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灾减灾

2024-09-04

农业防灾减灾(精选十篇)

农业防灾减灾 篇1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 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三大平原地带交汇地区, 整体地区气候较为复杂, 植被分布较为稀少, 气象灾害较多, 整体气象情况整体偏干旱。甘肃省的整体气象特点是太阳辐射较强, 光照较为充足, 大部分地区较为干旱, 天气较为晴朗, 日照时数较多。甘肃省地域辽阔, 整体太阳辐射水平存在变化, 随着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增。陇南地区的光照较其他地区略低, 大多数地区不足2100h, 在甘肃省内各市之中处于日照时数较少的水平。

1 甘肃省气象服务工作的现状

旱作农业是甘肃省中主要的农业活动方式, 提起旱作农业, 总会想到看天吃饭, 农业生产的效果和收成情况都需要根据气象条件决定。在现阶段, 甘肃省气象服务部门的不断努力和发展下, 看天吃饭的情况逐渐转变为看天管理, 使农业生产活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气象部门不断地开展创新气象服务, 把自身气象服务发展扩大化, 使气象信息深入到基层当中, 根据甘肃地区的实际特点, 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气象服务, 把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地服务到了农业, 为甘肃省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气象部门在各级开设了天气电话服务、广播服务、电视服务, 在地方也提供相应的天气信息, 为人民群众及时地了解气象信息提供了途径。在气象灾害预警方面, 出现气象灾害时可以提前对人民群众进行通知, 并做出预警, 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气象信息的发布上, 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建立气象信息网站, 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地更新和发布相应气象信息, 保证气象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在气象部门配备了相应灾害抢救设备, 可以及时地在灾害发生时进行抢救工作。在气象机构对于农业生产的服务上, 除了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和气候评价之外, 对于农业产品的相关开发工作也提供了帮助, 使服务形式不仅仅是气象信息的提供, 更深入立体地对农业发展建设进行服务。气象部门还通过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 普及人民群众的气象知识和灾害预防应对机制, 录制相关教育短片, 发放文字材料,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工作。通过气象知识的宣传, 提高了农村对气象的认识, 并提高了其应对气象异常和灾害的能力。

在气象信息的灾害异常预警工作中, 整体预警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气象异常和灾害对于农业经济影响非常大, 严重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对于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人民群众来说, 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较少, 在偏远地区, 人民群众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在现阶段气象信息发布上, 还存在不少缺陷, 难以满足普通群体和特殊群体的需要。在对于气象知识的认识上, 农民了解程度不高, 在生产中不能有效地结合气象信息进行生产安排, 影响生产效率, 对农业生产建设造成了很大阻力。

2 气象防灾减灾农业发展服务的措施农业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工作上, 做好气象来服务农业是非常必要的。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安排有着很大的作用, 是安排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参考信息。在气象机构对于气象信息的处理上, 要更加地细化和准确分析气象信息, 提供细致准确的预报, 并且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以保证配合农业生产的安排。在气象灾害预警工作上, 加大力度, 保证气象灾害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保证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气象的特色服务上, 要提高气象信息的针对性, 气象机构要与农业大户进行沟通和联系, 建立高效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 在气象预警和气候多变的季节上加强气象信息发布工作。气象服务机构要主动积极地与农业生产主力企业进行沟通和练习, 在提供气象信息的同时, 准确地对气象进行评价, 辅助安排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活动, 保证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在气象信息的发布上, 对于农村气象信息的发布要增加相关渠道, 改变现在信息渠道少、接收难的现状, 对于偏远地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气象知识宣传工作上, 要加大宣传力度, 传达气象知识和灾害防治的知识, 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气象工作的重视程度, 提高对气象信息的认识。

3 结束语

甘肃省近年来, 气象科技不断发展, 气象工作人员根据当地实际特点, 制定了适应地方农业条件的服务举措, 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切实的服务到了农业。但是,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对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气象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气象部门要利用自身的职能来优化农业生产, 提高农业发展。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气象机构要拓宽信息发布渠道, 加强气象信息发布和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在自身服务上, 要优化自身结构, 建立完善的特色气象服务体系,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于科辉, 于海军.农业气象服务建设与思考[J].农技服务, 2011 (7) .[1]于科辉, 于海军.农业气象服务建设与思考[J].农技服务, 2011 (7) .

农业防灾减灾检查通知 篇2

市、县、县、县农业局:

根据省农委《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调度检查的通知》和《市20xx年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玉米覆膜)补助政策实施方案》,为及时了解各县(市)农业防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我委决定对全市玉米覆膜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度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度内容

(一)文字材料。主要包括政策落实的总体情况;项目落实进展情况;县(市)出台的`配套政策及落实情况;配合政策落实开展的粮增工程、高产创建进展情况;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二)调度表。各县(市)农业部门定期通过农情系统逐级填报全市政策执行情况调度表(附件1)。

二、调度时间

报送时间从4月26日起直至各县(市)农业局以正式文件上报全面总结为止。调度表实行“一周两报”制度,每周一、四上午9:00前完成报送;文字材料实行周报制度,每周二中午14:00前完成报送。

三、有关要求

(一)明确责任。各县(市)农业局务必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亲自抓,并明确一名业务骨干专人负责,将其联系方式(附件2)于4月26日中午前报送市农委综合处和农推站。

(二)层层把关。各县(市)农业局做好政策落实情况调度工作,严格审核把关,汇总上报调度表和文字材料。所有上报材料和表格要确保真实,严禁虚报进度、编报数据、谎报内容等弄虚作假行为。

(三)注重时效。在完成通知要求的报送任务基础上,有价值、有新意、有时效的材料可随时报送。要尽量收集基层在补助资金落实过程中的生动实例,农民群众的鲜活语言和推动政策落实的典型代表。

(四)实行全程跟踪。各县(市)要收集制定县级方案、计划任务下达、项目前期组织、物资(资金)落实到村组(农户)、技术措施统一落实到田、实施情况村级张榜公示、完成核验和资金支付等各环节有关情况,要定期上报市农委。

(五)及时报送全面总结。各县(市)农业局技术补助政策落实情况典型材料,全面总结材料于5月15日前报送市农委。

四、其他事项

气象如何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篇3

关键词:气象;农业;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66

气象是现代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业正常生产的手段之一。当今农业正由传统的单一化向集约化转变,近年来,受全球大气变暖的影响,低温冻害、冰雹、旱涝等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农村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地区,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服务工作。

1对气象部门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现状的分析

1.1气象信息不准确

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主要指的是气象部门对未来天气预测和预报的准确度。目前,各级气象台都建立了人机交互,利用相关数值对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和天气预报技术。其中,由于计算机软件不能对大气变化情况进行实际的模拟,导致气象信息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1.2农民接受气象信息渠道闭塞

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农民接受气象信息的渠道仍然是有限的,一般都是通过电视的天气预报或是自行打电话到气象局询问天气情况,气象台只能对大区域范围的天气进行预测,还缺乏小范围的天气预测服务。农网和农村的信息化程度还存在很大不足,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气象信息的服务。

1.3气象信息不能有效地传播

农村一般处于较偏远地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相对比较分散,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存在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情况,这使得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受到了限制,不能及时的获取气象信息。

2加强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2.1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

气象部门要根据近几年来农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的情况,农行生产布局变化对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要求的变化,建立起区域性的观测网络。针对气象不能为小区域农业减灾防灾服务的现状,要建立起高时空密度、自动化和多要素的现代化气象综合检测网络,对相关的气象资料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提高气象检测的能力。

2.2提高对灾害的预测和预防能力

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体系是气象部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重要环节,只有对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和预报,才能对灾害做出及时的预警和采取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因此气象部门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灾害预警工作。在做好对常规天气预测准确、及时的同时,也要重点做好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针对当地的农业特色,做好防旱、防洪、防涝以及防冻等农业气象的灾害预防措施。除此以外,气象部门还要适当增加适合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针对不同农作物与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的发育要求,对农民进行有效地指导。

2.3完善农村气象体系建设

气象科技服务是为农民服务的一项工作,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板块开发出适用的农业气象服务。让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出去,明确气象部门主动传递信息的责任,及时更新和发布气象信息。健全村级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制度,让专职的气象员在农村收集气象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或者黑板等载体,及时告知当地农民天气情况。同时,还可以加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公共媒体,为农民及时传达气象信息,让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气象的变化。除此以外,利用短信信息、短信专题等渠道,也可以为农民及时的传递气象信息。为了提高农民自己识别气象的能力,还可以深入农村,加强对气象科技知识的宣传,让农民也了解和掌握到相关的气象知识。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气象服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对农业的防灾减灾服务职能,加强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现代农业的体系结构,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部门预报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对农业气象的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郝东敏. 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A]. 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中国气象学会,2011:5.

[2]花纯伟,何悦,刘杰. 立足"三农"防灾减灾需求破解气象为农服务难题——关于进一步做好苏北农业大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A]. 中国气象学会.S1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中国气象学会,2012:5.

[3]张建新,杨再强,赵小艳,李芬,侯润兰. 我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82-85.

[4]陈刚.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促进湖南农业生产发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4:45-47+54.

农业防灾减灾 篇4

1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界定

农业气象保险是指为农业生产中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林业或渔业等生产过程中遭受到气象灾害或者其衍生灾害带来的损失而提供的保险。农业气象保险既可以按农业的种类进行划分, 又可以按照气象灾害的不同进行划分。按照保险责任的不同又可分为综合责任保险、基本责任保险以及一切险[2]。

2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 气象灾害时常使农民血本无归。农业气象保险的出现为稳定农民收入, 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旦受灾, 农业气象保险可以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 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3,4,5]。农业气象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使农民在大灾过后不会为生计和下一年的生产经费而发愁。

3 农业气象保险存在的问题

第一, 我国农业气象保险的补偿比例相对较低, 导致灾害发生时农民获得赔款较少, 农民的投保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制约。第二, 农业气象保险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 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法律的缺失是农业气象保险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 农业气象保险制度建设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6]。

4 农业气象保险的发展策略

4.1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保险体系

要想使农业保险能够朝着一个良性角度稳步发展, 就必须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保险体系做支撑, 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7]。农业气象保险要制定出一套以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主要体系的标准保险体系, 为气象灾害保险种类的划分提供依据, 使农业气象保险更加规范和科学。制度的建设必须依照中国特有的国情, 设立保险基金, 在灾情严重的时候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 提高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4.2 完善农业气象保险法规

农业气象保险法规是农业气象保险规范的保障, 只有在法治法规的监督下运行, 农业气象保险才能稳步发展。否者倘若一直在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下运行, 农业气象保险的作用将受到限制。想要改善农业气象保险的尴尬境地, 农业气象保险法规必须规范。

4.3 农业气象保险市场化

只有将农业气象保险市场化, 使其实现商业化运作, 才能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推动农业气象保险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5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构建

对全国气象灾害分布进行调查, 充分掌握灾害的分布状况。建立全国各个地区的气象灾害数据库, 分类汇总, 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区域划分, 定期对调查资料进行采集、更新。同时, 将气象灾害的风险程度公布, 增强社会性的防灾减灾意识, 为完善农业气象保险和改善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农业气象保险的发展, 必须依靠政府部门的扶持, 只有政府积极参与, 农业气象保险才能长足发展。我国农业想要发展, 必须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开展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技术研发应用, 强化气象灾害、草原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加快国家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和重点地区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工程建设。同时, 加强种子、饲草料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 推广相应的生产技术和防灾减灾措施, 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必须在立法、组织构建、政策规范、产品销售和开发等多个环节不断完善, 才能真正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 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使农业生产少受气象灾害的影响, 既是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也是我国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在我国的推广势在必行, 如何有效减灾防灾成为近年来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而不断总结防灾抗灾的经验, 提高减灾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农业防灾减灾

参考文献

[1]马云云, 杜丽.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1) .

[2]马晓海.广东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战略研究[J].东部农业科学, 2014 (4) .

[3]杨林.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及其范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7) .

[4]陈正洪.中国气象灾害与应急体系探索[J].农业灾害研究, 2012 (22) .

[5]鲍文.中日农业保险体系比较与借鉴[J].西南金融, 2013 (16) .

[6]朱晓华.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减灾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8) .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篇5

一、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现状

1.防洪避洪能力。去年进入汛期以来,我省洪

灾不断。就拿4号台风“碧利斯”来说,我省粤东、粤北的农业遭受重创。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93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8万亩,绝收面积105万亩,预计全省减收粮食57万吨,农业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65亿多元。渔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4.24亿元,损失水产品达到16.30万吨,受浸池塘面积达到59.62万亩。潮州、惠州、梅州、韶关、清远等重灾区的蔬菜、水果、早稻、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省是每年台风必经的地区之一,按理说农民抗洪应该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了,但以上数字还是让人心悸。可见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仍极其微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局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2.防御农业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我省汛期的到来,各地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分别出现了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明显的迁入峰。据各监测点监测,虫量比上年多得多,至5月10日止雷州市站灯下累计诱白背飞虱13816头、褐飞虱118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9倍和10.8倍。另据了解,梅州等地早造水稻发生空秕粒灾害,由于2006年5月份遭遇50年来罕见的低温天气,恰逢早造水稻抽穗扬花期,尤其是成熟抽穗期处在5月下旬反常低温的早熟品种,根本无法进行抽穗扬花正常授粉,导致结实率严重降低。当地农业部门统计,梅州兴宁市严重受灾的稻田面积达4.6万亩,预计水稻减产量9000吨;梅州蕉岭受灾面积1.5万亩;河源、江门、韶关、清远等地也有部分早造水稻受害,估计此次全省早稻受灾面积超过10万亩,约有30多万农民受灾。农民防御农业病虫害能力还远远跟不上灾害的剧增。

3.禽畜疫情加重,农民减产减收。去年以来,**省揭东县、潮安县、罗定市和海丰县先后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去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受禽流感疫情的持续影响,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约45519.04万只,禽肉产量约523469吨,禽蛋产量约154582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5.0%、2.9%、3.4%。

4.基础设施没保障。丰顺县黄金镇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水涝地区。境内有9.7公里长的防洪大堤,捍卫着1.8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去年4号台风“碧利斯”期间,防洪堤坝滑坡、塌方、裂缝30米左右的就有30多处,水毁管涌40多处。因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而崩溃,全镇经济损失严重:受浸水稻5300多亩(其中淹死4100多亩,埔东村全村水稻颗粒无收,光明、深田、埔头角、扬石、隍洞等5个村水稻80%失收),其它农作物损失3760亩,受黄泥、潮泥冲毁水田1000多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损坏公路5公里,损失物资150吨,生猪350头,三鸟1.5万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3000多万元。修复堤坝、高排水毁工程需资金120万元,对于贫困的黄金镇来说这是天大的难题,而不修复基础设施就预示着下一场洪涝将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二.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存在问题。

1.防范意识薄弱。一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较重,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之后,留在农业上的较低素质的劳动力对农业防灾避灾知识、技术更不容易接受和实施,他们总认为灾害不会那么巧降临到自己头上,根本谈不上为保护公共种养环境花钱出力。虽然农村分田到户、农民成为独立生产经营者已有二、三十年,但却极缺乏防灾避灾意识。农民在生产活动中很少主动地进行防灾避灾,比如在种植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的重种植轻植保、年年洪涝的田块却跟大众盲目选择作物品种而不是选生育期能与汛期错开的品种避灾,在畜牧业中较普遍的存在重发展轻预防的现象,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灾害不同程度的发生,使某些本可以是轻灾、小灾的变成了重灾、大灾。

2.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不尽合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不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发展。未能针对洪区与旱地特点,实施宜稻则稻、宜牧种草、宜渔则渔、宜林种树的“适应性农业”模式。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节粮型草食动物比重过小,规模化、工厂式的饲养数量还不多。

邵阳市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篇6

摘 要 分析探讨了邵阳市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冰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影响,从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做好防灾减灾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农业防灾抗灾措施。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湖南省邵阳市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属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多样,兼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地和平原,以丘陵山地为主,邵阳市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热同季,受地貌地势影响,气候复杂并垂直变化,地区气候差异明显,降水量季节和空间分配不均,气象灾害频发、多发,其中干旱、洪涝、低温和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出现频繁,危害严重[1]。

1 邵阳市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1.1 干旱

邵阳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西域”,年降水量1 218.5~1 473.5 mm,降水集中在每年的4-6月,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0%~80%,降水的过度集中和不均分布,使干旱成为当地最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干旱灾害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损失大,其影响范围和农业损失及受灾面积均占据所有灾害第一。据统计,近50 a中,邵阳市干旱灾害十年八遇,大旱和特大干旱发生概率达30.9%,并呈现出干旱发生周期缩短趋势;邵阳市干旱以为主,夏、秋连旱,夏、秋、冬连旱,夏、秋、冬、春四季连旱年份时有发生[2]。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农村生活用水、林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多个领域,其中1992年夏、秋、冬三季连旱造成邵阳市粮食损失3.6亿kg;2003年全市22.37万hm2粮油作物和13.05万hm2经济作物受灾,5.6万hm2林业受旱,2.1万hm2水产养殖业受灾。

1.2 洪涝

持续强降雨天气往往会形成洪涝灾害。邵阳市降水集中,干湿季明显,洪涝灾害是仅次于干旱的又一严重气象灾害,洪涝年通常3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5年一遇,重度洪涝存在5~7 a的准周期。邵阳市洪涝灾害季节性明显,随着4月雨季的逐渐开始渐次出现,以5-7月的夏涝为主,其次是8-10月的秋涝,3-4月的春涝机率较小,11月-翌年2月一般不会出现洪涝灾害。2014年5月9日晚-10日午,洞口县普降暴雨,降雨量达160 mm以上,多地爆发山洪灾害,引发毓兰、花古、洞口、花园等17个乡镇超过2万hm2早稻、油菜、玉米、西瓜等农作物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42亿元。

1.3 低温寒潮

低温冷害包括“四月寒”“五月寒”“九月寒”三寒和冰冻。邵阳市低温冷害主发生在4月,4月上旬或下旬连续3 d以上日平均气温<15 ℃且阴雨寡照,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5月连续5 d以上日平均气温<20 ℃可造成低温冷害,不利于早稻分蘖和幼穗形成,影响棉花苗期正常生长;9月连续3 d以上日平均气温≤22 ℃,出现寒露风,对晚稻抽穗扬花和壮籽影响较大;1-2月期间若极端最低气温降至-10 ℃以下,出现冰冻重霜,可严重威胁越冬作物和亚热带果木,使其遭受冻害。

1.4 冰雹

邵阳三面环山,境内山地丘陵起伏,受其影响,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极易产生辐合,引起辐合上升运动,加剧对流活动,形成冰雹天气。冰雹天气突发性猛、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对农业危害严重,邵阳市冰雹灾害多发生在3-5月,春季冰雹日数可占全年总降雹日数的75%左右,以4月出现日数最多。2006年4月8日邵阳市新邵县龙溪铺、新田铺等乡镇出现冰雹天气过程并伴随短时雷雨大风,冰雹过程持续11 min,最大冰雹直径15 mm,冰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左右。

2 防范措施

2.1 加快灾害监测网络建设

积极争取风廓仪、雷电灾害监测网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等建设。加密布设覆盖所有乡镇、林区、农业特色种植区等的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在7个粮食主产区,重点绥宁、城步林区,新宁脐橙、绥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特色经济作物区及现代农业科技园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不断提高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建立综合临近报警系统,提高预报预警服务的及时性和主动性。

2.2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积极推进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由市气象局成立市级气象灾害预警中心,负责全市境内的预警信息的发布,各县(市)气象局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分中心,负责本县(市)范围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加快推进气象预警信息接收传递设备设施建设,实现每个村镇、重点防范区有农村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卫星短信息广播等设备,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卫星广播等多种方式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影响群众,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全市所有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每个村指定1~2名气象信息员,形成县(预警分中心)-乡(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气象信息员)-户直通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及时有效组织群众开展防灾避险。

2.3 加强组织领导和防灾救灾支持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领导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和经济等手段,大力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灾情调查评估。在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后,及时组织各相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做好队伍、装备、资金及物资等应急准备,加强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监控和水利工程防汛抗旱调度等,并组织对高风险部位进行巡查巡检,根据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救助安置等工作。同时,加大防灾减灾支持保障力度,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多渠道增加投入,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4 调整农业生产制度,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邵阳市气候规律和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制度,在干旱区积极推行“水稻+旱田“种植模式,在水源充足区发展双季稻、水产养殖业等。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趋利避害,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带,集中规模种植优质抗逆性强品种,加强农田小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加强作物科学化、机械化管理,降低和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振晖,吕校华.邵阳市干旱特点、成因及防御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4(6).

[2]刘军.湖南农业自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4).

农业防灾减灾 篇7

关键词:气象灾害,种类,防灾减灾对策,新疆察布查尔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 同时还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 仅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占全部损失的70%。察布查尔县由于特殊的地形, 其气候差异比较显著, 察布查尔县境内可以划分为4个气候区: (1) 南部山区:其海拔通常在1 500~3 800 m之间, 冬季温暖, 夏季凉爽, 热量不充足, 无霜期时间短, 年降水量极为丰富, 草木生长比较旺盛, 冬季常常出现逆温带; (2) 山岗地带:海拔通常在100~1 500 m之间, 热量不充足, 年降水量充沛, 积雪后, 风速较大, 适宜喜凉作物生长; (3) 山前丘陵缓坡:海拔通常在700~1 000 m之间, 年降水量少, 温度较高, 风速大, 热量极为充足, 光照时间较长, 年内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积雪较薄, 比较适宜畜牧业发展; (4) 伊犁河平原地区:海拔通常低于700 m, 光照充足, 有丰富的热量, 每年的4—5月风速较大, 无霜期时间较长, 有利于喜温作物, 例如水稻、瓜类、玉米等作物的生长。现对其气象灾害进行探讨。

1 种类

1.1 干旱

由于察布查尔县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以及河流水量季节性变化比较大, 导致农业干旱灾害时常出现, 尤其是在平原地区出现干旱灾害的频率更大, 严重影响农、牧业的正常生产, 其中察布查尔县干旱最严重的时间通常出现在每年的4—6月, 造成的影响也最严重。察布查尔县地区农业旱灾的主要特征是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旱灾持续时间较长[1,2]。

1.2 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是察布查尔县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主要是由于外界因素使农作物体内的水分失去平衡, 使农作物自身出现水分亏缺现象, 对农作物各个生育阶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农作物绝收。

1.3 冰雹

从发展极为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冰块或者冰球称之为冰雹。冰雹灾害是察布查尔县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方性、突发性以及局地性的特点。因冰雹的侵袭而造成农作物遭受大幅度损失的农业气象灾害被人们称为冰雹害。冰雹出现的时间比较短, 但是由于强度较大、来势凶猛, 往往严重影响着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 在出现冰雹天气时, 轻则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绝收。

1.4 冻害

所谓的冻害就是指温度低于0℃造成农作物体内出现结冰, 进而伤害农作物的现象。冻害经常出现在越冬农作物、果树等植物上, 对于察布查尔县来说, 比较常见的冻害是越冬农作物冻害以及果树冻害。

1.5 寒潮

察布查尔县在春、秋、冬3个季节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大面积灾害性天气是寒潮灾害, 通常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 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在整个新疆境内。寒潮灾害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大风、降温、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 严重影响农牧业正常的生产。

2 防灾减灾对策

2.1 加强监测预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时也是第一减灾力, 在进行防灾减灾的过程中, 不管是灾害预测, 还是灾害预防都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来不断提升灾害的预测和预防能力。对于察布查尔县气象局来说, 应对灾害性天气, 应加强预测预报, 努力攻克预报突发性灾害的难关。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方面, 需要气象部门做好关键性天气、重大灾害性天气以及农事季节天气的准确及时预报, 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 向公众提供未来更加精确的滚动天气预报[3]。

2.2 加强防灾信息传输和综合灾害保障

要加强对察布查尔县的通信网以及电视网的建设, 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 不断增加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信息;通过建立手机短信气象信息平台以及互联网网站, 借助于目前最常用的通讯服务手段来为农牧民直接服务, 以确保农牧民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接收到相关的气象信息, 还要重点建设通过“3S”技术构建出的农业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察布查尔县还有一部分地区存在经济落后、灾后重建困难等情况, 这种形势下很容易出现灾害经济困难的现象。因此, 相关部门需要对灾害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农业灾害的商业保险机制不断进行完善, 政府部门应对防灾减灾工作加大投入力度[4,5]。

2.3 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对察布查尔县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建设, 同时还要不定期地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气象部门应组织一部分人在中小学、乡镇等地区, 通过黑板报、宣传册、高音大喇叭、讲座等形式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让每一位群众都能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应对策略以及自救的方法, 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提升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规避气象灾害, 把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6,7,8]。

参考文献

[1]高玉兰, 杨凤书, 赵翠媛, 等.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减灾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5) :9039-9041.

[2]顾掌根.嘉兴市农业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10) :3-5.

[3]王惠娟.江西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13) :51-52.

[4]刘双, 穆国磊, 李俊有, 等.敖汉旗主要气象灾害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5) :120-121.

[5]马如龙.台州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及其战略思考[J].浙江气象科技, 1991 (增刊1) :39-40.

[6]陈娟, 陈磊, 吕凯, 等.安徽省农业灾害情况及防灾减灾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8) :212-217.

[7]陈彦文, 麻志周.农业灾害经济分析研究[J].灌溉排水, 2002 (3) :20-23.

农业防灾减灾 篇8

1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及其危害分析

1.1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概况

3—5月多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湘阴县交汇, 能形成阴雨绵绵、寒气逼人的春季倒春寒、连阴雨、5月低温。因湘阴县地处湖南向北开口处, 所以它们的发生更濒繁、影响更大。5月低温也是“三寒” (即3—4月春寒或倒春寒、5月寒、9—10月寒露风) 中表示最为突出的, 对水稻生产的不良影响有时比倒春寒还要严重。“雨靡靡、风潇潇、一场秋雨一场凉”, 这更是湘阴县秋季连阴雨、寒露风固有的特征。

4—9月正值湖南主汛期, 湘资两水的下泄、加上长江三口和沅澧水的注入, 造成南洞庭湖的顶托以及湘阴县的集中降雨, 洪涝灾害表现尤为明显;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其边缘的云雨带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地区, 也是造成湘阴县多雨的原因。冬—夏季或秋、春季大气环流的异常表现, 大陆冷高压、副高长期稳定控制和月、季或年际降雨时空的分布严重不均, 是造成湘阴县干旱的原因。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异常即西风指数的异常更是造成湘阴县旱涝的主因。

6—8月受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大型的东亚大气环流副高稳定控制和当地下垫面洞庭湖水热源热容量大的影响综合作用, 常造成湘阴县的高温热害与干热风。

一年四季中, 受冷 (暖) 锋、低槽、切变线、强对流云系单体或复合体等系统或非系统性云系的影响, 常可产生大风。1983年4月27日在湘阴县境内的铁角嘴—樟树港—玉华一线还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龙卷风灾害。

综上所述, 湘阴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以倒春寒、连阴雨、5月低温、寒露风、洪涝、干旱、高温热害、干热风、大风为主。

1.2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

1.2.1 倒春寒

从湘阴县近4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 (表1) 得出, 倒春寒近10年 (2001—2010年) 发生频率为40%, 比前30年 (1971—2000年) 增加7%, 其中接近或达到重度倒春寒的发生频率为10%, 比前30年增加3%;倒春寒+接近或达到重度倒春寒且以4月居多, 在近10年中发生的频率占总发生频率的80%, 比前30年增加了22%。

1.2.2 连阴雨

近10年、前30年连阴雨发生频率分别为60%和107%, 重度连阴雨发生频率分别为17%、9%, 连阴雨+重度连阴雨且春季3—5月发生的频率分别为83%、60% (表1) 。

1.2.3 5月低温

5月低温近10年发生频率共为50%, 仅比前30年减少了3%, 其中重度5月低温发生频率为20%, 比前30年增加了10% (表1) 。

1.2.4寒露风

寒露风近10年发生频率为20%, 比前30年减少了20%, 其中重度寒露风未见发生, 比前30年减少了3% (表1) 。

1.2.5 洪涝

洪涝近10年发生频率为40%, 比前30年发生频率增加了10%, 其中重度洪涝发生频率为10%, 与前30年发生频率相同 (表1) 。

1.2.6 干旱

干旱近10年发生频率为80%, 比前30年发生频率增加了40%, 其中特大干旱发生频率为20%, 比前30年增加了10% (表1) 。

1.2.7 高温热害

高温热害近10年发生频率为90%, 比前30年发生频率增加了34%, 其中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70%, 比前30年增加了47% (表1) 。

1.2.8 干热风

干热风近10年发生频率为70%, 比前30年发生频率增加了3%, 且比前30年更集中发生在7月上中旬, 频率高达60%, 比前30年7月上中旬的发生频率增加了30% (表1) 。

1.2.9大风

由表2可知, 大风近10年发生年平均1.1次, 比前30年年平均4.6次减少3.6次, 其中每年5次及以上大风的年数频率为0, 而前30年每年5次及以上大风的年数频率达43%。

总的来说, 湘阴县多年倒春寒、干旱和高温热害逐渐趋于严重;洪涝、5月低温、干热风较重且趋于平稳;连阴雨、寒露风、大风有趋弱的趋势[1]。同时“三寒”在一年中均出现的较少;干旱、高温热害、干热风同时出现的年份不少;倒春寒、5月低温、寒露风、洪涝分别与连阴雨相伴出现的也时有发生。

1.3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长的危害

倒春寒、5月低温、寒露风均属冷害灾害, 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延迟或障碍, 洪涝和连阴雨分属湿害灾害[2], 高温热害属热害灾害, 同时干热风和连阴雨同属阴热害复合型农业气象灾害。

早稻生长前期倒春寒可造成低温烂种烂秧并诱发多种病虫害发生, 致早稻发生部分或大面积少秧, 延误栽插季节;早稻生长中后期的5月低温严重影响早稻返青分蘖, 常造成僵苗不发;连阴雨致水稻生长不良和病虫害加重, 严重的可造成洪涝灾害;9—10月寒露风可使正在扬花的晚稻生理机能衰退, 抑制花粉粒的正常生长, 从而影响晚稻的产量形成, 常造成双季晚稻空秕率显著增加, 千粒重降低, 甚至不能抽穗扬花结实, 继而影响全年的总产量。在水稻生产全生育期的洪涝灾害致稻田冲毁或水稻秧 (禾) 苗淹没、浸泡, 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干旱致稻田缺水, 水稻无法抛栽, 生长受阻, 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高温热害使温度超过水稻生长和发育的上限温度, 常造成早、中稻高温逼熟, 空秕率增加, 千粒重降低, 严重减产;值双季早稻抽穗结实期, 干热风对早稻结实、灌浆成熟和产量形成十分不利。高温热害与干热风常造成农作物蒸腾失水、根系供水不及、叶片青枯、果实炸裂而干枯, 造成减产。大风常吹坏、损毁水稻秆、颈、叶和花蕾等, 引起水稻倒伏而减产。

2 部分个案气候背景及分析

2.1 2010年4月11—19日岳阳市发生的倒春寒

多年多次倒春寒都经历了由华南静止锋生成到不断有新的冷空气从北路或东路加入静止锋中, 使静止锋不断补充活力而较长时间存在的过程。可以认为所有发生在南洞庭湖区范围内的倒春寒都与华南静止锋有关, 换句话说, 形成倒春寒的天气形势就是有利于春季华南静止锋生成和维持的天气形势。在高空500 h Pa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形势中, 有“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平直西风型”和“两槽一脊型”3种形势有利于春季华南静止锋的形成和维持[3]。

2010年4月11—19日的倒春寒, 岳阳市各站出现日期和过程日平均最低气温值分别是14日湘阴6.5℃、岳阳6.6℃、临湘6.1℃、华容6.1℃、汨罗6.7℃、平江7.2℃, 分别比过程出现日前日平均气温下降了12~15℃。此次倒春寒期间华容县出现了大雷阵雨和雷暴强对流天气, 对水稻育秧和油菜生长极为不利;岳阳市和岳阳县及云溪区也出现了雷雨等强对流天气, 对早稻、棉花、油菜、茶叶等作物受损严重;湘阴、临湘、汨罗、平江出现的倒春寒也伴有连阴雨或冰雹天气出现。由图1可知, 在4月中旬各站的过程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较低, 与其多年的月平均值均相差甚远。

分析过程前日4月10日08:00的环流形势, 高纬度亚欧为宽广深厚的冷高压, G中心1 037.5 h Pa位于50°N、80°E附近, 我国区域 (20°~40°N、60°~110°E) 也为宽广的低压区, 低压中心在青藏高原以西地区 (30°N、80°E) , 研究区中低层为弱偏南气流, 对应的南低北高形势明显 (图2a) ;10日08:00 850 h Pa天气形势图上中纬度D中心在35°N、80°E附近, 有闭合环流存在, 高纬度D中心在55°N、130°E附近, 对应的G中心在55°N、70°E附近 (图2b) ;500 h Pa天气形势图上中低纬度环流平直 (图2c) 。倒春寒天气发生的当日11日08:00反映在地面天气图上高纬度冷高压是加深东南移至50°N、90°E附近, 其中心达到1 040 h Pa, 中纬度低压东移 (扩) , 在贵阳附近有1 005.0h Pa低中心, 500 h Pa天气形势图上研究区西南气流明显加强;12日08:00, 南下冷空气渗透已经到达研究区, 高空都转西北气流, 但其势力此时明显弱于南方偏西南气流。13—14日, 高纬度冷空气继续加强并缓慢东移, 此时的高压形状转竖, 14日08:00冷高压从伊尔库茨克至我国东南沿海全线打通 (图3a) 。14日08:00 850 h Pa天气形势图上研究区为偏南气流, 孟湾低槽在发展并有148位势什米线的闭合环流存在 (图3b) , 500 h Pa仍为平直气流。15—16日, 地面研究区处于冷高压中心, 高空有东亚槽 (弱槽) 形成, 研究区处于槽后偏西北气流中。17日08:00地面处于东高西低的形势, 高空环流仍平直;19日08:00地面和850 h Pa为低压控制, 高空盛行西南气流, 500 h Pa天气形势图上当地吹西南风 (图4) , 环流的调整并好转, 倒春寒天气即结束。地面冷空气的不断渗透和高空的暖湿气流长期对峙交汇以及高空多日的平直气流引导是此次长时间倒春寒天气发生的主因。因湘阴地处洞庭湖区, 风和水汽相互作用, 反映在研究区从出现日至结束日均是阴冷湿润的。

2.2 1991年5月1—12日岳阳市发生的5月低温

5月低温和倒春寒天气形势特征基本一致, 5月低温发生的当天都是高空500 h Pa西风环流指数由高指数转为低指数, 副高脊线从16°N附近北抬到18°N附近, 平均北抬2个多纬距。维持时, 西风环流指数由低指数转为高指数, 副高脊线位置平均北抬到18°N或以北地区。结束时情况相反, 西风环流指数由高指数转为低指数, 副高脊线从19°N以北南退到16°N附近, 平均南退3个多纬距。在700h Pa高空图上, 样锋面活动, 其中80%或以上的5月低温有华南静止锋与之相伴。所有的5月低温都是冷空气入侵的结果, 其中绝大多数也是北路或东路冷空气[4]。

1991年5月1—12日岳阳市各站均为重度5月低温, 出现的具体时间、日平均气温变幅见表3, 而历年该旬旬平均温度是最南端的湘阴为20.5℃、最北端的临湘为20.3℃, 可见对比过程期间的低温值已低至极点。此次5月低温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大, 早稻插秧后迟迟不能返青成活, 分蘖发兜迟缓, 导致产量降低;还造成已成熟的小麦、油菜生芽发霉, 棉花烂种死苗。继4月以来, 湘阴与其他各站一样, 早稻播种和育秧期天气一直很差, 中西部地区为平直西风环流;2日08:00地面在车里雅宾斯克附近 (57°N、60°E) 和雅库茨克附近 (62°N、125°E) 各有一高一低的1 040和1 005h Pa闭合中心, 此低压已发展为锢囚锋低压, 其锋后的地面高压宽广深厚;4日08:00亚洲地面为东高西低型, 我国的酒泉—成都—贵阳为宽广的低压区, 对应的850、700 h Pa图上南京—南昌—长沙—贵阳一线都是偏南气流, 而高纬的一高一低演变成为1 035和995 h Pa的闭合中心, 分别位于车里雅宾斯克以南 (50°N、65°E) 和雅库茨克东北方 (70°N、140°E) , 特别是高压前面演变成的3个锢囚锋后段5月上中旬的5月低温伴有持续的连阴雨寡照, 使秧苗素质极差且烂秧严重, 栽插推迟, 5月20日左右还只完成应插的80%。

分析低温日出现的当天5月1日08:00地面形势是冷锋南下已到达华南沿海, 高纬度欧亚地区在伊尔库茨克和海参崴各为一高一低的1 030和990 h Pa闭合中心, 850 h Pa天气形势图上为同位相的152和124位势什米闭合中心, 700和500 h Pa东亚大槽明显, 且在700 h Pa天气形势图上上海—南昌—长沙—昆明一线的高空风有明显的切变, 偏南和偏北气流都非常旺盛, 500 h Pa图上长江中下游一线为偏西北气流。高空700和500 h Pa的L中心落后于D中心, 有利于高纬度系统的加深发展;2日08:00地面形势1 020 h Pa冷高压闭合线仍盘踞在大陆上空, 反映在高空850 h Pa为高压脊、700 h Pa为弱脊、500 h Pa对应的与东北加深的锢囚锋后段形成贯通一起的锢囚锋,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850和700 h Pa图上可见明显的温度密集区, 表明高纬度地面冷源充分、不断补充南下的冷空气和中东部的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及当地上空交汇形成5月低温的形势稳定;5日08:00在南昌有一小D生成 (1 010 h Pa闭合等压线) , 形成弱锢囚锋, 其后段的冷锋正好位于南昌—贵阳一线;6日地面冷空气南下, 南昌的低压锢囚锋后段东南移至海上;7—9日08:00, 地面、850h Pa和700 h Pa各层为高压区, 但500h Pa上空气流平直, 高原上多小槽不断东传;10日08:00地面我国中东部为均压场, 1 020 h Pa闭合小高压在上海以东洋面, 低纬度1 000 h Pa中心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洋面较远的地方生成并维持, 孟湾的低压发展并扩展, 高纬度的伊尔库茨克为暖脊, 暖温度脊滞后于气压脊;12日08:00地面台风向菲律宾靠近, 北方的锢囚锋后段冷锋到达乌兰巴托, 14日08:00到达大连—济南—郑州—西安附近, 15日继续南下于16日08:00到达东南沿海;16—18日研究区850 h Pa基本为高压脊, 高空700、500 h Pa仍为宽广的低压区;20日08:00新发展生成的锢囚锋后段冷锋位于长江中下游沿线以北的地方, 21日南下消失。环流的调整好转低温结束。纵观中高纬度多锢囚锋的生成, 不断有冷空气的注入并切入下垫层, 高空孟湾槽的发展, 不断有水汽的输送并补充, 促使其低温和阴雨维持, 冷锋的南下配合低纬度台风移近环流的大调整, 才使其结束。

2.3 1998年7月22日—8月1日湘阴县发生的洪涝

湘阴同同纬度地区一样, 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异常即西风指数的异常是造成旱涝的原因。夏秋季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稳定控制, 秋冬季多大陆高压盘踞, 单一气团长期稳定控制是造成当地干旱的主因。

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 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6月中下旬, 副高脊线一般第一次北跳, 并稳定在20°~25°N, 雨带随之北移,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湘阴同时进入雨季;7月上中旬, 副高脊线再次北跳, 在25°~30°N摆动,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湘阴梅雨结束, 进入盛夏, 由于处于高压脊线控制中, 常出现伏旱;7月末至8月初, 副高脊线跨越30°N, 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 雨带随之北移, 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 高压脊开始南退, 雨带随之南移。10月以后, 高压脊退至20°N以南, 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4]。在副高西进东退的过程中, 副高边缘雨带较长时间在当地维持就有可能造成当地洪涝灾害。如1998年7月22日—8月1日的天气过程就是很好的佐证, 这是夏秋季多降雨且造成大面积集中洪涝灾害的特例。11 d累积降雨量达到了243.1 mm, 7月28日副高开始减弱东退, 配合中高层低涡低槽的东移, 降水量在加强, 于是在29日出现了日降雨量66.7 mm, 30、31日的日降雨量也达到了25.0、58.3 mm。地面和中高层配置同位相, 副高缓慢东撤, 高空低槽引导很深厚的地面低压和中低层低涡切变东移, 连日大雨如注, 致湘江和湘阴内湖湖泊水位陡涨而发生洪涝。

2.4 1988年7月4—8日岳阳市发生的干热风

导致高温热害与干热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和系统, 它也是受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大型的东亚大气环流副高稳定控制和当地下垫面水热源影响综合作用造成的。另外, 副热带高压的正常季节变化处于第2次北跳后的一段时间是容易在当地产生干热风的时期。

1988年7月4—8日岳阳市的干热风具体至各站的时间是湘阴5—7日、临湘4—8日、汩罗6—8日、平江6—8日, 岳阳和华容同日14:00达不到风向、风速或相对湿度要求, 按气候标准不能统计为干热风天气, 故空缺。分析7月4日08:00当地为太平洋副高控制, 在菲律宾附近有一台风, 高空为宽广的低压 (均值区) , 148位势什米线在曼谷—南宁—长沙—汉口—郑州一线, 副高西侧588位势什米线在南宁—贵阳以西—汉口以北—郑州—青岛, 并且副高加强变竖。6日地面南京—汉口—贵阳高压区, 148位势什米线在青岛—汉口—湖南湘西—南宁, 588位势什米闭合线的西侧位于青岛—郑州—贵阳—南宁。7日08:00冲绳岛以南洋面1 000 h Pa的热带低压影响, 副高南退, 148位势什米线位于南京—南昌—长沙以南—南宁, 588位势什米线范围在缩小。9日08:00地面在青岛—蚌埠—成都的冷锋南下影响, 形势在开始调转, 11日地面冷锋南压过长沙, 高空副高完全东撤入海。

3 防灾减灾对策

3.1 加强设施农业建设, 做好防灾减灾应对

倒春寒、5月低温、寒露风对全年水稻生产影响较大, 现全面推广的洞庭湖区水稻集中育秧模式是加强设施农业建设, 改善农业局部环境因素的好方法, 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应用前途十分广阔[5]。选用经当地试验证明适宜的双季超级杂交稻即早稻耐低温的“株两优819”、晚稻前耐高热后耐阴寒的“丰源优299”[6], 或选用耐阴的常规粳稻种植栽培, 深耕蓄水保春墒, 合理增施有机肥、氮肥、磷肥, 增温保墒, 提高营养, 加强田间管理和水肥涵养, 可有效地提高作物的御寒和阴湿的能力。

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得到全面整治后, 沟渠疏竣通畅, 有条件的也可安设大功率机埠泵站抽水实施田间跑灌, 对作物叶面采用机械化滴状喷射和采用遮阴的方法等改善农田局部小气候, 合理灌溉农田,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 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有效应对高温热害、干热风灾害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还可以采用药物、生物综合防御措施应对干热风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如选用适量的过磷酸钙等化学药剂对水稻叶面喷洒, 在西乡广袤的湖区农田上间种防护林木, 以削减干热风的强度, 缩短干热风的持续时间。防护林木同时可削减大风的威力, 并部分遮阴防晒, 减少作物的蒸腾作用。遇洪涝、干旱时, 政府应紧急启动应急排灌预案, 及时组织防汛抗旱。注意山塘水库的清淤、蓄水、保安及河管涵闸的及时启动与关闭。特殊干旱日可选择有利的天气系统, 紧急实施人工增雨抗旱保苗。

湖区遇保证水位 (如湘阴城关35.5 m) 以下不溃垸, 山丘区水库在设计标准的暴雨洪水下不垮坝。遇连续3日连阴雨、暴雨天气 (东乡累积195mm, 西乡累积190 mm) 能3 d排干, 不因涝渍使农业成灾。

3.2 突出为农气象预报服务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3.2.1 及时较早地预报并确定好稳定通过8℃的日期作水稻适时的浸播期

目前为应对经常出现的倒春寒, 均采用大量压减直播, 鼓励采用科学的地膜覆盖等集中育秧模式。合理选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的日期作适时浸播期, 以充分保证常规双季水稻的全生育期足够长, 特别是避免因寒露风的危害影响晚稻灌浆结实而影响全年的总产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的界限温度也是喜温作物双季水稻开始生长的最适宜温度, 常用频数法[7], 选用5日滑动平均气温8℃、80%以上通过的日期, 就可以作常规水稻适时的浸播期。经统计得出, 湘阴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的初日在3月24日, 再通过每年的11—3月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实况来分析未来气象要素特别是气温的走势, 常使用距平或方差分析法, 用R型或Q型[8]分析法来分析样本的变化并预报稳定通过8℃的日期是可行的。

3.2.2 较准确地预报春播回暖时段播种早稻

清明前后的寒潮或寒潮大风冷空气过程, 常伴有强冷空气和剧烈降温或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冷尾暖头”标准是日平均气温≥11℃连续5 d或以上, 且有3 d每天≥2 h的光照时间。认真选择“冷尾暖头”即清明前后的回暖期播种早稻, 即抓住了生产的关键。经统计得出, 湘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1℃的初日频率、80%以上通过的日期在4月2日。抓住清明前后的寒潮或寒潮大风冷空气过程的预报是分析预报稳定通过11℃的关键, 预报着眼点也是关注冷空气的堆积、南下路径和强度即冷源, 形成冷锋、静止锋的移向、移速的预报。

3.2.3时刻关注并预报不利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出苗前, 农户应随时检查地膜是否被风等吹开或掀开, 一般是选择无风温高的晴天, 适时揭膜通风。出苗后, 一般是1叶1心时, 开始揭膜炼苗。晴天中午需两头揭膜通风, 但傍晚必须盖好。揭膜后, 遇低温连阴雨或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 应迅速盖好膜。特别是扶针现青后, 室外最高气温高于24℃时, 膜内温度有可能高达30℃, 高温使叶片灼伤, 应两头迅速揭膜通气降温。叶龄达到3~4叶, 尽量选择晴到多云或阴天、无风或少风的天气开始抛插。雨水少、风不大, 早晚或有露水, 抛插后扶针稳、转青成活即快。否则, 抛插后一场大风大雨, 秧苗七零八乱, 大多浮于水面漂走并枯死。

水稻生产的前期, 气象工作者应特别注意并预报好灾、重、转折性天气及中长期天气预报, 尽最大的可能报准未来的灾、重、转折性天气种类和未来的天气状况、风向风力 (级) 、气温及变幅和旬、月主要气象要素值, 并及时告知农业专家和广大农户, 切实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2.4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防御体系

气象工作者必须及时采用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并紧密结合实时天气形势来分析监测预警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当气象要素接近或达到阈值时, 就可能演变为某种气象灾害而影响农业生产。如4—6月、4—9月多年降雨量累积平均值分别为579和927mm, 累积洪涝灾害的阈值则分别≥753mm和≥1 112 mm。

通过现代的卫星、雷达和遍布全县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及时监测并捕捉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 做好及时准确的预报服务。遇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时, 气象工作者应按照气象应急指南的提示要求及时提醒公众加强特别的防范。通过网站、邮件、电话、短信及时发布给农业专家;并通过会议、通知、农经网、气象LED电子显示屏、气象DAB预警报器、96121咨询电话、气象手机短信、电视天气预报或近年来建立起来的一支人性化服务队伍农村气象信息员等方法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全县广大群众中, 引导群众及时主动地防灾减灾。

与农业专家可采用面对面商量分析农情, 或采用电子邮件沟通联络并信息反馈, 可切实建立会商制度, 努力开展合作研究, 实行预警机制、信息共享并联合发布。在内容和时间、空间上, 基本上实现了气象无缝隙、全方位、全覆盖。

4 结语

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和气象预报服务, 应对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利用近年来连阴雨、寒露风、大风有所趋弱, 可多发展农业机械化连片翻耕和跨区收割。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 构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防御体系刻不容缓, 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一定会助推“三农”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

摘要:地处南洞庭湖区的湘阴县是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地, 对主要粮食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利用湘阴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10年近4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和概率、影响特点, 建议加强设施农业建设, 做好防灾减灾应对, 突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使农业生产不断地趋利避害。该研究为做好县级为农气象预报服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湘阴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为农服务

参考文献

[1]蒋志光, 王辉, 李姿容, 等.洞庭湖区水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J].作物研究, 2012, 26 (1) :4-6.

[2]杨晓光, 李茂松, 霍志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减灾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吴宝俊, 孙锦铨, 陈玉秀.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的若干问题[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6.

[4]梁必骐.天气学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5.

[5]刘明高, 高绵福, 吕维, 等.湘阴县水稻集中育秧模式及应用效果[J].作物研究, 2012, 26 (1) :63-64.

[6]李概明, 罗金华, 蒋新建.洞庭湖区双季杂交稻栽培示范[J].作物研究, 2009, 23 (2) :148-149.

[7]粟志钢.早稻旱育秧适播期的确定[J].湖南气象, 1999 (3) :42-43.

农业防灾减灾 篇9

1 彰武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利工程不配套问题依然存在

彰武县排涝措施主要是以自排为主, 局部地区机排, 主要涝区排水干、支、斗、沟相通, 达10年一遇排水标准。在治涝工程建设中, 地表水排泄的工程多, 降低地下水的工程少。骨干工程多, 配套工程少, 尤其是桥涵配套明显跟不上沟道配套的发展。配套工程方面, 多年来主要打井为抗旱。目前彰武县有抗旱水源井3 511眼, 其中配套机电井2 944眼, 而降低地下水位的排灌站仅有西六甘久一处机组5台, 装机容量475 k W。

1.2 设施农业的防洪排涝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全县有22个乡镇发展蔬菜保护地, 蔬菜大棚容易受到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冷害等灾害天气影响。一些蔬菜大棚建在地势低洼处, 而暖棚一般都要下返, 2013年多雨, 地下水位高, 因此有很多大棚作物浸在水里, 棚户要用泥浆泵抽出水, 给农户造成很大损失[1,2,3]。

1.3 病虫害防治不够得力

由于现在的玉米新品种多是密植及机播精准播种, 加之2013年雨水充足玉米长势普遍较好, 农民在防控时, 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系统培训, 出现多例农药中毒事件。

2 建议

2.1 提高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建设

一是提高旱涝灾害预警和应急减灾能力。充分利用我国已建立的覆盖全国的由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等构成的旱涝灾害监测网, 建立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系统, 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覆盖彰武县全部城乡, 实现对各类气象灾害及时有效地监测预警。二是加强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三是加强气象灾害科普知识宣传, 向全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 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网络等资源, 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加大面向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广大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建立防灾减灾队伍。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成立专业施工、抢险队伍, 加强安全作业培训, 在专业化防控自然灾害的同时, 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五是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的科技投入。实现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协调领导机构全覆盖, 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全部乡镇, 气象信息员覆盖全部行政村。畅通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发布渠道, 强化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科技含量[4,5,6]。

2.2 加大工程设施的投入

全县3.33万hm2易涝耕地分布在22个乡镇, 治理工程要因地制宜、防治并重、改造和更新相结合、建设和管理相结合。为了快速有效地排除洪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要提高各级沟道排水标准, 对现有干、支、斗、沟进行清淤扩建, 与村通油路的边沟相连, 在干渠上主要交通道路设大桥, 支沟上设单排涵, 局部洼地建排水站。保证沟沟相通、路路相连、排水畅通、交通便利, 彻底改变涝区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农业的发展。

2.3 重点工程项目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 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区域农 (牧) 业结构调整建设项目, 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建议政府要下大力气把彰武县目前旱涝区农业种植区划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搞清, 有针对性地进行旱涝工程治理。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可行性论证结论和作物适应旱涝能力的特点科学规划, 减少决策失误, 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7,8]。

2.4 科学发展设施农业

一是选择地势稍微高爽地方建设施大棚避免洪涝危害。二是设施暖棚要提高标准, 避免大风、暴雨、冰雹、暴雪、寒潮、低温冷害等造成损失。三是由于设施农业投入大, 产出大, 也存在比较高的风险, 应加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倡导企业、棚户投保, 减轻灾害风险。

2.5 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

彰武县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程度还很高, 且农业生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格局, 而气候条件的变化必将会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带来影响。要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 可以适当增加春小麦、水稻种植面积, 研究农业气候种植结构转型。

2.6 加强农田污染防治

目前全县实施滴灌节水工程15万hm2, 但滴灌区有很多使用的是不可降解的地膜, 这样就会造成大面积农田和环境污染, 滴灌面积扩大了, 污染也在扩大, 建议在实施滴灌节水中尽量使用可降解地膜, 切实把环保放在第1位。

摘要:分析了彰武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 包括提高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建设、加大工程设施的投入、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科学发展设施农业、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加强农田污染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彰武县农业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产,问题,防灾减灾,建议,辽宁彰武

参考文献

[1]王凤霞.彰武县涝区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07, 27 (2) :29.

[2]杨科.湖南省邵阳市气象灾害特点及应对措施[J].北京农业, 2012 (3) :194-195.

[3]赵桂平, 李大伟, 李智勇.彰武县节水滴水节灌系统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0) :205, 208.

[4]李松平, 严力蛟, 娄伟平, 等.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防灾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9) :483-486.

[5]张惠莲.永定县烟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1) :267-268.

[6]许本作, 刘建军, 伍志民.关于农业防灾减灾的思考———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4) :26-28.

[7]刘咏梅, 赵忠福.阿拉善盟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0) :299-300.

农业防灾减灾 篇10

1.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

目前,距早稻大面积收获还有不到1个月时间,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次高温天气过程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使部分地区早稻遭受高温热害。各地要高度重视,把防范高温热害作为当前早稻生产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及早安排部署,广泛动员发动,强化责任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防范工作。

2.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高温热害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处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对温度很敏感,出现持续高温,将导致水稻高温杀雄、小花败育、花粉破裂。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会商,密切关注持续高温天气及发生区域,准确把握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科学研判影响。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提醒农民群众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农业生产因灾损失。

3.分类指导,推进科学防灾

要根据早稻长势和气象条件,因时因地因苗落实好防高温热害的技术措施。一是及时浇水,增加田间湿度。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水层4~5cm,可有效降低穗层温度,提高结实率。灌浆结实期,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株根系活力,后期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出现早衰和高温逼熟。二是根外追肥,提高抗逆能力。在水稻抽穗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增强叶片抗高温的能力。对于受害较轻田块,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对于受害较重田块,应看苗补施粒肥,增强后期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结实。三是防病治虫,实现“虫口夺粮”。要强化以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等为重点的病虫监测预警防控,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害损失。同时,要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适时抢晴收获,防止出现“割青”,大力推进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化联合收脱,集中烘干,避免霉变,做到颗粒归仓。

4.强化服务,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上一篇:实践与理论下一篇:用人单位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