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镜头&传统镜头

2024-09-06

数码镜头&传统镜头(精选五篇)

数码镜头&传统镜头 篇1

镜头的视角是由相机的画幅面积和镜头的焦距两项因素结合形成的。使用传统相机, 由于相机的画幅面积是统一的, 因此人们就习惯用镜头的焦距来表示镜头的视角。也许人们不能准确说出28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传统135相机上的视角是75°02′, 但是人们都知道28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135相机上的视角已经进入到广角范畴;也许人们不能准确说出85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135相机上的视角是28°18′[1], 但是人们还是知道85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135相机上的视角已进入到了中焦 (窄角) 范围。使用数码相机, 由于不同品牌、不同机型的感光元件的面积各不相同, 即便是使用相同焦距的镜头, 在相同的距离拍摄同一景物, 拍摄照片的取景范围却随着画幅的面积变化而有所不同。取景范围不同也就是镜头的视角不同。为了使不同的画幅面积能有一个统一表示镜头视角的标准, 依循人们用焦距表示镜头视角的习惯, 参照传统135相机的画幅标准, 数码相机中就出现了焦距转换系数与135等效焦距2个概念。有了焦距转系数, 就可以计算出一支镜头配用在不同画幅数码相机上的135等效焦距;有了135等效焦距, 就便于掌握和控制不同画幅面积数码相机的取景范围。

2 统一镜头视角表示标准的两个概念

2.1 焦距转换系数

焦距转换系数是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画幅面积, 与传统135相机的画幅面积, 获得相同的镜头视角时, 所需要的2个不同镜头焦距的比值。

2.2 135等效焦距

135等效焦距是数码相机配用镜头所产生的视角与传统135相机画幅的视角相同时, 传统135相机需要配用的镜头焦距。

3 统一镜头视角表示标准的方法

3.1 获得焦距转换系数的依据

由于镜头在固定焦距下的视角标准, 是由画幅面积对角线的长度所决定的, 所以数码相机感光元件对角线的长度、与传统135相机画幅面积对角线的长度之比, 就等于这2个不同面积的画幅在相同视角时、所需要的2个不同镜头焦距的比值。如尼康D70s的画幅面积是23.7×15.6mm, 感光元件对角线长度为28.84mm;传统135相机的画幅面积是36×24mm, 对角线长度为43.27mm。传统135相机画幅面积的对角线长度、大约是尼康D70s相机画幅面积对角线长度的1.5倍, 尼康D70s的焦距转换系数就是1.5 (见图1) 。

3.2 135等效焦距的计算

数码相机配用镜头的实际焦距×焦距转换系数=135等效焦距

如分别使用焦距转换系数是1.3、1.5、1.7的3款数码相机拍摄, 在同样使用50mm焦距的镜头时, 在焦距转换系数是1.3的数码相机上的135等效焦距是50mm×1.3=65mm;在焦距转换系数是1.5的数码相机上的135等效焦距是50mm×1.5=75mm;在焦距转换系数是1.7的数码相机上的135等效焦距就是50mm×1.7=85mm。也就是说50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焦距转换系数是1.3的数码相机上的取景范围, 与65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传统135机相上的取景范围是完全一致的;50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焦距转换系数是1.5的数码相机上的取景范围, 与75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传统135机相上的取景范围也是完全一致的;50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焦距转换系数是1.7的数码相机上的取景范围, 与85mm焦距的镜头配用在传统135机相上的取景范围还是完全一致的。

4 结果

焦距转换系数是数码相机计算镜头视角使用的一个新概念, 有了这个系数, 就可以计算出一支镜头配用在不同面积画幅上的135等效焦距。

135等效焦距是统一镜头视角的表示标准, 它是一个对照值。有了这个对照值, 就可以将使用传统相机时, 用焦距表示镜头的视角, 转换成用135等效焦距来表示数码相机的取景范围。

5 讨论

5.1 焦距转换系数与数码相机感光元件面积的关系

焦距转换系数与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面积成反比, 感光元件的面积越大, 焦距转换系数越小;感光元件的面积越小, 焦距转换系数越大。举例来说, 尼康D70s、佳能10D、和适马SD10, 由于采用了不同面积的感光元件, 因此焦距转换系数也不相同。其中尼康D70s感光元件的面积最大23.7×15.6mm, 焦距转换系数是1.5;佳能10D感光元件的面积次之22.7×15.1mm, 焦距转换系数是1.6;而适马SD10的感光元件的面积最小20.07×13.80mm, 焦距转换系数也是3款相机中最大的1.7。当感光元件的面积与传统135相机的画幅相同时, 焦距转换系数就是1, 也就是说此时镜头的焦距与135等效焦距相同, 不再需要计算了。

5.2 焦距、视角、画幅三项指标之间的互动关系

焦距、视角、画幅三项指标是统一镜头视角表示标准的核心内容。在光学成像时, 镜头的焦距、视角与画幅面积之间, 有着相互关联制约的互动关系。这种相互关联制约的互动关系, 对影像的造型、画质的诸多方面都有影响。要想明确镜头的焦距、视角与画幅面积三项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制约的互动关系, 就必须先固定其中的某一项指标, 再看其它2项指标的互动规律。

5.2.1 视角与焦距的互动关系

如果底片尺寸已固定, 则视角大小完全决定于焦距的长短。焦距越长, 视角越小;焦距越短, 视角越大;视角与焦距成反比关系 (见图2) 。标准镜头的焦距约等于所摄底片的对角线长度, 其视角为50°左右。短焦距镜头的焦距小于所摄底片的对角线长度, 其视角大于75°比标准镜头的视角大的多, 所以又叫广角镜头;长焦距镜头的焦距大于所摄底片的对角线长度, 其视角小于45°比标准镜头的视角小的多, 所以又叫窄角镜头或远摄镜头[2]。

5.2.2 画幅与视角的互动关系

如果镜头的焦距已固定, 画幅的大小与镜头的视角成正比。画幅越大, 视角越大;画幅越小, 视角也越小 (见图3) 。如50mm焦距的镜头分别用在120相机、135相机和尼康D70s单反数码相机上的画幅分别是60×60mm、36×24mm、23.7×15.6mm;视角分别是78°、46°、32°。同是50mm的镜头焦距, 用在60×60mm画幅上是广角镜头 (视角78°) ;用在36×24mm画幅上就是标准镜头 (视角46°) ;而用在尼康D70s单反相机数码上又成了窄角镜头 (视角32°) 。

5.2.3 焦距与画幅的互动关系

如果镜头的视角已固定, 镜头的焦距与画幅的面积也成正比。镜头的焦距越长, 画幅的面积越大;镜头的焦距越短, 画幅的面积也越小 (见图4) 。如120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是75mm, 135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是50mm, 尼康D70s单反数码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大约是34mm, 这3款相机所配用的3款不同焦距的标准镜头的视角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标准视角, 而镜头的焦距在逐级递减, 75mm、50mm、34mm;画幅的面积也在逐级递减, 120相机的画幅面积是60×60mm、135相机的画幅面积是36×24mm、尼康D70s单反数码相机的影像传感器面积是23.7×15.6mm。

5.3 掌握统一镜头视角表示标准的关键

镜头视角的表示标准是由焦距、视角与画幅面积的互动关系结合形成的。掌握好镜头的焦距、视角与画幅面积之间相互关联制约的互动关系, 是掌握统一镜头视角表示标准的关键。如果与统一镜头视角表示标准相关的知识, 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就可能会把通过焦距转换系数计算获得的135等效焦距, 误解成镜头配用在数码相机上的实际焦距。笔者就看到某杂志有这样一段误解叙述:“不同画幅的感光元件会产生不同的视角, 因此镜头的焦距也会有相应的改变。为了与胶片摄影中35mm画幅体系中的焦距统一, 数码单反相机中就出现了焦距转换系数这个概念, 有了这个系数, 我们就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一支镜头在不同画幅相机上的实际焦距了。例如分别使用EOS-1Ds Mark Ⅲ、EOS-1D Mark Ⅲ 和EOS 40D三款相机拍摄, 在同样使用50mm镜头时, 50mm在1Ds Mark Ⅲ 上的焦距是50mm×1=50mm, 焦距保持不变;在1D Mark Ⅲ 上的焦距是50mm×1.3=65mm, 焦距略有增加;而在EOS 40D 上的焦距就是50mm×1.6=80mm, 焦距最大。”前面这段误解叙述提到了焦距、视角和画幅3项与统一镜头视角表示标准有关的重要指标, 但3项指标都在动态之中, 无法从中寻找3项指标的任何互动规律。不同面积的画幅, 只有在相同焦距的情况下, 才能分辨清不同的镜头视角 (见图3) ;不同面积的画幅, 只有在相同视角的情况下, 才需要配用不同焦距的镜头 (见图4) 。根据镜头焦距的基本概念得知, 除变焦镜头外, 每支镜头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焦距。一支50mm焦距的镜头, 无论是配用在传统的120相机上, 或者是配用在传统的135相机上, 还是配用在不同画幅面积的单反数码相机上, 它的焦距都是50mm (见图3) 。50mm这个值是不会因为画幅面积的不同而改变的。焦距转换系数的出现, 并不是为了与胶片摄影中35mm画幅体系中的焦距统一, 而是为了使不同的画幅面积能有一个统一表示镜头视角的标准。通过焦距转换系数计算得出的数据, 也并不是一支镜头配用在不同画幅相机上的实际焦距, 而是一支镜头配用在不同画幅上所产生的视角与35mm画幅的视角相等时, 35mm画幅所需要配用的镜头焦距, 简称135等效焦距。

5.4 正确理解135等效焦距

135等效焦距是消费类数码相机表示镜头视角的一个新概念, 由于消费类数码相机采用了不可更换的镜头, 因此在相机说明书里一般都有计算好的135等效焦距数据。使用单反数码相机, 同样适合使用135等效焦距来表示镜头的取景范围。要想更好地掌握和控制不同画幅数码相机的取景范围, 就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135等效焦距。如果对135等效焦距的理解不正确, 镜头的焦距、视角与画幅面积之间相互关联制约的互动关系就很难明确。笔者曾看到某杂志有这样一段对135等效焦距理解欠妥的描述:“以前在传统相机上使用的镜头现在用在数字单反相机上, 只利用了像场的中间部分, 所以比以前的视角小了, 镜头的焦距也就相对增长了。 (注:镜头的焦距是不会随着搭配不同片幅的机身而改变的, 我们只是为了大家对数字相机能有一个相对熟悉的视角概念, 而把它转换成35mm传统相机的焦距) ”。这段描述前面谈到“在传统相机上使用的镜头, 用在数字单反相机上……镜头的焦距也就相对增长了”。但紧接着在后面的括号里又注明“镜头的焦距是不会随着搭配不同片幅的机身而改变”。表述的前后是一对矛盾的双方, 这对矛盾在相左中又妥协出一个“大家相对熟悉的视角概念”, “35mm传统相机的焦距”。笔者认为在这里用“35mm传统相机的焦距”这个词也有些欠妥。众所周知, 相机机身的画幅面积是没有焦距属性的, 焦距是镜头的特有属性。35mm传统相机既可以配用50mm焦距的标准镜头, 也可以配用比28mm焦距更短的广角镜头, 还可以配用比85mm焦距更长的长焦镜头 (见图2) 。相机的画幅面积必须与一定焦距的镜头结合, 才会产生对应的镜头视角。这个所谓“35mm传统相机的焦距”试图是在表示镜头的视角概念, 其实它应该是135等效焦距。这段对135等效焦距欠妥的理解, 没有描述明确3项指标的互动关系。在描述中应该把“镜头的焦距也就相对增长了”换成“镜头视角的表示也就要由原来的焦距转换成135等效焦距”。把括号里的内容换成“ (注:当数字相机配用镜头所产生的视角与传统35mm相机画幅的视角相同时, 传统35mm相机的镜头焦距就是数字相机的135等效焦距) ”。只有正确理解135等效焦距, 镜头的焦距、视角与画幅面积之间相互关联制约的互动关系才能描述的一目了然。

使用数码像相机, 须要了解一些新的概念, 掌握正确的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新的概念, 在使用传统相机年代一些不需要刻意留意的知识和经验, 或许在使用数码像机拍摄时就显得非常重要[3]。

参考文献

[1]贺修桂, 肖绪珊, 李开源, 等.摄影手册[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1983, 10-11.

[2]徐国兴.摄影枝术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74.

数码镜头&传统镜头 篇2

曝光模式 P:(program AE)程序自动曝光 A:(aperture priority)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S:(shutter priority)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 M:(manual)手动曝光 测光模式 CW:(centre-weighted average)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 SP:(spot metering)点测光 MS:(multi-segment)多分区测光 闪光模式 A:(auto flash)自动闪光 RE:(red-eye reduction)防红眼闪光 SL:(slow syn.flash)慢速同步 OF:(OFF)关闭 FI:(fill-in flash)填充式闪光 RF:(rear flash sync)后帘同步 WR:(wireless/remote flash)无线/遥控 E-TTL:(evaluated TTL)评估式TTL 取景器 镜头标识 AD:(anomalous dispersion)异常色散 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 AF:(autofocus)自动对焦 AF-I:(AF nikkor)尼康内置马达的镜头 AF-S:尼康采用SWM马达的镜头 AI:NIKKOR 自动指示(auto indexing)镜头 APO:(apochromatic)采用复消色散设计和采用特殊低色散玻璃镜片的镜头 AL/AS/ASL/ASP:非球面镜片 BBAR:宽屏带抗反色多层镀膜 CF MICRO:(continue focus micro)全程微距 CIR(circular)圆形光圈 通常采用7或者9片叶片 DC:(defocus-image control)散焦控制 DG:(digital group)焦距段适合数码SLR使用的镜头 DI:(digitally integrated tamron)综合考虑数码摄影的镜头 DO:(diffractive optical 衍射光学)指多层衍射光学镜片 DX:DX系列镜头 nikon生产的专门为DSLR使用的APS画幅的镜头 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 作用类似APO镜头 EF:(electronic focusing)电子卡口 配合佳能EOS系列照相机使用的AF镜头 EMD:(electromagnetic diaphragm)电磁光阑 电子控制开放/收缩的光圈 EX:(excellence 译为优秀)适马的专业类镜头标志 特征是镜筒为EX涂层 FLOAT:(floating system 浮动系统)一种镜头设计方法 通常用于微距镜头 进行像差补偿 FT-M:(full time manual)全时手动 可以在AF状态下 手动调整镜头焦点 FL:(fluorite)萤石 HFT:()镀膜工艺 照相机镜头的多层镀膜标志 HSM:(hypersonic motor)超生波马达,可以实现无声、快速的AF/MF和全时MF IF:(internal fousing)内调焦 IS:(image stabilizer)影象稳定器 L:(luxury)属于专业镜头,通常镜头前端有红色装饰圈 LD:(low dispersion)低色散镜片,类似ED玻璃 M/A:(manual/autofocusing)调焦方式,手动/自动调焦切换 MACRO:微距;表示该镜头具有微距拍摄能力,通常都是达到1:2及以上 MC:(multi coating)多层渡膜 PC:(perspective control)透视控制 Reflex:(reflex)折反镜头 PRO:(proffesional tokina)专业生产的镜头前端带金色环的AT-X镜头 RF:(rear focusing)后部调焦,基本同IF SD:(super ower dispersion)超低色散镜片,类似ED镜片 TS:(tilt&shift)倾斜和移轴,透视调节镜头 UD:(ud glass)玻璃,光学镜头接近萤石,两片UD镜片相当于一片萤石 VR:(vibration reduction)震动降低,功能同IS

数码镜头&传统镜头 篇3

全新卡口系统

这次发布的两台相机为NEX-3和NEX-5,都配备了1420万像素的Exmor APS HD CMOS感光元件,采用采用全新设计的E mount 镜头卡口。取消传统单反相机的五棱镜头以及取景器。两台相机都能拍摄高清视频。同时发布的三只镜头为E 18-55mm1∶3.5-5.6;E 18-200mm1∶3.5-6.3;E 16mm1∶2.8。

NEX:下一代相机?!

目前推出可换镜头非单反数码相机,主要有M4/3阵营的松下G系列、奥林巴斯Pen系列与APS-C阵营的三星NX系列;索尼NEX的感光元件尺寸为APS-C,但机身的设计又不同于他们的“类单反”或“类旁轴”设计——机身轻薄,没有追随以往的传统相机,且拥有更多创意性的拍摄功能。

NEX系列:

“索尼风格”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可上下翻转的液晶屏、与索尼消费类相机相同的手持全景拍摄功能、单镜头可拍摄3D照片、超静音自动对焦的E系统镜头(更适合拍摄高清视频)、机内HDR功能……这些配置和功能得益于索尼的电子技术和视频领域的技术积累,技术细节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无疑这相机带有明显的“索尼基因”。

网友热评NEX

5月11日NEX的消息一出来,国内外网友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这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数码相机普及的当今,摄影人群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对影像产品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有喜欢复古的,也自然有更多喜欢新潮的。其实,作为非传统相机厂商的索尼,没有太多根深蒂固的传统相机观念,才会设计制造出这样的相机产品来,虽然有人会认为它不像旁轴相机,可为什么新的相机一定要追随老相机的设计理念呢?这种革命性的开创,才会让更多的人更容易拍出精彩照片。

可换镜头摄像机:更开放的E系统

数码相机变焦镜头故障的维修 篇4

变焦镜头的类型很多,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有两组以上的移动镜组,变焦镜筒壁的螺旋槽内有滚柱或滑块支撑移动镜组。然而不同品牌的镜头在结构设计方面却不尽相同,这些镜头或带有可拆换的接口,或带有与镜头一体的特定连接座。对于后一种情况,尽管与采用独立的光学系统相似,却有多种不同的结构设计。变焦镜头可采用独立的变焦环,也可采用一体化设计,其复杂程度根据型号有所不同。一体化型的对焦筒带有轴向槽,只要卸下橡胶套环便可看到滑块。从轴向槽内取出一两个滑块后,就可拧下整个前部组件。

镜头的近摄功能并不会增加镜头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只是变焦功能的扩展。如果变焦范围的两端都调试准确,且机构工作正常,那么近摄功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处理变焦镜头需耐心细致。因为光学及机械部件在操作中可能被污染。变焦筒及镜组的滑动接触部件配合得十分严密,极细小的尘埃和脏物都会破坏变焦时运动的稳定平滑。必须事先清洁工作台,并在放置零部件处垫一层纸巾。另外,还要准备好纸和笔,以便随时记录关键环节事项。

1.光阑叶片被油污沾染

通常变焦镜头的光学结构是后镜组位于光阑后方,而两个变焦组位于光阑前方,光阑是静止的。在有的照相机结构中,光阑是移动镜组的一部分,如要拆卸光阑叶片,就得取出整个镜组。

如果变焦机构的运动相当平滑,且无明显的自行滑移,只是感觉不太均匀,则不必对它进行修复,因为一般人想要对此进行改善是不太可能的,相反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早期的一些变焦镜头带有可调节的摩擦垫,但调整的结果往往导致变焦运动变得不平滑。但是,如果感觉到机构中有沙粒或是有明显的自动滑移,通过仔细的清洁、重新添加润滑油脂、固紧螺钉或调换滚筒及滑块就可以解决问题。彻底清洁机构的工作量非常大,要卸下所有的运动部件,清除原有的油脂(这是去除沙粒的唯一途径),然后重新添加润滑油脂,进行安装并调试。

绝大多数变焦镜头都有不同程度的晃动,这时可抓住镜头,前后拉伸并旋转进行测试。镜头的少量晃动是允许的,如果滑移或晃动过多,则是不正常的。质量越高的镜头,晃动越小。如果不能确定晃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那么只能对镜头再使用观察一段时间。如镜头内有螺钉松动,注意及时地进行修理,否则螺钉脱落会将运动机构卡住。

2.外力损伤故障

变焦镜头受外力的损害,容易导致变焦镜筒扭曲、塑料滑块断裂或螺旋槽凹陷。如果发现变焦机构过紧或被卡住,很可能就是前部受力使得螺旋槽被挤压。如情况不严重,可予以修复。取下外卡环和镜筒,卸下一个塑料滑块,然后将它沿槽滑动,这样很快就能找到槽的变形部位。再用一塑料楔插入槽中该部分进行矫正,矫正过程中要随时进行调试、检查。注意不要使用金属棒或其他尖锐的物体,以免损坏槽内的滑动表面。如槽口被扩展过宽,则机构可能在其他部位被卡住。

有时候外力会导致塑料滑块及滚柱断裂,如果你拿不准,完全可以测试一下,即抓住镜头进行前后推拉,若有过量滑移(1mm以上),则可能是滚柱或滑块折断。此外,机构内的断裂料屑也会限制变焦,因此必须彻底清除。

金属滚柱被撞击后,可能会嵌入槽壁,使变焦过程在某一点变得明显不均匀,也有可能卡住机构。突起周围的不平处可用锉刀修磨,但对突起本身不必再进行处理,因为运动中有些小小的不均匀并无大碍,修磨后必须清除所有的碎屑。

如果变焦镜筒的任一部分被损坏,可调换新的镜筒,但变焦镜头通常价格十分昂贵,而且调换也十分繁琐,这些工作就得由专业的维修人员来进行了。

3.螺钉松动故障

变焦镜头的另一个常见故障是螺钉松动,使镜头晃动不能移动。如果转动对焦环及变焦环没有任何效果,可取下橡胶套圈,在环的周围有些固定螺钉,将它们拧紧即可。

螺钉经常松动的另一个部位在镜头基部。许多镜头在镜筒的两部分交接处可调,通常椭圆孔用于调整总的对焦距离。如果这些调节螺钉松动,会导致镜头晃动或相片离焦。解决办法是松开套筒上的3~4颗普通可固定螺钉,取下套筒。在大多数设计中,松动的螺钉即位于套筒下,两部分镜筒之间可能还有些垫圈。重新装配这两部分,并拧紧螺钉即可。

4.防止螺纹的磨损

变焦镜头的螺纹螺距很深,剖面成方形或梯形。螺纹是许多对焦镜头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可以找一个旧镜头,拆开后清洁其螺纹,并用放大镜仔细检查,然后重新组装好。分离螺纹前必须作好记号,装配时将该标记作为螺纹的起始点。

只有当两部分镜筒吻合后,螺纹才能工作,查看镜筒两侧可看出两部分是否平行。注意对螺纹不能过分用力,否则将磨损螺纹,使两部分镜筒无法啮合。处理螺纹时,一定要做到动作轻柔,而且有耐心。

5.焦距调整方法

数码镜头&传统镜头 篇5

与前代机型E-PL1相比,虽然机身的整体风格没有太大变化,但E-PL2在机身局部的设计与做工更趋成熟经典的感觉,对于一些追求高端专业定位的用户来说会感觉更加满意。E-PL2在机身右侧设计了一个覆盖有真皮质感蒙皮的手柄,这是增加E-PL2经典品位感的关键所在。而在机身顶部虽然控制单元的类型和布局与E-PL1基本一致,但E-PL2的顶部采用了微微隆起的斜面设计,而且边缘采用了圆滑的过渡,与E-PL1方方正正的顶部造型相比避免了生硬简单的感觉。

E-PL2机身背后的控制单元有较大的变化,液晶屏提升到了3.0英寸、46万像素的规格,实用性有所增强。另外原本E-PL1上带确认键的独立式四向导航键被一个带有外圈转轮的一体式导航键所取代,这个带有外圈转轮的导航键可以让用户在拍摄时设置曝光参数或使菜单调节的过程更加快速直观。只是这个一体化导航键的面积稍显小巧了一些,转轮的线条过于细小,对于一些手大的人操作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让笔者感到高兴的是机身背后摄像键的造型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原本E-PL1机身背后的摄像键由于离拇指按压的区域比较近,而且负责把摄像键与按压区域分离开的小围挡的包围度不够,在拍摄过程中用户经常会发生误按摄像键的问题,影响了一些重要时刻的抓拍速度,而这一次E-PL2上的摄像键与按压区域的区隔则比较明显,可以有效减少误操作的几率。

更加小巧的新镜

除了机身外形上有精心设计的变化之外,此次随E-PL2套机搭配的M 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标准变焦镜头也是一枚全新打造的镜头,与上一代的镜头相比,新镜头的体积和重量进一步的缩减,与E-PL2组合在一起也仅有474克的套机重量,不到一斤的机身重量为用户的携持带来了极致轻松的体验,特别是对女性生用户来说在便携性上已经完全不是障碍。除了体积的缩小和重量的减轻外,新镜头还加入了奥林巴斯特有的MSC(高速静音自动对焦)技术,让用户在静态影像和短片拍摄期间均可获得快速而宁静的AFRO,作。

操控更趋简单直观

由于有很多摄影初学者是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潜在用户,为了能让初学者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微型单电相机的各种专业功能和强劲性能,E-PL2在操控方式上也做了进一步的改进。采用了一个名为“新型实时向导(New Llve GuIde)”的新用户界面,它可以说是E-PL1的实时向导(Live GuIde)界面的增强版本。新用户界面配合导航键外圈的转轮控制器,让用户的操作模式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另外借助E-PL2提供的向导式操作指导,用户可以快速地对影像亮度,色调和背景虚化程度进行设置,而且在E-PL2的液晶屏幕上会模拟出不同设置下画面的表现效果,让用户对于实际拍摄后的照片效果有一定的掌控。

独特的眼睛识别AF

脸部识别已经成为数码相机上的标配功能,而且各个厂商又开发出各种加强版的笑脸识别功能甚至是宠物识别等。而E-PL2也同样是提升了脸部识别AF的效能,采用了新颖的“眼睛识别AF(EYe detect AF)”,在拍摄人像时可对人物的眼睛进行自动对焦。

升级艺术滤镜用创意感动生活

艺术滤镜拍摄模式一直是奥巴数码单反相机和PEN系列微型单电相机的特色功能,这个功能就如同相机内置了一个PS大师,用户可以快速赋予影像个性化的表现效果。这次E-PL2共拥有6种各具特色的艺术滤镜模式,包括有浓郁色调效果、柔焦效果、照片怀旧颗粒效果,针孔相机效果、立体效果。戏剧效果。这其中包括了最早出现在奥林巴斯E系统旗舰机型E-5上的“戏剧效果”模式,该模式可以基于对比度的局部变化向画面施加光线和阴影的戏剧色调,以更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新表达真实的空间。除了6种艺术滤镜模式外,E-PL2还可在原有的艺术滤镜上叠加3种艺术效果,其中有一种效果有产生胶片效果的“艺术框效果”,使画面周围变暗的“针孔相机效果”和使中心为柔焦的“柔焦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个性化影像的表现力。用户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艺术效果拍摄时,按下快门后相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存储,这个时间用户无法进行拍摄,因此不太利于时间紧张的抓拍。另外E-PL2提供的6种艺术滤镜效果均可在短片拍摄时使用,可以获得颇具独特效果的动态影像。

街拍利器

从奥林巴斯推出第一款微型4/3系统数码相机E-P1至今,PEN家族已经拥有四款特点鲜明的产品。应该说奥林巴斯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经过了初期的尝试和体验后,后续升级的产品感觉更趋成熟,而且配套附件的种类和功能更加丰富全面,为摄影爱好者创作不同类型的影像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应该说E-PL2是一款特别合适街拍,度假旅游的风景摄影或高层次女性用户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实现了小型化与出色画质的有机结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数码镜头&传统镜头】相关文章:

数码相机镜头设计例08-25

镜头04-22

镜头语言05-02

鱼眼镜头08-09

镜头拍摄08-28

难忘的镜头06-18

美的镜头作文08-23

广角镜头06-19

慢镜头07-13

远镜头论文题目05-06

上一篇:历史课学生能力培养下一篇:自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