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024-07-08

中职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精选十篇)

中职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1

一.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情感的交流。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也认为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来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受到以掌握书本内容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真正在课堂上实施这一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很少。重视知识信息的传递而忽略情感信息的交流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老师们花在讲解单词和课文上的时间仍占较大的比重, 而学生们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的时间相对来说却很少。这种单方面的知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使教学陷入一种毫无生气的状态, 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乐趣, 甚至出现厌烦情绪。

2. 学生容易出现羞怯、害怕、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障碍。

目前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学生上课时参与意识不强, 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情感因素。在英语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使用英语发言时, 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研究表明, “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等都存在负面的影响。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单调, 学生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使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性的重要心理环境, 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感觉其所在的英语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和沉闷。老师除了上课外, 很少和自己的学生有交流和接触。老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知之甚少, 甚至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也很不了解, 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 进而在课堂上很难营造出轻松、和谐和课堂氛围。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1.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以欣赏和夸奖为主导的教育方法, 它特别适合青少年。教育中的夸奖是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的肯定, 通过表扬奖励可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并使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和发扬。赞扬与赏识就像一种奇妙的催化剂, 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达到最佳学习状况。

2. 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

“教师期望效应”也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进行的一项教学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老师应关心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 并给予公正和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教师的期望和爱心可激发学生的潜质, 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教师的期望效应可给予学生心理支援, 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3. 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动机概念, 指个体关于自己胜任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高的个体面对新环境时, 确信自己能很好的把握环境, 因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困难的解决上。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的失败上, 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阻碍其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设置恰当的目标与任务, 让学生参与尝试, 从而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4. 进行“移情”教学。

“移情”是语言交往中的重要情感现象, 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简单地说, “移情”就是人类思想、情感及观点的相互理解。在教学活动中, 只有当教师把握了自己的情感, 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也就是说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情感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 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师生情感产生互动, 能用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励学生, 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现“移情”特征, 发挥“移情”功能,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感。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2

中职生缺乏责任感,自制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的简单说教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恰好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来感染、熏陶学生,引导他们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呢?

一、营造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激发情感认知,构建正确观念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提出新教育基础理论核心思想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就说明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我们的教学,表达他们真实的思想情感。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是课堂,若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对症下药,我们就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将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应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努力搭建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信任我们。我们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及不同体裁,可以选择讲故事、听音乐、看视频等手段,营造氛围,做到“以境育情”。记得,我在教《木屐》这篇课文时,我就从自己的父亲说起,他的出身、经历,特别是他被病痛折磨的最后几年。虽然我没有用华丽的语言讲诉,但当时的课堂特别的安静,学生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认真地倾听。随后,他们谈起了自己的父母,拨动他们的心弦,敞开了他们的心扉,也让我们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了解他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我想我们的学生应该会明白,老师是用自己最真实的体会告诉他们要学会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不要把拥有的“爱”随意的挥霍,等到失去才后悔,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在“看似无意”却“有意”的将思想情感教育溶于语文课堂,“润物”于“无声处”。

二、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深化情感认知,形成独特体验

著名作家谢冕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确实,读书人除了拥有一个现实世界外,还拥有更为广阔浩瀚的精神世界。同样,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很多专家学者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品中精挑细选的,内容广泛丰富。它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质,让他们体验到语文课的幸福。我们的语文教材,提供了许多的教学资料,可以说是教学活动的`“基石”,所以我们应当要活用教材,要让教材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运用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品味作品字里行间的韵味,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例如,在教学《哦,香雪》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叙述故事发生的背景、情节,也让学生体会主人公香雪在那样艰苦条件下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改变落后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接着,再回顾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把我们同学的学习态度与之对比,这样不仅激发他们的幸福感,同时让他们明白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总之,在教学中,要因课制宜,因势利导,要挖掘出作品中人性的光辉,使我们的学生受到熏陶,形成体验,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联系实际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升华情感认知,铸就璀璨人生

中职生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127-01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学校工作,除了按照班主任工作要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行为,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实际进行学生的学习指导、思想教育。作为一名职教战线上的教师,我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现在把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好威望,都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现在的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传媒,了解了大量外面世界的信息,受现代社会观念的影响较深。班主任如果没有让学生折服的教学素养,是很难让学生产生好感,从而接受班主任的教育的。

二、贴心交流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我所管理的班级,每人都要定期完成一份特殊作业,我通过这份特殊的作业,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比如开展一场教育影片观后感交流,或者谈谈自己等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学生的观点有偏颇,也应该耐心指引,适时的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爱心感化

爱护学生是每一位班主任的本职,是一位合格班主任的必备要素。以爱动其心,无微不至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就是关心学生,就是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和支持。对学生的表现,班主任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学生的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并努力地帮助他们纠正;对其积极地表现,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赏识激励

赏识激励,一方面要努力找出可赏识、可激励之处,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这样赏识那些学习不好的“差等生”:尽管他们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却仍然陪着其他学生听讲,一节两节,一天两天,长年累月,这容易吗?尽管老师不高兴时常拿他们当出气筒,可他们每每见到老师,总是笑脸相迎,礼貌问候:“老师,您好!”这是何等的胸怀!尽管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批评、指责,但毕业后见到老师,往往比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还要亲热……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从非惯性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班主任的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可能令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赏识教育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成长,永远都需要这種特殊的养料。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尽可能地给予谅解与宽容。学习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学习差、调皮捣蛋、好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总是招人讨厌,学期评语,冥思苦想找不到一条优点。而恰恰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班主任学会谅解、学会宽容,往往能感化学生,并引导学生把赏识激励转化成自己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准确地认识自我,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去矫正和战胜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五、因材施教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老师要学会客观地评价学生。面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要挖掘其闪光点,鼓舞其士气,树立奋斗的人生目标;面对叛逆的学生,要用爱来包容,感化学生内在,逆转人生方向;面对学困生,要找准存在问题,积极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不因一时印象对学生存有片面看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中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 篇4

一.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情感的交流。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也认为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来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受到以掌握书本内容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真正在课堂上实施这一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很少。重视知识信息的传递而忽略情感信息的交流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老师们花在讲解单词和课文上的时间仍占较大的比重, 而学生们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的时间相对来说却很少。这种单方面的知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使教学陷入一种硬梆梆、毫无生气的状态, 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乐趣, 甚至出现厌烦情绪。

2. 学生容易出现羞怯、害怕、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障碍。

目前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学生上课时参与意识不强, 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情感因素。在英语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使用英语发言时, 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研究表明, “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等都存在负面的影响。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单调, 学生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使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性的重要心理环境, 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感觉其所在的英语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和沉闷。老师除了上课外, 很少和自己的学生有交流和接触。老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知之甚少, 甚至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也很不了解, 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 进而在课堂上很难营造出轻松, 和谐和课堂氛围。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1.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以欣赏和夸奖为主导的教育方法, 它特别适合青少年。教育中的夸奖是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的肯定, 通过表扬奖励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并使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和发扬。赞扬与赏识就像一种奇妙的催化剂, 便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达到最佳学习状况。

2. 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

“教师期望效应”也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进行的一项教学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老师应关心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 并给予公正和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教师的期望和爱心可激发学生的潜质, 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教师的期望效应可给予学生心理支援, 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3. 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动机概念, 指个体关于自己胜任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高的个体面对新环境时, 确信自己能很好的把握环境, 因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困难的解决上。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的失败上, 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阻碍其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设置恰当的目标与任务, 让学生参与尝试, 从而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4. 进行“移情”教学。

“移情”是语言交往中的重要情感现象, 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简单地说, “移情”就是人类思想、情感及观点的相互理解。在教学活动中, 只有当教师把握了自己的情感, 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也就是说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情感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 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师生情感产生互动, 能用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励学生, 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现“移情”特征, 发挥“移情”功能,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感。

陈纪泽,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并将之渗透到教学中, 已成为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移情”教学, 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 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效能感”。

中职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5

摘 要:中外的教育学家都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视为教师的美德。中职生尽管生理上接近成年人,心理上渴望独立,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但还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关注。中职教师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教学中,课堂就会变得更有活力,知识也会在愉悦中传递给学生,学生的热情也会激起。笔者认为情感因素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很是重要,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中职生 情感因素 数学 教学中

一、情感和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影响力

教学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个体。教学虽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却又离不开人的情感因素。现代中职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参与的,教师是课堂上一个引领者,既要关注知识的讲授,更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接受。在整个过程中须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整个课堂中教师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有一种学习的幸福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情绪的放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关注每一个中职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强烈表现出学习动机和足够的信心。

1.“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及时地挖掘学生的情感潜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从心底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更多情感教学,让情感教育为数学教学服务。在各学校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与“最喜欢的学科”是高度一致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一个学生对哪一门课如果没有任何兴趣,要想学好这门课难度就会很大。当然如果相反,一个学生对一门课如果感兴趣,学习起来肯定会事半功倍,而且整个过程也是高效、快乐的。

笔者认为,一个学生的信心很多时候是来自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观察到有些中职学生对数学表现出怯懦、怀疑和忧虑,任课教师如能在适当的时候给这些学生少许的真心诚意地赞赏和鼓励,这些学生感受深刻。从此也会因为这一点点的赞赏和鼓励,树立起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兴趣和信心做基础,有很强认知能力的中职生就会真正地做到“要我学”为“我要学”。

2.富有创造性、批判性。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热情耐心的鼓励、循循善诱、恰到好处的点拔,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教师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向教材挑战,向教师挑战。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合作。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对事物的是是非非有着自我批判性地接受,做人与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我们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情感如何植入到教学中

新课改中的课本也多了不少彩色的图形和一些生活小常识,那教师如何将情感植入到数学教学中是值得思考的,不能很勉强突出情感,但又能很巧妙地流露教师的情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但我们要适当地情感植入到教学中,而是为了情感而放弃了数学的教学,只是要达到两者最好的结合,才可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1.以情动人,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并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学,对数学有积极情感的人,才能专心致志学习数学,才能精神饱满地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良好的情绪可以激活课堂的气氛,从而学习的效率也随之提高,让学生感觉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快乐的。像讲椭圆绘制时,教师可以给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一张纸,让学生自己组合动手画。这个数学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椭圆的产生过程,又增加学生的合作机会、学习中的主动性、趣味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热情地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把学生看成是在教学中的主人,随时让学生在细微处感到温暖快乐,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

2.创设激情互动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乐园。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好奇,富于探索精神,在遇到问题产生矛盾时,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便高涨起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数学的特点、创设一个个激情互动的空间,把数学内涵和学生的特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亮点,挖掘亮点,营造亮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让学生学时有所“惑”,学中能解“惑”,学后有余“惑”,又激荡学生的内部动力,就能使学生有新悟、有提高。

应充分运用创设“问题”背景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变更题目的结构,使之成为探索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把握真情实感的契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哲学家罗素眼中的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还要能在数学知识点中挖掘美与真情相结合的契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与之相伴,不但美,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激发学生天赋的学习热情。

例如:“黄金分割比”,也被誉为“人间最巧的比例”。可介绍其美学价值的应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黄金分割的比例,人体躯干的宽与长之比等于0.618时,就显得匀称;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不显得呆板,声音传播效果最好等;电影画面的主题大多放在画面的0.618处,给人以舒适的美感;弦乐器的声码放在琴弦的0.618处会使声音更甜美等等。如此讲解,既展示了数学广泛的应用,又体现了数学美的魅力。同时,教师应以数学本身美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数学本身处处充满了美的韵律,数学语言简练的美,数学价值应用的美,数学学习中的创造美,解题方法多样性的美……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才会激起学生对数学有更久远、更深层次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并非是简单而枯燥的数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美感的创造。

4.挖掘生活资源,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中职生接受的原理,数学新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会服务于生活,数学也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例如:a*[i*(1+i)^n]/[(1+I)^n-1]

浅议中职德育课中的情感教育 篇6

[关键词]师生关系 把脉心灵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28

中职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然而在我国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一直以来都是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

社会的偏见、学校的忽视、家长的放弃,导致中职学生不仅学习上困难,内心情感也荒芜,因此情感教育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职校生是被社会和家庭尘土包裹住的宝贝,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作为德育教师,有责任清除宝贝身上的尘土,让每一个宝贝都熠熠生辉。中职德育课要落实德育的实效,真正实现育人教化的功能,实施情感教育是必要的。情感教育不仅贴近中职生的心理特征,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课堂教学实践,就德育课中的情感教育做了如下总结和探索。

一、情感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个教师,就特别爱听这个教师的话,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德育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中职阶段的学生心智日渐成熟,一方面,他们内心渴望被尊重、理解,另一方面,因处在青春叛逆期,他们时不时地会像个小刺猬竖起刺来自我保护。他们厌烦师长高高在上的说教,所以作为教师应主动走下讲台,走到他们中间,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喜欢。

二、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1.德育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学校占地六百多亩,校园整洁美丽,这都要归功于每一位学生的辛勤付出,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学生打扫卫生都是一丝不苟。每当看到学生在恶劣的天气下打扫卫生,笔者都会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感谢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让全校师生享受这么美丽的校园,我以你们为荣。”同时送上嘘寒问暖的话语。学生听到后不仅感受到了教师的关心,也学会了感恩。

2.德育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沟通的前提是倾听。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讲得多听得少,学生很少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这种情况下,学生永远不会把教师当成倾诉的对象,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听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脉的过程,只有倾听,才知道学生关心什么,需要什么,他们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沟通不是简单的聊天。每节德育课前,笔者都会事先准备一个话题,多是学生关心的、或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也可以是一部电影、一本书。设置话题时,笔者会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的想法,还有思考通过这个话题能引领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笔者教的班级男孩子占多数,于是笔者时常给他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看的电影和书,如《三傻大闹宝莱坞》《疯狂原始人》《普京,男人的法则》《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等。并以此为契机寻找与他们的共同语言。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实施情感教育,只有在沟通中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

3.德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中职德育教材中适合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比较枯燥、空洞。学生已经接受了近十年的学校教育,大道理他们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他们厌烦家长式的说教。那么怎样才能将德育“润物细无声”呢?怎样才能使德育知识内化为他们的情感,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呢?这就要切实履行德育课“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例如,教材里指出,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就是公民对国家、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大多中职生缺少责任感,正是没有责任感使他们整天浑浑噩噩地度日。于是课上笔者有意聊起了之前推荐给学生的电影《疯狂原始人》。说起这部电影,学生热情高涨,笔者顺势抛出问题:看了这部电影,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学生说,年轻人应该向小伊和盖那样敢于冒险;有学生说,做事要凭借智慧,不能墨守成规;有学生说,作为家长就是要时刻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学生讨论很热烈,讨论结束后笔者总结: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光辉的父亲角色,在你的家庭中,你感受到父亲的责任了吗?学生都点头,笔者继续追问:“你是家庭中的一员,而且即将成年,你为家庭承担责任了吗?”很多学生都笑了,从他们的笑容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的醒悟和愧疚。然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了“中职生这个年龄段应为家庭负的责任”。最后笔者也说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同学们将来敢于担当,勇于面对,小到为家庭,大到为国家、社会承担我们应尽的责任。”

情感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也是中职德育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效途径。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7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 重要性

(一) 情感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 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大力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一方面能够鼓励老师与学生在互相尊重对方情感的基础上实施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从深层次上体现情感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理念。新课改理念下的情感教育一改传统的教育理念,它更加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表达,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 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 面的发展

情感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还体现在通过情感教育,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情感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他们自己的情感观念,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改善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 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 的标准

新课程重点强调学生的地位,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见改革后的课程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思想。针对此种发展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的实施措施

(一)设置课堂导入,营造情感 氛围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课堂导入,可以说课堂导入是成功课堂的突破口,也是营造情感氛围的关键环节。新课改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注重情感式教育,而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以情感为引线,将情感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强化课堂的心理场。以情感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沿着情感的轨道,走入课堂内容。语文老师在情感教育的课堂中,应设置一些情感性比较强的内容作为课堂导入,以情激情,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开展情感教育,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 强化朗读,感受文章中的 情感

朗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是语文老师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课本所选取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多样,感情色彩也比较浓厚,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在阅读文章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通过语言的流露将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表现出来,从而使得整个朗读环节变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朗读课文《项链》时, 语文老师应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去朗读文章,通过朗读,读出作者对马蒂尔德给予的同情感以及对他爱慕虚荣所表现的憎恶感,如此的朗读,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对年轻人进行合理性的教育。在讲解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文章,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学生更能够深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进而到达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的情 感

教学情境的设置,对于引导学生的情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内容相当丰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教学情境,像开展一些朗读赛、答辩赛以及演讲比赛等等。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其中的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心智活动比较强的环节,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助于顺着作者的感情脉络,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致橡树》一课时,老师应首先让学生们明确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之后再让学生对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进而引导学生对青春与爱情的思考。

中职学校德育中的情感教育探讨 篇8

一、情感教育的特点

情感教育的基础是“以人为本”, 将学生正常的情感需求作为德育的首要目标, 重视学生的感情发展, 将学生情感健康发展作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 期望通过德育的课堂教学, 升华学生的个人情感, 促进学生个人道德素养的提高, 从而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现代社会人才[1]。

情感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个人情感的发展,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 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 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情感教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方式, 它应当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 借助相应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的情感发生改变, 最终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

二、中职学校德育中展开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 德育工作者要了解情感教育的概念, 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

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便是教师, 德育工作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执行者, 在运用情感教育展开德育工作时, 应当清楚地了解情感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 不断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 并从国内外的实践成果中, 总结适合自身情况的德育模式。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以及情感变化规律, 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 将情感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为进行情感教育的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发挥情感育人的优势

情感教育就是以学生个人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基础, 而中职学生的情感由于其年龄变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 德育工作者在进行情感教育时, 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不同时期情感的特殊性,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对其情感发展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引导。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了解学生心理情感的变化情况, 将学生情感变化中颓废、消极的态度转变成为积极乐观的心态, 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集体荣誉和国家富强的关心, 引领学生进入更加高尚的情感世界。

(三) 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实行全方位的情感德育

情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特定情境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这就是情感受环境制约的规律。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往往受到学校氛围的影响, 因此, 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情感教育时,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积极乐观心态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 学生自身的情感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 在他人感染的状况下逐步得到升华, 直到最后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 在开展德育工作情感教学时, 教师要注意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实行全方位的情感德育, 实现德育目标。

总之, 在中职学校德育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这一教学模式,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改革, 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提高了德育的课堂效率。在德育的过程中采用情感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要理解学生并爱学生, 只有热爱才能产生感情, 因此, 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 要尊重自己的学生, 进行爱的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肖凤玲.中等职业学校情感性道德教育探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2.

[2]兰公湖.当前中职生道德情感的现状、问题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 2006.

谈谈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9

一、真心投入,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情感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诱导学生的情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世界, 使他们尽可能地获得满足自我的积极情感.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体会到教师的期待, 就会激发出自身的内在动力, 从而坚定学习信心.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如果师生间有了最起码的信任关系, 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真诚的关怀, 能令学生感受到父母之外的亲情, 感受到爱是无处不在的, 从而产生为爱而努力付出的决心;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 能令学生感受到平等的优待, 感受到自身具有的价值, 从而产生了自信.作为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 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 还要有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 以此来感染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是快乐, 而不是枯燥乏味, 从而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求, 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特别是对待后进生, 我们更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一颗真诚关怀学生的心, 以此来打动他们那颗已冷却了的心, 并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与肯定, 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总之,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魅力, 注意以积极的情绪、上进的态度来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而诱发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数学作为一门枯燥的学科, 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就谈不上真正的数学教学.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 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参透教材, 而且还要备好学生, 了解学生, 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借助语言、直观实物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使知识更贴近生活实际, 让每位学生都能倍感亲切, 使课堂教学既有科学性、教育性的吸引力, 又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感染力, 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活跃学生思维,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解等差数列时, 教师应先讲述高斯探求数学真知的故事, 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再与学生一起探讨1+2+3+…+100的值;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 引入古印度国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 这让学生既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欲望, 又从中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生知识的获取大多是在课堂里完成.课堂既是传递知识的园地, 也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基地.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 我们都不能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 而应该是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我们应摒弃那种原有的忽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忽视学生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甚至损害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填鸭式”教学.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把“育人”放在首位, 充分挖掘数学学科中特有的情感因素, 用心施教, 积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表现和道德养成, 使数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与发展.在教学中, 对学生我们应该尽量多鼓励、多表扬, 少批评, 采用共同探讨、平等互助的方式, 每一节课都能让师生产生学习上的共鸣, 这样教师既能很好地讲授数学知识, 又有利于捕捉课堂中道德教育的时机, 有意识地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一些为人之道, 这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会更为有益.比如, 在学习数列时引入的古印度国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中, 我们不但要用它为数学教学作引入, 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在做事中不能轻做定论, 要三思而后行、脚踏实地的为人之道, 同时也告诉学生愚昧及学识短浅给人带来的后果, 使学生深刻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 中职数学课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 给学生广阔的学习时空,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 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 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他独一无二的长处, 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 使他产生自豪感.”这就强调了孩子会因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后而产生自尊、自信、自豪的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鼓励和肯定学生, 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体验到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 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直以来, 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印象都是枯燥乏味、望而生畏的, 教师则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 一味地以课本教学为主, 只知道不断地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中真正投入学习当中, 是否真正都能学有所得.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 甚至产生彻底放弃学习数学的念头, 更谈不上锻炼学生顽强刻苦的意志力了.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学生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 注意给学生提供具有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 并巧妙地设疑置问, 耐心诱导, 鼓励学生勇于探究, 快乐而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 又经历困难的磨炼, 从而锻炼出坚强不屈的意志力, 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另外, 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大包大揽, 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 而是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 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同时, 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 一定会存在个体差异, 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 也就是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从而达到“人人参与课堂教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个性思维积极活跃, 人格发展自然和谐.例如, 在教学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这些概念时, 在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上, 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 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举出一些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案例, 让学生分组竞赛, 看哪个组的学生举得多并且符合事实, 答对最多的组为胜, 然后对取胜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奖励.我也以此试之, 结果在这节课里学生的热情比平时高了许多, 伏桌子睡觉的学生明显少了, 课堂的学习气氛很活跃, 学习效果也很好.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 时刻关注并捕捉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篇10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必要性,策略,方法

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直接亲近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 与学生零距离沟通, 体现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感情的教育思想。具体地说, 就是指教育者积极地运用情感方式与被教育者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 关心他们,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随着我国对教育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情感等人文教育渗透的主渠道则无疑是语文教学, 其对学生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健康发展, 以及思想品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值得研究, 下面对就对此展开探讨。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十分必要

在中职阶段, 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称之为人生道路转折点毫不过分。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十分必要。这是因为处于十七、八岁年龄的他们自我意识更为强烈,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具有较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他们视野更为开阔、思想较为活跃, 因此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求知欲望极为强烈, 对精神、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更关注实际。但由于他们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且缺乏必须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 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 这就使得他们心理不稳定、思想易波动, 观点信念会因客观事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情感上更上常常表现为冲动性和两极性, 常会由一个极端改变为另一个极端。所以, 以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他们进行健康、健全的情感培养与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1、中职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树立相对良好的情感形象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始终要保持对生活、工作和学生的热情, 如经常与学生聊天, 谈天说地、倾听和感受他们内心的声音;关注学生日记并从中发现其情感发展趋势, 及时题写或鼓励或温情的话语, 引导他们的情感向健康、健全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时, 声音含情、情绪饱满, 少些责难与批评, 多给予学生赞美和鼓励;对辩论、演讲、交流学习经验等课后学生活动, 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

此外, 教师在与学生讲话时也不可矫揉造作, 而应将心比心、情真意切, 保持教师的真我本色, 努力营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建立起更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才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2、将亲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中职学生正处于性格成熟期, 他们独立意识日益强烈, 并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理解与尊重, 加之目前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较大比重, 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这导致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感情或就业等问题上和父母意见相左时, 很少对父母的感受加以考虑。针对此类情况, 可以通过教学对亲情教育进行渗透。例如讲授课文《合欢树》时, 除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融入感情外, 还应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母亲如何全副心思地给我治病?”, “怎样帮助我这样的残疾孩子成就文学事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并通过生活中难忘的亲情片断, 地唤起学生的亲情和感恩之心。

3、将友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中职学生往往珍惜、重视友情, 却又不能真正理解友情的含义, 常将“江湖义气”等同于友情, , 甚至为了江湖义气式友情而不惜做出协助同学考试作弊、帮朋友打架等违反校纪和法规的事情来。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应创造良好情感氛围, 增强友情教育的感染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体验友情的美好, 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友情的内涵和深义。

三、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探析

语文教材的文化知识内容丰富, 更积淀着深厚的情感。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改善教学方法, 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教材中韵含的情感与价值, 让学生在接受优秀文化知识的同时, 自觉接受情感教育。

1、在教学中注重情感资源的挖掘

只有在教学中挖掘情感资源, 才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完善与发展。在中职语文教材中, 除了十分丰富的知识要素外, 还包含着较为浓烈的情感因素。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 注重课文中情感因素的挖掘, 并通过动情点的适当选择, 震撼学生的心灵, 逐渐培养学生们积极而正确的情感态度。

2、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还应结合专业课来进行

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普通学们还是有区别的, 他是以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以为专业课服务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突出服务于专业课的一面, 情感教育的渗透也应殖根于此。即语文教师以学生专业特点为前提, 充分利用可用情感资源,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并使之服务于专业教学。

3、结合写作教学, 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

写作不仅能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且能准确对对学生思想水平予以反映。它是学生对人的情感态度、对事物的看法等生活积累的结果。因此, 进行写作教学时, 不光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还要注重学生正确情感的积极培养。

结语

情感教育是一项很大的工程, 是教书育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语文教学只有辅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灵活的情感教育, 才能使语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纽斯所说的“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的境界, 才能更好地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情感与认知是相互相承, 在语文教学中, 情感越深, 认知将越高、越扎实、越牢固, 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越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可以是中职语文教育更具价值, 也是语文教育职教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切实加强情感教育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忻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2008 (5) 。

[2]杨卫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2012 (4) 。

上一篇:音乐舞剧下一篇:独立董事选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