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肥试验

2024-07-01

追肥试验(精选八篇)

追肥试验 篇1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作物及品种

玉米, 品种鑫鑫1号。

1.1.2 供试肥料

45%复合肥 (N:12%、P2O5:18%、K2O:15%) , 46%尿素 (N:46%)

1.1.3 试验地点

肇东市太平乡东合村王成文屯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处理

T1 (减量5%) :底肥45%复合肥20 kg/667m2, 行间追肥46%尿素23.75 kg/667m2。

T2 (减量10%) :底肥45%复合肥20 kg/667m2, 行间追肥46%尿素22.50 kg/667m2。

T3 (减量15%) :底肥45%复合肥20 kg/667m2, 行间追肥46%尿素21.25 kg/667m2。

T4 (减量20%) :底肥45%复合肥20 kg/667m2, 行间追肥46%尿素20.00 kg/667m2。

T5 (对照) :底肥45%复合肥20 kg/667m2, 行间追肥46%尿素25.00 kg/667m2。

1.2.2 试验设计

共设5个处理, 采用大区对比法, 不设重复, 顺序排列。

1.2.3 试验调查内容

玉米物候期调查;玉米生物性状调查;测产考种调查。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物候期调查结果分析

试验处理T1、T2的物候期, 与T5一致, T3 (减量15%) 、T4 (减量20%) 的出苗期、拔节期, 与T5处理一致, 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较处理T5延长1d。说明:追肥减量5%、10%, 对玉米生育进程没有影响, 追肥减量15%、20%, 造成玉米生育进程拖后1d。

2.2 生物性状调查结果分析

6月30日, 玉米拔节期调查, 各试验处理的株高为49.7~53.5cm, 叶片宽度为7.1~7.5cm, 茎粗为1.1~1.4cm, 主根长度为20.5~21.9cm, 根鲜重为27.3~29.6g, 拔节期株高、叶片宽度、茎粗、主根长度和根鲜重等生物性状指标差异很小。说明:追肥减量5%、10%、15%、20%, 对拔节期玉米的长势没有明显的影响。

10月2日, 玉米成熟期调查, T1、T2的株高、穗位、茎粗、气生根轮数和气生根条数, T5基本一致, 处理T3、T4的株高、穗位和茎粗, 明显低于处理T5, 气生根轮数和气生根条数明显少于处理T5。说明:追肥减量5%、10%, 对后期玉米的田间长势没有明显影响, 追肥减量15%、20%, 明显影响后期玉米的田间长势。

2.3 产量性状调查结果分析

试验处理T1、T2的穗长、穗粗和秃尖长度及出籽率、籽粒含水量, 与处理T5基本一致, 试验处理T3、T4与处理T5相比, 穗长短1.8~2.1cm、穗粗细0.3~0.4cm, 秃尖长0.3~0.5cm, 出籽率低0.57%~0.75%, 籽粒含水量高0.39%~0.78%。说明:追肥减量5%、10%, 对成熟期玉米的产量性状没有明显影响, 追肥减量15%、20%, 明显影响成熟期玉米的产量性状。

2.4 玉米产量效益分析

试验处理T1、T2、T3、T4及处理T5的实收每667m2产分别为742.7kg、738.84kg、731.51kg、723.46kg和743.22kg。追肥减量5%、10%、15%和20%, 较常规追肥每667m2减产分别0.52kg、4.38kg、11.71kg和19.76kg, 减产幅度分别为0.07%、0.59%、1.48%和2.67%。说明:追肥减量5%、10%, 与常规追肥每667m2产基本一致, 追肥减量15%、20%, 较常规追肥每667m2产降低1.48%和2.67%。

试验处理T1、T2、T3、T4及处理T5的每667m2纯效益分别为428.4元、423.18元、411.01元、397.42元和426.94元。追肥减量10%、15%和20%, 较常规追肥每667m2纯效益分别减少3.76元、15.93元和29.52元, 减少率分别为0.88%、3.73%和6.91%, 追肥减量5%, 较常规追肥亩纯效益增加1.46元, 增加率为0.34%。说明:追肥减量5%、10%, 与常规追肥每667m2纯效益基本一致, 追肥减量15%、20%, 较常规追肥每667m2纯效益降低3.73%和6.91%。

3 结论

3.1 在试验条件下

追肥减量5%、10%, 对玉米生育进程没有影响, 追肥减量15%、20%, 玉米生育进程拖后1d。

3.2 在试验条件下

追肥减量5%、10%, 对玉米的田间长势及成熟期的产量性状没有明显影响, 追肥减量15%、20%, 对后期玉米的田间长势及熟期玉米的产量性状影响较明显。

3.3 在试验条件下

追肥减量5%、10%, 每667m2产量和每667m2纯效益与常规追肥基本一致, 追肥减量15%、20%, 较常规追肥每667m2产降低1.48%和2.67%, 每667m2纯效益降低3.73%和6.91%。

3.4 在生产上推荐

追肥减量5%~10%, 即:行间追肥46%尿素23.75~22.50kg/667m2。

摘要:为发展生态质量效益型农业, 减少化肥用量及残留, 提高农产品质量, 特进行了玉米追肥减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上推荐:行间追肥46%尿素23.7522.50 kg/667m2。

追肥试验 篇2

关键词 蚕豆;追肥;集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2

仁寿县兴盛镇常年蚕豆面积达68 hm2,是成都市借田镇和华阳镇鲜食蚕豆的主要供应基地。但单产不高,主要原因是“底肥磷肥一道清、普遍不追肥”。因此,在蚕豆需肥高峰的初花期实施氮钾二因素追肥试验,定量地确定在兴盛自然条件下氮、钾适宜的底肥、追肥比例,经示范验证后推广,对实现兴盛鲜食蚕豆产业的优质、丰产、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素设2因素:A因素为施氮量,B因素为施钾量。试验设3水平:A因素3个水平(每小区100、150、200 g);B因素3个水平(每小区400、450、500 g)。组合编码:①=A1B1、②=A2B1、③=A3B1、④=A1B2、⑤=A2B2、⑥=A3B2、⑦=A1B3、⑧=A2B3、⑨=A3B3。小区设置:面积20 m2(宽4 m、长5 m)。区组设置:4次重复。

1.2 技术规程(概要)

轮作,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磷、钙100%作底肥,氮、钾执行试验设计),规范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编制两向表

分小区单收、单晒,称质量,编制试验两向表(见表1)。

A1=①+④+⑦,A2=②+⑤+⑧,A3=③+⑥+⑨;

B1=①+②+③,B2=④+⑤+⑥,B3=⑦+⑧+⑨。

2.2 统计计算

分解自由度。

df总=abn-1=35

df区=n-1=3

dfA=a-1=2

dfB=b-1=2

dfAB= dfA . dfB =4

df误= df总- df区-dfA-dfB-dfAB==24

分解平方和。

C=T2/ abn=2552.27

SS总=Σx2–C=15.39

SS区=ΣT区2/ab–C=1.94

SS处=ΣT处2/n–C=7.36

SS误=SS总–SS区–SS处=6.09

SSA=ΣTA2/bn–C=2.92

SSB=ΣTB2/an–C=4.41

SSAB= SS处–SSA–SSB=0.03

方差分析。查F表,将查表值与上述计算结果、查表值填入表2。

F测验。

F区=2.55FA=5.75>F0.01,2/24=5.61,施氮间差异极显著。

FB=8.68>F0.01,2/24=5.61,施钾间差异极显著。

根外追肥在单季稻上的应用对比试验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为单季超级稻品种Y两优1号;根外追肥的肥料为磷酸二氢钾、尿素。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于南陵县工山镇红星村小屋基—农户责任田进行, 面积400m2, 前茬作物为油菜。土壤为次潜砂泥田, 肥力状况一般, 排灌条件较好, 田地平整为长方形。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用只含0.3%磷酸二氢钾溶液900kg/hm2在灌浆结实期连续喷雾2次, 每次间隔4d (A) ;用含0.3%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900kg/hm2同期连续喷雾2次, 每次间隔4d (B) ;用清水同量同期连续喷雾2次 (CK) 。试验田均等分为3块, 共设3个小区, 不设重复。每个小区栽培、施肥、田间管理, 病虫草害防除等措施均相同。

1.4 试验实施

2008年5月6日播种育秧, 6月5日移栽本田, 栽插规格, 株行距16.7cm×23.3cm, 宽行窄株。8月13日和8月17日实施根外追肥2次。

1.5 考察内容与方法

主要考察千粒重、结实率、理论产量、实收产量。采取5点法抽样调查, 即完熟时每个小区每点抽取10穴稻株考察, 分别取5点调查其千粒重、实粒数、总粒数、穴有效穗数, 推算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穴有效穗数×25.5万穴/hm2×每穗实粒数×千粒重×10-6 (kg) (千粒重单位为g)

然后分小区收获, 单打, 单收, 晒干扬净称重, 统计实收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9月17日随机抽样, 22日收后晒干扬净称实收产量。考察和统计各处理超级稻的经济性状, 结果记载见表1。

由表1可知, 各处理的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以及结实率差异不大, 其中处理B表现最好, 处理A次之, 对照相比最低, 这可能与各处理前期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除相同有关。但千粒重、理论产量、实收产量各处理差异明显, 处理B表现最好, 处理A次之, 对照最差, 这与根外追肥的配方科学化和不用营养液来进行根外追肥等有明显关系。因为尿素是水分子有机物, 与稻叶面组织的蜡质层同属有机物, 易被吸收, 从而带动无机离子的吸收, 而磷酸二氢钾又是高浓度磷、钾二元复合肥, 水稻后期叶面喷肥能降低叶片和根系的衰老速度, 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运输和转化。因此, 处理B最好, 处理A次之, 对照最差。

3 结论与讨论

(1) 本试验表明:通过根外追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 平均增产320kg/hm2;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 平均增产418kg/hm2。同时, 通过叶面喷肥能加强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的活力, 增强抗倒伏性。

(2) 根外追肥一般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效果最好, 适宜于始穗期, 最迟可到灌浆初期。此阶段由于水稻根系活力下降, 利用叶面吸收养分迅速且利用率高的特点, 进行根外追肥可以迅速补充养分。由于磷肥的土壤利用率较低, 通过根外追肥效果很好。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谷粒宝等是良好的根外追肥材料。根外追肥的时间以晴天傍晚和阴天进行为宜, 水稻抽穗应避开开花时间 (早上9~12时) 。

(3) 叶面追肥应注意溶液浓度不宜过大, 以免烧灼稻苗, 特别是过磷酸钙和尿素液不宜过浓。优质早稻可在齐穗期开始每隔7d根外追肥1次, 每次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加尿素7.5kg/hm2对水1 125kg喷施;晚稻后期秋高气爽, 昼夜温差大, 光照不足, 根外追肥效果更佳。一般氮素代谢正常或偏旺、叶色浓绿的群体不宜喷施氮肥, 可追施磷酸二氢钾。对于缺氮、叶色偏黄的群体, 以追施氮磷混合液为好。

(4) 要使老百姓相信, 必须要做好对比试验, 让他们亲眼目睹科学种田的好处, 进而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得以推广, 切实为他们带来实惠。本试验单纯从一块田地产量提高320kg/hm2以上来看, 就比较效益而言, 意义不是很大;如果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土地经营由分散的、小规模的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特别是种田大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角度来考虑, 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摘要:根外追肥在单季超级稻上的应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灌浆结实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 有利于提高超级稻单位面积产量, 增幅4.1%, 且延长根和叶的寿命, 增强抗倒伏性。

关键词:根外追肥,单季超级稻,应用

参考文献

[1]颜学祥, 伍玉春.水稻控氮稳磷增钾及根外追肥栽培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 2002 (5) :15-17.

[2]卢隆杰.水稻生殖生长期的根外追肥新技术[J].河南农业, 2003 (8) :21.

[3]卢隆杰, 苏浓, 岳森.根外追肥防治水稻病虫害[J].吉林农业, 2003 (7) :22.

[4]张启迪.农作物根外追肥的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 2000 (1) :24.

[5]黄锦文, 梁义元, 刘春文.根外追肥对水稻光合特性用产量的影响[J].福建稻麦科技, 2001 (3) :1-3.

芝麻追肥的施用方法 篇4

一、苗期追肥

在土壤瘠薄、基肥不足、幼苗生长瘦弱的情况下,可先少量追施提苗肥,以稀释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效果较好。此时芝麻根系较浅,施肥时应尽量浅施。

苗期追肥一般在定苗后进行,分枝型品种在分枝前,单秆型品种在现蕾前。一般每亩可用尿素2.5千克,或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据试验,“板茬”播种的夏芝麻,苗期每亩追施厩肥 1250千克,产量可达51.1千克,比未追肥的(产量43.5千克)增产17.5%。如果土壤肥沃,基肥充足,幼苗生长健壮,在苗期可不追肥。苗期追肥一般以开沟条施为好。

二、现蕾初花阶段追肥

芝麻进入现蕾初花阶段,根系吸收能力增强,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干物质积累显著加大。因此,对养分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此时追肥能促进花芽分化,并为盛花结蒴阶段对养分的大量需求奠定基础。据试验,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现蕾初花阶段追肥效果最为显著。如在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1500千克做基肥的基础上,再以12.5千克硫酸铵做追肥,苗期施用时,每亩产76.7千克,比未追肥的增产37.23%;现蕾期施用时,每亩产86.7千克,比未追肥的增产54.14%;盛花期施用时,每亩产77.1千克,比未追肥的增产37.85%。花期一般追肥1~2次,若土壤保肥供肥性好,可在初花期一次性追施;反之,可在现蕾初花期多施,开花结蒴阶段补施,宜早不宜迟。一般每亩施尿素6~8千克,或硫酸铵15~25千克,或碳酸氢铵15~35千克,或人畜粪水2000~2500千克。在缺硼的地区应施用硼肥。

施肥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条施或点施,应在行中间开沟条施或点施,施入深10厘米左右土层中,以利根的吸收,然后覆土,清除田间杂草。二是撒施,在撒播情况下,除腐熟饼肥或颗粒状尿素掺土撒施,随即中耕松土掩肥外,其他各种化肥都应开穴点施(即在距芝麻15~20厘米远的地方挖穴施入,施后盖土),切忌撒施,如硫酸铵为粉末状、硝酸铵易潮解,都容易粘附在芝麻叶片茸毛上,引起烧苗。天气干旱时,施后灌水,才能充分发挥肥效。三是在植株行间通过划沟串施于畦内,入土深度5厘米左右,要杜绝地表撒施,尿素、硫酸铵浅施,碳酸氢铵宜深施。结合中耕,如果天旱,追肥后须浇水。另外,在芝麻始花期每亩撒施草木灰100千克或氯化钾10千克。

三、开花结蒴阶段追肥

芝麻开花结蒴阶段是蒴果和种子相继形成,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也急剧上升。为了满足芝麻开花、结蒴期间对养分的最大需要,防止后期脱肥,追施速效肥十分必要。花蒴肥施用得当,可有效减少空梢,使种子发育良好,提高芝麻产量。以追施适量的速效性氮肥、磷肥效果较好。如每亩追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各7.5千克,在盛花期追施的每亩产98.3千克,比未追肥的增产30%。实践证明,此阶段追肥宜早不宜迟,最晚不要晚过盛花期,追肥过迟,若遇阴雨天气,容易造成贪青晚熟,使病害加重。据试验,在芝麻开花后10天,每亩追施1千克硫酸铵,可增产1.3千克;而在开花后1个月(接近终花期),每亩追施1千克硫酸铵,只增产0.68千克。

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芝麻追肥应与中耕、培土、浇水等田间管理相结合,有利于使土壤和肥料融合,防止肥料散失。在墒情不足时,追肥后浇水,有利于根系吸收,充分发挥追肥的增产效果。追肥要集中施用,以条施和穴施为最好。追施氮素化肥时,宜施在离植株根基3厘米以外的土内,以防伤根和烧叶。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 邮编:413002)

小麦合理追肥技巧 篇5

1、对生长正常、肥力水平较高的麦田, 应在拔节期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

2、对于中等肥力麦田, 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 并喷施新高脂膜, 提高化肥有效成分利用率。

3、对于生长较差的三类麦苗, 应在早春划锄的基础上, 于返青期和拔节期两次进行追肥, 并喷施壮穗灵, 以促进春生蘖成穗, 提高成穗率和促进小花发育结实, 增加穗粒数。

4、对于播种时未施底肥或施肥量少的晚茬苗, 应在土壤刚刚化冻时借墒追肥, 但不宜浇返青水, 以免造成地温下降、土壤透气性差, 影响小麦植株生长。可在精细划锄的基础上, 在小麦起身初期进行肥水促进, 以每亩追施10千克左右尿素为宜。

浇水应于平均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进行, 以免浇水过早发生冻害。同时喷施新高脂膜, 可保墒防止水分蒸发, 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

蔬菜叶面追肥“六注意” 篇6

施肥浓度过高, 易发生肥害或毒素症;浓度过低, 则达不到追肥目的。一般来说, 各种肥料适宜的喷洒浓度是:磷酸二氢钾0.2%~1.0%, 尿素0.5%~1.0%, 氯化钙0.3%~0.5%, 硫酸镁0.1%~0.2%, 钼酸铵0.02%~0.1%, 硫酸锰0.05%~0.10%, 硼砂0.01%~0.2%, 硫酸锌0.05%~0.2%, 硫酸亚铁0.2%~1.0%, 硫酸铜0.01%~0.05%。

2. 注意追肥时期。

叶面追肥的时期应根据蔬菜和肥料的种类而定, 一般在蔬菜需肥关键时期 (如苗期、始花期或中后期) 的喷洒效果比较好。

3. 注意追肥用量。

叶面追肥一般用肥量较少, 具体用量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而定。一般667平方米施肥液40~75千克, 尽量提高喷雾器的雾化程度, 使雾滴细小, 要全株喷施尤其是新生叶片及叶片的背面, 做到不漏喷、不重喷, 以蔬菜茎叶沾湿但不下滴为准。根据蔬菜生育期的长短, 以喷施2~4次为宜。

4. 注意追肥时间。

为减少肥料在喷施过程中的损失, 有利于叶片进行吸收, 应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喷施, 使肥液在叶面有较长的浸润时间。若喷后遇雨, 应及时补喷。

5. 注意追肥部位。

喷施部位对叶面肥追施效果的影响与喷施元素有关。各种养分在植株体内移动的速度不同。移动性较强的元素有氮、钾、钠等, 能移动的元素有磷、硫、氯等, 部分移动的元素有锌、铜、锰、钡等, 对这类元素, 在喷施肥液时对追肥部位要求不严。对不能移动或移动性差的元素, 在喷施相应肥料溶液时宜喷洒在新叶上, 如喷到老叶上, 则收不到预期效果。

6. 注意混合效果。

作物根外巧追肥 篇7

一、肥料品种要适宜

肥料的种类很多, 但有的适合叶面喷肥, 有的不适合。如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浸出液、磷酸钾、硼砂、钼酸铵、硫酸锌均可叶面喷施;而一些含氯离子、易挥发及难深性肥料就不可叶面喷施, 如氯化铵、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等。

二、喷洒浓度要适宜

根外追肥要根据不同的肥料采用相应的浓度进行喷施:尿素1%~3%, 磷酸二氢钾0.3%~0.5%, 硼砂0.1%~0.2%, 硫酸锌0.1%~0.3%, 钼酸铵0.03%~0.05%, 过磷酸钙浸出液2%-4%, 硫酸铵0.2%~0.3%。

三、要有针对性

根据作物和土壤缺肥情况,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喷施。如果作物瘦弱发黄, 说明缺氮, 应以喷氮肥为主;如果作物生长一般, 应以喷施氮、磷混合液为主;如果作物茎叶嫩纱, 应以喷磷、钾混合液为主。

四、在需肥的关键期喷施

不同作物需肥的关键期不同, 要灵活掌握。如小麦应在齐穗后喷施;大豆、花生、油菜应在始花和盛花期分别喷施;玉米、高粱应在灌浆期喷施;甘薯、马铃薯应在果实膨大期喷施。

五、喷施的部位要得当

叶的吸收能力是新叶强于老叶。单子叶作物如小麦等, 叶面叶背气孔差不多, 叶面又易粘肥液, 应喷叶的正面;双子叶植物如大豆、棉花, 叶背的气孔多于叶面, 而且叶背的海绵组织吸肥能力较强, 叶子正反面都应喷到。

六、喷洒量要充足

具体用量要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时期来确定。总的要求是以肥液将要从叶面上流下但未流下时最好。一般每亩用肥液量50~70千克, 在整个生育期喷施2~3次, 两次间隔7~10天为宜。

七、选好喷肥时间

根外追肥在比较湿的天气进行最好。晴天要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施, 阴天、无风的天气可全天喷施。

八、一喷多效

将2种或2种以上肥料混合喷施, 可提高工效, 节肥省药。但是在混合时注意, 不能将酸性和碱性作用的肥料或农药混合在一起。

九、肥液喷洒要均匀、周到

肥料大多以固体形态存在, 使用时, 应充分搅拌, 让其完全溶解。喷洒要均匀周到, 不要漏喷, 也不要重复喷施, 以免造成肥害。

十、添加活性剂

苗木生长期应如何追肥等 篇8

1.追肥种类。追肥一般采用速效肥或腐熟的人粪尿。苗圃中常用的速效肥有草木灰、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化学肥料。

2.追肥数量及次数。在土壤保肥力好、降雨量不大的地方,追肥每次用量可多些,次数可少些;土壤保肥能力差的沙土或降雨量多的地方,追肥次数宜多而每次用量宜少。一般苗木生长期可追肥2~6次,第一次要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左右,幼苗长出数片真叶时施用。以后每隔10天左右追施一次。最后一次追肥时间要在苗木停止生长前1个月进行。施追肥时要由稀到浓,量少次多,适时适量。

3.追肥方法:可分为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①土壤追肥。分干施法和湿施法。干施法是将肥料沟施,沟施的深度应在根系的分布层,以利苗木对肥料的吸收。湿施法是将肥料加水使成液体,全部均匀地施在育苗地上。②根外追肥。即在苗木生长期将速效肥料溶液喷洒在苗木叶片上,让肥料溶液逐渐渗入叶内为植物所吸收。为了使溶液能以极细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叶面上,以利于叶片的吸收,应使用压力较大的喷雾器进行喷洒,时间最好选择傍晚时分。喷后2日内若遇雨失效,应在雨后补喷1次。(湖南省岳阳市许市镇果树场邮码:414017 电话:0730-8130035)

棉花根外补硼技术

1.喷施前硼肥要充分溶解。叶面喷硼大多用硼砂,而硼砂在40℃热水中才易溶解,因此在配制硼砂溶液时,必须先用60~70℃的热水溶解,搅动至无沉淀为止,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硼液配制好后应及时喷施,以免久置使硼结晶析出,影响硼肥的效果。

2.严格掌握喷硼的浓度和次数。叶面喷硼的浓度宜用0.1%(硼砂含硼17.5%)或0.2%(硼砂含硼11.35%)的硼砂水溶液喷施。浓度过高会使棉花叶片失绿变枯,浓度过低起不到补硼的效果。叶面喷硼以蕾期和花期为好,一般缺硼的棉田喷施2~3次为宜,每次间隔10天为佳。

3.科学喷硼,提高补硼效果。硼肥液的喷施量应视棉株生长量的大小而定,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喷肥液50~75公斤,喷施时,要求叶片正面和背面都喷到,并且特别注意喷湿叶的背面,以加快叶片的吸收率。

上一篇:基于教材立于课堂下一篇:测量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