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采购

2024-08-28

药品集中采购(精选十篇)

药品集中采购 篇1

1.1 集中采购的含义

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在核心管理层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将采购工作集中于一个部门办理,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采购进货业务,做到一定程度时,总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及各工厂没有采购权。

1.2 集中采购的优点

(1)集中采购可使数量增加,获得采购规模效益,较易获得价格折让和良好的服务,从而降低成本,争取主动权。

(2)采购部门只有一个,因此企业很容易管理,有关的采购方针和作业规则,比较容易统一实施。

(3)采购功能集中,减少了管理上的重复劳动,有利于采购决策的专业化分工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使得采购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4)采购的物料比较容易达到标准化。

(5)可以统筹规划供需数量,避免库存过多,浪费资源。

(6)采取公开招标,集体决策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治腐败。

1.3 集中采购的缺点

(1)采购流程过长,时效性不强,适应的采购品有限,难以适应批量小,单件物品及紧急采购状况。

(2)过程过长,反馈问题的速度慢,针对性较弱,并且采购与使用单位分离,采购绩效较差。

(3)非共同品物料集中采购,并无数量折扣利益。

集中采购机构秉着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三公”原则。将“三公”原则具体化,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采购信息公开对等,采购文件公平合理,采购程序公正合法,采购方式有利竞争。

2 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含义及其目的

新医改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一伟大的变革将使医药行业原有的秩序和格局发生变化。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作为新医改的主要方向,是改革流通体制,还是就商业贿赂及医改费用等问题进行纠正;是国家制定统一政策制定集中采购,还是各地针对本地情况制定;是对308,320号文件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还是制定新的政策……

2.1 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含义

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是指多个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招投标的形式购进所需药品的采购方式。

2.2 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

政府推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是为了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能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治理医疗购销过程中的不正之风,规范医药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具体来说有两个目的:

一是降低药价。首先,通过网络来减少流通环节,中间商的数量有所减少,从而可以降低药价;其次,利用招投标的方式来实现采购,一个招标企业可以选择多个投标公司,从而以竞价的方式解决“药价高”的问题。最后,集中式采购相对分散式采购而言,其有时很明显,大多数药品适合集中采购,这样不但节省成本,而且减少了许多重复工作,提高了效率。二是纠正不正之风。网络化,集中式招标采购可以很好的制约腐败分子的行为。

3 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发展趋势

(1)以网络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药品采购的网络化,信息化。

(2)政府集中制定相关政策,以省为单位进行实施,逐步增强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集中度,扩大其规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达到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标准化。

(3)调整中标价,顺加作价,最低价中标与政府定价,使其协调一致。

(4)药品生产企业可以直接投标。批发商,代理商等中间环节省去,制造商直接与零售商进行交易,通过网上招投标的方式方便快捷的达到各自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降低一大部分成本,从而药品的售价就应相对较低。

(5)政府建立一些机构监督医疗采购及中标药品,在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上,政府的权力加强了,医院的地位有所改变。

(6)医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展现自身的实力,过去仅凭技巧中标的现象将逐渐消失。

以上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发展趋势,将改变医药购销原有的模式,网络作为信息平台将发挥巨大作用,政府的作用也将加强,招投标工作将更有效的在企业间展开,社会秩序更稳定……所以,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实施将会带来极大的好处。那么,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完善并加快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势在必行。

4 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在实施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的价格得到一定的下降,但是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限价式采购只注重价格,却忽略了药品质量安全。限价式采购单一的追求药品价格的降低,对药品的采购数量及医款付款时间并不关心,企业利益无法保证,使得企业为赚取利润而用低质量的原料,药品的质量下降,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2)集中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实施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是的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浪费,运作效率低。并且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作业流程不完善,使得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利益无法保障,医药价格上涨。

(3)招标的实施中出现了“有形式,无实际”的现象。企业只投标,不采购,招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各地的监管制度实施不到位。

针对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进行解决,首先“限价式”的采购方式应转变为“合同式”,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招投标公司双方应达到双赢,使企业受益;其次,完善集中管理体制有效率的作业,最终降低企业成本,从而降低药价,解决人民“看病贵”的问题;最后,要有始有终,很好的,真正的落实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对招投标的有关规定进行完善,并建立健全监管机构,进行随时监管。

摘要:药是人类健康所必需的东西,它又极其重要的价值。对医生来说它是救死扶伤的必备品,对病人而言它是缓解病痛延续生命的良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一种更便捷的方法来盈利。网络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它给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生产等都带来了很多好处,医药企业也可从中受益。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企业采用更加快捷的方式获取资源,企业原有的模式应该有所改变,分散式采购应转变为集中式采购。企业采用招投标的方法找到满意的供应商,这将使得企业之间达到双赢的目的。国家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台了很多有关医改方面的文件,虽然医疗体制几经改革,但目前医疗用药仍存在某些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还是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广大人民的利益仍很难得到保障,这一切与药品的采购成本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针对我国医疗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先进的技术,重新整合医疗药品的采购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网络,集中式采购,招标,医疗体制,采购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正昌,洪道秋.实用药品医疗器械行政执法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张广碧.药品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李宪法.政策与模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述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药品集中采购合同 篇2

地址: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电话:

供应商(乙方):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卫生部、国务院惩教办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的意见》、《省药品集中采购实施办法(试行)》,本着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同意按照以下条款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合同标的

见附表“网上采购药品清单”。第二条购销方式

甲方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下订单,乙方确认订单并发货。甲方应确认乙方在网上交付的药品,并按规定时间付款。

第三条质量要求

(1)乙方提供的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要求。(2)乙方必须提供其合法有效的证明、生产批准文件或进口药品注册证书(复印件)、质量标准等相关文件。

(3)乙方提供的药品应具有药品检验报告、随附的副本和相同批号的发票;进口药品应附有质量检验报告。

(4)乙方向甲方配送药品时,必须按照药品有效期配送药品。从药品到货之日起,药品有效期必须在半年以上(特殊药品除外),药品质量必须保证后才能交付给甲方,否则甲方可拒绝收货或要求乙方退货。

第四条药品包装标准

(1)除包装另有规定外,乙方提供的所有药品均应按照国家标准保护措施进行包装,以防止药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或变质,并确保药品安全无损地运送至指定地点。

(2)每个包装箱应附有详细的装箱单和质量检验报告或合格证。如果不完整,应附上盖有乙方新印章的质量检验报告或合格证复印件。包装箱内外的包装、标记和文件应符合合同要求。

第五条检验标准、方法、时间、地点和期限

(1)甲方在接收药品时,应对药品进行检查确认,对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药品,甲方有权拒绝接收。乙方应及时更换拒收的药品,不得影响甲方的临床用药..

(2)甲方确认需要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进行

告知乙方质量检验的具体要求。乙方同意在收到要求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书面通知时进行药品质量检验。检验应在乙方交货的最终目的地进行。

(3)甲乙双方对药品质量发生争议时,应送甲方所在地的药品检验部门进行检验。送检药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检验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有权按规格单方面中止药品购销合同的履行;如果送检的药品没有质量问题,合同继续履行,检验费用由双方各承担50%。在药品检验期间,甲方的临床药品被其他同类药品临时替代。

(4)若乙方配送的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多次(三次以上)出现不良反应,甲方应及时告知乙方。同时,甲方有权单方面中止继续履行本标准药品的采购合同,并返还剩余药品,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

(5)为保证药品质量,避免浪费药品,甲方应对采购的药品进行妥善储存和管理。因乙方药品质量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如甲方库存条件不符合药品正常储存,造成药品质量问题,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六)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甲方应定期检查药品仓库和药店的.药品有效期,掌握药品情况,及时退换医院药品。甲方应合理采购和使用药品,因甲方管理不善造成近期影响的药品不得退还乙方..

第六条交货时间和地点

(1)乙方配送药品的时间和数量必须严格遵循甲方发出的订单

执行。急救药品的运送时间不得超过小时,一般药品的运送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小时。

(2)交货地点:第七条结算方式和时间

(一)结算时间。甲方应在收到药品之日起天内结算。

(2)乙方应向甲方提交交易药品的发票及相关文件,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已经履行的证明。

(三)结算方式:第八条终止合同的条件和处理方法(一)违约终止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书面通知乙方解除部分或全部合同。

1.乙方未能在合同规定或甲方延长的期限内提供部分或全部药品..

2.乙方未能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

3.乙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违反了法律法规。(2)乙方破产解除合同

如果乙方破产,甲方可随时书面通知乙方,并提出终止合同,且不向乙方支付任何补偿..本合同的终止不会损害或影响甲方已经或将要采取的任何行动或补救措施的权利。

(3)合同终止后的处理方法

1.根据上述规定,甲方解除全部或部分合同后,可以购买其他规格的挂网药品。甲方购买替代药品超出乙方供货价格的费用由乙方负责,双方结算时的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继续履行合同中未终止的部分。

2.如果甲方未能按照集中采购合同的规定按时结算价款,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法定滞纳金,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直至本合同终止。

第九条违约责任

一、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下列违约责任:

(1)乙方无正当理由延期交货的,承担支付给甲方的额外延期赔偿费或被终止,并按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文件接受处理。

(2)延误赔偿

1.如果乙方未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药品和提供伴随服务,甲方应在不影响本合同项下其他补救措施的情况下,从价款中扣除违约金。逾期赔偿违约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计算,违约金最高金额为合同总价。一旦达到违约金最高限额,甲方可以解除合同。

2.支付违约金后,乙方还应履行其应尽的交货义务。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甲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1)甲方未按采购合同约定购买非联网药品替代乙方网络已识别品种的。

(2)甲方无故未能完成网上签约药品数量的采购。

如甲方有上述行为,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法定滞纳金,但最高不得超过

三.不可抗力违约协议

(1)如果一方因不可抗力而在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时遇到障碍或延误,未能按照规定的条款全部或部分履行其义务,不应视为违反本合同。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

(2)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受影响的一方应尽快以书面形式将不可抗力的情况和原因通知缔约一方。受影响的一方应尽可能继续履行其合同义务,并寻求采取合理的计划来履行其他不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事项。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消除后,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在合理时间内达成进一步履行合同的协议。

(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乙方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时交付药品和提供伴随服务,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延误的事实、可能延误的时间及原因。甲方收到乙方通知后,应尽快核实情况,并决定是否酌情延长交货时间,是否收取违约金或终止合同。延期应由双方通过修改合同进行批准和重新签署。

第十条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其他约定事项1。合同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二.双方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确认的订单是本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家有关部门调整药品价格的,网上药品价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但造成药品积压的,甲方有权退回积压的药品或修改合同,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由双方协商解决。

四.其他义务

(1)网上采购目录所列药品,甲、乙双方按照公布的网上价格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采购和交易,不得以其他方式进行交易。

(2)甲乙双方均有义务对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相关信息保密。

(3)甲乙双方认可网上交易采购形式,认可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交易数据对双方具有法律效力。

(4)伴随服务。乙方可能需要提供以下一项或全部服务:1 .药品的现场处理或仓储;2.提供药品开箱或包装设备;3.更换包装时发现的破损、快过期的药品或其他不合格的包装药品;4.乙方提供的其他相关服务..如乙方需要对上述可能的伴随服务收费,应在报价中注明。

(5)合同修改。除双方签署书面修改协议并成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本合同的条款不得变更或修改。

第十二条在网上药品采购过程中,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反商业贿赂条例,自觉服从行政部门的监督

第十三条甲方应按采购合同的规定采购药品,并按约定时间付款,不得附加条件。

第十四条任何一方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权利或者对对方的违约行为提起诉讼的,不视为放弃权利或者放弃违约责任。任何一方放弃对另一方的任何权利或放弃另一方的任何责任,应作出书面放弃声明。

第十五条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日内书面通知另一方,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变更方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本合同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署并加盖双方公章或专用章后生效。双方应在合同上盖章。

第十七条本合同自生效之日起生效。一份正本和一份电子文件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各方各持一份。

甲方、乙方、签字(盖章)、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授权代表)、负责人(授权代表)、日期、日期、开户银行: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身陷“三无”困境 篇3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到目前为止至少经历了三轮。

最早一轮发生在政府部门之间,后来国务院统一了意见要求全国推行。2001年全国推行之时,医药行业几大协会联合上书反对,但也没有提出更好的方案。

这些年来,企业反对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也都会有交锋,但这些争论意义不大。

除了“存废之争”,还有“量价挂钩”、“款价挂钩”、“两票制”“双信封”、“单一货源承诺”等至少十几个方面,都是持续有争论无结论。这是造成行业一直混战、内耗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一直在围绕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权力、利益调配在争论在折腾,但对其本身却缺乏探索和研究。

看上去这是企业和政府间的博弈,实则是政府各部门间的利益博弈。

我认为,这么多年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不太成功的原因就是:“有方向无路径、有概念无细节、有争论无结论”。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路径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通俗地说不就是团购吗,团购肯定是有好处的,问题在于我们有了方向却没有找到路径。

这些年来,政府成为药品供应链的一个节点,有人认为只有政府干预,甚至政府包办才能做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政府的介入似乎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约束甚至打破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医生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但是多年事实证明,流通是市场行为,政府介入就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只会增加寻租机会,而不可能修正供应链的模式缺陷。

事实也证明,政府的职责就是管理,直接上阵总是会出错,不是此错就是彼错。只不过现在的错误表现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被异化,它已被异化成地方政府的准入和限价。这不是市场之间的博弈,而是权力和市场的博弈。

《瞭望东方周刊》:既然政府不宜介入过深,为什么要求政府规定一些细节?这样会不会束缚了市场各方的手脚?

李宪法:我个人认为卫生部门十几年前的工作比现在做得细。

比如最初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时候,卫生部是积极倡导的,先后发布了招标采购的规范文件和范本,将药品招标采购的流程、规则、要求说得非常清楚。地方想作修改需要得到卫生部批准、备案。整体工作很细致。

当时一些细致的具体做法,企业界大致也是支持的。可是后来卫生部把自己颁发的文件废止了,背后原因很复杂。

比如,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始推行。可是网上操作和手工操作又有很大的区别,这就意味着要重新订立规范、范本,必然需要更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当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已经推动起来,很多人不愿再去做这件吃力可能还不讨好的事。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再比如,2007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地方政府需要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现准入和限价,导致其被异化。

《瞭望东方周刊》:有哪些方面存在“有概念没细节”的问题?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处理大量操作方面的问题。但没有更细致的要求,各地自行其是,一件好事做得不漂亮,甚至办坏了。

比如“量价挂钩”,其实就是“批量作价”,这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基本要求。这个“量价挂钩”是国务院文件提出的,但没有具体说明这个概念怎样落实。

“量价挂钩”的细节策划非常复杂、专业,在欧美国家这可能诞生出一个新的服务行业。美国大量存在的第三方性质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其使命就是按照“量价挂钩”的原则作出标准的“量价挂钩”合同,通过市场化的纽带将各市场主体(包括医院)联系起来。

可是在中国,很多人反对“量价挂钩”。我仔细观察和思考过,在目前这种被异化的情形下,我觉得反对者说的也有道理。

这件事现在成了一群精明人做的一件粗活,导致各地政府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招就怎么招。今天集中招标,明天交易所,后天不知道怎么玩儿。

《瞭望东方周刊》:那药品交易所这种创新形式究竟好不好?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探索了这么多年,可能药交所是最后的归宿,也是最好的归宿。但是,它也有可能导致另外的结局。

我不是反对建立药交所,只是觉得应该统筹考虑全国市场,避免各地盲目攀比、重复建设。重复建设不仅会再一次造成巨大浪费,还会将艰难建立的全国统一市场又割裂开来。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跟一些部委沟通这个事情,2000年我就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药品交易所的建议。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组织了一次调研,当时我就向他提交了建立全国性药品交易所的建议。

以前可能还是觉得条件不具备,现在我觉得机会来了,建立药交所应该成为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改革方向。

药交所能生成一种价格发现和形成机制,它也是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药品流通方式。有了药品交易所之后,以前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争论和问题,就可以找到一种市场化的解决办法。另外,它也将会促使采购政策和价格政策的融合。

《瞭望东方周刊》:一些地方还想着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药交所等为抓手来降药价。你怎么看?

李宪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决定的是医院药品的购入价格,但是决定医疗总费用的是零售价格。

至于购入价格、零售价格、医疗总费用之间的关系就更复杂了。购入价格低并不意味着老百姓看病费用就会更便宜。采购政策的确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政策。

总之,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是由药品的采购政策、价格政策、支付政策等方面综合决定的,单方面强调任何一项政策,或者寄希望于任何一项政策来降药价,对解决“看病贵”问题都不会有明显效果。

现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之后,医疗机构的收入并没有减少,有的医务人员回扣照拿不误,企业商业贿赂依然盛行,利益各方皆大欢喜。可是老百姓“看病贵”有本质的改变吗?

此外,国外医院成本支出的大头往往是人力资源,国内医院支出的至少2/ 3往往是物化支出,包括大量浪费、药品回扣等都包括在物化支出里面。

药品集中采购 篇4

一、文献综述

王列军等认为,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目标从单一的“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 扩展为“整顿药品流通秩序、规范药品价格、纠正医药购销的不正之风、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等多重目标, 并将降低药品价格作为首要目标。安彬等认为, 无论是药品采购行为, 还是政府的价格调整行为, 影响的都是药品的价格水平, 而不是临床医生对药品的选择和合理应用。于培明等认为, 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旨在剥夺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权, 但公立医院依然保留着相当的控制权。必须对药品实行彻底的政府采购, 才能实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政策目标。李浩娜等认为, 医院路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 充分的竞争使药店路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较为正常。杨鸿章等认为, 药品招标并未起到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的作用。增加投标人的数量和降低中标者的数量, 能够降低药品的均衡价格。陈文玲认为, 对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国产普药和廉价药, 应该实行招标定点生产, 实行集中采购和直接配送, 对生产厂商实行免税或直接补贴等财税政策, 保障这些药品的供给。郭春丽认为,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药品实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但由于以药养医的补偿体制和公立医院垄断药品销售等体制约束, 其作用难以发挥。曹阳等认为, 如果一味降低制药公司的成本, 压低药品价格, 有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合理用药需求, 甚至会危及药品最低质量和药品安全, 同时影响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上述文献, 有的指出了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必要性和副作用;有的认为若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目标多元化, 必然无法同时兼顾;有的建议以政府采购替代药品集中采购制度, 完全剥夺医院的药品采购权力;有的认为药品市场的充分竞争以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力平等, 是降低药品价格的必要条件。但什么因素奠定了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中买方垄断地位?为什么公立医院高价买进的药品不会遭遇销售困难?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低也增强了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中的市场势力, 但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因素阻碍其兼并和联合?本文认为, 现行的医疗服务供给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是药价虚高和药品回扣产生的根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无法杜绝药品回扣现象, 也无助于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药价虚高。

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目标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目标, 也就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要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 药品回扣现象愈演愈烈, 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药品回扣是医药领域主要的腐败现象, 也被认为是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为解决药价虚高、药品回扣这一社会强烈诉求, 各地方积极开展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有益探索。

河南省率先试图建立公开透明的药品采购机制, 以纠正医院自行采购药品中的不正之风, 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尝试。1993年, 河南省通过竞争方式筛选出7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作为定点企业。河南省卫生厅发文规定, 省直医院必须在定点企业采购药品, 定点企业承诺让利销售。它控制了药品回扣, 医院也降低了药品采购价格。卫生部表彰了河南的做法, 并于1998年低开始着手制定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

由此观之, 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目标, 是试图根治公立医院药品购进环节回扣成风的现象。但深层次的问题是, 为什么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要采取带金销售药品的方式?公立医院为什么采取高价购进药品并索要回扣这一似乎多此一举的策略?药品回扣以及随之而来的药价虚高现象, 衍生于现行的医疗管理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事实也证明,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这一治标之策, 不是着眼于消除这些体制障碍, 也就无法实现根治药价虚高、药品回扣的目标。

在充分竞争的医疗市场, 医疗机构在药品购买和销售环节, 无法形成其市场势力。因此, 医疗机构具有降低药品采购成本的内在动因。医疗机构对专业的药品采购服务有强烈的需求, 必然促使专业化的药品集中采购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医疗机构将日常的药品采购工作外包, 可以减少内部采购机构和人员, 并获得专业化采购的高效率。

美国药品集中采购组织始于20世纪50年代, 7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由于药品集中采购组织之间兼并, 其数量不断减少, 规模不断扩大, 呈现出集约化发展的态势。统计数据表明, 2004年美国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集中采购组织节约的采购成本为总成本的10%~15%, 大约为257亿美元到387亿美元。

从美国药品零售渠道看, 连锁药店、独立药店、食品店等占59%的市场份额。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诊所等医疗单位占27%的市场份额。医院在药品购买环节没有明显的市场势力, 无法影响药品价格, 也无法索要药品回扣。

美国医院在药品销售环节, 也缺乏垄断地位。截至2008年11月, 美国注册医院5708家, 私立医院占73%左右, 其中私立非营利医院2913家, 占注册医院51.03%。大量的私立非营利医院, 既保证了医疗市场的充分竞争和医疗服务效率, 又通过非分配约束机制, 有效地遏制了医生的大处方等道德风险。医生无法从医院增加的药品收入中获得个人利益, 药品无法成为其牟利的工具。

既然美国医院在药品购销环节没有市场势力, 也就无法取得药品回扣。相反, 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压力下, 医院需要千方百计地降低医疗和药品成本。美国在药品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充分竞争的状态下, 药品回扣没有生存土壤。美国医院通过将药品采购业务外包给药品集中采购中介组织, 来降低药品的采购成本和医疗机构内设采购部门的管理费用。

三、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与药品回扣

时至今日, 我国公立医院依然长期实行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掌握着行医执照的行政审批权, 既办医院又管医院。在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下, 政府卫生部门与公立医院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公立医院通过寻租, 竭力维护其在医疗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政府卫生部门利用行医的行政审批权抽租, 并人为地阻挡外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医疗需求由于居民收入增加, 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而快速增长, 但相对需求, 医疗服务供给增长异常缓慢。医疗服务供给缓慢地增长, 确保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医疗供给没有对医疗需求快速增长和价格迅速攀升, 及时而有效地作出回应。这说明在医疗需求已经市场化的同时, 医疗供给没有实现市场化。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医疗供给的市场化?卫生行政部门拥有行医执照的行政审批权, 为保护公立医院利益, 不顾医疗服务市场中医疗服务供求缺口不断拉大的现实, 人为地阻挡其它所有制医疗机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在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下, 公立医院取得了在医疗市场中的垄断地位, 我国药品零售额80%又是通过医院来实现的。因此, 在药品市场上, 公立医院取得了在药品购进环节中的垄断地位。同时我国实行以药养医的政策, 政府对药品价格实行加成率管制。在缺乏监管的制度环境下, 医院和医生偏好高价格药品。高价格药品不仅能实现更多的药品进销差价, 更由于利润空间大, 可以给予更多的药品回扣。医院和医生作为拥有支配权力的市场主体, 具有推高药品价格的内生动力。

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 在药品市场中处于劣势。为满足医院和医生对高价格药品和回扣的偏好, 不得不通过虚报药品生产成本, 改头换面地申报“伪新药”, 人为地增加药品流通环节等措施, 抬高药品价格, 以支付高额的药品回扣。

被抬高价格的药品能否顺利地销售出去?在医院医药合业的经营模式下, 医疗服务与药品实行捆绑销售, 医生承担着药品知识顾问和销售者的双重角色。受药品收入与医生收入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激励, 以及药品回扣等利益驱动, 医生沦落为药贩子。他们向患者推荐价格高、回扣高的药品。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药品知识, 只能被动地接受医生推荐的药品。

药品回扣与虚高药价, 根源于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显然, 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 无法消除药品回扣与药价虚高的现象。只有改革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 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 多种形式办医的局面才能出现。一旦形成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 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中购销双边垄断地位就会土崩瓦解。失去市场权力的公立医院, 就无法倒逼药厂、药商抬高药品价格。

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与药品回扣

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药厂实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医药总公司既办药厂, 又管药厂。1952年, 我国建立了由国有企业垄断、以调拨为主、统购包销的三级医药批发体制。药品产、供、销的价格和数量, 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国家规定从药厂到一级批发渠道的价格差率是5%, 一级到二级是5%~8%, 二级到医院、药店是15%。也就是说, 总的药品价格批零差率是25%~28%, 不存在药价虚高和药品回扣现象。

20世纪90年代, 我国实行分税制。各级地方政府追求GDP和财政收入最大化, 纷纷上马制药厂。一拥而上的结果是,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过多, 规模过小, 产品同质化。药厂重复建设, 产能严重过剩, 竞争异常激烈。如2000年中国药厂数量为6700家, 美国为600家;中国药厂利润率为10%左右, 美国药厂利润率为30%~70%。药品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 药品销售而不是药品生产, 成为药厂的核心业务, 维系着药厂的生存和发展。

药厂不仅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 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药厂利益, 往往以行政区域为界, 形成地方割据的药品市场。地方政府要求凡地方能生产的药品, 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地方制造的药品。由于各地纷纷实施地方保护主义, 对药品市场进行地区封锁, 以邻为壑。药厂呈现出小而全的特征, 无法长大。受地方市场规模狭小的限制, 药厂无法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地方行政干预下, 药厂也无法进行横向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 药厂被迫实施以药品回扣为“武器”的销售策略。

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问题, 突出表现于流通主体过多, 流通链条过长, 流通效率低下。我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9万家, 呈现“多、散、乱、小”的特征, 既缺乏规模效应, 也无法在药品市场上取得与公立医院平等的交易权力。地方政府还通过准销证、药品检验与药品价格备案等行政措施, 阻止外地药品进入本地市场。如办理准销证, 每个品种收取管理费500—800元, 检验费用每个品种收取800—1000元。行政干预导致无法形成全国统一的药品批发市场, 也无法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适度市场集中。在药品市场上, 面对公立医院强大的市场势力, 只能在内部展开药品回扣战。

国家“顺加作价”的药品政策, 激励过多的药品流通企业参与到药品流通领域, 也刺激了流通环节随意延长。从药厂到消费者, 我国往往有6—9个流通环节, 国外一般为2—3个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层层加价, 形成药品价格虚高。如一瓶200毫升的氟康唑出厂价4元, 药品中标价25元, 零售价76元。

五、进一步市场化以根治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顽疾

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 根源在于现行的医疗供给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在现行的医疗供给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下, 试图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来降低药品价格, 以遏制药品回扣这一商业贿赂, 必然遭遇医生的策略性反击。医生摆脱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束缚的办法是, 通过多开非集中招标采购药品, 如进口药品、非基本用药目录药品、非招标采购药品, 轻松地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效果化为乌有。要根治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的顽疾, 只有改革现行的医疗供给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

深化医疗供给体制改革, 就要破除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 消除外资、社会资本办医的歧视性政策。外资、社会资本办医难以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在于政府部门在非公立医疗机构注册审批、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流动、土地使用、财税政策等方面, 采取厚此薄彼的态度和行为。在几乎进入全民医保的今天, 最核心的歧视是政府部门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将非公立医疗机构排除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外, 使其无法立足于基本医疗服务市场, 这无异于将非公立医疗机构限制在市场份额很小的高端医疗服务领域。不能参与可竞争的医疗市场, 非公立医疗机构焉能发展和壮大?只有消除现行的歧视性政策, 外资、社会资本办医大门才能洞开, 医疗服务供给数量才能扩大, 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才能形成。只有在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 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的顽疾才能不治而愈。

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就要改革以GDP为主考核地方政府绩效的指标体系, 改革涉及药品生产、流通的财税政策。通过设计科学的财税政策, 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做强做大, 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 提升药品卖方市场权力;通过设计科学的财税政策, 引导药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 提高流通效率和规模经济, 减少流通环节, 提升药品卖方市场权力。只有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院在药品市场上权力趋于平等, 无法在药品购销环节进行价格操纵时, 各自才能眼睛向内, 持续地提高药品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医疗服务效率。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顽疾, 才有治愈的希望。

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来解决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问题, 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还会进一步抬高已经虚高的药价, 即恶化要解决的问题, 并产生新的问题。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是医院药品采购权的上收, 是侵权行为, 医院进一步失去了独立法人资格;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是典型的权力寻租行为。政府卫生部门官员也是“经济人”, 试图从收入最大化和监管成本最小化等途径, 追求制度租金最大化。如果在药品供过于求的背景下, 医院相关人员会索要药品回扣,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组织的相关人员难道就两袖清风, 不会索要药品回扣吗?显然, 这一幼稚的想法, 是建立在政府工作人员是“道德人”这一缺乏现实基础的假设之上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是政事不分、管办不分行为的复活。政府管了不该管, 也管不好的事;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只招标, 不采购。中标企业不得不对医院进行“二次公关”, 才能获得采购合同。这些费用势必要进一步抬高药价, 转由患者承担;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导致“中标死”现象屡屡出现。低价普通药品由于无法支付医生对高额药品回扣的需求, 基本消失殆尽。卫生行政部门要做的事情, 不是去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而是要对医院用药规范进行严格的日常监管, 管住“医生的手”。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同 篇5

乙方(竞标方):住所:联系方式: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表:

甲方受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委托进行水果/蔬菜网上招标采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和乙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产品名目、品级:

二、质量要求:

三、产地规格要求:

四、单价:扣除损耗,按照实际净重结算,报每公斤单价人民币元(大写)。

五、拒绝标准:。

六、数量:本次委托招标数量为箱,以总量成交形式交割,送货周期为一周(7天),每隔一天送货箱。

具体数量如有增减,按实际要求送货量结算。

如超过总送货量50%,应给予乙方合理备货时间。

七、招标方式:由甲方确定明标或暗标形式。

八、中标结果:由甲方确定并通知乙方。

九、交货地点及时间:货物交付地点为。

从年月日起到月日。

水果每天早上点分至点分。

蔬菜下午点至晚上点到货验收。

搬运费用乙方自负。

十、结算方式:

第一批货到后天结算,一周为一结算周期。

乙方取得入库验收单后将复印件交给甲方,甲方收到公司的货款后准时支付给乙方。

十一、担保金的收取、使用、返回:

为确保乙方严格执行合同,甲方将向乙方收取竞标保证金(标的额%)。

如在交易过程中乙方违约,甲方将根据违约程度部分或全部扣留保证金,并将扣除部分全部交由

公司补偿损失。

如交易正常进行,甲方在确定交易双方货、款两清后一个工作日内将保证金全部返回。

若乙方未中标则保证金在招标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退回。

十二、责任:

甲方必须敦促乙方按时送货,协助乙方将入库验收单复印件留存,并及时和公司财务部核对,监督公司准时支付货款。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商品品质由

公司和乙方确定,甲方不对商品的品质,以及由商品的品质引起的.一切后果负责。

十三、招标代理费:

甲方每次向乙方收取合同总额%的招标代理费,每次结算时从货款总额中扣除。

十四、其他事项:

本合同在甲方通知乙方中标后自动生效,不中标合同自动作废。

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本合同壹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选择下列第种方式解决:(只能选择一种)①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②向人民法院起诉。

甲方:乙方:甲方代表:乙方代表:日期:日期:

我院实行药品集中配送的体会 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54-02中图分类号:R 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53

我院从2009年6月实行药品集中配送,结束了过去由20家左右的医药企业供药的历史。药品集中配送是医疗机构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所确定的药品使用单位的权利、义务不变的前提下,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将医院药品的配送权交由具有较强的服务经营管理能力的医药企业统一配送,并能承担相应风险法人的一种购销模式。我院实行药品集中配送后,医院药剂科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以及与药事相关的其它费用由配送公司(一家医药企业)承担,而药剂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医院管理。配送公司派其业务员常驻医院负责药品的统一配送、验收、结算、账目核实和参与库房的管理等工作。我院实行药品集中配送,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笔者从事药剂管理工作多年,感受颇深,现就此谈一些体会。 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以中联公司提供的医院电脑网络系统(HIS)为依据(该系统是医院专用计算机高级系统),该系统在涉及药品领域方面,主要把医院用药信息,如门急诊处方用药、住院的长期和临时医嘱用药等方面的内容录入电脑,经过程序化处理后自动生成诸如药品销售月度对比、门诊用药前十位大额处方和医院用药销售量及金额的排序等形式,供管理人员随时查询,以了解医院用药动态,做好科学用药的监管工作。

2.方法根据HIS提供药品销售量及金额的排序情况,将我院实行药品集中配送前(2009年5月)和集中配送后(2011年5月),较常用药品类型[1]即心脑血管类用药、抗微生物类用药和消化系统类用药等类型中销售量排列在靠前十位品种的价格、价格升降率、用量和用量增长或下降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和整理,用以说明药品集中配送前后的价格差异和用量变化情况,反映医院整体用药水平。 结果1.心脑血管类用药统计舒血宁注射液、丹参滴注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脑蛋白水解物、冠心宁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血塞通注射液、硝苯地平缓释片、肝素纳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10种心脑血管类药物发现,用量增长率(占抽查品种数的7/10)平均值为75.7%;用量下降率(占抽查品种数的3/10)平均值为41.8%;价格增长率(占抽查品种数的1/3)平均值为53.1%;价格下降率(占抽查品种数的2/3)平均值为28.2%。

2.抗微生物类用药统计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g/1.25 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磷酸酯、左氧氟沙星氯化钠、阿莫西林分散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头孢泊肟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霉素等10种抗微生物类药物发现,用量增长率(占抽查品种数的4/5)平均值为134.9%;用量下降率(占抽查品种数的1/5)平均值为10.7%;药品价格的增长和下降品种个数虽然同为4个,但增长率平均值高达63.0%,而下降率平均值仅为19.0%。

3.消化系统类用药统计注射用奥美拉唑、舒肝宁注射液、氯波必利、奥美拉唑(片)、复方雷尼替丁(粒/片)、泮托拉唑钠(粒/片)、促肝细胞生长素、亮菌甲素等10种消化系统类药物发现,用量增长率(占抽查品种数的7/10)平均值为107.8%;用量下降率(占抽查品种数的3/10)平均值为8.2%;价格增长率(占抽查品种数的1/5)平均值为68.0%;价格下降率(占抽查品种数的4/5)平均值为28.8%。 讨论1.绝大部分药品用量增长的原因

(1)国家政策和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①政府富民惠民的相关政策得到具体的落实,如加大对“新农合”资金的投入(群众医药费报销率从45%~70%)、民政部门加大对农村贫困患者的救济力度以及医保业的不断拓展等,群众有病求医意识增强,住院治疗的人数增多。②医院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系列医疗服务活动体系得到全面实施。医院重视和完善内涵建设,着重改变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营造温馨、宽松的就医环境,切实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2],深得患者的好评,门诊就诊人数不断增多。③医院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科教培训,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了“派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医院整体的技术水平大大提升;同时医院购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因此,病人对医院的可信度也日益增强,无论是住院人次还是门急诊人次也大幅度增加,医院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2)科室和医生方面的因素:少数科室和医生存在的“习惯性”用药倾向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门诊大额处方还屡见不鲜,医生超范围用药和延长用药疗程等情况仍然存在,这些也导致药品DDDS值(用药频度)增强,而致用药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之一。

2.少数品种用量下降的原因

(1)科室和医生“习惯性”用药的改变:在抗微生物用药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用量减少的原因是因为其在上个月的用量(金额)超过医院规定的最高限而被暂时停用,随之科室医生一直用其它品种如头孢泊肟脂胶囊替代,致使前者用量遂减少而后者用量日趋增多等情形。

(2)被同类型的其它品种或者同一品种的不同剂型替代:在心脑血管用药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被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所替代;在消化系统用药中,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被泮托拉唑肠溶片所替代。

(3)适应证减少:如在消化系统用药中,肝脏疾患减少,而致舒肝宁注射液用量下降。

3.药品价格降低或较高的原因

(1)药品价格普遍降低的原因:医院按照《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含“医保”及“新农合”等)所列举的用药范围选购药品,同时还根据当地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消化系统疾病等)的特点以及综合考虑到基层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以价格适中的药品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

(2)少数药品价格较高的原因:①药品供应商所提供的药品品种不足,所挂网中标的品种尚缺乏多种层次和多种格规(含剂型、剂量等)的药品让医疗单位择优选用,由此而致高价位品种出现几率较多的原因;②医院少数科室和医生,过于注重“新药”、“特药”和“品牌效应”而使用价格较高的品种所致。

4.不足之处及应对措施我院实行药品集中配送这一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卓有成效的。不过,药品集中配送也有其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充实,笔者有如下建议,供医药同行探讨:①在自治区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公开招标选择2~3家医药企业作为医院的药品配送企业,医院药剂科人员的所有支出由中标公司按供货量的多少承担相应的费用。②药品配送企业在提供药品时,首先要提供《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药品的品种、规格是否齐全、是否符合“一品二规”[3]的规定,其次要有不同层次的药品供医疗单位择优选用。③医院要进一步完善内涵建设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比如,切实转变药品管理模式和完善绩效考评制度,严格控制药品的DDDs值,在政府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落实的情况下,实行“零”差价销售药品,降低药品在医疗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等。④医院要完善药品遴选机制,药品遴选委员会要根据《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和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基层群众能承担得起的并为临床所需的质优价廉的药品,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⑤临床医师和药师要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自觉抵制在药品购销领域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的业务、文化和理论素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7.

[2]岑丹洁.实施医院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及路径[J].右江医学,2011,39(1):97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C].[2007]53号.

(收稿日期:2012-01-05修回日期:2012-04-08)

(编辑:梁明佩)

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方法探讨与应用 篇7

作为部队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院药品使用目录近1 500条,每月药品采购的金额达1 000万元。由于传统的采购模式如打电话、报计划等,缺少对药品价格、规格等信息的掌握,费时费力,效率和采购透明度相对较低,因此引入一种科学、便捷、严谨、安全、高效的药品采购模式成为必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1],通过网上采购来实现药品采购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透明化和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和目标。为规范药品采购,2009年国家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我院在2004年就参加了浙江省杭州市药品联合招标,并与浙江海虹药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系统,运行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使药品采购做到了招标、价格、采购和使用的公开。本文将就我院实行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方法应用作一探讨。

2 实现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基础

2.1 坚持军地药品集中招标主渠道采购

我院药品参加了浙江省联合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以总后药品招标中标目录和军区药品供应目录为前提,军队药材供应优先采购;同时从地方服务信誉好的医药公司采购浙江省杭州市药品联合招标品种,确保药品供货稳定、价格明确、质量可靠、使用安全。

2.2 药品市场服务保障有力

市场竞争体制促使各医药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誉,24h到货,急救药品开通绿色通道随时送货,使得新形势下药品采购工作有了更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

2.3 药品使用目录实行规范化管理

我院的基本用药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临床需要,集中从浙江省杭州市药品联合招标中标的大目录及军供目录(公开挂海虹电子商务网为准)中筛选确定。医院药品使用目录范围得到了规范、有效的控制,并且这种规范化的药品目录管理是转变采购模式的重要条件。

2.4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

我院使用的“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HIS),能科学地设置药品相关信息,并进行准确地出入库数据录入[2],为网上采购药品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2.5 药品采购信息采用网络平台公开发布

对我院日常使用的品种,采购信息一旦在海虹电子商务网采购平台上发布,各医药公司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浙江省药品联合招标中标品种的详细信息,如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厂家、中标价、零售价、配送企业等),内容透明,配送商定向。网络为采购药品提供了现代化手段[3]。

3 网上采购药品的准备

3.1 建立采购计划

目前,我院使用的HIS中,采购信息自动默认前一次的采购录入记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会有药品使用变化,如品种变化、价格调整、规格、厂家以及各种药品消耗量的变动。采购计划还是需要按每星期仓库消耗的药品来生成。

3.2 建立网络交易平台

药品采购计划涉及医院和医药公司的利益,也牵涉我院和各医药公司的商业秘密。对此,我院与浙江海虹药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并使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药品采购平台。该系统可在医院和各药品经营公司建立一个订单生成、传送数据、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的电子交易平台[3](见图1)。

4 实行网上采购药品的流程

4.1 生成和审核采购计划

(1)我院药剂科依据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药品使用目录,每周根据临床使用量,做2次采购计划,药库根据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药品使用量生成采购计划。

(2)进入交易平台输入所需药品和数量,制定采购单(见图2)。

(3)经药库采购员、库管员审核后将采购单交领导审批(见图3)。

4.2 网上药品采购单发送及确认

经领导审批完成,发送采购单,计划中的采购药品将由平台发送至相应的供货公司,各公司接到医院采购信息,会在阅读后显示并确认,若该药品无货则显示缺货(见图4)。

4.3 配送企业送货上门

配送公司在网上接受到医院药库采购信息后,即时在采购平台上显示对方配送公司配送的数量及告示有无货物。如显示缺货,药房可在第一时间通知临床,便于临床重新选择用药计划;公司有货,则在24 h内送货到药库,急用品种可通过绿色通道马上送货。

4.4 药库验收人库

配送公司根据网上采购信息送货到药库,药库保管员根据发送采购信息,核对送货单,对品名、规格、厂家、数量、质量等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药品上架,而后根据公司发票进行计算机入库记账。

5 讨论

5.1 网上集中采购药品的优势

5.1.1 大大提高采购效率

在以往采购模式中,药库做好计划后让各公司业务员进行抄录,给各家供货公司打电话。这种做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易出错。现在使用网上采购,从做计划到发布信息不到1 h即可完成。由于简化了工作环节,使采购节奏加快,传递信息更为准确,效率得到提高。

5.1.2 网上药品采购规范、安全、透明

药品采购无需再直接与生产厂家、医药公司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这样就减少了交易活动的中间环节,增加了采购工作的透明性、程序性与安全性。尤其是采购品种、价格、配送企业等网上信息公开、固定,这样就杜绝了人为谈价、人为选择配送商等主观意志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后果,使药品采购切实做到招标、价格、采购和使用公开。

5.1.3 药库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药学服务

药库采购人员除每周发送计划之外,还有很多的日常工作需要完成,如为临床科室购买临时用药的品种,接受临床医生、药房工作人员的咨询,与供货公司协调药品售后服务,药品价格调整,匹配医保药品目录、价格,库存信息维护等药剂科其他业务工作。通过采取网上集中购药,可以减少药库人员工作量,使其节约更多时间投入药学服务工作。

5.1.4 加强了药品信息管理

海虹电子商务网采购的品种全部为浙江省杭州市药品联合招标中标品种,并且中标品种中通用名相同的品种,其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价格都可从网络平台显示出来,便于医院药事委员会对比选用,确定本院药品使用目录。临时用药、新药可直接在网上查询与药品相关的全部信息,输入关键词即可知道生产厂家、规格、价格以及配送公司等信息,简单快捷。

5.2 网上采购药品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5.2.1 转变观念

由于传统的采购模式在多数人的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人们对计算机生成数据和传输的安全性有所顾虑,使推广受到很大的影响,应通过广泛的宣传树立大家对网上采购的信心。

5.2.2 熟悉计算机业务操作

网上采购对从业人员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关键需要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HIS、药品信息,故在具体实施中应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5.2.3 完善药品采购平台系统

网上采购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程序问题,需要及时向开发商反映,以便不断完善网上采购系统。若医院药库数据库能与外网采购信息平台联接,采集数据,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受部队条件及“保密”管理要求的限制,药品采购平台需建立在医院专门设立的外网上,要赢得领导支持,争取到专人负责,在药品采购平台运行的同时,确保不泄密。

6 结语

医院药品采购是集科学管理、规范、效益决策等为一体的工作。药品采购作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网上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大大提高了我院药品采购效率,增加了采购透明度,为赢得供货商、医院领导及同行的信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开拓了医院药学工作的新局面。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科学、规范、安全、透明、快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涛.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挖掘[J].医学信息,2008,21(2):184-185.

[2]傅征,任连仲,吴学贵,等.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刘雄飞,陈金雄.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52-556.

某省药品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1 药品采购目录的制定

1.1 药品采购目录的制定应以保证临床使用、适应本省的用药习惯为基础。

此次福建省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 (八批) 目录制定的依据是国家2010年新出的处方集和医保目录等, 笔者认为处方集的使用还处在推广中, 各地临床用药习惯与处方集尚有一定的差距, 而医保目录相对于现有的临床用药是滞后的, 因此以处方集和医保目录作为基础目录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1.2 采购目录是招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制定目录需慎之又慎。

采购目录出错就会引起投标后期一连串的失误, 严重影响整个招标程序。此次“八批”的目录前后更正了三次, 更正内容涉及剂型、品种、规格、通用名等共57条, 如中成药孕康口服液和复方鲜竹沥被列入西药目录、西药罗红霉素氨溴索被列入中成药目录、如小儿止咳糖浆的剂型写成口服溶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干混悬剂写成口服混悬剂等等。笔者认为在这57条更正目录中大部分的失误在前期整理目录时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整理目录的专业药学人员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品种类型等等相关内容熟悉的程度, 这是其一, 其二在整理目录时应细致, 认真, 反复多次的核对, 最大限度的确保目录的准确性。

2 集中采购相关配套文件中的药品备案采购

是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补充形式, 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用药需求, 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2.1 此次“基药”的备案采购文件《福建省医疗机构药品备案采购

管理办法》中的备案申请表要求填写患者姓名及身份证号, 这就意味着备案的药品使用针对性很强, 使用量受到最大限度的制约。这份看似严谨的文件其可行度并不高, 因为符合备案原则的药品并非一定是个别特殊人群使用, 如“基药”招标中未招到的复方丹参滴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药品至少就目前为止属临床常用药, 如果按此备案文件规定的程序办理, 在实际工作中不太好操作。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中对备案采购办法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但对原有的备案采购文件未提及是否废止, 且“八批”方案尚未开始执行, 故目前仍只能执行原有的备案文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正常用药需求。

2.2“八批”的备案采购办法中要求医疗机构自行在采购平台备案采购, 定期上报设区市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

笔者参与审批备案采购工作多年, 在此过程中发现很多不符合备案的申请与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解读文件存在偏差有关, 如果备案采购平台未能实行实时监控, 完全有可能存在不符合备案原则的药品采购, 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中标品种的采购, 那么集中采购的公平性与严肃性将难免受到质疑。

3 福建省在此次的药品集中采购中推出了“两票制”和“限制规格”的新举措

3.1“两票制”是指中标药品生产企业 (以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认

证证书参加投标的企业) 必须向被委托配送其中标品种的药品经营企业开具税票 (第一票) , 接受委托配送的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向医疗机构开具税票 (第二票) , 如果中标生产企业直接 (不委托) 向医疗机构配送, 只开具一次税票, 但必须全省全覆盖配送到位, 否则取消配送资格[2]。通过执行两票制, 首先减少了药品的流通环节, 遏制了层层转手, 层层加码现象;其次这种配送药品的方式, 砍掉了流通中多个环节吃差价的经销商[3]。早在2007年, 广东省的阳光采购就提出过实行“两票制”的方案, 但最终以落空收场[4]。在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在2009年初联合下发《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 肯定“两票制”这一背景下, 福建省重新提出了“两票制”, 并成功的实施于此次“基药”集中采购。笔者认为福建省“两票制”的成功推行除了建立电子监管网络有效监管票据所起的重要作用外, 最关键因素还在于相关部门对从源头上治理长期困扰医药卫生行业的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药品价格虚高、商业贿赂屡禁不止等问题的决心。由此可以预见即将完成的“八批”集中采购中“两票制”的顺利实施。

3.2“八批”的集中采购要求细化到规格进行投标, 笔者认为限制规

格投标的举措是好的, 但从“八批”招标过程中补漏了三次目录, 其中补漏西药187条, 中成药30条来看, 其对所有投标药品进行规格限制的做法也许过于急进了。厦门市药品集中采购从2006年第二十一期起就尝试着对抗微生物药进行规格限制投标, 其初衷是为了遏制投标企业放弃原有投标过的规格, 利用奇异规格规避历史采购价而以高价中标之行为。只选择对抗微生物系统用药进行限制的原因一是目前, 临床抗菌药物滥用问题较突出[5];二是此举为尝试性举措, 其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规格限制这一举措能以循序渐进、有选择性的方式进行可能更有成效。

摘要:如何做好药品集中采购目前尚无一定的标准, 各省仍处在探索的瓶颈。笔者认为采购方案的制定是做好药品集中采购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其严谨性与可行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药品,集中采购,基药,八批

参考文献

[1]厦门市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方案 (第二十二期) [Z].2007.

[2]福建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医疗机构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Z].2011.

[3]盛平, 冯艺文, 卢海雄.试论药品采购"两票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2) :109-111.

[4]代瑾.福建重演"两票制"[J].中国医院院长, 2010 (6) :28-29.

药品集中采购 篇9

1 我院药品招标挂网采购工作的实践

1.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药品采购效率,缩短药品采购周期

在传统药品采购模式中,采购人员必须在逐一核定药品库存情况,凭经验估算用量,制订采购计划后再通过纸质的计划单或电话报送药品计划。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时间成本高,工作量大,准确率低,必然导致药品供应迟滞。我院计算机管理程序采用移动平均数法(移动期数为3个月)自动计算并生成药品采购计划。药品采购人员在修正采购计划数据后,只需将包含有药品名称、规格、计划量、协议价格、生产企业等信息的药品采购计划按默认的配送企业分类后,以传真、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到相应的药品配送企业,药品采购的计划报送阶段就算顺利完成。在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避免缺药为前提,通过多频次、小批量的采购策略,大大提高了药品采购人员的劳动效率,缩短采购周期,减少了资金积压,避免了药品采购信息的传递误差,提高了药品配送企业的响应能力。

1.2 建立挂网药品遴选机制

药品挂网后,同一个药品,可能有多家药品生产企业挂网。特别是自2007年5月1日起,卫生部新《处方管理办法》开始执行后,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管理办法》做出了“同一通用名称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的限制性规定。为防止可能引发的医药企业“低质品种替换”等不公平竞争行为,避免可能出现的挂网品种“二次攻关”以及“一支笔”现象,我院建立了严格的药品遴选机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从医院药品评审专家库中临时抽调3~5人,组建遴选小组。遴选小组根据入选品种遴选指导原则来负责入选品种品牌的选择和配送商业的确定等遴选工作。以保证药品选择上的阳光操作。

1.3 “定单式”的药品配送,供货品种相对固定,提高了药品配送企业配货积极性

实行全省药品统一招标挂网后,医院可通过四川省卫生厅网上采购平台,以“药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检索到生产企业、价格、质量层次等相应的挂网药品信息。我院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尽量选择具有较强品种生产保障能力的大型药品生产企业的品种,交由相对固定的一家药品配送企业进行配送。

对当前临床必须、用量较少、市场紧俏的药品品种,医院的采购难度大。我院针对这类品种的特点,采取与药品配送企业签订年度采购计划,分次采购实施,由医院承担滞销、过期损失的策略。

对医院采购的新品种,充分考虑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能力,先征得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确认,并签订《新品种配送协议书》。

这种“定单式”的药品配送方式,保护了药品配送企业的配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医院临床药品供应。

1.4 与药品配送企业建立药品供求反馈机制

我们发现,药品配送企业不能及时反馈药品供应情况,医院在完成集中入库后,虽发现药品配送企业的缺药情况,但已无法及时重新组织购买,这是导致药品供应延迟的主要原因。我院与药品配送企业商定,药品配送企业在收到医院药品配送计划后,必须先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同时将临时不能配送的药品品种信息反馈给医院,由医院根据情况另行组织采购。若由于商业渠道改变,该药品配送企业失去配送权的,原配送企业应及时反馈给医院,以便及时取消对该品种的配送。

同时,医院也将停用药品情况、品种结构调整情况等可能导致药品滞销的信息及时告知药品配送企业。

1.5 尽量选择一级经销商

医院选择药品配送企业,除了药品质量和价格因素外,还包括稳定的货源、方便快捷的配送服务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药品的一级经销商,区域总代理商,由于其经营规模大,市场覆盖广,从生产企业获得的利益也大,往往可以提供更强的货源保障和配送以及售后服务。因此,医院应尽可能的选择知名厂家的药品并通过一级商业渠道进行配送。这种短渠道的直接药品配送,避免了商业企业间品种的调拨。减少了药品流通的环节,加快购进时间,稳定了供货渠道,也避免了药品流通中层层加价的弊端,为药品零售价格的降低提供了空间。

2 对药品挂网采购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2.1 改变作价办法,提高医院对药品招标的积极性

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发改价格(2006)912号)规定,药品价格实行顺加作价。很明显,医院药品赢利将随着药品消耗基数的增加而增加。“没有买方获利就没有招标采购”[1],实行加价率管理之后,医院在主观上已经没有了主动降低药品采购价的积极性,并且为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医院必然选择价格较高的药品,并通过增加检查和治疗收入来降低药品比例。现行药品加价政策,必须采取更加细致、严格的辅助措施,否则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的卫生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过度使用。

日本在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以前也是采用顺加作价的方法管理,出现了医疗机构高价采购药品、药费攀升等问题。近年来,日本逐渐转向根据实际的市场价格实行动态政府定价的政策,即若医疗机构采购的药品价格低于政府定价,医疗机构就会赚取两者之间的差价;若采购价格高于政府定价,则医疗机构就会亏本,这样医院采购药品时就会有动力来压低采购价格,这在客观上也为政府的价格调整摸清了底[2]。

2.2 统一药品编码规则

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药品编码,对医院而言,真正意义上的药品电子商务尚难实现。《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医院必须按月上报药品阳光采购数据。然而,医院、药品配送企业、招标机构、行政监管部门尚未实现在一个数据平台上完成对药品购销数据的在线传输,给药品采购数据上报及其它药品数据信息统计、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制定并实施统一的药品编码,有助于在药品招标采购框架下的药品电子商务系统的尽快实施[3]。

2.3 进一步完善药品招标挂网采购数据平台功能

四川省药品阳光采购数据平台,为医院用药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其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增加“一级商业信息”、按“品种类别”分类检索同类品种信息、“价格调整记录查询”等功能模块;在保障品种供应方面,对紧俏药品,开通绿色通道,主动引进,并建立生产企业及配送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将有助于医院对品种的选择和采购。同时,完备的数据平台功能也有利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药品紧急调运。

2.4 “第三方”的作用有待加强

现行的药品阳光采购模式重在加强药品购销中的监管。而药品使用环节的管理仍然以医院自我管理为主。随着我国医疗保险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普遍推广,医疗保险机构作为医疗费用主要支付者的“第三方”,应该更多的参与到医院药品采购、使用等诸多环节的监督管理上来。建立有效的医药费用分担机制和药品费用制约机制,通过提高“第三方”的“拒绝支付”或“不全支付”行为能力来约束和规范医院药品的管理。

在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上应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变 “按服务项目付费”为“定额付费”的支付方式[2]。

2.5 建立医疗机构由于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所减少的收入的补偿机制

实行药品招标采购,特别是实行药品顺加作价后,大幅度地削减了医院在药品上的既得利益。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卫规发[2001]208号)也规定,将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来实现对医院因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所减少的收入的补偿。然而到现在,医疗机构并未得到合理的补偿和扶持。由于补偿机制没能得到有效运行,医院对药品招标采购主动性不够,药品招标采购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

2.6 提高药品配送准入门槛

医药行业是一个强制性管理的行业,应对药品配送资格进行严格的限定,只有那些具有较强药品配送能力和渠道覆盖能力,并且持有生产企业或区域性营销商相应授权的配送企业才能参与全省统一招标挂网药品配送。一方面这有利于规范药品流通渠道,打击“过票”,保障药品货源,避免来自非正规渠道的药品借招标挂网之名合法进入医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对我省药品招标挂网工作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药品生产企业以及区域性营销机构承担起药品流通渠道的管理责任。

2.7 督促医疗机构做好药品招标挂网采购的履约责任

良好的市场运行状态需要市场各方诚信参与。按照《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川药招组[2007]4号)的规定,医院药品回款时间从货到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60天。药品回款成为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最要的履约责任。目前,药品配送企业对医疗机构普遍实行资信管理。资信管理的重点即是药品回款,若医院回款不及时,药品配送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必将采取不提供没有或较小利润空间的药品;不提供临床必备的紧俏药品;不执行或减量执行医院药品计划等措施。这些都可能导致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的降低,最终损害患者利益。

当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侧重于维护医疗机构的利益,而对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制约,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机构的买方垄断地位,使得本来就处于买方市场强势地位的医疗机构与药品经营企业间形成了“强势愈强,弱势愈弱”的态势,极易引发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5]。作为药品招标挂网采购工作的管理部门,应积极督促医疗机构规范各种采购行为,做好“公平、公正、公开的引进药品”、“按约回款”等各项履约责任。

2.8 严格挂网药品价格的制订与审批

药品价格是一个社会关注度特别高的敏感话题。虽然药品招标挂网的初衷是“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然而药品价格在招标挂网之前就注入了太多的价格水分。目前,在挂网药品中,有的挂网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现象已严重影响了药品招标挂网的公信力。因此,药品招标挂网管理部门应与药品价格主管部门协调,建立全新的药品定价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5]。

3 结 语

综上所述,我院紧紧依托四川省药品招标挂网采购工作,积极探索医院药品采购管理思路,在规范药品采购行为、降低药品价格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解决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的诸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药品招标挂网采购不过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措施,其作用不宜扩大化。我省统一的药品招标挂网采购的实际运行效果与预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岳,等.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再度”异化”与因应之道[J].中国药房杂志,2007;18(7):481.

[2]、[4]卫生部.关于日本药品价格管理和药品采购的考察报告[EB/OL].卫生部规划财务工作信息.2006-04-24.(http://www.moh.gov.cn/newshtml/11910.htm)

[3]章萍,等.电子商务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杂志,2007;18(13):991.

药品集中采购 篇10

关键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问题,对策

自2000年起,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开始实施, 至今已有12年之久。目前, 我国现行政策仍然要求县及县以上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1],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仍是目前各地政府普遍采取的做法[2,3,4]。自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实施以来, 在降低药品虚高定价、遏制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以及医药流通经营秩序等[5]方面,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本身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并提出相关建议, 现报告如下。

1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近年来, 药品价格一路上涨, 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给整个社会和个人消费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虚高的药价导致药品购销中的不正常现象屡屡出现, 也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重要原因之一[6]。医疗机构现行的药品采购制度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己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为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 提高药品采购的透明度, 有效地纠正医药购销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确保药品质量, 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并降低采购成本和虚高的药价, 2000年我国实施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即由医疗机构向采购中心提出用药目录, 由采购中心向厂家和药品经销部门发出通知, 并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公开招标, 按价格低、质量好的原则确定中标单位, 最后, 供需双方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签定购销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2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疗机构利益受损, 缺乏参与动力

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 因中标单位较多, 不同厂家的药品规格、剂型以及零售价等变动性较大, 与供货公司签订正式购销合同时要统计所需药品的品种、剂型、规格和数量,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结束后, 还得按上级卫生等行政部门的要求, 在合同执行期间定期、及时上报各类药品的相关数据, 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采购的工作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以后, 让利给患者和消费者, 药品利润将大幅降低, 由于过去“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尚未理顺, 药品的收入减少最终导致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有所减少。因此, 要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地参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是十分困难的。

2.2 招标主体错位, 环节增加

虽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主体是医疗机构,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实际管理和决策的却是政府的有关部门[7], 医疗机构已经丧失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主体地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先是采购领导机构招标药品销售企业, 再与中标销售企业签订合同, 在中标企业范围内招标药品品种, 各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领导机构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药品, 再与中标药品的相应经销企业签订合同。这与传统的采购程序相比无疑是增加了药品招标采购的环节。一些省、市地区由医疗机构独立或者是联合组织招标, 还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招标, 招标主体成份复杂。

2.3 中标企业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负担过重。药品招标机构要求投标企业提供大量的材料[8], 如果材料提供不合乎要求, 就可能被视为废标, 各药品企业为了不想失去市场份额, 都积极参加招标采购活动, 争取中标, 以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甚至有的中标企业以较低价中标。在有的药品招标采购中, 出现严重的滥收费现象,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2) 中标企业配送药品时, 找各种理由更换本企业中标品种的产地、规格及剂型的现象经常发生[9]。 (3) 有的企业为了中标, 药品价格定的过低, 使生产企业无法及时地保证供应, 影响临床用药。

2.4 招标方式不规范

目前, 医疗机构依托政府部门只依靠招标限价, 而不担负销售责任,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双方只签定价合同而不明确采购数量[10], 因此, 大部分医疗机构以采购数量为由进一步向企业要求“让利”, 企业为了药品的销量派大量的医药代表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促销,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的流通成本和最终价格。

2.5 购销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未得到纠正

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后, 购销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并未得到纠正, 同样存在着“暗箱”操作, 只不过以前医药企业是在做医院少数人的工作, 现在是对招标办、中介机构和专家评审团也做同样的工作。

2.6 中标药品价格只是相对下降, 但患者药品费用的支出却没有明显的下降[11]

集中招标采购使药品企业之间竞争激烈, 有效地降低了购进药品的价格,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患者并未得到实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的目的是要把药品让利的大部分给患者, 但有些招标单位仍按国家批发价加15%的进销差率销售给患者, 大部分医疗单位都开那些高价位、差价大的非中标、非降价药品, 少开或者不开价位低、差价小的中标、降价药品。因此, 药品的实际价格未见明显下降, 患者药品费用的支出没有明显的下降。

3 对策

3.1 医疗机构应提高认识, 全面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以后, 医疗单位获得的经济利益减少, 由于医疗机构的领导只考虑个人和单位的利益, 因此, 不愿实施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降低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 是我国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纠正医药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为了医院的短期利益而在医药购销活动中产生的不正之风, 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遭到了广大群众的质疑。虽然实行药品招标采购后, 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会有所下降, 但是如果招标采购开展得好, 有效地降低药品价格, 使广大患者药品费用的支出明显下降, 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医院门诊的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就会增加, 也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 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积极参与并全面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3.2 规范药品集中招标的操作规程

首先要明确和坚持药品招标采购的基本原则和行为主体, 招标的方式应公开, 招标的主体可由政府成立招标中心统一管理, 具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医疗机构可自行组织招标, 也可由数家医院联合组织招标采购。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建立专家库, 专家库中的人员资料要绝对保密, 随机抽取, 每次抽取的评定人员不可对外泄露, 专家组要严格按照评标标准进行, 评标结束后, 应当场公布或在有关媒体发布中标结果。其次, 招标单位要简化招标采购程序和相关手续, 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投标单位收取或者是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 减轻投标企业的负担。再次, 投标单位应遵守投标法和有关规定, 不可以恶意竞标, 如经发现应取消其在当地范围内一定年限的投标资格, 对于中标后不履行合同的药品企业应按合同法进行相关处理。

3.3 规范政府的定价行为, 提高政府的管制效率

政府在制订和调整药品价格时, 首先, 应当依据社会平均成本、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社会承受能力, 进行对药品社会平均销售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率的控制[12], 并制订科学的药品生产、经营成本评价体系。其次, 对药品价格实行评审、论证和听证制度。最后, 要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管制监督体系。政府要加大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力度, 使负责招标的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提高管理效率。同时, 还应当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范围, 除特殊药品和中药饮片外, 全部要纳入集中招标采购, 避免使用非中标药品代替中标药品情况的发生。

3.4 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 加强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过程的监督

要建立和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监控体系, 比如建立由纪检监察、纠风办、卫生、药品监管、物价等部门组成的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小组,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并将责任落到实处, 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实施全面监督。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小组应对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及中标的全过程实施监督, 并加强质量监督与价格监督。当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投标企业的监督管理, 严把药品质量关,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招标采购单位应在评标结束后, 当场公布或在有关媒体发布中标结果, 并将中标价报给当地物价部门, 价格管理部门要及时公布中标价格。各地的物价部门要加强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经常性监督检查, 确保药品差价大部分让利给患者, 减轻群众经济负担。

4 讨论

上一篇:力学性能试验下一篇:实践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