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控系统

2024-06-28

计算机数控系统(精选十篇)

计算机数控系统 篇1

DNC系统是计算机的直接数控、分布式的机床的管理,是计算机与具有数控装置的机床群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的分布在车间中的数控系统,该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对多种通用的物理和逻辑资源整合,可以动态的分配数控加工任务给任一加工设备。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力手段,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DNC系统已经慢慢的开始成为当前车间中连接机床的网络工具,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劳动率,实现车间的网络化。

当下数控机床被广泛的应用,其加工的程序也开始不断的扩大、精准率不断的提高,其计算量也随之扩大,所以传统的数控系统的手工的输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对数控机床的通讯技术进行研究,以满足当下各方面的快速增长的需要。

1 DNC网络的构建

1.1通信系统的结构

DNC的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主要由三层构成,第一层是服务器,第二层是DNC的智能终端系统,第三层就是数控机床。而车间的忘了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车间的服务器和DNC系统的智能终端相互构成的局域网,另一个部分就是DNC的智能终端系统与数控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

在局域网中,都是采用的以太网进行的组网,以太网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其低廉的价格和应用的广泛等因素,成为当前开发商和生产商的青睐。当前的局域网中采用的都是IP或者TCP通信协议,这种通信协议通过以太网在工业中建立成一种星型的拓扑结构,为车间中的服务器连接的数控设备的容量大大的增加。

车间的电磁辐射非常大,容易对系统造成干扰,所以就有必要对系统的抗干扰的能力和稳定性进行加强。因此在网络的组建中采用衰减较小、串扰小的D级水平与垂直布线,DNC智能终端外面采用密封的金属壳。还存在一些机床与车间的距离很远,所以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率,在以太网交换机的连接方式中采用级联,以增加数据网络的传输距离。

智能终端系统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网络一般都是采用船型通信的办法来提高系统的通用性,方便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

1.2 DNC智能终端平台的选择

随着当下各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各种设备都开始了技术革新,PC机技术也开始向嵌入式的方向发展,嵌入式的PC机在体积与散热功耗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所以在当前的硬件平台的原则依据都是根据它的通信功能。同时所原则的平台必须要有以太网的通信接口、串行通信接口,才能满足整个车间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具备较小体积的终端和较强的电磁干扰能力。

2关键技术

2.1 NC程序批量传输技术

在工作车间中多台的机器经常一起工作,所以在车间中就要要求服务器的处理速度要非常的快,也就决定了其负荷量非常的大,传输网络所要传输的数据量也非常的大。所以为了保证传输的准确性,就采用NC程序批量传输技术,就是在DNC智能终端系统中加入具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再把一些大型的数控程序下载到终端中以保证多台设备同时运行,并保证其可靠性与实时性,减少网络系统的负荷量。

2.2软插件技术

不同的数控机床之间的通讯协议是不同的,所以在某个数控机床上适用的通讯协议并不一定会适用于另一个数控机床设备,所以通讯设备的通用性非常的差。所以为了增强程序的通用性,就建立了一种软插件库,这种软插件库的系统是运用的异构数控系统,当整个通讯单元开始工作前就对机床的型号今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机床的特点进行下载程序,大大的提高了程序系统的适用性。同时这种技术还具备一个优点,就是在下载完毕程序之后不必对整个通讯协议进行重新编程,只需要安装上就可以运行,大大的节省了数控机床的改造的时间。

2.3数控程序断点续传技术

DNC系统中的计算机通过网络将程序文件传输到机床中,机床则是接受文件的同时加工,所以并没有对程序进行保存,所以当数控机床在长期连续工作的情况下出现意外中断后,加工程序也纠结随之停止,但是一旦开始运转后机床没有保存程序,就必须要重头开始。所以在数控机床的程序中加入断电续传的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

3系统的特色

(1)以太网的传输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速度快的优势,同时还有非常强的抗干扰的功能,为不同的车间提供不同的需要。(2)智能终端系统运用的是WINDOWS系统和PC104板,满足了以太网的通信、串口通信,并且还具备USB接口,使整个系统的功能扩大,不仅仅满足当前的需求,并且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3)数控程序断电技术的应用使整个系统提高了刀具补偿的功能,中断续点功能为系统的运行效率及稳定性都带来了极大的保障。(4)数控面板中还应用有万能的输入技术,增大了数控系统面板的输入方法的通用性,克服了当下数控面板中字符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完整性。(5)NC程序的批量传输技术不仅仅实现了在线加工中可靠性与实时性的提高,同时还具有超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增加了对下载程序的容量,提高了下载和传输的效率。

4结语

基于以太网的计算机与数控系统的通信技术的研究,就是利用数控机床中的RS—232串口来实现的数控机床网络化的功能,其为车间的网络化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同时还提高了整个机床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与网络化,以及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小龙,简毅,李文川.基于以太网的计算机与数控系统通信技术[J].控制与检测,2009(01).

[2]任义,陈欣,牛连强,陈彦军.基于以太网的数控机床通信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5(05).

计算机数控系统 篇2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可以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贮、传输并输出大量有用信息的系统。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会计工作手段的提高,而且是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现代化。下面我来说下他们两者的区别与一些看法。

先说说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两者之间的差异,我归纳于10点: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帐,登录余额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帐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帐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平行登帐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登帐时,总帐由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帐凭证进行登录,明细帐由另一名会计也根据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进行平行登录,月末校验两者是否相等。由于两名会计在登录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因此平行登帐可以检查错误。但是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总帐与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记帐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而计算机的内部运算是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的,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总帐金额恒等于明细帐金额。因此,平行登帐的校验功能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已失去了其原先的作用。

3、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帐户分设为总帐和明细帐,明细帐大多仅设到三级帐户,此外,再开设辅助帐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崐码同时显示。

4、帐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帐务处理程序有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日记帐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帐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5、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有所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通常仅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目的是为了序时记录货币资金的发生情况,做到与货币资金日清月结、钱帐两清。凭证信息是分散的,不便于查询,明细帐仅是为了方便查询凭证而设置的,根据凭证信息按科目重新登录在明细帐上,耗时且易错。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虽然任何科目都可有日记崐帐和明细帐,但所有日记帐和明细帐上的数据均来源于记帐凭证,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这一高效能的工具,在帐务软件中对记帐凭证提供了多种查询条件,如日期、凭证号、科目代码、摘要、单位名称、单据号、录入员、审核员、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收入数量、余额等等,查询的方法可分为确定查询、自由查询、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四种,可查询到企业的所有业务信息,由此看来,明细帐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意义已不再重要,可以取消,根据财政部文件规定,明细帐可以一年输出一次,仅是为了存档的需要。

6、帐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帐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和总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帐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帐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帐帐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帐和科目汇总式总帐,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帐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7、簿记规则上存有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帐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等。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不存在纸质帐簿,一切数据均以文件形式存在机器内部,登帐只是一个沿用的旧名词,而且文件也并不一定按日记帐、总帐、明细帐分别设置,有些系统甚至只设置一个凭证文件,根本就不崐存在机内日记帐、总帐和明细帐,各种财务信息可直接从凭证文件中崐导出,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根本就不存在,代之以的是负号更正法。实际上只要凭证输入正确,机器处理是准确无误的,即使由于凭证数据有错或变更,导致机内帐的结果有错,也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只能通过记帐凭证去更正。

8、会计报表的编制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事项,在HAIS中,报表的编制是最复杂的一项工作,报表编制人应了解各种报表的结构,报表中各个数据的来源渠道,若数据来自帐上的,还应弄清是发生额还是余额,通过何种运算关系取得;若数据来自本报表或外报表中某项目的,应懂得其各种运算关系;同时还应明确各种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及数据的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开始编制报表。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种报表的注册、结构描述、格式定义、数据的取数公式定义、报表的审核公式定义、报表的打印参数设置等工作,则作为报表子系统初始化设置的内容,在正式编制报表前可预先设置好,尔后在月末编制报表时,操作员只需在键盘上轻按报表子系统提供的报表生成命令键,系统即自动根据数据的取数公式取得数据,在短则几秒,长则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生成报表,并且能自动较验报表数据的各种内在关系,此外,还能使不同帐套、或上下级公司之间的同名报表即时合并。

9、在能否使会计发展为管理型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手工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使会计人员耗时耗力,穷于应付手工的记帐、算帐、结帐、报帐,使企业会计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对会计向管理型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后,在手工会计中纷繁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由计算机高效而精确地完成,使企业会计向崐管理型发展,目前,我国已出现面向市场、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国际化以及普遍化管理的新管理时代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体系UFERP.•电算化会计可以发展为以会计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形成会计分析预测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使会计的职能得以转变和发展。

10、人员、组织体系、内部控制方式、运算工具和信息存贮介质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人员均为会计专业人员;组织体系按会计事务的需要,分为不同的专业组,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和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来保证数据的正确;运算工具主要采用算盘和计算器;信息存贮介质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占用空间大,查询烦琐。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织体系按系统的需要可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系统维护、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等专业组;内部控制扩大到对人员、计算机设备、数据和程序等各个方面,而且其要求将更为严密;运算工具采用计算机;信息存贮介质采用磁性介质材料(一般用磁盘),占用空间小,查询检索方便。

计算机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使财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记账、算账和编制报表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准确、快捷的微机处理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进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下面经过自己在使用财务软件的体会,就如何让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谈几点认识: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工作尚需完善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在记账上,避免了人员重复等级多个账本、克服了手工几张不便于会计书记统计与归集等诸多弊病。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对微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

现有的会计人员虽然都能熟练地使用财务软件,但对财务系统的维护知之甚少,而单位里虽然有些人对计算机比较精通,但不懂财务知识,又没有参加过财务系统维护方面的培训,导致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一时难以排除,使财务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维护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施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加以管理与约束,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2、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个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短短几年的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也在不断的改版、升级发生着变化。虽然现有的会计人员前几年都通过了计算机等级培训,但是在这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不及时地补充、学习新的知识,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工作的要求。目前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方面,偏重于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3、财务软件有待进一步改进

财务软件的质量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应用的范围和深入程度。在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六、七年里,财务管理软件经过了几次的升级还代,在软件的实用性、方便性等方面都有了改进,财务软件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经过自己对财务软件的操作,体会到财务软件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能更好的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财务软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财务软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还不能完全脱离手工操作

现用的财务软件在会计的基本核算、会计表报的编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方面,仍摆脱不了手工操作。这样就不能完全发挥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方面的优势。

②、各核算模版缺乏衔接

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版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呢个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③、会计软件的改进与开发

由于目前实施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还属于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便于应用。建立起晚上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兵针对用户反馈的一件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④、加大对“复合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结合经验相互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水平。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培养一支“复合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必将推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⑤、对会计核算网络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现在,企业管理进入了信息时代,必然要求“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简而言之,会计工作信息化即指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跟上时代的脚步,应该注重对会计核算网络化进行有益的探索,使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会计核算网络化将拉近上级管理部门与下属各单位的距离,使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种更为高校的新局面。

优化计算机系统 篇3

关键词:删除;还原;关闭

计算机系统优化调试的作用很多,它可以清理WINDOWS临时文件夹中的临时文件,释放硬盘空间;可以清理注册表里的垃圾文件,减少系统错误的产生;它还能加快开机速度,阻止一些程序开机自动执行;还可以加快上网和关机速度;可以用它把系统个性化。

1.删除上网留下的垃圾文件对磁盘进行清理

打开IE浏览器,依次选择菜单栏中“工具”/“Internet选项”,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常规”选项卡,点击“Internet选项”区域的“删除文件”按钮即可删除上网留下的LJ文件。清理LJ文件时,可以使用一些优化工具,如“windows优化大师”、“超级兔子魔法设置”等,进行LJ文件清理。对系统基本的清理,可以在桌面上依次选择“开始”/“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命令,启动磁盘清理工具,选择要清理的盘符,勾选“清理”选项,点“确定”后开始清理。这种调试能清理出的空间并不多,其意义在于避免这些太零碎的小文件影响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2.关闭全部视觉效果

XP默认的视觉效果很漂亮,但同样也消耗系统资源。在“我的电脑”图标点击鼠标右键,依次选择“属性”/“高级”选项卡“性能”区域,点“高级”按钮,选择“视觉效果”选项卡中的“调整为最佳性能”,使其恢复到同2000之前系统一样的式样。如果你想看着XP的式样,又想进行优化,倒有个“鱼和熊掌可以得兼”的办法:在“视觉效果”选项卡中选择“自定义”,在下面的栏目中,只勾选“在窗口和按钮上使用视觉样式”、“在桌面上为图标标签使用阴影”和“在文件夹中使用常见任务”三个选项即可。

3.还原经典“开始”菜单,屏蔽CD自动播放功能

XP的新式“开始”菜单在每次打开的时候总是不停搜索最近打开过的程序快捷方式。为了提高速度可以把它换成类似98的“开始”菜单。用鼠标右键点击任务栏空白处,选择“属性”命令,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设置窗口。进入“[开始]菜单”选项卡,选择“经典[开始]菜单”。XP系统中,当用户放入含自动播放功能的光盘后,系统会自动开始运行光盘内容;即便是普通光盘,系统也会试着调用向导让你选择一种方式来运行光盘。在“开始”/“运行”中输入“gpeidt.msc”启动“组策略”,依次选择“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关闭播放”,设置其为“已启用”,“关闭自动播放”为“所有驱动器”。如果启动自动播放,把属性设置成“未配置”即可。关闭“自动播放”功能,不仅省心,而且还安全。

4.禁用错误汇报功能

“错误汇报”功能的作用在于,当在操作系统时出现错误的时候,向微软自动汇报软件错误,一般用处不大,可以关闭。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高级”选项卡中的“错误报告”,选择“禁用错误报告”,勾选“但在发生严重错误时通知我”即可。该功能因情况而定,“错误汇报”功能的好处在于:对于一旦出现系统错误,用户选择“发送”,微软会记录这个错误,当很多用户都发送同样问题的情况下,微軟就会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当有用户发送相同的错误报告时,IE会自动弹出对这个错误的解决方案。

5.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XP下许多默认开启的服务对单机用户来讲是可以关闭的。单击“开始”/“控制面板”,在其中双击“管理用具”/“服务”,在出现的窗口列出了系统自动的素有服务组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关闭一些。“Windows优化大师”提供了系统服务自动优化功能,对比较懒的人非常适合。

6.开机速度及驱动程序优化

优化启动项,推荐使用Autoruns。对不明白启动里是什么东西的,建议不要乱删,可以使用“超级兔子魔法设置”里的启动项优化,里面的贴心功能就是,它建议你哪个可以优化、哪个不用优化。在“Windows优化大师”中有两项优化是“采用WindowsXP快速启动方式”和“关闭启动WindowsXP启动预读”项。前者是让系统启动时不检测串口鼠标,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用户都使用SP/2鼠标(就是圆口的那种),因此用户可以选择此项;后者让系统仅仅在运行程序时预读和索引相关的文件,从而减少XP启动时滚动条的滚动时间。驱动程序优化可根据自己硬件和想要运行的程序本身而定。

7.删除不常用的目录和文件

除了系统优化软件自动删除的一部分文件外,可以手动查找“*.tmp”类型的文件,找到后可以放心的全选——删除。在资源管理器“查看”选项设置为“显示所有隐藏文件”,将windows目录下所有存在以$开头的目录全部删除。查看C:\WINDOWS\Cursors、C:\WINDOWS\Media,里面如有文件,一律删除。(这里删除的是已经安装的音效和鼠标样式)另外,不要随便使用所谓的垃圾清理程序清除0字节的文件。

8.删除多余文件及功能

如果只喜欢XP自带的蓝色桌面,可将WINDOWS\Resources\Themes目录下,除了Luna文件夹、Luna.theme、Windows Classic. theme三个文件以外的所以文件删除。禁用休眠功能,休眠会把当前会话数据存储到C盘根目录下hiberfil.sys文件(隐藏)。这个文件的大小跟物理内存大小一样。在控制面板中启动“电源选项”,点击“休眠”选项卡,然后清空“启用休眠”复选框即可。删除驱动程序备份,进入Windows\DriveCache目录,全选,删除。删除不常用的输入法,根据个人情况而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删除输入法时,会出现由于删除了系统内部文件,请插入安装光盘的提示,不用理它,点击取消即可。删除XP自动升级的残余下载文件,在Windows\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目录下,存放有Windows自动更新时的一些临时文件。删除上述目录文件后,重新运行Windows升级程序时,它会自动下载所必须得文件,因此不用担心。

为使计算机保持高的运行速度及工作效率,应定期按顺序对其进行优化调试。同时为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应定期对杀毒软件进行更新,并使防火墙运行在最佳状态。计算机系统优化调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定期进行优化才能使其运行在最佳状态。(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冯庆曦.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

计算机数控系统 篇4

关键词:入侵检测系统,系统安全,误用检测的方法,统计分析的方法

1 入侵检测系统的简介

我们知道传统的安全防护机制在系统中有一个储存病毒数据的病毒库,当计算机遭到外来攻击的时候当攻击的代码和病毒库中已经储存的病毒代码相匹配就认定是攻击,这种防护机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它只能防护在它的病毒库中有记录的病毒,对于新型病毒则无法防御,而入侵检测系统则恰恰补充了这种不足,可以说它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机制是成互补关系的,入侵检测是主动防御技术,是保证我们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网络流量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来判断是否存在黑客通过系统漏洞从系统外部对系统进行攻击和普通权限的用户是否存在着越权使用的行为。我们这个时代计算机系统发展的飞速的以及人们对计算机了解更加深入,黑客的攻击也手段越来越高,所以每天都有很多的新型计算机病毒出现,所以传统的安全防护机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而靠监控系统行为的主动防御系统则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这使得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由于入侵检测的这种优势使得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从事计算机系统安全维护的公司开始着手开发基于入侵检测原理的杀毒软件,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入侵检测系统会成为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的主流。

2 入侵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2.1 入侵检测的原理

要想了解入侵检测的原理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工作流程,第一步要对数据进行采集,获取有效的数据是进行检测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数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本地的系统日志,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工作日志,计算机上的应用软件的工作日志;另一种是网络数据;获取本地系统日志主要通过一些日志查看软件,对看到的日志信息进行筛查;获取网络数据主要通过抓包的方式,就是把网络传输的数据截获并加以分析筛选。还有一种获取数据的方法就是把其他入侵系统或采集器上的数据进行截取,其实我们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取什么数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先将一些明显没用的信息去除掉以节省分析时间;再将余下的信息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将同种类型的放在一起;再要进行的就是合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重复的信息删除掉;最后,要进行的是数据的格式转换,如果数据的格式符合我们的要求就不用转换了,转换的目的是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从入侵检测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知道,数据处理的核心是进行数据分析,因为各个工作步骤是按照层进行分工的,数据分析层的地位显而易见。目前比较普及的进行入侵检测的方法有两种,即误用检测技术和异常检测技术。

2.2 入侵检测的方法

从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入侵检测中两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两大类,它们是靠建模方式的不同进行区分的,采用系统的正常行为建模的是异常检测技术,采用系统的不正常行为建模的是无用检测技术。下面我们对两种方法加以分析。

2.2.1 误用检测技术

误用检测是为了找出已经记录了的入侵模式,误用检测的建模对象是不正常行为,也就是说这些攻击都是有记录的,因为和攻击相对应的模式是特征,因此我们也把误用检测叫做基于特征的检测,目前我们判断攻击与否的方法是把一个攻击事件视为一个独立特征,然后对特征进行匹配搜索,如果和记录的入侵特征匹配则视为攻击,反之,不视为攻击。

2.2.2 异常检测技术

异常检测的建模对象是正常行为,它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出系统中的异常行为,工作过程是先对系统正常工作的一段时期内正常数据进行记录,把这个记录当成标准,对收集来的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和记录的数据标准偏差超出正常范畴则视为攻击。

2.3 入侵检测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入侵检测系统的两种技术误用检测技术和异常检测技术,下面我们分别用两种技术中的代表方法模式匹配的方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举实例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更深入的解释。

2.3.1 模式匹配的方法

模式匹配的方法属于误用检测,它工作是先建立一个攻击特征库,并检查发送过来的数据是否包含这些攻击特征,来判断它是不是攻击,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在攻击特征库中把含有“string”字符串的代码视为攻击,那么如果在发送到计算机中的数据包中含有“string”字符串,就会报警提示攻击,模式匹配的优点是系统负担小,因为它之收集相关的数据集合。这个方法的不足是需要经常升级来收录新的攻击方法,他无法检测未出现过的攻击方法。

2.3.2 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属于异常检测,它首先为系统对象创建一个统计描述,统计正常使用的时候的一些测量属性,测量属性的平均值将被用来和计算机系统的行为进行比较,如果观察值在正常值范围之外,就认为有入侵发生。例如,有台计算机它每天正常使用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如果在系统日志中发现在凌晨两点有人使用这台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是异常情况,有可能是入侵行为或者非授权访问;也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这样可以防止拒绝服务攻击等攻击的发生,如果某个端口每秒钟允许的最大尝试连接次数是一千次,那么如果在检测中发现某个时间段内连接次数超过了这个界限,就视为异常,需要进行异常处理,以判断是否存在攻击,统计分析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行为检测到未知入侵,缺点无法适应系统正常行为的突然改变,错报率高。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用入侵检测系统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问题,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误用检测技术和异常检测技术是入侵检测中两种重要的技术,它们在保护我们计算机的安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健峰,郭渊博.计算机系统安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宋红.计算机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罗守山.入侵检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计算机系统维护协议 篇5

业务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方(以下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业务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甲方的计算机维修、维护及技术支持等相关事宜,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以下为各项条款。

第一条 项目名称

计算机维护及计算机技术支持。

第二条 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在本合同签订七日内为乙方提供下列资料:

本合同所涉及的全部设备软、硬件配置清单和所处位置清单。本清单将成为本合同附件之一部分。

甲方电脑机房负责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背景资料。

在乙方人员提供现场服务时,应派员协助乙方工作。

2.提供正版系统软件和正版应用软件。

第三条 乙方的主要义务

1.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上门服务方式进行服务,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

2.在接到甲方关于要求改进或更换不符合相关合同约定的配件、技术资料及更改维修、维护方案的通知后2日内做出答复。

3.对甲方计算机机内数据承担保密义务。

4.依照甲方规定的技术指标完成服务工作。

第四条 乙方的服务方式

1.根据甲方要求乙方对甲方的设备(见清单)维修、维护,更换配件等提供上门服务。

2.为第二条第二款甲方所列之联系人提供远程技术支持,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春节假期外,全年提供服务。

3.如遇甲方有重大活动、展会或紧急情况时,乙方可应甲方要求,及时安排工程师到达设备现场,协助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咨询维护等方面的服务。特殊展会局网组建服务费另计。

4. 根据甲方要求,为甲方提出系统改进及软硬件的升级方案。

第五条 乙方的服务内容

1.软件方面:对甲方现有软件进行维护,包括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安装和调试。

2.硬件方面:对所有硬件部分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所有计算机进行常规检测以尽可能发现潜在故障并排除。

3.零部件的更换:免费提供更换服务。为使新增之硬件设备仍包含在本合同标的范围内,乙方负责提供所有新增之硬件设备,但价格不得高于市场价。

4.软件的升级,免费提供升级服务。为使新增之软件仍包含在本合同所标范围内,乙方可以负责提供所有新增之正版软件,但价格不得高于市场价。

5.局域网的维护,网络的病毒防护和安全管理。

第六条 服务费计算标准及支付方式

1.乙方对甲方的计算机设备(见设备清单)进行维护维修工作,服务期限自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_日,计算机(终端)数量:________台。甲方应支付给乙方每月服务费___元,年共计___元人民币。

2.乙方每月为甲方提供固定时间两次上门日n?ぃ??嗡娼兴娴接?狈?瘛h绯?雒看紊厦攀丈厦欧裚__元。

第七条 免责条款

如发生不可抗力或甲方未按照乙方要求造成的数据丢失、硬件损坏,乙方不承担责任。

第八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法

双方对本合同的解释如有不同意见,发生分歧和争执,或由本合同产生或与本合同有关的其它事项,应本着互谅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根据现行法律,提交双方均能接受的人民法院解决。

本合同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两份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并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__

(公司盖章)

地址: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__

(公司盖章)

地址: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操作系统探讨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当今现代,人们学习、生活等都已经不能离开计算机,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在计算机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如同指挥官一样,指挥着计算机里的所有部件,并指挥它们按照某个计划协同工作。计算机系统越复杂,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就越重要。

一、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并通过这种管理为用户提供服务,成为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处理机管理;(2)存储器管理;(3)文件管理;(4)设备管理;(5)用户接口。基本上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具有如下的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5)不确定性。

二、操作系统发展史

操作系统的产生迄今已有70年的时间,最早期的操作系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只是简单的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接着演变成了多道程序批处理系统,与此同时,实时操作系统也应运而生;最后伴随着微型机、多处理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微机OS、多处理机OS和网络OS也随之迅速发展。

(一)串行处理系统

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诞生之时,并没有操作系统,当时程序员直接和硬件打交道,具体流程是:首先程序员将已经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或开关启动程序运行,最后当程序全部运行完毕,取出纸带(或卡片)和运算结果。该系统严重地降低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了所谓的人机矛盾。

(二)单道批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的人机矛盾,提出了一种批量处理的思想,即一次输入一批作业。该系统的具体流程是:首先以脱机的方式将一批作业输入到磁带上,并配上监督程序,该监督程序负责作业的顺序执行,当一个作业完成时,监督程序会自动选择下一个作业,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该批作业全部执行完为止。该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可以成批的执行作业,然而实际执行时,内存中只能执行一道作业,会降低程序的执行速度。

(三)多道批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单道批处理系统每次只能执行一道作业的问题,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应运而生,该系统的具体流程是:首先在内存中放入多道作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允许他们交替执行,比如当一道作业因为I/O请求中断时,CPU此时空闲,因此可以执行另一道作业。该系统有效的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然而资源利用率较高,作业的平均周转周期较长。

(四)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处理系统可以说是应用户的需求而形成的一种操作系统,分时处理系统也采用了多道处理技术,但却与多道批处理系统之间存在截然不同的性能差别,主要表现在分时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多路性;②独立性;③及时性;④交互性。

(五)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就是指系统可以及时地对外部事件的请求做出响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事件的处理,并可以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运行。该系统与分时系统相似,最大的不同在于要满足处理与时间的关系。

三、经典操作系统介绍

从操作系统诞生到发展至今,出现过几种较为经典的操作系统分别是Windows、UNIX和Linux。

(一)Windows

Windows在1985年问世,起初仅是MS-DOS之下的应用程序,直到微软在2000年推出Windows 2000,第一个脱离MS-DOS基础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才算面世。Windows是一款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视窗、单用户多任务的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同时在中低端的服务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应用。目前Windows系统在技术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并且不断完善,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UNIX

UNIX最早由KenThompson、DennisRitchie和DouglasMcIlroy于1969年开发,是一个功能极强,性能最为全面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最初的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但移植性较差,后来采用高级语言开发,使得修改和移植都相当方便。因为UNIX的成功,也推动了一系列UNIX衍生产品,最为著名的有苹果公司研发的Mac OS X操作系统和Linux系统。目前,因为UNIX的高效强大,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使之成为大型机、网络服务器以及工作站的主流操作系统,成为高端产业的领跑者。

(三)Linux

Linux操作系统由林纳斯·托瓦兹于1991 年研发出来,从严格意义上讲,Linux只是一个内核,基于Linux内核的完整操作系统才是Linux操作系统。Linux可以看成是对UNIX的传承,和UNIX类似,是一款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并且可以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相当纯熟,已经成为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的市场上的主流操作系统之一,Linux正在逐步进军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因为其具有免费开源、安全,高效等特性,将成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大威胁。目前,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都是Linux操作系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操作系统如同计算机的大脑,支配着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经了串行处理系统时代,单道批处理系统时代,多道批处理系统时代,分时操作系统时代和实时操作系统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将会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Gary Nutt.操作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何炎祥,李飞,李宁.计算机操作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吕晓鑫.计算机操作系统综述[J].河南科技,2012(24).

计算机数控系统 篇7

1 国内外的计算机机房管理的现状

1.1 国外的机房管理现状

在国外, 大多数的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方式同国内的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在我国以外的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与学习的频率较高, 公用机房的管理系统没有得到太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的资源十分的充足, 所以, 机房的规模与数量较小, 发展的十分的稳定。

1.2 国内的机房管理现状

然而, 在我国的国内由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计算机机房的发展与规模的大小都不能够满足学生增长的无限需求, 从而许多的高校中都存在着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教师相对缺乏的情况, 并且, 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既要满足学生的日益增长的上机需求, 还需要保障完成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 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对计算机机房进行了管理方式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前, 国内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可以分为人工管理, 计算机辅助人工管理以及全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第一, 人工管理的模式, 这些都是一些计算机设备比较陈旧、上机任务较少的机房, 投入的资金以及技术较少, 如果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实现安全管理系统, 往往都是得不偿失, 从而采用了比较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 更存在着一些机房的规模小, 由于各种条件的不足, 从而停滞在了人工管理的模式。

第二, 计算机辅助人工管理模式。这是由于由于有些机房的改革才刚刚开始, 或者是由于资金的限制, 技术的不足等原因, 不能挂一下子实现全自动的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模式, 从而使用了计算机辅助的管理模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学生出入机房都需要拿着学生证去数卡, 从而进行计费, 这种对于学生的上机秩序以及上机的内容都需要人工的管理就是计算机辅助人工管理的模式。

第三, 就是计算机机房的全自动化管理模式。学生不仅仅可以按着学习计划的实践进行上机学习, 也可以自主的去学习, 应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目前, 在我国国内的许多的高校都已经实行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 应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也节约了一定的师资力量。

2 采用数据管理模式

集中数据管理是高校计算机机房后台数据管理的最为常用的管理方式。可以将相关的一些数据都放在一个数据库的服务器上, 在机房的任何地方, 我们都能够通过局域网来进行输的访问, 从而实现对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以及控制, 机房管理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服务器来实现。这也正是目前我国在进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中正在普遍推行的一种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模式, 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现状, 节约一定的师资力量, 降低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成本。

集中式的管理模式能够将所有的数据都能够集中体现在一台数据库的服务器终端上, 十分的有利于对计算机机房的全部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 更十分有利于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但是, 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就是说, 如果学校的机房相对的分散,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就会相对来说遇到一定的问题, 如果全部的计算机机房的管理都通过这样的一个服务器终端进行访问校园网络来实行管理, 这样就会增加了数据在校园网内的传输, 从而增加了一定的网络讯息的流量。此外, 数据的集中管理也有一定的弊端, 不利于实现多层次的管理需求与要求。由于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每一个计算机终端都实现了与校园内的校园网络的链接, 每个都有自己不同的服务器, 所以, 在进行系统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尽量避免对原有的系统进行改动, 从而减少对设备的资金的投入与使用, 从而能够降低成本。所以, 采用, 分布式的管理模式, 将每个机房的数据都相对的分散开的集中管理, 根据不同的功能能够访问本地或者远程的数据库, 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好终端的服务器以及网络, 从而提高对计算机机房的利用效率, 更可以方便对计算机机房的管理。

3 使用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管理机房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 更合理化的对计算机机房进行管理。可以再计算机机房内饮用多媒体教学的广播系统, 在每个机房都设置一个教师端的计算机终端, 教师的机器就是对整个机房的管理日常的管理的工具, 同时还可以辅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些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不仅仅能够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同时也可以给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 例如:远程命令、文件传送、远程关机等等。尤其是远程的命令, 文件的传送配合好鼠标键盘的录制工具, 这正是能够协助好教师进行各种上机的考试, 从而实现机房内的诸多计算机同时的进行各种上机考试, 从而可以通过远程的命令对机房内的全部计算机进行快速的格式化, 保证日常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更可以对计算机机房的全部计算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4 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辅助监控系统

随着监控技术以及监控设备的成本最低化的实现, 在我国的计算机机房内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情况进行实况的机房监控系统的完善, 从而能够保护我国计算机机房的安全。

监控不仅仅要对局域内的监控, 更需要的是进行远程的监控, 从而直接能够监控机房的状况, 大大的提高了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性。

作为机房的管理人员, 可以充分的利用好计算机机房的监控系统, 从而能够实时的对计算机的上机人员的的监控, 掌握了上机的情况, 从而保障了使用计算机的正确性, 避免了对机房的计算机的破坏的情况的出现。

5 结束语

我国的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 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比较而言, 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 要加强对于我国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 从而能够提高我国计算机机房的使用效率, 保障计算机机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波.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 2007.

计算机数控系统 篇8

EFP (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以下简称EFP) 即电子现场制作系统作为节目制作的手段之一, 因其不受制作场地限制, 灵活多变、方便扩充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 作为大型转播车系统的重要补充, 在行业当中受到很多从业人员的欢迎。由于资金等种种原因EFP系统存在种种功能缺陷, 国内很多同行心有余而力不足, 使制作效果大打折扣。基于这样的原因, 把具有可操作性强、多兼容性、低成本以及应用软件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与EFP系统相结合, 是否可以为行业中我们的同行解决这样的难题呢?以下我们将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 具体阐述单纯的一台计算机如何与EFP系统的有效连接并扩充其功能。

2、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几种方式

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方式多种多样, 我们在这里选择计算机扫划像与计算机字幕这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对此进行阐述。

2.1 计算机扫划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目的

画面的切换方式有CUT、MIX、WIPE、DME (分别为:硬切、叠化、滑像、特技) , 在用到扫划像比较多的体育类栏目中一般使用CUT和MIX, 而如果单独使用MIX的话会显得画面过于平淡, 所以一般在使用MIX时我们会在两幅画面过度的中间加入扫划像, 这样画面就显得更加美观了。如果能使用软硬件都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与EFP系统相联合使用, 那么即经济, 又灵活而且扫划像方式不受限制。

2.2 计算机扫划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要求

(1) 计算机自带视频输出卡。计算机输出的视频只能有需要的部分, 所以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

(2) EFP系统的切换台有KEY的功能。根据节目要求在扫划像的制作中合理应用颜色, 根据所使用的KEY去除扫划中的某一单色。

2.3 计算机扫划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要点

计算机扫划就是将计算机输出的视频信号插入到EFP系统中前后两个信源之间, 所以我们需要实现计算机控键与EFP系统的联动, 即GPI出发。在本课题中, 我们将使用QUEST3D软件来实现计算机部分的功能。通过定义其中的“User Input”, 我们将得到一个可以自定义控键输出的全屏视频。我们将“User Input”定义为空格键, 每按空格一次, 视频将重头播放一次。STEP2:我们打开800的GPI开关, 并通过定义800的RS422接口将计算机的空格键与800的GPI关联。STEP3:将800的SELF—KEY的信源定义为计算机的输出信号, 并通过调节800的菜单, 达到需要的效果。

3、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的联合应用

3.1 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目的

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论其原理其实就是:利用EFP系统中的KEY, 将计算机字幕系统所输出的视频信号在指定的位置, 按照画面的需要, 将节目现场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操作数据化, 按照节目要求的模板体系将数据添加到画面中, 以达到让观众实时了解电视信息的目的。

字幕传统的模式时利用专门的字幕机和EFP系统中的DSK (即下游键) 来实现这一功能, 但是在传统模式中, 字幕机的兼容性极差, 经常出现某一型号的字幕机只能对应满足一个节目制作的尴尬现象, 或者某一型号的字幕机中的板卡只能对应某些字幕软件版本的情况, 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节目单独配置专门的字幕机;并且在使用EFP系统中的DSK控键时, 需要占用两路信源输入通道, 这样就等于时压缩了EFP系统中现场信源的数量, 从而制约了一些中小型EFP系统的应用。所以我们将通过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 已达到低成本、高兼容、易操作的目的。

3.2 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要求

(1) 计算机自带视频输出卡。

(2) 计算机输出的视频只能有需要的部分, 所以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

(3) EFP系统的切换台有KEY的功能。

(4) 根据节目要求在扫划的制作中合理应用颜色, 根据所使用的KEY去除扫划中的某一单色。

3.3 计算机字幕的要点

计算机字幕从技术层面上讲就是将计算机字幕系统所输出的视频信号作为前景画面, 通过SELF—KEY的设置, 抠除不需要的部分, 达到字幕部分与背景画面的混合, 并且字幕信号需要能够实时切换、修改、上屏、下屏。根据以上要求, 我们将结合乒乓球节目制作中所需的字幕, 通过以下的步骤一一解决技术难点:

3.3.1 分类

乒乓球的字幕共分为场馆介绍、裁判介绍、团体对阵、对阵、单个运动员介绍、站位、实时比分、关键点、暂停、当前比分、局比分、团体比分、奖牌榜共13个类别, 所以我们加上后台程序和控键通道构架了一个15个通道的模组, 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的联合应用中一个优势就在于此, 可以随心所欲的构架控键, 完全按照个人的习惯定义控键、较传统的字幕系统有了大大的加强。在下图中, 我们将User Input定义为“Backspace”, 那么当我们PRESS“Backspace”时, 画面右边的实时比分就会上屏或下屏。

3.3.2 实时函数

在乒乓球比赛中, 比分是随时变化的, 所以我们通过一个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个CASE中, 我们使用加减号来控制这个函数。

3.3.3 兼容性和后台程序

通过分析, 我们知道, 乒乓球比赛的流程和分数上限是同样的, 每次比赛更换的只是名称和模板样式, 所以我们将设计一个后台程序, 每次输入不同的场馆名称、队员名称和裁判、教练名称以及更换赛事所对应的模板即可使用, 这样就解决了传统字幕系统兼容性差的问题, 达到每次只动几个键即可使用的目的

3.3.4 SELF—KEY抠像

在调试好程序后, 我们将计算机字幕系统与800相连接, 设定800的KEY1为SELF—KEY (这样抠像将抠除纯黑的部分, 即R=0B=0G=0的部分) , 并设定KEY1的信源为计算机字幕所输出的视频, 通过调节GAIN和CLIP, 达到我们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之后继续调整800中KEY1的POS (位置、尺寸) , 达到我们最终所需要的效果。

4、计算机扫划与EFP系统联合应用

通过以上图片所达到的效果, 可以肯定计算机字幕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电视信号广泛使用的时标清720*576i, 通过计算机字幕系统输出的信号质量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标准, 首先从画面质量上讲完全达到要求;其次, 通过实际操作, 可以发现计算机字幕软件操作简易、人性化, 可以按照字幕操作员的个人习惯设定控键, 就算是之前没有用过该计算机字幕系统的操作员也能够很快熟练, 说明了计算机字幕系统的操作简易性;最后, 计算机字幕系统不存在版本的限制, 其只要求EFP系统中支持SELF--KEY的功能即可, 打破了传统字幕机某一厂家的某一型号字幕机只能对应某一比赛的低兼容性, 实现了一机应对绝大多数节目要求, 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兼容性, 而且以其低廉的价格, 为大多数EFP系统提供了升级的可能性。

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绝不仅仅只限于上文所述的扫划, 字幕两种方式, 还有虚拟演播、窗口特技等等很多我们已经知道的和正在研发之中的功能。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信息量的增大, 在同样的画面中有效信息数量多和质量高的一方必将在电视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获得广大电视媒体受众的认同。但是信息量在保证画面效果的情况下增多必将涉及到设备的增加或更新, 就目前的市场行情, 能够提高信息量的设备诸如切换台、字幕机、虚拟演播室等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价格, 严重制约了电视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这种趋势下, 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的方式应运而生。

从画面质量上讲, 计算机的VGA、S—Video信号已经能够满足我国电视系统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标清信号, 并且HDMI已经达到了高清1080i的指标, 所以从画面质量方面讲, 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完全可行。从性价比方面讲, 在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中的计算机没有特别的要求, 只要有一块视频输出卡即可, 就是说市面上的随便一台笔记本就能达到要求。目前市面上一台配置较高的笔记本在10000元左右, 相较于十万、百万的专门设备, 性价比很高, 为目前很多由于价格问题而闲置的EFP系统提供了可行之路。从兼容性方面讲, 凡是EFP系统中切换台带有KEY的功能就能实现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 相较其他专门设备需要配合度很高的要求, 本联合应用方式的兼容性是无可比拟的。

综上所述, 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可行, 而且以计算机的多功能性、简易操作性、性价比, 计算机与EFP系统联合应用必将是电视发展的趋势。

摘要:EFP即电子现场制作系统作为节目制作的手段之一, 但它也存在种种功能缺陷, 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 浅谈了EFP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原理以及应用几种方式。

关键词:键信号,扩充功能

参考文献

[1]SONY DPS-800使用说明书.SONY公司出版.

计算机数控系统 篇9

计算机免疫系统模仿生物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具备了分布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及自学习性的特点,是目前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免疫系统的功能简单说就是由淋巴细胞区分自体(self)和非自体(noself)并且消灭非自体,计算机免疫系统中由检测器来担任淋巴细胞的角色。它可以判断当前系统是否受到入侵或病毒的侵扰,其特征主要有特异性、识别异我性、增殖变异性和动态克隆选择性等。在计算机免疫系统模型中,检测器集合包括记忆检测器和成熟检测器。记忆检测器能识别出已知的入侵模式,成熟检测器由不成熟的检测器集合经过变异、克隆选择生成。入侵模式的多样性、变异性,造成了检测器构造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模糊匹配性。本文讨论在基于系统调用的计算机免疫模型中记忆检测器的构造方法,并结合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了优化。

1 self集、nonself集的构造

由Stephanie Forrest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试验表明:所有程序运行时都会产生与其相关的、数量巨大的一组系统调用,按照调用的先后顺序可将其记录为系统调用序列。例如在U n i x系统中追踪sendmail指令可以得到如下的系统调用序列:

Forrest提供了一些有关正常和非法系统调用数据集,它将不同的系统调用进行编号,以一个整数值进行表示,并以字符串的形式表示系统调用序列。例如根据新墨西哥大学网站提供的系统调用名称和整数对应的系统调用映射表,Unix系统正常login的过程中系统调用的整数值表示形式为:

将这些系统调用号组成的序列用宽度为k的滑动窗口对其进行步长为1的采样,采集出若干条系统调用短序列。比如对login过程在k=9时进行系统调用号采集,形成如下形式的系统调用短序列:

在正常程序和非法或含有对系统有伤害性代码的程序运行时分别进行系统调用短序列的采集,并以一定数量的短调序列为基础建立构造self集和nonself集。对于每一条分离出来的正常短调序列,应在将其放入self集合之前,与已经建立起来的self集进行比较以保证self集中元素的唯一性。在self集中已存在足够数量的短调序列之后,开始构造nonself集,因为一些有害进程中大部分调用组合是对系统无害的,非法系统调用组合只占全部调用序列的小部分,所以对于从有害进程执行过程中采集出的每一条序列,首先要考察其是否存在self集中,其次还要考察它是否已经存在于nonself集中,以决定是否将其加入。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建立self集和nonself集。

2 循环序列置换算法的优化

2.1 循环序列的置换规则

在系统调用的序列中,某些短序列的反复连续出现表现出循环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相关的检测规则,也会影响模型检测的准确度,为消除此类循环对系统调用的影响,文章将探讨一种算法对其进行识别和置换。

例如,在CERT sendmail系统调用数据集中存在如下形式的系统调用序列:

该序列中存在循环体T=105,104,104,106,用循环体置换循环序列得到w’=T,5,4,再以循环标识数对循环队列进行进一步处理。“循环标识数”就是根据实际需要用一个数字来标识循环体,该数字必须大于原映射表中的最大数,以免重复。例如Linux2.4版本中共有233个系统调用,那么循环标识数就必须大于233。在本文中用大于300的数字作为循环标识数,并将循环体与循环标识数的对应关系添加到原来的系统调用映射表中。

下一步即可用循环标识符更新原循环序列。例如对于以下的循环序列:W=3,1 0 0,1 0 6,1 0 4,1 0 5,1 0 6,104,105,106,104,105,56,1,3,1,3,8 5,6 1,3 2,6 1,3 2,61,32,100,假设循环体与标识符有以下对应关系:

循环体106,104,105映射到整数3 0 0;

循环体1,3映射到整数301;

循环体61,32映射到整数302;

则替换后可得到序列W’=3,100,300,56,301,85,302,100,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完成对循环子序列的置换,为异常检测做准备。然而传统的循环体识别算法只能识别处理一般的循环序列,对于多嵌套的循环序列不能识别。例如序列:P=3,5,6,7,5,6,7,5,6,7,3,5,6,7,5,6,7,5,6,7,3,5,6,7,5,6,7,5,6,7,用T替换循环体5,6,7得到序列P’=3T3T3T,显然P’中仍然存在循环体3T。

2.2 用优化算法处理嵌套循环序列

如果原序列中循环体中所含有的系统调用超过某个阀值后,循环序列对模型的检测效果的影响已经很小了,此时再对其置换已经失去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阀值LMAX来限定循环体的长度。改进的算法如下:

S1用长度L(第一次用长度LMAX)进行搜索,查看以s为起始位置的序列中是否存在循环序列;

S2若以循环体长度L搜索未发现循环序列,则递增起始位置s,转S 1继续搜索;

S3若搜索完序列仍未发现循环序列,则L=L-1,若L>=1,转到S1;否则算法结束;

S4若对起始点s能够找到循环体长度为L的循环序列S,则保存其循环体及循环体连续出现的数目k;

如果k不小于限定值,则确认已找到出现次数为k、长度为L的循环体,用循环标识符置换循环序列,递增位置s,转向S4;否则转到3。

3 遗传算法对规则库的优化

3.1 基本规则库的建立

我们需要有一个初始的识别规则库。可以对self集和nonself集中的元素进行简单的比较。以self集为例,可以将上述方法得到的self集随机等分为n个子集,对每个子集中的元素考察其共性,形成一批基本的识别规则。例如:k=7时比较self的某个子集内存在的两个元素:106,5,9 0,6,5,3,9 0和1 0 6,9 0,6,1 2 5,5,3,8 0。两个序列的第1、5、6位置上的系统调用是一样的,以p1~p7分别标识短调序列的7个位置,并以Ax=0表示在短调序列上的x位上可为任一系统调用编号(即该属性被忽略),就可以推出规则:

根据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得到两个集合。分别除去两个集合中可能存在的重复规则,并去除掉nonself规则集合中那些出现在self规则集合中的规则,这样就建立起了self和nonself的基本规则库。以下通过遗传算法对规则库进行优化,目的是提高规则库对自我和非我的分辨率。

3.2 优化过程

遗传算法是一种自适应的方法,采用遗传算法能对当前识别规则集合中的个体进行杂交变异产生出新个体,这些新个体能够继承父代的某些特征。由于遗传算法模拟自然界的物种进化过程,因此比随机过程更有可能产生较优的规则库。标准的遗传算法如下:

我们定义Dc(s)为规则s对self集的覆盖度:

定义Dd(s)为规则s对nonself集的检测度:

利用基于浓度调节的适应度函数fitness(s)=αDc(s)+(1-α)Dd(s)来评价该识别规则集合中的个体s,其中α为常数比例因子(0.5<α<1)。用X(i)表示i时刻识别规则的集合,初始的识别规则集合表示为X(0)。我们将集合中所有规则的评价函数值的平均值C(X)作为规则集合X的评价函数,则i时刻识别规则集合X(i)的评价函数为:

以下通过具体的算法对识别规则集合进行更新[1]:

(1)利用评价函数计算当前识别规则集合中每一个个体X(i)j(j=1,…,sizeof(X(i)))的适应值C(X(i)j),并按照适应的大小从低到高排序。

(2)计算识别规则中每个集合X(i)j的选择概率和累计概率。

(3)循环s i z e o f(X(i))次,执行以下操作:

ⅰ产生一个随机数r(r位于区间[0,1]);

ⅱ选择使Qi-1<r≤Qi成立的第i个个体(2≤i≤sizeof(X(i)))。

(4)根据杂交概率Pc,在ⅱ中产生的新集合中随机选择出Pc×sizeof(X(i))个个体进行杂交操作,在选择出的进行杂交操作的集合中随机地选择个体配对,然后在随机产生的杂交位置posi(1≤posi≤k-1)上杂交变异。例如个体(a1a2…aposiaposi+1…ak)和(b1b2…bposibposi+1…bk)杂交变异后生成子代(a1a2…bposibposi+1…ak)和(b1b2…aposiaposi+1…bk)。

(5)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位置按照变异概率Pm发生变异。

(6)去掉杂交变异后所得集合中的重复个体,并从X(i)中挑选较优且不在当前集合中的个体添加进来。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利用系统调用短序列构建免疫系统模型的检测器是可行的、高效的。结合遗传算法对免疫系统检测器的识别规则优化,可以产生更优的、有较强识别能力的规则集。这种动态的优化过程也使得计算机免疫系统具有更强的自适应性。

摘要:检测器是计算机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检测器的改进可以直接有效地提高免疫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本文研究了基于系统调用的计算机免疫系统中检测器的构造方法,通过改进循环序列的置换算法来处理嵌套循环序列,以提高检测器的准确度,并使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检测器规则库。

关键词:计算机免疫系统,记忆检测器,系统调用,循环序列,遗传算法

参考文献

[1]王凤先,戴寒松,刘振鹏,张岩.基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免疫识别规则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35):97-99.

[2]李涛.计算机免疫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王凤先,张岩,刘振鹏,王静红.基于系统调用的入侵检测规则的生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75.

[4]张海峰,梁意文,代文.计算机免疫识别规则的演化挖掘[J].计算机工程.2001,(11):27.

计算机数控系统 篇10

关键词:虚拟仿真,瓦斯抽采,计算机,安全培训

1 概述

矿井瓦斯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 预防突出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预抽采瓦斯[1,2,3]。随着软件开发应用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到了矿井设计和预测中。根据瓦斯抽采形态, 采用计算机技术 (3D MAX、NURBS曲面技术) 建立三维巷道仿真模型和瓦斯抽采工艺系统等的虚拟仿真, 将整个工艺过程用模型动作制成动画演示出来, 直观地展示了抽采瓦斯的相关细节, 可供人员学习和培训应用。

2 瓦斯抽采仿真系统研发

本文借助计算机结合3DMAX软件, 把井下瓦斯抽采工程中的岩层、钻场、巷道、瓦斯抽采管道等要素展现出来, 在系统开发中, 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的智能化、三维要素的建模和显示等, 运用控制插值算法的精度和视窗的消隐与裁剪等技术, 实现了多角度观察、旋转、透明处理等可视化功能。

2.1 巷道模型仿真

以拱形巷道为例, 通过NURBS中CV曲线创建巷道轮廓, 利用UV放样曲面生成巷道断面, 进行UV放样时先画出CV曲线, 当点击修改面, 出现NURBS的工具面板, 依次选择两条曲线即可生成巷道断面图形, 将各条巷道用中心线条表示;利用创建“复合对象”中的放样工具, 拾取已创建的巷道断面作为基本图形, 放样得到立体巷道模型, 辅以巷道内部管路、轨道等设施模型设计, 抽排巷道的三维巷道模型见图1。

2.2 瓦斯抽采系统模型仿真

根据现场抽采工艺, 基于抽采设备的3DMAX静态建模, 模拟了抽采巷道、卸压煤层的空间位置关系, 并实现了钻机, 注浆泵、油泵等抽采设备的创建及配套。在3DMAX中设置模型透明度参数, 使内部煤岩体变得透明可见, 设置多个角度的摄像机路径进行分段渲染, 设定摄像线性路径, 摄像机在渲染时沿着指定路径运动。打开“修改”命令, 设置摄像机镜头参数, 达到较好的摄影效果, 在渲染窗口设置视频的帧数, 控制演示速度和时间。通过仿真, 清晰展示了煤层与钻场、巷道层位的关系, 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将钻杆钻进, 注浆封孔及瓦斯流动真实地展现出来, 实现了可视化, 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该工艺的了解。

3 结论

本文建立的可视化瓦斯抽采计算机仿真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瓦斯抽采的主要工艺过程, 清晰地显示钻孔布置, 抽采范围, 瓦斯运移状况。该仿真系统可直接应用在其他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中, 能够将钻孔布置及参数设计模型准确形象地用于培训教学上, 同时, 可为煤矿瓦斯抽采及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柏泉, 孟凡伟, 张海宾.基于区域瓦斯治理的钻割抽一体化技术及应用[J].煤炭学报, 2011, 01:75-79.

[2]徐乃忠, 涂敏.三维立体瓦斯抽采钻孔程序设计及应用[J].煤矿安全, 2013, 09:17-1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计算机数控系统】相关文章:

计算机系统07-23

计算机系统安全05-08

计算机系统维护07-17

二级计算机系统05-07

邮政计算机系统05-11

计算机系统管理05-23

计算机预警系统07-16

计算机考试系统07-17

计算机系统控制08-01

计算机系统维护08-19

上一篇:2+2×0.32ST下一篇:语文教师应具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