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大中型企业

2024-08-09

营大中型企业(精选十篇)

营大中型企业 篇1

J院系一家国有中型的综合研究与开发服务机构, 具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实力、先进的装备, 专业设置齐全, 科研成果转化迅速。下属有6家子公司, 21家分公司, 业务涉及建筑检测、特种建筑施工业、建筑材料生产销售、建筑勘察与设计、建筑监理五大行业。2015年J院集团合并营业收入50759万元, 利润总额2688万元。J院及下属建筑检测、勘察、监理等现代服务业的子分公司在2012年11月完成营改增。下属建筑施工行业的子公司在2016年5月1日也进行了营改增。子分公司中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共12家, 其余均已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2营改增对J院流转税税负的影响

2.1营改增后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

J院下属几家建筑检测分公司、监理公司系小规模纳税人, 均属现代服务业, 在2012年11月完成营改增, 原征营业税, 税率为5%, 改征增值税后, 征收率为3%, 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 实际流转税税负为2.91%, 比执行营业税时下降41.8%, 直接享受到营改增的实质优惠。

2.2营改增后对一般纳税人的影响

2.2.1建筑检测、勘察、设计等现代服务业

(1) 营改增后流转税税负略有下降

2012年11月, 国家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 J院建筑检测、勘察、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税率由原业营业税的5%改征增值税6% (名义税率5.66%) 。2015年建筑检测、勘察、设计一般纳税人不含税收入27591万元, 销项税额1654万元, 进项税额512万元, 应纳增值税1150万元, 综合实际税负为3.9%左右, 比缴纳营业税的税负下降了1.1个百分点。

(2) 抵扣的进项项目增加

2016年5月1日前可抵扣的进项项目主要是购入的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对外分包的技术服务费等。2016年5月1日起, 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 使得一般纳税人可抵扣的范围变广, 业务涉及建筑安装、房屋租赁、住宿业等都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2016年5-6月J院及下属现代服务业单位抵扣进项税额70万元, 其中新增可抵扣的进项税额7万元, 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10%。

2.2.2建筑材料生产企业

建材生产企业从成立起缴纳增值税, 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营改增对建材生产企业的税收影响主要体现进项抵扣税源增加。办公费用、住宿费、仓储运费均可通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2016年5月份, 办公用品费用增值税进项税抵扣767.18元, 住宿费进项抵扣了56.26元, 总体税负略有下降。

2.2.3建安企业

2016年5月1日起J院下属建安企业营改增后, 5-6月销售额含税685万元, 因为均为老项目, 可选择简易征收方式交缴增值税, 5-6月实际交缴增值14万元, 综合实际流转税税负率为2.11%, 比原征收营业税实际税负就率2.17%的税负下降了0.06个百分点 (详见税负对比分析表) 。

3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的遵从成本大幅度增加

3.1.1全面实行营改增后, 客户要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数量大量增加, 为了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根据客户提供相关的纳税人信息, 设置内控流程来识别“合同、货物、发票、资金”是否一致, 以保证实现税务“四流一致”的要求。内控流程的重造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1.2各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各不相同, 目前的税率有0%、3%、5%、6%、11%、13%、17%七个档。一个企业涉及不同的业务时需要开具的税率也存在不同, 例如某生产企业正常业务税率为17%, 在开具出租厂房的租赁发票就需要适用5%的税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财务人员凭借掌握的相关税法规定进行职业判断是否可以抵扣。这些情况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这些烦杂的规定对业务一线人员来讲也无法理解, 不利于普及推广, 造成了税法的不严肃性。

3.1.3在索取增值税进项发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税务局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管方式不一。小规模纳税人无法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务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手续繁琐, 增加了社会成本。如果交易金额不大, 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去办理代开发票的意愿较低, 使得企业无法取得充分的可抵扣税票。

3.1.4向个人支付的劳务费和房屋租赁费时, 按规定需要到当地税务机构代个人申请开具发票并支付相关税费。营改增后, 代开发票的机构改为国税部门, 但仍需向地税部门缴纳附加税费。办理时首先需向国税机关缴纳增值税, 再到地税机关申请缴纳附加税, 最后回到国税机关凭完税凭证方可开具增值税发票。这样的流程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降低了办事的效率。

3.2新增办税流程的不规范

3.2.1建安企业一般纳税人的老项目、甲供工程、清包工工程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需要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项目清单报备手续。税务机关对企业办理手续提交的项目清单只在封面加盖税务业务章后退回企业。因封面上没有项目的相关信息, 有项目具体信息的联次又不给予加盖税务业务章。这种情况会在未来给税企带来是否已备案的争议。

3.2.2外建安的项目, 必须按照规定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 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各个地方的国税局办税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对营改增相关业务办理流程学习不够透彻, 在报税操作的过程中带来不便。比如国税2016年17号公告中第六条中规定, 从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4月30日前开具的建筑业营业税发票在2016年6月30日前可作为预缴税款的扣除凭证。但有些的国税局, 对6月中旬去预缴增值税时出具的营业税分包发票, 不予抵扣。几经努力沟通才同意营业税分包发票作为扣除凭证。

4思考与建议

4.1既然目前已全面推行营改增, 所有行业均缴纳增值税, 随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普及, 经济结算方式创新与发展, 不应再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四流一致”的规定, 将税务机关的监管职责转嫁给企业。例如许多总分公司实行统一结算, 按经济业务发票由分公司开具或收取, 资金由总公司收取或支付, 这种方式下就无法实现票流与资金流的一致。另外目前物流与网络销售的迅猛发展, 许多现代化企业设有集中物流仓库, 统一收发货物, 其分销商在各地, 就存在业务与货流的不一致性。通过修改现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 统一所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 允许所有的进项不分条件地进行抵扣 (包括人工成本) , 真正地实现对流通过程中增值部分征税, 公平税负, 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4.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一般为小微企业, 经营的业务金额较小而多, 在目前全面推开营改增后, 越来越多的一般纳税人企业要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由税务局代开专用发票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建议允许小规模纳税人在其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向一般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而无需到税务局代开专用发票。这样不仅方便小规模纳税人的手续, 也可使一般纳税人更容易取得可抵扣的进项发票。

4.3税务部门作为增值税征收机构, 理应更熟悉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和规则。建议税务部门与企业建立畅通的沟通反馈渠道, 开展实务交流活动, 并加强对相关经办人员的政策培训, 在为企业办理具体业务时能提供更好的政策咨询服务。

4.4企业作为增值税纳税义务人, 在办理税务业务过程中遇到与税务部门的观点不一致, 应认真研究相关政策, 通过书面的税务文书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 以政策说话,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立场。

4.5到国税部门代开发票时需向国、地税分别交缴税费后方可开具发票, 办理的企业需频繁地往返国、地税之间。建议由国税部门代地税部门征收附加税费, 以提高纳税人的办税效率。

5结束语

目前刚刚全面推开营改增, 给建筑上下游行业带来税负、业务承接模式的变化, 实务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进程的推进, 实务操作上的一些问题会得到部分解决, 建筑检测、勘察、设计等现代服务行业和建筑材料生产行业的税负会进一步地降低。建安企业目前大多为老项目, 按简易征收方式, 税率暂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随着新项目的增加, 执行11%税率后, 是否还能实现税负的下降有待未来考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2016]36号) [Z].2016-03-23.

[2]张建平.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EPC工程税负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08.

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报告 篇2

“十五”以来,市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以努力打造“一城两基地”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发展迅猛,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尤其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产值过亿的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显著提升,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强有力地拉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现状

1、大型企业数量增加。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2012 年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法人企业数量为 41 户,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 26.6%。其中,大型企业 6 户,比 2011 年增加 3 户;中型企业 35 户,比 2011 年减少 4 户。其中,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法人企业有 35 户,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2、大中型企业资产增长。截止 2012 年底,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 908.2 亿元,同比增长 15.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 84.2%。其中,大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 414.7 亿元,同比增长 12.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 38.5%;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 493.5 亿元,同比增长 18%;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45.7%。

3、非国有经济贡献显著。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 2012 年底,市非国有经济大中型企业已发

展到 33 户,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户数的 80.5%;产值达到 206.2 亿元,占到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 30.2%;实现增加值 113.5 亿元,同比增长 11.1%,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 31.3%,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2.2%。

4、以能源生产为主。2012 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覆盖了市工业六大主要行业,但主要以能源行业为主。原煤开采、炼焦及火力发电大中型企业共有 29 户企业,占大中型企业的 70.7%。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特点

1、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2012 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443.7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 6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261 亿元,同比增长 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 11.1 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67.8%,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6.4%。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 26.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了近7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近半的地区生产总值,产值总量逐渐向大中型企业集中。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总量的高度集中化,体现了我市规上工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骨干企业带动整体经济正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2、成效率较高。2012 年,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 407.1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 63.7%,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 229.5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35.9%;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 177.6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

业产销总值的 27.8%。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过十亿的有 11 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47.2%。这 11 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全市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影响。

3、市场份额较大。从产品生产情况看,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部分主要产品在全市工业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 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 15 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的六成以上,5 种产品更是达到了 100%。PVC、洗煤、焦炭等产品在自治区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分别达到 47.1%、31%、34.9%。

4、提高了社会就业率。我市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属于资源生产型企业,就业容量大,工资福利较为稳定,吸引着大量劳动者到大中型企业就业。2012 年,我市规上工业共有从业人员 7.05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 25.7%。其中,大中型企业从业人员 5.76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 21.1%。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从业人员 3.56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 13.0%,占全部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 50.5%;中型企业从业人员 2.2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 8.0%,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31.2%;小型企业有12828人,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18.2%。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结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行业结构较为简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大中型工业企业更为明显,企业生产皆依靠资源和能源,且企业门槛低,产品多属于初级产品,技术相对简单,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现有的产业链不长,企业缺乏增长动力,受市场影响严重。

2、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企业资金回收困难。截止 2012 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 82.8 亿元,同比增长 45.3%,存货达到78 亿元,同比增长 16.6%。这两项资金占到企业流动资产的 42.1%,对企业生产现金流影响较大,对企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负债经营,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截止 2012 年,全市大中型企业的负债合计 664.7 亿元,同比增长 36.6%,资产负债率高达 73.2%。负债率偏高,将影响到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投入力度还不够。企业的科技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企业科技创新程度的指标。2012 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为 4.9 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1.2%,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企业科研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 1%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生存,2%方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5%以上才有市场竞争力。据此表明我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市的大中型企业主要是大型集团在我市的能源生产基地,缺乏自己的研发基地,科技投入的不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1、推进集团化发展,加强企业交流合作。要充分认识集团化发展的重要性,集中优势培养和壮大一批产品过硬、技术领先的、具有优势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以支撑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培育大中型企业集团的过程中,要遵循工业企业的发展规律,加强企业间的资源互

补和优势互补,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企业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正确处理好企业间的效益关系,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打造名优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直接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经过多年培育,我市拥有了蓝星玻璃、草原水泥、黑猫炭黑等一批名牌产品。大中型企业不仅要保护好现有的名优名牌产品,还应该不断创新,大力打造更多更强的名优品牌产品。只有树立企业的优质形象,保证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大中型企业:创意领风骚 篇3

大中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与跨国公司相比,本质上没有明显差异,都有一套严谨的管理体系,有若干份标准作业程序(SOP)。尤其是对于外部标准,比如法律、法规等,要求十分严苛,不得越雷池半步,甚至擦边球都不能打。但国内大中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不同领导人的个人风格和企业文化理念,会为新产品的开发增添不少灵活性和独特性。因为拥有“灵活性”,不少企业有惊人的应变速度,在中国市场上先入为主,把体型庞大的跨国公司远远甩在后面;因为拥有“独特性”,一些企业诞生了梦幻级大单品,让跨国公司目瞪口呆。

新产品开发的组织责任单位,一般都是事业部(Business unit),也有个别大型企业干脆成立一个新产品委员会,由最高领导人担纲委员会主席。

产品创意和概念形成阶段是新产品开发最富创造力的阶段,也是新品开发过程中最富想象力、智慧力和艺术力的阶段,本文将在这个阶段着力泼墨。

创意的生发与筛选

我们首先看看创意来源。通常而言,大中型企业都设置有一个创意库,里面的创意满坑满谷。笔者所在公司,新产品创意就不下四位数,随便一折腾就有几十个新产品创意萌发出来。

新产品创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改变产品功能或者物理性能:比如果汁,有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含维生素的、含汽的、无添加剂的等。二、规格创新的:比如饮料,200ml\350ml\500ml\600ml\1000ml\1200ml\2000ml等。三、包装创新:比如饮料就有PET、TP、CAN、BOTTLE等。四、设计创新:比如女包,每年仅靠改变设计和颜色来变换样式和风格。五、配料创新:比如洗手液,润肤的、除菌的、花香的、果香的。六、运用组合、混合、搭配、反转等水平思维而形成的创新:比如娃哈哈的咖啡可乐、玩具巧克力(巧克力中间包含一个玩具)、健力宝爆果汽(果汁+汽水)、旺旺米面(米+面)、汽车情侣宾馆等。七、全新的发明和创造。

产品创意收集进创意库房后,需要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创意进行筛选。切记:生发创意容易,筛选创意不易,且筛且珍惜。筛选创意的标准如果保守,会错杀好创意,据说微信就是被华为当成垃圾舍弃的,如今任正非先生的肠子都悔青了;筛选的标准不当,又会使用错误的创意,酿成大错,比如曾经有一个区分性别的饮料,叫作“他她水”,创意胆大包天,销售却抱恨终天。

创意筛选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体现在决策者的直觉,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直觉是发现和发明的源泉。有意思的是,一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产品,并不都是经过“天龙八部”、“九阴真经”这样的工具产生的,而是“一阳指”——直接由最高层人员凭借惊人的直觉拍板决定,据说营养快线、爽歪歪、格瓦斯等产品均出自宗老板一人之手。

但读者朋友也不要因此就以为创意筛选是个想当然的主观事情。直觉虽然是个难以解释的内心感应,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准确的直觉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如果没有宗老板每年200多天在市场上的浸淫和60多年的人性洞察,你千万不要学习娃哈哈的“一阳指”,还是老老实实练习“天龙八部”为好。

从创意到产品概念

筛选后的创意需要发展成为产品概念。消费者不会去购买虚无缥缈的产品创意,而是购买产品概念,购买一个对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构思。一个完整的产品概念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功能描述)?我为谁而生(目标消费者)?我如何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带给目标消费者的利益)?

当然,任何一个产品创意,都可以从不同的产品包装、不同的价格带、不同的消费者等维度,通过排列组合方式,发展成好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产品概念。显然,我们需要遴选出两三个,通过消费者量化调查,进行测试,最终选出对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产品概念。概念测试的纲要如下:

1.消费者是否相信产品概念中的核心利益?(比如那些宣称防脱发的洗头液)

2.消费者是否认为解决了他的某个问题或者满足了某个需要?(比如,小孩发烧药,妈妈最需要的是退烧快又很可靠)

3.消费者试用后,认为实际产品与产品概念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就叫认知失调,只能欺骗消费者一次)

4.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何?(五度量表中,如果“非常愿意购买”以及“比较愿意购买”的比例低于60%,应该坚决淘汰)

……

如何才能产生一个让消费者心动又愿意行动的产品概念呢?这是一门需要惊人感知力的艺术。通常而言,产品经理如果有心理学背景,或者有柳永、秦观的“幽闺善缘、骚客工愁”文字功夫,那他的作品十有八九会“一剑封喉”。

选定产品概念后,就可以转移到开发部(或者是研究部、技术部、工程部等),把产品概念发展成实体产品。

从概念到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阶段有三大重点需要研发经理统筹兼顾:资金资源、技术资源、时间资源。

除了统筹三大关键资源外,研发经理要格外关注两件事:

一是通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食品行业,头上悬着食品安全的利剑,一个原料配方不当,一个物料来源不明,都可能让企业陷入食品安全的危机公关旋涡。

与产品经理或市场经理密切合作,进行一系列严格的功能测试和消费者测试。

在管理层对产品功能测试和产品测试感到满意后,这个产品就要确定品牌名称、包装设计和制定营销方案。有些企业还要进行市场试销,以了解消费者、渠道商对产品的反应。但是,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试销有时也是一件备受争议的事情,所以很多企业把这个环节给省略了。

当试销大体上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后,企业将开始进行最后一个收官程序——全面生产、全面上市。

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变革研究 篇4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一方面为我国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宽松的历史性发展契机, 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也把它们彻底置放于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海之中, 使其随时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考验, 大中型企业将承受更加严峻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改进创新管理机制则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 有关组织变革的研究已成为当今重大战略问题, 各国组织从赢利团体到非赢利组织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在这样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下, 对于大中型企业甚至所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架构效率低下

目前, 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完全分离, 组织机构职责不清, 协调困难。特别是, 企业在人员的任用上仍然受“论资排辈”这种守旧思想的影响严重, 有才干的年轻人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只能“多年媳妇熬成婆”。职工的岗位要服从上级的安排, 没有考虑到职工个体的特殊性, 不能很好地发挥职工的个人特长, 而是硬性地分配任务, 不能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人事相宜”。

2.2 职工多但缺乏“高、精、尖”的高端人才

我国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规模较大、职工较多著称。从总体上看, 大中型企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仍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人才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 人才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是企业的一大特征。

2.3 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是激励措施上未能体现“多劳多得”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设置体系, 企业普遍存在庸人薪酬不低, 能人薪酬不高的现象。国有中小企业的员工晋升, 往往不看个人能力和业绩, 而是看关系背景等, 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都给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改进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二是激励措施单一, 且区分度不大。虽然不少企业实行了绩效奖年终奖等与绩效挂钩制度, 但未能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并且仅仅在奖金上进行绩效奖励而忽视了员工得到尊重和重视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三是考核制度不严格且缺乏客观公正的量化标准。 (1) 考核只是走走过场。企业先进模范职工的示范作用带头没有发挥出来, 本是作为激励机制的评先选优却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 (2) 没有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无法量化界定, 考核成了部门负责人凭主观印象评价部门职工, 甚至成了一些负责人收贿的方式, 当然考核也就无法得到客观公正的员工业绩考核结果。 (3) 考核信息反馈良。很多国有中小企业没有把考核信息及时反馈给应当知情的员工, 有的企业反馈了信息, 却引起了员工的一时骚动, 都是考核信息反馈不良的集中体现。

3 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变革研究

下面本文将从人才利用、信息技术效应、顾客价值需求等三个方面来分析现代大中型企业组织的变革趋势。

3.1 人才的正确使用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外国企业成功管理经验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发现:其实, 真正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的未必全是高端的工程师, 也有一些富有经验的基层老员工。因此, 大中型企业不仅要引进高端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也要同时挖掘企业内部的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能, 把每位人才都放到合适的岗位。

3.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进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中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由于信息化的发展, 使得大中型企业的信息无须通过中间层的经理而可以快速高质地传递到大中型企业的决策层。这样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中间层经理存在的理由就消失了, 大中型企业组织的层级减少了。同时, 信息技术的发展, 改变了组织中的管理跨度, 现在同样的管理者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指导更多的下属, 所以组织越来越扁平化了。

正是基于此, 大中型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了, 而且与大中型企业的中心组织相比, 组织结构真正复杂的部分在于边界处。

3.3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用人是管理机制的核心, 而要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合适的激励就是重要的手段。激励原则的基本思想是, 人才的使用必须不断探求以适当满足用人的正当需求, 激励并持续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管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但不外乎是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各类人才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是不同的, 但却是每个人才都必不可少的。因此, 对人才进行必要的物质刺激是最基本的一种激励方式。物质刺激可以使得人才物质需要得到满足, 解除了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才能更加专心投入地从事创造性劳动。另外, 人才普遍具有上进心和成就感的满足, 他们把主要精力贯注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 因此对他们的精神激励是更高层次的激励方式。增强人才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 就必须适时地对人才做出的创造性成果进行恰如其分、公开公正的表扬嘉奖, 授予荣誉称号和相应的头衔职称等。一般来讲, 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4 注重顾客在价值方面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消费者来看, 越来越多的行为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生产和服务的起点, 所以大中型企业再也不能关起门来, 按照自己固有的方式运转大中型企业。而应该充分地重视和利用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将这种需求纳入到大中型企业的价值生产链中。因此, 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明确地以市场为导向, 从多层次和多渠道上建立了与市场的联系。这使得大中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地分散化。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顾客的需求价值变化, 大中型企业必须打破以前旧的管理体制和营销模式, 以顾客特别是战略合作的下游消费群体为中心, 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流程和方案, 从而为最终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发现, 只有在大中型企业的组织变革中始终把人才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信息不断拓展与充分利用以及顾客的需求价值变化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完成企业自身的华丽转身, 实现企业的组织彻底变革。同时, 由于这些因素仍然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越来越迅速, 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发现变革成为一种常态, 它们必须不断地改变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 企业组织变革对于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 获得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人才、信息、顾客的价值需求等三个方面是大中型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 然后分析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大中型企业组织变革的趋势。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组织变革,技术,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Barcena-Ruiz, Juan Carlos, and Marya Paz Espinosa.Should multiproduct firms provide divisional or corporate incen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9 (17) .

[2]Day, George.Align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o the Market[J].Business Strategy Review, 2009 (10) .

[3]Homburg, Christian, John P.Workman, Jr and Ove Jensen.Fundamental Changes in Marketing Organization:The Movement toward a Customer-Focus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2 (28) .

[4]乔治·S·达伊.市场驱动型组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首营企业资质目录 篇5

1、合格供货方档案表

2、质量体系调查表

3、营业执照副本

4、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含变更记录,许可范围含有:第二类精神药品)

5、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

6、组织机构代码证

7、税务登记证

8、开户行账号、税号

9、质量保证协议(内容包括:明确双方质量责任;供货单位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资料且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供货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开具发票;药品质量符合药品标准等有关要求;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有关规定;药品运输的质量保证及责任;质量保证协议的有效期限。)

10、销售人员授权委托书、销售人员上岗证和身份证复印件(授权书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签名),授权书应载明被授权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11、12、13、14、首营产品资质(以下资质均盖供货企业公司公章红章):

1、药品注册批件(进口药品注册证及药品注册批件)

2、药品质量标准

3、药品省检、或药品最新厂家检验报告单

4、药品物价文件

5、药品说明书、包装、标签批件

6、药品样盒及说明书原件

大中型企业网络设计与规划概述 篇6

关键词:企业网;拓扑结构;网络协议;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Overview of Network Design&Planning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Zheng Chenxi,Shi Xiaozhuo,Li Yongliang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110136,China)

Abstract:The network brings the convenience to enterprises and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not only through the network enterprise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faster and get the latest information,and also will bring a wider market.For medium and large enterprises,set up for its own Internet site to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the network to understand business,or further through e-commerce network,has become a must step to modern enterprise.

Keywords:Enterprise network;Topology;Network protocol;Server

一、企业网设计原则

(一)坚持开放性原则,采用统一网络协议和接口标准,来实现企业内部异种机、异种网络的互连。

(二)坚持先进性原则, 采用当今较为成熟、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进行网络的规则与设计,满足较长一段时期的需求。

(三)坚持易升级、易扩充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四)坚持经济、实用、可靠的原则。

二、网络设备选型的原则

(一)稳定可靠的网络。网络的可靠运行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网络的设计,产品的可靠,要求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备份技术。

(二)高带宽。要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大量数据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既要满足目前的业务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

(三)易扩展的网络。易扩展不仅仅指设备端口的扩展,还指网络结构的易扩展性。

(四)安全性。应支持VLAN的划分,并能在VLAN之间进行第三层交换时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

(五)容易控制管理。做到既保证一定的用户通信质量,又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是建好一个网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六)符合IP发展趋势的网络。

三、主干网络技术选型

主干网络选择何种网络技术对网络建设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的局域网技术主要包括:快速以太网、ATM(异步传输模式)、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千兆以太网等。

千兆以太网技术以简单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为网络主干提供1Gbps的带宽。千兆以太网技术以自然的方法来升级现有的以太网络、工作站、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千兆以太网与其他速度相当的高速网络技术相比,价格低,同时比较简单。

千兆以太网通过载波扩展、采用集成中继、交换功能的网络设备以及多种激光器和光纤将连接距离扩展到从500米至3000米。千兆以太网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利用交换机或路由器可以与现有低速的以太网用户和设备连接起来,使得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其他高速网络技术而言,在经济和管理性能方面都是较好的选择。

综述所述,千兆以太网以其在局域网领域中兼容以前的以太网标准、支持高带宽、多传输介质、多种服务、保证QoS等特点正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因此,大中型企业网络主干应选用千兆以太网技术。

四、网络拓扑规划

大中型企业办公区中心机房内安装多层交换机(Cisco Catalyst6509)作为整个企业网的核心,通过防火墙和路由器与互联网相连接。核心层在与访问层相连方面,考虑到其它分布层设备所处地理位置与中心机房相距较远,则核心层交换机分别以1000M 单模光纤与办公区、生产区、附属设施的访问层中端二层交换机连接。除此之外, 核心交换机各自还与其它相关的服务器相连其中Cisco Catalyst 6509 核心交换机负责连接应用服务器群。应用服务器群包括FTP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等应用型服务器,用来为整个企业网及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常用的网络服务。访问层交换机作为企业内重点地区的网络核心,需兼顾到大流量和冗余性,因此重点地区的访问层交换机采用Cisco Catalyst 2950G-48 以太网交换机,均通过1000M 单模光纤同时和两台核心交换机互连以达到分布层与核心层的冗余。网络出口设备是企业内部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连接和数据来往的通道。由于企业网内部访问国际互联网的需求量大,这就决定了路由器需要稳定、可靠和高速。

五、结束语

本文着重论述了建设大中型企业网的目标、企业网的构建技术等关键问题,用好企业网的关键在于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大力开发企业网的各项功能。企业网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等众多成份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海,张晓莉.企业网络应用解决方案一从需求分析到配置管理.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6

[2]武骏,程秀权.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则.中国电信网,2008

[3]夏虹.路由器的登录访问与安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

[4]邓文东.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网络设计与规划.仪器仪表用户,2003,10

我国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策略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化,有效途径,策略

电子商务如水银泄地般渗透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信息化大潮中置身事外, 如何推进企业电子商务是每一个企业家不得不认真考虑的命题。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 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纸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 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 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这里, 我们要明确的是EB和EC的区别。具体说, EB即Electronic Business, 是指业务交往的各方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其业务往来, 它不等同于电子交易—E l e c t r o n i c Commerce, 其业务要比后者广泛的多 (后者只是指买家、卖家在网络上实现的买卖交易) , 它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电子商务运作, 包括方案的提出、设计、实施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各方, 如政府、商业机构、企业、员工、消费者等通过Internet/Intranet/Extranet联接起来所进行的业务运作。因此, 真正说来我们应称它为商务解决方案。

二、电子商务概念模型

对电子商务来说其技术创新的本原是需求, 即所谓的需求拉动技术创新而不是相反。从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来看, 其产生就是为了简化烦琐、耗时的定单等的处理过程, 以加快物流的速度, 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因此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

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分析电子商务概念模型, 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均应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在这类电子商务中, 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 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 即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 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 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 包括付款、转账等过程。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 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 它可以是企业、银行、商店, 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 利用各种通信装置, 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交易事务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之间所从事的具体的商务活动的内容, 例如询价、报价、转账支付、广告宣传、商品运输等, 其一切活动都建立在电子商务平台和其应用上。为了满足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要求, 人们在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上采用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

三、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电子商务的第一步

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是指实现电子商务从技术到一般服务层所应该具备的运作基础。由于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电子商务平台和其应用上。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搭建好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电子商务平台又称为门户站点, 是企业为合作伙伴、客户等提供访问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统一平台,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各种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外发布, 改变了过去企业信息利用率不高、资源无法被外界获得的局面, 从广义的角度看, 电子商务平台是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没有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商务系统是不完整的。

企业在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是首先需要的是对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分析。

在考虑外部环境因素时, 我们应该重点考虑企业客户的计算机普及率及能力、社会的金融电子化发展水平、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要求、电子商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以及是否有与之配套的保证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系统, 商家信誉在此基础上规划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在考虑内部环境因素时, 我们应该审慎考虑企业各级部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人员素质, 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整个因素判断中, 人员素质是十分关键的, 它应包括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战略型人才、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只有人才的层次结构完善, 企业的电子商务实施才能得到保证。

四、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电子商务的支柱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设备, 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 以增强企业竞争战略优势、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 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础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继1 9 5 4年计算机成功地运行于工资运算后, 计算机在会计、库存、计划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计算机的快速方便使原先许多靠手工无法完成的管理设想成为现实, 涌现了许多新技术, 如BPR、JIT、MRP等。同样,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也被电子商务技术大量采纳。

在电子商务中运用较多的管理信息软件有E R P (企业资源计划) :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综合运营;CRM (客户关系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联系, 管理并共享客户信息, 提供快速人性化、个性化服务;SCM (供应链管理) 对企业内外供应链, 包括采购, 销售中资源 (人, 物) 进行管理。它们互相渗透, 各有侧重, 依据企业经营的重点在电子商务中扮演重要作用。从目前电子商务发展来看, 由于ERP在许多企业成功表现证明E R P作电子商务后台可行性和优越性。

值得注意的是ERP软件种类繁多,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一直处在不断完善自身过程中。从未来发展来看, 市场优胜劣汰是必然的, 其结果将是:拥有并符合行业标准, 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提供商将占领绝大部分市场。而不能通过互联网, 提供快捷, 方便服务;无法与主流ERP软件互通的软件提供商将最终退出市场。这也是ERP未来用户在选择E R P产品时必须考虑的因数。

五、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有效途径

电子商务是一套极其复杂的技术, 进入电子商务,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电子商务的服务体系十分庞杂, 除了技术平台本身的运营服务外, 还要面对基础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更新、基础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支付、配送、商检、税务、海关等方面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等一系列问题。问题之繁杂艰巨, 决不是一个网站、一家企业所能承担。另外, 电子商务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从深层次上改变传统上企业与客户的交易模式和内部管理流程, 耗时耗资自不待言, 实施失败或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确实存在。因此很多企业虽然对电子商务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 但却不知如何下手, 或者想到就干, 一哄而上。

电子商务风起水涌, 以模块化软件搭建企业管理系统, 运用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 由核心的B2B电子商务核心技术厂商、对国内企业现状十分了解的专业公司、软硬件提供商、相关政府部门等共同合作无疑是一条便捷易行的成功之路。

六、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策略

在我国, 尝试或正在运行电子商务企业不少。真正成功, 并为业内所称道的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将电子商务过于简单化, 只有那些将电子商务与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很好结合的企业, 才能说真正走上电子商务道路。也就是说企业电子商务成功需要企业自身强大的后台支持。

因此, 在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进程中, 我们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稳健的步骤。首先, 需要建立企业ERP系统, 将业务电子化, 规范业务流程。其次, 将必要的模块web化, 如:物流管理 (配送和库房, 订单管理) 使业务网络化。然后, 建立信用体系, 规范客户行为, 并解决现阶段资金流不畅的问题, 使业务快速运转。其后建立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发布系统, 为客户提供有价值信息, 粘住客户, 吸引客户。建立完善的C R M, 使信用体系、有价信息和服务高度整合, 留住客户。建立市场撮合机制, 实现网上论价。建立供应商接口, 将上家接入系统, 完成整个供应链。最后, 建立Market Place, 多家相关企业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交易。整个战略由低到高, 步步为营。

七、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应遵循的步骤

1. 打好基础:实施ERP项目,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实施E R P项目是企业走向电子商务的基础。优秀的ERP解决方案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生产, 采购和财务的统一管理, 从而规范和精简企业业务流程, 根据客户需求和内部资源的平衡来优化生产和采购计划, 达到降低库存, 控制成本和提高交货准时率, 并通过实时的查询和报告功能来支持管理和战略决策。相反, 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还停留在手工阶段, 企业内部连一个各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都没有, 奢谈电子商务就如同空中楼阁。

准备实施电子商务的公司在选择E R P软件时, 除了考虑常规的因素如软件的稳定和成熟性, 是否适应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以及实施顾问的能力和经验等, 还应重点考察该供应商是否有提供电子商务软件的能力, 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因为由一家软件公司开发的解决方案之间才可以实现真正的无缝集成, 支持数据交换和系统兼容。

2. 开拓和维护好宣传渠道:建立静态的产品信息网站

企业有了一个运行良好的E R P平台以后, 就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静态网站, 在网上创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目录供客户浏览。在这一阶段建立静态的产品信息网站的主要目的是向客户宣传公司的产品, 服务和形象, 并为以后更深层次地推进电子商务作好准备。

3. 进行平台应用开发:建立互动式的数据查询和客户自助服务功能

为静态网站赋予客户响应和自助服务功能。

4. 重新梳理, 积极对交易活动优化:网上交易和后台ERP系统的集成

如果企业的系统不能实现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易, 就不能称作一个成功和完备的电子商务系统, 交易和集成是衡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志。

5. 重视集成应用升级:建立端到端的完整供应链

企业电子商务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 使供应商, 企业以及客户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和实时的协作, 将三方连为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讲, 当前竞争的本质事实上是竞争对手彼此所在的两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 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合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将是控制成本和赢得客户及市场份额的关键。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将为供应商, 公司和客户三方利益, 而所有这些利益的实现都是基于一种全新的思想-将供应商和客户视为本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 而非互不信任, 可有可无的商业关系。

总之, 实施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在于:从小项目开始, 扩大实施范围, 在学习中发展。

八、结束语

由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而引发的电子商务浪潮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革命。对企业而言,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 更体现在从优化企业机能的角度改善在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的表现并由此产生增值利润。传统企业凭借原有的市场、资金、管理优势, 借助电子商务的领先技术, 一定会创造惊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 7-5606-0998-8

大中型企业数据灾备研究 篇8

常用的灾备内容主要分为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两种, 划分为三个级别: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常用的评价指标是:RTO和RPO。一般情况下RTO越短越好, 意味着恢复数据更快, 但是这要求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而RPO主要取决于业务性质和依赖数据的程度, 用又确定更新的程度, 相同的行业其目标相对较为接近, 而不同的行业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别。灾备传统方案常见有同步传输方案和异步传输方案两种。这两种方案, 对于链路、硬件和安全保障都有着一定区别。

同步传输对实时性要求较高, 一般采用光纤链路进行数据的备份和传输。而异步传输方案, 较实时性要求同步传输的要求低, 传输架构基本一样。除此之外, 同步传输对于硬件要求也较为苛刻, 成本投入较高, 但是对于数据安全方面, 能在较大程度上保障了数据的一致性, 在一定程度内做到了数据的零丢失。

在选择企业数据灾备的方案时, 应选择在较低的成本下, 使得数据灾备能够满足企业对数据的要求, 立足于实际需要, 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

二、大中型企业数据灾备方案实现原则以及实现内容

大中型企业数据灾备方案,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 数据的高效存储、备份, 确保数据的安全。 (2) 数据的快速恢复, 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3) 灾备系统能够较短时间内完成, 最小程度影响整个公司的业务运作。 (4) 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存储设备进行必要的扩充, 降低投入成本。

内容包括: (1) 购置必要的主机、存储设备, 构建灾备中心。 (2) 布置光纤链路, 实现灾备中心与数据中心的连接。 (3) 将原有的备份迁移到灾备中心。 (4) 模拟灾害发生情况, 检验灾备中心的运作效果。

三、大中型企业数据灾备方案选择

(1) 广域网灾备方案:该方案是SAN应用模式的新创举, 通过多对一的远程复制技术, 实现多个支站点向中心站点的数据交换和迁移, 将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灾备。在数据迁移中, 各分支之间互不干扰, 相互独立。通过块增量技术进行集中到数据灾备中心。

其特点是, 基于网络IP, 无需专用光纤线路, 数据传输灵活、快速, 大大降低了灾备中心的实现成本。

(2) 远程灾备方案:该方案基于IP网络, 采用微扫描块增量技术, 实现最小512字节的增量复制技术, 从而降低对网络资源的占用。通过自动的数据一致性技术, 可以使数据库任意实时恢复, 保证业务的完整性。当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 通过提升远程灾备中心为主数据集, 确保业务活动的连续性, 实现数据快速恢复的功能。该方案具有非常灵活、快速的初始同步手段。为了保证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的初始同步, 当数据非常宠大时, 可以通过镜像技术对比技术进行处理, 建立差异扫描, 对变化量进行复制。

(3) CDP连续数据保护方案:该技术是将过去的数据镜像技术, 发展为更快, 更安全的数据保护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历史保存的不同数据, 在几分钟内进行任意时间点的恢复。一般分为在线CDP解决方案、近线CDP解决方案和虚拟CDP解决方案。使用该方案可又实现快速数据备份功能, 操作时不占用系统资源, 无备份窗口, 数据备份迅速, 实时进行。与传统的备份技术相比, 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策略性和自适应性复制技术, 可自动化创建255个TIMEMARK副本, 通过选择有效的时间副本, 实现任意时间点的恢复, 而且时间极短。采用感知代理技术, 无需任何脚本, 仅需一个插件即可自动实现数据库的联动, 确保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通过与主机服务器的磁盘直接挂接使用, 实现数据的快速对比和还原验证。摒弃了传统的进行数据恢复才能验证备份的检查验证功能。

结束语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避免数据破坏造成的业务影响, 在现在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发展中, 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在选择数据灾备方案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低成本高效率, 满足自己企业需求的数据灾备技术。同时, 还应积极采用多种灾备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经济性质分析 篇9

国有企业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拥有、控制或投资参与的企业, 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 发达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企业规模急剧膨胀, 跨国公司不断增多, 纯粹的自由竞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社会不稳定, 于是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 这些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基础设施、军工等领域。就中国而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 政府将大量的税收投入国有企业之中,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如今, 国有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无论在生产总值还是在解决就业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是指以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加工、供给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等有着鲜明特色, 唯有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的经济性质, 才能不断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内部治理模式、激励与监督机制等。本文试图以经济性质理论为理论出发点, 考察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经济性质、产权结构、雇佣关系、监督机制、资本运作等, 以求为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1 企业性质理论视域下的国有企业

(1) 国有企业的存在意义。从企业性质理论看, 国有企业是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采取的经济手段, 也是政府直接投入资本建立市场主体。可见, 国有企业并非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的产物, 而是一种经济形态与法律现象, 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 国有企业不仅参与市场竞争, 还要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承担部分社会责任, 同时, 国有企业也可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等经济目标。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和全民, 这决定了国有企业在经济形态、产权结构、内部管理等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因而, 应当从国有企业独特的经济性质出发, 探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1]

(2) 国有企业中人的因素。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 也是一系列商业合同的集合体, 可以将企业合同分为内部合同与外部合同两类, 内部合同主要为雇佣合同, 即人与人的契约关系, 当企业雇佣大量的专业化技能劳动者进行生产、销售、研发、加工等经营活动时, 就必须聘用高素质的管理者对雇佣劳动者进行管理, 因而, 现代企业往往有企业所有者、管理层、普通劳动者三个层级。这种企业层次理论为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提供了理论基础。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往往根据国家的生产计划配额进行生产管理, 甚至将生产配额下放到车间, 企业毫无经营自主权, 企业内部的雇佣关系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需求。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998年中央出台了"两权分离"的国企改革政策, 这使国有企业的内部结构、资本组成形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是国企仍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界定不清、政府干预国有企业经营等问题。

(3) 企业所有权的控制管理。国有企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但在国有企业运行中, 常常面临着监督机制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晰、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本质上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关系问题。通常, 可以通过现代经济组织形式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结构, 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解决企业行政化、产权关系不合理、组织形式非法人化、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 使国有资本获取更大利润。

2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经济性质分析

(1)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比,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属于典型的工业企业, 它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能源的开采、加工、供给为经营内容, 企业资本多为国家直接投资, 这些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例如, 以石油为生产原料经营的企业, 我国主要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几家能源企业集团, 虽然这几家企业都属于同一个经营行业, 均属于垄断地位, 但企业经营疆界并不相同, 经济利益也互不侵扰。近年来, 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间接影响了汽油、柴油等下游产品的价格, 但是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很好地保障了我国的能源安全。能源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往往需要大量硬件设施与专业人员, 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很难降低交易成本, 而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凭借庞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保障了能源的有效供给。这种独特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内容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的缺陷, 还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 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但是,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毕竟在能源行业中占据主导行业, 难以摆脱行业垄断、国家配置资源、资源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 应正确看待国有能源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 明确国家能源企业的职责和范围边界。[2]

(2)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职责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职责定位模糊, 企业有许多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附属机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附属机构成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累赘, 因而, 应剥离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 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资本运作上,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应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确定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成本等,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社会性、服务性和公益性, 这导致企业职责定位难度较大。

(3)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产权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依据政府计划进行生产经营, 毫无自主权、决策权, 算不上是真正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要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追求高效益, 这就需要加强国有企业改革。近年来, 我国加强了国有能源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改制, 实现了国有能源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例如, 全国各地的石油企业被整合为几个大型企业集团, 煤炭生产企业也加强了企业兼并重组。许多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 拓宽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筹资渠道, 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带来的管理混乱问题, 因为能源企业上市之后, 公司财产属于全体股东, 股东们会关注企业的经营活动, 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 当前许多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存在着"一股独大"的问题, 这不利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 为此, 可以通过减持国有股, 逐步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企业海外上市、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等方式减持国有股, 实现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资本多元化。

(4) 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规模庞大、资本雄厚, 经营资金运转规模大, 有些企业存在产权制度不明晰, 监管机制不健全,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为此, 可以通过健全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监管机制, 改变企业经营者控制企业的现状。例如, 减少企业法人股, 建立法人股和个人股相结合的企业股权结构, 减少企业决策层盲目投资、徇私舞弊的行为;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与运行机制, 将企业分为国有资产代表者、经营者、参股单位三个层级, 确保企业的独立合法经营,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完善企业薪酬机制, 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实现国有资产的利润最大化。

摘要: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属于典型的国有工业企业, 它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能源的开采、加工、供给自然能源为经营内容, 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控制着国家的能源安全, 在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经营范围、管理模式等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因而, 应以企业性质理论为出发点, 深入探究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经济性质, 以更好推进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经济性质,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正, 刘钦.国有能源企业经济性质分析[J].南方论刊, 2007, (6) .

大中型企业IT运维管理探索 篇10

关键词:IT运维,运维管理,服务管理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力度。政府和企业也在改革各自的IT运维管理系统和模式, IT运维管理部门即现在的信息部门所管理的各种IT软件和设备的运维管理工作已经相当复杂, 而且运维管理的技术难度不断提高, IT运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导致影响各种IT系统的应用效果及深入的发展。为了利用有限的投入有效构建规范的IT运维管理模式, 改善IT系统运行水平, 大幅度提高信息管理质量, 当前政府和企业信息化领导面临很多的工作和问题。因此, 对IT运维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变得非常有现实意义, 其前景相当广阔[1]。

2 IT运维管理

政府和企业在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 其信息网络就投入运行状态, IT运维管理就是信息技术部门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 针对运行的物理网络及软硬件环境、单位主要业务系统以及IT运维管理人员实施的综合管理。IT运维管理是政府和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部分和中心工作, 同时更是任务最繁重、涉及面广范的工作。其最主要有两个方面, 包括信息业务系统和运维管理人员。IT运维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七大部分, 包括数据的管理、业务系统管理、硬件设备管理、目录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日常管理, 每一部分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实现完善的IT运维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关键。IT运维管理能够准确、及时地全面管理所辖范围系统的整个运行情况, 大幅度提升IT运维管理效率与质量, 保证IT部门的技术服务畅通有效, IT管理工作透明全面。应用知识管理优化量化指标, 持续地改进服务水平, 提升整个业务部门和单位用户使用IT信息的服务质量, 使得满意度增加, 同时构建一个比较集中的IT运维监控管理平台, 最终达到整个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总之, IT运维管理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构建适合政府和企业业务环境及发展需求, 而且实施IT服务的快速响应的先进IT运维模式, 最终完成基于ITIL的规范化流程管理, 实现IT运维管理的自动化。

3 企业IT运维管理现状与分析

目前, 企业传统的IT运维管理模式存在太多的缺点:资产管理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太高、IT事件发生的随机性、服务模式被动[2]。没有改革传统IT运维管理模式的企业最终退出市场。

3.1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主动服务不够

ITIL是目前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国际标准规范[3], 而大部分的企业IT部门没有实施ITIL, 而且仅仅实现IT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不够的, 管理好IT系统, 为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还面临极大的挑战。国内企业在IT运维管理过程中, 大部分的IT管理人员效率低下, 主动服务意识不够, 特别是在IT业务正常的时候特别轻松。只有当事件已经发生并已造成业务影响时才能发现和着手处理, 尤其是涉及到企业核心电子业务的时候特别紧张, 这导致IT运维管理人员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忙于处理相对简单又重复的工作, 其工作质量可想而知相当差。尤其企业没有完善的事件预警机制, 经常是要等故障发生后才进行处理, 其结果就是不仅效率太低, 而且有些故障常常连锁发生, 这样不仅各业务部门, 而且信息部门本身对IT运维管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大打折扣。

3.2 资源及资产管理不系统, 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

目前, 大多数企业都是直接利用财政部门下发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完成资源及资产的信息化台账管理, 基本上不能实现资源及资产管理的动态化, 更谈不上实现信息化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企业的软件资源与IT设备资产名目繁多, 通过人工管理肯定效率低下, 而且经常出差错。例如, 软件资源和IT设备配置信息简单, 不够详尽,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经过维修及调整后与实际相差甚远;企业IT设备的更新与定期检查不够及时, IT设备巡查不够到位;IT设备购买、分配及报废等流程的管理效率低;IT设备的维修记录在台帐不能正确反映;软件资源根本没有建立有效的台帐管理, 软件升级管理缺乏有效信息。自动化程度低, 增加运维工作量。因此, 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对企业来说已迫在眉睫。

3.3 缺乏绩效考核标准

目前, 绝大多数企业信息部门基本上都是按照IT基础架构功能各部分进行分割, 还有一些企业是按照其业绩进行分割, 完全没有采用IT服务工作的量化考核系统, 其工作绩效的计算没有可靠依据, 更没有对IT管理人员处理故障效率和质量的监督机制。一般情况下, l T管理员在解决故障时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多数情况下要解决故障需要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 而在企业IT运维管理的实际过程中, 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3.4 IT运维管理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当前企业的数据和知识分布分散, 集中的知识库没有建立起来, 另外, 人员变动也会影响解决故障的速度和效率。现在大中型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大, 往往拥有跨地区的子公司, 各个子公司的IT系统完全孤立, 例如某个电力集团, 采用的是分散管理, 没有集中建设管理集团下属各子公司都会单独地建设并维护各自独立的核心业务系统, 并同时配备各自的开发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 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不能实现最优资源的优化整合, 这样, 在出现大的技术故障时, 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

3.5 缺乏运维管理服务的支撑工具

企业IT系统包括大量的IT硬件设备, 其类型非常繁杂, 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网络, 同时缺乏有效统一的监管服务工具, 致使定位故障相当困难。

3.6 IT服务外包工作缺少有效监管

很多的政府机构的IT运维管理根本上都是采用运维服务外包模式, 因为对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考核质量和运行效果没有考核标准, IT运维管理人员很难对服务外包的过程及其结果实现全面考核和管理。

4 大中型企业的IT运维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

建设企业IT运维管理平台[4]不仅能够全面监控和管理企业的IT基础设施, 而且可以协助企业建立全面可靠的、实现企业核心业务价值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企业IT运维管理平台整合了完全符合ITIL流程的服务平台, 并集成了网络、服务器、应用、网络流量、存储监控, 故障管理、IT变更管理、知识库管理、资源资产管理等多个部分, 能够实现企业IT管理从传统的运营管理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出现故障、解决故障模式, 向规范化管理模式转换, 依赖IT基础设施管理和运行维护流程的紧密结合, 从资源资产、物理网络、企业核心业务实时有效的监测、运行日志及网络安全等多个角度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借助于ITIL等运维管理理念, 实现IT运维服务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5]、规范化, 实现IT管理质量的提升, 努力实现IT管理更好地服务企业的核心业务, 全面实现企业的业务服务管理 (BSM) 规范。

4.1 资产配置及服务管理

资产配置及服务管理实现企业业务及其企业客户的控制目标及需求, 同时可以提供准确的资产配置信息, 让资产使用人员者可以及时正确地决策, 为企业提供高效的IT服务管理流程规范。比如说, 对IT服务的发布及变更实施授权后, IT管理人员就能够快速地解决故障和问题, 从而可以减少因为不合适的资产配置及服务而引起的质量问题。最后, 资产配置及服务管理能够实现IT资产配置及服务能力的最优化。

资产配置及服务管理包括了企业IT服务生命周期中的全部资产及服务, 必须完成企业完整的资产目录, 从而可以快速管理全部资产, 也就是说, 资产配置及服务管理包括资产目录的维护, 有效管理从购买初期直到最终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IT资产和服务资产。

4.2 故障管理

故障就是说指某个IT服务或某项IT服务的非计划的中断, 实现故障管理流程主要是依据服务级别协议的要求, 最小程度地影响客户和用户业务的情况下, 将此服务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问题理流程包含了对IT服务中断或可能中断的故障进行有效的管理, 当然也包括从服务台或监控工具用户所报告的故障。

4.3 运维监控管理

IT运维平台监控系统可以监测所辖范围内的操作系统、网络硬件设备和各种实用软件等各类资源的运行状况, 实时记录并保存, 具体包括实施服务器和存储监控、网络和安全监控、数据库监控、Web应用监控、应用视图定制、与事件管理联动及与IT服务管理集成。

4.4 服务请求管理

服务请求是指IT部门向使用者提供的各种不同种类的IT需求, 主要有以下的几类, 首先是风险低、发生频繁、成本低的变更要求, 比如用户要重置口令密码, 请求对某些特定的服务器实现计划外的各种软件的安装等;其次就是IT信息的咨询需求, 这些需求也是频繁出现、风险低, 所以必须采用单独的处理流程来进行有效管理, 这些管理不是混合在正常事件和变更管理流程当中, 因而就成为了一种负担和障碍。另外服务请求能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种获得IT标准服务的手段, 能为企业客户和使用者提供各种请求管理流程的服务和各种程度服务信息, 能够获得并且交付服务请求的标准服务组件, 同时能够协助管理人员处理一些普通服务信息, 如投诉等。

4.5 知识库管理

运维平台中知识管理是为了确保整个生命周期内使用者可以有效获得准确可靠的安全信息和相关数据, 有效提升企业制定其管理决策的水平, 而且知识管理始终贯穿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并与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在一起。

5 基于ITIL的IT运维服务管理

ITIL概念的引入, 使长期困扰企业IT部门的问题可以基本得到解决或缓解[6]。

借助ITIL的运维管理理念, 企业建设IT运维管理平台[7,8,9]可以适应企业的各种信息网络的混杂的IT环境, 结合企业各个部门不同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散管理模式, 从IT服务及企业业务出发, 对IT系统进行统一集中的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 并从资源资产、信息网络、实时业务有效监测、生产日志、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效管理, 并有效整合IT技术、业务功能、IT服务, 最终实现企业IT运维服务管理过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及其流程标准化[10], 提升企业IT故障应急处理的效率和能力, 大幅度提高IT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11]。

6 结束语

有效实现IT运维管理, 可实现对IT硬软件环境及网络等运行环境、企业业务系统和IT运维管理人员的全面综合管理, 为高效科学的业务运转提供有效保障。基于ITIL的企业IT运维管理流程优化方案适用于企业实施和应用的IT运维管理通用框架, 能够优化IT部门的IT运维管理流程, 提高IT部门的效率, 平衡IT负荷与业务需求。

参考文献

[1]罗金满, 陈华军, 蒙家晓, 关泽武.试谈大中型企业的IT运维管理[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3, (18) :113-114.

[2]王巍, 虚拟化环境下的IT运维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3]顾宇.基于ITIL的IT运维服务管理探析[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1, 04:118.

[4]冯纯.基于ITIL的IT服务台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09:101-102.

[5]安平, 基于ITIL的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管理平台设计[D].上海:复旦大学, 2011.

[6]Ahmad, N., N.T.Amer, F.Qutaifan, A.Alhilali.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 and a road map to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TIL[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3, 26 (5) :553-576.

[7]张鹏, 基于ITIL的IT运维管理中心的分析与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1.

[8]王志勇, 葛伦跃.基于ITIL的烟草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30) .

[9]赵晶浩, 基于ITIL的数据汇交系统运维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石油大学, 2013.

[10]王丽丽, IT运维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0.

上一篇:功能块编程下一篇:绘本阅读指导方法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