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道歉

2024-08-08

不完美的道歉(精选八篇)

不完美的道歉 篇1

一、完美的表象

这些公开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教师的基本功很好, 讲解得都很到位, 铺垫得也很巧妙, 学生配合得更是天衣无缝, 好像这些学生都是天才一般。如此流畅, 如此顺利的课堂, 竟找不出学生思维的障碍点, 更找不到学生错误的答案。试问, 正在从教的教师, 在自己的课堂上这般完美, 正常吗?答案是否定的。行云流水没有错, 错的是没有思维的含量和思维点的碰撞, 找不出数学课堂应有的特色。

二、真实的情境

在公开课上, 很多教师追求学生的巧妙配合, 好学生的提问频率空前高涨, 好像只有回答对了问题才是一节好课, 其实不然。现在的公开课越来越没有看头, 甚至不受教师们欢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太顺利。出课的年轻教师为了确保顺利, 不惜提前熟悉学生, 进行预演, 好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甚至上课之前反复试讲, 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具有表演性质的课, 很少、甚至不能给从教的教师以启迪和感悟。这样的课既费时、又费力, 起不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这与公开课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三、变“废”为宝

我认为, 课堂上那些中等学生提供给我们的错误资源恰恰是一笔财富, 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错误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这些错误点, 就是这节课需要拿出来讨论交流、有效点拨的知识点。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视而不见或是有意回避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只有把错误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 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的本质, 这才是高明的教师。看似对本节课没有用处的“废料”, 充分挖掘就是一块宝贝。一堂课的亮点就在于对知识点的处理是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我个人更喜欢在课下研究教材, 把知识点吃透, 这样就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追问和点拨。让学生认识到答错了, 并不可怕, 只要知道错在哪, 并且改正过来就是成功的。这样的课会给听课教师以启迪, 当他们在课堂上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时, 也可以这样来处理, 展示哪些错误的答案, 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学生们可能从失败中得到经验, 受到启发, 思维更加深入, 对学生们的影响也会更加深远, 这才是一种真实的教学, 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不完美的道歉 篇2

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加拿大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们每周大约会道歉4次。但是,他们向陌生人道歉的次数(占总数的22%)通常要比向爱人(11%)或者家人(7%)多得多,而让我们做出更多道歉的人群是朋友们(46%)。

为什么对我们深爱的人说声“对不起”会这么难?

47岁的皮奇是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房地产经纪人。一天早上醒来,他发现妻子在厨房里摔盆砸碗,便知道自己一定是有麻烦了。接着,他便想到了答案:前一天晚上他喝了很多灰皮诺葡萄酒。当时他真的说了不相信她的方向感,而且说她“愚蠢”吗?

皮奇很快就做出了最好的道歉:“有人想要一双新鞋吗?”他认为“没什么道歉方式比一双克里斯汀?迪奥的鞋子更好了”。

你的妈妈大概告诉过你,如果你做了错事,那么道歉很重要──而且如果有人向你道歉,就要大方地接受。赔礼道歉对于保持人际关系甚至整个世界的和谐都至关重要。

道歉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很多家医院都培训他们的员工在出现医疗差错后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表示歉意,因为院方发现这么做可以阻止他们对医疗事故提起诉讼。经济学家已经发现,向不满的客户承认自己犯下过失比做出经济赔偿的公司发展得更顺利。

但道歉也没那么简单。人们并不总是乐于道歉,有时甚至缺乏诚意。更糟糕的是,在不同的性别之间还存在着“道歉代沟”:当遇到后悔不迭的事情时,男性和女性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期待。

传统看法认为,女性道歉太多,而男性道歉则往往不够。按照这种看法,女性擅长人际关系的培养,而男性则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愿说抱歉,或者他们对社会礼节有着不同的想法。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擅长于道歉──她们只是会更经常道歉而已,有时仅仅是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安大略省的滑铁卢大学进行了两项小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男性认为自己做了错事的话,他们会和女性一样乐于道歉。男性只是在确定“错事”的标准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

桑德拉·厄尔摩斯尼诺今年27岁,是纽约市的一名教师。她说,不论是因为在一大早给朋友打了电话,还是迟到两分钟出现,她无时无刻都在向别人道歉。“我想讓所有人都喜欢我,”她说,“这是件让人焦虑的事情。”

但是最近,厄尔摩斯尼诺觉得经常道歉已经成了一种障碍。她的朋友因此而取笑她,跟她约会的男性也觉得这样很烦。她的孪生哥哥告诉她,经常道歉让她看上去显得不够自信。结果,她现在有意识地让自己只在需要时才道歉。她说:“我不想和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一样。”

有趣的是,和我聊过的男性都认为女性过于敏感。我追问他们到底什么才是他们道歉的理由:“为了继续生活。”“为了到此为止。”(这是最近向我道歉的一个男人说的。)

陷入葡萄酒“风波”的皮奇说,他也想尽力做到最好。为了表达歉意,他带妻子去商场买了那双鞋和iPad。“我犯了个1000美元的过失,”他计算着。

而他的妻子罗谢尔──46岁的网络约会网站负责人说,她真正想要的不过是一个道歉:“我告诉过他,只要他用双臂搂着我,说他很抱歉把事情弄糟了,然后说他爱我,那就足够了。”你在向爱人道歉时需要帮助吗?以下是一些小的建议:

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如果不清楚,就去问清楚。

诚挚地表达歉意。不要说:“我很抱歉你受到了伤害。”这意味着你认为对方太敏感。要说:“我很抱歉伤害了你。”

不要试图为自己辩护。不要用“但是”这个词,比如说,“对不起,但是……”

承诺将做出改变。真诚地说你将努力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会很有帮助。

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如果你是想要别人道歉的那个人,就事论事,不要提起过去的不快。

试试幽默。稍稍自嘲一下会大有帮助。

别再迟疑,说做就做。一个不完美的道歉终究好过根本不说抱歉。

最不完美的人,唱出最完美的歌 篇3

同样的行为或工作由不同人呈现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例如同一首《背叛》, 虽然由曹格唱起来已经是不错了, 但是好像真正唱红这一首歌的是杨宗纬。为什么一个已经是歌星的, 唱同一首歌却没有一个还不是歌星的效果好?其实答案很简单, 因为在歌迷的印象中, 歌星把歌唱好听是“正常”的, 或者可以说是“应该”的, 但是一个不是歌星的人若可以把歌唱的跟歌星很接近, 甚至于超过歌星的表现, 那这种“不应该”且“不正常”的事情就太有“梗”了。

不知道大家在红杉军占领凯道的时候, 有没有注意到一则新闻, 有位小女生站在台上, 背诵全文共107字的礼运大同篇, 一时之间使全场为之疯狂, 并且纷纷以连小孩都懂,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懂来做文章。其实谁“应该”懂不是重点, 但是一个不应该的幼儿园小女生能够背诵礼运大同篇, 就会是一件令人觉得特别的事情。就像虽然我会背诵三字经全文, 但是当我碰上会背诵一半三字经的幼儿园小孩时, 我就显得太平凡了。

今年有一位叫做Paul Potts猪头的演唱会很令人注意, 为什么我刻意要称呼他为猪头, 因为就反营销的方式来说, 我越是称呼他为猪头, 歌迷们就越会反抗说这个人其实唱歌很好听, 所以各位会发现在他相关的介绍中, 不断地强调这位其貌不扬的歌手原本是个手机业务员, 为什么会一直去强调这些不足为人道的事情, 因为不先把他讲得很差, 怎么让你有尖叫出现呢?这位来自英国的Paul Potts, 跟台湾的杨宗纬成功的过程很类似, 走在路上你可能不会多看他一眼, 但是听到他的歌声的时候你绝对不会将目光离开。记得在电视上看到有乐评说这是“最不完美的人唱出最完美的歌”, 其实Pau l Pot t s有那么不完美吗?当然不是, 但是当这个“不应该”与“不正常”被适当地渲染之后, 歌迷心中的“!”与“?”就出现了, 而营销不就是要这两个问号吗?

一堂并不完美的课 篇4

“学生感觉累”说明我上课的课堂知识容量太大了, 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缺少自我消化的时间”, 说明课堂成了我的“一言堂”。

当天晚上, 我仔细检查自己的备课内容, 发现本课的知识容量并不大, 我所设置的问题并不多, 综合课后其他同学的反应以及自己平时的自我审视,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我的课堂在哪个环节上出问题了。是备课的时间明显不如以前充分?还是未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或是十几年教下来, 历届学生相关知识的失误越积越多, 总想在课内向学生们讲述, 希望这届学生不要犯类似错误, 以致于用自己的“经验之谈”挤占了学生的“发言权”呢?我辗转反侧……

我的课堂到底怎么了?

第二天上午, 我借了一台数码摄像机, 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台能拍摄45分钟左右视频的数码相机, 在八年级 (4) 班上课时, 我找了两位同事帮忙, 一台拍摄我上课的表现全过程, 另一台记录学生的反应。晚上, 我拿着这两段视频, 开始了我任教以来最特别的一次自我审视。

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和自己的假设, 我从“教师提问”“学生应答”“教师理答”“时间累计”四方面设置了课堂观察统计表, 结合课堂视频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看, 师生的课堂时间分配是比较合理的, 但学生的课堂具体行为表现告诉我, 4班同学和3班同学一样:感觉累、缺乏自我消化时间的问题仍然存在。

那这节课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我结合观察记录再一次进行反思, 本节课知识容量不大, 问题不多, 学生的那种感觉源自哪里呢?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 我仔细对照, 答案出来了……

这节课的内容是按照我的设计思路紧锣密鼓地牵着学生完成的, 宛如把本班学生排成一队, 自己领头, 喊着口令, 按照节拍到达指定地点一样, 自己累、学生也累。我渐渐感觉到“以教论教”原来与我如此亲近, 我拿来的只是新课程的形式, 实际上却以自己怎样教学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设计教案, 上课时按照教案, 让学生跟着教师转。

陶行知先生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学, 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习, 因此, 教师的教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落脚点, 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设计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学习, 宛如一个教练在起点集合队伍后, 告诉队员目标在哪儿, 起点到目标的过程由队员自己去完成, 教练只是起到指正、引导作用, 而非包办。

我在这节课里起着领队、排头兵的作用, 有包办的嫌疑, “放”字文章做得不足, 所以学生感觉累, 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自主权被我剥夺了。师生的课堂时间比例没有问题, 但教学设计的实施告诉我, 教学观上的“以教论教”是让我的学生感觉累的重要原因。

课堂的拖堂现象提醒我, 自己的提问、理答时间能否更有效些, 一深入分析, 我发现在统计时, 教师提问和理答时的内容不是针对问题的时间, 也纳入了问题与理答的时间内。

通过观察, 教师提问和理答的非针对问题的时间的增加主要归咎于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松散的课堂组织纪律,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纪律意识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举措。

学生应答部分的非针对问题时间主要来自于部分学生对问题的不关注和不了解。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除了加强平时的态度教育之外, 还可以在引用材料与学生的亲近度上下文章, 吸引学生关注材料, 关注问题;还可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增加梯度, 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逐步递进的小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

带着这些认识, 我重新设计了本堂课, 借班再上, 学生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告诉我, 我知道了那两位学生需要的答案。

一个教师从毕业到成为一个有经验的老教师, “老”字告诉我们, 靠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积累固然可以为自己攒足许多教学实践智慧, 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常常凭经验, 用想当然的假设来替代实际, 于是我们真的“老”了。

完美不苛求 篇5

上帝点了点头, 说:“那你准备怎么办?”

毛毛虫接着说:“这样吧, 平衡一下。我现在虽然丑陋, 但你让我行动轻盈点儿;当我化为蝴蝶后, 再让我行动迟缓一点儿。”

“这样啊, 那恐怕你活不了多久啊!”上帝摇了摇头说。

“为什么啊?”毛毛虫吃惊地反问。

“如果你有蝴蝶的漂亮却只有毛毛虫的速度, 是不是很容易就被人捉了去呢?现在之所以没人碰你, 就是因为你的丑陋啊!”上帝语重心长地说。

毛毛虫想了想, 决定还是做一只行动缓慢而长相丑陋的毛毛虫的毛毛虫。

“玩”美课堂不完美 篇6

一、摒弃功利,回归本色语文

什么样的语文是本色语文?开宗明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语文就是本色语文,辩证地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就是本色语文。科学地把握本色语文并使之得到落实,就体现了语文的本色,也体现了语文的本体、本貌、本质、本真。更进一步地说,语文教学应摒弃功利,回归常态,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反之,功利会让老师走向自我展示,走向哗众取宠;让学生走向飘摇肤浅,走向华而不实;让语文迷失本貌,笑容本体,丧失本真。如同在教学《最大的麦穗》这一课时,仅仅需要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引导学生联系四个字——“看、想、议、说”。“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启发学生学习课文,并从中悟出道理。教学简单、感悟深刻,所以只有本本分分地进行扎实的语文教学,语言训练,才是实践课程、深化改革所需要的。

二、删繁就简,和谐把握“双基”

我们作为一线的青年教师,在课程改革大潮中,应摆正课改与“双基”的辩证关系,要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而不是用花样翻新的形式来“武装”自己的课堂,既不能因追求“双基”而进行机械呆板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能用实践新课程而热衷于形式的新奇。例如,在教学《第一场雪》时,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再让学生动笔勾画出一些重点词句,在交流的过程中边体会边揣摩,学生游历于字里行间,加深了对文本的个性解读。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对话,相互取长补短,寻求共同的认知,从而实现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阅读教学目的。只有这样,让课堂中多一些自己的东西,少一些浮华与时尚,依据文本的不同特点和学情的差异,或以读为本,或读悟结合,或点拨启发,或多元解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敏于文字,陶冶心灵,构建思想,最终形成素养。这样,我们才能形成扎实而富有个性和诗意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我有以下两种做法: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熟能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可采用教师的范读、竞赛式朗读、表演式朗读、配乐朗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正如在《矛与盾》的朗读教学中,采用了五读课文,自由读、个别读、教师范读、听读、齐读,因为文言文拗口,需要反复心读,不读错字,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空间,读的面广,使学生的读书欲望得到满足,那么对文言文的理解就会加深,文言文的教学难点便会迎刃而解。

2.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映过。这样,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入,对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就会从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省略的情节明朗化。而这一形象最主要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朗读、边想象,以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在入境中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而只有一幅幅谈迁重新编写《国榷》的生动情景浮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才会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才会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才能充分展示朗读指导的过程性。

综上所述,虽然新课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冷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小组发言等,凡此种种,都削弱了语文学习的功能。总而言之,我们设计教学、策划课件、进行授课的真正目的是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华,我们要保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要的不是“玩”美,而是完美。

参考文献

不完美的道歉 篇7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完美主义般的教学, 力争在英语课堂中显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在英语公开课中尤其凸显完美:开头怎么导入,中间怎么过渡,亮点安排在什么地方,结尾如何掀起一个高潮,每个环节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我们在备课时都处心积虑、精心设计。笔者在一次英语公开教学活动中不遗余力地尽力打造这些完 美。

完美主义之课件美:主题为“Four seasons”的课堂教学活动,自然需要为学生创造美轮美奂的四季风景,因此笔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录音的效果等,把学生带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景中,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并让听课老师都大饱眼福。

完美主义之板书美: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板书设计方面,笔者分成了两板块:板块一:自制代表四季特征的奖励贴纸,如春季的花朵,夏季的冰激凌,秋季的落叶及冬季的雪花,学生均可通过自己的课堂表现获得相应的贴纸并在黑板上予以呈现。板块二:结合教学内容,笔者为学生提供四季的一些服饰图片,学生可在相应或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点缀。五彩斑斓的服饰图片及各具特色的奖励贴纸,给整个黑板乃至课堂带来美的色彩。

完美主义之形式美:本次教学活动以电影主人公“雪宝”为主线,利用口令“Olaf,olaf,go,go”,带领学生一起穿梭在一年四季中。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教学方式和竞赛式的知识巩固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四季的特点,如:气候、颜色及服装等。游戏“最佳搭档”、“30秒不NG”、“温度升升升”、“跳枫叶”和“送小花”等,更是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快乐徜徉。

然而,正如古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诠释得那样,我们总是基于美好初衷,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或心生遗憾。世界上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课后, 结合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笔者对本课堂理想中完美而现实中却美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思考:

美中不足之学生集体思维有所束缚:所谓集体思维,就是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听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只是因为公开课,只是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只是因为笔者想尽力把美好流畅的课堂呈现给大家, 只是因为害怕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会令自己尴尬或耽误时间, 只是因为……看着课堂中只有部分学生踊跃发言、慷慨陈词,而另一部分学生成听众和看客,心中有所感慨却未能多分鼓励和机会。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手有五指,各有长短,一个集体中的几十名学生,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其余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 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

美中不足 之教师行 为对课堂 有所干扰: 如T:Insummer, what do we wear?S1:We wear hats.T:Hats?Maybe you should use caps.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ap and hat? 原本这一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夏季服装有所思考及表述, 但是由于老师的絮叨和岔开话题,导致学生的思考遭到打断;又如S1:It’s winter.It’s cold.We wear skirts.T:Really?Maybe it’s too cold.Can you change another one?其实如今可谓是乱穿衣 ,我们可以在冬天穿裙子,也可以在夏天戴围巾或是穿靴子,不同的衣服材质或是穿衣风格都可以被接受, 因此老师可以不用对学生的观念予以否认。殊不知,老师这些过多的提醒或是过深的考究, 都会对学生发展造成影响和干扰。

美中不足之教学进度有所仓促:著名特级教师沈峰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慢下来,要学会等待,而不是让学生感觉走过场。不要像有人拿着枪逼着自己一直向前赶进度。 ”本次教学活动由于形式比较丰富,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一个个游戏中,可老师抛出问题需要他们思考时,他们在回答问题或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为什么那么仓促? 那是因为老师上课为了赶时间、赶进度,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适量的时间。如在出示以下四段四季小诗It’s spring.It’s warm.Wewear jackets.It’s summer.It’s hot.We wear T -shirts.It’s autumn. It’s cool.We wears weaters.It’s winter.It’s cold.We wear scarfs 之后,在学生没有来得及自读或齐读几遍时,老师便配上音乐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此小诗,效果不尽如人意是必然的。之后, 老师设计了课外延伸, 即学生可结合自身四季所穿服装对小诗进行创编,学生刚了解要求并开始展开讨论,老师便急不可耐地令其戛然而止,试问学生的思维和创编能有多大效果? 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要给学生创设有意识的思考环境,同时要教会学生等待,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等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

不完美的道歉 篇8

关键词:信息不完全不完美,信号传递博弈,精炼贝叶斯均衡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 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也牵涉到食品安全问题主体的利益。本文主要研究食品安全的监管方与食品供应方之间的博弈。监管方的监管不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监管者本人的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指他们的职业操守, 他们需要学习和教育来提高整个执法团队的素质。 (2) 监管需要通过实践积累执法经验, 反馈执法效果并对执法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3) 监管力度与监管成本正相关, 监管越严, 成本越高, 但是由于政府划拨的监管经费预算有限, 抑制了从严监管。食品供应方由于存在侥幸心理, 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 违规生产, 他们会根据先验概率和自己的得益情况选择违规操作或非违规操作。

1 基本模型与假设

在这个博弈模型中有两个参与人, 监管方与供应方, i=1, 2;参与人1 (监管方) 称为信号发送者, 参与人2 (供应方) 称为信号接收者, 参与人1与参与人2的类型都是私人信息。博弈的顺序如下:

(1) 参与人1的类型θ∈Θ= (θ1, θ2) 是参与人1的类型空间, 参与人1知道θ, 但参与人2不知道, 只知道1属于的先验概率是p=p (θ) , ∑kp (θk) =1。因为监管方的类型Θ= (θ1, θ2) 不能直接观察, 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与数据分析, 直接观察与θi (i=1, 2) 有关的主要因素xi (i=1, 2) (通常如此) , 但是从xi中获取θi的先验信息还是较困难的, xi的分布是由边缘分布m (x) 而定的 (x1表示监管方的职业操守, x2表示专项监管经费) 。m (x) =∑Θp (x|θ) ×p (θ) x, X与Ⓗ的联合密度是h (x, θ) =p (x|θ) ×p (θ) , 假设供应方由以往的经验与数据分析可以得知p (x|θ) , 由xi可以估计m (x) , 但是估计p (θ) 较困难, 涉及统计学知识, 这里不作说明。

(2) 参与人1依存类型θ选择发出信号m∈M, 这里M={m1, m2}是信号空间。

(3) 参与人2观测到参与人1发出的信号m (但不是类型θ) , 使用贝叶斯法则从先验概率p=p (θ) 得到后验概率undefined, 然后选择行动a∈A, 这里A= (a1, a2) 是参与人2的行动空间。

(4) 支付函数分别为u1 (m, a, θ) 和u2 (m, a, θ) 。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信号传递博弈的扩展式表述undefined。

θ1表示参与人1职业操守好, θ2表示参与人1职业操守差。m1表示参与人1检查参与人2并查实违规, m2表示参与人1检查参与人2并未发现违规。a1表示参与人2选择不违规, a2表示参与人2选择违规。m (θ) 是参与人1的类型依存信号战略, a (m) 是参与人2的行动战略。

2 信息不完全不完美条件下的准分离均衡战略选择

信号传递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是战略组合 (m* (θ) , a* (m) ) 和后验概率undefined的结合, 它满足: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是参与人2使用贝叶斯法则从先验概率p (θ) 、观测到的信号m和参与人1的最优战略m* (θ) 得到的 (可能的情况下) 。

参与人1在类型θ1时依据核查事实选择信号m (m1, m2) 并发出, 参与人1在类型θ2的情况下选择特定的信号m (m2) 发出。假设类型θ1的参与人1随机的发出信号m (m1, m2) , 类型θ2的参与人1以1的概率选择发送信号m (m2) , 如果这个战略组合是均衡的战略组合, 那么就是说, 如果参与人2观测到参与人1发出了信号m1, 就可以推断参与人1一定是属于类型θ1 (因为类型θ2不会发出信号m1) ;如果观测到参与人1发出了信号m2, 参与人2就不能准确的推断出参与人1的类型了 (θ1, θ2都有可能) , 但是他可以知道参与人1属于类型θ1的概率降低了, 属于类型θ2的概率上升了 (这里假设β是在类型θ2时参与人1基于核查事实发出信号m1的概率) , 这时参与人2会觉得自己有选择违规操作的空间, 可能选择违规操作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u1 (m1, a* (m) , θ1) <=u1 (m2, a* (m) , θ1) ;u1 (m2, a* (m) , θ2) <=u1 (m2, a* (m) , θ1) ;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p (θ1) +p (θ2) =1)

u2 (m2, a2, θ1)

假设查实违规的处罚为P, 供应方违规利润为R, 那么存在以下可能的均衡:

(1) 如果参与人1发出信号m1, 那么参与人2以undefined的概率选择a1 (m1) , 即undefined是一个均衡战略组合。

(2) 如果参与人1发出信号m2, 那么参与人2则有以下考虑:

①如果undefined, 即undefined, (假设满足undefined和undefined那么undefined与undefined均为均衡战略组合;

undefined (同①) , 那么undefined是均衡战略组合;

undefined (同①) , 那么undefined是均衡战略组合。

3 结论与建议

在信息不完全不完美的条件下, 在参与人发出信号m1时, 参与人2以undefined的概率选择a1 (m1) , 如果参与人1发出信号m2, 那么参与人2需要考虑undefined与undefined的关系, 可能存在满足undefined和undefined值域的均衡战略组合undefined和undefined。建议在β值域 (0, 1) 内调整β的值, 在满足undefined和undefined的情况下, 只出现undefined的情况, 也可以调整影响先验概率的因素, 从而在理论上抑制厂商违规操作的可能利润空间, 进而打击他们的侥幸心理, 争取取得保障食品领域安全供应的良好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孙建举, 王文举.不完全信息下的免赔额保险博弈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 (01) .

[3]贺琼, 李芬.不完美信息条件下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博弈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6) .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5]王文举, 夏龙梅.保险人行为博弈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8) .

上一篇:汽车改装文化的引导下一篇:乳腺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