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竞争力

2024-05-09

国际贸易竞争力(精选十篇)

国际贸易竞争力 篇1

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本文在可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 建立包括三项指标的测评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将相对数指标和绝对量指标结合起来, 即反映进出口的比较优势指数、反映出口所占比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反映市场占有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

(一)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 是研究产业竞争力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有力工具, 该指数认为i国在j产业或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由j产业或产品在i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当期世界贸易中该产业或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之比“显示”出来。该指数的计算式为RCAij= (Xij/Xit) / (Xwj/Xwt) 。如果RCA大于1, 说明i国第j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RCA小于1则说明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或者认为“显性”了比较劣势。

(二) 比较优势指数

比较优势指数 (CA) , 即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总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 它是一个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出现的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性, 因此,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 比较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该指标的理论值域为 (-1, 1) , 在值域内, 竞争力单调递增。取值大于0, 说明比较优势大, 且越接近1, 表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 则说明比较优势小, 行业竞争力也越小。该指标的计算式为CAij= (Xij-Mij) / (Xij+Mij) 。

(三)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 即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市场出口总额的比率, 在综合考虑该国整体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 可以简洁地表明该国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该指标的计算式为Aij=Xij/Xwj。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本文选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代表发达国家, 韩国和香港代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进行对比。在时间段的选取上, 选择了1997~2007年为计数阶段, 考察最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服务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具体情况如表1。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UNCTAD) 的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总体服务竞争力在9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弱, 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版税和许可证服务排名倒数第一, 只有旅游处于前列, 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低于德国和美国, 但由于在建筑、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从而使得按照贸易量比重加权后的RCA指数超过这两个国家。日本在旅游、建筑和专利服务, 韩国在运输和政府服务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的总体RCA指数高于我国。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UNCTAD) 的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二) 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服务贸易通常分为三大重要类别, 即运输、旅游和其他 (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文体娱乐和其他商业服务8项) 。其中第3项大都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项目。我国与其他国家主要的服务行业CA指数比较如表2所示。

表2结果显示,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CA指数的国际排名落后于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运输业的CA指数为-0.24, 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所考察的9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最后。我国旅游业的CA指数为0.17, 在9国和地区排序中名列第3, 说明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并不十分乐观。在包括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其他服务贸易行业的CA指数方面, 我国为0.05, 在9国和地区排序中名列第4, 处于中等水平, 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三) 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还不是很高, 最多只占到3.90%, 其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但从时间序列上观察可以得出,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处于上升过程, 竞争能力正逐渐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7年的1.78%增加到2007年的3.70%, 增长了近3倍, 世界排名也上升到2007年的第7位。这充分反映出,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来看,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增长也很突出。1997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最后一位, 大大落后于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 至2005年就已经超过韩国和中国香港, 最近两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已经逐步拉开了与韩国和中国香港的差距, 甚至超过了意大利。在发展中国家中,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也是最快的, 11年中提高了2.12个百分点。虽然目前我国是惟一排名在前10名的发展中国家, 而且已经表现出良性的发展势头, 但是要看到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份额与美英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数据库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1997-2007) 整理计算得出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考察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竞争潜力与竞争实力, 综合上述指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 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较弱

我国的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具备竞争优势的, 虽然服务贸易竞争力近年来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大, 但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竞争力还很弱, 尤其在服务贸易质量上。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 尤其是英美发达国家的经验, 用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处于劣势

在大多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我国都不具备竞争优势。例如, 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权等领域, 指数都较低, 说明竞争劣势非常明显。不仅如此, 我国贸易量大的都是运输、旅游等低附加值的产业, 而这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正在逐步萎缩。相反, 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欣欣向荣的商业服务行业, 我国的国际参与程度非常低, 如金融、通讯、电影等。保险、咨询虽然贸易额比较大, 但基本是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完全没有出口竞争优势。

1.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急剧滑坡, 说明在银行业逐步开放的情况下, 外资商行强占我国本土市场的规模程度远远强于中资银行的对外扩张。脆弱的我国金融业如何应对全球竞争是我们必须对应的严峻挑战。

2.通讯行业在最近几年的竞争力也在逐步下滑, 可以看出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贸易保护逐步消除的趋势下, 我国原先享有垄断地位的通讯服务商需要改进其经营方式, 未雨绸缪。

3.专有权利使用费、特许费和保险这两个行业一直竞争力较弱, 没有任何改观。由于这涉及我国司法和社保体系的改革, 这种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所以短期内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应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尤其是保险业, 国家宏观调控使其经营模式的不确定性极大, 例如保监会对其销售产品种类的限制、对其投资品种的限制等。未来大金融格局的出台, 如保险银行证券混业经营、协同监管等都有可能对金融保险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三) 产业竞争力分析——劣中取次劣

我国具有竞争力的项目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从CA指标上看, 在我国的服务贸易中, 大额贸易项目中具备出口竞争力的是旅游、计算机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而缺乏出口竞争力的是运输、保险和专利。在小额贸易项目中, 具备出口竞争力的是建筑、广告和电影, 而缺乏出口竞争力的是通讯、金融和咨询。

1.旅游服务业的优势

旅游服务比较优势较为突出, 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是开展得最好的, 也是开放程度最高的。我国的旅游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中上游位置, 尤其是入境旅游, 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三大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处于波动中有所上升的状态, 说明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提高。旅游业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有优势的产业之一, 是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2.建筑服务业地位提升

建筑服务业在最近几年地位有所提升, 三大指数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较快发展, 使该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优势产业之一。

(四) 有潜在竞争力的幼稚产业

1.电影、咨询的竞争力在逐步好转, 说明这些行业正在逐步走出国门。尤其是电影行业, 随着我国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大以及国产商业片的兴起, 中国电影传媒行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2.计算机服务业的竞争力提升也体现了我国科研总体实力的提升, 这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包效应, 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潜力, 这和最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扶持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外包就其本质来说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大批的软件从业人员只能从国外拿到底层的项目, 通过机械重复的劳动而赚取微薄的利润。因此需要考虑如何由单纯的外包出口转向品牌出口。

摘要:在研究了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基础上, 从RCA和CA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中外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优势行业和潜在优势行业, 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8 (3) :31-35.

[2]吕世平, 范蕾.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 2006 (2) :20-22.

[3]鲁晓东.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探索, 2007 (10) :23-27.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篇2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测评

贸易竞争指数是指某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用来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外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lance,NTB)用公式表示是:NTBit=(Xit-Mit)/(Xit+Mit)。

上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 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TBit=1,意味着该国第i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反之,则表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本文主要运用该指数测算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在时间序列上的竞争力状况。

据调查,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且始终保持在-0.08左右,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行业结构上看,此段时间NTB指数均为正的只有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说明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同时也仍是我国服务贸易创汇的第一大部门,但其竞争力指数仅仅稍大于0,说明优势还十分有限。而且在20其贸易竞争指数曾一度下跌到0.07,但2004年又回升到0.15。广告、咨询和其他服务的竞争力虽然比较小,但体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他竞争力指数呈现正值的部门还有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2004年通讯服务业竞争力指数为-0.03,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主要原因是过去由于我国邮电部门尚未对外开放,体制性垄断起到了很大的扶持和促进作用,近年来面对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竞争变得越发激烈,邮电部门自身的弱势逐渐暴露出来。

建筑业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一个部门,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从开始转为正值,体现出近年来我国建筑服务业水平有所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和区域有所扩大,但2004年,其竞争力又有所回落,原因可能是我国对外承包在技术含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20出现负值以后,于年有所回升,且近年来上升幅度非常大,2004年达到了0.13,主要是依赖与硬件有关的服务贸易的支撑,从长远考虑,若没有产业内软件开发服务及相关产业的支持,其贸易系数还可能出现逆向变化。

国际贸易竞争力 篇3

近年来,我国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版权输出的品种进一步增长,输出引进比例进一步优化;二是随着对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重视,政府有关部门对走出去的鼓励和支持力度也在日益加强;三是中外出版机构对我国出版走出去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方法不断创新。

内容是源,出版是流。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未来,不光是出版之间的融合,更是出版与新技术的融合。我国出版业需要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开展合作,交流。本专题将从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策略评价、竞争分析、专业出版的路径选择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世界创意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蓬勃发展,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统计,2003-2012年,世界创意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在10年间从2237.95亿美元增长至4737.91亿美元,总量增长2499.9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09%。中国出版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国际市场中竞争力如何,应如何把握国际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传媒产品出版规模不断增长,整体份额仍需提升

10年间中国传媒整体的国际市场份额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2003年的2.07%增长到2012年的6.01%,增长了近2倍,但是整体上中国传媒的国际市场地位并不高,整体市场份额仅有6%。

中国传媒类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长,在10年间增长3倍多,由2003年的40.4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89.99亿美元,增长370%。中国传媒类产品出口自2003年开始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其中2007年同比增长101%,除了2009年出口有一定的滑落外,10年来一直呈正向的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55%。

在中国传媒类产品出口结构中,新媒体产品占据绝对优势,比重超过2/3,并且在2003-2012年10年间其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出版物产品比重超过视听产品和音乐产品,从2003年至2006年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2007-2008年有一定下滑,直到2010-2012年比重开始重新攀升。

二、出版物产品增长速度较快,国际竞争力逐年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出版物产品出口额在10年间增长近3.5倍,从2003年的6.5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29.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9.3%。在2009年之前,出版物产品出口额增长速度较快,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在2009年之后速度逐步放缓,但每年依然有两位数的增长。总体上10年间出版物产品出口取得长足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出版物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出版物产品的国际优势并不明显,其占国际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但增长速度快,2003年其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而2012年增长为7.67%,10年间国际市场份额增长了近4倍。10年间其增长趋势为持续上升,并没有太大的起伏,数据说明中国出版物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在逐年提升。

中国出版物产品在10年间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贸易顺差额从2003年的2.7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18.6亿美元,增长速度较快,在10年间贸易顺差额增长了近6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出版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且其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长。

中国出版物产品出口结构以图书出口为主,其出口比重占到60%以上,而报纸期刊类在大多数年份不足10%,其他出版物比重占1/3左右。总体上图书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报纸期刊自2009年以来下降速度较快,到2012年不足1%,而其他类出版物的比重在上升,这一趋势可能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技术变化有关,电子媒体的兴起,导致纸媒的衰落。

10年间中国大陆出版物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3年港澳台市场比重达到50%,而北美和欧盟市场比重合计为40%,说明2003年中国出版物产品主要销售港澳台的华文市场。而2012年,北美已成为最大的出口市场,比重达到30%,欧盟市场比重也增长至23%,同时其多元化程度也有所提升,市场区域分布更为分散,2003年市场比重达到2%以上的仅有港澳台、北美、欧盟、日韩,而2012年市场比重达到2%以上的有北美、港澳台、欧盟、日韩、东南亚、澳大利亚、ACP、南美和其他地区,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大陆出版物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在扩大,中国大陆出版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三、多项指标全面评价,中国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

市场份额、贸易差额等单一的评价指标,不足以真实、全面反映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考虑到各个指标的不同缺陷,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本文将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TCI)、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 Net Export 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NXRCA)指数等综合性指标来测量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出版物产品的TCI在10年间一直为正数,并一直在0.2到0.6的区间变化,说明中国出版物产品具有并不明显的竞争优势。在10年间TCI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从2003年的0.26,到2012年的0.46,其间虽然有一定的起伏,但总体上说明中国出版物产品的竞争优势在缓慢提升。

从RCA指数评价看,中国出版物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10年间均小于0.8,这一数据说明中国出版物产品仅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从RCA指数的变化趋势看,增长趋势明显,从2003年的0.34增长至2012年的0.69,其间起伏较小,其增长幅度比TCI的幅度大,这说明中国出版物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上升。

中国出版物产品的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10年间一直保持为正数,说明中国出版物产品一直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其变化趋势来看,上升幅度较为缓慢,2003年NXRCA指数为0.06,2012年为0.08,其提升的幅度低于TCI和RCA指数的增长幅度。NXRCA指数的趋势线说明中国出版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缓慢上升。

参考TCI、RCA、NXRCA各项指数的表现,总体上中国出版物产品表现出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是优势并不明显。同时虽然中国出版物产品国际竞争力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在10年间,其国际竞争力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四、三步走三战略,提升中国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中国出版“赶、平、超”三步走出去战略

尽管中国出版产业出口规模在10年间增长较快,但是国际市场份额依然不高,其他综合性指标也反映其国际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可以认为,目前中国出版产业出口已从“赶”发展为“平”,竞争力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下一步中国出版产业应以进口与出口并重,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从而最终实现超越的走出去战略。

2.三大战略并举提高中国出版业规模经济效应

尽管中国出版物产品出口发展较快,但是版权类贸易服务发展相对较慢,因此中国出版应以“产品与服务并举 ”,大力提升出版类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尽管中国出版在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产品方面发展迅猛,但是世界范围内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电子媒体的兴起导致传统纸媒的没落,因此中国出版还需“新、旧媒体并举”,抓住新兴电子出版的新机遇;尽管10年间中国出版出口的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出版在北美的出口市场扩大迅猛,但发展中国家市场成长较快,因此中国出版还应“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市场并举”,进一步提高出版产业规模经济效应。

3.聚焦中国文化锻造中国出版产业链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文化才是中国出版竞争力的源泉。中国出版应聚焦中国文化,锻造出版产业链,从历史遗产、艺术创作、传媒、出版功能应用一直延伸至出版服务,并实现各个产业链环节间的融合。

4.技术驱动与受众需求双轮驱动

技术与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两大基本驱动力。中国出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国际技术发展动态,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实现出版技术及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同时还应深入研究受众阅读行为变迁和国际受众的消费习惯,从而提供适应当地市场的出版物产品,提高国际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4

(一)已有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服务贸易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2011~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总额高出10.8%,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统计表明,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保持迅速增长,增速高于货物贸易8.4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总额6043.4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12.6%,其中出口额2222.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38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2.3%,较2013年增加0.8%。2012年、2013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分别为10.8%、11.5%、12.3%。

(二)逆差进一步扩大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599.3亿美元,比前一年相较增加35%。其中旅游类逆差为1078.9亿美元,大幅增长40.2%,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67.4%,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然后是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额分别是579亿美元、219.7亿美元,均比2013年稍有增加。保险服务逆差179.4亿美元,较2013年略有下降。2014年,中国加工服务顺差达212.7亿美元,对顺差的贡献率最大。同时咨询、建筑服务顺差为166亿美元和104.9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其他商业服务分别为98.6亿美元以及97.4亿美元的顺差。广告宣传则实现了12亿美元的小额顺差。

(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

2014年,中国高附加值服务发展快速,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速分别为59.5%、24.6%、25.4%。其中金融服务出口大幅提高57.9%,为46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提升19.3%,达183.6亿美元。咨询服务出口增加5.82%,达429亿美元,在整个服务出口的比例中是19.9%,比例只小于旅游业;电影音像出口增长22.4%,达1.8亿美元。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广告宣传进口分别提高61.1%、42.2%、40.8%和21.3%。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有利于推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公司成长,也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从商务部统计中得知,2014年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第一次突破1千亿美元。达到1072.2亿美元,执行金额81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2.3个百分点和27.3个百分点。其中承接离岸合同金额718.4亿美元,执行金额55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3.2%。云技术、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方式开始被广泛接受并运用。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化。离岸知识流程外包金额有186.6亿美元,占离岸执行总额百分比为33.5%。离岸外包市场也触及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从原有的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到东南亚、大洋洲和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中国在美日欧传统市场上提供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一共346.4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2个百分点,同比减少2.9%。并且在这一时期,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包合作迅速发展。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25亿美元与98.4亿美元。较去年这一时期依次提高25.2%和36.3%,都远超过整体发展速度。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由表1可以得到,从单个年份来看,2000年,中国的旅游,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广告和宣传服务的NRCA大于等于0而其余的部门的指数值小于0,表明中国只有四个部门服务贸易在国际中存在竞争优势,而且值分别为0.00573、0.00386、0.00022以及0.0000,值都是刚刚超过0或恰好等于0,说明竞争优势不大。到了2006年,中国服务部门中,还是仅有四个部门的NRC值大于0,它们是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NRCA值依次为0.0035,0.0004、0.0009以及0.0002,表现出其他7个项目存在的竞争劣势。2013年中国的通信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咨询、广告和宣传的NRCA指数大于0或恰好等于,值是0.0000、0.0027、0.0038、0.0064、0.0007,其余的服务部门NRCA值均小于0,值为-0.0573、-0.0258、-0.0003、-0.0089、-0.0003,这表明中国大部分服务部门在国际贸易中不具备竞争优势。

从时间顺序上来说,中国的运输、保险、金融、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电影影像的NRCA值均在13年之间小于0,表明了这些类的部门在服务贸易竞争力上一直存在劣势。而数值上来说,运输部门的NRCA从2000年的-0.0282到2013年的-0.0258,总体上来说竞争劣势是得到改善,但是中间过程起伏比较厉害,2008年时达到最低值-0.0164,但之后数值又更加靠近-1,说明竞争劣势的加剧。保险部门则从2000年的-0.0097到2013年的-0.0080,同样的在竞争力的劣势上有微弱的改善,数值则一直在-0.0090左右徘徊,说明该部门的竞争力劣势较稳定,没有多少波动。金融服务则较保险服务情况好一些,数值上均小于0但是绝对值较小,主要在0.0000附近,劣势没有那么明显。专有权使用费从2000年的-0.0047下降到了-0.0089,整体上竞争劣势进一步扩大。除此外的6个部门在13年间的NRCA值有正也有负。旅游行业在2000的0.00573到2006年的0.0035,数值下降但是总归是大于0,表明旅游行业在这6年中存在国际竞争力,但能力在下降,2007年开始后变为负数,到2013年达到最低值-0.0351。通信服务则波动更加剧烈,从2000年的0.00386到2005年的-0.0004,竞争优势转化成了竞争劣势,但是到了2010年后又转化成了竞争优势达到2013年的0.000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则仅在2005年为-0.0008,其余年份都大于0,到2013年是0.0038,表明中国在计算机服务上有一定竞争力。咨询业则由竞争劣势转化成了竞争优势,从2000年的-0.0013上升到2013年的0.0064。最后,广告宣传之间存在波动频繁,近几年则一直是稳定上升,从2010年的0.0002增加到2013年0.0007,但是竞争优势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巩固服务业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货物贸易带动效用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向来相辅相成。尤其中国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货物贸易发展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服务业发展。尤其包括了与货物贸易匹配的运输、仓储、通迅、咨询等部门。本文回归模型也证明了货物贸易发展对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影响,然而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服务业本身的发展的重视程度。

(二)加大对人才要素的重视程度

当今社会对高级要素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因为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单单是价格的竞争,而且逐渐转移到了包括科学技术与高智力方向的竞争。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很多的贸易竞争方面均以价格低廉作为竞争优势,但是如今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种优势将渐渐减弱,中国对高素质的人才和不断创新的高水平技术有迫切需求。

(三)扩大服务外包

服务贸易和传统贸易很不相同,所以,在贸易形式也有很大差别。传统贸易通常使用直接贸易的方式,而服务贸易还能用“外包”的方式进行贸易。我国要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服务外包方式来实现。首先,修改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减少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成本。另外,可以成立外包行业协会,会员是服务业行业的企业,使这个协会在与政府和公众进行沟通与对话,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举办一些交易活动方面发挥作用,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

国际贸易竞争力 篇5

人们常常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来思考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问题,但往往不能系统把握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特征,并相应制定科学的竞争战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确有一定的“比较优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卫星、数码技术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扩张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正在全球性优化、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从长远来看,中国服务企业如果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本文对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性国际比较分析,并就此提出了若干思路与建议。

一、中国高等服务要素禀赋状况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02年11月12日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2002-2003年的微观经济竞争力在80个国家中排名为38,比2001年上升了5位。据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制度环境有所改善。然而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子指标国家技术水平的排名,中国从第53位下降到第63位,主要因为中国在人均专利数量、人均的信息技术投资、公司购买技术专利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并落后于发展中的.印度和巴西。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从发展前景看,一国服务贸易能否构建国家竞争优势,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拥有充裕的高等要素及其优越的要素生成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如1998年中国每千人拥有电话主线70条(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数据手册[I].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66.),仅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67条)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146条)的48%;另外中国每百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只有高收入国家的14%,发表于科技刊物的论文只有全世界的1.4%,高技术出口只有全世界的2.8%(详见表1)。

表1 中国部分高等要素供给状况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为世界银行出版)数据整理。

另外,从表2可见,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投入及接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机会的状况虽改革开放后有很大进步,但与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都相差很远。1997年用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公共支出占GNP的百分比比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3.1、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占相应年龄组的百分比比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53、13个百分点;用于每个大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NP的比重比高收入国家高出28.7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人均GNP较低,所以其实际支出水平也是不高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仅占GNP的0.66%,更是低得惊人。可见,中国是一个高等要素比较贫乏的国家。

表2 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水平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二、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与竞争力实证性国际比较分析

2000年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排名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多名上升到第14名(世界银行,2001),取得了很大进步。尽管如此,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很弱,国家竞争优势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进出口结构尚待优化与升级

国际贸易竞争力 篇6

【关键词】服务贸易;问题;对策建议

1.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只有44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为0.6%。到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24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为5%。尽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1总体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低,竞争力差

“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1571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191亿美元,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三位。但由于起点低、底子薄,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偏低。与我国自己的货物贸易相比发展水平较低。2011年我国服务进出口与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之比为10.3%,低于同期18%的世界平均水平;从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水平也较低,2011年该比值仅为5.2%。同期,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则为20%。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把服务行业视为制造业的附属品,不注重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我国引进了跨国公司制造的环节,但经常把为跨国公司服务的生产性服务环节拒之门外,因此,我国的服务业的开放总体上要晚于制造业的开放,其开放程度也低于制造业。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仅为2..2%,2010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也就达到5.%。

1.2出口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一段时期以来处于逆差状态,2011年逆差额为549.2亿美元。逆差行业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和保险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领域,反映了国内经济和货物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国际航运、货运保险、先进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不平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我国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所占份额仍然很小。

1.3服务贸易人才短缺,且分布不平衡

当今世界,现代服务业的竞争是知识、技术的竞争,需要大批专业扎实、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而我国目前面临服务贸易人才紧缺的局面,尤其新兴的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领域,外向型的高级人才更是稀缺。我国传统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只需具备一般的文化素质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即可上岗,再加上我国对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目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再加上我国一部分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不能很好地转为人力资本,这是种潜在的人力资本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

1.4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如:《广告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但是与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的要求相比,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完善。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通讯等服务领域,规范性法律、法规较少。即使已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其条文抽象、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同法规之间存在漏洞和矛盾,相互冲突,损害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阻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2.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开放程度

我国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要推动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提高服务业研究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应引进一些服务贸易领域重大的项目,并为其相关的技术改造提供贷款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

此外,政府要通过外资的进入形成强大竞争压力,迫使我国服务业,尤其是国有服务企业提高效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通过引进外资,形成压力,达到国内制度难以奏效的促进作用。引入外资,引入竞争,打破原有垄断格局,国有垄断服务业有了压力,就会注重改善自身的服务水平,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2.2保护“幼稚”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在充分理解WTO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和制定适度的保护性产业政策,对缺乏国家竞争力但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幼稚”服务业进行合理保护。,尽量避免服务市场开放的冲击。比如,针对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要制定适当的保护性政策,避免这些“幼稚”企业过早地暴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此外,我国应抓住不同地区服务业的特点和优势,采取措施,促进各地区服务企业协调发展。比如,政府可以在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高、经济较发达的北京、江苏、广东等地区建立服务贸易示范区,并予以重点政策的支持,给中西部地区其示范作用。同时加大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我国总体服务贸易有一个较大水平的提高。

2.3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业的人力资本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要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入,加强开发人力资本的力度,培养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其次,鼓励企业建立服务贸易培训机构,注重从业人员的再培训。第三,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水平。第四,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建立服务贸易实习、实训基地。

2.4加强服务贸易立法,保护服务贸易健康发展

尽快建立、健全符合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目标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以便增强国内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支撑和规范力度。首先,要分部门立法。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承诺开放或逐步开放的服务行业共9个,每个行业都包含着种类繁多的部门和分部门,各自有各自的专业特点,很难将它们统一起来加以具体规范,因此分部门立法显得十分必要。其次,国家要扩大我国服务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再次,要建立国家级的综合性服务贸易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管理范畴,使各类服务业企业协调发展。最后,明确服务贸易各行业主管部门应负的责任,根据国际、国内服务行业的法规条文进行管理,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科]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8).

[2]张武,李海红,郑磊.贸易自由化下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商业时代,2010(14).

[3]胡君茹.世博会后进一步提升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思考[J].江苏商论,2010(02).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篇7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一个重要指标是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目前, 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已达70%~80%, 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40%, 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服务业终将占据一席之地。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开始引起关注。研究者们大多是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的。首先利用各种指标测度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实水平;其次分析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这些指标和影响因素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度

对于测量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只因各学者采用的不同, 或选择单一的指标, 或将各种指标混合使用建立一个评价体系, 选择不同的指标, 各种指标联系的方式不同, 建立的评价体系也不同。

(一)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又称贸易专业化系数, TSC或TC) 。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 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它介于±1之间, 该指数值为1表明该国完全出口专业化, 服务贸易有很强的竞争力, 当比值为-1时, 表示完全进口专业化, 服务贸易竞争力很弱。

(二)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是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于1976年提出的, 又称为“相对出口绩效指数”, 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出口与该国总出口的比值相对于世界该指标的状况。其计算公式为:RCA= (Xij/Yi) / (Xwj/Yw) , 其中Xij表示i国j种产品出口额, Yi表示i国全部产品出口额, 即包括商品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 Xwj表示世界j种产品出口额, Yw表示全世界产品出口额。在服务贸易中, Xij则为i国服务贸易出口额, Xwj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 其他符号的含义不变。如果RCA指数大于2.5, 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2.5~1.25之间, 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 则认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若RCA<0.8, 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弱。

(三) 出口优势变差指数 (P) 。

出口优势变差指数 (P) 将各类商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 以确定一定时期内何种商品具有更强或更弱的出口竞争力。其表达式为:j种产品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P= (Gj-Go) ×100, Gj为某国j种产品出口增长率, Go为某国出口总额增长率。根据P的数值, 可以区分为4类:第1类:P>10, 为强竞争优势;第2类:0≤P≤10, 为弱竞争优势;第3类:-10≤P≤O, 为弱竞争劣势;第4类:P<-10, 为强竞争劣势。该指数是用来分析主要出口商品类别比较优势的变化,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口商品未来动态优势的走向及存在的问题。

(四)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 (CAI) 。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CAI计算公式为CAI= (XijMij) / (Xij+Mij) , 其中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 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通常比较优势的取值范围是[-1, 1]。当比较优势取值接近0时, 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当比较优势大于0时, 说明比较优势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 反之相反。

(五)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CA) 。

为了消除进口的影响, 沃尔拉斯1988年设计了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就是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内进口的比较优势。因此,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也称作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其计算公式为:CA= (Xij/Xit) / (Xwj/Xwt) - (Mij/Mit) / (Mwj/Mwt) , 其中, Xij是i国在j种产品上的出口, Mij是i国在j种产品上的进口;Xwj是j种产品在世界上的总出口, Mwj是j种产品在世界上的总进口;Xit是i国家在t时期的总出口, Mit是i国家在t时期的总进口;Xwt是世界市场上t时期的总出口, Mwt是世界市场上t时期的总进口。通常, 该指标值介于-1和1之间, 但在某个给定时期当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出现贸易赤字或节余, 并且该产业是纯出口或纯进口产业时, 该指标也可能大于1或小于-1。该指标数值越高, 相对竞争力越强;该指标数值越低, 相对竞争力越弱。

(六) 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服务出口额占世界服务出口额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服务业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比较直接的指标, 它的高低反映一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强弱。

除上述六种外, 还有服务贸易净出口和服务产品市场渗透率, 前者指一国服务产品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净差额, 值越大表明该国在服务业的竞争力越大;后者指一国服务产品出口在另外某国此类产品进口中所占的份额, 渗透率越高表明该出口国在某国市场上服务产品的竞争力越强。

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经过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 总体弱势, 竞争能力较低。姚星、罗宁 (2005) 通过实证发现我国RCA指数始终处于0.8之下, 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弱。贾冬 (2007) 指出全球市场占有率低, 贸易竞争优势十分薄弱。TC值一直为负值, 并没有因为我国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而有所改善。

其次, 服务贸易的非均衡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突出, 服务贸易总量方面的非均衡性, 长期低于货物贸易总额 (沈明其, 2008;鹿朋、王文新, 2008;刘海云、余道先, 2008) ;二是服务贸易各行业发展的非均衡性, 除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等少数部门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外, 其余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都很弱 (贾冬, 2007;周金诚, 2005) ;三是服务贸易地区发展的非均衡性 (沈明其, 2008) 。

(二) 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因素

首先是生产要素, 尤其是高级生产要素。李怀政 (2003) 认为我国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 包括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周金诚 (2005) 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在初级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上有较好的先天优势, 在高级服务要素上处于不利地位, 企业竞争和相关行业上也未形成良好互动, 故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滞后。林红 (2007) 认为现代服务贸易总体及大多数服务部门都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密集型的, 但总的趋势是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鹿朋、王文新 (2008) 经过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主要受生产要素的影响。申朴、尹翔硕 (2008) 就要素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加快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会产生积极显著的正影响。

其次是开放程度。周金诚 (2005) 认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度还显得偏低。周琼 (2007) 通过实证发现贸易开放度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大的因素, 其次为货物出口、人均GDP、人力资本和国有经济对服务业的投资。陈双莲 (2008) 认为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开放也比较晚, 因此就不能像制造业那样更多地吸收外资, 由于不能更好地引进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 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难以像制造业迅速发展改善。

此外, 陈双莲 (2008) 和沈明其 (2008) 认为城市化水平低影响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林红 (2007) 认为除了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之外, 还有“国家或地区专有要素”对服务贸易竞争力起实际作用的要素。

四、政策建议

一是致力于服务业的产业升级, 实现由消费性服务向生产性服务转化 (李怀政, 2003) ;于文涛 (2008) 认为应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战略产业, 使生产性服务不断地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 成为我国未来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大力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改善需求条件 (贾冬, 2007;沈明其, 2008) 。三是重视服务贸易中的直接投资并加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 (姚星、罗宁, 2008) 。四是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 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供给能力 (鹿朋、王文新, 2008) 。

参考文献

[1]沈明其.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的成因及对策[J].商业研究, 2008.1.

[2]林红.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3]周金诚.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5.

[4]姚星, 罗宁.后过渡期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 2008.2.

[5]贾冬.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提升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 2007.24.

[6]鹿朋, 王文新.比较优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

[7]刘海云, 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J].国际贸易, 2008.2.

[8]李怀政.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 2003.2.

[9]周琼.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10]陈双莲.浅析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J].北方经济, 2008.2.

浅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篇8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 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为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就应采取有力措施加速服务贸易发展。

一、服务贸易及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内涵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 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 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一国的服务业以其相对于他国服务业更高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从该国境内向他国境内, 通过商业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取得更多外汇报酬的能力。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服务业一直在以相当的速度不断发展, 在世界的总排名也不断的有所突破有所提升。但较大的贸易逆差, 也显示着在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中, 相当一部分还是要靠进口来维持的, 可以说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还很弱。另一方面, 从我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 以及其他国家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占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比重来看, 我国的对外贸易过度依赖于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 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三、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 缺乏创新。

由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虽然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已经跻身全球前十名, 但就其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 仅为103%, 低于18.3%的全球平均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是较低的。在我国的服务业中, 具有创新价值的新兴服务部门相对缺乏, 在服务贸易大发展的趋势下, 能够不断创新的服务部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而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的计算机软件业、金融业、保险业等等, 无一不通过新的产品、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服务方式来拓宽市场, 迎合各类消费者, 推动各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若我国的服务业还以原有的单一的方式运作, 则必将在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无法提升。

2、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不合理, 开放度不高。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滞后, 而且结构也欠合理。目前, 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产业和部门, 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 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单一, 传统服务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作为服务贸易收支的主要来源, 旅游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0.22%、运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8.72%和保险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86%, 旅游、运输和保险合计占服务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二。而高附加值行业中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仅分别占服务贸易总额的0.78%和0.54%。

3、我国的服务贸易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

近年来, 我国虽然加快了服务贸易立法步伐, 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 对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 同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像电信、银行、保险、旅游、教育、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要么是空白, 要么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 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 也是比较抽象的, 缺乏可操作性, 难以对入世后的国内市场进行规范, 也不利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

四、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途径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目前我国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 这是国际化经营的一个突出矛盾。我国服务业, 尤其是知识性服务业的人力资本状况是数量少、层次低。因此, 要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可在现有各高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快国际服务贸易课程, 有条件的院校、科研所要积极筹建服务贸易专业, 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 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 以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对服务贸易的市场需求。

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以物质消费为主, 对服务的需求既不重视质量、也不重视数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现阶段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对服务的需求逐步上升, 享受良好服务的意识逐渐加强, 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 提倡与鼓励对服务产品的消费与需求, 从而促进服务行业整体的发展。

3、以货物贸易的发展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如果可以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必将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国要深入发掘货物贸易中可能蕴含的服务贸易机会, 力求在一笔货物输出的同时, 也带动大量配套与派生的服务输出, 从而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因此, 现阶段我国要注重将诸如运输服务、商业分销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会展和广告服务等这类可提高货物贸易出口附加值的服务与货物贸易有机的结合起来, 作为货物贸易未来发展的策略与方向。这样, 我们不单单提高了我国货物出口的附加值, 也同时扩大了服务的出口, 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4、发挥政府职能, 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政府应该负责组织协调贸易发展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 采取恰当的政策和措施, 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维护服务贸易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确保优胜劣汰的机制在服务贸易市场发挥作用, 培育核心竞争力, 发挥品牌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5、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产业配套是生产经营随着分工而引起专业化和社会化不断深化的产物,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狭义的配套仅指生产环节的配套。广义的配套还涵盖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政策环境、中介服务等。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 在某一发达的优势产业背后必定有发达的配套体系的支撑, 服务行业也不例外。加大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于激发服务行业经济活力、提升服务产业综合竞争力等起到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亟需发展的高附加值、高科技服务行业, 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政府要把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 以对配套产业的扶持, 来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传新《国际服务贸易》[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6

[2]、薛荣久刘东升《国际贸易竞争学》[M]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3

[3]、蔡琼浅析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 5

中英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篇9

一、中英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 服务贸易规模

2004—2013年, 中国的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由2004年的1367.24亿美元, 扩大到2013年的5341.42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高达16.77%。英国的服务贸易额从2004年的3391.9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667.67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3.96%。2009年中英两国的服务贸易规模均因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 2010年之后逐渐回升。2012年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英国, 比英国多153.97亿美元, 2013年超出英国673.75亿美元。总体来看,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的增长速度快, 增长势头强于英国, 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状态良好。

(二) 服务贸易差额

2004—2013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始终为逆差, 逆差额从2004年的76.56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247.06亿美元, 逆差额年均增长率达44.28%, 且呈逐年扩大趋势。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英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顺差, 顺差额从2004年的487.99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186.89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11.68%。中国的服务贸易表现为进出口不平衡, 且这种不平衡有加剧趋势, 进口增长迅速, 出口相对薄弱;英国的服务贸易则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二、中英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 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 是指服务贸易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 常用来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服务业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公式为:

其中, TCi指一国i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Xi代表一国某时期i产业的出口额, Mi代表一国某时期i产业的进口额。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 1], TC指数越接近于1, 表示该国i产业比较优势越大, 国际竞争力越强;TC指数越接近于-1, 意味着该国i产业比较优势越小, 国际竞争力越弱。

2004—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TC指数始终为负值, 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 其中运输和金融两个行业的TC指数一直小于0, 运输服务的TC指数从2008年的-0.13降至2013年的-0.43, 竞争力逐渐变弱;金融服务的TC指数则一度从2006年的-0.72增长到2013年的-0.08, 竞争力状况有所好转;而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的TC指数始终为正值, 且从2004年的0.05增至2013年的0.46, 2011年建筑服务的TC指数达到十年间的峰值0.60, 说明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强。

英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强, 服务贸易总体TC指数始终为正值, 从2004年的0.14增长到2013年的0.25, 国际竞争力逐年增强, 其中建筑和金融两个行业的TC指数也均大于0, 特别是金融服务, 2004—2013年的TC指数均值为0.68, 说明英国的金融服务部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运输服务部门的TC指数在十年间从负值转变为正值, 竞争力状况逐渐改善。

数据来源:根据WTO Database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二)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对于一国某服务部门而言, 是指一国某服务部门出口额占该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份额与世界此类服务部门的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份额的比值, 显示了一国某服务部门的出口与世界该服务部门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 公式为:

其中, RCAi是指a国i服务部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Xi是a国i服务部门的出口额, Xw是i服务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额, Xat是a国在某一时期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 Xwt是国际市场上在某一时期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通常, RCA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 +∞) , 如果RCA指数小于1, 说明a国i服务贸易部门不具备比较优势, 国际竞争力较弱;如果RCA指数大于1, 说明a国i服务贸易部门具备出口比较优势, 国际竞争力较强。

2004—2013年, 我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均小于1, 且存在逐渐缩减的趋势, 不具备出口比较优势, 其中建筑服务部门的RCA指数均值为2.21, 2010年为峰值3.44, 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徘徊在1左右, 比较优势不明显;金融服务贸易的RCA指数虽以43.18%的年均增长率从2004年的0.02增长到2013年的0.21, 但国际竞争力依旧很弱。

英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始终保持在1以上, 2004—2013年的RCA指数均值为1.88, 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 其中运输和建筑两个服务贸易部门不具备出口比较优势, RCA均值分别为0.60和0.28, 远不及中国运输和建筑服务部门的竞争力状况;然而英国金融服务部门的RCA指数从2004年2.27增加到2013年的2.93, 2008年高达3.26, RCA指数均值为2.9, 英国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强。

数据来源:根据WTO Database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三) 结论

近年来,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增长速度较快, 其中进口部门的发展速度优于出口部门, 但服务贸易增长失衡, 分行业看我国的建筑服务贸易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整体较弱。英国是名副其实的服务贸易强国, 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顺差, 出口竞争优势明显, 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 逐步提高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

截至目前, 我国已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 但仍有许多服务贸易部门的市场准入门槛依旧很高, 不利于培育服务业竞争力, 也阻碍了我国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步伐。我国应逐步提高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 如探索服务业领域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金融、文化等服务业的有序开放;放开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等, 进而吸引投资, 从而提升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实力。

(二) 充分发挥货物贸易的拉动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与货物贸易额相差巨大, 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实际上关系紧密, 例如在货物贸易的实现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运输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和通讯服务等服务贸易;技术咨询服务和专利特许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实现更常依赖于货物的国际流动。因此, 我国应在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稳定增长的条件下, 大力发展与服务贸易密切关联的货物贸易, 通过货物贸易的发展拉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三) 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英国拥有十分健全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每个服务部门都配备各自的监管机构, 由这些专业的服务部门管理机构为某一特定服务业制定行业管理规定和相关措施, 例如英国的金融政策委员会、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监管局三个机构共同监管英国的金融服务业;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专门负责制定英国旅游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我国应学习借鉴英国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 特别是应该鼓励我国服务贸易相关行业协会和商会建立健全行业管理规范, 从而配合我国服务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强化服务贸易行业管理, 完善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康华.英国服务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透视, 2001 (12) .

[2]李莹, 熊涓.日本、韩国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 2007 (10) .

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 篇10

一、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服务贸易总协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 GATS) 对服务贸易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第一, 跨境提供, 即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无需人员、物资和资金流动, 而是通过现代通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第二, 境外消费, 即缔约方境内任何向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 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 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接受外国留学生等;第三, 商业存在, 即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设立商业机构来提供服务, 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办银行、商店, 设立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第四, 自然人流动, 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 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竞争力体现为有形贸易 (如实物商品) 和无形贸易 (如版权、商标、专利、服务贸易等) 在国际市场占有市场份额的大小以及获利的多寡。一个国家某产业或行业在某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往往能提高该产业或行业的竞争优势, 从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以提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的, 服务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创造增加值并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在此, 不仅强调出口能力, 更重要的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一) 关于服务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

迈克尔·波特 (2007) 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将竞争力与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 他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 用一个形似钻石的菱形图表示出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 同业竞争;另有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后来, 有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国际服务贸易领域, 发现该理论不仅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服务贸易格局进行解释与总结, 而且对一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

对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研究, 联合国贸发会国际贸易高级专家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 (2001) 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认为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固然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 但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还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 以及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服务要素的禀赋, 诸如投资于现有产业和技术方面的研发费用、教育等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相关法规的状况, 等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高级经济顾问James R Lee和David Walters (2006) 认为, 一些国家的要素优势往往可以决定该国服务贸易的变化。一些国家由于其具有的要素优势, 其服务贸易与别国相比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如由于挪威濒临海洋, 所以他50%服务贸易项目来自船运;墨西哥近2/3服务贸易收入来自旅游, 这是因为它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同样的, 资本的富足和电信业的优势可帮助解释许多发达工业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中的优势。

萨皮尔和卢茨 (Sapir&Lutz, 2002) 在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一个国家要素配置对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重要影响。此外, 大卫 (2006) 等人探讨了贸易领域中服务与竞争力的关系;菲利普 (1998) 等人研究了保险业的竞争力;保罗 (1999) 等人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等。

我国对服务贸易研究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最初是对西方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性研究, 但GATS的签署和中国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极大推动了服务贸易理论在中国的研究进程。总体上, 服务贸易研究还处于开端, 而且焦点集中在GATS与中国服务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战略选择上。

杨圣明、刘力 (2006) 《服务贸易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认为, 全球服务贸易呈现平均增速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和工业增长速度的趋势;服务业与第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国际服务外包大发展的趋势等。我国虽然进入世界服务贸易十大国之内, 但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仍旧很低, 这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有着紧密联系。因而, 我国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提升竞争力, 就要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服务业的体制改革, 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 培养与使用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霍景栋、夏杰长 (2008) 对世界各国服务业研究与开发 (R&D) 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提高我国服务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 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 注重培养服务业各个部门的研发人才, 在重视研究与开发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服务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支持力度, 以保证产业的各个环节不至脱节。另外, 要加强研发成果的转化, 加大研究与开发保护体系等。

(二) 关于服务贸易实证方面的研究

国外很多经济学家尝试用实证方法对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是Sazanami&Urata (2002) 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做了详尽的分析。他们用不同国家的横截面回归分析框架, 囊括了旅游、知识产权、工程管理服务、货物及其他运输、保险服务等服务项目, 得出的结论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因素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姚战琪 (2009) 运用两个指标 (服务贸易全球化指标STRG和服务业外商投资全球化指标SFDG) 来测算我国服务全球化程度, 得出我国服务贸易全球化和服务FDI全球化程度都较低, 指出我国在服务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及影响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申朴博士 (2006) 在其博士论文中, 以服务贸易出口为因变量, 以物质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为自变量, 尝试用90多个国家1980-2000年的相关数据对世界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和要素积累进行横截面回归分析, 并做了美国、中国和印度的国别研究。他基于H-O理论, 根据要素和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贸易量等于本国生产和消费之间差额的一般逻辑, 借鉴Leamer&Bowen在1984年提出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 推导并构建了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要素贡献度之间关系的估计方程。他的结论是, 现代服务贸易总体及大多数服务部门都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密集型的, 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的增长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 人力资本是国家增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 特别对物质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殷凤、陈宪 (2009) 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方法, 基于14个国家或地区1990-2005的数据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王绍媛 (2010) 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 是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的分析, 它表明,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竞争力还比较弱。

(三) 关于中国国内服务贸易发展实践的研究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起步晚, 但是发展速度快, 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陆燕 (2008) 认为, 虽然中国服务贸易增长十分迅速, 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一, 服务贸易逆差明显, 整体竞争力不足;第二, 服务贸易内部结构还需合理化;第三, 服务贸易人才分布不均衡, 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第四, 服务贸易的出口地和目的地分布不均衡;第五, 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执法不严格;第六, 我国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张钱江 (2010) 从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视角出发指出: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虽然起步较晚, 但增速快、潜力大。主要特点有:第一, 以国际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蓬勃发展;第二, 一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服务贸易出口部门正在形成;第三, 传统服务贸易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 旅游、外经合作、国际运输三大传统服务出口占比过半;第四, 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步伐加快, 进展明显。

从全国来看, 浙江服务贸易总量低于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4个先进省市, 仅相当于北京服务贸易总量的37%。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凭借其丰富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资源优势, 已经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王久红 (2011) 指出, 北京服务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 (1952-1975) 、逐步恢复阶段 (1979-1989) 、高速提升阶段 (1990至今) 。王久红认为, 北京服务业在此过程中发展迅速, 不仅吸纳就业人数大大增加, 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也迅速扩大, 占GDP比重大大提高, 且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提高, 服务业已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陆昊 (2009) 认为, 北京服务贸易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是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 也对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指出, 北京服务贸易优势领域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高附加值行业。

赵亚平、郑春芳 (2011) 等指出, 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是推动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境内商业存在服务外包和外资集中流向更具竞争力的高附加值、高辐射、高效益服务部门, 极大地优化了北京服务贸易结构, 增强了北京高端服务的供给能力, 成为推动其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文献述评

上一篇:血清肌钙蛋白浓度下一篇:互联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