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条款

2024-07-18

不可抗力条款(精选六篇)

不可抗力条款 篇1

一、“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及其法理分析

(一) “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

不可抗辩条款, 又称不可争议条款, 是指保险合同订立生效经过一段时间 (又称可争议期间) 后, 既使保险人知道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 有违反告知义务的事实, 也不得再行使合同解除权, 这段时间一旦经过, 保险合同行为便创设了一个没有争议的法律关系。

不可抗辩条款首先出现在人寿保险单中, 为保护被保险方的正当利益, 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本公司的保险产品, 一些保险公司在19世纪后期在保险条款中列入了不可抗辩条款[2]。不可抗辩条款现已为大部分国家保险法所吸收, 成为强制性法律规范。有关不可抗辩条款的立法, 最早见于1906年的纽约州《阿姆斯特朗法案》 (Armstrong Act) 。1906年美国纽约州《阿姆斯特朗法案》将不可抗辩条款上升到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法律规范的高度, 明确规定了不可抗辩条款为人寿保险合同的法定条款, 其后相继为其他州所采用。美国大多数州议会均制定专门法律, 强制要求保险人在寿险和健康险等长期保险合同中必须要有不可抗辩条款[3]。《阿姆斯特朗法案》对现代各国保险立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体现在:《日本商法典》第644条、《中国澳门商法典》第1041条、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64条等, 且均为强制性规定。

(二) “不可抗辩”条款的法理分析

中国现行《保险法》第17条第1款规定:“订立保险合同, 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 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 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该条要求订立保险合同时,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将有关保险标的之重要事实如实告知保险人, 不得有任何隐瞒、遗漏、错误或欺诈。这种义务是法定的, 不受保险合同是否有明确约定的影响。

而不可抗辩条款实质上限制了保险人的保险合同解除权:即使投保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欺诈行为, 但经过法定期限后, 合同也当然继续有效。表面看来, 这项规则与“欺诈会使合同无效”的合同法基本原则相悖, 但不可抗辩条款之所以被法律承认, 根本原因在于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 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工具, 须保护保险金受益人的利益, 尽可能地维系保险关系的存在。订立人寿保险合同时, 投保人一般都指定其家属或其他受扶助的人为受益人, 这些受益人对将来支付的保险金有期待权, 因此, 人寿保险常涉及这些人的生计安排, 若不规定一个抗辩权丧失期间, 使得受益人无反证的机会, 从而丧失怜恤之道。而且人寿保险合同为长期合同, 若已成立多年, 保险人因投保人违反告知义务而行使解除权, 致使被保险人因年老体衰而难以获新保险。甚或出现保险人在明知不实告知义务的存在而仍签订合同, 以图投保人缴纳多年保费后, 而抗辩拒付保险金, 显然有失公允。其次, 从保单金融功能来看, 以人寿保单所体现的保险金请求权为质, 而设定质权, 向第三人借款, 若保险合同订立二年后, 发生保险事故, 保险人以违反告知义务抗辩、拒付保险金, 则应被保险人业已死亡, 质权人概无提出反证之可能。如果保单伴有此项危险, 必将有害于保单信用交易安全[4]。

(三) 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

不可抗辩条款一般仅限于保单有效性的争议, 旨在禁止因投保人欺诈、隐匿或重大误述而对保单的有效性提出争议。该规则也有例外情况, 在欺诈性冒名顶替、缺乏可保利益、蓄意谋杀被保险人等情况下, 即使争议期结束, 保险人也可提出抗辩[5]。一般来说, 保险人基于以下几种事由所提出的抗辩不受不可抗辩条款的拘束: (1) 在不可抗辩期间发生事故的, 解除权不因不可抗辩期间的届满而消灭, 保险人仍可以告知义务有瑕疵而解除合同。英美立法一般规定“本契约自成立日起经过一年以后, 订为不可争, 但以被保险人未亡为条件”以防止投保人或受益人可能进行的规避。 (2) 未缴纳保险费的情形, 不受不可抗辩条款的约束。 (3) 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 以防止利用生命赌博和道德危险因素。因此, 保险利益的争辩不在此规则的调整范围内。 (4) 此规则虽适用一般的欺诈行为, 但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仍可能使合同无效, 如冒充被保险人进行体检等行为[6]。在保险实务中, 不可抗辩条款主要存在于具有长期性的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中。

二、“不可抗辩”条款的作用

(一) 解决“理赔难”, 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承保容易理赔难的现状一直为人诟病。保险事故发生后, 部分保险公司不遵守合同约定, 找出种种理由惜赔、拖赔、欠赔甚至无理拒赔的情况时有发生, 无法体现保险法修改时明确提出的加大对投保人利益的保护力度原则。例如, 西安刘女士1995年患慢性肾炎, 1997年隐瞒病情投保重大疾病险, 2005年由于长期肾炎不愈导致肾衰竭 (重疾) , 由于保险合同无“不可抗辩条款”, 保险公司因此拒赔。而实际上, 保险代理人就是刘女士的邻居, 明知刘女士身体欠佳, 代理人为了拿提成, 诱使刘女士在投保时填写“没病, 健康”。更有甚者, 个别保险公司故意与不合格的被保险人签订合同 (或放任代理人与之签订合同) , 先收保费, 事后再“严格审查”、拒赔。但是, 如果合同中有“不可抗辩条款”, 就算保险公司事后查明刘女士1997年是带病投保, 也必须给付保费, 因为保险合同生效已逾二年, 是一份“无可争议的文件”[7]。

笔者以为, 在保险合同中确认不可抗辩条款, 能有效遏制保险业的销售误导, 从根本上解决理赔难问题, 依法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 促进中国保险业诚信经营并健康发展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经营信用的特殊行业, 它本身经营的是一种承诺, 所以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业经营的最根本要求, 是防范和化解保险企业风险的前提。但在中国保险实践中, 由于中国《保险法》无“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 致保险公司的一些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大量存在, 使消费者丧失了对保险公司的信赖, 严重阻碍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例如, (1) 误导客户。在客户投保时, 有些业务员为拉业务、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避重就轻, 过分夸大产品功能, 私自承诺投资回报率, 以虚夸的不现实的回报率作诱饵;有的只谈利益, 不讲风险, 对一些重要事实刻意隐瞒。 (2) 不按规定理赔。有的保险代理人在开展业务时笑脸相迎, 乱打包票, 但等到客户真的出险时就换了一副面孔, 百般刁难;有的则层层加扣, 导致执行的赔付范围、赔付费用与保户根据条款推算的赔付额相差较大;有的滥用真实告知原则, 抓住投保人在投保中的误告、没有告知或任何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 随意在理赔中拒赔或不足额赔付。 (3) 违规现象严重。有的在大项目、统括保单和政府招标项目中突破保监会核准的条款和浮动费率范围, 违规降费;有的手续费突破财政部有关规定, 一涨再涨;有的以“回佣”方式招揽客户或迎合投保人不合理要求。 (4) 同业相互贬损。现实经营中, 以邻为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业务员视同行为冤家, 标榜自己、贬损他人。

以上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较好地解决, 势必危及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因此, 笔者认为, 保险法修改中, 确认不可抗辩条款, 可以有效防止保险人对合同解除权的滥用, 促进保险业诚信经营并健康发展。

(三) 履行加入WTO承诺, 与国际惯例接轨, 提高行业竞

中国政府在加入WTO过程中, 对国际间保险服务的四种方式 (跨境交易、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做出了相关承诺, 同意在一定范围内对外资开放国内保险市场。作为WTO的成员, 根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中国保险业享有成员的权利, 也必须遵守WTO规则。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开放, 中国保险业势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可抗辩条款”已是国际寿险标准条款的今天, 中国现行《保险法》对不可抗辩条款却没有规定, 这既不符合国际惯例, 也不符合世界保险立法发展的趋势, 尤其在面对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天, 漠视对不可抗辩条款的立法, 损害投保人的利益, 势必会大大降低中国保险业的市场竞争力, 给外资保险公司以可乘之机。因此, 在修订《保险法》时“拿来”不可抗辩条款规则, 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摘要:不可抗辩条款是国际寿险标准条款的组成部分, 是保险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其在维护投保人利益、约束保险人的道德风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目前保险法和寿险合同条款中均未有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在中国《保险法》修订之际, 依法确定不可抗辩条款, 有利于加强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确保中国保险市场的良性运行, 提升保业的社会信用度, 增强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不可抗辩条款,含义,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网, http://www·China-Insurance.com, 2008-08-04.

[2]李玉泉.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3]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云中.保险学[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5.

[5]陈欣.保险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6]梁宇贤.保险法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延期和仲裁条款 篇2

尾部包括合同的备注说明,签约双方的签名,有效期,法规依据等内容。比如:this contract shall come into effect after signature by the both parties. this contract is made out in two original copies, one copy to be held by each party.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立即生效。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通常,在签字的时候,不仅要有打印的字体,双方还要有手写体的签名。

合同翻译中还有一些常用的词组,这些词组和我们平时所用的有些不同,看以下例子:

1. 尽管(despite, in spite of):在合同中我们通常使用notwithstanding

2. 依据:according to; in accordance with; under; subject to; as provided in; …

3. 鉴于:hereof; hereto; herein; hereby; hereinafter; hereunder; whereby; whereas; …

4. 因为:because of; on account of; due to; attribute to; by virtue of; …

5. 保证:undertake to; represent and warrant; guarantee; warrant; …

6. 有义务做:be obliged to do sth.; have the obligation to do sth.; shall; be responsible / liable for

7. 完成:effect;…

此外,对于合同的翻译,还要注意:1. 词序变化较大,尤其是状语的变化;2. 使用短语代替从句,是结构紧凑;3. 善于使用被动语态;4. 使用否定前提来强调。

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研究 篇3

关键词 保险法 不可抗辩条款

一、不可抗辩条款的概述

不可抗辩条款是对投保人的最大诚信原则的适用例外,该条款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对人身保险的信任度。不可抗辩条款,亦称不可争条款。不可抗辩是指保险人不得以被保险人在投保单上的误告或隐瞒事实为由,而主张契约无效或拒绝赔偿。该条款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所约定,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从人身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满一定时期后(一般为2年),保险合同成为不可争议的文件,保险人不得以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违反诚信原则,未如实履行告知义务为由,而主张解除合同。保险法中的最大誠实信用原则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时如实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关于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等一切情况,如果投保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未如实告知,法律则赋予保险人提高保费或解除合同的权力。但是由于人身合同都是长期性合同,时间过去很久以后,很难确定当时投保人告知的情况是否属实。而此时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最大诚信原则而解除合同,则严重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所以保险法中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是平衡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利益的重大改革,它使得处于弱势一方的被保险人获得了更好的法律保护。

二、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

新《保险法》在第十六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接触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为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不可抗辩条款的纳入法律对于人身保险保险合同中的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意义重大。

三、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缺陷和建议

(一)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范围

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中规定“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则条款被放在总则部分,我们将其理解为一般条款即可以是用于所有保险合同,除非有个别条款有特殊说明。基于这样理解,如果我们将其适用于财产合同会发现有太多问题出现。财产保险合同多是短期保险合同,其投保的期限达不到不可抗辩条款所要求的二年的规定,并且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可以通过体检查出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而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人不可能像人身保险合同这样,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体情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保人的告知与说明,因此很难查实而保险纠纷也更容易产生。如果因为财产合同解除权未作特别说明,而将不可抗辩条款应用于财产保险合同,必然会导致而已投保现象增加,将严重损害保险人的合法利益,造成不应出现的损失。因此不可抗辩条款不应当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不可抗辩条款同样不适用于以外上海保险合同,这是因为意外伤害保险强调的是意外,多为短期合同,同样达不到不可抗辩条款规定的两年期限,并且防止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用意外伤害骗取高额保险金。因此得出不可抗辩条款主要存在于人寿保险合同和健康保险合同中。很遗憾的是,我国的新《保险法》在条文中并未明确该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范围及例外情形。

(二)投保人欠缴到期保险费的情形

保险合同的分类有一次性支付保费的合同,也有分期缴付保费的合同,对于分期缴费的保险合同,经常会出现投保人在缴付了一段时间保费后,因为经济或其他原因没有按时交付保险费。新《保险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合同约定分歧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投保人自投保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三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的期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险金额。”从这得出合同失效并非是应付未支付保费的当天,而是经过催告后的三十天或超过约定期限的六十天,此时保险合同才失效。

(三)不可抗辩条款与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从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违反入世告知义务一般包括年龄误告与健康误告两方面,投保人一旦违反了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可以在保险合同生效后二年内解除合同,如果保险人超过二年后仍未行使解除权的,则此项解除权消灭。《保险法》第三十二条还规定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年龄限制的,二年内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超过二年的,虽然保险人的解除权消灭,但仍保留根据实际真实年龄调整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的权利,这是对不可抗辩条款的又一限制。这说明在出现被保险人年龄不符合法定或约定年龄的情况下,即使合同订立期限超过二年也不是必须按照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保险合同不可变更,而是给予保险人一定权利救济的空间,虽然不能解除保险合同,但可以调整保费或保险金额。

参考文献:

[1]温世扬.保险法[M].法律出版社,2007.

[2]宋亚洋.浅谈新保险法中的不可抗辩条款[M].经济与法,2010:(7).

论《保险法》之不可抗辩条款 篇4

《保险法》修订案已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现行《保险法》于1995年出台, 2002年曾进行小修改。新《保险法》推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对于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热切关注。现行《保险法》有158条, 新修改的《保险法》为187条, 增加了48条, 删19条, 修改261条, 仅3条没有修改, 此次修改将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对于此次保险法的修订, 民众一片好评, 在这次保险法修订中, 其中最具创新性、变革性和冲击力的当属不可抗辩条款, 其是这次保险法修订的最大亮点, 对于解决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使投保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有利于重塑保险业声誉, 促进我国保险法的健全和完善, 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及法理依据

不可抗辩条款规定保险合同成立满2年后, 保险公司不得再以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解除合同。订立保险合同, 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 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 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 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 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 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 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 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 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 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 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但应当退还保险费。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 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1]。该规则填补了现行保险法的空白, 对保险法做了相应的补充, 防止保险公司滥用合同解除权, 对保护人身保险合同被保险人利益而言意义重大。保险法建立弃权与禁止反言, 以诚实信用原则为理论基础,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 理论上建立该制度是可行的[2], 其对于完善保险立法, 提高保险人的诚实信用, 最大限度地维持保险合同的效力和确保保险合同的履行以减少保险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三、不可抗辩条款存在的缺陷及建议

不可抗辩条款给我国保险法和保险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但是该条款的规定也存在缺陷和问题:

(一) 不可抗辩条款并不适用于所有保险合同, 其主要适用于人保合同, 财产保险合同 (包括责任保险合同) 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新《保险法》将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置于保险合同总则部分, 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针对立法技术而言, 其承认所有保险合同都适用于不可抗辩条款。但现实状况说明不可抗辩条款并不适用于所有保险合同, 在美国其就不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

(二) 未规定2年内身故的情形。我国新《保险法》规定“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而并没有做详细的阐述和解释。按文义理解, 其表达的含义是:合同成立经过两年时间, 无论被保险人在两年期限内是否身故, 保险人都不能解除合同。由于不可抗辩条款的性质, 本来就有可能会对保险人带来不利,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限制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法律对此不做明确规定, 在实践中可能在承保范围、未足额缴纳保费等方面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对于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2年内出险, 但拖延到2年后报案及申请理赔的情况, 还有待于立法及司法界进一步考虑衡量, 促进其合理化。

(三) 未规定不可抗辩的适用例外。不可抗辩条款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有很多例外情形。国外不可抗辩条款一般规定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例外:即承保范围之争、保险合同不成立、特别严重之欺诈、未满足保险人提出之某些条件。这些规定应该在我国立法与实践中有所体现, 这也有助于不可抗辩条款在我国的具体适用。但我国在对保险法的修改与补充过程中没有充分运用, 但立法及司法实践证明, 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合理性, 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笔者分析我国立法抛弃这些内容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 “投保容易理赔难”成为我们保险业的重要问题, 严重制约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塑造保险业的诚信形象亟待解决。而新保险法写入不可抗辩条款, 规范了保险人的行为, 或许这一规定有些矫枉过正, 但也可以从中看出立法者对重塑保险业诚信形象的良苦用心[3]。

(四) 抗辩期的起始时间并不明确。首先“保险合同成立之日”难以界定, 在此前已有表述;其次, 保险合同还有复效的可能, 对于复效的保险合同, 抗辩权是从“初始保单成立之日”还是从“复效”之日起算, 没有规定;第三, 对于保证续保的短期保险合同, 抗辩权是从“第一份保单成立之日”还是从“新保单续保之日”起算, 没有规定。此外在实践中还存在倒签保单的情况, 对于这些不太正规的签单日期, 抗辩期的起算仍会引发争议。

新保险法中引入不可抗辩条款, 限制了保险公司以投保人投保时的误告、漏告、隐瞒等为由, 否定保单的有效性。对受益人的权利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同时, 又促使保险公司加强承保环节的风险管控, 有效遏制部分不良的销售误导。不可抗辩条款或可成为双刃剑, 它虽然可能会给保险业带来一些问题, 看似苛刻, 但总体而言, 其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有利于转变目前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占据强势地位的局面, 保障投保人的应得利益, 从而全面推进我国保险业的规范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2]边文霞.保险欺诈博弈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不可抗力条款 篇5

2005年8月, 刘先生向某人寿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险, 保险金为10万元。填写投保单时, 刘先生没有在该投保单上的告知事项中表明自己有既往疾病, 8月底, 保险公司签发了保险单。2008年10月, 刘先生因左肾多囊出血住院治疗, 2009年1月, 经医治无效死亡。2009年3月, 受益人提出理赔。保险公司在理赔查勘的过程中发现, 刘先生在2004年曾因肾病 (肾病属于该重大疾病险承保的疾病) 做过检查。于是, 保险公司以刘先生在投保时未告知既往肾病病情, 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带病投保为由拒赔, 并解除合同。刘先生家人起诉保险公司, 要求法院判决其支付保险金10万元。

根据新《保险法》修订前第十七条的规定,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 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 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 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 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但可以退还保险费。无论刘先生是故意还是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公司均有权解除该保险合同并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但是, 若该案件发生在新《保险法》生效后, 保险人将会因为保险合同经过了两年的期限而无权解除合同, 并支付保险金。其依据的就是“不可抗辩条款”。由此可见, 不可抗辩条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不可抗辩条款的概念及发展

(一) 不可抗辩条款的概念

不可抗辩条款, 又称不可争议条款, 是指自成立之日起, 经过一定期间, 保险合同即成为不可争议的文件, 此后保险人不得以投保人在投保时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有欺骗、错误陈述和隐瞒重要事实的行为为理由而解除合同或主张合同无效或拒绝给付保险金。[1]不可抗辩条款是保险业界用于人身保险合同的重要条款。各国保险法通常将不可抗辩条款规定为固定条款, 用于限制保险人法定解除权的滥用。同时, 也是对于最大诚信原则的一种限制。不可抗辩之机理, 在于通过限制保险人行使抗辩权利的期间, 以保障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和信赖利益。

(二) 不可抗辩条款的起源和发展

从一开始的严格保证制度, 到后来不可抗辩成为约定条款, 再发展成为法定条款。不可抗辩条款最早起源于英美国家的人寿保险领域。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由于英美国家保险业实施严格的保证和告知义务制度, 因此, 投保人是否履行告知义务直接决定了保险合同的有效性。如果投保人违反了保证或者如实告知的义务, 那么, 保险人有权据此解除保险合同, 这使得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受到极大的伤害。这使得购买了保险的善意被保险人无法得到预期的经济保障, 由此而出现的合同纠纷案层出不穷, 与日俱增, 保险公司也因此被称为“伟大的拒付者”, 出现信任危机。[3]

也正是由于信任危机的出现, 使得不可抗辩条款开始向约定条款发展。1848年, 英国伦敦寿险公司出售的产品中首次应用了不可抗辩条款, 条款约定在合同生效满一定时间后, 保险公司就不得以投保人误告、漏高等理由解除合同, 拒绝赔付。[4]这样的约定条款明显更有利于保护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利益, 使保险公司从信任危机中摆脱出来, 并在人身保险领域通过主动写明的方式广泛使用不可抗辩条款。

不可抗辩条款最早成为法定条款, 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06年美国纽约州《阿姆斯特朗法案》将不可抗辩条款上升到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法律规范的高度, 明确规定了不可抗辩条款为人寿保险合同的法定条款。[5]毫无疑问, 不可抗辩条款成为法定条款, 有利于防止保险人滥用保险合同解除权, 使保险人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保证了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有助于保险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现在, 通过立法将不可抗辩条款固定下来, 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选择。

我国在2009年新《保险法》中首次引入不可抗辩条款, 自此, 不可抗辩条款在新《保险法》中成为法定条款。这是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法进步和发展的结果。

(三) 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1、防止保险人滥用解除权, 减少道德风险。不可抗辩条款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保险人的“信任危机”问题, 防止保险人任意行使解除权而不履行其保险责任。在订立保险合同和实施合同的过程中, 保险人处于优势地位, 而被保险人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不进行限制, 则会使两者之间的地位更加不均衡。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 敦促保险人积极发现保险合同存在的问题, 进行严格的审核。这对于建立保险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有较大的激励作用, 从而有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2、减少被保险人请求支付保险金的难度, 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不容置疑, 在保险业领域, 存在着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人身保险合同, 特别是在人寿保险合同, 存在着长期性的特点。虽然投保人在投保时对某些实现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但其仍然按期缴纳保险费, 若保险人在经过一定期间后单方面进行解除, 在某些情形下甚至不退还保险费, 这对于被保险人来说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另外, 由于人身保险合同涉及被保险人重大的人身利益, 一旦保险事故发生, 对于被保险人的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失如果仅靠被保险人一方承担, 被保险人所承受的不利益将会进一步加重。人身保险合同的举证通常存在一定难度, 而规定不可抗辩条款, 在一些情形下即减轻了被保险人、受益人的举证责任, 更易获得保险金。

三、我国新《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的不足及完善

新《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 订立保险合同, 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 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 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 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 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 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 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从法律规定看, 我国的不可抗辩条款是针对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时、保险人主张解除合同的情况而设立的。抗辩期间的起算日期从合同成立之日起算, 抗辩期间为2年。但是, 我国对于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存在过于笼统、不明确的问题, 尤其在适用范围、适用例外等问题上缺乏详细具体的规定。这些不足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 进行修改和完善。

(一) 存在的不足

1、从适用范围上讲, 新《保险法》并没有明确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险种。新《保险法》将不可抗辩条款设置在一般规定而非具体章节之中。而且, 新《保险法》第16条并没有明确说明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是人身保险合同还是财产保险合同, 根据一般理解和立法技术来看, 这样的一般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范围就包含了人身保险合同和财产保险合同。那么, 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财产保险合同是否就真的可行呢?笔者认为, 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1、追溯到不可抗辩条款的本意, 在其设立之初, 是为了保障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人身利益, 而在人身保险合同, 特别是人寿保险中广泛运用。2、由于财产保险合同多为一年期的短期合同, 对于新《保险法》中的2年的争议期间, 会因为财产保险合同早在争议期间还未经过之时, 合同到期自动失去效力。那么, 不可抗辩条款的存在对于财产保险合同失去了意义。3、财产保险在发生保险事故后的举证较之人身保险也更加容易。

人身保险合同的种类包括人寿保险合同、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健康保险合同三大类。其中, 意外伤害保险具有短期性的特点, 通常以一年为期。健康保险合同包含了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财产保险、护理保险等类别, 医疗保险以及其他短期的健康保险的期限达不到两年, 同样会造成不可抗辩条款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

2、新《保险法》未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情形, 将会造成实践中较大的争议。虽然不可抗辩条款是对最大诚信原则的限制, 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抗辩条款可以任意引用。因为, 保险合同一直强调最大诚信原则, 甚至将最大诚信原则称为保险合同的帝王条款。[7]在新《保险法》中,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的规定并未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情况, 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在国外, 对于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例外情况一般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比如说, 美国在承包范围之争、保险合同不成立、特别严重的欺诈、未满足保险人提出的某些条件的情形下, 规定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笔者认为, 应当规定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例外情况。理由如下:1、如果规定不可抗辩条款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势必会增加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情况, 以此获得不正当利益。2、由于不可抗辩条款主要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 特别是人寿保险合同, 涉及被保险人人身权利的重要事项, 不设立例外情况会导致故意损害被保险人的人身权利并以此诈骗保险金的现象大量产生。3、保险的本质是在于对于灾害事故的损失进行分摊的一种分配关系, 这种损失分摊应当建立在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之上, 不可抗辩条款的任意的、不适当的适用极易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不利于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且保险是由大多数人来分担少数人的损失, 不当的适用也是对大多数人利益的损害。

3、在新《保险法》中, 不可抗辩条款对2年内身故, 2年后理赔的情形未加考虑。[8]受益人是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在被保险人死亡后, 有权领取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后2年内死亡, 受益人又故意拖延申请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时间而导致两年的期限, 那么, 根据现行的规定, 保险人无法据此解除合同, 即使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在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时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显然, 这对于保险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笔者认为, 保险人由于受益人故意拖延而承担赔付保险金的责任是不合理的。在英美法系国家, 通常都规定了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且保单生效或签发已满2年的条件, 其目的就在于在于防止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为谋取保险金而故意拖延保险索赔至可抗辩期间经过, 从而有损保险人的利益。台湾学者江朝国教授认为, 保险人解除权2年除斥期间适用应限于2年内保险事故未发生。[9]如果规定在抗辩期间被保险人必须存活的条件, 一旦被保险人死亡, 保险人就有权对保险合同的有效性进行抗辩。而且, 被保险人死亡, 意味着保险标的的灭失。此时, 保险合同应当终止, 但应受益人的拖延而未终止,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 相应的建议

1、针对新《保险法》为明确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范围的问题, 立法者可以在法律中明文规定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险种。从不可抗辩条款的起源、发展以及现今在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 还有财产保险合同的短期性判断, 笔者认为, 将其适用范围限定在长期性的人身保险合同为宜。这样, 既顺应了国际潮流, 又使不可抗辩条款在实践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2、针对新《保险法》为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 笔者认为, 在适应我国社会现实需要的基础之上, 借鉴国外设定的例外情形, 以弥补不足, 保证各方的合法权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列举式的立法技术来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情况。第一, 在合理期限内未缴纳保险费的情况。保险合同是双务合同, 投保人有义务缴纳保险费, 保险人据此在发生保险事故时支付保险金。缴纳保险费是保险合同中设定主要义务, 投保人不缴纳保险费, 则严重违反了保险合同所订立的义务, 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将导致保险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而且保险费是保险人是承担保险责任时的资金来源, 保险人不可能无偿地为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提供保险服务。第二, 严重欺诈的行为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此处的欺诈行为应该是严重欺诈行为, 而非一般的欺诈行为。因为一般的欺诈行为, 投保人主管上的恶意比较小, 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也往往比较小, 不会对保险活动产生太大的影响。经过修正, 保险合同还是可以继续维持的, 合同继续有效对双方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公平。而严重的欺诈行为, 投保人的主观恶意明显增强, 行为后果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导致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严重不均衡, 严重阻碍保险活动的正常进行, 若使合同继续成立、有效, 将造成明显的不公平。第三, 在人身保险合同中, 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不享用保险利益的情形也应当被排除。保险利益原则是决定合同有效与否的重要方面。将其排除在不可抗辩条款之外, 有利于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有效防止投机行为的发生, 并保证受益方请求的给付不超过保险利益的价值, 防止获得不当得利。第四, 对于不在承保范围内的事项, 即使过了两年的期限, 保险人也应该有权解除合同。保险人应当在承保范围内的特定事项承担保险责任。若允许对不在承保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赔偿, 则会造成承保事项与责任之间的不匹配, 导致资源的不当使用和浪费。在所列举的事项之后, 可以利用兜底性条款, 来弥补列举式的局限性, 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实现灵活变通。

3、对于抗辩期间内被保险人死亡的情形, 应当规定被保险人在抗辩期间内死亡的, 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这样的规定, 有利于防止被保险人在抗辩期间死亡, 而受益人故意拖延请求保险金的时间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是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而不是对于被保险人的过分纵容。

四、总结

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 是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法进步和发展的体现, 顺应了国际潮流。不可抗辩条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保险人对于解除权的滥用, 减少被保险人请求赔付的难度, 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这些不足, 可以在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和现实的实践情况, 借鉴英美等保险业较发达的国家的经验, 在立法上予以修改和完善, 以适应现实需要, 正确、合理地处理保险纠纷, 真正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2009年通过的新《保险法》首次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 有益于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保险人解除权的滥用情况, 是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法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不可抗辩条款概念和起源、我国的法律规定、设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 旨在对不可抗辩条款在我国的适用进行更深的思考。

关键词: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人身保险合同

参考文献

[1]罗秀兰.论保险法上的不可抗辩条款及其修订[J].法学杂志, 2009 (12) :130-132.

[2]樊启荣.人寿保险契约之不可抗辩条款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8 (3) :69-74.

[3]罗秀兰.论保险法上的不可抗辩条款及其修订[J].法学杂志, 2009 (12) :130-132.

[4]何源.英美法系比较视野下的不可抗辩条款[A].浙江省保险学会, 浙江省2 0 1 0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53-59.

[5]温晓芸.“不可抗辩条款”的作用及其例外[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0) :251-252.

[6]章政.我国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之研究[J].当代经济, 2011 (16) :11-12.

[7]黄积虹.论保险合同不可抗辩条款[J].云南大学学报, 2010 (6) :42-48.

[8]陈!!.论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J].知识经济, 2012 (2) :51-52.

不可抗力条款 篇6

一、不可抗辩的立法价值

立法的本质价值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因此保险法的制定就是为了保障投保人享有公平、公正的权利, 通过保险保障自己的经济权益。因此从公共政策角度, 我国保险业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以此要求保险人的调查义务, 使得被保险人的权益得以实现, 因此不可抗辩的立法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防止保险人滥用权力。在实践中保险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业务, 提高经济利益, 他们会放松对投保人投保条件的审核, 以此增加业务量, 而保险人在接受了投保人的保费之后, 一旦出现了需要支付的索赔之后, 保险人就会以投保未告知事项解除合同, 这种现象对于投保人而言必然会遭受损失, 因为其已经连续性地缴纳了很长时间的保费, 因此为了保障保险人的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 我国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不可抗辩条款的存在原理就是通过限制保险人行使抗辩权利的期间, 以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并且强化了保险人的责任意识, 通过不可抗辩条款, 可以强化保险人在投保人投保审核期间的责任, 加强对投保人条件审核的审核力度, 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二) 有效解决理赔难问题。目前在保险行业中存在投保容易、理赔难的现象, 即投保人在投保的时候很容易就能获得保单, 甚至一些保险公司开展上门服务, 投保人不需要任何手续, 只需要缴纳相应的保费就可以, 但是一旦出现索赔的事项之后, 保险人就会以各种事项拒绝赔付。而“不可抗辩条款”则大大降低了索赔的纠纷问题, 尤其是对于人寿保险而言, 人寿保险都是经过长期的投保之后并且缴纳了很长时间的保险费之后才享有的权利, 而当保险人告知投保人因为没有告知相应的事项而导致拒绝赔付, 对于投保人就会形成巨大的打击。因此引入“不可抗辩条款”就是为了解决此种现象的出现, 不可抗辩条款要求保险人在投保人投标时审核, 一旦投保合同确定, 保险人就不能因为投保人在投保的时候没有履行告知义务而解除合同;另外对于投保人而言, 保险合同具有专业的术语, 因此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处于弱势地位, 需要保险人对投保行为进行审核, 以此强化双方的合法权利。

(三) 有助于增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对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可抗辩条款从法律上保证了投保人的利益, 这样就会增强社会对保险业的支持信心, 在相关法律的保护下,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这样社会公众就会积极地投入到保险业中, 这样无形之中保险业务的数量就会增加, 进而提高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建立不可抗辩条款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也具有督促作用, 保险公司为了降低因为审核不严格而造成的损失, 他们就会加强对投保人投标前的审核, 这样就会促进社会保险业秩序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新《保险法》对不可抗辩条款的立法不足

(一) 对于不可抗辩规则的定位存在逻辑问题。新的《保险法》将不可抗辩规则置于合同的一般规定中, 虽然从立法的内容看, 其应该是适应一切保险法的, 但是毕竟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不同, 因此在不可抗辩条款规则设置时需要进行区分, 但是目前我国新的《保险法》对该条款没有作出明确的划分, 也就是所有的保险业务都适合不可抗辩条款, 这样对于财产保险合同而言是不利的, 因为人生保险合同具有长期性, 需要投保人投入很长时间的保费,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投保人的人身权利, 而财产保险合同其目的是维护财产利益, 属于经济范畴, 因此需要根据保险合同的内容对不可抗辩条款进行区分, 目前我国实践案例中也对此进行了应用。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的案例也为我国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则提供了参考素材,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国新的《保险法》对不可抗辩条款规则的制定是一种欠考虑的表现。

(二) 新《保险法》规定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时间规定不科学。我国新的《保险法》对于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是:只要保险合同成立超过2年, 保险人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却未对其中的具体情形作出明确的规定, 比如投保人在合同成立2年内发生索赔事项, 但是其将索赔事项拖延至合同成立2年之后再进行索赔的事项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 虽然保险人在进行赔偿的过程中发现了投保人有欺骗的行为, 但是因为超过了2年期限, 因此保险人就不能拒绝, 这样对于保险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 新《保险法》没有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除外。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 立法的最终结果就是强调社会的公平、公正, 保险合同以诚信为最大原则, 我国新的《保险法》对于不可抗辩条件的规定适合于所有的事项, 这样从社会公共角度而言是不科学的, 以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时间为例, 只要保险合同成立2年之后, 保险人就不得以投保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而解决保险合同, 虽然此条款规定的出发点是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但是在实践中很多投保人利用该条款获取利益, 由此可见承认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发展。因此这种强调绝对的适用性是我国新《保险法》的弊端。而西方国家对于不可抗辩条例就明确规定了适用除外的情形, 比如对于没有足额缴纳保费的保险合同, 被保险人就不能享有不可抗辩条款权。

(四) 对身故是否成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新的《保险法》对于不可抗辩条款是否适应于身故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比如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 投保人在投保合同成立的2年内身故的, 但是收益人却在2年之后才报案进行索赔的事项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此种规定适用于不可抗辩条款那么明显是不公平的, 也违背了立法的初衷。而规定此种情况不符合不可抗辩条款又会引起法律纠纷, 因此需要我国法律给予明确的规定。

(五) 对于团体保险合同是否适应于不可抗辩条款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人身保险合同中, 投保人的名字比较明确, 但是在团体保险合同中, 一般投保人的名字不具体, 而且团体保费也比较低, 同时保险人也没有对其资格进行调查, 但是如果保险人对团体身份进行调查就会增加成本, 这样就会增加保费, 因此笔者认为其不适应不可抗辩条款, 但是目前我国《保险法》对其的规定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而美国许多州对于团体保险的认定是:其属于总体性合同, 因此保险人可以随时提出抗辩。

三、完善我国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的思考

(一) 准确对不可抗辩条款进行定位。基于保险合同中的人身合同与财产合同, 我国新的《保险法》也要积极参照西方国家的案例, 对不可抗辩条款进行准确的定位:一方面将不可抗辩条款由保险合同的总体中引入到专门的针对人身保险合同条款中, 以此强调不可抗辩条款对于人身条款的专门性;另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中, 增加不可抗辩条款的不适用情形, 比如在新的《保险法》第16条第3款中增加“本条款不适用于财产保险”。

(二) 明确不可抗辩条款期限的起算日。对于不可抗辩条款期限的起算日, 笔者认为, 根据保险法第13条第3款“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 自成立时生效”之规定, 宜将保险合同经过一定时间的起算点确立为“依法成立时”。也可参考美国主流观点“保单签发日期”。

(三) 明确不可抗辩条款适用除外的事项。我国新的《保险法》对于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要明确具体的不适用的情形: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比如规定团体保险合同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 增加不可抗辩条款适用例外的规定, 对于严重欺诈、承保范围以外、没有缴费以及存在蓄意谋杀被保险人而进行投保的, 则不能适用于不可抗辩条款。

(四) 对不可抗辩规则的期限宜分情况规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 因为投保人故意隐瞒, 并且主观过错比较大, 保险人依靠常规的审核难以发现问题的, 投保人需要对其承担法律后果, 对这类情况可考虑赋予保险人更长的可抗辩期间, 一般为4年, 但同时为了防止保险人滥用合同解除权损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利益, 可要求保险人就投保人是否存在故意负举证责任。第二, 对一般过失、根本无过失或以生存为给付保险金条件未履行告知义务等情况, 执行新《保险法》规定的2年可抗辩期间。因此, 建议将新《保险法》第16条第3款后半部分改为“自保险合同依法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但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人有证据证明的, 自保险合同依法成立之日起超过4年,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 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四、结语

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 是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法进步和发展的体现, 顺应了国际潮流。不可抗辩条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保险人对于解除权的滥用, 减少被保险人请求赔付的难度, 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这些不足, 可以在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和现实的实践情况, 借鉴英美等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立法上予以修改和完善, 以适应现实需要, 正确、合理地处理保险纠纷, 真正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新保险法的最大亮点是与国际保险业惯例接轨并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 这对防止保险人滥权、保护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的合理期待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明显不足, 通过分析“不可抗辩条款”的修法价值和实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规范并促进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不可抗辩条款,立法价值,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1]罗秀兰.论保险法上的不可抗辩条款及其修订[J].法学杂志, 2009, 12:130~132

[2]樊启荣.人寿保险契约之不可抗辩条款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8, 3:69~74

[3]罗秀兰.论保险法上的不可抗辩条款及其修订[J].法学杂志, 2009, 12:130~132

[4]何源.英美法系比较视野下的不可抗辩条款[A].浙江省保险学会, 浙江省2010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53~59

[5]温晓芸.“不可抗辩条款”的作用及其例外[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0:251~252

上一篇:幽默风格下一篇:外部化会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