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与能力

2024-09-06

学生素质与能力(精选十篇)

学生素质与能力 篇1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学生素质,提升

高职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人, 而不仅仅是技术的生命载体。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缺失, 就是一个不完善的“半人”。而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相应层次的知识和技能, 也要具备相应层次的人文素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同时顾及“职业人”和“社会人”, 才能真正合乎人才培养的规律。因此, 在高职教育阶段, 大学语文教育不仅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而且要努力进行教学改革, 不断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

目前, 高职语文课的主干课程一般为“应用文写作”, 笔者在校内外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研, 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需求, 并深入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对症下药。为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目的, 笔者认为, 高职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形成以应用文写作为主干课程, 以选修课程———文学鉴赏、中华古诗词鉴赏、与人交流能力培养、与人合作能力培养、硬笔书法等为辅助课程的高职语文课程群, 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其次, 对高职语文的主干课程“应用文写作”课, 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我校目前采用的是“打包”教学的方式。“打包”教学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考核等,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重新进行整合, 强调了学生的技能培养, 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打包教学”围绕培养现代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总目标来考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课时的分配、教学模式的采用、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特长的发挥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问题, 统筹安排, 打成一个“教学包”来进行实施、检查、评估和考核, 它也能合理的把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能及实际应用相结合,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重建应用写作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实行教考分离, 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命题、考试、组织阅卷, 及格率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依据, 并制定针对相关任课教师的奖惩措施。

同时, 结合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情况, 考虑高职学生实际需要, 整合教学资源, 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实训教材, 内容上应注重面向企业和实用, 强化范文分析和写作训练, 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下, 加大实训内容的量, 既要有单项训练, 也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训练, 突出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除了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写”外, 还应通过编入“病文诊断”和“病文修改”训练题, 让学生明确“不应该怎样写”, 从而更好的掌握“应该怎样写”, 这样就会更有针对性。

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写作知识、写作方法, 而应将语文课的听、说、读、写融于一体。打破常规, 努力寻求适合教学内容, 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化的教学方式来讲授文体写作, 比如模拟公关协会活动来应用礼仪类文书, 以组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巩固行政公文常识, 主办就业求职演练活动来实践求职文书等等。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性,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时能将动口与动手, 实战与实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另外,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如, 结合各专业特点虚拟筹备成立相关公司、企业、集团等, 学生在组织中虚拟担任不同职务, 根据工作需要, 为完成工作任务设置情景来分别拟写各应用文体, 教学效果突出。整合的教学内容更切合学生实际, 满足学生的需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篇2

院/系:XX学院

姓名:XXX

班级:10体教一班

专业:XX教育

学号:XXXXXXXXXX

素质修养与能力拓展

随着中国综合国立力的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和新一代青年作为国家的后备军、民族的血液,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才能是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保证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自教。素质教育与培养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并把大学生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做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整体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高校在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讲授方法上应重视讲概念、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使大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开拓能力。

知识系统是职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统一,以职业知识的获得为主。在当今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任何削弱专业知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能力系统包括一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个要素。在人的能力系统中,人的创造能力是最高体现,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情感与人格。因此,要特别善于运用辩证方法把握一个人成才过程中通常都存在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既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又不使其脱离实际生活和需要;既要传递文化知识又不是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需要合作。

其次,大学生当今面普遍存在面临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怎样才才能让自

己在职场中处之泰然而运筹帷幄呢?因而就要求大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一、独立能力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二、适应社会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反映,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四、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

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第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五、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六、组织管理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掌握一技之长。

现代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提升分析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125-02

在经济转型时代,我国教育需要尽快转型,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职业的创造者,为一个新世纪培养有创业能力的新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三个层次分开论述,从创业能力的视角帮助大学生认知创业本质,梳理创业思路,提升自身创业能力。

一、创业能力的概念

对于创业能力,不同专家学者对此的认识和表述都不一致。创业能力本身是创业者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各种创业矛盾进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行业经验的一种综合性概括,其实质是一种客观实践后的主观沉淀。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总结: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素养+创业经验。

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那么到底创业能力由哪些能力组成呢?首先,创业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指贯穿于整个创业阶段的基础性能力,如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这些能力,不用说创业,可能连基本的就业问题也难以解决;特殊能力是指创业的不同阶段所着重掌握并运用好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创业就很可能会在这一阶段遇阻。而特殊能力在创业的不同阶段要求不一样,具体表现为:

1.创业筹备期需具备的特殊能力

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即正确认识、清晰回答,并持久把握诸如“我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等一系列认知问题能力;第二,商业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即从互联网、社会实践、书籍资料、信息中心、各种展会等渠道收集自身关注领域的商业信息,以分析创业的外部、社区、行业、政策及校园内部等多层次环境的能力;第三,洞察市场商机和正确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要在“市场之盾”和“自身之矛”之间找到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并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这是创业筹备期最为核心的能力所在。

2.创业实践期需具备的能力

要有把握人才的能力——即能对创业伙伴进行选择、使用和优化组合,而且能运用创业团队共同愿景建立团队规范和价值观,形成团体内聚力的能力;第二,要有把握物力的能力——解决怎样筹集企业硬件、怎样购置企业资产、怎样安排企业内部布局、怎样管理企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有把握财力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创业实践中的奖金筹措、分配、使用、流动、增值等环节,还涉及融资能力、节约能力、采购能力、推销能力等;第四,要有把握信息力的能力——要对规划、决策、实施、管理、评估、反馈所组成的企业管理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和内部信息,具有全面控制盒全程运筹的能力。

3.创业拓展期需要具备的能力

创业者在创业逆境中要有持续作战的能力,在创业顺境中要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创业能力的意义

创业能力的有无决定创业结果的成败,创业能力的高低影响创业进程的顺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团队企业、创业者自身修养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首先,创业是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身目标、增长自身才干、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1]其次,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所创建的企业而言是维系企业发展、提炼企业核心价值的核心内容。再次,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区域实现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

三、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策略

大学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创业能力呢?如前所述,创业能力是创业者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各种创业矛盾进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行业经验。大学生要掌握创业能力,没有可以一步登天的能力速成训练班,必须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专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素养,从社会实践中积累行业经验,并不断将这些知识、素养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日常的专业知识学习中积累创业知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凭热情、勇气或只有单一专业的知识,要想成功创业是困难的,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国家关于创业的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识、创业所在领域的专门知识及相关的商业知识。此外,还要强调科技知识的学习吸收,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生创业更多体现学术领域的科研创新和市场领域的机会挖掘,应当更勇敢地凭借自身的知识优势,走知识性、机会性、自主性创新的道路。

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可以采取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以下几条路径入手。

(1)大学课堂、图书馆与创业社团,利用学校开设的学生科研项目、开放实验室等条件,充分吸收各种具有生产应用和市场价值的专业知识。

(2)媒体资讯,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类、经济类纸质媒体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络媒体学习;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也往往能提供大量创业知识。

(3)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可以找有创业经验的亲戚、朋友、同学、老师请教,获取间接的创业知识。

(4)社会实践,以自主创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可通过课余、假期在外的兼职打工、求职经验、参与策划、试办公司等活动学习创业知识。

2.从日常的大学生活中培养创业素质

一般来说,创业素质包括创业动机、创业思维、创业人格、创业心理和身心素质等。

它是大学生创业的个人基本因素,是推动和保障个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主客观条件,[3]培养创业素养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生活中做起,养成好的习惯。具体而言,一是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可以支撑创业事物的“好身板”;二是要注重自我心理调适,养成可堪创业困境侵扰的“好心态”;三是要留心观察环境,养成随时随地发掘创业机会的“好眼光”;四是要注重交流沟通,具备“好口才”。

3.从日常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经验,并不断调试、融合才能真正具备创业能力。就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积累创业经驗一般有以下途径:第一,通过校内兼职、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得初步的工作经验,校园中的老师、工友往往会悉心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规律程序,为创业打好工作基础。第二,通过校外打工、小型创业等方式积累初步的商业经验,训练自己的统筹管理和规划实施的能力,最好能进入与自己的计划创业项目属于同行业的企业,积累岗位经验,依托实践平台梳理创业知识,通过接触社会挖掘创业机会、积累创业经验。第三,从工作实践中获取经验。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是一个积累经验的理想选择。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一个雇员的角度看待企业和企业家,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以及如何管理好一家企业,要想做好“企业的老板”发号施令,首先要做自己的老板,管理好自己。

总的说来,创业者的面前既有光明的机遇和未来,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风险,但只要大学生能牢牢把握住自身能力的提升,深深扎根于能与力,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朱珂.社会创业与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初探[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5).

[2]林平凡,高怡冰.软实力发展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以广东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9).

[3]张正琴.创业者形成机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学生素质与能力 篇4

1 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的内涵

1.1 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

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校园内的社会群体,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1]从广义上看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活动中所积累和形成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看, 校园文化活动单纯的指各种行为文化活动。

1.2 学生能力素质的内涵

学生能力素质包括了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顽强拼搏不畏艰苦的毅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 这些素质具有先天和后天培养双重性[2]。

2 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它通过内因起作用, 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好坏, 校园文化活动起来很大的作用, 积极地、正面地、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能力素质起到影响;相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成功与否又发过来作用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 学生能力素质提高了, 喜欢这项校园文化活动了, 自然的就乐于参与其中, 并愿意发动自己的朋友来参与, 长此以往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就更加活跃。所以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是互为外因, 彼此作用的一对关系。

3 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

3.1 导向作用

“龙生九子, 九子各异”。一个学校的众多学生, 是来自千家万户个家庭的, 他们带着社会和各自家庭的各种影响来到学校, 因而其能力素质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同。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课堂文化的重要辅助手段, 从思想、道德、文化、心里、实践、身体等等各个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大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亲身实践, 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抑制他们不良的素质、行为和各种习惯, 使他们正确选择社会信息。[1]这对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正确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3.2 补充作用

学生由于家庭、社会、自身以及各种环境的影响, 他们的能力素质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或多或少的都会欠缺一些。而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上, 而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广延性。可以是校内, 也可以是校外;可以是上学期间, 还可以是放假期间。因而鉴于校园文化的这种特点, 学校可以采取“整体缺, 整体补”的措施。分别针对学生缺乏的能力素质, 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3.3 激励作用

由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先进性, 可以从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冲击和影响。校园文化活动的正面性、积极性, 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3.4 提升作用

从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层面上看, 参与到其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班级、专业, 也有可能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之间能力素质自然就有高低和不同之分。他们通过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彼此影响和熏陶, 当彼此之间能力素质出现不同时, 必然会形成交叉的影响、渗透和交融, 从而不断提升彼此间的能力素质。

3.5 促进作用

从开展校园活动的类别上看, 有团队协作型、社会实践型等。由于这些活动的性质,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彼此交往而形成一个有力的团队, 从而促进了学生养成彼此合作的能力素质;并且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加以实践和操作, 也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素质。

4 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对接研究

4.1 利用导向作用, 纠正学生的不良素质

各级学校要从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使大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 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抓起, 从一言一行做起, 养成文明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2]

4.2 利用补充作用, 培养学生缺少的能力素质

鉴于校园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广延性, 学校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灵活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用于补充学生缺少的那部分能力素质。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也要采取相互渗透, 在普通学校的学生加强职业性课程教育, 为普通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能更快的适应就业需要做准备;在职业教育中加入普通教育的课程, 以补充职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素质。[3]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形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参观、调查、挂职锻炼、三下乡等等, 让学生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 促进专业学习, 激发学习热情;并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增长才干、开阔视野、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4.3 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活动, 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各级各类学校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爱国主义活动, 以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4.4 各班、系、院与学校之间相互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以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通过定期举办各班、各系、各院及学校各级之间的联谊校园活动, 加强学生之间, 学校之间的相互交融与渗透, 把各自优秀的、先进的校园文化展示和传授出来, 让学生之间、学校之间彼此相互学习, 彼此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4.5 开展社会实践型校园活动, 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素质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 聘请社会需、缺、亮的专业性人才开展第二课堂, 并且定期让学生到各级企业、厂矿、学校、单位等进行挂职锻炼, 为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创造条件。

5 小结

5.1 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是互为外因的, 但又是统一的一对, 只有把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同时落实到位, 才能使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都得到较好的开展, 也才能使学生能力素质得到提高, 以及使学校工作有序开展。

5.2 只有在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作用的基础之上, 并根据作用来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 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校园文化活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 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对接, 为顺利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有效培养学生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振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实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7, 163-164

大学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篇5

在大学,大学生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较一般同学来说,他们有高能力,高智商,高自我价值实现意识的特点,具有更巨大的潜力。但与此同时,他们同样刚刚完成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高中向有较大自由空间的大学过渡,在人格、能力、素质方面欠缺很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我认为,对于大学学生干部的要求可以适当严格与普通学生,那么到底大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呢?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做学生干部的经验提出一定看法。

我从大学的干事做起,做过各个级别的学生干部,直到做到团委负责人,其间从事过社团、外联、青年志愿者的直管工作,同时参与过其他部门的协同工作,对大学生干部工作、机制、非常了解。而最重要的一点,我能从学生角度理解大学学生干部的心理、状态,了解大学生自己的潜力与能达到的程度,现将结论表示如下:

一、基本症结

有一个现象值得认清,从我国与国际的实际来看,学历与行政级别是相互对应的。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市长以上级别官员基本有硕士以上学历。而在我国,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省部级新注入血液则要求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为何对于学历的要求如此的严格呢?这并不是因为泡沫似的虚荣,而是因为这部分人有做好一名现代干部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广博的知识和基于知识上敏锐的洞察力。事实上,有这些积累的人尚未必能做好干部,何况那些没有的。而现实正是如此,知识积累不够的人通常只能做一些较基层干部,而知识积累较丰厚的人,则可能进入一些高级的岗位。

我们把高学历人才的各项特点,包括高政治素养、高专业素质、广博的知识及基于知识上的敏锐的洞察力进行归结,基本可以得到他们最大特点是高知识积累,而在大学的学生干部恰恰缺少这样的知识。这便是在大学中干部做工作困难的基本症结所在。诚然,个人的人际关系、性格、才华不同,也制约着工作的质量。但退一步讲,即使这三方面都很不错,就是没有做工作应具备的知识积累,也根本无法胜任一名合格的大学学生干部,因此以下问题常成为大学生干部的桎梏:

一、认识大学宣传工作无法掌握对政治把握的尺度,缺乏政治敏感性。(缺乏对国家政治的了解,缺乏对行政学知识的了解,缺乏对国际国内政治的系统学习,缺乏对中国哲学思想及中国历史演化的了解,缺乏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国的真正国情的认识与理解。)

二、各级管理人员无法充分调动各部门人员的能动性,有时常常是干部自己一个人在做事,而手下的成员却无事可做;工作效率低,做事缺乏计划性与条理性,工作中常出现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又不够恰当。(缺乏对基本管理学知识的了解,缺乏对基本心理学知识的认识,缺乏对人际问题的认识与了解。)

三、所掌握技能无法胜任所为工作,比如对技术性要求强的网络部门,很多直管干部不懂得网络知识而做工作,怎能放心?比如模拟法庭一类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没有良好的法律知识素养怎能开展好工作?比如文艺部门组织一台晚会,没有任何舞台管理知识怎么行?比如体育部门组织一场体育比赛,没有详细的规则及竞赛知识又怎么行?而目前很多干部恰是缺少专业知识。(对所从事职位专业知识贫乏,对专业性了解不够,认识停滞于表面现象水平。)

四、决策行为草率,因决策行为不当,造成大量的浪费及其他不良后果,许多工作不切实际,导致工作停滞不前甚至错误。(缺乏必要哲学知识,必要管理学知识,必要行政学知识,对心理学知识不了解,缺乏一定经济学和数学统筹等知识)。

五、所做工作缺乏深度,不能体现“大学生”特色。比如我们组织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多是给公共汽车队擦车,给社区打扫卫生之类,这些活动是连小学生都能做的,如今大学生了,难道还要做这些事情?大学生用自己专业知识做一些有影响力、体现大学生价值的事,比如法律系同学可以进行社区普法教育,机电系同学可以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这些且都不提,我们所有同学是否有能力在社区进行一些精神文明普及工作。(缺乏对大学的理解,各种知识储备单薄,思路狭窄,没有基于此敏锐的洞察力和眼光。)

以上是我所列举的五方面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在大学学生干部的工作中很有代表性。在现实工作中,大部分学生干部还以高中学生工作作为借鉴,停留于中学生做干部的水平,不去虚心学习做一名大学干部所应学到的知识,这是一种停滞,一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只是坚持中学时的所谓“经验”或精通懂得一些“人际之术”的干部在一段时间内会翻云覆雨,但在长期看来一定会被淘汰的。

这里,我重点强调对知识的学习,也应提到一点,一些人际之术、厚黑之道确实也值得学习,而且这些都是做好一名大学生干部必要的。不过这些方法的使用需注意限度,借引李光耀的一句话:“求事的正确,不求政治的正确”。适当的使用有助于做事的成功,但沉溺于此必会玩火自焚。

那么大学学生干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我简列一些基本的必备知识如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辩证法,我党各项知识及现阶段各项政策,中国历史与现状的基本文献材料,中国事实政治,基本行政学知识,基本管理学知识,基本心理学知识,基本经济学知识,基本社会语言交际理论。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之后,做起事来自然会觉得得心应手,而且更重要的是,看事物的角度和层次发生变化,看事物与认识问题自然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就是中国佛学所讲的提升“境界”了。

除此之外,有能力兴趣者推荐可以读一读西方古典哲学,中外文学大家文学史,中外文学主要著作,中国古典儒、释、道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作等。实际上,各方面知识都应该有所涉猎学习,韩愈的《师说》中关于学一切知识,要所有人求教的论断就是揭示这一道理。了解这一基本症结,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二、心理期望

从心理学的层面上理解周围人的期望值,可以使人了解自己需要有什么样的特质或在哪些方面要有改进。对于大学学生干部来说,他周围的人主要指上级领导和下级普通学生,那么他们对大学学生干部有怎样的心理期望要求呢?

1.从领导角度看学生干部

实际上,这是一个在任何形式的管理活动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上级究竟需要下级有什么样的素质或要求,古今中外许多的人都在研究,研究方式并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却比较一致.这里。这里我不引他人的证明,只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大学学生干部最重要的三项特质:

一、诚实、务实

事实上,在任何领导看来,学生干部都是没有秘密的,学生干部的一些方法或方式,在上级眼中看得十分清楚。有时虽然一时没察觉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纸里总包不住火”,一旦事情泄漏便将永远失去信任领导们的信任。领导们需要对各种情况有必要而且真实的了解,这是一种心理需要,更是工作需求。而上下级之间需要一种信任,一旦信任失去,学生干部再想做工作就步履维艰了。不只是领导之间,学生干部上下级之间亦是如此。而当一个学生干部由基层提拔到较高位置时,此事看得尤其明了——如果想要自己的成员在你面前诚实无欺,便知道自己在上级面前也应该诚实无欺。而现实中,总有一些学生干部以为自己能做到,欺上瞒下,蒙混过关。他们没这一基本特质,学生干部的工作不会走远。

务实,是指做实实在在的工作,真正做一些事,而不是虚荣浮夸。有的干部讲起工作报告或工作成绩,洋洋洒洒万言,却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或一件实事。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干部只追求表面现象,想要出成绩,但一遇到实际的事却不见了踪影,这样的干部是站不稳脚的。没有领导会欣赏不务实的干部,只有真正做了一些事,出了一定成绩的人,才能真正被重用。而学生干部做出了成绩,即是领导做出了成绩,领导对一个学生干部的最终判断还是取决于其成绩。

二、奉献精神

这里的奉献精神含义颇多。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团队精神,忘我的工作都属奉献精神。

在日常工作中,不管如何精心计划,难免对个人的安排有一些得失之处,如果因此而斤斤计较,推脱塞搪,这一类人是极不可用的;团队精神,在目前的条件下,大学工作以团队居多,这种团队构成单一,及成员才能单一,分配任务时有的人多干,有的人少干,有的人发挥才华,有的人自然要做绿草陪衬。在团队合作中自然要牺牲一部分人利益,那么在这时学生干部是否有这种奉献精神呢?团队能发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集体作战的优势,决策时需要内部意见统一,自然要放弃一些人的个人想法,而是否能放弃自己的想法完全服从团队,实际上也是一种奉献。

关于“忘我工作”一项我不赘述。

三、能力

何为能力?“狭路相逢,勇者胜。”这里的“勇”即是军队的能力;对于大学学生干部呢?能否做好工作,及做工作的方法就是能力。有能力的人是很有可能成功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成为一块“鸡肋”。有许多领导很有这样的体会,有某个学生干部很有能力,实在是“弃之可惜”;但不弃吧,他又总是欺上瞒下(违反诚实、实干原则),工作不认真(违反奉献精神),实在是“食之无味啊”。

那么到底大学学生干部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我先简单列举如下:1,口才;2,组织协调能力;3,创造力;4其他某一方面专长,如写作、文艺、体育、网页制作等。具体下章论述。

2.从学生角度看大学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为学生工作。那么学生对学生干部到底有什么期望呢?

一,为同学们利益着想,为同学们服务

直接面向同学们的都是基层学生干部,这些干部多是通过选举的方式,由同学们自己推选出来的。不管是因为能力突出,或是人际关系好,一旦成为学生干部,自然要承担同学们所交托的任务。对于职责之内的事,要认真完成,一丝不苟,同学们有了困难,要及时帮助;而在与上级的沟通中,应以同学们的利益为出发点,遇到问题据理力争,争取做到既保证同学利益又能使上级工作顺利开展的最佳结合点。与在与同学们工作时,应把自己放在公仆位置上,耐心细致,切实为同学们服务。

二,行为端正,作风正派

一旦成为学生干部,自然要管理一些事务,有一些权力。而正因为如此,学生干部是所有同学监督的对象。由一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或是公款消费,或是欺骗同学,学生们对于这此类干部可以说是深恶痛绝。而因此干部与学生之间僵化,学生工作无法开展就不言而喻了。

学生干部本身就是学生,就在学生中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逃不过同学们的眼睛。只有行的正,坐得直的干部才真正会被同学们所接受。

我只列举这两条,因为这两条是同学们切实关心的。大学生与学生干部之间与群众与国家干部之间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因为大学生没经历过社会事实,没有发生切实的利益冲突,因此国民性还未曾完全释放。所以大学生对学生干部更多是一种关注,而这种关注只停留在这两个层面上。

但这两个层面的要求对于大学学生干部是切切实实的,不只对基层干部,更对高层学生干部。由于高层干部也是由基层提拔起来的,而基层干部正在面临这个现实,所以对这两个要求的内涵是不难理解的。大学学生干部必须要处理好大学生对他们的期望要求,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工作。

领导和学生们对学生干部的心理期望,实际上指出的即是大学学生干部最需要之素质。可以把该期望值作为确定大学学生干部素质的出发点。

三、所需能力

1)中国有个韩非子,口吃不能达意,退而著书立说,孜孜不倦,终成一代大家。所创立的法家思想成为推动中国历史“阳儒阴法”两股洪流中的一股,流芳百世。

韩非子能成为一代宗师,靠的是著书立说,但它的价值是在他死之后才被发掘的,为何它的思想不能在当代流传呢?就是因为他的口才问题,无法与人争辩,无法说服任何国君,无法广收门徒。而与他稍前时代的墨子、杨朱的学说却能大行其道,是因为他们在有自己的思想之外,都是雄辩的演说家,他们的口才都达到相当的境界,直逼名家所说的“苟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义”的境界了。

很多学生干部不愿承认口才的重要地位,但现实恰是如此。任你胸中有抱负万千,文采飞扬,若没口才,一切皆是枉然。不愿承认,但现实却铁一样摆在眼前。

自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演说家,事实上也不需要做到。但作为基本能力的口才,是每个干部都不可避开的。没有口才而把能力依托于其他方面实际是很难走远。

作为一名大学学生干部,所具备的口才需达到这样的基本标准:即能忠实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忠实不漏信息点地传达上级的指示,能善于与下属沟通,能为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力辩护,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公开演讲能力。

一般来说,口才特别出色的人通常某些其他方面能力也很出色。这一类干部也容易得到重用。所以从口才出发以提高自己综合能力是可行的。

2)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是每个干部具备的素质。那么,什么是组织协调能力呢?管理学上叫管理,而通俗地说,就是如何去安排一项工作并在其中协调使之顺利进行。比如说组织一次大学生辩论赛,要用到的会议厅就需向上级请示批准,需按辩论赛要求摆设主席台、辩手席、裁判席,邀请哪些人做裁判,如何安排座次,辩论赛时出现紧急情况应如何应急等工作,都在组织协调能力之内。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想做好颇有学问,除去客观原因,另一大部分都在此项能力上。那么这项能力到底该如何习得呢?只有一个途径,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可以说,这项能力直接制约着对大学生干部的评估,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某某能力怎么样,大都是指此方面能力。这里我想指出的是,除去在实际中所学得的,在书本上,尤其是管理学上的一些看法,很有助于大学学生干部开阔思路,提高此方面能力。

3)创造力。这里所说的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在学生工作中,有许多事情固然有经验可循,有例子可效仿,但更多的时候要面对的是完全没有做过的工作,需要一种创造性思维把工作从无做到有,从有做到好。即使是已经有章可循的工作,工作中是否那些地方存在问题,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都在创造力范围之内。有些学生干部在遇到工作时,没主意,没想法,只会求助于他人,很影响工作效率。比如说如果想把学生工作进行计算机化管理,办公网络化,这就需要大学生干部的创造力。如何做到行政与技术的和谐统一,如何做到网络安全管理,以何种方法做到政务透明化,是否能高效的管理,都是创造力要面对的问题;再举一个例子,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否有办法能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又能被大家认可、接受、拥护呢?这些工作通常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干部创造性去工作。

创造力是衡量学生干部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在大学,如果想做好一名学生干部,创造力是很必要的一项能力。通常我们所听到的评价如“这个同志很有想法,有思路”指的就是创造力。

4)其他某一方面专长。有一种说法,认为文艺部长就应该文艺好的人做;另一种说法认为只要懂管理任何工作都可以做。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真正好的学生干部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果大学学生干部只具备其中一项能力,工作并不容易开展起来。

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学生干部应该是管理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人。有一定管理能力,是做通工作的保证;而是否有一定专业能力将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前提。一旦管理能力与专业能力不兼有时,会出现如下的结果:

一、盲目决策,工作效率低;

二、无法应付实际工作。比如做一场文艺晚会,由一名毫不懂得文艺的学生会主席负责,文艺晚会必定会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各种纰漏,甚至贻笑大方;而由一名对文艺非常在行,但无法指挥管理那么多人的文艺部长来说,文艺晚会出现各种混乱,甚至无法进行都很有可能。只有一个既懂得管理艺术,又有专业知识的干部进行统一调度,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才会展现给大家。

一般来说,所具备的专长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字专长,文艺专长,体育专长,技术专长,公关专长等。对于学生会主席来说,这些专业知识都应略知一二,才能使工作蓬勃开展起来。对于部门学生干部,如果尚不通晓本部门专业知识,必需加紧学习。

四、思想道德水平

在任何工作中,干部应该是其模范带头作用的。所谓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只是能力的带头,更是思想道德的带头。而这里的思想道德水平,应是坚决拥护党的前提下,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符合大学生身份,时刻起先锋带头作用的新时期大学学生干部道德准则。

对于大学学生干部的要求,必须严格于普通同学。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学学生干部都不能以“大家都这样”为理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思想道德水平一旦出现问题,大学学生干部的工作就即将停滞。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是很值得深思的。我们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一些不良风气已经走进了校园。比如说,某些学生干部在参加竞选时,用不正当手段拉选票,托门子,拉关系;某些干部在与其他干部竞争时,恶意中伤、毁谤,甚至制造一些事端;有的学生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学生干部思想道德水平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了。

为什么这些腐败现象会在大学校园里滋生?这后面的原因是很值得推究的。把原因完全归结于大学学生干部自己显然有失公允。应该说全社会都有责任,尤其是一些教育工作者。这里不讨论谁之过,只讨论如何提高大学学生干部思想道德水平。

一、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对各项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对思想道德的建设。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为工作的前提。

二、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化对当前形势讲解和剖析的力度,使学生干部真正懂当前形势,明白自己位置,摆正心态。

三、组织切实可行的、学生干部们可以接受的学习形式。杜绝走形式的学习,合理安排,强调效果。

四、鼓励大学生多走向社会,尤其是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疾苦,切实做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的体验中使大学学生干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事实上,直接制约大学学生干部思想道德水平的是大学这个环境,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创造一个清明的环境,使大学学生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四、总结

那么大学学生干部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归纳如下:

一、思想道德方面:一定政治素养、正派正气、诚实、讲求奉献;

学生素质与能力 篇6

关键词: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 综合素质培养 语言学习 《堂吉诃德》

一、文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也是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的重要桥梁。教育不仅仅是传播信息和交流课程内容,而且还是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分享知识、经验、习俗、情感以及行为模式。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文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思想、行为等描写探讨人生价值,以及作品中所展现的复杂强烈的情致和人生观,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文学是人类文化和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是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净化、升华和拓展。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性美,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都有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文学教育对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文学与思想教育是紧密相连的。经典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教育资源、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认识,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和理想追求。文学是对社会、对生活的再现和真实反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反思。

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曾说“文学就是语言的某些特质的应用和延伸的一种方式”文学语言具有特殊的性能,通过隐喻、符号和图像以及其他文学手法的运用实现现实的再现。从而获得揭露,传递,刻画普通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信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是经过加工和提炼的语言精华,它生动形象、凝练精美、典雅深邃,是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好的语言材料。文学语言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朴实自然,通俗易懂,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二、西班牙语文学对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校西班牙语教学体系中,西班牙语文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而文学作品解读在西班牙语教学中也占有很多大比重。西班牙语文学作品中的很多人文思想、审美、思想道德、价值观等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对西班牙语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欣赏和解析,对于学生西班牙语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完善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目的是证明西班牙语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是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语言学习的途径。

西班牙语文学作品凝聚了西班牙语语言的精华,正是这些如塞万提斯、聂鲁达、加西亚等文学巨匠对西班牙语创造性地运用,有力的促进了西班牙语的发展。他们的作品不仅成就了文学的经典,也是西班牙语应用的典范。

三、文学作品实例分析:以《堂吉诃德》为例

别林斯基曾说:“在所有一切著名的欧洲文学作品中,这样把严肃和可笑,悲剧性和戏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和伟大的美丽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的例子,… …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西班牙语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痴迷于骑士小说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为实现他的”骑士游侠梦”,进行的三次“骑士”旅行。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著,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如崇尚平等自由,反对阶级特权,正直,勇敢,忠贞,善良等。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非西班牙语国家的中国学生,在西班牙语文学教学中,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如西班牙语语言水平有限,对西班牙历史文化的理解不深等,在学习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法,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和分析作品。比如,学习这部作品的什么?怎样学习?带着什么动机?分析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筛选这部小说中的比较有意义的一些章节来进行学习,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品与作者,作品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堂吉诃德主义以及他在作品中的形象,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的世界观,堂吉诃德的演讲以及他给桑丘的忠告,作品中出现的对立词语:现实-梦幻,勇敢-怯懦,公平-不公平,真理- 谎言,确信- 怀疑, 原由- 信仰,情感- 理智,小说的语言价值,小说产生的影响。

这是一部对西班牙语语言文字甚至于对全球语言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是价值观,意识形态,历史和审美观的综合体。这部作品是西班牙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再现,是十六世纪欧洲各种矛盾的反应,是公平、简朴、庄重、友谊、高尚等理想的表达,是一种对社会的批评和控诉。

关于堂吉诃德主义,散文家Mirta Aguirre曾说 “它不是对自身有限力量的欺骗,尽管这个悲剧的骑士形象忍受着这个谎言的折磨;堂吉诃德主义本身也不是一种欺骗,是对过去的理想化和企望改善身处世界的欲望;堂吉诃德主义不是疯癫,尽管拉曼查贵族有些精神错乱;堂吉诃德主义是思想上的纯洁,语言上的诚实,作品中的自由,事实上的勇敢,工作上的折磨,贫困者中的仁慈,最后,是真理的守护者,尽管是要耗费生命去捍卫的真理”。

堂吉诃德的死也是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对有些人来讲,结局是充满希望的,因为这位悲剧的绅士人物意识到了必须放弃他的梦想,停止在公爵贵族面前继续做出荒谬可笑的事情,从而回到现实中来,做回自己。

这部作品很多方面能引发学生的感想,如堂吉诃德对正义、勇敢,尊严、内心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情人Dulcinea del Toboso的柏拉图式的爱和忠诚。在堂吉诃德在写给情人的心中充满了仰慕和尊重之情。这会引发学生不自觉地在内心联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以及衡量光荣和耻辱的准则。

在关于“镀金时代”和“武器和文字”的演讲中,堂吉诃德给桑丘关于作为统治者的忠告,表现出的清醒和理智。这些忠告中既涉及到外表,行为举止,也包括精神和道德层面。通过对这些演讲词的阅读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们去创造出新的篇章。

塞万提斯的语言是西班牙语的一种表达和应用。因此,作为非西班牙语国家的我国西班牙语学习者,特别是高校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这篇文学名著的重要性,特别是作品中关于语言学方面的知识。

这部作品标志着现代小说的开端,这说明语言的发展在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部小说中,表明西班牙语问题的多样性,(包括信函,小说,演讲等)语言的应用从高级的到日常的大众语言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读懂文章。

谚语的使用也构成了本部作品的一大特色,名著堂吉诃德中还使用了大量的西班牙语谚语,寓意深刻、言简意骇、风趣幽默。比如,La diligencia es la madre de la buena ventura(好运来自于勤勉),La letra con sangre entra(要想见效,功夫得到),No hay regla sin excepcion(凡事都有例外),Perro ladrador, poco mordedor(会叫的狗不咬人),Querer es poder(有志者事竟成),Algo de va de Pedro a Pedro(人各有志),El hombre pone y Dios dispone(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ada oveja con su pareja(门当户对)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本作品还有助于学生跨文化知识的增强和翻译能力的提高,这些西班牙语谚语中包含了观念、信念、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忠实的传达了西班牙王国的价值和灵魂。

总之,可以说西班牙语文学是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语言学习的途径。学生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领略文学优美的语言词句,提高个人品味,陶冶情操,还能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素质的综合西班牙语人才。

学生素质与能力 篇7

一、现实问题: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差距

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下, 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不论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企事业单位深化改革, 都是以减员增效和定岗定编为核心, 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地减少了就业机会。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尽管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录用毕业生实行考试以来, 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公平与公正性, 但公务员通用考试的课目《申论》与《职业综合素质》以及通过统一考试后的面试, 对毕业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折射的知识覆盖、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型品牌企业的招聘和有高科技内涵的中小企业, 有的加大了公务员招聘考试内容, 有的则效仿世界500强综合能力测评。

第二, “学会做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 还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 对这一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类单位最看重的是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的员工。有关数据表明, 除少数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以外, 大多80、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短板。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对家庭的依赖性强, 在就业的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 缺乏诚信、敬业精神以及盲目从众和依赖, 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 导致对就业现状的茫然和准备不足。

第三, 高校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校企”见面的双选会, 从学生角度分析一些效果不佳的招聘会, 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进入校园几十家甚至百余家企业同时招聘, 缺少对行业与企业的综合认知与分析能力, 而在短时间内不能对行业、企业基于潜力的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深入了解, 只能问问薪酬待遇, 看看招聘条件, 难以找到自己期望的单位。从企业的角度只能对学生有个基于目测的综合素质了解, 而招聘会上的双向沟通, 就学生而言也是一种以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的素质体现。以此导致的精英型就业定位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第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 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从大学招生的源头上,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同时, 高等院校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改革教育内容, 开设一些跨学科课程, 提升学生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缩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二、发展趋势:综合性素质与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任何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都是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并使他们为社会所用作为办学之本。而社会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就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价, 这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 学校的学生工作要全面分析发展趋势、密切配合教学部门、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 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 不仅要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更要提升包括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自我适应、自主管理、团队合作、善于沟通、诚实可信等必备的综合素质, 从而为社会输送“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为此, 大学的学生工作要面对就业市场对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如下几个方面, 主动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多办实事。

第一, 用多元目标, 将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本。思想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 也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它涵盖了一个人的政治觉悟、思想观点、道德水平、人格品质等。就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 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首先要配备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正确处理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 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使他们成为有着高尚品德、较强法律意识、诚实守信有敬业精神的大学生, 奠定就业基石。

第二, 用多种方式, 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 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区域文化的学习、挖掘和研究。利用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基本功比赛、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等活动, “讲座”、“论坛”、“讨论”、“广播”、“课外读书”、“观摩”“对外交流”等方式, 让学生学习到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礼仪、人文素质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让学生置身在浓浓的文化建设氛围之中, 在深深体会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第三, 用多种途径, 将加强学生健康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力。只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踏入社会的前提,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等问题, 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测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和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 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强化抗挫折能力。如:采用心理剧、心理问题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努力做到身心健康, 德才兼备。

三、系统对策: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提升

当用知识管理的理念研究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时, 在解决了“为什么”与“是什么”之后, 关键是要找到“如何做”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笔者认为,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广义学习与实践过程, 强化学生自我、自主、自觉性, 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根本之策。

第一, 搭建平台, 激发自我, 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中提高综合素质。将自我在提升学生多元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的结合上落在实处。有层次有重点的建设一批系级、院级创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类的社团。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一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和就业方面的竞赛, 为学生搭建综合能力平台, 并向综合能力提升注入创新内涵, 在活动中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锻炼和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 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 面向就业, 激励自主, 在树立正确就业观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在就业市场上,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选择存在着“错位”现象, 单位招不上人, 大量毕业生无处可去。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 在第一课堂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外, 还要针对就业价值观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训练。发挥第二课堂优势,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和“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 让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在活动中提出问题, 想出对策, 写出结果。在调查中了解社会职业, 了解企业用人状况。通过调查走访, 要在考察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树立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有成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能客观认识自己, 对于那些虽然目前工作条件不是太好, 但发展空间大, 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企业要优先考虑。对于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 但发展潜力大, 创业机会多的区域也要重视。

第三, 校企联手, 启迪自觉, 在多样化实习实训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 许多高校都有实习实训基地, 但要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还得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 不仅要有过程还要有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的培养更贴近市场, 引导学生融入企业, 在实践中了解工作内容, 熟悉工作程序, 掌握工作要求, 履行岗位职责, 积累工作经验, 写出工作体会和收获, 真正地进入岗位角色,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工作过程奠定基础, 积累经验, 不能把实习流于形式。

第四, 强化指导, 面向就业, 在提升学生就业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难题,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尤其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此, 学校要抓住机遇, 从入学教育开始, 就要加强以提升综合素质面向就业与创业的系统教育。为此, 一要加大为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力度, 配备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 走出校门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 各种招聘岗位与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差距, 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 增大综合素质培养的针对性、指向性与收益性;二要及时向学生提供就业政策的全面服务, 让学生系统了解如何用好、用足有关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政策, 使学生按照自身条件, 追寻就业机会;三是学校对毕业生的服务不仅在校内而且要延伸到校外, 延伸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上。对毕业生不仅要扶上马, 而且还要送上一程。对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要跟踪服务, 帮助毕业生解决刚踏上工作岗位遇到的心理和能力上的困惑和困难, 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 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 提高就业能力, 走稳就业之路。

参考文献

[1].吴亚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荣发.素质引领人生[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探析 篇8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2000多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 大部分的用人单位都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在用人单位看来, 他们对于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主要包括了专业基础知识、道德修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工作的态度、责任心、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还有毕业学校的名气等等。

然后当前大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是有欠缺的地方, 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不专业, 当大学生到企业时, 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上, 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是企业最重视或者是第二考虑的因素, 而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也是企业非常重视的大学生的就业素质[1]。另外, 通过调查显示, 毕业生就业之后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企业非常看重的一方面, 现在的工作都是讲究团队精神, 只有团队一起进步, 才能真正的发展企业。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查数据,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大学生形成就业困难的原因就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基本素质差。一直以来, 社会对于基本素质的定义是片面的理解, 特别是大学生本身来说, 他们基本上认为基本素质也就是动手能力。从调研中, 我们了解到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 工作态度, 责任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正是难以走向市场的重要问题。第二, 中层阶段基本素质基本上是用人单位录用的一个基本点, 毕业生的基础专业知识等可以从大学生的简历上看出来, 只要通过建立的筛选之后就可以算是达到了中层阶级的阶段。中层素质也就构成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一个联系, 只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 基本上顺利就业了。第三, 大学生的精英素质阶段[2]。也是学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虽然基本素质和中层素质可以使得学生顺利的毕业, 精英素质才能使学生走向更美好的发展, 达到持续发展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交际能力方面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的强势。

由此可见,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素质要求是逐渐递增的, 因此在各色各样的招聘会上,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情理当中的。基本上企业都想要得到精英素质的毕业生, 但是他们也是一步一步考虑的, 首先是基本素质, 然后是中层素质, 最后是精英素质, 通过这一步步的途径, 用人单位才能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 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高低以及就业能力的情况, 因此, 对于高校来说, 大大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必须的。在调查中, 用人单位也为高校提出了具体的几个方面的建议:

1. 重视大学生的基础课程培养, 提高学生基础专业素质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毕业生的基础专业知识, 也就是说, 只有毕业生具备了专业的基础知识技能, 才能被用人单位看上。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教育中,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这就需要学校很好的督促老师以及学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因为没有那个单位会去录用一个基本专业知识都没有的毕业生, 只有学校统一考虑, 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 才能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的扎实以及更加的牢固。

2. 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的个性, 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毕业的基础, 也是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因素, 但是这只是最基本的, 用人单位考虑的因素还包括了其他基本就业素质。另外还有其他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独特创新和自身优势的特点, 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专长和特长, 发掘出自身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 多多的参加学校的社团和活动, 积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3]。

3. 学校实施学生生涯规划的课程, 增强学生就业的意识

从调查中, 我们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并不是在毕业那一刻形成的, 主要是通过平时的积累形成的, 因此, 大学生的就业也是需要提前规划的, 高校在大学期间就应该积极的开展一些就业讲座,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以便学生在学生的阶段时期就很好的为未来的就业做好规划, 并提前进行积累等, 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能够自觉地进行生涯规划的建立, 最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而做好相应的准备。

总之, 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结果已经出现了, 而影响其就业困难的因素也是见仁见智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说法, 但是基本的就业素质要求还是要学生能够走向市场。只有毕业生具备了基本素质才能进去市场, 另外对于中层素质和精英素质的要求是学生更上一层楼的体现。

摘要:随着高校不断地扩招,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 普遍存在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员, 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出现这样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对市场的研究, 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与市场的需求并不协调。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学生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 中等阶级的素质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最主要的因素, 只有培养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才能让学生走向社会, 适应社会, 找到理想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素质,就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 2008.

[2]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中国社会学网, 2009.

学生素质与能力 篇9

大学生创业素质现状

本文以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为调查对象,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530份, 收回有效问卷498份, 有效率为94%。

1.从总体上讲, 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够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 61.3%的被调查者倾向于不太可能或肯定不会选择创业, 研究生被调查者的这一比例高于本科生近20个百分点。其中, 在不太可能或肯定不会创业的学生中, 有81.2%的人“有过创业的想法, 但觉得不现实”。

2.大学生创业所需知识、技能与经验储备不足

在对创业概念的认识理解这一问题上, 分别有14.3%、32.7%、13.4%和40.7%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独立开办一个企业”、“开发一个科研项目”和“组织一个创业团队”, 而对创业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被调查者仅占1%。而被问及“是否了解最近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扶措施和优惠政策”时, 了解的仅占16.8%, 还有19.5%一无所知。

3.大学生创业行为因缺乏实践机会而受到限制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创业行为匮乏, 主要是受到实践机会的制约。当被问及“是否参与过创业或模创活动”, 超过50%的被调查者“有这方面的想法, 但因实际困难未实践”。其中, 认为原因主要在于“难以找到满意的项目或专利”、“缺乏有针对性的经验和指导”及“找到合适的团队成员”分别占22.5%、48.2%和26.3%。有22.4%的被调查者“曾在或正在创业及正为以后创业作准备”。但是其中项目已进入孵化阶段并成功推向市场的仅占这部分人数的3.5%。

模拟创业教育需求的分析

1.大学生对模拟创业需求旺盛, 学校现有教育条件无法充分满足其需要

据调查显示, 90.1%的学生认同在高校开展模拟创业活动的必要性, 其中分别有31.4%、28.5%、22.7%和15.4%的被调查者认为最需要的活动类型是“创业计划竞赛”、“沙盘模拟课程”、“创业体验”等。但是, 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模拟创业活动中, 仅有13.1%的被调查者曾经参与, 而21.6%的人“对于学校是否开展此类活动一无所知”。可见, 高校对于模拟创业活动的投入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对创业教育的宣传不够, 且并未与专业培养及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一体。

2.大学生对争取真正的创业实践机会表现出强烈的渴望

调查结果显示, 62.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学校内很难获得创业的实践机会”, 原因按照选择人数多少依次为“课业压力大, 没有时间精力”、“学校缺乏浓厚商业氛围”、“学校提供创业机会非常有限”等。而对于模拟创业活动, 7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有兴趣尝试”或“有强烈意愿参加”。

高校改进模拟创业途径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对策

1.加大模拟创业供给的数量和规模, 营造积极务实的创业文化氛围

增加模拟创业活动的投入和数量, 采用竞赛、KAB课程、沙盘模拟等形式全面开展模拟创业活动, 与学习、科研活动相互配合, 成为学校完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让大学生参与模拟创业活动贯穿于学涯规划和素质拓展全过程中, 与之相辅相成。尤其鼓励开办各类创业竞赛, 学生通过竞赛能够提前体味到创业活动的艰辛, 很大程度上唤醒学生培养自我创业精神的自觉性;对于有创业激情和潜力的同学, 可通过竞赛或创业体验重点培养, 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创业个性品质和亲创业的行为风格。

2.重视模拟创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切实提升学生创业实践操作能力

采用市场竞争机制, 由高校和企业共同为大学生的模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和企业孵化服务, 为更多的模拟创业项目提供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仅仅从对创业的模拟过程中很难完整形成, 一定要到真实的实践中去汲取。所以, 大学生进行模拟创业应注重对实际能力的累积。而作为模拟创业活动的组织方, 应积极调动各方资源, 加强与企业和社区的通力合作,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接受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指导的机会。

3.改善模拟创业项目的评价方式, 建立科学的模拟创业项目评价体系

改善当前模拟创业“计划书导向”的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地设计模拟创业项目的评价体系, 增添多种评价指标, 特别是项目孵化程度、吸引风投资金数量、项目实际运营情况、项目财务状况等多项操作性评价指标, 以此鼓励大学生带着自己的模拟创业项目走向真实的市场之中。重视对参与模拟创业活动学生的创业测评, 用测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克服缺点, 建立良好的应对问题的心理条件。

摘要:文章基于对西安市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技能、创业行为及对模拟创业需求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探索高校通过完善模拟创业途径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创业素质,模拟创业,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冬.论高校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 2010 (4) .

学生素质与能力 篇10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影响因素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普遍化、大众化带来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已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由于职业素质与能力低下,就业困难问题更日趋明显。针对这一现象,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问题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折射出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问题受家庭观念的引导,个人能力的制约,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保障的缺失等多方面影响。

1 贫困大学生的家庭观念有待进一步引导

1.1 家庭经济拮据导致的心理恐惧与自卑

贫困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拮据的原因,和正常学生相比生活水平存在极大差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冲击,表现为反应敏感、自尊心强、自我封闭、轻易不愿求助于人等现象。这种内心的困惑与压抑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很容易造成不知所措,学习负担过重而引起紧张焦虑,人际关系导致社会恐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抑郁症状,异性交往中引起的困惑不安。

1.2 家庭经济贫困导致的拜金主义思想

由于家庭经济贫困,片面提升了金钱的价值,从而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形成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这与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承受力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使贫困大学生备感“金钱”的重要性,同时市场经济下所产生的“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消极思想,更加重了他们对金钱的依赖性和对物质享受的渴求,致使少数贫困大学生急功近利,盲目参与一切可能赚钱的机会,为此,耽误了正常学习,使学业因此而荒废。

1.3 家庭经济贫困导致的挫折感和厌世观

贫困大学生生活艰难或遭受挫折中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思想。由于经济困难使他们在生活上重重困难,而自身又缺乏应对困难的本领,一些贫困学生往往表现为束手无策。同时,在求职择业中,由于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遭受拒绝,内心会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而在总结这种挫折时,贫困大学生总是过多地强调家庭经济原因,归结于社会上一些不公正和腐败的消极因素,进而发展到怨恨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无能,社会的不公,由此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抵御挫折的意志力减弱了,有的甚至对未来丧失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产生一种厌世情绪。

2 贫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1 家庭贫困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家庭经济贫困是引起贫困生综合素质不高、社会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也使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因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因素造成就业竞争力弱。贫困使得他们在大学期间生活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出现。所以,对贫困生进行目标教育,培育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兴趣和爱好,有利于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积极态度,增强他们解决复杂学习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与动力。

2.2 家庭贫困导致竞争意识缺乏

受传统思想观念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自我认知中依然存在浓厚的弱者意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依赖心理较重等特点。在就业方式上,大多选择单位就业,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在就业类型上,贫困大学生更多选择稳定性高、风险小的工作;在就业态度上,贫困大学生缺乏主动性,过分地依赖父母、亲友,“等”、“靠”思想较为严重。

2.3 家庭贫困导致职业期望值过高

长期贫困的生存状况,给贫困大学生造成严重的精神枷锁和精神束缚。他们惧怕贫困,想尽快脱离贫困,把择业作为自己告别贫困的最好机会,一心要“跳出农门”。他们对职业的期望值高,不愿意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在求职时注重地域和待遇,不敢尝试和追求具有挑战性的,更利于个人发展的职业。因此,许多就业机会与贫困生们擦肩而过。

3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3.1 贫困大学生职业技能需要提高

贫困大学生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进入大学学习阶段普遍反映出实践操作能力偏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在大学教育中,高校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具体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要帮助贫困生适应环境变,教会他们学会适应竞争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加强技能的培养,增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更重要。高校要帮助贫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拓宽知识面,加强实习和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技能训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学生不仅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

3.2 贫困大学生职业道德需要培育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和职业技能相比,它更多体现了大学生的品质特点,贫困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对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标准较低。在求职过程中诚信缺失的问题不断出现,夸大要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擅自撕毁协议等现象十分严重。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开放性越来越强,诚信、敬业精神等一些个人品质恰恰正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未来发展成功的关键,一个不尊崇职业道德的或不完全信守职业承诺的人,无论其职业技能有多高都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事业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成为人格魅力的人,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有助于他们正确、合理的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增强自信和面对一切的勇气,有助于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3.3 贫困大学生职业心理需要调整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它们虽然联系紧密,但并非一个概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其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积极心态、抗挫折能力、健全人格塑造、交往能力培养、成功心理的培养等,这些素质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直接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合适的职业心理定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带来的自卑心理,改变贫困生的心理障碍,加强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

4 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一种是自我激励机制,另一种是社会激励机制。贫困大学生自我激励机制一般依靠贫困生自身通过建立目标,心理调整、价值发现等渠道发挥作用。而社会激励机制则依靠整个社会,通过建立专门的能力强化机构,形成正确的舆论支持体系,组建适当的心理关怀与救助系统等途径来实现。

4.1 建立专门的能力培育的机构

贫困生最大的困惑是能力上的不足。贫困大学生不仅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物质帮助,更需要社会对他们能力提升的关怀,只有职业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意义上使贫困生群体受益终身。因此,高校建立专门的贫困生职业能力教育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并开设专门课程,解决贫困生的能力强化问题。并在本科教学计划之外,积极实施创业教育,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勤工俭学。在高校之外,社区、企业和其它机构,也应积极提供职业能力的培训机会,大力实施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扶助。这些社会活动,不但丰富社区工作,而且还能让贫困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得到实践,同时锻炼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企业在给贫困生提供专门职业培训的机会,也是为贫困生提供长期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机会。

4.2 形成良好的舆论支持体系

在建立贫困生能力提升的社会激励机制中,良好的舆论支持体系十分重要。在高校“打工”似乎成为贫困生的专利,一说到“打工”就与贫困相关联,打工学生总是感到低人,“扶贫”被乐善好施者大肆渲染,使被资助者的自尊受到严重伤害,其心态也显得不太正常,更多的却是一种心灵的疲惫,一些贫困生不愿接受资助,个别人甚至宁愿在深夜外出捡拾垃圾,也不愿意接受他人在经济上的帮助。这些现象可以看出,社会需要改变对贫困生的态度和对他们的扶助方式,首先应尊重贫困生的意愿和选择,充分肯定他们的自助行为,对他们的人格予以尊重,摒弃不必要的怜悯。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支持体系,才能激励贫困生自立自强,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以顺应社会发展对他们的素质要求。

4.3 搭建适当的心理救助系统

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对贫困大学生实行心理救助和关怀,强化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但是高校的工作,同时也是社会的义务。贫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初期,生活上严重不适应,情绪焦虑,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他们将要走入社会时,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因此,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建立相应的心理关怀系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扶持,帮助贫困大学生度过心理难关。贫困生家庭应保持和睦氛,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鼓励他们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咨询机构,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建立贫困生心理帮扶档案,及时与贫困生保持联系与沟通;社区应设立各种的心理治疗室,无偿为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提供服务与帮助。总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社会各方面应能力合作,构建贫困生的心理关怀与救助系统,组建全社会参与的贫困生心理关怀与求助网络,通过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和心理支持,促使他们在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勤,刘恒新.论贫困大学生能力的激励机制.现代教育科学,2007,(1):104-106.

[2]张巧丹.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扶贫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医学教育探索,2009,(1):110-112.

[3]姜美.提高贫困大学生能力的制度建构.现代企业教育,2007,(3):132-134.

上一篇:读写结合的着力点下一篇:参观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