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更要结果

2024-08-05

开花更要结果(精选三篇)

开花更要结果 篇1

关键词: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开花和结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 》 (教育部审定2012)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第三节。第二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 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 依次讲述“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前两节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发展, 其主要介绍花的结构、传粉与受精、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本节的重点在于如何准确记忆花的结构, 及准确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并在熟悉二者的基础上阐明花与果实种子之间的关系, 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 是章节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它既是前面内容的延续, 又为后面有关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花的基本结构;能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阐明花与果实、种子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观察、解剖花,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对花结构的介绍,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护花木的习惯, 学会保护植物。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花结构与果实种子结构的对应关系。

2.教学难点:受精过程及受精之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 (如下表所示)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生物学习的特点,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采用让学生亲自动手的方法去认识花的结构。通过学生的自学自教, 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 也更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 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利用生活例子, 如有些南瓜花为什么不结果等, 可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积极从生活中寻找与生物有关的知识。

在学习传粉和受精过程的环节中,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这部分内容, 让学生自行讲解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 讲解过程也较生硬。而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的方式重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则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文化引领企业全面开花结果 篇2

“我们将继续围绕白酒这一主业做实、做强、做出成效, 打造一个集中国古贝春酒城、古贝春科技工业园、古贝春生态农业基地三大产业为一体, 涉及白酒生产、生态农业观光、文化旅游、绿色循环产业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现已经初具规模。我们将矢志不渝弘扬‘爱岗敬业、团结实干、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 以‘办大型企业、创国优名牌’为目标, 为‘创造财富、造福社会’而奋斗。受全国大环境影响, 白酒行业已经步入发展新常态, 我们力求创新发展、多元发展, 企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全部实现逆势增长, 上缴利税连续五年过亿元, 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企业。在白酒主业方面, 我们将在现有厂区的基础上向北扩建, 打造‘古贝春物流园’, 实现与五粮液酒厂的进一步深入合作,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谈起古贝春集团的发展战略、古贝春梦时, 周晓峰董事长满目憧憬。

文化建设让员工干活更有劲

近年来, 古贝春集团根据省、市级“厚道鲁商”倡树行动要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工作中, 一是紧扣企业发展这条主线, 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进一步确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 规范企业行为, 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二是弘扬企业精神, 加强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 丰富文化内涵, 突出企业文化特色, 宣传和践行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三是创新文化管理,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结合起来, 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制度,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古贝春文化、运河文化等的创新、挖掘和发展。五是健全全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通过每三年进行一次竞争上岗、每年进行一次民主测评等一系列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举措, 为员工干事创业、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六是丰富企业文化载体, 为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同时,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素质技能提升相结合,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 引导广大员工践行企业价值观。

“公司以独特的文化建设视角, 以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为工作契机, 积极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全力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他们送去企业的温暖。同时, 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并根据周边丰富的地域文化, 先后出资数百万元筹建了古贝春京剧社、古贝春架鼓队、古贝春艺术团、古贝春花杠队等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团体。在每年销售淡季, 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 进一步提升企业美誉度和知名度。”说到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时, 周晓峰兴致勃勃。他还说, 公司非常注重营造文化氛围, 修建了古色古香的水上文化长廊, 在厂区内建造了‘古贝春百诗苑’, 并邀请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炎担任公司的形象大使, 推动企业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迅速提升。

多元发展让品牌塑造更有型

在酿酒主业方面, 古贝春集团与大屯水库周边种植户签定了万亩良田的承包合同, 采用“五统一” (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收购) 管理模式和自然农耕法, 从源头上保证了酿酒所需的原粮绿色无公害, 提高了古贝春系列酒的品质。

在多元项目之一的房地产方面, 公司始终致力于用酿酒的精神打造优质价廉的样板商品房。开发的古贝春幸福家园小区、国蕴·幸福家园和谐社区, 不仅楼房质量优良、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厚, 而且物业管理成熟。

在工业旅游开发方面, 一是在现有基础上锦上添花:公司的古贝湖公园采取循环换水的方式, 投放了多种鱼苗, 放养了鸭鹅, 增添了公园的景致, 新修了绿化带甬道, 用钢管在甬道上搭起葡萄架, 在较为空旷的绿化带内增添了“八仙醉酒”“竹林七仙”等群雕景观。二是立足酒文化, 打造新景观:新建了酒星雕塑、酒仙山、诗酒大道等, 扩大了工业旅游项目的影响力, 作为山东省白酒企业中唯一一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工业旅游示范单位。

科研创新让企业发展更有面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的战略方针, 积极开展各项技术及工艺的创新和研究开发, 通过内引外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先后创建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白酒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 获得一批国家专利和扶持资金, 连续获批德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研平台的技术支撑, 以及同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 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 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谈起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时, 周晓峰脸上洋溢着自信。

近年来, 古贝春集团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了20多项技术革新, 其中, 独特的混蒸混烧五粮跑窖工艺, 使古贝春酒内在品质连年稳步上升, 被山东省轻工办授予“优秀质量管理奖”“轻工业科学进步二等奖”。古贝春公司申报的《白酒生产中GC—MS技术应用》和《多粮包包曲跑窖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两个项目分别荣获山东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优秀奖。古贝春系列酒多次获得国家白酒评委感官质量奖、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等殊荣。

不久前, 古贝春集团自主创新的“酿酒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研究与应用”和“微机勾调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两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 双双通过了省级鉴定验收, 并且已全部达到甚至超过国内白酒行业的技术水平。其中, 酿酒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研究与应用项目是对酿酒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及装备进行的系统研究, 自主开发的酿酒自动化装置, 剔除了动作不协调、不细致、不均匀、不精确等人为因素。通过调节淋浆速度、风机转速、链板速度、加曲槽开口度和下曲拨轮转速等数据来控制工艺参数, 实现了“匀准细净”的最完美工艺要求, 与传统工艺相比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原酒质量和产量。微机勾调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项目建立了白酒微机勾调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体系, 实现了勾调过程的全自动化, 一次自动勾调白酒成功率在99%以上。白酒产品通过微机自动勾调, 消除了人力操作带来的误差干扰, 保证了各种基酒组配精度, 提升了白酒产品品质, 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线上拓展让产品销售更有门

利用经验,让学习开花结果 篇3

一、恰当的情境再现,将经验显露出来

许多知识存在于学生的潜意识中,当机缘巧合时,这样的经验就会起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激起这样的经验,必须有合适的契机。在一定的情境下调动学生的这些经验,就会促进他们的学习。

例如,在“认识射线、线段和角”的教学中,我安排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图,明明从家到外婆家有几条不同的路可以走,这几条路中哪一条最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都选择了中间一条道路。教学中我安排学生量一量,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学生很快通过实际操作证明了这个经验是正确的,得出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这样的概念就会容易许多。这样的学习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中,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通过对经验的抽象,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感知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学生自身具有课堂教学中需要的“经验”,但是这样的经验不经过情境的激发是无法显露出来的。所以,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科学的引导抽象,使经验去伪存真

学生在生活中累积的经验是从大量的实例中自己抽象得来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和随意性,不一定科学和严密。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将学生的经验“去伪存真”,使“经验”对学习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例如“认识三角形”的教学。在认识“三角形的高”时,学生以往的经验可能会对掌握“高”的数学本质内涵有一定的干扰。学生对“高”的认识最常见的是身高,而身高都是垂直于水平线的,所以学生对“高”的认识可能更多地集中在“高的位置”特征上,认为竖直的就是高。教学时我们必须做出针对性的引导,先用常规位置的“三角形的高”给学生一个数学化的“高”的定义:如图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作的垂线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样定义的关键在于“垂线”二字。随后,出示图2中的三角形让学生来辨析。有的学生认为图中的a是三角形的高,有的认为是b,随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持第一种意见的学生结合教材中“高”的概念强调了高是垂直于底边的一条线段,当底边不是水平位置时,高就会有一定的倾斜,而持第二种意见的学生显然忽视了垂直这个根本属性。在这样的充分的理由面前,本来认为b是三角形的高的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诚恳地接受了意见。在整个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觅,去争辩,这样的探究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三角形的高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科学的认识,将数学意义上的“高”和生活中的“高”区分开来。这样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清除了生活经验的负向干扰,让经验接近了数学的本质属性。

三、巧妙的镜面反衬,与知识衬托起来

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停留在对特征和定义的书面认识上,学生的学习只能是单调的,肤浅的。此时如果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知识与现象相对应,以经验作为镜面来衬托知识,对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学生的学习必然深刻许多。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并且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的时候,我请学生来找找生活中的圆,看看这些圆有没有这样的特点,教学中的一段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自行车的车轮就是个圆。我认为这个圆的半径是相等的。

生2:我来补充一下,如果自行车轮中的半径不相等,那么自行车的车轮转动的时候就会一会儿上,一会儿下,那么骑车的时候就会感觉不舒服。

师:你的解释真棒,大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吗?

生:听明白了。

师:你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生2:我平时上学就是坐妈妈的自行车,我发现两个车轮都是一样大的,而且车轮上的半径长度相等,这样使得车轴都是在离地半径那么高的地方保持不动。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其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都利用了圆的这个特点,大家想一想,圆的作用大不大?

这是一个简单的生活现象,却将同一圆的半径长度相等这样的性质诠释得如此生动到位。教学中将这样的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交叉在一起,找到了数学与生活的交集,使得学生能理论结合实践,体会到圆的特征,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四、深入的实践探索,让经验丰盈起来

数学的学习价值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领悟知识的系统,学生在这个体系中建构知识,达成对原本无序知识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经验也应当处于不断更新中,处于不断的叠加和成长中,这样的更新和叠加会促使学生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伸展。

例如“认识小数”的教学。学生在生活中对用小数表示价钱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经过引导和比较,学生能对照生活经验自主建构对小数的认识,知道两位小数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并且知道小数的第一位和第二位间的进率为10,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和个位的进率也为10。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将对小数的认识脱离价格的束缚,去猜想一下有没有位数更多的小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得出这样的结论:将小数点之后的第2位上的1(即0.01)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顺着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体会个位上的1与小数点之后第3位上的1有什么关系,学生推算出这两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小数点之后第3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千分之一。在这种猜想之上,我给了学生一个数学模型:用米为单位表示出直尺上的某一毫米处。学生发现这个问题正可以用刚才的三位小数表示出来。以此类推,小数点之后的第4位就应当表示几个万分之一,第5位就表示十万分之一。利用学生的某种经验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是常见的教学手段,我们就是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和探索,挖掘知识的本质内涵。

上一篇:被遗忘权下一篇:中英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