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商务酒店

2024-09-02

中端商务酒店(精选三篇)

中端商务酒店 篇1

关键词:中端商务酒店,品牌连锁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国内公民旅游日渐成为旅游的主体;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 使得中端商务旅游日渐增多。满足巨大的国内游的市场需求和中产阶级的休闲旅行的需求, 以及大量新兴财富阶层和创业主体的商务新需求, 成为酒店业新的努力方向。

一、中端商务酒店的术语解释

依据“2006中国商务酒店产业发展峰会”的术语解释, 中端商务酒店的概念可以参考欧美国家对于酒店档次的划分。中端商务酒店即Mid-Scale Hotel, 全称是Mid-Scale Hotels with/without Food&Beverage。按质量价格档次来分, 它的上一级是高端酒店, 下一级是经济型酒店。即以中等的价格, 全系列的增值措施, 向追求价值/性价比的顾客, 提供舒适的设施、良好的房间, 以及有限的服务。

参照我国《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的要求, 以上描述的酒店类似于我国的三星级酒店, 以及部分设施服务较好的二星级酒店。因此, 这里所指的中端商务酒店, 就是指我国现存的三星级酒店, 设施与服务较好的二星级酒店, 甚至一些设施服务较差的四星级酒店;以及设施服务与此类似的未评星的酒店、宾馆、招待所等。

二、目前国内中端商务酒店的现状

从产业结构来看, 目前高端市场, 以国内各一线城市的高星级酒店为主体, 正处在稳步提升的阶段;经济型酒店在资本的推动下处于超常规发展态势, 增长快速, 如家、锦江之星等知名品牌正在全国迅速扩张。由此可见, 国内高星级酒店占据着高端市场, 经济性酒店占据地段, 而中端商务酒店市场有着巨大的产业存量, 导致产业结构供求之间出现了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状态。

我国现有中端星级酒店6200多家, 与其类似标准和规模的酒店大约有2万多家。中端饭店普遍经营欠佳, 以目前我国饭店经营情况最好的上海为例, 2006年1月到12月上海三星饭店的经营特征是:平均每天房价在333.92元, 比2005年下降3.2%;平均出租率为60.02%, 比2005年下降0.20%。中端饭店无论从盈利率还是客房出租率, 都远远低于经济型和豪华型饭店。

中端商务酒店大多单体经营, 既缺乏强势品牌, 又无法形成规模优势, 因而盈利能力较低, 持续竞争力弱化;它们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管理不善、品牌不突出、缺乏科技含量、急需更新改造等一系列问题。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 中端商务酒店面临营销创新。

三、中端商务酒店营销模式创新

针对中端商务客人追求实惠的价格, 不错的形象, 非常好的网络设备可以全域无限上网, 简单的健身场馆及会议服务, 当地特色简单餐饮等需求, 中端商务酒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连锁品牌经营

随着中国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 国内商务活动更趋多元化, 便捷化和专业细分化, 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商务需求, 催生更多的商务型、智能信息化和专业化商务连锁酒店品牌的诞生。针对中国绝大部分中端商务酒店单体经营, 既缺乏强势品牌, 又无法形成规模优势的特点, 可以借鉴国外中端商务酒店连锁加盟的经营模式, 形成连锁品牌。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需要职业经理人的参与,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融入。例如从1991年开始, 洲际酒店开始尝试性地开拓介于经济型和四星级酒店之间的中端商务酒店。品牌连锁的关键是如何确保拷贝不走样, 管理法则的实施是最重要的, 应该在销售、运营、培训、质量、分销、设计和拓展等方面给加盟者以支持。例如“快捷假日”资源中心, 对工程设计、酒店销售、运营支持等提供指导;另有一套平衡测量体制, 在自我评价之余还对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 酒店硬件质量进行测评。

2. 注重产品导向

各个档次的酒店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它决定了在市场中的位置, 由此制定适宜的营销战略和策略。酒店的地理位置、建筑装饰风格、设施设备、服务项目, 以及员工服务能力应根据中端商务客人的消费需求特征加以配置集成, 应摒除那些不必要的附加服务和设施, 重视设计沐浴和睡眠、简单健身, 服务设施和服务标准化, 加强无线上网功能, 提供很好的客户激励计划。

3. 灵活运用价格策略

由于设施和服务要优于经济型酒店, 价格低于豪华型四、五星级酒店, 中端商务酒店的价格介于经济型酒店和四星级酒店之间, 在一线城市, 一般比经济型酒店贵5 0元~100元之间。中端商务酒店可以综合运用渗透定价策略、满意定价策略、折扣策略, 以及差别定价策略等。

4. 细节服务提升商务便捷性

中档商务连锁酒店在商务设施配备上强于经济型酒店, 而且应注重细节化和个性化服务。例如汉庭的商务房间里备有免提电话, 这考虑到客户可能有开电话会议的需要;上网端口也有两个, 一个在桌子边, 一个床边, 而在公共区域则是全无线覆盖。另外, 在酒店内还设置了免费上网区, 供需要上网但又没有带电脑的客人使用;包括打印和复印也是限量免费的。另外, 酒店还设有商务会所, 专门给客户用于洽谈生意使用, 会所提供自助的免费咖啡、茶饮。汉庭更是把“书香汉庭”作为自己的品牌标识之一, 商务会所的书架和客户内的小书柜, 均有免费提供的书、杂志等供客户阅读。香江戴斯则拥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西餐厅, 配备了商务中心。

参考文献

[1]中端商务酒店开始受宠2007-4-18第一财经日报

酒店都往“中端”靠? 篇2

“中端酒店”成了中国酒店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这会否将10年前经济型酒店的野蛮增长历史,再重演一遍?

因为从事美容美发业,黄昊经常往返于广州与海口之间。这两年,他是环市路星程酒店的常客,“300多元的房价含早,地理位置也很不错。”然而这半年来,他发现自己只要预算宽松多几十元,就能住上天河雅乐轩、柏高这样的酒店。“这些酒店更新、价格优惠力度也大。”

在黄先生的商旅过程中,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加码中端酒店业务:柏高酒店隶属于广州柏高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定位于豪华商务连锁酒店;雅乐轩从前属于喜达屋酒店集团,目前归为万豪酒店集团拥有,主打时尚与新潮。国内市场面临着消费需求的升级,经济型酒店的盈利空间已经产生了瓶颈,因此很多酒店从业者干脆将酒店升级转型成中端酒店品牌。

无论二三四线城市或名胜度假地,中端酒店渐成中产阶层的出门选择。图为三亚假日酒店。

转型中的经济型酒店

转型好像成了危机中的经济型酒店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虽然铂涛集团今年把7天连锁成功完成了私有化,但其实一直并不顺利,并且连续遭遇加盟商危机。铂涛集团在今年3月也被上海国企锦江以占股81%的方式收购。

其实从2013年之后,整个酒店行业受经济政治宏观环境的影响,营收不断下降,利润也越来越薄。而另外一方面经济型酒店扩张又过于迅速,导致市场恶性竞争。

对比更强烈的是如家,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均出现下滑,整个财年净利润只有1.67亿元,比2014年财年大幅度下滑了67%,这也是如家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更何况如家刚在2016年4月从美国退市,并入了国企首旅集团的怀抱。

大多数经济型酒店前期都是通过直营的方式来树立品牌,后期则通过加盟的方式来盈利。然而像如家这样的品牌,创立于2001年,已经面临产品老化的问题,而且诸多酒店品牌兴起,品牌也存在被弱化的问题,盈利下滑无可避免。

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黄金时期,应该是在2000年到2009年。大部分的酒店品牌和加盟商都是在这个阶段催生出来。据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介绍,目前经济型酒店的物业租赁成本和员工工资相比10年前上升了3倍,但是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却没有随成本上升而升高。高成本和低房价,这一对矛盾,进一步压缩了经济型酒店的利润空间。

而同样需要看到的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并不算慢。口袋里有粮的消费者开始愿意去进行更高消费,曾经出于出行便捷平价需求而产生的经济型酒店一下子陷入尴尬。转型升级成为中端酒店从而应对这一部分消费变化,是大多数经济型酒店品牌转型的直接动力。

还是以如家为例。如家推出了两个中档酒店品牌—和颐和如家精选。2008年,和颐出现,这在当时还是有前瞻性的,然而眼下只开出了60多家店。年初出现的“和颐事件”,直接打击了品牌形象。

铂涛则是通过人群细分的方式来进行酒店产品开发。因此铂涛旗下大概有着目前同一酒店品牌最多的中端线—丽枫、喆啡、ZMAX潮漫、希岸等。丽枫定位的是香熏,喆啡则是咖啡文化,而潮漫酒店则着眼社交。各个品牌独立运营,但又共享铂涛的供应链、商务开发、财务、法务等平台资源。

锦江方面也在加紧转型,看到中档酒店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红利存在巨大的成长与整合空间,目前锦江已拥有康铂和锦江都城两大中端酒店品牌。

国内另一经济型酒店大鳄——华住,比如家更早提出布局中端酒店。其在2006年便开始运作“全季”,目前规模突破200家,是国内发展最迅速的中端酒店品牌之一。全季的客户定位很明确,就是中端商务人士,酒店设计以原木为主色调搭配相应软装,房间元素则都走简约风格。但全季在二三线城市的定价和高星级酒店相差并不算太大,这也可能是导致它后续拓展开店速度变慢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能阻碍中端酒店的爆发性增长,而大部分如“全季”这样的中端酒店新生品牌其实也都是从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中裂变出来的。

外资加快布局

然而看重中端酒店市场的,不只是本土品牌,外资品牌仍然看好中国酒店业市场。

过去十年,酒店的高端品牌扩张非常快,国人熟知的高端奢华品牌包括华尔道夫、半岛、文华东方、豪华精选、四季、柏悦、悦榕庄、安缦等等品牌悉数入驻。而随后,各大酒店集团的中档品牌也逐步被带进,外资酒店品牌也开始将开业酒店从高端下探到中端。

今年5月中旬,洲际酒店旗下的智选假日与上海亚旗商务酒店有限公司签订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份特许经营协议,7月又马上签订了三家新酒店。

希尔顿截至2015年底已经在大中华区开了71家酒店,并有205家正在筹备。实际上希尔顿在过去的三年已经向中国引入了希尔顿花园酒店和欢朋酒店。而欢朋酒店是与中国的铂涛集团独家合作,并由铂涛负责中国的市场运营,并计划在未来十到十五年时间推出四五百家欢朋。比如万豪就刚刚将旗下德“万枫”通过授权的方式引入中国,这也是万豪目前在中国经营的第一个中端酒店品牌。

凯悦酒店集团亚太区品牌及商业策略资深副总裁曹嘉玲(Carina Chorengel)在采访中指出,凯悦全球有12个品牌,目前在中国有6个品牌,而其中的凯悦嘉寓及凯悦嘉轩则是今年刚引进内地,4月份深圳机场凯悦嘉轩酒店(Hyatt Place)与深圳机场凯悦嘉寓酒店(Hyatt House)开业。“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城市周围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四五线城市都在快速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现在的概念是“精选服务”品牌—凯悦嘉寓和凯悦嘉轩,比较适合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地方,包括北京、上海的周边地区和卫星城等。”曹嘉玲表示。

而雅高集团则选择和华住达成战略合作,将旗下诺富特、美居等品牌交由后者进行经营。

利用本土酒店品牌做代理进入中端酒店市场,很自然成为各个觊觎中国酒店市场的外资品牌最政治正确的选择,像铂涛这样拥有超过8000万会员的本土品牌尤其备受青睐。 外资酒店品牌很多都选择了轻资产的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也就是通过品牌代理的方式,这对于双方其实都是利好,可以借助外资品牌强大的品牌能力来推广本土品牌的知名度,也能更快地完成市场迭代。

这种合作其实也是出于战略上的无奈。大多数外资酒店的中端酒店品牌在国外运作已经相对成熟,但对于亟待成长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国外中端酒店品牌知名度明显不如其高端品牌,这也导致这些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面临着难以拥有和大型开发商自如谈判的权利。而和小型租赁物业或者小型开发商合作,又面临着落地转化的难题,毕竟做惯了高端品牌的外资酒店匮乏的,恰恰是熟悉国内市场落地推广的专业人才。而且外资品牌外派员工的薪水较高,而中端酒店从定价上来说又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人力成本压力。

有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外资中档酒店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其居高不下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导致外资中档酒店相较于本土品牌一直存在着房价偏高。”即便其转向投靠OTA平台,但较高的佣金比例也会导致其RevPAR(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和净利润被持续摊薄。

中端是未来酒店品牌格局的关键?

是经济发展导致中端酒店的兴起吗?

根据福朋喜来登与界面公布的2016年大中华区中产阶级旅行调查报告,调查发现:73%中产阶级旅行者青睐价格适中并提供舒适简约体验的出行选择。这次调研的对象为年收入在20万到50万间的中产人士身上,抽取1.4万有效数据。报告显示,无论商务出行或休闲度假,他们在出行选择入住酒店时也十分注重对标准化设施与服务的考量,包括舒适的睡眠和沐浴体验,高效的办公设施及会议设施,标准的餐饮体验和健身设施。

强大的市场需求,令中档酒店看上去还存在着令人艳羡的上升空间。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表示,中国酒店市场呈现“哑铃形”结构,相对高端、低端酒店,中端酒店才刚起步,市场渗透率比较低,行业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但竞争正逐渐升温。

为什么中端酒店现在才在中国实现“爆发性”增长?洲际酒店集团中国区智选假日酒店副总裁邱尤在《每日经济新闻》中就曾表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政策等大环境比较好,也让业主有兴趣投资中端酒店这一块。另外,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些工作更多的要在三四线城市开展,而三四线城市恰恰非常缺少中端酒店……”

他也坦言,目前整个行业的情况均在于人才较为缺乏。

对中端酒店缺乏严格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确实给酒店从业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想象空间。再者,中端酒店很关键的一点是对其自身品牌的精确定位,不是低端酒店的门面改造,也不是高端酒店的刨除服务。而这一点,恰好是大多数正在跑马圈地的中端酒店业者所匮乏的。它所体现的,应该是以一个中等的价格,但仍然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服务体验。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中端酒店的定位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共同的是它们都开始尝试配套一些元素提高酒店的附加值:比如“全季”会在酒店内举办一些演出,聚集了包括摄影师陈漫、雕塑家任军、画家潘曦这样的艺术家来作跨界合作。原汉庭新品牌业务部CEO执行副总裁王海军所创办的“亚朵酒店”就定位为“认为酒店”,通过与三联书店合作给酒店客人提供阅读书籍,并且支持异地还书,从而集结了一批热爱阅读的粉丝。王海军甚至提出了一个叫做“第四空间”的概念,混合了旅游度假、书店、餐饮等业态,而这种跨界运营为亚朵贡献了大约15%的增量收入。

中端商务酒店 篇3

一、中端单体酒店概念的构建

在我国酒店业中, 占酒店总量85%以上的中小型酒店活跃在中端市场。这类酒店处于产权单一, 资金实力较为薄弱;无明确的经营理念, 无较为清晰的市场定位;管理水平较低, 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较为落后;效益较差的状态。通过对概念的总结及补充, 该类酒店具有如下特征:

(一) 产权单一资金实力较为薄弱:

单体酒店与酒店集团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资金的实力。单体酒店无法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兼并活动来扩大本企业的市场份额;自身的规模也很难扩大。

(二) 经营理念模糊市场定位不明确:

单体酒店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受, 其根源在于相同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经营理念 (而非服务) , 以及定位不明确造成的产品雷同、目标市场模糊等现象。使得该类酒店没有特色 (如呼和浩特市的香江酒店) 。

(三) 软硬件设施落后:

由于资金的有限, 导致单体酒店无法更新较为陈旧落后的硬件设施;无法网罗优秀的管理人才、服务人才, 致使单体酒店的服务质量下降。

(四) 单体酒店一般具有相当的规模:

与个人经营的旅店不同, 单体酒店一般具有相当的规模;此类酒店产权的所有者一般抱有“地产保值”的念头, 不会积极参与市场上的兼并;并且房价在150-400元/标准间/夜的水平;低效率的运行,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五) 单体酒店的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因其不具备当下同规模或同价位酒店所具备的比较优势, 致使其处于运行的效率较低下、勉强能够维持酒店正常运转的濒危状态。

(六) 普遍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由于单体酒店的形成具有一定特殊性, 造成单体酒店中行政色彩浓厚。

二、中端单体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普遍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通过对大部分中端单体酒店名称的搜集, XX市宾馆、XX机构招待所等一类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名字占据中端传统酒店的半壁江山。该类酒店依然保持较为传统的经营模式, 设施简单、服务人员少、可提供的服务有限, 仍然采用招待行政客人获得政府固定拨款的经营模式。自八项规定出台以后, 行政客人数量的急剧减少导致该性质的中端单体酒店无法生存。

(二) 缺乏酒店文化:

中端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单体酒店缺乏起码的酒店文化, 没有酒店的核心经营理念、没有关于酒店的故事、一切行为准则均向“钱”看齐, 造成了一种影响极其恶劣的组织风气, 使整个酒店显得浮躁, 浅薄。

(三) 经营理念落后:

中端单体酒店的局限性导致了人才缺乏的必然性。致使中端单体酒店既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又没有差异化的产品, 战略目标不清晰, 酒店的发展处在一种见机行事的状态。整个中端单体酒店显得没有方向。

(四) 人才流失严重:

酒店产业是第三产业, 是服务性产业, 因此员工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酒店的声誉。然而酒店行业的员工的流失成本远远高于其它行业。根据相关调查,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失率在30%左右, 一些酒店达到45%。这个数值在传统酒店行业中将会占据更大比重。该现象导致传统酒店的人力资源支出加大, 以及有人才流失严重引发的恶性循环。

三、供应链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 综合考虑经营目标、组织架构、管理体制、员工素质等因素, 选择适用的SCM管理方法和技术。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即时管理制度、快速反应策略、有效客户响应流通模式、配送资源计划解决方案等, 可供选择的技术主要有电子数据交换、销售点管理、电脑辅助订货、电子订货系统、事先出货通知、电子转账等。

海尔集团自1999年起实施以“集中采购, 集中配送, 集中储运”为主要内容的供应链再造工程, 构筑以“一流三网” (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 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 为主要特色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呆滞物料降低了73.8%, 仓库面积减少了50%, 库存资金由1999年的1 5亿元下降为2001年3亿元, 库存周期从30天缩减为7天, 大幅度降低了供应链成本。这一经验非常值得酒店企业借鉴。

现阶段, 酒店企业供应链再造至少应做到:

(一) 推行并不断改进“为订单而采购”的经营模式, 最大限度地缩减销售物流与采购物流之间的中转环节——库存物流, 按需求定供应, 以信息换库存;

(二) 再造销售模式和采购模式, 逐步实现在线、实时的电子销售和在线、实时的电子采购并不断提高其份额, 向科技要效率, 从市场争效益;

(三) 以经营模式的转变为契机, 推动整个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优化, 巩固扩展供应链再造的成效。

四、实行单体酒店物流外包

物流外包也称“第三方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作为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 其动因主要有:

(一) 改善其物流能力, 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二) 建立低成本的物流系统, 以增加其产品或服务的利润;

(三) 与物流外包公司建立有效、持久的战略联盟, 以使自身成为其主要顾客的最佳供应商并长期保持这种有利地位。

专家预测, 未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方向是出现更为专业的物流服务, 例如酒店物流、医院物流等。酒店企业可立足于自身的供应链管理需求, 在各种层次上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例如, 在初级层次上, 可委托外包公司确定和安排一批物料的最佳运输方式, 利用其批量购买、集中配载的运输能力, 大幅度地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在中级层次上, 可委托外包公司设计、协调和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 分享专业知识、信息网络和分销网络, 低成本地获得运输、仓储等基础物流服务和配套的增值物流服务。在高级层次上, 可与外包公司结成一体化、持久性战略联盟, 从一揽子的物流解决方案中获得全方位的物流增值服务, 达到增强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持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实现更有效的成本管理的综合效果。酒店企业实行物流外包, 应从订单管理、仓储与分拨、运输与交付、退货管理、客户服务、数据管理与分析6个方面做综合评估, 择优遴选适宜的外包公司。

五、酒店物料配送中心的建立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 根据用户要求, 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 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中心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一) 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二) 配送功能健全;

(三) 完善的信息网络

(四) 辐射范围小;

(五) 多品种, 小批量:

(六) 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酒店企业建立酒店物料配送中心, 可有以下三种方式:自建。由于所需投资总额较大、建设周期偏长, 在目前条件下不宜普遍采用这种方式;改建。即对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物流企业或其他酒店企业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和网络实施资产并购或资产置换, 进而改造成为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管理创新的配送中心,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缩短建设周期:联建。即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物流企业或其他酒店企业联合建立全新、现代化、公司制的配送中心,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分摊投资金额。第二种方式挖掘了原有企业资源存量的潜力、有后发优势, 第三种方式汇集了联建各力资源增量的合力、有整合优势, 因而都值得提倡。

酒店物料配送中心的配送经营活动在性质上属于共同配送 (JD, joint distribution, 即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 , 其经营模式应重点考虑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合理定位配送区域, 对不同的区域实行差别性的配送政策;适度细分配送客户, 对不同的客户采取差别性的配送方式;认真筛选配送品种, 确定最适宜的配送清单并根据市场动态不断优化配送服务的成本—收益组合;精心策划配送方案, 总体原则是既要严格遵循配送政策、又要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合理控制库存, 以保障销售、降低成本。

酒店物料配送中心承担着类似于供应链中分销商的角色, 应从行业特点和自身条件出发, 闯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是实行稳健的、阶段性的经营战略:初期应着重发挥流通型配送中心的功能, 主要以暂存或随进随出的方式配货、送货, 低库存或微库存运作;在客户基本稳定、实力逐步增强之后, 再考虑向储存型甚至加工型配送中心发展。二是实行积极的、多样化的营销战略:对酒店集团, 须确保供应;对单位酒店, 应重点拓展;对酒店行业以外的零售企业、个体户、消费者, 宜适当兼顾;注重发掘优质客户, 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值得一提的是, 单位酒店以类似于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身份加盟酒店集团建立的酒店物料配送中心, 这可能是加快我国酒店业集团化、网络化、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较快发展, 我国酒店业市场上正进行着重组与革新。五星级酒店领跑高端市场;经济型快捷酒店主导中低端市场;中端市场上则出现主题酒店和精品酒店二分天下的局面。但是, 占酒店总量85%以上的中小型酒店仍处于单体经营、管理粗放、效益欠佳的状态, 既无明确的市场定位, 也无适当的管理方法, 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通过对三大市场上众多知名酒店经营战略的研究, 试图通过现代供应链管理构建的方法, 旨在为中端市场上的单体酒店提供一条优化的经营管理发展路径, 切实提升中端单体酒店的品牌强度、知名度, 从而促进我国中端单体酒店业的发展。希望能够对相关酒店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端单体酒店,管理优化,现代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级国明.单体酒店经营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

[2]褚宝玉.关于酒店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05 (3)

上一篇:体验新西兰医疗下一篇:法律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