纸上刊载的案例等。教师应从各专业知识的角度对真实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法律知识的兴趣。

2.抓住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法律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并通过符合思维形式的逻辑主线将教学内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以及小组讨论和争辩,从而提高认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尽量选取贴近社会生活、直观性较强、细节保留较多、会计信息数据全面的与会计主体有关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以及课件的色彩线条、声音、结构等方面对案例获得有效信息。(2)案例的专业性。教师应选取与会计专业课程有关的案例,同时结合与会计主体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报告有关的数据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3)案例的代表性。教师应该选取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具有里程碑式的、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会计主体的案例,比如银行与贷款公司之间发生的与票据有关的案例、期货交易所与客户之间发生的与期货有关的案例等。

3.课程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切入点应尽可能与会计实践活动挂钩。很多会计实践活动中的专业术语与法律专业术语存在对应关系,如企业应收账款与债权的关系、债务重组与合同债权债务的关系、坏账准备与诉讼时效制度的关系、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借款合同的关系、存货保管与仓储合同的关系等。教师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切入点应尽可能与会计实践活动挂钩,密切联系会计实践活动,在经济法律知识与会计实践活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强化教师知识结构复合度,强调教师教育技术灵活度。强化教师知识结构复合度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多学习教育学知识与心理学知识。在强化教师经济法律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强调教师作为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才的灵活度,即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顽强劳动,擅于对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举止、内心感受等影响课堂气氛变化的因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随机应变处理教育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综上,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决定着教师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生活。无论教师教学实践还是学生学习生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发展、追求幸福。教师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切改革与创新只有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哈默,比尔·布林著.陈劲译.管理大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2].孙凌云.关于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公民与法,2013,(08).

[3].赵祥麟,王承续编译.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鲍金伶,王晓燕.经济法教学改革初探[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02).

上一篇:主动安全性关键技术下一篇:策划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