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应用

2024-07-15

宏观经济管理应用(精选十篇)

宏观经济管理应用 篇1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柔性管理

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可阻挡的到来。而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出了很多全新的特征, 诸如可持续化的发展、实现对当今诸多可用资源的共同享用、当今经济发展的全球性特点、运行速度的不断加快、在运作过程中不断投入的智能设备以及其他的一些不能被看到的投入和密集化的知识, 伴随而来的企业的全新发展趋势。因而在经济行业, 许多专家学者全面立足于理论和实践, 研究了很多具备更加不同于传统管理的方法, 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比如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注重团队合作的管理、通过文化渗透进行的管理、柔性管理以及知识密集型和创新活力丰富的管理方式等。在这些管理方式中, 时代特征最为鲜明的便是柔性管理, 它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大大的提高,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生产运营。思想观念、组织管理、人才培养等。从实质上来看, 在我们的管理学中, 柔性管理是以一种革命式的形态出现的,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1明确何为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的主要标志是“人性化”, 更加注重管理过程中的变化和跳跃、反应的速度以及弹性与灵敏程度。它所注重的是对价格的控制以及是否具有远见, 是否具备企业精神以及主动的热情, 是否具备敏锐的直觉与创造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尊重与平等。这个过程中主要采取了虚拟社团、互补差异性、对虚拟进行整合、竞争性的合作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等措施来对运营知识和管理知识进行转化, 使其能够更加的显性,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优势。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人的需求被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处于社会生活中的需求、对于安全保障的需求以及最为基本的生理上的需求这样五个等级。赫兹伯格在自己的双因素理论也明确的提出, 人们处于社会生活和环境中所要求得到的应当是保健方面的因素;而作为一个人, 生存始终是最为根本的和基础的, 因而对于安全保障以及生理上的需求的层次都是比较低的。人要求进行自我实现和被尊重的需求则可以被划分到激励因素之中。而柔性管理的运用能够使得激励因素获得最大程度上的使用和发挥, 保证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

通常情况下, 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组织的目标会由于周围的环境、企业的文化以及员工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而不完全一致, 若要在最大程度上对这种差异进行弥补, 柔性管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对员工产生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持久的。

2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 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今是知识和经济密集的发展时代, 因而人才成为企业进行斗争的主要要素与焦点。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企业若想自己的发展能够更加持久, 不断创新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能够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很大程度上来看, 员工工作中是否具备较高的效率和质量是决定于员工的责任感与积极性的。因而, 有效柔性管理的开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有效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实力。

2.2 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只有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与现状, 保证激励形式的多样化, 激励机制取得的效果才能够更让人满意。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 企业的激励机制主要是以物质激励为主, 但是这种单一的手段并不一定是非常有效的。这是由于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实际需求。但是如果能够在设计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巧妙的融合一些关于柔性管理的理念, 那么就可以从整体上将精神与物质这样两种激励方式进行更好的整合。首先要着眼于员工的实际需求并进行充分分析, 努力将激励机制进行不断的多元化, 将每个员工的实际需要都进行最大程度的满足, 可以有效的保证员工对企业满意程度的提高, 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更有热情。

2.3 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敏锐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 柔性管理渗透到生产发展中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整个企业的经济层面, 这种生产方式上发生的变化都会得到异性程度的反映。从实质上来看, 员工与企业的柔性是具有一致性的。管窥当今的发展现状, 一些拥有垂直型和层次比较多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无法在市场上立足。网络型以及少层次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和认可。通过柔性管理的使用这样的组织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工作效率的不断增长, 同时也能够保证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有效性。换句话讲,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融入关于柔性管理的内容, 能够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敏锐。

2.4 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当今时代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 买方市场不仅能够享用到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 在市场上对商品进行购买时消费者也越来越有个性。在这种全新的趋势下, 企业提供的产品只有足够的鲜明和多样, 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实际变化和需要。柔性化被生产所反映出来。从实质上来看, 是一种品种繁多、批量较小的生产模式, 在确定产量的过程中所参照的依据成为订单的大小, 这样的生产模式能够充分保证货物的供应, 避免积压, 很好地满足了市场的供需要求, 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有效的运用柔性管理理念

3.1 改革机构组织, 实现柔性化

将一些没有实际作用的冗繁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裁剪和压缩、将企业的管理层次进行压缩等措施可以将存在于企业基础操作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中间部分有效削减。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来讲, 能够到基层部门和车间对基层的操作人员进行询问, 当能够得到及时、真实并且准确的信息时, 企业的管理层才能够作出准确和快速的决策。组织机构柔性化的实现能够实现信息传播的垂直化, 将进行企业管理的成本尽可能的减小到最低, 保证在具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信息能够保存的更加完全, 使得整个机构组织的工作能够更加富有效率, 更加灵活。

3.2 改善产品结构, 实现多样化

企业整体的反映灵敏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产品结构多样化的影响, 也将柔性管理模式的具体内涵更好的表现出来。举个实例来说, 大亚集团滤材公司希望不断巩固自己在业内的实际地位, 并尽可能的降低自己实际经营中的风险, 保证消费群体的多样化, 近年来, 滤材公司将自己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加工销售的领域涉及到材质不同的嘴棒诸如丙纤、醋纤以及无纺布等。此公司于2008年已经开始了这个项目的申报工作, 并且在2009年的上半年将许可证顺利的拿到手中。从分类的角度来看, 这种成型的设备具有很强的专卖性, 滤材公司希望能够尽快实现滤棒项目的建成达产, 不仅在积极的推进项目的申报工作, 频繁的与烟机公司进行必要的交涉, 与此同时还考察了多家专业性较高的设备厂家进行切磋和交流, 因而设备改造工作在2009年当年就被完成, 投放生产工作也成功开展。这使得滤材公司不再如传统一般进行单一的生产, 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竞争实力迅速增加。若想实现自己的产品更加多样, 自主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滤材公司非常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引进, 按照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来划分市场, 通过开发全新的产品来在来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在滤材公司进行实际运营的过程中, 快速反应的柔性管理模式已经非常成功的得到了证实, 这种管理模式是非常科学而有效的。

3.3 找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联结点

首先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 应当充分明确一点, 我们不能对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这两个概念进行生硬的切割, 而是要辨证的看待二者的关系, 找准二者的联结点。从实质上来看, 二者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具体过程中, 刚性管理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它同时也是实行柔性管理的必要前提。如果不首先对企业进行刚性管理, 那必然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混乱, 更谈不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落实。而对于刚性管理来讲, 柔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必要的更高层次上的提升。但是相对的, 如果一个企业单纯的使用刚性管理的手段, 其取得的结果必然是呆板生硬的, 管理的效率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举例来说, 一个大型的企业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采取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以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的认真的学习宣传和研究为基础, 充分联系实际, 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如何追究管理隐患责任以及安全目标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章进行了及时的制定与完善, 并将安全目标责任书将进行了逐级的签订, 保证安全责任和目标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以奖惩等激励手段为辅助, 保证了事务处理过程中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遵循。但是在进行具体执行的过程中, 该公司及时认清自己的最终目的是做好职工教育, 为安全生产服务, 因而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对全体职工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大力宣传, 保证职工对此的了解能够更加的深入和准确, 避免由于职工无知而造成的本能够避免的失误和损失。与此同时, 对于违反了相关制度但是具有正确认识和良好认错态度的职工视具体的情况将处罚进行适当的减轻, 使得整个安全管理过程更加的科学合理。由此, 该公司不仅有效的落实了自己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还在整体上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一个企业若想取得成熟的发展, 需要在很多方面实行柔性的激励机制。比如对薪资的激励、精神上的嘉奖以及事业上的鼓励、工作激励以及学习激励等。将柔性管理的新理念自觉的运用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要充分理解和关心每个人的行为, 并给予及时的关心和激励措施, 使得工作环境更加的和谐和舒适, 有利于保持员工的愉悦心情, 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应当把沟通作为主要的途径。在管理的过程中, 矛盾是处处存在的, 不协调的因素也难以避免, 而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看做柔性管理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可以将矛盾及时的化解, 使得成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团结一致。给予大家各抒己见的平台, 能够有效的拉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使工作开展更为顺利。

4结语

总而言之, 柔性管理的过程应当是愉悦的, 气氛应当是舒适健康的, 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这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企业员工, 都应当具备刚健的自进、自学和自律的品格。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待人接物的过程中, 柔和的成分应当更多。只有做到了这一点, 进步才能够获得长久的持续, 就知道随时进行知识的总结, 并进行自我的修正与完善。在这种状态下的工作与生活, 才能够具备更多和谐与愉悦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李炫.柔性管理在车间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管理, 2010 (10) .

[2]杨志.柔性管理中的“关系学”[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 (09) .

[3]田宇.当“狼性”遇到“人性”柔性管理:释放能量的秘密[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03) .

宏观经济管理应用 篇2

1.1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进行的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与其运行情况的决策、计划、调节并监督与服务的过程,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保证能够取得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与企业的职责是分开的,国家的政府不能直接经营企业,但是却担负着一定的经济管理职能,即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也就是说,目前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的各级政府。

1.2经济信息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 篇3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 经济信息 有效应用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只依赖市场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然而经济结构规律及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经济信息服务机构建设落后及运行机制不健全、人员信息素质水平偏低及对经济信息的整理不科学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宏观经济管理中对经济信息的应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急需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来解决。

一、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经济信息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经济信息指的是直接在经济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信息,而广义上的经济信息指的是与整个经济运动有关联的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把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反映出来[1]。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经济信息都能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来说,国家各级政府应基于市场调节来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调节整个经济活动并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信息的影响是:

一方面,经济信息会影响投资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规模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投资规模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经济信息。由此可见,经济信息与投资规模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为确保投资规模适度,就应考虑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信息产生的影响,以满足国家经济增长需求,促进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经济信息会影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经济信息能促进资源结构变得合理化,从而发挥资源配置的效用,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当今社会,可利用的资源相当有限,拥有的资源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资源配置及利用的合理化非常关键。对于宏观经济管理而言,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是不可消除的,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也一直存在,只有通过应用经济信息来宏观调控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经济信息的效益

管理并应用经济信息的目标在于追求宏观经济效益。在一定时期里,宏观经济效益指的是各个环节、各个经济部门效益的总和,它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一个国家国民总值的增长,或是国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总体有时候是局部的总和,但有时候局部的提高并不会使总体得到相应的提高[2]。在很多情况下,局部与总体之间都有很多矛盾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就需用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和方式促使局部与总体之间达到平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效益;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经济信息导致的部分经济行为将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效益。但是,既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经济信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有正面的,那么负面的经济效益也不可避免。所以好的宏观经济管理、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等不仅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如果能把良好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来,那么生态效益也会逐渐获得稳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不同方向、不同程度上也会对是否能完成宏观经济效益目标产生影响,只有通过有效应用经济信息,才能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宏观经济管理中有效应用经济信息的保障措施

(一)探索经济管理结构规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宏观调控的任务包括: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办法,基本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引导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全社会共同进步[3]。为此,我们应始终坚持不懈探索、实事求是的观点,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不仅要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的水平,有针对性地选用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宏观经济调控方法,不断建立健全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确保经济信息的应用充分、有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资源就是经济信息,如果经济信息得不到有效应用,那么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无米之炊、无水之源。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一门新兴学科、应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由于它的多层性、广泛性,决定着它的内容复杂而丰富,它的规律需要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才能进行探索。面对这些复杂而丰富的内容,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可分为直接管理、间接管理;按照不同的管理主体和职能,可分为宏观经济决策、经济规划与调节、经济监督等。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经济信息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索经济结构管理规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来统一规划,不断加强经济信息管理,采取正确的技术策略实现经济信息应用的现代化,促进提高宏观效益。

(二)建设经济信息服务机构,完善建立运行机制

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包含最高决策机构、经济调节机构、信息服务机构等。长时间以来,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设置机构时都忽略了信息服务机构,即便设立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中心、研究中心,但并没有在决策过程中得到重用,导致宏观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不充分。最大的信息用户是政府,政府同时也是最大的信息采集、生产和拥有者。政府信息机构采集到的经济信息的特点有客观性、宏观性、综合性、预测性等,能为各种职能部门、企业乃至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它的职责就在于为宏观经济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把经济信息定期公布给社会,从而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确保经济信息得到有效应用[4]。

同时,经济信息服务机构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经济信息得到有效应用的另一个前提。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应深入改革,真正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尽量减少直接管理的微观经济部门,或直接撤销,发展社会监督、服务组织,分担政府的部分管理任务,从而提高效率,为经济信息服务机构的运行提供条件,最终有效应用经济信息。

(三)提高人员信息素质水平,优化信息整理工作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如果对信息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那么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难以提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走进信息时代,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人员面临的要求就更高。对此,宏观经济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还要保持对经济信息的主动性、敏感性,熟练掌握经济信息知识;不仅要具备现代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锻炼自己运用经济信息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质水平,善于从无序的、零散的经济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为有效应用经济信息资源提供保障。

当然,经济信息整理工作是应用的前提,需要宏观经济管理人员按照特定需求审核、重组、分类、编码、存储、更新收集到的经济信息,并建立信息检索系统,把孤立无序、凌乱分散的经济信息整理好,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应用提供方便。整理经济信息的目的在于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为检索经济信息奠定基础,使经济信息管理更加准确、及时、系统、经济、有效,使经济信息整理工作变得更加优化更加有条理,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里,经济信息是宏观调控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而言,经济信息具备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出经济信息在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益中的优势,才能为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等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钱丽乔.刍议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133—146

[2]叶强.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4(07):190

[3]举宏艳.关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1):208

[4]赵严伟.宏观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思考与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49—50

经济预测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篇4

所谓预测, 无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 都是对某种情况不明的事件做出描述, 而其中的多数情形是对某种事件的未来状况做出预言。目前, 经济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科学的预测技术, 用来探索有关粮食、天然资源、能源、科学技术、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教育、人才、医药卫生、环境以及外层空间等方面重大问题的未来变化趋势, 并根据预测的发展趋势做出决策意见。在我国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产品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也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预测技术及模型。

预测技术是运用科学的判

断方法或计量方法, 对某种事物未来可能演变的情况, 事先做出推测的一种技术。预测技术绝不是“未卜先知”的唯心主义说教, 而是“鉴往知来”, 是对某种事物的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因此, 预测技术应该包括它所遵循的理论, 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 资料与数据, 所能采用的测算方法或者分析判断方法, 以及预测方法与结果的评价与检验等要素。

预测技术所遵循的理论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测对象这个事物本身所处学科领域的理论, 用以辨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直到预测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评价;二是预测方法本身的理论, 主要是数学和统计学的一些有关理论。预测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则分别成为不同领域的预测技术。预测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形成经济预测。

经济预测, 是在有关的宏观或微观经济学理论指导下, 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出发点, 以调查研究和统计资料为依据, 以科学的定性分析判断和严谨的定量计算为手段, 对与预测对象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而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演变程度预先做出科学的推测。

经济预测的方法和步骤

(一) 经济预测方法的准确性, 除了取

决于对预测对象历史、现状的了解及其资料、数据的完整性以外, 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所选择的预测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后者又取决于对经济活动深入了解的程度和对经济理论的掌握程度。常用的预测方法有许多种, 关键在于针对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近年来, 组合预测方法也已被引入经济预测领域, 它将不同的经济预测方法得出的有差异的预测结果进行综合, 从而得到一个最大程度的利用有用信息的协调解, 达到了有效提高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的目的。

经济预测主要有以下3种基本方法。

1. 经验判断预测法

经验判断预测是经济预测中常用的一类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或征询专家意见, 以经验判断为主, 对未来经济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这类方法比较简单易行, 不需收集许多的资料, 因此多用于那些一时难以收集许多资料和数据, 对预测结果要求也不非常精确的预测。

2. 时间序列预测法

所谓时间序列, 就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反映某种现象发展变化情况的统计数据。在经济管理中, 我们经常要与时间序列打交道, 如:按年度连续排列起来的年产量, 按季度排列起来的某类商品的销售量, 等等。时间序列预测法, 就是根据时间序列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向前外延来揭示下一期或以后若干时期可能的变化情况的一类预测方法。所以, 时间序列预测法也称趋势外推法或历史延伸法。这是目前经济预测中常用的一类定量预测方法。

3. 因果关系分析预测法

因果关系分析预测法, 也称相关分析预测法, 是一类主要从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关系入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基数迭加法。

(二) 经济预测的步骤

同其他经济分析工作一样, 经济预测工作也要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很好地结合起来, 定性分析为依据, 定量分析为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 使经济活动的性质与数量有机结合起来。

下面将以定量预测为例, 来分析其开展的具体步骤。

1. 确定几个影响预测目标因素的关系

在经济预测工作过程中, 首先要通过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分析研究, 确定预测的对象和各经济变量间符合实际情况的关系, 包括具体的经济指标、预测期限、可能选用的预测方法以及要求的基本资料和数据。这一步本身就是一项值得反复分析、研究、综合的过程, 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准备工作, 涉及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研究。务必使预测工作建立在正确的经济理论指导下, 有的放矢, 预测才有意义, 又满足精度要求。

2. 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据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历史状况。预测既然从历史出发, 它就离不开数据。事实上, 预测模型还是只反映一种相当抽象的关系, 其中含有未知参数, 只有当这些参数的值确定之后, 它才可以被应用。这些参数的估计只有靠历史数据才能完成。另外, 在利用不含未知参数的模型计算预测变量的未来值时, 也要用到预测变量的历史数据或其他有关变量的数据。因此, 必须根据可能选用的预测方法和预测指标, 把有关历史的和现在的数据尽可能收集齐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理, 去伪存真, 最后整理成数据样本。

3. 建立经济预测模型

所谓模型, 就是由一类现象或问题中, 抽象出其共同的、重要的、本质的属性, 把个别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抛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结构。经济预测建模就是根据经济理论和数学方法以及所选的预测方法, 分别建立预测数学模型, 以便真实表达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必要时可以对数据样本进行处理, 以符合模型本身的要求。由于经济预测模型概括了一类经济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 它对这类经济事物均适用。因此, 经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4. 选择和估计模型参数

在所建立的模型中, 含有未知参数、选择适当的变量是建立经济预测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不同的具体问题, 虽然建立的模型可能相同, 但其所含参数可以取不同的值, 这样可以使模型更准确地表述具体问题。在应用模型进行预测之前, 必须把模型参数的值估计出来, 否则模型无法用于预测估计模型参数, 一般要使用历史数据, 用数学或统计学的方法, 最终达到识别和确认所选用的具体数学模型。

5. 模型检验

模型检验是对上一步建立的具体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性检验。所谓合理性检验包括:模型参数的数理统计的合理性, 比如, 回归分析模型中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是否合理, 相关系数是否合理, 以及模型预测值的区间。预测模型预测值的误差序列 (历史实际值与模型计算的相应值的离差) 是否具有随机性;模型的修正, 当检验后发现模型不合理时, 有必要对模型加以修正。

6. 计算预测

分析结果运用合理的模型使用有关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 并对预测结果进一步从经济活动及其有关经济理论做出经济合理性分析。此外, 必要时还应对不同模型同时预测所得的结果加以分析对比, 做出可信度的判断。

7. 根据反馈信息修正预测结果

对经济变量的未来值进行预测, 自然是近期的数据比早期的数据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因此, 当获得更新的数据时, 有必要根据这些最新信息修改预测结果。另外, 完好可信的预测不可能如上列步骤做一遍就可以达到, 有时需要反复做。而且这些步骤不是说每次预测时都不可缺少, 更不是说必须严格按这些步骤顺序进行, 应该灵活机动地掌握。

在经济管理中应用经济预测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一) 经济预测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依据

党和各级政府经济机构, 要使制定的政策、作出的决策满意和可行, 必须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市场变化情况。准确、及时的经济预测, 则可以提高党政领导者的这种预见性, 从而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各项经济政策。

(二) 经济预测是编制经济计划, 加强国家计划指导的一种工具

经济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所制定的预期目标及实施步骤。如果没有准确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 就不可能编制出既先进又可行的计划。经济预测可以大大减少管理中计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不准确性, 是计划工作科学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 经济预测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

企业家要事先掌握未来一定时期所生产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 所需各种原材料、科学技术的供应情况, 企业内部的劳动者、资金、设备、技术水平等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 就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若没有预见性, 就不可能管理好现代化的企业, 也不可能保证企业生产不断发展。

结束语

预测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又是管理的必要前提。“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这句话充分表达了预测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预测是指人们通过已知推测未知, 通过过去推测未来的过程。经济预测与经济管理的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 经济管理的任何过程和任何职能的发挥, 都离不开经济预测。

预测技术是运用科学的判断方法或计量方法, 对某种事物未来可能演变的情况, 事先做出推测的一种技术。

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5

一、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经济管理中对信息技术重视不足。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仍然延续着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并不十分充分。虽然信息技术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已经运用比较普遍,但是大多数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作用重视不足,未能真正进行信息化管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商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传统销售,一些企业因此受到重大损失,但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仍然认为传统的营销方式比较重要,忽视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其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专业管理人才较少。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逐渐增加,但是一些企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对于经济管理并不十分了解,未能真正将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信息技术人员对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并不熟悉,经济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一方面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大多数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仅仅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比较少,这也是信息技术未能发挥其作用的原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重用。经济管理人员并未将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决策过程中忽视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3.信息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技术研发等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当前企业信息技术管理并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并未形成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的运用,未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4.缺乏信息源。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对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十分关键,但是大多数企业对于信息的.收集并不十分重视,仍然是按照传统的管理进行,由于信息收集不完善,导致经济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缺乏支持。

二、发挥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更新管理者的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经济管理中逐渐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作为经济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今后的管理中应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的管理中,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在今后的管理中应该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保障信息的准确性,更好地位企业管理服务。一是要实现信息准备与提供相统一,经济管理活动中,尽量避免信息准备与提供的差异性,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好地位经济管理服务。二是注重数据的分析,由于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分析可以提供科学的建议,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企业了解市场供需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实现管理决策阶段的数据分析,及时详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决策中存在的不足,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四是合理估算成本和效益,很多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都是根据效益决定的,因此通过成本和效益估算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性,进行合理的生产,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经济管理对于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作为信息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不断丰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增加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为经济管理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信息技术人员开展讲座,同时还需要丰富信息技术人员的经验,更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发展需要。

4.加强生产销售管理中的技术应用。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成本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成本和效益与生产和销售紧密相连,实现效益最大化需要进行合理的预算。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效益进行估算,对一些盈利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因此需要企业有比较完善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全面分析和处理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今后的经济管理中需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分析,通过完善的信息分析,进行决策,避免更多的风险和损失。

三、结语

经济管理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思考 篇6

关键词:管理理论;经济理论;应用思考

一、经济理论

我国政府过去制定的经济政策依据的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而现在是在逐步接受西方经济理论,而且已变为我国主流经济理论,从引进西方经济理论之初,我国学者就把其作为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指导思想就是批判的借鉴,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者认为西方经济 理论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具有更大的实践指导性,但从目前制定的诸多宏观政策来看,我国政府已经基本认同了西方经济理论的指导性,并且在不断的执行所谓的需求管理政策,尤其在1997年开始的拉动内需的政策,执行力度越来越大,效果却微乎其微,于是很多学者提出各种解释。分别通过对宏观经济理论目标、运行机制和前提条件的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并不适合使用西方的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目标差异研究经济学理论的目的就是产出最大化,那么西方的学者普遍认为,生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资本和劳动,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劳动相对于资本来说是稀缺的,只要保证劳动的充分就业,產出就会最大化,于是整个西方经济学研究就是围绕劳动的充分就业展开的,可见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资源禀赋基础上的,和我国的国情正好相反,我国是资本相对于劳动来说是稀缺的,如果还是把研究重点放在劳动的充分就业上,整个宏观经济体系还是维持西方的一套,那么对产出的意义并不大,如果直接拿来指导实践的话,首先错误的是理论前提,更别说结论了。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市场利率,达到政府的经济目的,但在建立IS-LM模型时,货币市场均衡却出现了问题,传统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和收入成正比,提出投机动机是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最大贡献,正是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利率介入货币需求理论,为建立IS-LM 模型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讲,没有投机动机就没有IS-LM模型,西方国家由于拥有发达的证券市场,提出投机动机是符合其经济特征的,但在我国,这样的经济理论却与实际相背离,我国证券市场一方面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管制的存在,市场规模及在居民中的影响远不及西方国家,居民以投机动机持有货币的数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旦没有投机动机,那么IS-LM模型在我国将不复存在,更别说用来指导实践了。

二、应用思考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基督教新教中,某些教派(如加尔文和清教教派)的宗教理论—— —勤奋地恪守天职和对财富的合法占有,演变成一种经济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有利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促使资本主义企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在《新教伦 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译本中,译者也作了精 辟的论述,“该书精巧深刻地揭示了加尔文教义对18世纪美洲新大陆资本主义兴起的催化和诱变作用。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原本宣扬禁欲苦行,消极地逼迫教徒对天生原罪作终生忏悔洗刷,笃信命运前定说,并对奢华懒惰风气严加惩戒,视同魔鬼。这种欧洲舶来的,比老教更纯粹,更偏激的教义逐渐不得人心,不利于新英格兰地区移民开发新大陆的进取要求和内部团结,不久便由一些宗教领袖点化改造,生出新意。他们将苦行僧式的世俗劳作和克己赎罪,同上帝选民重建理想世界的神圣‘天职’结合起来,转而强调通过勤俭致富达到拯救灵魂。这样一举消除了财富与罪恶之间的等号,庄严的为富兰克林式的资本主义精神加冕授勋,使之合法化。”但是,在我国经济理论的原动力却与此不符,在我国延续至今的主干思想就是“内圣外王”,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说明在我国三 大心理规律即使存在,也不会是主导经济运行的规律,宏观经济理论要想在我国成功应运,必须在“内圣外王”的主干思想上建立。

三、结论

正是因为宏观经济理论目标不一致,经济 理论与运行机制的不一致和经济理论建立前提的不一致,一直以来指导我国宏观经济的理论并不适用,这也为我国1997年开始的拉动内需的政策,执行力度越来越大,效果却微乎其微提供了解释,在我国不能使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可否认,西方经济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汇集了大量的融思想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精华,我们还是应该回到引进西方经济理论之初的指导思想--借鉴,真正的经济理论还是要依靠中国的经济学者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蒋学模,史正富.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马克斯.韦伯著,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篇7

一、我国企业现在面临的状况

1.错误的决策

企业负责人不了解目前的企业经营情况, 对企业组建结构不明确和获取的信息不健全。

2.管理模式混乱

企业负责人为了个人的利益, 违法公司的管理制度, 直接跨部门管理, 将企业的工作运行程序置于一种十分混乱的情况, 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

3.高层之间关系不和谐

企业合作者之间的职责权利划分不明确, 影响公司的最终决策, 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情绪不佳, 工作效率降低。

4.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员工不信任

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充分地信任工作人员, 导致员工的工作情绪和对工作的热情降低。

5.决策负责人不根据工作程序办事决策

企业决策者违反企业制度进行企业管理,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经济学在企业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1.生产对象

经济学研究者追求的目标是利用最少的现有资源来生产人们需要的生活产品, 实现最大利润化。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成本资源来生产出最大量的生活产品, 同时这些生活产品还能被消费者最大限度的应用和接受, 这些都是经济学研究者主要研究的问题。

2.生产方法

因为技术水平和生产结构不同, 使得企业在生产方法上的选择也不一样, 而生产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资源在生产中的使用率。所以企业想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生产方式, 提升自身的科学管理技术。

3.生产计划

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来制定企业生产计划, 生产的产品太少, 会出现供不应求, 满足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生产的产品太多, 容易出现产品堆积, 造成企业现有资源浪费。所以, 制定生产计划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基本核心。

4.产业的分配

产品的分配方式直接决定产品消费者的选择, 若是产品分配方式不好, 不仅会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还会导致产品堆积, 造成现有企业资源闲置。

三、管理经济学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是, 为了彻底解决管理经济学中出现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问题, 企业一定要制定好合理的产品配置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合理配置现有资源, 使得资源既不会过分浪费, 也不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除此之外, 资源配置还应该结合经济市场需求, 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法。目前, 在资源配置过程总, 最先考虑的发展内容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源, 提升资源在企业运作中的使用效率。

二是, 企业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先考虑自身的组织模式和生产方式,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 增强企业管理者和上下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另外, 企业还应该提高生产方式的科技水平, 重视科技学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四、管理经济学对企业运作的启示作用

企业发展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中, 产品的设计工作和研发工作都需要立足于成本角度进行考虑,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获取产品在价格方面的最大优惠, 让产品在价格方面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企业为了提高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 不仅需要掌握产品价格在市场中的主动权, 还应该重视产品生产成本, 以低价的方式占领市场份额;另外, 如何将管理经济学运行到企业管理中是企业管理者必备的专业素质, 企业管理者可以按照管理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来促进产品销售, 从而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

利用降低产品成本来提高市场地位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并不是说生产成本越低越好, 而是以管理经济学的企业作为为指导,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提高产品的研发效率和生产环节。经济管理学对企业运作的启示作用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追求最高的产品利润, 或者是在利润一样的情况下, 追求产品成本最低化。所以说, 在企业具体运行过程中, 通常将如何运行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促进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 引起企业管理者对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的重视。

五、管理经济学在企业运作中的运用

管理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理性思维, 使得企业管理者可以全面整体的分析问题, 帮助企业管理者树立以经济概念和经济发展规律为核心进行企业发展的思维方式。理性思维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以客观的态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帮助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决策中树立理性思维, 同时还高效执行理性思维下的决策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 企业才可能在有效的决策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全面发展。培养企业管理者的理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管理经济学的启示作用主要是指全面应用生产函数, 通过利用生产函数来降低产品在企业中的生产成本, 同时还提高企业的生产产量。短期生产函数:Q=f (L, K0) , 保证K0不变, 产量会随着L的增大而提高, 例如某知名企业中实行的“劳动三人组”这种特殊的生产工作模式, 最终结果表明这种工作模式的生产效率远远大于流水线, 保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每位员工的产量都提高了25%左右。

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边际产量原理来表示, 其主要是指在生产条件一样的情况下, 某种可变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的变化, 表达式为MPL=△Q/△L, MPL是可变的, 除此之外, 从该公式中也可以看出, 在总产量不发生变化的同时, 减少劳动者数量会提高边际产量数量。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管理经济学理论的启示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生产函数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2) 对产品价格进行合理定位。企业管理者通过正确的价格策略来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 制定价格之前了解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弹性, 按照价格弹性来确定产品的价格变化幅度, 对产品价格弹性的预测是制定产品销售方案最重要的步骤。通常情况下, 企业在进行产品的定价过程中, 首先制定较高的价位, 然后根据市场产品的价格逐步减价, 这种减价方式是产品销售中经常使用的手段, 因为产品最大利润化一般出现在价格弹性充足的情况下。所以说, 通过管理经济学原理进行理性思维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3) 企业管理者除了要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之外, 还需要了解不同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 通常产品需求的交叉弹性值是正值, 数值越大, 其竞争关系越明显;相反若是数值为复制, 则表明产品是互补产品。只有全面了解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之后, 才可能消除产品销售市场上互补品和替代品对企业产品销售的影响。除此之外, 企业产品的生产计划也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有关系, 时刻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变化, 通过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需求量。

六、结论

由上可得, 管理经济学的运行原理对养成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维和做出正确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理论对企业的运行起到指导和启示作用。而企业负责人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种企业指导作用, 把管理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全面应用到企业管理经营中去, 同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创建高效的发展策略,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管理经济学的指导和启示直接决定企业运作管理, 企业负责人可以按照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对企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本篇文章直接叙述了管理经济学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 探索和阐述管理经济学对企业运作的启示作用, 同时还对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在企业决策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企业,运作管理,管理经济学,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璐.电力企业管理成本控制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03) :244-245.

[2]冯巧根.管理会计视角的全面绩效管理[J].会计之友, 2016, (03) :130-136.

宏观经济管理应用 篇8

一、传统企业经济管理的缺点

传统的管理活动中, 员工往往会因为领导者的个人权利、职位权利等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大多选择服从。如果企业领导不推行柔性管理, 那么部分员工可能会因为沟通不良等情况, 出现反抗的情绪。因此, 推行企业柔性管理可以有效地缓和领导层和一线劳动者之间的矛盾。领导人通过提高自我洞察能力, 对观察员工的心理敏感性进行重视, 才能更好地掌握员工的心理走向, 满足广大员工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传统的物质激励只能够起到片面的作用, 对于员工未来的成长和远程目标规划, 还需要企业领导人开展深入的心理建设。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活动中, 上下级对立情况比较明显, 公司内部约定俗成的“等级制度”导致了员工在进行日常交流活动中存在不少障碍。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现象尤为突出。在比较封闭的工作环境中, 领导应该推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规则, 尽量减少工作环境对于员工心理的影响, 并且积极降低员工思想行为意识中的不稳定性, 从而改变员工压抑的内心感受。

二、推行柔性管理的应用价值与有力措施

(一) 建立思想教育小组, 提高员工素质。在企业内部柔性心理辅导系统中建立员工思想教育小组, 工作小组的任务规划必须要由公司的最高领导层掌控。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教育任务由流程管理部门分类去管理。通过思想小组工作的展开, 推动整个公司先进工作思想层级流程的建设和优化。在思想教育活动中, 对于决定公司发展的流程管理, 应该进行重点的讲解, 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够按照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 进行严格的个人行为准则的相关自我规范活动。通过积极向员工吸收管理意见的方式, 保证企业决策审判流程得以不断优化。各个部门的经历应该牵头负责该层级日常管理方式优化的执行情况, 号称公司全体员工积极配合新建、优化和废止流程的实施工作。

(二) 激励员工进取, 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企业管理的目标结构上看, 经济管理中的柔性管理需要打破原有的单一目标主义, 通过允许员工调整自身的多目标学习方法, 指导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经济管理活动不仅要追求企业经营效率稳定, 实现盈利活动的连续性, 还应该在工作队伍管理活动中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发展, 从而指导员工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经营活动中去, 同时, 在企业的经验管理活动中, 塑造核心价值观也显得尤为重要。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安全, 追求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稳定的同时, 强调降低商业风险。企业需要用于承担经验风险, 对于一些新近开发的项目, 出现了问题, 不应该过多地责怪员工, 而是应该使用柔性管理的方法, 给予员工心理上一定的宽慰, 能够帮助员工更快的适应企业发展新项目的运营节奏。可以召集企业各个部门的领导人通过内部网络互动和问卷调查的形式, 提出营造企业优良工作氛围的解决对策。良好的企业氛围, 可以打造和谐稳定的员工工作关系, 通过感染员工工作的具体状态, 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激情和创造效率。

(三) 改善工作环境,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柔性管理活动中, 企业领导人应该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的工作环境, 通过组织员工联谊会、集体看电影、部门之间聚餐等活动, 消除员工与员工之间的隔阂。让大部门员工能够逐渐适应环境的影响, 并且能够应付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公司的宣传部门在针对企业员工开展柔性管理工作时, 关键在于给员工开展教育的关怀内容和关怀方式。企业的领导层面在对下属灌输核心文化知识的同时, 应该从人性的角度考虑内部员工的心理特点, 在开发新客户的过程中, 部门经理可以主动带领新员工去进行公关, 通过企业领导的示范作用, 教会新员工工作方面的技巧。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 拉近领导层面与下层员工距离, 体现上司对于下属的关心。安排月度客户回访和产品市场调研信息采集活动时, 也可以由公司领导配合员工一起深入到一线进行劳动, 通过零距离的交流, 可以让员工更快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企业的核心文化价值和经营理念。

结束语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企业的上层领导应该尊重和理解员工的基本需求及其精神生活, 在建立激励机制的时候, 应该强调外部奖励和内部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 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内部高水平的表彰鼓励活动, 让员工心理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企业领导人在柔性管理工作时, 应该将内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差异作为公司人文关怀的重点内容, 强化员工的集体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孙光华.关于企业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作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9) :1918-1918.

[2]吴彦亭.商会组织建设与组织化问题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郑州大学, 2014.

[3]袁立蓉.探究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 2015, (25) .

[4]张颖, 牛艳伟.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 2013, (5) .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应用 篇9

在企业经济管理预算前提条件下, 目标成本管理可严格按照企业发展要求, 进行成本预测、决策, 并进行成本目标的确定。通过对目标成本分析与研究, 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目标。管理为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 核算是目标成本管理的途径, 其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原则

1) 价格引导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中成本目标的确定主要通过竞争性市场价格—期望利润得以实现, 通过市场竞争情况进行价格的决定, 对目标利润起决定作用的为公司及行业的财务情况。通过市场驱动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在产品、流程设计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顾客对质量、成本及时间的要求, 并分析成本。

2) 关注产品及流程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 在此过程中, 应减少产品在市场内的投放期限。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中, 其管理职能的发挥与各部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 其中跨职能团队负责整个产品。生产者与联合双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为其目标。目标成本管理与价值链所有成员参与密不可分, 如供应商等。

3) 明确目标成本管理权责关系, 对分项成本、管理分工进行统一设定。并严格按照目标成本可分解原则, 有效控制局部及总体成本。按照企业经济管理具体情况, 明确单位各部门的职责, 进行成本责任的划分。

3 企业经济管理中提升目标成本管理水平的措施

企业经济管理中, 通过对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 可利用成本节约及降低成本的方式来达到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 这就是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目标成本管理可对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开支情况进行充分反映, 并能真实体现企业发展状况, 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依据。

1) 成本管理理念的全面树立, 员工成本意识的强化。企业经济管理中, 必须突破传统成本管理观念, 将成本管理向产品市场需求进行延伸, 在成本价值链中有效控制成本。目标成本管理应通过全体员工来完成, 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 成本涉及各个部门, 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加大成本控制意识, 遵循定额、限额及计划等原则进行有效管理。从全方面多层次对目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杜绝, 避免浪费, 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网。目标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整个过程, 如采购、销售等。为此, 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上, 企业应组织专业知识培训课程, 定期让工作人员参加, 以此有效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确保成本管理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确保管理流程的规范性, 为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

2) 建立与完善成本核算控制制度。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 离不开内部价格结算体系的建立。企业各部门进行产品、财务等提供时, 可将市场价格作为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 降低目标成本管理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 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 为考核目标成本提供便利。成本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是计量、记录、分析及检查企业经营的一种管理活动, 通过成本核算, 对企业经济管理环节进行监督,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本核算是依据企业工作要求各部门建立的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是通过成本核算资料, 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 遵循统计原理, 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整理, 该方式可对企业经济规律性进行充分展示。

3) 目标成本及责任成本的结合。目标成本管理中, 责任会计系统的建立, 可确定、分解及控制目标成本。通过充分结合责任会计, 可进行责任成本控制的转化, 同时将目标成本向企业经济管理责任系统纳入, 为责任预算编制提供保障。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责任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责、权、利三者的贯穿落实, 推动成本管理的快速发展, 可以为实现成本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

4 结语

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决策依据,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目标成本有效利用及科学管理, 可以对企业高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也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为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水平, 必须实现成本管理规范化、强化员工成本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才能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摘要:在企业经济管理中, 目标成本管理的推行对其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并能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在明确成本责任区域后, 为分项成本责任人进行有效落实, 并对责任人工作绩效加以考核。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 企业经济管理内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 可对全体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有效提升, 并能对项目投入产出费用进行有效控制, 是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的途径。主要对目标成本管理概况、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原则及提升目标成本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成本核算,市场竞争,成本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蕾.产品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4.

[2]庞世和.目标成本管理效果好——津兰集团公司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经验[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2 (1) .

宏观经济管理应用 篇10

1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优势

柔性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由经验管理、刚性管理过度而来,之前企业在经济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是刚性管理,但是,由于其强制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缺陷,而柔性管理因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1.1 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现代化企业来说为适应先进生产力技术发展需求,企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运营管理体系。所有企业都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内部的发展创新问题。现代企业发展要求企业经济管理要适应实际管理需求,完善的管理机制表明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满足以人为本的时代需求。在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中管理层掌握了企业经济运作的主动性,而员工则被动地服从管理者的工作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管理层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分配必然会导致员工消极的工作态度,员工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运作状况。因此针对此经济管理的不足,要求改变传统经济管理模式并充分发挥柔性管理对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作用,打破管理层与被管理者话语权的不平等性,促进双方针对企业经济运作与长远发展的充分沟通。

1.2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伴随商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特点,企业需要在更为残酷的行业市场中寻求机遇,如何在变化的行业市场中适应消费者需求并保持住产品的先进性成为所有公司共同面对的生存难题。从根本上来看,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市场的产品需求变化以生产满足主流消费者的产品是企业掌握行业主动性的关键。因此柔性管理要求对企业经济运作实现生产柔软化,即实际产品生产规模必须准确根据市场订单规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库存积压产生的经济损失,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目的。而且从员工工作效率角度来看,柔性管理对员工实现非强制性的状态转换,这种工作心态的调整会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柔性管理加强了个体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发展方向的一致化。

1.3 强化企业管理的反应能力

柔性管理对实际经济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与反应能力,柔性管理的加强促使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灵活掌握内部经济行为。对企业来说,以经济管理为主体的管理体制需要相应的管理成本,而柔性管理有助于管理层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在保障企业管理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管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打破原有的管理资源配置方式,加强信息流通与资源整合成为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任务。在经济运作与员工管理中,柔性管理促使管理层改变原有的传统计划型模式,摆脱过于强硬的刚性管理思维,思维模式实现由线性向非线性的转变,进而逐步建立网络化的内部管理体系以消除管理漏洞,最终增强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反应能力与发展潜力。

2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柔性管理强调人性化、民主化,在现代企业的文化氛围中,能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促进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和优化。其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建立柔性组织结构,强化企业经管信息沟通

柔性管理对传统管理模式的革新体现在对管理结构的转变,为解决管理层与底层员工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问题,需要企业精简职能管理机构以削弱决策者与一线员工之间的交流障碍,并设置相应的信息传递机构以保障一线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另外,管理层也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运作情况的及时掌握。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建立柔性组织机构,旨在加强企业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与管理指令的落实,最终促进企业管理运作的科学化与高效化。

2.2 采取柔性管理模式,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结构

柔性管理模式有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员工面对市场变化充分发挥工作潜能与创造性,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创造多样产品,进而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发展。企业的产品结构是企业管理能力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多样化的产品结构是柔性管理模式的重要成果,也是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反应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多样化的产品结构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革新的重要应用。柔性管理丰富企业产品结构的具体实施措施主要有增加产品研发资本投入、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是企业在残酷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机遇的关键,而不断变化的产品市场需要企业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因此可见人才建设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柔性管理从人才角度实现了对企业潜能的最大化开发与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化提高。

2.3 柔性与刚性管理相结合,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企业成长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要求企业必须科学分配柔性与刚性管理在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分工,虽然柔性管理是对传统模式的重要创新成果,但并不意味着对刚性模式全盘否定,柔性模式也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在企业经济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简要来说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性与协作性。首先,刚性模式作为主流传统管理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它保障了经济管理运作的制度性与规范化。而柔性模式则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关键组成,它在传统模式前提下实现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管理效率与灵活性,使得整体运转灵活且高效。综上可知,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以刚性管理为基础,只有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使之协调配合才能保障经济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2.4 完善柔性管理激励机制,为企业创造和谐经管氛围

柔性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传统管理模式上进行发展创新,形成完备的柔性管理机制,具体由薪酬激励机制、学习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等多部分组成。柔性管理机制以人为管理中心,关注员工精神需求、价值需求与思维方式等具体内容,以非强制性手段为员工提供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在实际经济生产中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与创造潜能,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双赢。企业的经济管理氛围体现了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运作状况,也是企业员工工作精神面貌的直接体现,柔性管理机制给传统僵硬的管理模式带来人文气息,企业作为工作集体的团结与和谐得到了有效落实。这种和谐的经济管理氛围促进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能。

3 结论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商品市场中,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对整体经济运转有深刻影响,其以人为管理中心实现了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企业行业发展两者的双赢。本文研究了柔性管理相对于传统模式的优势,在理论阐述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其在经济管理中实际具体应用。简要来看,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立柔性组织结构、促进产品结构多样化、柔性与刚性管理协调配合、完善激励体制四个方面。企业发展的长远性与产品市场的多变性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柔性管理模式的优势,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并把握市场需求增强产品创造力,最终实现行业地位的提升。

摘要:柔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管理理念,它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在组织管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不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组织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生产运营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巨大优势,目前其已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通过介绍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优势,从理论出发详细研究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崔冬翔.浅谈柔性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2(2).

[2]葛治钢.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

上一篇:日本新干线的制动系统下一篇:政府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