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

2024-06-26

研究工作(精选十篇)

研究工作 篇1

1. 高校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的职业定位

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团队的职业定位较为复杂, 具有多面向、多角度的特点。对于教学研究的任务而言, 教学研究工作团队首先定位在教育工作者这个职能上; 而对于行政管理而言, 教学研究团队又扮演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同时, 这份工作又难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因为其既不同于教学活动的直接实践者, 又不同于政府及其相应的职能部门。

2. 高校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的性质

教学研究的工作性质更像一座桥梁, 承载着调节高校、学院、教师、学生四者之间的关系的职责; 同时也肩负着传达、实施国家教育政策和制定、修改、调整学校制度的责任。这要求教学研究工作团队虽然不能参与教学活动, 但必须对教学实践有深入一线的了解, 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肩负着监督、管理和协调的责任。另外, 在教学管理方面, 又必须具备制定、传达、解读相关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能力。

3. 高校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在具体工作内容的层面上, 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承载着学校的顶层设计, 如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涉及学校规划的特色专业建设、新专业申报、专业建设工作; 涉及办学水平和教师切身利益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成果、专业经费的申报与使用等工作; 涉及人才质量提高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等工作。

二、优秀教学研究工作团队应具备的特征

1. 具备服务理念

作为高校教学研究工作的职能部门, 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也是建立在科室体制的基础上的。目前这种管理体制正在经历转型, 即从控制型的管理形态转变为人本型的服务形态。在此转型的基础上, 工作的重心也从直接管理转移到宏观调控、引领指导、监督和协调服务上来。因此, 打造服务型团队, 每位团队中的工作人员都应树立人本服务的意识, 为学院中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等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以便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师生。形成 “一切以教学为中心, 以学院专业发展为中心, 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服务意识[1], 打造 “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服务理念。

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 并不意味着工作中管理职责的减轻, 相反是对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教务工作中的过程管理不再是重中之重, 取而代之的是对目标的管理。同时还要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 制订管理文件, 保障教研工作的有效进行, 同时给予二级学院良好的发展和管理空间。

2. 贯彻学习理念

随着社会对高校办学水平期待的不断提高, 高校不仅承载着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关的重任, 还扮演着与时俱进、引领文化的风向标。对于教务处负责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来说, 在教学成果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如何有效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如何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如何更好地适应教育资源的硬件提升; 如何制订及调适学校的教育制度和培养方案等都是教学研究团队需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正如加尔文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 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 用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2]因此可以认为, 打造教学研究工作的学习型团队就应该注重开阔成员的视野, 激发成员的主动性,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让团队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全体师生。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工作团队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思想认识上应注重培养自身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式, 让自己的学识和精神都丰富起来。不仅要逐渐形成理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和教学主张, 同时还要脚踏实地, 努力践行自身的教育理想, 才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3. 具备联动意识

教务工作系统性极强, 可谓 “牵一发而动全局”。在教学研究方面很多内容的规划和设计, 都影响着整个教务系统和全校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从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看, 打造联动性的团队首先是从内部开始的。因此, 在教学研究工作的推进中, 首先要求个人工作内容成熟化, 避免随意化和简单化; 其次要注重将各部门都纳入整个体系中, 宏观掌握处理工作内容的走向。

在面临如培养方案的修改、教学管理文件的制订等工作时, 作为教学研究单独一个科室显然很难全面掌握制订制度与实际运行之间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哪些运行不畅和脱节的问题。因此在类似的工作中, 应借助联动的力量, 号召每个科室均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多方面调研, 对其他科室工作任务主动接触甚至是熟悉, 各科室交叉工作内容不回避、不推诿, 关键信息互相知会、切磋, 或者抽调人员共同解决, 在共同解决的基础上, 发掘工作性质, 理顺工作流程, 明晰职责范围, 为日后相关工作内容留下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根据各科室对工作完成的贡献比例, 确定今后类似工作如何应对。在与其他部科室的交流中, 注重营造团结合作的气氛, 打造相互激励、相互支撑的研究氛围, 利用集体的经验和智慧开展教务工作, 不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联动的团队不仅在教务处内部产生, 还应该深入一线师生中, 形成范围和对象更加广泛的联动。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 与师生的联动有助于建立更加平等的管理机制。联动的形式可以借助师生座谈、教研室调研、定期走访乃至信息平台的交流等。在制定制度、修改培养方案、改进教学研究工作的职能方面, 均应合理借鉴师生的意见。

4. 肩负承上启下的职责

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扮演着教学政策和学院之间的纽带角色, 具有承上启下的中枢功能。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始和结束, 都在上行和下行的沟通协作中完成。对上承接市教委通知, 领会精神, 制订符合校情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校内要跟随学校的步调, 听取校领导的工作指示。因此, 这部分上行工作主要呈现出一种政治性和行政化的特点。

对下向各学院准确且迅速传达精神, 并进一步号召动员部门单位积极参与, 有效有序地组织各类项目的开展与实施, 掌握进度及时间截点。在对院系的工作中, 由于教学秘书作为教学工作的一线管理者, 因此要注意突出教学秘书的沟通和协调职能, 使其能更好地承接教务处相关工作安排, 同时敦促其准确有效率地向学院各教研室传达。同时, 工作人员更应该深入教学的第一线, 在与在校师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 了解第一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师生的思想层面, 掌握教育对象和管理对象的真实情况, 遇到问题要迅速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案。

5. 不失人情味的工作态度

教学研究工作是一项严谨而重要的工作, 是严密而理性的; 同时由于师生作为工作对象的一部分, 又使得这项工作充满了感性和人情味。工作程序的有效和严谨是各项工作展开的前提条件, 而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态度更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并锦上添花。高校的团队、名师、教材、课程、教改等优秀成果的推出离不开学校的栽培和孕育, 保证一定数量的成果出现离不开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辛勤钻研, 也离不开学校的政策保证。但政策的推广和如何让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加贴近政策甚至合理利用政策, 是教学研究的行政人员需要不断揣摩和研究的。这将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平台、解读政策、制订有效的验收监管方式、制订符合校情的资金使用及管理方式等,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创造成果的道路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使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精力能够更加专注地放在研究成果上, 而不会对苛刻的申报条件和晦涩的相关制度望而生畏。

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加强与教师及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交流, 对教研室乃至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应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对其研究方向和成果应有大致的掌握。因此, 在工作中, 肩负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仅仅作为文件的传达者和制度的执行者是远远不够的, 在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沟通和接洽时, 要积极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既要和谐相处又要有效推进工作的进行。

在和教师、研究人员的交流中, 注重提醒教师承担着双重职能, 即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 因此既有教的职能又有研的职能, 鼓励其切实做到教研结合、教研一体。同时要对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鼓励, 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保证一定基数的成果出现, 从而推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成果。

三、总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 整体与部分互相影响, 部分制约着整体, 有时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3]工作团队和工作人员也同样符合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教学研究面对的重要而繁杂的工作来说, 更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工作团队的支撑。因此, 打造一个具有服务、学习、联动、承上启下功能同时又具有人情味的团队, 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岗位引领指导、保驾护航的作用, 使教学研究团队切实有效地支撑教务处各项业务运行, 成为高校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武丹.教务处的人本管理分析[J].科技展望, 2015, (19) .

[2]邱昭良.学习型组织新实践:持续创新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研究工作进展 篇2

本课题进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7.3—2017.4)

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大量查阅相关书籍,网上搜集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本研究课题相关知识。制作相关调查表格、调查问卷。对参研人员进行分组分工,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和整合。

2、实施阶段(2017.5-2019.7)

面对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对全校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整体水平,总结得出培训的模式和方法。鼓励教师要充分且适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相关教育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整合。教师总结、反思教育教学中利用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运用的模式和方法,防止滥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技术资源、加大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出通过培养教师信息技术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3、总结阶段(2019.8—2020.3)

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教育资源汇总。完成课题的工作报告和成果报告。

目前课题进行到第二个阶段,研究至今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建立课题资料档案。通过实验研究、理论讲座、课堂教学、兴趣小组,等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研究。主要工作:

1、课题组举办主治开展理论专题讲座并开展信息化学习。

2、课题组成员在各学科课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师熟练运用,并记录学生反馈情况。

3、对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4、课题组成员制定调查问卷统计信息化运用情况。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这一阶段所取得成果的同 时,也深深意识到了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还需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和反思:

1、由于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组织阅读了一些与课题 研究相关的资料,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觉得理论知识的缺乏。

2、在本次课题中,既需要理论知识作支撑更重要的还是实际操 作及应用,学校集中组织课题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学校课题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亟待专业的引导,教师的积 极性也需要调动。后期设想:

1、多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来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开展课题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校验作用,运用榜样力量调动教师积极性。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教学研究工作年鉴 篇3

[概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国家课程方案,积极进行教研方式改革,组织指导全省教研系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指导与管理、课程改革实验与教材建设、课程教材培训、教学评价、教育质量监测,以及组织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建立全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课程改革] 1.组织了2008年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抽调100多位专家,组成17个小组分赴各市,对50多所高中学校进行了评估。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是教育厅的一项制度性工作,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分三级组织实施,由同级教研部门具体承担,每年按计划进行,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轮。2.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以及普通高中15个学科教学实施意见。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3.调集了部分省内外专家,研究制定了地方课程必修科目传统文化、环境教育、人生指导和安全教育4门课的课程大纲,为课程建设、教材审查和学科教学提供了依据。

[教学管理] 1.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我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的意见》、《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和《关于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及使用意见》。2.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意见》,开展了2008年度监测工作。进行了全省8个样本县区、144所学校、5760名学生数学和心理健康情况的监测工作。3.参与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负责进行了先进经验的推荐和审查,并主持了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论坛。4.根据教育厅的统一安排,组成检查巡视组,参与厅里统一的巡视活动,查处违规办学行为。5.开展了第三批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的评审工作。6.开展了全省先进教研室和优秀教研员评选活动。共评出山东省先进教研室93个,优秀教研员370名。

[教学指导] 1.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意见》,确定了首批省级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团队,并制定了日常工作方案。每个学科确定了10所联系学校和50名骨干教师。通过与教师和学校的信息交流与教研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学科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工作。2.召开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课程教学改革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工作会、经验交流会,开展远程和现场辅导,研究、指导并引领全省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召开的全省中小学暨职业学校综合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会议,研讨部署了素质教育工作背景下的教研工作。3.开展多种规模和形式的调研、视导活动。2008年,开展学科调研活动10余次、科室集中调研活动5次,平均每人听课80多节,共撰写调研报告20多个、30多万字。

[教师培训] 1.各学科每年暑期坚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研讨活动。2.参与了两次全省高中校长的全员培训工作。3.配合有关处室组织了全省高中教师的全员培训。组成15个学科团队、100多人的学科教学教研骨干,进行了网上在线培训活动。4.开展送课助教、送教下乡活动。部分学科组织了省级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奖教师的省内西部巡讲活动。5.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教研骨干。坚持按期进行省级教学能手、优质课、全省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在全国组织的优质课、优秀论文和优秀课例评选中,我省取得优异成绩。

[教材建设] 1.进一步修订了语文、数学、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科学等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了上述学科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2.开展教材比较研究,帮助基层学校选好、用好教材。3.完成了初中和小学《寒假生活指导》的立项和编写工作。4.完成了《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系列教材的编写、审查和出版工作。5.参加了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程与专业课教材及教学大纲编写修订工作。

[评价与考试] 1.开展综合性、发展性评价研究,无分数评价研究,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中考、高考命题研究,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衔接研究。加强评价方式改革,落实评价改革目标,规范评价考试管理,探索构建整体规范、可操作的评价体系。2.制定了《山东省实施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方案》,利用人员、专业、活动等资源,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指导与管理。3.在对每年全省中考试题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考命题质量,顺利完成2008年中考命题工作。考试结束后,对自主命题市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评价报告。4.修订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改革了命题组织办法和审题环节,提高了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5.组织完成了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命题工作。6.组织修订了2009年高职考试纲要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高职考试辅导资料。

[课题研究与管理] 1.进行了部分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工作。2.承担国家和省级教育教学课题23项,完成各类课题报告10个,共 40多万字。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篇4

众所周知, 很多成功企业之所以能创造出辉煌业绩, 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领导者对员工进行合理动态地管理, 给员工施加适当的压力以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进而可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然而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并非始终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当工作压力过大时, 就会降低员工的工作动机, 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降低和企业利润的损失。 近年来, 由工作压力过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频频出现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企业领导者若不能正视过大工作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必将引起企业效益的降低。

最早研究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是Yerkes和Dodson。 Yerkes和Dodson以老鼠做实验, 得到了压力与绩效之间的一种倒U关系模型。 本文简要分析了员工承受适度压力可以给企业带来高效益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看到, 面对激烈的竞争, 若员工工作压力过大会产生负面影响, 降低工作绩效。因此本文最后还提出了员工工作压力下的疏解方式。

1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理论研究

关于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探讨一直成为国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比较有权威的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理论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工作压力-绩效适度理论

最早对工作压力与工作业绩之间的关系影响研究是Yerkes和Dodson, 他们经过实验研究, 提出了著名的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倒U型模型。 该理论认为工作压力必须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工作效率才会最高, 过高和过低的压力却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 保持合理的度是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

(2) 工作压力-绩效冲突理论

该理论也称为工作压力-绩效抑制理论, 指出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代表人物是Miller等, 他们认为在一个系统中压力源引起信息的超负荷, 就会导致传播和接受到不准确的信息, 从而忽略了潜在的相关信息。 也就是说员工如果承受过大的压力, 往往会引起注意力过分集中, 产生疲倦, 从而导致判断力减弱, 犯错率提高, 无法保证工作效率。

(3) 工作压力-绩效激励理论

该理论也称为工作压力-绩效激活理论, 认为工作压力是提高工作绩效的催化剂、推动力。它们之间是一种积极的关系。Scott等人是这一理论主要代表人物, 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这种理论的合理性。理论指出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动机, 而工作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 当员工在低压力环境中时, 工作动机不高, 所以工作绩效就会降低;当员工处于高的工作压力环境中, 工作动机提高, 从而达到较高的工作绩效。

2 工作压力下的疏解方式

如何使压力作为一种动力, 在最佳压力点实现最大绩效, 以压力过大为例, 具体的疏解方式可分为领导者和员工两个层面。

对企业领导者来说, 当员工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时, 领导者要实施减轻员工压力的方法, 从压力的具体来源针对性分析, 鉴别员工的压力信号。 企业对员工的压力缓解关键在于调整压力环境, 帮助员工找出压力过大的原因所在, 并挖掘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此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压力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企业内部可以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搭建压力疏导平台、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 定期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体育比赛以及旅游郊游等。

对员工个人来讲, 面对压力时积极主动的响应是必不可少的。 在调节压力的过程中, 员工要通过改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自身的行为方式, 改变思考角度和情绪状态, 建立个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针对压力过重的问题, 员工可以向别人倾诉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集中更多的智慧和热情将一天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能力, 主动地了解未知的事情, 努力地学习新鲜的知识;理性反思, 积极地进行自我交谈与反省等。

3 结语

经过上述关于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探讨, 可以看出:工作压力在适当的环境下可以提高工作绩效, 但超出一定的范围, 它就会降低工作绩效。 因此有必要更加深入探究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合理的控制并学会疏解工作压力, 这样, 我们才能很好的利用工作压力来提高工作绩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有研究表明, 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引发各种恶性后果, 如抑郁症、过劳死等, 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工作压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而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则是学者们一直探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关于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 并提出了疏解压力的方法策略, 它对企业中的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工作压力,工作绩效,工作动机,疏解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更申, 雷巧玲.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06 (2) .

[2]舒晓兵, 廖建桥.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理论研究述评[J].南开管理评论, 2002 (6) .

[3]章海芳.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 2011.

[4]邵先超.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研究工作 篇5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导学六步” 自主学习模式》 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 规划课题,本课题研究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我校语文、数学及英语教研组结合本校的学科教学实际于 2016 年 9月提出并申报此课题。两年来,在市、区两级教研室的全力支持及精心指导下,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两年

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当研究课题申报后,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课题研究工作、人员、奖金、奖惩四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即理论学习讨论阶段,学习杜郎口经验,组建课改组织机构,制定本校课改实施方案,开始学案编制初探。在这一阶段过程中,我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教导处牵头,由各课题组负责人具体负责,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即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案设计的内容,掌握学案编制的结构和模式,正式开始实践试验。

3、第三阶段: 加大课堂教学模式重要环节的检查和调控力度,认真学习,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模式,全面铺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面。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在此过程中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实施推进、督察小组,定期指导及检查; 同时,各课题组负责人在教导处的统一指导下,精心组织各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学生活动的指导,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4、第四阶段即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

“导学六步” 自主学习模式小结验收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撰写总结报告,对实验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二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及相关的教学理

论;

三是坚持每学期开展好一到两次“三课竞赛活动” 及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观点,寻找规律;

四是坚持每学期每人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五是坚持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六是课题组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组织学生相关活动的评比、撰写的论文反思评比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顺利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如语文课中,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语文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

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学生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例如在我们课题组老师的辅导下,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的主持人素质明显提高; 我校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作文水平近两年来有了普遍的提高。再如数学课,我们初步构建的“导学六步” 教学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

2、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

河南省档案技术研究工作调研报告 篇6

为了解全省档案技术研究工作的现状,笔者对河南省档案局及各市档案局档案技术研究机构、人员、经费、科技立项、科技成果获奖、科技成果应用等情况通过走访、电话咨询、文献调研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基本数据截取2001年至2008年。现将档案技术研究工作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1档案技术研究机构与人员

1.1档案技术研究管理机构与人员。河南省档案保护技术中心是隶属于河南省档案局领导的正处级事业单位,负责全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的规划、管理与指导;负责档案技术研究成果的鉴定、评审及推广应用工作。实有人员7人。

18个省辖市中16个市明确了负责档案技术研究工作的科室,有专人负责档案技术研究管理工作。各级技术研究管理机构与人员组织档案局馆、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档案科学技术研究。

1.2高等院校档案学教研室。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档案系,均设立有档案学教研室、信息化建设实验室、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肩负着教学和技术研究双重任务。

1.3省市档案学会。组织档案工作者,进行档案理论学术研究。

1.4民办档案技术研究机构,开封灵通信息研究所是由档案工作者自发组织的、自筹资金、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合法民办非企业单位。

研究所以承担与档案工作、档案学有关的技术研究课题为主,兼顾其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

研究所除主要发起人之外,其他人员均采用项目聘用制选择项目参与人员。

2档案科技项目立项情况

2.1国家档案局科技立项情况(2001年~2008年)。自2001年以来。我省共在国家档案局立项七项(见表1)。其中省档案局单独承担两项,省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共同承担一项,省档案局与开封灵通信息研究所共同承担一项,开封大学、内乡县档案局和新野县档案局分别承担一项。

2.2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立项情况(2001年~2008年)。自2001年以来,我省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依据省局档案科技项目立项指南,结合档案工作实际,申请立项科技项目共238项,年度分布如图1。

3档案科技成果评奖情况

3.1国家档案局技术研究成果评奖情况(2001年~2008年)。自2001年以来,我省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共两项:一是个人项目《电脑与档案管理》一书,获2001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二是平顶山档案局项目《国有产权变动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获2002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3.2河南省档案局技术研究成果评奖情况(2001年~2008年)。2001年印发了《河南省档案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依据奖励办法规定评审范围、评审条件、评审程序,截止到2008年共评出优秀科技成果奖170项。其中一等奖25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83项。年度分布情况见图2。

4档案科技项目立项及成果获奖分区域情况

我省档案技术研究立项与获奖成果主要集中在南阳、平顶山、新乡、开封、许昌、中原油田、南阳油田等单位。比如南阳市,2001年以来共立项72项,占全省立项总数的30.25%;获奖37项,占全省总数的21.76%,而有的市地3年来却没有一项立项项目或获奖项目。(见表2)

5档案科技立项项目及获奖项目分类型情况

根据奖励办法,我们把立项项目和科技成果项目划分为六大类:软科学、信息化技术、保护技术、档案标准规范、成果转化、技术研究专著。2001年-2008年软科学共立项130项。获奖86项,分别占全省立项和获奖总数的54.62%和50.59%,信息化技术共立项61项。获奖35项,分别占全省立项和获奖总数的25.63%和20.59%。而其余的像保护技术、档案标准规范、成果转化和技术研究专著,仅占很少的一部分。

6档案技术研究立项项目和获奖项目行业分布情况

从档案科技立项项目和获奖项目的行业分布来看。各级档案局(馆)是档案技术研究的主体,自2001年以来,共有153项立项项目和101项获奖项目是档案局(馆)主持的项目;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共立项50项,技术研究成果获奖45项;高校主持技术研究项目25项,技术研究成果获奖项目16项;各级机关档案部门主持技术研究项目9项,获得技术研究成果8项。

7档案技术研究工作调研分析

7.1技术研究项目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综观我省档案技术研究的现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无论是技术研究立项还是优秀科技成果的获奖,存在技术研究项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和技术研究立项的结项率、获奖率不高等问题。

7.2档案技术研究区城分布、项目类别分布不均衡。我省档案技术研究立项与获奖成果主要集中在南阳、平顶山、新乡、开封、许昌、中原油田、南阳油田等单位。比如我省的南阳市,2001年以来共立项72项,占全省立项总数的30.25%;获奖37项,占全省总数的21.76%。相反有的市地8年来却没有一项立项或获奖。从项目类别上看,存在有“挖软泥”的现象,大家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到了易出成果、少下工夫的档案理论研究上。8年来全省软科学共立项130项,获奖86项。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4.62%和50.59%;信息化技术共立项61项,获奖35项,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5.63%和20.59%;而其余的像保护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研究专著,仅占很少的一部分。

7.3档案技术研究经费不足。我省的技术研究经费不足较为突出,每年国家局立项的项目,省局没有配套资金;省局的立项,没有项目资金,所有的技术研究经费都靠单位和技术研究工作者自筹,所以经常出现只立项不研究或者中途出现资金短缺而项目中止的现象。

7.4主动开展技术研究的意识不强,当前,我省的技术研究队伍中存在着“没能力搞不了技术研究,没时间搞不成技术研究,没经费完不成技术研究”的思想,有些技术研究主管部门工作动力不足。经常是“以文件落实文件”。

7.5技术研究管理制度不健全。2001年制定了《河南省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对技术研究成果奖励范围、推荐条件、推荐办法、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作了规定,是技术研究成果评审的依据。但对技术研究项目立项后如何管理、监督、鉴定、结项,如何保障技术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一个规范的程序和办法。

8做好技术研究工作的思考

8.1从宏观层面上优化档案技术研究工作环境。把加强档案技术研究工作写进档案法律法规中,提高档案技术研究工作的法律地位:把档案技术研究工作列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综合评估、目标管理当中,与档案事业协调发展;明确档案技术研究经费占档案事业经费的比重,纳入预算,保证档案技术研究工作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档案技术研究激励机制,激发技术研究内动力。

8.2加强档案技术研究队伍建设。建议多组织档案技术研究人员的培训和研讨,建议多安排一些跨区域的合作项目,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技术研究能力。

优化农业气象防雷研究工作 篇7

1.1 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 就不能促进一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科学技术能够保障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从而促进气象防雷工作的展开。因此, 科技问题是制约农业气象防雷工作的重要问题。目前, 在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 相关的仪器设备的稳定性不高, 关于设备的研发力量严重不足, 农业气象防雷工作没有有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 相关的科技人才也严重不足。

1.2 工作人员的技术问题和综合能力问题

虽然在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展, 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 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尚未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 应用了大量的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 并且基本实现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现代化的科学设备的应用, 同时要求提高对数据的审核能力以及区域站工作人员的维护技术。但是, 目前的工作人员很少具备综合的素质能力, 不少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些自动化设备。而且对于后期的数据分析不够准确, 不能全面地了解天气状况。

2 如何优化农业气象防雷研究工作

2.1 重视科学技术, 建立专业的气象防雷工作小组

要认识到在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 增加相关资金的投入。要重视建立农业气象防雷基地及实验基地, 比如相关的实习基地、观测基地、观测台等。要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建立专业的气象防雷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要与时俱进, 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1]。同时, 定期举行相关的培训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提高防雷观测和分析能力, 提高个人的工作责任感。

2.2 完善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体系

在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 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规范相关的工作条例。相关气象局在制定工作规章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有效的制度。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以当地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借助制度规章, 约束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执行力, 有利于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在开展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 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避免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当而致使有关的检测数据出现问题, 同时减少工作失误, 也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

2.3 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防雷系统的顶层设计

在目前现有的农业气象防雷系统基础设施的基础上, 要改革相关的仪器设备及防雷技术, 完善农业气象防雷系统的顶层设计。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 需要加快开展全网监控的业务, 实现实时监控, 监控全国最新的气象自动站、天气雷达等系统全网运行的状况及数据的质量。借助技术和信息数据, 保证减灾、防灾和抗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 要积极利用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 以及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 比如激光雷达、闪电定位监测网、风廓线雷达等, 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3]。

3 结语

在发达国家, 气象观测方面已经实现了遥感化和自动化。我国需要重视科技的研究, 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 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要重视对观测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装备保障能力的培养,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 进一步完善气象综合观测的顶层设计, 使气象预测更加准确。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 进一步促进我国气象综合观测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农业发展中, 由于农村防雷意识比较淡薄, 并且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缺乏一些必要的防雷装置。所以, 农业气象防雷技术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基于此, 探究我国农业气象防雷工作, 以期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大军.当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业与技术, 2013 (11) :140.

[2]李莉, 梁涛, 刘晓影.浅谈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科技, 2012 (16) :57.

专家呼吁加强交通事故研究工作 篇8

尽管如此, 该小组的参与者——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王宏雁却表示, 研究小组仍面临重重困难。

王宏雁说, 从2006年起正式开展事故调查至今年2月, 事故信息采集小组共采集657起事故信息。这与著名的沃尔沃汽车交通事故研究中心35年内研究3.6万起事故的速度相比, 相去甚远。而且, 由于精力有限, 事故信息采集小组将研究对象锁定为轿车事故。

浅析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 篇9

1 体育管理概念的界定

体育管理即体育领域里的管理活动。体育管理应具有管理的基本含义、特征和性质。体育管理是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对体育管理客体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 协调他人的活动, 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 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归纳与分析

2.1 体育管理原理的归纳与分析

体育管理原理主要有反映现代管理对象的系统管理;反映现代管理核心的人本原理;反映现代管理过程的动态原理;以及反映现代管理目的的效益原理。这四个管理原理在管理实践中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原理系统。

2.2 体育管理方法的归纳与分析

体育管理方法是指在体育管理活动中, 为实现体育管理的目标, 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措施。体育管理方法与体育管理原理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体育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宣传教育方法。

3 管理理论与方法在体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3.1 体育科研管理基本内容的归纳与分析

(1) 制定出有利于体育科研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2) 选定发展体育科技和体育科研的方向与任务, 制定出相关的工作计划和研究方法。

(3) 要想做好体育科研, 必须要组建好的体育科技和科研团队, 成立具体的组织机构, 依靠团队的力量来申报和完成科研项目和课题, 并制定出能够调动起科研人员工作热情的选拔机制, 以此来激发科技人才的激情和创造动力。

(4) 体育科研工作离不开大量的投资, 包括购买科研设备、试验材料等, 对相应的物质材料也应统筹管理, 才能不浪费国家的物资。

(5) 要大量购买网络科研资源, 包括中外体育情报等, 广泛开展学术活动。

(6) 要适当根据科研需要, 结合科研人员的实际要求, 多选派人才进行学习和对外交流。

(7) 对体育科研工作进行三维交叉控制与协调, 即在垂直的纵向系统、水平的横向系统及时间顺序三个方向上进行有效组织协调与控制。

(8) 对科研成果有计划进行总结, 广泛宣传、有效管理, 提高科研成果的科技含量并有效投入到生活实践中。

3.2 体育科研成果管理的操作控制体系的归纳与分析

3.2.1 系统管理控制

体育科技管理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系统化管理。无论是确定科技发展方向, 明确研究任务, 还是组织实施具体的科研工作, 都必须在系统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恰当、合理确定科技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各个分系统与各层次的任务及其实施步骤, 在实现科技整体目标, 完成具体科研任务的过程中, 将各有关部门与人员组成一个统一协调、高效运作的有机系统, 以实现整体目标, 是加强体育科技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

3.2.2 综合平衡控制

按照这一要求, 体育科技管理都必须妥善处理科研任务与科研条件之间的综合平衡关系, 尽可能使需要与可能统一, 任务与条件一致, 使之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以确保科研任务的完成, 不断提高科研效率。

3.2.3 分工协作控制

管理的职责与权力是相互对应的, 具有层次性和不可分割性。在科技管理中, 必须明确分工, 包括职责分工与权力分配, 明确制定工作规范与岗位责任制, 以确保每个岗位、每项工作都运转有序。同时, 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 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3.2.4 体育应用控制

体育科学研究来源于体育实践, 同时又推动着体育运动的进步。体育实践与体育科技发展之间的统一, 是制定体育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体育科学研究方向的基本原则。根据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 确定体育科技发展的目标, 要求在加强体育科技管理中不断寻求体育运动实践与体育科技发展之间的交汇点, 从这个交汇点上切入, 实现“科技兴体”的宏伟目标。

3.2.5 动态调节控制

体育科学研究是探索求知的开拓性工作, 在科技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定因素较多, 不可能一步到位, 也不能过于笼统, 必须对应各个体育科研工作和不同阶段的要求, 对资料、经费、人才和实验设备等动态管理, 方能提高其使用效益, 达到预期的目标。

3.2.6 科研效益控制

体育科技管理必须讲求效益, 除社会效益之外, 还要提高经济效益。一个科技项目应该研究与否, 取决于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正比, 如果投入过大, 实际效益却很少, 那就需要改进项目以获得更大产出。

3.2.7 分类指导控制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科学研究具有不同特点, 在科技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分类指导。一般来说, 基础研究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研究的方式多为个人或较小的集体, 投资也相对较小。因而对基础研究的管理, 可适当松散些, 保持较大自由度允许研究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研究领域、课题;但对于应用研究, 其研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无法估计的困难, 一般研究人员较多、较杂, 投资资金量大, 所以管理上和基础研究要区别对待,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8 体育科研实施过程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个完整的体育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 其管理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项管理, 按选题提出申请, 进行同行评议, 经审核批准后签订合同, 实行专项管理; (2) 分级负责, 按照课题管理的级别, 归到各相应层次的部门负责管理; (3) 同行评议, 对课题的目的先进性、可行性, 有无重复, 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及经费和物资概算等方面进行全面评议, 做出书面报告; (4) 签订合同, 合同的主要内容与课题计划任务书的基本内容相同, 由三方在计划任务书的相应栏目中签字。

4 结语

(1) 加强对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 该文所建构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与控制具有一定普及性和针对性, 是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的。

(3) 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与控制符合“科技兴体”的战略需要。

(4) 该文在对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交叉控制与协调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 希望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明瑜.科研管理工作手册[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6.

[2]孙汉超, 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9.

[3]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 2001, 21 (3) :1-6.

[4]唐建军, 赵昌毅, 李志刚.日本职业体育产业发展及其启示体育科学[J].体育科学, 2001, 21 (3) :26-28.

信息化时代如何开展情报研究工作 篇10

关键词:图书文献,情报,信息化

情报信息专业是型号研制的重要基础保障专业,为设计、分析、试验、生产制造、试飞的全过程提供信息支持。有力的情报信息资源保障能力,能够大幅提升型号研制效率、缩短研制周期。作为一名航空院校情报信息工作者,我时刻关注和思考着航空情报信息事业的发展,通过在阎良一飞院情报部门属下的科技信息中心参观学习感受颇深,在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强化情报服务能力

21世纪人类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而情报研究作为一种典型的生产“知识的知识”的专业,对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飞院的情报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务全院专业建设的基础性情报研究,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型号和项目的专题情报研究,前者相当于传统情报服务中的单向情报传播过程,后者相当于多向主动情报传播过程,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高级的服务形式。

1. 基础性情报研究

基础性情报研究是一飞院情报部门的基本工作,日常持续的动态情报跟踪是做好基础性情报研究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目前网络信息大量泛滥的情况下,动态情报跟踪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通过持续不断的动态情报积累和缜密的服务工作,在为科研项目提供及时的情报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积累大量的基础性情报研究素材,建立了具有该院特色的情报资源数据库,为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方便,也为做好针对特殊科研攻关提供情报服务的专题情报研究打下基础。

2. 专题情报研究

专题情报研究是针对具体科研项目的情报研究工作的重点。专题情报研究报告,既有综述性的分析报告,也有对分析深入的技术报告。比如在飞机型号研制的不同阶段,对情报有不同的需求,一飞院情报信息部门的同仁就会根据科研项目和重点攻关内容的进度和要求,制定详细全面的研究计划,根据动态情报跟踪研究的成果,结合其他来源的信息情报,通过情报人员的分析整理,形成数据可靠、内容详实、有理有据的分析报告,使情报研究结果能够直接用于解决问题、攻克技术难关,使情报研究系统成为科学决策的战略侦察机器,成为科研发展的参谋、尖兵和耳目。

(二)完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众所周知,信息对于科研任务和领导决策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信息资源以纸张作为载体,处理及传播速度都非常缓慢,极其不利于其价值的体现。一飞院情报部门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能够为决策和科研提供及时高效的网络情报信息服务,适时、及早开发了网络服务平台。

1. 网络服务平台的意义

建设网络服务平台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网络化的发展,使情报信息化建设踏上一个新的台阶。该院情报部门开发的科技信息中心网站平台,自2003年投入使用后,大幅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流通效率,使有用的情报信息资源能够及时的公布、传播到最需要的人手中。经过6年多的建设,目前科技信息中心各项数据累计达到了十余万条,点击数量达到了380多万人次,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科研人员的一致好评。

2. 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个性化越来越受到推崇。个性化的服务把用户的思想和习惯渗透到信息获取流程过程中,产生独特的信息服务环境和个性化的结果,能够大幅提高科研人员对工作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了用户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还将继续加强和完善信息中心网站功能,采用Web2.0中的一些新技术,融入个性化服务功能,提高信息情报服务能力。

(三)提升数字化图书文献服务能力

航空工业是高新科技产业集中的部门,航空科技图书文献信息资源长期被作为战略性资源,在航空工业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飞院领导很早就对图书文献工作提出了数字化建设的高要求,使该院这方面工作规划的比较早,目前某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自行开发光盘管理软件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客观因素的限制,一飞院馆藏资料中存有大量会议记录、科技报告等资料光盘,其中的数据较为珍贵,但是只能在单机上检索和浏览,不利于科研人员使用,并且光盘易损坏,不利于保存。他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很多航空兄弟单位都存在这个问题,并且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使馆藏光盘能够在保存良好的前提下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科研信息中心申请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目前已经设计出了一套适合该院情况的解决方案,并开发出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对一飞院馆藏光盘的网络化共享,对部分光盘内容可进行全文的检索,使得该院馆藏光盘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2. 合作开发图书文献管理软件

一飞院情报部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目(下转第151页)(上接第218页)前图书文献数字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与石家庄纵横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纵横3000图书文献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图书、期刊、文献的网络化采、编、藏、查、借等,工作方式顺利实现转型。现在,该院使用了几十年的旧检索卡片已经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的网络模糊检索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在院内任一台计算机上自由进行书籍、期刊、文献的查询和预订,已完全实现在网上续、借图书资料等功能。

3. 引进和制作电子数据

与传统数据相比,电子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更新及时,且价格便宜。为了使科研人员使用更加方便,也使该院资料经费能够发挥最大化的效用,他们引进和自行制作了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论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超星电子书、NSTL镜像数据库等大量电子资源,大大的充实了一飞院数字化图书文献种类和数量,为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攻关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有力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上一篇:还原作用下一篇:江苏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