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坚持

2024-05-26

高质量的坚持(精选五篇)

高质量的坚持 篇1

《中国标准化》杂志创刊于1958年, 是我国标准化领域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刊物。创刊55年来, 杂志四易其名, 从1958年的《标准化》 (双月刊) 、1971年的《技术标准通报》、1972年的《标准化通讯》, 到1984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标准化》 (月刊) , 2002年成立《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2004年创办《中国标准化》 (英文版) , 2010年与《标准科学》、《标准生活》、《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合并重组成今天的《中国标准化》杂志社。《中国标准化》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 更是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你站在档案柜前, 一页一页翻看着已经发黄的《标准化》, 看着带有毛主席语录的《技术标准通报》和《标准化通讯》, 从《中国标准化》上找到一个个熟悉的标准化专家的名字, 真的是感慨万千。一本杂志记录着我国标准化发展的艰难历程, 一本杂志承载着宣传标准化的光荣使命, 一本杂志彰显着标准化人的开拓进取, 一本杂志在几代编辑人手中传承。

1984年1月, 时任国家标准局局长的程传辉在《中国标准化》改刊词中这样写到:《中国标准化》的任务是更好地宣传标准化, 推动标准化事业发展。。30年过去了, 《中国标准化》的使命没有改变, 依然是宣传标准化, 推动标准化事业发展。今年初, 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强化标准“三个作用”, 着力提升“三个水平”的要求。即标准化要服务国家发展, 强化支撑作用;应对国际挑战, 强化战略作用;促进质量提升, 强化基础作用。标准化要依靠科技, 提升标准化水平;凝聚合力, 提升实施水平;完善制度, 提升管理水平。“三个作用”、“三个水平”是支局长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更是近期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

高质量的坚持 篇2

九江:坚持创新驱动 实现高质量发展

九广网讯:(九江新闻 记者 韦佩)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九江市各地不断攻项目、壮产业、拓平台、优服务,通过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记者韦佩】:在我身边的是恒通公司今年SMT全自动生产线,这也是企业今年重点的技改项目之一,以前需要15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两人就可以了,像这样的生产线公司计划再上8条。引入智能制造,是企业提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几年前,九江恒通公司就为国内机械温控器市场饱和而发愁,而电子类温控器的出现,向企业发出了“转型”的信号。【九江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哲锋】:就拿一个海尔简单的例子来讲,海尔以前用机械温控器,每年使用1600万只,现在用机械温控器只占了它总份额的20%,其他的全部是在智能化电子方向在转型,逼得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前三年做转型、做升级。三年前,九江恒通公司每年的产值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而这三年,公司用低速发展,确保新产品研发、智能化改造尽快完成。目前通过专项升级,公司的变频板、灯板等新产品占到了公司产品总量的20%以上。为坚定企业转型突围的信心,今年九江经开区还为企业争取到了50万元的技改资金。【九江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哲锋】:我们计划在今年把我们的电动风门、变频板、led灯的.份额要做到60%以上,这一块市场是没有问题的。在公司整个销售上面,要达到两个亿以上。和九江恒通公司一样,新年伊始,共青城市的长江啤酒有限公司也加大了技改投入。自从公司与德国三皇冠公司合作后,企业在啤酒酿造技术、质量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产品也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得到了沿海地区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这几天,企业又陆续接到了1000多吨啤酒的订单。【江西长江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柳世杰】:我们布局了广东、福建、浙江等七个分公司。我们啤酒总共生产了3万吨左右,最主要的、突出的是我们的高端产品占有率我们达到了20%。为了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今年公司计划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自主品牌,并向“精酿啤酒”系列拓展。【江西长江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柳世杰】:目前,已经跟我们设备厂商签订了合同,在我们今年的2 -3月,我们可以出产品。我们目标产值是做到5万吨。创新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两年,九江市各地认真抓实抓好“十个一百”工程,通过夯实转型发展的根基,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在全省争先进位。201-11月份,全市工业经济取得了“两个第一、五个第二”的好成绩,即:工业固投、利润总额全省第一,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全省第二。

坚持教育创新 提高教育质量 篇3

[关键词]教育创新 德育工作 教育质量 管理水平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要求,高等教育责任重大。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首先是观念创新,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既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一、目前高等教育质量和教育标准的现状

高等教育质量观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观,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实质上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要求的多样化。这种认识和要求的多样化,是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需求的多样化,个体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尤其是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结果。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推进,我国基本形成了国家办学为主和民办高等教育、公有民办、社会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并举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基于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及其产生的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现实,我们就不难理解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

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标准是提高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质量多样化的问题实质是教育质量的类型和内容问题。一方面,高等教育质量具有类型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办学形式的院校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质量,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对于学校或受教育者来说,其质量的内容是广泛的,而且也是非常复杂的。

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是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教育质量标准应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一般的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前者是指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机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无论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还是质量标准的多样化,都是针对社会对人才总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体系而言的,但同一层次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基本质量标准应该是大致统一的。如果不是这样去认识,就可能会导致教育行为的偏差,就会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建设。

与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相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就是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对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这种“统一性”有利于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一个“基本水平”,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对学校进行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高校增强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既要有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各自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类型、层次规格和社会适应面,又要有针对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由国家制定相应的大致统一的基本质量标准。我们讲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必须坚持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既要认识不同学历层次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不能以单一的质量标准去衡量整个高等教育质量,又要把握同一学历层次有统一性的质量标准,不能以质量的多样性取代质量的统一性要求。

三、结束语

坚持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篇4

坚持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谐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1998 年6 月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说,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及其他素质,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为目的的教育。

我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层次, 从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 到注重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 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培养人的主体性。首先要求教育者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把学生当作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性和讨论式教学, 教育者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 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其次,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的、健全的人格品质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自主意识强, 具有不轻信、不盲从、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求真务实, 勇于进取, 善于标新立异等主体性品质。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 教书与育人相分离, 重教书而轻育人, 造成部分学生思想素质差, 有的自私自利, 不关心他人,有的片面追求物质享受, 迷信金钱万能,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倾向严重,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第二, 科学文化素质差。主要是由于过窄的专业教育, 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差, 缺乏基本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 文科学生科学素质差, 有的甚至对高科技时代的科学常识一无所知。第三, 高校严进宽出, 一旦考进大学, 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以及格拿文凭作为学习的标准,个别学生甚至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第四, 学生的实践能力弱, 创新能力差。部分学生不善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在毕业工作后, 对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难以适应。

坚持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 表明更新教育质量观念, 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形势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而重视素质教育, 则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重视素质教育, 摒弃了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教育价值观, 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新标准。素质教育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 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 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综合素质, 要求高校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之中,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 因材施教, 促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自由发挥, 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统一起来。

重视素质教育, 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它又反过来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高等教育正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的必然结果。而通过实施素质教育, 又带来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的一系列变革, 高校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被动走向主动, 高校教育在新的基础上升级上档。

重视素质教育, 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更适应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科学发展, 学科在分化的同时, 出现了综合的趋势, 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都是多种学科综合的结果; 许多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需要综合性的知识, 单一知识已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重视素质教育, 强调人的主体性, 增强了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以及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的人才实践能力强, 应变能力强, 更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丰富多样的社会变化。

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推进素质教育, 旨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出适应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人才。学生的创新素质应该包括: 一是创新能力。对问题善于寻求新颖独到的答案; 能持之以恒地将思维意识和设计转化为行为, 将精神转化为现实。二是创新意识。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 涌动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 对新事物抱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三是创新精神。这是创新素质的最高境界, 包括怀疑精神、开拓精神和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及认真严谨的作风。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法律规定表明, 高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正是为了有效完成高等教育的任务, 而这一任务也只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 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站 江西教育印刷厂)

坚持多措并举 提升教辅质量 篇5

热词:教辅图书 编辑素养 市场监管 数据收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辅图书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与之并存的是,教辅图书的竞争尤其是发行渠道的竞争异常激烈。如今,在市场竞争日趋透明、市场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内容和编校质量的竞争越发凸显其重要性,这也就促使出版者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建设。不过,教辅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出版者的责任,它更是作者、读者、出版者和监管者合力的结果。

一、加强源头控制,建立和完善原稿审核机制

原稿质量不高是教辅图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很多国有和民营出版企业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教辅作者队伍,所选作者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也没有针对作者设置明确的奖罚机制和淘汰机制,导致原稿质量不高。而编辑囿于时间和作者资源,对于稿件也并未真正行使审核职能,往往直接“来料加工”。坯子不好,成品质量自然堪忧。因此,对于出版者而言,必须对书稿质量设置底线,建立和完善原稿审核机制,从以下方面对原稿予以把关。

一是科学性和系统性。首先,要确定稿件是否根据教辅图书的种类来设计相应的编写方式。同步类教辅图书要严格配合教材,专题类教辅图书要依据课程标准来划分专题,试卷类教辅图书要紧密围绕考点。这是常识,也是基本要求。进而需要判断的是,稿件的知识结构是否严谨和系统,学科知识结构和课程目标是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知识点是否超标,内容覆盖是否全面,前后说法是否一致。其次,稿件是否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重难点是否突出,梯度设计上是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二是具体性和针对性。教辅的编写理念渗透于结构之中,而编写内容则必须有具体性、针对性和说服力,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些空洞的说教、华而不实的先进理念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是在审稿时需要摒弃的。

三是创新性和趣味性。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可表现为知识点的归纳和典型例题具有新意,习题演练能够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形式创新可表现为封面和内文的版式新颖独特,与同类教辅相比具有区分度。相对而言,读者更重视内容的创新。这是审稿者需要着重注意的。同时,在科学、有效、创新的前提下,应注意稿件是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兼顾内容的趣味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落实质量保障机制

从理论上看,“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非常有利于保证图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多种原因而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三审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按照《图书编辑工作基本流程》的规定,编辑室主任复审,社长、总编辑(或由他们授权的具有正、副编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终审。但是,该规定并未说明三审必须专业对口,这样容易造成把关不严。并且,如果时间紧迫,三审程序往往匆匆走过场。

第二,校对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校对环节,单本稿件一旦字数多,可能由多人分散校对,这种分散却不交叉的方式,容易造成各自为战,不利于文稿体例的统一。

第三,排版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编校人员的层层审核、加工、校对和排版人员的相应更改,责编在核红阶段仅仅看核红部分,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往往由于排版人员的误操作或者排版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导致不该改的地方改动了,或者莫名其妙跳出不规范、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字符,而这仅靠核红和后期的对片是不足以杜绝错误的。

那么,交由责编或者他人进行的印前通读尤显必要。除了通读,责编在比对签付样和核红样的时候,通过查看版心四角的变化等方式,也有助于发现问题。所以,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是保证教辅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不仅如此,为切实提升教辅图书的质量,很多出版企业还增加了审校的次数,并且制定了编校质量检查制度,设置了专门的质检部门,实现了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三、加强知识积累,培养和运用编辑辩证思维

(一)培养编辑思维,注重思维的辩证性。编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具备辩证性、发散性、逆向性等多种特征。就教辅编辑而言,灵活运用编辑思维,特别是常见的辩证思维,对于提高编稿效率、提升编校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要加强编辑思维的辩证性,就必须运用好辩证思维所具备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

第一,坚持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运用系统观处理问题,即把握教辅图书内容和版面的统一,保证书稿的整体性。具体说来,就是:①以整体和规范的视角把握对象,对文稿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保证版面格式、字体字号、同一名称、数字用法的统一,书名页上相关信息记录的齐全,图稿内容与文字说明的相符,文与图、文与表的衔接。②把书稿的相关性内容当作板块,坚持做专项检查。

第二,坚持动态性的思维方式,运用发展观处理问题,即把文稿的编辑加工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开放系统。具体说来,就是:关注教辅图书的使用区域、使用效果以及各类衍生需求,关注国内外形势、政策、考点、配套教材的变动情况和教育理念的变化。

(二)加强知识积累,提高编辑素养。第一,加强语言文字积累和常识积累,把握常见的出错规律。一般而言,出错主要是来自语言文字、版面格式、思想内容等三个方面,从这些角度出发,平时加强积累,编辑时仔细加工文稿,对于降低差错率、提高内容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第二,熟悉教育和教材,融入到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中。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变化发展,教辅编辑只有融入到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中,才能把握教育动态和师生需求,从而完善产品;只有熟悉教材,才能发现稿件问题,提高审稿速度和编稿能力。

四、加强市场监管,坚持和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教辅图书质量的监管。要坚持和落实出版物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和管理网络,建立由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学术组织和读者多方面组成的质量监督体系。就目前而言,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因其具备行政处罚职能,所起的震慑作用更大。因此,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和奖惩。并且,这种检查宜以随机抽查为主,因为采取由出版单位送检的方式会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

加强教辅图书选用的监管。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优秀的专家队伍,对教辅的内容质量予以评议,但必须注意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比如,教辅评议时要保证评议程序的公正,以及评议过程与结果的信息公开。特别要注意的是,教辅评议的基本职能是内容的把关,目的是减少地方上的筛选成本,但不要因此变成强制购买的“通行证”。

五、加强数据收集,建立和利用数据分析平台

从主动与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调研方式分为被动调研和主动调研。被动调研,主要是读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信息给编辑。主动调研,主要是书面调研和当面调研。书面调研由于针对性不强,往往用得不多。当面调研,就是编辑走出去,与教研员、一线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听取师生意见。这种方式因其直接性,属于主流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调研方式已经产生,并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第一,通过QQ、微博、微信进行在线互动。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沟通的即时性,即编辑和读者可以针对教辅图书等进行在线交流,及时提出问题,完善产品。

第二,通过二维码、专门的APP和大数据平台,在推送学习内容和对应的学习策略的同时,实现数据挖掘和分析。目前,一些教辅图书印有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得到教辅图书的拓展性内容,并且可以不分时间和地点获取资料、发表评论。另外,读者在使用专门的APP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数据信息也为出版者挖掘数据提供了可能性。而这些数据的收集,对于满足个性需求、提升教辅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系福建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老人及儿童下一篇:老师应是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