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实用技术

2024-08-30

农机实用技术(精选十篇)

农机实用技术 篇1

1 调动农机技术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

农机技术推广是一个苦、累、脏的职业, 一年四季在与农民机手打交道, 与泥巴和机具为伴。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有这样一个顺口溜:“远看像要饭的, 近看像卖炭的, 仔细一看是农机技术推广站的”, 它充分体现了农机技术推广员恶劣的生存环境。因而, 调动农机技术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 就成为农村技术推广的首要任务。

1.1 加强对农机技术推广员的思想教育

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党和国家的农机法律、方针、政策, 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引导他们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使他们知道农机技术推广是科技兴农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农机工作的排头兵,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对实现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他们热爱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2 关心农机技术推广员

切切实实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使之有较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领导要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帮助,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上, 更好地为农村、农民服务, 为农机户服务。

1.3 在职称评审、聘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在技术职称评审中, 要看文凭、论文, 但不能只看文凭、论文, 也要看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打破评职称“只看文凭高低、论文多少的”条框, 做到按成绩大小进行证审和聘用。在年度评先中, 应优先考虑农机技术推广员, 尽可能向他们倾斜, 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1.4 采取“以老带新, 互相学习”的方法

经验丰富的老推广员的传、帮、带, 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可以较快地提高推广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实行农机标准化管理

农机标准化管理是以提高农机驾驶员的素质为本、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农机安全生产为保证、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态为重点, 实现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 实现提高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故障的目的。

2.1 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标准化

农机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农机具停放场所、管理活动场所和设施。农机具停放场所和管理场所统称为机务区。农机具停放场所包括永久性停放场所和临时性停放场所。临时性停放场所是指农机具在进行田间作业期间不进行全面清理, 不入场、入库而临时停放的场所;在永久性停放场所内, 建设有标准的机车库、零件库、油料库, 它们与农具停放场和停放棚被统称为“三库一场”。

2.2 农业机械保养和维修标准化

农机保养和维修要严格按农机产品出厂说明书要求, 按耗油、按时间和按项目进行。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方针, 并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 采取“按期保养、预防维修、故障维修、视情况维修”的制度, 确保农机具时刻保持最好的状态, 发挥最好的性能。

2.3 农机安全监理标准化

严格执行农业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规章》,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各种拖拉机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实行核发牌证照, 并全部实现微机信息化管理, 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各级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场院、地头、田间进行检查, 积极清理“黑车非驾”, 消除事故隐患, 将农机事故率降到最低,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4 农机技术档案、资料管理标准化

机耕队有关农机管理的台账、图、表、卡、册、安全教育记录等基础资料要齐全, 填写要准确无误, 并要接受监督检查, 以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2.5 农业机械技术状态标准化

动力机械要经常保持“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五净”是指油、水、气、机械、工具净;“四不漏”是指油、水、气、电不漏;“六封闭”是指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要封闭;“一完好”是指技术状态完好, 动力和经济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作业机械要达到“三灵活、五不、一完好”。“三灵活”是指操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是指工作部件不松旷、不钝刃、不变形、不锈蚀、不缺件;“一完好”是指状态完好。

3 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和农机技术培训

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新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 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步加大, 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 新型农业机械大量涌现。为充分发挥这些机械的作用, 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定要把“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和农机技术培训”作为农村技术工作的中心工作, 并认真抓好。

3.1 加强农机推广应用宣传和技术普及

要求各农机经销商在销售农机具时, 一定要认真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扶持政策, 宣传农机使用的优越性, 传授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 并填写农机操作和技术培训表, 对经签字认可并接受了培训的购机农户, 农机局方给申报购置补贴。通过这种培训方式, 提高农机操作手的技术水平。

3.2 借助项目开展培训活动

农机局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 深入乡镇农村, 办班培训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骨干, 深入、系统地为农民群众教授农机知识, 增强农民群众依靠农机科学种植的意识。推广农机节能增效新技术, 有效解决各地农机使用中操作和维修的困难。组织农机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 把农机维修知识送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 促进农机的发展, 提高农机化水平, 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3 召开农机技术推广会

利用冬闲时期, 开办培训班向农民讲授农机实用技术;结合“三夏”“三秋”奔赴田间地头, 对科技示范户、农机手和农机大户等技术人员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 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4 积极观摩、学习, 掌握先进农机技术

农机操作技术要领 篇2

事实证明,农机手操作使用农业机械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农业机械的效率发挥以及安全生产的问题。要使农机达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目的,更好地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服务。农机手操作使用农业机械时必须掌握操作技术要领。即一专、二准、三慢、四禁。

一专:专心驾驶操作,田间作业时要走正,走直,合理选择作业速度,调整保养机具要及时。

二准:各种仪表读数准确,手脚动作配合准确。

三慢:起步,田间转移要慢;上坡下坡弯路行驶要慢;过村镇,桥梁要慢。

四禁:禁止长时间超负荷作业,禁止拖带农具高速行驶,禁止乱拆乱卸乱调整,禁止未经专门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上岗操作。

拖拉机安全作业口诀

拖拉机、效率高、安全作业最重要。

驾驶员、须培训、持证上岗要记牢。

拖拉机、上牌照、办理手续属正常。

说明书、要细读、安全法规记心上。

上道路、听指挥、遵章守法安全保。

下田前、细检查、技术状况要良好。

作业时、稳操作、驾机耕耙田间跑。

转弯时、速度慢、机后农具要升高。

倒车时、看前后、注意人机不受伤。

过田埂、走水沟、慢慢转移不要慌。

作业后、勤保养、确保机器无故障。

强化农机技术培训推进农机技能鉴定 篇3

关键词 农机;技术培训;技能鉴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3

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服务,使农民购置的农机具发挥最大效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农村技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充分调动农机技术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农机标准化管理、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和农机技术培训是搞好农机技术服务的关键环节。

1 农机技能培训发展时代背景

1.1 加强职业培训是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

新时期农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业培训是提升劳动者素质最为便捷的方式。要想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完善技术服务基础是关键。完善技术服务基础,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对于加快农机技能教育培训规范化、市场化的管理进程,培养优秀的农机节能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促进现代农机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加强职业培训是国内农机相关政策法规落实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现阶段,农机发展不断的完善,农业机械设备水平如意提高,大量的新型技术及机具不断的涌入市场,这就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连续5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都将农民增收及“三农”问题提高到突出位置[1]。现阶段,大量的农机技术人员需要发家致富,只有通过农机技能教育培训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所以,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机技能教育培训,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2 农机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和原因

2.1 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农业机械保有量快速增加,新型农机具进入千家万户,农机操作人员也不断增多,而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进展有些缓慢,培训鉴定工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尽管鉴定基础场地、规格得到了提升,但是设备和实验操作机具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培训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模具、挂图等不够全面,落后的教学模式没有改进,管理方式没有加强,资金投入有些缺乏。

2.2 原因

2.2.1 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有的领导还没有确实重视这项工作,没有把农机职业培训作为提高农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战略措施来认识,更没有完全从保护农民利益来考虑,服务基层和农机手的意识还不够深刻;二是资金投入少,使教学教具和设备得不到保障;三是行政约束干扰着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效。

2.2.2 专业教师配备不到位

一是专业教师配备不到位,工作效率低,教师没有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教师知识相对落后;二是新型农机具发展较快,教师操作水平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农机手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2.2.3 装备落后,学员没有信心

职业技能培训装备、设施落后,甚至连最主要的零部件(实物)都不具备,学员觉得学不到新的技能,提高不了水平,增长不了知识,所以没有学习的信心[2]。

2.2.4 理论多,实践少

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除了要让学员掌握理论外,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如果没有实践,就达不到培训效果。

2.2.5 培训鉴定面不宽不广,业务相对单一

培训鉴定只是停留在农机驾驶员层面的一项业务,而农机修理工、营销员以及其他与农机相关的鉴定还没有争取到位,没有广泛开展业务。

3 对今后加强农机技能教育的建议

加强农机技能培训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建设农机人才队伍重要措施,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提高培训质量[3]。

3.1 要广泛开展农机技能培训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农机技能培训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氛围,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宣传工作,落实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大农机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力度,要实事求是的引导农民群众把握农机培训的政策及机遇。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实现农机现代化的创新,不同的加快农机的快速发展。

3.2 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扶持力度

农业服务的公益性部门就是加大农机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只有相关的社会效益,没有经济利润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部门将农机技能教育培训误认为是具有经济效益的部门,对农机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步子,导致农机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条件差,设施缺,教学工作难以进行。

3.3 拓宽培训新思路,探讨培训新方法

农机技术培训应“因地制宜,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确保质量”。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改革对农机技能培训进行管理,紧紧围绕购买农业机械设备的相关补贴政策进行实施,以推广的农机新技术主要的目的,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基础知识、农业机械使用维护保养知识、农机田间作业技术规范,以及法律、法规等知识为重点,在农机技能培训中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保证学时和教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宽农机技能培训新思路,探讨农机技能培训新方法[4]。

3.4 夯实工作责任,提高培训质量

当前,农机技能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种粮能手、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机维修服务人员[5]。农机技能培训对象的变化,要求农机技能培训单位要调整农机技能培训思路,要推广与强化机构、生产销售企业、农业技能开发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增强农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农机技能培训效能最大化;要抓紧机遇,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设施、设备来提高农机技能培训质量。在搞好农机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机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改变农机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单一、生源不稳的局面,增加学员数量,提高受训学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农机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endprint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层次的更新要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不断的重视农机技能教育培训中师资力量的建设,将教师队伍中兼职及专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努力的提高农机技能教育培训中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外聘有关院校专家、学者、教授,采取实物教学、电化教学、专题讲座、现场授课、实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对农机培训理论教师和教练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紧跟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坚定、思路明确、学风优良、技术过硬和指导有方的农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6 搞好农机培训可有效提升农机行业人员从业素质

从职业细分角度来看,农机培训行业涉及从业人员有维修工人、农机营销人员、服务中介人员等。农机维修工是经过国家就业认可的行业工种,但是其职业素养衡量一致缺少一个评价标准。农机培训规范化,严格要求此类工种持证上岗,确保农机维修工作的安全化建设,可有效推进农机服务的质量。搞好农机培训,无形中将增加农机营销人员、服务中介人员等数量,确保了农机服务的高质量,维护了群众的权益。总之,要结合农机市场整治,加强农机涉业人员的职能培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持证上岗,提升农机行业人员的整体从业素质。

4 新时期农机教育培训的发展思路

4.1 推动农机教育培训法制化

在我国现阶段先后出台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计划》《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等有关农机技能教育培训的政策,但至今都没有专门的农机技能培训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农机技能教育培训法制化建设中,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经验,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及适用我国农机技能教育培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农机技能教育培训在社会发展中赋予特殊的地位,通过法律的形式保证农机技能教育培训的实行,促进其快速发展。

4.2 完善农机技能教育培训体系

与其他农机技能教育培训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我国农机技能教育培训模式过于简单,要想打破我国现阶段农机技能教育培训的单一局面,就必须建立一个适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教育培训系统,努力的做好农机技能教育培训的各种职业学校,合理的安排培训地点或者培训方式,将农机技能教育培训于时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抓好农机技能教育培训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农机培训者在农机技能教育培训旗舰通过实践可以有效的接触到经济及生产,在农机技能教育培训中注重培训的层次、形式及渠道的多样化,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农机技能教育培训职业鉴定制度。

4.3 加大农机技能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力度

要加大对农机技能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政府和农机技能培训的相关部门争取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机技能教育培训设施和培训机构的建设,促进农机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有偿服务,不断的增强自己的实力,促进农机技能教育培训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5 结语

新时期农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职业培训是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农机培训现实意义,对提升农机行业人员从业素质,扩大农机作业覆盖面,提升农机生产作业效率,推进高性能农机示范推广工作,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小钢.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王中宾.盐城市盐都区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31-32.

[3]胡乐鸣.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推动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3(11):4-6.

[4]李海涛,路耀明.做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几点建议[J].江苏农机化,2011(2):54-55.

农机合作社现代农机配套技术研究 篇4

1 机械配套测算依据和结论

测算调查耕地面积以5万亩为基础计算。

1.1 机械配套测算表的依据

(1)种植比例。5万亩(3 333 hm2)耕地,种植比例为大豆2万亩(1 333 hm2),玉米3万亩(2 000hm2)。

(2)作物栽培模式。大豆栽培模式为采用常规的3垄栽培技术或者大垄密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模式为采用大垄垄上双行栽培技术。

1.2 农时和机车作业时间测算依据

1.2.1 作业农时。测算时没有考虑自然条件影响因素

(1)播种作业。大豆和玉米同期播种在7 d内完成。这样配备11台拖拉机即可完成播种任务。

(2)中耕田间管理。中耕以及药剂灭草和液面追肥等均在7 d内完成。

(3)收获作业。首先保证玉米收获在7d内完成,全部采用机械直收脱粒。由于大豆收获一般在玉米收获前期进行,所以如果保证了玉米收获时间,就保证了大豆收获时间。通过测算,6台收获机在7 d内即可完成玉米收获任务,同时在5~6 d时间内即可完成大豆收获任务。

(4)秋整地。联合整地(深松),秋整地机械力量,根据播种机械力量反推秋整地作业时间。通过测算,1 1台拖拉机在4 d内完成大豆茬的联合整地任务,在6 d内完成玉米茬的联合整地任务。

另外,联合整地或深松不用每年进行,可根据种植作物情况和土地年度整地情况,在3年内进行1遍深松即可。

(5)耙地作业。11台拖拉机可在4 d内完成全面积的耙地1遍作业,3遍作业在12 d内即可完成。同时大豆和玉米地整地又有相错时间。

(6)秋起垄。按照全面积秋起垄夹肥测算,可在7~8d完成。

(7)镇压作业。1台镇压器日作业量在80~100hm2,可以配置6台镇压器,完成秋垄镇压,春季播前镇压,播后镇压3遍镇压9 000 hm2,每台镇压器总作业量在1 500 hm2。

1.2.2 机车作业时间

(1)播种、中耕作业。按照早8:00—晚8:00点,进行12 h。

(2)配药作业。按24 h作业。

(3)收获作业。玉米收获按早8:00—晚12:00,16 h;大豆收获按早8:00-晚8:00点,12 h(有露水即停车)。

2 机械配备情况

2.1 动力机械配备数量

拖拉机以配备1 1台为最佳选择,收获机以配备6台为最佳选择。自走喷药机以配备1台为最佳选择。动力机械配备标准是,以每300~350 hm2配备1台200hp(1 hp=0.735 kW,下同)以上拖拉机;收获机以500~600 hm2配备1台300 hp以上联合收割机。

2.2 机具配套情况

(1)拖拉机。每台拖拉机配备1台大豆播种机、1台玉米播种机、1台中耕机、1台液压平地机、1台联合整地机、1台重耙和1台轻耙。每2台拖拉机配备1套镇压器。

(2)收获机。每台收获机配备1个大豆挠性割台、1个玉米割台和1个带式拾禾器。

(3)田间运输车。每台收获机配套2台田间运输车。

(4)秸秆还田机(即玉米灭茬机)。配备6台,对玉米茬效果不好的地块进行玉米灭茬。

(5)玉米烘干机。按照每台收获机配套1台日处理能力300t的烘干机,共计6台。

(6)田间配水车。1台自走喷药机配备2台田间配水车。

(7)晒场机械配备。清粮机、输送机及精选机。

3 机型、厂家的选择

3.1 动力设备厂家的选择

从10余年农场使用进口机械设备的经验来看,综合机械的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多方面因素,进口动力设备比较可靠,它具有经济性较好、可靠性较高、故障率较低、使用寿命较长、操作简单和劳动强度低等优点。

3.2 动力机械机型的选择

(1)拖拉机以功率级别在205~280 hp,不易选择300 hp以上拖拉机,因为功率级别过高,只是适合整地作业,不适合垄作作物的垄上播种及中耕管理。

(2)收获机以300 hp以上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系列为主。同时配置大豆挠性割台和玉米割台,玉米割台必须配置灭茬底刀。

4 农具配套

(1)玉米大豆播种机。以进口播种机效果最佳,播种精度高,匀度精。通过近几年农场对各国进口播种机的使用和观察,世界各大厂家精密播种机使用效果最好、故障率低、工作量高,配置18行,配置玉米盘和大豆盘,液压马达驱动。进口播种机选择以大垄垄上3行卡播为宜,玉米为大垄垄上双行为宜。

(2)自走喷药机。选进口宽幅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

(3)田间送水车。以90~120 hp轮式拖拉机等机型为主选比较经济。

(4)田间运输车。以90~120 hp拖拉机等机型为主选比较经济。

(5)联合整地机。选迪尔512系列、凯斯503系列及格兰CLC13系列。

(6)液压重耙。国产耙片直径为650 mm,折叠对置6.5 液压耙为主,进口以灭茬圆盘耙为主。

(7)液压轻耙。国产为耙片直径510 mm,折叠偏置8.0轻耙为主。

(8)液压平地机。液压折叠平地机较方便灵活。

(9)玉米烘干机。以日烘干能力500t以上为首选,满足收获作业需要。

(10)镇压器。以液压折叠悬挂式镇压为主,运输和转弯方便灵活。

(11)机车配备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作业点安装接收机站。提高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摘要:对现代农业机械配置研究和探讨,科学合理配置机械。农业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面临农业机械的配置测算。根据代耕面积情况、种植作物比例配置机械力量;按照机械台承担面积测算机械配比,确保正常气候条件下,在1周之内完成农业生产作业。做到机械配比数量科学合理,机械作业量各机组间均衡,避免资料浪费。实现农机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现代农机优势,节约资料,实现农机的优化组合。

农机实用技术 篇5

摘要:从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和农机维修保障措施3个方面论述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农机维修保障措施的完善,有利于奠定农机使用基础。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保障措施;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70-02

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与提高对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农机维修安排部署、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在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保证了农机化技术推广效能的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机具的推广

1.1 农机维修网点

农机维修网点是专职从事农业机械各类故障维修及零配件更换的农机经营主体,其能够协助农机生产企业处理推广新机具时出现的技术故障。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可以查询到辽宁省辽阳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8家,所属类别均为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网点地址分布在辽阳县(3家)、灯塔市(9家)、太子河区(4家)、宏伟区(2家)4个辖区,涉及7个镇3个街道1个乡1个新城区;其维修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配件、五金交电销售、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等售后服务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新机具的应用。

1.2 农机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拥有一定数量的粮食生产系列机械,自身具有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承担的各项农机化服务作业繁重,对农业机械质量状况要求高。因此,一般规模较大的合作社都建有维修车间,配备专门的维修人员,能够及时解决合作社内部农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有时也会承担周边村镇普通农户的一般性农机维修问题,因为不具备法定维修业务资格,只是互帮互助性质,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提供了机具保障。

1.3 农机大户

农机大户在粮食生产中拥有的土地规模较大,可承担一部分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农机大户本身具有一定的农业机械基础常识,懂一些驾驶操作与维修技术,且长年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常见机具故障维修技能,在春耕、春种、夏管、秋收等重要农时可随时检查农业机械的作业情况,对农业机械出现更换零配件、紧固、焊接等一般性故障自己能很快解决,从而保证农机作业安全生产和农业机械质量状况良好。

1.4 农机经销商

农机经销商是连结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购置者的桥梁,其对农机构造、原理及农机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与背景下,农机经销商对购机者也承担着“三包”范围内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农机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农业新机具的制造水平。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

2.1 强化农机维修质量监管

长期以来,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切实抓好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和农机零配件供应市场监督管理,针对春耕备耕等重要农时,对各县(市)、区、乡、镇农机维修网点开展农业机械专项大检查行动及以机具维修质量为重点的市场整治活动,重点检查和整治是否具有工商营业执照、是否具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机产品“三包”责任情况、是否有制售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维修网点限期整改等内容,保证农机作业有序、高效、安全进行,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

2.2 落实农机维修安排部署

农机检修工作是确保农机化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组织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技术骨干成立检修组,深入到村组、农机户等地,开展摸底调查,摸清需检修机具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多模式维修常识宣传,利用悬挂条幅、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面对面向农民宣讲农机具检修和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以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等机具为重点,指导农机手检查机具质量状况,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

2.3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培训

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及农机学校利用冬闲时期,结合“科普之冬”“阳光工程”“平安农机”“富民工程”等强农富农惠农活动,举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为广大农民群众传授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和操作知识,帮助农机手了解农业机械基本常识和结构原理,提高农机手维修保养和操作机械的能力,保证农机具的完好率,为顺利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农机维修保障措施的完善,有利于奠定农机使用基础

3.1 建立农机维修管理制度

辽阳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省级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认真开展农机维修监督管理工作,结合全市实际,2012年在全市农机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工作已见成效,初步制定了《农机维修网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维修质量承诺制度》《诚信维修服务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在实践工作中继续完善这些规章制度,给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机具使用基础。

3.2 设立特约农机维修服务站

农机具质量状况是否良好,决定了农机作业服务效果。支持和鼓励农机生产企业针对粮食主产区设立特约农机维修服务站,及时解决机具出现的技术故障,更好地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2017年,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在全国范围内为其用户开展产品使用维护知识培训,同时雷沃农机管家APP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就近的维修点进行机器维护保养;日本久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也将辽阳市灯塔市大河南镇新光农机合作社设为水稻插秧机试验点,随时跟踪水稻插秧机的作业情况,及时做好维修售后服务,保障农机使用质量。

3.3 成立一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

联合收割机、液压翻转犁等大型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机率较大且维修起来费时费力。农机驾驶员虽然经过维修技能培训,取得农机驾驶证,但也只能处理一般性的机具故障,面临较大的机具技术故障或是需要更换关键部位配件等问题还是束手无策;而二、三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也只能维修一些中、小型农业机械故障问题。因此,政府正抓紧出台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加快建立一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优化大型农业机械技术装备质量状况,提高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承担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能力。

参考文献

农机实用技术 篇6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机维修;使用寿命

在当前的农村改革建设的环境下,国家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有能力购买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随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故障问题,造成了农机使用的可靠性不断降低。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提高农机的使用周期及使用寿命,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1.我国农机维修的现状

随着今年来农机维修业的迅猛发展,一个多种经济类型以、经营模式以及维修技术的农机维修大军逐渐兴起,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为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伴随着农机维修业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针对我国当前农机维修业的发展特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机维修点规模小、低技术等级的修理点多、修理工人异地从业者较多等。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的向外转移,不少农村青年在当地主动申请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在修理工取得技术合格证书后,往往会持证外出打工。以上种种问题都不利于乡村农机维修的发展。

2.农机维修在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重要地位

农机维修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并实现能源及资源的节约,是节省农业作业成本的重要途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机维修所能做的不仅仅是保持农业机械的原有良好状态,更重要的是在维修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原有农机设计能达到现代先进技术指标的要求,是一项绿色再造工程。农机维修是使农业机械保持良好状态的先决条件,也是农机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向精度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农机维修就必须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并形成独立发展体系的应用软学科。农机维修对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解决故障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提升农机维修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分科学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才能保证农业机械的良好技术状态,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3.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在进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时,首先应对当地的耕地面积、作物种类以及农机装备总量进行统计,从而制定农机维修网点的相关发展计划,做到网点建设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符合。其次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扶持力度,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确定扶持的内容和扶持的方式。通过网点维修管理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网点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扶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工作,从而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3.2建立农机维修技术综合监督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农机维修市场的无政府状态,应建立起农机技术状态综合监督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农机技术状态完好且农机实施技术、组织和监督措施等有机结合。具体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监督、思想教育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使整个农机修理市场能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3.3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工人的管理与培训

由于近年来不少新型农机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其设备科技含量较高,不少农机维修网点对其不能进行维修调整,所以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农户必须等待生产商派人进行修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的农户购机的积极性,所以应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培养高新农机具的维修人才。同时农机维修技术人才的培育应面向市场化和服务内容市场化,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机成人教育改革,从而提示农机维修网点的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4.农机维修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4.1在拖拉机电器系统故障中的应用

此种故障的主要表现为拖拉机直流发电机不能正常发电,所以可以运用农机维修技术,检查器电枢线圈是否完整以及其能否导电,并观察期整流器绝缘云母是否损坏,同时对激磁线圈短路或者断路情况进行判定,另外注意检查发电机轴承是否磨损严重。一般的拖拉机电器系统故障主要就是以上几个方面,只要运用农机维修技术对以上几个部分的问题进行检查,就能确保拖拉机故障问题得到解决。

4.2在播种机维修加工上的应用

播种机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地轮滑移率较大、不能播种或者开沟器堵塞的情况,致使播种不均匀、漏种、播种行距不一致的问题出现。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农机维修技术进行处理。如果是地轮滑移率较大,可能是由于播种机的传动机构受阻造成的,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机上的拉杆长度来进行维修处理。如果是开沟器堵塞,则可能是农具在降落时没有进行升起倒车或者是土壤湿度较大造成的,可以将农具升起并使其处于停止作业的状态,对其堵塞问题进行清理工作。

4.3在拖拉機液压系统保养上的应用

拖拉机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液压系统容易混入一些较小的固体杂质,给液压系统带来一定的危害,从而致使液压系统精密零件受损,使系统难以发挥出正常的作业效率。由此应高度注意拖拉机液压系统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对于液压系统的维修,技术人员应对液压系统构造及工作原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按照其构造原理采用相关的农机维修技术进行维修工作。

4.4在联合收割机维修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作为农业收割的重要工具,联合收割机维修及保养过程中可以通过维修技术对收割机的铆合件以及易损件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宋玲.试论农机维修技术在乡村农机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5):179-179

[2]周振军.浅析乡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0(5):10-11

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农机化新技术 篇7

1 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1.1 深耕、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

深耕的好处:首先能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的底墒;二能加强土壤的透气性, 从而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三有利于消除杂草和病虫害;四促进根系发育,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五可深层施肥, 有利于逐步熟化下层土壤, 增加根系吸收营养范围。实施深耕要逐渐加深耕层, 切忌将深土层的生土全部翻入耕层;深耕的同时, 应配施有机肥、加大施肥量, 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复, 如果翻耕前后持续干旱, 要注意浇水造墒。此外, 要做到耕翻和耙耢、镇压相结合, 做到深浅轮耕, 应旋耕。破除犁底层。耕翻后要及时耙压。尤其是采用秸秆还田和旋耕机旋耕地块, 由于耕层土壤悬松, 容易造成失墒较快、小麦播种过深, 降低产量。所以必须耕翻后尽快耙耢、镇压。小麦播后镇压能有效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因此, 一定要重视小麦播种后的镇压作业。

1.2 深耕技术指标及主要机具

深耕机具一般为铧式犁, 能满足耕深要求即可。目前, 市场上按犁数分有三至五铧犁, 按照单犁耕幅可分为轻型犁和重型犁, 根据土地规模和配套动力而定。

2 机械化深松

2.1 深松作业

机械化深松是利用深松铲疏松土壤, 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不反转土壤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培肥地力, 促进根系生长,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起到涝能蓄水, 旱能提墒的效果。我县是农业大县, 由于长期采用小型拖拉机耕地和大中型拖拉机旋耕作业, 造成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坚实度高、透水性差, 大大减弱了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水分与肥力的流通, 遇到雨水集中时, 犁底层的隔水作用, 使雨水不能及时渗透蓄集到心土层, 从而形成地表泾流, 在干旱天气, 坚硬密实的犁底层又使底层水分难以向耕层移动, 土壤自我调节水分能力差使农作物的根系难于穿插发育, 因而, 是粮食增产的一大障碍。实施机械化深松作业可有效打破坚硬的犁底层, 明显改善这一状况, 提高防涝抗旱能力。

2.2 深松时间

在午秋耕整地时间均可进行深松作业, 秋季深松有利于蓄纳秋冬雨雪, 周期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2.3 深松深度

深度的确定要因地制宜, 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

2.4 深松方式

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全方位深松用于全面松动土壤。间隔深松用于创造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在深松后不能随即播种, 且要注意及时耙压, 防止失墒。

2.5 作业机具

深松机具从类型上分为单机和联合作业机, 从方式上分为全方位深松机和间隔深松机, 可按照农艺要求选用。提倡采用深松联合整地机一次进地完成深松作业, 并达到待播状态。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与深松机相匹配, 并考虑耕作幅宽与拖拉机轮距相匹配。

3 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技术

3.1 定义

由小麦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一次性作业, 满足小麦播种对旋耕、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项农艺要求。能够同时进行旋耕、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多项作业的机具即为旋耕施肥播种机, 简称旋播机。

3.2 作业要点

机具要调整到保持前后、左右都水平的状态, 以保证耕深和播深一致。耕深、播深、行距、播种量要调整到农艺要求技术指标状态。排肥器只适于施颗粒肥, 禁止使用失效结块肥和混肥。

4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4.1 秸秆还田的好处

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培养地力、防止焚烧污染、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实现秸秆还田的机械化途径和机具

通过大型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将小麦或玉米秸秆打碎并覆盖于地表。通过安装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秸秆粉碎抛洒装置将小麦秸秆粉碎后抛洒于地表。通过玉米联合收获机上的秸秆粉碎装置, 在收获玉米时直接将秸秆粉碎散落于地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绝对不能用旋耕机代替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玉米秸秆的粉碎还田, 因为旋耕机上的旋耕刀片不能有效切割玉米秸秆, 从而造成土壤的过分疏松严重影响小麦出苗。

4.3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补施氮肥;二是粉细深翻, 秸秆粉碎长度宜小于5 cm, 均匀撒于地表, 然后深翻入土, 以利播种;三是播种后镇压, 避免小麦吊根现象;四是适时浇水;五是翻埋前消灭病原体。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高效率的象征, 它在替代人、畜力劳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 农机是农业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要载体。我们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 提高了我们一贯推崇的水、种、肥、药等要素的综合效能, 对提高粮食单产意义重大。

农机技术帮扶手记 篇8

基本数据:本次技术帮扶,全市动员100位农业技术专家覆盖500个村,其中,农机系统派出5位专家承包了31个村,多的一人包了7个村,少的也有5个村。5位专家中,正高职1人,准正高1人,副高职3人,均是农机系统技术骨干。作为后援,市农机局成立了领导小组、技术支持工作组、联络办公室,5位党委委员各自督导一位专家组工作。数据似乎生硬,但显见我们的重视。

工作进程:从2014年11月底启动,5位专家先后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进行多次沟通,其中,进村实地考察、对接都在三四次以上,根据各村经济发展规划策划技术帮扶方案,截至2015年1月5日,21个村的技术帮扶方案定稿签字,8个村定稿待签,还有2个村已经城市化,自行放弃,说明困难村里也有不困难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工作已经基本到位,帮扶轮廓清晰了然,高效的工作节奏和付出的辛勤可见一斑。

帮扶内容:根据要求,技术帮扶以项目方式进行。通过两次例行碰头会,几位专家反馈情况表明,这些帮扶村提出的帮扶内容基本没有粮食作物,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经济作物种植,蔬菜、山药、红薯、中草药等;二是林果种植,葡萄、杏、经济林木以及相应的林下经济;三是养殖业,有养鱼、养牛。这些内容农机都可以派上用场,耕地、植保、施肥、增氧、投饵、饲料加工都有现成的机械可以配套,但是特殊的蔬菜、水果的采摘、收获等设备却难以寻觅,农机人算是“老革命遇上新问题”了。这些项目设置符合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也遵循一村一品的思路,但小范围、小规模的生产也给农机配置和发挥作用添了不少麻烦,倒是以后需要重点研究,真叫做艺无止境啊。我跟专家们沟通了一下,提了些建议,一是项目精炼一点,不要铺摊子,面面俱到,集中一个方向,二是立足发挥农机优势,尽量采用俺们的技术、设备,三是积极争取外援,向蔬菜、林果等其他领域专家进行热线求助,力争农机农艺大融合。

关于问题:越往基层走,越深入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这不,一轮下来问题接踵而至,市里帮扶时间确定为2年,要求人均收入达到2.2万,专家压力着实不小,可是林果项目大多3年才有受益,怎么办?只能预期效益。再比如,专家们专业是限定的,而所在村发展未必只用专家的专业,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农业专家的相互支持机制,互为专家。又比如,专家帮扶属于短时间、点对点的指导,长期的、全面的发展就需要留下属地化的土专家,培训问题就当提上日程。另外,帮扶中,企业、种养殖大户利益如何与全体村民的利益协调也是发展中的问题,一部分人的富裕和另一部分人的失落可能会导致深层的社会矛盾。

农机实用技术 篇9

抓好农机试验示范工作, 是推广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重要途径。尤其对农机推广部门来说, 建设农机试验示范区是展示和推广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有效途径, 而把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与先进农艺技术组装配套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 是实现节本增效和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措施。农机试验示范区作为展示窗口, 可以把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所有新机具、新技术都呈现出来, 使农民看到见、摸得着, 这是农民下定决心购买农机具的直接途径, 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保证。做好试验示范, 可以发挥辐射效用, 表现在:一是农机试验示范区作为推广渠道, 可以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先导作用, 运用农机化新技术, 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二是农机试验示范区作为连结纽带, 可以使农机化新技术替代落后的农业耕作, 加速传统农机向现代化农机的转变。三是农机试验示范区作为科技载体, 是将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是使农机化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 是振兴农机化事业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 努力做好试验示范工作。

1 依靠政府力量推进示范区建设

1.1 加强领导力度

各级政府要把农机试验示范园区建设纳入议程, 摆上位置,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由领导挂帅, 有关部门参加, 定期讨论研究农机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 协调解决示范区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 推动农机试验示范园区建设顺利开展。

1.2 完善投入机制

农机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好坏与资金投入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投入息息相关。农机推广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积极协调, 争取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 采取各种倾斜、优惠政策, 加大对科技示范园应用新机具资金的投入。

1.3 强化指导服务

在加强农机试验示范园区建设上, 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典型带动, 通过培养和树立典型, 推动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宣传发动。定期召开农机技术推广会或新技术展示会, 利用科技大集等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对农机化感兴趣的农民参与到活动中来。

2 坚持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示范区

在农机试验示范区建设上, 一定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上档次、上水平,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及地理条件, 优化选择和引进先机实用的作业机具, 展示给农民看, 表演给农民看, 让农民充分选择, 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试验示范区建设标准上, 把握以下几点:

1) 示范区选择的地块应能代表当地土壤特征, 交通便利, 便于农民朋友观摩学习。

2) 示范田应规模经营, 面积保证15 hm2以上, 便于大型机械作业。

3) 选择与示范田相邻的同等面积的地块作对比田, 应用传统种植模式与农机化新技术作对比。

4) 制作公示牌, 在示范田头竖立, 将示范项目、项目内容、示范面积、配套机具、作物前茬、整地方式、作物品种、播种施肥量、预计产量、等详细信息注明。

5) 示范田种植的作物应选择当地主产作物和主栽品种。

6) 突出地方特色, 将生产实践中的典型项目引进, 作为特色项目示范。

7) 对比试验要采用规模种植、分户管理的模式进行, 做到“八个统一”:统一作物品种、统一播期 (育秧) 、统一播法 (插秧) 、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产、统一收获, 严格执行机械作业标准,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 让农民亲眼感受真心接受新装备

农民是农机化技术和农机装备的受用主体, 只有让农民接受, 才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服务农业, 服务农民。长期以来, 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主体是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 依靠科技人员的推广和机具的现场展示, 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装备, 至于农民是否认可, 他们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随着农机化技术的发展, 先进农业装备不断出现, 加上农民的购买力逐年提高, 国家的惠农政策的牵动, 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能力和愿望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问题是, 农业机械的质量参差不齐, 即使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产品, 也难以保证符合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要求。一旦农机质量出现问题, 会给农民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因此, 做好农机试验示范, 让农民自己选择适合的农机具, 是农机化技术和农机装备推广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思考 篇10

一、问题突出

近年来, 县级农机校不断改进农机培训方式, 优化培训环境, 促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步伐。但是, 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的问题突出, 影响了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

(一) 师资知识老化。

县级农机校不仅师资紧缺, 而且老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而且知识老化严重。以象州县农机校为例, 目前全校共有教职员工15人, 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5人, 40岁以下只有3人, 大专以上文化的10人, 中专3人, 高中以下2人。他们虽然大部分是农机化专业或者相关专业, 并有9人取得中级技术资格, 1人取得高级职称技术资格。但是, 由于在职教师大部分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年龄偏大, 加上长期得不到进修学习, 知识老化、难以适应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培训工作发展的要求。

(二) 设施条件落后。

长期以来, 县级农机校投入不足, 学校的固定资产及教学设备完全依靠学校计划外收入来投入。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 农机培训收费标准一直没有改变, 还是处于非营利性培训, 教学必要的设施得不到增添和改善, 设施老化。随着培训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教练场地及机具的要求也在提高, 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 教练场地很难达到要求。教练机具未能得到更新和添置, 有的教练车早已超过使用期还在使用, 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技术培训, 能具备教练机具的学校不多, 有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专门的教练机具, 所以培训质量难以保障、考试合格率低。

(三) 参训人数越来越少。

虽然近几年来, 农机技术培训对象不断扩大, 由拖拉机驾驶员发展到收割机和插秧机操作手, 而且数量越来越大。但是, 参加培训人数增加不多, 有很多的拖拉机驾驶员, 特别是手扶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不自觉参加培训。据象州县统计, 到2010年全县水稻联合收割机驾驶人员超过1000人, 而参加统一培训的不到400人。

(四) 厌学心理严重。

很多拖拉机驾驶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他们以拖拉机不经常上路跑运输、只在乡间小路和田间作业为由, 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有的机手只报名不参训, 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造成机手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少, 与农机发展不相适应, 农机培训工作出现十分被动的局面。

(五) 质量低、效果差。

目前参加农机培训不但学习的人不多, 而且机手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积极性低下, 加上文化学习效果不够好, 有的虽然取得了驾驶 (操作) 证, 但是, 没有掌握机具的维修保养和故障处理知识, 有的甚至连一般的操作技巧都不能很好掌握。

二、主要原因

当前农机培训难度加大, 培训成本增加, 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程度不够。

县级农机校负责全县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 它应有一定的场所、一定的教学设备、一定的师资队伍。但是, 近十多年来, 对县级农机校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场地没有扩展和变化, 教学设备没有多大更新, 师资队伍没有增加, 工作方法没有改变。

(二) 机手认识不足。

农机驾驶员或者操作手中, 有的认为:开手扶拖拉机有没有驾驶证无所谓, 不需要培训学习, 不需要驾驶证。还有的认为:收割机是在田间作业, 田间作业机械没人去管。他们只要跟别的机手学两天就行, 没有必要到学校学习, 更不需要操作证, 想买就买, 想用就用, 水稻插秧机就更简单不用学习了。

(三) 培训内容单一。

无论是拖拉机驾驶员还是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的时间、内容都有明确规定, 如水稻联合收割机技术培训时间要求114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 调整保养实习6学时, 农田作业实习12学时。但是, 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 有的农机校只进行操作培训, 忽略理论、安全知识、维修保养、调试等技术教学。

(四) 费用开支过大。

长期以来, 农机驾驶 (操作) 技术培训必须到县农机校统一参加学习, 从报名、办理学习手续、培训学习到统一考试, 除花费很多的时间不算, 费用开支相当大, 包括培训费、误工损失、来回车船费、住宿费、生活费等。

(五) 时间短、要求低。

无论是拖拉机还是联合收割机驾驶员, 培训的时间、内容虽然有了明确规定, 但是, 有的农机校对学习班管理不严, 任由一些机手只参加操作培训, 不参加理论知识学习。

三、培训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 县级农机部门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培训模式, 克服培训中的不良现象, 及时解决好农机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既要确保培训数量, 又要提高培训质量, 本人认为当前农机技术培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

要加强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领导, 高度重视农机培训工作, 把农机培训工作当作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县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的工作指导, 组织农机校的教职员工, 认真讨论, 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案, 有关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 责任到人, 并把农机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 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完成任务好的给予奖励, 同时作为年度评优、职务聘任、职称评定等的主要参考依据。

(二) 增加农机培训经费的投入。

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解决必要的资金投入。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多方争取资金, 加大对农机培训的投入力度, 有计划地增加培训设备、器材, 优化培训环境, 改善培训条件, 与此同时, 要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因此建议:一是争取县级人民政府把农机培训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二是争取上级农机部门及有关部门专项资金;三是向社会筹资, 吸引社会能人资金投入;四是联合办学, 探索成立股份制投入的农机培训模式。

(三)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目前, 县级农机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因此, 要加强县级农机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 多种方法提高农机校师资的业务水平。一是上级农机部门要定期对县级农机校的教师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二是要有计划把年纪较轻、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的老师送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三是县农机管理部门还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机老师, 拓宽农机实用技术的培训路子。

(四) 做到培训服务下乡到村。

农机培训工作要做到发动报名、办理手续、学习培训、组织考核“四到村”, 并提供优质服务, 妥善解决学员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方便学员参加学习, 减少学员的费用开支。象州县农机校近几年来进行了这方面的积极探索,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有效地调动了农机手自觉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不但学习人数倍增, 而且培训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共到村办班6期, 参加学习120人, 占总培训人数23%。2011年1~10月共到村办班7期, 参加学习358人, 占总培训人数60.3%。

(五) 保证农机培训质量。

上一篇:辐照效应下一篇:农民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