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

2024-08-04

林下养鸡(精选十篇)

林下养鸡 篇1

1 林地的选择

选择周边较为安静、远离交通干道、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的中成林, 这样的林地不会引起鸡只惊群, 透光和透气性能较好, 且林地的杂草和昆虫资源丰富。树苗过小的林地, 易被鸡群踩踏, 不利于苗木生长;遮荫度过大的林地, 透光效果不好, 不利于鸡群生长;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因在挂果期会有部分果子自然脱落后腐烂变质, 鸡只采食这些烂果后易引起中毒;葡萄园地除有脱落鲜果外, 由于葡萄架较矮且枝丫众多、交错, 在挂果期鸡只易跃上葡萄架吃葡萄。因此, 这些林地均不适宜养鸡, 除此以外的其他林地一般都可以用于林下养鸡。

2 鸡舍的搭建

在林地相对安静的一端 (需与主干道相距300m以上) 搭建鸡舍。鸡舍可采用砖瓦结构, 既经济, 又耐用;墙高2.5m, 人进出方便即可;墙面应多设窗户, 以调节舍温、通风换气;舍内应垫沙土和短稻草, 方便出粪。每667m2林地养鸡200只左右, 需建鸡舍30 m2。较大面积的林地, 可建成几个小舍, 鸡舍相互远离, 以防鸡只争食、疫病传播。

3 鸡种的选择

最好选择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勤于觅食的地方鸡或杂交鸡, 如江村黄鸡、雪山麻鸡等。最好不要选择肉鸡, 因为“快大型”肉鸡饲料报酬高、对饲料营养要求高且抗病力不强, 故不宜林下养殖。

4 雏鸡的放养

雏鸡购回后不是直接放入林地, 而是先按常规方式育雏1个半月, 待其脱温后再放入林地放牧饲养。4月底至10月初, 气温适宜, 杂草丛生, 昆虫繁衍旺盛, 是最佳放牧时期。一般每667m2林地放养200只。密度过大, 会因虫、草等生态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用量, 影响鸡肉和鸡蛋的风味;密度过小, 则浪费资源, 且生态效益较低。雏鸡进入林地的第1周, 饲槽和饮水器应放在鸡舍附近约1 m处, 让雏鸡慢慢熟悉环境, 并按舍饲的喂食次数予以饲喂;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 延长放牧时间。上午首次放牧前只喂少许饲料, 让鸡只通过采食杂草、昆虫等补充营养。为使鸡群及时归巢及应对突发情况, 开始放牧时, 可用敲料桶或吹口哨等固定的方式进行归牧调教。

5 鸡群的管理

林下养鸡技术注意要点 篇2

林地养鸡模式,就是一个林果种植大户,充分利用林果间隙地,用围栏的形成发展肉鸡养殖,既节省养鸡饲料成本,又为林地除害去杂,实现林牧和谐发展。本模式属生态型、庄园型养殖模式。

林下养鸡技术要点(林地养鸡;林下养鸡;林禽模式;溜达鸡;林下经济)

一、模式概念

林地养鸡模式,就是一个林果种植大户,充分利用林果间隙地,用围栏的形成发展肉鸡养殖,既节省养鸡饲料成本,又为林地除害去杂,实现林牧和谐发展。本模式属生态型、庄园型养殖模式。

二、基本条件

1、场地条件。林地要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树、藤木龄2年以上为宜,要有搭建棚舍地形条件,并对园地适当轮作草本类作物,供鸡食用。

2、业主有一定养鸡经验,并受过畜牧部门专业技术培训。

三、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根据市场消费热点,选择“三黄”(羽黄、喙黄、胫黄)鸡,体形中等,符合消费者需求为宜。

2、饲养管理。42日龄以前,参照商品蛋鸡饲养管理办法执行。

3、林地放养。(1)转入林地:42日龄时,视天气情况,转入林地放养。(2)林地放养:林地每亩放养80羽左右,每5亩左右为一单元,是否采用圈网要视园地条件决定。放养棚舍面积以6羽/m2左右建造,棚舍既要通风,又要御风雨,冬天防寒。(3)饲喂:0-30日龄用肉小鸡料,日喂4-6次;31-60日龄喂大鸡前期全价料,同时添喂10%-40%谷、麦、糠麸类饲料,添加比例随日龄逐步增加;60日龄以上,早晚各喂1次大鸡全价料,同时添喂40%-80%谷、麦、糠麸类饲料,比例随日龄增加,100日龄后,全部喂谷、麦、糠麸类饲料,饲喂时间5个月左右,体重平均1.6kg。(4)用药:按NY5035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掌握好停药期,不得使用违禁药物。(5)免疫:种类有鸡马立克、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鸡痘等,免疫程序及方法,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四、发展前景

林地养鸡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生产绿色食品,通过逐步推广,扩大规模,发展特色养鸡,形成特色品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五、实际典范

有报道,大悟县芳畈镇芳畈村黄清宝,2006年4月林下饲养土鸡(江汉鸡)1500只,9月底出售,获利1.2万元。果园、林地饲养鸡技术要点

1、品种的选择

以选育了的地方鸡或以地方鸡开发的杂交鸡为宜。这类鸡既保持了土种鸡肉蛋产品风味好的优点,生产水平较一般土种鸡高,又较引进的良种鸡抗病力强、生长快,克服了土种鸡优质不高产和洋鸡高产不优质的矛盾。如以卖活鸡为目的,优质鸡饲养期在100d左右,体重1.2-1.5kg较好。此时鸡已接近性成熟,鸡冠、羽毛丰满富有光泽,毛色、体型与纯种土种鸡十分接近,肉质细嫩,口感风味较好,适宜煨汤和烧、烤。如以产蛋为目的,首选饲养绿壳蛋鸡,该鸡只平年产蛋10kg,鲜蛋比洋鸡蛋价高30%以上。

2、搭建鸡舍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与主要干道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建鸡舍。鸡舍建在高大的乔木树下、果树林中或林地边,坐北朝南,放牧场面向果林、树林。鸡舍采用塑料大棚,棚宽6m,长度视养鸡数量而定。大棚顶内层铺无滴塑料膜,其上铺一层5-10cm厚稻草,形成保温隔热层,在草上再用塑料膜覆盖,并用尼龙绳系牢固定。塑料大棚纵轴的两侧下沿可卷起或放下,以调节室温和通风换气。棚舍内垫沙或短稻草,舍内每平方米养鸡6-8只。为有利于防病,在一个地方养几批鸡后,可转移地方再建。在一个地方养几群鸡时,鸡舍之间应相互远离,不要搞“养鸡小区”,以防因鸡群密度过大破坏放牧场植被、引起疫病传播,或因不慎造成“火烧连营”。

3、进雏时机

初养鸡者,进鸡可选在气温较暖和的春季,取得经验后一年四季均可进雏养鸡,但为了有利于产品上市卖出好价钱,优质鸡生产要尽量避开农村千家万户土种鸡、土鸡蛋上市的高峰。也不要把产品集中安排在节日上市,以防产品上市过于集中而价跌。

4、饲料管理要点

—是雏鸡保温。雏鸡第一周龄温度要求32℃,以后每周下降2-3℃。二是饲养规模。以每群500只左右为宜,放牧场地大则可扩大群体。

三是适时免疫。一般应接种鸡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疫苗,饲养期较长的产蛋鸡,还应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夏秋季还应接种鸡痘。雏鸡阶段应在饲料中加入防白痢和抗球虫药物。

四是饲喂方法。以放牧加补料最佳。40d以内雏鸡以舍饲喂给全价配合料,此后可白天放牧,晚上补料,并让鸡吃饱。放牧鸡群时应防止农药中毒、暴雨淋、兽害。进入产蛋期后,每天自然光加上人工补充光照时间不少于16-17h。五是产品上市。鲜蛋生产出后,要贮放于凉爽地方,并尽早出售。否则鲜蛋会随着贮放时间延长而品质下降。优质活鸡上市可根据市场对鸡的体重、发育程度和行情适时出售.林地规模养鸡技术要点

林地养鸡是利用经济林、用材林等林地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养鸡方法,它对林地实施种养业立体开发,减少林地害虫、抑制杂草丛生、培肥土壤,提高果园、林地单位面积的收入,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林地养鸡发展前景广阔。但林地养鸡与庭院养鸡相比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好林地

林地的选择对于养好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用途的林地,在选择时要有所侧重。一般林地以中成林,最好选择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树林荫蔽度在70%左右,透光和通气性能较好,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成林较为理想。树林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的林地,以及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不宜用于养鸡。树林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的林地则透光效果不好,不利用鸡的生长。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的在挂果期会有部分果子自然落果后腐烂,鸡吃后易引起中毒。

二、建好鸡舍

鸡舍应建在林地内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鸡舍建筑面积按8-10只/m2计算。每栋鸡舍距离30-50m。种鸡舍与运动场面积比例以1∶2为宜,最多不能超过1∶3。棚舍内外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槽、饮水器。鸡舍场地使用5-6a后应转换到新场地,有利防疫及减少疫病发生。

三、选好品种

林地养鸡要根据鸡群对围林野养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选好鸡的品种。若肉蛋两用鸡可选年产蛋130-200个、耐粗饲、活动范围广、觅食力强、抗病力好、个体中偏小、肉质细嫩味美的地方土鸡或土杂鸡较为适宜;若以肉用为主,宜选个体中偏大的土鸡或土交鸡较为宜。快大型鸡不适宜林地养殖。

四、搞好饲养管理

林地养鸡要注意放养密度、规模、放牧时期及管理。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亩林地放养150-250只。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和蛋的口味;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500-20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放养时期要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鸡的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期,一般雏鸡购回后,第一个月按常规方式进行育雏,待脱温后再进入林地放牧饲养。放养的最佳时期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这期间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其他月份则采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放牧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通常30日龄以上的雏鸡,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前为放牧时间。冬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为适度放牧。并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即上午放牧前不宜喂饱,放牧时鸡只通过觅食小草、虫、蚁、蚯蚓、昆虫等补充。夏季晚上,可在林地悬挂一些白炽灯,以吸引更多的昆虫让鸡群捕食。补饲精料的参考配方为:玉米58%,麦麸10%,豆粕20%,骨粉2.5%,鱼粉6.2%,食盐0.3%,预混料3%。同时,有条件的林地要根据鸡的不同大小,划定养殖区域,进行分区轮牧,既使鸡得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可有效地保护林地内资源,使林地得到可持续利用。

在放养期间,要注意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防止鸡受寒发病。为使鸡群定时归巢和方便补料,应配合训练口令,如吹口哨、敲料桶等进行归牧调教。在果树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驱赶鸡群到安全地方避开。若是遇到雨大,可避开2-3d,若是晴天,要适当延长1-2d,以防鸡只食入喷过农药的树叶、青草等中毒。未分区轮牧的鸡群出栏后,应对果园进行清理,空闲一段时间再养。

五、做好疾病和鼠害防控

林地养鸡的环境是开放性的,易受染疫、野禽等侵害,做好科学免疫、驱虫、消毒和和鼠害防控工作尤其重要。一般林地养鸡对1日龄的鸡要皮下注射马立克疫苗,4日龄传支H120苗滴鼻,8日龄和30日龄新城疫Ⅳ系苗滴鼻,12日龄和25日龄法氏囊苗滴鼻,35日龄鸡痘苗皮下刺种,50日龄传支H52苗2倍量饮水,60日龄新城疫Ⅰ系苗肌肉注射,90日龄鸡大肠杆菌苗肌肉注射,留做产蛋的鸡群在120日龄时,还要肌肉注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三联灭活苗。鸡群每隔1-1.5个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1次。驱虫方法可在晚上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第2d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补饲时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鸡舍每周清扫一次,转换轮牧区时,彻底清除上一牧区的鸡粪,并用抗毒威喷洒或石灰乳泼洒消毒。鸡舍每2周带鸡消毒一次。同时,要在养鸡的林地内养猫,防止老鼠的侵袭。饲养员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状况,详细记录鸡群的采食、饮水、精神、粪便、睡态等状况。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对受威胁的鸡群进行预防性投服药物。发展林地养鸡,在品种选择和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哪些?

首先要选好鸡型品种,从近几年各地的养殖情况看,“快大型”鸡不适宜林地养殖,而含土种鸡血统的“缓速型”鸡,如江村黄鸡、温氏山地鸡、小绍兴鸡等品种,因其对环境的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上市存活率高、均匀度好,加上其羽毛丰满红润、鸡冠肉髯发达、肉质风味良好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售价较高。

其次,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肉鸡的防疫工作。林地养鸡的环境是开放性的,易受染疫、野禽等侵害,加上不允许喷洒消毒液和避免饲料中预防性用药,鸡群的健康全仰仗免疫工作的好坏。

2、实施肉鸡分阶段饲养与轮放。苗鸡的育雏需要育雏室与保温设备,育雏工作可交给正规的肉鸡场代育,或在林地不同的区域建造1-2个育雏室自己育雏,至少1月令以后才能放入林地。整块林地可划成几个区域轮牧,一般一批为一轮,每亩林地养鸡不超过250羽,以避免林地资源的过度消耗。

3、投放饲料应科学合理。育雏阶段应选择小颗粒的全价雏鸡料,少喂多添。育成鸡可用中鸡料或用玉米、小麦投喂,喂料次数逐渐减至中午、下午各1次,晚上补1次,上午一般不投料,迫使肉鸡自由找食,节约饲料成本。

4、添置必要的养殖设施。应在不同的饲养区域搭建简易鸡舍,舍内配置喂料、饮水设备,不仅能挡风遮雨,而且还要符合防止黄鼠狼等兽害的要求。

林下生态养鸡饲养管理要点 篇3

一、鸡种选择

选择体型大小适中、抗病能力强、觅食能力强、抗逆性强且适宜放养的鸡品种(如黄鸡、麻鸡、黑鸡、乌鸡等)。种蛋、雏鸡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鸡场和孵化场引入。同一群放养鸡应来自于非疫区的同一种鸡场或育雏场,同一鸡舍的所有雏鸡应来源于同一种鸡场相同批次的雏鸡。

二、鸡场建设

1. 场地的选择

选择林地、草地、果园等,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集中居住点至少1千米,周围3千米内无污染源,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给排水和供电方便,场地坡度不能超过25°。

2. 放养鸡舍的建设

放养鸡舍建造在地势较高处,能防雨、遮阳、避风、保暖,可建成永久性或临时的。鸡舍修建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竹、木等搭成,长15~20米、宽8~10米、高2.5~2.8米,每舍容纳成年鸡600~1000只。鸡舍四周可用薄膜、竹、木或谷草遮挡1.5~1.8米高。鸡舍内设置倾斜栖架,高1.5米,一般3~4层,高低分层错开,每只鸡占15~20厘米。

放养区还应设置分隔网栏和固定料槽、饮水器等补充喂养设施。围栏用铁丝网或尼龙网设置,高度要大于1.5米。

三、 放养的饲养管理

1.放养调教、密度控制以及公母分群饲养

放养调教内容包括饲喂和饮水、放牧、归巢、上栖架以及紧急避险等,使放养鸡形成条件反射。根据雅安地区土壤畜禽粪尿承载能力和一般地面植被情况,放养密度每亩一般不超过50只,地面植被好的每亩可增加到60只,每个放养鸡群以50~100只为宜。公母应分群放养,公鸡争斗性较强,饲料转化率高,竞食能力强,体重增加快;而母鸡沉积脂肪能力强,饲料转化率差,体重增加慢,公母分群饲养,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与群体整齐度。

2.放养时间

放养时间要求在120天以上。雏鸡脱温后,白天气温不低于15℃时开始放养,气温低的季节50~60日龄放养。放养时间最初几天每天2~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初进放牧地用活动围栏将鸡群限制在小范围内,以后逐渐扩大面积。

3.饮水和补料

野外水源较少,在鸡活动范围内每50只鸡配置1个饮水器(直径20厘米),若使用水槽,每只鸡水位为3~5厘米。饮用水应符合NY5027-2001的相关规定,冬天要对饮用水进行防冻处理。

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林地草地类型和天气情况决定人工喂料次数、时间、喂料量和饲料营养水平。夏、秋季可少喂,春、冬季需多喂。喂料量随着鸡龄增加,35~60日龄日补饲量50~70克,60~100日龄日补饲量70~100克,100日龄至上市(180日龄左右)日补饲量100~150克。鸡饲养标准(NY/T33-2004)中黄羽肉鸡5~8周龄和8周龄以上的推荐营养需求量见下表:

由于放养鸡生长周期较长,全程按黄羽肉鸡推荐营养需求配制全价配合饲料则不一定最经济,因此建议9~14周龄在全价配合饲料基础上添加20%左右的能量饲料,如玉米;15周龄至上市,在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基础上先添加40%左右的能量饲料,以后添加比例随周龄增加。

4.种草与轮牧

林地种草前将林间、林下杂草除去并松土整平,以利于出苗。在土壤黏重、降水量多的地块种草,应开沟做畦,以利排水,耕翻深度可根据土壤情况而定,一般以20厘米以上为宜。建议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如白三叶与黑麦草按1∶5混播)。

林地可划分为若干放牧小区,用围栏隔开,实行分区轮牧,每2~4亩为一放养小区,每个放养小区放养时间可控制在10~15天,具体时间视地面实际牧草情况而定。轮牧后的草地恢复地面牧草生态约需1个月时间,在恢复期每亩可施10~15千克化肥(以磷、钾肥为主)促进牧草的生长。

5.防虫和严防中毒

在夏季,夜晚可用黑光灯引虫蛾,每圈舍放1盏以上。在林地、草地、山地等放养地进行病虫害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将鸡赶到安全地带,最好用尼龙网或竹篱笆圈定放养范围,间隔7天以上(雨天5天以上)才能放养。鸡场应常备解磷定、阿托品等解毒药物,以防不测。

四、养殖档案管理

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完整养殖档案。完整的生产记录包括:进雏日期,进雏数量,雏鸡来源、日龄、日死淘率、温湿度等记录;饲料、兽药使用记录(包括使用对象、使用时间和用量);完整的免疫、用药、抗体监测和病死鸡剖检、无害化处理记录。养殖档案应保存两年以上。

五、产品标准

1.外观标准

毛色光亮,无脱毛现象;体形紧凑,腿、胸肌肉手摸紧实;公鸡外趾长度0.5厘米以上,母鸡泄殖腔宽度应在2.5厘米以上,鸡冠红润。

2.重量标准

公鸡体重3.0~4.0千克,母鸡体重2.0~3.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兴街1号雅安市农业局畜牧发展中心 邮编:625000)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 篇4

1 基础设施建设

1.1 场地选择

(1) 要符合当地政府的土地规划政策。 (2) 交通方便, 水电供应有保障。 (3) 距工矿企业及其他污染源3 000 m以上。 (4) 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城镇居民区1 000 m及次要交通线路500 m以上。 (5) 最好是果园等其它林地 (林下有草) 。 (6) 场地相对封闭, 易于隔离、采光、避风、干燥, 最好是沙壤土质和缓坡地形。

1.2 鸡舍的修建

鸡舍的修建要经济实用, 要符合防疫、通风、防火、光照要求, 长轴东西走向, 偏转不超过30°。在修建时要充分利用果园、山林灌丛草地等环境, 搭盖适合一定饲养量的简易鸡舍, 提供鸡休息、避风之用。一般可以在林下开辟1块略为平整的地方搭建简易鸡舍, 易于搬迁、清洗和消毒。棚宽5 m, 棚中间高度1.8~2.0 m, 长度依据养鸡量而定, 以每平方米容纳15只鸡为最好。同时可选用木条、竹竿在鸡舍内顺养鸡林地方向搭建离地30 cm的平台, 每隔1 cm设1根, 供鸡栖息。

1.3 围栏的修建

山林围网选择尼龙网、塑料网、钢丝网, 也可以用竺竿、树干作围栏, 栏高1.5 m, 间隔2 m打一木桩, 把塑料网固定在木桩上。

1.4 设备和工具

可购买料桶和真空饮水器, 亦可用竹子、木材自制饲喂工具, 要便于清洗消毒, 一般按每20只鸡配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 放鸡时这些设备应摆在舍外, 供鸡自由饲饮。

2 进鸡前的饲料准备

2.1育雏期必须用全价配合饲料, 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公害小鸡饲料, 或者购入无公害浓缩饲料按雏鸡营养标准配成全价饲料 (一般65%玉米和35%浓缩饲料配合比较适宜) 。为使放养鸡肉质鲜美、生长快、节约成本, 可在养殖区附近人工养殖昆虫喂鸡。可采取稻草育虫法, 具体做法:挖长1.2 m、宽深各0.6 m的长方体形土坑, 将稻草切成6~7 cm长, 用水煮1~2小时, 捞出倒入坑内。上面盖6~7 cm厚的淤泥, 每天浇1盆淘米水, 约8天即可生虫, 翻开淤泥让鸡吃完虫后可继续使用此法再生虫。

2.2补充精料应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 农副产品为辅。全价饲料要选择产品质量稳定、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饲料。配方:60%~70%玉米, 5%~10%糠麸, 25%~30%无公害浓缩料。生长期补饲浓缩料, 成本较低。配合参考配方:1~2周:玉米55%~60%, 糠麸5%, 浓缩饲料40%。3~4周:玉米60%, 糠麸5%, 浓缩饲料35%。5~7周:玉米62%~65%, 糠麸5%~8%, 浓缩饲料30%。8周以后:玉米62%~67%, 糠麸8%~10%, 浓缩饲料25%~28%。

3 雏鸡 (0~30天) 的饲养管理

3.1 育雏室建设

育雏室可利用空房进行改造, 按40只/m2鸡育雏, 用火炉或红外线灯混合保温。地面垫上已消毒、暖和干燥的刨木花或切成3~5 cm的稻草等垫料。育雏房必须开有换气的窗口, 既能保温, 又利于新鲜空气的进入, 使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得以排出。

3.2 育雏前的准备

3.2.1 消毒:

育雏舍应提前1周消毒, 饲喂工具及其他生产工具也应提前消毒, 一般消毒需进行2~3次, 先对育雏舍及生产工具用2%~3%烧碱水进行浸泡及喷洒消毒, 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 稍干后用卤素类及表面活性剂消毒;在进雏前3天将生产工具放入育雏舍, 关闭门窗, 用高锰酸钾10~15 g/m2与福尔马林20~30 m L/m2混合进行熏蒸消毒。

3.2.2 升温:

提前12~24小时将育雏舍升温到35~36℃。

3.3 育雏管理

3.3.1 开饮、开食:

刚进的雏鸡应先给4小时饮水, 然后再给以饲料开食。育雏前3天在饮水中加入2%~5%葡萄糖和0.2%电解多维, 可以减少雏鸡死亡率, 水分消耗受环境温度和其他因素影响很大, 炎热季节尽可能给雏鸡提供凉水, 而寒冷冬季应提供不低于20℃的温开水, 并且水的质量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开食饲量为每100只雏鸡400~500 g。第3天起在水中加入抗白痢药物, 药物不应连续使用, 一般连用3~5天, 停药7天。注意在免疫接种的前1天和后2天禁止给鸡投喂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3.3.2 喂料:

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 每天喂料6~8次, 每次加料前应达到料桶内的饲料已被吃完0.5~1小时以上, 让鸡产生饥饿感, 增加食欲, 提高饲料报酬。

3.3.3 育雏温度:

第1周室温35~32℃, 第2周31~28℃, 第3周27~26℃, 4周龄25~22℃。

3.3.4 育雏湿度:

育雏期湿度应在60%~65%, 冬季可采用在火炉上烧开水挥发蒸汽增加湿度外, 其他季节要注意湿度不能过大, 平养雏鸡要勤换垫料。

3.3.5 育雏密度:

育雏密度过大, 雏鸡生长缓慢, 疾病增加;密度过小, 浪费空间。1周龄饲养密度为50~60只/m2, 以后逐渐减小密度, 4周龄为25~30只/m2。

4 放养鸡 (30~90天) 的饲养管理

雏鸡育成移至林下前, 需先盖好鸡舍。搬运鸡宜在晚上进行, 以减少对鸡的惊扰。白天让鸡在林间自由活动, 饮水、喂料也在舍外。为尽早使小鸡养成在果园林地觅食的习惯, 从脱温转入果园林下开始, 每天早晨进行引导训练, 傍晚将鸡赶回鸡舍。阴雨天鸡不能外出觅食时要给予充足的饮水, 并及时补充饲料。果园林地施用农药时禁止放牧, 停放时间按农药安全期而定, 以防止鸡发生农药中毒。放养场地不准外人和畜禽进入, 以防带入传染病。同时要防止蛇、兽、鸟等有害动物的危害。

5 疾病防治

5.1 免疫

鸡的疾病以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免疫程序参考见表1。

5.2 常见疾病的防治

5.2.1 鸡球虫病:

雏鸡易发病, 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 羽毛松乱, 排带血液的粪便, 并有零星死亡。可采用勤换垫草, 保持干燥预防或减少鸡球虫病的发生。一旦发病, 可用克珠利口服液等治疗。

5.2.2 鸡白痢:

出壳1~3周内的雏鸡最易发生鸡白痢,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临床表现为羽毛松乱, 两翼下重, 缩头颈, 不吃不动, 挤在一起, 频频排出有恶臭的白色糊状稀粪, 粘在肛门周围, 结成块状, 最后虚弱衰竭死亡。发病时用复方禽菌灵、强效环丙沙星等治疗, 效果较好。

5.2.3 鸡大肠杆菌病:

林下养鸡 篇5

随着蛋禽养殖业的发展,果林下土地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土地资源。2010年以来,荔波县从本地的4万多亩蜜柚林地资源,选择条件好4000多亩蜜柚林下土地推广种草发展山地生态鸡养殖。林下草地平均亩产鲜草3600kg以上,配套养殖瑶山鸡24万羽,节约饲料成本约30%,蜜柚产量提高了20%,取得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果林下优质牧草栽培技术是发展果林下种草养鸡的关键技术,现将近几年来利用和创新的果林下优质牧草栽培技术作如下总结,以供同行参考。果林及土地选择

1.1 果林地选择 果林地地势要求在30度坡以下,果林覆盖率在70%以下,地面有一定的采光度;交通方便,最好有灌溉条件。

1.2 土质选择 果林土地土质要求为壤土,土层深度20cm以上,土壤PH值6.0以上。草种选择及处理

2.1 草种选择 选取耐阴性好的白三叶和鸭茅(果园草)及出苗快、生产长快、能抑制杂草生长的多花黑麦草。

2.2 种子处理 为提高发芽率和以后长势,播种前要对种进行处理,白三叶要进行根瘤菌接种,可采用取生长白三叶的土地土壤与白三叶种子进行均匀混合接种和采取根瘤菌液与种子搅拌接种两种方法。接种应避免阳光直射,最好于早、晚或阴天进行。鸭茅和多花黑麦草要注意去芒(一般都去了芒)。为促使根系发达,幼苗壮实,植株生长良好,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用肥料与种子混拌进行种子施肥。牧草种植

3.1 整地 清理土地里的石块,推土包,填平坑,切断杂草根;深翻土地20cm,拍碎土块,平整土地。

3.2 打底肥 每公顷可施圈肥15~20吨,或施复合肥750公斤。施用的圈肥必须经过腐熟发酵,以杀死粪肥中的虫卵和使粪便中的杂草种子丧失发芽能力。施完底肥后应及时将肥料翻入土层,再进行耙地。

3.3 播种

3.3.1播种时间 春播和秋播,春播以3月份为好,秋播以9-10月份为好。最好选择秋播,可以减少杂草人工草地的危害。

3.3.2播种量 单播白三叶1kg/亩,鸭茅1kg/亩,多花黑麦草2kg/亩;混播每亩用种白三叶0.3kg+鸭茅0.5kg+黑麦草0.4kg。

3.3.3播种方式 撒播为好,采取豆科和禾本科3:7的比例混均撒播。田间管理

4.1 施肥 发芽苗齐后进行施苗肥,以氮肥(尿素)为主,每亩用量5kg;每次放牧或刈割后进行追氮肥,每亩用量5kg;就地取材随时可把腐熟发酵过的鸡粪施入草地里,补充迟效肥。

4.2 除杂草 人草草地的苗期生长缓慢,容易被杂草所抑制,苗期要注意除杂草,采取人工方式进行及时除杂。要适时放牧或刈割利用,防杂草滋生。

4.3 浇灌 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和放牧或刈割利用后,进行及时浇灌,用水量至少2吨/亩。

4.4 病虫害防治 果林下人工草地病虫害发生不常见,偶有发生的虫害主要有黏虫,容易发生在夏季炎热多雨的时间,果林下通风不良,湿度大。黏虫害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施以建立最优化的草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物理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的综合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4.4.1预防措施 采取诱杀成蛾和诱蛾采卵烧毁的方法进行预防。

诱杀成蛾 : 按1:1:4:16取糖、酒、醋、水,调匀加1 份2.5%敌百虫粉剂。诱剂放入盆内,每公顷2-3盆,盆高出牧草30-35厘米,诱剂液深3-3.5厘米。白天将盆盖好,傍晚开盖,每天早晨取出死蛾,5-7天换诱剂一次,连续16-20天。

诱蛾采卵 :从产卵初期开始,直到盛卵期末止,在田间插设小草把,每公顷150把,3-5天更换一次,把带有卵块的草把收集起来及时烧毁。

4.4.2防治方法

4.4.2.1生物防治法 把黏虫的天敌鸡放入虫害发生的草地,采食成虫。

4.4.2.2药物防治 应选用对人畜安全,药物对牧草残留时间短,无副作用的杀虫剂为主,如40%新农宝乳油:800~1200倍,25%康庄悬乳剂:500~800倍,30%马?灭乳油:1000~1500倍,90%万灵可湿粉:1500~2000倍,20%和邦水乳剂:1000~1200倍,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常规喷雾等。用药后停药15-20天,才能放牧、刈割利用。刈割和放牧利用

果林下人工草地获得长期稳定的优质高产,适时刈割或放牧利用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混播草地中豆科品种的生长较禾本科慢,禾本科长到40cm高时可以进行第一次刈割。此时不宜放牧,因豆科扎根不深不牢,容易被鸡连根吃掉,影响豆科的占有率和草地质量。秋种的人工草地翻年牧草复苏后,可以放牧利用;放牧密度按100羽/亩的量进行放牧,并进行分区轮牧;每区放牧1-2天,休牧15天后再放牧第二次。利用不完的要及时刈割并晒制干草,制成草粉利用。在果树打农药季节,严格按农药说明的要求,禁止刈割和放牧利用。技术利用效果

在荔波县实施瑶山鸡养殖和石漠化治理项目中,果林下人工草地散养瑶山鸡,1户2个劳动力项目示范户,采取该技术果林下种草20亩,经测产亩均鲜草产量达到3810kg,产草量提高18.7%。配套饲养瑶山鸡2000羽,节约30%的饲料成本,新增收入4.5万多元,人均增收2.2万元,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工种草,20亩果园的土壤得改善,水果收入较往年增加20%。

山地林下圈养鸡群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篇6

1.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有山地果林搭棚约500平方米、圈地放养10000只鸡,30日龄前由于天气偏冷,日夜温差较大,几乎一直关在棚内饲养。在15日龄时,发现个别鸡站立不稳、行走困难、跛行,有的病鸡关节肿胀,但多表现为临近关节以上的腿肌有1个肿块,有的甚至有2~3个。在21日龄时,发现病鸡增至100多只,在前后处理约100只后,到24日龄,发现病鸡明显增多,随即带5只病鸡到广西兽医研究所诊治,整个鸡群的发病过程中未见死鸡。

2.剖检变化

5只病鸡均行走困难,关节肿胀,临近关节以上的腿肌有肿块。剖杀5只病鸡,肉检未见有明显的内脏器官组织病变,关节肿胀部位剪开后未见明显的浆液渗出物,皮下腿肌肿块处剪开后可见有流动的淡黄色脓性渗出物。

3.实验室检查

(1)病菌分离培养、镜检

无菌操作分别对5只病鸡剖杀后的肝组织穿刺取样,2个关节肿胀处、4个腿肌肿块的淡黄色脓汁挑取采样,在血平板和伊红美兰培养基上划线,然后放置恒温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结果:分别在肝组织、关节肿胀处、腿肌肿块脓汁、接种的血平板上长出一致的菌落,菌落为针头大小、圆形隆起、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的白色,有溶血现象;伊红美兰培养基上无菌落生长。挑取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表现为散在单个、成双和典型的葡萄串状排列。

(2)分离菌的药敏试验

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高敏的药物有头孢拉定、丁胺卡那霉素;中敏是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利福平、氨苄西林、强力霉素、恩诺沙星;低敏及不敏感的药物有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罗红霉素、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

4.治疗

依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的结果,对鸡群使用丁胺卡那霉素进行饮服治疗,即丁胺卡那霉素以100毫克/公斤的浓度兑水给鸡群连续3天的自由饮服,首次喂饮药水前先停水3小时。隔离病鸡以20毫克/公斤体重的用量,每天一次肌肉注射,连用2天。一周后回访发现,经过药物治疗的鸡群在饮服药水的第2天,病鸡增多的现象便消失了;病鸡经肌注用药加口服用药,一周后,少数病鸡的腿肌肿块有消肿的迹象,但仍跛行。

感染葡萄球菌的病鸡仅凭关节肿胀、腿肌出现肿块、跛行,而无皮肤破损、发绀变紫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时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确诊则需要做实验室病菌分离鉴定,治疗用药最好以分离菌的药敏试验为准。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应注意与鸡链球菌病、鸡滑液囊霉形体病的鉴别诊断。

棚内关养的鸡群密度过大、拥挤,而且随着鸡日龄的增大日益严重,同时又无保温设备,通风不良,气温偏冷和昼夜温差大可能是鸡群这次发生鸡葡萄球菌病的原因。鸡群在饲养环境变差后易发生鸡葡萄球菌病,应及时淘汰因关节肿胀或腿肌肿胀造成跛行的病鸡,以防止鸡群重复感染葡萄球菌发病。

林下养鸡技术探讨 篇7

1 林地选择

林地最好远离人口密集区, 交通便利、通风光照良好, 有充足的清洁水源, 地面为砂壤土或壤土, 没有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原体污染。林地的选择对于养鸡而言,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栽植不同树种、不同用途的林地, 在选择时要有所侧重。避免在沿河林带、道路绿化林带、环城林带等生态林带和鲜果林地等地饲养鸡。

2 选好品种

林下养鸡是以放牧为主, 舍饲为辅的饲养方式, 其生产环境较为粗放。因此, 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勤于觅食的地方鸡种进行饲养。鸡的品种很多, 除了国外引进的几个大型肉鸡品种外, 绝大多数中、小型肉鸡、肉、蛋兼用鸡和蛋鸡品种都能适应林地饲养。因为林地养鸡的目的是既要满足人们对优质肉蛋的需要, 还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选择一些周期短、见效快的中、小型肉鸡和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肉、蛋兼用品种。

3 鸡舍修建

林下养鸡就是要充分利用果园、山林灌丛草地等环境, 因陋就简, 搭盖一定量的鸡舍。鸡舍主要是提供鸡休息、避风雨之用, 相对简单, 一般可以在山上开辟一块略为平整的地方, 利用秸杆、木条、塑料绳编成篱笆墙, 再用塑料布、塑料薄膜、油毡围上。一般棚宽5 m, 棚中间高度1.8~2.0 m, 长度依据养鸡量而定, 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容鸡15只为最好。同时可选用木条、栏杆在鸡舍内顺林地方向搭建离地30cm的平台, 每隔1 cm设1根, 供鸡栖息。为了便于管理, 可将供使用的林地用渔网或其他方式围起来, 防止鸡只乱跑乱飞, 也可控制某些兽害, 如狗或其他动物侵袭, 围栏高度以1.8~2 m为宜。有条件的还可把林地分片包围, 以每群放养500~700只鸡为宜。

4 牧放

雏鸡28日龄后, 可开始放到果园和林地里, 前5 d料槽和饮水器应放在鸡舍附近约1 m处, 使其熟悉环境, 在这5 d中, 仍按原来育雏的次数饲喂, 以后可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天气晴好时, 清晨将鸡群放出鸡舍, 傍晚天渐渐变黑时将鸡群赶回鸡舍内。若气候突然有变, 应及时将鸡唤回。

5 适度规模

林下养鸡必须要适度规模, 养殖户要根据林地大小和自身的经济状况合理选择养鸡数量, 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林地面积一般以每亩150~250只为宜; (2) 养鸡数量以每批2 000~3 000只为宜,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3) 要注重林地轮放, 一般以30~40 d轮放1次, 同一林地中, 可分为3~4片区进行放养。

6 加强调教

放牧初期应加强调教, 便于以后管理。雏鸡被放到牧地的头5 d, 饲槽和饮水器应放在鸡舍附近约1 m处, 使其熟悉环境, 按原来育雏的次数喂饲, 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天气晴好时, 清晨将鸡放出, 傍晚时将鸡唤回鸡舍。若气候突变, 应及时将鸡唤回。

7 水源处理

水源处理及利用取决于放养场的选择, 放养场水源首先应选择山沟清泉为饮水源, 严禁利用秧田水源作为饮水源, 以免残留农药影响商品鸡质量。水源处理采用水源栽植杜仲、水沧莆等植物达到水质净化, 也可采用水源水池浸泡中草药净化和预防鸡瘟。引水池是可依山势修建简易阶梯形水渠, 自流净化方式, 或者采用塑料管分段供水作为鸡的饮水, 确保饮水安全可靠。

8 饲喂与补饲

鸡群可在每天早晨放牧前先喂给适量配合饲料或包谷, 傍晚将鸡群召回后再饲喂1次。饲喂量应依季节而异, 如秋冬季节果园和林地杂草、昆虫少, 可适当增加包谷量, 春夏季节则可适当减少饲喂量。2月龄后鸡群要补充其他饲料, 首先补充谷实类饲料, 在饲料中添喂30%~50%为宜;其次补充青绿饲料, 林地杂草较少时, 应添加50%以上青绿饲料;最后补充蛋白饲料, 有条件和技术的养殖户可饲养蛹蛆或蚯蚓来补充, 成本低, 对鸡群的生长很有好处, 很值得推广和利用。

9 搞好驱虫和防疫

放牧鸡易感染寄生虫病, 在放牧30 d左右时, 应在放牧前空腹时安排一次驱虫。平时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 进行免疫:5~7日龄用新城疫Ⅱ系、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苗滴鼻, 8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

1 0 适时出栏

林下养鸡的技术要点 篇8

1 选好林地

林地的选择对于养好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用途的林地, 在选择时要有所侧重。林地最好选择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 树林荫蔽度在70%左右, 透光和通气性能较好, 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成林。树林枝叶过于茂密, 遮阴度大的林地, 以及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不宜用于养鸡。树林枝叶过于茂密, 遮阴度大的林地透光效果差, 不利用鸡的生长。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在挂果期会有部分果子自然落果后腐烂, 鸡吃后易引起中毒。

2 建好鸡舍

鸡舍应建在林地内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鸡舍建筑面积按8~10羽/m2计算, 每栋鸡舍距离30~50m。种鸡舍与运动场面积比例以1∶2为宜, 最多不能超过1∶3。棚舍内外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槽、饮水器。鸡舍场地使用5~6年后应转换到新场地, 有利防疫及减少疫病发生。

3 选好品种鸡的免疫程序和方法

林下养鸡要根据鸡群对围林野养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选好鸡的品种。若肉蛋两用鸡可选年产蛋130~200枚、耐粗饲、活动范围广、觅食力强、抗病力好、个体中偏小、肉质细嫩味美的地方土鸡或土杂鸡较为适宜;若以肉用为主, 宜选个体中偏大的土鸡或土交鸡较为宜;快大型鸡不适宜林地养殖。一般选用缓速型, 肉质良好, 羽毛光亮的良凤花鸡, 能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 市场经济效益较高。

4 鸡的免疫程序和方法

搞好鸡的免疫是发展养鸡业的重要保障, 具体免疫程序及方法如附表所示。

5 建好育雏室

育雏室分为平面式和网箱式两种, 要求保温性能好, 又利于通风排出废气。 (1) 平面式:育雏室每幢长20m、宽5m、高2.5~2.8m, 用纤维板或砖分为4间。每间的一边留一走廊, 顶部设置保温隔热板, 墙脚离地30cm左右, 墙顶部开有窗口便于通风, 地板垫上谷壳作垫料。每间可育雏400~500羽, 每幢可育1600~2000羽。 (2) 网箱式:在室内设一列列网箱, 以便于管理, 提高育雏密度, 减少粪便接触和胃肠疾病发生。网箱长100cm、宽50cm、高45cm, 底网眼要求3×1cm或1×1cm, 侧网眼3×1cm或2×1cm。每个网箱可育雏40羽。可安装几个红外线灯泡, 用于补充热量。

6 搞好饲养管理

林下养鸡要注意放养密度、规模、放牧时期及管理。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 一般每亩林地放养150~250羽。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 影响鸡肉和蛋的口味;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 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500~2000羽为宜, 采用全进全出制。放养时期要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鸡的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期。一般雏鸡购回后, 第一个月按常规方式进行育雏, 待脱温后再进入林地放牧饲养。放养的最佳时期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牧, 这期间林地杂草丛生, 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 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其它月份则采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放牧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通常30日龄以上的雏鸡, 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前为放牧时间。冬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为适度放牧。并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即上午放牧前不宜喂饱, 放牧时鸡只通过觅食小草、蚁、蚯蚓、昆虫等补充。夏季晚上, 可在林地悬挂一些白炽灯, 以吸引更多的昆虫让鸡群捕食。补饲精料的参考配方为:玉米58%, 麦麸10%, 豆粕20%, 骨粉2.5%, 鱼粉6.2%, 食盐0.3%, 预混料3%。同时, 有条件的林地要根据鸡的不同大小, 划定养殖区域, 进行分区轮牧, 既使鸡得到充足的天然食物, 又可有效地保护林地内资源, 使林地得到可持续利用。放养期间, 要注意每天收听天气预报, 密切注意天气变化, 遇到天气突变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 防止鸡受寒发病。为使鸡群定时归巢和方便补料, 应配合训练口令, 如吹口哨、敲料桶等进行归牧调教。

7 做好疾病和鼠害防控

林下养鸡有了“雅安标准” 篇9

由四川省雅安市制定的《林下生态放养肉鸡生产技术规范》历经6年多的反复探索和完善, 于近日获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公布。该区域性地方标准的公布实施, 将促进雅安市林下养鸡向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 加快农村放养肉鸡传统产业向有适度规模、有较高科技含量提升, 让养殖农户能够“不离乡、能就业, 不砍树、能致富”, 达到通过林下适度规模养殖肉鸡, 促进养殖农户增收致富, 为社会提供高、中端优质生态肉鸡的目标。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及防疫 篇10

1 生态养鸡技术

1.1 林下生态养鸡的优点

(1) 鸡群采食牧草、昆虫, 可减少饲料投入, 降低生产成本。 (2) 放养鸡据自身的需要摄入相应的营养素, 不会产生营养性疾病, 且活动空间大、营养全面、体质好、抗病能力强, 成活率高。 (3) 饲养环境好, 空气清新, 无污染, 有利于生产无公害的优质土鸡。 (4) 鸡群采食昆虫, 减少草地和林地病虫害的发生。 (5) 鸡粪排在林下、草地, 促进牧草和树木的生长。牧草养鸡, 鸡粪肥草, 形成能量多级利用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1.2 鸡种选择

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鲜美、外貌酷似土鸡、商品性好的青远麻鸡、铁脚麻鸡或本地改良品种。一般饲养90~120d左右, 体重达2.5kg左右时即可上市。

1.3 鸡舍及生产设施

1.3.1 育雏舍

育雏舍要求较高, 应考虑保温和方便消毒。以砖混结构为佳, 条件不具备, 可用塑料布隔, 但一定要保温。另外, 需配备与规模化肉、蛋鸡育雏所需相同的生产设备。

1.3.2 放养鸡舍

放养鸡舍需考虑可挡风雨, 易拆迁即可。采用简单支架, 简易屋顶, 并用围网筑栏。选择尼龙网或不锈钢网围成高1.5m的封闭围栏。根据饲养数量确定围栏面积, 一般每只鸡平均占地8m2, 围网放养还有利于进行规范化防疫。为了利于冬季保暖, 四周用塑料膜覆盖。供水、供料设施可用楠竹剖开或制作木槽等, 一般100只鸡3m左右。当然最好是购买饮水器和料桶。鸡有喜欢在高处栖息的习惯, 可减少兽害和地面潮冷的损害。有条件的可在舍内用木条或竹子做20~30cm的栖架。

1.3.3 饲料

育雏料须用全价饲料, 可用各大厂家的510 (0~21日龄) 及511 (22~30日龄) 小鸡饲料;或购入浓缩饲料按雏鸡要求配成全价饲料, 一般情况下60%~65%的玉米和40%~35%浓缩饲料比例较适宜。随育雏日龄增加, 逐渐减少浓缩饲料用量。放养鸡以采食牧草和吃昆虫为主, 少量补饲玉米、稻谷或农副产品。

1.4 放养草地建植

牧草种植应考虑鸡的食性、草地的耐践踏性和持久性, 可采用豆科牧草50~70%、禾本科牧草50~30%的混播方式。适宜的禾本科牧草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 豆科牧草有白三叶、百脉根等。用种量豆科牧草为7.5~10.5kg/hm2、禾本科牧草为7.5~4.5kg/hm2, 最好于9~10月份实行秋播。

1.5 鲜活虫饲料的制作

为使放养鸡肉质鲜美、生长快、节约成本, 可在养殖区附近人工养殖昆虫喂鸡。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稻草育虫法, 具体做法是:挖宽、深各0.6m的长方形土坑, 将稻草切成6~7cm长.用水煮1~2h, 捞出倒入坑内。上面盖上6~7cm厚的污泥, 每天浇一盆淘米水, 约8d即可生虫, 翻开污泥让鸡吃完虫后可继续使用此法再生虫。

1.6 雏鸡 (0~30d) 的饲养管理

1.6.1 育雏温度

第1周室温32~35℃, 第2周起每周降低2~3℃, 4~6周龄脱温。

1.6.2 饮水

雏鸡第1次饮水称为“开饮”。育雏第1d雏鸡饮用糖水可以减小前7d的育雏死亡率, 糖水的浓度一般为8%, 用嘴尝微甜即可。也可于饮水中添加维生素, 可减小早期的雏鸡死亡率和应激。

1.6.3 开食

雏鸡第1次喂料称为“开食”。一般雏鸡在全部饮水3~6h后才可以开食, 饲量为每100只雏鸡400~500g。 (4) 喂料。每周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 喂料6~8次/d, 喂料量以10min吃完为准。7d后按照雏鸡采食习惯, 料桶中的饲料应少装勤添, 并做到当天饲料当天吃完。

1.7 放养鸡 (30~90或120d) 的饲养管理

1.7.1 加强安全措施

因散养设施简陋, 要注意防止野兽危害、鸡群中毒、鸡走失等危险, 放牧场四周要围好, 以防范其他动物和生人进入;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暂停放牧。

1.7.2 科学补饲

林下放养可分为半放养和全放牧放养2种。半散养主要以精料为主, 在饲养中期用细嫩优质牧草饲喂, 减少精料的投入, 降低鸡肉脂肪含量, 使鸡肉具有土鸡的独特风味;饲喂次数4~5次/d, 少喂勤添。全放牧散养的补饲量按鸡群正常日喂量的65%~70%投放, 可分为早、中、晚3次进行, 早、中各补饲日粮的20%~25%, 晚上收牧后补完剩余饲料;也可分为2次补饲, 早上少补, 晚上多补。补饲时做好信号训练, 以吹哨或敲打盆等为信号, 同时给予饲料, 经1周的训练, 当鸡听到哨音就可立刻回到饲养员身旁, 以保证及时收拢鸡群。

1.7.3 放养密度

为了便于管理, 林下半放养的放养密度以3000~7500只/hm2为宜;全放牧放养密度以750~1500只/hm2为宜。放养规模以每群300~500只为宜。放养舍饲密度:半放养12~14只/m2, 全放牧放养15~17只/m2。

1.7.4 鸡舍搬迁与分区轮牧

长期在同一个地方放养易造成环境污染, 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 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植被的生长, 减少食物的来源。因此, 鸡舍要定期搬迁和合理分区轮牧, 以免过度放牧破坏放牧地, 给牧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以保持放牧场的长期利用。

1.7.5 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放牧情况等工作

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早晨鸡只精神活泼, 嗉囊空虚, 粪便颜色正常, 干稀适度, 则视为正常。反之属异常。换料时要逐步进行, 在日粮中逐渐加入新换饲料, 1周内换完。

2 疫病的防治

上一篇:免疫测定下一篇:实践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