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相关

2024-09-02

电子政务相关(精选十篇)

电子政务相关 篇1

1 电子政务的安全内涵

电子政务的安全包括网络运行安全、防病毒/黑客方面的安全、系统身份认证安全、信息访问/传输/储存的安全、物理安全、制度安全、人员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2]。其中, 网络运行安全、防病毒/黑客方面的安全、系统身份认证安全、信息访问/传输/储存的安全属于网络层面的安全性, 主要包括网络的互操作性、可控制、可计算性及可靠性等。信息访问/传输储存的安全则属于信息层面的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防侵害性及不可否认性等。而制度安全、人员安全则属于管理层面的安全问题, 包括规章制度的完整性、可靠性等。物理安全则属于设备层面的安全问题, 包括设备的质量保证、备份等。

2 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

总结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信息篡改。在实际的工作中, 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或技术能力有限, 加上网络本身的缺陷, 电子政务系统易遭到外界的非法入侵, 大量敏感信息和涉密信息遭到篡改。第二, 信息泄露。在应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 由于系统加密强度或加密措施不够, 以致系统内众多信息存在泄露的安全隐患。攻击者可利用电磁波接收装置、搭线、电话网、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破译用户密码, 或可通过分析流量/流向、通信数据字长、通信频率等参数破译密码[3], 存在信息泄露隐患。第三, 信息假冒。应用电子政务办公时需要进行身份认证, 即输入相关的信息并得到系统认证后方可进入系统。有不法分子假冒政府网站吸引用户办理业务, 致使用户损失严重。传统的认证方式安全性较弱, 无法准确验证登陆用户的真实身份, 一些不法分子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带有信息窃取功能的木马病毒攻陷系统, 窃取到重要信息。第四, 信息抵赖。电子政务办公双方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业务操作的, 且面对的是不同信息的接受群体, 加上双方没有真正面对面, 因而无从考究业务双方的身份。因此, 可能出现操作人员事后不承认的情况, 即出现信息抵赖行为。该行为会影响正常的电子政务工作, 造成办公混乱。

3 提高电子政务安全性的建议

3.1 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信息化工作的协调和领导

电子政务办公涉及面广, 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社会工程。因此, 应健全完善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机构, 并实施信息化工作责任制, 坚持一把手负责的工作原则, 以加强协调和领导。例如, 可根据具体情况, 在市直单位或非市直单位配备相应的信息化工作人员 (一般3~4名) , 对于县、市、区的直属单位也配备一定数量的信息化人员 (一般1~2名) 。对于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则统一实施三定方案。

3.2 引进并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人才在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 政府部门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 对收入分配、选拔任用、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进行完善, 以吸引人才。其次, 完善信息化专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机制, 并以创新作为主要的考评方式, 推动人才的规范化、公平化管理。同时, 完善激励机制, 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3 制定并完善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及安全政策法规

要实现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 制定和完善安全标准及安全政策法规是重要的前提条件。通过制定安全标准和政策法规 (包括操作安全规范、系统安全审计、安全问题报告程序等制度) , 对系统开发、运行企业或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使安全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为保证制度法规的贯彻实施, 在制定时应重视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同时, 成立各市网络信息的安全协调小组, 建立应急处置和信息安全通报机制, 以加强信息的应急指挥和安全管理工作。

3.4 建立安全评估体系

建立安全评估体系时, 首先应对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专用系统、需要加密的系统, 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划分安全等级。然后对可能的威胁进行等级划分和评估, 以建立威胁警报系统。当出现威胁报警时, 就可根据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安全评估体系能对安全隐患问题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 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

4 小结

综上所述,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是事关政府机关、企业、社会公众和团体等利益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电子政务在建设和应用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问题, 使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面临重要挑战。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落实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翔.电子政务安全体系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12) :121+130.

电子政务与商务的相关论文 篇2

引言

伴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在五大应用领域中分别被列为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它们在信息网络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与政务两个不同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各种商业经营管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利用Internet进行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企业对企业(B2B)的电子商务;二是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三是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电子商务;四是企业对政府机构(B2G)的电子商务。

1.2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也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政府部门内部(G2E)的电子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G2G)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G2B)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与公众(G2C)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

从以上基本概念可以看到,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而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易事务的效率和主体的经济效益。从一开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就相互关联,之间有着交叉的应用领域(B2G或是G2B)。

2.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推动作用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电子政务而言,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它的建设与发展,为电子政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发展是辨证的统一。

2.1 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撑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一方面其发展有助于巩固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为政府对企业的政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如电子密钥,电子认证系统的开发,网上支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这些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为电子政务所利用。另外,伴随电子商务活动建立的法律法规等,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保障。

2.2 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够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电子商务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应用上,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些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应用或移植于电子政务。

3.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21世纪,随着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不但要求当地政府具有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要介入电子商务,参与有关的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

3.1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经济交易领域中,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是大型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也容易实现,并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高就会严重制约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目前,政府进行网上采购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开展的一种电子商务活动,如果有效的将电子商务引入到这个活动中,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交易的发展。这种利益引导比理论劝导更直接、更有效。所以为了推进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政府应该采用网上采购,以此来带动企业的网上采购。

3.2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电子政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等。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之外,它会成为Internet与Intranet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开展后,也能推进公众网上采购行为的发生,继而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

3.3 电子政务对企业电子商务具有保障和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带动了我国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模型中,一方面,企业电子商务从电子政务中自动获得政策信息,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踪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政府政策数据,并及时将政策的变动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反映出来,保证了企业决策的适时性和现实性。

3.4 电子政务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监督与服务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它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同时它也具有监督企业的商业行为,两者之间的这个关系界定如果不清楚,企业就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通过在电子政务的支撑下,不仅获得许多免费而及时的企业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开拓新的市场。

4.结束语

电子政务相关 篇3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年都有数千万人出国旅游、求学、就业、经商等。护照是我们出国必备的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对现用的护照大家肯定十分熟悉,但要说到电子护照可能就不太了解了。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国外交部公布的有关电子护照的相关信息。

有人可能认为电子护照就不是纸质的了,或许像一张IC电话卡。其实这是误解,电子护照是在传统纸质护照内植入智能芯片,并在芯片中加入持照人的身份及生物特征信息,并以信息安全技术来保证其安全性,但其外观与传统护照并无差别。

有人或许要问,为什么要研发使用电子护照呢?其直接原因就是要加强护照防伪功能,提高通关速度,便利国际旅行。美国“9·11”事件以后,为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各国普遍加强了出入境管制措施。因此,作为国际旅行证件,护照的防伪性能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电子护照由此应运而生。据了解,电子护照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以美国为先行者的初始阶段

美国“9·11”事件之前,电子护照主要停留在概念和技术论证层面。“9·11”事件后,美国迫切要求加强出入境安全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加速电子护照的研发,并于2004年首先颁发电子护照,其他各国也相继跟进。

(二)以国际民航组织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普及阶段

各国都在研发电子护照,但却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为电子护照的全球通用带来麻烦。为此,国际民航组织一直致力于电子护照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国专家制定技术标准,并选定面像作为必选的生物特征,指纹和虹膜作为可选的生物特征。2006年,国际民航组织推出了电子护照的第一版技术标准,使得各国电子护照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签发。2007年,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了公钥簿组织,公钥簿为各有关国家和地区电子护照的验证提供了便利的技术平台。

国际民航组织技术标准颁布后,电子护照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普及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签发电子护照。这些电子护照芯片主要载有持照人身份及面像信息,被称为第一代电子护照。

(三)以指纹技术为核心的提升阶段

随着电子护照的推广,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其防伪性能,仅有持照人的面像信息已不能满足防伪需要,各国开始考虑在电子护照中添加指纹等唯一性生物特征信息。由于指纹信息的敏感性,不少国家使用指纹时面临法律上的障碍。为此,各国通过法律授权或技术性调整等方式积极推动使用指纹。2008年,德国等部分欧盟国家开始颁发含有持照人指纹信息的第二代电子护照,电子护照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电子政务相关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欺诈,电子签名

1 电子商务欺诈的概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以下简称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使各国纷纷全力发展本国的电子商务,我国也十分重视电子商务建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8万亿元,2011年预计全年将达到6.8万亿。2013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已超过25000家。2010年,淘宝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中国的电子商务已进入发展的高速时期,而且未来将很有可能延续这一发展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将加大对互联网的应用,未来的个电子商务交易将更加繁荣。但是,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电子欺诈现象。电子商务欺诈严重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法律角度来看,所谓“欺诈”就是指使人发生错误认识的故意行为。交易方由于对方的错误表示而做出与自己真实想法不一致的意思表示,为了保障被欺诈方的权益,使其不受因欺诈而做出的意思表示约束,法律允许受欺诈的当事人撤销其因欺诈而作出的行为,也就是说,欺诈可以使此交易无效。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虚拟性,这就使整个交易更加具有不确定性。这个特点正是电子商务欺诈滋生的根源。关于电子商务欺诈的概念,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但综合起来,所谓电子商务欺诈,就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编程、解码、电子窃听等工具,针对电子信息系统在数据产生、存储、传输、管理、安全运用上的漏洞及监管的疏漏,实施的危害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的行为。与传统欺诈相比,它具有虚拟性和高科技性。

2 电子商务欺诈行为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电子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为主体日趋多元化。在计算机普及以前,可以接触和使用电脑的人往往是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电子商务犯罪的主体是专业技术人员。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犯罪的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只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常识,就可以成为电子商务欺诈的主体。

(2)欺诈手段进一步多样化。电子商务欺诈行为的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发生在交易双方之间,一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对方财物。在这种类型中,行为人一般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获得认证机构的身份证明,实施电子欺诈行为;第二种欺诈行为除了涉及交易双方还涉及第三方。此种类型中,第三方利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不安全性,拦截交易信息,伪造身份并进行欺诈。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利用电子商务欺诈的新手段层出不穷。例如,利用木马病毒盗用消费者的账户和密码;通过新型的窃听和监控手段拦截交易信息等等。

(3)欺诈行为隐蔽性加强。大部分电子商务犯罪分子只是通过向计算机输入错误指令,篡改软件程序,作案时间短,而且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不会造成任何损害,作案不留任何痕迹,使一般人很难觉察到变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欺诈的手段更加智能化,行为更加隐蔽,使侦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 防范电子商务欺诈的重要手段-电子签名

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未来其应用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欺诈的危害性也将进一步扩大。鉴于上文提到的电子商务欺诈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电子商务欺诈。其中,保障电子商务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电子签名。在传统的经济生活中,签名盖章对于传统的纸本文件是必不可少的。而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人们在通过互联网实现交易的过程中,电子签名就应运而生了。简单的说,电子签名就是现代认证技术的一般性概念,就是一种对交易双方身份进行识别的方法。它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1)将报文按双方约定的Hash计算方法得到一个固定位数的报文摘要。Hash计算方法保证只要变动其中任何一位,新得到的报文摘要值就会与原先的值不相符。如此就可以保证报文的不可改性。2)将带得出的报文摘要值用发送者的私人密钥加密,然后连同原报文一起发送给接收者,由此产生的报文就是电子签名。3)接收方收到电子签名后,用同样的Hash计算方法对报文值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对方的公开密钥进行解密,并同解开的报文摘要值相比较,若相等,则证明报文的真实性。电子签名的编制过程和验证过程示意图如下:

我国于2005年4月1日颁布了现行的《电子签名法》,确定了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网络安全危机,为我国今后的信息化立法奠定了基础。自实施以来,在保障电子商务安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说,公众对电子签名的认知度仍然很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一方面要开展各类活动来宣传和普及电子签名法,加强公众对电子签名的认知度,进而推进电子签名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我们有必要通过对电子合同与电子签名应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找到其中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补充、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制度,探索其解决方式,在将来的电子签名立法中进一步补充、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安全性,从而才能使我国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才会继续保持高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建平,杨毅.电子合同效力问题探讨[J].人民法院报,2000-03-25.

[2]沈木珠.电子商务立法的问题与思考.法商研究[J].2001(1):57-65.

[3]胡静.电子签名及其安全认证机制的法律问题[J].学术研究,2001年增刊.

[4]电子商务欺诈:分清责任重于诚信批判[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1-04-25/01185443925.shtml

[5]彭拥兵.电子商务欺诈的特点和防控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04,2(6):34-36.

[6]许秀中.网络与网络犯罪[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2.

[7]吴伟光.电子商务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

[8]李伶俐.我国电子商务合同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今日南国,2009(7):182-183.

[9]阿拉木斯.关于电子签名法实施中的五个主要问题[J].电子商务,2006(1):44-47.

电子商务安全论文相关 篇5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网络购物中出现的付款收不到货,或者货物不符合实际等此类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事件暴露出来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还有些威胁到网络安全事件,如用户信息或贸易内容被窃取、中途篡改信息、病毒网络化、同行业者恶意竞争,甚至是身份假冒、交易抵赖等等。

这些现象与问题暴露出了我国电子商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极大地妨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立法和执法

一方面,电子商务是在一个虚拟空间完成的商务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调整现行的法律法规,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让法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针对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规范主要有《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这些法律虽然适用于电子商务,但并没有针对电子商务的交易环境做出明确的规定。

因此,我们必须在严格遵照目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破坏网络交易秩序、危害网络交易平台的行为应依法给予严厉惩治。

电子商务犯罪是伴随电子商务产生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犯罪是指利用电子商务活动,侵害电子商务交易并造成社会危害的行为。

上述提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立法讨论仍只限于电子签名、身份认证的层面上,而对于具有抽象性、易删改性和易复制性的电子证据方面,因其来源与制作信息具有隐蔽性等特性,我国法律还未明确的界定,这给电子商务犯罪的认定造成了困难。

鉴于电子商务犯罪存在于虚拟空间这样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我国应加紧完善立法,尽快地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纳入证据法领域。

只有这样才能弥补电子商务犯罪中的证据采集难、案件侦查难、罪名裁定难以及量刑难等方面的漏洞,才能更有力地惩治、打击电子商务犯罪活动。

2加强电子商务的安全监控管理

电子商务契约相关法律问题之研析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络交易安全 Web-wrap contract

一、电子商务契约相关当事人

1.ISP 业者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系因特网的服务提供者,亦即指提供联机服务主体的因特网服务业者。国内的ISP 业者,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如:阿里巴巴,易趣等。这些业者均提供计算机联机,互动信息以及商业买卖服务。

2.网络客户 (使用网络的客户)

此系包括如你我一般个体及其它公司专业体等,成员有特约商店、提供网络商品服务公司、消费者以及银行。欲在在线交易,即必须与ISP 业者订立网络连线服务契约,方可达成电子交易的目的。

3.网络银行

是以因特网对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又被称为虚拟银行,存在于传统银行之下,成为其业者之一,亦可单独以因特网的形式存在。网络银行是利用目前全球使用普遍的因特网,只要是因特网的使用者均有可能进入其网址,依其个别条件使用其服务,使用者只要能以个人计算机连上网际网络,不需购买特定软件或升级软件,即可与网络银行联机。

二、ISP与网络订户之间因特网服务契约的法律问题

1.因特网服务契约的效力

(1)对因特网服务业者的效力。

①提供服务的义务。提供服务系为因特网服务业者的主给付义务,而其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则须视不同的契约约定内容而定。惟联机服务应是其中最基本的服务。

②瑕疵担保责任。

1)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可分为权利存在的担保及权利无缺的担保,权利存在的担保系指出卖人应担保买卖标的权力存在;而权利无缺的担保则系指出卖人应担保买卖标的的权力完整无缺。就因特网服务契约而言,因特网服务业者对消费者担保契约标的,即其所提供的服务完整无缺且确实存在。故因特网服务业者对消费者实应负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不论系权利存在的担保抑或权利无缺的担保。

2)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就因特网服务契约而言,由于因特网服务业者对消费者所提供的契约标的仅系无形的服务而非“物”,故物之瑕疵担保责任于此情形下与因特网服务契约的性质不符。故此因特网服务契约对消费者即无须负担物之瑕疵担保责任。

(2)对于消费者的效力

①给付报酬的义务。消费者对于因特网服务业者所提供的服务,自应依约定负担给付因特网服务业者报酬的义务。

②遵守约定条款的义务。消费者既与因特网服务业者订立因特网服务契约,则对于因特网服务契约内容所应负担的义务,自负有遵守的义务。且因特网服务契约一般复系由因特网服务业者为与消费者订约的目的,而单方预先拟定的契约,故因特网服务契约应属合同法所规定的格式条款。则合同法中有关格式条款的规定,于因特网服务契约中亦有适用的余地。

2.联机中断时ISP 业者的法律责任

(1)债务不履行的责任。当发生因特网服务业者所提供的服务因未具通常可合理期待的安全性而使联机中断时,因特网服务业者自应对消费者负担因特网服务契约不履行的债务不履行责任。且须依此债务不履行类型究系属给付迟延、给付不能或不完全给付等不同,而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对消费者负担损害赔偿等责任。

(2)瑕疵担保责任。当发生因特网服务业者所提供的服务因未具通常可合理期待的安全性而使联机中断的同时,如同前述,自会发生瑕疵担保的问题,在此不予赘述。

(3)消费者保护法的无过失责任。在消费者因因特网服务业者所提供的服务未具通常可合理期待的安全性而致联机中,因之造成消费者除了无法使用联机服务外的其它消费者原有财产的损失,此时因特网服务业者即应负担消费者保护法的无过失责任。

三、消费者与提供网络商品服务公司的法律关系

在网络上进行交易时,通常网络商店在网页上预先载明契约的条款,经由电脑程序的设定,消费者必须以鼠标按下同意键后才能进入购物网站。这些在网页上的条款称为网站包裹契约(Web-wrap contract)。

1.网站包裹契约的法律效力

美国法院早期在Step-Saver Data Systems ,Inc .v. wyse Technology 案中认拆封授权契约。嗣后被告以拆封授权条款限制自己产品的瑕疵担保责任,表示除因磁片瑕疵而负更换的责任外,排除其他所有责任,法院认为这项条款并非双方契约的一部分,因此不发生效力。

然而拆封授权契约在Pro CD v. Zeidenberg 案中,有截然不同的见解产生。原告Pro CD公司将住家与商店的电话簿数据编辑成计算机数据库,并制作成数片光碟配合一本实用手册以Select Phone 的产品名称出售。Pro CD公司将这款软件区分为个人使用版和商业版两种版本,利用拆封授权约款限制禁止将个人版使用于商业用途上。本案中拆封授权约款除印刷在内包装盒上,外包装盒只用小字注明内含授权契约,使用者无法从盒上看到授权契约的详细内容。当该软件安装时在屏幕会出现提醒使用者必须遵守授权契约的条款,使用者必须在点选同意接受的对话框之后,才可以继续使用程序。被告Matthew Zeidenberg购买Pro CD公司的Select Phone个人使用版数据库光盘,却违反禁止商业使用的拆封授权约款,将光盘内的程序安装到硬盘后,透过自己所写的检索软件将数据提供到本身所设的网站供人查询。

联邦地方法院认为在Pro CD产品的外包装上并无任何限制使用的规定,被告无法从盒上得知拆封授权契约的内容,因此Pro CD 单方面的约定并无法发生效力。但是第七巡回上诉法院推翻一审法院的判决,确认拆封授权契约的效力。

二审法院认为,美国统一商法典并未明确禁止拆封授权契约,除非拆封授权契约条款违反法律规定或显有失公平,或是诈欺胁迫等情形,否则拆封授权契约仍属有效并可执行。由于产品包装盒外有适当的拆封授权告知条款,在开封后使用前被告Zeidenberg 仍有机会阅读详细条款以及在不接受拆封授权契约条款时,可以退回商品取回所付价金,因此这项拆封授权契约是有效的。

2.网站包裹契约法律效力的演进

学者认为从美国联邦第七巡回上诉法院就Pro CD案的判决来看,再使用软体时,如在计算机屏幕上列出授权约款全文由使用者以点选授权方式,在屏幕上点选同意接受授权约款的对话框,始能继续执行程序,这种契约仍然具有较效力。同时点选授权方式一样可运用于Internet上的计算机程序交易与运输。从此可知网站包裹契约基本上应可适用拆封授权理论。再者,另有学者指出在网络环境中,若未明确按下同意键,几乎无法完成交易,拆封授权条款自然成为契约内容的一部份,契约相对人无法再主张因不知悉拆封授权契约内容,而不授其拘束。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大多数的网站也都会将网站包裹契约条款列于网页上,并要求消费者确认接受,甚至在设计上采取多重确认的方式,以确保消费者有检视契约的机会。经由拆封授权契约类推解释来处理网站包裹契约的情形,在美国北加州联邦地方法院做出确认网站包裹契约效力的判决后,有进一步的发展。在Hotmail Corporation v. Van Money Pie Inc.一案中,原告Hotmail 是网络上提供免费电子邮件账号与服务得著名业者,被告VanMoney Pie Inc.则是利用Hotmail所提供的电子邮件账号作为其散发未经请求的电子商业广告信件回信之用,并在美封电子邮件附上Hotmail的商标。由于被告利用原告所提供的账号从事滥发spam等不当行为,原告根据被告上网所同意的网站包裹契约的规定停止提供其服务而引发诉讼。原告认为被告未遵守禁止从事或促进散发spam契约条款,其次被告的行为涉及侵害商标与构成商标淡化以及违反计算机诈欺与滥用法与不公平竞争等。法院在认为有充分证据显示被告违反服务契约条款,即Hotmail 与Van Money是有效契约的双方当事人。法院的意见显示,根据UCC2-204规定,不论形式如何只要有包括足以显示契约存在的行为都可构成契约。当被告有机会检查契约并按下同意键后,便表示愿意受契约的拘束,Hotmail这份网站包裹契约具有法律效力。并非所有网站包裹契约有效,仍须依据传统契约法的准则判断契约条款是否具有效力。此次判决显示网站包裹契约若具备一般构成要件,不因其电子形式的问题而导致契约无效。

参考文献:

[1]黄茂荣:《电子商务契约的一些法律问题》,载《植根》,第16卷第6期,2000年3月

[2]王泽鉴:债法原理(一)基本理论债之发生,2000年10月

电子档案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篇7

一、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特点分析

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电子档案资料形式日趋多样化

在新时期, 各种不同形式的电子档案资料载体形式层出不穷, 电子文本、影音文件以及图形图像等电子档案资料的存储形式也日趋多元化, 这就对电子档案资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电子档案管理革新了原有的档案管理基础体系

电子档案资料由于载体形式已经不是传统的纸质资料, 而是与信息化管理技术息息相关的管理学科, 因此与传统的相对成熟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法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这就要求电子档案资料管理部门必须进行创新管理。

(三) 电子档案资料对服务性以及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档案管理理论不断革新发展, 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侧重于服务性以及档案的高效利用, 因此在电子档案资料的管理上, 也更应该注重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子档案资料的服务特性, 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电子档案资料管理问题分析

(一) 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缺乏创新性

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由于在管理模式上以及载体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创新档案管理模式。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电子档案管理基础体系上相对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档案管理机构设置以及岗位分工尚不明确, 直接制约了电子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部分部门对于档案资料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因而在经费投入以及人员配置上均不足, 导致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 造成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阻力较大。

(三) 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的安全性较差

电子档案资料由于管理便捷、使用方便等特点, 已经成为重要的档案载体形式。但是由于电子档案资料信息化以及数字化强, 因而安全保密管理难度较大, 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对于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经常出现电子档案资料遭到改动、复制以及入侵等危害, 电子档案资料泄密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对国家或者集体的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四) 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的纸质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 管理方法以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处理必须明确档案管理基本法律、基本流程以及保密管理要求外, 还必须懂得电子资料的存盘、刻录复制以及传输等计算机技术, 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应用技术方面尚有不足, 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电子档案资料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一) 针对电子档案管理革新管理模式, 完善电子档案的服务手段

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应该结合电子档案的特点革新档案管理模式, 重点在于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机构设置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分工上面。对于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 应该在电子档案资料的形成、电子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及电子档案的定期检查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 在档案管理机构设置上, 应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按照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流程, 参照《档案法》中的相关该规定设置管理机构。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分工, 应该采取责任制的方式, 明确电子文件的签署、检查、鉴定管理的责任, 通过责任制的方式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精细化。

(二) 针对电子档案管理增加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在新时期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必须依赖于全面的软硬件基础设施, 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针对电子档案资料管理增加投入, 确保各项基础设施投入经费的齐全。首先, 由于电子档案以及各种多媒体资料主要通过各种服务器、移动硬盘或者是光盘等存储, 因此应该确保这些设备的齐全, 同时为了保证电子档案资料的完好保存, 应该定期的消磁或者是存储在防磁档案柜中。其次, 应该配备电子资料存档所需要的各种摄录像机、扫描仪、复印机以及刻录机等设备, 并做好这些设备所在库房的恒温、除湿、除尘以及消防与防盗等安全工作, 确保各种电子档案资料保存环境的安全可靠。再次, 对于电子档案管理所使用的各种软件信息系统, 应该尽可能选择功能多样化、安全可靠、管理效率以及准确度较高的软件, 来确保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 并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

(三) 强化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作为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关键。对于资料内容涉及国家或者集体利益, 有保密需要的电子档案, 应该采取设置访问权限、资料文件加密、防火墙或者是数字安全证书访问的方式, 来提高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同时, 对于开放使用的电子档案资料, 为了避免电子档案资料遭到攥改或者是破坏, 应该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对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及时掌握电子档案资料的访问以及使用情况, 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四) 实现电子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主要是指在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结合电子资料的特点, 在资料的收集汇编、整理、资料归档、目录编制以及电子资料的检索等方面, 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 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 通过相应的多功能管理软件系统, 来完善这些工作流程, 实现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 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效率进而实现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的技术创新, 推动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的现代化与高效化。

(五) 提高电子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 提升档案资料的服务层次

由于电子档案资料管理对于管理人员的资料管理以及信息化操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因此必须重视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首先, 可以采取培训与再教育的方式, 在档案管理法律、保密法律、档案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在电子档案资料的服务上, 应该创新电子档案资料的服务手段, 通过拓宽电子档案资料的服务范围, 丰富电子档案资料的使用渠道以及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网络的建设等措施, 来强化电子档案资料管理的服务性, 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四、结语

电子档案资料作为档案的重要载体形式, 对于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科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新的环境背景下, 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应该充分结合电子档案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措施, 并及时总结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寻求电子档案的创新管理途径, 以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精细化与规范化,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信息化管理的相衔接, 推动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群.高校档案在现代新技术条件下的合理应用及归档管理的设想[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08) .

电子商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篇8

一、电子商务会计产生的必然性

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和商务运作方式, 代表着21世纪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环境下, 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特殊的变化, 这使传统会计面临更多的问题与冲击, 这些问题与冲击推动了电子商务会计的产生。

(一) 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任何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与实务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运行环境, 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如电子商务中交易一方可能是由两个以上企业组建的一个新的经济组织, 但无论从组织上还是地理上都是一个虚拟企业, 且在内部成员的组成和整个组织的存续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 这给会计主体的认定、是否持续经营的判别带来困难。

(二) 对相关会计法规的冲击。

传统商务活动从签约、履行合同到款项结算, 伴随业务过程的信息流、资金流等一般均以书面形式出现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 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结算制度、审计制度等均离不开这些原始资料。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数字签名代替了纸面签名, 这必然对传统的适应于纸面交易的现行商业法规 (包括会计法规) 带来冲击。

(三) 对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

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货币及其结算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支票、现金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数字货币所替代。与数字货币相对应的金融机构, 则是没有银行大厅没有营业网点只有Internet站点的网上银行 (或称虚拟银行) 。数字货币的出现也造就了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种形形色色的舞弊行为的出现。如何保证自己的某些数据不被窃取, 怎样保证对方的真实性等安全问题将成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最突出问题。

(四) 数字产品的会计核算问题。

在传统商务活动中, 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出现, 在会计上作为存货以历史成本原则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 进行进、销、存数量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中, 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的约束, 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 按实物产品方式反映资产价值失去意义。因此, 会计界需要从会计理论到实务 (包括会计准则) 对数字产品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

(五) 建立网上实时会计报告模式问题。

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一般指企业对外提供会计报告方式, 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揭示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中,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Extranet (企业外部网) 和Internet基础上的, 不管是提供定期信息还是实时信息, 提供综合信息还是明细信息, 向债权人、投资者提供还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 技术限制已不复存在, 建立网上实时报告模式成为可能, 这给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六) 内部控制职能的扩展问题。

传统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属于企业财产管理制度, 控制的重点是内部职能部门和人员, 这与传统企业营运场所和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有关。在电子商务环境中, 每个企业都是网上的一个点, 其开放程度大大提高, 尤其是网上公司和虚拟公司, 已没有地域和时空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和重点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 电子商务环境下, 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风险将成为内部控制的重点。

二、电子商务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一) 电子商务会计的概念。

立足网络环境, 适应电子商务活动的电子商务会计或称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从实质上来说, 电子商务会计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 电子商务会计的特点。

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较, 应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1、实时化。

当业务事项发生时, 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 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化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 信息使用者只要点击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

2、多元化。

传统会计一直把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统一采用标准模式提供。而现实情况是, 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决策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规范的最低标准会计信息, 还可以提供所有可能的会计方法作为基础的多元化会计信息。

3、降低成本。

网络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边际成本递减原则, 即网络用户越多, 成本越低。随着网络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网络会计作为网络经济的一部分, 也将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网络会计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 财务状况最优,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

4、开放性。

在网络环境下, 会计信息将有更大程度的开放和公开, 大量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 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 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

5、商业性。

会计信息作为商品走向市场, 其供给更多地取决于市场需求, 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借助于网络,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与支付能力取得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 市场可根据需求加以提供, 形成真正的所谓“以用户为导向”的网络会计模式。

6、灵活性。

网络环境下, 会计软件将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使用者利用模块化的会计程序, 灵活选择各种信息, 选择不同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决策模型中, 形成最终会计信息与使用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 实现信息的定制。

三、发展电子商务会计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 电子商务立法问题。

首先,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 规范电子商务活动, 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 鼓励竞争, 防止垄断。其次, 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 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金融机密等行为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认可、法律保障、法律约束的电子商务环境。

(二) 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首要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中, 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 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 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 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因此, 必须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三) 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问题。

传统会计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业务一般较单一, 与其它业务联系较少。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 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 整个财务成为企业业务链中的中心环节之一, 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 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 会计国际化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 使人们已经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将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巨额的资金在世界各大城市之间相互流转。从资本流转的程度和广度来看, 地球正在变小, 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而进行国际贸易必须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 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 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即会计的国际化发展。

(五) 财务软件问题。

目前开发和应用的财会软件都是以模仿手工系统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核算软件。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 会计的反映职能淡化, 会计的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增强, 原有的核算型财会软件无论是功能范围还是信息容量都显露出明显的局限性, 而带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管理型软件将是发展趋势。同时, 新一代的财务软件还必须打网络牌, 采用最新的、商业领域流行的技术方案。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 对Internet/Intranet的全面支持、最新的C/S模式、Web.Server应用等最新技术都将被引入到新一代产品中。特别是全面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组件技术, 并在设计方法上引入最新的弹性化设计和安全设计, 可保障会计信息更加安全、可靠、及时。

目前, 电子商务在我国刚刚起步, 与之相应的电子商务会计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的概念和框架上的探讨, 具体的运作形式和操作方法, 还要在实践中摸索和完善。特别是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 电子商务活动也会出现更多的新的情况和特点, 电子商务会计也必然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以适应电子商务活动会计核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许永斌, 《电子商务影响传统会计的十个方面》,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0年第8期:35-37;

[2]、毕波、杜漪, 《网络会计21世纪会计发展的新模式》, 《财会研究》, 2002年第9期:24-26;

[3]、葛家澍、杜兴强, 《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年第2期:4-5;

[4]、王丁江、薛军荣, 《关于发展电子商务会计的思考》, 《财会月刊》, 2003年第10期:63;

电子商务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 篇9

财务会计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会计

一、电子商务会计的定义

电子商务会计, 是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 由于网络发展不健全, 软件开发和应用经验不足, 企业中尚未有完全成功运用电子商务会计的范例, 这也导致学术界对电子商务会计的研究难以深化, 至今还处于探讨之中。尽管如此, 从长远来看, 企业实行信息化, 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电子商务会计的特点和优势

从会计角度看,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会计和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电子商务会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一) 商务会计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电子商务会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商务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性。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充分共享后, 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搜寻、等待、联络费用。同时, 通过电子商务会计传送大量会计信息资源, 最大限度的披露其所要发布的会计信息, 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 会计信息资源的自由流动。

(二) 书写电子化, 传递会计信息数据网络

日常会计工作中, 所有的账务处理从凭证的取得、填制到有关的账项调整, 再到最终会计报表的生成、财务报告的发布等均在网络上进行, 最大范围的实现书写电子化, 将有关会计人员从繁忙的手工记账系统中解脱出来。有关会计信息数据的传递均通过供需双方收发电子邮件或由需求方登录供给方的网站进行访问, 以获得充分的会计信息, 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三) 周到的智能化会计服务

电子商务会计为经济主体提供的服务特征为:智能化为我服务, 开放式资源共享, 模块化动态组合。财会人员可以充分的利用电子商务所特有的先进的电子服务技术, 查找、跟踪各电子商务网站的会计信息资源, 与其他客户进行应用间的相互沟通, 充分利用Web共享信息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电子商务会计所提供的智能化服务, 完全实现了网络的自我服务。

(四) 交易费用大幅度降低

在电子商务会计中, 节约有关交易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了有关搜寻会计信息的长话、电传以及财会文件的邮递费, 所有的一切均在网络上进行;2.减轻了财会人员对会计信息的搜寻成本、等待成本、以及与其他有关单位、个人的联络费用;3.节约了有关的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 减少了低素质劳动者的数量;4.存货实现了零存货, 大大减少了库存费用, 使得更多的资金应用于盈利活动中;5.节约了能源、资源, 包括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的耗费。

三、电子商务会计所面临的问题

全面计算机网络化, 在会计方面表现为会计系统与企业的其他业务计算机系统化实现无缝联结, 由此产生了下面几个问题:

(一) 传统会计理论对电子商务会计的阻碍

传统会计理论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基本假设前提的基础上的。但由于电子活动自身的特点, 造成传统会计所赖以运行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使得传统会计假设前提已经很难满足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要求, 这对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 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阶段, 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难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所有的新问题、新纠纷, 再加上新颁布的会计法中, 也未就电子商务会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这就为会计人员正确记录、反映电子商务交易的实质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 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电子商务会计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三) 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电子商务是人和电子工具结合的有机系统, 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财会战线上, 既懂电子商务, 又精通财会理论, 而且还熟悉电子商务财会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客观需求。

(四) 财务会计软件尚不成熟

网络是电子商务会计的载体, 而财会软件则是财会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工具。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财会软件, 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 都与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开发商开发出的财会软件适应性差、应变能力不强、相互兼容性不好、抗病毒能力差等弱点。已使广大的财会人员苦不堪言。电子商务会计软件的不成熟, 严重的阻滞了电子商务会计充分发展。

(五) 电子商务会计市场环境不稳定

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以及电子商务活动所依赖的网络平台自身的不完善等诸多原因, 造成目前整个电子商务会计市场环境的不稳定。电子商务活动很多时候还是处于一种独立的状态, 很难找到一种统一规范的标准, 这种不规范对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四、面临问题所采用的对策

发展电子商务会计应有以下几点的对策:

(一) 加强电子商务会计理论的研究

在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 对传统会计假设进行扩充和修正, 不仅允许实体主体的存在, 而且允许会计服务对象中存在虚拟的主体对象;对货币计量的限制放宽, 允许在电子商务会计中以虚拟电子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单位;会计报告没有必要采取分期报告的方式, 允许在网络上采取随时报告的方式, 增加财务报告中有关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内容的披露;只有加紧对传统会计理论研究和修正, 才能为电子商务会计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 加强电子商务立法措施

加强电子商务立法措施, 为电子商务会计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电子商务其内容、内涵和涉及的方方面面而言, 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 而且是当今社会的龙头系统。所以, 加快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要。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 规范电子商务活动, 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 鼓励竞争, 防止垄断;其次, 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 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金融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逐步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财务信息管理高效运行。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法律约束的电子商务环境

(三) 大力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电子商务会计人才

电子商务是一个社会系统, 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人。由于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贸的有机结合, 所以能掌握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财会理论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我们必须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普及电子商务会计的社会氛围, 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电子商务会计理论的认识、理解、培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会计人员将完全走出“事后诸葛”的困境, 适时参与综合经营、管理活动, 为加强全方位实时管理提供会计服务。

(四) 加大电子商务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加大电子商务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加强电子商务会计网络建设。电子商务财会软件是电子商务会计的基本环节, 只要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发、评审、验收力度, 使电子商务会计软件系统更安全、更可靠、运算更准确, 编报更及时、更清晰, 才会被广大财会人员所接受。在软件系统开发中, 应注重开发管理功能和防病毒破坏、防止黑客袭击、侵入、篡改数据的功能。在管理上, 电子商务软件要能实现企业整体管理、业务协同的管理能力;在财务上, 实现桌面财务软件所有账务功能,

(五) 加强电子商务会计市场环境建设

电子商务会计要得到快速发展, 还必须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电子商务会计市场环境。无论是从商务管理活动, 还是银行资金结算环境, 都必须建立一定的标准, 使得商务活动规范化、银行结算快速安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 建立电子商务会计网站。

五、结论

作为电子商务与传统会计的结合物, 电子商务会计将会对传统会计理论框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也孕育着会计应用领域内一次划时代的制度变迁。在某种意义上, 对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来说, 网络财务电子商务会计在电子商务时代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周芬胡联华何俊锋浅谈电子商务会计商场现在化[J]2006-6 (469) 55-56.

【2】吕博电子商务会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 51-152

【3】庄明来电子商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9 (1) 53-54

【4】佚名电算化会计和电子商务会计[D]中国论文中心

【5】许永斌电子商务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08

【6】薛慧丽现代会计[M]中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92-194

【7】吕组垂我国电子商务会计的重大变革与对策研究[J]财贸研究2003 (4) 8-9

【8】王霞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J]会计之友2002 (2)

电子天平检定相关问题的探讨 篇10

1 电子天平级别和允差问题

目前, 各实验室使用的电子天平种类和品牌较多, 有些生产厂家在电子天平的标牌上只标注了实际分度值d, 而未标明检定分度值e。这会使使用者误认为d和e是相同的, 误认为电子天平能分辨出的最小值就是他本身能够称量的准确数值。对于检定人员来说, 确定电子天平的检定分度值e非常关键, 因为e是用来评定其准确度等级以及最大允许误差的主要依据。在计量检定中, 如果各项指标最大示值误差均小于1d, 则确定e=d;如果各项参数指标最大示值误差均小于10d, 则确定e=10d;有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当d设定为0.2 mg时, e=5d, 当d设定为0.5mg时, e=2d。我们把e和d相等以为的情况都归纳为e≠d, 常见的为e=10d。

2 电子天平检定的常见问题

2.1 电子天平免检的判定

为确定一台电子天平的检定项目和免检项目, 需要正确理解实际分度值和检定分度值的区别。根据JJG1036-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要求, 电子平台的检定项目分为九项, 在日常生活中, 一般的检定内容为灵敏度、各载荷点允许的最大误差、鉴别力、四角误差、重复性和配衡功能六项。

具体的检定项目应该根据被检天平的实际情况确定。

(1) 在检测d≤1mg的电子天平时, 电子天平的鉴别力可不用检查;

(2) 在检测e≠d的电子天平时, 电子天平的鉴别力可不用检查;

(3) 如果被检天平是数字显示、半自动、自动校准的, 那么天平的灵敏度可不用检测。

2.2 电子天平的预热

电子天平在使用或检定前, 必须通电预热。对于经常使用的天平, 可持续供电, 使其长期处于预热状态;对于实际或者检定分度值为0.01mg的电子天平, 预热时间应在5h以上, 对于微或者超微量的电子天平, 应预热24h以上。对于正在使用的天平, 当显示的数值稳定后, 不再呈单方向漂移时, 去皮或者回0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

2.3 电子天平的水平调节

在检定天平前, 检定人员应确定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通常电子天平都安装有水平仪, 调节前先看水平仪的水泡是否在中央, 确保天平的平衡。

2.4 电子天平的预压

当电子天平预热、调平后仍不能立即检定, 应进行短暂的加压。由于天平在处于通电预热状态或较长时间停止称量时其传感器同样处于休眠状态, 传感器中的簧片处于休止状态, 其恢复性能不佳, 如果在此时用标准砝码称量则会造成天平加载后回0不佳, 示值稳定性、重复性差。预压的方法是用相当于天平最大秤量的砝码加载到秤盘上, 然后再卸载, 如此反复10次左右, 使传感器的簧片从休眠状态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方可恢复天平的稳定性。

2.5 电子天平的自校准

天平在开机时显示为0, 只能说明其零位稳定性合格, 不能说明天平称量时的准确度符合要求。因此, 在检定前, 应按照说明书对天平进行自校。电子天平的校准分为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 如果电子天平有内部校准功能, 开机后按“Cal”键, 稍等数分钟, 当显示值恢复0位时表示自校完成;如果有外部校准功能, 需要把相当于最大称量的砝码放入天平秤盘中央, 再按“Cal”键进行自校, 恢复0位后完成自校, 进行下一步工作。

2.6 测试点的选择

根据JJG1036-2008《电子天平》要求, 电子天平的首次检定, 测量点数最少为10点;后续检定或使用中检验的天平测量点不少于6个。检定时应从0载荷点开始, 逐渐单调往上加载标准砝码, 直至加到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然后再逐渐单调卸载标准砝码, 直至0载荷为止。在检定过程中, 测量的载荷点应由检定人员根据天平具体情况而选取 (检定规程中未明确给出) , 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经验, 以下载荷点应必须检定:①空载;②全载;③最小称量Min (特种准确度级天平Min=100 e;高准确度级天平:当检定分度值e在1 mg≤e≤50 mg范围时Min=20e;当检定分度值e在0.1 g≤e范围时Min=50 e;中准确度级天平Min=20 e;普通准确度级天平:Min=10e) ;④影响天平误差值的“拐点”所对应的那些载荷, 比如特种准确度天平:5000 e、200000 e;高准确度级天平:5000 e、20000 e;中准确度级天平:500 e、2000 e等。

2.7 砝码等级的选择

依据JJG1036-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 “7.1.1.1检定标准:砝码”———应配备一组标准砝码, 其扩展不确定度 (k=2) 不得大于被检天平在该载荷下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所以砝码作为标准检定电子天平时, 其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大于被检天平相应载荷下的最大允许误差。例如:e=0.1 mg。

检定点1:100 e=10 mg, 则│MPE│10 mg≤0.1mg查表可知F2、F1、E2、E1的10 mg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满足检定要求。

检定点2:50000 e=5 g, 则│MPE│5 mg≤0.1 mg查表可知E2、E1的砝码的5 g最大允许误差满足检定要求。

检定点3:200000 e=20 g, 则│MPE│20 mg≤0.2mg查表可知E2、E1的砝码的20 g最大允许误差满足检定要求。因此, 要选择正确等级的砝码方可对电子天平进行计量检定。

2.8 读数时间的选择

天平在使用过程中, 从加载到稳定是个振荡平衡的过程, 当振荡波形的振幅逐渐减小, 达到预先设定的稳定范围时就会显示稳定符号, 但实际上此时的天平并未完全稳定, 需再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平衡。因此, 检定天平时不应在稳定符号出现后立即读数, 应顺延一段时间, 且每次顺延的时间应相对一致, 一般在天平稳定符号出现后延长3-5s读数较为合适。

3 结论

上一篇:机场发展下一篇: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