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与能力

2024-05-30

学习兴趣与能力(精选十篇)

学习兴趣与能力 篇1

一、教学内容要新颖别致

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引出好奇心, 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他们就会愿意学, 喜欢钻, 自主地动脑探索知识奥妙, 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 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 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效发挥视觉听觉作用:讲液体浸润、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落汤鸡”而不说“落汤鸭”的道理;讲实深与视深, 引用了毛主席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讲究语言艺术, 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 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 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 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 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引起了同学们兴趣, 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操作实验要多做勤练

青年学生朝气蓬勃, 爱动性强, 好奇心盛, 实验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实验过程中, 同学们既得动手, 又得动脑, 不仅要想是什么, 还要想为什么, 特别是实验设计, 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为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对于物理教师来讲, 除学生实验必须全部做以外, 还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 改造实验, 把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地变成学生实验, 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一些, 使其手之所演, 目之所视, 耳之所听, 鼻之所嗅, 心之所想融为一体。这样做, 不仅可加深理解, 而且可增强记忆, 提高兴趣。

四、反馈讲评要及时准确

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它对于激发学习兴趣,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提问, 板演抢答、实验操作, 章节小测、作业批改、评教评学等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相间进行, 互补长短。即时反馈贵在迅速及时, 趁热打铁, 把同学已激起的思维高潮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 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外活动要多种多样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 同学们自我意识浓厚, 已经不满足那种“上课由着教师灌, 自习围着习题转”的旧教学模式, 最乐意按照自己的意图思维来行事, 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满足中学生这种心理要求, 组织摄影组、板报组、航模组、无线电小组、家电维修小组、小制作小组等, 第一课堂打基础, 第二课堂展才华, 让他们在实践中受锻炼, 长才干, 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 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设计新型实验赛, 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 取得成功, 以成功激情趣。

针对整体基础差的学生, 从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外, 还多花精力, 让其更多地投入实验, 多动手多鼓励, 产生成就感。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魏龙渝.《心理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九章154页.

[2]《论语》.

[3]《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16页.

[4]《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74~75页.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篇2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高中化学(必修)第三册复习题6、7习题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能力 篇3

一、 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生的情感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爱学生的情感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教师讲课时要面带笑容,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情感也就建立了。语言的使用要简洁、明快、风趣,以此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和蔼的语言、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倍增。课堂上要多用“Good.”、 “Very good.”、 “Excellent.”等这样的评语,使学生受到激励后,自信心增强,愿意开口。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尽量给学生提供再现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师生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和谐的氛围,建立起信赖、理解的情感人际关系。教学中,我用自己的热情,富有同情心的心态,恰当的鼓励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面带微笑,用和蔼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的反映,用热情的目光给他们信心,用无声的体态语言表达我对他们的信任,用激励式的语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

二、 合理的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动机

我们必须让兴趣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采用形象、生动、有趣的表演方法将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英语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PEP教材,每一个单元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话,对话的表演性特别强,涉及了问候、道歉、问路、打电话、问天气等许多日常交际功能很强的用语,如果在这些对话中加上生动、有趣、自然的表演,定会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爱学、乐学,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动机可以分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浓厚的兴趣的内在动机和来自于外界影响的外在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培养内在动机为主,两种动机双重并进。比如,我特意准备了许多张笑脸,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听写好一课单词,认真完成一次作业,考好一次测验,完成一项设计任务,表演完一段对话后,我都奖给他们一个笑脸。

三、 充分利用歌曲教学的魅力促进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利用音乐来刺激大脑神经的兴奋点,对巩固记忆有很好的效果。利用歌曲引入新课,能促使学生作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课本中的歌曲“I Can See a Rainbow”、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就能很好地巩固所学过的颜色以及我们学过的数字。每唱一遍歌曲相当于就把那些知识操练一遍,这比起死记硬背单词要好得多。如果能够用歌曲来巩固操练所学知识,让学生从歌曲中体会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乐趣,相信学生都会喜欢上英语课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进一步增强。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进行老歌新唱,如,利用《两只老虎》这首歌的旋律,学生可以填上好多的词与句子(How old are you? Where is Sara? What are these? Where are you from?)来歌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赋予学生主人翁意识

讲故事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之一,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听懂、讲述和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它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英语,掌握英语。通过让学生听故事、理解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力;通过让学生讲述故事,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让学生创编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让学生表演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例如,小组讨论图片,根据图片下的短语和问题,讲一个故事。在个人复述之前,可以采取一组表演、一组复述或者小组内复述的形式开展练习,以降低他们面向全班复述时的焦虑程度。

五、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境。《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通过设定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合作学习能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四个预期的结果:第一,使每个学生都拥有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第三,使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得到了培养;第四,使学生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这也充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要求,解决了因班级容量大而使大部分学生因无法享受到教师的提问而得不到语言实践机会的问题。满足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培养学生持续的英语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去思考的还有很多,我想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做,把课上成让学生喜欢的课,使自己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学习兴趣与能力 篇4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兴趣与能力,培养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高职教育中, 机电、机自、数控、模具等机械制造有关的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综合课程, 是衔接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知识的一门机械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学习, 一方面, 能巩固学生以前所学习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例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工程材料、工装与设备、零件毛坯等;另一方面, 还可拓展工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此外, 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感觉较困难、乏味,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本文针对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所存在的问题, 阐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一、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需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才能顺利地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有如下问题:

1.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 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不会灵活应用。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点 (制图、公差与配合、工装与设备、液压等) 掌握不牢固, 没有有机结合起来, 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

2.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感觉困难, 觉得没用。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过程中, 摸不清头绪, 漫无目的, 感觉该课程内容多而杂, 不好掌握, 听课盲目无头绪, 更谈不上应用。

3.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 尽管教师想尽各种办法, 又是安排观看零件的加工与装配录像, 又是安排生产实习, 又是实践训练等, 授课时苦口婆心, 布置作业挑三拣四, 批改作业呕心沥血, 但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针对上述问题, 对该课程的教与学, 采用如下几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

1.针对不同的内容, 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将该课程分解成典型的教学模块, 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提升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出来通过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外, 还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的。

3.采用多种考核机制。该课程的学习虽然最终是以应用及能力的培养为主, 但在最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还是要设置合理合适的考核机制, 以督促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

1.模块化教学的内涵。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模块式技能培训) , 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 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 可称之为“任务模块”。《机械制造工艺学》模块化教学是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将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解成几个独立模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首先明确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 然后通过老师的讲授及其他教学过程, 弄清每次课的知识点及其他有关内容;最后, 通过多种考核方式, 达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一方面巩固以往所学的各种机械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明确地学习了工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模块化教学的指导思想及任务。模块化教学以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相结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训练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手段, 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教学过程。模块化教学的培养学生最终目的或任务有如下几点: (1) 巩固机械基础知识, 例如:看图绘图、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等; (2) 掌握机械工艺理论知识, 例如: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工艺尺寸链、工件定位与夹紧、零件加工质量等; (3) 能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和现实条件, 编制零件的各种工艺卡片 (包括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机床及夹具调整卡片、刀具卡片等) ; (4) 能解决机器的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问题; (5) 熟练应用机械制造的各种手册与资料, 顺利地学习各种新工艺知识, 并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块化教学理论教学环节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基础理论知识、机械加工质量、工件的定位与装夹、典型零件的加工、装配工艺、现代加工技术等六部分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前期已学习过的内容, 进行删减。本次讨论主要以这六部分内容为教学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探讨。理论教学环节在每个模块都占有很大的分量, 根据每部分的具体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播放录像、黑板板书讲授等教学方法, 同时, 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课后解答等方式。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尽量少的时间弄清尽量多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延伸和拓展,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关键。实践教学环节穿插在每个模块教学过程中, 侧重点有所不同。包括课外练习、现场教学、实践训练等方式。模块一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采用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上安排动画演示、观看教学录像等环节, 简单工艺文件编制及尺寸链计算训练采用课外练习, 此外还安排两学时讨论并解答有关问题。模块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零件加工过程中工件的装夹及定位基准是学生不好理解的。为此, 我们先通过现场教学安排学生了解简单的常用夹具的结构及工作情况;再通过课堂讲授, 动画播放环节, 归纳总结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功能;最后安排两学时进行讨论解答有关问题。模块三、四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主要要求学生有零件质量的概念, 能根据加工精度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单凭课堂讲授, 学生没感觉。因此, 在理论教学部分, 根据具体教学情况, 采用学生观看加工视频、利用零件废品进行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加深学生的理解。模块五:典型零件加工, 采用理论教学, 综合分析几类典型零件的加工。模块六是对模块五的实践教学, 因此主要采用实践实训的方式。教师做好任务分派的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派不同的实训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以编制工艺卡片为目标, 逐步完成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现场观看生产加工录像、CAD绘图、讨论等方式;教师根据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答疑或分析讲解等指导工作;最后, 每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评价。模块七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理论主要讲授装配精度、装配方法、装配工艺规程、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观看装配录像、自己动手装配简单的减速器等。模块八作为学生选学部分, 学生根据自己的安排, 找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简单的基本概念。

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机械制造工艺学》虽然给人感觉深奥且枯燥, 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零件加工工艺规程部分,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 (阶梯轴的加工案例) , 使多个概念及理论知识点有机结合, 以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零件加工精度不好教学的这部分内容, 可以通过现场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对加工质量有直观的认识与比较;对装配工艺这部分内容, 可以通过观看装配的教学录像、自己动手装配简单机器等过程。总之, 对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 最后教学总结每次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效果, 学生理清每次课的学习目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五、考核模式

《机械制造工艺学》不仅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专业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还要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 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为此, 我们吸取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 改变以往单凭一张考卷考核的方式, 学生的最终的总评综合了出勤状况、平时作业、实训成绩、期末考试四大模块,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30%、25%、25%。出勤状况、平时作业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实训成绩是对学生知识运用和设计能力的评价;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

六、结束语

高职《机械制造工艺学》采用模块化教学, 一方面, 明确了学生每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加强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了学生理解力, 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与应用;最后, 通过实践训练,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从实践的过程来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出高质量的从事一线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 灵活教学,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形成强调基础、重视实践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使高等职业教育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强.职业教育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 2010, (37) .

学习兴趣与能力 篇5

案例介绍

弱智儿童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在课上,往往不等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就转移了注意力,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引导。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教师要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原因分析

学生对学习是否产生兴趣往往源于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起于思,思源于学”。学生的思维多事由问题引发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活动比健全的学生更具依赖性。辅导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以感性认识开始的,但弱智儿童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不完整、言语发育不良、实践活动有局限的条件下的形成的。弱智儿童的思维直观具体,抽象概括思维发展缓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针对弱智儿童的特殊心理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直观演示与学生操作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补偿弱智儿童缺陷,培养学习兴趣。

如:教师的语言要直观形象。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儿童化、具体化。比如,学生认数4时,A先让学生看物数数4个梨、4面旗、4个桃、4把剪刀,知道每个物品都是4,就用4来表示他们的数量“4”读作“四”。B让学生数出4只小猫,同时学叫小猫4声。C写4,4的形状象什么?让学生想象4有什么相似(小旗)。D编口令:小旗小旗444,4有2笔写成。

教具要充分,可操作性强。在教学的时候,要多准备一些新奇的教具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去操作,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时候,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即让他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折或剪成三角形来导入课题。并且发给学生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让他们模仿老师组成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数一数三角形由几根小棒拼成,从而明白三角形有三条边的道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这些长短不一的小棒拼成多个形态各异的三角形,从而使他们了解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等边、等腰三角形。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只有极大的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才能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由苦学转变到乐学,从而培养了弱智儿童的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与能力 篇6

关键词:兴趣教学;学习能力;数学教学;职业院校;行为导向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当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了解学生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基础上,实施兴趣教学就有了必要性与实践性。本文立足于兴趣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过程谈点认识。

一、职业院校实施兴趣教学的必要性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推动人们认知的动力。学习能力是智力总体结构中与学习密切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抽象能力、评价能力等。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可以是学习的结果,所以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至关重要。兴趣容易因为注意的性质与特征而产生与变异,具有扩大、分化、转移的特征,兴趣借助于持久的注意力,容易在行为习惯中形成良好爱好,有助于人的潜能的发挥,以达到对卓越的追求。

个体兴趣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大领域的诸多因素影响,我们理解学生兴趣时不能忽视学校以外的因素。在这样认知前提下,一名合格的职业化教师应该擅于把握情境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学生达到到一定的自觉性,形成稳定而深入的爱好定势。本文就是立足于这样特定角度阐述兴趣教学。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这样说。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都处于最佳状态。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极其重要,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体事情的发展过程,甚至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心理学上称之为“光环效应”。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场景设计、事物的展示、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肢体活动,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兴趣。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挥情境兴趣在教学活动作用的关键,所以实施兴趣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学改革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兴趣与需要、动机、价值观等个体倾向性直接相关联,也受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品质等心理过程影响。把握学生兴趣的形成复杂性与个体差异性,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只要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心理,构建良好的兴趣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职业院校数学兴趣教学实施策略

1.利用抛锚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至关重要,理解知识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联系,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最佳导入,需要破除传统五段教学环节的定势。抛锚式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具有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特征。如何设置抛锚式情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是把握这一方法的关键。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自由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几何图形时,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验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培养和发展观察力,从而更好地巩固知识。

2.利用行为导向方法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一切科学原理只是代表事物本质。数学原理具有逻辑抽象化特征,如何实现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使数学走进生活实际,从而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呢?

(1)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兴趣教学属于情境教学,具有重感知的特征,这种特征的作用在于使数学由抽象化为具体。如教几何图形时,笔者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把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提出如下问题: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他们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中,从而营造了一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为驱动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抽象与具体结合中建构知识与发展能力。可见,反复实践是形成与完善理性认知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实现产学结合也是进行兴趣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利用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与技术,经常进行开门办学,直接在实训基地或有关企业观摩教学,并且让学生在教师与有关人员的指导下直接进行一些实际操作。这样方式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抽象的数学原理。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兴趣教学法属于情境教学模式,就必然具有感性认知的特征,而克服感性认知的模糊性弊端就势在必行。用理性克服感性认知的弊端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一般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意味着学会学习比学习更重要。

(1)让学生学会预习。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

(2)让学生学会讨论。引发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的起点,学会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

(4)让学生学会归纳。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强调自己去归纳,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

综上所述,实施兴趣教学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客观要求。在数学课题教学中建构良好情境模式,有利于实现具体与抽象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瑞祥.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的探索与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2]朱淑英.激发兴趣与扩大知识面——教育学院英语精读教学心得[J].山东外语教学,1983(3).

学习兴趣与能力 篇7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加强感情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与老师之间良好的感情基础,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老师爱护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无时无刻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信任、关行和勉励,这样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变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对教师所教课程也会更加的兴趣,有更高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反之,对于学生来说,批评肯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一旦觉得自己被否定了,他们潜意识就会觉得自己这方面可能不行,对这门学科产生排斥心理,也就不会积极的去学习这门学科。

俗话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本身。”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获得的胜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注重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之外,更要想方设法去避免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产生障碍。老师用充满感情和生动有趣语言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性的教学方法不单单适用于好学生,更对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有积极的作用。如:在课堂上,我让一名比较内向的学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他有点紧张,甚至不敢回答。这时我用了信任鼓励的眼神望着他,并对他说了一句:“You are very good,try your best,never mind.”让他能答多少答多少,他不能答上的问题我请其他同学帮助他,然后再让他重复一次,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这样也打破了孩子回答不上问题让他坐下的尴尬场面,之后,我再对他说了一句:“Very good.Thank you so much.”与此同时班上的其他同学都用热烈的掌声对他给予鼓励,从此以后该名同学在课堂上发言比以前积极多了。此外,我还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纪从奖励中的需要会从物质上需要转化为精神上的需要,所以小小的礼物都会满足小学生的成就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二、充分研究教材,利用直观教具,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材料分为课内材料和课外材料。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找到教材中的兴趣所在,把知识点结合有意思的东西来讲解,更要用心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兴趣点,并擅长把学生仅仅有所感悟却不是十分清楚的课外问题适时地引入教材来。

教师对学习材料以及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大致都是先简单后复杂,层层深入,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其次增加教学环境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之后,再由设计的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发展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等,让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如:我在教形容词的时候,我先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家庭的生活照片,带回学校为上课做好课前准备,并且我也找出一张我自己家庭的生活照片,在展示给同学们看的时候,我一部分一部分地打开,让学生猜这是谁,并且在打开时不断地用进行描述。如:“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In the picture you can see three people,one is my dad,one is my mom,the other is me.Please guess who is me?This is a man,he has short hair,he is strong,he is tall.This is a woman,she has short hair,she is strong,too,she is tall,too.She is 46 years old.This is a woman,too.She is not so tall,she is thin,she is wearing a pair of glasses.”这时学生就能从描述中能猜出相片中的人物。但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学生不能马上掌握描述自己相片的词汇,这时学生的求知欲马上发展,想学更多的词汇,把自己的相片中的人物展示出来并且进行描述。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数字化教学越来越深入我们的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最初为数不多的公开课,慢慢地向课堂教学一步步迈进,特别是给英语教育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进来,在口脑并用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习的英语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更深层次的渗透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标准提倡一种新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教师要完全吃透教材,踏实备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英语课的吸引力。

三、烘托英语氛围,创新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单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句话:“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形状,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当下的孩子们都充满无限的想象力与热情,兴趣对于他们的学习作用力更加凸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得十分注重利用好课前十分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比如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出发,孩子们在唱歌的过程中,伴随着把唱歌和小学生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可以十分显著的提高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众所周知,从生物学来讲,人的大脑左半球善于处理言词、数理、逻辑类的信息;右半球是记忆、识别文字和音乐旋律并进行模仿的中枢。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唱歌这种方式可以将大脑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这种结合带来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教What colour is it?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抽盒子中的乒乓球,让他们先初步学会听各种颜色的读音,然后让学生唱rainbow这首歌,要求他们回忆歌曲中颜色出现的次序,利用他们想回答老师问题的求知欲来尽量回忆次序,在创设不同的方式中,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方式中记住了所学内容。在教“What day is it today?”时,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一周七天的发音时不感觉困难和枯燥,我们就利用了歌曲“Days of aweek”来帮助教学,让学生唱歌中学习,在学习歌唱,让唱歌与学习相辅相成,并在唱的同时加上肢体动作,不关让孩子们的学习充满乐趣,而且很显著的降低了学习难度,更增强了记忆。

四、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功底,还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这样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教师要逐步把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除了要传授孩子们知识,还要负责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让孩子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探索知识,寻求规律,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使学生发展,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尝到“学会”与“会学”的成功感受。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或质疑,从而产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渴望探寻真相的要求,因此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五、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网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中高年级的学生求知欲特别强,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我在上课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经常鼓励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单词,把学生思维里面想表达的东西可以通过金山词霸、金山快译等软件查找出来自学,除此之外,我也会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单词教给同学们认识,把新单词用于句型练习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豪感也会随之而提升。

社会一天天在发展和素质教育一步步在深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英语,培养良好的语感基础,这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最重要的职责所在。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英语教师除了熟悉课本上面的英语知识,还必须掌握唱歌跳舞等才艺表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层出不穷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才可以落实把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点完美的结合起来这件事情。必须达到这个要求了,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才可以更具有合理性,才可以更适合学生成长的规律,除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进一步培养更多的21世纪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秀娟.探究小学英语特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路云.传统教具在小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

[3]刘艳娜.情感与态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6(15).

[4]徐新兰.谈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5]于慧.浅谈有效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课堂策略[J].学周刊,2016(24).

[6]王涛.抓住学生兴趣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

[7]张静.小学英语教学反思[J].现代农村科技,2016(09).

[8]麻铁凝.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学习兴趣与能力 篇8

一、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螺旋式方向前进的, 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 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 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 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这样做是为了针对文科生在学习数学不自信的特点。

例如讲数列的定义、通项、前n项和概念时, 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an与sn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通过sn求an?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2n2-3n+5 (n∈N+) 求an。

通过这样的讨论,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有效地调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再者, 少讲大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 许多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津津乐道地将一些综合性强, 技巧性高的习题讲传授给学生, 至于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接受, 则考虑得很少。这种处理教学教学内容的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 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是苦恼, 有些学生正是在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挫折中, 产生了害怕数学的心理, 把学习数学当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

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 设计和安排新颖别致的课题导入方式, 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 我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 在小学读书时, 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 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 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 产生一股强烈的探究热情。于是, 我顺势导入新课:“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学生兴致骤起, 这样的导入水到渠成, 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注重“变”的教学

由于文科生的逻辑思维不强, 加上文科女生多的特点, 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浮在表面, 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不足, 常常只能就题论题, 不会总结解题规律, 所以通过变式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揭示规律的能力, 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变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 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 通过变方法、变条件、变结论的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 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次函数、二次根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时, 教师可利用这样的题组。

已知二次函数f (x) =x2+ (m-2) x-m

(1) 方程f (x) =0有实根根, 求m的取值范围;

(2) 不等式 f (x) >0的解集为R, 求m的取值范围;

(3) 不等式 f (x) <0的解集为R, 求m的取值范围;

(4) 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空集, 求m的取值范围。

变:当f (x) = (m2-4) x2+ (m+2) x-1时又如何求解?

此例从一系列小题条件的变化, 可以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以及图象与x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间形成一张知识网络, 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时对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不考虑二次项系数的错误做法进行纠正, 这是单个小题本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三、注重提高课堂设疑的质量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就是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 表现为提问目的不够明确, 所提方式随心所欲, 提问效果不尽人意。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随着我校微格教学的投入使用, 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被提出来, 并逐渐受到重视。

1.提问要有序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 要考虑学生的认识顺序, 循序而问, 步步深入。前后颠倒、信口提问, 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2.提问的内容要明确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 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深奥的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 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 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 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 形式符号化, 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 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 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 明确而具体, 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

4.设问要设在学生的易错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 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 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 丢三落四, 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进行提问, 让学生去尝试, 去“碰壁”和“跌跤”, 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 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 不断引导, 使学生恍然大悟, 留下深刻印象。

5.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提出问题后, 教师要适当停顿便于学生思考, 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 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可掉以轻心。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可以很好地培养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学习兴趣与能力 篇9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课堂是学习英语的主渠道,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对学生自主性素质的培养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改革实验中所思考的主要问题。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灌输现成知识为起点, 以学生全方位接受现成结论为终点的。通过课堂, 学生获取了无须思考的真理。学生很难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无法体现出学生“演”, 教师“导”的教学宗旨。那么, 如何使课堂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 使学生能够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素质。经过渐进的培养训练, 课堂便会形成自主参与的积极氛围, 学生们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力的提高也就蕴涵其中了。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至关重要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培养训练, 加强训练意识, 积极认识训练目标, 明确训练重点, 扩大训练层面, 保证训练时间, 展开训练过程, 研究训练方法。总之, 学生的能力在训练中养成, 习惯在训练中培养, 思维在训练中成熟, 自主在训练中锻炼, 认识在训练中提高, 情感在训练中陶冶。“训”就是教导、教诲, “练”就是反复地学习操作。通过训练来增强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有效的活动时间与内容, 在大范围的训练参与过程中, 使每个学生都克服依赖性, 具备自我和主动参与的精神,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训练, 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及自我评价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而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增强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的增强。

二、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兴趣是非常活跃的非智力元素, 是重要的心理特征, 它与教学的关系极其密切。学习兴趣是指人们主动探究知识的向往, 追求和活动的倾向;是活动的一种特别动力;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而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 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 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做到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后, 在学习的过程中, 尝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果, 体会到学有所成的成就感, 从而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进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可见, 学生没有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就无法产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 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 从而达到越学越有兴趣的程度, 以此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首先要做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人类积极认识事物,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感兴趣, 就会主动积极自主地去了解和观察。同样, 只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去采取各种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首先要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去了解学生, 关心呵护学生, 理解学生,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学生, 把自己真正投入到学生的世界中, 让学生认可你, 尊重你, 信任你。师生相互信任与理解,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从而对教师所教的课感兴趣。其次,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在现实中的重要性的认知欲望, 明确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学生不但要对教师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所教的英语知识感兴趣,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把握教材, 全方面理解教材, 在教学的准备阶段, 向学生介绍英语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并规划出学习英语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求知欲望。第三, 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往往与其对教材领会的深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紧密相连。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技巧, 授课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 多样的教学手段, 关注学生微妙的心理活动, 用微妙的体态语言、传神的姿态和生动形象的、感情丰富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 启发和诱导学生。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和谐, 从而使课堂学习过程出现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生动场面, 强化学生的感知和有意识的注意, 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学生就不仅是用耳朵来聆听教师的讲授, 更是用整个心灵来接受教师的洗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强烈, 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也会随之大大增强。第四, 培养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理。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最佳心理状态, 是人们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 多采用鼓励性、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平时, 教师不要过多指责学生的不足, 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的不足与错误要采取宽容、和蔼的态度, 这样学生才会自信地学习下去。同时,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 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价值, 唤起情感的共鸣,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甜头,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达到越学越有趣味和动力的地步, 近而增加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篇10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 生动活泼的形式, 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针对这一心理特点, 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化的教具,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 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一年级教学“2”的认识, 老师可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熟记“2”的学法, 即“2”字像小鸭, 圆圆小脑瓜, 斜着长脖子, 直着小尾巴.学生学得有趣, 记得牢固.

又如:六年级教学“比例尺”, 一上课老师首先拿出一张地图问学生:“你能从图上看出青岛到北京有多远吗?”学生们都摇头.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比例尺就可以从地图看出来, 大家认真学, 学会以后, 我们可以任意量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进行一次‘环球旅行’好吗?”学生们听说比例尺有这么大的用途, 顿时兴趣盎然, 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放学回家, 学生们果真都拿出尺子在地图上量呀, 算呀, 进行“环球旅行”了, 从而加深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的理解.

二、因材施教, 唤起兴趣

学习上的成功最能唤起学生的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兴趣每学期、每单元的开始, 都可以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确定相称的竞争对手, 并通过5分钟的小练习、频繁的口头表达、单元检测等, 使学生能够经常从这些机会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 确定教学的坡度和进度, 同时根据差异, 灵活调整教学要求与进程, 对能力不同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布置难度各异的作业, 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 对于那些达到共同要求还有余力的学生, 可设计多种拼组图形求体积等难度较大的习题让他们做, 尽量施展他们的才能, 而对能力有限的学生, 则只做基本题,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克服一定的困难获得成功.这样他们往往会学习兴趣倍增, 以后的学习就更加努力、主动.三、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到自己的智力, 体会到创造的愉快, 才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要把知识的形成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发展思维, 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无论是真实、鲜明地实物演示, 还是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挂图, 或是生动有趣、条理清楚的语言描述都可以使学生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得数是11的进位加法”时, 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学具理解“看大数分小数凑十法, 再相加”的道理.这样, 不仅帮助学生弄清了算理, 而且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发展了思维, 增强了学习兴趣.

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离不开“设问”.恰当的设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问, 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所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 层层递进.例:学校里养了7只黑兔和12只白兔, 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教师结合多媒体演示设计了如下问题: (1) 题中讲了几种兔子?每种养了几只?哪种兔比哪种兔多? (2) 把黑兔和白兔一只只的对应起来, 白兔和黑兔对着的有几只? (3) 对着的白兔和黑兔的只数有什么关系? (4) 白兔和黑兔没有对应着的有几只?没对应的只数表示什么意思? (突出:没对着的5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5) 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样计算?为什么?此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并说出, 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也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所以用减法计算.

课堂教学过程中, 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 不断设计出有利于突破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是设计有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 使解决问题的过程, 成为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在艰苦的思维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明确要求和意义, 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 才会注意有关事物, 并产生兴趣.因此, 教师在导入新课后, 应明确、具体的交待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 以引起学生重视, 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 向学生交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 (1) 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记住并说出乘法的意义. (2) 能说出乘号前后的数各表示的意义. (3) 能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改写成乘法算式.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是今后学习乘法的基础, 也是今后解答乘法应用题的依据,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虽只寥寥数语, 却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及价值.经验证明:教师愈能在教学中阐明每一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具有的价值, 这种知识就愈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并产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顺化下一篇:肱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