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分析

2024-07-07

提问分析(精选十篇)

提问分析 篇1

一、注重问题的含金量, 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

当下, 各大学校都倡导推广素质教育, 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是大势所趋. 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的步伐, 将自己和学生放置到一个平等的位置对待, 在课堂上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问答中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但是, 在提问的同时, 教师也要思考问题的含金量, 到底该如何提问, 不要盲目地抛出一大堆问题, 让学生疲于应付. 假如一节课上有很多提问, 表面上看似课堂氛围很活跃, 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也很难在回答的过程中掌握完整的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也只是纯粹地为提问而提问, 根本不注重预设的问题是不是环环相扣, 或者提问的方式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这种提问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时候还会消磨学生的耐心, 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所以, 如何通过不断学习、钻研, 提高问题的含金量则成为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课堂提问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 够得到”

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的设置不要太易或者太难. 如果问题太容易, 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 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很难让他们保持持久不熄的探索心理, 这样也会导致提问失去价值.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提问时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问题设置的恰当, 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作用, 而且一定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的心态, 使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 构建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 例如, 在分析“函数图像”的内容时,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图像; 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 =ㄧx - 2ㄧ+ 1 前, 先一起复习函数y = x的知识点, 之后再进一步变形, 在教师的帮助下, 让学生顺利画出y =ㄧxㄧ的图像, 这样的指导, 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画出函数y =ㄧx - 2ㄧ+ 1 的图像. 但是, 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画出函数y =ㄧx - 2ㄧ+ 1 的图像, 对他们来说有一点的困难. 所以, 转变一下提问的思路, 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三、提问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 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高中数学抽象性强, 公式和定理比较多, 这也导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很难避免枯燥乏味、复杂繁琐的内容, 教师如果简单照本宣科, 按部就班地讲解、说教, 学生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 逐渐失去学习动力. 为此, 教师在提问时一定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多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营造欢快、富有趣味的气氛, 使学生乐在课堂, 学在课堂.

例如, 在分析“不等式运用”的相关内容时,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实际问题: 我们通常会看到卖鱼的地方会用一个铁皮的长方体盒盛放鱼, 现在有这么一个现实问题需要你们探讨: 卖鱼的老板需要重新做一只不带盖的长方体盒, 他自己有一张长8 厘米, 宽50 厘米的长方形铁皮, 如果用这张铁皮作为原材料, 作出来的铁皮盒最大的体积是多少呢?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 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 以均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 创设“数学建模”的实践活动, 有利于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以旧带新, 层层深入

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信息交流, 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多设置、优化“启发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为此,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 进而再展开诱导式提问, 不断启发学生思维, 使他们及早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当中,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 要坚持贵在精、不在多的原则. 尤其是启发性的提问, 不要看成是单纯的技巧, 需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使用教育理论, 认真探讨提问的艺术. 启发性的提问,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智慧之水源源而来,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提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常被使用的教学手段, 科学合理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 能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唤醒,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为探究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问题的有效促使下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不断优化课堂结构, 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建平, 谢玉兰, 曹新.关于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2:52-53.

[2]刘新海.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8) .

语文课堂提问分析教学论文 篇2

一、教师要养成“备问”习惯,提高课堂提问艺术

首先,提问目标要有明确性。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以落实教学任务为宗旨。它包括诊断学情的摸底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式提问以及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譬如,茅盾《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目的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意图,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如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要对白杨树赞美呢?②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③为什么要选择白杨树这个象征体呢?问题一出,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其次,提问层次要有清晰性。教师应紧扣重点、难点,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所提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条理性。譬如,我教《愚公移山》时提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为什么先写太行、王屋两山的广度、高度和坐落位置?②写愚公移山的决心有哪些情节?③从智叟和愚公的对话怎样判断“智”、“愚”?以引导学生从抱负、信心、毅力上认识愚公。

此外,提问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认识的模糊区来设计启发性问题。譬如,诗歌教学,学生常无法把握诗歌中景物描写与作者思想感情的联系。于是,我选了教材中的几首诗歌设计了几个问题:①《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但开篇写景有何不同?分别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从而让学生明白哀景写哀,乐景写乐。②《观沧海》、《沁园春·雪》这两首诗写景有何共同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从而让学生明白气势磅礴境界、恢宏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另外,提问对象要有广泛性、激励性。教师提出问题后,宜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学生解答,这样有利于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不要先点名、后提问,更不要只向几位尖子生发问,应将答问的机会向后进生倾斜。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必须谅解学生的幼稚无知,给予适时的鼓励。情况往往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发表见解后,受到老师的赞许,那么,其他学生便会踊跃发言。相反,倘若因为学生的见解是片面的、错误的或是荒唐的,老师便不予以鼓励,而加以斥责,那么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他们的学习激情也被挫伤了。

二、提问要讲求迂回战术,以达到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目的

马卡连柯说:“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具体地说,课堂提问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投石式。用提问的“石子”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以引起学生的疑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逆向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故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题,造成矛盾,促使学生思维进行正反碰撞,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这样通过有激烈争论的提问,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

3.选择式。教师将一个问题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在比较分析中选择优劣,找出最佳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4.层层递进式。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层递进的。这种方式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凡此种种,说明语文课堂的提问方式并非只有一种固定模式。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得着的位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让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

三、语文课堂的提问,还应注意拓宽思路,达到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又说:“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语文课堂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学记》中说过:“善问者入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让他们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既拓宽了他们思维的空间,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和横向的发展。如此,课堂提问应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第一,教师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第二,教师要有“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第三,教师利用学生比较关注的难点问题,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第四,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尽量做到神情专注,态度和蔼,对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十分幼稚和肤浅的问题,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2.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一是巧借教材设置的课后练习题,如“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二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课前精心设计一些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以便学生模仿和学习。

3.正确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释问”。一般来说,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知道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乐学”、“乐问”、“乐思”。

只有教师正确提问,学生踊跃答问,学生勤思好问,教师耐心答问,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传统的师生关系才能转变为新型的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物理课堂提问的多维分析 篇3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提问策略,进而实现提问转向多元、提问的策略迁移和提问的功利摒弃,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提问 物理课堂 思维品质

课堂提问对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或许正因如此,如今的物理课堂已从当初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物理教学有“问”自然是好的,但不可泛滥。有的课堂问题“满天飞”,但真正拨动学生思维之弦的问题却是凤毛麟角。这些形式上的问题教学根源在于教师的误读、曲解与不知为何而问。笔者认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活动的品质,应当成为评价课堂提问是否准确、恰当、有效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策略,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心灵交汇、情感交融、思维交织的纽带,成就课堂真实的精彩。

一、提问转向多元:实现思维交织

1.提问主体转向多元

在诸多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主体通常是教师,甚至有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问,学生答,这似乎是提问的不二法则。然而,这种提法下的物理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收效甚微。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在于问”。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提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有意义学习的开始。改变物理课堂提问中教师的“垄断地位”,采用“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小组合作研讨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方式,实现提问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促使师生、生生思维交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向心力》教学中,改良“问题导学”教学方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关注的问题,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问题,教师则将这些问题提炼后按序写在黑板上:①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②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③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④向心力有什么特点?⑤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⑥向心力是不是合力?⑦向心力的来源?⑧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⑨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⑩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这种生生提问并作答的学习形式比单向的“教师问,学生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往往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提问方式转向多元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学习总是从问题开始而又与问题伴行,这就是问题教学的“生命”所在。虽然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提问方式的单一、问题的相对孤立、“问题链”没有有效形成、师生对话中“意外的惊喜”鲜有发生等现象的真实存在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效度。提问方式的多元化,既是课堂有效生成的必然诉求,也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跨越的应然举措。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采取反问催生学生逆向思维,使学生习惯看问题的角度转换;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采取突破式追问,让学生的思维“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可以采用比较式提问,让学生在众多答案中进行比较、甄别,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让有限的课堂呈现出极大的张力。

例如,笔者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时设计了一组递进式追问:①你与你的同桌之间有引力作用吗?为什么不会因此而靠拢?②你能通过计算求出两个相距1m的50kg同学之间的万有引力吗?这样的计算有问题吗?为什么?③如果将上述两位同学的间距拉至100m,可以求出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吗?如果可以,其值多大?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学生套用公式,有助于学生对规律的深层次理解,也丰富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思维活动。

3.提问结果转向多元

在常态的课堂提问环节,教师更多地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侧重于考量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教学预设,是一种聚合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问答中,学生逐步将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长此以往,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结果会堵塞学生的思路,遏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测定的,对不对?”这类问题学生只需回答“对”或者“不对”,在肯定与否定的两极范围内选择,考查学生的记忆,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是一种肤浅地应景回答,无法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突破“二元结果”的答题框架,追求提问结果的多元化。这样就需要教师准备多元结果的开放式提问,追求问题本身的质量。如进行磁电式电表工作原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提高仪表灵敏度的措施。再如进行热力学教学时,让学生对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温度升高的现象提出两种解释,并分析哪种是主要的,然后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后才能得出,思维历程比较全面。

二、提问的策略迁移:形成思维导链

1.问在当问时

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也是一门艺术。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不能之貌”时提问。当学生还在“发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维处于“困惑”之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火候”,及时进行“解惑”,把握准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课堂提问的“点到为止”和“恰到好处”的“点”应以学生思维的打开、深入、发散为考量,应以学生思维品质的不断提升为主诉求。

“问在当问时”,首在当问,既有对提问节点的把握,也有对所提问题的要求,也就是问题要当、时机要当。问题要当就是所提的问题应避免盲目性,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度也要适当,不可“问之无答”。当问之时即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导链”,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教师可以设计相似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设计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设计情境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设计针对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计挑战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做到有序提问、多样提问、新颖提问,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答在节点上

课堂提问中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时间往往不足,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差异性使得能够“随问即答”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布鲁姆等人在认知学习领域中把教育目标分成了六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据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当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因素考虑在内,不能“只见问题、不见学生”,课堂提问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合适的问题可答。

当然,课堂提问也可以不指定对象,可让学生单独回答,也可以小组作答,甚至全班抢答也是可行的。回答的节点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预估合理的作答时间,以便学生在合适的“节点”上解答,真实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认知水平。此外,由于学生思维能力有差异,回答问题的“节点”各不相同,教师要适当迁就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思维跟不上节奏,就立即将问题转移或切换对象,甚至为省时而自问自答,因为我们要侧重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3.重在问题链

所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问题,是一组中心相对独立而又相对关联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链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沿着问题情境去思考和探究。

在设计问题链时,要考虑设计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否建立广泛的联系与迁移;要注重设计本身目标是否明确,是否鲜明地指向物理学科核心问题;要注意问题是否符合教学进程的需要;要关注问题链出现的时机和问题展示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要研究问题链是否有层次性、递变性、情景性等特点。

例如,金陵中学朱建廉老师在全国第六届物理特级教师研讨会上执教的《电动势》一课,提出了以下八个问题:①电源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挥其相应功能的?②电源所在的工作环境中其主要矛盾是什么?③电源对用电器供电的本质意义应如何理解?④电源对用电器供电的相应操作是如何实施?⑤阅读过程中你觉得哪些物理概念比较重要?⑥你觉得影响电源供电能力的因素都有哪些?⑦你能设置一些小标题来梳理本节课内容吗?⑧你能通过阅读提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吗?这八个问题形成一组问题链,实现了对教材文本的有效把握,涵盖了学习重点,学生通过“问题链”迅速抓准了阅读要点,同时以十分清晰的逻辑进行思维判断。问题链的科学设置是培养学生持续思维能力的有效保证。

三、提问的功利摒弃:追求思维品质

1.不以获得正确答案为主诉求

很多课堂都以学生回答正确作为提问的主诉求。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通常会否定学生的解答,或者给与学生种种提示、步步台阶,把学生引到预设的正确答案上去。如果是学生的思维在通向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卡壳”了,教师更是会给予学生诸多提醒,“催促”学生尽快找到通往正确答案的通道。如果学生的回答正是预设的正确答案,教师大多会直接给予肯定,那些持不同看法的学生和不能顺利得出结果的学生的思维历程则被忽视。因为教师的评价对思考问题的学生而言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界定”某种结果正确与否的时候。

只有放弃“答案”思维,做到不以获得正确答案为课堂提问的主诉求,将提问的关注点牢牢地锁定在学生参与活动的思维过程,才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真正觉察到学生思维的起点、痕迹、困顿与真假,才有可能找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动态生成调整教学预设,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得以提升,才能创设出灵动的、自由的、宽松的思维课堂。

2.不以显性课堂气氛为观察点

新课程实施以来,提问成了一些教师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常规手段,甚至在一些省市级的优质课评比中,也常有“满堂问”现象的存在。诚然,课堂提问的确能够起到活跃气氛、启迪智慧、聚焦学生注意力,防止其思维开小差的功效。这些功效也正是课堂教学效度得以保证所需要的,因为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热情才能得以保障。

然而,切不可以显性课堂氛围作为课堂活跃与否的观察点,更不可肤浅地认同师生问答得多了就是学生参与度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多了就是课堂活跃了。冷眼旁观一些物理课堂就能发现,教学中的“满堂问”里有不少问题是属于“假大空”一类的,有些问题因缺少“抓手”而使学生陷入没办法回答的境地,也有些问题本身其实并没什么太大的价值,多半是“应景”,“可问性”严重不足。只有学生思维打开的程度才能成为我们观察课堂氛围活跃与否的切入点,以活跃气氛为目的的课堂提问只能算做“附加值”。

3.不以问题高关联度为主考量

评价某老师的一节课是否高效,常用的一个标准就是课堂提出的问题是否与教学要达成的知识、技能目标关联度高。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教师所提的问题通常严肃而庄重,学生的回答也“学术味”浓厚,以至于师生都无暇顾及“别样的风情”,可谓之“求真”有余而“臻美”不足。物理学本身的真、善、美因太过功利的“目标之问”而索然乏味,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同时欠缺了情感的激荡,好比看到所有的建筑都是钢筋水泥这些要素,也不得不说是一种缺失与遗憾。

如果问题的设定能兼顾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因素,学生的思维就能摆脱一维的知识技能束缚,在问题隐性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联系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提问自然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足够的开放度,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提问的“华丽转身”。

“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只有实现课堂提问转向多元和策略迁移,摒弃功利的问答,围绕提升学生思维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思维发展水平而问,切实构建起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核心的物理课堂提问新架构,才是课堂提问一般意义的价值所在。

提问分析 篇4

一、突施冷箭,引导学生回归课堂

这里所说的突施冷箭,指的是当教师发现学生思想开小差,精力不是太集中时,突然向该学生提问,使学生迅速回归到课堂中。这种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屡试不爽,但效果并不是太好,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本身就没有听课,教师如果直接询问所学内容,学生肯定回答不出,为此教师应转变提问方式,依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及所讲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归课堂。

二、欲擒故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上面的一个策略是针对于某位学生精力不集中而选择的一种方法,如果当全班学生都注意不是太集中的时候,教师如果仍选择上面一个策略的话,其效果就不会太好,这时为了让学生回归课堂,教师可以选择欲擒故纵的方式进行提问,即提出一个看似与上课内容无关的问题,将学生引回课堂,最后再提出与上课相关的问题。

比如,在讲授《除法》这一单元时,由于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很多学生还没有从假期的愉快心情中转移过来,面对数学教师,很多学生都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上课内容上,当教师看到学生上课不在状态时,甚至发现班级中最好的学生都不是太在状态,这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上课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今年暑假大家都出去旅游了吗?”学生一听说旅游马上来精神了,都说出去了,教师询问学生都去哪儿玩了,于是学生众说纷纭,纷纷说出去游玩的地方,随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今年我也出去玩了,我们全家3口出去玩,在路上遇到一个难题,我买了5笼包子,每笼7个,我想让我们全家都能吃得比较平均,谁能帮我想想应该如何分包子。”

这样的一个问题要是放在平时,就是一道很简单的应用题,但是在这里就不一样了,学生刚刚放假回来,他们在课堂上最喜欢接触到的就是与暑假相关的问题,而教师向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学生自然会非常乐意地进入问题的思考当中。

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巩固课堂

当一节课讲授完毕后,教师仍要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进行提问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要与所学内容相关,同时还应照顾到全班学生,必要时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出老师的提问。

比如,在讲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构成的;它们大致的面积都是多少;假如王大妈要利用一面墙围一个长10米,宽6米的养鸡场,这个养鸡场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用竹篱笆围,至少要用多少竹篱笆?”这样三个问题环环相连,每一个问题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且每个题目的难度也不一样,第一个问题都是需要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可以回答出,这类问题对于全班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在提问时应尽量让一些学困生进行回答,并引导这些学生回答出更多的答案,教师可以以此来表扬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生活善于发现的眼睛;对于第二类问题,其实也比较简单,只不过注重的是学生动手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下课后回家亲自拿起纸和尺子去测量一些家里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通过测量后将其面积计算出来,并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这样第二天上课后教师就可以找学生进行讲解自己的学习步骤。至于第三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一些,因为它是一道较为抽象的应用题,第一问还比较好算,直接用10乘以6即可,但第二问用竹篱笆围墙,这里面隐藏着一个竹篱笆面积的问题,因此如果学生对生活中篱笆面积不了解,就很难回答出这样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完成,聪明的学生也肯定会回家进行测量。

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程度,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使两者之间可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提问时,教师如何提问,什么时间提问成为教师上好课,提好问题的一个关键。一般来说,教师提问既要照顾全班同学,同时又不能放弃典型同学,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提问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还能促使教师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但提问的技巧不同,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分析论文 篇5

1.内容明确性

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必须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设计具有明确目的的提问.

2.启示性

教师适合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还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思考.新课标环境下,要求教师站在课堂主导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出问题→解决疑惑→学生反馈→思维发散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3.有序性

教师对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按照数学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的答案并理解和掌握结论所涉及的数学内容.

4.新奇性

要充分地利用高中学生的好奇之心,不能总是提出同样一个问题,提出的方式也是平平淡淡的,在形式上既没有什么新意,又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必定不会被吸引.相反,如果从别的角度进行切入,提出具有新意的题目让学生来回答,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设置数学问题的策略

1.要把握题目的难度

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仔细钻研教材,对教材极为了解,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提出问题的办法.同时还需要把握数学题目设置的难度.据美国一个心理学家的理论,人的认知存在已知区、未知区和最近发展区,未知与已知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个体的认识水平就是在未知、已知和最近发展区这三个层次上不断循环,互相转化,而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不应该停留在学生认知的“已知区”与“未知区”的区间之中,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这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较深入的把握.专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内涵是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对问题采取不同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时间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如果把问题设置得太难,又会使学生丧失了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设坡度

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步步为营.只有这样设置提问,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最终可以达到数学教学的要求.

3.巧选角度

英语课堂提问教学的分析 篇6

关键词:英语;提问;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课堂提问设计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将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忽视问题的设计,问题琐碎、不具思考价值、目标不明确等现象随处可见。本文以英语课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

(一)提问单调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完成所有课程的内容,并且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时间安排。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备课、授课。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备课是年复一年,每次授课的内容、模式都固化不变,很少有教师在提问方面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不了解课堂提问的功能,不注意英语课堂提问,无法通过提问创新设计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降低了英语教学有效性。

(二)提问不恰当

英语课堂上,授课针对性不强,课堂提问不恰当,甚至有些老师提出模棱两可的问题,误导了学生。课堂提问的内容不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学生很难把握课堂提问,对教师的提问充满随意性,这样不仅打乱了教学计划,而且破坏了上课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三)点评不合理

在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点评,由于考虑到第二课堂的内容,教师经常忽略学生的回答,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去回馈学生的答案。部分教师在点评学生的回答时采用一贯的固化语言,点评针对性不强。有的教师点评缺乏技巧,仅以对错来判断,失去了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意义,而且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英语课堂提问对策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向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应通过职业培训和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英语口语水平以及语言能力,尽可能地提高综合素质。教师语言的水平对是课堂活动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老师应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在实践中探索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法。现代社会需要多元化和全面的外语人才,这就对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应该通过积累学科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实现教学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学习,气氛活跃明快,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一个好的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能够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并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希望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需要关爱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友谊,形成一个和谐的关系,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使学生爱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的设置问题

首先,老师应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级、学生英语基础和理解能力,确定课堂问题的难度,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如果问题太浅,学生怀疑是否太简单而不愿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但是让学生低估了问题。如果问题太困难,学生们会感到不知所措,让学生带有恐惧情绪,抑制了他们的思维。老师应该尽量提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以便学生合理作答。具体来说,教师必须设计问题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設置适当的问题。教师也要让学生通过回答获得更多的知识,尽可能少地设计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上找到自信,实现突破。

(四)改善教师的评估技能

学生回答问题后希望教师能够给予一些评价或修正自己的回答。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该盲目鼓励,而是间接纠正错误,并适当给予引导,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并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在点评过程中,适当采用一些肢体语言,代替一般意义的表述,满足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心理期待。

三、结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仅赋予学生智慧和启迪,同时也给了学生们分享与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尤其是英语教学,沟通与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正确的提问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的设置问题,改善教师的评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修平.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探微[J].教学研究,2015,02:50-53.

[2]逄勃.交际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157-158.

[3]靳琰,王玲.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中的技巧和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4,02:113-114.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分析 篇7

一、进行英语课堂提问的优点

1.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考能力。相比于过去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现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够锻炼和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听讲到自我探究、思考和发言这一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无论是探究性学习,还是带有竞争的抢答环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只需起一定的引导作用,而学生进行相应的回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主体,这其中的巧妙性不言而喻,学生能在学与乐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2.加强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讲,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期间几乎是零交流的状态,课堂气氛沉闷而冗长。而新兴的教学模式主张互动式教学,如英语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起抛出问题的引导作用,而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做到了与老师的交流。这使教学本身更加具有意义,老师教,学生学。在这样的提问式、互动式课堂上,而学生成为了主体。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接受程度地一种手段,学生的回答则是一种反馈,这是一种最直面的交流,不仅可以提升师生间的感情,也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

3.了解学习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学生在听讲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困惑的难题疑题,而教师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些问题所在。如果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只会在薄弱的基础上更加无法理解更为深层次的知识,从而可能产生厌恶课堂的情绪。而提问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所在,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者教师的某种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课堂,那么其可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从而做出一定的改善。在整个提问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思考的答案对其学习情况做出相应判断,从而掌握其接受知识的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二、如何进行有效地课堂提问

1.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在客体上存在不同的差异,如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自主创新的能力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施行因材施教。在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情况后,教师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提问。例如今天的课堂是复习昨天学习新单词的情况,而有的学生吸收接受能力较好,而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记不住几个单词,教师不应该一味提问和苛责,而应该根据不同的个体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也使他们更受鼓舞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2.把握时间。教师需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以确保每次提问都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收获。同时教师要巧妙提问,例如课前进行一定的提问,这样有利于温习上一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新课堂的学习。另外,课堂中难免出现一些学生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在发现时应该适时进行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回到课堂上。另外,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那些课堂上发言不是很积极但是某几次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应给予机会,同时应对学生参与答题做出一定的鼓励和中肯的评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

3.创新思维。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依靠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如多媒体教学、PPT教学。而英语教学更是多样化,听说读写,教师既可以展开小组交流,又可以采用学生对话、演情景剧等方式展开教学,不需要遵循固有的传统模式。而教师的课上提问不一定非要固守传统的一问一答形式,也可设置教师抢答环节,更加刺激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使他们能锻炼最快的反应能力,使其思想高度集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课堂提问模式的创新分析 篇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提问的方式来刺激学生言语反映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师生进行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提问占了很大的比例,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话语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提问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Nunan 1991:192)。

1 教师课堂提问模式

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历来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外,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如Long&Sato(1983),Brock(1984),Brock(1986),Nunan(1990),Nunan(1991),Lynch(1991),Richards&Lockhart(1996)及Thompson(1997)等人从课堂提问的分类、内容、时机、作用等角度做了研究,并且先后总结了许多成功运用课堂提问的经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课堂提问模式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类型、提问后等待时间、问题分配、答问形式和教师的反馈形式几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特点、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等。

1.1 课堂提问的类型

根据问题内容不同,课堂提问的类型可概括分为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展示性问题也被称为yes/no问题,通常这类问题都有固定的答案,教师在提问时也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而不是获取某些信息。参考性问题即wh问题,提问者本身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通常这类问题的答案比较灵活,提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思维去使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对老师和学生访谈的结果显示: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数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yes/no问题多于wh问题,课文内容问题多于真实性问题,但是学生期待教师多问参考性问题和真实性问题。以往的研究表明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促使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根据考察内容的不同适当调节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的比例,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具有创新性的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交际的能力,因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在教师的课堂上应有意识地予以增加。

1.2 提问后等待时间(wait-time)

教师在提问后的等待时间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关系到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并输出。课堂观察的结果显示造成学生沉默不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希望学生立刻回答提出的问题,教师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很短,往往是一两秒,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学生回答不了,教师就让其他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次提问其他学生,如果学生都答不出来就自己回答。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处在紧张慌乱的状态,思维也就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自然也会加大,因此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甚至已经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都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教师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时,他们也可以在较为宽松的氛围下更好的准备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所以教师应该在提问后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1.3 问题分配及答问形式

课堂观察的结果显示教师的提问在空间位置上分配不太均衡,课堂上教师提问的学生大多坐在教室的前排或是坐在教室的中央位置。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学生对老师的不满。学生提到他们的老师提问的学生大多集中在教室前面和中央的位置,而且有的教师只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有学生说可能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开课都快一学期了老师从来都没有提问过他。课堂上这种提问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不仅降低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到在老师提问后大部分是全班同学一起回答,有时由老师指定同学发言,还有很多时候是老师自问自答,总之,学生自主发言的时候很少。通过我们对教师的访谈得知:教师自知自己的职责是通过话语魅力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活跃的语言学习氛围,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也希望有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是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4 教师的反馈形式

以往的研究表明,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给予积极反馈。课堂观察显示教师一般能给学生积极反馈,但较简单,机械,很少给出消极反馈。在课堂上,老师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候,能够完全正确,不希望有错误的答案出现。然而,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习的时候理解能力有偏差,不可能做到十分完美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难免会出现错误。对学生错误回答教师要做到宽容,要多多鼓励学生发言,不要怕出错,要告诉学生“说错了也没有关系”等,只要老师宽容学生,这样的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另外,教师纠错时应视学生犯错误的严重程度而定,如果不妨碍正常的交流,教师可耐心等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再纠错或不进行更正;切忌随时打断学生的讲话纠正错误。如果在学习新的语言结构,需要学生通过模仿、重复、替换等准确掌握所学的语言结构,而且学生的反馈信息影响正常交际时,教师可采取提醒学生自我纠正,委婉纠正或直接纠正等方式来进行正面纠错。总之,在纠错时,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错误产生的原因,采取灵活多样的纠错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因错误的出现而造成的语言障碍,有效降低出错机率。

对于学生回答中正确的部分要加以肯定,给与积极的反馈,要使学生知道他们正确的回答了问题,另外,适当的赞许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切忌“good”,“great”,“wonderful”等简单、笼统、机械的评论。

2 结语

以上是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的分析,虽然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能很好的说明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对问题分类的研究,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以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互动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课堂上的提问模式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类型、提问后等待时间、问题分配、答问形式和教师的反馈形式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探讨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提高目的语的习得。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模式

参考文献

[1]Nunan D.The questions teachers ask[J].JAL T,1990,12:2.

[2]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New York:Prentice Hall,1991.

[3]Brock C.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J].TESOL Quarterly,1986,20:1.

[4]Thompson G.Training teachers to ask questions[J].EL T,1997,51/2.

[5]郑树棠.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法的研究[J].外语界,1997,(3).

[6]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

[7]Lynch T.Question roles in the classroom[J].EL T,1991,41/2.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类型分析 篇9

一、导入环节的提问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恰当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提问式导入能够很好地和本节课主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熟悉的环境、引用趣味性的故事等来进行提问式导入。以下面教学片断为例:

剑桥少儿英语1A Unit3 I like apples教学片断:

T: How are you today?(1)

Ss: I’m fine, thank you.

T: what’s this? (老师拿出上一节课用过的动物卡片。)(2)

Ss: It’s a goat.

...(更换卡片,反复几轮。)

T: what’s this? (教师从包里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3)

Ss: apple!

T: apple? ...It’s ..er... An apple. (4)

Ss:It’s an apple.

T: do you like it ? (5)

Ss: Yes! I do.(教师帮助回答。)

...(教师更换水果,反复进行2-3轮。)

T: so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words about fruits, and to learn to say“I like....”

以上导入环节中,提问(1)是用于课堂组织管理的交际性问题。通过此问题,师生间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桥梁,课堂气氛变得和谐融洽。提问(2)是用于检查学习、复习巩固的记忆型问题。通过此轮提问,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强化了上一单元的单词和句型,并为新授内容做好了铺垫。提问(3)是温故知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物展示,自然引入新课知识。提问(4)教师用升调的问句提醒学生使用完整的句型来回答,属于纠正和澄清的功能型问题。提问(5)是新知识引入后的简单操练,通过Yes/No问题帮助学生初步熟悉新课内容。

由于导入环节的提问主要作用是引起注意、检查学习、巩固强化、过渡衔接等,提问类型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封闭型和展示型问题,从认知目标分类来看主要是记忆型和理解型提问,属于低层次思维水平的提问。虽然有研究者对外语课堂中过多使用展示型问题持批判态度,但是在教学导入环节,展示型问题的使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知识呈现环节的提问

新知识呈现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呈现本堂课的语言知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语言知识主要是词汇、句型和语篇。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比如在讲授剑桥少儿英语1A Unit 3 I like apples时,教师展示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水果超市购物的图片,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过水果,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问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然后结合水果图片,利用上一单元学过的句型提问,引出本课的单词。

What’s this? It’s an apple.

What are they? They’re apples.

(教师更换水果图片,反复进行问答。)

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排除理解新语言的障碍。在单词讲解完后,教师要通过提问自然地过渡到句型的讲授。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水果超市购物的情境,设计问题,引出新句型。

What do you often buy? We often buy apples.

Do you like apples? Yes, I do.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apples.

在新句型的呈现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句型,学生有可能回答不上来教师的提问,教师要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比如在讲授本课的重点句型时,教师可以叫学生思考售货员会怎么说,学生一般都答不上来,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图片自问自答:

what would you like? I want some apples.

What would you like? I would like some coconuts.

教师指物提问:what would you like?

学生回答:I want some grapes.

这样,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和学生问答等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学生感到自己通过努力能够掌握这个难点,学习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在句型呈现完毕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到教材中的语篇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对话,回答一系列问题:

Who are they in the picture?

Where are they ?

What fruits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If you are selling fruit, what do you say?

If you want to buy some bananas, what do you say?

以上问题是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进行设计的,前三个问题是记忆和理解型问题,后三个是应用型问题。在学生基本熟悉本课的单词和句型后,教师可以逐步深入,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初步进行运用的问题。通过此部分的提问,学生初步了解了本课单词和句型的应用情境,为后面的语言输出活动打下基础。

可以看出,在小学英语课堂新知识呈现环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师能用到的提问类型从内容上看主要还是展示性问题,从认知目标分类来看,教师在此环节的提问设计要充分利用旧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进行高阶思维活动。

三、语言操练环节的提问

课堂操练是在呈现完新的语言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就所讲的语言知识进行反复练习的课堂活动。教师可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的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连环操练的活动形式分小组来练习本课的重点句型。

教师小声对每行第一排的学生提问:what would you like?

学生A回答,并往后问学生B:I would like some pears. What would you like?

学生B回答,再往后问学生C:I would like some mangoes. What would you like?

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大声将句子说出来为止。也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对能将句子正确传递到最后一个同学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能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鉴于此环节的教学目的是对本课的语言知识进行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主要应考虑将教学的重难点融入问题中,并将问题和有趣的活动任务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就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在上面的操练活动设计中,既有有助于学生语言输入储备的记忆型和理解型提问,也有引导学生使用新单词制造新句子的运用型练习。

四、拓展运用环节的提问

拓展运用环节是学生学习成果和技能运用的展示环节。在此环节的提问设计上,教师要将教学重难点和任务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任务达成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和展示,从而体现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在课堂教学的拓展运用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做调查:

Do you go to buy fruits with your mother?

Where do you buy fruits?

What fruits do you often buy?

What do you say to the salesmen?

What are your favorite fruits?

Do you eat some fruits every day?

What fruits do you eat every day?

Why do we need to eat fruits everyday?

在设计拓展运用环节的提问时,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尽可能多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设置开放型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提问类型。总的来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展示型问题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言知识的展示和训练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同时,教师应在语言知识运用环节,适当增加开放型问题的设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弘.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0).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分析 篇10

(1) 课堂提问是教师掌握课堂节奏和方向的重要手段。新教材容纳了大量的教学信息, 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英语语言的应用是主要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 适时有效的提问就成为教师管理课堂的主要手段。只有合理充分地利用课堂提问, 才能够有效地引导课堂, 将课程的难点重点突出讨论解决, 在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和运用, 最终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

(2) 适时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的课堂要求为学生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明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按照教师准备的课堂提问积极地学习语篇, 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又不失良好的秩序, 增加了英语课堂的吸引力, 也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培养和独立思考学习能力的提高。

(3) 巧妙的课堂提问的设计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交流是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必不可少的因素,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精心设计的提问能够提供合理的信息差,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提问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契机, 活跃了课堂气氛,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习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实践和提高。

2 英语课堂提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比例很大。据了解, 目前在英语课堂中问题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 比如回忆性的表述和判断正误的选择等, 尤其在教师检查学生的课文理解程度时。这样的课堂提问有一定的价值, 但还远远不能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作用。

(2) 问题指向的不明确和提问预留时间较短。举例来说, 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复杂问题, 教师也未很清楚地表达出究竟问题是什么, 学生对问题理解不透自然就很难明确课堂目标, 难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习惯于留下较短的候答时间, 导致学生的思考难以跟上。

3 英语课堂提问的几个技巧

(1) 选择适当的时间提问。一般根据提问的时机和提问效果, 可分为以下几种:导入型提问、讲解型提问和复习型提问。导入型的提问主要是为了提高将要教授课程的吸引力, 讲解型的提问主要是为了引领学生深入课文的思考, 复习型的提问顾名思义, 就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具体掌握程度。教师要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三种提问方式, 掌握好教授的节奏, 并保持课堂的吸引力。同时, 教师也应该注意不可过于盲目地进行提问, 教师在新课堂上的作用不是只有提问, 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的变化, 灵活地提问, 正确地掌握提问的时间,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主动发掘, 发挥课堂的魅力。

(2) 适当的难易程度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安排。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 课堂教学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教师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 以此精心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的信息差能够使优秀、中等和较差的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使每个人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激发所有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 多种提问方式的灵活应用。很显然, 单一的提问方式不能满足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和丰富课堂内容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提问对课堂节奏把握的作用, 教师必须要创新提问方式, 灵活应用各种提问方式。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单个同学对于某个问题的单独回答;小组成员讨论问题, 最终采用小组选出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补充的回答方式;整个班级对某一问题的共同讨论, 采用各抒己见的回答方式, 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答案。

例如在英语课文的教学中, 概括性较强并需要联系多个段落的问题, 由小组讨论来回答会比较适合, 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对课文都有全面的理解和复习, 而开放性较强或者问题答案有很多要点的问题则适宜采用全班谈论的方式, 使每一个学生都开始思考发言, 不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

(4) 提出有明确目的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提问时应注意提问态度。问题的设计不可随意, 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 设计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正确引导课程的走向。另外提问时候的态度应该是支持和鼓励的, 避免咄咄逼人和冷漠的态度。学生回答问题是自我表现的过程, 教师的态度能够使学生感觉到重视, 有利于学生的表达和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反之, 如果教师提问态度较为强硬或者充满责备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影响到学生的发挥和整个课堂的气氛。支持鼓励的提问态度是提问效果的保障。

4 结语

课堂的结尾应该像文章的结尾, 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总之, 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提问增加课堂魅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其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没有止境, 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适合自己教学的提问方法还是需要结合实践来摸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参赛风险下一篇:支气管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