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教学

2024-07-26

模拟电路教学(精选十篇)

模拟电路教学 篇1

模拟电路课程是电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电工专业如计算机、机械等专业的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模拟电路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子电路技术的理论基础,并接受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学好该课程无论是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毕业以后的工作或者对继续深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模拟电路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模拟电路实验中,学生最终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会将实际电路抽象成电路模型,并能分析其原理,当电路出现故障时会修复;二是会分析已经绘出的电路模型,达到实现电路设计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实验设备与手段。现任的高校教师中,90%是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学校出来后直接进入教育岗位的,本身就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只能有意无意地避开实践环节,这一现象导致了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和学校都应从这一误区中尽快地走出来,教师是否了解学科技术的前沿,能否更多地将当前新工艺如现代新产品设计流程;新电子元件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器件,新仪器产品如现代电子仪器的使用介绍等内容融入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很多院校的课程实验没有单独设课,也没有严格的实验考核措施,因此学生们往往不重视实验。实践证明:实验单独设课,提高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到同样的地位,才能使学生真正重视实验。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性强的课程仅仅靠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是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实践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每门课程实验教学的演变性、正确性、启发性、兴趣性和实用性。通过实验既了解了实验技术的演变过程、加深了对理论的正确性理解,又启发了学生开拓新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研究实用性实验技术的兴趣。学校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所安排的实验内容应该涉及理论教学的各个要点、难点、亮点,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重视实验,全身心投入实验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地保证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始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再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根据课程基础知识衔接问题,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一个一个攻克。在学生的头脑中始终有一个主线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课程的主要内容逐步展开,使学生清楚学习完某一个单元电路后,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今后如何应用。例如:介绍检波方框时,先介绍二极管的构成、符号和特性,在介绍二极管的各种用途时,重点讲解二极管的检波特性,即如何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对单元电路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有深入了解。又如讲解中频放大器时,从三极管入手,可将模拟电路的主要内容引出;在LCD显示方框中,可引出数字电路中许多常用的单元电路部件。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通过实例的引用,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验课时与改进实验手段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首先应明确实验课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路物理量的测量与计算、验证定理。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实验应提供给学生电子自动化设计工具,如EWB软件,能够模拟电路的性能,可以把它引入到教学与实验中,课堂上以实例中的某一模块为切入点,用计算机模拟电路性能并进行输入输出测量,使学生对实际电路的性能有较直观的了解,并借助该软件分析电路。模拟电路实验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除了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和不同训练目标的实践内容外,它还应包含仪器使用训练、实验基础知识、器件应用常识和工程实践常识等。因此,引入包括多媒体演示、电子教案、计算机仿真技术、局域网教学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必要条件,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不可分。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开出高质量的实验课,把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和造就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分三个层次实现开放:一是计划内开放,所有学生要做完大纲规定的实验学时,时间上可以做到随到随做,1人1组,实验内容分必做和选做部分;二是计划外全面开放:学生可以随时来做感兴趣的任何实验,必要时实验室配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三是计划外重点开放:通过自由申请和实验室培训考核,选择部分能力强的学生,专攻有指导老师指导的内容综合和难度较大的课题,培养深层次的人才,为参加各类竞赛服务。多层次的开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培育不同层次学生;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具有实干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开辟第二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学生牢固树立工程技术观念。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学习实习;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请工厂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总工艺师到实验室讲解产品开发的实践经验和生产产品的工艺流程。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了解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和革新情况;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四)结束语

教育是科学发展乃至国家和民族发达的根本与基础,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是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改革和开放实验教学势在所趋。教育改革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彻底改变目前这种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不能和科技发展同步,理论与实践脱离,学而无用的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一敏.低频高频电路设计[M].科技出版社.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2

课程代码:不知道

中文名称: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授课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时:18 学分:1

一、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

通过模拟电路课设要求学生:

1、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高性能价格比出发来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功能电路。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初步掌握简单模拟电子系统的设计、布线、画图、仿真、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

5、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

1、内容:

课题名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命题)

(1)多用途温度监测及控制器(2)音频功率放大器

(3)集成电流稳压电源的设计(4)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2、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的设计,使用MULTISIM12.0软件仿真电路,并独立完成总结报告。

3、进度安排及方式:(以四学时为一个单元)第一单元:集中讲课,主要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3)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

(4)课设题目介绍

(5)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题目。

(6)讲授必要的课题背景和相关知识、原理。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理解模拟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第二单元:确定题目,教师就题目的基本要求答疑。学生讨论、查资料。第三、四、五单元:查资料、设计、仿真。

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方案,并可以运用MULTISIM12.0软件仿真在微机上完成对所设计电路的仿真。

第六单元:学生查询资料,进行设计并完成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应包括的内容:课题名称及要求;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等内容);系统分析与设计(各模块或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等内容);完整的系统电路图;所需的元器件清单和仪器仪表清单;调试方法、仿真结果等。

三.指导方式

1.指导教师确定设计课题,下达设计任务书。2.指导教师讲解课程设计内容。3.学生查询资料,教师指导。4.学生进行设计,教师辅导答疑。5.验收并答辩。

6.学生撰写设计报告,教师指导。

四.考核内容与成绩评定

1.实际设计内容及答辩:50% 2.设计报告:40% 3.态度和纪律:10% 最终成绩分为优、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参考教材: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78-02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基地,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模拟电路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理论抽象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模拟电路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原则,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拟电路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事无巨细地讲解,导致学生逐渐变得懒散,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遇到问题时不去积极思考,而是急于让教师帮忙解决,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完成实验任务就草草了事,课下也不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使模拟电路实验教学仅仅流于形式。

三、改变实验教学理念,确定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要对模拟电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新理念。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搭建素质平台。

四、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加强实验教学并不忽视“理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实验教学。长期以来,模拟电路实验教学一直得不到重视,实验教学只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师资队伍薄弱、实验器材缺乏等众多问题。对模拟电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迫在眉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实验教学要单独设课

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课时是严重不足的,只有对实验教学单独设课,才能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在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课时充足的前提下,可请实验效果调试比较好的小组进行现场演示,指导教师和其他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演示小组的成员给以详细的回答。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少数不能完成实验任务的学生从讲解过程中获利。

(二)实验成绩要单独计分、多元化评定

实验成绩要单独计分,实验准备及实验操作可体现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实验效果可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可体现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实验成绩要按比例来评出。最后,任课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期末笔试成绩和实验成绩按照80%、20%的比例给学生打出模拟电路课程的最终成绩。

(三)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1.保留部分基础验证性实验

开设基础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电子线路的连接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验证性实验是完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基础,是不可缺少的。

2.由简单到复杂,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在模拟电路实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将相关的设计性实验穿插到实验教学中,由简单到复杂,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在完成几个验证性、设计性实验后,可穿插一次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模拟电路课程中相关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会将一门或多门相关课程有效地衔接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1)借助计算机,辅助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可借助计算机阅读电子版的实验讲义,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网络上查询相关资料进行解决,为动手做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讲授

实验讲授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既可以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借助仿真软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图像分析的科学性是衡量实验好坏的标准,借助一些常用的仿真软件,既能对实验电路进行仿真,又可以用来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不仅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使实验结果分析更科学、更准确。

(4)借助计算机,书写、批改实验报告

只要为计算机装入标准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和处理软件,学生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课代表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报告汇总后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后,再反馈给学生,学生通过计算机或移动终端就能方便地查看自己的实验报告成绩。这样既可以提高模拟电路实验成绩的透明度,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5)借助仿真软件,解决实验器材缺乏问题

由于实验器材缺乏,一些较复杂的实验无法在实验课上完成,而仿真软件恰能弥补这种缺憾。仿真软件借助计算机建立电子工作平台,包含有直观的图形界面、丰富的元件库、功能强大的虚拟仪器,使实验内容不再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

(四)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

1.实验室开放时间要灵活

在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提前预约。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预约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导、答疑。

2.实验室开放内容要多层次化

实验室开放内容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针对低年级学生,内容主要是一些必选的模拟电路基础性实验;第二层次,针对高年级学生,内容主要是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电路实验;第三层次,主要针对参与课程设计、创新实践、电子技术竞赛、毕业设计等活动的学生,内容主要是一些创新性的实验。

3.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教师队伍

在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实验内容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给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答疑。尤其是对于第三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要给学生提供专用的实验场所、专业的科研设备、充足的实验耗材,由专项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定期将科研专家、企业高级技术员请进课堂,和指导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以让教师、学生充分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社会培养适用性的人才。

四、结束语

对模拟电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路这门课程的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团结协作、碶而不舍、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搭建素质平台。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坤,张子才,陈义.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58-60.

[2] 黄扬帆,甘平,颜芳.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1):129-131.

[3] 王其军,吕栋梁,钟烨,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131-132.

[4] 马传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89-91.

[5] 王香婷,刘涛,张晓春,徐瑞东.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112-114.

[6] 逯家辉,孟庆繁,陈亚光,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1):67-69.

[7] 钟桂辉,刘曙光,鞠权赫,等.浅谈开放实验室的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147-150.

[8] 朱春玲,李梅,冯静,王君,陈玉金.基于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4(12):19-20.

[9] 梁桂英,刘俊景.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3):63-64.

[责任编辑:覃侣冰]

[收稿时间]2014-12-20

[基金项目]山东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14syjg302134)。

《模拟电路》教学改进之我见 篇4

一、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激发兴趣

作为《模拟电路》的绪论, 它是学生接触这门知识的第一堂课, 如何上好这门课, 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 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 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 诱导他们积极思考,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 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 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 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 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 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 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 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 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 还应介绍模拟电子与所学专业的关系, 明确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 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 从身边入手, 找一些电子小产品, 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 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 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知识, 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合理选择理论知识, 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 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 讲授内容以单纯灌输书本知识为主, 学生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 其弊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妨碍了学生主动地学习,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更是不利于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 单纯讲授书本知识, 满堂灌下来, 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做起来也省事, 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 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的要求。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注意书本现成知识的理论传授,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 调动积极性

针对《模拟电路》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 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 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 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 不作回答, 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 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 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当然, 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 教学的不同环节, 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导入新课内容时, 我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提问, 制造悬念, 启发学生的思维。 (2) 激发求知欲, 进行演示。演示教学是我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验教具 (或演示板) 或做示范性实验等方式, 让学生进入角色, 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知进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的一种方法, 并能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 (3) 反复练习, 进行章节测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重难点, 反复去解同类练习题, 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解题技能技巧, 找出教学薄弱环节的目的。严格的练习和测验, 还能使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4) 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讲授内容相近的知识点时, 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讲授分压式偏量电路的计算时, 我通过比较分压式偏量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 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 但对交流信号来说, 两者几乎完全一致, 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量电路的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 (5) 善于总结, 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 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作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总结既可以由老师来完成, 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通过总结, 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 应该掌握什么内容, 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 能不断加深印象, 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 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另外, 对于平时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黑板, 粉笔, 一张嘴”的授课方式下, 多挖掘好的教学手段, 如制作电子小制作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性, 采用集语音、图形、文本等诸多媒体的优点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平时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本理论知识。

四、注重实践,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中职学生说, 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 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 轻理论的策略,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 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模拟电路》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五、讲究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模拟电路》不同于其他课程, 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 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尽快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先预习后听课, 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 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 记关键词, 难点问题应画上着重号, 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 对防止遗忘至关重要。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 整理笔记, 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 掌握得更牢固。

电路及模拟电路总结及心得体会 篇5

经过这一学期的模电学习,我对这门课有了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这门课很重要,要我们好好认真的学。同时他还告诉我们,这门课其实挺难的,如果真正要讲的话,这本书的内容根本就不够。课外还有好多内容没有介绍到。这么少的课时没办法把所有的东西都介绍到,所以只好精选的讲一些。其他的要靠我们自己在课外学。这门课是难,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心,就算听不懂也要坚持听下去,跟上老师的节奏。刚开始我没太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我想只要我认真学,就会有收获的。学习这东西,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能玩弄;课后要让自己累下来,不要太贪图享受。这门课包括电路和模拟电路两部分。电路这部分不太难,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就有熟悉它了。首先掌握基本的概念;这一部分包括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有源二端元件、无源二端元件和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KCL的实质是电流连续性或电荷守恒的体现;KVL是电压与路径无关这一性质的体现。这一部分的东西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学的也不太累,不过是后面学习的一个基础,一定全部弄明白,课后要多做练习。接下来就是电阻的电路分析;简单的电路分析就不用说了,以前学过。哦,还有一个Y、△电路之间的转换,主要记住一个规则:星、三角、电导(Y、△、G)。复杂电路的分析,就有点难度了,首先当未知数是电流时,我们可以用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是:(1).选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2).对n-1个独立节点列写KCL方程。(3).选取b-n+1个独立回路,列KVL方程。(4).联立求解这b个独立方程,得出各支路电流。此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求出各支路电流,缺点是工作繁琐。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节点电压法,它的未知数是电压。步骤是:(1)选定参考节点,标定n-1个独立节点。

(2)对n-1个独立节点,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列写其KCL方程;(3)求解上述方程,得到n-1个结点电压;(4)通过结点电压求各支路电流;(5)其它分析。

当电路中含有受控源时,把它当独立源处理。

此外还有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这些方法都是分析计算电路的有效方法。都要好好掌握,特别是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

第三章讲的主要是动态电路的分析;主要是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计算,换路后把电容换成电压源,电感换成电流源,再去计算其他的量。从这开始,我就开始懵懵懂懂的,老师上课讲的新内容要花好长时间才能看懂,自己接收新内容的能力好差,适应不了,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听。有时候会经不住打瞌睡,我也控制不了。书被我翻了又翻,还是不能掌握,于是就会课后习题中找一些相关习题来练习。虽然我知道要靠理解,但有时实在不会,就会硬记下来。一阶电路的分析在此显得很重要,一阶电路包括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掌握三要素法。掌握了电路分析和三要素解决一阶电路问题会变得比较容易。而二阶电路主要是要列出KVL方程,根据二阶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的解,来决定它属于哪种情况。

第四章是交流电路的分析。学习这一章首先要掌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方法,然后在分析正弦电路时把正弦量转换为向量的方法会使计算的过程变的相对简单。画相量图能把复杂问 题简单化,把它掌握好了,就等于把这一章的内容学的差不多了。这部分有几个重要的三角形: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电流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利用这些三角形解题会使计算简单化。

接下来是模拟电路的学习了。我本人对这部分的内容不太熟,感觉好难。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就在下面着急,我实在听不懂他讲了什么。心里盼望能快点下课,我想在课外多看看课件和书,看能不能靠我自己的理解慢慢搞懂它。但实际上还是不行,课下我没把太多时间放在这上,我的精力不够。我还有其他的课程要学。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放大电路这几章。二极管介绍了PN结的形成及特征,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和二极管的等效电路。这一章的学习是为下章的半导体三极管的学习打基础,三极管学起来感觉特别吃力,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导致最后这一章落下的好多,学的是一点也不好。最后一章是关于放大电路的分析,其中包括共射极、共基极、共集极、多极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和负反馈电路。总之模电这一模块学习的很是差,对于好多知识都不是很理解,更别说掌握了。

模拟电路教学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 做法 体会

1 概述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差异存在的实际情况,教师因材施教,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我院需在电子技术实训室完成模拟电路实训课程的专业主要有: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而这些专业的生源都有参加高考后录取的普高生和“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以及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这三类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理论知识、能力水平和职业技能方面各有不同。普高生相对来说,文化基础较好,学习习惯和形为方式较好,善于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但没有职业技能的基础;三校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较差,学习习惯和形为方式一般,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单招生文化基础一般,学习习惯和形为方式较差,但思维活跃,约束自己的能力较差,动手的愿望较强。针对以上三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模拟电路实训课程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2 具体做法

保留行政班,但在实训教学中,从三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1 了解差异,分层建组。面对知识、技能等熟悉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如果完全按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授课和指导,必然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对模拟电路实训课程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进行分组。在学生进入模拟电子实训室上第一堂课时,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一般4至5人为一组),推选组长,然后由组长组织本组人员利用万用电表等仪器或工具认识和测试电子元器件,对已经组装好的电路板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进行巡视和观察,了解组长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组织能力,在此基础上,固定各组组长,根据各个原有组员的知识、技能情况,重新按层次分组(充分考虑组长自身所在的层次),为分层教学奠定实施的基础。

2.2 针对差异,分类目标。在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课程标准建议的目标前提下,对程度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整合应用。同时鼓励他们自学并应用于实训过程中。在实训课堂中,对三校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创新和提升;对普高生以“导”为主,“导”中的“帮”,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单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学生学习。

2.3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生的分层不是一层不变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学习效果会受到环境、情绪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其掌握程度也有所差异。所以,实训教师每节课都要及时观察、评估学生对新知识、新实训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教师要确定每一个实训的教学目标,清楚并告知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学生必须知道的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来建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实训目标。对三校生适当增加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在手工焊接练习时,集中普高生和单招生,由教师讲解焊接方法,学生学着焊接,并仔细观察所焊焊点的质量,再请教师点评,然后开始焊后续焊点,以后每次都进行总结后再焊下一个焊点。针对三校生,直接告诉他们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实施电路板焊接练习,焊接练习完成,教师点评,再把他们焊得好的焊点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派出焊得好的三校生到普高生和单招生组进行示范,协同指导,带动其他的同学的积极性。

2.4 阶段考查,分类考核。在实训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考核标准约有不同,实现分类考核。如普高生和单招生的故障点设为3至5个,三校生的故障点设为5至7个,并且增加如何改进方面的要求。如对电路组装好后的调试阶段的考核,针对普高生和单招生,是让学生自己检查电路板有没有漏焊、虚焊,然后才是通电检查,可以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解决故障。针对三校生,采用由学生自行按照标准检查、打分,并说明打分的依据,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提出解决故障的办法。

2.5 不断提高,让优生更优。针对三校生职业技能较强,普高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在模拟电路实训过程中,针对课程标准的建议,设置不同的实施路径,让他们在实训时,各自有所侧重。类似于三校生采用来创意设计和加工、普高生和单招生采用来图加工的思路进行培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但优生更优。

3 结语

由于在模拟电路的实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全体学生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得到提升,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让能走的学生可以快步走了,能跑的学生跑起来了,能飞的学生飞起来了,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柏良.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7).

[2]冯湘,牛红霞.对高职高专分层教学的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

[3]蒋国平.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4(7).

浅谈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

一、引言

模拟电路作为电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 是所有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 具有“基础厚”“专业活”“适应性广”的特点。课程的研究对象是电子器件以及由电子器件构成的基本电路,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验课程的教学, 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 确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二、模拟电路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模拟电路课程内容庞杂而繁多, 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 只是了解了一些专业术语, 掌握了一些基本电路的原理以及计算公式, 既看不懂整机电路图, 也不会分析和调试整机电路, 更谈不上设计和制作电路了。最终不能学以致用, 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的严重脱节。虽然理工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有相关的实验课程, 但课时的严重不足和课程内容的陈旧, 使实验课教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学生课前不预习, 课上只是完全机械、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 即使遇到问题也不动脑筋思考, 而是急于让老师帮着解决。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还束缚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想使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三、转变教学理念, 确立实验教学基本目标

为满足新形势下国家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得打破。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将中心转移到学生上。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思想, 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熟悉模拟电路中各种单元电路, 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 了解电路中各个电子元件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学习如何设计电路, 如何对电路进行调试。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的改革目的, 是希望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 在实践的过程中让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并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禊而不舍得精神。

四、多方位、多层面改革模拟电路实验教学

模拟电路实验的教学改革应该从改变开课形式、优化实验内容、增添辅助实现手段和开设后续课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实验单独设课, 实验室进行半开放式管理

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课时是不充足的。只有对实验单独设课, 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 才能适应加强实践这一主导方针。此外, 为了能有效地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我们应该对实验室采取半开放的管理方式。在实验室开放期间, 配备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答疑。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调整实验教学层次

(1) 保存部分单元验证型实验

开设单元验证实验的目的, 在于让学生了解模拟电路课程中的单元电路的特点。各种复杂电路都是由单元电路组成的。保存典型的单元验证实验, 在完成该类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的实验方法。例如, 在验证单极放大电路特性的实验中学习如何测量、调试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如何测量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如何测量放大电路的输人输出电阻等。

(2) 在验证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环节

在学生完成了验证型的实验后, 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设计性内容, 包括电路和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这部分设计内容应该较为简单, 可以在典型电路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计算, 改变几个参数, 要求得到不同的输出。

(3) 由简到繁增加设计型、综合设计型实验

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并能熟练使用相关的仪器、仪表。设计型实验可以穿插到验证性实验之间, 放在不同阶段进行。例如, 在完成单管放大电路实验后,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给出设计要求, 让学生自己选定设计方案, 画出电路图, 完成相应的调试和测量。例如, 在完成单极放大电路、反馈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和功放电路后, 可以让学生做一个音响放大器。由简到繁的设计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设计工作的思路, 通过实际制作, 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电路之间的耦合、阻抗匹配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习, 让学生掌握如何调试整机电路。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型实验, 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将一门课或几门课程进行有效的串联, 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结合EDA技术, 完成设计型、综合设计型实验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子系统设计也逐渐由手工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过渡到了电子设计自动化阶段。EDA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电子设计的潮流。各高校也相继建立了EDA实验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仿真软件, 利用EDA技术完成设计型、综合设计型实验, 甚至学生不必到实验室, 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完成对电路的初步设计。这样既可以减轻实验室的压力, 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EDA应用能力。将先进的EDA技术引人实验教学,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4.将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大赛作为实验课的外延

我们要在实验课的基础之上开设课程设计, 并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 将课程设计和电子设计大赛作为实验课的扩展延伸和有益补充,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课程设计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指导该门课程的教师可以给出题目和要求, 每周留出一定的答疑时间, 将选修该课的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不同的或相同的题目, 在课余时间完成电路设计, 到实验室进行相关调试, 做成成品, 最终将设计结果交由指导教师检验, 写出设计报告。验收也可以以答辩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五、结束语

转变实验教学理念, 对模拟电路实验进行合理改革, 以实践带动理论学习, 是学生学好模拟电路课程的关键。我们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多方位、多角度地对模拟电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建立起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先进.模拟电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科技创业月刊, 2006, (4) .

[2]沈伟慈.模拟电路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 (4) .

[3]赵顺喜.电子系统EDA实验教学探索.实验室科学, 2006, (6) .

[4]郭伟强, 杜志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5) :7-8.

关于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8

一、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过去我们也曾强调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突出应用、突出实践, 并在压缩理论课时, 增加实践课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但始终未能摆脱学科教育的模式。我们意识到课程建设必须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 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

(一) 实现由“学科系统式”向“应用系统式”的转变

现代电子电路发展的特点是, 分立元件向集成电路演化, 模拟电路向数字电路转化, 人工设计向自动化设计演化, 固定的数字化系统硬件向可编程数字硬件演化。这些变化, 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渗透工程技术内容, 若教学内容过多偏重理论化、学科化, 忽略了工程应用的内容, 必然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 学校和社会的脱节。

(二) 实现由“面面俱到式”向“精选式”的转变

为适应知识更新日趋加快的社会环境, 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认真筛选, 留有让学生自学和发散思维的空间, 实现从“面面俱到式”向“精选式”的转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 提问式与启发式相结合

每堂课先进行10分钟的提问、复习, 指出已学电路在实际应用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二) 教师讲授, 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对于某些电路只讲解它的特殊组成和功能, 具体分析则由学生自己去解决, 并轮流在讲台上讲解, 同学评判, 教师总结。对于某些相对较容易、教材上又分析较详细的内容, 让学生自学, 课堂上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三) 加强习题训练,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精练讲解内容, 电路的分析举例由学生在课堂上自学, 布置的练习题在课堂上做, 并随机请学生上台宣讲, 教师总结, 这样大部分的课后练习全体学生都自己做过, 做错了可以当堂纠正。

(四) 灵活调整授课内容的顺序, 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统的讲课顺序是先讲器件再讲电路, 从半导体物理到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模型一般需要6~8学时。在模拟电路大量压缩学时之后, 首先要精简的内容是器件的原理部分, 我们利用理想二极管模型, 先讲二极管的应用和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只用两个学时就完成了器件部分的教学。学习效果更好。

(五) 讲课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启发学生, 把所学过的知识融合贯通

结合电路讲电工, 结合实验讲电路, 结合电路理论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例如简单的RC串联电路, 元件的不同取值, 不同的连接方式, 输入不同频率或不同形式的信号, 就表现出不同的电路功能, 可以作耦合或退耦电路、低通或高通滤波电路、超前或滞后相移电路、积分或微分运算电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给出几种功能电路的数学模型。

(六) 在全校首先在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

这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精简学时, 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方位、多层面改革模拟电路实验教学

在模拟电路课程中, 实验不能仅仅依附于理论, 实验内容也不能仅仅是对理论的补充和验证。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实验教学方法不得当也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实验课流于形式。模拟电路实验的教学改革应该从改变开课形式、优化实验内容、增添辅助实现手段和开设后续课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调整实验教学层次

在模拟电路实验课程中仅仅有验证型实验是不够的, 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是对模拟电路实验改革的关键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机械的将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替换为设计综合性实验, 而是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分层次的进行。

1) 保存部分单元验证型实验:开设单元验证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拟电路课程中的单元电路的特点。各种复杂电都是由单元电路组成的。保存典型的单元验证验, 在完成该类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的实验法。2) 在验证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环节:在学生完成了验证型的实验后, 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设计性内容, 包括电路和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这部分设计内容应该较为简单, 可以在典型电路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计算, 改变几个参数, 要求得到不同的输出。

(二) 结合EDA技术, 完成设计型、综合设计型实验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子系统设计也逐渐由手工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过渡到了电子设计自动化阶段。EDA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电子设计的潮流。各高校也相继建立了EDA实验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仿真软件, 利用EDA技术完成设计型、综合设计型实验。甚至学生不必到实验室, 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完成对电路的初步设计。这样既可以减轻实验室的压力, 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EDA应用能力。将先进的EDA技术引入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 将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大赛作为实验课的外延

仅仅凭借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实验课的基础之上开设课程设计, 并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 将课程设计和电子设计大赛作为实验课的扩展延伸和有益补充,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并学习新知识, 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模拟电路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器件、电路的内部原理, 并引导他们认识模拟电子技术在其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让学生从工程设计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设计简单的电路。还可适当介绍前沿问题以及业界的发展动态,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 以上教学方法的尝试,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德昌.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非电类, 第2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那良玉, 尤清山.网络课堂学习新型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模拟电路教学 篇9

放大电路或称放大器是现代电子技术中最基础也是应用最多的电路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之中, 如音响设备, 通讯设备, 自动控制系统等。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将微弱的电信号 (电流, 电压) 进行放大得到所需的信号。

一、突出重点, 大胆取舍

电子学科的学习对中学物理和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一般来说职业中学的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基础较同级普高学生来说相对薄弱。可以说教学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为主, 公式繁多的学科。教材难度大, 深奥难懂。学生起点低, 教学要求高。这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例如在三极管放大电路中我个人浅见应保证静态工资点的计算估算人人掌握, 并详讲静态工资点的设置和为何要设置静态工资点。最终让学生明白在放大电路中设置合适的静态工资点是十分必要的, 它使输入交流信号在整个周期内都不会使晶体管进入截止区, 保证了输入交流信号在整个周期内三极管均处在放大状态, 避免了波形的失真。又如放大原理部分主要讲了输入交流信号如何影响各极的电流电压最后达到影响输出的目的和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出波形会反相的问题, 我认为就输入如何影响输出这部分的分析完全可以大胆的舍去, 让学生们不用去深究这个变化, 只用明确的知道输入的变化是会影响输出的就够了。至于为什么会反相, 怎么样实现了反相为什么会反相这个问题就当成一个结论抬出来, 记住足够了。总而言之就是讲清“是什么”, 略讲“为什么”, 晓得“怎么办”。这样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学生兴趣。

二、双管齐下, 因材施教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 不得不搞清我们职业中学对学生培养方向的问题。以前职业中学的培养方向是学历教育。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升学深造的。但是现在高等学院的扩招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让这条路越走越窄。此消彼长, 升学的道路窄了, 更多的职中生就面临另外一条路:就业。但是用人单位最不需要的就是一张满分的试卷, 他们要的是一双能干的双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日益尖锐。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就是搞职业教育的人应当深思的问题。是继续培养学生考对口大学?还是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何去何从?路在何方?这个问题是个社会的大讨论, 我不敢妄下结论, 只说说自己的主张。我认为应该双管齐下, 区别对待。对一部分基础好, 分析能力强, 希望进一步进入高等学院深造的学生多讲理论知识, 详讲, 细讲。让他们具备较好的电子学科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动手能力方便以后继续学习;对于动手能力强,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我们也应该发挥他们的特长多到实训室, 多动手, 多操作。让他们拥有一手灵活的双手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 同一班的学生方向不同如何实施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以在下午最后一节课和晚自习辅导上“做手脚”。对想深度学习理论的学生由理论教师在教师上课, 上课内容就是我在上一点所说的略讲和舍去的内容。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由实训老师带到实训室做实训。这样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避免了两类学生的互相干扰。何乐而不为?

三、考核改革, 区别对待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但是以往学生考试的成绩不够理想。原因是在考试过程我们理论题出的较多。考查学生概念, 大量的计算题, 使学生答起试题感觉非常累, 并且计算容易马虎, 概念题还容易记错, 导致学生成绩比较低。因以上情况, 我们应对模拟电子技术考试模式进行了整改。

1、考试形式多样化

对于不同类型的同学采用不同的考试制度, 比如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 我们就让这样的学生去实验室考试。将理论考试的题目转化成实践题目来考。对于分析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我们对他进行实践题目转化成理论知识来考。这样无论对动手能力强还是理论分析强的同学, 都能考查他们的理论与技能。

2、考试内容实际化

以往我们在考查学生的时候, 只是纯理论的考试。电路图就是电路图, 没有别的东西。我们发现在这样不能考查学生掌握情况, 以及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用途。我们采取将理论电路图转化为实际的电器来考核学生。比如再考放大电路的时候, 我们可以说收音机在接收信号的时候, 信号比较弱, 我们要想使信号扩大, 以便进行处理, 应采用什么样的电路。这样使学生知道, 很自然的想到放大电路, 原来放大电路可以在某某地方应用。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了。

采取这样的考试改革, 一定能够使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掌握, 还是技能测试, 都进行了考核, 并能够使学生很自然的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张龙兴:《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张龙兴:《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雪:《模拟电子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周雪:《模拟电子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模拟电路教学 篇10

关键词:模拟电路,创新,发散思维,激发兴趣,知识积累,启发教学

当前, 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也使从业者在一生中将多次变动职业和更新职业技能。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社会都在创新上做文章。教育创新的核心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核心的是发散思维的能力。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都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环节。

(一) 培养发散思维要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激发兴趣

要使学生学好一门课程, 感兴趣是前提。学生对一门课程有无信心、兴趣, 既是学习状态的一种反映, 也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一般对一门新开课程, 学生开始都带有好奇心新鲜感, 有探究的热情和愿望。作为模拟电路的绪论, 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知识的第一堂课, 因此这门课从一开始教师要重视建立、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要向他们讲明这门课程研究的内容, 在课程进行中要注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 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这些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 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 诱导他们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一个首要任务, 对以后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 培养发散思维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启发质疑, 开拓学生发维思维

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创新密切相关。美布鲁诺认为, 优秀的创造性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完美结合。创造性思维与知识积累是相互依存, 相得益彰的,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以培养学生辐合思维为主, 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开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固然离不开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 但更主要的是靠学生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备课时精选教学内容, 在讲课时要力求讲清楚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特别是善于在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中及时地、独立地获得自已所需的东西。因此, 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适时加强对思维方法的渗透, 经常使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方法, 给学生示范。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就要加强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的训练, 引导学生多向思考一题多问。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 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教师应该认真筛选, 找出设疑最佳方式, 其标准是:能联系实际, 发人深思, 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发散、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些内容将是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和出发点, 只有基础扎实了, 发散思维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三) 培养发散思维要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 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 要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要尽可能结合教学的内容, 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得出一些问题的结论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体会到自己能力的提高, 不断增强自信心, 也更有求知的欲望。有时, 学生思考得不太全面、不太深入、不太准确, 教师要注意掌握给学生思考的问题的难度, 太容易了, 会使学生觉得没意思, 太难了, 大家都思考和回答不出来, 会影响发散思维的气氛。例如在演示“用万表检测晶体管实验”时, 设计这样的实验步骤:1.复习做过的用万用表检测晶体管二极管实验的相关知识。2.将三极管三个引脚做好标记 (套上各种颜色的套管) 。3.列出三个管脚之间正反向电阻表格, 并画出三极管的结构原理图。4.测量三极管各引脚间正反向电阻并记录数据于表中。5.根据测量数据和晶体管结构原理图推导出结论即检测晶体管引脚名称及性能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 提示学生观察:万用表的量程档位;老师握表笔的方法; (3) 表笔调换, 指针的变换。引导学生思考读数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看似简单的实验, 其实内容非常丰富,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观察力。

(四) 培养发散思维要做好学生实验的设计, 大胆改变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在过去传统的实验模式中, 实践的对象、方法、步骤等关键要素都由教师来制定, 学生必须沿着教师规定的框架, 按照教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 学生被约束在实践的框架中, 他们的创新思想无法自由驰骋;在基本规定的路径中, 他们不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 连接导线, 观察波形, 测试数据, 原本充满生气的实验课变得索然无味。因此, 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课程框架体系内, 大胆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题目和实验设计方案,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就必须在实验中力求创新, 让学生尽可能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 体验实验的乐趣, 主动参与进来, 真正使知识成为活的知识。模拟电路的知识抽象, 理论性强, 学生不容易接受,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装配实验电路, 测量实验数据。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 会遇到很多等待观察或偶然发生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可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释,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生动的直观演示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让他们结合学过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发散思维, 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辅导, 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通过学生实验, 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又能使学生敢于创新的特点得以发挥

(五) 在习题训练和评讲中培养与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做训练题时, 应走出求多、求快的误区, 力求通过精练认识不同类型训练题的题型特点, 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因此在习题训练和听习题评讲中要注意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题意, 学会自已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要敢于各抒已见, 广泛开展各种信息间的交流, 让各种思想和念头有充分闪现的机会, 然后通过比较、鉴别, 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问题。模拟电路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布置一些实物作业, 让学生运用已学理论, 自己动手制作电路, 检验已学理论知识, 巩固已学理论。这样在做实物作业过程中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 这些问题一一解决, 从中也就锻炼了学生在解决电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在布置实物作业时, 要认真设计好, 要求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完成“单相整流滤波电路”的讲解之后, 布置制作一个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实物作业。要求:按顺序安装 (给出安装顺序) , 每安装一部分, 就检测一次电压, 并解决如下问题:测出1.变压器次级电压V;2.桥式整流输出电压值V;3.任意一只二极管开路时, 整流输出电压V;4.接入电容器后的滤波输出电压值V;5.更换一严重漏电的电容器后的滤波电压输出值V;6.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值;7.运用已学公式计算各点电压并与测出电压值进行比较、验证;8.比较换上若干故障元件后, 测出相关数据。这样一次作业, 改变了过去理论教学中布置作业只是单纯的公式计算或问题答题, 而将电路焊接、公式计算、数据检测、故障分析等多方面融为一体,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生产实习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及独立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在模拟电路教学中进行研究型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 提取, 综合, 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 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能力培养融入知识传授过程中, 变传统的应试教学为研究型教学来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商继宗等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汽车英语下一篇:宗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