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

2024-07-06

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精选十篇)

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 篇1

1 老年痴呆的预防性护理干预

AD是慢性病, 起病隐匿, 病人难以说出准确的发病日期, 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应积极阻断导致AD发生的危险因素, 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情绪抑郁、环境污染等。AD早期症状不典型, 应注意观察老人最近是否记忆力减退, 尤其是对近期发生的事想不起来;看电视对影视中的人物关系及事件理解模糊, 甚至刚看完电视无法描述剧情;整日忧郁, 不敢独自外出, 表情淡漠、计算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退化。当病人出现时空定向错乱, 如昼夜不分、迷路等状况, 提示病情加重。护理上应去除危险因素, 提倡健康科学饮食, 合理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加强体育锻炼, 鼓励老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 不脱离社会和家庭, 避免空巢孤独的生活等, 可预防和延缓AD发生。

2 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

AD病人智能缺失, 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药物干预也不能使之逆转。护理上通过行为学干预, 对保存现有残存记忆和认知功能,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2.1 日常生活护理干预

AD病人常常出现健忘和性格孤僻, 说错话, 做错事, 绝不要以健康人的思维和病人回话, 尊重病人自尊。一日三餐应按时、定量, 尽量尊重病人既往饮食习惯。食物应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 荤素搭配, 温度适中, 去骨、无刺, 易于消化。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 注意微量元素铁、硒、锰、碘等的补充;定期健康体检, 将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日常照料着装舒适宽松、适度锻炼、外出备手杖、佩戴信息卡或AD手链、必要的急救药品、定期排便、洗澡水温适宜, 防止跌伤;部分AD病人睡眠前会出现不耐烦、易激动、急躁等现象称之“日落综合征”, 照料者应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必要时采取药物干预, 保证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夜间不要让病人单独居住, 以免发生意外。情感上要关心AD病人, 多与其沟通, 可消除孤独, 延缓病情发展。

2.2 记忆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

早期AD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 尤其是近记忆障碍, 对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前发生的事件都无法回忆, 远期记忆功能往往正常, 能够回忆起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 反复提同一个问题或说同一句话。例如见到一个朋友或熟人叫不上来名字, 经常找不到眼镜、手机或钥匙, 开水烧开忘记断电、出门忘记关灯等。家人及护理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 和病人沟通, 帮助和引导他回忆先前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看电视时边看边给病人介绍剧情, 过后马上引导其进行复述, 出门之前提醒他拿眼镜、钱包、手机及钥匙等物品, 但不能代劳, 那样反而会加速痴呆的发展。护理人员及家属也可与病人讨论当年记忆深刻或值得骄傲的往事, 如翻看以前的相册、阅读以前的信件、背唐诗、阅读幼儿园小朋友的认知卡片、回忆亲属或子女的电话号码等。在AD病人回答不出来的要给予鼓励, 告诉他“没有关系、我们再想想、您已经做的很好了”, 当他正确回答出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你真棒、很好、非常好”, 让病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重塑记忆。

2.3 语言障碍的护理干预

找词困难是AD病人最早出现的语言障碍, 主要表现为在说话时找不到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词汇, 空话连篇, 过多地用解释来表达, 絮絮叨叨。疾病初期对物品命名正常, 能说出儿女的姓名, 晚期这些功能逐渐减退。AD病人发音、语调及语法结构可保持相对正常, 而语义表达晚期则进行性受损。家属及看护人员对AD病人要用婴儿般关爱的态度进行交流, 鼓励病人广交朋友和参加社会活动, 认真倾听病人失去逻辑的话语, 多和病人聊天, 聊天时语调要温柔平和, 多使用简单句。必要时教病人朗读或背诵一些简单的儿歌或句子能够帮助病人保留现有的情感体验和对自我认识意识的延续。否则, 病人会出现自言自语, 发出不可理解的含糊声音, 终至缄默不语, 不能与外界交流, 完全与世隔绝, 更进一步加速了痴呆的进程。

2.4 空间认知障碍的护理干预

在AD早期即可有视空间技能障碍, 表现为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 伸手拿东西时抓空或将物品打翻, 走路时不能准确判断台阶的高度, 这也是病人出现跌倒综合征的原因。有些AD病人在早期可能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智力测试中不能临摹简单的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可出现明显的穿衣困难, 如穿反鞋子、裤子, 扣子扣错位、用其他家庭成员的毛巾、牙具、水杯等。家属及看护人员要理解和尊重病人, 不能出现埋怨及责备的语言, 不能让病人单独出门, 随身佩戴信息卡防走丢;下台阶时要有人搀扶、避免摔倒;外出时要引导病人自己认路, 而不是简单的带路, 让病人临摹幼儿园的简单图画, 写一些简单的汉字, 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改善空间认知功能, 避免痴呆恶化。

2.5 失认和失用的护理干预

失认是对物体的视觉及触觉要素都能辨别的情况下认物障碍, 多表现为视觉失认, 不认识亲人及熟悉朋友, 甚至不认识镜子中的自己;失用则表现为不能以正确的手势做出连续的复杂动作, 如右手接过一张纸, 双手对折, 放在大腿上;同时也不能按指令做出可自发完成的动, 作如刷牙、骑自行车、游泳等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检查AD病人的失认和失用很困难, 有时很难和失语、视空间技能障碍和遗忘所造成的后果区别。

2.6 计算障碍的护理干预

计算障碍时AD的常见症状, 可能与视空间障碍引起、理解障碍或原发性计算不能等原因有关。早期AD病人即可表现出计算障碍, 主要不能计算复杂的算数, 到菜场或超市往往别人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严重者甚至不能计算简单的算术, 不认识货币面值, 无法外出购物。家属和照料人员发现病人经常外出买菜给错钱、付了钱忘记拿菜, 回来无法报账等状况时要警惕早期AD的可能。计算障碍出现时病人可出现自责, 抱怨自己没有用, 甚至担心会患AD, 要给予病人心理安慰与鼓励, 并有意训练其计算能力, 可由小学生最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开始, 由浅入深地进行计算训练, 当病人计算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 “您真棒”“真好”, 当病人计算错误时可提醒“您再算算”“这个有点难, 我也没算出啦, 没关系, 我们再算一个简单的”。

2.7 判断力差、注意分散的护理干预

AD病人早期可出现判断力差, 概括能力丧失, 注意力分散。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中的题目, 如举例“香蕉和桔子都属于水果”, 当问病人“火车和自行车都属于?手表和尺子都属于?”时, 不能正确回答。不能正确区分影视剧中的正反面人物, 不能区分塑料和金属制品, 往往把塑料制品放到火上加热, 做饭时放错或未放调味品。出现这种情况时家属和照料人员要24h陪同, 不可让AD病人独居, 以免发生危险。在家里常用的物品上贴上标签, 在厨房、浴室等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贴上警示标语, 要经常性的口头提醒, 以免发生意外。此外, AD病人由于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 在下台阶或过门槛时最容易摔伤、骨折, 对居住在高层楼房的痴呆老人, 更应防止其不慎坠楼, 应加强陪护, 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2.8 心理及精神障碍的护理干预

AD早期出现隐袭的智能衰退, 但人格和社会行为基本正常, 仍能进行社交活动, 很多病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患病, 周围人不易察觉。要注意病人的嗜好和自尊心, 对AD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 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 家人要理解是由于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 给予爱心。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有些不能满足的应耐心劝说, 切忌按照正常人的认知观, 出现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要多与病人聊天, 加强情感沟通, 尤其是与病人最亲近的家庭成员心理安慰、沟通最为有效。当AD病人出现幻觉、抑郁、躁狂等严重的精神障碍, 提示病情加重, 要及时采取药物干预。

2.9 行为障碍的护理干预

AD早期运动功能正常, 中期会出现无效劳动, 无目的劳动, 如在家里转圈、翻箱倒柜、收集废物、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愿洗脸和漱口、晚期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 全无生活自理能力, 常继发感染死亡。家属及照料人员早期行为干预包括引导病人回忆一些有意义或引以为自豪的事, 认识常见物品的卡片, 做简单的计算、听轻音乐等都可以有效的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使行为障碍不至于继续发展。对失眠病人、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其改善睡眠, 若有伤害他人或自残倾向也应做好安全防护, 必要时采取药物干预措施。

3 疾病的干预

AD病人往往合并有多种老年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死或中风等, 除了做好AD的护理外, 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变化, 如有异常应及时药物干预。对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或者应经常翻身叩背, 防止压疮的出现;对于大小便失禁的要及时清洗, 避免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

4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 AD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 AD发病隐匿、病因复杂, 往往错过了早期防治的最佳时机, 症状明显时已经无法逆转。因此, 对于AD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干预, 才能将其危害降到最低。虽然医院及养老机构会为AD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 但是对于早期AD的发现、护理照料、心理安慰更多的还要靠亲属, 因此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对亲属或照料人开展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加强亲属对疾病的认识,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AD病人的照料中来, 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贤豪, 王军, 盛树力.关注老年痴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2:2.

[2]王锐.临床痴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

老年痴呆症有哪些早期表现 篇2

老年痴呆症发病常很隐匿,不为人们所注意,因此,正确认识痴呆早期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延缓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痴呆早期记忆障碍表现很突出,病人容易忘事,丢三拉四,初期表现为对近事的遗忘,如对几小时前刚吃过菜的已不能回忆。随着病情加重,远事记忆也受影响,如不能回忆过去的经历。有的病人表现为情感障碍,早期有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易流泪,遇事抑郁愁闷,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惧等。一些病人有认知障碍,开始可有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说话重复,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与以往的精明强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病人有心理障碍,由于记忆力减退,不知道东西放在何处,总怀疑有人偷他的东西。有的病人感到躯体不适到处求医检查,虽未查出异常,但仍感到痛苦。患者性功能低下,常怀疑配偶有外遇,为此家庭常吵闹不和。少数病人有行为障碍,一反常态变得过分节俭,到处收集废品,一些病人把自己画的简单草图比作为名家所画,备所珍藏。有些病人到了新环境经常走错家门。

上述早期症状,非同时出现,一旦有类似症状发生,应立即到专科医院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

《二》、怎样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要从中年开始做起,因为老年性痴呆能如在痴呆前期或痴呆初期被发现,并在生活上采取相应措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是完全可以控制其发展的,并且可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好的方向转化。从近年研究的结果看,预防老年痴呆发生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避免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生,以防止因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老年痴呆 动脉硬化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敌人”。调节膳食,少吃食盐,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注意智力训练,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 研究显示,常做用脑且有趣的事情,可保持人的头脑灵敏,锻练脑细胞反应敏捷,而整日无所事事,则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较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多学习新鲜事物;培养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应注意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如和朋友聊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加强精神调养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注意保持乐观情绪,也就是说,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无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才能有助于健康不衰。

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状态 因为忧郁是老年人患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因此要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维持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加强体育锻炼 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其实,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可预防大脑退化。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应尽量多活动手指。

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 篇3

方法:抽取90例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卒中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综合康复训练。

结果: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接受恢复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卒中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卒中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41-01

吞咽困难是临床上患有脑卒中的患者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窒息、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以及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本次研究中选取90例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卒中患者病例,对早期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90例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我院就诊的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卒中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81至96岁,平均89.4岁;干预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80至98岁,平均89.9岁。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综合康复训练,主要方法包括:①心理护理: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有效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患者进行沟通的精髓与一个主要的切入点,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可以使患者的精神变得更加振奋。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通常情况下会表现恐惧心理,由于害怕进食不利而出现呛咳现象,所以采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式引导患者对安全进食的方法进行了解,患者每次进食后都应该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帮助患者从疾病认识上转变思想观念。②口腔:每天定时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防止食物的残渣在患者的口腔发生存留,进而导致口臭。还可以有效防止出现由于食管反流而导致的误吸现象,患者在餐后应该至少保持坐位半小时。③环境: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该努力为其营造一个整洁、轻松、愉快的进食环境,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食并使其治疗信心显著增强。④吞咽训练:吞咽康复主要包括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屏气一发声运动,吸吮与喉上抬的训练,侧方吞咽,点头吞咽,用力吞咽,门德尔松手法、抬头运动等几大部分组成。⑤摄食训练:护理人员应该尽量鼓励患者进食,如果病情允许可以让患者自行进食,对肢体功能锻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进行适当的摄食训练,从胶冻样食物开始逐步向糊状食物过渡,比如食藕粉等对吞咽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食时以躯干后倾和轻度颈曲位较为理想,不易导致出现误咽现象。⑥颈部训练:训练患者咽下时头部适当向麻痹侧旋转,因为头向麻痹侧旋转可以使咽腔的麻痹侧逐步变小,健侧的食道口不断扩大,可以使食团在通过梨状窝时不会遇到任何障碍。对颈部进行适当活动,可以使颈部的肌力显著增强,对呼吸辅助肌的肌力具有明显的提高效果[2]。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效果、住院接受恢复治疗的时间进行对比。

1.3治療效果评价方法。显效: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已经基本或完全消失,饮水试验结果的提高幅度超过2级,饮食内容提高程度在1~2级之间,进食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每次进食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有效:吞咽功能障碍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饮水试验结果提高幅度达到1级,饮食内容的提高程度达到1级,进食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增加,每次进食所需时间有所缩短;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没有任何改善,饮水试验结果没有任何变化[3]。

1.4数据处理。研究过程中所得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组间对比结果进行X2检验,当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吞咽功能障碍症状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73.3%;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症状改善效果为: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3.3%。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恢复治疗时间。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的时间分别为(16.32±2.08)d和(11.47±1.75)d,两组患者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体会

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越早越好,系统的训练可以使吞咽功能显著提高,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造成影响,而康复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持续性较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有效护患沟通是实施护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心理护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使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使生存质量显著提高[4]。

参考文献

[1]方丽波,王拥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及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1(15):404-405

[2]马艳平,张俊玲,宋慧,等.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1(16):491-492

[3]张婧,王拥军,张珊珊.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检查及康复方法的选择[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0(10):632-633

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识别与护理 篇4

收集我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住院患者及家庭病房患者共150例, 其中男86例, 年龄在69~90岁, 女64例, 年龄在60~86岁。

2 方法

采用病史分析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对造成老年痴呆的易患因素中的疾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 家庭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性别

此表得出调查的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14.7%, 其中男占8.7%, 女占6%。男/女1.4 ∶ 1, 较国内其他报道高。

3.2 疾病因素

22例老年痴呆患者中, 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者8例, 占36.36%;糖尿病者6例, 占27.27%;高血压中风者5例, 占22.7%。

3.3 社会心理因素

22例老年痴呆患者中, 其中交往少者7例, 占31.81%;文盲者4例, 占18.18%;睡眠过多者3例, 占13.13%;低保户2例, 占9.09%。

4 老年痴呆的早期识别

4.1 记忆力障碍

早期记忆力障碍时轻度, 近期发生的事情明显遗忘, 可以回忆出来所做的事情。

4.2 定向障碍

在记忆障碍的基础上发生定向障碍, 如:出门后找不到家, 渐渐地会连常见的好朋友也不认识, 严重时分不清男女等。

4.3 判断理解力障碍

无法安排工作、日常生活, 购物中计算能力下降。

4.4 人格改变

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自私和不善交际, 以自我为中心, 不关心周围事物, 又不正常性行为。

4.5 括约肌控制障碍、妄想、幻觉

生活无法自理, 若无人照料会污秽不堪, 痴呆妄想。

5 护理措施

5.1 病情观察 一种疾病可表现出其他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作为一名护士, 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 精心护理, 才能配合医生诊断和治疗, 使患者早日康复。

5.2 饮食营养 饮食能起到保证营养供给、辅助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等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饮食护理, 加强患者的饮食管理。因为合理的膳食搭配、科学的加工制作, 不仅可以唤起老年患者的食欲, 激发消化系统功能, 而且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健复。

5.3 重视病前调护, 预防或减缓痴呆的发生 护理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 指导家属关心孤寡、独居高龄的老人, 每天可以下棋、读报、聊天、体育锻炼、踩鹅卵石通过脚底神经反射刺激大脑。切忌将老人关在家中拒绝人际交往。

5.4 帮助料理患者的日常生活, 加强患者的功能训练。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立能力差, 应保障患者生活上的需求, 训练生活自理能力, 延缓智能衰退。

5.5 注意安全防护, 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 避免迷路、走失, 外出时衣袋里应放一张写有患者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的卡片, 便于寻找。

5.6 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及早控制血压, 保持适当的血脂血糖, 防止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

因此, 护理人员要经常督促老年患者在病期或恢复期遵医嘱。加强护患交流, 运用人文关怀的理念, 注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从而使护士的护理获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 同时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总之, 识别老年早期痴呆症状, 面对日益老龄化的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让我们倍加关爱老年痴呆患者。

参考文献

老年痴呆的护理 篇5

大家身边有没有患有老年痴呆这种症状的人呢,如果有就一定要注意了,对待他们老有耐心和更多地关心,让他们在晚年即使有病痛的缠身也可以和幸福的度过,认真的学习一些关于老年痴呆的护理知识,给家人的生活带去一些帮助。

1 衣着

为患者准备的衣服质地要好,特别是内衣要柔软舒适,最好是选纯棉的,以免化学纤维对老人皮肤造成不适或意外着火的情况下粘在身上,同时衣服要宽松,外衣最好选用无需熨烫的面料,尽量不使用拉链,最好用按扣或布带代替拉链,防止拉链拉伤患者

2 饮食

患者要多吃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谷物、瘦肉、豆类、海产品等,各种水溶性及油溶性维生素平常适当摄取,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各类矿物质,如:锌、铁、钙、磷等,也有延缓老化的功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多及太油腻或太精致,不要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脂肪。

3 居住

居室要宽敞、整洁、设施简单、光线充足,室内无障碍如门槛等,以免绊倒患者。地面要防滑,床边有护栏,刀、剪、药品、杀虫剂等要收藏好,煤气、电源等开关要有安全装置,不要让患者随意打开。患者生活环境要固定,看护者不宜经常更换。家人要经常督促和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对于有异常行为的患者,应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如患者有随地大小便现象,家人就应掌握患者大小便规律,定时督促患者上厕所。训练患者有规律地生活,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周围环境要相对清静;当患者有过高或不合理要求时,要劝阻或分散其注意力。如果患者做出令人尴尬的事情,只要言行不危害他人,就不要刻意纠正,最好的方法是用别的事情转移其注意力。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篇6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早期康复,基础护理,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并且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 往往轻微的创伤即可导致股骨颈骨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对我们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减轻高龄患者骨折后的创伤反应、预防并发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已日益引起关注。现将我科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8例, 女18例, 年龄60岁~90岁, 平均年龄71岁。致伤原因:摔伤22例, 交通事故4例。26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恢复良好, 未发生新的并发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 2组一般情况比较后无显著性差异。

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按照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观察组按照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的同时加强了早期的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2.1 术前护理

患者受伤后多为被动体位, 加之局部疼痛, 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烦躁等情绪, 护士应耐心有序地与老年人相互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 骨折后卧床, 肠蠕动减弱, 因此要加强饮食的护理。饮食指导宜因人而异, 因病制宜, 如糖尿病患者应给予低糖、优质蛋白质饮食;高血压患者宜给予低脂肪、清淡饮食。老年人由于钙的流失比较严重, 大多伴有骨质疏松, 因此应当增加钙的摄入, 如多食骨头汤、牛奶、海产品等[1]。术前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对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 大多数患者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 这些合并症可影响患者在围术期的治疗护理效果, 所以要请内科医生会诊, 积极做好合并症的治疗及预防。术前1 d患者常规备皮, 手术区域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安返病房后, 立即安装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将患肢妥善固定, 观察患肢的肿胀等情况。引流管摆放妥当, 防止扭曲、折叠及受压, 保持引流通畅, 并观察引流液的量及色泽,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 压疮的预防

患者活动受限不易翻身, 加之疼痛, 容易引起骶尾部压疮。应保持床铺整洁干净, 避免物理性刺激, 随时更换敷料及潮湿的床单。翻身时要在患者制动的前提下, 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 按摩骨隆突受压部位, 每2 h按摩1次。若皮肤发红、破溃时用2%的碘伏每2 h涂擦1次, 至皮肤老化脱落为止。应鼓励患者主动翻身。

2.2.3 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

长期卧床的患者活动少,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严密观察肌张力恢复情况, 防止因药物导致的继发性呼吸困难, 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指导患者做有效的咳痰, 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 用手托起上身及臀部, 增加活动量, 以增加肺活量。轻轻叩击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 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

2.2.4 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

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对患肢进行适当的按摩及活动,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术后6 h~8 h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2 500 U腹部皮下注射5 d~7 d, 降低血液黏稠度,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的形成。

2.2.5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插尿管患者每日应做尿道口的护理, 注意导尿管及尿袋应妥善固定在低于耻骨联合的部位, 更换尿袋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达到生理性内冲洗的目的。

2.2.6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目前静脉留置针正广泛应用于临床, 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和刺激, 患者亦可减少疼痛, 而且减少护士的穿刺次数, 提高了工作效率。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定时巡视, 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 输液的滴速是否通畅, 如发现上述现象立即拔针, 按无菌技术操作重新选择合适的部位置管。输液器应每日更换, 更换输液器时连接套管处必须消毒。输液完毕拔针时, 应抽吸2~5 m L肝素液, 一边关闭输液管, 一边缓慢注入肝素液。次日输液时, 用碘伏棉球消毒肝素帽, 推注约5 m L的等渗盐水, 并抽得回血方可输液。告诉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 以便透明敷贴固定牢固, 透明敷贴不宜每日更换。拔管时, 沿血管方向轻轻拔除针头, 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 min~5 min, 防止出血。留置针保留时间以3 d~4 d为宜, 最好不超过1周。

2.2.7 预防便秘

便秘与老年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少及术后饮食量减少有关。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 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术后第3天开始鼓励患者进食少量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指导患者每日做腹部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3次, 每次10 min, 促进肠蠕动。必要时, 用肥皂水灌肠。

2.2.8 康复训练

先进的材料, 精湛的技术, 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2]。加强对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 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术后穿“丁”字鞋, 固定患肢外展30°中立位, 术后24 h开始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患者取平卧位, 双下肢自然平放, 绷紧大腿前方肌肉, 保持5s~10s, 每隔10 min练习1次。踝关节最大限度屈伸10 s为1个动作, 20~30个/次, 3次/h, 以患者的最大耐力维持, 不引起疼痛为原则。3 d~2周可做直腿抬高训练, 最大限度不超过90°.3 d后可扶双拐下地站立, 患肢不能负重。1周后可下床活动, 患肢跟进不负重, 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逐渐增加活动量。

2.2.9 离床功能锻炼

术后7 d~10 d, 患者体力恢复, 骨水泥也逐渐牢固, 可逐步练习下床活动, 但不能负重。在恢复期功能锻炼时, 要指导患者不要做盘腿动作, 不宜久坐, 睡觉时平卧或半卧。术后2个月内禁止坐浴。不能俯身捡东西, 禁止坐低板凳, 避免再次创伤。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术后有关注意事项, 嘱其定期复查。

3 统计学方法

所测数值均用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4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 恢复良好, 均无伤口感染和股骨头脱出等并发症发生, 2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 结果如下。

5 体会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 入院后要完善各项检查, 进行健康评估, 制订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 尽量早期手术;同时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缩短患者卧床时间, 及早下床活动, 对提高患者晚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冯岚.高龄高危病人行膝、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2) :20-21.

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 篇7

1 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特点

1.1 记忆障碍

记忆力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早期突出的症状, 以记住新知识能力受损和回忆远期知识困难为特点。患者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 (3 min内不能记住3个无关单词) 和学习新知识困难[3]。表现为:丢三落四, 说完就忘, 同一问题反复提问, 语言啰嗦, 刚放置的东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 做菜时已放过盐过一会又放一次等。随着病情发展, 远近期记忆均受累, 可表现为记不住自己的生日, 有的患者甚至连自己的姓名、年龄等都不能正确回答。

1.2 智能障碍

智力活动全面减退, 大脑的功能全面减退, 很容易迷路, 计算、理解等能力受损甚至不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可出现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和意志不集中等表现。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可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1.3 思维言语障碍

进行性思维迟钝、缓慢、贫乏, 不能进行逻辑思维, 说话时常自相矛盾, 让人无法理解其想表达的意思。疾病早期主要表现唠里唠叨, 词不达意, 想说的话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错语症交谈能力减退, 阅读理解受损, 但朗读能力可相对保留, 最后可表现为完全失语[4]。

1.4 情感障碍

伴有幻觉或妄想, 以幻视、幻听和被窃妄想最为多见, 情绪改变亦较常见, 如焦虑、抑郁、易激惹、欣快、情感失控等[5]。

1.5 定向力障碍

对时间、空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 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 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不知道哪个床是自己的, 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家等。时间定向力也很差, 有的患者不知道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 是白天还是黑夜[6]。

2 干预措施

2.1 认知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及预防和减少进一步的记忆减退, 有助于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7]。认知功能训练要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用, 起到预防和减少记忆减退的作用。

2.1.1 记忆训练

训练患者瞬时记忆能力, 即告知患者一些内容后立即让患者复述, 直至不能复述为止。训练患者长时记忆能力, 即让患者回忆过去的某项内容, 如患者能够成功回忆, 则回忆更久之前的内容, 加大训练难度;不能成功回忆, 则回忆相对近期的内容, 降低训练难度, 反复训练, 直到能够识记。还可通过梳理人际关系的来龙去脉, 表述各种事物的关系与特点, 加强对人事物的理解记忆, 使记忆力增强。对于实在是记忆困难的患者, 建议患者将一些重要的事物记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帮助记忆, 避免遗忘。

2.1.2 智能训练

寻找一些有利于智力的玩具, 如拼图、积木等, 让患者玩。充分利用残存智力, 协助患者进行数字排序训练、物品分类训练、计算能力训练等, 训练患者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科学用脑, 鼓励患者多多进行脑力活动, 但用脑不可过度, 以免加重智能障碍, 过犹不及。

2.1.3 思维言语训练

可以向患者讲述一些事情, 讲完后提些问题让患者回答, 或让患者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也可以向病人提问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引导病人自主思考并主动与人交谈, 鼓励患者多动脑、多思考、多与人交流。

2.1.4 情感训练

对情感障碍的患者多给予信息及语言刺激训练, 对患者关心、体贴, 多与其交谈沟通, 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思维活跃及紊乱的患者, 改变话题, 分散注意力, 转移思路, 保持情绪平稳, 使思维恢复到正常状态;对有妄想的患者, 护士与患者交谈时, 注意谈话技巧, 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对幻听、幻视的患者, 要稳定情绪, 分散注意力, 尽快将其引导到正常的情境中来[8]。

2.1.5 定向力训练

对时间、空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进行训练, 诱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定向力, 减轻定向力障碍。可经常向患者提问现在所处的时间、地点等, 如患者回答不上来, 可给予适当的提示, 以减轻因定向力障碍而引起的焦虑。

2.2 其他方面

痴呆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且合理, 禁烟禁酒, 按时作息, 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还要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另外, 在饮食方面要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食物应易于消化, 以素净清淡为主, 少食动物脂肪, 限制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入, 糖和盐均不宜摄入过多。与此同时, 患者应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但要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做些与自己身体状况和年龄相适应的体育锻炼, 还可多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护理人员与亲属须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 指导患者按时吃药, 细心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要关心爱护患者, 减轻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减少患者的压力与刺激。在照护痴呆患者的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意外伤害, 因此必须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摘要:本文针对老年痴呆早期的认知功能障碍论述了其临床特点及相应护理对策, 旨在加强社会大众对老年痴呆患者的重视, 积极采取措施延缓老年痴呆的发展及减少该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老年痴呆,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辛胜利, 周卡, 尹学, 等.群居老人痴呆症状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 2000, 7 (2) :42-43.

[2]黄展丽.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3A) :612.

[3]沈渔.精神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1-242.

[4]范妮, 何红波, 肖计划, 等.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9) :590-592.

[5]杨莘, 王玲.老年性痴呆患者情感障碍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 :25-27.

[6]韩臻.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10 (9) :780-781.

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 篇8

关键词:早期家庭护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老龄化社会性疾病。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觉空间辨认等神经精神症状及生活能力减退等行为障碍是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1]。本次研究对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痴呆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家庭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痴呆疾病患者8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19例;老年痴呆疾病发病时间1~9个月, 平均发病时间 (3.2±0.6) 个月;患者年龄62~86岁, 平均年龄 (70.9±1.7) 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20例;老年痴呆疾病发病时间1~8个月, 平均发病时间 (3.1±0.7) 个月;患者年龄61~88岁, 平均年龄 (70.7±1.8) 岁。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采用常规老年痴呆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模式基础上, 加用早期家庭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 (1) 随访: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建立系统的治疗和随访档案, 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每月应该至少进行一次家访, 对老年痴呆疾病患者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帮助和开导, 使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解决,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从而充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特征, 采用个性化方案实施心理护理, 例如积极鼓励广大患者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日常活动, 比如读报、种花、体育锻炼、集体活动等,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唤起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同时, 使患者及其家属、朋友的交往能力充分增强, 使其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 使孤独感明显减轻, 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水平明显降低。 (3) 社区活动:每月都选择一个患者相对较为集中的社区举办至少一次的老年疾病健康知识讲座, 同时向广大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并发放自制的健康教育手册, 对其更好的进行体能锻炼、智能训练、记忆训练和逻辑思维训练等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督促作用。 (4) 家居安全护理干预:针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疾病的患者而言, 跌倒、误服 (吸) 、烫伤、自伤等事件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家居安全问题,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的指导, 可以有效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 嘱咐家属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居住环境, 要保证做到安静、舒适、整洁、安全等几个方面, 以使家居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3]。

1.3满意度评价方法:在老年痴呆护理干预计划实施结束后, 利用家访的机会, 以不记名打分问卷形式, 对患者家属老年痴呆疾病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 100分为满意, 80分以上为满意, 8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 60分以下为不满意[4]。

1.4 观察指标:选择在护理干预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的降低幅度、家属对老年痴呆疾病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护理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 当P <0.05, 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的形式表示, 并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2 . 1 在护理干预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的降低幅度: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为 (19.84±2.41) 分, 干预后为 (15.36±2.10) 分, 组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护理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为 (17.85±3.16) 分, 干预后为 (14.27±2.40) 分, 组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为 (19.69±2.14) 分, 干预后为 (18.92±2.05) 分, 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护理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为 (17.34±3.02) 分, 干预后为 (17.0±2.66) 分, 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简易智力状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两组在干预前组间数据对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干预后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2.2 家属对老年痴呆疾病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家属中有14例对老年痴呆护理服务满意, 21例基本满意, 9例不满意, 患者家属满意度达到79.5%;观察组患者家属中有29例对老年痴呆护理服务满意, 13例基本满意, 2例不满意, 患者家属满意度达到95.5%。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2.3 护理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对照组护理干预计划共计实施 (39.7±6.47) d, 观察组护理干预计划共计实施 (28.10±5.48) d。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家庭护理模式指的是患者在家庭成员的照顾和协助下在家中即可完成的一些包括日常护理、安全护理、健康锻炼、智能和认知能力训练等干预项目。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通过对该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早期家庭护理干预, 不仅仅可以科学地督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实际全面的了解, 从而提高广大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也能够使护理人员的照顾行为进一步的规范化、专业化。可以使护理干预针对老年性痴呆疾病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使其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 进一步改善认知能力, 使该病患者AD转化的进程速度明显减慢[5]。

参考文献

[1]低剂量胰岛素抑制有关蛋白前体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J].现代医院, 2011, 11 (13) :114-115.

[2]胡文生, 唐牟尼, 郑洪波, 等.老年期痴呆患者在社区、老人院与住院中的经济负担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4 (10) :168-170.

[3]江皋轩, 柴振芳, 吴爱莲, 等.老年痴呆HABILITATION护理模式的I临床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6) :148-149.

[4]谭晓雪, 林春清, 招丽温, 等.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2A) :178-179.

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 篇9

关键词:髋部骨折,早期康复护理,老年,术后恢复

老年髋部骨折在老年人外部损伤中极为常见, 其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老年人的骨质脆弱疏松, 极易引发骨折, 并引起相关的特殊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临床老年髋部骨折常见的3种。该研究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 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 各45例, 对照组为骨科常规护理, 并对其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统计康复护理和康复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 男41例, 女49例, 年龄63~90岁, 平均71.2岁, 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 股骨颈骨折48例, 股骨粗隆下骨折8例。在所有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合对照组, 各45例。

1.2 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主要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或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主要采用γ钉内固定术或者加压滑动鹅头钉。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是否成活取决于:股骨头晚期塌陷之前能否重建股骨头血液供应;残留的血液系统能否足够营养股骨头;骨折复位情况对股骨头血运影响很大;选择置入时对股骨头颈损伤较小的内固定物。我们主张对65岁以下患者采用内固定方法, 对65岁以上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

1.3 护理

1.3.1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有疼痛护理、牵引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减轻疼痛主要采取牵引制动, 有效的疼痛缓解可以提高康复信心, 减轻心理负担;对术前患者使用皮牵引护理, 对患肢制动, 可以减轻疼痛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老人术后卧床活动不便, 卧床时对并发症的防范极为重要, 防止压疮、肺炎、尿感、萎缩、血栓、抑郁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缓慢, 对手术结果抱有疑问, 医护工作者应该注重心理护理, 与患者积极交流, 解除思想负担。饮食上注意多食用含钙食物, 如牛奶、鱼蛋类、瘦肉等, 指导其营养与饮食的搭配。

1.3.2 康复护理

术前应该训练患者功能锻炼, 深呼吸、咳痰, 踝关节、膝关节以及臀肌锻炼。患者常有恐慌心理和情绪, 医护工作者应消除患者心理疑虑,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术后, 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 于术后当天开始功能锻炼最好。叮嘱患者在床上锻炼, 指导患者肌肉收缩活动和踝关节背伸、屈活动, 预防萎缩和痉挛。若是牵引病人, 利用床上吊环, 屈曲健膝关节, 用健足蹬床, 抬高臀部。内固定术后用长沙袋固定患侧下肢。术后1~2周进行立位锻炼, 于床边立位, 患肢外展保持中立位, 不负重。2~3周持双拐行走, 再改为单拐, 逐步去拐行走。生活中注意不要坐低椅子, 沙发, 睡觉时仰卧姿势, 坐位不要双腿交叉。

1.4 髋部功能评价

该研究采用Harris评价标准对患者髋部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价, 于术后1年实施, 包括关节活动情况、关节活动功能、畸形度、疼痛度, 总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良, 70分以下为差。

1.5 统计方法

对研究资料进行检查与核对, 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 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对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康复护理组优于对照组康复情况。

3 讨论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出现髋部骨折的逐渐增多。目前, 髋部骨折已经在老年人骨折中占据首位。老年人身体的柔韧性、自我保护能力、灵活性下降, 一旦意外摔倒或被撞倒, 身体的重量大部分都施加在了髋部, 就会频繁出现髋部骨折的现象。据报道, 老年人髋部骨折一般1年内的死亡率在20%左右, 危害很大。很多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只能长期卧床休息, 使得身体的各项机能急速衰退, 原本孤独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痛苦。

目前,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和内固定是治疗髋部骨折常见方法。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1~2周即可下地行走, 卧床时间缩短, 并发症也相应减少, 对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次性治疗。正确、积极的进行术后康复护理变得犹未重要, 特别是髋关节的早期康复。良好的术后康复措施与指导不仅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进度, 还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升手术质量。术后骨折部位周围的软组织存在创伤, 引起肿胀, 在3~5 d后达到顶峰, 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术后在不影响内固定的前提下尽心肌肉训练可以按摩局部静脉, 加强静脉、淋巴回流, 促进血液循环, 在缓解肢体肿胀的同时降低静脉栓产成的可能。为避免关节粘连,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营养的供应, 应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同时进行深呼吸, 调节呼吸, 防止发生肺部疾病。该研究表明, 经过康复护理后, 患者髋部功能明显得到改善, 特别是患者关节的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如常, 出现疼痛畸形的情况较少。

由于骨折恢复期较长, 家庭康复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访视患者, 对患者的恢复训练和康复护理进行指导和干预。研究表明, 干预后患者的躯体功能、健康状态、下肢功能、社会功能都有了显著提高。患者应第1年内每季度复诊1次, 2年内每半年复诊1次, 根据骨质生长恢复情况进行下一步指导, 直到完全康复。

日常生活中, 患者及其家人要做好预防远离伤害。增加户外运动, 强身健体, 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预防骨质疏松, 多吃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应用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老年人可以进行中医保健治疗:推拿、针灸保健等。

4 小结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过程缓慢, 在术后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以恢复肌张力、减少并发症。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玉明.老年髋部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J].现代护理, 2010, 7 (22) :158-160.

[2]张向云, 李彩红.预防老年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18) :199.

[3]陈瑜婷, 张萍, 朱权.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1 (6) :31-33.

[4]Van Balen R, Steyerberg EW, Polder JJ, et al.Hip fracture in elderlypatients Outcomes for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type of residence[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01, 390 (9) :232-243.

[5]Shyu YL, Chen MC, Liang J, et al.Predictor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forhip fractured elders during 12 months following hospital discharge:aprospective study on a Taiwanese sample[J].Osteoporos Int, 2004 (15) :475-482.

老年痴呆的早期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7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有3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的年龄为51~79岁,平均年龄为(63.8±3.5)岁,患者的病程为2.8~18.9年,平均病程为(11.3±1.7)年;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为52~77岁,平均年龄为(63.7±3.2)岁,患者的病程为2.7~18.8年,平均病程为(11.4±1.6)年。研究组和对照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病情等方面基本相似(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组间的相关数据均可进行比较及分析。

1.2方法:对对照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主要是保持患者病房的舒适、干净、告知患者需注意的事项等。对研究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加早期的康复护理,主要有:①给予患者有效的早期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需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预防措施等,对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及用药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及时纠正患者的不合理行为等。②给予患者早期的运动康复护理。按照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的运动康复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呼吸康复练习,进行床上的康复运动锻炼,避免由于长期的卧床而引发相关的并发症症状,对于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指导进行室内的行走练习等,并按照患者在运动的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相关指标变化进行运动康复锻炼的有效调整,促进患者的康复。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护理后研究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2。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心血管病在临床的治疗中比较的常见及多发,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肺源性的心脏病及退行性的心瓣病等类型,而且老年患者的病情比较的复杂,病程比较长,还容易反复的发作,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所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十分重要[3]。

参考文献

[1]李廷明,曾德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6):1365-1367.

[2]冷衍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264.

上一篇:人际交往原则下一篇:《四个太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