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

2024-07-09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精选十篇)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 篇1

一、音乐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出现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 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 (团队) 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创意经济迅速崛起, 并席卷全球。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壮大。创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广泛的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方面知识, 为以后学生成功创业铺平道路。

2. 满足音乐学专业教育内在要求

音乐学专业教育是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来源, 在音乐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 也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 就是一种创新。任何真正获得成功演出作品只有依靠创新, 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全方位的创业教育, 让学生不仅能领悟创新对于创业的重要性, 也会激发学生自身创新意识, 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创业者成功的事例中得到激励和启发。并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社会实践, 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3. 增加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 音乐学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不断递增, 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远远超过传统的就业市场需求, 传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基础教育。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推行多年, 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学生也逐年减少, 音乐教育师资也逐年超编, 传统的音乐教育人才需求趋向饱和, 就业市场日渐萎缩。音乐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 就业面相对较窄, 就业压力也更大。通过开展创业教育, 转变教育理念, 改革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引导音乐学专业大学生积极创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缓解和解决就业压力。

二、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创业观念滞后、缺乏科学的创业理念

中国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基础比较薄弱, 而且大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改革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充分, 缺乏对有关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项课题研究, 对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区分点的认识比较模糊, 导致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势必缺乏科学的、标准化的指导思想, 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创业方面的培训和提高。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 绝大多数毕业生毕业之后, 喜欢去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 认为市场前景广阔, 以期待更大的发展。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已接近饱和, 创业业机会越来越少, 这就需要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生要转变创业观念, 适应社会需求。

2. 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匮乏

大学生成功创业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目前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音乐学专业的学习只要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方面的。在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 没形成创业所需要的独有品质。毕业的音乐人才在虽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学有所长, 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学生对社会、对市场、对产业、对经营都缺乏应有的了解, 在创业过程中毫无头绪、到处碰壁, 甚至导致创业失败。从近几年毕业生创业的反馈信息来分析, 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不容乐观。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 学生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 即使参加创业活动, 往往是头脑发热、跟风创业, 一旦遇到挫折, 就缺乏长久坚持的创业意志。一些学生眼高手低, 只到条件好的大中城市创业, 不愿意到拥有广阔天地的乡镇基层创业, 创业情感投入欠缺。这些充分显露出学生的创业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完善, 创业素养要不断加强。

3.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学生创业实践缺乏

创业教育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也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媒介, 在国外有着较为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国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还不普遍。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接轨的统一教材。在教育方法上以以校园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忽视社会实践环节, 忽略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封闭, 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与创业教育中提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冒险精神的培育还相差一段距离。音乐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 在常规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践,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实习、校外实践演出等都只是专业实践, 并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创业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创业经验的缺乏使得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缺乏评估、顾虑重重, 缺乏开拓市场能力, 对市场潜在风险的防范不够, 在创业过程中把握不了方向, 创业难以成功。

4.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目前大多音乐学专业的创业教育由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的科员及一部分音乐学专业教师担任创业教育课的工作。前者虽然直接在招生就业部门工作, 了解就业市场的一些知识和信息, 但毕竟也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学习, 创业教育课也只能是就业指导课。不能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很好地融会贯通, 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指导。后者由于传统学校管理中, 限制在职教师开展第二职业, 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本专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经验, 创业教育也只是专业教育的的拓展。即具备的教学经验又有创业经验的创业师资比较缺乏, 成为制约高校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瓶颈。

三、音乐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

1. 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四年的大学生活对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非常强大引导和激励作用。学校在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让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浓厚的创业氛围, 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激发创业热情。利用校园信息平台、广播站、宣传栏、展览馆等校园媒体积极宣传创业教育, 使创业意识渐入人心。举办以围绕音乐学专业的模拟创业大赛, 让学生通过模拟创业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定期举办创业讲座, 邀请音乐界创业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 给学生讲述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 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以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在校园成立学生创业协会, 邀请各个系部学生参加创业协会, 并通过协会成员在各系部宣传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锐意进取、敢于创业的创业精神。

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更新教学内容

音乐教育应重视并开展创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优化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促进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 培养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把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纳入到音乐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把培养创业型人才定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 围绕培养音乐创业人才的目标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 在创业理论教学中增加创业理念、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学。通过创业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 拓宽其思想认识。在实践教学中, 组织学生到文化传播公司、音乐培训学校、地方演出市场、工商、税务部门等实地了解熟悉市场导向、创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为学生将来创业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3. 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音乐人才, 需要一支专业素质高、创业知识、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学师资队伍。音乐学专业要想改变当前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 学校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 努力构建一支符合本校、本专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 要加强对音乐学专业教师自身创业知识相关教育培训, 选拔一批具有创业意识的青年教师到在创业教育走在前列的院校去调研学习。安排有创业潜力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兼职, 鼓励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 并定期开展创业教育案例示范教学和研讨会。另一方面, 可以从校外聘请创业成功人才作为特聘教授对创业的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现身说法, 让学生熟悉创业过程中市场运作方式, 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4. 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建立切实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在校学生虽然想创业敢创业, 但缺乏创业所需要的环境和资金, 这就使得一部分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创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资金就成了他们创业最大的障碍。学校应该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建立创业综合实训基地, 更新实验实训设备, 拓展校企合作框架等, 为音乐学专业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后续保障。此外, 学校制定出台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 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成立创业教育协会, 出台创业资助计划等。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 保障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随着“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圆满完成, “十三五”规划建设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梦”的崛起, 中国将进入崭新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预示着创业市场大繁荣的到来, 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要充分综合社会优质资源, 与时俱进, 锐意进取, 积极开展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 不断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前进。

参考文献

[1]孙丽华.艺术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C].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2) .

[2]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9) .

[3]孙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G].教育评论, 2014 (3) .

音乐学教育专业求职简历表格 篇2

在制作简历时,求职者还必须对简历进行“客户化”,也就是说简历必须有针对性,针对每一个公司和职位制作不同的简历。在简历中重点列举与所申请公司及职位相关的信息,弱化甚至删除对方可能并不重视的内容。尤其是把符合招聘启事中明确列出的职位具体要求的信息点放在一个黄金位置。

在编排信息点时,要进行逻辑分类,从而体现出求职者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最后,简历的`语言表达必须做到简练,一页为好。在完成简历之后,一定要找至少五个人让他们圈出不明白的信息和感兴趣的信息,对简历再次润色,逐步完善自己的简历。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音乐学教育专业求职简历表格,更多内容请关注个人简历网。

姓名: yjbys 性别:
年龄: 23 籍贯: 广州
英语能力: 大学英语6级 工作经验: 3年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jianli
地址:  
求职目标
目标职能: 中学音乐教师
目标城市:  
期望薪资: 面议
到岗时间: 随时
自我评价
诚实认真,做事负责,富有美感和文艺气质,普通音乐玩家,想做一名好老师。
在校任职
-2004 担任xx音乐学院学生会宣传部、文体部干事,并参加组织各项文艺、体育活动。

 

参加xx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十周年院庆文艺汇演。

8月 参加“爱我中华”竞演比赛,获xx赛区以及全国赛区银奖。

参加xx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八一建军节“长征组歌”大合唱。

2006年12月 在xx音乐厅参加刘诗琨音乐会任古筝嘉宾。

工作经历
-2006年 体育中心红棉古筝艺术中心 专业教师

 

2006.9 ***教青年会 专业艺术教师

2006 某艺术中心 专业艺术(古筝)教师

2006.9-2006.11 某实验学校 初一、初二实习教师兼班主任

教育经历
毕业院校:xx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2007-07-01

所学专业一: 音乐学教育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03.9- xx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2003-2004 xx音乐学院学生会宣传部优秀部门称号

所获证书
208月获“爱我中华”竞演比赛xx东赛区,全国赛区银奖。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 篇3

关键词:大学 学生 职业规划 教育途径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上升,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不断提升,音乐作为人们表现自我内心,传达自我情感的重要媒介更加受到市场的广泛推崇。从我国政府加大对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少社会民众都加入学习音乐的大军,从现代小孩子、小学生课余上的各种乐器学习班,到现代青年同胞们各种创作歌曲,课余听歌、学歌现象的屡见不鲜,甚至现在的中老年等长辈朋友们业余活动也与音乐大大相关,如广场舞、二胡等等。与此同时,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媒体各种音乐选秀节目的广泛宣传也都促使现代音乐教育市场的繁盛。热爱音乐学生的增多也使得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招生市场门庭若市,音乐专业教育院校数目和课程也与日俱增。随着学习音乐人士的增多,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也愈见明显,虽然音乐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能够从事教师工作,或者其他职业,其社会地位和薪资水平都较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在其缺乏音乐元素空间的繁琐职业生涯中丧失了其所学音乐天赋和才能,这对音乐教育事业和资源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这也促使了业内教育专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的热切关注、重视与研究。下面笔者就大学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出发,重点分析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现状,并就其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措施。

一、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现状

早在1990年代,我国政府就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就业,宏观调控市场促使大学生就业,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而在1998年,联合国相关教育组织部门更是发表了关于21世纪创业教育的新理念,明确提出培养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才能,提倡大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创业,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也是根据当前就业饱和市场提出的有效改善措施,能够帮助解决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目前大学各个专业来说,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尤为明显。

根据对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市场调查分析,音乐专业大学生每次就业率只有十分之一,然后通过半年多甚至更长时间的职业求索和等待才能够慢慢就业。而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几率几近于无,只有少数音乐专业学生能够依靠自己家族资源、资金和人脉来进行创业,或者也有少数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之后再进行创业,建立各种音乐工作室、音乐培训机构、音乐媒体公司等等。综合考察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调查,发现至少有90%以上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目前职业,而且短时间也无法改变其目前现状。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音乐学生对自己未来可从事的职业缺乏一定的概念或者是深刻的认识,也缺乏创业勇气和认知,这与我国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发展起步晚也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音乐专业大学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和成熟,大部分院校都趋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理论知识,没有形成院校自身独立的特色课程,当然也缺乏实践性,使得很多学生空有理论,缺乏实践,而学生也会无法快速适应职场,这与我国大学生毕业后才边工作边学习的就业现象如出一辙。另外,大部分大学所开设的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课程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创业才能需求,其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投入的资金财力也不足,缺乏对大学音乐学生就业创业的深刻认识,因此给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最后,由于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比较恶劣,大学毕业生创业教育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都纷纷为大学毕业创业一路开绿灯,希望能够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其所学专业与商场基本无关,很多音乐学生有意创业,但是却不知从何做起,因此造成其创业失败和困难等现象。

二、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问题的原因

针对我国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最早从90年代开始,起步较晚,各大高校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直接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而且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止步不前,再加上毕业求职服从分配的无压力政策,都遏制了学生就业动力和创业兴趣。尽管到20世纪之后,我国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就业市场也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已经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综合素质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差过大,这就使得大部分音乐毕业生从事职业容易改弦易辙,其内心不定,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其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完全无法发挥效用。

第二,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更新,当前社会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价值的体现,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和发展。然而因材施教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受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影响,这与我国历来重理论、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从小就只知道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这样的学习目标是学生从小就被树立起来的,也使得我国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尤其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片面追求安逸舒适,过于务实主义,更加追求工薪、住房等经济价值,拼关系、走后门等现象严重,公务员等铁饭碗被热烈追崇,这种无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求安稳和经济等急功近利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

第三,高校教育不良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音乐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普遍重视不足,直接认为就业指导就是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平时根本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开设课程不足,临近毕业才会进行相关讲座,提供就业形势和求职信息等等,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专业水平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没有进行合理的人才测评和咨询,对学生了解力度不够,也间接影响其教育水平和效果。当然部分音乐专业学生都过于追求专业知识,对于其他相关内容太过忽视,这也造成其毕业后就业综合素质不够,往往无法立足。

三、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实施途径

面对当前就业压力和形势,我国各大音乐高校必须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制定相关大学毕业创业的管理规定和政策,从社会舆论、高校内部环境、资金、社会关系等等方面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充分促进音乐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也能够缓解当前就业现象。

首先,改进开发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创业的教育机制。现代就业压力日益增长,各大高校必须要积极开发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和服务项目。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工作经验、创业能力不足。对此,高校就必须要针对这些不足,积极在日常课程中开设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和项目,通过实习、社会实践、自我创业等等机制,帮助学生近距离认识企业和职场,充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和综合素质,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工作经验,从而帮助自己明确其心中理想职业,并树立工作目标,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高校必须要找准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的切入点,提高相关教师的教育水平。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遵循以生产为主的招生教学观念,而其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就是学校与社会相交的重要环节。对此,音乐专业教师不仅在日常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品行才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其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的工作。高校在进行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时,不仅要按照音乐市场需求,也要结合学校内部非市场机制的教育环境,因此必须要加强音乐专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教师可以为学生联系各种演出、录音等表演实践平台,也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成功的音乐工作室、演艺公司,当然这些都需要结合学生的意愿,积极鼓励学生多方面去尝试和实践,对于有强烈创业意向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在平时针对性培养学生创业理论知识、音乐市场业务才能和市场调研才能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校内部开始小型音乐创业工作室,与学校其他专业创业学生共同探讨,实战演练,针对性的完善学校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运行内容。

最后,完善高校内部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能够正常实施和开展。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离不开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制度和管理机制。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观,刺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必须要配备相关能力和经验的教师队伍。高校要聘请一些具备创业实践经验的音乐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改进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构建一定的激励机制,协调学校各方面资源,促进相关部门机构都集中到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等工作上。这种全面开拓学生眼界,能够充分让学生认识音乐就业市场,了解音乐职场,并对创业抱有强烈的自信心和雄心,对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不容乐观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市场和职业生涯,音乐专业院校教师必须要帮助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其职业奋斗规划和目标,使得学生积极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对自我才能和品格进行定位,结合音乐就业市场,确定好自己未来发展职业,确保自己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与之具备的才能和资源。除此之外,做好音乐大学生就业教育事业,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更快速将其所学反馈给社会。为此,各大高校音乐教育人士和相关专业也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事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鹏,赵晓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

[2]李海晶,吴昌林.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9(6).

[3]刘利鑫.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探索[J].丝绸之路·理论与实践,2013(16).

[4]潘莎莎.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文教资料,2010(5).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 篇4

关键词:高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音乐创业教育

改革开放进入30年, 我国社会业余钢琴教学已不能用“雨后春笋”来形容, 而应说早已“遍地开花”。高职毕业生大量地涌入到业余钢琴教学的大军中, 主要从事的是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或陪练工作, 也不乏有自己开设钢琴教学工作室而实现自主创业的。但近年来, 根据对业余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教师以及高职毕业生的调研了解, 行业普遍反映高职钢琴毕业生进入行业工作时仍缺乏岗位实操的各项技能, 甚至对行业需求不甚了解, 也出现沟通能力低、适应能力差、协作协调能力弱的情况。针对就业形式、针对人才需求, 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

一、校企合作校内器乐培训工作室成立的可行性

成立校内“器乐培训工作室”, 是笔者任职的高职学院音乐系近年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校企合作器乐培训工作室在国内同类型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处于较新领域。

首先, 校内的器乐培训工作室并不以营利为目的, 工作室模式的目标是要与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相接轨, 通过校企合作, 实现校外艺术培训中心的专业氛围, 直接与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大型音乐集团挂钩, 甚至是订单式培养, 使培训的学生更具应用性和实践性, 在校期间已能掌握就业技能, 具备竞争能力, 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工作室的“做中学”方式, 既尊重了器乐教学自身的特殊性, 又改善了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和气氛, 校企合作则大大增强了实践性和创造性, 突显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校内器乐培训工作室的建设研究, 将大大促进高职艺术院校音乐系各专业方向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将工作室建设成果反馈到教学中,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打造高职优质教学品牌提供坚实基础, 同时也将拓展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空间。依据目前的社会就业形势, 在校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器乐培训工作室是高职音乐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在工作室的培训下, 学生不但要具备从事器乐这项工作的实操能力, 还要使其具有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校企合作开发工作室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其原因在于:企业的目标是获得高效益, 从合作的院校招聘符合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职员可以更快实现这一点;而学院的目标则是通过获取合作企业的经营理念、工作岗位能力要求, 开发出更具社会竞争力的新型课程, 使得在校生具备更高的综合职业技能。

其次, 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模式能够使学生尽早接受创业教育。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下, 高等职业学院要力争培养创业型人才, 将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位一体, 通过工作室课程开发来开展创业教育, 使创业教育得到普及。并在此基础上, 审视旧有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管理理念, 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前景, 最终彻底转变办学观念。

二、器乐培训工作室的实训内容改革与开发

(一) 器乐培训工作室的设立和项目实施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运作为载体, 实现传统封闭式音乐教学向面对社会市场开放式教学的转变。通过实际项目提供工作岗位, 实现音乐术科单一技能知识向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与发展。以承接合作的艺术机构、社会艺术培训中心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 将培训与教学紧密结合, 由工作室导师带领学员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将学校课程通过工作室的方式投放至市场接受检验是教学和课程设置改革的方式, 目前我国的一部分示范性高职类院校在实行工作室制度方面已取得了理想成绩, 但在高职音乐艺术院校仍属于新式。

“器乐培训工作室”是针对高校音乐系音乐表演器乐专业、钢琴修造与调律专业的学生而设立, 通过与珠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实现校企合作, 聘请行业一线专家作为行业指导, 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岗位的校内工作机构, 是为传统课堂和市场之间搭建的桥梁, 能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要求高度结合。

工作室提供给音乐系器乐主修在校学生的岗位包括乐器教师 (陪练) 、钢琴调律师、乐器销售员、音乐活动宣传策划、音乐机构管理人员、文职人员等。学员将参加合作企业的多种实际工作, 通过实际岗位的工作操练培养学员的社会业余 (儿童、成人) 器乐教学、陪练技能、创业技能、职业道德、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工作方法方式等综合职业技能。学员在工作室的日常运营中, 尽早接触社会、接触行业, 使之具备较高职业素质, 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市场需求。具体校企合作内容包括:与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合作的业余音乐培训、社区音乐培训、企业入职员工培训、钢琴厂钢琴调律、音乐比赛组织策划、院系音乐周、社区居民音乐活动、校际创业比赛、音乐义工活动等, 校企合作项目丰富多彩, 可以从中取得丰富的实践效果。

(二) 器乐培训工作室的实训内容改革目标与实现方式

1. 改革目标

工作室将弥补完善在传统音乐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于知识迁移、心智技能培养方面的缺陷。通过工作室的锻炼, 学生的实操能力、创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要得到极大提高。以企业的需求为切入点, 在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引进市场的相关项目, 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在工作、管理、企业运作、营销、团队合作、创业知识方面进行实操, 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创新精神、职业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使高职音乐类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已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职场竞争力。

2. 改革实现方式

要打破旧有的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首先要分析高职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以就业技能为出发点, 深入实现课程改革;其次通过校内工作室的模式, 研究艺术类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 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最后是要彻底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工作室评价机制和独立评价体系。

创立校内器乐培训工作室, 要先制定好工作室导师教学团队的组合方案及导师业务指导方法, 从企业邀请行业专家、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工作室的行业导师。与企业协商, 根据行业需要科学安排学员工作岗位设置, 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项目, 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1、社会业余音乐培训 (儿童、成人) 的器乐教学、陪练技能;2、使用常见的各类型教材、进行儿童、成人规范的演奏示范与教学指导;进行包括曲式结构、作曲家、风格流派在内的曲目细致讲解;3、乐器销售与导购;4、乐器伴奏、小型合奏;5、钢琴调律、乐器工艺与维修;6、策划组织小型音乐会、音乐活动, 如工作室业余学琴儿童音乐会;7、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熟悉行业, 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掌握工作方法, 能够进行自我提高;8、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有一定的创业意识;

9、拥有双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10、有能力依据企业的要求完成各种工作项目。

3.实施过程和方案

(1) 器乐培训工作室的筹备初期, 应包括工作室选址、设备采购、工作室导师具体分工及负责项目设定、导师竞聘方案、工作室项目流程表、工作室学员选拔方式等。应建立起完善的工作室规章制度作为运作依据, 如《工作室导师工作守则》、《工作室学员工作守则》、《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工作室设备管理制度》、《工作室安全守则》、《工作室项目进度表》等等, 可以模拟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

(2) 学校应组织校内教师积极下企, 不断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职业标准, 与企业商讨拟定校企合作具体方案——考察项目——承接工作项目, 实现初步的订单式培养, 课程由企业与器乐培训工作室共同开发, 同时聘请多位校外行业专家作为工作室行业指导, 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学员完成任务。

(3)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指导学员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收集积累资料档案和实地记录, 采访、拍摄、形成项目成果展示等, 再将经验与成果反馈到教学改革中。

(4) 完成器乐培训工作室相关课程课改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改革的最终体现, 也是工作室模式的最终检验。工作室评价体系应该与行业共同开发, 分为学校导师评价与行业导师评价两个部分。考核项目要包括:平时工作表现, 如工作考勤情况、勤劳刻苦、好学肯干、工作认真负责、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协调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测试与教学培训能力等, 务求评价综合客观, 与社会职业标准、行业要求相接轨。

三、器乐培训工作室提供的初期创业教育

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已经成为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甚至是经营管理于一身的多元化专业体系, 因此, 音乐类大学生的知识面、可选择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样化, 这进一步体现了音乐类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根据这样的特点, 再加上目前严峻的音乐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要求高职院校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理念, 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实训基地资源等, 开发、培养在校生的创业意识, 多种渠道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以缓解高职音乐类的就业压力。

在校企合作器乐培训工作室中, 学员可以通过合作的企业, 学习到音乐培训中心、业余音乐学校、乐器销售中心甚至是大型音乐集团的成功创业实务。其中包括乐器销售经验、乐器品牌、乐器市场、乐器生产知识、艺术培训中心成立建设流程、艺术培训中心 (中小型琴行) 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行业发展趋势、竞争优劣势、琴行分类及定位、售后服务、艺术培训中心成立程序 (选址依据、人事招聘管理、岗位培训、工商管理条例、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秉承推广音乐文化、培育音乐人才的职业道德和宗旨等等, 这一切都将为学生未来创业建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有机融入专业教育 篇5

创业教育非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必须依赖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承担的基本职责。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创业教育,弱化和忽视专业教育,则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创业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细数近年来评选出的大学生创业标兵、年度人物,无不是在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成功创业、服务社会的。比如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就是在刻苦学习了蘑菇种植技术和核桃嫁接技术的基础上,才走上了“核桃+食用菌”的创业致富之路。事实证明,大学生只有接受了扎实的专业教育,才能为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科学严谨的专业训练,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而以荒废专业知识学习为代价的创业,必将半途而废,不会长远。所以,高校要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

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专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能仅仅是求职者,还应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置于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而展开,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学习主动、反应敏锐、勇于创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专业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专业教育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模式等还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创业的需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创业的要求。另外,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创业,应该是有创新的创业,应该是站在所学专业领域的最高端、最前沿,走学术创业或专业创业的创新创业道路,以区别于社会上一般的创业模式,彰显大学生创业的特色与活力。因此,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秉承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开创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途径、方法,努力将教育的触角从专业教育延伸至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扎实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才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

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开展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着新的使命,即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首先,高校应该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尽快改变传统单一的专业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其次,建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高校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应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需求紧密对接;应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应以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为契机,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再次,健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新体系。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渗透、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全面系统开发开设提高学生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等创新创业指导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习认证和学分管理。还有,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有针对性地开设学科前沿、市场需求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专题讲座、报告等,提高学生专业创新创业的敏锐性。借助发达的网络媒体渠道,推出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只有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地开发开设课程群,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搭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为了让大学生在专业创业实习中更好地认识创业艰辛、历练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高校应积极搭建有利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新平台,如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以实实在在的创业项目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最终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落在创新创业实践中。

全国首个创新创业课程体系——ETC创业课程体系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发布,它是全国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多年来在高校创业教育领域的积淀,包括“教育Education、孵化Tutor、投资Capital”三阶课程,共涵盖十六门课程。真正实现以创业教育融合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将创业结合产业、专业,首创“创业+”系列课程。

★ 一流大学开展创业教育 不是为了帮学生开公司

★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 为了创业还是通过创业的教育论文

★ 大学生创业教育心得资料

★ 如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创业要学会

★ 大学生返乡创业要过几道关

★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习讲座心得

★ 创业公司如何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探讨 篇6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互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分析

创新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具备高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具备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个性化人才,深入挖掘学生内在的成为新社会的企业家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潜能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团队的主导者必须要具备高度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别人所难以发现的创业机会同样属于创新的范畴。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其内在核心在于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素质,以期集创新创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于一身。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分析

(一)经管学院全面负责

在该种模式之下,经管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对选修的学生的不加限制,只要其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均可选修此类的课程。经管学院主要负责的是:指导学生编写专业化的商业计划文件,使其明确企业资本运营的基本流程,企业管理的侧重点以及关键点。此类课程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经管学院可在此基础上深化课程,开设双学位辅修课程。

(二)创建大学科技园

以现代化研究型大学为后盾,以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原始资本积累、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形式即是大学科技园,可将其视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功能的扩张与延伸。早在1999年,我国教育部门便组织开展了大学科技园成立的试点工作,要求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随市场与社会的需求而变动与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与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大学科技园与其余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机结合,搭建立体化的创业平台。

(三)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高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如“学院”,也取得很多成绩。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教学对象涵盖在校的全体大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与性较强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走向分层次以及全覆盖的发展道路。个别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也已组建实验班,逐步将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纳入招生计划,着重培养创新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实操能力更为突出的学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发展方向相契合,值得推广与借鉴。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未能形成完善的体系

就当前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而言,大部分高校所开展的仅仅是一至两门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并未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再加上大部分课程也只是以选修的形式存在,单纯依靠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来引导其参与其中是远远不够的。

图1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结构框架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混淆不清

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地位是同等的,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区别。创新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利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业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其熟悉具有创业前景的各大行业的基本运作流程,强化其创业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混为一谈,未能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尚停留在技能操作培训的范畴,无法与专业教育的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实现良好的互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混淆不清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扶持小部分学生的创业活动,未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性创业教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分离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涵盖的受众非常有限,只是面向少数对创业有兴趣以及具备创新创业培养价值的“精英学生”,即便是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比赛活动,对参赛学生也有着诸多的限制,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以“自娱自乐”的形式而存在。与专业教育脱轨的创新创业教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理论基础的缺失,注定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持久。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创业项目均为低等级、低层次的创业,上述种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分离,导致创新创业的实践缺乏专业理论以及技术的支撑。再加上专业教师未能参与其中,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建议与帮助,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实现深层次的互动与融合。

四、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

(一)教学理念的互动

专业课的任课教师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摒弃从前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小部分创新创业教类课程教师的工作任务,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必须要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去。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也须紧扣学生的专业方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尽量向学生的专业方向倾斜,避免泛泛而谈,空无一物,确保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互动

教学内容的互动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必然条件之一,在专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互动与融合。在实现教学内容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讲授的过程当中,适当地穿插并引进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各个专业知识的实际用途,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落实。

专业课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具有针对性地引进本专业的动态与前沿信息,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深入挖掘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元素,与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实际用途相互结合,继而起到指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在关系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互动

在专业教育的传统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固定在“演说家”的范畴内,而学生则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两者的双向互动严重不足。在“填鸭式”的教学活动当中,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消沉而压抑,不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要转变,由“演说家”向“引导者”的方向转变,继而促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转变。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新创业与本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共通点,继而激发其创新思维。笔者列举几种常见的新型教学方法以供读者参考: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此外,建议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或者是自主在网络上搜索资源。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促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良好互动,关键在于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挖掘实现两者深层次互动的可行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各方面不足,继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立足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转变,融会贯通,践行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广阔平台,以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的教学效果。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 篇7

关键词:社区音乐教育,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启示

就目前来看, 很多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一种方式,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 导致音乐类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步履艰难, 无法达到自己在初期创业阶段所制定的目标, 在创业的道路上失去了方向感。想要解决我国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这两个方面中存在的难题, 不仅仅要对各个高校在音乐专业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培养方向进行合理的创新与调节, 还要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引导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这两个方面发展方向的方法。社区音乐教育这一种新型的音乐教育模式, 对于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启示作用。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概述

社区音乐教育, 是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社区成员在音乐这一方面的素养, 促进每一个社区人员身心健康的发展, 社区教育的普及性非常强, 是一种以地方传统文化遗迹区域名族文化为基础, 面向全体人民展开的一种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音乐教育是从“美”这一方面对人进行的一种教育, 社区音乐教育中包含了诸多关于音乐知识、技能的内容, 社区音乐教育在对社区成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所设置的课程非常的多, 教育理念及方式多元化, 教育模式也有它独特的味道。社区音乐教育这一活动在社区内广泛的开展, 不仅满足了社区成员在心理上的需求, 促进了社区成员身心健康的发展, 加强了社区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使社区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对于社区各个成员在美德这一方面的完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音乐教育对音乐类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1、政府应该重视社区音乐教育

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不论是在政策方面, 还是财政方面, 在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而且社区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 不论是从主观上来看, 还是从客观上来看, 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与创业方面中的整体水平, 所以我国政府中的相关部门要充分的重视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能够有效的扩展音乐类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的途径, 解决音乐类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难题, 对音乐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起着引导、启示的作用。例如:国外的一些国家重视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兴办各种类型的社区音乐教育学校, 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各类岗位, 有效的弥补了社会中岗位不足的现象。美国在社区音乐教育这一方面的快速发展, 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财政上的逐渐增加, 曾经导致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岗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 美国在社区音乐教育者一方面中的大批社区音乐组织, 采取了短训班这一形式对社区音乐教育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在数量上非常的庞大。美国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这一实例, 对于解决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在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 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政府在政策上要大力支持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财政上要加大资金成本的投入, 将社区音乐教育作为解决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所面临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2、社会各界应当加大对创业空间的扩展力度

音乐类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音乐这一方面的优势, 对社区音乐学校进行创办, 在社区中进行宣传, 扩大招生来收取学费, 还要对音乐教育人才进行招聘, 解决社区音乐学校中的师资问题, 例如:一些音乐类毕业生, 社会中专业的音乐教育人员。面对不同类型的音乐学员, 可以设立不同的音乐课程, 例如:舞蹈、乐器、声乐等音乐课程, 还可以进行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音乐赏析以及一些基本的常识性乐理的教学, 还可以对一些音乐学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 使音乐学员能够参加相关的音乐考试。

随着我国学习各种音乐乐器的儿童逐渐的增多, 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音乐乐器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琴行。音乐类大学生在创业时可以选择经营琴行, 在社区中经营琴行, 不仅可以让社区中的居民购买乐器, 还可以给没有音乐乐器和教学场地的教师提供相关的乐器与场地, 从中收取乐器与场地的使用费用。

音乐类大学生还能够开办相关的音乐特长培训班, 可以利用自己在音乐专业中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 对音乐学员进行专业的音乐特长培训, 例如:钢琴、小提琴、古筝等。还可以逐渐的扩大招生以及教学队伍, 坚持在某一个音乐方面进行特长的培训, 如钢琴;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品牌。

音乐类大学生可以创办社区少年合唱团与社区老年合唱团。合唱团在我国音乐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我国大众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 但是就目前来看, 我国大部分合唱团都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 没有一个专业性的训练方式以及发展方向, 音乐类大学生可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创办相关的合唱团。在资金这一方面, 可以向合唱团中的学员收取一些合理的费用;可以在社区中拉赞助, 面向社区中的一些企业采取冠名的方式来吸引赞助;还可以面向社区中的一些企业、单位, 开展一些有偿的演出活动。

音乐类大学生可以根据音乐行业中的实际情况, 创办音像店、音乐书店、艺术幼儿园、影音传媒工作室以及音乐公司等。

三、结语

社区音乐教育中对于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 对创业资源进行无偿的释放, 对教育形式进行多元化的创设, 培养与吸纳音乐这一方面的音乐人才, 这一系列的事项对于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的解决, 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达, 许冰.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8 (17) .

[2]罗忆诗.中国音乐教育合唱联盟世界社区音乐教育浏览[J].中国音乐教育网, 2010 (05) .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 篇8

一、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包括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改革两个部分。其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并非单一的几门创业类课程的安排,而是需要对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进行体系化设计,同时对创业管理实践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则涉及到因地制宜地将创业教育思想贯穿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

(一)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分为教授创业知识类课程、锻炼创业能力类课程和培养创业精神类课程。创业知识类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狭义上包括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新创企业运营等相关内容,广义的创业知识课程还包括专业外语、经济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商务礼仪、信息系统等通识性课程,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创业知识结构。锻炼创业能力类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物流管理这类课程的设置可以更加依托专业背景,根据学生个性的需要,学习物流行业商业机会识别、商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的制定、筹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培养创业精神类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精神的本质包括勇于创新、把握机会、敢当风险和自我超越,它体现在课程设置方案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个过程。

(二)创业管理实践体系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创业管理实践体系的构建也包括三个方面,即增加物流学生对创业感知的引导感受型实践,高校内组织的创业活动构成的积极参与型实践和学校协助下的独立自主型实践。其中引导感受型实践包括学校主办的各种企业家座谈、到企业实地参观、创业类讲座等。这类实践活动除了创业讲座需要安排在大三,其余主要安排在学生的大一、大二阶段,这时他们对专业知识和创业理论并未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与成功人士接触、参观运行中的企业和由往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现身说法,会激发出学生对日后创业的渴望和获得有益的启迪。积极参与型实践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中来,主要包括各种教学模拟和创业大赛等。如物流沙盘、物流仿真、ERP软件系统模拟、供应链系统模拟等教学模拟。“挑战杯”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正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进行着,而每年全国物流教指委和物流学会也会举办全国性的物流大赛,吸引着全国四百余所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参与,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的融合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有条件的学校,独立自主性实践也在有序开展。如很多物流专业会依托本校的研究机构和教学力量,支持学生进行独立创业。与知名物流公司的产学研紧密结合,如一些校园快递公司的成立、建立团队独立完成一些物流企业的节点业务等。

(三)物流专业课程改革。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轻应用的情况。如在运输、仓储、配送等核心基本课程中,理论和计算的内容占据相当的比例,而进入到实际的工作领域,相关知识的应用性则有极大的局限。因此物流专业课程的改革在当前培养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下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不同商品的在不同距离和不同条件下的运输仓储问题应该有更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物流成本的估算及对新创企业的决策选择都应该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长春大学关系学院物流系进行了初步的小范围尝试,其中《物流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因为其对创业实践的相关性成为尝试的首选。物流行业由于涉及客户众多,该门课程往往是物流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改革遵循了三个方向:创业思想的渗透、创业过程的模拟和创业精神的培育。除了典型的分组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物流客户开发、物流客户保持、核心客户维系、物流客户抱怨处理等内容的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客户理念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将团队精神培养和鼓励物流服务创新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经过几个学期的摸索,该课程的改革对于其他物流专业课程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有益的借鉴。

二、教材应用

(一)教材的选择。

一般来说,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选择教材要综合考虑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优先选用适用性强的教材。但为了应对评估等要求,一些学校还是做了相关规定。如长春大学规定各门课程必须选用如“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他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国家级奖励的教材。吉林财经大学规定选用的教材的顺序是:国家规划教材、省级以上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学校立项教材、学校教师在各部委或知名出版社的中标教材。另外先进的国外原版教材也要优先选用。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师选择应用型教材的积极性,学校导向的优秀教材往往都是研究型大学编写的偏理论的教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越优秀的教材在适用性上与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渐行渐远。尽管这类教材编写的水平很高,但未必适合应用型高等学校。很多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应用,脱离于生产实际;缺乏地方性和行业性,不利于学生立足地方和行业应用;教材求大求全的百科全书撰写模式,一味追求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学生的实际使用需求,实际利用率低;教材高深难懂,不利于自学等,这些在很多权威教材身上体现得更明显。

(二)教材的编写。

立足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专业课教材首先应该具有应用性的特色。在教材选择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情况下,编写教材就成为很多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选择,很多学校也在不同程度地鼓励自编教材,如长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高校。尽管这样,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自编教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编写是个艰苦和富有挑战的工作。因此很多教师虽然认同自编教材有必要但编写的热情不髙。而由出版社组织和推动的教材编写往往因为市场化的驱动,有用书数量的要求而导致自编教材要顾及教材的应用范围而无法实现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如对教材的编写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劳动认可。这可以解决因为教材销售数量压力而无法按本校学生实际状况进行编写的问题,也可以打消耗费大量精力撰写教材的科研绩效抵不上撰写一篇科研文章的顾虑。这给高校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带来更多更现实的要求,需要在新一轮的高校改革中予以修正。

(三)授课内容选择。

无论是教师选择的物流专业教材还是自编的专业教材,全面性都成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这主要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下教材的销量考虑,内容狭窄和针对性过强的教材自然会给扩大销量带来障碍。因此,需要教师在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科学选择授课内容。授课内容的选择主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本专业的专业特色的保持,更倾向于哪部分物流知识体系;二是利于创业教育的内容选择,更可能成为学生日后创业的专业技能的部分应该比相关物流理论的钻研更有意义;三是避免不同专业课程可能的知识点的交叉和重复,这与物流功能模块衔接紧密的特性有关,如关于配送路线选择会出现在仓储、配送、运输等多门课程的教材上,专业教师之间在教学大纲制定中及时沟通,避免重复和遗漏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教师培养

高校要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加强培养和引进具有创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如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以担任客座教授、举办创业讲座等,使其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一些物流本科院校借鉴高职院校做法,探索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包括培训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

(一)培训模式。

培训的一种方式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教学研讨。如全国物流教学研讨会、物流学术年会、物流企业家年会等,每次会议都会吸引高校大量物流教师和企业界人士参与。会议过程中会有诸多物流企业界的精英将实践性的运行方式与物流教师分享,同时安排的去当地企业参观和讨论也会带给教师更多的实践思考。第二种方式是由走在产学研前列的高校组织的培训,如北京物资学院近几年都会组织培训班,将物流教学内容梳理、物流教学改革方式、物流教学实践探索都纳入培训内容,这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很好效果。

(二)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方式是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学习或挂职,使专业教师寻求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加强创业学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创业教育不仅包括企业的开创,更重要的是相继而来的生存和成长问题。教师经过企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创业成功的信心,也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有效提高双师素质。如长春大学现在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计划,教师脱产去企业学习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的机会到企业进行观摩或实践。不仅积累专业技能和技术,也可以完善教学案例和课程设计,甚至增加论文的选题。同时,物流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用学校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设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摘要: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与专业教育融合中不断调整,探索出一条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理念的高专业素质的物流优秀人才的新路。本文就课程建设、教材应用、教师培养三方面展开对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路径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物流管理,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R].2012,8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思考 篇9

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产业结构正面临彻底的解构与重组运动,创业精神正是驱动这次重组的最主要的动力。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降临而萌发的创业教育,正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而且已经延伸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是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必然选择。目前,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已成为各届专家的共识,但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与模式,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大家还比较迷茫?尤其是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创业教育上的差异讨论也较多。那么到底不同专业应该如何开展创业教育?不同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如何把握?笔者将结合高职教育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1 高职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认识与思考

1.1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可以成为专业教育的一种形式、载体或补充,创业教育也可以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把人才质量培养引向深入的一项重要举措。

1.2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或形式,创业教育包括对学生诚信、公平公正、职业素养、风险意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创业教育涵养了素质教育的四大内容,但又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系统。创业教育是全新的一种素质教育形式。

1.3 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最根本的是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教师应当是教练或顾问的角色。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长,应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也是由主体发展规律决定的。

1.4 创业教育应当理论与实践想结合,要做到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但由于创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因此创业教育应当更多的以创业活动或创业实践为主。个人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必须转变观念,必须研究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

1.5 创业教育应当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度等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第一层,好比金字塔的底部,创业基础教育,这部分人人都可参与,通过第一课堂进行;第二层,好比金字塔的中部,创业中级教育,这部分只有部分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参与,主要通过第二课堂完成,第三层,好比金字塔的顶部,创业高级教育,只有极少数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参与,主要通过创业孵化完成。

2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类型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方法,有必要对两类教育的融合类型与程度进行分类。笔者根据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程度不同将创业教育分成五种类型。

附加型:创业教育主要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各类活动,包括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俱乐部、创业讲坛、创业类公选课与社团等,这些活动往往由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组织举办,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这些活动往往不考虑学生专业、年级等差异,所有在校学生都可以参加。这类创业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多为创业普识教育。

附属型:创业教育进入第一课堂,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这些课程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属于公共基础课的范畴;另外也开设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广告与策划、企业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课程,这些课程目前只在经管类专业中开设。第一课堂中创业教育类课程的比重是区别经管类专业与非经管类专业的一个显著标志。这类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专业程度更高,偏重创业理论教育。

混合型:开发比较专业的创业实践实训模块,比如“企业经营与实战演练”,与沙盘结合,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商品流与资金流,了解企业经营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结合,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开办过程,参与产品的营销,初步掌握企业收入、成本、利润的计算等。这类创业教育属于创业体验教育,这类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加直接、影响更大,使学生对创业不仅有了理性认识,还有了感性认识。目前经管类专业中往往把这类实践实训模块作为概貌课程,非经管类专业则开设的比较少,但此类教育对学生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要求还不太高,可以在非经管类专业中开设,而且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引导型: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按照各专业学生的职业与岗位行动为线索,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重构,形成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中,可以设计若干个学习领域并设计好对应的学习项目,而创业学习领域及其创业实践项目就可以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如市场营销专业在项目化课程改革中可以设计创业学习领域,创业学习领域可以由两至三个创业项目构成,学生通过这些创业项目的学与练,完成中小型企业从策划、论证、开办、运营、提升等任务与过程。这类创业教育毫无疑问涉及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活动,是较高程度的创业教育,是创业体验与实践教育。这是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方向,其他非经管类专业也可以参考与借鉴。

主导型:开发创业教育类专业,如开设创业管理或中小企业管理等专业,创业教育类专业有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及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中小企业家,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创业知识、能力与素质,事实上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当然,创业专业毕业生的学生也并不一定都要创业。这类专业与国内流行的工商管理类似,但层次略低一些,如果说工商管理是企业家的高级研修班,那创业类专业就是企业家的中级研修班。

3 高职创业教育类型的选择

五种类型的创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程度上都有差异,下面我们列表做个比较:

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呢?是选择其中一个类型的创业教育还是若干个类型呢?我们觉得高职完全可以实施“五为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第一,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不同类型创业教育的定位、适应面、专业程度、形式都各不相同,创业教育类型的多样性恰恰可以解决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多样性的问题。有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并且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这部分学生就应当接受更专业、更系统的创业教育;有的学生不具备创业条件,更没有创业想法,这样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讲座或活动参加就可以了。

第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是有差异的,不同专业对学生创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各专业应当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与程度的创业教育。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是荒诞的、不切实际的。因此,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类型是合理、科学的,从这个角度讲,多样性的创业教育才符合客观需要。

4 引导型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特色

就业为导向决定了高职教育就业教育的重要性,而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是更高层次的一种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符合高职的定位与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行深度课程改革,其中,项目化课程改革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主流。所谓项目化课程改革,就是构建和完善“以项目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素质为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不断引入本专业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拓宽学生视野,创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各专业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运用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模式与经验,设计开发出不同的创业学习领域。

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对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颠覆,是职业教育的巨大进步与发展,而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也必将成为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区别于传统学科型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对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型创业教育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

5 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工作

高职创业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认识,构建“管理科学、权责明确、激励充分”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业教育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完善创业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这些工作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院有十几年持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与经验,有多年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更重要的是,我院有全国领先的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在创业教育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熊飞,李军编著.创办一个企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2]李良智,查伟晨,钟运动主编.创业管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篇10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创业教育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近几年来, 我国高等院校通过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提升了大学生的各项创业素质, 为大学生就业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上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 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为主要动机的。此目标偏离了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高校学子的培养中偏重于创业知识技能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长期技能教育, 不仅仅是只作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而应侧重于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的培养。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 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存在很多问题。从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 社会十分注重学生的创造力。高校要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 必须依靠专业教育, 进行创业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把创业素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机会, 扩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本身有很多相似之处, 都是为学生能尽快参加社会实践做准备。创业教育是的目标是培养创业人才, 教会学生主动去适应社会, 使学生通过高校创业教育, 获得自我创业的精神和技能。专业教育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人的谋生做准备, 教授一些专业范围中的应用性知识。从它们的关系来看, 创业教育必须依赖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更有利于学生创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助于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不仅在于有助于解决社会劳动力供需矛盾, 而且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高校创业教育能够通过在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 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中坚力量, 促使人才全新发展观的形成。王永庆曾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大学生创业对社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社会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深化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实战训练要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改革教学模式, 把创业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中的主渠道, 增加课堂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开阔学生的思维及改进培养创新模式。创业教育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 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能扩宽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习惯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要加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开展各种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和创业项目, 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业能力, 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可以学习体验的创业平台, 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增强创业意识和具备创业精神, 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

国内高校具有创业经历或企业任职经验的专业教师很少, 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此, 高校要整合校内有利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同时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开放性创业教学管理体系, 借助社会上具备一定创业经验和创业技能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及创业成功人士指导大学生创业, 推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创业教育科研。

高校要全方位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实践空间,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引进企业家师资力量, 使校内创业教育的资源从中得到补充与扩展, 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有效地提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高等院校能够立足自身学校优势和当地企业开展长期互助合作, 逐步形成具备当地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总结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是新时期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同时反映了我国未来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不仅给了高校创业教育新的目标定位, 而且与专业教育完美融合, 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与社会加强合作,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参考文献

[1]谢振宇, 宋军.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隐性知识转移为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 2006 (4) .

[2]胡林春, 王璐.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研分析[J].当代经济, 2013 (17) .

[3]陈文华, 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4 (12) .

[4]席升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 2007.

上一篇:早发2型糖尿病下一篇: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