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保险实务

2024-07-21

高职保险实务(精选十篇)

高职保险实务 篇1

1. 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摆脱学历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

不少院校保险实务专业现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摆脱学历教育的传统模式, 没有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具体表现是:课程开设和教材选用与普通本科高校基本无异;教学过程以理论为主, 辅助一些简单案例;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基本没有“想”、“做”、“练”的机会;考试方式单一, 理论知识的考核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 仍然不能摆脱考核学生“记忆力”的限制;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没有接触过实践, 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2.教学方面的探索成果较显著, 问题也比较突出

多数开设保险实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能够遵循教育部提出的“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用与技能”的原则, 课程设置不搞理论专论, 形成了将理论融于实践的课程实训、情景模拟、专项实训、假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训方式。但是, 由于教学方法单一, 实训条件差, 加之存在“五少”现象, 即:有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少、实训教材少、资金投入少、实训课时少、实训基地少等, 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由于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不够完善, 任课教师各自为阵, 实训教学不系统、不经常, 实训达不到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效果和目的。

3.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保险企业需求

笔者所在学院曾做过一份市场调研, 就保险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向保险实务专业的教师、在校学生、已毕业的学生和保险公司做过问卷调查, 从来自于保险公司的回收问卷来看, 90%的保险公司都希望在保险课程的设置中, 首先应突出实用性。具体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熟练操作word文档、excel表格和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和运用。有些岗位 (如保费部) 还特别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五笔打字方法。其次课程设置要综合、全面。保险企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 要跟不同类型的客户打交道。而客户的兴趣千差万别, 很难一刀切, 所以要求员工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去服务不同的客户, 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 注重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 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综合性、全面性、实践性的特点。最后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述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俗话说,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高校教育, 不应该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简单传授,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学生走向工作单位以后, 没有社会经验, 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 很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给学生传授一些社交技巧, 让学生走出象牙塔, 了解社会的本来面目, 可能会缩短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磨合过程。

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保险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保险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具备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而且需要具备与保险业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此外, 随着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 针对核保、核赔、查勘定损、电话营销等岗位开设专门的课程也显得十分必要。因此, 高职院校的保险实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意:

1. 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 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保险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有些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存在重复现象。在教学中, 可将重复内容统一在保险学原理课程中讲授, 其他课程尽量删减, 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重复, 浪费教学资源。

2. 删繁就简, 以够用为原则

可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基础等课程简化为实用的保险理财, 既能够与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匹配, 又能满足市场保险需求的变化。

3. 增加选修课数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保险业人才需求的综合性、多方位性和多层次性, 因而在课程设置上, 应加大选修课数量, 让学生尽量接触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 如汽车、建筑、医学、法律等, 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与个人的发展。

4. 课程设置要紧跟保险业发展的潮流与实际需要

上世纪90年代末, 我国寿险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已经超越了财险业, 但保险学课程体系中与寿险业相关的课程比重却没有增加, 财产保险、海上保险、汽车保险仍然占据主角地位, 没有反映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 增设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医学、营销技巧、保险查勘技术等课程, 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

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保险实务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

(1) 合理设计课程结构。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保险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共同拟定课程设计方案,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保证理论适度的基础上, 注重专业核心课程, 强化实践性课程和素质课程, 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求, 同时促进教学及毕业生就业。

(2) 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 应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引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专业教师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引导探究式、情景模拟式等富有启迪、创智作用的教学方式, 可将一些保险案例用“庭审现场”的形式引入课堂,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用所学的保险理论知识来作辩护,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 在教学中可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重校内外保险实训实习基地资源、设备、软件的利用。

2.保险实务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

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一大难题。首先, 校内实训难以模拟保险市场的真实情况。其次, 校外实践难以监控, 实践效果难以保证。以学生实践最多的营销岗为例, 由于各保险公司对业务员的管理都采用代理人模式, 实习学生因为缺乏人脉基础, 在“陌生拜访”中会遇到许多挫折, 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很多学生选择了放弃, 导致校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因此, 改革并完善现有的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当务之急。

2006年,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职高专院校构建“引进来, 走出去”两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

首先, 校内实训应将保险职场引进校园, 构建学校与企业两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引入保险职场, 可以摆脱学生在保险公司实习难以监控的局面, 做到学校与公司管理机制同时运行, 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 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建立稳定的人才储备基地, 跳出所谓的“人才陷阱”;而学生既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 又能同时体验职场工作, 有助于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其次, 校外实践应深入保险实习基地, 通过顶岗实习, 使学生获得未来就业目标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校内实训虽然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校内实训的环境毕竟不同于真实的市场环境, 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真实的市场实践才能真正获得。为了避免以往校外实践流于形式的局面, 对学生顶岗实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慎重选择顶岗实习合作伙伴。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原则上应是对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学生有较大需求的企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就业, 又有利于企业获得急需的人力资源, 学校、保险企业和学生之间容易找到利益的结合点。

二是要制订符合学生特点的考核与管理方法。学校应与保险公司共同制订适合学生的考评指标体系, 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同时, 可聘请企业优秀员工作为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 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 使学生对职业、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为其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要制订完善的顶岗实习计划, 并严格执行。学校在制订顶岗实习计划时, 要充分听取保险企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单位后, 具有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 但在身份管理上应侧重于企业员工身份, 学校与企业特别是企业有责任确保顶岗实习计划得到严格执行。

摘要:保险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正步入蓬勃发展时期, 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保险专业人才, 而我国高校培养的保险专业人才远不能满足保险市场的需求。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提出了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对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保险实务,课程设置,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006-11-16.

高职保险实务 篇2

第八章财产保险实务 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在财产保险中,狭义财产保险包括(C)。

A.责任保险 B.信用保险 c.财产损失保险 D.财产保全保险

2.在财产保险的概念中,狭义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是(A)。A.物质财产 B.信用 C.侵权责任 D.合同责任

3.在财产保险中,财产风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B)。

A.财产保险承保的风险中具有法律责任和信用行为风险 B.财产形式的多样性 C.保险标的的特殊性 D.保险利益的特殊性

4.狭义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是指(D)。A.有形财产 B.无形财产

c.责任 D.有形财产中的普通财产 5.可以作为财产保险保险标的的是(A)。A.厂房设备 B.空气

C.江河 D.国有土地

6.财产保险中的基本保险业务是(A)。A.财产损失保险 B.广义财产保险 c.责任保险 D.保证保险

7.在财产保险中,订立保险合同的前提条件是(D)。A.占有权 B.所有权 C.保险标的 D.保险利益

8.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确定的一般依据是()。A.保险标的的未来价值 B.最大可能损失 c.最大可预期损失 D.保险价值

9.我国海上运输货物保险的保险期限的确定依据是(C)。A.仓至船条款 B.船至仓条款 C.仓至仓条款 D.船至船条款

10.财产保险合同的性质具有特殊性,即具有(A)。A.补偿性 B.给付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11.在财产保险中,对于重复保险的损失赔偿实行损失分摊原则,对于不 足额保险实行比例赔付原则,它体现了财产保险的(D)。A.有偿性 B.无偿性 C.给付性 D.补偿性

12.下列保险类别中,属于财产损失保险的是(B)。A.责任保险 B.企业财产保险 c.信用保险 D.保证保险

13.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A)。A.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道义责任

14.保证保险的保险标的是(B)。A.保证 B.信用 C.责任 D.财产

15.从保险合同的角度来看,企业财产保险的一般可保财产是(C)。A.铁路、桥梁 B.金银、珠宝 C.账外资产、D.土地、矿藏

16.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必须通过加收保费才能承保的特约可保财产是(D)。A.金银、珠宝 B.古玩、艺术品 C.票证、文件 D.铁路、桥梁

17.企业财产基本险确定保险责任的一般方式是(B)。A.除外责任方式 B.列明风险方式 C.特约承保方式 D.无限承保方式

18.企业财产保险基本险的保险责任有(D)。A.雪灾、冰凌保险 B.盗抢保险

C.暴风、暴雨、洪水保险.

D.飞行物体及其他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19.下面现象中,构成火灾保险责任的是(A)。

A.烘箱烘烤食物时,因变压线圈着火燃烧并殃及其他物品 B.在生产或生活中有目的用火 c.为了防疫而焚毁被玷污的衣物 D.烘烤、烫、烙造成焦糊变质等损失

20.下列爆炸中,属于化学性爆炸的是(D)。A.锅炉爆炸 B.空气压缩机爆炸 C.液体气罐爆炸 D.可燃性粉尘纤维爆炸

21.在企业财产保险基本险的责任划分中,水暖管爆裂属于(C)。A.保险责任 B.基本责任 C.附加责任 D.特约承保责任

22.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和基本险的主要区别在于(A)。A.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的内容不同 B.保险责任内容相同 C.除外责任内容相同 D.附加责任内容相同

23.在责任划分中,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是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C)。A.除外责任 B.特约责任 C.保险责任 D.附加责任

24.在责任划分中,地震是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A)。A.除外责任 B.基本责任 C.保险责任 D.附加责任 25.由于台风而使得被保险人的保险财产遭受的损失属于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C)。

A.除外责任 B.特别责任 C.保险责任 D.附加责任

26.地面突然塌陷是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保险责任,但是(A)不属于保险责任。

A.因地基不牢固或未按建筑施工要求等致建筑地基下沉 B.地壳因自然变异,地层收缩而发生突然塌陷

C.因海潮、河流、大雨侵蚀或在建筑房屋前没有掌握地层情况导致的保险标的损失

D.地下有孔穴、矿穴,以致地面突然塌陷所致保险标的损失 27.在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中,营业中断保险可以作为其(D)。A.除外险 B.基本险 C.保险责任 D.附加险

28.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污染引起的责任保险,又称“污染责任保 险”,属于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D)。A.除外责任 B.基本责任 C.保险责任 D.附加责任

29.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引起的各种间接损失属于企业财产保险基本险的(A)。

A.除外责任 B.基本责任 C.保险责任 D.附加责任

30.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固定资产保险金额的主要确定依据是(A)。A.出险时的实际价值 B.账面原值 C.机会成本 D.沉没成本

31.在企业财产保险中,流动资产(存货)的账面余额核算的依据是(A)。

A.取得时的实际成本 B.重置价值-C.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减折旧 D.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加折旧 32.目前我国可供投保人选择的企财险有(D)。A.基本险 B.综合险 C.一切险 D.以上都是

33.在我国可供投保人选择的企财险中,责任范围最宽,费率也最高的险种是(D)。

A.基本险 B.综合险 C.财产险 D.一切险

34.房屋按照使用性质,可以分为(D)。A.工业 B.仓储 c.普通 D.以上都是

35.在按房屋性质的划分中,普通类房屋进一步细分的依据是(D)。A.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工艺 B.使用原材料的危险程度 c.储存物品的危险程度 D.用途的危险程度

36.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建筑物损失的保险赔偿方式是(A)。A重置建筑物的费用 B.建筑物的账面原值 C.建筑物的账面原值减折旧 D.建筑物的历史成本

37.企业财产保险的赔偿选择现金或重置赔偿方式的原因是(A)。A.企业财产保险是不定值保险 B.企业财产保险是足额保险 c.企业财产保险是定值保险 D.企业财产保险是不足额保险 38.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对于建筑物的赔偿依据是(A)。A.建筑物的损失程度 B.建筑物的建筑结构 C.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D.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39,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对于生产企业产品的赔偿依据是(A)。A.产品的生产成本 B.产品的出售价格 C.产品的成本加利润 D.产品的成本减利润

40.对于商业企业销售的商品遭受损失的赔偿依据是(A)。A.商品的进价 B.商品的售价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历史成本

41.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对于增值税的赔偿,其正确的做法是(A)。A.如果被保险人被免予交纳增值税,保险赔偿款应包含增值税 B.如果被保险人被免予交纳增值税,保险赔偿款不应包含增值税 c.如果被保险人是增值税纳税人,保险赔偿款中应扣除增值税 D.如果被保险人是增值税纳税人,保险赔偿款中不应扣除增值税 42.在企业财产保险中,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的主要方式是(B)。A.重置 B.支付赔偿金额 C.修复 D.以上都不是

43.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固定资产赔偿金额的计算依据是(C)。A.保险财产的使用性质 B.保险财产的使用年限 C.保险财产的损失程度 D.保险财产的账面余额

44.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如果固定资产发生部分损失,且按账面原值投 保,当保险金额高于实际价值,则赔偿额计算的依据是(D)。A.保险价值 B.保险金额 c.账面原值 D.实际损失

45.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如果固定资产发生部分损失,且按原值加成投保,则赔偿额计算的依据是(D)。

A.保险价值 B.保险金额 C.加成赔付 D.实际损失

46.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其固定资产为1 000万元,保险金额为800万元,发生火灾后其残值为4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该企业(D)。

A.1 000万元 B.800万元 C.600万元 D.480万元 47.某企业为出险时实际价值为50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保保险金额为350万元的企业财产保险,发生保险事故后,残值为0,则保险公司应赔偿该企业(C)。

A.500万元 B.450万元 C.350万元 D.400万元

48.某单位为其价值100万元的固定资产足额投保企业财产保险,发生保险事故后,残值为2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C)。

A.120万元 B.100万元 C.80万元 D.20万元 49.某单位为其价值200万元的流动资产投保保险金额为180万元的企业财产保险,发生全损时,该流动资产的账面余额为15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C)。

A.200万元 B.180万元 C.150万元 D.50万元

50.在会计核算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性质是(A)。A.资产类 B.负债类 C.费用类 D.利润类

51.某企业为其库存材料投保企业财产保险,现发生保险事故导致库存材料全损,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20万元,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共1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该赔偿(D)。

A.20万元 B.80万元 C.100万元 D.120万元

52.某企业为其库存材料投保企业财产保险,发生保险事故库存材料全损,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40万元,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共12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该赔偿(D)。

A.160万元 B.120万元 C.40万元 D.80万元

53.某企业12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为20万元,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80万元,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00万元,则该企业12月份韵材料成本差异率为(C)。

A.80% B.100% C.25% D.20%

54.假设某企业某种库存原材料发生火灾,造成库存原材料的部分损失,经定损,该种原材料部分损失为100万元,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率为5%,则保险公司应赔偿(B)。

A.5万元 B.95万元 C.100万元 D.105万元 55.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对于工业企业产成品中的不合格产品,在发生保险事故受损后,其赔偿依据是(A)。

A.实际损失的成本价 C.合格产品的售价 B.不合格产品的售价 D.平均成本价

56.下列属于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法,而不是包装物的摊销法的是(B)。A.五五摊销法 B.分期摊销法 C.比例摊销法 D.成本摊销法

57.某企业采用五五摊销法核算低值易耗品,则保险公司在赔偿因保险事故引起的损失时,其赔偿比例(B)A.100% B.50% C.25% D.0%

58.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对待摊费用的赔偿包括(B)。A.待摊费用全部 B.待摊费用中的实物部分 C.长期待摊费用D.待摊费用中的非实物部分

59.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商品企业的库存商品在性质上与(C)一致。A.固定资产 B.流动资产 C.存货 D.现金

60.在会计核算中,商业企业中的商品进销差价与工业企业中的(A)科目基本一致。

A.材料成本差异 B.生产成本差异 C.固定资产盘亏 D.流动资产盘盈

61.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对商业代销商品的理赔,重点是确定(A)。A.投保芘例 B.可保利益 C.所有权 D.保险金额

62.在企业财产保险中,若商业代销商品标的不能很清楚地进行单项区分,则理赔的原则是(B)。

A.全部赔付 B.比例赔付 c.不赔付 D.笼统赔付

63.在会计核算上,加工商品包括(D)。A.进货原价 B.加工费用 C.加工税金及附加费用 D.以上都是

64.在企业财产保险中,若按出租商品的原价承保,则赔付的依据是(A)。’

A.原价 B.净值 C.进价 D.售价

65.在承保时,如果商业企业是按(B)核算商品的,则应考虑商品进销差价这个科目。

A.进价 B.售价 C.原价 D.净值

66.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对账外财产和代保管财产一般也是按其(A)来确定赔偿金额的。

A.损失程度 B.使用年限 c.使用性质 D.保险金额 67.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当账外财产发生部分损失,且保险金额等于或高于出险时实际价值或账面余额,则按(A)计算赔偿金额。

A.实际损失 B.保险金额 C.保险价值 D.财产原值

68.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当账外财产发生全部损失,且保险金额小于出险时实际价值或账面余额,则按(A)计算赔偿金额。

A.实际损失 B.保险金额 C.保险价值 D.财产原值

69.施救、抢救、保护费用的赔偿计算与保险财产损失金额的赔偿相比,其赔偿计算原则是(A)。

A.单独计算 B.合并计算 C.统一计算 D.比例分摊

70.某企业为部分财产投保企业财产保险,企业财产总值100万元,保险财产价值70万元,发生火灾后施救费用为2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该赔偿的施救费用为(A)。

A.14万元 B.20万元 C.70万元 D.100万元

71.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如果是由于第三者对保险财产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取得(D)。

A.财产权 B.保险标的 C.残值 D.代位追偿权

72.在企业财产保险中,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如果被保险财产发生部分损失,且保险公司已经赔付,则有效保险金额为(D)。

A.原保险金额 B.赔偿金额

C.原保险金额加赔偿金额D.原保险金额减赔偿金额 73.在企业财产保险中,重复保险的赔偿原则是(C)。A.分别赔偿 B.单独赔偿

C.比例赔偿 D.根据保单规定而不同

74.在企业财产保险中,一般规定将财产残值作价给(C)。A.保险人 B.投保人 c.被保险人 D.受益人

75.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险,资产价值100万元,保险金额为80万元,发生保险事故后资产残值20万元,则应归保险公司所有的资产残值是(B)。

A.4万元 B.16万元 C.20万元 D.100万元’ 76.在家庭财产综合险中,若按保险的适用范围来说,厨房配套设备属于(A)。A.可承保财产 B.特约承保财产

c.不可承保财产 D.根据保单规定而不同

77.被保险人代他人保管或者与他人共有而由被保险人负责的财产,属于家庭财产综合险中的(B)。

A。可承保财产 B.特约承保财产

c.不可承保财产 D.根据保单规定而不同

78.张某投保家庭财产综合险,他与邻居李某共同拥有一个拖拉机,在一次出借过程中,拖拉机被盗,则保险公司(B)赔偿张某的损失。

A.应该 B.不应该

c.根据保险条款而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9.在家庭财产保险综合险中,保险人对室内财产损失的赔偿方式为(B)。A.比例赔偿 B.第一危险赔偿方式 C.重置 D.修复

80.下列属于家庭财产保险综合险不可承保财产的是,(B)。A.住房 B.金银等贵重物品 c.房内配套设施 D.代他人保管的财产

81.家庭财产保险综合险的除外责任包括(D)。A.除外的事故、原因 B.除外的损失 C.除外的费用 D.以上都是

82.战争、敌对行为属于家庭财产保险综合险的除外责任,在性质上,它属于(A)o A.除外的事故和原因 B.除外的损失 c.除外的费用 D.以上都不是

83.家用电器因使用过度、超电压、短路、漏电、自身发热、烘烤等原因所造成本身的损毁属于家庭财产保险综合险的除外责任,在性质上,它属于(B)。

A.除外的事故和原因 B.除外的损失 c.除外的费用 D.以上都不是

84.在家庭财产保险中,房屋及室内附属设备、室内装修的保险金额由被保险人根据财产的(D)自行确定。

A.市场价格 B.原价加成

C.原价 D.购置价或市场价

85.在家庭财产保险中,室内财产的保险金额由被保险人根据当时的(A)自行确定。

A.实际价值 B.市场价值 c.原价 D.加成价格

86.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家庭财产综合保险条款》规定,城市居民投保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室内财产中的家用电器及文娱用品、衣物及床上用品、家具及其他生活用具所占的比例分别为(A)。

A.40%、30%和30% B.30%、15%和55% C.50%、’25%和25% D.60%、20%和20%-87.在同一家庭中,几个已工作的成员都分别在各自的单位集体投了家庭财产保险,被保险人也可以合并计算这些保险单的保险金额,但保险金额超过(B)的部分无效。

A.重置价值 B.保险价值 c.保险利益 D.可保价值

88.第一危险赔偿方式,即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不论是否足额保险,保险人按(C)赔偿。

A.比例分摊 B.保险金额 c.实际损失 D.保险价值

89.家庭财产保险对室内财产的损失赔偿一般采用的赔偿原则是(D)。A.分项投保,笼统赔偿 B.笼统投保,分项赔偿 C.笼统投保,笼统赔偿 D.分项投保,分项赔偿 90.家庭财产两全保险的性质为(D)。A.经济补偿 B.到期还本

C.双重保障 D.经济补偿和到期还本 91.家庭财产两全保险的保费来源为(D)。A.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 B.银行利息

C.保险人投资收益 D.保险储金的利息 92.家庭财产两全保险的最长期限一般不超过(D)。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93.在家庭财产两全保险中,对于期满后逾期不领取的保险储金,其利息计算方法为(D)。A.银行利息 B.保险储金的利息 c.银行利息加保险储金利息 D.不计利息

94.在家庭财产两全保险中,保险储金计算的依据是(C)。A.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对应的费率 B.承保当时的银行利率

c.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对应的费率和承保当时的银行利率 D.保险金额的大小

95.某人投保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投保当时银行利率为8%,家庭财产综 合保险对应的费率为10%,则保险储金的储金率为(C)。A.8% B.10% C.80% D.125%

96.在家庭财产两全保险中,保险人赔偿部分损失后,当年的保险金额会(A)。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自动恢复

97.家庭财产保险附加盗抢险,只有在案件发生(D)个月后没有破案,保险人才负责赔偿。

A.12 B.9 C.6 D.3 98.家庭财产保险附加盗抢险,保险标的发生盗抢事故后,被保险人应立即向(D)如实报案。

A.保险人 B.保险人指定的安全部门 c.当地检察院 D.当地公安部门

99.保险人赔偿盗抢损失后,被保险人应将向第三者索赔的权益转让给保险人,破案追回的保险标的应归(D)所有。

A.被保险人 B.投保人 c.当地公安部门 D.保险人 100.机器损坏保险的保险标的是(D)。A.使用权 B.占有权 c.所有权 D.机器设备

101.机器损坏保险的承保基础是机器设备的(D)。A.市场价格 B.原价 C.原价减折旧 D.重置价值

102.机器损坏保险承保的损失以(C)为主。A.电气事故 B.人为事故 C.电气事故和人为事故 D.意外事故

103.在机器损坏保险中,锅炉、发电机等连续停工超过(B)个月的时间,保险人应退还一定比例的保险费。

A.I B.3 C.6 D.12 104.在机器损坏保险中,停机退费以(A)为基础。A.费率 B.短期费率 c.长期费率 D.平均费率

105.某企业投保机器损坏保险,保险期限为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 12月31日,其中发电机组保额100 000元,费率1%。因大修理造成停 机6个月。则保险人应退保险费为(A)(已知:停机6个月退费25%)。A.250元 B.1 000元 C.25 000元 D.100 000元

106.投保人在投保机器损坏保险时,一般要求一个工厂或一个车间的机 器投保的比例至少为(A)。. A.100% B.75% C.60% D.50%

107.机器损坏保险的保险责任中的人为事故主要指(A)。A.设计、制造或安装错误 B.铸造和原材料缺陷

c.非经被保险人或其代表授意、暗示或默许的事故 D.被保险人或其代表授意、暗示或默许的事故

108.机器设备运转后必然引起的后果属于机器损坏保险的(B)。A.保险责任 B.除外责任 C.特约可保责任 D.可保责任

109.由于公共设施部门的限制性供应及故意行为或非意外事故引起的停 电、停气、停水属于机器损坏保险的(B)。A.保险责任 B.除外责任 C.特约可保责任 D.可保责任.

10.如果单独投保机器损坏保险,其保险期限通常为(B)。A.2年 B.1年 C.半年 D.3个月

111.机器损坏保险可以签发3年或5年的长期保单,保险费的计算以(A)为基础。

A.年费率 B.长期费率 C.短期费率 D.平均费率

12.机器损坏保险的保险金额,应为该项机器设备的(A)。A.重置价值 B.原价

C.市场价格 D.加成价格

13.机器损坏保险是以(C)为一个风险单位的。A.一台设备 B.一条生产线

c.一台设备或一条生产线 D.整个企业的机器设备 1 14.机器损坏保险的费率是根据(C)来确定的。A.每一台机器以往几年的损失率 B.每一台机器不同类型与用途

C.每一台机器以往几年的损失率和不同类型与用途 D.历史损失数据

15.目前机器损坏保险的费率表是根据(C)制定的参考性费率。A.产业类别 B.机器的使用性质 . C.不同行业的风险性质 D.机器的使用年限

16.某企业投保机器损坏保险,发生事故修理费用为20万元,机器残值为 10万元,绝对免赔额3万元,则保险公司对该企业的修理费用赔偿为(C)。A.17万元 B.10万元 C.7万元 D.5万元

17.某企业投保机器损坏保险,发生事故机器全损,机器的实际价值为 100万元,残值15万元,绝对免赔额为10万元,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应该 为(C)。

A.100万元 B.85万元 C.75万元 D.90万元

118.投保人只有在投保了(B)的条件下,才能投保利润损失保险。A.机器损失保险 B.相应的财产保险 c.企业财产保险 D.家庭财产保险

119.利润损失保险承保的损失性质属于(A)。A.间接损失 B.直接损失 C.重大损失 D.轻微损失

120.被保险人必须在(D)投保财产保险并附加“恢复基础赔偿条 款”的基础上,投保利润损失保险,才能获得充分的保险保障。A.不足额 B.不定值 c.定值 D.足额

121.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和利润损失保险,去年毛利润率为30%,发生保险事故,上同期的标准营业额为20万元,赔偿期的营业额为12 万元,则营业额减少所致的毛利润损失为(D)。A.6万元 B.3.6万元 C.9.6万元 D.2.4万元

122.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和利润损失保险,去年毛利润率为30%,发生保险事故,上同期的标准营业额为20万元,赔偿期的营业额为12 万元,预期营业增长率为10%,通胀率为5%,则营业额减少所致的毛利润 损失为(D)。

A.6万元 B.3.6万元 C.9.6万元 D.3.3万元

123.在利润损失保险中,根据以往损失恢复情况及最大危险单位发生责任 事故可能导致的停产期限预测,对工资部分一般采取的保险原则是(A)。A.双重基础 B.单倍工资 C.比例工资 D.工资加奖金

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保险实务 课程设置 改革

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摆脱学历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

不少院校保险实务专业现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摆脱学历教育的传统模式,没有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具体表现是:课程开设和教材选用与普通本科高校基本无异;教学过程以理论为主,辅助一些简单案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基本没有“想”、“做”、“练”的机会;考试方式单一,理论知识的考核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仍然不能摆脱考核学生“记忆力”的限制;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没有接触过实践,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2.教学方面的探索成果较显著,问题也比较突出

多数开设保险实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能够遵循教育部提出的“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用与技能”的原则,课程设置不搞理论专论,形成了将理论融于实践的课程实训、情景模拟、专项实训、假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训方式。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实训条件差,加之存在“五少”现象,即:有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少、实训教材少、资金投入少、实训课时少、实训基地少等,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由于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不够完善,任课教师各自为阵,实训教学不系统、不经常,实训达不到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效果和目的。

3.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保险企业需求

笔者所在学院曾做过一份市场调研,就保险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向保险实务专业的教师、在校学生、已毕业的学生和保险公司做过问卷调查,从来自于保险公司的回收问卷来看,90%的保险公司都希望在保险课程的设置中,首先应突出实用性。具体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熟练操作word文档、excel表格和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和运用。有些岗位(如保费部)还特别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五笔打字方法。其次课程设置要综合、全面。保险企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要跟不同类型的客户打交道。而客户的兴趣千差万别,很难一刀切,所以要求员工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去服务不同的客户,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综合性、全面性、实践性的特点。最后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述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简单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学生走向工作单位以后,没有社会经验,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给学生传授一些社交技巧,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的本来面目,可能会缩短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磨合过程。

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保险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保险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具备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而且需要具备与保险业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此外,随着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针对核保、核赔、查勘定损、电话营销等岗位开设专门的课程也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高职院校的保险实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意:

1.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保险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些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存在重复现象。在教学中,可将重复内容统一在保险学原理课程中讲授,其他课程尽量删减,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重复,浪费教学资源。

2.删繁就简,以够用为原则

可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基础等课程简化为实用的保险理财,既能够与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匹配,又能满足市场保险需求的变化。

3.增加选修课数量,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保险业人才需求的综合性、多方位性和多层次性,因而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选修课数量,让学生尽量接触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如汽车、建筑、医学、法律等,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与个人的发展。

4.课程设置要紧跟保险业发展的潮流与实际需要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寿险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已经超越了财险业,但保险学课程体系中与寿险业相关的课程比重却没有增加,财产保险、海上保险、汽车保险仍然占据主角地位,没有反映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增设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医学、营销技巧、保险查勘技术等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

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保险实务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

(1)合理设计课程结构。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保险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共同拟定课程设计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保证理论适度的基础上,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性课程和素质课程,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促进教学及毕业生就业。

(2)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引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专业教师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引导探究式、情景模拟式等富有启迪、创智作用的教学方式,可将一些保险案例用“庭审现场”的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用所学的保险理论知识来作辩护,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可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校内外保险实训实习基地资源、设备、软件的利用。

2.保险实务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一大难题。首先,校内实训难以模拟保险市场的真实情况。其次,校外实践难以监控,实践效果难以保证。以学生实践最多的营销岗为例,由于各保险公司对业务员的管理都采用代理人模式,实习学生因为缺乏人脉基础,在“陌生拜访”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很多学生选择了放弃,导致校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因此,改革并完善现有的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当务之急。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职高专院校构建“引进来,走出去”两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

首先,校内实训应将保险职场引进校园,构建学校与企业两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引入保险职场,可以摆脱学生在保险公司实习难以监控的局面,做到学校与公司管理机制同时运行,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建立稳定的人才储备基地,跳出所谓的“人才陷阱”;而学生既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同时体验职场工作,有助于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其次,校外实践应深入保险实习基地,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获得未来就业目标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校内实训虽然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校内实训的环境毕竟不同于真实的市场环境,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真实的市场实践才能真正获得。为了避免以往校外实践流于形式的局面,对学生顶岗实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慎重选择顶岗实习合作伙伴。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原则上应是对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学生有较大需求的企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就业,又有利于企业获得急需的人力资源,学校、保险企业和学生之间容易找到利益的结合点。

二是要制订符合学生特点的考核与管理方法。学校应与保险公司共同制订适合学生的考评指标体系,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同时,可聘请企业优秀员工作为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职业、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其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要制订完善的顶岗实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学校在制订顶岗实习计划时,要充分听取保险企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单位后,具有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但在身份管理上应侧重于企业员工身份,学校与企业特别是企业有责任确保顶岗实习计划得到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张智勇.高职高专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高职保险实务 篇4

一、校外制约因素

专业的发展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 保险实务专业发展存在着来自国家、社会、行业、家庭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 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在我国由于《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于国家、政府和企业各自对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 致使高职院校一直靠“学费为主”来求生存。从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2006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规定,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要占GDP的比例达4%。然而, 遗憾的是直到2010年, 4%的目标一直没能实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对高职保险实务专业这些新办的专业来说, 这种影响尤为深远。

(二) 对保险行业的认识缺乏

我国保险行业起步晚, 从1959年至1979年我国商业保险业务一直处于停办状态, 同期, 我国一直没有任何形式的保险专业教育, 再加上我国社会传统历来推崇养儿防老, 家庭自保。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从1979年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 但风险教育与保险教育几乎为空白, 致使人们对商业保险根本不了解, 公民保险意识极低。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城市保险市场调查显示:我国国民保险普及教育不足, 民众保险意识淡薄, 只有6%的消费者对保险的作用有恰当的了解, 在已经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消费者中, 仍有40%的人表示对于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知之甚少。这些状况直接影响高考学生对保险专业的报考。

(三) 行业、企业的消极影响

1. 保险行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保险, 是一项积德行善的事, 但是,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 有些保险公司盲目扩容, 搞人海战术, 不管什么人都要, 致使保险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许多保险从业人员采用的营销方式很简单, 扫楼闯办公室, 托人找关系, 穷追不舍地“拉保险”, 甚至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在对保险险种进行解释时, 误导陈述, 恶意招徕, 只重视签单, 不重视售后服务;保险事故发生后, 出险赔款程序烦琐;公司与公司之间为了争夺保单而恶性竞争严重。一些诱保、骗保、惜赔、不赔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人们对商业保险的认识是:“保险是骗人的”, “投保不易, 索赔更难”, 商业保险虽然在我国发展历史才四十年, 但是已经丧失了人们起码的信任。

2. 较高的聘用条件、特殊的薪酬方式和业绩考核

由于保险人才短缺, 许多保险公司常年进行人才招聘, 据课题组对中国平安等网上招聘的13家公司的招聘广告统计, 招聘条件普遍较高, 要求本科学历和有1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占到70%以上。在“保费英雄”和“高位高薪”行业规则下, 保费收入就成为最主要的收入分配考核指标。高职保险毕业生由于学历和经历原因很难进入保险公司相应岗位工作, 即使应聘进入公司, 由于经验不足, 人脉不够, 保费不高, 收入就低, 甚至有些公司对刚招入的从业人员不给底薪, 参与公司活动还要交费等, 再加上社会认同度低, 心理压力大, 使得刚刚就业的毕业生往往无法长期坚持下去。而且保险公司给高职毕业生提供的职位远远低于其期望值, 学生们在保险行业发展的基本轨迹是从保险营销员岗位开始, 只有在有很好保费业绩的前提下, 经过2-3年努力, 才能成长为销售主任, 再经过2-3年发展, 成长为销售经理, 在学历提升的基础上有机会转到组训或其他内勤岗。课题组调查显示:学生们在保险营销员岗位上的预期工作时间不会超过1年, 4-6年对他们来说过于漫长。

3. 保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 企业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两个主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职业教育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则无法完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此,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使得现实的“校企合作”显得校“热”企“冷”, 企业不关心所需人才的培养, 也不注重人才的储备, 而急需人才时往往采用“挖墙角”的方式来解决。“校企结合, 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难以真正实施。这种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用人观严重制约了高职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就业。

二、学校内部制约因素

(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培养模式不完善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 内部分工将越来越具体, 人才在保险业内部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的学者将保险人才划分为六类, 即保险专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 (包括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 、法律专业人才、投资专业人才和外语人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2007年在视察保险职业学院时指出, 保险人才可划分为监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保险营销人才四大类。作为高职保险实务专业针对目前保险企业的人才类型和需求现状, 在人才培养上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是注重综合素质还是注重专业技能、是面向现有岗位还是潜在岗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 如何做到专业理论知识适度以及如何实现专业技术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等的人才培养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 人才培养模式很不完善。

(二) 专业建设经费短缺, 教学条件有限

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只重视招生规模大的“吃饭”专业投入和建设, “有为就有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原则。高职保险实务专业起步晚, 规模小, 自然属于“有所不为”的专业, 这种指导思想导致学校对保险实务专业建设投入极其有限。而保险实务专业对很多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新办专业, 是一个具有较强实务性的应用型学科, 这个特征决定了培养的学生除了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 无论是教师的引进培养、教学设施的配置还是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 否则,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近两年, 学校保险实务专业学生对校内教学组织的总体评价是:教学组织强化理论教学, 弱化实践训练, 对于保险行业很重要的“陌生拜访、营销话术、产品解读、保单填写、销售促成”等营销关键技能缺少必要的训练。

(三) 师资力量薄弱, 难以满足保险人才培养需要

我国保险专业教育曾有20年真空期,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保险实务专业起步晚, 专业规模不大, 因此师资储备严重不足, 职称普遍偏低。而且现有多数保险实务专业的专职教师多是从经济、金融甚至是法律等专业转型而来, 很多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保险, 没有保险从业经历, 自己也是一边教一边学, 难以从专业全局出发, 系统地教授课程。有些教师尽管到保险企业挂职实训过, 但由于时间短, 只是挂训, 没有全身心经历, 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认识不深刻, 保险营销技能熟练程度欠缺, 达不到“双师”要求。上述情况决定了许多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难以胜任保险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 教师教育理念不正确, 学生职业发展定位不清晰

教师出于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良好愿望, 对学生行业发展前景描述, 多称道“朝阳行业”, 少称道“需要坚持的行业”;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重视“高薪教育”, 忽视“挫折教育”;就业指导, 对“内勤岗位”指导得多, “外勤营销岗”指导得少。经过这些教育, 学生对自己未来在保险行业的就业岗位定位在内勤岗位上, 在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训时, 学生自我主动训练不够, 导致对保险产品知识掌握不够丰富, 保险营销技能欠缺, 缺乏现场处理保险事务的能力。而从课题组对保险公司调研情况来看, 财险与寿险公司对内勤人员学历要求普遍在本科学历之上;进入当地2年以上的公司内勤岗位基本无空缺;新进入的公司对员工学历要求也是本科以上;高职学生基本没有机会直接在内勤岗位工作而必须从营销岗位开始。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与在学校接受教育形成的期望有天壤之别, 学生们在没有心理和技能准备的情况下, 置身于营销岗位激烈竞争之中, 承受巨大的压力, 必然会离开保险行业, 自然也会对所学的专业失望。

(五) 生源质量的制约

近几年随着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 保险企业业务的拓展, 保险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 保险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经济、法律、计算机、金融和保险知识的全方位、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没有复合型人才, 保险企业将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为适应企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在调研的基础上将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 专业理论知识适度、专业技术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的, 能从事保险核保核赔、展业、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等工作的保险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保险产品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核保核赔技术能力、查勘理赔工作能力、保险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公关沟通能力等八种核心能力。然而由于高校扩招, 生源锐减等原因, 现阶段高职生源特别是保险实务专业生源的质量急剧下降, 高考200多分就可录取, 是高考录取的最后批次, 学生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极其差, 这样的学生素质令保险实务专业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郝黎娜.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 2008 (1) .

[2]沈新荣.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保险教育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5) .

[3]焦新.明确办学定位坚持校企合作[N].中国教育报, 2010-4-13.

保险实务课程作业 篇5

共四次作业:

(一)财产保险案例分析;

(二)海上保险案例分析;

(三)人身保险案例分析;

(四)人身保险规划;

(一)财产保险案例分析

1、不定值保险赔偿金计算

某生产企业于2000年1月1日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企业财产保险,保险期限为1年,保险金额为100万元。2000年8月19日遭受水灾。在以下几种情形下,保险人应当如何赔偿?

⑴如果出现时保险财产的保险价值为120万元,实际勘查损失为30万元,保险人赔多少? ⑵如果出现时保险价值为100万元,实际遭受的损失是30万元,保险人赔多少?

⑶如果出现时保险价值为80万元,实际遭受的损失是30万元,保险人赔多少?实际遭受的损失是80万元,保险人赔多少?

2、××年5月4日,肖某向保险公司投保了长效还本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7万元,保险期限为五年,如果被保险人不提取保险储金,可自动续保。同年10月3日,肖某家突然起火,当时由于肖某长期患病,行动不变,无法逃生,不幸被大火烧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于10月5日中午死亡。后经公安机关调查后确认事实为:肖某之妻见肖某长期患病,又无医好之望,恐成为今后自己的累赘,遂动将其杀死的念头。10月3日,肖妻将现场伪装成煤气泄漏不慎失火之样,妄图蒙混过关,达到其罪恶目的。事发后,肖妻被公安机关逮捕。保险公司根据现场查勘和公安机关的认定,做出如下结论:肖家的保险财产损失为肖某之妻一手造成的,根据《保险法》有关条款之规定,保险财产损失是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造成的,属于保险条款中列为的除外责任,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故保险公司不负肖家的赔偿责任。肖妻因犯谋杀罪被判处死刑之后,肖某的姐姐从外地赶来处理肖某的后事,其中包括遗产继承问题。肖某之姐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保险单,便向保险公司提出了退还保险储金的要求。保险公司认为,保险条款上规定保险储金应归还被保险人,但被保险人已死亡,其妻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也丧失了保险储金的继承权,因此,肖某的保险储金不能交给被保险人的姐姐,那么,肖某生前向保险公司投保的长效还本家庭财产保险该如何处理呢?

3、××年1月14日;某市汽运公司将本单位一台丹东黄海大客车向保险公司投保车辆保险,该车保险金额15万元,保险价值21万元,投保的险别有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及玻璃破损险,保险期限一年。同年3月11日,该车从临湘载客去深圳,途经广东连南县,该车在爬一长坡时,突然引擎盖内起火,当司机打开引擎盖时,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车厢,虽经消防队奋力扑救,但该车已被严重烧毁。事后,消防大队出具火灾原因认定书,原因为:“湘×××号大客车在爬坡长达5公里多的时候,发动机产生超常高温,引燃发动机周围的油渍、油污,当司机打开车头盖时,火势迅速蔓延另整个车厢,造成整车燃烧。”出险后,保险公司认为,该车出险,属于自燃范畴,因未投保“自燃险”,故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为此被保险人不服,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4、××年5月30日,某经销站(以下简称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将其于三年前从其他单位购进的正在使用的东风货车一辆,投保机动车辆险,期限为一年,保险价值为9万余元,保险金额确定为7万元,同时该车附加了盗抢险,盗抢险条款中规定“因保险车辆全车被盗抢或被抢劫,对被保险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车辆被盗抢3个月后,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或出险时车辆的实际价值进行赔偿。”并且合同有附加条款:“保险人根据《××省机动车辆船舶法定保险暂行规定》依本保险单中载明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附加保险条款及其他特别规定,承担机动车辆保险责任”。同年7月28日中午12时许,该车在某市区酒店门前停放期间失窃,投保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索赔金额为

保险金额7万元整。保险人认为,因该车已使用11年,实际价值根据有关规定计算应为7千余元,因此只能赔偿7千余元。被保险人不服,诉至法院。

5、吴某驾驶的东风牌单轴挂车价值人民币60万元,在保险公司A投保了财产损失险30万元和第三者责任险20万元。有一天,吴某从家门口倒车上路,与超速行驶的蒋某的摩托车发生碰撞,蒋某的摩托车在另一家保险公司B投保有第三者责任险0.2万元。蒋某要求赔偿40万元。吴某的汽车电瓶损坏,要求蒋某赔偿其修复费用0.2万元,交通部门认定吴某应负主要责任,蒋某应负次要责任。请问两家保险该如何赔偿?

6、××年6月,张某自筹资金建造货舱一艘,7月13日经江苏省船舶检验局南京检验处检验,领取适航证书(船检证书),核定载重2000吨,定名“深水机116”。同年7月15日领取船舶营业运输证。9月,由保险公司承保船舶保险,保险价值400万元,保险金额280万元。同年12月24日23时许,“深水机l16”在南京新秦淮河口装沙作业时沉没,船主即分别向南京港航监督处和保险人报案,并委托镇江市江河打涝工程处打捞,支付前期打捞费24000元,因未能支付后续费用,打捞作业中止。被保险人请求保险人支付打捞费用,保险人要求被保险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被保险人未能提供,保险人以船舶不适航为由拒赔:(1)装沙作业配载不当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没按职务配备船员;(3)沙滩造船质量不合格,没有建造图纸。请问该不该赔偿?

(二)海上保险案例分析

1、某进出口公司与一俄罗斯客户L签定了一份出口至俄罗斯圣彼德堡的贸易合同,合同规定贸易支付条件为后T/T(即:货到后买方付货款,卖方则放单以便买方提货)。随后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了海洋货物运输保险,保险金额共计55万美元,承保险别为HCC条款a11ris比乙价ar risk(warehouseto warehouse)。货物承运人为银风公司。华夏船务有限公司作为承运人银风公司的代理,签发了上海至圣被德堡的直运提单。提单载明:托运人为进出口公司,收货人凭指示,通知人为贸易合同的买方公司。货物由上海运至韩国釜山后,转装二程船运至俄罗斯东方港,再由东方港改装20集装箱31只,由铁路运抵目的地圣彼得堡。××年9月初,当货至目的地后,客户迟迟未付货款,因此进出口公司也就一直没有交付全程提单。至同年11月,进出口公司派人去圣彼德堡,在中国驻当地领馆帮助下证实,俄罗斯客户L已于货到不久即从海关清关,提走该批货物。该进出口公司遂即以“一切险”下“提货不着”为由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而保险公司认为进口商提货后不支付贷款,属于信用保险范畴,而不属于海洋货物运输保险保障范围,因而拒赔。进出口公司因此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投保的货物损失55万美元及利息。

2、浙江省舟山市海运公司所属“浙舟59”轮系1802总吨位钢质冷藏船,1989年该公司以保险金额为360.4万元向保险公司足额投保(有书面协议)船舶保险。1989年4月21日,该船从广东汕头空放定海航行途中遇雾,在厦门沿海水域与巴拿马船籍香港华通公司的1.4万吨位的“金源”轮相撞,“浙舟59”轮当即沉没,7名海员死亡,经厦门海监局调查,沉船处海水深达50多米,已无打捞价值,应推定全损,“金源”轮也遭受损失。事发后,舟山市海运公司委托上海第二海事律师事务所全权代理,于同年4月27日向上海海事法院提出1505万元人民币担保的诉前保全申请。上海海事法院于4月29日对“金源”轮发出扣船令。经法院调解,“金源”轮承保公司委托上海市保险分公司提供900万元人民币的信用担保。6月2日,舟山市海运公司通过代理人正式向上海海事法院对“金源”轮起诉。

3、1993年12月31日,保险公司接受救捞局的投保,想救捞局出具“德月轮”保险单,保险金额为550万美元,承保条件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6年1月1日船舶保险条款的一切险,保险期限为一年,绝对免赔额为5000美元。条款中规定:本保险对下列情况所造成的损失和责任均不负责:被保险船舶从事拖带或救助服务;“德跃轮”于1994年6月6日受命前往香港海域拖带“滨海308”半潜式驳船,在拖带过程中,“滨海308”碰撞倒“澜沧江”轮,致使其受损。因此“澜沧江”轮的所有人向救捞局提出书面索赔。救捞局要求保险公司承担“澜沧江”轮的所有人想起索赔的款项,金额为1605696。2元。而保险公司则认为

本案碰撞责任不属于保险公司的船舶保险责任范围,拒绝赔偿。

4、1986年1月14日,某市水运公司10号机帆船向保险公司投保了船舶保险,保险金额按投保时的帐面价值确定为5万元。6月20日,该船在航行中与外地一轮船相撞,10号机帆船损失3.2万元。被撞轮船未参加保险,损失4.5万元。事故发生后,经航管部门裁定:10号机帆船应对这次碰撞事故负主要责任,负责赔偿80%的经济损失。于是,该水运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5万元的要求,并提出了有关碰撞事故的单证和材料。请问如何赔偿?

5、1999年1月,江西某公司将184吨价值100万元的棉浆杷向保险公司投保了水路货物运输综合险,运输工具为“赣南昌货0236”轮,航线注明为上海至利物浦,交保险费1177.06元。1月13日,该货轮航行至106航标灯附近,为避免与他船相撞,驾驶员采取倒行,右满舵等紧急僻让措施,致使船舶打横,帮扎货物的绳索绷断,引起装载于舱面的54.7吨棉浆杷掉入江中飘失,价值350080元,货主索赔后,保险人通过调查得知这54.7吨货物装载在舱面上,被保险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驾驶员的行为是为了避免碰撞采取的紧急措施并非施救行为,且当时的气象状况良好,所以货损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拒绝赔偿,你认为保险公司的理由是否正确?

(三)人身保险案例分析1、1992年3月,张先生被江某驾驶的运货大卡车撞伤住院治疗,交警部门认定在本次交通事故中司机江某负全部责任。经协商,江某赔偿了张先生医疗费、营养费、护理兼、误工费、交通费等损失共计8000元。在事故发生前,张先生已向其保险公司投保了1万元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为此,张先生咨询,他获得了江某的赔偿后,是否还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1万元的保险金?

2、2000年4月29日,某公司为全体职工投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收取了保险费并当即签发了保险单。但是在保险单上列明的保险期间自2000年5月1日起至次年4月30日止。2000年4月30日,该公司的职工王某登山,不慎坠崖身亡,事故发生后,王某的亲属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申请。保险公司是否应当赔付呢?

3、1998年3月17日,曾某在寿险公司业务员的动员下填写了终身寿险投保单,并支付了首期保费。同年4月2日,曾某因意外事故不幸死亡,其家属凭借保费收据向保险公司索赔,却遭到拒绝。保险公司的理由是,曾某还没有进行体检,保险单亦尚未签发,双方之间不存在权利与义务关系,所以不需赔付。那么,此案例到底该不该赔呢?

4、1993年10月,美国的A先生因患肺气肿无法正常上班,便办了提前病退手续。1994年4月A先生为自己投保寿险,保险期限15年,每年保费200美元,保额为50000美元,起保日期为1994年4月14日,他还在健康询问栏中填写了“健康”字样。此后,A先生一直按时交纳保险费。1997年9月4日,A先生的家人携带被保险人的死亡证明,到保险公司报案登记,并填写了出险通知书,要求死亡给付。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进行了调查,发现被保险保前患有严重肺气肿而据赔。而A先生的家人则提出保险合同订立已超过两年,适用不可抗争条款。对此案,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分歧颇大。请分析本案应如何赔付?

5、被保险人34随时投保终身死亡保险,保额10000元,每年应缴保费85元,但由于投保时年龄误报为32岁,故每年实收保费为80元,10年后保险人发现,有哪几种处理方法?各应如何处理?

6、投保人张某离异后再婚,与其前妻生有一子(未成年),其子与投保人、继母、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但继母对其继子未尽主要抚养义务,投保人张某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两份人身保险,去年四月张某因发生车祸死亡,其继母不再与其继子共同生活。投保人第一份保险单写明受益人是:后妻、儿子,保险金分配方式没有注明;第二份保险单写明受益人是:后妻、儿子,保险金分配方式写明为:“顺位”。保险事故发生后,其后妻私自与保险公司进行协商,将两份保单保险金索赔金额由七万元人民币降为五万元人民币后全部领取,现其子作为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与保险公司在索赔的过程中发生争议,要求保险公司给付其保险金。保险金究竟应如何处理?

7、王某,2岁时因母亲去世随外公外婆在A城生活。3岁时上幼儿园,她的日常所需费用由其父亲承担。4岁时,王某的父亲再婚,王某便与其父亲和继母在B城生活,并从A城幼儿园转至B城幼儿园。在王某离开A城时,她的外公为她买了一份少儿平安险,并指定自己为受益人。王某到B城后不久,在一次游玩中不幸涵水死亡。事发后,王某的外公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要求给付保险金,但保险公司以王某的外公 对王某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拒绝给付。双方遂引起争议并导致诉讼。

(四)人身保险规划

(一)答案内容要求:

1、保险规划的分析思路;

2、具体投保的险种,大概的保额,必须是现实中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可上网去查);

3、获得的主要保障项目;

(二)保险规划案例

1、年轻人家庭的保险计划

黄先生,27岁,两口之家,大学毕业5年,在一家公司上班,月薪约3000元,妻子也在一公司工作,月薪约2500左右,夫妻双方都有大病医保。朋友较多花销无计划,喜欢出外活动和郊游,在家长的资助下参加了按揭购房,20年银行贷款30万元。

2、低收入无保障家庭的保险规划

农民三口之家,夫妻40岁左右,女儿11岁,妻子在家种地、饲养家蓄,年收入为4000元左右,丈夫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从事家庭装修工作,收入不稳定,年收入约为15000元,双方均无医保。

3、中等收入家庭的保险计划

张先生,37岁,在外企做主管,月薪8000元另有年底双薪,但没有医疗及养老保障,妻子33岁,在机关工作,年收入约20000元,劳保公医齐全;9岁的儿子还有公医;他们还供养一个70多岁的老母。

4、高收入家庭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篇6

【关键词】高职 报关实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60-02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系统中其他各种要素的制约,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学生和教师。报关实务是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国际物流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涉及面广、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费劲,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有必要改进其教学策略。本文从教学的组织策略、传输策略和管理策略等面探讨报关实务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难度大。报关实务课程难度大主要表现在:首先,内容比较抽象和专业。报关活动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实施的活动,课程不可避免地涉及相关法律条文和管理制度,这些条文和制度都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感到困难,许多专业名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其次,课程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中会涉及一些英文商业单据,如在报关单的填制中,学生除了要熟悉报关单的填制规范外,还要能看懂英文的商业单据并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填制报关单。这对于英文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再次,对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上要求较高。以商品归类为例,《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商品归类的总规则只有六条,而进出口业务中涉及的商品种类却成千上万,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为指引,要在数以万计的编码中为某种商品查找到准确的编码的确是困难重重。课程难度大,加上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导致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对师资队伍素质要求高。报关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时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其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一定的进出口贸易知识、较好的英语基础,又要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丰富的报关业务操作经验,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及时更新和补充知识。然而,从目前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的师资队伍来看,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很少,往往是理论基础较好的教师缺乏从事报关工作的经验。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也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真正能够在企业“沉”下来并能独立操作报关业务的教师并不多。报关有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时效性非常强,国家往往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报关实务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也相对频繁,这无疑对任课教师的备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着“应试”与“应用”之惑。报关员职业属于行政许可准入职业,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海关行政许可准入资格并经海关注册后方能从业。海关总署于1997年开始组织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历年的平均通过率仅在10%左右。有的教师认为,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来说,报关员资格考试难度大,应当加大对学生考证的辅导,帮助学生取得资格证书。报关实务课程是与报关员资格考试关系最密切的课程,是能否打通就业通道的关键,帮助学生“应试”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目标选择。还有的教师认为,大量的企业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即便通过了资格考试也还需要用人单位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岗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说明高职院校开设的报关实务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有规范性的要求。因此,报关实务课程应当围绕《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独立开展报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并兼顾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应用”才是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

(四)教材选择困难。由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目标的双重性,教材选择也相对困难。如果以“应试”为主要目标,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是最具权威性的。教材的优点是权威、严谨,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但是缺点同样也很明显,过于偏重对法律法规条文的罗列,内容过于庞杂,缺乏解释性的文字,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困难,教师能够“发挥”的余地不大。如果以“应用”为主要目标,选择高职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编写的教材是较好的选择。目前针对高职学生的教材很多,选择的余地大,教材的实操性相对较强,适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这类教材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是时效性差,二是实训项目的设置不够科学和严谨。

在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校外实训难以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等问题。这些现象表明,要实施有效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必须进行科学的教学策略设计。

二、报关实务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查尔斯·M.瑞格鲁斯教授将教学策略分为组织策略、传输策略和管理策略。组织策略是一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传输策略是如何合理运用媒体,以及学习者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管理策略是如何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应当从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开始,然后选择合适的组织策略、传输策略和管理策略。

(一)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尽管报关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客观存在着教学目标的双重性,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应当坚持以“应用”为主,即以帮助学生掌握从事报关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岗位技能为主,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当更多地用在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学生掌握了从事报关职业活动所需的技能,对他们理解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顺利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帮助学生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为目的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可以安排在课后时间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进行。

(二)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设计教学组织策略。2007年12月发布的《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在制订的过程中遵循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吻合的。《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共设定了“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事务管理”、“海关行政救济事务管理”、“培训和指导”七个职业功能,其中前四个职业功能属于基本功能,后三个职业功能主要针对报关从业中高层人员,即报关师和高级报关师。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完全可以以这些职业功能为依据,在着重前四个职业功能模块的学习与训练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后三个功能模块作为学习的拓展模块。在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应当以报关职业活动顺序为指引,序化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确定以后,教材的选择问题也就解决了。高职院校应当选择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同时由于教材存在时滞性的问题,任课教师还应当辅以必要的活页补充讲义。

(三)灵活地开展传输策略设计。报关实务课程的传输策略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教学媒体的选择,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常用到的教学媒体按照呈现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非投影视觉类、投影视觉类、听觉类、视听组合类、影视类、计算机类等。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可能找到一种最佳的教学媒体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每次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如在讲授报关单证,展示真实的报关单证时,可采用非投影视觉类教学媒体;在学习报关业务的流程时可以采用幻灯片等投影视觉类媒体或者是视频资料等视听组合类教学媒体。而在开展模拟实训时则可以借助计算机,通过模拟软件来实现。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归纳起来,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这三种形式各有特点。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究竟采取哪一种形式,并无固定的模式,同样应当根据每次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来进行选择和设计。如对于一些专业名词的解释可以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有关案例的分析和报关作业流程的模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对于已经建设有较完善的网络课程资源的院校,还可以采用学习者自学的形式来完成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

(四)合理进行管理策略的设计。管理策略的设计包括合理的时间安排,有效的资源分配等。其中,时间安排与课程教学的重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报关单的填制”、“商品归类”等传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多花一些时间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资源分配则要考虑到高职院校能够调用到的服务于教学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校内资源,也包括校企合作带来的扩展性资源等。从师资的角度上看,高职院校应当邀请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加入到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团队中,这是实现校内外资源优化整合的重要途径。从实训条件上看,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报关实训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对课程的资源分配产生影响,如是否有合适的校外合作企业接收学生的课程实习,能否顺利实施工学交替等。教师在进行管理策略的设计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调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并进行妥善的安排,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高职保险实务 篇7

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是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政策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专业课,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门课程在学生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保险原理与实务、管理学基础等课程基础上进行讲授, 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社会保险知识, 开展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目前我国开设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高职医学院校 (7所) 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 已经开设社会保险 (保障) 课程的院校占85.71%。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明确指出, 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是各基层医疗及社会保障机构。然而, 对这些院校2012—2014年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招生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 招生数量下降的院校占57.14%, 个别院校2014年甚至未招生;从就业情况来看, 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岗位, 而是被动地选择了其他行业。在当今生源及就业竞争激烈的局势下, 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如何充分体现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优势, 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明确岗位能力核心培养方向, 挖掘课程设置、设计及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就社会保险实务课程而言, 亟需深入了解社会保险相关岗位对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学生保险结算、审核、健康咨询、信息维护等核心能力的要求, 开展符合学生职业需求和综合能力提升的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以我校2012级医疗保险实务专业为例,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施

(一) 确定课程定位, 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医疗保险实务人才需求的增多, 社会保险实务课程功能从传统的知识定位拓展为知识、技能和创新并重, 更加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以此定位为导向, 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基层医疗和社会保险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要求, 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历史由来, 资金的筹集与运营等, 使学生对国内外社会保险有基本的认识;第二部分对社会保险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等进行深刻而详尽的阐述,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中涉及较多, 也是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社会保险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 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 教材中的部分法律条款相对滞后。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关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变化, 将最新、最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组织学生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企业社会保险的缴纳, 新旧工伤保险条例的对比,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并轨, 我国目前的就业和失业保障政策等。对于医疗社会保险制度这一部分知识, 由于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了医疗保险实务课程, 因此, 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删减, 不作为重点。

(二) 改革单一讲授式教学, 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方式仍主要采取“讲授—接受”的模式。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无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课程及学生特点,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生育保险这一章节内容, 在授课时首先展示女性从怀孕到产后42天检查的5分钟动画视频, 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接着导入生育保险宣传片, 给予学生启发。在授课过程中以案例的形式对比分析国内外生育保险条款, 并设立相关讨论题, 如“奶爸带薪休假, 立法让男性休产假, 你支持吗”。此外,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社会保险实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将项目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谓项目教学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完成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多个教学项目, 达到练习或强化本阶段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 期初根据抽签结果, 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组成学习团队, 每组6—7名学生, 并且推选1名学生负责各项活动的联络和开展。教师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及课程的教学内容, 设计多个项目, 涵盖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社会保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由学习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收集资料, 合作交流, 做出幻灯片, 并上台演示。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 学生由原先被动的学习和接受, 变成了教学环节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带着问题,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 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室化的格局, 从课堂、校园及社会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对高职医学院校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情况调查发现, 该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高职医学院校目前还没有社会保险实训室。社会保险课程实践学时较少, 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结合。结合实际情况, 考虑到社会保险实训室的建立需要一定时期的论证和调研, 我校先依赖于校内机房安装社会保险业务操作软件,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社保中心进行模拟。在每一个社会保险项目理论讲授结束后, 安排2个学时的上机操作和工作流程模拟, 让学生在机房中完成企业或个人参保登记、缴费、变更等主要流程, 从而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上机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加深对社保操作流程的感性认识。

课后, 教师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 结合课程内容,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以图片、板报或小讲座的形式, 宣讲社会保险知识, 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打破课堂教学教室化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和培养。

此外, 根据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授课计划, 我校在授课过程中安排8个学时专门组织学生到社保中心参观见习, 熟悉社会保险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 将计算机系统机械的操作转变为现实中与参保对象及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在大三实习阶段, 学生在医院进行内外妇儿等科室轮转后, 根据就业需求, 安排到当地社保中心顶岗实习, 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 获取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 端正学习和工作的态度,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四) 改革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实行过程考核, 侧重考核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优化考试制度对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我校在试点班级改变原有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 尝试新的课程考核标准, 即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全程性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其中学生自评占总成绩的10%, 要求学生根据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给自己作出评价,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小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团队开展评价, 占总成绩的30%。因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小组教学几乎贯穿始终, 进行评价相对客观。小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讲课、见习、实践操作、宣讲等, 由团队成员互评、教师对团队成员的表现及项目完成情况作出具体评价, 侧重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教师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60%, 包括学生出勤 (5%) 、课堂个人表现 (10%) 、2次理论及1次实践操作作业 (45%) , 突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

(五) 改革校内教师单一授课的传统模式, 打造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至关重要, 在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中也不例外。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而且能指导学生较快掌握社会保险业务操作技能, 把最新、最全的行业发展和需求信息带给学生。为此, 我校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聘请两个途径力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如鼓励资深教师帮带青年教师, 并且从绩效工资方面给予奖励和支持;为提高校内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安排教师寒暑假到相关保险机构培训进修;从保险企业及社保中心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等。通过各种措施, 提高校内教师教学水平, 并且将行业专家实践经验丰富和校内教师理论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机结合, 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社会保险人才服务。

二、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评价和反思

在本次教学改革结束阶段, 我们对试点班级的4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数据显示, 本次教学改革实施的满意率 (包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达到了86.36%。90.91%的学生认为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95.45%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实践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81.82%的学生认为实行过程考核更加透明和公平。通过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有效地促进了其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为学生未来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高职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 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满足社会需求;如何协调课堂和课后、校内和校外的关系,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如何细化学习小组成员分工,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等, 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关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全有.对健康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5) .

[2]刘俊燕.关于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8) .

高职保险实务 篇8

(一)性质比较

质押依其标的,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所谓权利质权是指质权人(债权人)与出质人协商同意,出质人将其所享有的有形财产以外的可以转让的财产权利设质,在债务人不按时履行债务时,质权人可将该权利转让,以使其债权优先受偿。

人身保险合同质押就其性质而言,应当属于一般的债权质押。“一般债权是指债权人享有的,不以背书方式转让的非证券化的普通债权,又称为记名债权。一般债权质押也称为普通债权质押,是指为担保债权的实现而以一般债权为标的设定的质押。”[1]人身保险单是保险合同的书面载体,它记载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表明了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特定权利,本质上是非证券化的普通债权。人寿保险单作为权利凭证,表明保单价值的权利人对出具保险单的保险公司享有一笔债权。以人身保险合同出质即在一个特定的债权上设定质权,以担保另一个普通债权的实现。其性质是以权利质权担保主债权的实现,因此人身保险合同质押在法律性质上应属于一般债权质押。

(二)风险比较

由于动产和权利质押“转移占有”的特性,给债权人带来了较大的安全性。尤其是在消费信贷等领域,质权的设定,移转标的的占有,使出质人丧失对质物和权利凭证的直接管理与控制,在其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保全质物和财产权利,债务人会尽力履行义务或是受到压力的驱动,促使其履行债务。并且质物的使用价值越大,移转占有而不能利用质物所带来的损失也相应更大。基于质物对出质人的主观价值,为保全质物的所有权,避免因质权的实现而遭受损失,出质人会倾向于选择通过履行主债权而消灭质权,收回质物。而保险合同质押标的为保险单所代表的现金价值,在质押行为存续期间,保险单所体现的现金价值在保险合同中仍然被债务人有效的利用,由于不能利用质物给债务人造成的还贷压力较动产和权利质押要小很多。同时,保险单所代表的现金价值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由保险人管理并收益,债务人即使不设定质押,对这部分财产也无法实际支配。因此在债权人的质权实现时,债务人实际可支配的财产也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由此看来,以保险合同进行质押的风险性应当略高于动产与一般权利质押。

二、实务中的几个问题

(一)险种范围的确定

1. 财产保险合同

在财产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以其财产及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进行投保,以期挽回风险发生时给被被保险人带来的损失,其本质是一种损失补偿合同。投保人购买保险的目的是出于对财产和其他相关利益的保护,而且合同的受益人对保险人的保险金给付请求权是否形成,也取决于保险事故能否发生。就其本身的特点而言,具有较强的射幸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财产保险合同本身所具备的现金价值是对所保财产及权益的一种保障,是投保人化解风险,避免损失的一种救济途径。如果将财产保险合同中的现金价值作为质押担保标的,则在当事人还贷履行不能,质押权人解除保险合同实现质押权时,势必会使投保人依靠保险合同规避风险的目的落空,在意外真正发生时丧失对受损财产得到补偿的机会。这既不利于整体社会财富的风险保障,也不利于个体财产利益的最大化保护。因此,财产保险合同不适合作为贷款的质押权利的标的。

2. 人身保险合同

中国《保险法》第68条规定,“投保人解除合同,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自接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未交足二年保险费的,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在扣除手续费后,退还保险费。”人寿保险单所具有的这种确定的价值和有价证券的特征,使其具备作为担保标的的特征和条件。因此,在国外,人寿保险单可以如同有价证券一样背书或者设定质押[2]。对于国内的保险公司来说,人身保险合同质押贷款也早已有之。太平洋寿险在1997年就已开始作为长期险的一项附加功能在做了,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有66个险种可以实施保单质押贷款。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98]194号,1998年7月3日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寿保险中保单质押贷款问题的批复》正式明确保险公司可以开办人寿保险合同质押贷款业务。这为国内的各保险公司开展人身保险合同质押贷款业务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3]。

(二)质押标的和主体内容的确定

1. 质押标的的内容

在贷款质押标的的内容选取上,一般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可以将保险金作为贷款质押的数额标准,另一种观点则相反,不主张将保险金请求权作为标的,而只能是以保险单的既存价值请求权作为质押标的。保险单的既存价值即当保险合同解除、终止或无效时,保险人在扣除一定的费用后,应当返还给投保人或受益人的现金价值。有学者认为,在人身保险合同质押贷款中,借款人可以依照保险合同中约定的赔付保险金的数额为限进行贷款。

这种观点是值得探讨的。首先,质押担保要求所质押的标的必须是所属于出质人的切实可得实现的物或权利,并以此来保证质押权人权利的实现。而保险金的实现是附条件的,其一则依赖于保险合同的有效存续,其二则受限于保险金给付条件的完成。当保险合同无效、被撤销,或合同约定的给付条件尚未达成时,保险金的实现根本无从谈起。保险金给付落空,出质人没有了所质押的权利,那么质押贷款将以何为质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保险金的请求权并不是毫无条件的属于出质人的完整权利,因此它也就不具备成为质押标的的资格;其次,以保险金为质押权利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期清偿债务,而此时出质人的保险合同尚未到期或成立保险金给付条件,也就是说,质押权人无法立即获得保险金来补偿损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质押权人将有可能为了及时得到保险金的补偿而做出对出质人不利的行为。

如果把保险单的既存价值请求权作为质押标的,则会避免存在上述的几项问题。当债务到期,借款人无法按期清偿时,质押权人可以基于质押权人与保险人事先签订的合作协议,行使权利解除保险合同,以退还的保险单价值补偿其债权利益。而且此时所质押的请求权乃是完全属于出质人固有的权利。其权利所指向的价值并不以保险合同有效、无效,存续或终止而发生变化,质押的效果要远远优于保险金的请求权。因此在保险合同质押贷款中,以采用保险单既存利益请求权作为质押标的为宜。另外,人寿保险单质押担保的效力仅限于设立质押时保险单的既存价值及该既存价值所产生的孳息,而不应包括因投保人继续缴纳保险费所增加的现金价值[4]。

2. 质押主体的内容

(1)投保人。人身保险单的既存价值是由投保人溢缴保险费积存而来的,投保人对此享有所有权,因此投保人可以设为质借权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保险合同质押当中仍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投保人是否需要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二是投保人是否需要征得受益人的同意。

中国《保险法》第56条第2款规定,“依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由此可知,在一般情况下,保险人设定保险单质押贷款无须被保险人同意。理由是,根据《保险法》第57~59条的规定,中国人身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取回合同的既存价值。如果投保人解除合同无须被保险人同意,而以保险单进行质押贷款却须被保险人同意,则两种情形下投保人的权利明显不对称,这既不符合立法逻辑,也给投保人的权利强加了不必要的限制。但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在以死亡为条件的保险合同所签发的保单出质时,需要征得其同意。当然,在保险合同效力停止而被保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保险人的利益有可能遭受损害,所以,投保人应该在保险单设立质押贷款时通知被保险人[5]。

投保人在以保险单质押贷款时,是否需要受益人同意,美国法上认为,投保人以保险单设质时,保险人应审查保险单条款及记载事项,以决定质借是否应经受益人同意,若保险单明文规定投保人得任意变更受益人,则投保人为质借时无须获得受益人的同意;若投保人不仅指定受益人,且明言抛弃处分权或已将保险单让与他人,除非保险单有相反的约定,投保人非经受益人同意不得质借[6]。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理论也认为,对于另有受益人的保险单之设质,受益人不得变更的,设质应经受益人的同意,否则受益人将对合同的现金价值享有优先取得权;如为可变更受益人的保险单,依法律规定设定质权者,质权人享有优先权。由此可以看出,保险单质押贷款是否应征得受益人同意,应当考察保险合同对受益人一项的具体约定。对于保险合同约定投保人可以任意变更受益人的,投保人进行质押无须经过受益人同意,反之则必经其同意。

(2)被保险人。在保险单质押贷款的实践当中,有的贷款人对质借主体的范围并没有严格限定,如中国银行在该业务中,既接受投保人作为质借人,也接受被保险人作为质借人。本文认为,此种设定是不妥当的。人身保险单的既存价值是因投保人溢缴保险费积存而来的,投保人应对该既存价值享有所有权,而非被保险人。因此在保险单质押贷款中,被保险人没有相对应的物或权利向贷款人质押,如果将其设为质借主体,当债务无法如期偿还时,受损失的只能是贷款人。

(3)受益人。受益人是保险合同中,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约定的保险金的接受者,在事实上处于一种纯获益的法律地位。但其只是对未来的保险金具有期待的利益,而并无保险单既存价值上的利益。如果以保险金为质进行贷款能够实现,受益人或许还有资格成为质借人。但中国《保险法》第58~60条规定,投保人可以随时解除保险合同;并且在第63条规定被保险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投保人在征得被保险人同意并书面通知保险人后也可以变更受益人。由此可见,受益人的法律地位是极其不稳定的,纵使其拥有取得保险金的期待权,也不足以成为保险单质押贷款的质借主体。

(三)风险的防范与处理

1. 贷款金额的确定

质押贷款金额的合理设置,是保证保险合同和贷款合同同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其确定的基本原则是:质押贷款的质借金额不得超过保险单的现金价值。但仅仅是不超过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是不够的,该金额还应当足以包含贷款合同存续期间内所产生的贷款利息。目前中国保险机构所限定的贷款额度一般在保单现金价值的70%~80%之间,比如新华人寿的“健宁还本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为70%,太平洋人寿的“太平盛世·万全终身重大疾病保险条款”的规定为80%。

2. 保额控制

在保险合同质押贷款的实务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质押贷款合同生效并已履行之后,投保人有可能私下更改保险合同,使保险的额度降低,从而导致保险单的现金价值降低。保险单现金价值的高低,是衡量质押贷款额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能否保证质权人债权利益的决定性条件。在贷款合同履行后,擅自降低保额的行为将在实质上造成对债务的不足额担保,在无形中增大了债权人实现债权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投保人在办理质押贷款之前,应当与保险人明确约定(当贷款人为其他金融机构时,应当与保险人和贷款人同时约定):若投保人降低保额或者更改计划,使保险单的现金价值降低,则该行为应当受到限制。当投保人的行为使得保单现金价值不足以安全的担保贷款数额及利息时,投保人原则上不得进行此类更改。但若投保人确实遇到急需资金的紧急情况,可以与保险人、贷款人共同协商,由投保人向贷款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在补足担保额度的缺口之后,投保人有权将降低保额所取得的相应现金价值取回。

3. 还贷期限到来前保险合同目的实现

在保险单所担保的债权清偿期届满前,存在着发生保险事故或被保险人生存至保险期满的可能。此种情形下,受益人依保险合同取得保险金时,贷款人有权依法向约定的机构提存保险金。在清偿期到来后,债权人在债权范围内以该保险金获得清偿。

三、完善监管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行业管理

保险合同质押在中国尚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国内的各家保险企业虽然大多都已开展保单质押业务,但由于经验的原因,对保险合同质押业务的具体操作仍未形成较为统一的做法。面对这种形势,国内的主要保险机构和贷款金融机构可以参考以往的经验,结合中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透彻的总结出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的保单质押规律,较为明确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操作规范与流程,尽量规避保单质押业务中易于出现漏洞与冲突的隐患,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为国内的各个金融机构提供出明确与详尽的业务指导思想与业务流程。

(二)完善法律规范保障

保险合同质押相对一般质押担保是较为复杂的一种业务形式。不仅涉及到保险机构和其他贷款金融机构,还关系到投保人、被保险人和贷款人的利益。在目前的保险合同质押业务中,由于法律规范的缺失,常常会造成在保险质押贷款业务出现纠纷时无法可依,只能依靠民事法律和商事法律与该业务有关的部分的简单结合来调整关系,往往无法全面地保护业务各方主体的合法利益。

(三)加大司法保护力度

司法保护是保险合同质押中各方主体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加大司法保护的力度是完善与促进保险合同质押的最重要一环。首先,司法部门应当更透彻的了解保险合同质押业务的实质与运作规律,对保险合同和质押担保合同结合后的特殊性质更加明确。在具体的法律实务中不宜单纯的适用民事或商事法律,在保险合同质押业务尚无专门的法律规范之前,应尽量全面地分析矛盾的实质,在把握特殊性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法律公平合理的维护各方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在司法实践的过程当中注意摸索保险合同质押业务中易于出现的冲突分歧与相应的法律空白和漏洞,为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在法律的高度上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最后,在专门性的法律规范出台后,在实体与程序上严格的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做到切实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保险合同质押贷款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柳经纬.担保法[M].厦门:厦门出版社,2007:275.

[2]许崇苗,李利.人身保险合同质押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法律,2002,(2):39-40.

[3]欧阳海泉,廖焕国.保单质押贷款的法律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6):121.

[4]钟青.权利质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74.

[5]刘宗荣.保险法[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95:419-420.

高职保险实务 篇9

关键词: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保险公司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应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频发的自然灾害的能力,财政部于2013年12月12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3]129号,简称《办法》)。《办法》要求农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于2014年1月1日起计提农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相关机构应分别根据农险保费收入计提保费准备金,根据超额承保利润计算和计提利润准备金,采用自主计提、专户管理、独立核算、逐年滚存、统筹使用的管理办法。

这是继2008年《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之后,国家出台的支持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最新政策。和原来的政策相比,《办法》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的计提范围从原来的只针对种植业扩大到养殖业、种植业和森林业;同时,还在计提保费准备金的基础上,增加了按照限定条件计提利润准备金,明确了保费准备金和利润准备金计提的主体,细化和调整了计提比例。

目前,学术界对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和核算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基于实务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性的选取了一家以农业保险经营为主的大型保险机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办法》要求及公司核算实务展开研究。

一、保费准备金的计提

《办法》第二章第五条、第六条对农险大灾准备金的计提提出了整体要求,具体包括:要求分别计提保费准备金和利润准备金;要求建立费率调整机制等;承保盈利且连续3年高于财产险行业承保利润率的企业,应适当降低盈利险种的费率,并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2014年,部分地区部分险种的费率已经下调,或保额得到提升,体现了国家政策对于缩小农险业务利润空间的规划设计,农业保险薄利发展将成为长期趋势。另外,农险大灾准备金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将继续减少农险业务的可支配利润。

1. 保费准备金计提的规定解析。《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对保费准备金的计提做出了规定,主要包括:1计提主体。保险机构经营农业保险的总部或分支机构、专业农业保险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都应当计提保费准备金。2计提金额。保费准备金=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计提比例。

在理解和执行《办法》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保费收入实质为“自留保费收入”,即保费收入减掉分出保费后的净额;二是计提比例可结合实际情况,在不超过《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确定,并保持3年以上有效,若有特殊情况需经省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在下一年度调整;三是保险机构总部经营农业保险的也应参照所在地分支机构计提保费准备金。

2. 保险公司计提保费准备金操作实务。本文研究对象为一家以农业保险经营为主的大型保险机构,在辽宁、吉林、四川和陕西等农业大省都设有分公司。因此,该公司根据《办法》相关规定及《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表》,结合各省分公司实际工作情况,依据经验和保险精算原理确定了农业大灾保费准备金提取比例(详见表1),以及2014年农业保费收入(自留保费收入)统计数据(详见表2)。

假设总公司注册地位于黑龙江省,则应按照黑龙江省比例计提保费准备金。根据《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核算出该公司2014年应计提农险大灾风险保费准备金的金额(详见表3)。

总公司及各地分公司分别按表3的数据,区分农险大类,并完成了计提农险大灾风险保费准备金的核算。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吉林分公司共计提保费准备金1 510.47万元,计提分录如下:借:提取保费准备金——种植业保险1 491、——养殖业保险19.47;贷:保费准备金——种植业保险1 491、——养殖业保险19.47。

辽宁分公司共计提保费准备金449.43万元,计提分录如下:借:提取保费准备金——种植业保险412.02、——养殖业保险10.95、——森林保险26.46;贷:保费准备金——种植业保险412.02、——养殖业保险10.95、——森林保险26.46。

陕西分公司共计提保费准备金459.93万元,计提分录如下:借:提取保费准备金——种植业保险371.4、——养殖业保险2.49、——森林保险86.04;贷:保费准备金——种植业保险371.4、——养殖业保险2.49、——森林保险86.04。

四川分公司共计提保费准备金1 494.34万元,计提分录如下:借:提取保费准备金——种植业保险287.08、——养殖业保险343.26、——森林保险864.00;贷:保费准备金——种植业保险287.08、——养殖业保险343.26、——森林保险864.00。

需要注意的是,总公司因开展了农业保险经营,需要按照所在地(黑龙江省)的标准计提保费准备金,共计提293.12万元,计提分录如下:借:提取保费准备金——森林保险293.12;贷:保费准备金——森林保险293.12。

信息汇总后可得,2014年公司整体计提农业保险大灾风险保费准备金共计4 207.29万元。

二、利润准备金的计提

《办法》第二章第十条对利润准备金的提取做了详细描述。利润准备金也是《办法》中新增的计提项目,且《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会计处理规定》(简称《规定》)对其做了补充。

(一)计提利润准备金的规定解析

1. 计提主体。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总部和专业农业保险机构总部均应计提利润准备金。

2. 计提前提。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机构总部就应当计提大灾风险利润准备金:1年度及累计盈利是先决条件,机构农险经营实现年度及累计承保盈利;2满足综合赔付率<70%;3存在超额承保利润,即:机构的农险整体承保利润率(简称“UPM-A”)超过整体承保利润的部分,具体来说,对于非专业农险机构,UPM-A与自身财险业务承保利润率(简称“UPM-P”)相比,超额承保利润是UPM-A>UPM-P(若UPM-P<0,则取近3年均值或0)的部分;对于专业农险机构,UPM-A与(自身承保利润率+财险行业承保利润率)÷2(简称“UPM”)相比,超额承保利润是UPM-A>UPM(若UPM<0,则取近3年均值或0)的部分。

3. 计提顺序。先从净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再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然后提取大灾风险利润准备金。

4. 计提金额。若(净利润-法定公积-一般风险准备)≥超额承保利润×75%,则从低计提利润准备金;若(净利润-法定公积-一般风险准备)<超额承保利润×75%,则按结余金额全额计提利润准备金。其中:

超额承保利润率=1-综合成本率

超额承保利润=“UPM-A”-“UPM-P”或“UPMA”-“UPM”

根据《规定》的要求,将大灾准备金对应的资金用于投资等所产生的收益,应在当期提取利润准备金。

5. 功能限定。大灾风险利润准备金不可以用于分红或转增资本。

(二)保险公司计提农业保险大灾利润准备金操作实务

2014年,公司以大灾准备金所对应的资金用于投资等产生收益200万元,按照规定应在获利当期提取利润准备金,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利息200;贷:投资收益200。借:利润分配——提取利润准备金200;贷:大灾风险利润准备200。

公司当年实现经营农业保险年度及累计承保盈利,且同时满足《办法》第二章第十条的相关约束条件,因此公司总部应当提取大灾风险利润准备金。

公司提取了法定公积金和一般风险准备后的净利润余额超过了超额承保利润的75%,故公司总部按照规定要求从低计提大灾风险利润准备金。当年超额承保利润约为223万元,其75%约167万元。因此,公司总部会计分录如下:借:利润分配——提取利润准备金167;贷:大灾风险利润准备167。

另外,按照《规定》关于实施日期及衔接要求的规定,2014年,公司应将《规定》发布前已提取的大灾准备金余额,按照其计提来源(保费或利润)从相关科目分别转入“保费准备金”、“大灾风险利润准备”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规定》实施前,总公司2013年尚有大灾准备金余额5 977万元,在“资本公积——巨灾风险准备金”科目中核算,2014年应将其从“资本公积——巨灾风险准备金”科目转入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大灾风险利润准备”,再根据计提来源转入负债类科目“大灾保费准备金”,会计分录如下:借:资本公积——巨灾风险准备金5 977;贷:大灾风险利润准备5 977。借:大灾风险利润准备5 977;贷:大灾保费准备金5 977。

综上可得,2014年总公司计提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利润准备金共计367万元。

三、小结

根据《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各机构按险种分类计提的农险大灾风险保费准备金+总部计提的农险大灾风险利润准备金。

因此,公司在2014年末计提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余额为10 551.29万元,其中:总部及各分支机构计提保费准备金合计4 207.29万元,以前年度准备金转入保费准备金5 977万元,总公司利润准备金余额为367万元,分别在“保费准备金——各大农业险种”和“大灾风险利润准备”科目中核算。

如果公司相关险种发生了大额农险赔付事项,并达到大灾风险准备金使用的触发标准,则可以按照规定依次统筹使用各项大灾风险准备金,用以弥补和分散农业巨灾损失赔偿的风险。

参考文献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3]129号,2013-12-12.

李业忠.产险公司综合赔付率的精算理解和对分支机构日常经营管理的启示[J].中国保险,2013(5).

高职保险实务 篇10

在我国, 保险业在近20年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而我国也在1995年颁布了《保险法》, 随着加入WTO所带来各方面的挑战, 我国2002年修改了原有的保险法, 将诚实信用原则单列出来规定新的一条, 即第5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此次修订中总则部分唯一一处的修改, 该基本原则所受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法律的制定只是法律适用中的第一步, 如何具体实施这一法律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 这一重要原则如何在具体的保险业活动中发挥其基本原则的作用, 这是下文要探讨的具体内容。

一、最大诚信原则的总领性作用

毫无疑问, 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中的帝王条款。我国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都规定了该项原则的纲领性地位。而该原则结合保险业的特性, 又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保险是指为了确保经济生活的安定, 通过建立保险基金, 对因特定危险事故或特定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损失给予补偿, 其目的在于分摊损失于众人, 使损失消失于无形。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保险制度已经演变为决定侵权责任赔偿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介于保险制度的这种“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互助协作精神, 平摊风险于众人的制度特点, 其对双方当事人的诚信程度的要求更为严格, 冠以“最大”的原因正是在此。

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实务中作用的发挥,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其作为基本原则指导性、补充性和兜底性作用的发挥。众所周知, 在民法总则中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地位, 在无效法律行为的认定上, 具体合同条款的认定上均以其为准。而且缔约过失责任的法理依据, 合同中法定义务的出现均以这项原则为基础。那么最大诚信原则能否切实发挥其在保险业实践活动中的总领性地位?

在此笔者认为该原则至少可以发挥三大方面的作用: (1) 作为法院判案的核心标准。在具体的案件中, 情况往往千差万别, 但是笔者认为只有紧跟这一大方向, 才能保证案件的公正判决。 (2) 作为相关任意性内容的判断标准。虽然在实务中, 保险合同采用格式合同的形式, 但是对于个别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 允许双方自由约定的部分, 这一部分是否有效的认定, 以及失效后的处理方面, 诚实信用原则都是最为重要的判断标准。 (3) 弥补法律本身缺陷的作用。具体分析可知, 法律的语言难以做到完全准确, 因而在发生歧义的情况下, 应从诚实信用的角度出发处理双方的争议。而且法律总是有滞后性的, 新的情况的出现, 在法律还来不及规定时, 由该项原则进行规制, 加以解决相关诉讼。

由此可见, 这一核心原则的行使, 不仅有利于督促人们在订立保险合同时的谨慎态度, 同时也发挥了兜底性的作用, 弥补了法律缺失。

二、最大诚信原则在具体法条中的体现

从总体上而言, 笔者认为整部保险法的制定, 都从平衡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选择出发, 根据最大诚信原则制定的。因而从整体角度而言, 最大诚信原则体现在几乎每一个法条中, 如《保险法》第三章关于保险公司的设立要求和运行规范, 很明显, 符合资质的主体是其是否能坚持本原则来指导自己行为的第一步。而第四章对于保险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 与确保行业的诚信运作有着极大的联系。[3]进一步而言具体到相关条文中也是一种显著的表现, 在此笔者以保险合同为线索, 讨论在合同订立、履行这两个方面, 选取典型的法条进行分析说明。

(一) 《保险法》第16条———订立阶段, 如实告知义务的遵循

根据《保险法》第16条第一款的规定:“订立保险合同, 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当事人或者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 投保人应如实告知。”如实告知义务是投保人向保险人提供的危险判断依据, 因此, 投保人告知的内容应当全面、真实、客观、不得隐瞒或欺诈。告知的内容一般为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承保及承保条件的重要事实, 如有关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保险标的风险增加的事实、保险事故的发生以及保险标的有无重复保险等。在此, 将投保人如实告知的范围确立为保险人的询问, 笔者认为是合理的。保险人作为有特殊资质的相对人, 关于保险标的的认定, 风险的评定等方面具有全面专业的认识, 因而这种范围的限定是合理的, 但在投保人自愿提供的情况下, 法律当然也不会禁止。

但是笔者认为在如实告知的主体方面的规定有待完善。如实告知义务是最大诚信原则的直系产物, 它虽然在产生之初的确用以规范投保人, 但是随着具体实践的不断发展, 加之保险人的行业优势, 应将此范围扩大到保险人。从笔者身边的亲友来看, 大都认为保险经纪在介绍保险业务时天花乱坠, 而当具体履行中发现确实普遍存在内容被有意隐瞒的情况, 以至于保险业信用度处于极低的程度。如实告知义务的确立, 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有力修正。

另外, 当然此条款存在着大多数我国法条规定的通病———规定的过于简略,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笔者承认在此条款中对具体救济方式规定的积极意义, 但也必须指出其存在着如实告知的程度, 当时不知而后知等具体实践中经常出现事项的缺失。

(二) 《保险法》第51条———履行阶段, 被保险人的注意义务

现行《保险法》中对于保险合同的正确履行有着大量的规定, 包括对被保险人、投保人和受益人事故发生的及时通知义务等。此处选择该法第51条进行分析原因, 主要是由于其能切实地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而且基于人类正常心理状态的分析, 保险制度的建立会引起道德危险 (即被害人故意行为) 的产生。根据美国某科研机构的调查结果的表明, 安全带的使用并未带来驾驶者死亡人数的减少。这正表明了出于相对安全状态中, 当事人容易麻痹的状态, 尤其在财产保险中, 由于对其财产的投保, 使其在使用财产中变得粗心大意, 即使财产损毁也没有关系。这种幸灾乐祸的状态大大增加了保险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只有靠被保险人的自我道德约束才可避免。如何将这种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 最大诚信原则的确立实为唯一途径。

而我国《保险法》通过第51条的规定, 将其明确下来:“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笔者在此必须指出此条规定的进步意义, 其将道德义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 大大规避了保险人的风险, 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节省国家的资源。当然此条规定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但法律的完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应给予自我修正的空间。

诚然, 笔者认为经过两次修订后的《保险法》有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由于保险业活动本身的科学性较强, 以及金融市场的错综复杂性, 使得现行法律的发展状态不甚理想。但是笔者认为种种弊端的存在既可以用最大诚信原则加以弥补, 同时也应在今后的发展中贯彻此项原则, 使其成为保险实务运行中的灯塔。

参考文献

[1]约翰.斯蒂尔.保险的原则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2.

[2]吴定富.保险原理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化学利用下一篇:教师课堂语言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