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现状

2024-06-12

小学教育现状(精选十篇)

小学教育现状 篇1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经费不足, 办学条件落后

(1) 学校经费不足以致课程开设不全面

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调查发现, 虽然近年来农村小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很多农村小学尚存在经费不足以致办学条件落后的问题。现如今,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缺乏、落后, 教学设施老化问题也比较严重。

教学设施老化、缺失往往会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城市相比,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 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很难跟城市的小学比较, 许多教学需求无法满足, 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甚至存在贫困农村的小学校舍紧张, 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的状况。

(2) 学校经费不足以致教师培养滞后

学校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决定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主要因素。我国于2011年提出“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 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如果一个学校经费不足, 对教师的定期培养无法实施, 其教育水平必定会逐渐落后。经调查发现, 很多农村小学因为经费问题不能实现对老师的定期培养, 以致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产生。现如今, 仍有很多农村小学老师不懂计算机知识, 无法使用先进的教学器材, 单一的教学方式必定会限制教育水平的提升。

2、教师编制不足影响教育质量

现如今, 很多农村小学存在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教师缺乏的问题, 很多农村小学都存在代课教师多, 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由于教师编制的严格控制, 很多地方学生数目增加了, 但教师编制却不能响应增加。在很多农村地区, 存在多个学校共聘一位教师的现象。特别是因为农村小学条件很艰苦, 老师的待遇不高, 尽管磨练出一些好老师, 也很难安心工作, 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造成代课教师大量存在。

3、学校教育观念落后

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制约,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呈现出老龄化, 学历水平偏低, 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教师多数靠的是学校所学的一点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从教后缺乏集中系统的理论、理念及手段的提高机会, 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教师取得了大专及其以上学历, 也只是有名而无实, 学历是提高了, 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 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是兼职老师, 多年来都是老一套, 尽管开展新课程改革, 不少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理解新课改的实质, 只学到了新课改的模式。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 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4、学校校园文化缺失

现在很多农村小学都忽略了学校文化的建设。在很多农村小学中, 老师从不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结果, 由于学校一味应试, 本该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 居然成为了一座文化孤岛, 学生们只会机械而又枯燥地演练各种习题, 而没有办法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此外, 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 很多学校无法开展有关多媒体的文化活动,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校生活的丰富程度。

二、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中国最为一个农业大国,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解决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当今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学校的教育经费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作, 如果一所学校经费不足, 其教学设施、文化建设等必将落后。很多农村小学都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因此,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是支持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首要途径。

2、建立激励机制, 实现精细化管理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3/4, 农村教育对我国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 农村教师的角色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思潮和政府现行政策的影响, 从而表现出激烈的角色冲突。解决这些角色冲突的首选途径是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3、推行先进教育理念,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农村地区因为经济、信息不发达, 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的现象。因此, 在农村小学中推行先进教育理念,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教育目中无人、忽视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弊端, 近年来“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 教师的天职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农村小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 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4、全面推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 而人的精神世界不是靠外在的强制所驾驭的。因而,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歌、校训、教风、校风, 近看影响孩子们的发展, 远看关系着国家的兴盛, 民族的复兴。因而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学校特色和师生特点, 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精神文化建设, 二是物态文化建设, 而更重要的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也就是要以精神文化为先。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 《人民教育》, 2010年第1期。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浅析 篇2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因素

1.办学条件失衡

针对山东省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来看,在我去过的10余所小学里,按照办学条件,可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青岛市城阳区的古庙小学和大北曲小学,交通相对比较便利,教学设施较强,通过近几年的普九达标验收,各功能室基本齐备,硬件建设基本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第二类是临沂莒南龙窝学校、潍坊高密冯家庄小学以及济南章丘闫家峪中心小学,教学设施较落后,只有一个微机室,但电脑早已淘汰,学生的微机课只是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功能室。光盘播放室和卫星接收室的设备在教室安装着,很不方便,设备经常出毛病,不能正常运转。但篮球架,乒乓球案设备基本符合学生需求,有图书而没有标准的图书室。第三类是枣庄滕州鲁能希望小学和济南章丘东八井小学,教学条件更差,其中一处是一至六年级,硬件建设基本没有,只有篮球架和一个乒乓球案,几十本图书放置在办公室的书架上,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翻阅,形同虚设。另一处是一至二年级,没有任何功能室和教学设备,只有两名教师。

从办学条件(硬件)看,这些学校存在着巨大差异,严重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政策。

2.师资力量薄弱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且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在我去过的农村小学里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且教师资源紧缺,从而在一、二年级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面对素质教育,面对新事物课改,教师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很少有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3.学生及家长素质不高

学生从小生长在农村,见少识小,视野狭窄,其本身就比城市的学生劣势了不少。农村学生家中有用于查找资料的电脑几乎没有,一些知识拓展类的任务,学生很难自主完成。另外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外读物,支教过程中在鲁能滕州希望小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120名学生中有课外书籍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几,且一部分是男生喜欢的漫画书,其余都只有几本教科书。目前,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在支教过程中发现,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孩子的课余时间几乎无法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习了。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二。突破发展困境的对策

1.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切实保证农村教育的有效投入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育设备和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的配置。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继续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在拨款方式和拨款途径上,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费用都用到实处。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可以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另外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新课程、新知识、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注重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争取尽快配齐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在新招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考虑让一部分教师转岗培训,拨专款用于农村小学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师的脱产进修,从而满足农村小学教育需求,使学校教学设备能有效利用。

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作为教师,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相关部门常性不定期地下到基层,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和周边环境,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学校加以改进。

(2)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各校征求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对六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3) 通过各项调查、研究、评比,根据学校、教师、班级分设奖励机制,以调动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关注“留守儿童”

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引导家长教育孩子方面也要起到积极作用。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张行、王铁军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月。

2、《小学教师修养概论》,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7月。

小学教育科研现状 篇3

摘 要: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小学教育科研,才能确保其顺利地展开实践;只有对小学教育科研进行正确、合理、有效的定位,认识到现状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使小学教育科研真正发挥实力,达到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目的。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小学教育科研的推进策略展开论述,对小学教育科研进行思考、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研;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67-01

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研兴教”正蓬勃发展。就成都地区而言,很多小学都已经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而教师群体也意识到科研与教学可以相得益彰,纷纷身体力行。笔者为小学语文教师,也常常就小学科研之价值、策略、管理、成果推广等问题进行思考,下文则是自己的一些粗显看法,望抛砖引玉。

一、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

小学教育科研“以小学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小学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优质教育

通过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对育人环境的研究、对教师培养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的研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心理等研究,教师可以从中收获高质量的成果,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优质学校、优质教育。

2、科学因材施教,健全学生人格

教育者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让学校在科研中谋改革,而教育者又能在发展中求创新。这样,教育工作与研究萌发生机与活力,与时俱进。而对学生来说,教师通过对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心理的研究,更能科学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促进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3、理论武装实践,搭建沟通桥梁

科研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为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条件,促进“经验”结晶为“理论”。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可以检验、深化、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提升教育理论。不过,在理论与实践必须有一个中间环节进行沟通,那就需要运用教育科研。

二、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成都地区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教师骨干,并取得了很多教育科研成果。笔者是一名一线教师,在紧跟形式进行科研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

1、缺少指导,欠缺科研知识与方法

教师们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无疑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大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只是通过讲座、自学等方式零星接触,他们科研能力较薄弱,缺乏一些基本必有的科研素质和技能。比如说,如何选题?可以用哪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需要通过什么渠道去搜集所需资料?怎么处理研究得来的信息?如何对这些资料做客观的逻辑分析?

2、精力不够,科研与工作产生矛盾

教研科研本应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但小学教师课时多,事务又比较繁杂,整日忙心于教学和管理学生,巨大的工作量已经使得教师们身心俱惫,再无暇分身去进行科研。拿成都地区的小学教师来说,他们每周所担任的课程,少则14—16节课,多则18—24节课,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评比,以及一些文体活动。

3、经费匮乏,教育科研的效果欠佳

与大、中专院校的科研相比,小学教师的成果明显偏少,这与小学的科研经费匮乏有关。除了少数课题能获得一定数额的经费资助外,大多数教师进行的科研缺乏资金扶植。同样在科研成果的奖励上,由于小学科研经费不充足,造成物质奖励机制的缺失。不完善的科研奖励制度,这导致普通教师们对科研的兴趣不大,现在小学很多成果基本集中在某些科研骨干教师身上,收获成果的面自然就比较窄。

三、小学教育科研的推进策略

1、齐头并进,解决科研与教学的两难

当前,一些教师没有将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一视同仁,两者存在“你做你科研,我管我的教学”现象。可以说在某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活动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常常是全方位的,学生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和思想等都是教师所要注意和关心的,而教育科研往往是局部性,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研究课题上。”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决难胜任新型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坚持“在学习钻研现有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教学中的或现有教育教学理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开展教学研究。”最终达到 “教学相长”。

2、引源活水,加强教育科研培训

缺失专项培训,使得教师科研知识匮乏、科研能力低,也致使教师们对教育科研兴趣不高,参与度受挫。因此,有必要加强教育科研培训,一方向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研究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定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组织实践能力等等,最终达到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科研实践的目的。

3、完善制度,激发教师科研原动力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4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素质欠佳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 师资队伍严重老龄化, 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 超过40岁的老教师达一半以上, 有的地方甚至多达三分之二以上。自2000年开始, 除了个别学科有补充老师外, 大部分农村小学极少分配新的年轻教师, 就福建省永定县培丰镇小学而言, 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47周岁, 导致工作无激情, 知识老化现象严重。教师队伍出现的严重的“断层”现象, 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二是专业教师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的音乐、美术、劳动、自然、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都是兼职的, 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 除福建省永定县培丰中心小学外, 其他学校几乎没有。

三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小学教师因长期生活在乡村, 几乎没有多少外出学习的机会, 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 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 信息闭塞, 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四是教师职务评聘问题多。现在小学教师中, 几乎全是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而小学高级教师岗位数量少, 未聘教师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学骨干, 这就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觉得自己无奔头, 工作起来消极应付。

五是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农村小学办学规模不大, 办学条件差, 学校的教师编制紧, 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同时, 农村家长外出务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留守儿童的家长忙于生计, 无暇关注孩子成长发展。这种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 但农村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 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 教学积极性不高, 对学生责任感不强, 这造成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

2.教育功能不断减弱

农村的父母们一是受“跳农门”思想的影响, 二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目的和社会职场的需求并不对等, 每年都会造成大量应届生在就业时专业不对口或者专业技能无法达到企业要求的情况。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在社会上立足, 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但就目前实际形势来看, 这个预期可能过高, 而且教育的时间过长, 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尤其是农村家庭。动辄数千上万的学费对于农村人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如果这笔钱用在教育上的投资没能带来有效的回报, 那势必会让人考虑这笔钱是该花还是不该花。所以很多农村家庭在得知孩子学习情况不是很理想的情况后就选择让孩子辍学, 或是转去学习某些职业技能, 由此, 也可以看出教育观念在农村思想上的减弱。

另外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 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 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 家庭作业不做,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甚至沉迷网络游戏, 这无疑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校和教师们的负担。因为学校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需要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互动、沟通和努力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而现在很多农村家长因故未能给予孩子们良好的家庭教育, 也无力营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 也只能单方面地通过成绩单上的数字来判别, 再根据成绩的好坏来对孩子们进行差别对待。这种做法自然是错误的。而还有些家长将学生的恶习和成绩不理想都统统归罪于学校, 这无疑更是在错上加错。只有摆正了学校、家庭、个人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1.端正农村办学思想

对于现阶段的农村小学教育, 从地方领导到各地的学校校长、教师以及学生的家长们, 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始终认为农村教育的目标就是为日后的高等教育输送新生。没有意识到为学生们的社会生存能力打好基础以及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才是小学教育的重心。因此, 为了让农村的小学教育更快地发展, 更新各个阶层的思想观念才是关键所在, 具体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一, 大力宣传, 在教育工作者的各个阶层中普及先进的教学理念, 并积极开展如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之类的活动, 让教学的理念得到根本的贯彻;其二, 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让家长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从而达成教育观念上的共识, 同心协力保证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 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虽然学校在收费方面因为“一费制”的实施而得到了重大改善, 制度变得规范, 学生的负担也跟着减轻, 但学校的创收方式却遭到了抑制, 使学校只能依附于政府的补给来进行日常运转, 因此还是有必要放开一点门径, 增加学校的创收途径, 但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建立起保障和督查机制, 以免不法之徒中饱私囊。第二, 要强化政府的责任, 让政府了解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促使省政府和中央政府更积极地进行教育投资。第三, 要建立起义务教育最低财政标准。现阶段中央和省政府在教育投资中所占份额过小, 这对部分低于财政收入标准的贫困偏远山区来说, 根本无法得到有价值的教育补助, 因此有必要设立最低标准, 给予贫困山区的教育一定的财政支持。第四, 要健全针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对于那些因贫困而不能继续学业的优秀学生来说, 这是足以让其抱憾终身的事情, 也是现阶段我国在教育发展上面的阻碍。因此可以由政府带头建立针对贫困学生的专款专项制度, 以奖学金的方式给予那些学生特别关注。

3.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 需要尽快地帮助在职的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师身份和教育方式上进行转变, 并通过其他各种有效手段优化教师队伍, 从而让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此可以在培训机制和优化途径上进行努力:一是培训上必须做到让教师们自觉地进行业务能力方面的提高, 为了保证这一点, 学校可以每年设置少数进修指标, 用以提升教师的学历, 然后可将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评定挂钩, 用这种方式去促使教师积极学习, 不断提高。二是针对不在指标内的教师,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等, 定期上课、自由自学, 最后分段考试, 带动其他教师们一起进步。三是要提高城乡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力, 要不断扩展远程教育网络, 为日后的全面开通做好准备。四是要加强城乡教师们的交流沟通, 要用优惠的政策和生活补助鼓励城区教师前往农村小学支教, 尤其是那些教学环境恶劣的偏僻地区。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 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 以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 尽量缩小两者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五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 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 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优秀的教师要给荣誉、给待遇, 对确实存在不足的教师要教育、要激励, 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 提高其从教素质。比如, 有的县就给提升学历的教师给予奖励, 这的确让老师们感到欣慰, 如果能够坚持下去, 必定会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促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4.优化人事管理

透视我乡小学教育现状 篇5

-佚名

不知从何时起,我乡小学教育教学成绩已滑至全县低谷,连年倒数的现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落后的教学质量严重的阻碍着壮乡教育发展的进程,民众开始怨声载道,相关领导为此绞尽脑汁,勤策勤力,却总是摆脱不了倒数的厄运,教学质量一度陷入“越抓,越倒数”的怪圈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每次期末总结会总是归因于地域差距,校点分散等客观因素,这俨然有些牵强附会,作为局外人,笔者对其却颇有微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时之功”。检视目前我乡教学质量所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还得从学校管理说起。

一、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毫无效力可言。

新学期开学工作会上,八份红头文件格式的管理制度相继发到各村完小校长手中,会议上各块分管领导振振有词,不惜耗费数小时带领大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接着便由村校长回校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传达与学习,部分重要制度甚至做到人手一份。制度确定了,也学习了,接下来便是执行,相应的问题也就逐渐浮出水面,就拿《教职工管理制度》来说吧,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学校大门未锁一次罚款100元”,中心学校人员曾几次对部分完小

进行检查,大门均处于未锁状态,幸运的是没有被罚100元,不幸的是本制度的该条例从此失效。再来看看《三级值班制度》值周教师职责第七条规定:检查寄宿生就寝情况,发现未到学生及时跟班主任联系„„可某学校女生宿舍电灯开关坏了,近三个周没人过问,后来是位老教师看不惯了才主动去修理。《教学管理制度》也不乏漏洞百出,毫无实用价值,教师们基本上是为了应付常规检查不被罚款而去执行的,就拿听课来说,按规定校长每月听课不少于3节,某村完小校长一学期从来就没听过课,但常规检查时,听课本还是补得满满的。难道这就是制度人性化的体现吗?既然无法实施就没必要建立,确定了就得按章操作,制度非儿戏。

二,部分村校长徇私舞弊,玩勿职守。

在缺少民主监督与聘用制的情况下,部分村校长不思教改教研更上一层楼,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却垂涎于身边经费。挪用、贪污无所不为,采购、账务一手经办,拖延、扣发“一补”经费。操控食堂不知足,公用经费照样贪,只要变通一下,办公也能办私,每月结账尽是校长的单据。什么爱校如家,除了自己上课时间在校,其余时间基本是不知所踪,据了解某所学校校长一个周在校时间不到三分之一。更有个别校长纯属无能,办事犹犹豫豫,拖拖踏踏,毫无领导能力,安排个食堂管理员竟在会议上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推来卸去,最后把安排人事的任务推给总务主任,诸多龌龊罄竹难书,可悲啊!试问这些校长有能力胜任学校工作

吗?有能力带领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吗?领导如此,职工何堪。此类人再不引咎辞职,再是五年甚至十年教学质量同样摆脱不了倒数。岂不误了几代人,坑了一方百姓。我们不得不质疑:这些校长的不作为与乱作为,中心学校领导难道就从来没有洞察到吗?还是若无其事?村校长们高枕无忧,已为常态,聘任制不过是一时之风,只要自己不写辞职报告,没有谁会辞去你的职务。

三,“亡羊”之后才知道“补牢”,已为时晚矣。

众所周知,“南岩事件”后,相关领导对分管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各村完小对师德师风工作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整改,每位教师挑灯夜战补足八篇体会与反思,短时间内写足4000字左右的学习笔记,以随时应付领导检查,“亡羊补牢”的教训再度重演。

透过“南岩事件”所折射出的问题仅仅师德师风工作吗?不单如此吧,应该是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皆如此。我们暂且来看看教学工作上的“亡羊补牢”,就拿毕业班来说的,为什么每到六年级就得更换教师,某些教学能手似乎是为教毕业班而参加工作的!由于领导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注重抓毕业班教学工作,却忽略了低、中段年级的教学工作。硬性的安排毕业班教师,扭曲了教师教学规律,殊不知前五年就把羊弄丢了到第六年才来补牢,又怎能挽回局面?

要摆脱教学质量倒数的现状,还得从管理着手,优化一套具有壮乡特色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中心学校对各村完小的领导

和统筹力度,对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有力措施。

一、建立健全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制度的确立必须保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平等性原则。教育是一项长远工程,制度也需要在执行中不断的完善与改革,慢慢来,暂时无法实施的就没必要出台,简单点无所谓,一旦确立就必须照章执行。

二、强烈要求必须恢复校长、教导聘任体制。

建立引咎辞职制度,坚决免去不作为、乱作为的校长、教导,把位子让给想干事、会干事、谋实事的同志。恢复聘任制可通过校务班子推荐候选人,教职工民主选举仪式来确定新的完小领导人。

三、加强领导和监督,层层落实问责制。

如完小某方面工作出现问题,中心学校第一要问责的就是完小校长,限期整改,及时督察,如出现不整改,慢作为等现象坚决进行全乡通报。加强舆论与监督,连村人员每学期至少两次职工访谈,严肃查处并免去不合格的学校领导。

四、减轻“面子工程”负担,加大教学监控力度。

特别对常规项目应删繁就简,力求实效、高效。深度反思:年年倒数,还会有谁愿意来此开现场会!

要考试了,整天忙于复习,先写到这里吧。写这篇文章不是针对谁,只是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工作提点建议。总之,要摆脱质量倒数的现状,就必须从管理入手,抓好管理工作对提高教学质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6

小学义务教育在全国已普遍开展很多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在农村的一些学校里,仍然存在着一些政策落实难的多重问题以及落实后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另外,近些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更需要大额资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

2.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好几年,但看现今农村小学教育课堂,却涛声依旧。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许多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专业教师不足。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像微机、音乐、美术、劳动、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三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我县农村小学中老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一半多,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对教学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4.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那些管理无序、质量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极不负责紧密相关。

5.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农村父母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或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二、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1.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内心。另外,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二是学校通过开家长会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2.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重点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改变当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作用过微的状况。二是调整农村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

3.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一是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本乡镇优秀教师到其他乡镇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四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

4.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一是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多少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上学的安全和经济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规划设置学校网点,力争方便家长和学生。二是应尽快实现县城以下城乡教师、生源、物力财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调动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

5.优化学校人事管理。要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内部有效且可操作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外部看,学校师资可相互流通,对教师优化起到外部供给的压力作用。建立教师行业资格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接收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

小学思政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7

一、分析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重智育, 轻德育。

目前, 我国的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 轻德育现象, 在教学目标上, 依旧以升学率为目标, 注重学习成绩的考核, 忽视综合素养的培育, 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 几乎是漠视的态度, 甚至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很多教师在开展家长会时, 往往注重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成绩, 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 甚至智力, 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 往往责怪学生不努力学习, 上课不认真听见, 经常要求学生家长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家庭作业, 认真的学习、复习, 一味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单, 不考虑学生成绩下降背后的思想动态, 不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 不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等, 逐渐的使学生丧失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成绩差的学生, 长期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嘲讽, 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容易使得他们养成“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思想, 这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缺乏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忽视, 在教育理念上, 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照本宣科的臭手知识,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宽泛, 是对人的思想、价值观的塑造, 应当具有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大部分的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往往是由语文老师担任, 缺乏科学的、规范的教育理念体系, 而且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精力有限, 难以认真的落实事项教育工作, 且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较低, 不足以支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面, 面对思维活跃, 天真好动的小学生, 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且具有不尊重学生个人想法发挥的嫌疑, 往往导致学生厌学, 课堂教育往往成为学生的聊天课或者发呆课, 完全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也阻碍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

3、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教学手段单一。

小学生的心性思维比较发达, 纯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难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而且小学思想纸质教材内容的设置往往过于成人化, 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往往使得卡唐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再加上教师单一古板的教学手段, 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变得了无生机, 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因此,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急需改革, 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

二、阐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1、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 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 将素质教育推进人们的视野,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加高效、优质的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 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应当实现智力培育与德育培养齐头并进, 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为国家建设打造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充分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将生活中优秀的, 启迪人心灵深处的“小事”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习惯等, 最终达到完善人格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目的。并且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家长, 均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成绩为中的教育观念, 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 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找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鼓励学生自主的完善人格素养, 从而实现学习成绩与思想政治品德双赢。

2、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学习能力、思想觉悟等,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制定详细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 将思想政治考核成绩证实的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 并适当的加重所占比例, 而且要聘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士担任教师, 这些专任教师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 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 即设立培育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理念, 形成良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推动我国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3、丰富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内容。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该具有灵活性, 而且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成熟, 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诸多方便, 如利用互联网视频、动画、语音、无时空界限等优势, 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丰富起来, 同时, 也增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身边的感人事迹, 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调动课堂氛围, 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而却这样也是创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适当的删除或增添教学内容, 只要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即可。丰富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内容能够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推动素质教育改革。

三、结语

总之, 我国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猪哦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只有立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 才能有效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推动我国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摘要: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 使得我国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目前, 我国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因此, 本文进行了小学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 并提出几点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思政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蒋志鹏.民办培训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田, 2015, (3) :237-237.

[2]赵玉华.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和创新[J].考试周刊, 2014, (35) :145-146.

[3]沈冲.影响高中思政教育的诸多矛盾及有效性改善因素[J].神州 (下旬刊) , 2013, (6) :164-165.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篇8

一 村级小学面临的现状及原因

1. 生源锐减, 规模萎缩

受村级小学在校生逐年减少、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各级财政对村级小学的投入不够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农村村级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影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和赞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家长纷纷把孩子送进教育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和乡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就读, 甚至全程陪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 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 还不用额外缴纳借读费用, 与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地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 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起居, 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 农村村级学生生源日趋减少, 办学规模日益萎缩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 中心校要求所属完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到中心小学就读,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生源逐渐减少, 生源严重不足。本人目前所在学校只有两个班级, 共5名教师, 17名学生。因为没有平行班, 导致学生学习气氛不浓, 学习效果不理想, 这就导致了家长对村级小学的教学质量的不满和失望, 转学和借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造成了村级小学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发展的困境。

2. 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我地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多数年老的和少数年轻的, 教师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有一些村小, 教师平均年龄都达到了45周岁以上。还有一些优秀、年轻的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另寻出路。

第一, 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在村小教师队伍中, 45岁以上或是工龄在30年以上的老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 且老教师中多数都是民办转正的教师, 实际文化专业知识不够, 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知识水平有限, 吸取新知识、新方法的速度慢, 又因为不懂信息技术, 获取知识的渠道窄, 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 又因身体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不佳根本无法胜任教学任务。即便在岗工作, 也多从事低年级教学, 由于精力不够、知识老化等原因, 实质是在看孩子, 而不是教书育人。如本地区的宝泉完小, 包括幼儿园在内, 共有6个教学班, 公办教职工9人, 50周岁以上4人占44.4%, 41~49岁的4人, 占44.4%, 40岁以下仅有1人, 这样的年龄结构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第二, 教师整体知识结构不容乐观。在本地区, 小学教师中专科第一学历人数远远低于镇内学校平均水平。可以说, 整个教师队伍结构表现为三个三分之一, 即三分之一的第一学历, 三分之一的后续学历, 三分之一的民办转正。这样的队伍结构决定了教师队伍整体知识结构很难适应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

第三, 教师观念更新困难重重。由于经费所限和工作所需, 许多教师往往从参加工作至今, 很少走出去学习, 以至于教育观念十分陈旧, 教学的方式方法几乎一成不变。即使偶尔参加了一些培训, 但由于不能连续、流于形式, 仍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出现了“教学无效益, 家长不满意, 学生不喜欢”的尴尬局面。

第四, 教师工作负担重, 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 办学条件差, 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 教育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呈现出“既多又少”的局面, 即:相对于师生比例而言, 教师数量多, 相对于农村学校实际而言, 部分学科严重缺人, 致使部分艺术类学科 (音、体、美) 等无法正常开课, 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 甚至复式班教学。再加上部分教师业务能力水平较低等因素, 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不能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诉求。

同时以“务工潮”为背景, 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 致使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孩子多由祖辈代管, 或溺爱有加, 或放任过度, 或管教的精力不足, 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 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近年来, 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向农村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 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 随着校安工程的落实, 乡镇中心学校有了崭新的教学楼、餐宿楼和新的课桌椅, 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很远, 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缺口还很大, 我地的乡级中心小学只有一个多年前建立的多媒体教室, 电教设备相当老化, 图像不清晰, 学校仅有几台老式电脑。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更是不容乐观, 他们依然住着多年前盖的砖瓦房, 有的甚至是危房, 没有基本的教学仪器, 没有音、体、美及其他活动课的教学设施, 上文化课只能是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被动接受, 教学质量怎能上得去?

二 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 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 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一大半, 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 也就谈不上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 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 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 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 科学决策, 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 提高办学质量

教育相关部门应科学决策, 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合理调整农村小学的布局, 积极解决农村学校生源日益减少、办学规模日益萎缩的问题。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 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 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的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 集中投资, 既可保证重点, 适当提高标准, 加强软硬件建设, 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 又可节省开支, 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不能因为学龄儿童少, 大范围撤校并点, 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要积极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 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2. 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素质

只有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教师队伍, 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一, 科学合理制定教师编制,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相关部门要结合农村学校实际, 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 解决农村因缺编造成的困难, 以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老龄化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 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老教师实行转岗使用, 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农村任教, 对新上岗的教师积极培训, 使他们尽快胜任教师角色, 并出台优惠政策使年轻教师喜欢到农村工作, 积极留住人才。防止出现令到人不到、人来取令走的不正常情况的出现。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 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 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只有教师队伍稳定了, 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了, 才能使农村教育出现生机和活力。

第二,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素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实效性, 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参加继续教育。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 特别是音、体、美及英语教师,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学习和培训, 使教师能真正了解最新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改善, 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 落实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及管理方法鼓励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到薄弱农村学校挂职或任课。选派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先进学校学习任教。通过城乡之间的交流互动,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第四, 实施好“青蓝工程”, 通过青老教师结对互相学习, 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3.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基础在于小学教育, 而小学教育多数在农村, 所以改善农村现有教育条件已刻不容缓, 各级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筹措资金, 以保证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优惠政策多向农村倾斜, 没有好的教育条件, 没有教学硬件设备, 没有优秀的图书资料, 怎能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提供给农村学校必需的教育教学硬件设备, 给农村教师应有的待遇, 才能使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三 结束语

邓小平同志曾说:“忽视教育的领导者, 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 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 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 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 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 抓好义务教育, 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总之,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 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希望上级相关部门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多方调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把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当作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农村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出现喜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1)

[2]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J].中国农村观察, 2003 (1) :26

[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 2002.9.1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篇9

科学素质与科学素养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科学素质强调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在价值取向方面表现为“知识本位”,而科学素养则更加关注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比如:无神论、实事求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素质本位”。所以,科学素养的层次要高于科学素质,科学素养既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强调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态度以及养成一些与科学有关的思维技能,也就是科学精神。

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意识薄弱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学生,经过中小学的学科学习,在科学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不乏基础知识扎实的理科生,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一节关于热胀冷缩的内容,其中有一个“铁轨上的缝隙有什么用?”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面对这个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时一筹莫展,但是对于热胀冷缩的概念却能倒背如流。可见,尽管学生的高考成绩不低,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少,可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依然会显得力不从心。

这种思维模式与学生长期的应试学习经历有关,也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观念有关。学生习惯了长久的“老师念答案,自己写答案”的学习方式,习惯了“进水管注水同时,排水管放水”式的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模式,很难在大学阶段表现出灵活的创新能力。所以当学生接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时,就只是一味地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这些知识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更加觉察不到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二、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忽略科学精神的养成

在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一节课“毛毛虫不见了”,介绍的是变态生物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很多学生在设计这节课的活动时,都能准确地把握住知识层面的重点,即毛毛虫成长过程的几个重要阶段,但是很少考虑观察方法和情感目标的设计。还有一个关于“浮与沉”的活动,学生有意识地设计了记录表,引导儿童先猜想再验证,但是当实验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学生没有引导儿童分析问题,而是简单地告诉儿童“这个应该是可以浮起来的”,于是在记录表中做了一个“浮起来”的标记,于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就此被忽略了……

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知识的外显性和易衡量的特点,中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主要以考察学生科学知识作为考核的重要手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潜意识中“只有知识,没有精神”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也很少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形成。所以当学生作为一名准教师,进行科学活动设计的时候,经常忽略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体现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当学生自己成为教师时,上述缺陷就会再次暴露,这种缺陷是具有延续性质的,后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灾难性”。

三、思维广度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在一个关于“摩擦起电”的活动中,学生设计了摩擦起电的演示环节,原计划的演示教具中用到了橡胶棒,但是学生并没有找到这件教具,于是在汇报的时候,学生的活动显得残缺不全。在这个案例中,橡胶棒可以由常见的气球来代替,可是学生只是刻板地认为只能用橡胶棒来操作,并没有想到可以用替代材料。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案例都共同指向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科学教育既包含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包括过程与方法的体验,这些过程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是科学教育的应有之意。思维广度本身与个体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与个体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有关,这些都可以通过专业训练得到改善和提升,类似于科学史和科学教育案例的课程,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相关科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当学生熟悉了基本的原理及其应用之后,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建立起材料之间的联系,从而扩展科学思维的广度,这种拓展又会反作用于科学原理的理解,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国凤.多元化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陈慧.小学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李雁冰.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的几个现实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12(10):91-96.

[4]代建军.中美科学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9):17-21.

[5]张颖之,刘恩山.科学教育中科学内容知识的结构.课程·教材·教法,2013(10):47-51.

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10

一、农村小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质量意识淡薄

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农村小学的质量意识较为淡薄, 其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 (1)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或老师仍然只注重语文与数学的学习, 而忽视其他学科, 对考试的成绩比较在意, 重视学习的结果, 而忽视学习的过程; (2) 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他们很少根据教学实际去备教法、备学生, 只注重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许多的教师仍然只是机械地灌给学生知识, 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 对学生盲目实行“题海战术”, 注重教学的数量, 而忽视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4) 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缺乏相应的教学反思, 不能很好地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研究, 只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忽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探索, 等等。此外, 农村小学的质量意识淡薄, 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 重千篇一律而忽视个性发展, 即重教而不重学, 缺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状况。

2. 服务意识缺乏

学校是一个庞大的教育服务机构, 教师的职责是为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服务, 其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服务理念, 关心爱护学生, 与学生平等地交流, 深入地了解学生, 为学生的成长教育服务。农村小学教师对这一点缺乏相应的认识, 其服务意识明显缺乏。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且相当一部分是年长的老教师, 其接受新信息的速度较慢, 教学思想较为陈旧, 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和学生交流得较少,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甚至有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 把教学任务的完成当成自己最大的目标, 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服务意识。

3. 专业成长漠视

尽管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 仍然改变不了他们故步自封, “原地踏步”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状。究其原因, 农村小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比较漠视。从学校方面来说, 农村小学的经济条件差, 教学环境比较落后, 学校很难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教师培训, 一些比较专业的教师学习手段, 譬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 都因为学校资金的不足成为了空话。从教师本身来说, 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接触外界的新事物有限, 其教学负担重, 工资待遇低, 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缺乏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意识, 大部分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对其自身的专业成长较为漠视。

4. 管理意识落后

农村小学的管理意识较为落后, 其干部管理队伍缺乏相应的业务指导与管理经验, 只能靠自身的感觉自行管理, 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此外, 其管理的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单一、乏力的手段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老一套的管理手段使得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 努力学习, 改变观念,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是学校的根本,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质量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何确保一所学校拥有好的教学质量呢?作为教育工作者, 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 努力实践, 变单纯的“灌输型”教学为“学习型”“合作型”“探究型”教学。在课堂上,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师角色, 由“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 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我们要俯下身来,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但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是容器, 不是收购站, 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 而是一种能力, 一种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海洋的能力!与其让教师有一桶水往学生的杯里倒, 不如教学生如何去挖掘水源, 如何变“杯中水”为“长流水”, 因为“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课堂生成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 如何正确利用、甄别课堂资源, 是一个教师课堂把握能力、艺术能力的有效体现。当然, 课堂教学所涉及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潜心研究。就教学过程来说,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不仅仅包含课堂上的40分钟, 其实, 在教学组织实施前的教学设计 (也就是现在的备课) , 以及课后的教学情况反馈 (作业批改、考试、学生交流与答疑等) 与教师反思等都是教学的环节。教师在一学期、一学年中, 甚至在整个教学生涯中都应该让自己处于研究教学的状态, 时时“备课”, 处处“备课”。同时, 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积累, 不断地进步, 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 教师所在的学校, 就是教师发展的学校, 在这个平台上, 教师在工作中生活, 在生活中进步。也就是说, 教师生活、工作的每一天都在进步, 只不过每一个人发展的幅度不同而已。因此, 在教师这个团队里, 只要你用心、有心, 取得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些。

2. 完善制度, 落实规范, 努力提高服务意识

一套科学的制度能够激励人工作, 促进人成长。以实效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 能克服“大锅饭”体制下的自由化人情管理, 让全体教职员工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制度重在执行, 重在落实。对违纪违规者一定要按原则办事, 执法不严者必须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给出中肯的评价, 不合格者必须适时予以更换。

而服务意识的提高则有利于刚性制度的落实, 有利于人性化的管理, 有利于社会认可程度的提高。我们要时刻把“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装在心中, 与学生平等交流, 做学生的好朋友, 做学生的知心人。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3. 加强培训, 创设平台, 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培训是教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保证, 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学校要给教师创设成长展示的平台, 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获得别人的认可, 有工作的成就感、满足感。

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 中央教科所田慧生研究员认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 是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 是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 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因此, 对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 其专业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4. 灵活用人, 模范管理, 加强干部引领作用

上一篇:瓦斯抽采问题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