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型班级的构建

2024-07-23

高校学习型班级的构建(精选七篇)

高校学习型班级的构建 篇1

学习型班级来源于学习型组织, 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 “学习型组织”一词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彼得·圣吉提出, 他认为,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五种技能的培养, 即“五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在各种学习型组织建立和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是对以往教学班级结构管理理念及其作用的积极反思和创新。学习型班级是指能够进行有效的集体学习, 从而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并且使班级每个人的潜能发挥能持续系统的与班级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获得成功的一个学习群体。

学习型班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 学习型班级注重的是整个班级群体智力的提高, 而非仅仅是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 学习型班级追求的是班级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它的主要特点有: (1) 班级成员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创造性学习; (2) 班级成员有共同的愿景; (3) 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4) 班级自主管理; (5) 班级成员以团队为中心学习。

二、构建高校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意义

从学习型班级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 构建学习型班级可以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的高要求, 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人为本、增强团体能力的五项修炼方法十分适用于目前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班级建设, 深入研究学习型组织对于构建大学班级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多次提出建立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因此创建学习型班级、培养学习型人才, 是当代高校教育改革责无旁贷的新使命。

三、构建高校学习型班级的具体策略

(一) 建立班级共同愿景, 明确班级发展目标

班级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的共同体, 其控制更多的依靠制度规范、团队精神和共同目标。共同愿景是指共同的奋斗目标, 它的建立首先需要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 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同, 同时也包含了班级成员的个人愿景;其次, 共同愿景要渗入到班级的日常活动开展中, 使之在班级成员的脑海中于愈加清晰, 从而达到全班同学在朝向共同愿景的奋斗过程中, 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也在不断加强。

(二) 激励学生自我超越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总说到, 自我超越就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要实现自我超越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个人愿景, 二是保持创造性的张力。建立个人愿景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帮助班级每个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创造性的张力指的是愿景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性, 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潜能, 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自我超越。

(三) 建立团队学习机制, 形成良性竞争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集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学习型班级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团体, 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学习讨论、小组建设和相互竞争等方法, 使同学们彼此尊重和信任, 共享学习资源, 自由交流, 提高学习绩效, 互为良好的学习伙伴, 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得到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 在合作竞争的良好氛围中, 班级成员之间也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四) 强化班级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把许多杂乱的片段结合成前后一贯的“故事”, 明白指出问题的症结, 以及找出较持续有效的对策。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看穿复杂背后引发变化的结构。构建高校学习型班级, 需要在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 以系统思考为基础, 进行班级自我评估和反思, 培养班级成员寻找问题背后真正原因的能力。班级自我评估就是班级为了解班级发展现状而有计划、系统的去收集材料, 由班级成员检验和讨论班级组织结构、组织方式及班级行为方面的效能, 找出班级发展中的问题并积极改进。在班级自我评估中需要关注的方面主要有:班级目前的发展情况和表现、制定考量指标进行效能度量、评估结果的得出和改进。

摘要: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高校“学习型班级”也属于组织的范畴, 它的提出和创建是对以往教学班级结构管理理念及其作用的积极反思和创新, 是追求互动创新、团队学习的过程, 是班级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从“学习型班级”的内涵、特征和现实意义出发, 对高等学校构建学习型班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班级,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红球、何军峰:学习型班级—现代高校班级建设发展创新探析, [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12) 。

[2]王健:高校学习型班级建设初探,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58) 。

[3]苏海泉、周志强:高等学校学习型班集体探讨,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

[4]黄红球、何军峰:学习型班级—现代高校班级建设发展创新探析, [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12) 。

[5]王全、杜树祥:高等院校创建学习型班级的思考和实践,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 。

[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M].上海三联书店, 2003。

[7]霍丽丽:高等院校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思考,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1) 。

关于构建学习型班级的问卷调查表 篇2

姓名___张旭__职业___学生__性别_男__

1.你认为一个优秀的学习型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可多选)

好的班风好的老师好的学生④干净的卫生⑤良好的师生关系⑥学生之间关系融洽⑦同学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⑧同学之间互相督促、鼓励⑨老师严厉的对待学生⑩其他_____________

2.大学没有了高中的紧张气氛,你是否还会积极主动的学习?A

A.是B.不是

3.你认为一个好的班风对你的学习、生活影响大吗?A

A.大B.不大

4.你更喜欢一个人学习还是集体学习?B

A.前者B.后者

5.当你面对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时,你的做法是:C

A.望而却步B.走一步算一步,实在不行就撤C.迎难而上

6.你认为课堂学习重要吗?A

A.重要B.不重要

7.你通常怎样度过课余时间?C

A.玩B.学习C.劳逸结合8.你现在有明确的目标吗?A

A.有B.没有

9.大学教育是一个通式教育,你怎样对待你的大学课程?A

A.都学B.有选择的学习C.不学

10.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你更在意哪个?A

A.前者B.后者

11.你愿意与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吗?A

A.愿意B.不愿意C.还行

12.当你遇到麻烦时,同学的帮助是否重要?A

A.是B.否

13.你是否经常与同学交流沟通?A

A.是B.否

14.同学一起奋斗,你的动力是否会增加?A

A.是B.否C.还行

高校学习型班级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心理委员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

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高校相继建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在全国各类学校中进一步得以实施与发展。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接受定期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但是现有的高校心理委员培训往往缺乏系统性、长效性、实用性。我校从2007年开始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构建了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道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介绍如下: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1.心理学知识培训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理工类为主的大学,学生所学的专业主要为电气、机械、材料、化学等自然科学类专业,平时接触文、史、哲类东西较少。因此,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中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1)开设《大学生活心理学》课程。现在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但是课程本身并没有受到同学们的重视。我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了选修和必修课程,使同学们系统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工作作好铺垫。其次,我校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新形式与大学生生活心理学结合起来。此外,根据年级和群体不同教授不同的知识培训,如在心理咨询方法培训中,就把心理委员常用的20种技能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方面。根据年级和群体不同,在培训中应该有一定的侧重。大一年级主要培训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克服学习压力,大二、大三年级以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恋爱、职业规划等自我发展问题,大四主要开展就业心理、社会心理的教育。(2)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除了课程教学,请各大学校心理学教授举办定期的心理学讲座。讲座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语言的幽默化、内容的通俗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吸收的程度,增强他们对基本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心理咨询的应变技巧的掌握等。

2.心理委员制度培训

(1)制度学习。在心理委员培训前,下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使学生们明确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了解班级心理委员的重要性问题,并根据《手册》要求选出班级心理委员,参加学校组织的班级心理委员专业培训,对他们开展工作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指导。培训后要求心理委员定期开展心理问题排查工作,时刻关注班级心理状况,了解同学的心理问题。(2)定期考核。对工作优秀的心理委员予以表扬鼓励,对待心理委员将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表扬先进,鼓励后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全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全面开展。

3.心理委员工作技巧性培训

技巧性培训目的在于使心理委员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洞察能力,增强责任感。

(1)案例分析。仅仅是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是不够的,当心理委员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仍然束手无策,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案例教学方式将更加适合于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

(2)学生自主活动。班级心理委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必须将其应用于实践。我们在培训中创新性地将团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心理互动活动。

(3)经验交流。班级心理委员在经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后,定期的经验交流分享不可或缺。心理委员在交流、学习、分享他人工作经验的同时,对自我工作进行再反思和再思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心理素质拓展。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分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的层面,即维护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并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舒缓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在活动中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成为心理素质优异,实践能力强大的当代大学生。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的实施效果

1.有效提高了班级心理委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的构建不仅为心理委员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渠道和机会,更是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所学、提高工作能力的平台。在这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经过培训的班级心理委员已能较好地与班级同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及时发现并报告同学的心理困惑,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专业性。

2.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和谐稳定

班级心理委员的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宣传深入到了每个班级。新构建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委员培训体系在为大学培养合格班级心理委员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基层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和谐稳定。

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的注意事项

1.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主体性

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要注重教师主讲与班级心理委员参与相结合。在培训专业心理学知识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但更要注重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主体性,使课堂真正回归学生,让班级心理委员在听取知识的同时积极思考,这样更加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2.实现课堂培训、网络培训和实践培训的互通

大型案例分析、心理学知识的系统讲述等我们仍然可以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但是,心理学更加注重知识的点滴积累,可以通过微博等现代手段对心理委员迅速广泛地教授心理学小技巧。

3.重视班级心理委员培训考核

心理委员培训的效果需要考核制度的约束和检验。首先,有明确的、量化的考核标准。主要考核班级心理委员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其次,有严格、定时的考核过程。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最后,要有公正的考核结果,对表现积极的班级心理委员实行表彰,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鼓励,并帮助其克服工作困难,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海,刘莉湘君.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功能定位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22(4).

[2]王亚鸽.理工科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周璠.浅谈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现状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4]刘海娟.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2010,(12).

作者单位:董雪 刘一蓉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高校学习型班级的构建 篇4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学习型班级,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班级是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善于获取、创造、提炼各方面有益知识,并以这些新知识、新见解、新理念为指导,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努力实现共同愿景的班级。[1]1990年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创造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阐述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2000年,在他的《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一书中,对发展学习型组织的十大挑战又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学习型班级应该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征:善于不断学习;拥有共同愿景;强调团体协作;班级自主管理;注重系统思考。

一、构建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构建学习型班级,有利于激发班级学习力。

构建学习型班级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没有学习力,就会失去竞争的能力,从而无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学习型班级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构建学习型班级,有利于增强班级创新力。

学习型班级强调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美国管理大师皮斯特·T指出:“学习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2]15构建学习型班级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营造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的班级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更好地促进班级的发展。

3.构建学习型班级,有利于提高班级竞争力。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班级的竞争能力,只有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创新,才能激发出自身活力和竞争力。学习型班级通过学习提高班级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的竞争力。

4.构建学习型班级,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习型学校的管理理论。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班级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而要真正意义地实现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的目标,必须加强班级管理的实践改革与理论研究,尤其要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学校理论的引领下进行班级管理改革和创新,并在改革中来发展和充实学习型班级的管理理论。[2]8

二、高校班主任在学习型班级构建中的作用

1.充分认识自我,注重自身修炼。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教育理论水平。高校班主任是学习型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己的人生成为学习的人生。一方面,高校班主任要从提高自身现代理论水平和掌握最新文化信息角度进行选择式、跨越式的学习,形成现代的跨越式学习方式,建构博览精读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应以教育理论作指导去研究人、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二是善于总结,不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高校班主任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高;要善于把学习理论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班主任。班主任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可让全体学生因对班主任的尊敬而加强对学习的重视。同时,班主任在学习中可以更深地体会学习的内涵,理解学习的价值,为构建学习型班级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充分认识自我,不断在工作中追求卓越。高校班主任必须能不断地反省和评价,充分地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2.完善组织体制,营造学习氛围。

一是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传统的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导致班级管理体制僵化。只有创新班级管理模式,通过自主管理,增强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重视并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学生之间人际关系融洽,能增强集体观念,满足归属感,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二是重心下移,创建班级民主管理体制。构建学习型班级,就要变革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实现动态变化的扁平化管理。要充分提高管理绩效,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快速应变能力,从而使班级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应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形成班级学习的氛围,树立学习的风气,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鼓励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

一是营造氛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自我超越的修炼中,个人认清自己目前的状况,发现自己的愿望与理想间的差距,从而更加忠于自己的愿望。在构建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高校班主任应营造一种能够自我超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鼓励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班主任也身先士卒,追求自我超越。二是创新思维,改善班级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因此,要构建学习型班级,必须突破思维定势,改善心智模式,不把责任推给别人,要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三是反思探寻,掌握完善心智模式的技巧。高校班主任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完善班级的心智模式,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反思和探寻的技巧,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接受新观念、思考新问题、实践新举措,从而推动心智模式的改变。

4.运用沟通管理,形成共同愿景。

一是倾听沟通,鼓励形成个人愿景,以个人愿景,使个人和班级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二是全员参与,形成班级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应当建立在鼓励学生追求个人愿景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全员参与并相互沟通的基础上以共同愿景为依托,班级可以形成值得大家全新追求的目标,提供学习的目标、方向和创新动力。[3]22三是求同存异,实现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的有机结合。真正的愿景必须是班主任对班级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求同结合,是一种共同追求的、希望能实现的班级未来景象。在为共同奋斗目标奉献的过程中,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增进班级凝聚力,最终有力地推动学习型班级的形成和发展。

5.建立学习通道,创新学习机制。

一是建立通道,保障成员学习。在学习型班级中,高校班主任的工作基本上是设计学习的过程,并保证学生的学习能被不断促进和有效推进。班级的学习通道和促进学习的保障机制可以给学生以非正式的指引,使学生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明确发展的方向。二是团队合作,创新学习机制。团队学习是指“改变交谈和集体思考的技巧,从而发展超出成员才能总和的集体智慧和能力,以便最终实现共同愿景。”[4]它实际上是一种以共同愿景、自我超越为前提条件并把潜在的个人智慧变成现实的团体智慧的学习行为。在构建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团队学习是最基本的形式。团队学习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提升班级的价值观。三是学以致用,提升班级竞争力。学习型班级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在学习中运用知识、创造知识而学。[3]123因此,高校班主任就要对学习加以引导,把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总之,学习型班级是一个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而持续变革、不断学习、永续创新的班级,是一个能够自我完善、追求卓越、持续发展的班级。高校班主任是学习型班级创建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着,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高校班主任要充分认识自我,注重自身修炼,完善组织体制,营造学习氛围,鼓励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运用沟通管理,形成共同愿景,建立学习通道,创新学习机制,不断提高班级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从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逢春,许莲华.论高校辅导员在学习型班级建设中的主要作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82.

[2][美]皮斯特T.第六项修炼——创新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凯歌,译.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

[3]欧阳明.学习型学校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高校学习型班级的构建 篇5

1.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班级

1.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简单地讲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概念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对其管理就成为必然。知识管理专家Davenport等人指出[1]: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组织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对组织知识资产的挖掘和发展,所管理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的、文本的知识,又包括隐性的、主观的知识。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进行认定、共享和创造相联系的全部过程。它需要建立一种系统使知识库的持续和更新得以实现,并且培养和促进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视知识为资产,并且建立起支持知识创造和共享的组织规范和价值。

由于知识管理的复杂与多元性,不同的学者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不一。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基于特定组织的职能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在组织内部促进各个部门和个人创造、掌握、分享和运用知识,从而提升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2]。在高校班级中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促进学生间的知识交流与合作,提高班级成员的创新及应变能力。

1.2学习型班级。

学习型班级的概念来源于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中的应用。圣吉认为,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形成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学习[3]。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在各种学习型组织建立和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是对以往教学班级结构管理理念及其作用的积极反思和创新[4]。学习型班级是崇尚学习、深蕴文化的班级,是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班级,是共同学习、情感沟通的班级,是自我改变、共同成长的班级[5]。这一班级的主要特点有[4]:班级成员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创造性学习;班级成员有共同的愿景;班级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班级自主管理;班级成员以团队为中心学习。建设学习型班级,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彼此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共同成长与进步,最终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群体。

1.3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班级建设。

通过对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的探讨,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进行管理,以促进组织成员间知识的共享与创造,进而使知识成为资产和价值。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是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而营造全员学习氛围的最佳手段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则是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6]

因此,知识管理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知识管理开展学习型班级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将知识管理纳入高校班级管理中,通过知识平台的建立和知识的共享,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全体成员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最终构建为学习型班级。

2.高校班级现状不利于学习型班级的建设

2.1班级管理主要以日常教学和常规管理为主。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重心主要围绕着日常教学和常规管理,关注的是学生在学校的出勤情况,以及上课纪律等常规性问题,还有一些个别班级事务的管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多地属于由上到下的权威服从关系的管理,在这些管理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参与较少,无法发挥潜力[7]。同时,这种管理方式很少涉及知识管理层面,班级内缺乏正式的知识共享平台,班级学习合作活动较少,没有形成共同学习互动的班级氛围。

2.2学生班级意识淡薄,强调自我中心。

趋于独立、自我意识较强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由于成长环境相对安逸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强调自我中心和个性张扬,在处理问题时只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集体利益。这些学生对班级和班级活动不感兴趣,集体意识淡漠。同时,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许多学生“我行我素”,即各自有独立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习惯于团队学习和合作。再加之高校实行学分制,固定班级动态化和大班教学等情况越来越普遍,使得班级学生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班级意识的淡薄。

2.3学校课程设置不关注班级学习功能的发挥。

高校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开展,课程设置、专业门类诸多。但其中,班级往往发挥的是一个教学单位的功能,师生以班级为单位上课听课,学生上课来,下课走,除了课上有某些讨论、合作外,大部分时间班级只是作为一个框架存在,其本身并未发挥学习的功能,即群体学习功能不明显。同时,尽管高校课程丰富,却很少有专门服务于班级学习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师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挖掘和分享知识,建立知识平台。

此外,尽管当前教学改革强调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高校的课程依然以理论为主且课时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即便有合作学习的成分,但合作中大多还是以显性知识的交流为主,对隐性知识的关注与挖掘不够,使得班级成员间知识共享不足,班级的学习功能未能很好体现。而学习型班级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集体学习的氛围,在集体学习中共享知识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及班级的发展。

3.建立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学习型班级

3.1转变传统班级管理理念。

高校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班级的价值,班级不仅仅应作为一个学校的基本单位存在,更应作为学校的一个学习单位存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更多地关注班级的日常教学和常规性事务,班级的存在主要是为教学和管理提供便利。而学习型班级则强调班级的学习功能,要求班级本身也成为一个学习体,在这样的班级中,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彼此合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并实现班级的价值。这样的转变就要求在班级管理中重视知识的价值,以及班级的学习功能。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强调知识的挖掘与共享,在组织成员间彼此互通知识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创造。同时,通过知识库的持续与更新不断促进组织成员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形成学习型组织。因此,在学习型班级的建设中,学校和师生需要共同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并将其切实贯彻下去。 3.2创建知识管理平台。

现在的教育强调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有创造性的人才,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学生间彼此交流、合作,知识得以不断更新与创造,学生不仅能增强合作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能成长为会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才,这无疑与当代的教育要求是相吻合的。

知识管理平台的创建主要依赖于现在的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建立一个便捷、有效、安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不断更新的知识共享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班级成员及教师可以方便地查找、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可以彼此交流,共享资源。

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知识库的建立。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在知识库建立之前广泛征询班级学生意见,除了日常的学习知识、专业知识外,还可以把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其他知识纳入其中。然后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同时,运用“知识地图”等知识索引的设计让师生方便地浏览和检索。班级知识库中的知识多以文字、图形等显性知识为主,而知识的共享不仅有显性知识,还有隐性知识,这也是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隐性知识的搜集与共享可以采取交流的形式,通过师生间或学生间的深入探讨和经验的分享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知识管理平台建好以后,学校和教师可以赋予班级学生管理的权利,通过明确分工和任务的分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促进和形成学生的自主管理,加快学习型班级的建设。

3.3围绕知识管理设置配套机制。

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除了平台的创建外,还需要设置相关的配套机制,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切实达到知识的共享和创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可以针对知识管理专门开设相关课程,课程除了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开展“问题导向”的集体合作活动。例如,以某一研究课题为主题引导班级学生展开探讨,相关教师也参与其中,在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中,不仅实现知识的共享,而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班级的集体智慧。

同时,为了促进知识管理,还需要完善已有的评价机制。传统的学习评价更重视个体的发展,对集体关注较少。知识管理强调的是通过个体间知识的共享实现整个组织绩效的提高,对此,评价机制应加大对组织绩效的考评,即,在班级管理中,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关注整个班级的发展。不同班级针对同一课题得出的不同研究方案,不同的班级知识库的更新情况,等等,只要是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作为班级性考评的标准。这种以班为单位的评价机制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管理的重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知识管理平台还可以尝试与外部知识资源对接,例如企事业单位网络,专家网络,其他学校的知识网络,等等。我们应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及时更新班级知识库,增强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成为学习型的人才,最终将班级建设为学习型班级。

参考文献:

[1]王健.高校学习型班级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29.

[2]赵华,杨永坤.知识管理: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之维[J].教育探索,,(7):99-100.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

[4]刘青,周青.高校构建学习型班级思考[J].青年文学家,,(13):44.

[5]饶红,王莉.学习型班级:理论内涵与构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18):39-40.

学习型班级:理论内涵与构建策略 篇6

一、学习型班级的涵义与特征

学习型班级是崇尚学习、深蕴文化的班级,是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班级,是共同学习、情感沟通的班级,是自我改变、共同成长的班级。通过构建学习型班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情感交流,学会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资源,促进彼此互动成长和共同发展,同时使班级形成共同愿景,使学习成为班集体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要。

学习型班级具有如下特征:学习型班级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团体,集体的智慧具有无法估量的力量;学习型班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是学生适应缤纷复杂的社会的必需品;学习型班级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重新创造,也是为了自我的重新创造;学习型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它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检测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组织;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成长或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同学们把彼此当作学习伙伴,无论成绩高低,相互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形成一个班级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愿景;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班级理论和方法的核心。

二、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基础理论

一是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社会,如孔子的“修身以达君子之境”,柏拉图的“学园”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终身教育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后来英文文献中首次出现了“终身教育”一词。法国教育学家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的构想。继而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他认为“终身教育代表着这样一种努力,以个人不再与自己发生冲突的方式使那些训练的不同阶段协调起来”。随后,终身教育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蓬勃发展。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者集团为了自身生活的向上,而通过每个人的一生可以达到的人情的、社会实践的、职业的、发达的过程。另一个教育学家柯伯勒则从时间、形态、结果、实施四个层面探讨终身教育理念,并由此提出了终身教育的三原则:学习是终身的历程;学习在各种情境中发生;终身教育的实现是由个人来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著名的调查报告《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标志着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得以正式认可。并随后出版了《学会生存》,进一步论证了终身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此后许多国家陆续颁布了类似美国《终身教育法》的法律法规。近年来,终身教育理论首先在我国教育学界兴起,发展完善于企业界。进而波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开始在国内盛行。

二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与组织学习概念相关联,从企业界开始兴起,来自企业界应对知识经济、提高效率以及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关注。“组织学习”的概念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主要是具有共同思维模式的个体行为的集合结果。组织学习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提出和推展组织学习的代表学者有阿杰斯、肖恩、雷森、圣吉等。圣吉的《第五项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的出版对学习型组织的推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圣吉认为:“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其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具体内容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事实上,不同的学者对什么是学习型组织、这种学习是整体学习还是个体学习是有着不同看法的,如柏克、柯森和尤信、列托斯、雷丁、马修斯等。此外,我国学者也对学习型组织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如周德孚等在对国外学习型组织实践及我国学习型组织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详细全面的介绍。

三、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时代因素

首先,构建学习型班级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改革的要求。中国目前正处于内部现代化和外部全球化双重浪潮的冲击和挑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自此全国兴起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班级的热潮。学校作为一个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教育人、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在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仅需要发挥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作用,而且理应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排头兵,用自己的理念去实施影响,引导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此,创建学习型班级,培养学习型人才,创建学习型学校就成为体现和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之一,也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关键。

其次,构建学习型班级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讲到:“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学习型班级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学习型班级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它不仅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包括学习理念的确立、学习制度的健全、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双重人格的克服等内容,要求面向个人的终身学习和教育,始终保持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在一个重视学习与个人能力价值的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会相互承认并欣赏彼此的价值和能力。学习型班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最后,构建学习型班级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学校班级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障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厌学;没有明确的个人愿景,学习不努力,精神不振作;缺乏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差,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班级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的管理和教育效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每一位学生培养自信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良好的习惯,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成为一个有活力、能合作的学习团体。班级及其成员能学会友爱、学会思考、学会超越,寻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以此推动班级的和谐、持续和全面发展。

四、学习型班级的构建策略

首先,鼓励学生自我超越,激发学生主动性成长。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班级生命力的源泉。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其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精神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人整个班集体中。学习型班级应该让班级成员自行设计适合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然后再具体实施。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增强自我超越的班级氛围,鼓励个体积极地向我超越,培养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因此,自我超越依靠的是个体

内心的价值激励。教师对学生个体自我超越的鼓励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个体的自我激励和发展。

其次,建立班级共同愿景,明确班级整体的奋斗目标。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愿望、企盼和景象,是根植于学生心中巨大的感召力。共同愿景是班级的努力方向、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的价值观、使命感、奋斗目标相互交融的结果。它使全体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努力方向,并引导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中心任务来建立班级的共同愿景,也可以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人愿景合理地进行整合规划,从而建立共同愿景,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共同愿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把具体愿景分解成若干阶段性的子目标,并予以量化来保证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要求教师要善于聆听、深入学生周围,听取其心声和发展方向,进而建立起一种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意愿”,激发学生为之认真付出、激情投入,使班级蕴育“无限的创造力”和“强大的驱动力”。

再次,形成团队学习机制,形成学习共同体。团队学习主要指团队内部的协调、内部的讨论和内部的研究,以达到班级内部的知识扩散和共同愿景的建立。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能强化学习动机,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组织成员相互影响,使其对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通过以反思和探询为基础的深度汇谈和日常学习讨论,不断突破习惯性防卫。鼓励班级每个成员说出心中真正的想法,以发现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揭露思维的不一致性,发掘出原先不曾注意的学习潜力.为班级汇集更多的意义和设想,从而创造彼此间深深的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气氛,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和学习共同体。

高校学习型班级的构建 篇7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 基本策略 学习化进程

[作者简介]李大林(1969- ),男,黑龙江明水人,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李勇军(1962- ),男,吉林敦化人,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潘玉环(1974-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人文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吉林 吉林 13006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77-02

“学习型组织”一词,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睿思特,1965年,他在《企业的设计》一文中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后来他的学生彼得·圣吉使这一概念更加系统化了。彼得·圣吉对“学习型”组织作了如下描述:“不断创新,进步的‘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由此可见,“学习型” 组织建立在人们真正渴望学习的基础之上,目标在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创新,是一个真正发展意义上的有机体。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党组织,应该具备以下特点:首先,组织中人人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其次,组织中领导层整体素质较高,有组织实施学习管理的能力;第三,组织是成员学习的中心,为成员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和内容;第四,资助个人扫除各种学习障碍,让想学习的人有机会学习;第五,应该满足成员生存、择业和发展的需要,包括兴趣、休闲和心理潜在需求,要各方面满足他们的要求,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六,组织中的学习应该是开放的、多形式的、无限制的、无边界的;第七,终身教育的体系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由此可见,在这种新型的组织机构中,人人处在学习中,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整个组织始终充满着一种学习、研究交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我们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和研究精神,因此,在教育中,学校需努力营造“学习型”党组织,积极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构建“学习型” 党组织,学校需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学习的渴求,为促进人才发展提供知识基础

首先,“学习型” 党组织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人才培养提供科技含量高的知识。教师依托“学习型” 党组织,可以开展群体学习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大思维的空间,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学习新知识。其次,“学习型” 党组织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强化运用知识的融合性,顺应人才全面发展对知识的综合需求。在“学习型”组织中,各学科教师通过相互沟通、互相学习,不仅能深化整合本学科专业知识,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扩展了教师的视野,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故步自封的作风,使教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第三,“学习型” 党组织能促进教师掌握有效学习知识的方法,为人才培养提供实用价值大的知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促进教师掌握开放式学习方法,为传授有价值的知识提供超前思维。(2)促进教师掌握迁移式学习方法,为传授实用价值大的知识提供新的途径。(3)促进教师掌握研究式学习方法,为传授有价值的知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构建“学习型” 党组织,为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提供能力基础

构建“学习型” 党组织,为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提供能力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型” 党组织所形成的研讨式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优化知识的能力,对人才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导向作用。(2)群体优势互补的学习氛围,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人才的能力培养具有规范作用。(3)“互动式”的学习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人才的能力培养具有示范作用。

三、构建“学习型” 党组织,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为促进创新型人才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学习型” 党组织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教育者在向被教育者的学习中,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知识盲点,同时也找到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突破口;而被教育者在感受教育者的教育引导的同时,也会被教育者的学习精神所感动,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学习互动中,通过不断认识到自己的长短,端正自己的位置,形成一种正视自我,正视现实的良好心态。在组织成员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每个成员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需要开展积极交流和辩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问题越辩越清晰;另一方面在这种辩论与研讨中,能充分鍛炼成员的表达能力。此外,在一种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中,每位成员本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新知识以及他人更多了解的心态,会抱一种探究和学习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形成正确的见解,也能有更多的认同感,使自己的心灵处于开放状态。通过上述积极的学习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成员心理的早日成熟。

四、构建“学习型” 党组织,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为促进人才的成熟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学习型”组织,将打造成员生命共同体,作为维系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学习型”组织中,要求将每个成员的个人愿景、团队愿景与组织愿景进行有机融合,要求组织中全体成员拥有一个衷心的共同目标,从而使组织体内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在同一目标引导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过程中,原来意义上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相互接近靠拢的过程中,通过角色转换,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一种对于组织建设的方针的研究与探讨,原来的被动接受管理变成主动维护管理,主动实施管理变为积极的协调服务,从而使管理的效能得以最大发挥,进而为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了一种和谐良好的内部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

五、构建“学习型” 党组织,要推进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结合,为促进人才培养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确立学习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进步和发展需要的理念;要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把学习融入党员的工作和党组织的工作中,结合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与此同时,推进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当前,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被动学习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广大党员要时刻看到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向书本学是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向实践学则是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着力从三个方面下工夫:首先,在调查研究上下工夫。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党建等内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其次,在实践锻炼上下工夫。有计划派遣干部到基层锻炼,让干部读懂、读好社会实践这本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第三,从经验总结上下工夫。要认真总结和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经验,把学习党的历史与学习运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学习运用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与党的建设理论结合起来,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及党的建设的现实结合起来,获取推动事业发展的宝贵启示和精神动力。

上一篇: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下一篇:计算机辅助成本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