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品质

2024-07-11

个性品质(精选十篇)

个性品质 篇1

一、尊重信任学生, 搭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青年时代的开始。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有较强的求异思维和自我意识, 希望获得承认、尊重与信任。这份尊重和信任会变成强有力的心灵催化剂, 激发学生发展的欲望, 为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 我把尊重和信任奉送给学生,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置于尊重和信任的平台上, 确立起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稳固基础, 让学生在尊重和信任的氛围中唤起自主、自励意识, 奔放发展, 张扬个性。教师的一腔关切、一份信任、一句表扬、一个微笑, 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都显得十分重要, 它能引发学生心理的感应和行为的变化, 给人以巨大的力量支撑。记得一个有口吃的学生, 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我理解他的苦衷, 从不让他在课堂上“当众丢丑”, 长期以来形成了他不愿说、老师也回避问的“习惯”。但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打破了这一“习惯”, 也许是那堂课讲得太精彩、同学们讨论得太热烈深深地感染了他, 这个学生激动地望着我, 迟疑地举起了右手, 我信任的微笑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 使他勇敢地站了起来, 出乎意料, 他顺畅地表达出了心声。从此, 他也不再“沉默”了。

正是凭借这种信任和尊重, 学生能调整心态, 克服心理障碍, 找到自尊与自爱, 鼓起进取的勇气。作为教育者, 我们就是要搭建信任和尊重的平台, 而这一平台的基石则是对学生的一腔关爱之情及由此形成的和谐融洽的氛围, 使学生感受到浓浓之情。而平台的拨动弦就是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在光亮闪烁的瞬间即刻抓住, 及时地“助燃”, 用星星之火点燃奋进的火炬。

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思想活跃, 争强要好, 渴求自身价值的体现, 是青年学生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教育不是对学生的规范约束, 而是人的自主实现。学生一旦唤起主人翁意识, 就会爆发出饱满的参与热情, 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自我发展欲。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启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拓展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空间, 以形成良性互动。

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上, 我关注学生要“发展自己”, 但这种发展需要学生自我选择定位, 自我塑造品格。如, 我们教育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向某人学习, 但是每个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同, 就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向一个人学习,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都能找到自己的选择。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他们自我提升的思想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既是教育的“受体”, 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受事者”, 又是“施事者”。正是这种角色的互换过程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我在任班主任期间, 尝试在高中学段推行学生自治管理, 实施“自我锻造工程”, 给予学生更多的“施事”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塑造自我, 增长才干。如, 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争创“学习优胜班”和“德、体、卫优胜班”流动红旗竞赛活动, 两项活动基本涵盖了学生的日常活动内容。在这项活动中, 我仅仅扮演“旁观者”的角色, 而具体的活动组织、活动评价、活动总结则完全放手给学生, 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活动、自我评价、自我激励, 在活动中边实践、边教育、边完善,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 只要给学生开辟自我发展的空间, 学生就会有充分自主的展现。

三、以生活为课堂, 磨砺学生的个性意志

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教会学生生存发展的最直接、最丰富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大课堂, 亲身感受生活、体验教育, 在生活实践中塑造个性品质。

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意识到, 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品格也具有圆缺性, 就是不健全性。这集中表现在脆弱性上, 一旦自己的生活构想与活生生的现实不吻合, 感情则起伏动荡, 失望、悲观往往伴随着他们、困惑着他们。而战胜脆弱的有效武器, 就是让他们很好地接受生活这一大课堂的教育。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社会, 关注生命, 体验生活, 感悟人生。我所任教的学校虽地处城区, 但有一半学生来自农村。作为班主任, 我经常邀请学生家长到班级参与班级活动, 让他们跟学生畅谈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 帮助学生理解生活, 认识社会。有一位学生的母亲曾讲到自己下岗后的艰难, 流着泪说:“我对不起孩子, 我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抓住这一点, 班干部组织了一次以“家长没有提供好的条件吗?”为题的大讨论。学生们纷纷表示, 家长并不是没有提供好的条件, 而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艰辛是父母送给自己最好的精神财富, 因为只有这种生活的艰辛才能锤炼我们自强自立的意志品质。这一讨论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从思想深处激发了学生自我锤炼的意识。

在生活这一大课堂上, 我不仅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为教育内容, 而且注重运用更大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健全的品格教育。如, 我经常组织学生外出考察, 进行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社会生态环境教育;我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进行劳动是人类生存第一需要的生存教育;我积极组织学生通过抗震救灾、抗击疾病、慰问救助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内容, 让学生认识社会, 体味生活, 从而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篇2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而德育即品德教育,是以提高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个性心理品质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而又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性质、爱好、气质等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和心理教育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尤其是在现阶段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品德问题、心理障碍问题日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规范的、可操作、有实效的方法去感染教育学生。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正常的竞争心理。必须加强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下面试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品质

当代学生情感丰富,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但又容易偏激,有时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克服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上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做。

(1)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知情交融,情通理达。针对学生的消极情感,教师也要阐明危害,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知,从而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调节,培养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积极情感。

(2)教师要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恰当地表达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学生的亲近、热爱、信任、期望等情感,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3)教师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必须培养学生的毅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自觉地以高尚的情感抑制庸俗的情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培育抵御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和意志。

(4)教师要合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陶冶学生情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域环境,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民俗资源、自然资源中的教育成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参观访问,到附近的名胜古迹观光等,培养“爱我汕头,建设侨乡”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总是有明确的目的,即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主体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意志总是能够对人的内部活动实行调节和控制,积极的健康的意志活动一般具有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和意志的自制性,并且这几种品质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学生的德育活动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1)启发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应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挫折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面对挫折,能做到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坚韧不拔,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2)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在殷实的小康社会,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充分和精神产品的丰富,学生往往缺乏危机感和上进心,不能深刻认识劳动果实的获得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认识不到生存竞争的残酷性。所以,弘扬勤奋刻苦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怕失败,自觉磨炼。

教师要鼓励信心不足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克服怯懦、优柔寡断等不良意志品质,培养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特别要鼓起勇气,大胆参加班级活动,进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见贤思齐,虚心向别人学习,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尽心格守本职工作。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立即纠正。不怕失败,失败了重头再来。雷锋说得好:“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坚持经受集体活动的锻炼和经受失败的磨炼,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丰富人生阅历,增添成就感,提高耐挫力,激发和巩固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现代社会虽已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但竞争并不排斥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并不排斥团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的竞争应当是理性的,是实力的竞争,一个人要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就必须具备利他精神与合作精神。社会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时,要努力纠正商品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会与人相处,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真心诚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1)培养学生善待他人,融洽人际关系。首先,要教育学生善于对师长和同学微笑。微笑是友善的信号,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欢乐,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赢得别人与自己主动交往,使自己摆脱孤独感和寂寞感,内心充实,心情舒畅,不断产生信心和力量。其次,在与他人交谈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夸赞你的闪光点,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信心大增。再次,在生活上、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宿舍、同班同学,进而帮助其他人,这样,不仅赢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赞扬和帮助,也使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具备爱心。教育学生把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如当有人因家境贫寒,生活发生困难时捐钱捐物;学习成绩优秀的主动帮助学习一般的;班上同学生病住院,大家争着上医院陪护,使同学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窗情谊,使校园充满着团结协作,洋溢着爱。同学们平等相处、互帮互学,蔚然成风,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竞争心理,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互助合作是当今社会劳动分工精细化的后果和要求,而教会学生学会合作是二十一世纪交给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当今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前几代人的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的,不少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未来,深刻认识团结合作意识对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能力,将互助合作的品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学生的心理品质各个方面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德育和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更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贯彻于学校德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写人,就要突出个性品质 篇3

题目:家有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有关“家”的作文话题,同学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而写好“家有______”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巧妙补充完整题目。有关家庭生活,可以写人,可以记叙事件,在不限制文体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发表看法,进行议论。比如写人,一般也要在称呼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进行补充题目,像“家有辣妈”、“家有‘猫爸狼妈”、“家有‘任性姥姥”等题目,既显示作文内容是写人的,也初步透露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要写成记事的文章,也要用最简练、生动的文字大致概括事件的内容,像“家有趣闻”、“家有喜事”等题目,“趣闻”、“喜事”等词语就是对事件的简要概括。再比如写议论文,像“家有难念的经”、“家有平安才有福”、“家有忧患促发展”等题目往往就表达了某种观点,比较适于写成议论文。总之,“家有________”这个题目的补题范围比较广泛,要力争使补充完整的题目新颖、有意义,有利于写作。

2.在熟悉的范围内选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写作就如無源之水。而“家有________”这个题目就是要我们坚持在熟悉的生活范围选取写作的素材,只有自己熟悉的人物和生活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才能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来看一下“家有‘战争何时了?”的片段:

我无奈地在窗前坐下,呆望着乌云聚集着的天空。

“砰!——啪!”爸爸拿起暖水瓶摔在了地上。

“咚!——”妈妈把做饭的锅扔出了厨房。

雨滴开始无情地滴落下来。我躲进了角落里任由他们吵、砸、摔,泪水悄悄地从我的眼角滑落下来。终于,妈妈要收拾东西出走,我再也忍不住,扑上去紧紧抱住了妈妈。雨下得更大了,我也哭得更伤心了。雨声伴着我的哭声,雨水混合着我的泪水……此时,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

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很难想象出这样的情节和细节。当然,写作也不是一成不变地把生活素材搬进作文里,有时候在选取典型材料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比如写“家有絮叨妈”这个题目,妈妈的絮叨并不会单单表现在一件事上,可以把她在多件事情上絮叨的话语综合到一件事上,这样更能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

3.运用合适的表现形式。“家有____________”这个题目适用的文体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小说等,也可以编写短剧,运用日记体写作。在自己能驾驭的文体范围内,可以尽情地发挥、创新,让写出来的作文有内容、有思想,形式上活泼生动,增强可读性。如一篇题为“家有新闻”的习作基本框架是这样的: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家有新闻”栏目,下面我将为大家播报两条happy新闻。敬请收听:

妈妈有了网瘾

…………

爸爸戒了烟瘾

…………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happy新闻,谢谢收听,再见!

适当的变换形式,彰显了小作者的创意,也使表达更顺畅,不同寻常的形式为习作大大增添了色彩。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避免表达的单调。

在写人物的时候,我们总强调要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品质,也就是说要显示出所写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来。那么,怎样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品质呢?

一、准确定位,突出品质。一个人的个性或品质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在短短的一篇作文中很难全面地表现出来,那就不妨选择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表现。比如在有些同学的眼中,妈妈很会关心人,她对“我”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 ;妈妈乐善好施,经常热心地帮助别人;妈妈生活俭朴,并不宽裕的家庭生活因为她的打理而显得丰富多彩……在这众多品质之中,需要我们挑最有话可说的来写,这就便于选取相应的写作材料了。如我们用“家有暖妈”这个题目来表现妈妈对家人的体贴、关心,“暖”字就是对妈妈品质的定位,接下来的就要围绕“暖”字做文章。

二、紧扣品质,精当选材。确定了所写人物的品质之后,接下来就要紧扣品质,选取写作材料了。选材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所选材料能够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美好品质。用“家有仗义老爸”写作,为了表现爸爸的“慷慨仗义”,我们可以用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没问题,这事交给我吧”为主线,通过两件具体事情的叙述来表现爸爸“慷慨仗义”这一品质。两件事情都要突出表现爸爸的“慷慨仗义”的品质,这才是选材准确。

(二)所选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新颖性。所表现的人物个性鲜明不鲜明,关键在于写作材料的典型性和新颖性等方面。“雨中送伞”、“深夜背着去看病”等这类事情,即便是生活中真的发生过,叙述出来也不会具有感染力,也没法突出地表现人物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选取那些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或者对常见素材进行适当地“加工”,或变换叙述的角度,使它典型、新颖起来。下面佳作“家有‘开心果”一连写了有关弟弟的四件事,几乎都是生活中会发生的小事,但把这些小事组合起来,对于表现人物就具有了典型性和新颖性。

(三)应该从不同角度选取相应的写作材料。有时候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需要以多件事来表现,这就需要从不同角度来选材。要表现爸爸的“善变”,可以拿爸爸对“我”的严厉、苛刻与对患脑中风的奶奶百依百顺来表现;还可以拿爸爸自己常年不愿给自己买一身新衣服与总是舍得花钱给“我”买学习用品来表现。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人物特征,写出的人物性格是丰满立体的。

三、让多种描写手法完美结合起来。我们主张表现人物性格要放在具体事件的背景下,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表白的层面上。来看下面佳作“家有‘开心果”一文,文中除了叙述之外,还有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除了正面写弟弟之外,还从家人的角度来衬托弟弟这个人物,这样就把人物写得更灵动了。叙述事件除了把基本情节交代清楚之外,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细节描写,既能够进行正面描写,还要适时地运用侧面描写,让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所写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完美。

家有“开心果”

河南省淮阳县一中七(24)班 时文轩

你问我家的“开心果”是谁?请慢慢往下看。

记录1:弟弟是2012年12月29日出生的,他刚生下来时很瘦,没过几天他就胖了起来。因此他有了一个称号“胖胖”。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出去玩,在宾馆的楼下爸爸妈妈忙着整理行李,一抬头发现小弟弟不见了。当时那个焦急的情况可想而知,就差没有拨打110了。正在这时,弟弟竟然从宾馆的楼上自己下来了。我们非常惊讶,弟弟用“婴语”告诉我们说,他刚刚上楼了,因为没有找到我们,自己又下来了。爸爸妈妈一听,是既生气又好笑。

记录2:又有一次,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弟弟在超市里跑来跑去,管也管不住。一转眼,他拿着一大包零食过来了,又过了一会儿,购物车里的零食多得都快掉下来了。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弟弟便乖乖地把零食都放回去了。你知道妈妈说的是什么话吗?哦,就是“你再拿东西钱就不够用了,人家会把你留在这儿!”

记录3:那天,我放晚自习后回家,上床睡觉时发现床上有一片像“地图”的印迹,我闻了闻,恍然大悟,原来弟弟在我床上玩耍時“坏事”了。我立即怒火中烧,大叫一声“小屁蛋,你过来!”只见弟弟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还没等我开始批评他,他竟然来了一句“对不起,哥哥”。你说,我再大的火气怎能不被浇灭呢?

记录4:弟弟也有可爱的一面。每天我放学回家,弟弟都会给我及时开门。记得有一次,我刚进门,弟弟就仰着小脸问我:“哥哥,你想吃蛋糕吗?”我一想,对呀,今天是我的生日啊,我竟然给忘了!接下来,弟弟忙着给我递蛋糕,还用稚嫩的声音给我唱起了生日歌。一时间,感动得我狠狠地掉下了几滴眼泪。

这就是我调皮又可爱的弟弟,他是我家的“开心果”。

1.片段组合,彰显个性。文章用镜头记录式写了有关弟弟的四个生活片段,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交代弟弟顽皮机灵、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有效避免了内容的单薄。

2.语言活泼,结构合理。本文没有板起面孔介绍人物,而是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写弟弟,用语准确,不乏幽默。“婴语”、“地图”、“坏事”这些词语的运用,以及“就差没有拨打110了”、“一时间,感动得我狠狠地掉下了几滴眼泪”这些语句的出现,扮靓了本文的语言,增强了文章

的生动性。另外,文章

首尾照应,结构

个性心理品质与成才 篇4

一、意识倾向与成才

意识倾向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也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势和选择性上, 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等。意识倾向对成才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动机、兴趣、意志等方面。

动机是成才的内在驱动力。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认为, 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人的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是动作和行为的直接动因。动因是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 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动机是人的需要引起的, 动机一旦引起, 个体的行为就表现出对追求某一事物或从事某一活动主动积极的情感、强烈的注意和顽强持久地克服困难的意志能力, 而这种情感、注意、意志又可反作用于动机, 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在稳定动机的支持下, 成才主体的内在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发挥。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情感等联系着的, 是人们个性心理品质中一种带有趋向性的态度。兴趣可以说是成才的起点。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 才谈得上对它的爱好, 有了爱好, 才能积极钻研。兴趣越浓, 钻研就越勤奋, 成才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是天才, 促使其成才的毅力、勤奋等也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人们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便会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忘我地学习、思考和创造, 以饱满的热情钻研和揭示事物的规律性, 使自身素质得到发展, 最终成为人才。

所谓意志, 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各种困难, 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对主体成才有着重要意义, 它是主体成才活动的伴随状态, 始终起着支配和调节的作用。“有志者, 事竟成”, 坚强的意志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这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等方面。具有良性意志力的人, 会自觉采取行动, 果断抓住时机, 控制自身过激情绪和行为, 不断克服困难, 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心理特征与成才

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结构中较稳定的部分, 其对主体成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

气质是人的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 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强调、速度, 动作的灵敏或迟钝等。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每一种气质都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 因此成才的主体必须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 善于扬长避短。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方向和成才的高低, 它只能对主体成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个人的气质是不会变的, 但可以依据气质的双重性, 在成才过程中充分利用气质特征中好的一面, 克服和限制不足的一面。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它是个性中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对主体成才具有重大作用, 是主体从事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心理学家表明, 性格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同样是智商高的人, 当从事同一项科研时, 性格意志特征强的人, 在遇到困难时会不气馁, 以顽强的精神坚持到底;而性格意志弱的人, 则可能打退堂鼓, 半途而废。但主体能否成才并不取决于性格, 只不过是在一定条件下, 某些良好的性格会对成才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勇气、好奇心等。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 但稳定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因此, 在成才的道路上主体要充分认识到性格对成才的重要性, 一方面自觉培养和加强自身良好的性格, 另一方面克服和改正不良性格, 不断减少甚至清除不良性格的负面效应, 使自己早日成为合格的人才。

能力是指圆满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并直接影响工作效果的心理特征。人与人之间在先天素质、后天影响以及社会实践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能力方面的表现就大不相同, 或是不同能力的差异, 或是同一能力的差异。人要想成才, 首先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差异, 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强项和能力弱项, 扬长避短, 找准适合自身能力的成才目标。其次, 在社会实践中, 发展自身的强项, 弥补自身的弱项, 为成才打造强大的能力后盾。

三、自我意识与成才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 也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正确的自我意识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 能够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际情况实现自己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调节, 发挥个体认识、支配、调节、控制和提高完善自己的能动性。自我意识的心理运行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自我认识是成才主体对自身身心特征、社会特征及心理状态的认识与评价。一个自我认识水平高的人, 能够正确评价自己, 摆正自己在社会和集团中的位置, 制定符合自身的期望, 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同时能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 并善于取长补短,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自我体验是成才主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状况的深刻体会。自我体现对成才主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验过程中生成的自我情感上, 如自尊心、自信心等。具有强烈自尊心的人, 不仅会尊重自己的人格和荣耀, 并且会严格按照社会需要和自我期望规范行为, 督促自己不断上进。自信心是对自己能力充分而积极的体验。拥有自信的主体, 面对困难时具有更强大的战斗力, 能更客观地观察自己、表现自己。不仅如此, 自信心能带动主体不断接触新事物, 不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促进个人成才。

自我控制是个体通过自我意识的特殊机制进行自我重新定向与调节的过程。人生活在复杂而不断更新的人际关系中, 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情感方向、行为方式等, 与周围保持平衡与和谐, 否则就会遭到唾弃, 不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具有自我控制的人会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适时选定目标、修正行为。

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探究 篇5

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依靠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教育、利用园本资源,即调动社会、家庭、幼儿园三者力量发挥各自优势,采取有效方法,协同一致、积极配合.

作 者:陈亚囡 刘海波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鞍山,1140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1 关键词:幼儿个性品质   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   园本资源  

依托体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篇6

个人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智能的高低可在教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来决定的。而良好的个性品质決定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因此,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都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将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自身在社会上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

二、体育具有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独特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动机和兴趣。兴趣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地、愉快地参加社会活动。如果学校要通过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某项或几项体育运动的钟爱,使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运动,使之拥有强壮的体魄,为在校与走上社会的学习、工作奠定身体基础,有利于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任何运动项目都要依靠身体练习去完成动作技能,没有对自身力量的正确认识和高度的自信心,没有对客观形势的正确估计,就无法动员和控制自己内在的身心潜能,战胜对手,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3.使学生具有充沛而稳定的情绪,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由于体育活动具有强烈性、多变性、竞争性等特点,易容易引起学生兴奋、狂热、低落、懊恼、沮丧等情趣,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住体育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正确地评价自我,就能建立起稳定的情绪,为走上社会后正确地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是大有益处的。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应激”的能力。体育活动都得消耗一定的体力,因此,不具备忍受运动后的疲劳而引起痛苦的心理品质,是不能坚持进行体育活动的。体育活动通常是处在激烈的竞争和快速运动的“应激”状态,这对磨练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是十分有效的。

5.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性和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竞赛教学法,或在体育竞赛中,学生不仅是赛技术、技能和体力,同时也是赛智力、赛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培养与提高其瞬间的判断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与准确性。

6.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体育本身具有社会性、群体性的特征,它不仅要求个人能力的发挥,更重要的是集体能力的协调一致,配合默契。因此,以体育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的能力,达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有利于走上社会协调人际关系。

三、培养学生体育个性品质应明确的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爱好,自觉地经常坚持体育活动,得到系统的体育、健康、娱乐等教育,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目的。

2.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体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迁移。只要教师注意观察,抓住学生切身体会的典型事例,因人、因时、因事潜移默化地施教,才能起到迁移作用,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7

一、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气氛, 学生对班集体的生活有压抑感, 其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应当竭力倡导一种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气氛。首先, 要引导学生不怕教师, 要敢于对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 敢于同教师就不同看法展开争论, 谁对听谁的。其次, 要倡导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认真负责地评价班级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评价校内的一切事情, 做学校、班集体的“小主人”。第三, 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 都要坚持耐心说服诱导的原则, 平心静气地指出他错在哪里, 应该怎么做, 而不是以“权”压人。第四,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 倡导同学之间互助友爱, 培养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二、坚持民主管理原则

在一个班集体中, 民主氛围的浓厚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在班级中实行民主管理, 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班级管理, 做班集体的主人。这样做,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也有利于于改变过去那种班级工作仅仅依靠少数班干部、积极分子的状况。在班级日常工作中, 班里的大事、小事均由学生自己充分讨论后再作决定, 人人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 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但一经形成决定后, 大家都必须服从。如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建设的近景、远景目标, 制定前都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班干部的产生, 三好学生的人选, 均让学生充分酝酿, 最后集中进行差额选举,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三、充分发展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 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 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的个性气质、能力、性格、生长的环境各不相同, 因而兴趣爱好也差异颇大。有的好动, 有的好静, 有的喜欢唱歌, 有的喜爱画画……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组织数学、语文、美术、音乐、写字、体育等多学生科的兴趣小组, 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如童话故事比赛、数学知识竞赛、剪纸比赛等。各兴趣小组的负责人由学生轮流担任, 开展活动时, 互教互学, 能者为师。各小组之间人员可以随时流动。这些做法, 既活跃了班级生活, 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同时也为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 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鼓励同学之间展开竞赛

通过竞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是一个有效途径。我在班级活动和少先队活动中实行红、蓝队委制, 由红、蓝中队轮流值日, 负责班、队日常工作, 看哪一个队在任职期内各项活动搞得好, 班级常规抓得好。竞赛开展以来, 学生都鼓足了劲, 各中队的队长、队委们更是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给自己的队取了名字:一个叫“红色先锋队”, 一介叫“蓝天远征队”, 班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班级的一些日常活动, 如主持晨会、集队放学等, 我都交给学生自己管理, 一天一轮换;技术性的服务活动, 如为教室门前的花坛养花、种草等等, 二人一小组, 轮流负责管理;中队黑板报、卫生包干区等由各小组分工包干, 展开竞赛。做到人人有岗, 人人有目标, 大家一齐来为班级增光彩。

五、宽容“特殊”学生

教育对象千差万别, 它决定了教育也只能在不同的起点上进行。一些“特殊”学生 (指行为、心理与一般学生有明显区别) 的个性表现也比较明显, 往往对教师的教育要求一时难以达到。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必须把他们同其他学生区别对待, 放宽一些“政策”。这并不是对这些学生放纵不管, 而是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 耐心帮助引导, 使他们跟上班能前进的步伐。我班有一个学生, 性格特异, 行为表现与其他学生有很大区别, 行为规范上很难一下子达到班级的统一要求。针对这个学生的特点, 我采取“宽容”政策, 用纵向对比法对他进行教育。即对他的行为表现一段时期一段时期地比较, 看哪些方面进步了, 就及时鼓励、表扬, 向他展示远景, 引导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达到教育要求。同时, 把他和其他学生区别开来, 别人做到了的, 他一时做不到, 对他不责备、不施加压力, 而是积极诱导, 鼓励他经过努力争取下一次达到。对一般学生, 允许其犯错误, 关键在于犯了错误以后, 引导他们自觉改过, 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六、运用对比的方法教育学生

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 人们常用对比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所谓对比就是把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有较强相比性的正面或反面的人和事列举出来, 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对比, 在对比过程中, 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受到触动, 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 从而使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转化为教育者的自我需求。

第一, 和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比。可以选择聋哑学校的学生为对比对象。这些聋哑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比起我们的健康学生, 可谓大矣。可他们却靠顽强的毅力使“铁树开花”, 创造了聋哑人演奏乐器、开口说话的奇迹, 受到中外来宾的关注。而我们中的有些学生虽身体健康, 耳聪目明, 却学风不正, 成绩平平。两者构成了明显的对比反差。通过参观“无声世界”, 学生们耳闻目睹了聋哑学生的精彩表演, 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 进而和聋哑学生比较 (比条件好坏、比困难大小、比成绩优次) , 找到了自身的差距。

第二, 和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比。如果说“和同龄的聋哑学生比”还需要参观为媒介, 那么选择教育对象中的先进典型, 引导学生向自己身边的榜样学习, 则更方便, 且更具说服力。开展这一活动应注意好三个环节。一是找好典型。这些典型可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生, 也可以是某方面有明显进步、表现突出的学生, 也可以是后进变先进的典型。二是找准时机。选择恰当的时机表彰先进, 介绍他们成长、进步的经验, 教师介造时给予必要的点拨, 启发学生深思:别人能做到的, 我为什么没做到?三是引导学生化激动为行动, 使榜样的力量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第三, 从同龄的失足者身上吸取教训。大凡失足青少年的堕落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 从不自觉到自学的过程。把犯罪青少年的演变过程作为前车之鉴, 可以使学生认识严于律己的重要性, 懂得守法的必要性, 有了错误能勇于改正而不讳疾忌医, 没有错误也能吸取教训, 防患于未然。进行这种活动可借助社会力量。如请法院、检察院、派出所等单位的同志来校作报告, 介绍反面典型尤其是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分析其原因, 揭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让学生引以为戒。然后, 由教师组织学生消化报告。如启发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会造成什么结果?你如果处在这样的环境将怎样处理?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深思。一些学生从“打架白相以致糊里糊涂犯罪”的案例中, 深感头脑中有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表示要严格要求自己, 学法、守法, 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帮助。

培养个性品质修养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篇8

我先后读过诸如 《修炼校长力》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 《做一个书生校长》 《名校教学管理的提升》 等十几部有关校长管理的书籍,深深体会到,校长肩负着对一所学校的科学决策、高效运作的职责,决策与措施是否科学,管理运作是否高效,将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发展的轨迹。

校长作为特殊的管理者,作为一种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特定的素质。他不仅应该是学者、教育家,还应该是经营家、社会活动家。要当好现代学校的校长,必须使自己的工作“专业化”,并不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下面是我读书的一些体会。

体会一:校长的专业成长必须实现三个转化:

一是由职务型向职业型转化。 职务校长是由校长任命和派遣, 代表政府去管理学校的一个基层 “官员”,当校长有了“校长岗位” 这个平台之后,就要努力向专业化转化;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使命,提升职业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校长职业资格、职业素养的教育家和事业家。

二是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 仅凭传统经验管理学校只能守成, 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是一个学校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校长治校应因时而变,不断寻找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就需要校长不断注入现代的理念,站在时代的前沿,规划学校发展,从而始终保持自己的领先位置。

三是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 重管理轻经营是传统校长的思维定式。校长的最大职能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学会经营, 包括学校的资产经营、资本经营、 人力经营,一个专业校长应充分调动学校教育资源,盘活资本存量,将经济经营理念引入教育, 将经济智慧与教育智慧、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有机地整合,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学校发展的最快化,人才培养的最优化。

体会二:一个好校长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并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具有高深的造诣。

教育思想、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专业人格是一个校长应该具备的四大专业素养,也是校长专业化的四大支柱。而这四大支柱,需要校长做个知识渊博的管理者,学习充电是必然途径。

教育思想是校长的灵魂,决定学校办学的方向。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层次,是校长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教育的理想、信念、信仰、信条。一个校长要办好学校必须从认识教育开始,从而准确地把握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观、人才观、 质量观、管理观、师生观、教学观、德育观,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眼光。一个校长只有具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眼光,才有可能办出一所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 当然,一个好校长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并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具有高深的造诣。但这只是走向校长岗位的起点。校长的专业能力包括三个层级。一是基础能力,包括:演讲鼓动与表达说服能力、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交往、合作能力,以及情势判断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公关协调能力、计划决策能力等。二是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学校经营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校园文化创建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 三是管理智慧和艺术,这是校长专业化的最高境界。包括管理诊断与反思、处理问题的机智、发展机遇的把握、教育与管理时机的选择等。

体会三:从当前学校发展来看,书香校园的创建也需要校长读书。

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书香校园是时代的要求。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靠教师,教师读书热情的激发靠校长。作为一个好校长, 应该是教师的领袖、学生的导师、 社会的楷模。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中,校长们应该做师生读书的带头人。校长不是官,不是商, 应该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多一些思考探讨,少一些应酬娱乐;多一些教育智慧,少一些经验管理。

从当前学校发展来看,凭经验型管理学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校长必须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人,决非任何人都可以当校长。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好校长的因素很多,其中是否善于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合格的中小学校长不只应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应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深厚的理论素养, 是能洞悉教育问题、引导教育前进的人。读书就是能涵养人的思想素质的最好的途径。

读书也是校长个人成长的需要。从校长的成长规律来看,校长是沿 着称职校 长 ———成熟校长———优秀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轨迹成长的。要想自己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校长,就要读一些有影响的中外教育家的著作,研究教育发展史,懂得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的演变过程,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要读当代教育家的优秀著作,关注和研究不断变革的教育实践,把所掌握的先进教育理念自觉转化为教育行动,具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要读经典性的管理著作, 学习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校和管理学校的能力;要了解社会、 经济发展动态,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提高科学规划学校发展的能力;要读点哲学著作,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教育实践,既能抓准问题的关键和主要矛盾,又能对学校发展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规划,增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4年3月至今,我在调兵山市二中任校长,我先后在学校教育、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等方面做出了改革,而这些都源于读书学习,把外校先进教学管理机制和本校实际结合,创造自己学校特色的管理体系。

每学期举办3次教育讲座,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学校做专题讲座。每学期派部分教师,到铁岭优秀中学进行听课学习。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一线教师专业水平考试。打造具有二中特色的课间操。学校竞聘制度,首先经过民主选举和领导投票,选出班主任, 再由班主任聘任科任,形成良性竞争,调动教师教育积极性。

唱幼儿个性品质塑造的四季歌 篇9

一、唱好春之歌——尊重,给幼儿学习的信心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幼儿而言,什么样的个性都有。有性格开朗的,有不爱讲话的,有做事细致的,有做事毛糙的等等,但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因此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从兴趣、能力、智力、气质、性格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引导每个幼儿的成长。

二、唱好夏之歌——激励,给幼儿学习的智慧

我们在制定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应当坚守的原则是:让孩子“跳一跳,够得到”。太高了孩子跳几跳都够不到,孩子没了兴趣,太低了,孩子不用跳轻易的懂了,会了,兴趣很快就失去了,老师的作用就是运用激励性的言语鼓励孩子去跳,去够。幼儿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但我们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一般还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手段,保证每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就成了我们每一位老师切实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善用激励性言语将对我们的集体教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激励性言语可以促进幼儿的积极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每次活动,我们都应该给与孩子说的欲望、说的勇气、说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鼓励幼儿大胆的说,老师的激励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唱好秋之歌 ——相信,给幼儿学习的时机

如果采取的是“我教孩子学”的方法,我将永远无法发现也无法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永远无法看到孩子们那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的眼神,我将失去了解孩子的机会。在组织孩子进行美工制作活动——《漂亮的房子》时我拿出制作材料,想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漂亮的房子来。引导幼儿想像“用什么办法把这些好看的彩纸变成一栋一栋漂亮的房子呢?”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对孩子们不同的想法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你们的想法很棒,下面就按自己想的去做吧!”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积极地动手做起来。在近20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特别的专注力,这是我以往曾经费尽心思、想尽各种方法都难以达到的效果,现在却顺其自然地达到了,而且,我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他们拿着自己做的房子与同伴相互介绍,从他们的神态、眼神和话语中流露出的竟然是那么的自信和自豪!此时,我思绪万千。让我深刻领会到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一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

四、唱好冬之歌——宽容,给幼儿学习的动力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要有接纳、理解孩子种种行为的海量。但是,在现实的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未必随时都能保持理性的头脑,等待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

记得有一次,我像平时一样把预先准备好的教具拿出来,打算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似乎格外的兴奋,他们有的在大声说话、有的在嬉笑打闹、还有的吐吐舌头在扮鬼脸,一下子难以静下来。“拍拍小手坐坐好”,我试图用语言来提醒孩子们该学本领了。效果不错,许多孩子都安静下来了,可是我发现还有一个别孩子对我的提示视而不见,依旧大声地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于是,我气冲冲地走过去,一把夺过她的玩具,将其没收了。这时的她低下了头,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都用害怕的眼神看着我。那天晚上,想到孩子们的眼神我久久不能入睡,心里非常后悔。反思那天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我觉得自己表现得过于急噪,没有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正确审视孩子们犯的错误,没有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没有用一种相对柔和的方式而是急功近利的以教师的权威对待孩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须学会宽容孩子的缺点,在急噪时保持理性,采取“等待”的策略,因为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宽容是一种比惩罚而言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个性品质 篇10

目前,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多关注的是探测学生中已经存在在心理问题, 起到预防预警的作用, 并没有重视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 揭示高职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现状, 分析“双元制”办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积极个性品质, 为以后的培养途径、评价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一、问卷说明

本次问卷针对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大二学生, 涵盖文、理学科, 共发放问卷2388份, 回收2388份, 回收率100%。

我们根据现有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问卷, 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 编制针对高职学生的积极个性品质调查问卷。本问卷包括六个维度:认知维度 (创造力、好奇、热爱学习、思维力) 、人际维度 (真诚、勇敢坚持、热情) 、情感维度 (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智慧) 、公正维度 (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力) 、节制维度 (宽容、谦虚、审慎、自制) 和超越维度 (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 。

二、调查结果

1.认知维度

在认知维度下, 我们调查了创造力、好奇、热爱学习和思维力四种个性品质, 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 我们发现文科和理科的高职学生在思维力品质上有较大差别。

表1的题目都是考察思维力的, 结果显示, 在性别、年级、家庭等方面区别不大, 但是在专业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表1中能够对事情有全面认识的理科生占31.6%, 文科生占24%, 说明理科生的思维力品质优于文科生。但是,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的思维力品质发展不容乐观, 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这两项的学生不足三成, 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热爱学习这一品质中。

2.人际维度

人际维度包括真诚、勇敢坚持、热情三种品质, 调查结果表明, 热情品质在独生子女情况和成长环境中出现差别。

以上三个题目都是考察学生的热情品质, 从调查结果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农村还是城市对热情品质的影响较大。在表2中, 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的农村学生占52.3%, 而城市学生只有34.0%;表3中愿意主动和别人交谈的农村学生占42.1%, 城市学生占34.7%;表4中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60%的农村学生和48.1%的城市学生会伸出援手。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 农村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对待他人更热情, 究其原因, 应该是农村的居住环境比较开放, 邻里之间的交流较多,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放的个性。因此, 在热情品质上, 农村学生优于城市学生。

3.情感维度

在情感维度下, 我们调查了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智慧三种个性品质。问卷结果显示, 不同学生在这三种品质上都有所差异。

表5显示, 高职学生感受爱的能力总体较强, 但是在独生与非独生、成长环境是农村还是城市这两个方面有差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我总能感觉到生命中有爱存在”这道题中选择“非常符合”和“符合”的比例分别是55.6%和67.4%。农村学生感觉到爱的存在的比例为64.4%, 比城市学生的54%高出较多,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 非独生和农村学生感受爱的品质优于独生与城市学生。

5.节制维度 (宽容、谦虚、审慎、自制)

在表10中, 针对“我从不让沮丧的境遇带走我的幽默感”这一问题, 51.5%的原生家庭学生选择了“非常符合”与“符合”这两项, 而同样的选项, 仅有38.1%的亲家庭学生选择, 说明原生家庭的幽默风趣品质优于单亲家庭。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我们发现不同的性别、家庭、专业、年级、独生情况下的高职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在认知维度下, 理科生的思维力品质优于文科生; (2) 在人际维度下, 农村学生的热情品质优于城市学生; (3) 在情感维度下, 非独生和农村学生在感受爱和爱与友善这两项品质上优于独生与城市学生, 而原生家庭的学生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爱与友善的品质上表现得更好; (4) 在公正维度下, 独生子女状况对团队精神品质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非独生子女的团队精神品质优于独生子女, 在领导力品质方面, 男生以及高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更好; (5) 在节制维度下的宽容品质上, 原生家庭的学生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发展得更好; (6) 超越维度下的幽默风趣品质, 原生家庭学生的发展状况也优于单亲家庭。

从以上差别可以看出, 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原生家庭学生, 这三类学生的个性品质普遍优于其他学生, 说明家庭因素对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影响甚大。另外, 从总体情况看, 高职学生的思维力、热爱学习及领导力品质发展不容乐观。

针对以上特点, 作为培养乐观向上、积极务实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高职院校, 我们应该分析不同的家庭教育的特点, 总结出优秀的教育模式, 将之与高校的教育模式相结合, 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思维力、领导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 我们将探索“双元制”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和实效评价机制, 争取培养出技能好、品质优、素质好的高职学生, 为社会建设输送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制动距离下一篇:齿轮箱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