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管理模式

2024-07-12

思政管理模式(精选十篇)

思政管理模式 篇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将校内实训与校外时间结合在一起,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充分的利用与安排,使这些活动可以与社会规范、校园道德规范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得到一种心灵世界的生化,最终使大学生的主题回归得到实现[1]。

1.引导大学生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不受到社会中外来文化思想冲击,同时不会受到世界扭曲价值观的影响。

2.教育大学生回归到价值理性上。在现阶段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多数人很难回归到价值理性中,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和价值观扭曲等现象,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能否实现价值理性的回归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大思政事业下,加强对思教育模式的关注,可以对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主义价值的核心充分体现出来,进而对社会共同价值理性进行完整的体现。

3.引导大学生回归到社会现实中来。要想使大学生真正做到适应社会,是否能够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大学教育者应该引导大学生从第一课堂走进第二课堂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体会,最终实现知行合一[2]。

二、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价值体现

1.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体现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同时也体现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例如在社团中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者公益思政活动等,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3]。

2.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环境主要是指与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相关的环境,是一种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观念。在大思政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仅应该包括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同时还应该涉及到其他环境,以及将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充分结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系统应该同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建设,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才能创设出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

3.对思政教育方法进行改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教育的方法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是社会的、集体的事情。例如社会中开展的有关思政教育的讲座,会请一些知名的教育专家为社会中的人进行专题思政教育,同时对社会中的人进行关心与支持。在学校环境中,也可以校内与校外环境相结合,与社会之间展开交流与学习,进而达到一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充分发挥出主体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4]。

4.对思政教育平台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大思政视野下,高校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有很多隐藏的资源是可以被挖掘的,从这一点来看,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为他们创建一个可以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例如,大学教育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思政教育平台工作,学校中的每个学院应该在校外建立起与自己学校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不仅要做到将学生送到校外,同时还可以将一些知名的企业家请到学校中来,与大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还可以建立起企业德育导师的教育制度,这些教育形式最终的受益人都是学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5]。

三、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政教育理念脱离大学生主体。在很多高校中,思政教育灌输的理念主要是针对党和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事实上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路线,同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将思政教育看作是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管理,严重脱离了高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理念,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大大降低。

2.高校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只是将学生召集到一起,然后将思政教育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地位往往是被动的,其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学生在思政教育教学课堂中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3.思政教育没有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每个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都是不同的,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与自身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将学到的思政理论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会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一些心理疾病,通过极端方式将自己自我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绪发泄出来,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血刃案等。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并没有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紧密联合起来,在这种条件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是得不到充分发挥的[6]。

四、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政教育中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并以此为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实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对学生各方面的情感进行充分地关心,倾听学生各方面的诉求,注意到学生在精神层面上的提高,不仅对社会价值进行强调,同时也要使学生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满足,最终促进思政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7]。

2.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明确。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并不完善,要想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实施,首先需要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明确。思政教育应该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为基本教育理念,将学生自身价值需求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同时帮助学生对和谐的内心世界进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有计划的实施,同时使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得到切实的增强。

3.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进行改善。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对自己的思政教育方法进行积极的改进,进而使自身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切实增强。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亲自的参与和体验,对学生的内心想法进行了解,最终使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有效增强。例如思政教育应该强调学生之间的团结与互助,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起到的效果并不好,如果可以在拓展训练中引导学生对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进行体验,就能对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激发,同时促进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的提高,最终使思政教育实效性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8]。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视野下进行思政教育是教育人模式的构建,在高校中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对于整合思政教育资源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于思政环境的优化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很显然,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结合笔者的实际教育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有效保证思政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得到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梁伟莹,罗少珍,孙贵平,梁健.“大思政”教育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创新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80-83.

[2]储德峰.试论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及其构建——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4):100-109.

[3]艾敏,赵国艮.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及实现路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4):53-55.

[4]宏蕊.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基于“大思政”视角下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4):65-68.

[5]张静,刘奇,杨丽娜,刘琳.思政教育的网络化与理论实践结合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4):153-154.

[6]王金清,卡米拉·艾合买提,马桂花.关于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6):5-11.

[7]于静.试论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大”与“全”——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16.

思政管理模式 篇2

一、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具体内容

学校要想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之前,首先了解当代学生的基本思想政治观,然后根据实际的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案。而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要想不断地完善思想教育模式,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选取其中表现较好的作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树立模范意识。组织其中的部分教育工作者去先进的教育院校进行实地考察与经验学习,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正确的思政教育模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

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原因

(一)学生群体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如今,大部分学校都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突破以往教育教学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以及传统教学中不适合现代教学管理的部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的增加,当今世界各种竞争日益激烈,但究其根本,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如何为祖国明天的发展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学校教育工作的初衷,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探索与研究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找出一个适合当今思想政治发展的有效机制。

(二)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当今的学生处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大环境中,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一旦学生自控能力较低,就存在着会被错误的文化思想所误导的危险,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社会化思政导向、思想问题,及时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并使他们懂得该如何去正确判断和选择,以免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弊端的影响。

三、当代学生思政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措施

首先,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目前学校普遍使用的教育模式是以班集体为主要形式的,一个班集体一般只有一个班主任老师或者是辅导员,实行一对多的管理体制。但是又由于班主任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没有办法时时刻刻对所属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学习管理,所以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从而将学校整个学生的思政教育模式变得逐渐完善,不断地创新学生的管理方式。其次,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所以说学校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的整体理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生理念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以外,家庭教育也是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学生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给学生创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做好引导,这样更加有益于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利于对学生的管理。最后,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在倡导和平发展的当今世界,施善于人,助人为乐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担负着这样的教育责任。加强学生社会主人翁的意识,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政观念,将学生从“小我”的精神层次提升到“大我”的精神层面。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或者是为他们带去自编自导的精彩节目等,多让学生参加这种积极向上的活动,有益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政观。通过这种思政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使学校的管理体制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结束语

思政管理模式 篇3

关键词 十八大 思政教育 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 自主管理

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不仅明确指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向,也为我们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揭开了崭新的序幕。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整体国民素质的走向,更决定了新时期和谐社会创建工程的顺利进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践行者,肩膀上的责任无疑是巨大的。如何确保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遵循十八大的精神、如何实现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美结合、如何引导学生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系列命题,不仅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和研究的内容,也是考察我们综合教育工作能力的题中之义。本篇文章即立足于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模式探析,围绕着以人为本和自主管理两个方面展开抛砖引玉式的分析和探讨。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

传统的高校思政管理模式所依赖的是固定的管理体制、基本的奖惩原则以及教师的权威作用等等。作为思政教育的对象的高校学生们反而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只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规则和模式;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政的内容要么缺乏新意、要么流于形式,这不但有悖于十八大的精神和宗旨,没有起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学生们对于思政学习的反感。因此,新的时期,我们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位置的前提下,必须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教育部一再强调的教育理念之一,其核心精神就是我们要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意愿、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先、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探索思政管理模式的道路上,高校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有益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管理方向,更是我们尊重学生发展需要、赢得学生配合的重要保障。具体在践行中,要遵循以下两点基本的原则。

1、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我们开展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对象是高校的学生们,因此,我们在制定相关的模式的时候不能脱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否则的话,就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我们要切实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探索有益于激发学生们参与进来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思政教育的准备阶段,我们应当将新时期学生们的一些个性特点和实际需要与我们原有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脱陈出新、赋予思政教学新的活力,而且有益于激发学生们认真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性,还是帮助学生们解决实际思想发展问题和需要的高效路径。

2、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建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具体的践行中,我们可以采取在学生中间广泛问卷调查或者座谈的方式,正面直接获知学生们心目中理想的思政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学生们最需要教师指导的思政教育是哪方面的等等。然后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总结,最终选择性地吸收其中的合理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我们新型的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模式。这个广泛采纳意见的过程不仅是我们真正尊重学生意愿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新型思政教育模式的魅力的过程。学生完全参与到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设计之中,那么我们的教学中势必包含很多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我们将来在推行思政教育、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自然可以实现事半功倍。

二、尝试应用学生们自主管理思政教育的模式

自主管理模式缘起于国外的高校,其发展历史才能够对短暂,但是在适应新时期的社会潮流、发展学生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1、借鉴国外高校思政管理模式,扬弃性地吸收其中合理部分。

国外的部分高校倡导在思政教育管理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化管理,强调引导学生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校园文化的管理建设中来。其中美国的部分高校更是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走在世界的前端,其中有很多書籍方面的理论成果值得我们教师认真翻阅。虽然国外的教学环境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细致研究其中可以为我所用的合理部分,争取扬弃式的将其中的合理部分转化到我们实际的思政教育教学中来,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新篇章。

2、自主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提倡学生们参与进来的思政管理模式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有一些明显的优势,我们主要探讨一以下三点。(1)引发学生的换位思考。以往都是教师担任思政教育管理的角色,学生们参与其中,感受教育管理的位置,本身就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过程。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感受到高校教师工作的琐碎、辛苦和不易,能够引发他们自己的反思,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自觉地配合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2)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思政教育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思政教育的有序进行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管理的贯彻也需要思政教育的配合。学生们参与到思政教学中来,本身就是提升管理能力的一种方式,这对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无疑是珍贵的经历。(3)深化学生们对于思政教育的全面认识。换位就意味着学生们站在一种全新的角度认识教师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学生从宏观的方向认识思政教育的整个过程,也可以实现对于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刻吸收。

综上所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密围绕着十八大精神的指导,在以人为本和自主模式的创新尝试下,我们的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必定走得更远、更快、更扎实,我们的教育模式也必定具备持久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杨鑫铨,洪源渤等著.“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戴聚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以生为本”的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 2007.

[3]王冠中.国内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实施研究评述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02).

[4]张雪晖,黄芳.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改革与开放, 2012(24)

[5]王守猛.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4(02).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模式探讨 篇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环节, 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各类需求, 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独特的、稳定的、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决定了对思政教师有着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的特殊需求, 决定了它具有高质量和不可替代的专业特征。贴近时代、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基层社会, 是高校思政课的基本要求, 这充分说明了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 当前思政教师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思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减弱, 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因此, 探讨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 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思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改善培训效果, 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立培养创新型思政教师的有效机制,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创新型思政教师的目标

1.创新型思政教师的含义

创新型思政教师是创新型人才, 体现了思政教师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科研视野, 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创新型思政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型思政教师应具备的特征

首先, 崭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政教师对现代教育的职能及教育方式更新、更高认识的一种升华, 包括: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注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重视实践活动, 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其次, 思政教师应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思政教师应能胜任对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和启发。因此, 思政教师应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 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最后, 思政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思政教师应具有灵活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 将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 不断探索教材内容与学生理解的结合点, 更加注重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思政教师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思政教师的培训模式是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能够稳定培养思政教师, 使其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和增强思政教师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然而, 传统思政教师培训模式, 仅仅给思政教师灌输知识, 忽视思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动性。

1.培训形式单一化

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形式单一化, 培训过程忽视思政教师的主动性。思政教师培训的方式以专家提供的假期研修班、讲座或报告为主, 缺乏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以及受训教师之间的更多时间保证的、具有实质安排的沟通与交流, 抑制了思政教师的学习欲望和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最终降低了培训的实效性。这样的培训方式单一, 被培训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培训效果不是很好。

2.培训缺乏整体设计, 没有系统性

思政教师培训没有建构成完整、科学的培训体系, 培训过程随意性较大, 培训的专家不固定, 培训机构经常变换, 导致了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体系上都比较随意, 没有形成系统性。这种方式的培训对思政教师的情感投入不足。由于当前思政教师的培训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 如果思政教师对培训目的认识不足, 过多地关注于眼前的效果, 思政教师的培训需要就会降低, 学习动机就不强。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为了设置培训课程, 培训应广泛地摄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 从专业学科中聚合大量的经典素材, 组成培训者队伍。受训思政教师对培训资源的指向是多样的, 广泛地调查研究思政教师在实践中迫切需要明确和感兴趣的问题, 把它作为思政教师培训的内容, 才有利于增强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但是, 当前思政教师的培训在内容上考虑思政教师实际需求方面做得不是很足, 缺乏对教育实践的研究, 造成教与学脱节的尴尬, 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四、构建新型思政教师培训模式

由于当前对思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应构建新型思政教师培训模式才能够有效培养思政教师。构建新型思政教师培训模式, 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 首先明确谁是培训主体, 进而理顺培训主体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职责, 对培训工作进行完整、科学的培训设计。

1.要系统构建新的培训体系

要培养思政教师必须整合原有的培训机构、理顺培训职能, 系统构建新培训体系。通过建立培训计划和内容的审定和培训效果的监督;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在高校设立不同的培训基地。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的系统化。培训内容应覆盖对思政教师培训的各方面, 要能满足思政教师的学习需求。在培训模块的设计方面, 要重点考虑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受训者个人动态选择的衔接、培训主体层次间的分工以避免重复设置、培训内容的结构优化与定期更新等。

2.为思政教师培训创造良好环境

教育部门应领导、管理、协调, 为思政教师的培训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服务平台。要搭建政策平台, 根据思政教师出台相关政策, 确保时间和经费有保障;要搭建网络平台, 组建思政教师远程培训平台, 为思政教师提供主题式研讨工具, 突破思政教师培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流不足。

3.政策导向提供制度保障

各级政府应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的法制保障, 完善培训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 形成政策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采用立法的形式确定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4.完善培训机制

高校应建立思政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高校思政教师的培训可以提高其职业成熟与发展, 加强职业上的成就感, 站在学科领域的最前端。通过科学、系统、专业的培训是获得提升晋级机会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针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动机, 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 激发他们的内在需要, 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培训中, 提高培训效果。

五、结论

当前, 对思政教师的培训不能忽视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否则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就失去了应用的效果。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要突出学术性, 追求教育的学术化表现为学科的专业性与教育专业化。对思政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要坚持前瞻性、综合性、主体性、动态性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督促思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增强思政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应创新培训模式。思政教师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培训缺乏整体设计、形式单一化、培训内容没有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等。这导致思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减弱, 参加培训走形式现象严重, 培训效果很不理想。为此, 构建新型思政教师培训模式是:应系统构建新的培训体系、实施模块培训的新理念, 以满足思政教师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思政教师,培训模式,政策导向,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邢耀荣, 刘菁.探索研究型大学教师培训新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3) .

[2]李子华.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缺陷与补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1) .

[3]贾东风.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关于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09, (2) .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篇5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活动更依赖于网络,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本文在阐述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一、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它借助网络平台,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想与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有机结合,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网络教学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板书、讲解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量小,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教学将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的海量信息教育环境,把深奥或生硬的理论传授变成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生动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常常受到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局限。而网络的虚拟课堂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 要,也可以进行虚拟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网络教学不再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班级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讨论,原本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三)网络教学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管学生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如何,都采取“齐步走”的模式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独立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学习。同时,网络环 境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学生容易敞开心扉,这就有利于教师收集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因而更具有针对性。

(四)网络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和中心,学生则主要靠书本和教师讲授获取信息。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不受限制地共享网络信息,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角色,而是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

我院在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可用资源的基础上,主要依托校园网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以网站、网络课程和聊天工具的建设和应用为实现方式。

(一)校园网络增加思政板块

网络对思政课教学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网上不良信息所致。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净化校园网络信息环境,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能力。我院主要通过思政部模块、德育特色模块和核心价值观模块等传递正面的思想政治信息,及时给学生发布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大家对思政课的认识、应用和相关的活动报道,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除此之外,还采取技术手段,在校园网上构筑“信息海关”,对有害信息进行监控和过滤,阻止非法信息的侵入,净化网络空间;通过法律手段制裁非法信息的网上传播行为;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风气、网络道德、网络法纪、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判断对错、是非、真伪、美丑,自觉构筑抵制不良信息的思想防火墙;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需求。

(二)充实思政网络课程内容

要吸引学生多变的目光,就必须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和内容去充实整个网站。包括学科概况、教学信息(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等)、网络课程、课程资源、科研信息、新闻公告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扩展资源等,我们根据自己的学科和课程教学情况,灵活安排栏目内容。对于网站的内容,特别强调 2 日常更新及恰当的媒体应用,力求使页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特色明显。

(三)利用聊天工具开展思政教学

教师通过开通教师QQ、研究网络交流技巧、组建班级骨干和组建教师参与的QQ群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利用QQ开展教学,通过QQ把涉及到“思政”教学的有用信息发布到QQ日志中供学生浏览、学习,并对学生的QQ空间进行访问或回复,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状况,并与兄弟院校的同行在QQ中进行交流成功教学经验,并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

三、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

(一)“四导”模式。即“导入→导读→导思→导行”。

(1)导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导人新课。

在新课导入设计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容量大、资源丰富,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点,或者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或者引起悬念,诱发动机等等。既可以为导人新课、获取新知做好铺垫,又为理解知识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2)导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领悟道理和观点。

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形成认识,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潜在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再现社会现实,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尽快进入角色,唤起情感上的共鸣。

(3)导思——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领悟道理和观点。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电教媒体启发诱导、释疑解惑的作用,该停留的停留,该重播重放的重播重放。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创造思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问题中介绍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而空洞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并不信服。因此,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布置了一些任务:①上网搜索并阅读了解复员军人赵荣锁带领村民致富的先进事迹。②上网阅读护士日记,了解非典期间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自己去找、去看,学生们很快就被赵荣锁和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吸引了,3 感染了,以至于成了几天来课余时间的热点话题。当北京护士王晶的病情恶化、生命垂危之时,我们的学生也是心随其动了。在这里,无须过多的说教,学生们深深懂得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4)导行——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观点向行为习惯转化。

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在于,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自觉转变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导行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传统思政课堂搬入网络机房

以高校《概论》课为例,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将传统思政课堂搬入网络机房,通过完成确定目标下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种方法不仅将思想政治理论渗入到项目任务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为:教师做好准备,通过互联网引入专题背景,接下来让学生布置任务并进行说明(如PPT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理解所学内容并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能发现更高层次的问题,确立新的学习课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成果评价,给学生以反馈,并让学生去修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结果。以《概论》课第八章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例,本节内容条目繁多,内容本身相互交叉性强,如果是在教室进行纯理论教学,出于课时限制,常常是对每个内容蜻蜓点水式地简单讲解,学生很难对其中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理获得深刻感受,且容易对繁多的内容感到疲倦。改用上机授课,可以选择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构建两型社会”)作为专题,以某一案例或者一个真实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从点到面依次挖掘出本节的学习要点,通过提供思考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然后通过布置任务(PPT 形式的一个专题报告)推动并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探索,一步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提升学习的效果。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毫无疑问,网络教学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新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飞跃。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王玉娥

思政管理模式 篇6

关键词:思政管理模式;优势;必要性

引言: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面对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加,如何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势,保持稳定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实行先进的思政管理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提升企业职工素质,加强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那么企业实行思政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必要性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本文将对此进行逐一分析:

1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职工素质提升方面的优势与必要性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许多企业想要发展,就应该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通过思政管理,加强对企业人事方面的工作,确立创新的先进的企业人事管理模式,提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间接提升了整个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使企业在社会经济竞争中取得明显的优势。

1.1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职工素质提升方面的优势

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模式还秉承着传统的“以生产力为本”的核心思想,不会过多关注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培训,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职工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使企业职工消极怠工。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新型先进的思政管理模式加以改善。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先进的思政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人事管理者得到新的管理理念,运用新的管理方法来开展工作,更加方便有效的管理企业职工,激发职工的自主性和潜在的能力提升。企业职工能力提升,也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会拥有更多的优势。

1.2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职工素质提升方面的必

要性

“思想支配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准则是有健康正确的思想来决定的。所以在企业人事管理方面,思政管理模式就是有效改变企业职工思想的手段。思想的改变也会直接影响着人员行为的改变。想拥有一批思想品质良好,业务能力过硬的职工队伍,思政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通过思政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掌握企业职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向,对职工的工作方向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每位职工的长处,使职工开展工作事半功倍。在提高职工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所以,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职工的素质提升方面是很有必要的。

2.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方面的优势与必要性

先进的思政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有效推动企业发展进程。所以说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优势与必

要性。

2.1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方面的优势

一直以来,思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各自为政,各行其职。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的运营生产与企业思政管理结合不紧密,导致很多企业的思政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无法发挥作用。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实行新型的先进的思政管理模式,使思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相结合,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路得到创新,管理方法得到丰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这样企业管理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大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2.2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方面的必

要性

企业管理者能力想要提升,除了加强企业日常生产工作的管理,还要重视企业的思政管理工作。新时代下的思政管理模式不应该再是以前的高居庙堂,而是要求思政管理人员切实的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这样才能使思政管理工作切合实际。所以一个企业管理者能力的提升,必然要通过先进有效的思政管理工作,掌握企业运营情况,针对企业现状进行企业管理,才会使企业发展稳定长久。由此可知,实行思政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方面的必要条件之一。

3.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凝聚力方面的优势与必要性

前文详细分析了思政管理模式分别对与企业职工方面和管理者方面的优势与必要性。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使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统一管理者与职工的工作目标。企业这种凝聚力的形成,也要通过实行思政管理模式来得以实现。

3.1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凝聚力方面的优势

企业文化是思政管理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结合基础,也是企业职工与管理者关系之间的粘合剂。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可以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拉近企业职工与管理者思想上的距离,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实行思政管理模式,站在企业职工的角度了解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加以帮助解决。这样可以获得职工的理解和对企业的信任,使职工与企业之间和谐共进。而企业职工可以通过实行思政管理模式,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赢取企业管理者的信任和重视。企业管理者与职工就可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凝聚力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与优势。

3.2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在企业凝聚力方面的必要性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者和职工的共同努力。如何使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相互促进提升,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而实行思政管理模式是企业凝聚力提高的必要条件,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认识到共同的价值取向。通过工作的开展,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搭建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桥梁,让职工认识到自身与企业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样才能加强职工的自觉性和归属感。同样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职工的心理会发生不稳定变化,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与企业对于思政管理模式的实行。在解决职工问题的同时,促使管理者与职工之间距离的拉近,加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作战能力,提高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竞争能力。这种提升是企业实行思政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

4.结语:

本文分别从企业职工角度,企业管理者角度,企业职工与管理者之间关系的角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实行思政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必要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企业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开展丰富先进的思政管理工作,借此促进企业管理者与职工能力的提升,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实行思政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的优势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孔新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对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2):22-23

[2]韩旭海,激发凝聚力增强竞争力——浅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J],管理学家,2011(11):87-89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篇7

1.落实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1.1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就目前高校而言,普遍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认知、“毛概思想”、“马列主义”以及我国近代史进行入手开展教学,而且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往往深入到一些思想观念或者价值观念。而传统的理论教育主要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记忆”暂时了解了这些学校内容,但是并不了了解学习这些内容的意义,而通过落实实践教学,可以保证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1.2增强学生素质能力。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除了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性,还能有助于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然后通过具体的情景以及具体的行为,从而体现出更多的思想元素和道德素质,即如思政教育中的法律内容,融入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法律政策研读和演讲,从而提升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拓展热门话题辩论,则可以保证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口语能力得到体现。

1.3科学教育必然趋势。目前的科学教育都是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而且也逐渐在调整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另外对教育的方式崇尚的是感知趣味教育,而并非一般的照本宣科。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则可以保证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自主感受、学习,同时强化对社会的认知度,并且帮助学生解决实质的社会问题,也是传统教育向科学教育过渡的必然趋势。

2.当下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2.1过多形式化表现。就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目前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已经普及,但是普遍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过多存在形式化,即实践教学时间缺少,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简单且无趣,仅仅是为了教学改革推行实践教学流程,而且学生通过实践教学难以获得更加深入的思想感悟,教学工作成为一项应付工作。

2.2缺乏标准化体现。缺乏标准化体现则是指很多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缺少一致的、完整的教学大纲作为指导,从而导致教学体系存在不完整性,而且实践教学的环节往往由于教学内容不合理,授课时间不一致、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教学缺乏监督和评估体系,进而导致整个实践教学存在盲目性,从而无法保证实践教学切实有效的开展。

2.3缺少普及与连贯。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最大的问题还应当是在缺少普及性,虽然其本身脱离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单一性和乏味性,但是往往缺乏相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而且很多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都无法同步参与,进而导致普及性不强,即实践活动无法普及到每个学生,也就失去了其开展的意义;再者是连贯性体现,因为普遍实践教学活动都未有一个一致的大纲作为指导,所以思想实践活动往往难以通过一个连贯的流程进行策划,而且教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偶发性,而且实践活动很难体现出其教学的目的。

3.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构造

3.1提升感知教学。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而言,现阶段优先需要考虑的是提升感知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流程,不可颠覆传统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然后进行开展实践感知教学,即基于理论教学的基础,增加实践教学的流程,策划实践教学的方法,推行一些深入实践性的社会活动,例如:公益劳动,打扫公共街道或者其他场所、敬老送温暖活动等等,同时在辩论赛等实践环节中加入一些社会热门的话题,诸如老人摔倒应不应当扶等等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以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3.2创新教学流程。就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而言,最大的问题还体现在流程的单一性,而结合目前信息时代的特点,可以结合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推行一些趣味化的流程,从而降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提升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探讨教学以及影像综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等等。

4.讨论

作为一类传统的理论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断体现出来,而其本身的教学流程多为理论教学,进而难以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即如缺乏实践性和直观性,虽然实践教育一直都是其强调的内容,但是不可忽视是现阶段实践教育的不足还是较为明显的,所以需要克服这类问题,就需要对实践教学流程进行改革,即如加入感知教学配合创新教学,以达到预期效果。

摘要:教育,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自古以来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制度。而教育本身除了包含一般的技术、专业教育以外,同样也包含相应的思想教育。而对于很多高等院校而言,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实现,但是不可否认,在以往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从而导致教育出现单一性以及枯燥性,而是形式化表现较为严重,不利于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及有效拓展,所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将对其有效落实带来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03):177-179.

[2]孙海涛,蔡仕魁.十八大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理论,2014,03(03):203-205.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政教育改革 篇8

在新时期, 传统的思政教育如没有创新、缺少改革策略, 那么枯燥乏味的教育模式最终会导致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影响。例如, 学生会将政治教育看成一种“形式”, 进而对其产生厌恶、或是应付心态, 这样就会使其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发生动摇, 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引诱。又如, 学生只懂思政理论, 不能在实践中应用, 思政教育起不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 反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 高职思政教育要结合当前形势进行创新、改革, 例如,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 高职思政教育先要教会学生爱集体, 从而使学生在爱集体的体验中产生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 形成学生博爱、无私的心理, 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内涵。此外, 高等教育是学生与社会的衔接点, 在高职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校企合作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在校企合作形式下, 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要向企业需求人才的思想品质方向靠拢, 第一, 在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宣传片、资料或演讲等形式, 让学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使其思想意识能够像社会岗位靠近, 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第二, 通过校企合作案例, 让学生体会思政教育在就业后的意义, 如基层党建在学校与企业中的发展, 通过讲、想、思让学生体会思政理论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来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参与的兴趣, 使其具有更出色的人格魅力。第三, 以社会案例为载体, 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能够理性的对待各种挫折、诱惑等, 做一个思想健康、精神丰富的优秀人才, 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校企结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例如, 酒店管理专业, 在校企合作教学中, 学生在酒店的各个岗位上的体验, 是一种用实践验证理论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收集各类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加工、处理, 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思政教育过程中, 要将这一专业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设计到教学当中, 引导学生辨识对错,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 培养其能够用睿智的思想审视事件的发生, 正确预知事件的发展、结局等, 以便能掌控全局、完美的完成岗位工作。又如, 商务管理专业, 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际理念, 树立学生柔韧、刚强的品质, 以提高学生在商务交际中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使学生成为一个正直、有主见的业界精英。再如, 护理专业思政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善良、博爱、宽大的思想精神, 使学生拥有一颗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心怀。综上所述,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思政教育要将企业文化、职业精神渗透其中, 树立学生优秀的人格,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使其能够在实训中、实习中、岗位工作中有更优秀的表现, 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成功率的提升。

三、高职思政教育应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当前市场背景下,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 人才是一个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也是企业在新时代市场环境中竞争的核心力量。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 传统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例如, 档案管理岗位, 在企业的传统经营中, 档案管理就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存档、利用、销毁等一系列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的利用率并不高, 工作人员在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量都很大, 且容易出错, 其对在岗人员的能力要求较低、工作态度要求较高, 要求在岗人员敬业、勤奋, 基本就能做好工作。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企业电商平台的建立, 企业更加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想尽办法提高企业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这就要求在岗人员不仅要敬业、勤奋, 还要具有熟练的电子平台操作能力、岗位工作创新能力, 这就对岗位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思政教育不仅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教育, 更要让学生认清当前的政治形势、社会需要,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 思政教育要针对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 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电子平台, 建立微信思政教育平台等,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学生分析思想、讨论政策、宣传国策等, 使其在学习思政的同时树立创新意识, 例如, 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应用, 使其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用辩证的、科学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就业、创业中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坚韧的心, 提高高职培养人才的质量。又如,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作思政宣传片,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政觉悟, 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思政管理模式 篇9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标准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就要“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2]开拓创新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优势,无疑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二课堂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同属于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依靠践行具体目标而实现,离不开目标管理这一必备条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这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工作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人为中心,作为四大管理模式之一的目标管理,能使两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高度交融。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既要确立科学的目标,以明确管理的方向,又要制定必须遵循的准则,以保证整个管理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卓有成效。[4]

二、问题现状和研究价值

目前,以课程内容为主题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常出现定位不准确、内容不衔接、管理不给力、保障跟不上、考评不统一等现象。正如相关部门所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5]事实使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学更多地表现出教育教学权责不分、项目学分规定不明、考评考核标准不一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长期被边缘化和真空化,长期与课程教育教学相分离,更不用谈以课程、学分和项目为抓手做到形神兼备、管放结合等措施了。

现今,高职医学生不仅存在性格志趣差异大、专业课程任务重等客观因素,还存在思想情绪消极、学习动力不足等主观因素。要让他们真懂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纠正他们的各种不良思想行为,理所当然的就应重视或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独特优势。任何事物发展总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有理由坚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它不仅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还符合高职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能将高职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知情意行结合起来,将课程资源、环境资源和时空资源以及管理资源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目标视阈下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对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评价考核、各类资源和教育方式的有机整合等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目标做保障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必定能激发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身潜力。目标管理通常会通过目标制定、目标细化、目标控制和目标考核四个阶段来实施。

(一)目标制定

目标是目的在一定时期的具体化,制定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6]为前提,以增强高职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理品质”为第二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在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求条件下,确定个人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相关教育教学部门和教师等要一起参与制定目标,可邀请学工部和团委以及社团组织来参与制定。制定的目标要经过充分讨论,核实目标内容与课程目标,与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是否一致,防止错位,确立目标要略高于高职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总之,制定目标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活动形式、设施条件、师生实际及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目的等,也要考虑到执行每一个实践项目时必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人物,明确每一个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做到每一个目标可衡量、可操作。

(二)目标细化

目标是要靠行动计划去执行的,不会自动产生结果,如果不将目标细化为周密的行动计划,怎样健全目标也是无济于事的。细化目标能帮助我们决定怎样分派任务,确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时间、资金、设备和信息。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务必要分解细化为子目标,做到权责明确,草案成文。首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和高职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上级组织目标,保持集体与个人工作目标一致。其次,拟订目标草案或行动计划。参加活动的各学生干部与每位医学生,都要清楚自己职责内的全部工作和分工情况。领队教师要简列出各实践项目,权衡优先顺序和期望值,写出需要上级和关联部门了解的目标事项和目标以外的例行管理项目及各自权责。最后,各项目组统一将自己的团队及成员能做何贡献、尽何职责、有何要求、采取何种方法、期望何种成果、胜算把握及条件改善等细化在目标中。

(三)目标控制

控制是管理的重要环节。目标管理离不开控制,它能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部门或领队教师必须进行事前目标控制、事中目标控制和事后目标控制,确保三者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团队要对第二课堂实践项目确立的合理性及考核和评定,实事求是,公平正义等。这些都离不开监测、纠偏和控制。目标产生的全过程,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必要时,要根据环境条件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对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正。例如,可以采取召开例会的方式了解工作进展,要求各领队进行工作总结与汇报,适时抽查了解学生动态和教师工作进展。项目团队的自检制度,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整个过程能进行自我控制的体制保障,把协调小组、工作环境、信息反馈等控制要素利用起来,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以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修正,充分体现第二课堂目标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四)目标考核

第二课堂的考核评价涉及对课程、师生和相关部门等各参与要素,必须有一个考评体系。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考核评价作为活动课程整体研究的一部分,是实施和改进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根本依据,是完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第二课堂不断增值、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7]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水平要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实现,一定要对目标进行评定与考核。高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是《基础》和《概论》,可以分科考评,也可以两科合起来进行考评,这要根据各高职院校自身的情况而定。考评会议要在和谐的气氛下进行,要有广泛的学生参与,根据第二课堂每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医学生也可分组考评,推举优秀,参与活动的所有师生要陈述自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思想行为表现及工作能力上的强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评定合格的学生给予学分,不合格的不计学分,优秀的给予表彰,颁发荣誉证书。自我评定要全面具体,目标评定要客观公正,组织评定要实事求是,可以把目标评定与奖学金或年终考核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教学平台,是高职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第二课堂实效性的追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任何实践活动都有目的,都有目标,第二课堂实践特征明显,需要目标管理。目标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可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此管理理念一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必然光彩夺目,大放异彩。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对培养高职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效果正呈减弱趋势,第二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高职医学生的青睐。毋庸讳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有待探究拓展,各样管理手段有待运用提高等问题凸显。究其根源,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目标管理能增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目标视阈下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势在必行,如箭在弦。

关键词:目标,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医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Z].2015.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Z].2015.

[3]吴崑.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5.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Z].2004.

[6]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Z].2015.

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10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

实践活动是与理论认识相对应的哲学范畴, 是主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同客体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目的是改造世界。在这一过程中, 实践活动和理论认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密不可分。一方面, 实践活动需要理论认识作指导, 另一方面, 实践活动是理论认识产生形成的源泉基础, 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因此, 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内在的包含着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它们都是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都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就实践教学而言, 它不是与理论教学毫不相干、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纯粹的教学活动, 而是和理论教学相互转化、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系列教学活动[1]。因此,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是“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的简单叠加, 而是实现二者的一体化, 即在课堂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根据这一定位设计思政课的实践方案、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等。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方案

1改革思路

实践教学是医学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短板, 同时也是制约思政课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性难题。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既有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理念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又有人们对实践教学内涵主观认识上的误区, 从而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定位错位。鉴于此, 在探索医学类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我们遵循“在课堂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的育人导向, 设计“课堂小实践”和“社会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方案, 采用动态、开放、持续性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纠正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彼此分离的错误认识, 克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的片面性, 使课堂成为实践的小社会, 社会实践成为教学的大课堂, 在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融合中构建医学类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2实践方案的构建

思政课教学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都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不同阶段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但和中小学思政教育相比, 大学的思政教育, 内容上更加抽象深刻, 形式上更加复杂多样。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不仅注重系统理论讲授, 使其“知其所以然”, 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实践被学生认同、接受, 内化于日常人际交往和各种行为选择中, 从而在大学阶段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 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整合教材体系, 优化实践内容

医学院校的政治理论课主要有四门主干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四门课程的理论层次和维度有所差别, 但课程性质相同, 内容上具有交叉性和相通性, 实践教学的设计既要通盘考虑四门课程之间的相通性, 又要考虑各门课程自身的特色和教学目标。

大一新生的思政课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为核心, 以解决新生刚步入大学时面临的诸如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文化心理、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为重点, 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 以提高新生适应能力为主线, 进而优化、整合、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 在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多元的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获得环境认同、专业认同以及职业道德操守和法律规范等。

大二、大三的思政理论课的实践内容则更加广阔, 不仅局限于日常生活, 还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回答学生的思想困惑, 而且还要在实践中回答个人的行为选择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 在内容上是交叉相通的, 因此, 在理论教学中打破课程体系、章节体系, 打造板块化教学内容。如世界观与哲学观, 医学与哲学的融合, 医患矛盾社会根源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变等。侧重于意识形态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合。通过LBL (Lecture-based-Learning简称LBL) 教学法同学生交流。在实践教学中侧重于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如对生命的尊重、医患沟通技巧、以药养医的社会弊端探索等, 主要通过PBL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 和TPTM (Transposition---Teaching---Method简称TPTM) 教学法、社会调查法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讲授、课堂展示等活动, 通过这些形式,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调研成果展现出来,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探索和改革, 一方面, 实现了教材体系转化为课堂体系, 优化了理论内容, 有助于学生系统的、完整的掌握理论, 克服了实践教学的片面性。另一方面, 通过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 在实践中检验、认证所学理论, 在体验和挑战中获得实践经验, 克服理论本身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拓展教学路径, 设计实践方法

第一,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和主阵地,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普遍性特点。“课堂小实践”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互动空间, 课堂上, 老师和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可以通过讨论、演讲、主题调研、论文写作、制作演示ppt讲授等形式完成。但不管何种形式, 都有一个核心即“问题”。几乎每种形式的问题都是老师和学生根据思政课的课程特色和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完成。问题的设计原则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 即使是社会的焦点或热点问题, 也都和学生的专业或生活紧密相连;二是问题必须紧扣教材, 能引出思政课相关的原理和概念;三是问题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有足够的复杂性, 能够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理论内容;四是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励他们去探索、学习[2]。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 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实践, 学生都会积极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实践证明,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改变了以往“理论+社会实践”的机械简单模式, 将课堂变为学生实践的小社会, 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说、写、做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将课堂实践教学延伸到校园实践教学, 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之一。这不仅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不足, 也拓展了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渠道。随着实践空间的拓展, 实践内容、形式、实践主体的层次也将发生变化。校园实践教学主要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校有关部门来组织。从内容上讲, 更倾向于学生的校园生活, 从形式讲, 更加丰富多彩, 从学生主体层次来讲涵盖不同年级的学生, 从教师主体来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 还有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有关工作人员。思政教师参与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已成为常态, 如护理学院的“天使在行动”、口腔学院的“读书生活会”、人文学院的“心灵阳吧”, 校团委组织的“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等。通过和多个部门的联动、配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更广泛的内容和形式, 在更大的空间, 内化思政教育的理论内容, 展现思政教育的强大功能。

第三, 以社会为阵地的实践教学。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如一谈到实践教学, 就是让学生离开课堂, 走出学校, 走向社会, 参观考察, 认为这是实践教学的唯一形式。这种认识将理论和实践、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对立起来, 是对实践教学的片面理解。对此, 我们坚持“课堂是实践的小社会, 社会是实践的大课堂”这一实践理念, 摒弃了有关实践教学的片面认识, 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与课堂实践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年级层次和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设计出若干调研课题, 组织并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研。各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要求制作PPT课件, 将调研成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其成果进行点评打分, 由任课教师做形成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择优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竞标, 如“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调查”, “医患关系社会根源调研”、“医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等。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 促进意识形态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结合,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升华, 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书本之外的社会问题, 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探索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考核模式是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学生往往根据考核方式选择对某一课程的学习方式, 对于思政课来讲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实践教学模式在不同年级的试验与推广, 思政课考核方式也不断调整和变化。首先, 终结性评价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方式。以往思政课考试是终结性评价, 学生学习成绩由一次闭卷考试完成。主要考察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机械记忆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不高, 学生往往通过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不利于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不能很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 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解决这一问题。其次, 课堂实践教学采取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模式。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的考评依然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体现学习结果, 侧重于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分析;而课堂实践的考评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形式, 注重学习过程。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第三, 课堂以外的实践教学, 如“早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等都要和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老师进行合作,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校范围的竞标演讲, 通过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层层选拔, 优者胜出, 胜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时在班级的综合素质考评中获得加分。通过实行终极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思政课的考核模式由封闭僵化走向动态开放;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成了“我想学”。

三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关于教学改革效果主要是学生的认可与评价。一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另一方面, 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学校组织评教活动结果显示, 实施教学改革的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考评是优秀。这一结果和教师自己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在对700名学生的调研中, 学生对思政课总体教学效果的评价是:28.85%人认为非常好, 49.79%人认为比较好, 也就是说近80%的学生认可实践教学改革。关于思政课对学生自身影响也做了调查, 如思政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帮助方面, 43.22%人认为有很大帮助, 55.10%人认为有较大帮助;对学生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方面, 38.74%人认为有很大影响, 56.22%认为有较大影响;关于教学内容同学生生活和工作的相关性方面看, 52.80%人认为有非常大的相关性, 43.14%人认为有较大的相关性。另外, 我们还组织毕业生同学进行交流座谈, 听取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尤其是临床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经过大四见习、大五实习和毕业找工作等环节对人生、社会有更多的感触和认识, 对思政课在大学生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寄予极大的肯定。从学校的评教活动和教师的调研结果来看, 学生认可和肯定我们的教学改革。

四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相对于以往单一的理论传授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理论讲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三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只有和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1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密不可分

理论和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不能过度强化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 反之, 亦然。实际上, 在理论教学中有实践操作, 在实践历练中有理论升华, 无论是课堂实践还是社会实践都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单独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 将很难从宏观和整体上实现最终目的。所以, 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具体统一, 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2实践教学不易泛化

不是思政课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实施实践教学, 也不是每堂课都搞实践教学, 泛泛的毫无准备和目的的实践教学, 会引起学生反感, 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的。在多种实践形式中, 无论是课堂中的PBL、TPTM, 还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等都要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 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和老师的有效指导,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实践教学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3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运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探索实践模式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选择妥当的教学方法、拓展合适的实践路径, 还需要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的配套。同时思政老师的执着、主管部门的支持、教学部门推动, 主管学生工作部门的配合等。如果其中一个部门不积极、不配合都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实现改革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如教师必须和学校有关部门和所在班级的辅导员合作, 注重学生实践理念和方式的培训, 实践结果的整理与归档等。如果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不好, 考虑不周, 或虎头蛇尾, 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经过三年的探索, 在实践教学方面, 我们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与艰辛, 我们坚信随着改革的深化,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华, 袁莉.实践教学的定位及其体系构建[J].包装学报, 2011 (3) 2:80.

上一篇:噪声预防措施下一篇:热钱与中国股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