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2024-07-09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精选十篇)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1

关键词: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广东兴宁

近年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 兴宁市认真抓好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 把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工作作为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稻、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 使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工作顺利开展。

1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意义

兴宁市地处广东东北部, 是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有水田面积24 000 hm2, 其中优质稻面积6 000 hm2, 占水稻面积的25%。目前, 兴宁市水稻生产还存在科技含量低、农户专业知识普及率不高、缺少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等问题。农户滥用农药和肥料, 随意扩大或缩小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 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当, 造成了产量低, 米质差, 农残超标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因此, 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 对水稻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 提高水稻品质、产量, 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进行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是粮食发展的方向, 具有重要意义[1,2]。

2 兴宁市优质稻标准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概况

兴宁市在2008—2010年被广西省农业厅列为省级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基地面积6 000 hm2, 位于远离城区、工矿企业、无污染的山区乡镇黄陂、水口、大坪、石马、龙田、罗浮等镇。选择交通便利、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地势平坦、耕地集中、利于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的田块。兴宁市农业局利用省农综开发建设资金, 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对基地排灌系统进行完善, 进行三面光改造工程, 并在示范片区实施机耕道硬底化工程, 进一步改善示范区耕作条件。通过统一使用水稻控释肥和冬种绿肥紫云英, 稻秆还田等措施, 改造了项目区农田板块构建, 大大提高了农田肥力。

3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3.1 生产基地选择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应选择水源条件好、交通相对便利、排灌方便、土地肥沃、周围无污染的田块。空气、水质、土质及土壤肥力必须符合《无公害优质稻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的具体规定。

3.2 统一供种

选择优质、高产新品种进行统一供种, 如早造用天优122, 晚造用五优308、丰二优1号等品种。

3.3 统一播种和抛秧

天优122早造于3月8—10日播种, 晚稻五优308于7月10—12日播种, 丰二优1号在7月5—6日播种, 在秧苗长至3.5~3.8片叶时抛秧。

3.4 田间管理

3.4.1 施肥。

施足腐熟有机质农家肥22.5 t/hm2, 一次性施用农科牌50%水稻控释肥 (CN、P2O5、K2O含量分别为23%、7%、20%) 525 kg/hm2, 在抛秧前最后一次耙田后均匀撒肥, 抛秧后保持浅水, 直至收割不再追施其他肥料[3,4]。晚稻收获前25 d, 统一播种紫云英, 播种量22.5 kg/hm2, 统一田间管理, 在插秧前15~20 d进行压青, 增加土壤肥力。

3.4.2 科学排灌。

抛秧后, 前期保持浅水分蘖, 早造抛秧后32~35 d, 晚稻抛秧后18~20 d够苗, 够苗后及时排水露田, 采取多露轻晒, 控制无效分蘖, 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减少病虫害发生。幼穗分化后期, 浅水灌田, 满足幼穗分化和抽穗结实的需要, 后期采取间歇灌溉, 保持田间湿润。

3.5 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用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 确保水稻质量安全。 (1) 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如天优122、丰二优1号、五优308等新品种;早春提早灌水拌田, 在春季2月底灌水9.9 cm以上, 保持10 d以上, 减低三化螟虫口密度;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技术, 以防止病虫害发生。一方面, 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 降低稻株发病;另一方面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田水原则, 促进植株健壮, 控制病虫害。 (2) 药剂防治。在准确测报基础上, 治小田保大田, 不达防治指标不用药, 保护利用天敌, 减少用药次数, 增加防效, 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用“金云”生物农药100 g或25%杀虫双250 g+40%毒死蜱100 g对水75 kg喷雾, 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用2.5%扑虱蚜20~30 g或5%蚜虱净10~15 g对水75 kg喷雾, 防治稻飞虱。晚造秧田用10%益舒丰50 g (塑盘秧) 混细沙在秧苗1叶1心时撒施, 防治稻瘿蚊。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75 kg喷雾, 防治稻瘟病。用3%井冈霉素500 g对水75 kg喷雾, 防治纹枯病。用2%龙克菌100 g对水75 kg喷雾, 防治细条病、白叶枯病。

参考文献

[1]夏宝军, 陈仕界, 朱忙才.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5) :84.

[2]刘有发.杂交水稻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6) :96-97.

[3]张宏.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3) :271-272.

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化开发 篇2

2007-4-12 15:38:3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化开发。

2、项目单位及地点

双峰县农业局,双峰县永丰镇工农北路

3、项目优势

①双峰县粮食生产及产业化开发,历史辉煌。双峰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90万人,其中80万农业人口,有耕地61.4万亩,其中水田50.5万亩,粮食生产是双峰县农业的第一大优势产业,1985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16年增产增收,自1991年起连续11年双季稻成建制亩产超吨粮,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光荣称号,2001年全县人平产粮达614㎏。

双峰县1998年被列为湖南省优质稻开发建设基地县。五年全县累计开发种植优质稻200万亩,每亩优质稻比普通常规稻增加产值40-50元,共计增值近亿元。同年双峰县优质农产品服务中心精制大米厂和双峰县粮食局精制大米厂被列为湖南省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为4.5万吨,五年共加工优质稻米达12万吨。加工销售创利约2400万元。优农中心大米厂生产的“梦春” 牌优质稻米、粮食局大米厂生产的“餐餐香”优质稻米深受湘中地区居民喜爱,并走俏广东、深圳、澳门等沿海城市。

双峰县2001年被列为全国无公害农业开发示范县,在湖南省率先进行了无公害优质稻的示范生产开发,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形成了无公害优质稻的生产技术体系。

五年的优质稻基地建设,二年的无公害优质稻的示范生产,为该项目的实施积累和贮存了大量的技术资源,奠定了雄厚的工作基础。

②自然条件优越。我县气候适宜,温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622小时,无霜期长,严寒期短。稻田土质肥沃,土地有机质含量3%左右,PH值6-7之间,土地有毒金属含量少,全县旱涝保收面积45万亩,占稻田总面积88%,适宜无公害优质稻栽培的面积占总稻田面积的70%以上,较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地形地貌有利于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开发。

③社会经济条件好。全县农业劳动力达31.0万人,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习惯,交通方便,娄邵铁路贯穿县境47公里,320国道横穿县城,全县电力浇灌水田占62%,动力脱粒占80%。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④加工机械先进。县粮食局精制大米厂成套精制大米加工设备是从德国购进的,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县优质农产品服务中心精制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两个龙头加工企业可满足我县高档优质稻的加工需要。

⑤基础设施完备。全县有16个收储企业,收购保管点52处,仓容2亿公斤。县优农中心精制大米厂拥有1千多万元的机械设备及厂房固定资产。县推广中心有土壤及生化化验室,县种子公司有完备的种子检验设施。这些完全可以满足优质稻标准化生产中加工全过程所需的仓储加工和检测设备。

⑥技术积累丰富,技术力量雄厚。我们在5年的优质稻开发实践中,针对优质稻、优(质)而不高(产)、优而不抗(倒、病)等矛盾,进行了大量的田间栽培试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2001年研究形成了适应于湘中地区的无公害优质稻的生产技术体系。产业化开发形成了“餐餐香”、“梦春”牌两大优质稻品牌产品。从包装设计到保质品牌配套技术上都实行了标准化,目前销售市场走俏。近几年推广中心和优质农产品服务中心专门从事优质稻开发的技术专家有3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26人,工程技术人员7人。技术力量强,开发成效显著。2000年双峰县优质稻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娄底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为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技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农业结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的产品按照标准进行分级,不同档次等级享受不同的价格,这是我国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标准化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第三、标准化是优质稻米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第四、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无公害意识不断加强的客观需要。

第五、优质稻米的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化开发,定会使我县优质稻生产栽培及产业化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它对促进我县优质稻米开发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我县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内容及规模

(一)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高标准无公害稻田。优质稻米无公害标准(单位:mg/㎏):生命元素:锌Zn:

22、硒Se:0.10,有毒无机元素铅Pb:0.22,镉Cd:0.1,有毒农药如甲胺磷等禁止使用。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首先要建立无公害优质稻基地,这是生产安全无公害稻米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中,才能生产出无公害优质稻米。因此,无公害优质稻田应建立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中,不允许有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企业,周围没有毒性重属或非金属矿区、工厂,土地肥沃,旱涝保收。

2、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①选择优质高产多抗良种。早稻重点推广中优早81、中鉴100、湘早籼31号等中档优质稻,晚稻重点推广金优207、新香优80、湘晚籼5号、湘晚籼9号、湘晚籼11号等中高档优质稻。

②推广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即优质稻亩产400-500公斤的关键栽培技术指标,做到适时播种,适龄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防除病虫杂草。

③推广无公害优质稻保优丰产技术。其主要内容是:(1)改水育秧为早育秧;(2)合理密植,早稻保证2万蔸/亩,晚稻1.7万蔸/亩;(3)改进施肥方法:优质稻要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4)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优质稻基地稻田要禁止使用剧毒有机农药,无环境污染,减少稻米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确保米品质达到无公害的优质标准;(5)适时收获,提高加工品质。④推广生化调控技术。早稻重点推广强氯精浸种,多效唑育秧,早晚、优质稻普遍喷施谷粒饱。

⑤不断开发优质稻米加工技术。创建新的优质稻米品牌。在优质米的包装、保质、品牌说明上都要按标准执行,要不断巩固现有的“餐餐香”优质米和“梦春”牌优质米的销路,开拓“黄贡”米品牌市场。

⑥搞好优质稻良种的供应和繁殖。要按种子生产标准,确保种子纯度。

3、引进大型精制米业生产线,改造加工企业。2004年两大龙头加工企业各引进年产10万吨的生产线一条,扩建和改造厂房2000平方米,以提高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要。

4、推广优质稻米产业化运作机制。以双峰县优农中心精制大米厂为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产前通过与基地农户签订优价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基地建设;以推广中心技术股站为技术依托,确保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的到位。县优农中心精制大米厂发挥现有高档优质稻米的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确保优质稻米的加工销售转化增值。

5、建立销售点,完善销售网络。在长沙、广州、上海等地设立销售点,各点安排3-5人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优质稻米销售工作,内容包括策划、宣传、货物供应、资金回笼等,逐渐提高销售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销售网络。

(二)主要经济指标

1、实施面积:要求2004年在全县推广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化开发技术面积50万亩;2005年推广面积60万亩,两年共110万亩。核心示范区梓门桥镇八仙村连片示范面积1000亩,印塘乡印泉村连片示范面积500亩。

2、增产指标:两年全县110万亩标准化生产的优质稻平均亩产达495㎏,比非示范区亩增46㎏,增产10.2%。两年推广110万亩,新增总产值6000万元。通过加工转化增值比非示范每亩增效15%。

3、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旱育秧面积20万亩,抛秧5万亩,一次性施肥25万亩,强氯精消毒95%以上,晚稻多效唑或稀效唑喷施面积90%以上,谷粒饱或粒粒饱共推广面积50万亩。

4、加工销售指标:2004年加工销售优质米10万吨,2005年加工销售12万吨。

5、效益指标:该项目完成后,增加300个就业岗位,每年推广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面积60万亩,农民增收2000万元,企业加工创利2000万元,完成利税800万元,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项目实施进度

2004年1月开始,2005年12月完成。

五、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评价。

1、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

1、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300万元。

2、生产基地建设:200万元。

3、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0万元。

4、引进生产线:1000万元。

5、改造厂房:500万元。

6、建立销售点:300万元。

7、技术培训:100万元。

8、流动资金:100万元。

9、其它不可预测费:300万元。

2、资金来源:招商引资2500万元;自筹1500万元。

3、经济评价:本项目完成后,每年推广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面积60万亩,平均亩产495㎏,比非示范推广区亩增46㎏,总计增产5060㎏,新增产值6000万元,新增纯收入2000万元,县优农中心精制大米厂和县粮食局精制大米厂每年收购加工基地高档优质稻12万吨,加工创利2000万元。

六、合作方式:合资、合作均可。

七、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双峰县农业局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3

1果园选址及基础设施标准

1.1园区选择标准

园区应选择在规划水果发展优势区域,区域大气、土壤、灌溉水等符合无公害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5013-2006)要求。园区集中连片,平川、丘陵区面积在67 hm2以上,山区面积在33 hm2以上。园地坡度小于15°,平川地南北行向,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土壤通透性好,土层厚度1.5 m以上,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0.8%。

1.2基础设施标准

1.2.1道路道路规划设计应与作业区、排灌系统、输电路线以及机械管理等相互结合。园区主干路宽6~8 m,以能并排同行两辆卡车为宜;田间路4~5 m,以能并排通过两台动力农机为宜;作业道路宽1~2 m,以方便两人同时作业为宜。主干道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主干路硬化,田间路砂石化。

1.2.2排灌系统果园有配套的渠道衬砌防渗灌溉、管道输水灌溉、沟渠排涝系统,符合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要求,水的有效利用率达90%以上,防止涝、渍和土壤盐碱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鼓励配备微灌、喷灌、渗灌、小管出流灌溉等节水灌溉设施。

1.2.3现代化设施果园有配套的灯光诱杀如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LED杀虫灯、高压电网灭虫灯等;黄板诱杀如黄色粘虫板、粘虫板带等;银灰反光膜驱蚜如悬挂银灰色膜条等;性诱剂诱杀如性诱剂、诱捕器等物理、生物方面的无害化防虫设施。鼓励提高设施建设水平,把标准化果园扶持资金向配备防雹网、防鸟网、防虫网、防冻棚、水果观光采摘园等设施建设完善的果园倾斜。

2果园投入及产量指标

2.1果园投入指标

2.1.1生产资料投入量生产资料含化肥、农药、灌溉水、油料、果袋等,667 m2物化投入在1 000元以上。在实现果园生产目标的同时,通过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病虫准确预报等项措施实现以节水、节肥、节药为目的的果园节能减排,提高标准园经济、生态效益。

2.1.2套袋量苹果、梨667 m2套袋不少于7 800枚。

2.1.3有机肥施入量有机肥施入量不低于当年产量的1倍。鼓励采用叶片、土壤营养分析的先进方法进行配方施肥。

2.2产量指标

苹果667 m2产2~3.5 t,梨667 m2产2~3 t,连续3年丰产、稳产。

3树相指标

3.1密度指标

乔砧树株行距(3~4) m×(4~6) m,667 m2植56株以下;矮砧树(1.5~2) m×(3~4) m,667 m2植83株以上;短枝型品种株行距为(2~3) m×(4~4.5) m,667 m2植83株以下。

3.2乔砧密植园高光效改造指标

对(2~2.5) m×3 m株行距、667 m2栽90~110株的郁蔽园片,以间伐为主, 使其667 m2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5)

株量减少一半,对留下的单株实行拉枝开角。对3 m×4 m株行距、667 m2栽56株左右的旺树密植园,原为小冠疏层形的可采取疏侧枝、更换骨干枝延长头的方法,逐步将其改造成自由纺锤形。对667 m2栽60~90株的密植园片,要采取疏大留小、疏下留上、疏老留新的方法,改造成自由纺锤形。

3.3群体指标

果园群体生长整齐一致,树势中庸健壮,病株率控制在5%以内。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秋后保叶率95%以上。树高、冠径变异系数<20%,树冠透光率25%以上,行间梢头距100~150 cm,株间交接率15%以下;冬剪后667 m2枝量 8万~10万条(短枝型品种密植园10万~12万条)。

4品种质量标准

4.1品种要求

苹果要求为:红星系、嘎拉系、丹霞、优系富士、美国8号、金冠、澳洲青苹等。

梨要求为酥梨、玉露香梨、红香酥梨及引进的日本、韩国梨等。

4.2质量标准

果实质量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病虫果率达5%以下。鼓励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际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认证。

5技术应用规范

5.1树形改造,修剪规范

5.1.1树形改造树形改造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易引起树势返旺。应因树制宜逐年进行,单株一次疏除大枝以2~3个为宜,一般分2~3年完成。

5.1.2合理修剪通过合理修剪,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调节树上与树下的平衡关系,促进花芽形成,增加结果部位,避免大小年现象,延长树体的结果年限,达到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

5.2土肥水管理规范

5.2.1节水灌溉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正常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应较建成前节约20%以上。

5.2.2果园生草适合当地果园常用的生草种类有黑麦草、毛叶苕子、紫花苜蓿、鼠茅草等,播种期一般为春季3-4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一般每年刈割2~4次,果园刈割的草就地撒开。

5.2.3生物覆盖在距树干0.3~0.5 m外,将玉米秸、麦秸、高梁秸、豆秸、杂草、树叶等有机物质覆盖物均匀地铺在树冠下、行间或全园,厚度20 cm左右。全园覆盖,第1年667 m2需覆盖物3 000 kg左右,以后每年补覆800 kg左右。如只覆盖树盘和树行,667 m2需覆盖物约800 kg。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夏、秋季为宜。

5.2.4配方施肥采用有机肥为基础,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配方施肥。成龄丰产园,每667 m2施纯氮(N)20~30 kg、磷(P2O5)10~20 kg、钾(K2O)25~35 kg。果树基肥施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晚熟品种为60%~70%,早熟品种为70%~80%,一般在采果后至落叶前随秋耕同时进行,宜早不宜迟。追肥一般每年3次,第1次在萌芽后至开花前(3-4月),以氮肥为主;第2次在花芽分化期(6月上、中旬),以磷、钾肥为主;第3次在果实膨大期,以钾肥为主。丰产果园年叶面根外追肥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肥为主,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最后一次叶面喷肥距果实采收时间不少于20 d。高产园磷、钾需求较大,磷、钾是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适量施用磷、钾肥有增产效果,对钾肥而言,中高产条件下,土壤施钾配合根外追钾效果更佳。

5.3花果管理规范

5.3.1疏花疏果花果疏除方法一般用人工,看树定产,分枝负担,均匀留花果。要求在落花后4周内完成疏果工作。

5.3.2果实套袋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遮光度良好、经风吹雨淋后不易变形、不破损、不脱蜡,且雨后易干燥,对果品的不良影响极小的专用果袋。苹果应选用外灰内黑的双层袋, 套袋

时期应选择在果实生理落果后的6月中、下旬。酥梨主要选用遮光性较强的内袋黑色、外袋浅黄褐色或内袋黑色、外袋深红褐色的双层袋,玉露香梨选用透明塑膜袋,梨套袋时间以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宜。

5.3.3摘叶转果苹果的转果与摘叶一般在着色期进行,应根据品种的着色特性灵活掌握。在第1次转果时,将遮蔽果实的叶片摘掉,然后每隔数天转动一次果实,使未着色的果面朝向阳光,直至全面着色。

5.3.4铺反光膜选用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等材料制成的镀铝薄膜,在果品成熟前沿果园行间铺设反光膜。铺膜时间:套袋果园一般在摘除果袋3~5 d后进行,没有套袋的果园宜在采收前30~40 d进行,早熟品种要适当提前。

5.4病虫无害化防治规范

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低毒无公害农药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次数,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和生产无公害果品的目的。

6果园生产档案管理

在果园的全年管理中,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均应有记录,要求专人记录、内容详实、记载及时、数据保存完整。果园的管理记录需保存两年以上。

优质胡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4

近年来, 大同市加快推进特色、优质、绿色农产品发展步伐, 创响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其中由天镇县神山任启食用油有限公司、大同市青云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采用纯胡麻籽为原料压榨而成的胡麻油, 被认证为绿色食品, 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为了扩大胡麻种植面积, 进一步改变大同地区胡麻生产受春末夏初干旱与价格、管理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不稳定状态, 通过重点推广胡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质量管理, 实现胡麻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提升了产品品质。优质胡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如下。

1 合理轮作

胡麻不宜连作, 倒茬种植胡麻产量高, 而连茬种植减产10%以上。因此, 要求胡麻基地必须进行合理轮作, 以减少病虫害和因连作导致的植株死亡。与胡麻轮作倒茬的前茬可选择小麦、玉米、豆类、油菜等作物。

2 选地整地

2.1 选地要求

要选择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 排水良好, 养分充足的坡地来种植胡麻。

2.2 整地施肥

播种前必须精细整地。秋季进行秋深耕, 耕作深度20 cm以上;春季及时进行耙耱保墒, 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前茬作物是豆类和薯类且土层深厚的田地, 每0.067 hm2田施入2 000 kg经过高温沤制的农家肥, 结合播前浅耕, 一次性施入。

3 播前准备

3.1 品种选择

选择增产潜力大、抗病抗逆性强的改良品种, 主要有晋亚7号、10号、陇亚7号、陇亚8号。这些胡麻品种在生产上表现出抗病性好、抗旱性强、丰产稳产的特点, 逐渐被种植户所认可。不能采用自留种, 若没有每年换种条件时, 至少要2年换一次种。

3.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 除去不饱满粒和杂质。

4 播种

胡麻适宜播种期为立夏节气前, 采用耧播, 每0.067 hm2地的播种量为2.5~3.5 kg, 行距20 cm, 播种深度为5 cm, 播后不需要镇压。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

在胡麻生长期内, 要进行一二次中耕除草。

5.2 排水防涝

进入雨季后, 随时排水防涝, 防止胡麻受淹而减产。

5.3 施肥

以测土施肥技术为基础, 重点推广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标的秋施肥抗旱耕作栽培技术, 这一技术在山西省胡麻高产创建活动中得到检验, 可平均增产20%~35%左右。

5.4 病虫害防治

根据几年的种植经验, 胡麻一般没有虫害, 所以不用农药。枯萎病、立枯病、炭疽病是胡麻的主要病害。胡麻病害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即: (1) 选用抗病品种, 前面介绍的品种都是抗病品种, 农民都可以放心选用。 (2) 胡麻病重的地块要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 (3) 在胡麻苗期发现个别病株时, 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烧毁, 防止病害蔓延。

6 收获

处暑节气前, 当大部分胡麻桃变成深黑色, 甚至有裂开时, 就要及时收割, 收获后的籽粒要晾干储存, 要求水分含量9%以内。

通过推广胡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质量管理, 大同市胡麻优良品种应用率达100%, 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5%, 特别是通过应用优良品种和测土施肥技术, 提高了胡麻品质, 增加了经济效益, 每0.067 hm2田平均增产率20%~35%, 平均增产140 kg。

摘要:推广胡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加快发展优势农作物, 提升胡麻生产效益, 促进胡麻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培育一批现代化胡麻加工龙头企业, 对实现大同地区旱作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及产业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优质胡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5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安全优质农产品(包括农、牧、渔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加快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与优势、特色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化工程建设相结合;坚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办法。

第三条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自主建设为主,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标准,规范管理,授牌扶持,引导、鼓励企业、部门和社会各界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第四条省农委、省质监局负责全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标准化生产基地所在市、县农业、质监部门具体负责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第五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目标,用5年时间,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基本实现全省优势、特色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有关农业项目区的农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优质标准。

第二章建设要求

第六条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总体要求,标准体系配套适用,产地环境无污染,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记录档案齐全,全程服务配套规范,龙头企业带动有力,产品安全优质高效,经济效益明显,农民增收幅度大。

第七条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按照省优势、特色和出口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选择规模种养殖条件、农业生态环境较好,无工业“三废”污染的集中产地。

第八条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按照国家农业投入品管理规定,严格规范对生产投入品的经营与使用行为,严禁销售和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及添加剂以及未经登记的有毒化学肥料等投入品。按标准指导生产者科学使用限用投入品,并加强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档案管理。

第九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主,参照出口贸易标准,完善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和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做到基地建设有标可依。

第十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切实抓好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重点实施好种畜与种苗、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管理以及产品加工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编制生产管理标准手册,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提高标准的入户率和使用率。

第十一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坚持规模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根据基地建设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后加工与流通、以及技术服务要求,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加服务组织连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做好种畜种苗和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培训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包装以及上市流通等统一社会化服务。

第十二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建立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完备基地环境质量、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活动、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档案,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第十三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规范质量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及其产地认定管理规定,严格标准,规范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积极推进基地种养殖场和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的HACCP、GAP、GMP、ISO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真做好产品卫生登记工作,提倡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定,推进与国际接轨。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十四条申报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原则上为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指标主要包括:基地规模、农业标准体系完备率、农民标准化培训入户率、标准简明手册入户率、产品生产环节标准化覆盖率、农户生产管理(包括投入品使用、产地环境、生产管理、产品质检等内容)建档率、龙头企业带动率、统一服务社会化程度、质量认证率(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龙头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率、以及每亩经济效益。

第十五条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程序,每年5月由基地所属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或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会同质监部门提出申请报告,报市农业、质监部门初审,于7月报请省农委、省质监局组织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评审认定。

第十六条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要求,申请单位要提出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实现情况、有关申报指标要素具体情况、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基地建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填写《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表》(附后);以及有关农业标准、质量认证、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文件资料。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十七条省农委、省质监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和评审管理等方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省农委,负责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各市、县可参照省级做法,切实加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申报认定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和“一事否决”的制度。

1、分级管理:根据对申报指标要素的综合评分(《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综合评分表》附后),提出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等级,按省、市和县三个级别由省农委和省质监局实行统一授牌(《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等级标准》附后)。申报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必须是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

2、动态管理:省级每两年对认定、授牌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复评审,根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情况和综合评分情况重新等级认定、授牌。

3、“一事否决”:申报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近两年内如出现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即取消申报资格;已认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如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则立即取消标准化生产基地资质并摘牌,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标准化生产基地。

第十九条省农委、省质监局要统筹规划,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增加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根据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授牌情况,给予不同档次的以奖代补,并配套加大相关农业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把标准化程度作为农业项目验收的重要条件之一,引导扶持各地加快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省农委、省质监局负责解释。

优质眼镜的标准是什么 篇6

一是检查视力的降低是由于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引起还是眼部疾病造成。二是确定屈光不正的度数。

专业的眼科医院和配镜中心的验光流程:

首先眼科大夫要检查眼底判断验光方式——散瞳验光或是显然验光(散瞳验光的目的是排除假性近视的可能和缓解肌肉的痉挛)。根据年龄、配镜史以及是否患有眼疾或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出一个最佳的验光方案。

其次验光师进行验光,这是一个心理物理的检查过程,需要配镜者和验光师双方有良好的沟通,通过检影验光得出客观结果,判断有无屈光不正,检查视力能否矫正到正常水平,综合判断是否需要配镜,还是进一步到眼科检查。

接下来是试镜,这是验光师与配镜者的互动过程,验光师根据验光结果、年龄、职业全面考虑个人的用眼状况、眼位情况、调节状态、集合与调节的匹配关系、双眼平衡的关系等特点,给出推荐度数进行试镜,并根据试镜效果进行调整,最终在其配合下取得一个合适的度数。

如果患有某些眼病,比如儿童弱视等,眼镜属于治疗用镜,配戴有一定的强制性。

这里要提醒的是,青少年处于发育期间,眼睛的度数并不固定,我们建议:眼镜没有损害(即镜架没有明显变形、镜片没有明显磨损)的情况下,青少年半年到一年定期检查,成年人2~3年定期检查。度数改变重新配镜。度数没有变化,青少年因发育瞳距有所改变,眼镜2年左右需要更换;成人因镜片磨损老化3~4年需要更换。

二、专业人员指导挑选合适的镜架镜片是英观健康眼镜的保证。

通常镜框材质分为塑料框与金属框,塑料框又分为热塑和板材,板材相对热塑硬度和韧性较好。热塑廉价但不耐用,一般适合幼儿。板材架造型较夸张,相对时尚另类,价格因品牌不同差异较大。但是大部分塑料镜框没有鼻托,因此鼻梁矮的人配戴容易下滑,且易碰到眼睫毛,这些很难通过调整镜框得到改善,另外塑料变形后不易调回原位。因此挑选塑料材质的镜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金属镜框种类很多,铜质与镍合金材料易变形、分量重且易过敏、易腐蚀生锈,但较为廉价,钛金属为目前最流行的材质,弹性硬度较好,不生锈,不易腐蚀,钛材经常应用于航空与医学领域,因此重量很轻且罕有过敏现象,随着钛材的广泛使用,价格已大众化,生物钢、太阳钴等医用金属也时有应用,性能与钛材相仿,贵金属如K金镜架,工艺的提高使其重量轻、样式新颖、配戴舒适,其材质特点是不易变色、不腐蚀,并且因其高贵凸显身份而备受中高收入人群的青睐。

有些顾客觉得看起来差不多的镜架为什么有的地方卖的便宜有些地方很贵呢?这是因为消费者往往关注的是外观样式,而实际上内在质量有很大不同,粗看差不多,细看做工精细程度差得很远,而且镜架的材质和加工工艺是有很大区别的,好的镜架选用的稀有金属材质和镀层不是便宜的镜架所能比拟的。质量上的差别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能明显体现出来。

必须提醒的是,镜框有一定的规格,跟配镜者的度数、瞳距相关,如果选择不当,勉强加工造成的是制镜不准确,最终影响配戴效果!比如我们常见到有些顾客喜欢大的框架,但是如果镜框太大,超出了加工要求的范围,这样在加工中就不能按照处方瞳距来做,导致做好的眼镜视轴不能与镜片的光轴重合,就会产生棱镜效应。

镜片通常有玻璃、树脂,PC等材质。玻璃硬度高,但质重、易碎,安全性差已逐渐淡出市场,除非度数特殊,一般不建议使用,树脂目前广泛使用,硬度随着技术更新业以提高,重量轻使得配戴舒适,不易碎安全性高得到一致认可,PC片耐磨度稍差,但安全性很高,适合运动较多的人群使用。镜片加膜是为了提高清晰度,附加的作用还有防紫外线,防水防污,如果有条件建议配戴加膜镜片。硬度、透过率、防紫外线程度,膜层稳定性等许多因素造成镜片质量的差别,比如镜片易磨损,炸膜等会引起透过率的改变,影响清晰度。

镜片还有染色、变色片,其装饰与遮阳效果受到人们的推崇。染色片至少有以下要求:

1、度数要与普通眼镜一样不能有偏差

2、防紫外线

3、局部平整度合格

4、看东西颜色不能失真

能达到这四项要求的染色镜片只有实力雄厚的镜片厂才能生产,而且针对某些特殊人群(如患某些眼疾等)选择特殊镜片要有验光师或眼科医生的指导。

三、严谨的制镜流程制和精湛的加工工艺是合格眼镜的保证。

眼镜加工往往被大家忽视,要知道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并不少于验光检查,不同镜片需要使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机器的精密程度、制镜师的经验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眼镜的准确性和使用效果,由于仅凭肉眼未必能分辨出加工是否合格,所以只有严谨的制镜流程才能保证眼镜的合格率。

制镜中顶焦度误差,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光学中心垂直互差,散光轴位偏差等各项技术指标,国家眼镜加工都有明确标准,只有全部符合才称得上是合格。好的眼镜是不允许有表面瑕疵的存在,例如镜片表面划痕、镜片崩边、隙缝等。

四、人性化的调整是眼镜配戴舒适的保证。

眼镜配好后,需要根据配戴者的脸型、鼻梁的高低进行整架,部分人的耳朵和眼位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需要经过调整使其戴镜舒适。同时通过调整,达到耳朵鼻梁处受力均匀,减轻压迫感和镜架的下滑,养成正确的视物习惯。视物习惯的改变和镜片的光学特性,新配的眼镜初戴可能都会有些不适,需要慢慢适应。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7

1. 萌芽期

(1) 浇透芽前水, 施好芽前肥, 整修树盘此期追肥以速效肥为主, 盛果期树施控释肥1~1.5 kg/株, 中庸树施用优质生物有机肥或其他优质有机肥料, 3 kg/株左右。同时推广应用起垄覆盖、沟灌、生草技术。在距树干两旁1~1.5 m处, 沿行向挖宽30 cm、深20~30 cm的灌水沟, 并将土培在树干基部, 形成高15~30 cm、上部宽30~50 cm、下部80~100 cm的土垄。垄上覆草或覆膜, 行间种植三叶草或豆科矮秆草类, 草长到20 cm高时收割, 覆盖在树盘内。每次灌水于沟内, 土壤浸湿较均匀, 减少肥料流失和提高肥效。

(2) 及时检查、刮治腐烂病等树干病虫害刮后及时涂药, 用腐必治、杀菌优等药剂, 连涂2次, 间隔7 d, 涂抹要均匀、严密, 刮下的病皮等残留物及时带出果园, 集中烧毁或深埋 (80 cm以下) , 防止病斑扩展。发芽前刮除枝干老翘皮, 刮至大枝露白, 铲除越冬病虫。刮后涂质量分数10%杀菌优300倍液, 重点喷涂枝干。在春季也可用下列办法治疗腐烂病, 在病疤处用快刀划1 cm道 (略切病部) 抹1遍843康复剂或农抗120, 干后再抹1遍, 再涂3~4 cm稀泥, 用塑料布包裹。

(3) 萌动期全园喷1次波美5°石硫合剂或农抗120、铲除越冬病源。为了提高药效可适时晚喷, 以5%左右的芽体露绿时为宜。

(4) 浇开花前水开花前10~15 d, 如遇干旱天气要浇开花前水。浇小水, 避免大水漫灌, 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 保持土壤水分稳定, 大力推广使用抗旱保水剂, 以利于坐果和幼果期细胞分裂。同时喷质量分数20%三唑酮1 500倍液或质量分数10%吡虫啉3 000~4 000倍液, 预防白粉病、蚜虫等。为了促进开花和提高坐果率, 加喷质量分数0.3%~0.5%的优质硼肥。

(5) 花前复剪做好开花前复剪、疏除旺枝和多余弱枝、弱花及过密枝的工作。开花前复剪时辨别清花芽与叶芽, 调整花芽与叶芽比例, 减少养分消耗。

2. 开花期

(1) 人工授粉以中心花为主, 最好授当天开放的花, 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在上午9时—12时、下午2时—5时进行, 若大风天气更应注意授粉质量。也可进行果园放壁蜂进行授粉 (在开花前5~7 d放置) 。

(2) 疏花、蔬果疏花时将腋花芽、边花、弱花及时摘除, 只保留中心花, 每隔20 cm留1个花序, 其余花序全部疏除。蔬果时将残果、小果等疏除。蔬果按间距留果, 25 cm的上下空间留1个果, 小果型品种留2个果, 只保留中心果, 花谢后30 d内完成, 越早越好。及时疏除多余弱梢、过密新梢, 以利于通风透光, 减少养分消耗。

(3) 喷药花期喷生物类药剂质量分数3%克菌康、质量分数10%的宝丽安及质量分数1.5%的多抗霉素, 防治霉心病。为了提高坐果率, 于落花期喷1~2次质量分数0.3%的优质硼肥。

3. 开花后至果实膨大期

(1) 开花后追肥盛果期施优质有机肥、无机复混肥1.5 kg/株, 在5月上中旬施, 可沟状施或穴施。

(2) 浇好花后水根据墒情,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0%时, 在5月中下旬前后进行全园浇灌, 能促进新梢生长, 减轻生理落果。

(3) 病虫害防治花后5~7 d全园喷1遍进口代森锰锌+质量分数1.5%多抗霉素1 500倍液+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8 000倍液+优质钙肥, 主治红蜘蛛及苹果瘤蚜等。开花后14~17 d喷质量分数50%多菌灵超微粉600倍液+质量分数10%吡虫啉2 000倍液+优质钙肥。

(4) 推广全园果实套袋技术套袋前疏好果、喷好药, 喷药要严密、周到, 并且及时补钙。套袋果的树体要健状, 通风透光良好。避开中午晴天高温时套袋, 最好上午9时—12时、下午2时—6时套袋。天气干旱时, 套袋前应浇1遍水, 以减少套袋果日灼。开花后至套袋前喷钙肥三四次, 套袋最好要选用质量过关的内红双层纸袋或双面压光内纸双层纸袋, 5月下旬—6月上中旬全部完成。

(5) 果实膨大期追肥在7月中旬—8月中旬追肥, 以有机肥为主, 每株施用1.5 kg。

(6) 夏季修剪夏季及时进行摘心、扭梢、拿枝、抹芽或喷施生长调节剂等修剪措施。

(7) 夏季病虫害的综合防治5月下旬—9月, 每隔10 d喷1次杀菌剂, 并重施波尔多液的应用, 也可与易保或福星等杀菌剂交替使用。根据园内的虫情, 加入高效低毒杀虫、杀螨剂。在喷药的同时, 适当加入叶面肥料, 叶面肥1年不少于5遍。

(8) 提倡叶面喷肥全年4~5次, 一般生长前期2次, 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 以磷、钾肥为主, 可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在距果实采收期20 d以前喷施最后1次叶面肥。

4. 果实成熟至果实采收期

(1) 果实摘袋在9月下旬—10月上旬, 采收前15 d摘袋, 分2次进行, 第1次撕开纸袋, 隔3~5 d, 全部摘掉, 摘袋后及时喷多抗霉素等防治病害, 杀虫剂以高效低毒的水剂为主, 并及时摘叶。摘袋3~5 d后, 将果实周围挡光的叶片摘掉。果实阳面充分着色后, 将阴面转向阳面, 铺设反光膜, 促进果实全面着色。

(2) 果实采收根据果实着色和成熟度, 进行分期采收, 要轻拿轻放, 边采收剪除果柄, 及时进行预冷, 保证采收质量。

(3) 搞好果园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每0.067 hm2施肥5 000 kg以上, 实行配方施肥,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每产50 kg果施用尿素1 kg、过磷酸钙1~1.5 kg, 硫酸钾1 kg。适宜施肥期为9月中旬至落叶前, 此次施肥占全年的60%以上, 施肥后及时浇水。

(4) 秋季修剪苹果树秋剪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局部的消耗, 促进整体积累,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从而达到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时间为8月—11月。具体方法有:秋季 (8月上、中旬) 对新梢进行带帽修剪和轻剪, 在温度条件较适合时, 有缓和长势和促进二次枝成花的作用。采收后, 对过高、过长、过密的大枝进行疏、缩。对旺长梢在春秋梢交界处短截, 剪除病虫害严重的枝条。

(5) 检查病害检查刮治腐烂病、粗皮病等枝干病害, 刮后及时涂腐必治等药剂。

5. 休眠期

(1) 清理果园, 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将园内杂草、落叶、病枝、病僵果等进行认真清理, 刮除树干及大枝老翘皮等, 深埋或烧毁, 轮纹病严重的地块, 要求在果树休眠季节用5°石硫合剂, 全园喷1遍杀菌剂, 铲除园内越冬病源。潜叶蛾发生严重的地块要特别注意扫清落叶。

(2) 浇防冻水12月上中旬封冻前浇防冻水, 灌水应充足, 便于果树安全越冬。

(3) 树干涂白为了防止果树冻害, 落叶后进行全园树干涂白。涂白剂配制方法是:生石灰6 kg, 食盐1 kg, 水18 kg。先用水将生石灰化开, 滤去残渣, 倒入已化开的食盐, 搅拌成浓糊状即可。

晋祠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 篇8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晋源区种植的抗病虫、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中早粳中熟水稻品种, 如晋稻6号、7号、8号等。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晒种—选种—消毒—浸种, 选用质量分数为3%的生石灰水浸种消毒。消毒时, 生石灰水层要高出谷种10~15 cm, 不要搅拌, 消毒时间一般在常温情况下72 h, 浸种消毒后需用清水洗净, 再放到清水中待播或催芽。

2.2 育苗

采用塑料薄膜平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 湿润育秧秧本田比例为1誜10~1誜15, 旱育秧秧本田比例一般为1誜60~1誜80。2.2.1整地作床秧田地要选择背风、向阳、平坦、水源方便的地块, 可旱整地旱作床也可水整地水作床, 床面底肥 (有机肥和磷肥) 应结合整地施入, 氮肥则在最后一次平床前施入。旱育秧参考北方有孔地膜隔离层旱育秧技术进行营养土配制及置床与调节酸碱度。

2.2.2 播种

(1) 播种期。根据气候和品种熟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一般在4月上旬下种。 (2) 播种量。播种时要将种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 湿润育秧150~200 g/m2, 旱育秧播催芽谷300 g/m2。 (3) 覆土。覆土一般用细沙土或粉煤灰, 厚度以不露种子为标准。旱育秧参考旱育秧技术标准。 (4) 盖膜。把地膜平铺在秧床上, 四周用泥压好。旱育秧采用开闭式弓棚法。

2.3 秧田管理

2.3.1 湿润育秧秧田管理

播种到齐苗这一时期, 为了促进幼苗早出根, 薄膜四周要封紧封严, 加强保温保湿。当秧苗1叶1心到2叶1心时必须进行通风炼苗, 这一时期膜内温度必须控制在25℃~35℃, 如超过35℃就应打开薄膜一头或两头降温, 到半下午盖回。2叶时着重炼苗7 d, 通风时揭开膜的一头、两头以至膜的中间边缘, 逐步扩大通风面积, 至揭膜前2~3 d可以日夜通风, 使内外温度相接近。这时如遇大风或温度过高, 应先灌水后通风炼苗, 以防烫苗和青枯。在外界温度达到14℃以上, 苗高7~10 cm时揭膜, 揭膜时以先灌水后揭膜为好。揭膜后灌水至苗高的2/3, 护苗2~3 d后再排浅水。如揭膜时气温较低, 可采取白天浅灌晚上深灌的办法保温护苗。当秧苗长到2~3片叶时, 要适时追秧田肥, 根据秧苗叶片颜色, 每667 m2追尿素15~20 kg或硝铵磷20~25 kg, 分2次施入, 间隔7 d左右。移栽前5~6 d每667 m2追10 kg硝铵磷或尿素作为送嫁肥。在追肥的同时, 每667 m2用1袋神锄或禾大壮农药进行化学除草, 人工除草为辅。

2.3.2 旱育秧秧田管理

从播种到齐苗, 主要是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 床面温度如达35℃以上应采取小开口通风降温, 温度要控制在35℃以下, 下午应早闭膜, 床面干燥及时补喷浇水。从齐苗到3叶初期, 防止苗床过湿和高温, 白天控制床温在20℃~25℃, 根据膜开口多少和大小来调节温度, 晚上要盖回膜。如遇雨天或大风降温, 必须盖好膜 (或两头开小通风口) , 期间若床面干燥, 应及时在早晨或傍晚喷浇透水。同时要补喷肥。从3叶初期至移栽, 正是秧苗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的时期, 几乎每天都要浇透水, 不要引水漫灌。无特殊气候, 夜间温度不低于12℃时要全天揭膜, 进行通风炼苗。移栽前4~5 d要进行第2次追肥, 1 m2地用20 g尿素+3 kg水进行喷施, 并及时用清水冲洗。

2.4 移栽

2.4.1 移栽时间

根据秧苗长势情况和优质稻抽穗时间的要求, 一般在5月10日-6月10日期间, 为移栽适期, 秧龄在4~5叶。

2.4.2 本田整地

移栽前3~5 d灌水泡田, 做到整平耙细。

2.4.3 合理密植

根据本田土壤条件采取30 cm×10 cm的株行距, 每667 m2插秧2.2万穴, 成穗数保证在22万~30万穗。

2.5 科学施肥

2.5.1 施肥原则

施肥原则是, 增施有机肥, 重施分蘖肥, 少施穗肥, 尽量不施粒肥。施肥总量依据地力确定,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 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 氮、磷、钾肥比例应为1誜0.5誜0.5。

2.5.2 施肥方法与时期

(1) 底肥。耙地前每667 m2施农家肥1 t, 纯氮3~4 kg, 磷4~5 kg, 钾1.5~2 kg, 盐碱地增施锌肥量为0.5~1 kg。 (2) 蘖肥。移栽7 d后每667 m2施纯氮4~5 kg。 (3) 穗肥。出穗前35 d, 每667m2施纯氮1 kg、钾肥2 kg。 (4) 粒肥。如抽穗后水稻生长量不足, 可喷施叶面肥作补充。

2.5.3 安全间隔期

15d以上。

2.6 灌溉

2.6.1 移栽至有效分蘖末期

移栽时保持1 cm水层, 移栽后至返青采用深水护苗, 水深一般在5~7 cm, 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 采用浅水灌溉, 水深保持在3~5 cm为宜。

2.6.2 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 (6月下旬-7月上旬)

采用深水灌溉或间断湿润灌溉, 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排水、晒田, 以控制无效分蘖。

2.6.3 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 (7月上旬-8月上旬)

采用1~2 cm浅水灌溉, 若孕穗期遇17℃以下低温, 应施行深灌 (10~20 cm) 护胎。

2.6.4 灌浆至成熟期 (8月中旬-9月下旬)

此期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 间断灌溉, 干湿交替, 在收获前7~10 d断水。

2.7 病虫草害防治

2.7.1 农业防治

品种定期轮换, 保持品种抗性。采用合理耕作制度, 培育壮苗、适时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 消除病稻草及渠埂上杂草。

2.7.2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 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 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 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2.7.3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

2.7.4 主要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

(1) 稻瘟病。依据GB/T15790的规定, 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 用体积分数为40%的富士一号乳油, 每667m2使用50~100 m L兑60~75 kg水进行喷雾;也可用质量分数为13%的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用量为每667m2用100 g兑水500倍液进行喷雾。 (2) 水稻二化螟和蝗虫。依据NY/T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规定, 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杀螟松等进行喷雾或喷浇。蝗虫要求在6月下旬在地边田埂喷符合无公害水稻生产要求的农药进行防治, 7月中旬以后视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防治。 (3) 本田杂草防治。秧苗返青后, 结合施肥, 每667m2用50 g神锄二号或禾大壮化学除草剂防治杂草;每667m2用质量分数为60%的丁草胺乳油100g+10%的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5 g拌20 kg细沙子或潮土撒施, 施药后保持水层4~5 cm (7 d) , 主要防治稗草、野慈菇、鸭舌草、泽泻。如果杂草防效差, 可每667m2用体积分数为48%的草达松乳剂100 g+体积分数为25%的敌稗乳油0.5 kg兑水20kg, 在6月中下旬排干稻田水后进行叶面喷雾, 2 d后灌水, 主要防治三棱草与稗草。

3 收获

3.1 收割

依据籽粒变黄程度确定收割期。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 穗轴有1/3变黄, 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为最适收割期。

3.2 脱粒

当稻谷水分≤15%时, 可进行脱粒。

3.3 晾晒

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篇9

一、技术路线

“34611”粮食标准化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技术为:

1. 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

制定了A级绿色食品荞麦、绿豆、水稻和谷子的生产技术规程。印制《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等技术资料, 发到基地农户手里, 要求基地产品全部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 并抽调了精干力量, 对农户进行培训, 随时为农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技术服务。

2. 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实施

在生产基地建立质量追溯, 各生产基地指定专人负责田间档案的记录和管理工作, 通过田间档案, 可直接追溯到不合格产品的生产者, 以及产品不合格的原因, 直接追究到责任人。

建立农户编码系统和投入品记录制度, 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 产品流向可追踪, 储运信息可查询, 实现农产品通过质量安全追溯编码, 能够查到生产者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哪种农药、肥料等投入品, 以及生产者的基本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编码印成卡片或者印刷在包装箱上随产品上市, 强化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基地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

3. 进行产品质量认证

推荐认证无公害粮豆56个产品, 绿色食品粮豆16个产品, 有机粮食46个产品。在“三品”的例行质量抽检中, 全部符合相关标准, 产品质量稳定。这些产品的认证, 大大提升了赤峰市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二、技术效果

1. 增产

通过推行粮食标准化生产, 推广使用优质高产多抗良种、合理施肥、适宜播期、适宜播量、培育壮苗, 测土配方施肥, 大面积施用沼肥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手段, 使粮食产品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经统计其中荞麦由每亩生产91.4千克增至每亩生产102.8千克, 谷子由每亩生产137.4千克增至每亩153.07千克, 绿豆由每亩生产65.2千克增至每亩74.47千克, 玉米由每亩生产491.4千克增至每亩562.8千克, 水稻由每亩生产492千克增至每亩500.3千克。

2. 增值

经过产品质量认证, 提高了产品档次, 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三、技术前景

民以食为天, 粮食生产作为安天下的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粮食产业,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更是将稳定粮食生产, 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赤峰市建立690万亩优质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是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粮食播种面积增幅有限的情况下, 要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 必须在推广优质品种、新技术手段上下功夫。实施690万亩优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其实质就是立足资源优势, 以优质高效为突破口, 进行现代农业建设,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从粮食生产效益来看, 长期以来, 粮食生产效益比较偏低, 农民种粮不划算, 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 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 种粮效益就会进一步提高。

自2001年我国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以来, 赤峰市农产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取得一定成绩。到2009年末, 全市所有种植业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 市内已建立起以草原兴发肉鸡饲料、塞飞亚肉鸭饲料专用玉米、玉田皋水稻及草原兴发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监测面积40多万亩。草原兴发、东方万旗、红武集团、阿旗塔山绿色食品牧业基地监测230多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20多万亩。目前690万亩粮食标准化基地生产的粮食产品认证了无公害粮豆56个产品, 绿色食品粮豆16个产品, 有机粮食46个产品, 其中绿色食品年产值增加3050万元, 有机食品年产值增加3338.1万元。

四、目标与预期效益

红芸豆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篇10

1 红芸豆的形态特征

红芸豆属豆科芸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早熟品种生育期90~95天, 根系发达, 较耐旱。茎矮生型, 株高45~50 cm, 主茎分枝2~4个, 单株荚数15~20个。长势旺, 叶片浓绿, 互生三出复叶, 心脏形, 子叶不出土。花为蝶形花, 总状花序。种子肾脏形, 百粒重45 g左右。

2 红芸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 温度

红芸豆耐冷, 忌高温, 无霜期要求在110天以上, 气温低于5℃时才受冻, 适宜发芽温度为20~25℃, 适宜生长温度18~20℃, 低于15℃或高于30℃授粉结实困难。

2.2 光照

属短日照异花授粉作物, 喜阳光充足。

2.3 水分

在全生育期要求水分充足均匀, 开花结荚期需水最多, 也是需水临界期, 缺水影响产量较大。

3 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

3.1 基地选择

高寒山区自然和生态环境好, 空气、水、土壤无污染, 并且远离工矿、城市污染源, 且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3.2 品种选择及处理

良种选择是提高红芸豆产量、品质及其商品价值的关键。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生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商品性好的品种, 如英国红芸豆、MCD2409、GO517等。播种前进行粒选, 选用粒大、饱满、整齐度好、光泽度一致、无病虫和破损的种子, 在太阳下晒种一二天, 促进发芽整齐, 防止早春低温烂种现象。在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使用种衣剂与根瘤菌肥或钼肥拌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要求。

3.3 整地施肥

3.3.1 整地:

红芸豆要选上年秋深耕、磙压、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早春进行耙耱, 清除前茬杂物。播前进行浅耕, 整地。

3.3.2 施肥:

结合浅耕整地, 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复合肥25 kg, 或硝酸磷肥30 kg、腐熟有机肥1500 kg, 或尿素15 kg、普磷25 kg, 但切忌磷钾肥与种子接触。有测土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测土结果配方施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3.4 播种

红芸豆不宜重茬, 宜采取与玉米、马铃薯隔年种植。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地温稳定在10℃时播种, 亩用种4~6 kg, 深度10~15 cm, 覆土6 cm左右。

合理密植, 把握肥地稀播、痩地密植的原则。肥地利用地力, 以单株优势实现高产;痩地利用群体优势增加产量。高水肥地亩留苗7 000~8 000株, 中水肥地亩留苗8 000~9 000株, 低水肥地亩留苗9 000~10 000株。行距以40 cm为宜, 穴距按种植密度在16~25 cm内选择每穴留双株。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选用60~80 cm宽的微膜, 1 m宽一带, 覆膜播种2行, 亩留苗按上述要求执行。

3.5 田间管理

3.5.1 查苗补苗定苗:

当田间出苗率达80%左右时进行查苗补苗或带土移栽。当幼苗出齐、两片真叶展开时应及时间苗, 二三片复叶时按密度定苗, 每穴二三株。同时, 根据要求留足壮苗, 去掉弱苗、畸形苗。

3.5.2 中耕除草施肥:

定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 疏松土壤, 深度4~6 cm为宜。生长中期要进行浅锄松土和培土。开花结荚期应趁雨追施尿素, 亩施10 kg。花荚期和灌浆期应适时中耕松土锄草, 促进生长。

3.5.3 病虫防治:

红芸豆在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是枯萎病、根腐病、锈病、炭疽病等, 主要害虫是豆豆芫菁、造桥虫、蚜虫等。防治方法是: (1) 农业防治。实施三年轮作, 不与豆科连作。选用籽粒饱满、无霉变、无病虫的种子。秋季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 消灭土中潜伏的结荚幼虫。 (2) 生物防治。利用黑光灯的趋向性进行诱测和诱杀。 (3) 药物防治。用苗根康、苗大夫、根腐灵或其他杀菌剂拌种, 苗期发生虫害时亩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50 g喷雾一二次防治害虫, 发生病害亩用苗根康100g喷雾一二次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GB4285的要求, 绝对禁止使用禁用农药和高剧毒农药。

3.6 采收与加工

植株上的荚皮变黄发软后开始采收, 采收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采收和一次性采收。分层采收:当植株上70%左右的豆荚成熟后开始采收, 隔5~7天采收一次。一次性采收:当植株80%以上的豆荚成熟后, 一次性收割。

上一篇:三高症下一篇:基础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