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漫谈

2024-07-30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漫谈(精选十篇)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漫谈 篇1

一、依据不同专业特点, 选用专业英语教材

中职学生在学好基础英语的同时, 还要掌握一定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此外,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挑选教材内容, 适当增删部分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材, 力争做到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基础, 做到详略得当。

二、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 尝试实施英语分层教学

不同层次的教材, 辅以相应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授相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力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1.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是在教学中, 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 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 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要按照分层教学的要求备好课, 上课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分层教学。在设计问题时, 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这样的教案设计, 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 教学任务的完成, 也做到了保尖、促中、补差, 确保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三、多媒体技术与创新型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多媒体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 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探索创新型英语教学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切入点。

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表达教学思想, 可促进多媒体优势与创新型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在制作英语教学课件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多媒体展示的教学内容。

(2) 设计的课件要提供有效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课件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注重各步骤间的连贯性和梯度。

四、实施愉快教学, 调节课堂气氛

英语歌曲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有的学生喜欢音乐, 有的学生喜欢电影, 在了解学生这些兴趣的基础上,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几部英文影片如《阿甘正传》《乱世佳人》, 让学生学会几首英文歌曲, 如《Righthere waiting》《My heart will go on》等, 通过对它们详尽的讲解, 能让在学生享受到欣赏电影精品、动人旋律的乐趣的同时, 学到很多的英语知识。

五、教学组织中实施张弛调节策略

张弛调节策略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激发和调控课堂气氛, 使不同的课堂气氛有节奏地交替转换, 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课的设计中将一节课的不同认知活动阶段与张弛不一的氛围组合, 并在讲授中有效把握。如将讲授新课、课堂练习与略微紧张的氛围结合, 将集体竞赛、评比与轻松、有乐趣的氛围相结合, 将小组讨论与平静的氛围相结合等。随着一节课中不同认知活动的交替, 这些氛围也交替转换。例如, 在归纳“直接引语”转变成“间接引语”这一语法规则时, 教师不妨先播放动画片, 让片中调皮的鹦鹉把主人的“直接引语”转变成“间接引语”告诉观众。例如, “I want to play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Jim said (that) he wanted to play football with his friends.“Are you all right, Lucy?”Jim asked Lucy if/whether she was all right.活泼的动画片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 而且片中的内容能启发学生观察“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规则, 引发他们的兴趣情绪, 从而产生去掌握其变化规则的学习心理。

六、降低教学难度, 强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技校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很差,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技校英语教学的目的, 在备课时适当对教材进行难易程度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增减, 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 适当地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技校学生, 我采用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 我从一开始就鼓励学生进行交际活动, 建立课前两分钟用英语提问日常习惯用语, 使学生掌握每一课的Everyday English;其次利用实际生活情境、表演情境、模拟交际情境、直观教具创设情境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 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和乏味的句型。例如对于学习餐旅专业的学生, 尽量结合这一专业特点, 在教学中穿插有关饭店服务方面的日常交际用语, 进行有关接电话、就餐、客房服务等方面的听说训练, 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学习的心理, 并与自己所学专业有相辅相成。这样既激发了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总之,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学以致用是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因此,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们应该认真研究教学发展规律, 采用适合于现代学生个性特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 把多种教学原则、新的教学理论和观念带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倘若我们都能本着敬业乐教的态度, 成为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师, 那么,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激发, 语言交际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法官职业漫谈 篇2

法官职业漫谈

行政审判庭 戴成龙

说到法官这个职业,有人认为:当前法院案子多,事情杂,法官工作辛苦,待遇差,社会形象也不怎么好,法官不是什么好职业;也有人认为:法院是个好单位,“吃了原告吃被告”,油水足,当法官好,堂上一坐,法槌一敲,好不威风。这或许是现世对法官职业两种极端的功利性评价,我想每个法官都可能听到过上述类似的言辞,当时的反应不外乎一笑了之,亦或愤然驳之,事后细想,忿忿不平者有,心安理得者有,忿忿不平而后心安理得者亦有。其实,不管外界评价如何,法官心里总有杆秤,度量着法官这个职业的成败得失、荣辱兴衰。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来解读法官职业的起源、职业要求、职业良知,以期对正在进行的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有所裨益。

法官者,司法之官也。司者,主管、主持、经办之意也;法者,定分止争也。法官职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具体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导致国家、法律的出现和私力救济在一定程度上被禁止,纠纷的解决渐渐依赖于法律的规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这需要第三 人依据法律来裁判(即司法),于是,法官职业诞生了。古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身着白袍,眼蒙丝带,左手提天平,右手持利剑,象征着纯洁、理智、公平及正义,此可谓西方社会最早的司法图腾,至今有些西方国家的法院仍立有正义女神的塑像,奉她为“裁判之神”。中国最早的法官应该是皋陶(gāo yáo,又作皋繇),他与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皋陶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传说,皋陶使用一种叫獬豸的怪兽来决狱,獬豸类似羊,但只有一只角,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顶触,无罪则否。据史料记载,皋陶为大理时,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这些关于法官的美好传说,无不在表达法官职业被赋予的社会功能——解决纠纷,惩恶扬善,以及其彰显的社会价值——公平、正义、秩序,等等。

法官职业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这大概是说,仅有法律还不能达到治理社会的效果,法律的实施需要法官的“司法”。西颜有云: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这句话表明法律和法官相辅相成,法官因法律而生,法律有法官而活。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在其《法学导论》一书中说:法官就是法律由精神王国 进入现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法律借助于法官而降临尘世。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法官职业最富有诗意的表述,法官通过组织、主持一系列的司法活动,让原本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在一个又一个案件中变成活生生的法律教案,展现在当事人面前,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在历史面前,最终让法律“降临尘世”。

作为专业人士,法官每天都要与法律打交道,法律关系的认定,诉争焦点的归纳,证据的采信,事实的确认,文书的撰写,无一不需要法律知识的支撑,所以,法官必须熟知法律、精研法理。我国法官职业化的途径之一是以通过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作为法官职业准入的“门槛”,使法官具有相同的法律知识背景,从而提升司法权威,促进司法统一。这一制度的出台表明法官必须是拥有丰富法律知识、具备良好法律素养的专业性人才。

法官职业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经验的积累。“法律的生命不在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每一位法律人熟知的格言。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是复杂的,呈现在法官面前的每一个案件都是社会现实的一面反光镜,更多的时候,法官需要借助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去剖析,以探求案件的来龙去脉,去伪存真,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形成法律真实。经验来自于法官的个人生活与社会交往,比如走入婚姻生活几十年的老法官办理婚姻家庭类案件 时,往往能对当事人的想法表示理解,迅速找到案件切入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纠纷;而未婚的年轻法官,由于涉世未深,更由于缺乏对婚姻和家庭深刻的认识,办理此类案件自然会逊色不少。经验也来自于工作中业务上的不断积累,法官对于所接触的每一起案件,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当案件数量到了一定程度时,大脑中将会形成一个“案例数据库”,在将来遇到某个似曾相似的案件时,法官会找出既往案例进行比较,以帮助处理当前的案件。这个数据库的利用效果会非常好,利用率也非常之高,而且具有法官自己的个性。根据“经验”这一法官职业的必备要素,笔者认为,理想状态下,初任法官选拔对象应该是年龄较大,并且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的饱学之士。

法官职业是讲求职业良知的。司法裁判权的行使涉及到公民的财产、身份、自由,甚至是生命,而当事人一生中可能只到法院打一次官司,这唯一的一次诉讼经历将形成他对法官、法院甚至是整个国家司法现状的固有看法,因此,掌握此权力的法官必须慎言慎行、不偏不倚。法官的职业良知在于常怀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当事人的责任之心,公正高效的处理所承办的案件,廉洁文明的履行各项司法职责。

漫谈新时期中职学校教学方法的转变 篇3

一、避免细节性失误,打破恶性循环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在实验中的大多数失误,事实上往往仅是一些细微的环节没有注意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不愿让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由于纸上谈兵,越来越生疏,形成了恶性循环。

以蒸馏与萃取的教学为例,该内容介绍了一系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对于蒸馏操作,学生在初中曾学习了简易的操作,在此进一步深入,介绍了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最后介紹了萃取这一新的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萃取这部分内容,对后面卤素部分的学习有很好的铺垫作用,教学中应注意前后呼应。

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看书中的图片,了解相关知识,在能够熟练记住操作方法后,再去实验室亲手实验。教学时间冗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兴致虽高,却是纸上谈兵,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等到了具体的实验操作时,常常出现各种细节性失误,或者由于手法生疏导致实验效果不佳,乃至失败,偶尔还会出现一些小事故。而这些情形又成为化工教师不愿让学生进行实验从而“代办”实验报告的缘由,学生对实验操作也就愈发生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化工教学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而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技术,则解化工类实验教学的燃眉之急。我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在介绍了药品取用等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一些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而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我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制作了与蒸馏、萃取实验过程相关的交互式课件,当学生输入不同的数值,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蒸馏”课件中,在温度选项里必须输入介于溶液中两种物质沸点之间的数,才能看到相应的实验结果;而“萃取”课件中,用鼠标拖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时,如果引流棒与杯口未贴紧,就会发现“液体”流到了容器外面。这些课件让学生感到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进而发现这些实验操作中的细节性东西,为下一步的实践练习打下基础。

二、突出特点对比,打破时空限制

虽然初中化学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及一些基本操作,但是中职学生对化工原理中涉及的化学实验了解还不是很深入,因此我们还需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仍以蒸馏与萃取的教学为例。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蒸馏、萃取操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师指导和亲自实验,显然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最佳方法。

1.理顺混淆的概念,认清本质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教师讲解注意事项,或做些重点示范,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但是,学生虽然学会并获得相应的能力,却往往会混淆一些概念。比如蒸馏和蒸发,都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液体不断挥发,两者都含有液体蒸腾挥发为水汽的现象。单纯枯燥的讲解显然是无力的,而分别进行实验体会,不仅耗时大,而且效果也不明显。

现在我们通过对比教学,可以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分别展示蒸馏与蒸发的过程,同时再现一次,打破时空限制,产生明显的对比,学生就会发现:蒸馏是用加热的办法,把液体变成蒸汽,再使蒸汽冷却凝成液体,通过蒸馏器上的冷却器导出液体的过程,其目的一般是为了提纯某液体物质,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认清两者各自的特点。并最终认识到:虽然两者都含有液体蒸腾挥发为水汽的现象,但是蒸发只是一种物理现象,而蒸馏是一种提纯物质的方法。在蒸馏的过程中一定有蒸发现象存在,但蒸发的过程不一定是蒸馏。

2.掌握实验方法,明确用途

蒸馏和萃取都是提纯的方法,两者都可以对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加以分离,但由于操作原理不同,适用的对象也不同。我们要让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合理选择和利用分离方法。

通过分组操作,小组对比,学生认识到蒸馏是利用沸点的不同分离混合液体的方法,适用两种沸点相差较大(一般能互溶)的液体;萃取是利用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液体的方法,适用溶解度相差很大的两种液体。

通过教育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对比当前教学方法的转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

(作者单位 辽宁省彰武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漫谈职业中学语文教学 篇4

一、职业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语文作为职业中学的一门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学科, 它在职业中学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 语文教育教学是加强职业中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养工程的主要实施者和排头兵。语文, 顾名思义, 简单来说就是语言文字。说得稍微深些, 就是用语言文字来教化大众, 使其变得文质彬彬, 更加具有人文化的内涵。语文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学生人文素养教化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职业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

拿文言文课文《劝学》来讲, 它除了具有加强学生文言文基本功的作用之外, 更加重要的一个作用则是告诫学生要在学习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以强大的恒心和坚强的意志来取得学习的成功, 正像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取, 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世界上没有完成时, 只有进行时, 漫漫人生, 奋斗不息。这是这个世界的普世法则,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 当然也包括每一位学生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 当然也不例外。

再如, 义利和公私是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和选择。义和利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要在教学中把这个关系贯穿于其中。见利忘义、拜金主义横行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三观”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列举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让学生知道正常的利益不可抛弃, 但是不能损人利己, 更不能做对社会、国家和民族有害的事情。教师可以列举具体事例, 比如《三国演义》里面的关羽是把义发挥到极致程度的人, 以他为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很典型。经过土山之战以后, 关羽被曹操活捉, 曹操派关羽的好友张辽劝说关羽投降。对于此事, 关羽做了冷处理, 即假投降。关羽假投降以后, 曹操恩威并施, 但是关羽严厉提出“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的抗议。金钱、美女、地位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经受不起考验和诱惑的, 可是关羽不但经受住了所有考验, 而且还千里走单骑, 与结拜兄长刘备汇合, 为日后刘备事业的成功做出了不朽的功勋。这个典型的例子对于学生来说, 足以让他们产生共鸣和震撼。

又如, 韩愈的《师说》旨在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教育事业,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要将教育事业搞好, 就要把教师的地位突显出来。韩愈在文章中提出了师道尊严对于教师的意义, 如果教师的地位得不到保障, 何谈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由于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在当今时代, 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高举尊师重教的大旗, 因为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先决条件。因此, 教师在《师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要把尊师的思想贯穿其中。

其次, 语文教学是提升职业中学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主途径。说话做事, 都要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乎常规的逻辑能力, 所以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更加要把语文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功能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

最后, 语文教学是使学生懂得做人的一项教育工具。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把教会学生做人当做自己的神圣职责, 并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教师要在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选取一些素材, 通过这些具体的素材让学生受到启发, 然后使他们感悟。

二、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任务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要严格按照教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把该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同时, 还要以人为本, 在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上下功夫, 让学生学会阅读, 学会写一手好字, 学会礼貌, 这才是语文修养的真正意义所在。即: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 还要学修养, 做到内外兼顾, 知行统一。

三、关于对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对于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发现,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有时候要在学生的实践当中进行, 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虽然职业中学学生动手能力强, 但是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比较淡薄, 正是因为如此, 才要在学生的实践中融入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

总的来说,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要做好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在探索中发现, 又要在发现中探索。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语文教学是国语教学的主体和主要阵地, 学好语文科目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凡。本文阐述了职业中学的语文教育要明确教学意义、教学任务, 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意见与建议。

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漫谈 篇5

干每一项工作需要每项工作的素质,教育由于其育人的特殊性可能对管理教育的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德才兼备。

德是首要位置。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作为教师管理者、学校管理者的德行就更要高尚,古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德行方面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首当其冲的是要勇于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做事不推诿。试想一个领导拖拖拉拉,那么下属会是什么样子?学校教师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又会是什么样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其次要勤政敬业。把学校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追求。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撇开个人的私利,能够用爱对待这项充满神圣色彩的职业。第三要淡泊名利。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只有教育者拿出陶行知老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姿态才能更好地完成育好人的使命。

第四要有民主决策意识。独断往往容易造成一家之言管理学校。人非圣贤,一个人的思想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再作决断可能会更合理,也会避免走弯路,但是我想民主决策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否则会被民主所累。

第五要有同情心。同情心说白了就是一颗善良的心、懂得感恩的心、懂的回报的心,能够将心比心的心。教育不是生产产品,学校里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每一个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犯错误,关键是管理者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和事。我们学校的校训“童言无忌、童行无讳、童心无悖”就充分体现了领导者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有了这颗心就自然不会发生侮辱、诽谤、体罚„„这些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了。

作为学校管理者不仅要以德服人,还要才华横溢。我认为一个管理者的才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知识面广,有广泛的爱好、高雅的兴趣。领导者不需要是一个全才,但是应该什么都懂,否则在一所学校里的某一方面就容易是一个外行,外行怎么领导内行?广泛的爱好和高雅的兴趣就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另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也是拓宽知识的一条途径,而且是更重要的途径。记得有首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泛的爱好和勤于学习就是源头活水,有力提高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

其次要善于组织协调。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人、财、物很多方面都需要领导者统筹,否则每天就会被学校的各种事物搅得焦头烂额,这样还怎么能够发挥管理者应有的作用呢?

第三要学有专长。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是教学上曾经的骨干或是优秀班主任,只有亲历一线的老师才能够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这样的领导容易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也容易在某一方面成为老师的引领人,真正成为老师和学校不可或缺的首领。

漫谈学校文化 篇6

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独特性与人文性。首先,传承性文化指的是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学校文化的传承方式是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梳理,是批判和取舍,是去粗取精,是去伪存真。为了实现对学校文化创造性的传承,学校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色。对学校文化的继承应立足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与教学创新。新时期的学校应善于吸纳先进文化,不断革除自身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弊端,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并由此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的文化生态链。

其次,学校文化具有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而发展变迁的共性,同时,又会因其构成或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性或个性。学校的这种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文化特质构成了学校的整体文化。学校共性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学校哲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多元文化因子的整合;学校个性文化是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而这一方式是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机制的运行而表现出来的。

个性文化就是学校品牌文化,是学校永久生命力的象征。学校品牌的“定位”在于把自身的校本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正如有的学校在传承中超越,有的学校在反思中建构,有的学校在借鉴中创新,有的学校在验证中生成,有的学校在扬弃中发展。

然而,就现实而言,许多学校文化缺乏个性。以校训为例,口号式的雷同现象十分普遍。譬如,“厚德载物”“止于至善”只是做人治学立业的一种目标追求,而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师生的气质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其实,校训是一种潜在性的精神文化,绝不能缺失历史的积淀。学校要通过发挥校本优势,创建个性文化,让学生沉浸在个性文化的海洋里,“浸润”在个性文化中,感受个性文化的滋润,接受个性文化的洗礼,在个性文化浸润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学校文化创建的过程洋溢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学校文化与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学校文化,就没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提升与创新;同样,没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就没有学校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创新。学校文化的灵魂就是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物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校园人文景观凸现学校的人文历史,营造学校的人文氛围,彰显学校的人文底蕴,使师生在人格上得到陶冶。对学校自然环境赋予人文寓意,无疑能陶冶师生人文情操。

值此当前教育转型期,如何促进学校文化人文内涵的提升和创新呢?笔者以为,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人文与广博知识教育,推崇“博雅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在教育理念上,要注重人本性,倡导“和谐教育”;在实践方式上,以参与、合作、体验、内化为途径,即“知、情、意、行”相结合;在目标途径上,通过开展亲情、感恩、行为规范、劳动以及审美等多元化教育途径,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维系心智与情感交流的氛围,引领家长协同社区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引领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更多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学会心存他人,从小培养自己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关注世界、为国争光的意识,把当代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公民。

学校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崇尚民主、科学、真理、道德、包容、自强、批判与创新,并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与对外文化宣传等途径得以彰显,并由此形成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文化“熏蒸”。这里既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又有和谐的、健康的育人氛围;既蕴含着人性完美、道德情操、审美志趣,又渗透着放眼未来的治校方略。学校文化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滋润着师生的心灵。

职业语文朗读形式漫谈 篇7

由于职业语文教育的特殊性, 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从适合学生的基础入手, 强调他们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突出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关怀, 从口语、书写、阅读、应用文写作几方面进行重点训练。口语训练的材料有温馨感人的《母亲》《我愿意是激流》《大堰河——我的保姆》, 有充满哲理的《有的人》《一个中国青年的心声》, 有激情澎湃的《黄山松》《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还有励志悦耳的《理想》《相信未来》等等。在教学中强调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态势语等朗诵技巧的运用;强化训练中, 注重学生在和谐课堂情境中快乐地接受知识, 所以我们在朗读这一环节做了不少努力, 探索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就从口语强化训练中撷取几朵朗读浪花, 以飨读者。

其一, 全读整齐形式

要求学生把书拿起来, 双手握书页两侧, 高声齐读材料, 并反复多次重复所读内容。教师在教室里巡视, 督促不自觉的学生, 甚至要多次提醒个别学生。这种形式适合朗读感情激越、有抒情色彩的诗文, 如《黄山松》,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动摇, 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那背阳的阴处∥你横眉怒扫, 向着阳光//你迸出劲枝∥万/千/条。……”整齐的朗读, 和蔼的声音表达出对黄山松顽强不屈、傲视严寒、永远挺立的精神风貌的无比崇敬!

实践证明:学生能放声大胆地朗读, 普通话好的带动普通话不好或不敢用普通话的学生, 这种情境是学生共同进步的非常好的一种形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教师起到了组织、引导、监督、管理的作用。

其二, 滚动接力形式

要求以一横排或一纵列为一组来读一首诗的第一句, 第二排或第二列读第二句……以此类推, 直到诗歌结束;下一排或下一列重新开始……反复滚动接力练习。这种形式适合朗读内容具有叙事色彩的诗文, 如《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站在祖国地图前的思考:“珠穆朗玛峰, 举手能摩天;南沙诸海岛, 撒开珍珠串……”祖国的形象在“我”的心里具体而生动;“沙漠正呼唤绿色, 河水下思念电站……”祖国的发展让我们年轻一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面对祖国地图仿佛亲历祖国建设的前沿;“妈妈您不老, 正当青春盛年……”而今正值祖国的60华诞, 学生在接力读的过程中体会祖国依然朝气蓬勃, 欣欣向荣, 青春永驻!

实践证明:多数学生能以组为荣, 以组任务为己任, 认真倾听别组的朗读, 适时地接力进行高声朗读;在几次轮读之后, 个别不读的学生也意识到不好意思, 便开始张开嘴跟大家一起练习。这种练习以同学为榜样, 鞭笞那些想偷懒的学生, 达到“以学带帮”的目的。教师监督, 多注视不想读的学生, 用目光鼓励他 (她) 开口, 效果很好。

以上这两种课堂模式的好处是:一、发挥学生团结协助精神;二、锻炼学生瞬时的注意力、记忆力;三、满足学生对高尚精神文化的需要, 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 体验到自我成功的感觉。缺点是:只能注重面与个别点 (高声读的和不读的) , 由于练习速度很快, 对反映稍慢的学生有些影响。不过反复多次之后, 熟能生巧, 95%能够达到要求。

其三, 示范朗诵形式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 修行在个人。口语训练中示范朗诵比比皆是。我们的程序是:先试听一遍, 熟悉材料——正音、正字、正形, 用普通话读;再听第二遍, 体会总结——帮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正确处理语句的感情, 不同情感色彩的语句用不同的技巧来朗读;再听第三遍, 消化吸收——深刻印记在脑海中, 准备自我表现。之后, 学生朗读, 师生共同商讨做得好的地方, 纠正处理不当之处;再听, 再读;再听, 再读。反复多次, 交替进行。

示范朗读主要针对材料的感情色彩难以把握的诗文, 如《有的人》“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面对两种人, 朗读的感情色彩要有所不同, 前一种的人活着的只是蛆壳, 形尸走肉一般, 应用鄙视的语气语调来读;后一种虽死犹生, 让人永远铭记, 我们用崇敬的心情来读, 语气语调都很肯定。我们的设计是“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深情并茂的示范朗诵, 他们认识到“声音是有色彩的”这句话的真谛;并且能够像模像样地身体力行。那种和谐的气氛真让人感动!

在这一模式中,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示范朗诵或操作录音机, 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真正起到了管理者、组织者的作用。

其四, 跟读练习形式

这一模式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跟着老师或磁带来朗读;一是跟着学生来朗读。一般情况下, 先进行第一种,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之后再进行第二种。让学生毛遂自荐站出来, 领着大家一起读。在学生领读的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或在音准、或在速度、或在节奏上的小问题, 依靠大家的力量一起来纠正, 这样达到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的目标!

跟读训练的材料一般选择句子比较短小, 感情容易把握的, 比如:《理想》“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 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 引你/走向黎明。”诗中“灯”“黎明”用高重音读, “石”“火”“路”用低重音读 (高重音与低重音的区别在于重音符号标在字上面还是下面, 感情处理也有些差别) 。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积极大胆的学生是一种约束, 对懦弱胆怯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教师亲自领读能体验到“领头羊”的号召力, 学生齐声跟读产生了一种整饬美;学生领读, 体现出一种齐头并进, 同舟共济的和谐美。

其三、其四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 奏响了和谐的最强音。缺点是, 对个体的注重程度受影响。

其五, 两两合作形式

学生两两组成一组, 分角色练习几次, 然后上台展示。比如, 说相声。

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 表现得异常活跃, 练习和展示都能认真对待, 而且对自己分担的角色语言也能尽量用个性化的语音语调来表现。同时, 由于两个学生成就水平相当, 所以上台展示, 对彼此都有约束也都有促进, 台下的学生会不自觉地用掌声对展示努力的学生和展示十分到位的学生表示祝贺与认可。教师不说一字, 学生便体悟到优秀的榜样力量,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哪!它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这是肯定先进, 督促后进的好办法。

其六, 较小的竞争形式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把较小的竞争引入课堂, 让学生体会社会竞争的滋味。这种模式一般安排在某项任务练习展示之后, 用激将或加分的形式刺激勇于挑战的学生。目标锁定在:相同的练习任务, 挑战自己的极限!比如数葫芦, 在挑战环节, 记录一次次被刷新, 最多的一口气能数到45个。这种模式的课堂, 学生处在一种半亢奋状态, 临阵发挥都十分出色, 即使个别为加分而参与的学生也较前表现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五、其六这两种模式的好处更为明显, 那就是, 更注重个体学生的表现, 让善于表现的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足之处便是:选择沉默寡言式学习法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进来。

以上还不能穷尽朗读形式的所有, 但是在提倡大语文观的今天, 朗读无疑是使学生整体驾驭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朗读形式的优劣之后, 便可扬长避短, 综合利用, 力争收到最佳课堂效果。

摘要:朗读是把无声语言有声化, 具有移情作用, 能够激发美感, 唤起内心共鸣, 感受作品意境, 并能引起群体效应。由于职业语文教育的特殊性, 我们从口语强化训练出发, 探索多种朗读形式, 有全读整齐形式, 滚动接力形式, 示范朗诵形式, 跟读练习形式, 两两合作形式, 较小的竞争形式等。

关键词:职业语文,朗读形式

参考文献

[1].【美】Dale Scott Ridley&Bill Walther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1

漫谈学校德育的功能定位 篇8

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当下学校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一种学科知识本位的倾向,学校一切工作都围绕升学考试转,升学率成为评价一所学校的唯一指标。尽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由来已久,但学校教育在应对社会对学校的考量以及就业市场对人才标准的片面理解时,往往采取一种被动适应和妥协的态度,并没有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为此,学校教育在价值导向上应实现从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基础教育阶段尤其要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树立学校教育的整体观。在面对当下学校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时,很多人会表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似乎只能坐等学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其实,每个人都构成当下教育现实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个人的改变才能带动周围人的改变。为此,我们需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克服因角色分工带来的思维惯性和文化惰性。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职责出发,从当下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把与学生的每一次相处当作一次教育历程,而不是例行公事,不是执行一次任务。作为学校管理者尤其要注重发挥学校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有所作为。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克服官本位的思想以及仅仅对上负责的意识,改变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取向,树立学校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意识,善于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营造一个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强化学校德育的主体意识。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处于为教学服务以及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临时性、指令性任务,表现出“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状态,同时,德育工作又承担学生安全问题,这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处于一票否决制的境地之中。学校德育主体地位的丧失,导致学校育人功能的减弱。为此,需要从全面育人的整体设计角度,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功能,努力克服学科教学和学校德育两张皮甚至多张皮的现状,整合学校德育资源,进行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漫谈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教育 篇9

1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情况

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个人素质与升入高中的学生相比是望尘莫及的。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力等认知因素的低下令人哀叹不已。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因素的欠缺也到了叫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有的还颠倒是非、抗拒教育, 到处乱扔垃圾、修养尽失。

笔者认为, 现在中职学校的教育, 除要教给学生一技之长外, 更要帮助他们进化为人,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要教育好这些学生, 首先我们要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2“问题学生”的类型

2.1 普通型“问题学生”

一般意义的“问题学生”, 主要是指那些在学业、行为、心理、生理或情绪上存在着某种偏差与不足, 需要他人帮助的学生。这些厌学、思维愚钝、行为退缩的学生, 尽管自身有学习等各种问题, 但不影响其他同学, 不严重违反校规校纪。

2.2 聪明型“问题学生”

这类学生思维较敏捷, 有一定的社会经验, 但无视学校的一切纪律, 以个人的欲望为中心, 极端讨厌学习, 与老师、家长对抗。这类学生的思想一旦发生转变, 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优秀学生。

要教育好“问题学生”, 一定要知道“问题学生”是怎样形成的, 才能对症下药。

3 导致产生“问题学生”的原因

产生“问题学生”的原因是多样的。“问题学生”其实是人类社会中的必然产物, 并不是当今社会才有的。就连大名鼎鼎的孔子手下都有个“问题学生”叫宰予, 此人说得多做得少, 大白天睡大觉, 孔子为此经常发雷霆。无论是按照三千年前的标准还是三千年后的标准, 宰予都是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 可见问题学生并非什么新鲜事物, 我们也大可不必痛心疾首地哀叹。因为人类生活环境、受教育的条件的不同, 就会使学生成长成为不同的人, 就会出现所谓的“问题学生”与优秀学生之差。

以前的“问题学生”没机会进学校, 现在时代进步了, 有问题的学生也有机会走进学校了, 所以教育工作者就有了新的教育课题。

4 教育“问题学生”的策略

从大的方面看, 国家应加大对问题学生的重视与投入, 使得问题学生在心灵上感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期望, 这是治愈他们心病是最好良药。

从具体的教育方面来看, 我们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聪明型的“问题学生”身上。因为他们的危害性大, 且一旦将他们转化过来, 他们的潜力也很大。

对于普通型的“问题学生”, 因为他们危害不大, 智商也不高, 主要靠长期的慢慢引导, 着急是教不出效果的。

笔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 摸索出一些教育“问题学生”的心得, 想与同行们作些探讨。

4.1 对“问题学生”一定要采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

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就是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正当合理要求, 不要让学生在心里有所积怨, 恨学校专门与他们过不去。摒弃一些形式主义的教育与规定, 一切都从他们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来教育, 彻底疏导出他们心中的怨气, 使他们没有抵触情绪。

4.2 不能将改造问题学生的目标定得太高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问题学生在中职学校内就读不足两年, 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他们彻底改变, 除非有较大的投入, 否则是极之不易的事情。我们只能将目标定为:当他们毕业离开学校时, 从一个反叛的学生变成一个有一定服从性的学生;从一个随地乱扔垃圾、毫无教养的学生变成一个讲文明的学生;从一个智商不高的学生变成一个能独立研究一些小问题的学生 (虽然还不能解决问题) 。

4.3 允许反复, 在反复中耐心诱导

反复是问题学生进步中新旧因素斗争的复杂性的表现, 是一种正常现象。期待一次教育或一天内杜绝学生违纪现象, 只是一个传说。学生如果能在反复中吸取教训这种经验就会转化为抵制复发的力量。教师应把这种反复视为良好的教育时机, 循循善诱。

几次谈话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但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4.4 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使第一学期的课程更适合“问题学生”

课程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 他们的特点是坐不定, 心很散, 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

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 认为将理论知识穿插在实操课中来讲, 最能被中职学生接受。因为学生在实操中遇到问题时, 让理论知识来帮他们解决问题, 当他们感觉到理论知识的强大作用时, 他们才会静下心来听课。这种教法实际上就是近年来经常有人提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或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5 结语

教育工作者还必将面对数量不菲、问题多多的“问题学生”。山不会自己移走, 路却在自己脚下。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查找自身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乃至于失误, 改进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尽力使自己手下的“问题学生”能够减少一些问题, 使他们脸上洋溢出成功者自豪的笑容。当他们迈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能满怀信心地说:我有能力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摘要:本文介绍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状况, 及教育方法。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漫谈 篇10

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特点

1.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

大部分中专生对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概念模糊,他们对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若明若暗,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所以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有一部分学生道德意识也较差,凭个人意气用事,唯我独尊,抽烟、酗酒、追星、扮酷现象随处可见;还有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创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图慕虚荣,不思进取,生活上过于高消费,在他们身上找不到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2.求知主动性差

据社会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认识不足,学习上缺少压力和动力,大约有80%的学生不明确学习的目的,不知道将来自己在社会上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设想,学习缺乏方向性。有5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学习,求知的主动性差,上课睡觉、旷课现象严重。

3.心理承受能力差

部分学生内心空虚,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问卷调查表明,大约有20%左右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原因,使性格内向的学生感到精神郁闷,情绪低落,空虚孤独,听不进家长和老师批评劝告,不能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失败与挫折常常苦闷,忧虑抑郁。一部分外向性格的学生则争强好胜,感情用事,常以暴力改变压抑心理,一些看来平常小事则诱致打架斗殴。对学校、老师批评教育不以为然。

4.不良习惯与日俱增

中专学生一般在15~20岁,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心灵上的迷乱期,自我约束能力差,旷课、逃夜、打架斗殴、赌博、考试作弊、无理取闹、敲诈等恶习和违法犯罪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不健康录相、书刊、网络的影响,面对不良诱惑,容易模仿跟风,容易造成价值取向的倾斜、扭曲。

5.就业焦虑感尤其明显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使得中专生一入学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负担,对就业产生焦虑的心理,这也是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去学习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学校的管理产生消极和逆反心理。

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1.伦理化管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根本途径

伦理化管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培育师生双方共同认可的伦理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以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以学生主体自律为主、管理者监控为辅的管理模式的动态过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20%,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建立伦理化管理机制,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得到师生认同。学校管理纪律成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动,学校要利用伦理化管理,在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伦理化管理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尽展人格魅力,扩大学生的社会影响力,为将来就业开辟途径。

2.构建学生素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人才素质要求多元化的发展,过去传统的以学历、档案为主来评价人才的方法不能把人的能力、个性、潜能、职业倾向素质等素质全面地反映出来,不能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因此,传统的评价人才的方法已不再适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评价必须向科学化、标准化迈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评价的指标体系表现了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变化,尽全力帮助学生“角色”定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鼓励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努力。

3.以市场需要为中心拓宽就业渠道,彰显人文关怀

学校教育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个性,鼓励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培养自己。在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又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网络,及时准确了解市场动态,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对加强学生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政工干部队伍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等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校规校纪,合法、合情、合理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要想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双向思维,不断参加业务学习,努力打造一支有威慑力、有说服力、有魅力的政工干部队伍。这对推进学生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5.建立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石。

如例会制。每周一次的学生干部总结例会。每周一次的班级班会制;每月一次的学生管理通报例会制。学生个人操行评定制、奖罚制、先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考评制、学生先进个人考评制、文明宿舍考评制。星级学生评比制、学分制,等等。

6.加强学生法制教育

通过专题讲座、板报宣传、问卷调查、党工团活动等形式加强有关教育,如《中专生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如,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并定期通过放映有关内容的教育影片,开设知识讲座,举办图片展,开展辨论、演讲、征文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校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校才能在严峻的挑战中破浪前行!

参考文献

[1]略论伦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绩效.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素质评价模型及其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09.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学生管理方法.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上一篇:SIFT算法下一篇: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