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与用量

2024-07-29

种类与用量(精选三篇)

种类与用量 篇1

关键词:黄瓜,钾肥种类,钾肥用量,产量,品质

目前, 黄瓜生产中硫酸钾和氯化钾的利用比率不相上下[1]。多数研究中, 基本上采用氯化钾作为钾素的主要来源, 而硫酸钾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却报道较少。该研究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对比了常用钾肥 (硫酸钾和氯化钾) 的不同用量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廊坊市郊一农户温室中进行。试验地为砂壤质潮土, 土壤含有机质1.147 g/kg、全氮0.193 g/kg、碱解氮183.49mg/kg、速效磷58.04 mg/kg、速效钾186.72 mg/kg, p H值7.19。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黄瓜幼瓜, 品种为津育5号。供试肥料:硫酸钾 (K2O 50%) , 氯化钾 (K2O 60%) , 尿素 (纯N 46%) , 过磷酸钙 (P2O514%) 。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主处理 (下称处理A) 为不同钾肥处理, 副处理 (下称处理B) 为不同钾肥用量处理, 具体见表1。其中有机肥、氮肥、磷肥等肥料用量为廊坊市当地近3年黄瓜生产中的平均用量, 氮肥因生长期长而加倍[4]。每个主区占用总面积为30 m2;每个主区分为5个部分, 每部分为1个副区, 面积为6 m2。各小区采用抽签法随机布置[2,3]。

(kg/hm2)

1.4 栽植管理

定植时间为2010年10月20日上午。采取垄畦栽培, 按照40 cm和80 cm大小垄距起垄。小垄沟宽20 cm, 深15 cm, 用于灌水和冲施肥料;大垄沟宽35 cm, 深20 cm, 用于采收和田间管理。株距为25 cm。有机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 氮肥20%作基肥施用, 其余80%分10次追施, 钾肥50%作基肥, 50%于结瓜盛期一次性追施。

1.5 调查内容

土壤、鸡粪的成分及理化性状测定方法: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全氮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速效氮采用碱解扩散—半微量滴定法;p H值用电位法 (液土比2.5∶l) 测定;速效磷含量用Na 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含量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5,6,7]。黄瓜成分测定方法:VC含量采用2, 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VE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可溶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硝酸盐含量采用水杨酸比色法。自2010年11月13日开始各处理小区陆续开始收获, 按小区统计产量, 单果鲜重、横径, 畸形瓜比例、病虫害发生状况等相关数据, 2011年3月12日结束对小区产量的相关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不同钾肥处理 (A因素) 对黄瓜产量及其他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除了单果鲜重外均不显著, 单果鲜重差异达显著水平。

由表3可以看出, 不同钾肥用量处理 (B因素) 对黄瓜产量、单果鲜重、单株瓜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黄瓜单株产量和畸形瓜率影响显著, 而对果实长度、果实横径的影响不显著。

2.2 不同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分别于2010年11月26日、2010年12月16日、2011年1月16日分3次在每个处理小区随机选取3株黄瓜, 每株采摘1个达到商品成熟的果实, 分别测定其VC、VE、粗蛋白、可溶糖和硝酸盐含量。

注:畸形瓜包括大肚、尖头、蜂腰及曲果等果实, 小区面积以30 m2计, 下表同。

由表4、5可以看出, 不同钾肥处理 (A因素) 对黄瓜果实中可溶糖和蛋白质、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显著, 对黄瓜果实中VC和VE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钾肥用量处理 (B因素) 对黄瓜果实中可溶糖和蛋白质、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显著, 对黄瓜果实中VC和VE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黄瓜生产中2种常用钾肥硫酸钾与氯化钾相比, 对黄瓜产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不大, 只是在单果重上使用相同钾含量的硫酸钾比使用氯化钾大, 且差异显著, 其他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对黄瓜可溶糖、蛋白质、VC、VE、硝酸盐等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使用硫酸钾比氯化钾可溶糖含量高8.6%, 蛋白质含量高19.3%, VC含量高8.7%, VE含量高9.5%, 同时硝酸盐含量也提高了7.8%。不同钾肥用量对黄瓜产量和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除了果实长度和果实横径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来讲, 以施用硫酸钾按照K2O 675kg/hm2的供应量表现最佳[8,9]。

参考文献

[1]朱明, 吴亚雄, 熊元, 等.硫酸钾不同用量对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08, 36 (4) :152-153.

[2]孙新政.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0 (9) :39-40.

[3]李顺兴, 刘淑君.早春黄瓜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93 (1) :31-32.

[4]陈晓, 魏天玉, 李春华, 等.优秀黄瓜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2) :58-59.

[5]刘协广, 李自兴, 路水先, 等.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加行高矮秧密植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98 (1) :29-30.

[6]王宪, 郎建英, 翟兴旺.大棚地热线栽培黄瓜——早熟高产经济效益大[J].河南农林科技1983 (2) :25-26.

[7]彭湘松.黄瓜霜霉病及其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 1986 (4) :22-24.

[8]俞丹萍, 单立楠, 徐捷, 等.不同施肥模式对日光温室菜地渗透水氮、磷流失及黄瓜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2) :822-824.

种类与用量 篇2

商品有机肥料包括:精制有机肥料类(不含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以提供有机质和少量养分为主);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类(由有机和无机肥料混合而成,既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机质,又含有较高的养分);生物有机肥料类(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少量养分外,还含有特定功能如固氮、解磷、解钾、抗土传病害等的有益菌)。按有机物料来源不同分为秸秆畜禽粪便堆肥类,人、畜禽粪便有机物料类,垃圾堆肥类,污泥堆肥类,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类,海肥类,腐植酸类等。

2. 蔬菜大棚有机肥用量估算

很多菜农搞不清楚1个蔬菜大棚应该施用多少有机肥料,以下举例介绍一种估算方法。如种植面积为1亩的大棚,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耕作层土壤的总重量为15万千克,土壤原有的有机质矿化率为5%,这个大棚1年中土壤原有的有机质分解量为150000×1.5%×5%=112.5千克。若要使大棚的土壤有机质保持在1.5%的水平,每亩每年至少要补充土壤有机质112.5千克。补充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就是向土壤中补充有机肥料,但是施入的有机质当年的矿化率为75%左右,剩下的只有25%左右,因此要使上述大棚的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得到保持,每年施入的有机质至少应为112.5÷25%=450千克。如施用有機质含量平均为30%的有机肥料,每年施用有机肥料总量应不低于450÷30%=1500千克才行。若要使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每年施入的有机肥料总量应多于1500千克/亩。

种类与用量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海拔1 350 m的正安县桴焉乡燕岩村燕岩组某农户责任地内进行。试验地前作为玉米,土壤疏松,耕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2.36 g/kg,全氮2.189 g/kg,全磷0.718 g/kg,全钾10.80 g/kg,速效氮83.72 mg/kg,速效磷19.5 mg/kg,速效钾19.0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白及种为本地紫红花白及;供试农药为敌锈钠、叶锈特、敌锈酸钠。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具体试验因素、水平、组合情况见表1、2。共9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4.8 m2(2.4 m×2.0 m)。密度26.7 cm×16.7 cm,即每小区9行、12窝;小区与小区、小区与保护行间距50 cm。试验地总面积211.33 m2(不含保护行),其中总长23 m+保护行宽度(不少于1 m),总宽9.2 m+保护行宽度(不少于1 m)[1,2,3]。保护行栽培管理与小区管理相同,且作为对照。

1.4 试验过程

2013年1月9日播种,播种时,基肥施清粪水30 t/hm2(每小区14.4 kg)、油枯750 kg/hm2(每小区360 g)、普钙750kg/hm2(每小区360 g)、K2SO4300 kg/hm2(每小区144 g)、锌肥30 kg/hm2(每小区14.4 g),其中锌肥不能与普钙混施;喷药时用相应药量对水1 875 kg/hm2喷于叶片的正反面。

追肥:分2次追施,第1次为4月初,每小区追施尿素36 g;第2次为6月初,每小区追施尿素72 g。同时,每月中旬浇1次清粪水,每小区14.4 kg[4,5]。此外,遇干旱时早、晚及时浇水。分别在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8月初各除草1次。

1.5 调查统计

随机调查各小区植株发病情况,并记录病点率、普遍率、平均严重率、病叶数、总叶数、病情指数(喷药前后)、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叶片危害程度

从表3可知,不同处理对病点率、普遍率、病情指数的影响是不同的。未施农药的(CK)受白及锈病的危害较大,施1次农药的处理比施多次的处理受害程度大,提前施农药比晚施农药的效果好。施药后除CK外,其余各处理的平均严重率都一样。从病情指数看,不同处理都不同程度受白及锈病的影响,但影响不大;不同农药种类对白及锈病的防治效果也无明显差异,但以处理2、4、8最佳,其次是处理7、3、6,再次是处理1、5、9。

2.2 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

从表4可知,不同处理中,以处理2、4、8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处理7、3、6,再次是处理1、5,最差的是处理9。产量增加率以处理4最高,达32.86%;最差的是处理5,只有0.71%。

2.3 不同处理白及多糖的变化

从表5可知,在本试验中,白及多糖含量与各处理关系不明显,但略有变化。以处理4相对较高,达到31.23%,处理5最低,仅有28.54%。

2.4不同处理白及产量

从表6可知,在本试验中,不同处理对白及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其中以处理4产量最高,达3 875.00kg/hm2,其后依次是处理3和处理8、7,平均产量分别为3 645.83、3 583.33、3 500.00 kg/hm2,其余各处理差异不大。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可知,处理4与处理7、2、6、1、9、5产量之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3差异不显著,与处理8差异显著;处理3除与处理2、8、7无产量差异外,与处理6存在显著差异,与处理1、9、5存在极显著差异。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安县高海拔地区种植白及,或多或少受到白及锈病的影响,但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不是很大,为确保白及质量安全和降低种植成本,可减少白及锈病防治用药或不用药。如必须用农药,宜选择用叶锈特750 g/hm2,分别在6月、7月、8月各喷施1次;或用敌锈钠1 125 g/hm2,分别在6月、7月、8月各喷施1次;或用敌锈酸钠1 125 g/hm2,分别在6月、7月、8月各喷施1次。

参考文献

[1]李倩,童清,唐红燕,等.几种药剂对防治白及苗期锈病效果对比[J].湖北林业科技,2015(5):30-31.

[2]张明生.贵州省中药材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5(4):9-12.

[3]魏进,周玮,李汶锟.贵州省白及病虫害种类调查与防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50-151.

[4]张满常,段修安,王仕玉,等.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科技,2015(5):61-63.

上一篇:药品控制下一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