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文章

2024-08-08

生活即文章(精选四篇)

生活即文章 篇1

一、创设浓郁的生活气息, 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夯实根基

生活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生活的,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英语课堂。牛津英语初中教材就是一个个例子, 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话题都来自于生活。然而,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 一些教师却不是用教材当“例子”, 当“凭借”, 而是过多地分析、讲解、灌输, 把一篇课文肢解成为许多单词、短语、句型, 让学生背诵、默写。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 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

例如, 我在教学“Fashion (时尚) ”这一单元时, 我就抓住这一机会, 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景:我手捧一大堆五颜六色的服装, 用英文介绍它们的质地、颜色、年代等。接下来让学生穿上事先准备好的服装在教室里进行时装秀, 边表演边加以介绍, 他们自然而然从情景中接受了知识, 也知道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这样, 我们减少了用母语翻译的过程, 实现了教学生活化, 为学生用英语交际打下了基础。

二、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 为学生的真切体味搭建平台

学生如果脱离了生活, 就学不会语言。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社会,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体味人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根据课堂剧情的需要, 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舞台, 并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如:个体活动、同桌活动、四人小组活动、分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尽情发挥, 努力尝试担任各种角色, 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

如, 在进行7B的Intergrated skill教学中, 我设计了一个“寻宝”游戏。一听完游戏规则的介绍, 学生都乐开了花, 个个跃跃欲试。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流程, 我让学生边听边说, 边画出路线图, 完成一个寻宝任务后就给予奖励。整个游戏过程气氛活跃, 学生们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 设计了情景会话“Giving directions”。我把教室变成了一座小城市, 让学生分别住在不同的街道, 在“Asking and telling the way”中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自由结合, 自主选择, 激发了他们表演的欲望, 使学生有了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用而学, 用中学, 学了就用”给学生合适的任务, 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使他们更积极, 更自信, 轻松、愉快地掌握语言,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处处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融入普通的生活实境, 为学生的英语实践寻找机会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从真正的生活教育看来, 大众都是先生, 大众都是同学, 大众都是学生。我们国家是一个说汉语的国家, 在日常生活中, 英语会话一般用不着, 但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 英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实现语言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英语实践的时间与机会。

如, 在教室的班级经营上, 可使用一些简易的Daily Report, Free talk或My story等, 例如点名、整理队伍、上下课喊口令、开饭问候语、放学道别语等等。我在进行口语训练时, 每周都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家人的或是朋友的故事。一位同学在讲“What happenedto him last week?”中说道:It was an luckyday for me last Saturday. I went fishingwith my father .But when I tried to get abig fish, I fell into the river. What’s more, My fishing stick (鱼竿) was broken. Howsad I was! 诸如此类的话题都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不但能使你的班级与众不同, 更是一帖增进同学们听说能力与自信心的良方。还有, 电影院的“Be quiet”, 公交车上的“Nosmoking”, 宾馆里的“Exit/Entrance”随处可见, 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出现了英语, 那么这些都是课外的英语学习资源。我鼓励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处, 学习英语, 使用英语,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四、联系变迁的生活场景, 为开阔学生的视野铺设大道

“教育是社会的, 社会是我们的唯一学校。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力必然冲开校门, 冲开村门, 冲开城门, 冲开国门。”英语教学不仅存在于校内, 也存在于校外。因此, 英语教学的场所, 不仅存在于学校, 也存在于更广阔的学校以外的社会。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 社会是大学堂。”他主张学校应该与整个乡村、整个城市、整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相联系。如今, 整个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大社区, 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任何人或者团体或者国家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立自己。由此可推, 英语教学的场所也不能孤立起来。

如前面所说, 在英语教学的情境创设中, 就要考虑更多校园以外的生活情境。要使学生有这些情境的感性认识, 除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外, 更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门、走出社区, 到大社会的校园里去体验、去学习、去运用。现在, 国际间的人员往来日益增多, 大街上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随处可见, 和他们用英语交流是很好的实践语言的机会。有的同学见到外国人不敢打招呼, 遇到外国人求助不能流利地用英语提供帮助, 哑巴英语成为现实。其实, 像Can Ihelp you?Where are you from?Welcometo China! How do you like China?这些简单的语言都是开启英语交流的钥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 多一些英语实践机会。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 既锻炼了胆量, 增强了信心, 又提高了运用英语的水平。

人情练达即文章 篇2

要关爱人。有一著名理论:“即使在两个人组成的社会中,如果彼此都想主宰对方,这个世界也不能和谐。”这个话讲得太精辟了。它告诉我们,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要做到关爱别人、温暖别人、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别人有了灾难,你去帮忙;别人有了疾病,你去探望;别人有了喜事,你去祝贺;别人有了过失,你去弥补。如果别人有了难处,你去幸灾乐祸,别人有了喜事,你去嫉妒,那别人必然对你恨之入骨,还怎么能搞好人际关系呢?人与人既然能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分、一种情义,应当十分珍惜。时时处处热爱别人,才能构建出一个欢乐、祥和的生存、生活环境。

要寬容人。宽容是最大的美德。而最大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敌人不报复,对自己的冤家不记仇,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不计较,对背后打自己黑枪的人不在乎,这就叫宽容,这就叫雅量。这种宽容,这种雅量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没雅量的,对仇家以牙还牙;小雅量的,记下仇恨,回头再报;中雅量的,我惹不起你,躲得起你;大雅量的,不仅不去计较,甚至还可以以德报怨。复仇心理在小雅量人的心里是一颗定时炸弹,甚至是一颗种子,“仇恨之心要发芽”。对于仇人你能不能与他相逢一笑泯仇怨?或许你会尽量地说服自己,要做一个坦荡的人,要忘仇记恩,但在你的潜意识里却很难保证自己的雅量和宽容,可能在无意识之中,你已经向你的仇人射出了复仇的暗箭了。要知道,“宽容引发的道德震撼,有时要比惩罚更强烈”。宽容了,你和别人的矛盾可能就化解了。所以,你要以你的大雅量去宽容那些难心事、烦心事、伤心事,尽可能地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和谐温馨。

要欣赏人。善于欣赏别人,不但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胸怀。在欣赏人、赞美人中会使你对别人看得惯、看得顺、看得起、看得上,它会进一步密切彼此之间的感情。欣赏是真诚的流露,是尊重的体现,是热爱的落实。它播种的是看得起,收获的是友谊。每个人都有感知别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的能力,当被别人欣赏时,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情绪是高涨的。善于欣赏别人,从实质上讲,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黏合剂和动力,你对别人真诚地欣赏了、赞美了,就能使别人产生一种与你的希望相一致的行动,对方也会变得与你更亲近,更融洽。在这样的彼此欣赏中,密切关系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必然。

(责编:辛娅)

生活即文章 篇3

一、以兴趣促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个性各异,爱好不同,又各有特长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当他们投身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时,情绪是高涨的,思想是自由的,体验也是最真切、最细腻的。

例如,笔者上过一节写话课,将活动引入课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把书桌上的所有东西都收拾起来,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写话课。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活动,现在请全体同学都把眼睛闭上,等老师说睁开的时候再睁开,好吗?”学生们都闭上眼睛后,我便在每一位学生的桌子上放一个香蕉,再请学生将眼睛睁开。此时的学生异常惊讶与兴奋。接着,我要求学生每人只用一只手,同桌合作剥香蕉、吃香蕉,而且这些动作必须在五分钟之内完成。计时开始的时候,教室里一派热闹的景象!有的学生小脸急得通红,有的学生紧张得手直哆嗦,有的学生则紧皱双眉……“今天的写话课取什么题目好呢?”学生答:《吃香蕉》《剥香蕉》《有趣的语文课》《合作的力量大》《难忘的合作》《我和我的同桌》……学生争先恐后地出题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话题,回忆刚才的情形,动笔写一写。”

二十分钟之后,学生开始读他们的作品。有的学生把两个人合作剥香蕉的经过写得有声有色:“我把香蕉分了,一人一半,吃得可香了。老师的香蕉真好吃!我们俩配合得相当好,我们的合作超级成功,合作的力量真大!”这是写《合作力量大》的。有的学生则把这次活动中自己的心情写得很精彩:“由于我们太紧张了,也可能是香蕉的皮太紧了,我使劲剥,同桌没拿住,香蕉就掉在了地上,等我们弯腰去捡的时候,同桌的脚不小心踩在了上面,所以这次有趣的活动变成了伤心的活动。我们还想上一堂这样的课。”这是写《伤心的一课》的。还有的学生把老师上课的过程、老师的语言、老师的心情、课堂氛围都写了出来,这是写《有趣的写话课》的……

上述课例,笔者根据新课标的相关精神,将活动引入课堂,使学生头脑中产生丰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学生的兴趣因活动而生,体验因兴趣而变得真切细腻,情感的宣泄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向教材“借”体验

生活是平淡的,生活也是五彩缤纷的,只是学生缺少了善于体验的心。苏教版语文教材云集了许多生活中常见但又被学生忽略的小事。比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写的是琐碎的小事,表达的却是淳朴的真情;《爱如茉莉》写的是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却是新颖的写作素材;《最大的麦穗》写的是平常的小事,蕴含的却是大道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准确地讲解,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易感之心”,将有助于学生走出文本,用敏锐的心去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让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成为创作的源泉。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话题“关注热点”时,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社会上的焦点为人们所关注,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热点问题,而这些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我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和校园的方方面面,在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提高心理素质。这个活动第一步要求学生自觉感受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借此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热点话题选出以后,大家集体讨论、筛选、整理,找出热点问题进行访谈。第二步由小记者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提纲。采访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家长。第三步,小记者根据自己的访谈,模仿《焦点访谈》的主持人陈述采访和研究的成果。这样不但锻炼了小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把各个采访小组的采访成果变成了集体的成果,学生在听陈述的过程中获益匪浅。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细节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注意、感受、观察和体悟,长此以往,学生的体验将会得到细化。

这样崭新的作文课堂,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让学生的生活占领课堂,使学生自然兴致勃勃,佳作迭出。

运动即生活,生活即运动 篇4

运动对于强壮体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对儿童发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游戏和运动还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心理——运动能力,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降低紧张、焦虑、抑郁水平。此外,参与体育活动还能促进儿童的道德和社会性发展,集体性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一项研究发现,运动技能好的儿童能够拥有更好的伙伴关系,而体育水平差的儿童则难以交到朋友。作为一名跆拳道红黑带选手,我女儿在同伴眼中是绝对的“武林高手”,跆拳道训练让她的性格中多了一份女孩少有的坚毅,在男生女生中都颇受欢迎。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对于他们未来的身心发展都至关重要。

让孩子动起来,学校体育课的锻炼必不可少,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培训也是一种办法。然而儿童的运动教育其实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器械,不需要花多少钱,不必制定固定的时刻表,也不一定要有专业的指导,生活处处都有运动。一根绳子、一段人行道、一片空地,哪怕什么都没有也可以,孩子和爸爸妈妈在床上“打一架”也是运动;骑骑单车、爬爬山,既旅游观光又锻炼身体;周末全家一起打扫卫生,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运动。只要有心,家庭中的运动教育无处不在,它能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孩子的健康身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运动精神。

同时,体育活动也不应该与家庭教育割裂开来。任何家庭教育的内容都能够借助游戏、运动为媒介展开。比起简单空洞的说教,父母如果将需要传递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运动中,一方面符合孩子爱玩、爱运动的天性,另一方面“玩中学”的实践也能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父母的教育意图。记得女儿初学游泳时很怕水,不肯独自下水,一度想要放弃。我没有责怪她,并表示理解她的感受,但希望她能坚持到底。最后的测试课上,当教练把她高高拎起抛入池中时,她终于放开浮板奋力地游了起来。这次难忘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坚持到底、超越自我的喜悦,提高了自我效能感,成为她未来发展的“正能量”。

此外,对于一些存在行为障碍或心理问题的儿童,父母也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通过体育活动来进行矫治。例如,对于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缺陷、多动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们做一些需要“静下来”的运动,如单脚站立平衡、射击训练等;对于一些有自我中心倾向的孩子,父母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集体运动,让他们学会以平常心对待胜负,并在竞争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当然,一些对意志力有较高要求的户外拓展运动也可以激发那些自信心不足、习惯退缩的孩子的潜能,前提条件是选择适当的难度,并有专业人员的指导,父母的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运动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目标的,无论什么运动项目,都应以家庭亲子游戏的方式展开,成为亲子互动的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个体的学习效率可以达到更高水平。只有当孩子在运动中体验到快乐、放松的感觉,他们才能真正接收到父母所传递出的教育理念,反之,如果孩子把游戏和运动当成是父母的硬性要求,甚至是一种变相的惩罚手段,那么运动教育就适得其反了。同样,无论父母是否擅长运动,都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体育老师或运动教练。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玩伴、共同学习者或竞争对手,在运动中父母和孩子是完全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运动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上一篇:经济增速放缓财务风险下一篇:电子式互感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