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管理创新

2024-07-27

机关单位管理创新(精选十篇)

机关单位管理创新 篇1

一、机关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机关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1) 资产管理较为薄弱。我国的机关单位在实行了国库制度以后机关单位领导们在无法轻而易举的大刀阔斧的贪污以后就开始将黑手伸向了国有资产。我国的机关单位的一个重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必须对国有资产负责, 必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保值性、增值性、完整性, 必须全面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然而, 我国的许多机关单位的领导者们却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无物, 肆意侵吞国有资产, 纷纷以将国有资产纳入自己的囊中为快。这些领导者们能过控制财务人员、操纵财务管理工作以达到其别有用心的目的。这样的单位在管理上的表现为从为及时进行各种盘点工作, 财务管理呈现出一片人为的混乱景象。账目与款项不符、帐目与帐目之间数据矛盾, 各种款项经常性的挂帐, 现金长期滞留在领导者的腰包, 种种乱象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资产安全, 并且这些领导者的作为也使得其在广大机关职工们的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2) 收支管理不够规范。利用不规范的收支管理人为制造往来帐款的混乱是机关领导者贪腐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在这些领导者的指使之下, 财务人员人为制造对方不存在的往来帐目, 使得数额巨大的国有资产变成呆帐、坏帐。而这些资产却几经辗转巧妙地最终进入到了机关单机领导的腰包。收支的不规范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国家拨付的各项专款, 到了领导者的手里却随意地将这些款项进行挪用、挥霍, 完全无视国家的法规与上级领导的指示, 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绝大多数机关单位中广泛地存在着。

(3)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下的机关单位, 一切井井有条, 财务工作日清月结, 财务人员相对较为轻松。而越是那些制度不健全的单位, 其财务人员越是处于一团乱麻之中, 每天加班加点在混乱中将一切搞得更加混乱。一个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机关单位不但各方面的工作没有效率, 而且对于事务性工作的上传下达更是软弱无力, 至于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就更是迟滞、拖延。

2、机关单位财务管理的变化

(1) 会计工作必须发挥出其管理职能。我国采用的西方式的财务管理制度, 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应该是管理型的会计, 而不是核算型会计。尤其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核算工作越来越多地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因此, 这就给财务管理人员给供了一个最佳的由核算转向管理的良机。管理型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需要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般的会计常识与会计工作技能, 还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以使得财务工作的最终成果能够对领导者的决策起到较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2) 规范预算管理一切迎刃而解。任何一个机关单位的财务管理都有一个关键点, 只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就可以将机关单位的财务管理导入正常运行的轨道。这个关键点就是规范化的预算管理。在我国的许多机关单位中往往人浮于事, 许多财务人员整天忙于核算等低级事物, 早就已经全然忘记了财务管理中还有预算管理这个功能。目前我国不仅机关单位而且即使是较为大型的企业也未能完全做好预算管理。就更谈不上用好预算管理职能了。

(3) 服务式的监督管理是财务工作的艺术化手法。从财务工作的目的来看, 已从原来侧重于管理监督转变到以服务为主、服务与管理监督相并重, 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因此规范单位财务管理, 必须首先规范财务服务, 以优质的周到的规范的服务达到管理监督之目的。

二、机关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预算管理规范化

要巩固预算执行审查的成果, 及时总结预算管理的成功经验, 针对审查发现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对照《预算法》和财政审计部门对预算工作的要求, 规范我们的预算工作。

2、财务管理民主化

加强民主管理是提高和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单位要充分尊重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积极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开展财务管理, 充分调动其管理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规范本单位财务管理群策群力。力争用规范化的民主管理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要进一步落实单位财务公开制度, 重大经费开支和单位年度预算编制须经单位代表大会讨论后决定。

3、收支管理的完善

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收支分级管理机制。严肃收支审批程序和手续, 单位收入支出必须完整、真实、准确地纳入单位财务进行统一核算, 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费用管理重点应放在公用经费和专项支出管理上, 单位要有计划安排支出, 厉行节约, 严格控制公车费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支出, 按照“必须、小额、合理”原则搞好公务接待, 尽可能用最小花费办更多的事, 发挥好经费支出的最大效益。

4、资产管理的健全

单位和部门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 并实行资产动态管理;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使用保管, 做到责任到人。资产管理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 共同协作, 定期开展清查盘点每年不少于一次, 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动态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管理状况。

5、基础管理的巩固

单位要注重财务基础建设, 落实财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 严格遵守和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 认真落实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内部牵制、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资产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负责行使日常财务开支审批权;单位财务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财务机构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和广大财会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 认真履行财务管理职责。

三、结束语

机关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单位财务管理, 它是机关单位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然而在当下的改革大潮中, 机关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减轻财政压力, 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具有先决性的作用。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是机关单位其他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加强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立性是杜绝单位领导贪污腐败的基本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的高低。

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篇2

为加强机关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审批,节约经费开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机关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预算管理

(一)财务室要根据分局工作计划和任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

(二)财务收支计划应参考以前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工作任务和收入,充分考虑预算的收支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三)财务预算建议经分局审核通过后,报送物价局、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二章收入管理

(一)收入是指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

(二)各项收入应全部纳入分局财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在业务活动中与其它单位或个人发生的一切款项,应该及时开具财务票据、收取款项、登记入账,不得截留、隐瞒、挪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支现金和设立小金库。

第三章支出管理

(一)支出是指分局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主要包括经常性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

(二)各项支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财务规章制度。

(三)各项支出应坚持厉行节约、预先申报的原则;各项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其他用途。

(三)业务支出应事先书面请示,待分局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支出。如属专项大额资金支出或计划预算外项目支出,应事先请示,经报分局领导研究决定,方可实施;需呈报上级主管部门的,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批复后方可执行。所有物品采购、经费结算必须由财务人员参与、两人以上经办,并在单据上签字;其他科室人员如需报销,须经主管领导确认签字,并报请领导审批后方可支付款项。

(四)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应严格遵守内部财务报销规定,严格报销手续。所有报销费用支出必须真实、合法,并取得正规合法票据,凭票据报销,禁止白条报支有关费用。报销票据必须按照规定填写规范,当月的票据当月报销,最迟不得超过一个月。对于虚假、无效或填写不规范的报销票据,分局财务人员有权拒绝给予报销,并向分局领导汇报情况处理。

费用报销应严格控制在报销规定额度内,超额支出部分不得报销;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分局领导审核同意方可报销。在资金结算中,各项开支报销尽量通过银行转账付款,一般不现金结算;1000元以上的大额开支必须通过银行转账,不能用现金支付。

第四章 往来款项管理

1、各科室因公需要借款时,由借款人按规定填写借款单,经主管领导审核,报请领导审批后,财务部门方可办理借款手续。

2、预支的差旅费,在出差人员返回7日内应结清;零星购物借款,应在收到发票15天内办理报销手续。借款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5天。前次借款未还的,不得办理新的借款。出纳人员要加强对借款情况的清查,及时催还到期借款。

3、公款不得借给个人或私人使用。

第五章票据、印章管理

收款票据、印章应分别指定专人管理,即管章的不管票据、管票据的不管章。票据领用时要进行登记。出纳人员在收到款项时,必须按款项的内容开具票据(除财政正常经费拨款无需开票外),并严格按规定的要求填写完整、清楚、不得涂改,作废的票据(一式三联)应同时加盖“作废”章。

财务专用的公章、名章和支票,由会计和出纳分别保管,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用章必须事先请示领导批准。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要指定专人管理、实物使用及保管具体落实到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并将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分项登记、编号,建立财产管理卡片,会计账簿必须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

2、固定资产一律不准私人侵占或带回家用,严禁以物易物或赠送、转让。机关工作人员调离本单位时,必须将借用或领用的设备、图书等归还,并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签字清账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否则由管理人员负责追回或赔偿。

3、大额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政府集中采购。购进的资产要由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验收并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帐。固定资产购置应做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

4、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经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核对后,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表”报局领导批准(必要时报财政审批)后方可核销,任何科室及个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必须纳入局机关收入管理。

5、每末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确保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实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按有关规定办理盘盈盘亏手续。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第七章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管理

分局财务人员应按相关财务规定填制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报表。财务人员按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并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表、财政预算、财政决算报告及有关财务资料。

第八章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凭证、会计档案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和规范要求,按期整理装订成册,由装订人签章后,统一归档保管。

第九章财务监督检查管理

分局财务人员应认真做好财务稽核工作,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报销票据、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接受分局局长财务监督检查。分局应积极、主动配合市审计、财政、税务和上级财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机关单位管理创新 篇3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控制度

一、前言

加强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为了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实现经营目标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贯穿于各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合法规范性原则,相互牵制原则,有用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程序,以便为达到该组织的目标提供合理保障,也是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三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采取措施不断使其进行完善。

二、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控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1.职责范围和处理权限不清,未经授权也接触和处理经济业务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和处理这些业务。而在有些单位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不明确。每一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不明确;缺乏必要的检查,进而不能保证授权批准后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2.忽视人员素质,不能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取决于人员的素质,而有相当数量的单位忽视人员的素质,结果给国家或集体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有相当数量的单位从不进行岗位轮换,又缺少必要的教育和培训,结果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履履出现错弊,损失惨重。

3.内部审计形同虎设,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在现实的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有的缺乏独立性,有的形同虚设,一切按领导意图办事,因而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内控管理中的一些内在的基本要求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内控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内控文化没有真正建立,责任约束机制不到位。对员工的失德、失职、违法、违规行为,未明确经营管理责任,员工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未在全行业树立尽职履职观念,未能够逐级建立严格的责任问责、失职问责、引咎辞职和违规惩处制度等。

三、如何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1.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协调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是能否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纪检等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调,另一方面要实现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管理也需要组织、人事部门的参与和配合。

2.建立有效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控制程序包括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职责分工,权利制衡;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工作轮换,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事业单位在处理财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程序办理,以防范各类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反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在制度执行上有章不循,在业务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就会使国家经济政策与法规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要重视和运用好内部控制程序的三个控制点:第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职务和岗位相关联,职务和权力责任不可分离,因此,两种或两种以上职务必须在不同岗位、人员之间分开,每一个具体职务也必须明确划定其对应的责任权力范围,这是形成制衡机制的核心手段。第二,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作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经济事项事前决策审批是内部控制的控制点之一。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第三,监督与审计检查。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到单位运行全过程的体系,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情况、需要做哪些改进等,都需要进行跟踪调查,必须通过加强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控制措施加以修正。因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的复核与审计检查等独立检查程序,以确保内部控制活动得到有效的执行。

3.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所有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而言也不例外,它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和贯彻。内部控制不力引发的财务风险,很多是由控制环境薄弱造成的。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深化内部控制理念,落实内部控制措施,是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还要在各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单位内部领导与员工的内部控制理念。各级领导与员工应培养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以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4.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为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为强化预算管理、合理统筹安排资金,单位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机关事业单位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及编制要求,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单位基础工作,否则,难以达到部门预算的编报要求。会计系统包括会计机构与人员的配备,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两大方面,会计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要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5.实施内部控制程序,规范内部行为

浅淡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篇4

一、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 机关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近年来, 各地机关事业单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经济建设上, 整天忙于中心工作和施工建设, 对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甚少, 认识不深, 许多基层干部档案意识十分薄弱。由于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没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 档案工作不研究不安排, 档案工作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场地、经费、人员没有保障, 档案工作无法更好地开展。

(二)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所需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面经费投入的欠缺会大大影响档案管理流程工作的开展, 虽然有些单位早就建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库房, 但在后期工作中忽视了这方面的更新与投入, 导致原来的硬件设施远远跟不上如今档案的更新与保管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有的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馆室建设简陋基础条件差, 档案柜不少是陈旧老化的铁质结构, 通风性能不好, 安全措施没落实到位, 防虫防霉设施不配套。

(三)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当今办公设备的现代化, 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 管理方法需要进行改革, 这就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但在实际管理中, 有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人员由于一岗兼多职, 除了要对档案进行管理和保护还要完成单位交代的其他日常事务, 这将导致他们疲于应付日常事务, 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加之工作需要变动频繁和业务素质欠缺, 大大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另外, 档案人员技能水平不足, 无法正常操作计算机软件, 致使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与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不够准确, 档案不及时立卷归档和未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做好机关事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 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新的时期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各机关事业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 与重视其他工作一样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真正做到纳入日程, 加强领导, 确保各项档案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收到实效, 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顺利推进。

(二) 加强档案管理中的硬件设施投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机关事业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实现信息化, 就必须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为其提供必需的硬件设施, 保证档案管理提档升级, 为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创造了先决条件, 实现档案管理由被动人工管理向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历史性跨越。有效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三)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 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 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档案人员一是要适应新形势, 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 解决新问题, 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 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二是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 在注重实用性上下功夫。在档案培训过程中, 要结合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 使档案人员尽快掌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流程, 熟悉档案业务。三是要围绕档案“及时、完整、统一”的要求, 做好档案收集及管理工作, 完善归档档案的内容。四是要加强对档案人员再教育, 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 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要对本单位档案的数量、内容、种类、史料价值等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林幼凤.浅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 2009.8

[2].宋琳.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东档案, 2009.3

[3].李应珍.对小型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四川档案, 2009.4

[4].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 2008.24

[5].崔云.张晓卉.陈扬萍.文化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建设问题的探讨[J].山西档案, 2007.3

[6].孙艳平.论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咨询导报, 2007.21

[7].王越.蔡云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黑龙江档案, 2007.4

机关单位食堂管理规定 篇5

2. 实行按人头定额核算,单位补助为主,个人支付为辅的结算制度。每人每餐定额标准暂定为5元,包含肉蛋蔬菜、馒头、油盐酱醋、液化气等成本,不含人工成本。单位按3.5元/人次补助,个人按1.5元/次支付。每份餐包含菜一份,馒头一至两个,稀饭(不固定)一份。每人每日限定一份餐,当日值夜班者可预订两份。

3. 支付方式:以餐票为支付凭证,每张面值5元,职工支付1.5元/张购买,每餐支付一张。食堂工作人员凭餐票与财务科结算。

4. 食堂固定使用物品(油盐酱醋、调料等)由食堂管理委员会经考察协商后指定固定供应商,肉蛋蔬菜、馒头等不固定物品由食堂工作人员采购,记账后核算。油盐酱醋、液化气、肉蛋蔬菜等价格应符合市场行情,食堂管理委员会人员有权对价格、质量、重量等进行监督。食堂每月核算,核算结果公示,接受职工监督。

5. 鼓励食堂工作人员厉行节约,在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每月成本核算后如有结余,可按结余款的20%计入个人奖励。但每月结余不得超过总金额的10%。原则上不允许超支,若超支,超支10%以内的部分按超支金额的20%从食堂工作人员工资中扣除,超过10%的部分需由食堂工作人员全额支付。

6. 食堂工作人员应保证菜品新鲜卫生,且每周同一种菜品不得超过2次。食堂工作人员每周日休息一天,其他时间(含节假日)均应提供就餐服务。

7. 食堂为解决当天在岗职工中午就餐问题而设立,所提供伙食需当日在岗职工在院内食用,禁止带出院外。

8. 杨勇负责每日统计就餐人数,并与9:30分前汇总到食堂工作人员处。杨勇休息时由食堂工作人员自行统计。

9. 本办法自20xx年1月1日起试行。

20xx年12月31日

食堂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及职责

主任:张可华

成员:崔红艳

高春蓉

陈 卫

周 坤

杨 勇

食堂管理委员会所有组成人员均负有食堂日常运转、财务决算、物资购买、监督制约等管理职责。主任负责全面协调,崔红艳、高春蓉主要负责账目、餐票、现金结算等工作,陈卫主要负责食堂的日常管理,对价格、质量、重量等进行监督,周坤主要负责与食堂工作人员的对账核算工作,杨勇主要负责统计就餐人数,并每月汇总。

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探讨 篇6

一、设备基本情况

防火墙:大唐电信一款比较旧的产品,经过咨询工程师,无法进行应用程序流量控制等等。

交换机:很低端的产品,无法实现访问控制列表(ACL)。

二、网络设置情况

防火墙上对客户端机器的固定IP与MAC绑定,并且通过防火墙自带的NAT功能实现连接互联网。

三、现象状况

有客户端打开迅雷之类的P2P软件下载,或者迅雷看看、风行、快播、皮皮、暴风影音等播放器观看,没及时及退出而是最小化在右下角,导致长时间产生大的流量,造成网络拥堵,其他客户端就出现打不开网页的现象。

四、解决办法

(一)硬件方面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购买功能更强的防火墙或者交换机。防火墙可以直接对指定的应用程序的访问进行流量限制;交换机可以在端口上使用ACL命令来实现端口流量控制,从而达到限制客户端的流量使用。

(二)软件方面

对于客户端只有几十、上百台的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为了减少投入,方便管理,达到同样的功能效果,就可以尽量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1、ISA 2006+Bandwidth Splitter

需要在前面(单位网络拓扑图)的防火墙与交换机之间增加一台主机,然后安装上ISA 2006和Bandwidth Splitter。

安装好后,Bandwidth Splitter作为一个插件(或功能)集成于ISA 2006的控制面版中找到并使用。

(1)通过建立策略,合理的分配访问INTERNET的频宽(带宽)

(2)可以定制(分配或限制)内部网络中的单个用户和主机,或是用户组、主机组(AD环境中)对INTERNET连接和带宽

(3)可以启用通往INTERNET的流量(总量)限制

(4)实时监控连接状态以及流量使用情况

(5)可以节省INTERNET的连接成本,有效降低P2P应用、大量下载所占有的带宽

(6)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优先供应重要用户带宽,就是所谓的重要业务优先的原则

2、RouterOS

需要在前面(单位网络拓扑图)的防火墙与交换机之间增加一台主机。

RouterOS 的 PCQ + HTB 的动态流控与游戏优先,通过 Mangle 标记数据和 queue tree 的 HTB控制,完全抛弃simple queue限速。

(1)定额控制(连接超时时间, 下载/上传传输限制)

(2)实时用户状态信息显示

(3)自定义认证HTML页(可以由你自己设计认证页)

(4)DHCP服务器分配IP地址

(5)简单的RAIUS客户端配置

(6)RouterOS 能与PPTP隧道、IPsec以及其它的一些功能配合使用

(7)可以通过Access Point与以太网接入用户

(8)定时广播指定的URL链接

(9)脚本控制

3、p2pover

(1)安装部署简单,在局域网内任意一台主机安装即可管理整个网络

(2)可管理多达十余种P2P下载应用

(3)可管理常见聊天工具,如QQ、MSN

(4)支持自定义管理规则设置,可以针对不同主机设置不同规则

(5)支持自定义管理时间段设置,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灵活管理

(6)支持主机流量统计以及查询

(7)支持主机自定义备注功能

前面提到的3种方式,相对来说p2pover为更好的选择,另外2种都需要另外主机,设置相对也复杂些,当然大家也可以寻找其他更加方便的软件。

(二)人为方面

制定严格的制度,客户端的程序安装等统一由单位内部的信息中心之类的机构实施,按照标准化管理,防止一些占用流量软件的使用,来达到网络的高效稳定的运行。

通过前面的介绍,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网络环境的工具,方便自己的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探究 篇7

1. 完善公务用车管理的意义

(1) 有效控制费用, 节约支出。

2011年国家各部委陆续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和201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情况。公布显示, 商务部2010年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6171.41万元, 2011年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5624.07万元。可见, 公务用车的费用之巨大, 且车辆拥有量每年都在大量增加。因此, 控制车辆数量, 提高车辆有效利用率, 完善公务用车的管理制度是节约支出和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2) 遏制腐败行为,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机关公务用车配备的方式、方法, 形成如同享受一种待遇的现象。买车、坐车已不仅仅是公务需要, 车辆好坏已成了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助长了奢侈之风。机关公务用车存在公私不分、公车私用现象;在机关公务用车购置、维修、保险及燃料等支出方面, 存在较为严重的不正之风。完善公务用车管理, 将会有效地遏制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腐败现象, 促进党风廉政的建设。

(3) 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车辆是由交通规费投资购建的国有资产。多年来, 由于管理不善, 致使一些单位将公务车辆随意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抵押、担保和处置,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公务车辆管理, 能有效维护这一部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同时也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全部国有资产提供了有益经验。

(4) 有利于实现公务车辆合理配置。

长期以来, 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存在着配置严重不合理现象, 同样业务且业务量差别不大的事业单位之间, 公务车辆占有的数量和质量差别很大, 造成有的单位车辆非常紧张, 有的单位车辆出现闲置和浪费。配备数量的不合理, 不仅导致了单位之间经费预算安排的不合理, 而且造成了职工之间待遇上的差距。因此, 加强车辆管理, 是实现车辆在单位之间的公平、公正和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2. 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公务用车编制不合理, 支出逐年攀升。

公务用车是按单位人员编制、级别和领导职数定编。作为财政部门安排车辆经费的原则是“超编车辆按编制, 短编单位按实有, 达到控编节支的目的”。然而它的负面效应则是, 从财政经费上没能体现对短编者或空编单位给予奖励的政策, 使得有条件的单位千方百计向上要车、借车、购车, 使公务用车规模逐年加大, 车辆费用逐年攀升[2]。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购车现象普遍, 有些地方由于车辆购置限制不力, 其数量年年增长, 车辆购置经费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一方面反映行政事业经费不足, 另一方面挤占挪用各种专项经费以自筹资金的方式购买公务用车;资金不足的单位, 不惜靠收费、罚款、摊派和挪用专项资金购车、换车、养车, 致使单位负债累累, 个别单位甚至连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都不能得到保障, 群众反响较大。

(2) “公车私驾”现象屡禁不止。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 公车使用有3个1/3:公事占1/3, 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 司机私用占1/3[3]。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其中层干部外出开会、个人办事、度假旅游、钓鱼休闲全都驾着公车。更有甚者, 不少驾驶员经常开着单位的车辆, 利用工作之便和节假日到处跑生意、拉货物, 单位负责人视而不见, 不闻不问。同时, 由于公车的使用过于频繁会增加油费、修理费、保养费的支出, 既浪费了社会资源, 不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 又不利于低碳环保;过度使用公车还加重了交通拥堵现象, 不利于和谐城市的构建。因此为了能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必须杜绝公车私用的行为。

(3) 互相攀比, 浪费严重。

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讲排场、摆阔气, 相互攀比, 本单位已无法购车, 却巧立名目, 以各种形式拨款给下属单位要其帮助购置车辆;车辆不在本单位帐上反映, 造成帐实不符。时下, 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浪费较为严重, 比如一些单位即使有条件也很少利用兼职驾驶员;公车外出时对其用油及路线等缺乏必要的限制;人员外出不管远近, 不管事大事小一概用公车;车内不满员, 开空程车的情况时有发生;同一线路上重复派车等。还有一些单位不仅相当一部分的科级干部有专车, 甚至基层站所的负责人也有专车, 加重了公务用车支出负担。

(4) 使用效率低, 资产流失。

目前, 机关事业单位机关公务用车的管理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这种管理方式形成了多投入、少产出、高消耗、低效益、浪费严重的现象。由于单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 重物轻管的现象, 受车辆配备、使用及车辆管理体制所限, 单位对机关公务用车费用无法进行必要的经济核算和有效管理, 致使部分车辆利用率低, 资产闲置状况严重, 造成人为的浪费和自然消耗。由于公务用车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各单位的车辆配备、更新、报废等手续得不到有效监控,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为国家和集体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3. 公务用车管理方案设想

(1) 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原则。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 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 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应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

(2) 公务用车管理对策建议。

(1) 成立机构, 建立管理机制。为完善公务用车管理, 应该从上到下成立由相关领导参加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门;同时建立公务车辆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召集有关负责人研究部署公务车辆管理工作, 重大事项则提请最高领导办公会研究决定。

(2) 控制车辆编制、严禁超标准购车。以单位人员编制数、基本业务需要为依据, 区别不同的行政级别, 对管理用车和业务用车分别核定编制数。各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按需求配备车辆, 不得超编制、超标准购车, 严禁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借用、调换和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进行专项治理, 各单位对公务用车要登记, 如实填报相关申请, 并予以公示。

(3) 严禁公车私用。公务车辆管理中心设立统一的停车场, 夜间和节假日, 车辆一律停于停车场。因工作原因, 确需提前上班或推迟下班的, 驾驶员需向有关领导报告, 经同意后, 方可将车带回家停放, 否则按公车私用处理。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公车的, 必须在用车前提出申请, 说明原因、时间、线路, 确定驾车人员, 填写《公车临时借用许可证》, 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经同意后, 方可出车。

(4) 加强公务用车的购置审批程序。公务用车的配备严格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各单位需购置车辆的要严格按审批的车型、购车价格和排气量, 一律实行政府采购, 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政审批部门要认真做好登记, 办理好有关手续, 力求规范有序、公正透明、共同监管。

(5) 采取“三定”管理办法。“三定”管理办法即:定点维修, 车辆统一由指定汽修站维修和保养;定点加油, 车辆统一到指定加油站加油;定点采购, 车辆配件统一到指定特约维修站采购。各单位可选择1~2个汽车修理厂和加油站, 作为本单位公务用车的定点加油点和定点维修点, 实行对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管理, 并由纪检和财政部门定期督查。

摘要:文章论述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现实意义, 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编制不合理、支出攀升、公车私驾、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探究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务车辆,管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盛文翔, 杨彦林.关于加强机关公务车辆调度管理和安全行车工作的一点粗浅思考[J].市场周刊, 2012 (1) .

[2]袁瑞新.加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支出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9) .

[3]沈忠.论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的管理[J].经营管理, 2011 (11) .

[4]毛宝祥.谈甘肃省交通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J].交通财会, 2008 (10) .

[5]许秀平.行政事业单位公车管理应对措施[J].统计与咨询, 2007 (4) .

[6]何俊松.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科学管理[J].华章, 2011 (9) .

[7]胡应兰.论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的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8) .

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改革探析 篇8

1. 改革的积极意义

按照国务院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全国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大院和住宅都要逐步推行社会化物业管理[2]。

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化物业管理的积极意义的主要体现:第一, 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有利于促使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第二, 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机关物业管理中心的服务范围主要是机关办公区和家属居住区, 物业管理的改革, 能促使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进一步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使员工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法制建设不完善。

物业管理涉及开发建设单位、业主及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等诸多权利义务主体。尽管这些年来国家和地方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 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 但由于很多法规主要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立法, 不符合本地区物业管理发展实际, 可操作性不强。由于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导致很多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

(2) 建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分房, 很多房屋都是国家或集体建设, 但房屋的管理是本单位物业, 造成建管脱节。并且这些房屋老旧, 配套设施不齐全, 乱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管理者对房屋的建设规划缺乏必要的认知, 给其带来对房屋的维护困难。

(3) 产权关系不明晰。

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住宅小区, 还是在一个大院的不同单位, 房屋的共用部位, 包括公用的道路、场地、设施设备等产权界定尚未明确, 权、责、利难以界定, 给物业管理和收费带来一定困难, 导致物业纠纷产生。

3. 改革的难点

(1) 思想观念转变。

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业主受计划经济主体影响较大, 对市场经济反应比较弱, 物业管理意识淡漠, 管理部门不愿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也在提高, 而现有的物业管理水平满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需求, 短时间内无法与市场上的物业管理公司抗衡, 导致管理部门对改革心有余悸。另一方面, 部分员工对物业管理观念需要转变。例如以往不收管理费, 改革之后收管理费对职工来说一时难以接受。而要想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必须筹集更多的管理费, 这些费用只有向广大居民筹集。

(2) 管理体制。

现有的物业管理主要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缺乏竞争, 服务质量堪忧, 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为了克服管理体制不顺的弊端, 当前急需建立新的市场管理机制, 让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双向选择, 使物业管理更加社会化、市场化。只有形成了市场竞争, 物业管理部门有了压力, 服务质量才会越来越高, 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 设施改造。

由于时间久远, 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大院及住宅区的设施落后, 且老化、不配套、标准较低。一是供水供电系统老化, 水电管线过小、消耗大, 不够节能环保, 且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用电用水的需求;二是由于缺乏管理有的道路及公共场所年久未修, 甚至荒废;三是环境卫生差, 垃圾堆等场所缺乏管理, 绿化带不够。

(4) 物业管理经费筹措。

物业管理改革之后, 将会加入到市场竞争的队伍中, 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 严格执行成本核算, 不再提供免费服务。由于是有偿服务, 职工必须缴纳相应的管理费用, 当务之急除了强化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外, 还需建立细化的服务收费标准, 包括居民自有房屋的收费标准和公共设施及场所的收费标准等。

(5) 行业队伍素质。

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中心的人员主要来自机关后勤和机构分流人员, 其中很多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并且还有一些人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较低, 人员的素质差异较大, 导致无法满足职工日益提高的社会需求, 市场竞争力较弱。

4. 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改革对策

(1) 加大改革宣传, 提高认识。

由于员工物业管理意识薄弱, 因此必须加大物业管理改革的宣传力度, 提高大家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一要加大物业管理改革必要性的宣传, 让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物业管理改革是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推行物业管理, 虽然是有偿服务, 但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住户。二要加强对相关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教育, 打消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疑虑, 采取有效的方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物业管理改革中,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督促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要积极向广大员工宣传有关的管理措施办法、服务项目、内容和收费标准等, 使物业管理的信息公开透明化, 尤其是水电费等收费情况, 必须向居民公开, 使居民交费交的放心明白。

(2) 以人为本, 加强物管人员的教育培训。

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人员绝大部分由后勤服务部门转制而来, 往往缺乏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方面, 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培训, 尽快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应按建设部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物业管理综合培训, 掌握本岗位必备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通过相应的考试, 取得上岗资格证书。一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加强物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引导和教育员工坚持以“主动热情, 周到优质”的服务态度实行文明管理, 及时为业主排忧解难。通过教育培训, 把物管员培养成操作规范熟练, 业务素质和服务素质“双高”的专业管理服务队伍。

(3) 积极筹集资金。

第一,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 特别是在物业管理刚刚起步阶段, 应在资金信贷和税收政策方面, 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对机关物业管理中心在税收、物价、办证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扶持机关物业管理中心的发展。第二, 积极争取单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取得各级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视, 求得他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第三, 积极争取本单位住用员工的关心和支持, 积极承揽服务项目, 赢得广大职工和家属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不断扩大服务空间, 开拓服务市场。第四, 物业管理部门除了应充分利用现有物业搞好经营外, 还应努力拓展新的业务, 增加营业收入, 补充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

(4) 建立和完善机关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物业管理能够保持较好较快较持久的发展, 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使物业管理有章可循, 按标准办事。一是建立咨询机制, 为物业部门及住户提供政策和法律指导, 集思广益, 共同做好物业管理的建设。二是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开展物业管理评比活动, 调动物业部门的积极性, 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三是建立诚信评估考核机制, 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物业管理进行评估评比。四是建立车辆管理机制, 对办公区域及居住区域的车辆停放进行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五是建立矛盾调解机制, 通过听取群众意见, 帮助物业部门和住户居民调解纠纷, 化解矛盾。此外还应建立领导体制、竞争机制、管理决策机制、内部组织机制、用人、用工和分配机制等有效机制, 多管齐下, 深入推进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的落实。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中存在的法制建设不完善、建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产权关系不明晰等问题, 分析了物业管理改革存在思想观念转变难、管理体制不顺、设施老化、经费筹集困难、行业队伍素质偏低等难点, 探讨了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改革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人员培训、积极筹集资金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词:物业管理,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改革,探讨

参考文献

[1]郭俊伯.谈物业管理的发展及对策分析[J].山西建筑, 2012 (38) .

机关事业单位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 篇9

1 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1.1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一些工作人员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 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没有认识到网络安全管理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 因为缺少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引起多数单位工作人员使用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非常不注意安全防护, 将没有经过保密审查和杀毒的U盘、移动硬盘、智能手机等移动介质随意在计算机上进行使用[1];从另一方面来看, 一些工作人员表现出对单位网络安全极度缺乏责任感, 认为这都是技术性的问题与他无关。这就会影响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管理效率, 工作人员在网络安全管理中, 易出现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1.2 网络协议和软硬件的安全存在缺陷

首先, TCP/IP协议簇作为因特网的基石本来就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易遭受安全威胁。大部分的网络流量未经过加密处理, 因此文字传输及电子邮件口令等易遭受到监听或劫持。此外, 一些网络站点在配置防火墙的过程中对访问权限进行了无意识地扩大。再者, 访问控制的配置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稍不注意很可能出现配置错误, 给黑客的攻击带来了可能。一些现有的设施未及时更新, 单位也未设立专职专责的安全防护部门或安全防护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无法满足维护网络安全的需求, 限制和阻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使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系统存在许多安全漏洞, 网络系统的安全使用产生了不利因素。其次, 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硬件, 造成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运行环境不佳, 部分单位甚至存在将网络硬件设施胡乱堆放等现象。

1.3 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

病毒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具有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和传播性的特点。主要通过人为的编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来破坏系统内的数据, 从而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的一组代码, 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病毒传播, 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 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 严重时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 使计算机系统无法工作[2], 损害计算机用户的网络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在病毒也在不断地增加, 危害也变得越来越大。根据相关统计, 全世界的计算机活体病毒达到14万多种。因此, 为了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范工作不容忽视。

黑客通过使用一些隐藏指令来得到计算机网站的控制权, 并将病毒直接植入到系统中, 控制用户的计算机网络, 从而大量窃取用户信息, 对网络安全造成很大危害。

1.4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全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缺乏, 也是机关事业单位出现网络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更谈不上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因此没有为网络安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另外, 虽然部分单位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 但执行力度不够, 无法实现为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的目的[3]。

2 机关事业单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2.1 安装防火墙

防火墙相当于内部网和外部网边界的过滤网, 在信任内网而过滤外网的基础上发挥作用。防火墙可有效监测单位内部网络信息, 阻拦未经授权许可的非法信息, 进而有效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2.2 进行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为了保护内网安全而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技术, 能够检测出网络异常的侵入, 达到抵御外部入侵的目的。入侵检测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检测日志和操作记录等信息以查看是否存在异常, 查找有可能的入侵, 保护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网络的安全。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两种入侵检测系统, 为保证可靠性, 机关事业单位可采用两种方式混合入侵检测, 即在网络使用中同时采用两种入侵检测系统, 由此可以构架一套全方位实时立体的入侵防御系统。

2.3 网络加密技术

可以采用网络加密技术, 让传输数据对外网不可见[4]。常见的加密类型有链路加密、端到端加密和节点加密。链路加密是一种在线加密方式, 该方式仅在数据链路层对网络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以实现网络节点间链路数据信息的安全;端到端加密则是从源端到目的端对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 这就保证了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数据都处于加密状态, 从而达到有效地实现数据保密的目的;节点加密仅在数据的传输节点上对数据进行加密, 安全性较高。当然, 各种加密方法各有优势, 各机关事业单位可本单位根据网络服务的不同安全要求, 选择适合的加密方法。

2.4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策略能够维护网络安全和确保网络资源合理共享, 确保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 因此也是保障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网络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其中最基本的权限就是入网访问权限, 该权限决定向哪些用户分配合法的网络访问, 只有拥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可登录服务器获取相关的网络资源, 这就有效控制了合法用户访问的时间和访问入口。根据用户的申请和用户实际情况, 机关事业单位为其分配相应的入网访问权限, 以保证网络安全地正常运行。指定相关用户或用户群享有可以操作文件目录和子目录的权限即网络操作权限控制, 该项权限允许管理员按照实际需求为用户或用户群分配合法的操作权限和访问的资源权限。管理员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群指定不同的目录控制权限, 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属性安全控制是指将特定的属性与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等对应起来, 保护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不被随意更改。在用户使用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时, 管理员可用为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指定相应的属性, 让用户既能合法使用, 又不会损坏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而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则是对网络服务器功能进行设置, 如设置密码口令锁定服务器, 以杜绝不合法用户服务器数据的偷窥、篡改和毁坏等;另外, 还可对服务器的开放和关闭时间进行设置, 从而有效防范黑客的非法入侵网络。

3 机关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 让员工们时刻留意个人使用网络的行为, 避免在无意中做出危害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的举动, 泄露单位网络服务器机密资料。另外, 机关事业单位还应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 明确责任, 让员工自觉参与单位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遵循安全管理条例。

3.2 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良好的设备是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的前提。关于硬件设施, 合理的加大对单位网络安全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 如购买功能强大的数据服务器 (带有自备份和抗攻击能力) , 部署全面的硬件防火墙。对于软件系统, 网络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是最首要的, 如可购买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Linux操作系统, 或者对当前的操作系统进行全面地漏洞扫描, 确保安全补丁的完整[5];另外, 在机关事业单位网络系统中的所有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上都应该部署安全防护软件;最后, 除了将单机版的防火墙软件部署在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上外, 还要部署整个网络版的防火墙软件。

3.3 专业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

专业的人才是影响机关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的关键, 因此提高网络安全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正规且有资质的培训活动、讲座和技术交流会议, 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更新思想观念, 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另外, 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宣讲和培训,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以保障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

4 结语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机密性, 关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实际工作中, 要实现网络毫无安全威胁是不太可能的, 新的漏洞、病毒和攻击手段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加强其管理以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安全威胁,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网络的安全。

摘要:为消除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使其更好地为机关事业单位服务, 文章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并对其网络安全的防护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网络安全,防护管理

参考文献

[1]谭人玮.浅谈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7) :122-122.

[2]冯成.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防御对策[J].知识经济, 2011 (19) :72-73.

[3]万忠武.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及管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 (5) :221-221.

[4]张红旗.信息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机关单位管理创新 篇10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概念

顾名思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国家档案行政机构对档案的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理档案, 使得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总之, 档案信息化就是由纸质的实体模式转变为电子信息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 机关事业单位应该转变思想, 积极采纳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施, 不管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二、信息化技术发展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趋势

现代化信息技术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 因而电子政府的使用对档案及其管理工作影响巨大。由于数字政府的建立以及发展, 各机关事业单位都开始较为常态化地使用各种电子文件, 档案信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由过去使用纸张、照片或者录像的形式朝着数字形式转变。当需要某一类档案信息时, 不用再像过去一样必须要到专门的档案室去调阅, 而是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索取, 查询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 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应该将工作融入到信息管理的大环境之中, 充分使用数字文档以及视频, 利用网络传输的特点, 制定出完本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会在现有的基础上, 有更为快速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 机关事业单位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从而加快本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以便适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提高该项工作的效率。

三、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一) 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众多机关事业单位而言, 档案管理工作所面对的对象通常都是数以万计的, 内容纷繁复杂, 涉及到单位的方方面面, 如果没有信息化的帮助, 档案的整理与保存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 档案管理部门就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档案的整理与保存工作, 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二) 提高对陈旧档案的管理效率。在机关事业单位之中, 进行档案整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各类档案令人眼花缭乱, 培训、学习、考察、活动、评聘……这些资料以及数据对于单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都属于需要长期保存类。但是, 如果使用纸质的档案保存, 首先档案室便是一大考验, 面对大量的纸质档案, 目前各个单位的档案室都是捉襟见肘;其次是查询工作困难, 人工查询让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变得比较繁重。而如果采用信息化的设备与技术, 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将纸质的档案进行真空、数字化的现代化处理, 这样不仅提高了档案的保存率、节省了存放空间, 同时查询与调用也更为方便。

(三) 促进档案文件信息的交流和分享。由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在搬运方面十分不便,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或者是各个单位之间在档案交流分享方面一直都是一个缺陷, 但是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应用了信息化技术之后, 档案的管理级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案卷级朝着文件级转变, 体系化管理的模式初步形成。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联系更为紧密, 档案查询更为方便快捷, 从而提高了档案的使用效率, 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四) 提高档案保存的稳定性。传统的纸质档案保存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 而电子档案相对于纸质档案, 保存寿命更长, 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电子档案通常使用移动硬盘、光盘等一些电子文件载体进行保存, 一般而言, 每份电子档案都会进行二至三份备份, 大大提高了电子档案保存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这些电子文件载体无论是存储还是读取都非常方便快捷, 受外界影响比较小, 因而稳定性强, 可以满足机关事业单位长期存储档案的需要。

(五) 提高档案传递过程中的速率以及安全性。传统的纸质档案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稍有不甚便会造成档案的遗失。而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 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便能够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档案的传递, 这在无形当中便减少了运输档案所使用的时间, 提升了传递速率, 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四、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新思路

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方式与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比较, 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内容上都需要全方位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上, 必须要与时俱进, 摒弃过去遗留的那些落后的观念;其次是工作人员的技术, 需要其不断地进行学习, 掌握信息化的技术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 变管理为服务。在印象之中, 传统的档案管理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性工作, 但是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信息共享与传递在几秒之中便能够完成。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人们对于档案材料的便捷度要求日益提高, 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从自身出发, 转变过去那种传统的工作性质, 而是以服务的理念来指导工作。例如, 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帮助服务对象提供更为完善和丰富的档案资料, 将电子档案进行专门分类, 以方便他人的查询等等。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们对于档案资料以及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种类也更为丰富, 获取档案的速度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让自己的管理服务更进一步。

(二) 变被动为主动。传统的档案管理材料全部是枯燥的纸质材料, 而现在的信息化档案管理面对的是各种电子材料, 要想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 档案管理工作就要由被动变主动。例如, 将相关人员更新后的信息进行自动上传与修改, 以便在信息需要更新的时候系统可以主动地进行提示, 避免漏下。同时, 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将档案服务进行一定的延伸, 也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对档案进行查询, 这样档案管理的方便快捷就得以很好地体现。

(三) 变实体为虚体。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 信息化时代的档案资料管理便不再需要大量的纸质材料, 而是转变为使用无纸化的信息采集以及操作, 更具根据不同的需求, 档案的种类以及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不断地丰富之中。电子档案数据库的使用, 让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功能变得更为强大, 数据的更新速度更快, 查询也更为快捷。

五、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措施

的功能。当然, 档案的电子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其自然会使得系统运作能力有所下降, 从而影响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也是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系统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做好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是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电子档案信息体系管理的一个有利措施, 不可否认, 我国的电子档案信息体系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对文件的处理以及系统管理的发展时期, 进一步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 在这个时期, 建立以及完善数据库对进一步优化电子档案工作以及对该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创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要加大数据库分析研究的力度, 从而进一步创新电子档案工作。

(三) 完善相关制度。就我国目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第二, 规范性较差;第三, 档案之间的分享不及时;第四, 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仔细分析上述四个问题, 档案管理工作要想创新, 首先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来规范电子档案的信息工作, 其次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 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对不能符合要求的人员要予以辞退或转岗, 从而实现档案的有效管理。

六、结语

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从总体情况来看, 信息化不仅给档案工作注入了生机, 同时也增添了该项工作的新思路。信息化资源为众多参与者提供了便捷服务, 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需求。应该说, 信息化时代使得档案工作更加具有生机, 也进一步开拓了档案工作的新思路。信息化的资源不仅让我们获得了众多的便捷, 同时也有大量的信息需求。档案工作信息化不仅在硬件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新, 同时更需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思想的进一步转变, 从而能够开发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档案管理服务, 使得档案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从而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影响着单位现代化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可以进一步改善各单位的管理环境, 丰富档案的管理以及服务形式, 对提升整个单位的信息现代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 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系统化水平。在信息化时代, 要想使档案管理工作有所创新, 那么就需要提高信息系统化水平。档案系统的各个环节必须要达到相应的标准, 只有如此, 各个环节才能够相互联系, 进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从而不断提高信息化系统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完善, 也更加方便。本文从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相关概念入手, 介绍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分析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并且提出了在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新思路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机关事业,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解成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M].办公室业务, 2014 (19) .

[2]张永卫.基于信息化谈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1) .

[3]丁峰.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史志, 2014 (15) .

[4]梁景秀, 张婧.行政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20) .

上一篇:司法独立体制下一篇:个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