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研究

2024-07-28

超声研究(精选十篇)

超声研究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19~41 (28.3±3.5) 岁;对照组年龄21~43 (29.6±4.3) 岁。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前, 均经过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均有明确的停经史、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痛、反跳痛、压痛、宫颈举痛、腹痛以及后穹隆穿刺出不出学等临床症状, 甚至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生命体征。

1.2 方法

对照组在临床诊断之前, 叮嘱患者进行充盈膀胱, 并使患者采取仰卧位, 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查患者的子宫大小、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内膜的厚度, 在附件区观察并测量双侧的卵巢, 之后, 对患者子宫内是否存在包块要进一步观察确诊, 若有包块, 要对包块的大小、边界以及是否存在假孕囊等进行观察测量, 另外, 还要对胚芽的形成、血管搏动情况以及盆腔积液做进一步的观察测量, 在完成一系列的观察测量之后, 将患者的膀胱排空, 将膀胱中的截石位取出。观察组经患者的阴道将涂有耦合剂的避孕套套入并放入患者的阴道内, 且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其插入深度, 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 推拉并旋转探头, 对患者子宫做多角度的扫描, 之后, 依次按照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步骤进行临床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的80例患中, 有32例患者是由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确诊率为40%, 其余的48例患者是由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确诊率为60%, 这说明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能够提升临床确诊率, 有效的避免临床漏诊、误诊。在80例患者中, 观察组患者有29例是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1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对照组患者有19例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2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出的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 这说明, 采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能够更加明确的掌握病情, 对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更加鲜明的指导作用。见附表。

3 讨论

目前,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在逐年的增加, 已经成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该病的早期发作, 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很容易漏诊、误诊, 然而一旦延误了临床治疗的最佳时间, 极大的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调查研究探讨了该病的临床诊断方式, 即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及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采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能够提升确诊率, 且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采用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因此, 应该在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弥补了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方法的漏洞, 在一定程度上, 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更加的精确, 根据对患者子宫大小、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内膜的厚度, 在患者的附件区观察并测量双侧的卵巢, 之后, 对患者子宫内是否存在包块要进一步观察确诊, 若有包块, 要对包块的大小、边界以及是否存在假孕囊等进行观察测量, 另外, 还要对胚芽的形成、血管搏动情况以及盆腔积液做进一步的观察测量等的检测, 获取更加明确的病情状况, 从而提高诊断率, 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争取最大限度的时间,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可以有效的提升确诊率, 避免漏诊、误诊, 且操作手法比较简单, 很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超声图以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80例患中, 有32例患者是由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确诊率为40%, 其余的48例患者是由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确诊率为60%。其中观察组患者有29例是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1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而对照组患者有19例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 2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出的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可以有效的提升确诊率, 避免漏诊、误诊, 且操作手法比较简单, 很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

参考文献

[1]刘海芳, 皮德凤, 乔华, 等.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7) :753-754.

[2]杜学文, 杨玉敏, 邓素梅, 等.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性[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 :134-135.

[3]柴淑慧.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 2014, 20 (10) :1711-1713.

[4]王润华, 李梦伯, 蔡玉新, 等.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3 (3) :63-64.

[5]王莲英.阴道超声结合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 2014, 25 (27) :103.

[6]司丽芬.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 :50-52.

[7]杨晓梅.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实用价值[J].现代养生B, 2014, 13 (10) :268.

超声研究 篇2

铍铜合金是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合金,有很高的强度、硬度、弹性,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模性和耐腐蚀性,以及非发火性,铸锻性,非磁性等优良特性,其应用十分广阔。主要应用于电信,计算机,汽车电子元件,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行业,也可应用于电器连接器,IC插座,开关继电器,手提电脑及天然气钻探设备等,这些行业对其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故超声波探伤尤为重要。

超声探伤是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铍铜合金材料中可能存在的冶金缺陷(如夹杂,气孔)、工艺缺陷(如变形不足、起皮,裂纹等)和组织缺陷,许多厂家都用超声探伤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对铍青铜大规格棒材的超声探伤技术进行了研究。

2.探伤原理

棒材探伤可采用纵波脉冲反射法,即直探头直接接触法,该方法是将超声波探头与平滑的工件表面接触或用其它方法耦合后,就能使超声波在在工件中传播,遇到缺陷将引起反射。它易于发现工件与声速方向垂直,具有一定截面积的缺陷。检测时从棒材的压余端开始,检验过程中应沿一个圆周方向进行,超声波束应由棒材的一侧入射,原则上应在探测面上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全面扫查。

3实验方法

对比试块可以调节探伤灵敏度;测试仪器和探头的性能;调整扫描速度;是评判缺陷大小的依据。为了保证不同直径的棒材的检测的可靠性,制作了阶梯式对比试块,该对比试块原料是电渣铍青铜,为退火态。经超声波检验合格后制作的。在对比试块的1/2D处制作了深度为15mm,φ0.8mm横通孔,其余均为φ2.2mm平底孔,加工尺寸如图1。

图1棒材检测对比试块

Fig1.DetectionofreferenceblocksBar

实验仪器采用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的CTS-2020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探头频率选择为5MHz,晶片直径为10mm。耦合剂为丙三醇。调节探伤灵敏度时,采用缺陷当量横通孔为φ0.8mm、平底孔为φ2.2mm,缺陷波高达仪器满屏的80%作为基准波高,此时的灵敏度确定为探伤灵敏度。

4实验结果

阶梯试块中1号横通孔和2、3、4号平底孔调试波形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φ0.8mm横通孔和φ2.2mm平底孔反射回波清晰可见,信噪比高能够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

(a)1号横通孔调试波形

(b)2号平底孔调试波形

(c)3号平底孔调试波形

(d)4号平底孔调试波形

Fig2.debugwaveformreferenceblocks

实际检测的不同规格棒材缺陷波形如图3,由图3表明采用探头频率为5MHz,晶片直径为10mm纵波直探头接触法对棒材进行检测,能够发现棒材内部缺陷,金相组织观测表明该铍青铜棒材晶粒较细,这与实际探伤时杂波较低相吻合。

(a)φ85mm棒材缺陷波形图

(b)φ55mm棒材缺陷波形图

(c)φ30mm棒材缺陷波形图

(d)φ20mm棒材缺陷波形图

图3不同规格棒材缺陷波形图

Fig3.DefectsofdifferentwaveformsSizeBar

(a)φ85mm棒材;(b)φ55mm棒材(c)φ30mm棒材(d)φ20mm棒材

图4给出的缺陷剖检图与图3的波形一一对应。图4(a)表明缺陷为裂纹,图4(b)表明缺陷为夹杂点缺陷,图4(c)表明缺陷为近表面浅裂纹,图4(d)表明缺陷为密集型气孔。

(a)φ85mm棒材;(b)φ55mm棒材;(c)φ30mm棒材;(d)φ20mm棒材

Fig4.Actualnecropsydefect

超声研究 篇3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超声;阴道超声;腹部超声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8-02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发生异位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一种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子宫腺肌病妇科常见病,高发于30~50岁育龄期女性,发生率约为10%~18%,且有年轻化趋势。子宫腺肌病可引发周期性出血、疼痛,久治不愈者还可能并发不孕症,同时子宫腺疾病还是子宫内膜癌高风险因素,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子宫腺肌病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MRI等影像学技术,其中MRI灵敏度高达94.5%,但因具有创伤性、价格相对高昂,普及率低,超声具有无创、廉价、可重复性特性,是筛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理想方法[1]。本次研究就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效果进行对比,总结诊断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4例,收治于2013年2月~2014年年10月,年龄30~56岁、平均(42.9±5.3)岁。患者以下腹部不适、痛经、月经不调或不孕症就诊。纳入标准:①均经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②经MRI、手术确诊为子宫腺肌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以子宫腺肌病为终诊结果;⑤已婚。

1.2方法

迈瑞公司产DC-8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0.0MHz,具备G/P检查切换模式,具有调节深度、增益、聚焦、血流速度量程与滤波功能。医嘱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经期后来院,取膀胱截石位,适度充盈膀胱,探头涂抹耦合剂。先行腹部超声诊断,频率调至4.0~5.5Mz,以脐孔为中心,做环绕运动,做纵横切面来回扫查,先扫查盆腔检查有无瘤体,确定子宫大小、形态、轮廓、回声,调整为彩色显像模式,观测瘤体,分析肌瘤内及周围血供情况。休息30min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臀部垫一小枕,换阴道超声,将探头缓慢置入宫颈、后穹窿部位,行多切面扫查,观察顺序、内容与腹部超声基本相同。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合并腺肌瘤19例、合并子宫肌瘤15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10例。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结果:①回声增强型,子宫肌壁中等以上回声,不均匀、粗糙,合并腺肌瘤者回声较高,子宫壁与腺肌瘤界限不明显,无包膜,17例;②回声减低型,局灶性不均匀低回声,低于宫壁回声,有稀疏粗光点21例;③不均匀灰色兼无回声型,见多个弥漫衰减区,术中可见子宫肌壁间有小血囊,5例;④子宮肌壁异常增厚、内膜线移动,表现为较典型子宫腺肌病影像学特征,子宫内膜侵犯子宫肌壁肌层,其中子宫内膜呈弓形35例,或均匀增厚6例。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合计腺肌瘤符合率高于腹部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法诊断子宫腺疾病高度疑似患者符合率比较n(%)

诊断方法子宫腺肌病合并腺肌瘤合并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病理84191510腹部超声58(69.05)6(31.58)12(80.00)7(70.00)阴道超声75(89.29)*14(73.68)*11(73.33)9(90.00)联合诊断79(94.05)16(84.21)13(86.67)9(90.00)注:与腹部超声相比,*P<0.05。

3讨论

普遍认为MRI是定性、定位与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准确的影像学技术,对于手术路径的拟定具有重要意义,但MRI并不适用于子宫腺肌病筛查。本次研究显示,联合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约为94.05%,诊断合并腺肌瘤、子宫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符合率也均在80%以上,可基本满足筛查诊断需要。关于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效果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阴道超声诊断效用更高,本次研究亦是如此,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合计腺肌瘤符合率高于腹部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可能原因为:①肥胖、腹腔粘连等原因对腹部超图像质量影响较大;②子宫腺肌病易合并子宫肌瘤,肌瘤可致子宫环境改变,掩盖子宫腺肌病图像特征;③子宫腺肌病病情相对较轻,子宫内膜增厚不明显;④超声波受肠气、膀胱多层反射干扰,致浆肌层、内膜显示不清;④合并的肌瘤发生变性,误诊为子宫腺肌病。当然,因阴道超声移动范围相对较少,对于子宫深部病变诊断不易,可能存在盲区,此外子宫腺肌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患者对阴道超声接受率相对较低,对疑似患者进行腹部超声仍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相较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更高,且有助于发生合并症,联合超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秦.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968-969.

超声研究 篇4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07~2003-06疑为恶性淋巴瘤收入本院的患者67例,其中男49例,女18例,年龄5~79岁,平均39.6±21.5岁。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美国ATL公司HDI3000增强型超声仪。用线阵超宽频探头,频率5~12MHz,探查患者的面颊部及颈、腋窝、腹腔沟等表浅部位。用凸阵超宽频探头,频率2~4MHz,探查胸、腹腔脏器及腹腔淋巴结。在二维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病变内部的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

2结果

超声显示侵犯浅表淋巴结21例(31.4%),腹腔淋巴结18例(26.9%),浅表及腹腔淋巴结同时受侵10例(14.9%),腹腔淋巴结及肝受侵9例(13.4%),胸腔6例(8.9%)和面颊部3例(4.5%)。67例中,除23例行手术切除,经术后病理诊断,44例化疗患者经活检证实。

2.1淋巴结

2.1.1 浅表淋巴结

浅表淋巴结受侵二维图像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长径(L)与横径(T)之比<2(L/T<2),边界稍模糊,淋巴结门多数消失,淋巴结内部无回声或较均匀的极低回声(图1,2),大小0.4cm×0.5cm~2.2cm×3.4cm,部分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CDFI显示其中心均可见彩色血流信号,从淋巴结门主干发出,分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及皮质(图3),如果多个淋巴结相互融合,其血流信号可位于间隙上,为点状血流信号(图4)。阻力指数(RI)≤0.6。

2.1.2 腹腔淋巴结

腹腔内淋巴结受侵二维超声显示淋巴结大小1.5cm×1.5cm~8.5cm×11.6cm,其中11例直径≥8cm,其余<8cm。直径<8cm者,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内为低回声,分布均匀;直径≥8cm者,可见其边界不规整,内为不均质低回声,位于下腹腔的可见腹腔内血管、输尿管受挤压或被包裹在其间,且引起同侧肾积水;CDFI于包块内探及点片状血流信号(图5)。

2.2 面部、胸部和肝脏

2.2.1 面颊部受侵二维超声均表现为低回声内不均匀点状或稍强斑状回声,边界模糊,无明显包膜线,大小1.8cm×2.1cm~2.3cm×2.6cm;CDFI显示其内血流十分丰富,呈彩球状动、静脉血流,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均高,阻力指数极低,通常RI≤0.3(图6,7)。

2.2.2 胸腔受侵者二维超声示胸腔中至大量液性暗区,其前或后壁可见多个较强不均匀实性回声,边界不规整,大小3.1cm×3.6cm~3.8cm×4.1cm;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8)。

2.2.3 肝脏受侵二维超声均示肝大,肝内可见多个近似圆形低或无回声区,边界稍模糊,后方回声稍强,大小0.7cm×0.8cm~2.5cm×3.0cm;CDFI显示肝内血流丰富,沿肿块绕道而行,肿块≤1.5cm者,其内多无血流信号;>1.5cm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图9)。

3讨论

恶性淋巴瘤根据组织细胞学的特点,分为霍奇金(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我国HD仅占恶性淋巴瘤的8%~11%[5],90%左右的恶性淋巴瘤属于NHL。有学者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头颈部第二常见恶性肿瘤[6],NHL早期在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可发生于全身多种组织或器官[7]。近年研究表明,高频率、高分辨力和彩色多普勒有助于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8]。可检出腹内直径在0.8~2.0cm的恶性淋巴瘤[9],本组病例中,单纯结内受侵49例(73.1%),而单纯结外受侵9例(13.4%),肝脏并腹腔淋巴结受侵9例(13.4%),这与王子平等[10]报道的恶性淋巴瘤虽可呈现全身发病的特点,但原发于结外器官者极少一致。本研究显示其好发部位首先是表浅淋巴结(31.1%),其次是腹腔淋巴(26.9%),既侵犯表浅淋巴结,又侵犯腹腔淋巴结占14.9%,同时侵犯腹腔淋巴结和肝脏者则占13.4%,而只侵犯面颊部及胸腔结外脏器的占13.4%。原发于结外器官者甚为少见。本研究还显示直径<8cm以下者,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完整,结内回声明显低,甚至类似囊肿状,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1,12];而直径≥8cm者,其边界可不规整,内呈不均质低回声。这可能与肿瘤较大,血供不足,往往引起中间坏死、液化,边缘增强有关[6]。当病变广泛时,常可挤压或包绕周围血管或输尿管,致使肾盂扩大,肾积水。

单纯结内淋巴结受侵以及表浅组织受侵者,血流相当丰富,可能与肿瘤新生血管有关[11],表现为高速,中、低阻血流频谱。虽然恶性淋巴瘤病理分型很多,但血管增生呈分枝状,并受瘤细胞挤压而呈弓型是其共有的病理改变[13]。

而结外受侵者在发现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时,应注意胸壁有无实性回声,以便提示临床做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14];若发现肝脏明显肿大,肝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低或无回声区[15],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应考虑肝脏NHL。因为NHL近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肝脏受累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见[16]。

摘要: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好发部位及超声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对67例NHL患者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结果:(1)侵犯表浅淋巴结21例(31.4%)、腹部淋巴结18例(26.9%)、表浅及腹部淋巴结同时受侵者10例(14.9%)、腹部淋巴结及肝侵犯9例(13.4%)、单纯侵犯面颊部3例(4.5%)、胸部6例(8.9%)。(2)二维图像示淋巴结形态均趋于圆形或类圆形,结内呈较均匀极低回声或无回声,多个者可相互融合。(3)CDFI表浅淋巴结内血流较丰富(RI≤0.6),腹腔淋巴结内血流较少(RI≤0.6);脏器受侵显示其内无或极少血流信号;表浅淋巴结外受侵灶内血流十分丰富(RI≤0.3)。结论:NHL多发生于表浅/腹腔淋巴结;表浅淋巴结血供较腹腔内淋巴结丰富。

超声波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篇5

超声波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超声波降解苯酚废水的效果和超声波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说明溶液初始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35.15mg/L.超声辐射时间为4小时.温度为30℃,pH=3.0时,超声波降解苯酚的效果较好, 为5.64%.曝气可以促进苯酚的降解,加入H2O2可使降解率提高到61.60%.作 者:严平 杨晓帆 邬江华 向能清 熊小庆 YAN Ping YANG Xiao-fan WU Jiang-hua XIANG Neng-qing XIONG Xiao-qing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成都,610041期 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RU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34(3)分类号:X13 X5关键词:苯酚 超声波 影响因素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临床研究 篇6

关键词 外阴白色病变 超声治疗 疗效

外阴白色病变是以女性外阴皮肤瘙痒及色素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顽固性疾病,由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常规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我院采用聚集超声治疗,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门诊40例,外阴瘙痒、灼痛、溃疡,妇科检查:外阴皮肤黏膜有不同程度变白,伴或不伴有皮肤粗糙、皲裂、溃疡,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外阴白色病变,其中:28例为磷状细胞增生型,12例为硬化苔藓型;年龄17~68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30年,平均病程16.5年。

病人选择: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如外阴瘙痒灼痛、皮肤粗糙、溃疡,外阴色素减退,病理诊断为外阴白色病变,年龄17~65岁的女性患者;排除急性生殖器官炎症、妊娠哺乳及月经期妇女,未控制糖尿病,严重的心、肺脑疾患。

治疗方法:采用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CZF-1型妇科超声治疗仪进行治疗。

常规外阴备皮,消毒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对患者外阴病变区进行连续直线扫描,治疗功率5W,频率10.01MHz、速度2~3mm/秒、辐射时间20~40分钟,治疗后24小时内局部冷敷,治疗区敷紫草油纱布,以减轻组织水肿,24小时后局部热敷,大部分只需治疗1次,2例因病变面积大治疗2次,治疗后分别于1、3、6个月来院复查1次,以了解疗效。

疗效判断:①痊愈:外阴瘙痒、灼痛等不适全部消失,检查外阴皮肤黏膜颜色弹性全部恢复正常。②显效:外阴瘙痒、灼痛等不适基本消失或好转,检查外阴皮肤黏膜颜色明显加深、弹性明显恢复。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出现局部皮肤黏膜一过性充血水肿,持续5~7天左右自行消退,40例患者治疗后有效率100%,其中25人痊愈,占 62.5%,12例显效,占30%,3例好转,占7.5%。

2例出现局部溃疡,经对症治疗痊愈。无瘢痕及外阴变形。

讨论

外阴白色病变是女性外阴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该病以顽固性瘙痒、灼痛及外阴皮肤黏膜变白、粗糙、溃疡、粘连萎缩为主要特征。由于病因不清,治疗尚无良方。

传统临床采用激素制成的软膏进行病变区涂抹。近年来的物理治疗,如激光、微波、波姆光局部照射等方法,其疗效的持久性尚不满意。

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无创性治疗的新技术,因为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所以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和能量沉积性。

当超声波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后,对生物组织可产生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等生物效应。

改变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使病变组织得以康复。该病的病理改變主要在真皮层,表现为微血管减少、细胞缺氧变性、色素细胞脱失,继而导致表皮一系列改变。

利用超声波的良好穿透性和能量沉积性,将能量直接沉积在皮肤的真皮层,再利用它的一系列机械效应,从而达到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血液循环和皮肤营养状况,促进色素细胞再生及分泌功能,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而其他治疗方法,都是从表皮开始治疗,很少达到真皮层,所以疗效欠佳。应用超声治疗本病,有效率为100%,术后6个月~1年复查,未发现复发病例。

总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局部治疗手段,由于具有安全、无创、有效,治疗后恢复快,无放身性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智彪.外阴白色病变的超声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1):6

超声波测距应用研究 篇7

1 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 其频率较高, 波长很短, 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 具有优异的束射性与方向性。超声波测距正是利用此特性, 首先测出超声波从发射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所经历的时间, 再乘以超声波的速度就得到二倍的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测距的数学公式表示为:

式中S为测量的距离;C为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为超声波传播的时间 (T为发射到接收时间数值的1/2) 。

2 误差分析

由超声波测距公式S=C×T, 可知测距的误差又两个因素, 其一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误差, 其二为测量距离传播的时间误差。

2.1 时间误差

如果要求测距误差小于1mm, 假设已知超声波速度C=340m/s (20℃室温) , 忽略声速的传播误差。时间误差∆t≤0.001/340≈0.000029s, 即2.9μs。

忽略超声波传播速度误差的前提下, 时间误差精度只要达到微秒级, 就能达到测距误差小于1mm的要求。实际测量中用12MHz晶体作时钟基准的89C51单片机定时器能可靠的计数到1μs的精度, 即满足设计要求。

2.2 超声波传播速度误差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密度相关, 空气的密度高则传播速度就快, 而空气的密度与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实际测量经验, 超声波速度与温度关系如下:

公式中:T为空气的绝对温度。

C0为零摄氏度时的声波传播速度332m/s;

超声波测距过程中就必须把超声波传播的环境温度考虑进去, 例如当温度0℃时超声波速度是332m/s, 30℃时是350m/s。

3 系统硬件设计

单片机控制发出超声波, 不断检测超声波发射后遇到障碍物所反射的回波, 从而测出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ΔT, 然后求出距离S=C.ΔT/2, 式中的C为超声波波速。

首先我们知道AT89C51系列单片机内部是有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的, 那么我们就用这个计时器进行计时。并且该系列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寄存器, 我们可以将从计时器获得数据进行处理并寄存在单片机的寄存器中, 利用单片机软件编程与预存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乘, 得出测量距离通过显示电路将数据显示出来。超声波测距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单片机发出40kHZ的信号, 经放大后通过超声波发射器输出;超声波接收器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经放大器放大, 用比较电路进行检波处理后, 启动单片机中断程序, 测得时间为ΔT, 等到把数据送到单片机后使用软件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进行调整, 使测量精度能够达到要求。再由软件进行判别、计算, 得出距离数并送LED显示。用复位电路重置系统后可进行下一次测试。

4 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由主程序、超声波发生子程序、超声波接收中断子程序、温度测量子程序、距离计算子程序、显示子程序、键盘扫描处理程序等模块组成。

5 结论

该系统整体电路的控制核心为单片机AT89C51。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电路中都对相应信号进行整形及放大, 以保证测量结果尽可能精确。超声波探头接口实现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等到把数据送到单片机后使用软件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进行调整。整体结构包括超声波发射电路、超声波接收电路、放大电路、比较电路、震荡电路、单片机电路、键盘输入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显示电路等几部分模块组成。经过设计调试该系统能够满足一般近距离测距的要求, 且成本较低、有良好的性价比。当今汽车普及到千家万户, 倒车雷达的需求不可谓不大, 而本设计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倒车雷达的测距中, 所以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直线超声电机驱动实验研究 篇8

1 系统方案设计

1.1 直线超声电机所需的驱动信号

实验使用的直线超声电机是A、B相驻波型超声电机, 其谐振频率约为33k Hz, 两相信号频率相同、相位差90°、峰-峰值为100~200V。由于电机导轨及其他配件加工特性, 两相驱动信号的频率、相位差、幅度均要可调节。

1.2 系统方案确定方案

选用综合性PLD/FPGA开发软件Quartus II为平台, 采用Verilog HDL输入。组成框图如图1, 该电机驱动系统以FPGA为核心, 由PC控制、UART接收、数据存储及DDS实现、DAC转换、低通滤波和放大等部分组成。计算机输入控制参数, 经UART转换后送入FPGA, 利用DDS产生两列有相位差、幅度差但频率一致的正弦波, 经DAC转换、放大滤波得到驱动信号。

2 硬件设计

2.1 总体设计

FPGA使用的是Altera的Cyclone IV系列芯片, 输入包括时钟和来自PC的控制字输入, 采用60MHz时钟、串口通信。所使用的模块[4]包括:UART模块、Rec模块、adder模块、Rom模块、PLL模块、 (硬件) 逻辑运算模块和数字运算模块。分别实现串口通信、Rom的正弦数据录入、频率相位累加、正弦波存储、时钟输出、逻辑数学运算。DAC接收信号为14位。

2.2 两相输出的DDS设计

DDS的工作原理, 如图1, 是根据输入基准时钟频率和输出信号频率, 计算出频率控制字K。加法器自加1运算, 将结果与K比较, 若相等则寄存器自加1, 将结果与相位控制字Pw相加作为波形查找表地址。波形查找表是一个相位/幅度转换ROM, 内部存储一个完整周期波形的相位/幅度值。相位寄存器寻址一次, 波形查找表输出与相位对应的幅度值。相位累加器自累加, 当累加器产生一次溢出时, 就生成一个周期的DDS合成信号。如图1, B相作为基准, 调节A相即得到相位差[-π, π]两相信号。两列波幅度控制采用直接由查表结果乘以A1、A2系数得到。

2.3 DAC电路

DAC芯片使用的是AD9852DAC芯片实现, DAC时钟频率为30Mhz, 由FPGA锁相环PLL提供。该DAC参考电压引脚均接地。

3 软件实现

3.1 PC端软件设计

PC采用串口通信工具实现对FPGA控制字输入, 控制字由4字节构成包含两相信号幅度、频率、相位差、状态信息。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设计A、B相信号为10Khz~100Khz两列正弦波, 每周期采样256次, 对应周期正弦波分256等分, 相位精度约为1.40度, 计算可知DAC最高采样率大于30MSPS即可。

3.2 FPGA软件设计

FPGA相当于4输入查找表RAM。该系统模块化设计完成后, Quartus II软件完成对设计文件编译、优化、综合、布局布线和仿真。然后对FPGA芯片编程:将各种电路 (逻辑单元) 组成具有与设计功能相同的模块模并集成于FPGA中实现设计。PC通过指令选择进入不同的模式:竖直向上运行、竖直向下运行、停止运行自锁。在不同模式下分别执行相应的子程序, 最后向FPGA写入相应的控制字。FPGA接收后识别到有效控制字时, 按照参数输出两列正弦波。

3.3 实验结果

将波形生成工具设置生成256位无符号 (DAC芯片使用要求) 正弦波形保存, 完成对ROM的配置, 将波形相位差设为-90°和90°, 完成时序约束检查后生成仿真波形结果如图2 (右) 所示。实验结果表明能对实验直线超声电机实现既定规律运动控制。

4 结语

本文通过FPGA控制的直线超声电机应用于特定轨迹竖直方向运动控制, 综合运用了PC、FPGA、ADC、Quartus II等资源, 利用了软件平台参数化模块库 (LPM) 、仿真编译等功能及ROM和PLL等模块。实现了在Quartus上正确的逻辑输出, 通过Matlab得到了仿真波形信号输出, 实现了直线超声电机有效控制。将直线超声电机运用于竖直方向特定轨迹控制, 是对落体控制方式的创新, 也对直线超声电机的驱动力、速度等性能提出了新要求, 有较大的应用意义。

摘要: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利用匀速旋转动力源实现往复直线运动, 为了实现机构小型化, 减少震动和精确控制, 提出用直线超声电机按一定规律控制物体实现直线运动, 提出PC+FPGA方式控制直线超声电机, PC给出控制信号, FPGA给出数字信号。对数字信号进行DAC转换后低通滤波和放大, 得到驱动电机的信号。

关键词:直线运动控制,直线超声电机,FPGA

参考文献

[1]邢亮, 沈豫鄂.PROE运动仿真中单向匀速电机实现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式及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 2009 (9) :193-197.

[2]时运来.新型执行超声电机的研究及其在运动平台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3]谭冠龙, 基于DDS的超声电机驱动电源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超声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6.5岁。

所有病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正常颈动脉组3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30例、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心脏疾患,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疾病。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TOSHIBA Aplio500型彩超仪,普通超声用PLT-704AT线阵探头,探头频率4~11MHz,内镜导航成像用PLT-1204MV线阵容积探头,探头频率7~18MHz。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包括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扫查,记录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有无管腔狭窄等。选取感兴趣区,启动Single Sweep 3D成像模式,调节取样框大小,再次点击Single Sweep无需移动探头,自动完成三维信息采集。点击液晶屏上FlyThru进入内镜导航成像模式,选取合适的图像存盘待分析。所有图像经两名专业医师分析。

2. 结果

9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检查。

2.1 正常颈动脉内镜导航超声成像表现

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表面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图1),空间动态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管腔由近及远逐渐走行,管腔增宽至颈动脉分叉处可见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两支管腔。

2.2 颈动脉硬化内镜导航超声成像表现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表现为局部内壁表面不光滑,轻度隆起于管腔,与周围正常内壁连续性好。的内部结构。本研究就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硬化中的作用做初步研究。颈动脉斑块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血管腔内突出,表面不光滑,形态欠规则。颈动脉斑块伴管腔狭窄表现为大小不等斑块形成,管腔不规则变窄,表面不光滑(图2),空间动态表现为由近及远走行,至斑块狭窄处绕行残余管腔达远端正常血管腔。

2.3 常规超声与内镜导航超声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比较

常规超声显示正常颈动脉3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发现2例存在侧壁小斑块;3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共检出斑块54个,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检出斑块68个,多检出的斑块6个位于颈动脉前壁,8个位于颈动脉侧壁;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3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联合显示其中5例狭窄不足50%(表1)。

3. 讨论

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FlyThru)利用容积信息类似腔镜实时动态显示人体管腔、管道、体腔和血管内部的立体结构,对内部的微小病变、息肉、肿瘤和结石进行定位和介入引导治疗,即刻疗效评估和术后随访观察。颈动脉硬化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文献报道其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2,3]。颈动脉超声检查安全、无创,是颈动脉硬化首选的无创检查,但由于常规超声是二维图像,仅能反映血管腔断面,诊断信息不完整,FlyThru技术能够直观动态观察血管腔内结构,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态、大小、表面以及狭窄,能够更完整显示颈动脉,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光滑、均匀,呈整齐环状结构,有别于其他体腔及管道显示的光滑平整内壁,这是由于动脉收缩舒张所致。本研究显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类似于腔镜成像,显示血管内部空间结构,可以发现较常规二维超声更多的斑块,尤其是位于前壁和侧壁的斑块。常规超声在评价狭窄程度时常会出现高估情况,本研究中3例常规超声显示50%以上狭窄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狭窄处斑块呈不规则形,局部狭窄不足50%。

FlyThru成像是一种特殊的三维成像技术,图像的信息依赖于二维图像的质量,因此,数据采集时二维图像必须尽量调节到最佳的状态,血管腔内尽量呈均匀的无回声,如果血管的管腔内部有混响的噪声,最好通过分段的TGC进行调节,否则FlyThru成像血管管腔内部会出现类似于斑块的伪像,但是混响伪像一般图像较虚,与管壁不连续,形态不规则,藉此与斑块区分。

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启动Single Sweep准备采集3D图像时,A平面(初始平面)最好是血管短轴切面,因为A平面默认的追踪方向是与屏幕垂直的方向;如果病人二维图像比较好,A平面(初始平面)是血管长轴同样可以追踪的很好,但是在启动Start键之前需要调节A/B/C平面追踪的方向,使箭头和血管长轴平行。进入FlyThru模式后需要注意调节的参数为Threshold阈值,参考值为20~45,但是同样需要根据当前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Threshold值太高,正常血管壁的信息会出现缺失,太低Fly Thru的图像质量不好。

如所有新技术一样,内径导航超声成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对斑块性质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因此该技术需联合常规超声才能显示其优越性。另外,由于成像容积探头较大,对于颈部较短的患者颈动脉显示受限;对于位置较深的锁骨下动脉以及分叉较高的颈内外动脉显示受限,本研究仅选择颈总动脉及部分易显示的颈内动脉进行。因此探头的改进可能有助于拓展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方便、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的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两者结合应用能够更好显示斑块及狭窄。本研究仅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的初步研究,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增加样本量,细化分析其在颈动脉疾病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俊,燕纯伯.颈动脉超声对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6(1):1-4

[2]伍丽红.应用颈动脉超声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22-23

超声研究 篇10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8月,医院超声诊断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采用手术或活检、随访证实;2临床资料完整。共纳入对象174例,其中男62例、女112例,年龄17~84岁、平均(40±9)岁。单侧56例,双侧118例。共诊断结节230个。

1.2方法

选择Philipps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因时间段不同,采用了多种型号。频率5.0~13.0Mhz,线阵探头。仰卧位,伸直颈部,暴露结节部位,必要时抬高双肩。偏转颈部,将颈部对着医师。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结节,获得最佳的图像,评价结节形态学特征,包括大小、形状等,观察内部结构、回声等,来回扫查、切换切面。换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实时成像,观察结节内部以及周围血流情况,采用3D/4D功能,对进行空间立体血流成像,进行软件分析、血流分级。最后进行弹性超声成像,采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压缩和释放模式操作。将探头轻轻放在感兴趣区域,将压力指数维持在3~4之间,当出现绿色提示时,出稳定状态,获得最佳的灰阶图,记录弹性应变指数(SR,SR=病灶弹性应变/感兴趣区域弹性应变)。所有诊断均由2位医师双盲法完成,不同意见协商解决。以手术切除、活检作为诊断“金标准”。

1.3定性诊断标准

1.3.1弹性成像

Furukawa推荐标准:当淋巴结区域内≥80%区域为绿色或红色计1分,当淋巴结绿色或红色≥50%且<80%计2分,当淋巴结中蓝色区域≥50%<80%计3分,当淋巴结中蓝色区域≥80%或超过淋巴结范围计4分,3-4分为恶性。

1.3.2常规超声

(1)二维超声:据结节短径、边界、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判断,短径≥8mm、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2、不均质回声记作1分,若≥3分则为恶性。

(2)彩色超声:采用血流分级标准,0-Ⅱ级为良性,Ⅲ级为恶性,Ⅲ级者结节内血流信号布满整个结节,周围血流信号占据整个周长。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xls数据表录入数据,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30个结节终诊,终诊良性184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24例、甲状腺腺瘤60例,恶性甲状腺癌46个,其中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22例、滤泡癌14例、未分化癌6例、髓样癌4例。弹性成像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高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同弹性成像分级与二位超声、彩色超声分布见下表2,不同弹性成像分级形态异常、边界不清、纵横比<2、回声异常、彩色超声血流分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kappa系数0.862、彩色超声为0.714,属高度一致。

3讨论

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彩色超声定性评价甲状腺结节的机制原理、评价标准各不相同,弹性成像利用生物组织密度梯度差异定性诊断,二维超声利用组织回收特性、形态学特征评价,彩色超声利用肿瘤血供特征评价。本次研究显示,三种技术单独应用阳性预测值均有待提高,误诊为阳性偏高,二维超声总体诊断效果仍相对较低,彩超与弹性超声诊断效用无明显差异。一致性分析显示,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彩超均属于高度一致,但均未达到0.9,其与彩超Kappa系统不足仅为0.714,提示两者可能实现技术互补,对于彩色超声诊断为Ⅲ级者,进行弹性成像,对弹性成像分级1-2级者进行彩超诊断,可有效避免误诊。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效果,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14年2月2015年8月,医院超声诊断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74例,诊断结节230个。结果:良性率80.0%,弹性成像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高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弹性成像分级形态异常、边界不清、纵横比<2、回声异常、彩色超声血流分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kappa系数0.862、彩色超声为0.714,属高度一致。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均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定性诊断方法,弹性超声、彩色超声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对于二维超声、彩色超声恶性特征不明显者采用弹性成像可能有恶性特征,三者可联合诊断,互为补充。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

参考文献

[1]郑荣寿,张思维,吴良有,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1):1-12

上一篇:课程改革理性思考下一篇:内部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