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的设计安装

2024-07-27

管线的设计安装(精选十篇)

管线的设计安装 篇1

目前工业领域中管线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并且管线的数目越来越庞大,连接也日益复杂化,因此对管线的气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手工检测方法落后、效率低、精确度差、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能适应目前较高的工业生产要求。目前有些厂家也生产了一些气密检测产品,但价格普遍较高。因此,气密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制对我国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从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人机交互、功能扩展等方面对系统进行全面的介绍。系统处理器选用STC89C58RD单片机,配合74HC595、74LS245、AD0809等芯片,以及键盘、液晶屏。在保证稳定性与实用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成本。

1 系统结构框图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键盘与液晶屏作为人机交互接口,可用于设置需检测的管线号、抽气持续时间、检测持续时间、管线气压限定、检测结果等参数的设定与显示。单片机通过电磁阀控制被检测管线的通断,从而完成对管线进行检测。用单片机的一个并口控制总阀门的开闭。为节省单片机资源,用移位寄存器扩展并口从而达到控制一系列子阀门开闭的目的。压力传感器测量管线内气压。

其中气压传感器MP2200输出1~5V模拟信号,输出电压信号与气压呈如下线性关系:

式中,P表示气压,U表示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不难看出,U=5V时,P=100kPa为一标准大气压。单片机利用式(1)便可以计算出某一时刻管线的气压值。

2 检测过程

图2为检测过程示意图。首先通过键盘设定抽气持续时间T1,检测持续时间T2,气压上限值P0。系统上电后,关闭所有阀门。开始检测时,首先打开主阀门K0,接着打开子阀门K1,持续抽气T1秒,然后关闭K0。此时管内空气稀薄,气压较小,管线并非完全密闭,所以外界大气进入管线内致使管线内部气压上升。持续进气T2秒后关闭K1,通过压力传感器S测量管道内气压值。如果该气压值大于设定值P0,则表示进气量太多,该管线气密性不合格,否则视为该管线气密性合格。用相同的方法依次检测其他待测管线,从而达到气密检测的目的。在持续进气T2秒的时间内,每隔t秒进行一次气压采样,将气压数据传给PC机,并将气压值实时显示在液晶屏上。

3 系统硬件

本装置所有的主要元器件及其特点如下:

(1)单片机采用国产的STC89C58RD。该单片机具有稳定性高、抗干扰性强、功耗低、速度快、加密性好的特点。

(2)液晶屏采用RT12232B。该液晶屏体积小、价格便宜、且本装置无较多的显示内容,可完全满足使用条件。

(3)A/D转换芯片采用AD0809。

(4)压力传感器采用美国motorola/freescale气压传感器MP2200,该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线性度高的特点。

除以上器件之外,还使用了电磁阀门、继电器、RS-232等一系列元器件。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单片机程序设计

单片机主要用来实现检测功能并且将气压采样数据传给PC机。程序开始时首先进行相关初始化,其中包括单片机内部初始化设置,移位寄存器74HC595初始化以保证所有电磁阀门开始处于关闭状态,以及使液晶屏显示欢迎界面等工作。然后通过键盘进行一系列参数设置。设置完毕后,程序依据设定的参数依次对相关管线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记录检测合格信息,将气压数据传回PC机并将结果显示在液晶屏上。对不合格的管线在屏幕上给出警告信息。一轮检测全部完成后,通过键盘设定后进行下一轮的检测。

4.2 PC机程序的设计

PC机主要用来保存气压数据,将单片机每t秒采样的气压数据保存以便于日后研究使用。程序启动后首先与单片机联络,联络成功后根据通信协议开始接收数据。一轮检测结束后将所有接收到的气压数据保存在硬盘上。

4.3 单片机与PC机通讯协议

由于数据传输量较小,对传输速度无太高的要求,因此本系统采用串口通信。首先双方进行联络,联络成功后单片机准备发送数据。检测过程中,单片机每隔t秒将采样数据传给PC机。本轮检测全部结束后,单片机发送结束信号。PC机接到此信号后将数据保存到硬盘上。数据传输格式如图3所示。

图3表示了单片机与PC机的数据传输格式,由于气压数据介于0~100之间,因此气压数据采用单精度float型变量(4个字节)。为区分不同管线不同时刻的数据,在气压数据之前再加入2个字节的数据。第1个字节表示管线号,第2个字节表示采样时刻点。2字节数据均采用unsigned char型(数据范围为0~512),可满足系统的需要。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5 改进与扩展

本装置稍加改进便可实现其他功能。以目前完成的改进为例,已研制了一种气压监视与报警系统。该系统通过采样取得管线气压,数据传给PC机后气压数据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如果气压超过预先设定的正常范围,则发出警报。该装置已通过上海瑞啸机电科技公司的各项测试,并且即将大规模生产。

6 结束语

该装置采用低成本器件达到了气密检测的要求,并能将采样的数据传给PC机保存。既完成了气密检测任务,又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及产品改进提供了数据依据。本装置具有较强的扩展和改进性能,稍加改进便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场合。实验证明,该装置运行稳定,价格便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坚.单片机C语言轻松入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赛奎春.Visual C++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篇2

杨槐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

5Email:yh@kingtopinfo.com

摘要: 本文通过对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的特殊性进行归纳,提出了从系统设计前期决策、系统设计和建设的组织管理、以及技术框架的有效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思路,并对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建设存在的常见误区给予了说明,将“技术”和“非技术”的有效结合融入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中。

关键字:系统设计和建设 前期决策系组织管理 技术框架构建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大致可分为“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和“专业”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二者的技术复杂性有着较大区别:第一,与专业管线相比,综合管线涉及多个权属单位,技术路线较复杂,技术优势必须与非技术资源有效结合;第二,专业管线更多地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侧重于拓扑关系的分析和管理;第三,从数据的全要素、精确度、实时性以及经济性四个方面而言,二者技术要求差异很大。

与一般信息管理系统相比,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综合地下管线)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作为城市级信息管理系统,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是大型GIS信息系统工程;第二,系统工程涉及到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和支撑数据等海量数据;第三,和各部门条块分割的体制相关联,权属单位众多;第四,各个城市对于功能的需求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一般而言,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决策服务的、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GIS软件为支持平台的应用型技术系统。

一、技术发展阶段概述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地下管线信息化主要以CAD制图为主;第二阶段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主要以Mapinfo等平台为基础,开发基于桌面型管理的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系统,实现了查询、统计等方面的功能,但分析及访问功能较弱;第三阶段主要是利用GIS技术,侧重于解决第二阶段可分析可访问的问题,但未能有效实现数据动态更新,而数据动态更新是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第四阶段的需求则刚刚启动,以一体化设计为理念,整合所有资源和功能,注重WebGIS功能的扩展,较好地解决数据动态更新的问题。其典型案例为厦门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成为业内示范工程,自2005年系统建成以来至2007年6月底,已接受全国96个城市城建档案相关部门参观学习和技术交流。

二、系统设计的前期决策

1、技术路线和层次的选择

从信息系统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在哪里?怎么变)来看,技术路线选择有时会存在一定误区。一种技术选择是以MIS系统为主,侧重于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这种系统难以解决“在哪里?”以及与此相关的“怎么变?”的问题,属于“非空间技术系列”,其优点在于投资较少;另一种技术选择是以“空间技术系列”为基础,其技术水平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分为对应于上述所讲的四个技术发展阶段。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考虑时,业主方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和选择好相关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层次,但对于中大型城市,我们建议选择第四代管线技术手段。

2、GIS平台的选择

近年来,国内中大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GIS平台的以ArcGIS为主流,与其他平台相比,ArcGIS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全面提供GIS应用的各种功能,并适应多样性需求,具有很强的影像处理、网络分析、地形分析及其它较强的地图空间分析功能,比较适合中大型GIS,尤其是城市级的信息管理系统,相比之下,桌面型GIS平台难以满足中大型城市的用户需求。

(2)ArcGIS平台具有较好的建立拓扑关系的能力,空间分析效率较高,在进行某些高级功能比如最佳路径分析时,不需要用户编程。

(3)ArcGISS平台产品,其数据存储方式不是以文件型方式存储,安全性较高,外部用户如不通过系统程序,难以对数据进行访问。

(4)ArcGIS平台除了具有强大稳定性外,还具备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数据兼容接口,可以与任意已知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共享。作为中大型城市,需要考虑与其它部门或相关单位的数据共享,保证将来的可扩展性。

(5)ArcGIS平台还有一些个性化功能,如版本管理、三维显示以及长事务处理等。

(6)有些平台产品市场急剧衰减,考虑到升级和后续支持,需要选择市场份额稳定的平台供应商。

当然,对于中小城市或更小的行政区域,从经济角度出发,也可以选择国内外其他GIS平台。

三、系统设计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考虑:

1、上下游技术链的角色制约

地下管线信息化是一个包含从物探、测量、数据处理、监理、数据入库、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的技术链,而软件开发所建设的系统,是所有技术成果的主要体现方式,由于软件开发商处于技术链的末端,没有太多后退的余地,为清晰潜在问题所属,就有挖掘上游技术链隐藏问题的较强动机,因此自然就承担了对地下管线信息化所有成果的总检查和制约的角色。如果管线信息化技术链的上下游工作均由一家开发商主导,这样的组织模式虽然有其优点,如与业主的工作磨合和协调较为熟悉等,但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可能隐藏数据存在的问题,使得系统运行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二是技术链缺乏制约,容易使一家为主导的开发模式隐藏管线长度或工作量的利己问题存在可能。由于地下管线信息化90%以上的投资在于技术链前端,而软件开发通常只占总投资5-8%,因此业主成本的控制应侧重于技术链前端,结合自己的情况,设计出上下游技术链的角色相互制约,实施对技术链的有效管理。

2、降低不同系统开发组织模式的制约因素

不同系统开发组织模式,对开发商和业主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数据探测”和“系统开发”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三种开发组织模式:

(1)厦门模式(先数据探测,后系统开发):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以保证在数据探测完

成后进入系统开发阶段,所有的探测数据能够顺利入库。

(2)沈阳模式(数据探测和系统开发同时进行):需要注意三个保障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行政资源;二是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三是有较有力的经费做支持。

(3)太原模式(先系统开发,后数据探测):需要注意所选择的开发商一是要在系统设计

中前瞻性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设计中考虑可能的扩展;二是要求开发单位具有制订相关标准的经验

3、建立清晰的地下管线管理目标

管线项目建设旨在提高城市建设整体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遵循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和建设,一般而言,需要达到如下目标:

建立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各专业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建成分级、分布式的地下管线及地形信息数据库;

建立地下管线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数据交换服务平台;

建立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更新机制,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

以上信息化目标包括:

(1)完成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建库,实现地下管线资料信息化管理。

(2)建立严格的信息更新和档案归档制度,实现地下管线动态管理。

(3)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多元化的应用。

四、系统技术框架的设计与建设

系统技术框架的设计与建设,必须考虑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规范性、先进性及动态更新性。

1、系统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实用性”

(1)系统软、硬件平台、数据库引擎、开发工具等选择与集成的实用性

系统采购不能盲目效仿其他城市,必须考虑实际需求、未来发展、应用先进性、网络安全、经济成本这个五个目标,但这五个目标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如果考虑未来的发展,那么成本就会增高;如果想降低成本,则安全性就会大折扣。建议充分利用咨询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从事管线系统开发的IT公司、业内专家、已有管线系统的用户、以及业主内部人员,在综合评估后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方案。

(2)政策、组织、管理与技术有效结合机制

以厦门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的成功案例为例,该案例较好地体现在实用性方面“技术”和“非技术”的有效结合:

(1)通过《厦门市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厦门市“十五”规划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后,在规划方面有了保障依据;

(2)厦门市计委2002年9月立项,市财政投资,开展厦门市地下管线探测和信息化工作,给予该项目经济上的保障;

(3)在组织方面,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为项目主管单位,厦门市信息产业局为项目协管单位,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4)2004年以市府令的形式发布《厦门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给予该项目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

(5)通过公开招标,信息系统开发承接单位为具有较强开发实力的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启动后,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与精图公司组建项目组,共设六个小组,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测试、技术培训、硬件协调,使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并重;

(6)根据政府令,建立完善的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机制,涵盖从立项告知、竣工测量到数据入库全过程的管理流程,保证实时性和现势性;

(7)通过运作机制的创新,以城建档案馆为依托,建立管线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的公共平台,实现数据分类、整理、标准化、更新入库以及管理和分发

2、系统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安全性”

作为一个城市级系统,其安全性需要分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个层面包括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管理安全、通用环境安全和管理制度安全,这是从领导层面的角度来考虑“技术”和“非技术”的结合;第二层面以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同样需要体现“技术”和“非技术”一体化考虑,这是从项目经理层面来考虑“技术”和“非技术”一体化的结合,包括:数据库选择、根据业务规则定义各种详细角色,实现与权限管理、用户登陆系统安全策略、日志审计管理、数据丢失泄露、数据增量备份等;第三个层面以数据丢失泄露为例,包括硬策略和软策略,如实现三层架购、三层交换,实现对高端层访问的屏蔽;双机热备以及磁带机备份等。体现“技术”和“非技术”一体化第三层面的考虑,这是从项目组成员的层面来考虑“技术”和“非技术”一体化的结合3、系统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开放性”

(1)充分复用现有资源:考虑因素包括业主硬件、数据、已有系统、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等复用;局域网、政务网以及因特网等网络资源的复用;以及城市将来可能建设的“软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库、法人库、市民库以及宏观经济等四大电子政务基础库)。

(2)数据可移植性:要保证交换后数据可用、完整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制订共享标准、接口标准。

(3)平台的可扩展性的两种情况:一是应对平台升级时:组件须设计成动态配置的模块;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平台变更。设计必须考虑一旦平台变更时,我们只需要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对部分的接口和方法进行部分修改即可。

4、系统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规范性”

规范性方法论的含义也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相关专业标准和规范。在立法工作完成后,需要针对性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和技术支持三个环节的基础性建设和创新工作;在此基础上,系统的“工作流”和“数据流”的有效流转,就有了各方面的保障。通过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相结合,遵循已有的标准和规范实施系统工程,如:GB/T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CJJ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H1002-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3-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GB/T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578-200

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等。

在缺乏标准和规范的情形下,需要针对实际情况,新订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地形图数据建库规范、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建库规范、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规范、综合管线信息共享交换标准、元数据规范、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命名规则、数据分层、分类编码等标准、数据采集与更新规范等。

规范性方法论含义的第二方面,是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并重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过程性成果和结果成果的管理,主要包括三类成果:第一类是各种标准规范;第二类是各种系统、接口、源程序等;第三类是各类文档,比如《用户需求调研报告》、《系统需求分析报告》、《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界面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验收报告》、《项目联系记录单》等

5、系统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先进性”

系统设计与建设的先进性应包含三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是一体化的技术方案,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不同作业技术、不同作业阶段、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的思路,统一数据格式和代码;第二个层面要求系统开发商需要具备“数据处理、入库、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一体化的能力。只有基于一体化的工程方法论,大型系统软件工程,才能从更高层面将物探、测绘、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方面是关于数据建库的问题。国内地下管线数据建库一般做法:将管线数据分层,把地形图作为平面图层建库,需要在方法论上创新性构建完整的空间数据存储管理框架,将管线数据和地形图数据同时分层建库,为高级GIS应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持、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使用内容和应用范围、并大幅度提高访问速度。

第三方面是对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对传统技术的深度挖掘。

6、系统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动态更新性”

管线信息系统建立后,数据及管理的动态更新是核心问题和难题之一。如不能有效进行动态更新,将造成前期大量投入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因此,系统应提供有效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在对入库数据进行维护的同时,也要对重新铺设的管线数据进行更新,以实现系统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提高空间数据库的现势性,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数据参考。

管线的设计安装 篇3

关键词: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选材;施工方法

一、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施工流程

在建筑安装电气配管中的敷设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即明管敷设和暗管敷设,其中电气配管明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主要为:管材进场,检查电气预埋施工的材料—-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煨弯、支架和吊架――测量施工场地――确定管线盒、箱的位置――电气箱盒就位――预埋电气管路敷设――预埋管路连接――变形缝处理――接地处理。建筑安装电气配管暗管敷设的施工流程为:管材进场,检查电气预埋施工的材料――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煨弯――测定管线盒、箱位置――固定管线盒、箱――管路连接――变形缝处理――接地处理。

二、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的选材

想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在施工前对预埋的管材进行检查,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建筑安装电气管线施工前材料检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材料外观的质量,一般来说,普通钢管的内外表面应是光滑的,不存在严重锈蚀等缺陷;二是检查管材的外径壁厚,确保其在允许偏差的范围之内。材料的验收是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材料验收需要做好验规格、验品种、验质量、验数量、验合格证这五个方面的工作,禁止在工程施工中使用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的选材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十分重要,主要包括SC管、KBG管、JDG管、PVC管这几种。

(一) SC管与KBG管、JDG管的选用

由于电气管线敷设方式的不同,针对不同的敷设方式其选用的线管材料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室外埋地敷设或明敷主要用于火灾危险场所及防爆,此种情况下应选用经过防腐处理后的焊接钢管,这种材料也称为黑铁管(SC)。对于吊顶内敷设,其余线管明敷的工艺要求十分相似,也可将其归类为明敷,那么吊顶内敷设一般选用的管材为套接紧定式镀锌钢导管(JDG),或是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KBG)这两种。KBG管与JDG管相较于SC管来说,具有性价比高、施工便捷、性能优越、产品配套以及规格齐全等优势,因而在建筑安装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二) KBG管与JDG管的区选

在KBG管与JDG管的选用中,需要注意的便是这两种钢导管的壁厚,KBG管的管壁厚度分为两种,管径为Φ16和Φ20mm的KBG管壁厚为1.0mm,而管径为Φ25、Φ32、Φ40mm的KBG管壁厚为1.2mm。JDG管主要分为标准型(管径为Φ20、Φ25、Φ32、Φ40mm)和普通型(管径为Φ16、Φ20、Φ25mm)两种,前者的管壁厚均为1.6mm,后者管壁厚度均为1.2mm。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在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用的电线管管壁厚度≥1.5mm,也就是说KBG管以及普通型JDG管只能用于弱电线路的敷设,不能用于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中,而标准型的JDG管才适用于低压配电线路中。

(三)PVC管的选用

对于在有酸碱盐腐蚀介质的环境下的建筑安装电气管线敷设,以上所提到的SC管、KBG管、JDG管这三种管材都不可选用,只用耐腐蚀的聚氯乙烯硬质电线管(PVC)才适用。聚氯乙烯半硬质阻燃电线管又称PVC套管,是在混凝土楼板中进行暗敷的首选管材,因其具有耐腐蚀、施工方法简单、重量轻、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势而大量的应用于现代化住宅建筑安装暗敷预埋工程中。

三、 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的施工方法

(一)建筑工程电气管线预埋的施工准备

1.电气管线预埋施工的图纸准备

在进行电气管线预埋前,首选需要做好图纸的准备工作,由施工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及施工班长、组长共同对电气预埋施工的图纸、技术规范以及相关设计文件进行探讨,以便深入的了解和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施工要求。通过图纸准备工作,找到电气预埋施工设计图纸中的施工要点与设计意图,同时全面统计电气管线预埋施工中包括的电气设备、部件以及主要施工材料。对于电气管线预埋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消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差错。

2.电气管线预埋施工的材料准备

电气管线预埋施工材料的准备首选要确保所用钢管质量合格,其主要参数需要与该建筑工程中电器预埋施工设计中的要求相符。在钢管材料的质量检查中,重点在于钢管厚度、焊缝的处理、毛刺沙眼的多少、外形缺陷等。其次,对于在施工中所需要用到的钢制灯头、开关盒等物件,要保持其外形完好,不可存在开裂、变形、焊缝等情况。在材料的加工处理中,如电气盒、配电箱体和管线等,需要使用规范的加工工具与正确的加工技术。最后,管箍的准备十分重要,应确保管箍镀锌层完好、饱满有光泽,且无剥落和劈裂,管箍的两侧应表面光滑且无毛刺。

3. 电气管线预埋施工的人员准备

在电气管线预埋施工准备阶段中,应建立技术保障和质量检查队伍、施工保障和管理队伍,同时还需配备必要的安全施工管理和检查队伍,做好相关的人员准备。具体的人员组织需要以电气预埋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

(二) 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的施工中,一般采用镀锌钢电线管作为管材,使其具有更好的强度和抗腐蚀性,对于镀锌电线管的弯曲加工,应采用弯管器和冷煨法煨弯。对于电气管线预埋施工标高的控制,需要将土建的标准线作为参照基点,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确定预埋管盒的基准点,另外,各系统终端面板之间接线盒标高应按设计标高抬高0.5cm的标准进行预埋。在电气预埋施工器件的就位中,首选需要将剪力墙、柱内接线盒等物件牢固固定,确保接线盒的牢固、不变形、不倾斜。在电气管线预埋施工管口使用堵头堵好后,需要使用胶布将其缠紧,电气管线的敷设应遵循沿最经济线路进行的原则,并确保无交叉、无叠加的情况。

(三) 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的施工关键

电气管线预埋施工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施工管理体系,实施电气管线预埋施工技术责任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由专人对电气管线预埋施工相关专业的技术和质量管理、控制工作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电气管线预埋施工的操作规程和相关规范,对于特殊工种的电气管线预埋,要保证施工人员的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包括自检、专检和交接检查等,在质量检查的同时做好各项检查记录。对于施工所需的检测和试验用器具、仪表等工具,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查合格通过后方可使用,并注意各类施工工具、器材的合格期。

结束语

在建筑安装电气工程的施工中,管线的预埋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电气安全。在建筑安装电气管线预埋施工中,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正确的应用施工技术,把握好电气管线预埋施工中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气管线的预埋质量合格,确保后期施工中电线电缆能顺利、准确的穿过预埋管线,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最终的验收合格。

参考文献:

[1]杨彤.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民居,2013,15(18):285-286.

[2]蒲红梅,严伟民.建筑電气管线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5,31(11):116-117.

[3]李智元.试论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技术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07):1629-1630.

[4]陈兵权.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25(27):74-75.

[5]王玲,林浩,王丽华,等.建筑电气管线暗敷设的施工方法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1,24(06):339-340.

[6]李少霞.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技巧[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1,09(02):285.

给排水管线的安装与施工 篇4

1 管道预制和安装

1.1 管道预制。

1.1.1 管道的预制仅限于2″以上的管, 除撬装设备管道在车间预制外, 其余在现场预制。

1.1.2 下料和组对之前, 应仔细检查管材和管件, 确认材质、壁

厚和规格, 对管材变形、严重划伤、法兰及阀门密封面损坏、管件有裂纹等不符合规范的材料应更换, 并作好记录, 对不符合规范的材料应作明显的标记, 以防下次被误用。

1.2 管材切割。

1.2.1 管道切割可采用机械和火焊切割, 2″以下碳钢管道可以用

切割机切割, 不锈钢管道不能用火焊切割, 2″以下的不锈钢管可以用切割机切割, 2″以上的不锈钢管用等离子切割机或机械方法切割, 切割后应清除表面氧化物和金属熔渣。1.2.2管材切割时, 考虑到切割打磨和焊接造成收缩, 管道下料时应留1~2mm余量, 安装固定口处应留100mm以上的余量。1.2.3切割后, 每段切割料上应作标记移植, 标明材质、壁厚和规格。

1.3 焊口组对。

1.3.1 管道组对, 坡口间隙和角度符合规范要求, 壁厚相同的管

子、管件组对时, 应使内壁平齐, 其错边量不应超过壁厚的10%, 且不大于1mm, 不同壁厚的管子、管件组对, 当两壁厚差大于1.5mm时, 应按要求加工。1.3.2每道焊口焊完后, 对焊缝表面每个接头进行修磨, 焊工应在离焊缝50mm处, 打上自己的钢引号, 对于不锈钢管道用油漆或记号笔标记, 并在单线图上相应位置标出焊工号, 同时填写组对焊接记录。1.3.3管道开孔可用火焊开孔, 但必须用磨光机和钢丝刷清理飞溅。1.3.4无损检测要求符合焊接检测程序-MBOD/EPCⅠ-RP-WLD-04要求进行。1.3.5预制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1.3.6对于预制好的短管应用金属牌用铁丝栓在短管上或用油漆作标记, 预制好的短管两端采用如下措施进行保护:a.所有带法兰的短管, 应在法兰端用金属线将木质保护板栓在法兰孔上。b.所有非法兰短管的端部装上塑料帽。1.3.7预制好的短管作好记录, 预制件装卸时需加临时支撑, 防止油漆损坏和短管变形。1.3.8管支架预制。a.管支架使用材料符合规范要求, 材料型号、规格、加工尺寸及焊接符合图纸要求。b.管支架所有孔不能用火焊开孔, 管道支架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 不得有漏焊、欠焊、裂纹等缺陷。c.制作的支架应除锈处理、刷漆, 并标明材质、型号, 分类堆放。

2 管道的安装

2.1 管道安装具备条件。

2.1.1 与管道有关的土建工程经检查合格, 满足安装要求。2. 1.2

与管道连接的设备找正合格, 固定完毕。2.1.3管道预制已交接, 阀门、管件检查合格, 各种配件齐全。

2.2 地管安装。

2.2.1 考虑到站场场地, 地管管沟采用人工开挖, 开挖之前应按

图纸放线, 挖出的土方尽量堆放到一边, 沟挖完后, 应检查管底标高及坐标, 管底应夯实。2.2.2地管下沟时注意不要损坏防腐层, 管两端应封闭, 防止杂物进入管内。2.2.3管道安装前, 应用压缩空气清理管道及管件, 同时作好记录。2.2.4管子对口时检查平直度, 管道连接不得强力对口、加热管子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及错口等缺陷。2.2.5管道上仪表接点的开孔和焊接应在管道安装之前完成。2.2.6不锈钢管道安装时, 不得用铁质工具敲击。2.2.7与容器、设备和泵相连的法兰, 安装时采用临时石棉盲板, 与动设备连接的管道, 其固定焊口远离设备, 管道安装合格后, 动设备不得承受设计外的附加载荷。2.2.8阀门安装。a.阀门安装前, 应按图纸核对型号, 并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 检查其法兰密封面是否损坏, 操作机构和传动装置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对焊阀门焊接时不宜关闭。b.调节阀安装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防止仪表损坏。2.2.9支、吊架安装。a.应及时对支、吊架固定和调整, 导向支架安装平整牢固和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平整。b.弹簧支、吊架的弹簧安装高度, 应按设计要求调整, 并作记录。c.支、吊架与管道焊接时, 应仔细检查焊缝。d.管道安装完毕, 应按图纸要求逐个核对支、吊架的形式和位置。2.2.10试压、吹扫时需要卸下的管件部位和设备、泵进出口位置安装时用临时垫片, 其它部位可以装正式垫片。

3 压力试验

3.1 管道系统按图纸施工完毕, 支、吊架安装完毕, 并按图纸核对。

3.2 试压前应将不参与试压的系统、设备、仪表以及管道附件等加以隔离, 加盲板的部位应有明显标记和记录。

3.3 试压前检查工艺流程, 打开有关阀门, 试压介质流向如果与

止回阀流向相反, 则将其阀心取出, 取出的阀心应贴上标记并作记录, 试压、冲洗后再安装。

3.4 试压步骤。

3.4.1 水压试验系统充水时尽量从管道底部充入, 在管道系统

最高点将系统内部的空气排尽, 最高点必须装压力表。3.4.2缓慢升压, 达到试验压力后, 停压10分钟, 如无压降、目测管道无变形, 然后压力降至设计压力, 对管道系统全面检查, 如果发现泄漏, 应该泄压处理, 不得带压操作。3.4.3气压试验, 压力应逐渐缓升, 首先升至试验压力的50%, 检查所有焊缝、阀门、法兰口, 无泄漏无异常现象, 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渐升压, 直至实验压力, 每一级稳压3分钟, 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5分钟, 如果发现泄漏, 应该泄压处理, 不得带压处理。

4 系统清洗和吹扫

4.1 水冲洗应连续进行, 水的流速不小于1.5米/秒, 冲洗排放口

尽量靠近排水井或沟附近。设计无规定时, 冲洗则以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目测一致为合格。

4.2 空气吹扫采用工业风或仪表风, 考虑到风压力和流量, 吹扫

不能连续进行, 在排气口用白布或涂有白油漆的木板检查, 如木板上无铁锈、尘土及其它脏物即为合格。

4.3 管道清洗和吹扫时, 业主有关人员应参与, 合格后填写管道系统清洗和吹扫记录。

5 管道系统复位

5.1 管道系统试压、合格后, 管线应立即复位, 要求把试压、吹扫

卸下的孔板、文丘里管、喷嘴、过虑网、调节阀和流量计、止回阀阀心等按图纸要求装上, 试压吹扫时加的盲板应拆除, 所有临时垫片换上正式垫片。

5.2 与动设备相连的管道, 复位前应重新调整法兰平行度, 管线

与设备最终封闭连接, 重新检查设备联接轴径向位移不能超过制造厂家的要求, 否则重新调整管线, 直至合格为止。

管线的设计安装 篇5

综述

市政管线设计是市政管线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后期管线的施工;其中市政管线改造工程相比新建工程更为复杂和困难,因为改造工程经常受很多因素限制,如房屋无法拆迁、现状保留管线的影响、缺乏现状管线资料等,因此市政管线改造工程要求设计更为全面细致。本文通过某个市政改造工程设计实例,谈一谈市政管线改造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1、城市市政管线的种类

目前城市市政管线通常有给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管线、路灯管线、燃气管线和热力管线等八种,热力管线主要出现在北方城市。

2、市政管线改造工程综合设计的目的

市政管线改造工程综合设计的目的就是结合本片区的用地与工程专项规划、相关道路工程设计以及现状管线的详细资料,合理布置各类设计工程管线与现状保留管线在道路横断面及平面上的排列位置;利用管线纵断面指定管线的埋设深度和管线交叉时上下层管道的控制高程,避免在施工时各种管线发生竖向冲突。在管线综合设计时,应确保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厚度及管线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满足规范要求。

3、影响市政管线改造工程设计的几个重要因素

(1)相关用地与工程专项规划

在进行管线设计之前,应收集本片区最新用地与工程专项规划,了解本次设计涉及的管线种类和片区内管线使用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如水源、电源、气源、排水体制、污水出路、雨水出路等,还要明确各类设计管线的管径、尺寸或孔数等。

(2)现状管线资料

设计前应收集本次设计范围内的现状管线资料,缺少此类资料的应要求建设单位对现状管线进行勘测。如果对现状管线情况不了解,直接影响管线设计的合理性,甚至导致管位重合、管线标高冲突等问题,给管线施工带来很多麻烦和困难。

(3)与相关管线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由于市政管线种类繁多,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如给水管线由水务部门或自来水公司管理,污水与雨水管线由水务部门或排水管理部门管理,电力管线由供电部门管理,通信管线由各通信运营商管理,路灯管线由城管部门管理,燃气管线由燃气公司管理,热力管线由供热部门管理,因此在管线设计过程中,应征求各管线主管部门对管线设计的意见与要求,对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应纳入设计进行修改,以满足日后管线的管理和使用。

4、实例分析

下面以东宝河新安大桥新建工程深圳段中的新和路市政改造工程实例,谈一谈市政管线改造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本工程为深圳市沙井街道的新和路,主要是由于新建桥梁引起的现状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及绿化带的位置改变及相应的市政管线的改造。

(1)设计的主要内容

首先,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初步了解新和路的现状管线主要有给水管线、排水管线(合流制)、电缆沟、通信管线和路灯管线,再根据现状管线物探资料对现状管线的具体位置、断面尺寸、管材情况进一步了解,为下一步对现状管线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满足规划要求、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等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根据相关用地规划和工程专项规划,结合现状管线资料和道路改造工程设计,确定现状给水管线管径、排水管线管径、电缆沟尺寸满足规划要求,但道路南侧现状给排水管线及电缆沟原位置受道路改造影响不能满足使用,因此需要迁改重建;现状通信管线多而杂乱,不能满足规划要求,需按规划孔数重新设计;现状路灯管线无法保留使用,按新设计路灯位置重建;缺少污水和燃气管线,按照规划增设。

第三,根据道路设计提供的道路横断面、平面及纵断面进行各类工程管线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横断面、平面布置设计和纵断面设计。

1)工程管线平面设计

根据新和路设计道路横断面的,

道路北侧布置:现状给水管线和雨水管线、设计通信管线、照明管线、燃气管线、污水管线;道路南侧布置:设计电力电缆沟、照明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及雨水管涵。给水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管线和燃气管线通常布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雨、污水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

道路北侧的现状给排水管线能够满足规划和使用要求,本次设计保持其现状主线管位不变,只对局部进行改造;排水设计为雨污分流制,按规划增设污水管线,接入道路起端已设计的松福路污水系统;

设计通信管线将多家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管线,集中布置地下在同一管沟中,通信管线管孔需要量根据业务预测和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并增加适量备用管孔。照明管线随路灯位置敷设,距道牙0.5米。

道路南侧现状给水管线和电缆沟能够满足规划,但受道路改造影响需废除后在新的位置重新建设。电力管线以电缆沟的形式敷设。道路南侧现状箱涵涵顶基本无覆土,末端为盖板渠形式,最终接入现状同富裕泵站。由于本次道路扩宽使原箱涵移至车行道下,而原箱涵结构不满足车行道荷载要求,本次设计对箱涵进行部分重建。并增设污水管道。照明管线随路灯位置敷设,距道牙0.5米。

2)工程管线纵断面设计

新和路设计管线根据标高从上至下分别为电缆沟、照明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本次设计雨、污水管线标高受上下游限制,标高基本已经确定,其他管线标高应依据雨污水标高进行确定。由于道路南侧雨水箱涵涵顶无覆土,电力、通信和燃气支管在穿越箱涵时需从箱涵下方穿越,电力、通信管道在箱涵两侧设置超深井使支管穿越箱涵,燃气支管在穿越箱涵时采取设置套管的`保护措施。给水和污水管线采用双侧布管,不与箱涵产生交叉。设计管线与道路北侧保留现状给水雨水管线交叉时,设计管线进行避让。管线在交叉时,应以“压力管让重力流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支管让干管、小管让太管、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为原则,如管线交叉时垂直净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应采取保护措施。

(3)常见问题处理

1)、管线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

由于管线改造工程会受到各种因素限制,有时会存在管线平面净距、垂直净距或管线与树木、建、构筑物之间的净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为保证各类管线安全的使用,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见的保护方式有设置套管、混凝土包封和设置管沟。燃气管线在穿越路口时,也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新和路其中一段拓宽段由于燃气管道与树木净距不满足规范要求,采取了套管保护方式。

2)、管线竖向标高冲突

给水、电力、通信和燃气管道在与其他管线竖向标高冲突时,可通过设置弯头、加设电力、通信井的方式进行避让,雨、污水管线一般是重力流,管道无法弯曲,若由于某些原因竖向标高冲突时,只能采用倒虹吸或设置交汇井的方式进行避让。倒虹吸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最小管径宜为200mm;管内设计流速应大于0.9m/s;宜设置事故排出口或设置双管倒虹吸;进出水井内应设闸槽或闸门;倒虹管进水井的前一检查井应设置沉泥槽。如污水管相比雨水管管径较小时,可在交汇处设置一座交汇井.将污水管改用生铁管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给水管一般应从排水管上方穿越,若必须从排水下方穿越时,给水管管材应采用钢管或增设钢套管,以免水质受到污染。

5、结束语

总之,市政管线改造工程的综合设计就是为了避免了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冲突和干扰,因此对整个工程中的非常重。合理的管线综合设计还可以确定各类管线的最佳埋设埋深,节约有限的地下空间,节省整个工程的投资,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转

★ 市政工程室外给排水管线及工程设计论文

★ 建筑设计指导:管线综合

★ 工学综合实习报告

★ 别墅室外空间设计浅谈

★ 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的空间设计论文

★ 加筋土挡墙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工学论文

★ 基于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概述论文

★ 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研究工学论文

★ 经济管理综合论文

机电工程综合管线深化设计探讨 篇6

关键词:机电工程;综合管线;深化设计

引言: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现在建筑的各式各样的大型建筑物以及高层建筑物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建筑也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非常复杂的类型结构。几点安装工程的复杂性也会随着建筑物的综合性以及复杂性增加也会有相应的增加,这样就很难减少很多专业之间的碰撞以及交叉,在施工的过程中表现出各个专业之间的制约性,在一定程度上将施工的效率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增大了,所以机电工程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机电工程管线的分类

对于机电工程管线的分类有很多,常常被分成以下几类:(1)专业通信系统,主要含有广播管线、电视监视系统管线、专用电话管线、网络管线,以及专用通信系统等。(2)综合监控系统,主要含有点信号管线、电力监控SCADA系统管线、FAS系统管线,以及BAS系统管线等[1]。(3)消防系统,主要含有消防弱电管线、消防桥架、消防水泡管道、喷淋系统管道,以及消火栓管道等。(4)动力照明系统,主要含有电气照明配电管线、动力配电管线,以及电缆桥架等。(5)暖通空调系统,主要含有冷凝水管道、空调供回水管道、空调风管道、排烟管道,以及送风管道等。(6)给排水系统,主要含有雨水管道、废水管道、污水管道、中水管道、给水管道,以及其他杂排水管道等。

二、机电工程综合管线深化设计方法

(一)绘图所必备的工具。在国际绘图领域中,最流行以及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CAD绘图工具,这个绘图工具具有非常便捷的操作特点,用户的界面也具有良好性。大多数的机电工程施工图纸都是利用这款绘图阮籍进行制作,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纸也是CAD格式图纸,因此利用这款设计软件进行绘画可以保持绘制而成的图纸具有一致性的格式,也可以很好地确保图纸的整体观感质量,更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参阅。

(二)专业单项设计。在深化设计综合管线之前,机电中的动力照明、暖通空调以及排水等专业需要做好其专业的图纸单项深化设计,这样也可以提供给深化设计综合管线更多的条件和深化设计基础。例如:每个专业可以标注出应该使用不一样的图层,还有使用不一样系统的管线,这样在深化设计综合管线时就能更加快捷地管理好每个专业的管线;对于每个专业的管线可以利用不一样颜色的线条进行标注,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深化设计综合管线的效率提高;对于每个专业的管线可以使用文字标注以及线性比例的字高和字体应该要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深化设计综合管线具有很好的美观性以及一致性。

(三)综合管线的排布架构。在开展工程施工之前,绘图人员应用先要了解好相关的施工图纸,主要的施工图纸有:装修图纸、建筑结构图纸以及机电各个专业图纸。同时,根据图纸设计的不同说明、现场实际情况,以及业主要求来合理地排布好分区域,并且进行排布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交叉干扰,在排布的过程中,唐如出现交叉干扰的状况,那么就要尽量遵守“能让就让”的原则,也就是在解决交叉干扰状况时,需要两方做到相互避让,同时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开展管线的排布工作。(2)平面定位,在排布管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平面定位的问题,此时应该对合理的实际操作空间、支吊架尺寸规范要求、预留口位置、保温层厚度、管线间距的规范要求、管线的外型尺寸,以及各种设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性的考虑。(3)标高定位,是进行管线国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标高实质上指管线以及各种的安装高度,所以进行标高时要对现场实际高度尺寸、需预留装修的吊顶空间、标高、管线的尺寸,以及各种设备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这样才能够实现管线以及各种设备的合理标高。

(四)综合管线排布步骤。主要的综合管线排布步骤有以下几步:(1)定位吊顶设备;(2)定位无压管道;(3)定位大管;(4)定位其他管线。

结语:综上所述,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就是对很多专业的工程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设计人员之间进行配合,设计操作的整个过程少不了综合管线排布人员,他们也需要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并且深入了解工程的实际状况,及时与装修专业土建人员进行交流。对于施工中业主以及设计者提出以及需要的条件,尽可能地去满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布,让施工工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设计成果。

参考文献:

浅析城市通信管线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7

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 通信管线的建设与管理也逐步从传统的图纸、表格记录管理上升到无纸化的现代高科技管理, 从根本上降低管理工作的劳动强度, 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确保各项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同时做到使数据资料共享, 增强各单位的相互联系, 对于整个通信管线的建设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 如管道、人井、缆线、杆路等均与城市地理信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实质上它本身就属于城市地理信息的一个独立的、而且是最为复杂的一个层面。因此, 以具有反映地理空间关系、统计分析的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能力特性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实现通信管线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维护管理及通信综合业务、资产统计分析的计算机一体化, 开发研制并建立通信线路资源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 地下通信网络的复杂程度已超乎想象, 由于种种原因, 新增和变动的线路管道数据不能用较好的手段更新, 历史数据查询又困难重重, 有时仅凭人力记忆和临时的现场勘察, 给设计、建设和维护部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管理手段的落后, 加上人员的变动, 致使上述状况日益恶化, 由此带来的有形浪费和无形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建立在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上的边缘学科。由于GIS具有反映地理空间关系, 综合、统计、分析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能力的特性, 而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 如:局址、管道、人 (手) 井、杆路、线路、交接/分线设备、PHS等均与城市地理信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实质上, 它本身就属于城市地理信息的一个独立而最为复杂的层面.因此, 实现通信管线、无线地理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 必须以GIS为基础。

2 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将GIS技术引入通信管线网络管理和业务中, 以城市地理地图为背景, 从根本上改变通信管线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及资料保存的传统模式, 实现通信管线网络规划预算、工程设计、建设及施工管理、运行维护、资产统计分析、市场分析及预测、综合查询、资料的输入和输出、通信综合业务、线路实时监控等的计算机管理一体化。

2.1系统以城市地理地图为背景, 实现通信管线资源从机房、配线架到用户分线盒全方位的可视化计算机管理, 它将室内设备、地下 (上) 管线的分布和埋深情况、各种设施设备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 为电信部门的管线资源管理提供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2.2系统将根据准确的资料 (数据和属性) 管理, 对各种管线 (及其附属) 设施以及物理路由分种类、区域等各种条件实现查询、统计、分析。

2.3 系统能将新建工程竣工资料通过系统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各个应用系统。

2.4 系统为行业各个系统提供必需的图形数据, 为电信企业内其他的系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系统设计原则

为实现系统目标, 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需求, 并有利于系统的进一步扩充与扩展,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将遵循如下原则:

3.1 系统性和规范化。

为了给系统研制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要注意电信资源的信息分类、编码等一系列方案.要把国家标准、电信的行业标准考虑到方案之中, 尽量做到系统化和规范化。

3.2 科学性和扩展性。

一方面, 编码时采用区段码和从属编码结构, 利于计算机的直接存贮和数据库的管理, 便于系统数据的快速检索和更新;另一个方面, 要从全局出发, 对现有的和可预见的各类信息均加以考虑, 求得最大限度的包容, 并留有充分的扩充空间, 以便必要时对系统进行扩充或移植。

3.3 实用性。

系统对地下大量不易见、不可见的通信管线网络数据实现可视化, 便于维护、更新、管理;结合业务流程, 满足各类人员的使用习惯及日常工作的需要, 实现“人-软件-业务流程”的有机统一, 能进行动态数据的管理, 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满足数据更新及操作响应的实时性要求。

3.4 可靠性与安全性

采用大型商用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备份功能;及时补充、更新、备份已变动的数据, 图形信息和属性数据准确可靠。同时要进行用户登录验证, 要对用户权限和属性数据的查询及编辑权限进行管理, 各个分局在预先设置的权限内进行查询编辑等操作。

4 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

a.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GPS) ;

b.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C/S方式) ;

c.信息发布系统 (基于BIS方式) 。

现在开发信息系统可以采用两种模式, 一种是常规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另一种是基于Web的hltrallet模式。常规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 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 但客户用及务器结构的开发和管理成本越来越高, 其客户端变得越来越臃肿, 系统的使用也较复杂。

在体系结构上, 考虑到各种不同用户对系统的要求不同, 采用C/S (Clinet/Server) 与B/S (Browse/Server) 结合的模式, C/S模式是被授权的用户通过网络, 以专业的程序界面, 直接访问后台GIS数据库中的数据, 这种模式是GIS系统中被普遍采用的模式, 在客户端要安装软件, 用户可以直接查询浏览、修改更新GIS数据库.在B/S模式下, 由Web GIS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 访问数据库服务器, 生成相应的页面, 再传输到客户端, 这样不仅可以使网络数据流量大为减少, 也无需对客户端进行升级, 有利于系统调试和升级, 数据维护、设计、分析、数据处理等交互性强的功能可采用C/S模式, 而数据浏览、查询、办公等交互性不强的功能则采用B/S模式 (图1) 。

5 系统主要功能

5.1 规划预测。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 根据用户密度的增长动态, 进行市政、电信建设同步满足分析, 电/光缆路由设置及局所设置规划分析, 网络资源统计分析及网络资源的优化等。

4.2工程设计。

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地理位置、网络资源现状等, 给出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 建立概预算数据库、设计图纸库和竣工图纸库, 自动编制概预算表, 施工完成后, 资料自动转入到系统。

5.3 工程建设管理。

系统把将建设的工程直观的反映在地图上, 根据工程的施工范围, 确定受影响的用户, 方便客户服务系统及时与客户沟通交流, 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全程非现场监控, 进展控制完全按事务处理流程进行, 系统随时显示流程进度, 工程正式验收后, 系统将工程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5.4 管线维护管理。

实现对本地网所有管线设施、设备数据的编辑、实体图形和属性资料的查询、各种条件下的路由查询、实体资料统计、故障点定位、图/报表输出等。

5.5 固定资产管理.

实现对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对资产进行折旧处理, 提供各种固定资产的统计报表等。

5.6 公话管理。

实现对公用电话信息与业务的管理, 提供公用电话数据 (话亭、话机) 的输入、编辑、查询和统计功能。

5.7 线路/设备监测。

实现与现有监控系统的对接, 将实时数据直观地反映在地理底图上, 并设报警功能, 指示故障出现的地点.基于用户信息、故障信息等对故障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和预测。

5.8 底图维护管理。

提供图幅拼接, 栅格图、矢量图叠加功能, 提供图形录入, 图形变换、整饰、编辑、图形操作、图形输出、地图库管理及更新等功能。

5.9 地名库维护。

提供区域、路名、门牌/小区/乡、栋名/单元号的输入、修改、删除的功能, 实现城市地名的管理, 从而实现动态地名显示, 地名定位等功能。

5.1 0 工程图件管理。

建立图档库 (管线资源图档库、工程设计文件图档库、建设单位工程与维护管理图档库、竣工文件图档库) , 按标准的文档管理模式进行检索和维护的功能。

5.1 1 系统接口。

系统跟长途资源管理系统、设备资源管理系统、CRM系统、服务开通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故障监控等系统进行接口, 将各种系统进行整合应用, 集中发挥各个系统的优势。

5.1 2 系统维护管理。

提供应用功能的分类管理、用户管理、系统公用数据维护、系统参数配置、日志维护和重要数据自动备份等功能。

6 结论

城市通信管线网络与城市地理信息紧密相连, 是城市地理信息的一个独立且最为复杂的层面。在通信领域引入地理信息系统, 开发并建立通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不仅可丰富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种类和数量, 也有利于缩小我国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加快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同时, 也是电信部门管理手段创新、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减少资源浪费的新举措。

实行通信管线网络信息系统管理, 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计算机管理在电信局己广泛采用, 也是通信管线网络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管线设施的不断增加, 管理、维护量的增大, 建立电信局通信管线网络信息系统, 从而实现电信局通信管线计算机动态管理具有非常迫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地矿部科技司,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6:2-5.

[2]数字市政信息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武汉: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42.

[3]晓亚, 马慧麟, 宋庆峰等.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 4-6.

海洋工程油气管线的设计优化工艺 篇8

一、当前海洋工程油气管线的现状

海洋工程油气管线与陆地油气管线在很多方面十分相似, 但它在管线存在的外界环境、自身结构、材料介质等方面迥然不同。目前的海洋工程油气管线, 材质科技含量高, 装备较齐全, 它本身具有的安全性能较高, 且它抵抗海水腐蚀能力十分强, 逐渐在油气运输中发挥显著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我国的海洋油气管线由于其起步晚、欠缺专业的高新技术等原因存在诸多问题, 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要努力缩小这差距, 优化我们的工程油气管线设计。

二、海洋工程油气管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工程施工的投资大及原因

工程施工的投资大主要包括人员、时间、金钱的耗损大, 有时需采用进口材料, 代价相当高, 主要原因如下: (1) 需要供应纳米、防腐蚀等高尖端材料, 材料的成本较高。 (2) 使用专业船队进行勘测、铺设和维护管线的费用十分高, 是架设海底管线的主要花费。 (3) 勘测、铺设和维护管线的专业设备处于前沿水平, 引进和购买的费用高。

2. 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及原因

海洋管道处于海域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 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有: (1) 我国海洋油气管线运输的是海洋油气田内的稠油, 容易发生管线停滞, 无法正常使用, 甚至发生爆炸等严重后果。 (2) 一旦发生事故后难以维修和完善。 (3) 海水易腐蚀和冲击, 管线运输面临不稳定的危险状态。

3. 工程施工的存在环境险恶多变及原因

工程施工环境险恶多变, 在于海洋状况变化多端而迅猛剧烈, 又难以预测、加以防范。具体情况:海浪冲力大, 对施工船和队员均有影响;海风剧烈, 使铺设管道操作难;海洋生物在遇到紧急海况时, 可构成巨大威胁等等, 存在险恶环境时, 往往需要将海面工程搁置, 转移至海底, 待风险消除时, 再恢复施工。

4. 施工组织复杂及其原因

管道的预测、初步制定、供应淡水和燃料、装备船队, 制定线路等等, 均需有一个缜密的团队来一一设定, 组织相当之困难;海洋上一切管道设计均需与岸上基地保持紧密联系, 如保持无线电、网络等时刻联系, 必须具有意义完备的海路组织系统,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管线的安全设计和运行。

三、优化海洋工程油气管线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们所详细解剖的问题, 我们可以想出如下规避和防范的问题和对策。

1. 优化海上定位系统

目前的海上定位系统主要是无线电定位系统, 依靠陆地上的电台发射微波信号, 存在速度慢和误差等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 (GPS) 、GPS定位系统光学仪器测定法、声呐法来优化海上定位系统, 只有具备一个完善的海上定位系统才能推测海风海浪、预制管线的最佳位置、确定铺设船队的方向和路线等重要工程, 才能克服险恶环境的不利影响, 保证工程质量, 省时省力。

2. 采用新型的深水加半潜式铺管船

目前一般铺设管道只使用半潜式铺管船和深水铺管船。半潜式铺管船只能潜入浅海区域, 不支持深海管道铺设, 具有局限性。而深水半潜式铺管船则可以克服局限, 以其优良的性能、大面积、潜水深, 抗风浪能力突出等特点, 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作业风险, 与时俱进地适应设计和安装海洋内油气管线的复杂和困难。

3. 采用牵引法加开沟作业方法

近年来, 牵引法是铺设管线的常见做法, 应用最广, 它将管线割裂成管段, 在较平静的海洋环境下, 牵引预定地点, 一一对接, 形成线路, 它的便利之处在于无需铺管船和开沟, 省时节力。但是在风浪等险恶的海洋环境下无法适应, 这时我们需要综合开沟船的使用再加以牵引, 具体如下, 利用开沟铺管船加以牵引, 深入海洋环境复杂区域, 先铺管后开沟或后铺管先开沟, 通过开挖材质坚硬的海底, 铺设不易裸露的管线, 使其藏于海底淤泥中, 降低海水腐蚀和冲击力构成的风险, 是一项重要而安全的措施。

4. 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深化海浪和水流研究

众所周知, 海洋管道的设计是一项施工组织极其复杂的工程, 也是面临十分险恶环境的艰巨任务。而海浪和水流又直接影响着管道的施工和操作, 我们必须摆脱海浪和水流的干扰, 以加快施工周期、保证施工安全, 简化操作程序等。

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海浪和水流的勘测, 深化对其两者的研究。详细勘察不同施工海域内不同类型的风浪, 它们发生的频率, 延续的时间, 发生的周期, 海浪的大小和高度, 方向等等, 综合考虑所研究到的资料, 作为选择施工时间、方向和路程、施工速度的参考和依据。采用和互联网平台相连接的海浪记录仪来勘测和记录海浪。另一方面, 施工前, 我们要掌握水流的规律来规避风险, 如水流的方向, 横向和垂直的分布力度和大小, 减小铺设管道的阻力和增强管道的稳定性, 防止其断裂或运行时爆炸。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深化海浪和水流研究来克服施工复杂状况, 建立一个完备的施工方案。

结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陆上油气资源的急剧减少, 使得各国越来越加强对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视, 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因此, 作为海洋油气资源运输的重要枢纽即油气管道的设计和铺设尤为重要, 针对海洋油气管线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优化的具体对策, 促进海洋油气管线朝高科技、高性能方向大步发展, 对海洋油气事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优化海洋油气管线设计工艺可上升到提高综合国力的角度。

参考文献

[1]刘磊, 李操, 吴东垠, 周芳德.减阻技术对海洋油气管线中多相流动与传热的影响[J].海洋石油, 2009, 02:85-87+91.

[2]刘义坤, 杨二龙.浅谈开设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1:181-182.

[3]张鹏, 王腾飞, 麻衡, 霍孝新.海洋油气开采及储运用钢现状及发展[J].莱钢科技, 2011, 06:5-7+13.

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措施 篇9

1 市政排水管线的设计重点

1.1 排涝防洪的设计

在城市建设中, 排涝防洪是施工的重点。在进行排涝防洪设计时, 外洪和内洪是需要重点注意的两个方面, 对于内洪要以排蓄为主, 对于外洪要以防控为主。比如:修建水库、防洪堤等。对于城市来说, 在规划重现期, 不可以有“涝”的概念, 只应该有如何将雨水及时滞蓄或排除的问题。所以, 防洪排涝工程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城市排内洪规划和城市防外洪规划, 可以有效的对人们的排涝防洪认识进行提高, 保证人民财产的安全。

1) 排洪的基本措施。在进行排洪时, 主要有雨水泵加滞洪区方案和地面全抬高方案。对于山区来说, 虽然内洪产生的比较快, 但是退的也比较快, 适宜使用全抬高的方案, 而不宜设置水泵站。此外, 可以在局部位置设置抽排设施。

2) 排水标准和排洪标准的衔接。城市排水主要是为了对小汇流面积上出现短时间暴雨的排水问题进行解决, 一般将控制暴雨的时段设置为5 min~120 min, 利用年超大值法对暴雨样本进行选择。考虑到排洪的汇水面积比较大, 当前多使用暴雨推力公式对重现期一天的雨量作为基本数据, 由于使用年最大值法进行暴雨样本的选择, 所以在规划防洪排洪时, 要对排水重现期和排洪重现期标准衔接的问题进行考虑。在对城市排洪流域的具体面积和城市重要性进行全面考虑后, 对防洪排洪重现期进行确定。重现期的选择标准和排洪汇水的面积成正比。对于中大型城市, 要按照20年一遇以上的标准进行排洪标准的制定。

1.2 流速设计和管道连接设计

在布置街道污水管道干管时, 是在未完全确定住宅小区规划前进行布置的, 此时, 排水点的位置是不确定的, 在设计时, 每间隔一定的距离会将连接管接出, 从而使碰水支管和干管更好的衔接起来, 连接管之间的距离要按照实际的使用要求进行确定, 要防止连接管和其他管线有冲突的情况出现, 使用局部断面增大、调节跌水井的方式进行排水管线的设计, 在保证过水断面不会减少, 不会对排水造成影响的基础上, 可以使用倒吸虹管。在设计充满度下, 要将污水管道的最小流速控制在0.6 m/s, 如果起点污水管段的流洞速度无法达到规定要求时, 街道下污水管道应设计的最小坡度为0.003, 污水管道的直径最低为300 mm, 在管道坡度无法达到以上要求时, 可以适当降低, 但是要进行必要的防淤措施和清淤措施。

1.3 设计处理污水的方法

在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时, 可以使用分散和集中相互结合的方式。一直以来,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 主要使用集中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这主要是因为污水厂的运营成本比较低, 污水处理效率高, 可以保证水质的处理质量。但是, 使用这种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 随着时间的变化, 各种缺点越来越明显。主要问题有下面几个方面:

1) 运营过程中, 由于提升泵站的数量多, 能耗比较大。

2) 管网投资金额比较大, 管道直径越往下游越大, 会导致投资增加。

3) 不可以就近利用中水。考虑到这些问题, 很多污水使用BOT形式进行营建, 可以更加容易的对污水进行分散处理。因此, 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2 设计给水系统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2.1 优化管网

在设计给水管网时, 主要是在已经确定的线下进行水力参数和管径的最佳组合解, 在已经确定的管线中, 要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的分配, 使用优化算法对管道设计管径进行优化, 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 对供水区域进行分布和组合, 为了使系统整体运行的费用最低, 使用不同压力范围进行供水, 当前在给排水系统中, 主要使用非线性规划法、纯属规划法、遗传算法和动态规划法对算法进行优化。

在规划城市给水系统时, 要对水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 首先将需水量的预测工作做好, 对市政用水、村镇和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渔业用水、畜牧业用水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 此外, 还要对江河流域自身的生态流量需求进行考虑。在预测工业用水量时, 主要使用万元工业产值法和多用用地指标法进行设计, 但是因为传统行业的设备更新速度不断提高,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 使用这些方法会导致预测的工业用水量结果偏差比较大, 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未来, 区域供水主要是用来对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 改良水质, 对地下水量的开发进行控制, 进行水源的置换, 防止进行重复建设, 促进供水行业的集约化发展,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2.2 设计管线

1) 设计人员要将管径、管道基础、预埋预留、标高等在设计图上标注出来, 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设计图。在进行竖向设计时, 要保证管线受到外部荷载影响后不会出现压坏的情况, 在冬季管道不会出现冻结的情况。由于不同管材的承受压力是不同的, 因此要根据管材的具体情况确定最小覆土。

2) 通常使用最近实测1∶500的地形图进行定线, 在具体操作时, 对于影响不大的管道, 可以适当降低其净距离, 比如, 规定给水管和热水管的水平距离为1.5 m, 但是如果使用质量良好的管材, 就可以对这两根管道的水平距离进行增加。

3) 在设计住宅小区的给水时, 要根据物业的管理需要, 根据当地的具体施工水平进行设计, 对使用产品的性能和原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将相关注意事项明确出来。

4) 在工程管线竖向之间有矛盾出现时, 尽量使支管避开主干管, 不可以将管弯曲, 压力管要避开重力管, 管道直径小的管线要尽量避开管道直径比较大的管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确定。

3 实际案例介绍

3.1 案例简介

某城市的地势坡度相对平缓, 在东部有一条从北向南的河流, 将城市分成两个区域, 一区污水量排放标准为140 L/ (人·d) , 二区的污水量标准为135 L/ (人·d) 。在城市中有三个工厂, 排水管线的设计按照30年一遇的暴雨量进行设计。

3.2 排水管线的设计优化

本城市排水管线在设计过程中, 由于该城市管线铺设过程中有地方会有沉降情况出现, 为了不对管线造成破坏, 除了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设计外, 还需要对沉降因素进行考虑, 现主要对沉降方面的管线优化措施进行探讨。

3.3 在隔堤的上游和下游设置柔性接口

调查证明, 施工场地很容易出现沉降, 最大沉降差可能会在250 mm左右, 所以, 当管线从隔堤穿过后, 很容易被破口,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尽量降低穿过的管道数量, 并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方向上的差异沉降, 在给水消防压力管道的隔堤的上游和下游设置柔性接口, 如图1所示。此装置的伸缩量为300 mm, 在最大破坏情况以外。为了防止因为沉降出现倒流的情况, 在首个检查井处设置300 mm的跌水, 并在过渡段设置多个短管进行衔接, 为了便于清淤, 设计使用沉泥井。为了适应建筑物和室外场地的沉降, 建筑物出户管上使用柔性接口。

3.4 接口和管材的设计

尽可能使用柔性的管材, 设计使用HDPE钢骨架塑料复合管作为给水管和消防管的管道材料, 使用UPVC双壁波纹管作为排水管材料, 所有管材的接口都使用柔性接口, 检查井和管道的接口都要使用多个短管和检查井进行连接后, 才可以和设计规定长度的管道连接。

4 结语

在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的过程中, 排水工程是一个主要施工内容,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直接的影响, 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并不科学, 布置给水系统管网时缺乏合理性, 或者设计时没有考虑具体的地质环境情况, 导致施工后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存在。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所有可能出现的不良问题进行预测。如此才可以充分将市政排水管线的作用发挥出来, 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

摘要:对市政排水管线与给水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说明, 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 重点对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以保证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管网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刘林夕.试述市政给排水管线的预设及安装工艺[J].黑龙江科技研究, 2012 (15) :182-183.

[2]宋广清, 高佩佩, 马金刚.对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6) :195-196.

[3]姜永明, 张启民.浅谈市政给排水管线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09 (26) :295-296.

关于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的思考 篇10

1 机电综合管线布置二次深化设计的方法

1.1 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的目标

二次深化设计的目标是:解决设计矛盾并优化设计, 使机电安装综合管线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提高生产效率,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的成果文件

二次深化设计的成果文件如下:1) 二次深化图纸, 包括综合管线布置剖面图、平面布置深化图、局部施工详图等。2) 根据二次深化图纸, 统筹机电安装工程各专业, 编制综合管线施工方案, 包括各专业施工进场时间、施工顺序、调试时间的配合协调, 以及成品保护及维修事宜。以上两个成果性文件须得到设计、业主、监理、各施工方的认可, 作为指导综合管线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共同遵守。

1.3 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机电管线二次深化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1) 成立二次深化设计小组。项目部组建在进场后, 必须立即成立二次深化设计小组。小组成员可由项目总工负责, 各机电安装专业技术骨干为主要成员。设计小组人员除了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二次深化设计经验, 还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 制定二次深化设计计划。深化小组明确二次深化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完成时间。3) 收集深化设计资料。主要包括机电各专业、建筑、结构图纸以及装修图纸蓝图及电子版图纸;变更图纸;各专业图纸会审记录。4) 熟悉图纸。小组成员须熟悉本专业图纸并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要达到的使用功能, 并对其他专业图纸有一定的了解。5) 找出二次深化设计的范围和重点。将各个专业图纸在电脑上汇总, 找出机电安装各专业管线相互交叉影响与管线复杂密集部位, 以及装饰面上的末端设备互相矛盾、相互影响的地方作为深化设计的范围。一般管线密集的走廊、管道井、夹层、异形建筑结构处和大面积装饰面上的末端机电安装设备的排布可作为二次深化设计的重点。6) 绘制管线布置剖面图。根据各专业图纸和现场情况, 按照以上管线排布的基本原则, 将这些部位的管线进行重新排布,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合理、美观的将所有管线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布置。一般最初排布的过程中要尽量多提出几套方案, 进行多方案比较, 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确定最优的方案。基本方案确定后, 绘制最终的综合管线布置图。7) 根据剖面图绘制各专业的平面布置图。因为仅仅将剖面图给现场的施工人员, 可能现场的施工人员还无法看懂。为此有必要根据剖面图中确定的管线位置和标高, 将其分别反映在各自的平面图中, 以便施工人员按图施工。8) 将二次深化设计图纸交业主和设计院审核确认, 将确认后的图纸作为施工和结算的依据。

1.4 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多年多个项目的机电安装综合管线布置二次深化设计经验, 二次深化设计除了满足原设计要求外, 依照各专业的设计、施工规范, 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 先大后小原则。即:先布置管径较大的管线, 后布置管径较小的管线。遇管线交叉时, 应小管避让大管, 因为小管易于安装, 更改成本低。2) 有压让无压的原则。即: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有压管道在压力作用下, 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 给水管道、消火栓管道、喷淋管道、热水管道、空调水管等均为有压管道。重力流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 由高往低流。污水、废水、雨水、空调冷凝水等管道属于重力流管道。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且排放水流杂质多, 容易堵塞。因此力求水平管线短, 避免过多转弯, 以保证建筑空间及排水畅通。管线交叉时, 应将重力流管道对标高的要求作为首要条件给予满足。3) 冷水管让热水管。因热水管如果连续调整标高, 易造成积气等。4) 气体管道让水管道。因为水管道比气体管道造价高, 水比气流动动力费用更大。5) 电缆 (动力、自控、通讯等) 桥架与输送液体的管道宜分开布置或布置在其上方, 以免管道渗漏时损坏线缆造成事故。如必须在一起敷设, 电缆应考虑设防水保护措施。6) 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和维护及更换管件。7) 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垂直方向布置时, 一般是线槽或电缆在上水管在下, 热水管在上冷水管在下, 风管在上水管在下。尽可能使管线呈直线, 相互平行不交叉, 使安装维修方便, 降低工程造价。8) 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 可适当调整管道和桥架规格。

2 其他注意事项

2.1由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所引发的商务问题

机电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虽然优化了原设计, 使业主节省了工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协调工作量和得到了质量更好的建筑产品, 但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设计和变更成本。所以在进行设计前, 施工单位一定要将相关商务事宜与业主协调好, 以免日后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2由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所引发的协调问题

由于业主对项目的机电安装工程的发包可能采取非机电总承包的模式, 一个工程可能会有数个单位参加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多个平行的机电安装施工单位往往给综合管线的二次深化设计带来许多协调上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由业主出面组织协调或是指定一个相对主要的机电安装施工单位来协调二次深化事宜, 方能保证二次深化设计的顺利完成。

3结语

通过文章对机电安装工程中综合管线二次深化设计的阐述和结合以往工程的实际应用的效果, 得到如下结论:1) 从整个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出发, 解决了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 避免了无序施工。2) 大大减少了协调时间和协调成本, 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3) 避免了返工造成的浪费,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4) 施工产品观感度好, 缩短了工期, 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卢晓岩, 韩冰.建筑工程多专业管线三维综合排布施工新技术[J].建筑技术, 2009, 36 (6) :467-469.

[2]杨国.深化设计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07 (36) :420-424.

上一篇: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下一篇:呼吸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