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建筑风格

2024-06-13

有机建筑风格(精选十篇)

有机建筑风格 篇1

一、咖啡书吧设计理念

建筑大师赖特曾说过:“有机建筑是‘自然’的建筑”, 这个观点表明了赖特对大自然的崇敬。自然的建筑即是适应其环境的建筑, 事物的内在特性孕育着事物本身的解答 , 建筑应是基地环境的产物, 土生土长并且与环境融为一体, 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有机建筑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相互和谐, 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的一样, 并力图将室内空间向外伸展, 把大自然景色引入室内。

在室内设计中很好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是非常重要的, 有机建筑是从大自然中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中获得启发, 并结合建筑周边实际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材料的特性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后, 建造出的能够真实体现建筑的环境和建造材料特性的建筑表达形式。有机建筑是一种活着的传统, 它根植于对生活、自然和自然形态的情感中, 从自然世界及其多种多样生物形式与过程的生命力中汲取营养。咖啡书吧采用有机建筑风格, 并选取了有机建筑风格中的设计理念, 营造出让人舒适、放松的良好环境。

二、咖啡书吧设计原则

咖啡书吧的室内设计引入有机建筑风格的设计理念——“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机建筑风格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设计风格, 也是一种外来的设计风格, 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下, 通过建筑材料、室内色彩与采光、室内陈设等的运用, 将建筑与自然结合, 为读者营造出了舒适的阅读环境。

咖啡书吧设计位于某大学校园的小树林中, 书吧周围的环境是通过人造的手法所表现的。在现实生活中, 咖啡书吧是借鉴了有机建筑风格的理念, 通过人工塑造的手段去模仿一种大自然的环境, 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的结合。在我们的都市生活中, 人们很难寻找到能在自然中阅读的场所。为此, 咖啡书吧在室内、外尽力模仿、还原自然景观, 力图打造出, 能为读者带来仿佛身临大自然之中, 并感到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的环境, 以达到有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有机建筑风格代表大师——赖特, 他的代表建筑之一 “流水别墅”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瀑布之上 , 赖特实现了 “方山之宅”的梦想, 悬空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 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 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 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 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 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 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 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在咖啡书吧的设计中, 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玻璃窗, 运用这种大面积自然采光的手法, 将室外的景物更好地引入到了室内, 达到了室内外环境有机、和谐的统一。

三、咖啡书吧设计的价值

咖啡书吧是在有机建筑的基础上, 通过对有机建筑风格的精心研究, 结合实际情况取长补短, 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心理压力的人营造的一个舒适、放松的休闲娱乐场所。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 咖啡书吧内部服务丰富多样, 十分新颖, 能更好地吸引客户的目光。

咖啡书吧能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安静、舒心的拓宽自我知识面的场所, 也能为附近的上班族提供修身养性的空间。 在这里, 学生们可以不受图书馆压抑气氛的约束, 自由地学习。当感到疲惫时, 他们可以瞭望树林中的花草树木, 缓解眼部的疲劳;在这里, 人们可以在人工塑造的大自然怀抱中, 没有压力地学习和休息, 亦或是与友人一边欣赏风景, 一边畅谈生活、学习中的趣事;在这里, 人们可以通过自然舒缓解压, 透过窗外美景调整自身心态, 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四、结论

有机建筑风格的手法将咖啡书吧室内设计与室外自然景观相融合, 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相信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充满压力的人们来到咖啡书吧后, 能够体会到有机建筑风格为咖啡书吧带来的完美设计, 让人体会到一种在自然怀抱中放松身心的感受。

摘要:在现代繁华的都市生活中, 人们都在渴望和追寻着自然的气息, 有机建筑风格的建筑恰恰能满足现代人对自然、惬意、原生态的生活的向往。将有机建筑风格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引入到咖啡书吧的室内设计中, 运用有机建筑风格来营造出室内设计的艺术内涵, 将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引入室内, 与自然光结合, 使咖啡书吧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关键词:咖啡书吧,回归自然,有机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张绮曼, 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侗族建筑风格 篇2

侗族是个有着悠久是和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由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百越”族系发展而来的,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区相邻地第一文库网带的山区。侗族地区聚居得地方温湿多雨,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其创造俏美独特的木构体系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木材。此外,由于侗族地处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体系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文化色彩,其建筑也不例外。别具特色的建筑表现了他们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依山傍水的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吊脚楼,还是气势恢宏形似宝塔的鼓楼和潇洒飘逸的风雨桥,都构成与其他建筑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切气候多雨温湿,为防湿毒蛇虫兽的侵袭,底层不住人,都用于饲养家畜,安气,置柴草,放置农具和重物等,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下面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三方面了解一下它的建筑风格。

风雨挢

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是侗寨的风雨挢,俗称花挢。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挢,挢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挢,还有石拱挢石板挢竹筏挢等,宽四五米。青石作墩,杉木铺挢面,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吊脚楼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 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鼓楼

鼓楼亦称凉庭,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寨的独特标志。鼓楼以高而大,伟岸稳重,巍巍挺拔见长。鼓楼楼檐层数为奇数,不管层次多少,均高于民居。鼓楼有厅堂式、干栏式和宝塔式三种类型,柱型有单柱和多柱之分,多柱型鼓楼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12根衬柱象征12个月,合起来寓意岁岁平安、四季祥和。鼓楼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被文人誉为“秉凉亭之清幽,兼宝塔之奇伟”。

有机建筑风格 篇3

关键词:伊斯兰教;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古典园林;寺庙建筑

建筑在社会属性上可以划分为私人建筑和公共建筑,而清真寺建筑是宗教活动中心,无疑属于公共建筑范畴,人们到公共建筑中,在时间上是短暂的,即时有使用和观赏权利。它体现着具体个人、当地、当时的文化,但其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代表着对现实的认识。多种文化的并存博弈,对建筑的影响使地区的建筑形式既具有多元性、边缘性的特点。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包含着穆斯林对历史与宗教哲学的宗教艺术;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有极强的包容性。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传播、发展、并存的特殊地区,中国的清真寺建筑艺术的发展、传播与宗教发展的联系非常密切,其中离不开伊斯兰教教义的根本思想基础,可以说清真寺建筑艺术是伊斯兰教文化艺术的完美体现;伊斯兰教在中国地区开创、传播、发展与中国清真寺兴建是相辅相成的,和伊斯兰教文化从用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传入中国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主要有阿拉伯、波斯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寺庙建筑两大类别;在中国有11座属于中国古典园林寺庙建筑为主体风格的清真寺,其中有西安化觉寺、甘肃天水后街清真寺、宁夏吴忠同心大寺、几座最为著名;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清真寺有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吐鲁番苏公塔清真寺、广州怀圣寺、福建泉州清净寺。

1 阿拉伯建筑风格

“阿拉伯属于民族的范畴,阿拉伯建筑风格依附于阿拉伯人的社会政治,宗教生活,和道德等体裁,伊斯兰教文化给阿拉伯人提供了清晰,明确的世界观,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是由阿拉伯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受外族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东西文化的精华逐渐融合、发展形成的。是宗教制度演化的产物,是以伊斯兰教为主体核心,并继承阿拉伯民族传统的文化,其综合性来说一种宗教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注重人存在价值和自身的意义。

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是中国清真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民的艺术智慧产物宝库。植物几何图案装饰,阿拉伯书法艺术是其不可分割的装饰元素,起烘托,美化主體建筑的作用,以线条为主体,通过线条变化来制造布局严谨的气氛,使其具有东方装饰风格的特征;最常见的着色大多是蓝色、黑色做对比、象征着古朴、崇高;用阿拉伯书法形式表现《古兰经》内容,在中国清真寺阿拉伯建筑风格占据重要位置,赋予了很强的宗教色彩,俨如广大穆斯林心目之中的圣洁之地,在阿拉伯建筑艺术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从整体上来看具有高贵、和谐美观、圣洁的形态,在清真寺建筑上以对比形式法则组合。新疆艾提尕尔清真寺和吐鲁番苏公塔清真寺是非常典型的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全寺布局合理、工艺精湛、风格独特,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建筑物以礼拜堂、教经堂、门楼为主体,色调为浅蓝色,门上方有以阿拉伯书法输写的《古兰经》经文牌匾,周围有植物几何花纹的精美装饰图案;采用浮雕、彩绘等多种装饰技法,使建筑整体显得古朴而典雅,

2 传统古典园林寺庙建筑风格

传统,既包含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也包含着至今还大流传都会的落后保守的东西,而建筑风格传统是清真寺建筑历史继承、发展的根本法则;是清真寺建筑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沿袭的原则,是建筑风格艺术文化上的精髓所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为了缩短与当地人的心理距离,使宗教传播的更好,为公众所接受;在清真寺建筑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结构,与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充分整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逐渐融合;中国的穆斯林以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用智慧创造一个中国独特清真寺建筑艺术风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方式,大多为封闭式四合院,坐西朝东,平面布局大多为大殿居中,两旁南北讲堂相对,后殿设米哈拉卜,外部角楼屹立。大门设在庭院南面;建筑形式以殿、亭、厢房为多。建筑造型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影响,采用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造型,保持了古代传统木结构建筑样式,具有鲜明的中原古代传统宫殿建筑的风格,融合了民族文化的建筑精华。在建筑装饰上雕梁画栋,悬匾垂联。使整个清真寺井然有序、庄严肃穆。主体建筑礼拜大殿以砖木结构、玻璃瓦顶、四周柱廊的传统中国式古典园林寺庙装饰风格。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是传统古典园林寺庙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全寺有四进院落,均为四合院模式,设置大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中轴线起点为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在中轴线上依次设置木牌楼、石牌坊、敕修殿、邦克楼、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轴线的两侧建碑楼、石坊、门楼等各种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有序。

3 结语

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传统古典园林寺庙清真寺建筑风格,都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相互传播交流的产物,都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是历代广大穆斯林的智慧结晶。丰富了中国独具一格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漫步清真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新疆民间美术丛书——民间建筑[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

有机建筑风格 篇4

两位教师所在学校均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 学生层次差别不大,同时两位教师今年均不在高一任教,均使用借班上课。

1.课 前准备

1.1课程要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鲁科版必修化学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二课时,根据鲁科版必修模块有机化学的特点, 通过有机物的结构和有机物的性质两条线进行编排, 在学习有机物的结构和有机物的性质过程中,使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有机化学科学素养。

听课对象是霞浦一中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查询、检索和整理能力,在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并且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乙醇、乙酸等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对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初步认识,但未学习过烃的知识。

1.2教 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体会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同时以甲烷及烷烃的结构特点为例,知道有机化合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和同分异构现象,能够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拼装烷烃的模型,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组装有机分子的模型的实践活动,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校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1.3教学方法

1.3.1“先 学后教 ”教学法

“先学后教”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由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全过程都让学生参与,从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特点是学生先“学”(看书并检测看书效果),然后才“教”(解决“学”中暴露出的问题 )。自学为主 ,以学定教。

其基本环节为学生课前通过导学案自学、课堂中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进行点评,最后当堂巩固。

1.3.2“探 究式 ”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以探究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通过教师的课堂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不同类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团体协作精神,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两方面和谐发展。

其基本环节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或实验,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再进行反思和提高。

2.课 堂实录

以下两位老师的上课,“先学后教”教学法以“先”代表,“探究式”教学法以“探”代表 ,学生以“学”代表。

2.1复习旧课

两位教师均使用语言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通过引导回忆甲烷的性质。

2.2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先:通过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在前一天晚上依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已经了解本节课需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在上课开始的PPT上直接打出本节课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学:已经自学完成,知道本节课需要上什么内容,不需要老师引入。

探:提出问题,甲烷的性质由什么决定?结构决定性质。制造悬念。

学:对甲烷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感到好奇,对新课充满兴趣。

2.3新 知学习

先:发放检测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自学情况进行作答。教师不做讲解,由学生自行处理。学生完成课前检测后,小组内开始讨论,得出小组内的共同意见。每小组派一位代表将本组内的意见板演到黑板上,各小组继续讨论。本部分完成“自学 检测、小 组讨论、 成果展示 ”等几个 环节 , 基本未使 用PPT。

学:老师未传授知识,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完成,不清楚的地方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对与不对都需要自己探索,虽然不知道结论是否正确,但每个同学都必须参与,协作完成。

探:教师通过精美的PPT进行情境创设,通过电子式引出结构式、结构简式教学,以及展示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依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路。通过课堂学案表,依教材内容进行活动探究。

学:老师讲得非常精彩,认真预习和认真听讲的同学收获很大,不认真或课前未预习过的同学,只好顺着老师,听多少是多少,以待课后巩固。

2.4活 动探究

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组结果,小组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用桌面模型进行组装,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小组内讨论交流个人的看法,对前一个阶段认识进行纠正。教师并未讲解,由学生自行组装。

学:通过自己动手,以及和同学间的协作,逐步消除原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由于教师未讲解,拼出了各种奇怪的模型。

探:实施活动探究二,进行猜想和假设,用桌面上的模型组装丁烷的结构,通过学生组装出的结构模型,讲解丁烷、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教师细致讲解,学生认真学习。

学:通过自己动手,完成两种类型的丁烷结构,待老师讲解后,学会教材中的知识点,由于时间关系,目标比较明确,完成丁烷结构,未进行发散,以拼出其他模型。

2.5难 点突破

先:引导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做的模型,通过实物展台和PPT,由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索,提出质疑或咨询,教师一一分析和讲解,消除学生疑惑。

学:通过展示和老师讲解,发现自己原先的看法正确还是错误,由于是亲自动手探究,并在未知情况下进行思索,当正确结果出现后,印象深刻,消除存在疑惑。

探: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以PPT形式展示,不同结构是否属于同分异构体?二氯甲烷有几种同分异构体? 学生根据老师上课中传授的知识进行比对、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消除学生疑惑。

学:刚学完丁烷,老师又推出其他结构,用本节课现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老师的讲解非常重要,学生认真听讲,消除疑惑。

2.6当 堂巩固

先: 发放当堂巩固练习, 本练习对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有效,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进行提高和延伸,结束练习后,继续小组交流、教师点评等环节,最后消除完全部疑问后小结,不布置课后作业。

学: 新发的练习难度加大, 需要认真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后,经过老师的点评,对本节课的收获很大,课后没有作业,负荷降低。

探:教师通过总结得出结论,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高,以练习形式进行巩固和小结,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进行知识巩固和提升。

学:通过老师的讲解,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家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安排一定时间完成课后作业。

3.课后反思

美国科学研究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兹说过: 当学生面临困难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问题时,通过努力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断成长,就能处理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当他们养成探索的习惯时,他们就成了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容量大,光名词,如“烃”、“结构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等就达三十多个 , 学生需要在极短时间内了解课内知识,难度较大。

“先学后教”教学法 , 学生通过课前教师发放的导学案自主学习,可以将本节内容消化大部分,然后课内,教师通过检测发现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可以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时,激励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均不急于发表意见,以免限制学生思维,而是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使课堂呈现“思维活跃,反馈畅通、小组协作、不断创新”的局面,然后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给学生以启迪。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虽然整节课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 但是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通过严密的课堂环节,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生置于生动、开放、多元、探究的环境中, 学生全方位得到获取知识体验的方式, 以及通过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体会到探索的快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寻求真理、认真探索的精神,并重现历史上科学发现的过程。全体学生均能主动参与,效果良好。

“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师把探究式教学有机融入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方法,在情境创设中,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化学方法,体验发现过程,锻炼思维的严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探究活动策略与方法的制定方面起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从教学整个过程来看,课堂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密度适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课堂讨论,老师讲授时机把握较为准确、恰当,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较好,对学生认识素养的发展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侗族建筑风格 篇5

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切气候多雨温湿,为防湿毒蛇虫兽的侵袭,底层不住人,都用于饲养家畜,安气,置柴草,放置农具和重物等,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下面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三方面了解一下它的建筑风格。风雨挢

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是侗寨的风雨挢,俗称花挢。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挢,挢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挢,还有石拱挢石板挢竹筏挢等,宽四五米。青石作墩,杉木铺挢面,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吊脚楼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 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鼓楼

鼓楼亦称凉庭,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寨的独特标志。鼓楼以高而大,伟岸稳重,巍巍挺拔见长。鼓楼楼檐层数为奇数,不管层次多少,均高于民居。鼓楼有厅堂式、干栏式和宝塔式三种类型,柱型有单柱和多柱之分,多柱型鼓楼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12根衬柱象征12个月,合起来寓意岁岁平安、四季祥和。鼓楼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被文人誉为“秉凉亭之清幽,兼宝塔之奇伟”。

西班牙建筑风格 篇6

艺术来源于文化,独特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多元、神秘、奇异为特征的西班牙艺术。现代以毕加索为代表的西班牙艺术家,构成了印象派艺术的中介,他们的艺术作品一反传统艺术原则,从个人感官出发,通过简单几何图形构成图画。这种艺术传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式上,得到充分体现。

建筑灵感来自于艺术,现代西班牙建筑极大成者非高迪莫属,他创作的“巴特勒公寓”和“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堪称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数百万人膜拜。通过这两个作品,高迪用现代建筑手法夸张地表现了西班牙多元、神秘、奇异的文化艺术传统。但是,纵观建筑史、古典风格,包括以柱廊造型为特征的古希腊、罗马式,如雅典卫城、罗马的万神殿;穹顶造型为特征的哥特式,如巴黎圣母院。现代风格,包括以钢铁为特征的早期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几何图案造型为特征的现代主义建筑,如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赖特的流水别墅、联合国总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以复合式造型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如美国波特兰市政府大楼;以断裂、扭曲、散乱、动感为特征的解构主义建筑,如西班牙哥根翰姆博物馆。在这些堪称经典的建筑风格中,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一个独立的“西班牙风格”,更没有看到在建筑史上如萨伏伊别墅般著名的“西班牙别墅”。高迪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西班牙建筑大师,但他也没有创造出所谓的“西班牙光芒”。所以说西班牙的建筑风格特点并非某些人、某些设计机构在一朝一夕中创造形成的,它是历史文化的积淀,灵感艺术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纵观西班牙的建筑风格特点,我们不难总结出其中的8个重点细节,它们都表达了西班牙建筑的共同之处,证实了这种建筑风格及形式的美观和宜居性。

1 海湾式布局

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一些西班牙项目通常在空间分割中使用水系、绿化带为分隔媒介,使社区与外部自然区分,由社区空间到生活空间,水岸气息散落每个角落,体现了建筑与水、与人的完美和谐。

2 层级分明的规划设计

西班牙建筑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外立面设计着重突出整体的层次感和空间表情,通过空间层次的转变,打破传统立面的单一和呆板,其节奏、比例、尺度符合数学美。

3 创新联排别墅独栋化

以往的联排别墅大多是多联体的简单复制,不具备可识别性和整体感官效果。而在现在的一些西班牙建筑项目中,设计者通常用模块的形式雕筑联排别墅,每户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这样的设计对于过客是美景的享受,对于家人则是舒适的生活空间。

4 浅色调

西班牙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在西班牙建筑中融入了阳光和活力,采取更为质朴温暖的色彩,使建筑外立面色彩明快,既醒目又不过分张扬,且采用柔和的特殊涂料,不产生反射光,不会晃眼,给人以踏实的感觉。

5 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元素及特征

从红陶筒瓦到手工抹灰墙(STUCCO),从弧形墙到一步阳台,还有铁艺、陶艺挂件等,以及对于小拱璇、文化石外墙、红色坡屋顶、圆弧檐口等符号的抽象化利用,都表达出西班牙风格的特征。

6 取材朴实,产品完全手工化、精细化

西班牙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一般都会给人斑驳的、手工的、比较旧的感觉,但却非常有视觉感和生态性,像陶瓦,泥土烧制、环保吸水等都可以保持屋内温度。无论是在地形处理还是铁艺、门窗及外墙施工工艺方面,西班牙风格建筑都能体现出手工打造的典型特征。

7 家庭庭院

典型的西班牙建筑一般每户都有两个庭院——入户庭院和家庭庭院,入户庭院突出了会客的气氛,院门为仿旧铁艺门;家庭庭院则体现了家人交流空间的特点,同时有一定的私密性。

8 强调家庭厅

家庭厅在房屋的最好位置,采光效果也最好,是家人聚集的地方,体现了以居住为本的功能性。另外淘汰了大客厅,满足了主人饮食起居、交流礼仪等各方面的家庭生活需要。

西班牙的建筑与其多元的文化有着很明显的关联性,基督文化和回教文化的碰撞更给西班牙艺术带上了奇异的色彩,而且西班牙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热情奔放和狂野的个性,在建筑上就反映出诗意的、幻想的、神话的风格,往往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参考文献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作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弗朗西斯.建筑与环境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慧.东西方建筑文明的比较[J].山西建筑,2008,34(26):60-61.

风格迥异的建筑“建筑之都”维也纳 篇7

走在大街小巷, 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时代留下的不计其数的建筑与雕塑随处可见, 它们被保护得完好无缺, 洁净如新, 似乎战争的烟云从来就没有在这里飘落。

后来, 我从路边的画家那里得知, 这里的皇宫、城堡、博物馆、艺术殿堂等, 还真的没有遭到战争的摧残, 它们幸运而完整地被保留了下来。据说其原因是, 希特勒就是奥地利人, 他在绘画方面非常有才华, 他的中学时期只有绘画一门为优, 他甚至还有一段靠卖画为生的经历, 他深知这些建筑雕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所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他曾经下令, 唯有奥地利不在德军炮火的范围之内。而如果, 希特勒在19岁那年被他梦寐以求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录取, 那么, 他也许将成为一名杰出的艺术大师, 二战就可能不会发生, 历史将完全被重新改写。

气势恢宏的美泉宫

手持一张全日车票, 我快乐地游走在维也纳美丽的图画里。

我参观了风光旖旎的美景宫、庄严大气的霍夫堡皇宫, 还探访了博物馆、艺术馆、议会大厦和维也纳大学。最让我心仪的是美泉宫。美泉宫连同皇家花园是奥地利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 也是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当我风尘仆仆奔到那里一看, 果然名不虚传。

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相传1612年, 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 饮一泉水后顿觉神清气爽, 遂命名为美泉。1743年, 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建宫, 于是, 这片辽阔的绿地便一改旧颜, 出落成今天这般气势恢宏的模样。

美泉宫共有1400个房间, 除了44间是洛可可式, 绝大多数是巴洛克式, 宫中甚至还有东方古典式如中国和日本式房间。舞厅餐厅奢华贵气, 每一个房间和拐角的火炉式样各异, 每一处装饰和点缀都精采纷呈。

走出宫殿, 放眼皇家花园, 情不自禁要发出一声惊叹, 世间竟有如此美丽景致!

这座占地2.6万平方米、仅次于巴黎凡尔赛宫的人工花园, 为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五彩缤纷, 两旁浓密的树墙高高耸立, 44座希腊神话人物的大理石雕像仪态万千, 花园的尽头是一组充满艺术张力的雕塑喷泉“海神泉”, 它的西侧是动物园和热带植物温室, 东侧便是那眼神秘的但却非常不起眼的美泉, 美泉的正对面有一片沧桑的罗马废墟和一块方尖石碑。

蓝天、白云、花海、绿荫、宫殿、雕塑, 构成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卷, 极为赏心悦目。每年6月, 维也纳爱乐乐团就是在这里举办盛大的露天晚场音乐会。

穿过花园沿坡而上, 是美泉宫的最高点凯旋门, 廊柱式建筑, 高大的门拱, 将这座居高临下的建筑烘托得气派非凡。登上凯旋门的观景台, 感受八面来风, 维也纳的全景尽收眼底。

流连忘返在多瑙河畔

为了那曲传扬世界的旋律, 我专程来到郊外, 在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畔流连忘返。从多瑙公园维也纳最高的建筑多瑙塔极目远眺, 多瑙河就像一缕玉带, 缳缳款款。伫立在岸边, 看着多瑙河在我面前轻波起舞流向远方, 心里充满了幸福。因为, 我眼前的, 就是多瑙河之波, 而不仅仅只是一段旋律。

有人做过统计, 多瑙的河水在一年中会变换为8种颜色:6天是棕色的, 55天呈浊黄色, 38天浊绿色, 49天鲜绿色, 47天草绿色, 24天铁青色, 109天是宝石绿, 37天变成深绿色。

为什么偏偏没有蓝色?如果没有蓝色, 为什么又冠名为蓝色多瑙河?此刻, 我就坐在河边的草地上, 我眼前静静流淌的, 正是一条深蓝色的河流。金色的阳光闪耀着, 清风吹来绿野的芳香, 宽阔的河面上, 老师正在组织孩子们扬帆竞渡, 小舟滑过, 犁开一片笑声。

如此阳光明媚的时日, 如果适逢休息而仅仅宅在屋里, 会觉得是一种浪费。必须走出户外, 必须与美丽的大自然为伴, 彷彿只有这样, 生命才会生机勃勃。所以, 我对每一个鱼贯而过的骑士和健跑者, 都报以灿烂的一笑。我好羡慕他们能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

匠心独具的金色大厅

当然, 我必须拜访维也纳金色大厅。尽管它的外型与声名远不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但是, 从1939开始的因战争一度中断, 并于1959年重新恢复的一年一度现场直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却让它在全世界收获无数粉丝。众多世界级的指挥大师都在这里留下过背影, 民间歌者更是为能在这个舞台上一展歌喉而趋之若骛。

这是一座全名为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的建筑, 1867到1869年由丹麦设计师特奥费尔翰森主持建造。大楼的整体样式仿造了希腊神庙的建筑风格, 外墙红黄灰三色交错, 正面有三尊女神像。

大楼的收藏馆里, 成排的书架和铁箱中, 放满了大量历代音乐大师的书籍、乐谱、书信和原始手稿。大楼共有六个主要音乐厅, 金色大厅是其中面积最大、也最有名气的音乐厅, 它与柏林爱乐厅、莱锡比布商大厦音乐厅、阿姆斯特丹大会堂和波士顿交响乐大厅, 并称为世界五大音乐厅, 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地, 其票价根据座位档次与表演者的知名度, 从十几欧元到几百欧元不等。

金色大厅呈长方形, 金色的墙面由12尊希腊女神柱支撑, 天花板上的精美油画, 描绘了阿波罗、缪斯和音乐天使的画面, 莫扎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的半身像闪烁其间。

金色大厅的音响效果, 经过考证, 当年的设计参数并非完美, 但仍然属于世界一流。建筑师独具匠心在高台木质地板下设计了一个空间, 计算出楼上包厢的分割和墙面女神柱的排列, 使得木质地板和墙壁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共鸣箱体, 让所有听众无论远近高低, 都能真实地感受到声音的饱和度和感染力。

在城市公园缅怀大师

维也纳城市公园在老城区东部环行大道的内侧, 面积65000平方米, 园区横跨维也纳河两岸, 中间用桥梁连在一起, 它是维也纳城内最大的公园。

城市公园建于奥匈帝国末期, 开放于1862年8月21日, 丛林茂密, 绿茵满地, 鸟语花香, 居民和游客在这里休闲散心, 一同分享阳光、清风、绿意与快乐。每年4月至10月, 公园每天都有免费的施特劳斯音乐会。

公园里有12座艺术家和音乐家的雕像, 如古典音乐大师舒伯特、宗教音乐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轻歌剧作曲家弗兰茨雷哈、画家汉斯玛卡特等, 甚至还有公园落成时在任的维也纳市长的形象。

最著名的, 莫过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青铜雕像了, 它是维也纳地标性的建筑之一, 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 满怀景仰地在雕像面前排起队, 就是为了与这位音乐大师合影留念。

这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施特劳斯, 是奥地利人的骄傲, 雕像由政府建造安置。洁白的大理石弧形拱门, 由艾德蒙赫尔默创作的天使浮雕栩栩如生。

拱门下, 金色的施特劳斯翩翩而立, 神情怡然, 琴弦在他手中飞舞, 优美的乐曲日日夜夜余音袅袅, 从这里飘起, 飞扬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公园里有一个小施特劳斯当年经常演奏音乐会的小广场, 还有一个可以容纳150人的音乐厅, 那首传世之作“蓝色多瑙河”就诞生于此。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市级博物馆, 馆内展览着大量的施特劳斯的私人藏品以及一把据说是他本人使用过的小提琴。

浅谈建筑的设计风格 篇8

谈及设计风格,现代主义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鲍豪斯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首先,强调形态的隐喻性和象征性,文化历史的装饰性。装饰主义是一种重装饰的艺术风格,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当代建筑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又重新回到设计中,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某国际游艇俱乐部是一座集酒店、商务办公楼、VIP综合用房于一体的商务酒店,设计以船帆为主要元素,沿用了与大海最紧密联系的形象,但设计独特,与其他帆状建筑有所区别,平面使用了三角形,匠心独具,使得其无论从造型、功能、视野、布局等各方面都非常完美地与“帆”这一主题相契合。当代设计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再次,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与现有环境融合的立场。当代建筑设计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

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人为了实现意图的创造性活动”,创意就是把简单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的另一种表现。建筑学者库迪奇认为,创意是一种挣扎,寻求并解放我们的内在。赖声川先生说:“创意是看到新的可能,再将这些可能性组合成作品的过程。”创意的原始能量不是被培养出来的一个特质,而是等待被发掘的本能,等待被揭露的能量,一个输出,一个输入,创意必须有来源,这来源是自己心中的积累,心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一切。设计是创新的、形式的、审美的、视觉的、个性的,这就必须要求设计有艺术性、人文性。其次,当代设计讲求可持续发展,讲求生态设计,要以人为本,这也要求设计要有人文意识,所以人文意识成了设计好坏的基本尺度和现代设计评比的基本标准。“鸟巢”,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设计风格中西结合,设计外观前卫、奇异,独创新颖,它的设计不仅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北京奥运的主旨,更是中国设计创意迈向世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从外部看,灰色富有神韵感的钢网膜覆以透明的膜材质,就仿佛是由若干树枝织成的鸟巢。“鸟巢”象征着回归家园,有助于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找到归属;同时它又是一个孕育奇迹的“摇篮”,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鸟巢”的设计以人为本,力求理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建筑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综合运用现代物质手段、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性格明显、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作品。设计的目的是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现代设计追求的是空间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研究设计也就是要研究人的需求,并将需求转化到设计中。在设计之中,实用和美观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往往是先考虑实用,再考虑造型。设计并不仅仅起到美化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合理地利用空间。建筑设计是一种需要有预见性的工作,要预见到拟建的建筑物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而这种预见往往是随着设计过程的进展而逐步清晰、逐步深化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其与国家体育场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体现出“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鸟巢”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这个看似简单的“方盒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可谓奇特,这种设计理念激发人们的灵感和热情,丰富人们的生活,并为人们提供一个记忆的载体。

大连城市建筑风格专项规划 篇9

1.1 建筑风格的定义

建筑风格指建筑在各方面所反映的特征, 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

1.2 建筑风格的分类

建筑风格可以概括为建筑创作风格与建筑本身所体现出的形象特征, 例如古典风格、现代风格、中式风格等。

1.3 建筑风格的内涵

建筑风格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建筑师个性三方面内涵, 它受到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设计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 建筑风格必然渗透到当地文化特征, 从而反映城市特色。

2 城市建筑风格规划的意义

从宏观层面上, 提高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 将城市和建筑作为一个有机系统综合考虑。在城市和建筑两个层面上, 促使人们的行为、交流、文化的形成。从中观层面上, 在战略的高度把控区域建筑风格, 达到区域协调, 从而塑造城市特色。从微观层面上, 单栋建筑要有其自身的风格, 更要融合与一个街区、一座城市, 从而影响整个城市的风貌。

3 国内城市建筑风格的规划实践

我国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期, 很多理论文献著作多来自对国外那些有影响力的理论的翻译和借鉴。因此, 该领域研究在我国面临着如何从学习西方理论发展到本土理论, 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过程。其中, 对城市建筑风格进行专项规划城市, 主要以哈尔滨等特色突出城市为代表。

哈尔滨将城市建筑划分为建筑风格的保护区、控制区、协调区和发展区, 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导则, 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以适应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风格的设计与审批要求。

保护区是指对保护建筑及街区实行严格保护的区域, 规划中对该区域内的建设活动做了严格的控制和详尽的要求;控制区指的是临近保护区的范围。在这个区域内采取保持原有路网结构和城市肌理, 保持历史延续性的原则;协调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协调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在发展区内, 应当提倡以运用新理念, 使用新材料, 发展新建筑为主, 体现新时代气息。

4 大连城市建筑风格总体分析

近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和飞速建设, 局部地区的风格运用削弱了城市的原有特征。大连城市建筑风格的现状问题主要包括:未能很好的呼应山水特色;未能充分展现城市现代活力;缺乏与历史文脉的延续;视觉污染严重;缺少与功能的联系。因此, 完善和规范大连城市建筑风格体系是城市形象设计面临的迫切工作, 意义十分重大。

建立大连城市建筑风格总体框架, 作为城市建筑未来设计和管理的指导依据。对城市建筑进行特色引导, 既能自由创作, 又要有章可循, 从而形成生气勃勃、特色鲜明的城市建筑形象。

核心区建筑风格现状:风格多样, 各片区风格没有形成良好的统一秩序。金州新区、保税区建筑风格现状:以现代风格为主, 个别有些欧式建筑。旅顺口区建筑风格现状:历史建筑以古典风格为主, 近代建筑以简洁的现代风格为主。

5 大连城市建筑风格总体定位

大连城市的建筑风格规划应从体现城市发展的生命逻辑、突出异国风情的城市特色、彰显“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城市形象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同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经研究, 我们认为大连城市建筑风格应定义为交织“历史与当代”、融汇“欧式与现代”的典雅浪漫的建筑风格。

6 大连城市建筑风格专项规划

对于规模庞大、功能复合的大连市来说, 需要将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概念引入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规划研究中, 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逐层进行规划引导。因此, 大连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规划是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 既分层面又分系统的总体城市色彩及建筑风格规划。

6.1 建筑风格的总体控制和引导

大连城市建筑风格的规划是从对建筑风格的保护、协调与发展所进行的一种尝试性的研究, 使城市体现出“多样、兼容、开放、纳新”的文化特征。

(1) “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典雅浪漫的建筑风格。

(2) 成片区域或整体开发区域, 建筑风格应统一。

(3) 地标性建筑或其他典型建筑, 建筑风格需经过专家论证。

6.2 建筑风格的分区控制和引导

(1) 保护区:对保护建筑及街区实行严格保护的区域。确定保护区的紫线范围, 对区域内的建设活动做严格的控制和保护要求。

(2) 协调区:最大限度地协调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建筑活动以过渡为目标, 合理开发、延续文脉。

(3) 发展区:是大连重要的新建区域。在发展区内, 提倡运用新理念、使用新材料、发展新建筑。对城市建设零乱的地区进行整体设计, 形成整体风貌。

6.3 典型建筑风格的控制和引导

(1) 居住建筑:每个居住区的整体范围内体现一种古典或现代风格倾向, 并与周围达到总体协调。

(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 (群) 以古典与现代结合风格为主, 应尊重环境、尊重文脉。

(3) 工业建筑:简洁、厚重的现代风格, 力争体现高科技含量现代工业气息。

(4) 高新产业园区:以现代风格为主, 体现城市的高新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理智、冷静、高效的工作效率, 以自身完整性为主, 以建筑之间的协调性为原则。

(5) 科教文化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 控制强调与整体环境、文化和谐统一的原则。

7 结束语

城市的建筑风格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通过对大连城市建筑风格的专项规划, 从而实现完整历史风貌、创造城市地标、形成城市面貌、展示城市活力的意义。此外, 城市居民、规划师以及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都应重视并大力宣传城市建筑风格专项规划的意义, 共同管理和完善城市的环境, 美化我们共有的家园。

摘要: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总体分析、总体定位以及专项规划的具体阐述, 全面细致的解析了大连城市建筑风格规划的内容意义。

关键词:大连,建筑风格,规划

参考文献

[1]常怀生.哈尔滨建筑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王建锋, 牛力.从审美的角度谈建筑风格[J].山西建筑, 2004, (15) .

[3]王存榜.当代大庆城市建筑风格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 2000.

[4]何雪飞.中国城市魅力地图[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5.

福建客家土楼建筑风格探析 篇10

一、福建土楼的民俗文化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民俗文化,例如楹联匾额、私塾学堂、壁画彩绘等,处处显示着历代的土楼人家的精神理想。仔细观之,一座客家土楼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由于客家人属于客居异地, 他们需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以获得生活的便利,而土楼的建筑结构以及功能设施,能满足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 土楼内的生活设施齐全,既保障了客家人的生活资料需求,又满足了他们享受几代人同堂的天伦之乐。 再观之,每一座土楼就像是一个“ 大家族,小社会”。 土楼里的居民们过着同在屋顶下的和睦生活, 他们共用大门、大厅、甚至是共用楼道、水井等生活资料,几十户、几百人集聚在一起生活,这种生活模式折射出了客家人的伦理观念以及家族成员相互间的亲和力,也反映出了客家人平等、团结、和睦的风气。 福建土楼形成的小社会丰富多彩,由于族民们群居,对建设和谐社会起了重大的作用。 住在土楼里,如果有事情,大家会相互帮忙,邻里之间和睦,其乐融融。

二、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

1.土楼的结构与布局。 福建土楼结构的类型不单一,其中,有一种典型的设计是土楼的内部有上堂、中堂与下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形成“ 三堂制”。 这样建成的土楼里,下堂一般设为进出的地方。 中堂在土楼建筑的中心位置,这里是整个家族举行聚会或招待客人的地方。 上堂就在土楼最里边的位置,这里是专门用来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客家土楼除了结构独特,土楼内部的门廊、窗台、檐角等地方的设计极具精巧与华丽,如此精致、独特的土楼设计,称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也不为过。圆楼是福建土楼群中颇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圆楼的布局独特,它一般是以一个圆心作为出发点,依不同的半径一层一层地向外展开,这样的设计如同湖中的水波一样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圆楼中心的位置设为家族祠院,土楼的房间大小一致,面积均在十平方米左右,房间使用共同的楼梯,形成了各家各户紧密相靠,没什么秘密可言的局面。

2.八卦图设计。 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中,有许多土楼是按八卦 图来设计的,最为典型的是振成楼。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这座楼建于1912年,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振成楼采用了悬山顶抬梁式构架,该楼分为内、外两圈,整体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 振成楼的前门是“ 巽卦”,后门是“ 乾卦”,外楼一共圈4层,每层有48间屋子,按照八卦图的格局,每卦设6间房,且每卦设一道楼梯,更为巧妙的是卦与卦之间是可以相通的,以拱门对接起来。土楼内设置的一厅、二井暗合了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正大门和两头的边门,则与八卦中的天、地、人意合。 振成楼的卦与卦之间是一道隔火墙,如果一卦失火,也不会殃及全楼的安全。卦与卦之间还设置了卦门,卦门如果关闭起来,可自成一方;如果开启,则各方向都可以互通的。 如果有盗贼入屋,只要卦门一关,就可捉贼了。 祖堂类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大石柱,大石柱的周长大约2米,高度7米左右,祖堂的两边分上、下两层,每30个房圈成了一个内圈,有两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过来嵌制的。振成楼内还有二十多幅楹联和题词,充分展示了土楼的文化内涵。

3.圆楼、方楼、五凤楼等土楼的建筑风格。 土楼的建筑风格形式多样,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风格有圆楼、方楼、五凤楼等。 圆楼是一种圆形的土楼,又叫做“ 圆寨土楼”“、 福建圆楼”或“ 客家围屋”。 在客家土楼中,方楼建筑最为普遍。这类型的建筑物是先夯筑一面正方形、 或者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着这面墙扩展天井与回廊。 方楼最高有六层。楼顶通常使用木制栋梁,其上加瓦片盖成了屋顶。圆楼从外观看,面积一般比较大,圆形是它最重要的特征,最重要的用途是防御功能。 圆楼的第一层有厨房和餐室,第二层整个作为仓库使用,第三层楼以上的位置设置为卧室。 居住在土楼里的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外部有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联系起来。这种设计,有点像酒店的房间。五凤楼又称为“ 笔架楼”“、 大夫第”或者是“ 府第式”。五凤楼主要出现在福建西部的各县与漳州地区。 漳州客家人移民台湾后,也在台湾建了类似五凤楼的建筑。 福建一个叫湖坑镇的地方就有一座典型的五凤楼,叫做“ 福裕楼”。 这种土楼通常有两座厢房和一门楼,从外观看,形似中国古时侯的笔架,故此,五凤楼有了“ 笔架楼”之称。

三、福建土楼建筑的功能

1.防御功能。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福建土楼之所以建成大面积的聚集居住模式,是出于考虑到了族群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居住。清朝的时候,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紧迫形势,客家人不远千里从北方迁徙到了福建,他们选择了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结,又能共同防御外侵的建筑模式。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规模宏大的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他们生死与共。 所以,防御功能大概就是土楼最大的特点。

2.通风透气与良好的光线。 客家土楼大都建在了山地、丘陵或 者溪河两岸的位置。这样一来,形成了居民生活的便利,土楼既可以接近有水的地方,又可以就地取材。客家土楼的朝向都很讲究,大部分都是坐北朝南,这是考虑到了当地北面背阳,而且当地的北风比较寒冷。而南面是朝阳的方向,这个方向的日照阳光充足,到夏季的时候,福建地区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影响,坐北朝南的建筑物有利于通风,另一方面,还能产生冬暖夏凉以及保温防潮效果。建筑土楼的细节考虑,体现了客家人的用心与生活智慧。 客家土楼大都是封闭式建筑,里面既不设阳台,一楼和二楼也都不开窗,这样设计是为防止盗贼入侵。但是,由于土楼内外都不设阳台,所以土楼内部的设计需要考虑采光的问题。 客家土楼一般设计成了坐北朝南,太阳东升西落,一般到了中午时分,阳光照进天井内部,使得土楼内部的光线充足,且通风透气。尤其是土楼中面积庞大的圆楼,它所受到日照面积大,得到的光照也就更加充足了。这样一来,太阳光甚至可以照进土楼内部的每一个死角,同时,还能起到防潮、防湿的作用。

3.屋顶防水与墙体隔热功能。 土楼是土做的,所以最怕水,客家土楼的屋顶大部分采用了“ 人字形”的双坡屋顶,每当下雨的季节, 这种典型的“ 人”字形屋顶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屋顶的外坡要比内坡长,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防止雨水下渗到土墙而引起坍塌。此外,土楼的墙角是用石料砌成的,所以土楼要求建在丘陵、山谷等高地上,这样也可以防止墙角在发大水时被冲垮。 福建的夏季比较炎热,为了起到隔热、防风的目的,客家人在建造土楼时借助模夹板, 这样一来,墙体不仅可以防止台风的侵袭,就是土枪土炮都轰打不进来,因此墙体抵御外敌入侵的效果特别好。此外,墙体的隔热效果也很好,客家人住在土楼里,能够感觉到冬暖夏凉。即使是到了炎热的夏天,住民们也不会感到热,舒适环境使客家先民代代生存繁衍下来。

4.抗震功能。 客家土楼大都分布在山地、丘陵或者是溪河两岸的地方,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附近,因此从地质上而言,该范围内的地壳比较不稳定,这就要求客家土楼必须建得牢固,而且需具备良好的抗震功能,否则整个建筑物很容易出现倒塌现象。客家人长期累积了建筑经验,能从以往的地震中吸取教训,他们在夯墙时,常常会把一些竹条放到墙内,这有点像当今建筑楼房使用钢筋的情况。 建客家土楼所使用的竹条不仅坚硬,而且富有弹性,竹条的整体性能良好,这样造成的墙壁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墙里面夹的竹条就会被拉直,由于竹条本身富有弹性,使得墙面不容易倒塌,而且竹条在圆楼回心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自然回合,从而使得土楼建筑本身取得良好的抗震效果。

福建客家土楼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宋元时期,土楼历经明代早、中期的发展后逐渐形成规模,并受到当地客家人的热衷。到了明末、清代、民国时期,土楼建筑逐渐成熟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历久不衰。福建土楼种类繁多,而且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其文化内涵丰富,因此,客家土楼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仍是当今研究我国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

摘要:福建土楼是福建客家山区居民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设计风格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是依山就势,巧妙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水”理念,而且整个宅区的布局合理,适应了福建客家人聚居的生活需求与防护的作用。

上一篇:果园养鸡模式下一篇:书画作品的鉴赏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