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体系

2024-07-22

预防措施体系(精选十篇)

预防措施体系 篇1

关键词:制药企业,纠正,预防措施体系,建立

CAPA (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 即纠正预防措施体系,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顺利实施是该体系管理方法组织动作持续改进的基础。纠正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通过生产工艺、管理模式的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而预防措施则是通过对问题的科学分析找出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源, 从而对问题的诱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 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制药企业CAPA实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药品生产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1 CAPA概述

1.1 CAPA相关的政策法规

药品生产的重要性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国际权威的医药组织和不同国家自身的药品监管机构都发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制药企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美国药品行业监管规范中对于制药企业的CAPA体系建立并没有明确的要求, 但是鉴于药品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我国《制药质量体系——行业指南》中对于CAPA体系的实施原则也进行了具体的阐述。1.2 CAPA体系实施要点

FDA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在药品法规质量体系规实施办法中明确了CAPA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的着力点。尽管FDA颁布的《药品c GMP法规的质量体系方法》没有强制性要求, 但是当制药企业行为与指南的要求不符时还是会被认定为违法, 相关部门会对此采取相应的行政执法行为

实施和贯彻CAPA程序是制药企业必须遵守的行业规范, 不同国家对CAPA实施具体流程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是对于CAPA在制药行业监管中的效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国现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要求制药企业需要完整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情况, 并留取相应的文件资料。制药企业纠正和预防措施体系实施流程可大致分为七个步骤:问题的定义、质量问题风险评估、问题渊查和原因分析、CAPA措施制定与发布、CAPA措施执行、CAPA跟踪确认和CAPA程序的结束。

2 制药企业CAPA体系的应用管理

2.1 文件体系的建立

文件体系是制药企业纠正预防措施体系建立的基础, 通过与质量管理体系其它系统的密切联系提高了CAPA与GMP管理的协同度, 确保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顺利实施。文件体系主要负责对制药企业各类采集信息的处理, CAPA的涉及面十分广泛, 制药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文件记录、原料管理、人员设备管理、厂房设施、药品包装和标签、实验室控制、产品存储分发、药品投诉召回等都属于CAPA的功能范围之内。因而在进行文件体系的设计时, 需要对制药企业上述功能模块可能存在的缺陷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充分发挥CAPA体系对制药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2 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纠正

根据制药企业所收集的资料的反馈实施有效的数据纠正措施是CAPA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核心内容。为了确保纠正措施的合理性,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数据资料采集, 充分掌握制药企业的生产过程的实际状况, 需要收集的数据资料内容包括:变更控制工作跟踪情况、生产趋势、产品检验、设备检修、企业内部审计相关信息、企业管理提升方向、客户反馈情况、产品退回原因以及验证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其次, 预防措施的执行也需要相关数据资料分析的支持, 需要对制药企业的潜在变更需求、操作性偏差、风险评估记录以及变更申请等资料所反馈的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3 收集资料的处理与评估

为了确保数据资料效用的有效发挥, 需要对文件体系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执行所需的各项数据资料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 将数据资料制成相应的文件, 为后续的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估创造便利。反馈的数据经过科学的评估之后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 不同的问题类型的应对方式也有所差别。评估后的文件资料类型分为不需要启动CAPA程序的无危害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分析后确认纠正预防措施的问题, 后者需要在跟踪评估问题的危害性和CAPA的有效性之后才可以启动CAPA程序。在进行问题的调查时, 需要着重对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的发掘, 并根据诱因的不同采取合理的质量风险管理手段, 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 科学合理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体系是确保制药企业健康运行和药品安全的必要保证, 因而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制药企业药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入手, 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同时采取科学系统的措施有效性评估与CAPA文件的制定和管理工作, 根据行业的发展对纠正预防措施体系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变更, 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在制药企业监管和药品安全保障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毅.制药企业中纠正/预防措施体系的建立与运转研究[J].中国药房, 2012 (29) .

[2]姬杰玮.探讨制药企业中关于偏差处理和变更控制的管理[J].现代商业, 2015 (02) .

[3]张利英.我国药企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研究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 2015 (17) .

安全双重预防体系体系建设方案 篇2

2017年审核计划

*****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九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镇各级政府关于建立完善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具体要求,我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审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安全部牵头各车间主要负责人及技术人员配合,对企业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进行辨识,确定了安全风险点的存在状态,通过历时近两月的时间,逐个对公司平面布置、安全管理、各生产车间、维修、消防和后勤(办公室、财务、供应、销售、食堂)进行了设备设施和作业风险点再查找,并对查找出的风险点逐个进行了危险因素再次进行辨识、分析、评价、汇总,并验证已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根据各风险点的风险级别重新审核制定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明确了管控负责人,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根据各风险点的风险等级特点,明确了检查的等级、频次和责任人。

随着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的不断更新及公司进一步发展新的技术创新,公司将依据本办法程序对相关的风险点重新进行辨识、分析,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2017】字第09-002号

关于成立“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审核”

领导机构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安委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结合***安监局领导指示精神,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关于两体系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一)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审核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审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制定;

2.确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总体目标、风险承受度,批准风险管控策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解决方案;

3.了解和掌握公司面临的各项风险及风险分级管理现状,做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

4.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其他事项。

(二)办公室工作职责

1.组织协调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2.研究提出公司决策、事件和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评估标准; 3.研究提出公司风险分级管理策略和隐患排查治理解决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

4.负责对风险分级管理有效性评估,研究提出风险分级管控的改进方案;

5.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6.负责指导、监督各车间、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7.分析识别公司主要风险,负责组织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执行、评估工作。

*****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9月

主题词: 两个体系审核、通知

报:

总经理

送: 各部门

公司办公室

存档

******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2017】字第09-003号 关于下发“****石化科技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

个体系审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安委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结合***安监局领导指示精神,现将“两个体系审核实施方案”下发给你们,望各部门积极落实文件精神。两个体系审核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全公司各部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基础上,本再次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验证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严格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进一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升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

(一)全面动员部署(9月1日-9月10日)

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个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讲座、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向员工

宣讲“两个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防范事故的重要作用。广大职工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学习同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按照鲁政办字〔2017〕36号文件和东安发{2017}4号文件要求,排查风险点、落实管控措施,排查消除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二)完善标准体系和作业指导书(9月11日-9月20日)下一步,我公司将联系上级部门,咨询中介机构和相关专家,系统总结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经验做法,制定出企业“两个体系”审核指导性的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文件,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便于依照进行“两个体系”审核工作。

(三)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培训(9月21日-10月10日)按照分类指导、由点带面的原则,面向各部门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编制培训计划,保障培训经费,抓好师资队伍,采取现场观摩学习、集中培训、上门授课、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同步进行信息平台工作方法、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操作的培训。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个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职工骨干进行培训。通过深入、广泛的培训,使员工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各部门负责人知道“管什么、怎么管”。

(四)全面督促推进(10月10日-10月31日)

各主管领导通过示范带动、分片包干推进、网格化实名制、检

查督导等方式,认真组织本部门进行“两个体系”建设与审核工作。要按照标准规范,参照同类型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积极做好“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工作。在“两个体系”建设方面有困难的,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要以监督推动工作落实,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作为监督的重点内容,持续开展针对性检查,建立完善台账,掌握公司“两个体系”建设进度,对未落实相关要求的,发现一起,监督整改到位一起,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和标准要求全部完成。

(五)总结评审阶段(11月1日-11月15日)

根据前阶段和工作,收集各车间部门的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清单和相关台帐,更新风险信息与风险管控措施,编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持续改进,安全部负责对“两个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总结工作,形成评审报告。

三、保障措施和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省、市、县政府确定的解决“认不清”、“想不到”问题,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我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部门和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各部门要安排专门工作力量具体督促协调,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建立情况交流、考核通报和跟踪督

办制度,精准发力,推动落实。要将“两个体系”建设与当前全镇集中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将“两个体系”建设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促检查。

(三)配合联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体系建设工作。各单位组织动员职工参与和监督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四)专家指导。“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强、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邀请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两个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制定、标准研究、评估论证,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或工作指南,确保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五)严格考核。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将组织制定工作考核标准,以各部门“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公司“两个体系”实际运行情况为重点,对各部门组织检查督导,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在评选安全生产先进班组中“一票否决”。对懒办怠办,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公司整体工作推进的,要按规定严肃处理。

****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2017 年9月

主题词:两个体系审核、通知

报:

总经理

送: 各部门

公司办公室

论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篇3

关键词:惩防和预防腐败体系;问题;对策

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必须认识和了解其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系统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含了从严治标、惩防并举的措施,又涵盖了注重预防,着力治本的内容;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体现了党的意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互补性。教育是基础,具有引导性,制度是保证,具有规范性,监督是关键,具有威慑性。三者目标一致,既相对独立,又各有侧重,教育为制度和监督奠定思想基础;制度为教育和监督提供保障;监督为制度和教育拓展路径。三者缺一不可,皆统一于反腐倡廉全过程。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针对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体现了我们党针对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丰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与对策的创新精神。

1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宣传和教育方面。教育内容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由上自下照搬照套,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转发文件,形式化、表面化的做法多,以“大呼隆”教育代替对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针对性教育。这种教育往往从思想上难以起到防化和警醒作用,不触及灵魂深入,甚至出现有的领导干部“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当作愚弄和欺骗群众的道具,使教育效果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在制度制定和执行方面。一方面制度制定缺乏完善性,有疏漏和缺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制度规章多,但有效性不够,特别在严格执行上,有随意性。

在监督落实方面。监督的实施与现实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监督不力、不敢监督。监督的重点、难点是“一把手”,可就一个单位而言,“一把手”如不愿接受意见,则可以运用手中权力对提意见的人进行孤立、排挤,甚至打击报复。二是透明度不高,不好监督。有的领导和部门怕事,“怕”群众,对上级的要求、有关的政策,不向群众宣传,不愿让群众知道,易造成矛盾。三是监督部门多,监督力量分散,职责交叉,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和综合效能。

2 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对策思考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教育,真正筑牢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就是为了健全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的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就是为了强化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就是为了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1)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从发生的一些腐败案件看,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是取决于人的思想动因;而净化人的思想,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警钟长鸣。①要坚持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按照与时俱进和执政为民的要求,大力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教育。②要强化党纪条规教育。系统地学习《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条规知识等。③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现代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综合能力。

(2)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从制度上提供保证。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形成不愿腐败机制;建立和完善防范制度,形成不能腐败的机制;建立和完善薪酬制度,形成不需腐败的机制;建立和完善查处制度,形成不敢腐败机制。要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3)要切实强化监督制约,建立长效机制。监督是落实各项制度,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途径。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接受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内监督条例》明确监督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班子的“一把手”。腐败说到底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监督就是加强对公共权力运用的规范,防止公权滥用,如果权力不受监督就必然会导致腐败。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保护干部的需要。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法纪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预防措施体系 篇4

1与CAPA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药品监管机构通过发布法律法规和指南文件来指导和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CAPA活动, 以美国为例, 虽然cGMP (指CFR Part 210和211, 下同) 中没有直接要求企业建立CAPA体系, 但是美国业界普遍认为在药品生产企业建立该体系事关重大, FDA于2006年9月发布了正式的工业基础指南《药品cGMP法规的质量体系方法》认为CAPA体系在处理不合格的情况和偏差时是必不可少的, 明确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着力点。FDA虽然不要求企业强制执行其发布的指南, 但是与指南不符合的做法还是会被认定为违法的。不符合CAPA相关要求是FDA的警告信中列举的出现频次最高的三种缺陷之一。由此可见, CAPA原则已经成为FDA执法检查时的重要标准, 已经受到监管方的高度重视。

另外, ICH指南Q10-《制药质量体系-行业指南》中也阐述了建立和实施CAPA体系的原则, ISO/IEC 17025等其他较具影响力的质量体系标准中也有建立CAPA体系的要求。

2 CAPA体系建立

2.1 文件体系的建立

CAPA同GMP管理中其他系统密切联系的。实施CAPA就是对质量管理、人员、厂房和设施、工艺设备、物料管理、文件和记录、物料管理、生产和过程控制、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包装和贴签、储存和分发、实验室控制、验证、变更的控制、拒收和物料的再利用、投诉与召回、协议生产商 (包括实验室) 这些功能模块有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管理和规范。

2.2 需收集的数据资料基础

实施纠正措施, 需要掌握输入和过程的具体状况, 一般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内部数据资料:自检 (内部审计) 中得到的信息;各类偏差等缺陷;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变更控制过程中需要跟踪的工作;管理层希望提升的管理;统计过程发现的趋势;定期报告;供应商审计报告或评估;校验和检修;外部审计的反馈和客户投诉状况, 产品退回的相关情况, 顾客反馈的信息。实施预防措施, 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输入和过程的具体状况, 一般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内部数据资料:变更申请;操作性偏差;潜在的变更需求;风险评估记录;过程走势图和过程能力指数相关数据和其他统计过程控制的资料数据。

2.3 启动CAPA程序

对于以上列举的需要收集的资料, 应该以专门的格式将其文件化, 良好的文件化会给统计分析和评估带来方便。评估后一般为两种情况: (1) 没有必要采取任何行动, 不必启动CAPA程序; (2) 需要进一步分析, 并制订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 并在之后对CAPA的有效性进行跟踪评估, 需要启动CAPA程。需要注意的是, 调查时应该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可运用质量风险管理 (ICHQ9) 手段, 这将使得CAPA能够发现并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问题的表象。

3结论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候, 应该从根本原因上着手, 而不是拘泥于质量问题的表面;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后, 应该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评估;做好与CAPA相关的文件的制订和管理工作, 为CAPA的实施留下凭证;与变更控制系统协调动作实施变更、保证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摘要:目的 利用CAPA原则对制药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防患与未然。方法 选择合适的功能模块, 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CAPA) 控制体系。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 (CAPA) 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可以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 一套切实可行的CA-PA流程将能有效地帮助制药企业对质量体系进行管理。

关键词: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预防措施体系 篇5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结合天津凯瑞花园项目工程施工生产实际和工程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问题,特制订天津凯瑞项目工程健康工作程序及安全预防措施。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开展多种多彩形式的体系培训教育工作,尤其是健康工作及安全措施。充分利用监理及公司检查时的机会加强体系文件的学习,提高员工对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理解。

一、绿色施工中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要求 1.2.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文体活动室(或农民工夜校培训室)等临时设施。3.施工现场应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识,按规定应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4.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与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线安全。

5.对道路工程车辆出入口采取硬质安全防护措施,夜间应设置照明指示装置。6.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装载机械、临时用电设施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7.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 识或警示说明。

8.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9.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设备,降低机械噪声。

10.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1.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

12.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13.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14.施工现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二、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 1.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1)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现场东侧设置厕所、吸烟室等临时设施,北侧通道拐弯处设密闭式垃圾站,并设分类垃圾箱两个。

3)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具有产品合格证书。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1)2)施工现场采用封闭式硬质围挡,高度2.5m。

按规定施工现场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识,旧楼通道内设现场平面布置 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3)工程开工前已由市政部门确认地下管线走向,并做地下管线施工方案后,方可进行道路开挖作业。4)工程地理位置所属黄土高原,车辆出入应注意转弯、陡坡,道路全程设标识牌,供车辆运输安全指示。5)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装载机械、临时用电设施、管涵边沿、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6)根据文明安全工地标准,项目部已编制雨季施工方案。

3. 职业健康

1)施工现场在各入口处明示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

2)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每年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体检,每月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基本知识。

3)项目部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及工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施工现场毗邻居民区,现场施工尽力做到降噪;定期组织新进人员进行噪音扰民教育,防止人为噪音造成扰民。

5)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4.卫生防疫 1)2)3)员工饮食饮水符合北京市规定的卫生标准。

宿舍、食堂、浴室、厕所设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设专人负责。

食堂配有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生熟分开;炊事员持个人健康证并在食堂显著位置明示。

4)5)6)厕所设专人每日消毒清洗。

施工现场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担架等急救器材。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三、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健康安全预防措施编制与上报备案制度

项目部要强化和规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健康安全预防措施的编制工作,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和职业健康安全预防措施上报备案制度。

1、在工程合同签订之后,项目经理要迅速组织项目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门等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报请业主、监理审批后实施;以集团公司资质中标、由各子分公司施工的项目报各子分公司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应根据施工需要编制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措施,对关键过程尤其是健康工作及安全措施应编制专题施工方案,报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3、项目部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都要有详细的职业健康安全措施,并且要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实际需要编制本职业健康安全预防措施,以集团公司资质中标。

四、大力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实现全员管理

各单位、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培训和实施的指导,激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全员管理。

项目部要高度重视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机构要健全,人员要到位,职责要明确,切实从队伍建设、组织体系上确保健康、环境保护、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健康、环境保护、安全管理人员到位,职责到人。

五、加大过程控制力度,做好事前预防

在建项目的管理水平决定公司的整体形象和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也是检验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根本标志。程序文件中对施工生产诸多环节都做出了很清楚的规定,我单位应严格按体系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施工,提高施工管理的规范性,减少随意性。要加强施工健康管理和安全管理、加强技术交底、技术指导,确保严格按设计图纸、规程规范进行生产施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各级安全人员要加强监控,及时纠正不规范的管理和操作行为,使过程控制落到实处。单位、项目部要通过不同信息的分析或以往的工作经验,制定针对 性较强的纠正和预防安全措施并予以落实,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提高。

六、狠抓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1、项目部的总工程师及安全负责人对要及时组织人员健康及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尽快向监理提出书面意见,反馈的信息要及时传达至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并在安全教育培训时着重培训讲解。

构建我国司法腐败预防体系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司法腐败;预防;司法监督;司法公正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国采取措施惩治腐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进程,但仍需进一步的努力。事实上,我国目前腐败问题中的司法腐败现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会阻碍我国司法公正的实现。

在现代法治社会里,司法是社会秩序的最终裁判者,司法具有立法和行政不可替代的功能。司法的属性就是依据规范对法律纠纷作出裁决,可见司法实践密切关乎人们的权利利益,因而如果司法腐败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势必会影响我国的法治化发展进程。

我国当前司法领域腐败问题的表现可总结为针对司法领域犯罪主体、犯罪手段、腐败层面、权钱交易的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个领域的犯罪主体多是熟悉并且精通专业法律层面知识的人,重点是该部分犯罪主体反侦查能力较强,以至于司法腐败问题变得极其具有隐秘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进行惩处和预防司法腐败的难度。

一、我国当前司法腐败预防体系的不足

(一)司法体制设置仍然不够合理

司法体制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司法地方化,司法的地方化表现归根结底,是由于长时间的地方行政权力干预法院、检察院导致的,所以在有些时候后两者会处于被动地位。我国司法体制设置的现状使得法院部门原本是上下级的监督关系在某些地方表现为上下级的领导关系,司法地方化问题亟待解决。

(二)司法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

在我国,专门性的监督机构缺少本该拥有的独立性。理论层面上,整个监督过程应该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都包括的监督模式,因此现实中就只重视事后监督还是远远不够的,如若注意力重点都只在于追惩,可以说是监督方式错误片面。当前的情况往往是无人问责,因此监督机制就显得很是苍白。就我国目前司法领域所发生的腐败现象来看,领导干部违反法律法规,而且在处理涉及职务犯罪的案件时很难从根本上查处,这些都与我国的司法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有关。

(三)司法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调查,早期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多不是像现在这种方式录取通过的,早期这些人大部分的学历教育、考核过程、职业训练,以及对从事司法工作的信仰在不同程度上相对缺乏,因此在从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更大,比如说在面对金钱、权力时就很容易受到引诱,并且很容易为了一己私利就走上腐败的犯罪道路。另外,这些早期人员在任职期间缺少参与合理完善的预防腐败宣传教育活动。为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司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就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构建我国司法腐败预防体系的思考

笔者个人认为我国的司法体制主要存在着上述几方面的不足之处,对于司法腐败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要做好相关的预防性工作。构建符合我国治理特点的司法腐败预防体系,也是对人民负责、为国家法治化发展提供保证。

(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创新制度建设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综合分析各领域的改革经验,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制定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的改革模式,规划发展前景。相反,如果盲目地照搬国外的改革发展模式并不会完全适合我国发展道路,最基本的司法规律还是必须要遵循的,在顺应司法规律的前提下创新制度建设,这样才能始终保证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完善司法监督机制

任何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是人,人必有自己的利益,公权力拥有者极易背离社会目的而追求私利。司法监督虽然是事后监督,但在惩治腐败上却能够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事实上,我国的司法机关并没有在人事、经费方面上获得独立,受行政機关和党委部门的干预,致使我国的司法监督在在惩治司法腐败上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因此,完善我国司法监督机制,一方面要保证各监督主体能够独立发挥本身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然后充分发挥其合力。

(三)重视司法体制中事前预防建设

(1)加强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司法体制事前预防的建设,我国对反腐倡廉的重点教育并没有松懈,通过开展有关反腐倡廉的会议、活动,比如不断深入开展对党章的学习活动,使其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大力度对政治品质、品行进行教育学习,促使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使其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

(2)加强对诉讼参加人贿赂司法人员犯罪的预防。诱发司法腐败的众多因素中,部分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为达到自身目的而不择手段,利用贿赂等方式引诱司法机关人员,从而构成职务犯罪。如果事前就重视对诉讼参加人的警示教育工作,彰显惩治的力度和决心,会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后期贿赂犯罪的产生。

三、结语

构建司法腐败预防体系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制度建设,完善我国司法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司法权的事前事后监督,不断提高我国司法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在这些前提下,才能最大成效地保证预防和遏制司法腐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永坤.法理学——全球视野[M].法律出版社,2010.

[2]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预防措施体系 篇7

一、纠正和预防措施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在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中, 管理职责可比作人的大脑, 资源管理犹如人的血液, 产品实现就像人的肢体, 而测量、分析和改进, 好似人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 一是对周身起控制与调节作用, 二是通过反射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下达指令, 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

测量、分析和改进虽是ISO9001标准四大板块的最后一个环节, 但其结果将直接影响体系的持续改进。而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该环节的压轴戏, 是PDCA的A (采取措施, 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由此可见, 它在体系中承上启下, 地位非常重要。

二、纠正措施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

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组织在内审时, 按照审核依据, 根据现场审核的结果最终会开出不符合项报告;接受外部审核时, 审核组最终也会开出不符合项报告。面对开出的报告, 中心要求体系运行各部门、科室及时查找原因, 纠正不合格。无论内审或外审, 由于时间的限制, 均采取抽样的方法, 发现的问题不可能代表所有存在的问题。故应举一反三, 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追根溯源, 对出现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 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受审部门组织实施纠正措施计划, 如需相关部门配合时, 可提请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协调解决, 确保按规定的时限,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相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条款有:4.2.3文件控制、4.2.4质量记录的控制、7.2.3顾客沟通、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5产品的防护、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8.3不合格品控制等。对于这些问题, 在制定措施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4.2.3文件控制, 这是在体系运行初期时, 对文件的编、审、批, 文件的受控状态, 外来文件的识别、控制, 以及文件的发放、更改、回收等环节, 由于缺乏经验, 容易出现问题。这类问题比较容易纠正, 且纠正得较彻底, 只要措施到位, 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像条款:4.2.4质量记录的控制、7.5.5产品的防护, 重复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这是因为, 质量记录一是在时间上, 每天都会发生;二是在采供血过程中, 各个环节都会用到。产品的防护同样也存在着一是周期长, 从血液的采集到最终交付给医疗用血机构为止;二是环节多, 如经过采集、制备、储存、发放、运输等, 各个环节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问题。针对上述具有范围广、周期长等特点的环节, 中心在制定纠正措施中, 一方面注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另一方面, 建立并实行业务、行政巡查制度, 加大日常工作中的监管力度, 严格按《血液中心综合目标考核标准》对各环节进行检查、奖惩等,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三、预防措施在采供血过程中的作用

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不适用于已发现的不符合, 但是, 通过分析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 有可能找到组织其他区域更大范围内的潜在不符合, 这就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组织来讲是难点, 在审核实践中收集到组织采取预防措施的证据并不多。采取预防措施的关键环节是通过识别趋势, 收集相关信息, 了解潜在不符合在何处。要有高度的问题意识, 对收集的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准确分辨是否包含了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改进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价, 确定是否应针对该问题采取预防措施。若对该信息不予理睬, 就会产生潜在不合格, 甚至发生不合格的风险。

俗语说“千金难买回头看”。任何组织在“生产”过程中, 影响质量的潜在不良因素或多或少总会存在,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既必要又丝毫不能松懈。预防措施是为防止发生不合格, 而一个不合格可以由若干因素产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和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针对潜在的不合格或潜在不期望情况,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把不合格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 尽管对某些问题已制定预防措施,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虽按照预防措施执行, 问题还是发生了, 这是为什么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措施制定得不够完善, 制定措施时, 对潜在的问题分析得不够充分, 相关的因素未全部考虑进去, 故虽按照制定的措施执行, 但效果并不理想;另一种就是人为因素, 在执行措施的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执行, 人为地简化程序, 同样也达不到预防目的。

我中心在采供血工作中, 为防止献血时间间隔不够、淘汰血源再次献血, 采用了指纹识别系统;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急需用血, 满足临床供应, 制定了采供血应急预案;为防止在严冬和酷夏对可能出现的季节性血液暂时紧张情况, 采取了在高校、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应急血源队伍等措施来保证持续供应;为保证制备出的血液成分安全有效, 增加了电脑监控软件对血液制备过程的人员、设备、血液来源和原材料、方法步骤、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追溯;为保证血液的检验质量、信息的完整, 增加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确保从标本接受到检测报告发出的整个血液检测过程符合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为在血液的交接和发放过程中避免差错, 采取双人核对、签字等, 这些都是我们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相应预防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制定预防措施的地方还很多,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勤于思考, 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充分发挥其作用, 将问题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及时、有效地应用纠正和预防措施, 是

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保证

无论采取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实施及时、有效的措施, 保证采供血过程规范, 确保血液质量, 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在不断完善中持续推进, 在持续改进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预防措施关注的重点是其有效性, 制定预防措施是为了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因素, 防止不合格的发生。至于不合格何时发生, 无具体时间, 故在时效上无确切的要求。然而制定的措施最终能否起到预防作用, 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达到预期的目的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于纠正措施我们在关注其有效性的同时, 还应关注其及时性。在纠正措施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问题上, 丝毫不能松懈, 若任其发展、接二连三地出现, 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不仅要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记录采取措施的结果, 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评审和验证。如果措施无效或效果不理想, 要及时对其修正或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作用, 使采供血工作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我们将继续坚持“只有完善, 没有完美”的管理理念, 为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再创新业绩。

摘要: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管理评审、内部审核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共同组成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 是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因此, 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质量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血站,纠正预防措施,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沈行锋.ISO9000与血站质量管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建双重预防体系提升管控能力 篇8

政府引导强化风险管控

谋划部署

莱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始终将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牢牢抓在手上。2016年4月, 莱州市在深入学习、全面把握《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后, 紧密结合全市实际, 按照“政府引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 研究制定了《莱州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莱安〔2016〕18号) , 提出利用三年时间, 在全市各行业企业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市镇无缝对接、标准化信息化共同支撑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并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安排、创建方法步骤、部门工作分工。

为加强组织领导, 莱州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长任副组长, 安全监管、国土、经信、财政等18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形成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牵头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考核通报和跟踪督办等工作, 为推动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活动开展以来, 莱州市先后5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调度工作进度情况, 研究解决重点问题, 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 要求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 全面排查、明确落实每处安全风险属地管理和专项安全监管责任, 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 将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示范引领

为加快推进全市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莱州市按照“典型引领、重点突破, 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 在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建材、机械等行业筛选确立了39家安全风险管控标杆示范企业,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实施重点培养。具体来说, 莱州市共聘请了7家中介机构和22名专家对企业开展对口指导, 主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 从企业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等各方面, 深入排查各类安全风险点, 并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 指导企业确定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将每个风险点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进行管控, 制定和采取具体严密的安全管控措施。

在此基础上, 莱州市认真总结、提炼标杆企业经验做法, 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通过分行业组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 组织同类企业负责人到示范企业实地观摩、现场培训, 引导企业按照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要求, 全面分析、预想、排查、研判、管控各类安全风险点,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同时,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先后从年度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划拨160万元用于扶持重点行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排查梳理

为彻底解决部分行业领域突出存在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责任, 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莱州市结合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审批、谁负责”“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 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建立健全了安全监管责任和安全问题隐患两类工作台账。

一方面, 莱州市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 逐一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范围的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领导责任, 并逐一落实了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实名制责任体系。截至2016年10月, 莱州市共建立了1万3 418家生产经营单位监管责任台账, 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实名制、网格化监管模式。另一方面, 莱州市积极组织力量持续排查梳理各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 对排查出的风险, 按照等级进行逐一登记, 建立了相应台账, 并及时记录排查治理情况, 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动态、规范管理, 实现了风险管控的常态化、长效化。此外, 为切实加强高危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 莱州市还专门绘制了《安全生产风险源图集》, 分级标明了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危险工艺装置、安全问题集中区域等风险源位置, 并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联系方式, 有效强化了各类风险的防控。

“面”“点”“线”结合排查整治隐患

为了让风险管控落到实处, 使风险管控真正“挺”在隐患之前, 莱州市在加强风险管控的基础上, 采取了“面、点、线”相结合方式, 在全市持续组织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 从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

“面”上抓查改

莱州市通过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规范建立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等制度。同时,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 采取“企业自查自纠、专家诊断检查、镇街定期巡查、部门执法督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各行业企业持续进行了拉网式、滚动式排查, 从严整治各类隐患苗头。对检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 坚持当场整改、当天整改, 对于整改难度较大的, 则严格做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时限、整改资金和应急救援“五落实”, 并建立整改、验收和复查的隐患治理闭合机制。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实行市政府安委会挂牌督办。截至2016年10月, 莱州市共组织检查组171个, 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6万家次, 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 571处。其中, 对23处重点隐患实施了安委会挂牌督办, 逐一落实了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单位。

“点”上抓专项整治

莱州市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 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组织了17个镇街和26个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分别制定了本辖区、本行业专项监管执法检查计划, 并将所有监管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 采取包区域、包行业、包企业的方式, 着重对基础薄弱、隐患突出、事故易发的领域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持续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突出抓好了矿山、危化品、涉氨制冷、建筑施工、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民爆器材、渔业生产、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农业机械、旅游、油气管线、学校等14个重点领域, 将执法检查范围覆盖到了每个企业、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台设备, 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进行跟踪督导整改, 不间断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全力推动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落实到位, 确保了安全整治效果, 不断改善了安全生产状况。同时, 为保障夏季汛期等重点时期安全稳定, 莱州市针对季节和行业安全特点,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向地下矿山、重点危化品企业、港口和客运站、烟花爆竹批发企业、民爆物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点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单位派驻了安全督导员, 落实督导责任, 实行全天候蹲点驻守防控, 有效强化了重点部位管控力度。

“线”上抓打非治违

为从严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全面提高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水平, 莱州市在全市持续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在行动中, 莱州市组织各类执法力量, 采取了日常执法、暗查暗访和跟踪执法等多种方式, 从严打击矿山非法开采、海上非法采砂和“三无”渔船、非法承揽转包建筑工程等重点非法违法行为, 并严格做到“五个一律”:即凡是发现企业不开展隐患自查自纠的, 一律依法关闭;凡是发现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 一律顶格处罚;凡是发现企业自查自改后仍存在重大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的, 一律停产整顿;凡是经停产整顿到期仍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 一律关闭取缔;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 一律关闭, 依法吊销企业相关证照。截至2016年10月, 莱州市共依法打击非法违法、纠正违规违章行为7 600多起, 责令停产整顿企业68家、关闭企业122家。通过高强度的执法检查、高密度的执法频次, 在全市持续营造了高压严打态势, 有效规范了安全生产秩序。

多策并用保障责任落实

为切实抓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莱州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 健全完善了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3个责任体系。

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三个责任”体系, 莱州市着力构建了事前问责和事后追究相结合的一体化责任追究机制。2016年以来, 莱州市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 先后制定出台了《安全生产工作约谈制度》《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办法》《安全生产举报管理办法》《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办法》《建立健全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的意见》等6个规范性文件, 明确了工作原则、适用范围、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 健全了科学规范、配套衔接和务实管用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此基础上, 为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事后问责机制, 切实强化各级安全管理责任, 莱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问责制度》, 在全市探索推行了安全生产“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问责措施, 对镇街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和重大隐患、不执行上级整改和监察指令, 以及发生安全事故等情况将依照规定严肃问责。建立问责制度以来, 不仅有效促进了全市上下自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动力, 也切实增强了各级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落实

莱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岗双责”, 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分工》, 实行了市委常委包镇街、市政府分管领导包行业的领导干部督查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组织市镇两级领导干部每月深入矿山井下、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 督导各行业领域加快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持续深化关键领域治理,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2016年8月, 莱州市重新调整充实了安委会及专业领导小组机构设置和组成人员, 建立了以市长为主任, 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市委办主任等党委领导和市政府各副市长为副主任, 46个部门为成员的安委会组织机构, 下设了19个专业领导小组, 建立了综合协调、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 有效强化了重点行业领域监督管理职能。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以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范围及职责分工, 对各类企业实行分层分级监管, 消除了安全监管盲区。通过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有效促进了安全责任落地生根, 构建了横向到边分工负责, 纵向到底分级监管, 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考核奖惩

为顺利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莱州市健全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镇街、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的基础上, 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头戏”, 研究制定了专项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 纳入了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 并充分发挥考核的“方向标”和“指挥棒”作用, 加大考核权重和考核力度, 在百分制考核体系中,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权重占到60分。同时, 莱州市建立了每月督导调度和工作通报机制, 定期对各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督导检查, 每次督查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分的重要依据。

此外, 莱州市还建立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奖惩力度, 对提前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10万~3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存在工作被动应付、推进措施不得力、工作进展缓慢以及隐患排查治理不落实、重大隐患不上报、督办隐患久拖未改等问题的单位, 在年终考核时予以加重扣分, 并取消安全生产评先评优资格;对因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不彻底,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实行“一票否决”, 并依法依规从严追究责任。

建立设备预防保全管理体系 篇9

一、完善设备预防保全制度体系

公司成立50余年来, 设备修理工作一直是由各车间负责, 修理组织也由车间领导。近几年, 为了统一调配和集中使用修理技术与力量, 公司将设备技术管理及维修人员集中到装备管理处进行统一管理, 使分散式维修转为集中式维修, 各级组织机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了适应新时期维修工作的需要, 通过强化制度建设, 既完善了设备预防保全体系建设, 又对相关规程进行了修订与补充。

(1) 健全完善预防保全共保体系。为了落实各车间设备自主保全职责, 公司要求必须配备兼职的设备管理人员, 负责设备信息沟通和班组自主保全职责的落实, 检查督促班组的设备点检、保养、润滑、紧固、清洁和及时申报隐性故障等工作。各车间也制定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检查考核奖励制度, 同时在自主保全工作开展好的台车车间试行设备微缺陷处置方案等, 形成了操作人员每日点检, 车间每周二次检查和通报, 主管处室每周一次的设备自主保全的三级点检机制。目前, 各车间每年度的检查通报次数近50次, 主管处室近30次, 较好地规范了操作人员行为, 保障了预防保全共保体系的建立。

(2) 制定执行设备巡检管理制度。公司实行了设备主管处室、维修班组与技管人员、部门集中的三级巡检制度, 规定了巡检路线、内容及职责。在三级巡检基础上, 各部门还成立了由技术员和维修工组成的巡检巡修督查小组, 及时排除一般性故障, 纠正和考核违章操作行为, 发现和处理了诸多隐性故障, 沟通了信息, 加大了开展专业预防保全工作的力度。

(3) 推行实施维修员工绩效制度。主管处室制定了《装备管理处员工绩效考评实施细则》, 《维修工主修、副修、辅修岗级评定办法》等绩效考核制度, 将维修工的专业预防保全等纳入到绩效岗级评定、绩效考评体系中。包括维修技能、维修效率、维修质量、服从安排和团队协作等, 从班组内部互评、被服务车间、驻车间设备员和技术员、班组长、主管领导5个角度进行评价, 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改进4个档次。被评为A级的员工, 优先给予培训机会, 评为D级的, 则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并要求快速改进和提高。对主修、副修、辅修的评定, 是根据员工绩效评价的结果, 以公司核定的维修工定员人数为基数, 将其确定为主修、副修、辅修3个岗级, 岗级以公司确定的标准工资岗级为基础, 进行上下浮动, A类与D类员工的岗级工资最大差距可达到4档。

(4) 严格落实故障控制责任制度。由主管处室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设备员、技术员、维修班组“三位一体”维修备件和故障控制责任体系, 从制度上约定了包保小组的故障停机时间。维修备件责任制将有关人员分为15个责任连挂小组, 根据各小组备件管理的维度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等, 确定难度系数, 并按技术员、设备员、维修班组所承担责任的不同比例进行月度约束和考核。通过落实责任, 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因备件不足影响预防维修实效的问题。故障控制责任体制, 是根据前3年关键设备停机情况, 对9个责任小组设定单一重点设备停机时间考核标准, 按月累计故障停机时间实施奖罚。通过实施时间责任约束, 加强了对现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缩短了故障停机时间。

二、探索专业预防保全实施方式

设备预防保全常用的一种方式是预知维修, 它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 亦称状态维修。是通过人工对设备进行的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 或者使用仪器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 以获取准确信息, 经过分析处理能够了解并掌握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劣化程度、故障隐患情况等, 从而选择适当的时机在故障发生前安排修理。预知维修方式由于要对时机掌握适当, 针对性强, 能科学和充分地利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是最为经济与合理的方式之一, 非常适于连续运转或利用率较高的重点设备, 以及精、大、稀设备。为了做好预知维修工作, 公司购置了轴承监测仪、点温计等检测设备, 并采取可控措施, 以促使预知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1) 推行设备检修“目视管理”。公司应用故障诊断技术, 制定出关键设备的点检技术规程, 组织维修人员按照规程对设备进行点检, 预防故障发生。例如, 2012年和2013年分别选取了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外园磨床、轮对压装机、校平机、四柱液压机、水下等离子切割机、数控龙门钻铣加工中心、上架多头钻等15台重点设备, 作为开展专业预防保全点检的试验设备。为了明确职责, 确保包保责任人素质, 在检查评价与考核时有标准, 制定了《TPM专业保全管理规定》、《保全基准书》, 并在执行班组实行了目视化管理, 要求每周必须完成1台设备的点检任务, 并做好详细记录。现在每年度的预防性设备检查, 均在100次以上。

(2) 建立预防保全技术支持体系。公司所有的设备报修及故障统计、分析, 均采用了信息化技术, 即ERP企业管理软件的设备子系统。为了探究和解决典型与常见故障的根源, 以及对生产和质量的影响, 有关部门组织技师等进行了座谈, 利用ERP系统的故障与事故统计分析、多条件查询等模块功能, 深入分析故障高发设备的状况,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故障预防保全技术方案。例如, 2013年通过实施预防保全计划, 及时排除了数控外圆磨床棱圆、粗糙度不合格、锥度不稳定, 轮对压装机因基础松动无法压装或压装降吨等问题, 改善和提高了设备技术性能, 保障了生产和产品质量。通过对设备漏油原因的分析, 从防治结合和对症下药入手, 对多功能压装机、敞车中梁校正胎等12台 (套) 设备进行了漏油问题专项治理, 已取得预期效果。

(3) 建立维修员工技术培训体系。针对新员工多, 技术素质低的现状, 设备部门组织了多次不同形式的技能与技术培训。例如, 2013年, 组织技能专家、高级技师分别与16位维修工签订了师徒合同, 结对进行培训, 重点传授关键或精密设备的维修技能, 如水压机、数控机加中心等。培养了一批具有分析与判断隐性故障能力的技术能手, 预防维修工作开展也得到了保证。

三、建立公司特色的预防维修新型模式

设备预防保全的另一种方式是定期维修, 它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维修, 是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修理。例如, 可以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 事先确定修理类别、修理间隔及工作量, 并按照实际开动台数进行预先修理, 可有计划地安排修理时所需的备件等材料, 比较适于已掌握磨损规律的设备, 或生产中难以停机的流程生产、动能生产、自动线及大批量生产的设备, 由于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周期进行的修理, 可能会造成维修过剩或不足等问题。为此, 公司实施了以下检修措施。

(1) 优化和完善定保小修制度。公司原来制定的设备定保、小修计划, 是根据经验在年初进行编制的, 会时常出现当生产任务忙时不能修理, 生产任务少时又因未安排计划不能进行的情况。为此, 公司制定了《关于加强设备计划小修管理的规定》, 改革了小修计划的编制方法, 加强了对设备实际状态的掌控, 突出小修计划的特点, 针对关键和急需修理的设备优先安排。在每月召开小修计划商定会上, 审核月度小修计划的可执行性, 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小修时间, 制定小修技术标准。并对小修计划的完成情况, 加强监控和考核。

(2) 建立实施周日预防保全体系。依据生产任务繁重设备不能停机等问题, 缓解预防保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公司建立了周日设备检修管理体系。主管处室根据一周内设备运行状态, 有针对性地提出周日检修计划, 要求专业维修人员在周日、节假日和停产时间进行预防保全, 以改善设备状态。为有序组织加班人员的补休, 特制定了《维修人员周日加班补休管理办法》。2013年, 公司安排近50期检修计划, 完成2500台 (套) 设备的检修任务。6、7月份利用C70生产休整期, 对底架、侧墙、端墙、上架、底组等主要设备进行了专业预防保全工作, 使C70线的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侧墙生产线在10月份的生产大战中无任何故障发生。

(3) 提高了包保设备的可信赖性。通过采取日常预防+健康检查+提前排除的方式, 有效提高了包保设备的可信赖性。2013年, 所选取的15台专业预防保全试点包保设备的故障停机时间, 与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9%, 故障停机次数与2012年同期相比, 下降了8.4%。

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措施 篇10

1 控制微生物进入猪场

1.1 猪场场址选择

(1) 猪场应建在土地未被污染、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切忌建在山窝里, 空气不流通, 造成空气混浊, 夏季闷热。 (2) 猪场应离交通主干道1 km、一般公路500 m;与其他养殖场、居民居住点、屠宰场、污水处理厂保持2 km以上距离。有这样的安全距离, 猪场安静, 也大大降低外来病原传入猪场。 (3) 要有充足的水源, 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饮用水要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 (4) 猪场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 砂壤土最为理想。

1.2 猪场布局

猪场布局应依据有利于生产、防疫原则。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安排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隔离区4个功能区, 猪场建设围墙, 场内净道、污道分开。

1) 生活区、生产辅助区包括宿舍、食堂、办公用房、饲料加工房、各类仓库、车库等设施, 建在猪场大门附近, 各类用房设施以方便生产进行排列。猪场大门处设置消毒池与更衣消毒室。消毒池深0.2~0.3 m, 宽度一般为3~5 m, 长度要使车轮在池内药液中滚过一周半, 池边应高出消毒液20~30 mm, 进出口处为1: (5~8) 的坡度与地面相连。消毒液定期更换。进场人员在更衣消毒室更换猪场工作服或一次性防护服, 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

2) 生产区是猪场的核心区, 分为种猪饲养区、保育猪饲养区、肥育猪饲养区3类型小区;生产区与生活区、生产管理区连接处应砌围墙隔开, 并配套建设消毒室与消毒池。种猪饲养区应设在生产区内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 从上往下公猪舍、母猪空怀舍、母猪妊娠舍、产房依序排列;保育猪饲养区应位于种猪饲养区与肥育猪饲养区之间, 方便仔猪转群;肥育猪饲养区位于生产区下方, 生长猪舍、肥育猪舍依序排列。饲养区之间间隔50 m, 猪舍之间间隔10 m左右。每栋猪舍入口处配套建设脚浴消毒池, 雨水不能淋入消毒池, 消毒液定期更换。

3) 隔离区包括隔离舍、死猪处理设施或设备、沼气池、堆肥间, 依序排列;建在全场地势最低处、风向最下方处, 这些设施入口处配套建设脚浴消毒池, 消毒液定期更换。

1.3 出猪台建设与管理

出猪台是猪场生产区与外界接触交叉的敏感区域, 设计建设与使用得不好, 很容易让场外的病原微生物传入猪场内, 出猪台应建在肥育猪舍附近围墙外侧, 运猪车停在围墙外装车。建出猪台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划分明确的出猪台净区和脏区, 猪只能从净区往脏区单向流动;冲洗出猪台的污水绝不能回流到出猪台;出猪台地面要水泥硬化, 科学设计污水沟。在猪场围墙外面为出猪台单独配套建设1口化粪池, 以收集处理清洗消毒出猪台的污水。猪出售后, 应立即对出猪道、出猪台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洗消毒, 避免病原微生物传入猪场。

1.4 卖猪管理

猪场配备猪转运车, 自己安排人员在出猪台装猪, 再运到远处导入猪贩子运猪车中, 以防猪贩子运猪把病原微生物带到猪场。完成卖猪后, 人员要洗澡, 衣服、用具、车辆要清洗并消毒。

1.5 人员管理

(1) 种猪、饲料、兽药推销员, 面向社会服务的兽医人员和猪贩子, 不能进入猪场, 因这些人员奔走于各个猪场, 易把外面的疫源带入猪场;饲养员、技术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生产区, 必须经过厂长批准;饲养员不能窜岗。 (2) 进入生产区人员, 要淋浴并更换猪场服装与胶鞋, 经过消毒室消毒进入生产区。 (3) 出场要批准, 回场后要洗澡并更换服装, 对换下的衣服及时清洗。 (4) 饲养员、技术员探亲回场后至少隔离2 d, 才能进生产区。 (5) 卖猪时, 生产区工作人员不能进入出猪台脏区。

1.6 用具 (品) 管理

(1) 车辆停在猪场门口。 (2) 必须进场的车辆, 经彻底消毒后进入猪场, 但不能进入生产区。 (3) 猪场内使用的车辆, 如饲料转运车、猪转运车, 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4) 工作服定期清洗、定期消毒。 (5) 猪舍一切用具不得携出场外, 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换混用, 要定期清洗消毒。 (6) 不能从场外购买猪肉, 生活上所需肉食由猪场供给。

1.7引种管理

(1) 应在猪场外面下风处单独建一栋引种猪用隔离观察舍, 以防其他猪场疾病带入本猪场;隔离观察舍每次使用后要立即进行彻底消毒。 (2) 应到大型的、管理规范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种前应查看种猪场的《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效, 了解种猪场当地及种猪场的疫病情况, 种猪苗免疫过哪些疫苗及免疫的时间;应到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办理种猪《检疫证》, 并要求种猪场提供种猪系谱资料。 (3) 种猪引进后在隔离观察舍隔离观察40 d, 确认无病、健康, 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才可以进入生产区。

1.8 养殖方式

猪场应该实行自繁自养且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1) 猪场自繁自养可以避免因外购仔猪带入疾病的风险;自繁仔猪养殖方式、养殖环境相同, 减轻了仔猪应激反应, 对自繁仔猪也知根知底, 更好管理、防疫。 (2) 全进全出是控制猪群传染病和减少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式。猪出栏后, 对猪舍进行“清、洗、消、干”消毒, 整个过程不少于7 d。然后再进新一批猪, 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

1.9 猪场不能饲养其他动物

如:猫、犬是弓形虫病的传播者, 禽是衣原体的传播者。

1.1 0 猪场灭鼠、蝇、蚊工作

如:鼠是钩端螺旋体的宿主;蚊是乙型脑炎的传播者。

2 抑制场内微生物生长

2.1 环境干燥清洁

猪场要保持干燥, 不能出现积水, 蚊会在积水中产卵;潮湿环境下微生物容易繁殖;每天按时清扫生活垃圾、猪粪, 冲洗猪舍, 保持环境清洁。

2.2 通风换气

猪舍通风换气, 排出猪舍有害气体, 引进舍外新鲜空气, 可降低猪舍空气中微生物的容度, 也可缓和高温高湿对猪的不良影响。

2.3 消毒

消毒是有效防控猪病的措施之一;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的日常消毒制度、带猪消毒制度、空栏消毒制度、疫病时消毒制度, 并严格执行。

2.4 老、弱猪处理

老、弱猪免疫力差, 容易患病, 是疫病发生的隐患, 要及时淘汰处理。

2.5 患猪处理

猪生病要请场部兽医及时诊断, 一般疾病及时隔离治疗;对传染病采取相应的控制与扑灭措施。

2.6 废弃物处理

(1) 猪场必须建设与猪场规模相匹配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或设备。小规模猪场可以建填埋井, 填埋井井壁、井底水泥一定要厚, 避免污物渗漏, 造成病原微生物蔓延, 环境被污染;大型规模猪场可以配备无害化处理设备---化尸机。 (2) 猪场必须建设与猪场规模相匹配的沼气池与堆肥间, 以免使猪场环境受到猪粪、猪尿污染。

上一篇:局部保持下一篇:湖南“3+5”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