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产栽培

2024-07-26

稳产栽培(精选九篇)

稳产栽培 篇1

1 合理施肥

推广应用杨梅绿色食品生产的适期及配方施肥技术, 统一标准, 统一时间, 以提高肥料的有效供给, 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

1.1 适期施肥

一改过去惯用的只施采后肥, 为每年施2~3次肥料。一是4月份施速效氮钾肥。大年适当重施, 既要促发春、夏梢供次年 (小年) 结果用, 又要供当年树体开花结果之营养;小年时看树势少施, 甚至不施, 以减少树体养分供应。二是11月增施基肥, 以促进根系生长, 供翌年春季开花坐果养分。三是采后施肥要看树体与结果量情况, 大年后要施肥, 小年后可不施肥或少施肥。

1.2 配方施肥

根据杨梅的需肥特点与示范实践应用效果, 提出氮、磷、钾配比为1∶0.3∶4。磷肥的施用量要严格掌握, 因为磷为花原基形成的必需元素。在养分吸收的临界期, 施用全量钾、半量氮和微量磷 (0.2kg/株) , 控制花、果形成数量, 提高优质果率。

1.3 施肥方法

采用条沟和环状沟施肥方法, 并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挖深约20cm浅沟。栏肥与堆肥宜深施, 化肥可浅施, 施后要求覆土。此外, 还可结合冬季翻土采用全园撒施肥料、翻埋入土中。以上几种施肥方法要求轮换使用。

基肥 (11月) 可用腐熟栏肥, 堆肥或饼肥。成年结果树株施栏肥或堆肥25kg或饼肥4~6kg。壮果促梢肥 (4月) , 可株施硫酸钾1~3kg或焦泥灰25kg。采后肥, 可株施进口复合肥0.5~1kg或硫酸钾1~3kg或尿素0.5kg, 并加磷肥1~1.5kg, 但小年可不施或少施。微量元素肥, 一般在3月份叶面喷施0.2%硼砂1~2次, 或11月份每株土施硼砂50~100g, 但须连年施才起效。此外还可于花期叶面喷施0.01%~0.02%钼酸铵1~2次。要求杨梅树不能单独施用氮肥、磷肥及过量施磷肥。

2 整形修剪

采用“粗放型”的疏散、短截相结合的整形修剪方式, 并以疏散为主, 每年控制修剪量 (<1/3) 。疏散修剪从枝梢基部剪除, 起到扩大树冠, 改善光照条件, 促进内膛结果的作用。短截修剪起到控制开花结果数量, 并促进发枝, 增强局部枝条的长势。其原则是通风透光, 去直留斜, 立体结果。除挂果期外, 杨梅都可进行整形修剪。一般在10月下旬~3月下旬为休眠期修剪;生长期的修剪大致可分4~5月的春季修剪与7~9月的夏季修剪。

2.1 大枝修剪

修剪时间掌握在杨梅采摘后 (7月上中旬) , 迅速锯掉顶上高竖枝、两树交叉枝、下部拖地枝、冠内密生枝。锯大枝可以强壮春梢花枝, 促发夏梢, 更新内膛枝, 添加结果枝。7月下旬~10月期间提倡不修剪, 可控制晚秋梢生长, 因为秋梢结果性差。

2.2 疏删小枝修剪

提倡强树早剪, 弱树迟剪。强树在11月份, 可以促发枝梢老化粗壮, 促进花芽。弱树在2月份可以促发春梢。疏剪去病枯枝、密生枝、徒长枝、晚秋梢, 同时进行摸芽补充。

3 疏花疏果

在施肥和修剪的基础上, 根据品种、树势、花芽形成等实际情况, 在大年的4月份推广杨梅专用疏花剂的疏花技术或杨梅硬核期前的疏果技术, 小年的7月份花芽分花期前进行减花来调节大年的结果量;在小年的3月份进行保花和大年的7月份花芽分花期前进行成花来调节小年的结果量, 减少大年的结果量, 减少营养的过度消耗, 平衡杨梅树势, 以达到杨梅年年丰产目的。

4 减少采前落果

采用通风透光法修剪, 增加内膛枝结果量;提高有机肥及钾肥施用量, 增强树体本身抗性;在硬核期喷布杨梅营养液, 改善杨梅果实膨大期的生长适宜性, 提高杨梅优质果率;采用避雨措施 (如避雨伞) , 可直接减少杨梅的采前落果。

5 病虫害防治

5.1 杨梅病害

对为害枝干的杨梅癌肿病, 在每年的3~4月份利用刀刮除病斑, 并涂以“402”抗菌剂200倍液;或在抽梢前剪除病枝, 集中烧毁;同时要加强管理, 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对为害叶片的杨梅褐斑病, 在每年的5月下旬和7月上旬各喷1次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在采果前后各喷1次1:2:200波尔多液。对为害枝干的杨梅赤衣病, 在每年的3~7月份喷2~3次1000~2000g的纹达克。对为害根系的杨梅根腐病, 用多菌灵和托布津, 拌匀后撒施在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15~30cm的深土中, 每株0.25~0.5kg。

5.2 杨梅虫害

红雪梨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红雪梨;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49

弥渡县红雪梨自1991年引进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树势强健等特点,果实于10下旬成熟,单果重300~400克,色泽艳丽、水分多、甜脆,耐贮藏,深受消费者喜爱。根据弥渡县红雪梨生产实际,提出以下优质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1 果园建立

1.1园地选择

海拔1800~2300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建园,土壤pH值6.0~7.2为宜。

1.2果园规划

要沟路配套,建设防护林、蓄水池等。

1.2.1株行距 采用3×3~4米,亩栽55~70株。

1.2.2定植塘开挖及回填 规格不低于60×60×60厘米,挖成平底塘。山地按等高线开挖,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每个定植塘用50公斤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公斤普钙、0.1公斤硼砂、0.1公斤锌肥与表土混合均匀后回填踏实后,再回心土,高出地面10厘米。

1.3栽植

12月底~翌年1月栽植。将苗木按大小分级,剔除有病、有虫及修剪过长及破损的根系。大小苗分开栽植,嫁接口外露5厘米。用本地火把梨、富源黄梨作为授粉品种,比例以7:1。浇透定根水后,覆盖地膜。离地50~55厘米进行定干,用薄膜包严剪口。

2 土肥水管理

2.1土壤管理

2.1.1果园深翻、覆草 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深度20~30厘米,有条件的进行覆草。

2.1.2合理间作 间作矮杆豆科作物、绿肥等,切忌种植大小麦、玉米等作物。

2.2肥水管理

2.2.1秋施基肥 采果后施用,以腐熟农家肥、普钙、硼砂为主。

2.2.2萌芽肥 芽膨大时施用,以氮肥为主,结合灌水。

2.2.3花后肥 座果后施用,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

2.2.4果实膨大期追肥 果实膨大期施用,以磷、钾肥为主。

2.2.5施肥方法 幼树采用环状沟施,勤施薄施;成年树采用放射状沟施或全园撒施。

2.2.6根外追肥 盛花期用0.1%~0.2%硼砂液+0.1%尿素液喷施,提高坐果率。果实生长中期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液,促进着色等,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

3 整形修剪

3.1树形培养

采用疏散分层形,即有中央领导干,第一层留3~4个主枝,基角60~70度;第二层留2~3个主枝,基角50~0度;第三层留1~2个主枝,基角45~50度,全树6~9个主枝,层间距60~70厘米,层内距20厘米,树高2.5~3米。每一主枝配备2~3个侧枝及一定数量的结果枝组。进入结果期数年后,留1~3个小枝落头开心,维持一定的树冠高度。

3.2时期

3.2.1冬季修剪 落叶后—萌芽前进行。先剪去病虫枝、过密枝等,对骨干枝进行短剪,扩大树冠;采用甩放、回缩等培养结果枝组。及时将剪下来的枝条及地上落叶带离梨园,集中烧毁;喷布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清园。

3.2.2夏季修剪 6~8月进行,以整形为主,开张角度、拉平辅养枝等。

4 花果管理

4.1疏花疏果

对于树势弱、挂果多的梨树。疏花于盛花期进行,多留边花及先开的花。疏果在第一次落果后进行,多留边果、纵横径比大的果,以合理负担为宜。

4.2保花保果

针对树势旺、挂果少的梨树。冬剪时尽量保留花芽,以果压树;夏季多拉枝;花期喷硼,提高坐果率;花期注意防霜。

5 病虫害防治

5.1主要方法

5.1.1农业防治 栽植优质壮苗。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控制负载等。

5.1.2物理防治 采取频振式杀虫灯、蓝黄板等方法诱杀害虫。

5.1.3生物防治 利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等。

5.1.4化学防治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安全间隔期要求施用,施药均匀周到。

5.2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害主要有黑星病、黑斑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梨蚜、刺蛾等,防治措施如下。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梨树抗病虫能力;摘除带病虫叶集中烧毁,降低病虫基数。

药剂防治:梨黑星病和梨黑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扑海因悬浮剂1000~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梨锈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梨蚜、刺蛾、星毛虫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7%百树得乳油200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 果实采收

待果实达到应有的色、香、味等品质后,即可采收。采收前15天禁用任何农药。分批带柄采收,轻采轻放,分级包装出售。

参考文献

[1]张兴旺.云南果树栽培实用技术[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

[2]汪景彦,吴少华编著.苹果、梨整形修剪[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

直播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3

1 选择适宜稻种, 控制种传病害

直播稻受前茬成熟期影响, 生育期比移栽稻、抛秧稻缩短20~30d。生产上不宜选择生育期弹性小、不抗条纹叶枯病的早熟晚粳, 而应选用穗型较大、分蘖力适中、“抗条”能力强、生育期弹性较大的早熟晚粳或迟熟中粳作为直播稻用种。在选好种子的基础上, 应抓好种子处理工作。一是播前晒种1~2d, 以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二是药剂浸种。用种清2m L加10%吡虫啉10g, 对水5~6kg浸稻种4~5kg。浸足48~60h后, 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

2 落实灌排措施, 促进齐苗早发

多数农户直播稻田由于没有建立田间灌排沟系, 在连阴雨时, 直播稻除草剂药害面积可达全镇水稻总面积的1/3左右。播后不灌水, 稻粒吸水萌动慢, 出苗晚, 干旱年份出苗可迟10d以上;出苗前, 水分过多, 不利于水稻出苗, 除草剂喷施后还有可能遭受除草剂药害。因此, 提前做好沟灌配套措施, 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是直播稻出苗好的关键。

3 及时组织化除, 降低杂草危害

由于耕作层比较浅, 直播稻与移栽稻、抛秧稻相比, 田间杂草基数更大, 连年种植后, 杂草、自生稻隐患严重, 成为制约直播稻生产的重要因子, 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直播稻田只有坚持“一封二杀三补”的化除原则, 才能有效控制田间草害问题。直播稻播种灌足水后, 在畈面无积水的情况下, 组织大田第1次化除。用36%水旱灵2 250~2 700m L/hm2对水750~1 125kg/hm2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杀。第2次化除约在第1次化除后15~20d (杂草三叶期) 前后进行为宜。用50%二氯喹啉酸750g/hm2加10%苄磺隆300g/hm2均匀喷施, 施药前排干田水, 施药后1~2d复水并保持3~4cm浅水层5~7d。出草密度较高地区可适当加大用药量。对于千金子、鸭舌草较重的田块, 可采用10%千金乳油或20%使它隆进行防除。自生稻严重的田块, 目前尚无药剂防治办法, 及早人工拔除是解决其蔓延危害的主要手段。

4 科学施用肥料, 促蘖保穗增粒

直播稻施肥与移栽稻、抛秧稻有所区别, 前期宜重、中期宜稳、后期宜轻。播种前基肥要施足, 由于稻种直接进入大田, 要尽可能少施碳酸氢铵, 以免影响出苗。基肥以复合肥和家杂灰为主。出苗后, 二叶一心期及早追施断奶肥, 一般施尿素75kg/hm2左右, 此后5~7d再施1次促蘖肥, 施尿素112.5~150.0kg/hm2促进稻苗多分蘖, 长大蘖。中期要严格控制施肥, 抑制无效分蘖发生, 保证适宜群体, 提高成穗率。后期穗肥要巧施, 促花肥宜重、保花肥宜轻。既要防止不施穗肥的“右倾”现象, 又要防止过度施用穗肥的“左倾”现象。穗肥轻, 穗型小, 粒重低;穗肥重, 贪青迟熟可能性大。促花肥一般施尿素112.5~150.0kg/hm2, 保花肥施尿素75.0~112.5kg/hm2。

5 优化农艺措施, 避免倒伏

直播稻播种浅, 根系多数分布在土壤表层, 加之农户播种用种量大, 田间出苗多、密度大, 够苗搁田期不搁田, 造成直播稻群体偏大, 基部光照不足, 茎秆抗倒能力下降, 后期直播稻倒伏现象比较普遍。生产上可以通过选用抗倒品种、合理水浆管理、科学施用肥料、化学激素调控等手段, 避免倒伏。选用品种时, 既要考虑“抗条”, 又要兼顾到“抗倒”。播种时, 严格控制用种量, 一般不超过60kg/hm2。水浆管理坚持“早搁、轻搁、多次搁”, 以确保水稻茎秆充实、群体合理。肥料运筹上, 适当增加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用量, 禁氮期绝对控制氮肥施用, 以增强植株抗倒性能。群体偏大、有倒伏可能的直播稻田, 应于水稻拔节前5~7d用15%多效唑900~1 200g/hm2对水进行喷雾, 以降低植株高度, 增强抗倒能力。

6 密切注意病虫, 降低危害损失

水稻是如城镇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病虫防治至关重要。2004年以来,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当地持续偏重以上发生, 而直播稻出苗又恰逢麦收后灰飞虱迁移期间, 如不及时组织苗期防治, 直播稻田条纹叶枯病势必严重发生, 特别是大麦茬直播稻, 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的田块不在少数。因此, 直播稻秧苗现青后组织第1次灰飞虱防治十分重要。用药一般选用毒死蜱加锐劲特或吡蚜酮混配, 既能高效触杀, 又能保持长效。以后应结合所用水稻品种的抗病、感病特点和植保部门病虫预测预报情况, 有针对性地组织各个阶段的病虫防治, 确保水稻不受病虫危害或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阈值范围内。

摘要:从选择稻种、落实灌排、组织化除、科学施肥、优化农艺、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 以期为直播稻的增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直播稻,高产稳产,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董海兵, 曹松涛.高邮市直播稻扩种原因及配套管理技术[J].农技服务, 2009 (6) :4.

[2]赵洪臣.直播稻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08 (12) :4.

不知火杂柑优质稳产栽培技术 篇4

1. 采用强势砧木 不知火杂柑树势弱,宜采用强势砧,可用大叶大花枳或红橘作砧木。高接换种树结果前树势较弱,结果后树势较中庸,但结果多会使树势明显减弱,因此应控制结果量(亩产量以2000千克左右为宜)。不知火杂柑对缺铁敏感,适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上种植,或用抗碱性的红橘作砧木。

2. 选择适栽地域 不知火是晚熟杂柑,且其抗寒性又较差,因此,最适在冬无严寒的中、南亚热带气候区栽培。如在冬季出现霜冻的地域种植,应采取搭简易薄膜棚或果实套袋的防冻方法。

3. 确定适宜的结果量 不知火杂柑结果过多后,新梢变细变短,叶片变小,树势变弱,进而出现大小年结果,甚至隔年结果。因此,调节其结果量,在大年采取疏果措施十分必要。通常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次生理落果停止后即进行首次疏果,疏去畸形果,留下有叶果;出现裂果的年份,还应在8月底至9月初疏去裂果和畸形果,其后留大果、疏小果,最终叶果比以保持85∶1为宜。

为防树势衰弱,开始结果的前3年,应以基部结果为主,尽早疏除主枝顶部的果实。

小年应做好保花保果,常采取的措施是喷布保果剂,可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研制的增效液BA+GA(喷布型),每瓶(10毫升)加干净冷水10~15千克,充分搅匀,配成稀释液。在70%~90%花谢时喷布,主要喷幼果,15天后再喷布1次,以提高其坐果率。高温来临前及时灌水降温。

4. 加强肥水管理 不知火杂柑结果量大,挂果时间长,应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土地种植。

施肥要求:春肥适,夏肥控,秋肥中,冬肥重。通常3月中旬施春肥,5月下旬施夏肥,9月底前施秋肥,12月中旬施冬肥。施肥量:春肥占全年用肥量的15%,夏肥占10%,初秋肥占15%,冬肥占60%。为提高果实品质,肥料应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多施饼肥,氮、磷、钾比例以1∶0.9∶1为宜。一般亩产2000千克的果园施肥量为纯氮(N)25千克,纯磷(P2O5)22.5千克,纯钾(K2O)25千克。对采收后树势仍较弱的树,还应用0.3%尿素和0.4%磷酸二氢钾叶面喷布2~3次,以利恢复树势和增加花量。

加强水分管理,特别是夏季多雨或干旱时,应及时排涝、抗旱,防止裂果。也可就地取材用秸秆或杂草覆盖树盘保墒防旱。

5. 注意防治病虫害 不知火杂柑果面粗糙,对高温强光敏感而易患日灼病,可用套袋方法或对易患日灼的外围向阳果实的向阳面贴白纸,反射日光防止日灼。套袋前喷1~2次杀菌、杀虫剂,使果实免受炭疽病、红蜘蛛等病虫害为害。不套袋的夏秋季要做好潜叶蛾、卷叶蛾、锈壁虱和炭疽病等的防治。

6. 防止冬季落果 露地栽培的不知火杂柑,当气温低于20℃时,宜喷浓度为20毫克/千克的2,4-D和杀菌剂,每月1次,共喷2~3次,防止冬季落果及落叶。

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栽培技术 篇5

1.1自然水分的分布规肄。我国春玉米区与400毫米等雨量线相平行, 400毫米等雨量线大致自东北的海拉尔起向西南经过通辽、赤海、大同、榆林、兰州, 玉树等地的一条斜线。年降水量在200~250毫米以下为干旱区, 无灌溉条件不能种植作物, 是我国的牧区。250~500毫米为半干旱区, 其中250~400毫米降水区为半干旱偏旱区, 是农牧交错区, 种植玉米受灾的机率很大, 500~700毫米降水区为半湿润易旱区, 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分布区。

1.2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1.2.1季节变化。1.2.1.1冬季为土壤水分凝聚冻结积累阶段。入冬以后, 土壤自上而下冻结, 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 下层水气不断上升, 遇冷凝聚冻结, 是土壤上层水分最丰富的阶段, 也是北方春玉米区赖以播种保苗的基础。应千方百计保住这一宝贵的水资源。 1.2.1.2春季解冻后是土壤水分大量蒸发散失阶段。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 土壤逐渐解冻, 在冻融交替时气温尚低, 蒸发较轻, 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保墒, 为春播创造条件。当土壤化透后, 重力水下渗, 表层水蒸发, 随着气温升高, 春风加大, 在土壤毛管作用下, 水分不断向地表运动, 土壤表层开始形成干土层并逐渐加厚, 超过一定深度则难以播种。1.2.1.3夏季是水分大量蓄积阶段。7~8月份降水量多, 是一年中水分的主要来源, 应采取蓄水措施, 做到伏雨春用。1.2.1.4秋季为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9月以后, 气温渐低, 蒸发比较缓慢, 应抓住时机深耕改土,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1.2.2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0~20厘米, 是通常的耕作层, 此层土壤水分的变化随自然降水的多寡、蒸发量和植被的大小而增减, 变幅较大, 称变动频繁层。这层土按水分的变化与播种、保苗、追肥等关系密切。

20~60厘米, 是水分的贮存库, 能向上层土壤供应水分, 称供应保证层。

60~100厘米,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 除严重伏旱持续发生时段外, 水分含量相对稳定, 称相对稳定层。

2提高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

了解上述水分变化规律后, 应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以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综合各地经验和研究, 可以归纳为截、蓄、保、改、换、 抗、挖七项措施。

2.1截。是指截流。根据上述自然降水分布规律, 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此时正值玉米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 正符合生产需要。但降水过于集中, 极易产生径流, 特别是山坡地径流严重, 不仅跑了水, 也饱了土、跑了肥。这就是为什么旱坡地土壤一般较瘠薄的原因之一。必须采取截流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传统措施有修水平梯田、挖丰产沟和丰产坑;坡度大而土层薄的要挖鱼鳞坑。

2.2蓄、保。蓄指蓄水;保, 指保墒, 二者往往连在—起。

2.2.1深耕深翻,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达本是我国传统经验。当前由于劳力问题, 耕层变浅, 影响土地蓄水和根系发育, 因此, 有必要再次引起重视。深耕后土层疏松, 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 增强抗旱保墒能力, 是旱地增产的重要措施, 应予以提倡。

2.2.2玉米苗期深中耕。此项措施对伏雨有良好的蓄纳效果, 25~50毫米的降水量, 在0~60厘米土层内比普遍浅中耕平均多蓄8.3毫米阵水。

2.2.3秸秆覆盖。具有抑制蒸发, 防止风烛、保蓄土缩水分的效果。

2.2.4地膜覆盖栽培。这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增产技术。增产率一般在30~100%, 高的达2~3倍。主要应用于高海拔、高纬度、无霜期短、热量不足的干旱高寒地区, 这些地区一般粮食不足, 经济落后, 地膜覆盖栽培是迅速解抉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而被誉为干旱高寒地区的“温饱工程”。

2.3改。是对传统的耕作制度和施肥方法进行改革。

2.3.1改春耕为秋耕、改春整地为秋整地。传统习惯春耕整地, 这必须在地化通后才能进行, 此时多春风, 空气湿度小, 蒸发量大, 翻动土壤会加速失墒, 一般是耕得深, 干土也深。秋季是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 实行秋耕秋整地, 一可接纳秋季降水, 二可避免春季翻动土壤跑墒。

2.3.2改晚秋耕为早秋耕。有些地区虽有秋耕习惯, 但耕地过晚、 秋雨己过、蓄水的机率减少。

2.3.3改秋耕后立垡越冬为耕后及时耙压保墒。立垡土壤与大气接触面大, 失水多, 过去认为立垡可以风化土壤, 拔高肥力, 实际上晒垡风化土壤所增加的土壤养分十分有限, 与风蚀跑墒相比则是得不偿失。一般伏耕或早秋耕可以立垡, 为的是截留蓄墒, 雨季过后应耙保墒。

2.3.4改年年耕翻为隔年翻耕或少耕、免耕。耕翻土壤并非不可缺少的措施, 近年不少地区实行免耕、少耕或只耙不耕, 既省工省力又增产,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减少了水分损失。

2.3.5改单一施肥为N、P、K及微量元素平衡施肥。全肥可以节约用水, 提高水分利用率。

2.3.6改追肥为主为重施底化肥。半干旱地区追肥常受降水量和降水时期的影响, 往往不能按需追肥, 因为肥效与土壤水分多寡有关。干旱有肥追不进, 即使追了肥也不能充分发挥肥效, 重施或一次作底肥深施土壤水分状况较好, 肥料易溶解, 即使土表干旱也能吸收利用。

2.4换。是更换抗旱品种哪些品种更抗旱高产?需要进行鉴定, 签定抗旱性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2.4.1形态结构方面。如地下部根系分布的深浅、多少, 根的粗细、导管的多少及其总面积的大小等, 地上部茎叶表皮层和角质层的厚薄、茸毛多少、气孔开度、频度和凹陷深浅等。一般根系导管多, 总表面积大、生长快、扎得深的品种抗旱性强。茎叶细胞壁角质层厚、茸毛多、气孔开度小、气孔凹陷能减少蒸腾的品种都比较抗早。

2.4.2生理生化方面。2.4.2.1蒸腾系数。蒸腾系数越小, 对水的利用越经济。2.4.2.2伤流量。其大小反映根系主动吸水能力的强弱。抗旱性强的品种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2.4.2.3叶抗脱水力。抗脱水力强的品种抗旱性强。2.4.2.4根的基态渗透浓度。渗透浓度愈高, 其水势愈低, 根与土壤之间的水势陡度愈大, 根就越容易从土壤中吸水, 抗旱力越强。2.4.2.5叶水分饱和亏。抗旱性强的品种饱和亏低于抗旱性弱的品种。2.4.2.6叶水势。用植物水势仪测定, 负值越大抗旱力越强。2.4.2.7气孔阻抗。用气孔阻抗仪测定。

上述指标都可以鉴定品种抗旱力的大小, 但必须全面考虑, 不能仅凭一两个指标来判断抗旱力。有些品种抗旱生理生化指标并不高, 但抗旱适应性强。我们曾对水、旱稻的抗旱性做过比较, 有些旱稻品种其抗旱生理招标并不比水稻高, 但抗旱能力强。主要原因是根系生长快, 扎得深, 20厘米土层以下根的比例大, 能利用深层土壤水分。这类品种种子根的中柱比较粗, 原生木质部导管较多, 截面导管总面积较大, 疏导能力强, 分裂区和伸长区细胞数目多。

参考文献

[1]任忠民.论澄城县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5 (7) .

南通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6

1 品种选择

南通地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 气候湿润, 热量条件良好, 年降雨800~1 400 mm。小麦灌浆期间降雨量偏多, 湿害较重, 不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积累, 但非常有利于小麦低蛋白和弱面筋的形成。因此,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南通地区小麦生产主要以弱筋小麦品种为主, 少量种植中筋小麦品种。通常以扬麦13号、宁麦9号、扬麦15品种为主, 搭配种植扬辐麦4号、宁麦8号等。

2 适期播种

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项经济而有效的措施。早播容易出现冬前拔节, 易造成冻害, 进而影响产量;晚播群体普遍较小, 穗数不足, 穗型小, 并且成熟期推迟, 易遭高温逼熟, 进而影响产量。南通地区最适播期为10月28日至11月5日。扬麦13号、宁麦9号、扬麦15等品种在此期间播种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培育壮苗越冬, 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 确保小麦早苗、全苗、壮苗[1,2]。

3 合理播量

小麦生产中确定播种量首先要根据地力和水肥条件确定目标产量, 由目标产量确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再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 然后根据基本苗数、品种千粒重及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计算出适宜的播量。一般情况下, 各类麦田适宜的基本苗为:精播高产田, 成穗率高的品种为120万~150万根/hm2, 成穗率低的品种为150万~180万根/hm2;半精播中产田210万~270万根/hm2;晚茬麦375万~450万根/hm2;独秆麦600万~675万根/hm2;稻茬麦300万~375万根/hm2。地力水平高、水肥条件好的取下限, 反之取上限。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示范确定南通地区小麦播量以105~150 kg/hm2为宜。播量过大, 造成群体大, 个体小, 抗逆性差, 易感病, 从而影响小麦产量;播量过少, 有效穗数达不到高产稳产目标, 直接影响产量。

4 肥料运筹

小麦一生氮肥适宜运筹比例为基蘖肥占60%左右, 拔节孕穗肥占40%, 磷、钾肥宜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二次施用。前期施氮肥过多易使群体发育不协调, 分蘖成穗率降低, 粒叶比小, 产量低;后期适量施氮并配合磷、钾肥施用, 能有效地增加孕穗后光合物生产, 粒叶比大, 产量高。因此, 小麦肥料运筹中要重点抓好基肥、苗肥 (壮蘖肥) 和拔节孕穗肥的施用, 严格控制腊肥和返青肥的施用[3]。在南通地区土壤肥力水平下, 通常产量7 500 kg/hm2, 一生用氮量控制在210~240 kg/hm2, 其中基肥∶平衡接力肥∶拔节肥为7∶1∶2。具体施肥方法:施足基肥, 施25%复合肥600 kg/hm2+碳铵375kg/hm2+有机肥 (人畜粪30.0~37.5 t/hm2) ;看苗施好平衡接力肥, 越冬至返青期用尿素45~60 kg/hm2, 捉黄塘促平衡生长;巧施拔节肥, 于倒三叶期施45%复合肥225 kg/hm2左右。

5 病虫草害防治

南通地区小麦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又一次浸染扩展高峰期和为害盛期, 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为害盛期, 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 可用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喷施预防[4]。小麦穗期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麦蚜、1代蚜虫、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为害盛期, 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 为害最重。可在返青至拔节期用吡虫啉粉剂、多菌灵粉剂和三唑酮粉剂稀释喷施预防。南通地区小麦田间杂草以硬草、看麦娘、早熟禾、猪殃殃、荠菜等为主。对于以看麦娘、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 选用麦草星等异丙隆类除草剂化除。禾本科草杂草立针期 (一般播种后15 d左右) , 可喷施麦草星兼除部分阔叶杂草;12月上旬禾本科杂草仍然达标的小麦田, 可选用骠马水剂或者麦极粉剂进行茎叶喷雾。对于以猪殃殃、荠菜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 可用麦草贫 (苯磺隆) 或者使它隆进行化除。

6 适时收获

在70%的籽粒已全部转黄, 30%的籽粒呈浅黄色, 腹沟尾部稍带绿色, 籽粒含水量25%~30%, 茎秆仅上部第2~3节稍含水分, 仍带绿色, 处于小麦黄熟中期至末期为收获适期。收获时分段收, 采用机械收获, 推广麦秸粉碎还田。

参考文献

[1]杨宝全, 李奎亮.国审小麦花培5号特点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8 (8) :24-25.

[2]高海涛, 张灿军, 段国辉, 等.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5) :37-39, 51.

[3]刘兢文, 王海华, 张锋, 等.优质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温麦18栽培要点[J].种业导刊, 2007 (12) :25-26.

浅谈海南荔枝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7

关键词:荔枝,高产稳产,技术

海南地处我国大陆南端, 地理位置优越, 是我国荔枝上市最早的区域, 相同品种比大陆早15~30天, 深受市场欢迎, 售价高销路好, 因而海南荔枝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在荔枝种植中,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方式, 才能确保果园高产稳产。根据笔者的荔枝生产管理经验, 在荔枝生产实践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技术工作。

1 果园规划

宜选择土层深厚, 土壤质地疏松, 有充足水源灌溉, 排水良好, 开阔向阳、避风寒的地段建园。园地四周宜用马占、木麻黄等绿化树种营造林带与果园隔开, 所用树种不应与荔枝树具有相同的主要病虫害。同时要设立排灌系统和完善的道路系统。

2 种植

种植要做到高标准---大穴、高肥、良种、壮苗。

2.1 种植密度

一般采用4~5×5~6m的株行距, 大概每667㎡种植22~33株。

2.2 大穴、高肥

种植穴挖长、宽各1m, 深0.8~1.0m的种植穴, 每穴分层填埋绿肥50~l00㎏, 石灰0.5~1.0㎏;中上层填腐熟禽畜粪肥10~15㎏, 钙镁磷肥0.5~1.0㎏, 花生饼0.5㎏, 与土壤拌匀后回穴。穴口整成高出地面30cm左右, 宽约lm的土墩。种植穴应在植前准备好, 待填土沉实、肥料腐熟后种植。

2.3 选择优质嫁接苗

妃子笑对砧木要求不严格, 怀枝、大造及海南本地荔枝品种均可作砧木。嫁接苗要求砧穗亲和良好, 嫁接口上下发育均匀。嫁接部位在15~30cm, 砧木接口下方2cm处茎粗大于或等于0.7cm, 嫁接口上方3cm处新梢茎粗大于或等于0.4cm。主干粗直, 苗高40~60cm, 具有2次梢老熟, 生长健壮, 叶片整齐, 叶色浓绿, 枝干粗壮, 根系发达, 无病虫为害。

2.4 幼树管理

种植后, 要求每次抽吐新梢施1~2次腐熟水肥加50g多元复合肥, 并进行除虫防病护梢2次。

2.5 定植后管理

第二年春天进行定干整型, 主干高30~40㎝, 留2~3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以上二级分枝也只留2个分枝, 多余的除去。

2.6 种植后3~4年管理

主干茎粗达4cm以上, 树冠幅宽达到1.5~2m, 可以开始投产。

3 采后修剪

采果后要进行合理的修剪, 培养适时健壮的秋梢, 为荔枝丰产打好基础。

3.1 疏剪

采果后首先将荔枝粗度小于0.4cm以下的弱枝和一些交叉枝、病虫枝疏剪掉。

3.2 对粗壮的枝条进行短截修剪

对上部的枝条适当多些短截, 下部的枝条适当少些短截, 使抽生的新梢能够错开, 不相互遮挡。

4 培养健壮秋梢

4.1 采后施肥

采果后7天~10天进行采后施肥, 按照株产50㎏树体计算, 每株树施用尿素1㎏, 过磷酸钙0.4㎏, 硫酸钾0.5㎏;每一次抽出新梢开始转绿时, 施用“复合型核苷酸”进行根外追肥, 每一包“复合型核苷酸”+迦姆丰收10ml+云大120一小包兑水50㎏进行叶面喷施。

4.2 加强食叶性害虫防治

注意防治尺蠖、夜蛾、金龟子、蛀蒂虫等食叶性害虫。可用25%杀虫双40ml加90%敌百虫20g兑水15㎏, 或用40%乐斯本15ml加高效氯氰菊酯15ml兑水15kg进行喷施防治, 每次喷药2~3次, 农药交替使用。

5 控冬梢

荔枝有冬梢就没有花, 所以要注意适时控冬梢, 一般来讲, 必须在末次梢完全老熟后进行, 早熟品种在10月上旬、中熟品种在11月上旬、迟熟品种11月中、下旬。

5.1 螺旋环割法

用电工刀或环割刀环割茎粗10cm的主干或分枝。但要注意, 只有健壮的、生长旺盛的树才能环割, 一般在粗度大概8~10cm的地方进行环割, 而且不能伤及木质部。

5.2 断根阻水控梢

一般在末次秋梢老熟后进行断根, 锄断树冠内的吸收根, 不伤大根。在树冠内20~30cm的土壤上, 锄深20~30cm, 以抑制树根吸水实现控梢。

5.3 人工摘梢

冬梢已抽出超过4cm以上, 且萌动不一致的树, 要摘去冬梢, 留2cm基桩 (适用于幼龄) , 摘去冬梢后应用药物控梢。

5.4 化学调控药剂控梢

喷洒化学调控剂如荔枝“易得花”进行控制。

在生产实践上, 根据气候情况, 可以用一种方法来控梢, 也可采用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控梢。?如果荔枝冬梢已经抽出来了, 但叶片未打开的, 可以使“荔枝助花剂” (每一包兑水25~30㎏水) 来喷施, 使叶片脱落;如果叶片已经打开了, 则用“梢即枯” (一包“梢即枯”兑水20㎏) 来喷, 杀死冬梢。

6 促花壮花

6.1 晚梢偏迟开始黄绿的时候喷核苷酸促花

剂量:核苷酸每一包加水50㎏来, 喷湿叶片就可以了, 老熟的枝条可以喷2~3次, 20~30天喷一次, 加速营养积累促进成花。

6.2 灌水使花芽萌动

如花芽处于抑制状态, 要进行灌水使花芽萌动。一般按照每1㎡需20~25㎏水灌1~2次, 两次灌水一般相差10天。如没有灌水条件则使用“细胞分裂素”。每年1月上旬前, 喷一次“细胞分裂素”;8~10天后喷第二次。每包“细胞分裂素”兑水20㎏, 喷湿叶片就可以。

6.3 壮花

每棵树补充50g左右的硼硼砂, 结合喷杀虫剂加上“复合型核苷酸”或在荔枝雌花开放时喷1~2次的“荔枝保果素” (每包兑水20㎏) , 喷湿花穗和叶片, 促使荔枝雌、雄花发育健全。

在花蕾期适当施肥, 也起到壮花作用。在花蕾期适当施肥能使花朵粗壮、花量小, 花朵壮旺, 挂果容易, 产量比较高。

7 保果壮果

一是雌花谢花15天喷一次“肥力高”浸出液加磷酸二氢钾、迦姆丰收、叶面龙加“果特灵”或者“细胞分裂素”同时混合喷施, 荔枝果发育40天后, 喷一次“肥力高”浸出液加磷酸二氢钾加“果特灵”加细胞分裂素同时混喷。防止落果效果非常明显。

二是在每次生理落果期前3~5天, 分别喷保果1、2、3号保果素。

三是防裂果。在雌花谢后10天、20天或30天, 各喷1次“肥力高”浸出液加磷酸二氢钾加“细胞分裂素”或者“荔枝专用防裂素”同时混喷, 使果皮的细肥分裂加速, 减少裂果。

8 加强病虫害防治

8.1 加强冬季的清园和消毒工作

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溃疡病, 对荔枝影响很大, 所以防治霜疫霉病和炭疽病、溃疡病, 对生产有很大作用。最重要的措施是冬季清园和土壤消毒, 首先要清园, 每年10~11月份, 将地面的病枝、病叶、病果、病穗清理干净, 烧掉。其次, 消毒、清园之后, 在地面撒施石灰:每667㎡施50~70㎏;接着用氧氯化铜对地面、树下, 对树干进行消毒, 地面使用300倍的氧氯化铜;到1~2月份, 逢下雨天气时, 再喷施一次氧氯化铜, 地面、树干、树冠都要喷施一次。

8.2 加强荔枝蒂蛀虫防治

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篇8

关键词: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原产于中国,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播种面积广阔,产量较高。水稻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还可供综合加工利用及医药用。因此,其需求量巨大。所以,研究水稻栽培技术尤其是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意义重大。

水稻是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种植区域均分布在赤道附近,我国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多数地区的气候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广西地处低纬,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适合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同时,广西地区有多种水稻栽培技术,以及各种水稻品种资源,这为广西地区的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改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广西概况

1.1气候特征

1.1.1降水。广西拥有极为丰富的降水资源,是我国降水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广西各地年降水量平均在1 072 mm以上,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均为1 500~2 000 mm。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导致广西的降水量因季节变化较大,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其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该段时期为广西的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期间降水丰沛,有利于水稻的生长;10月至翌年3月为广西的干季,该段时间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期间干旱少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1.1.2热量。水稻生长喜热喜湿,而广西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热量丰富,有最适合水稻生长的热量条件。广西各地区年平均气温均在16.0~23.0℃,等温线呈纬向分布,气温从南向北递减。同时,广西各地区累年最高气温为33.7~42.5℃,而累年最低气温为-8.4~2.9℃。

1.1.3积温。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称为积温[1]。而广西地区的日平均气温≥10℃积温,这样的积温特别利于水稻的生长。广西各地区≥10℃积温5 000~8 000℃,是我国积温最高的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热量资源,这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

1.2水文特征

广西的水资源终年较为稳定,水资源补给主要以自然降雨为主,因此广西各地区降水分布极为不均匀。同时,受季风影响广西地区的降雨存在季节之分,每年夏季降水丰沛,而冬季干旱少雨。由于广西地区河流众多,以及熔岩地貌极为发育,地表水与地下水能相互转换,因此水资源极为丰富,这给水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1.3广西水稻种植面积

广西水稻种植面积分布情况见表1,主要以南宁、桂林、阳朔、柳州、北海、武鸣、贵港、桂平、全州和灵川10个地区为例。

2水稻高产稳产生产现状

2.1由于化学肥料的投入过大,导致高产水稻单产高

桂平地区的双季水稻,从2000年种植开始到现在,每年的水稻产量都稳定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1)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桂平区域内有充足的光照资源和热量,该区域内夏季温度在30~37℃,非常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同时该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2)桂平地区水稻施肥水平较高,有利于水稻高效的吸收养分,同时该地区的水稻颗粒较为饱满,干瘪颗粒较少,因此桂平地区水稻田的产量较高。而随着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发现,桂平地区内水稻田的施肥技术和施肥效果较高,但使用氮肥的效果极不明显,并且一味地依靠化学肥料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不是长久之计,化学肥料使用太过频繁会给水稻的再次种植造成阻碍。同时,化学肥料使用过多会影响水稻田土壤养分,导致水稻田养分流失过快,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污染。此调查结果表明,单纯地投入过高的化学肥料来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行不通的。因此,应不断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并不断改良水稻品种,从而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保障。

2.2提升水稻产量的关键是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同其他农作物一样,水稻的自然生长离不开光照。因此,要想提高水稻的产量,就必须从提高光照效果入手,建立高光效的群体结构,依据水稻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理论,从而不断提高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水平。根据相关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水稻的成穗率、结实率及颗粒的饱满度高是水稻群体结构的重要体现,水稻的茎蘖数和最高叶面积指数的消长不是平缓不变的,而是呈不断变化的抛物线状(R=0.742)[3]。此调查结果表明,要想提高水稻的产量,必须要对水稻生长的茎蘖数和最高叶面积指数的消长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最高叶面积指数的抛物线最高点(R=0.742)和茎蘖数(4叶以上)的研究数据,对叶面积指数最高点所需的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然后研发出同该营养成分相同的产品并投放到水稻田中,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3提升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首先,在水稻未播种之前,在水稻田中播撒红花草籽,正常情况下667 m2地播10 kg的红花草籽,红花能够有效地提升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改善土壤营养度[4]。而50 kg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水稻总产量的20%~35%。其次,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次数和化学肥料的用量,不仅能减少水土资源的污染,还能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还能提升水稻的抗病害能,以及改善水稻种植环境。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水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了水稻的质量,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创造了安全环境,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试验分析

3.1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育秧试验

要想稳步提高水稻的产量,首先要从水稻的育秧开始。因此,在培育水稻秧苗的过程中,应注意播种的温度、光照、水分,以及育秧播种的适宜范围和秧苗之间的距离,距离应当控制在3 cm左右,从而最大程度保障秧苗具有绝对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水稻的结穗率和结实率[5]。此外,在水稻秧苗培育过程中,应当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控制好化学肥料的用量,注意秧苗的病虫害情况,及时解决秧苗的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育秧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害能力。

3.2水稻栽培密度试验

秧苗的插播密度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各秧苗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过近和过远都会影响水稻的产量,而最佳的插播距离是8~10 cm。因此,应当依据桂平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质条件,采取插播的方式,提高水稻田中土壤的养分,提水稻自身的抗病害能力及水稻的种植栽培技术,从而提高广西各地区水稻的产量[6]。除保障水稻的产量外,还应提高水稻的生理调节能力,依据广西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从本质上提高水稻的产量。例如,针对贵港地区水稻出现的早衰现象,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害能力;针对桂平地区的水稻颗粒不饱满和水稻种植困难问题,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先进的防病害手段,因地制宜地种植不同的水稻品种,从而保障桂平地区水稻稳产,为该地区的水稻种植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进而提高该地区内水稻的产量[7]。

4结语

通过对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试验分析发现,要想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应从水稻的结穗率、结实率、栽培育秧技术及水稻栽培密度入手,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方式,以及合理的育秧技术,根据广西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合理地提高水稻田中土壤的营养成分及水稻自身的生理调节能力和抗病害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8]。

参考文献

[1]刘成.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15(33):16-17.

[2]龚金龙.籼、粳超级稻生产力及其形成的生态生理特征[D].扬州:扬州大学,2014.

[3]薛剑.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4]陈品.稻作方式的扩散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5]朱相成.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6]邹应斌.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1(2):254-262.

[7]孙春梅,陈川,邵文奇,等.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44.

稳产栽培 篇9

1 广西水稻栽培种植管理现状分析

受多种因素影响,广西地区高产高效水稻种植发展是极不均衡的。桂林、柳州和南宁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的高产高效水稻栽培发展情况较好。而在广大的山区地区,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良种选育情况不好,长期使用老品种、差品种,导致水稻抗病力、产量都较差,整体性能逐年下降。无科学种植技术的指导帮带,导致播种、育秧、移栽等时机掌握不好,影响了水稻生长进程。不少稻农未能意识到合理密植的重要性,田间水稻密度过高,反而没有获得很好效益[1]。对水稻的田间水肥管理不够科学,没有合理选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没有采取预先防治手段,造成到稻田病虫害常常集中爆发。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广西不少地区水稻栽培并未取得预期种植收益。

2 广西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面对广西地区水稻种植业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水稻种植获得最佳收益。

2.1 选择良种

要积极推广经当地农技部门选育好的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在选育过程中,要结合广西不同地区特殊的水文气候特点,综合考虑生其育期、产量、品质等要素,选育最适宜本地种植条件的优良品种,如玉丝1号、中广香1号、亚航金占和丰田优553等就是经种植表现非常不错的品种。在推广时,相关部门可推行良种补贴方式,以提高稻农的种植积极性。

2.2 选择适宜播种期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海拔气候特点和水稻品种特性选择最适宜的水稻播种期。由于广西各地气候等条件相差比较大,故每年的水稻种植次数、时间等差异也较大。例如,山区地区因气温比较低,就应采取一年一季的方式,选择在每年的6月中旬进行播种;南部温度较高的平原地区,可采取一年三季播种方式;对全区约70%的地区,应选择一年两季方式,3月播种,7月底-8月初收割,之后再进行插秧。在具体播种上,根据水稻品种的不同,可适当提前或延后一定时间的播种时间,以获得最佳种植收益。

2.3 合理育秧

育秧前要选择好苗床,所选苗床要便于管理、靠近水源、地势平坦、透气疏松、土层较厚、向阳背风、土质肥沃。播种前,要在苗床周围开好排水沟,将厢面平整好,去除大的土块,预留细土用作后期播种覆盖。按1 kg/667m2大田的标准确定播种量,种子均匀撒好后要浇透水,之后覆盖好细土,有条件的还要在上面覆盖好薄膜。

苗期前,要做好苗床保温工作,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打开薄膜通风散热。刚出苗时,应控制苗床内温度不超过25℃[2]。二叶一心期前,苗床内温度要不超过20℃;三叶一心期前,如果遇到气温降低,要进行盖膜保温,当遇到晴朗较好的天气时,还要及时进行炼苗。等到进入4叶期后,就可展开后续秧苗移栽工序。

2.4 及时移栽

移栽及时能够帮助秧苗更好生长,帮助其更快分蘖、促使更好的抽穗。如果是一段秧苗,则应在其生出5片叶时就应移栽,否则将超过秧苗的最佳移栽时间。移栽过程中,要将田面整平细,去除多余物和过大的土块。如果秧苗过小,更需整田保持精细。如果是二段秧苗,则应选在其生出约10片叶子时,再进行移栽。

2.5 合理密植

为使后期获得更好的产量收益,普通稻田栽插密度不能超过1.5万窝/667 m2,每窝最多2粒谷秧苗。另外,要根据气候条件和水稻具体品种特性确定最佳的栽种密度,过密过疏都会影响后续生长。如果稻田的肥力情况较好,就应稀栽,反之则要密植。

2.6 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其提供充足的水肥,使水稻生长获得足够的养分,并且提高植株抗病抗害能力,为实现更高收益奠定坚实基础。

栽秧前,先将稻田平整好后再用浅水进行栽秧;立苗时要保持好田间水分湿润;水稻分蘖时,茎蘖数要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脱水晒田。要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数,保持良好的田内通风通气状态,促使其根、芽生长保持正常[3]。齐穗后的1个月内,可让田自然晒干即可。生长后期,要防止水稻脱水现象的出现,如果遇到高温连晴天气,要适当浇足水,确保稻田内水分充足,防治出现枯死绝收现象。

经种植实践验证,一般土壤肥力情况的稻田,可按照5∶2∶5∶1的比例,施放氮肥、磷肥、钾肥和硫酸锌。施氮肥作为底肥、分蘖肥和孕穗肥时,比例应控制为5∶3∶2最佳;施钾肥作为底肥、孕穗肥和穗粒肥时,比例应控制为3∶1∶1为宜;锌肥和磷肥不能混合用作底肥。为改善土壤内的整体环境,防止出现板结等问题;同时,降低种植成本投入,要提倡施用农家肥等有机肥,如每667 m2施1 000~1 500 kg猪粪水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施肥效果。

2.7 病虫害防治

从种植实践看,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长势的最大因素。在广西地区,稻飞虱、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是最常见的病虫害,使水稻种植业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稻飞虱时,吡虫灵和扑虱灵对稻飞虱能够形成有效灭除效果;卷叶螟幼虫取食水稻的叶肉,造成稻叶出现白色条斑,使其发生大量减产,可选用阿维菌素或吡虫灵进行防治;稻瘟病影响水稻生长全程,必须在关键时期,如孕穗期或齐穗期进行用药,防治效果才能最好。防治时,可选用三环唑或稻瘟灵进行防治;纹枯病病菌可在成功越冬后影响水稻抽穗期全程,造成作物的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可选用井冈霉素于水稻处于分蘖期时进行防治,效果最好;稻曲病在水稻穗部发生较多,对谷粒形成很大危害[4]。预防时要从破口期前1周起开始贯彻整个水稻的破口期,经验证,选用链霉素的防治效果最好。

另外,要及时清除水稻田内的杂物杂草,保持良好的田内水肥管理状态,为水稻生长提供各种充足的必须养分,改善田内的整体生态环境,有效消除病虫害滋生蔓延条件。

3 结语

面对广西地区水稻栽培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部门、农技工作者和广大稻农,必须高度重视依靠水稻现代化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科技含量,才能确保水稻种植获得良好收益,才能使水稻真正成为广大稻农增收致富的有力帮手。

摘要:分析广西水稻栽培种植管理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选择良种、选择适宜播种期、合理育秧、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广西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广西

参考文献

[1]王红叶.寒地水稻高产高效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2]赵光明.寒地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3]宋天庆,赵慧珠.大理州中低产稻田成因及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探讨[J].云南农业科技,2012(4):4-6.

上一篇:慢性血液透析下一篇:社会责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