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优势

2024-08-09

强化优势(精选十篇)

强化优势 篇1

一、小学德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很单纯的, 处于德育启蒙阶段, 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模糊, 因此任何不良的教育思想都有可能转变他们的道德观念。在如此关键的时刻, 小学德育工作要重视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 重视学生整体成长方向的引导, 全面关注小学生的成长, 让其能够尽快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所以, 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 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另一方面, 小学德育工作能够改变当前一些小学生之中的不良风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多小学生存在很多道德问题, 例如:不尊重他人, 缺乏同情心、宽容心、孝敬心等。推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改变这些问题, 让小学生关注到怎样的成长方向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身, 提高自身的认识价值。

二、小学德育体系中成长教育的实施思考

1. 推行成长记录教育模式

成长记录的教育模式源自国外引进的优势化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 但对这种模式进行了中国式的改良和发展创新。成长记录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对“成长内容”的记录, 将有关学生德育表现的证据收集起来, 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析, 反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 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 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成长记录的具体内容包括:①优缺点卡:用来记录学生一学期来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的优缺点, 看看优点是不是增加了, 缺点是不是克服了, 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②家长与教师的评价:家长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要以鼓励为主。③学生的荣誉内容:包括各类型的奖励、鼓励和优势评价内容, 获奖证书和奖状,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暗示。④其他内容:自我简介、照片、成长目标、自创作品。对成长记录的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①学生自主管理: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作品。学生有权自主决定投入什么作品。作品的收集是有目标的, 是能够看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进步的, 要留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反省的空间。②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是成长记录的关键, 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记录情况, 对年级低的学生更是要详细进行指导, 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让学生给对方鼓励的话语, 教师也要及时参与成长评价。③学校的管理:学校要经常组织成长记录的德育活动, 组织评选, 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 树立成长榜样。

2. 发挥课程作用, 输送成长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德育活动要发挥课程作用, 为小学生输送成长价值。例如:语文学科能够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 出有关墙报, 办有关小报, 写有关评论, 开展演讲会、朗诵会等各种活动, 实行全面教育, 综合治理, 形成集体舆论, 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美术等艺术学科也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之中体验生活美, 传递正面情感。总之, 课程即营养, 教师还要针对成长教育, 设计专门的德育课程, 如国学诵读、礼仪教育、写字、英语口语等, 学校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开展。

3. 家庭教育是学校成长教育的补充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 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的班级教育模式不可能更好地照顾到每一名小学生, 因此学校德育活动也要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通过整合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指导措施包括: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 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 要建立 “教师- 家长交流表”,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定期填表的方式相互问答交流, 积极沟通, 使教师可以掌握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摘要:小学德育体系中成长教育的实施要推行成长记录教育模式;发挥课程作用, 输送成长价值;家庭教育是学校成长教育的补充。本文分析了德育对成长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成长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成长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邵军.“学在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构建语文中成长[J].课程教学研究, 2015, (7) .

强化竞争优势 加快创新发展 篇2

紧迫就紧迫在“世界级”的竞争考验已经来到我们面前。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这种竞争已上升到了“世界级”水平,不仅是竞争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大,更是竞争质的飞跃。面对这种竞争,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能力,是个紧迫问题,但更紧迫的是我们的竞争观念、竞争机制、竞争手段不如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必须借助将加入WTO给自己的思想观念“击一猛掌”,提高迎战“世界级”竞争考验的决策水平、组织能力。

紧迫就紧迫在竞争的巨大威力将加速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市场经济是强磁力经济,哪个地方是强者,各种要素就会向哪个地方集聚。如今资源优势外流的危机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人才政策,吸引走了我们一些科研专家、技术骨干。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要素跟着竞争优势走。我们切不可小视。

紧迫就紧迫在我们还要大大增强投身竞争的主动性。镇江不乏市场竞争的骄子,但是,至今还有少数人一味抱着行政性、指令性的办法不放,不善于通过竞争去推动工作;有的人口头上讲竞争,要求别人去竞争,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则回避竞争,不愿竞争,甚至限制竞争、阻碍竞争;还有一些人,缺乏自信,害怕竞争,担心被竞争所淘汰,留恋大锅饭,小富即安,小胜即满,得过且过。我们面对竞争的挑战,唯有自觉融入竞争的大潮,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提高,才是根本的办法,除此别无选择。

二、突出重点,加快建立推进竞争的有效机制

作为一个区域发展决策主体的政府,就是要促进竞争机制的建立,让一切有竞争能力和竞争愿望的人去创立自己的事业;建立和维护竞争规则,确立能够保证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摒弃传统文化中某些不利于人潜能发挥的评价标准和落后习俗,努力营造宽松、自由、兼收并蓄、鼓励个性发展的氛围,焕发人的聪明才智,在竞争中作出创造性的贡献。根据当前的实际,要突出建立四个方面的机制:

(一)加快建立明晰多元的产权机制。产权制度是最能够有效刺激人的理性,焕发竞争热情,促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制度形态之一。一是要着力强化产权的人格化。当前,产权能明晰到自然人的要切实明晰到自然人。对众多实物形态的公有资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公有资产,要进一步加大拍卖出售转让的力度。一些服务性、中介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要淡化官办色彩,明晰公有资产,推进产权改革,把经营权或产权落实到法人或自然人,实施企业化管理。抓紧健全和完善公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通过国有资产控股经营公司等形式,行使公有资产管理营运职能,确保出资人到位。二是要着力推进股权的多元化。要通过公有资本的股份化改造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公有独资公司,要推进不同的法人和自然人参股,形成多家持股的有限公司。对我市具有一定实力、竞争力强的企业,既可以跨行业参股、联合、兼并,也可以通过接管本行业中小企业吸收多方资本,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要重视厂房、设备、技术等资产股份化改造,也要重视学校、医院和经营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资产的股份化改造。三是要着力促使中小企业民营化。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转让出售,一步转民;对非公有制企业资本积累不多,难以一次买断或全部转让的,可先租、后股、再售,逐步转民;对国合商业企业以及公用设施等公有资产,可通过租赁、承包管理,公有民营;对众多中小企业以及部分诊所、场馆和某些非义务教育的学校等,可以通过全额或部分买断,实行民有民营或公民合营。

(二)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推进竞争,必须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步伐。一是大力推进企业资产的市场配置。要让存量资产在竞争中向“产业链”集中,使关联中小企业围绕“链头”、“链核”企业,在竞争中认同,在竞争中融合,组合起来,结抱成团。要让存量资产向竞争中的强者、胜者聚集,向具有竞争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向机制灵活的私营企业集中,鼓励私营企业承包、租赁、并购国有企业。二是大力推进城市资产的市场配置。办好城市建投资公司,发挥筹资融资、开发增值功能,不断发展壮大。剥离城市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采取能卖的卖、能租的租、能承包经营的承包经营等办法,促使城市资产通过市场竞争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城市建管中的一些事业单位,要加快改革步伐,走企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植和发展城市资产的经营主体,改变官办官养格局。园林建设、道路管护、垃圾装运、道路清扫、文体场馆、水利设施建管等等,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引入竞争机制,国有、集体、个人都可以进入,可以公平竞争。三是大力推进国土资产的市场配置。要制定和完善国土资源竞争性交易规则,在竞争中实现国土资产收入的最大化、稳定化。积极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公平竞标、有偿出让。实行不饱和供地,定量上市,竞价拍卖。

(三)加快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一要切实形成激励竞争的分配机制。坚持按市场规律配置人才要素,实行按质论价,动态操作。进门看学历,入门比业绩,分配与业绩、贡献挂钩。要真正视人才为生产要素,使其同其他资本一样,进入产权设置,参与资本分配。要加大按知识、按竞争能力分配的比重,对在关键竞争性岗位上的技术骨干、项目带头人,实行技术入股和协议工资制度;对带技术入股的科技人才可以按技术专利的份额占股。竞争激励要与淘汰制同行,真正把劣汰的威胁和压力转化为优胜的动力。二要切实建立竞争上岗的机制。企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竞争上岗的覆盖面。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改革,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改革中,都要重视推行竞争上岗,力求取得突破,取得实质性进展。三要切实形成动态管理的机制。建立功能完备的人才市场,形成各类人才流动的中枢和通道,让各类人才在企业家市场、行政管理人才市场、工程技术人才市场、软件开发人才市场上,通过竞争双向选择,通过竞争各得其所。完善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进一步扩大企业用人自主权,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审批制为登记制。跨单位、跨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简化审批层次。各类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的使用和生活待遇也要进行动态管理,形成梯形结构。

(四)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一是招投标制。认真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和国务院实施细则,继续加强对工程招投标和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房地产、道路、桥梁、园林绿化、交通及公用设施、装饰装修工程等都要实行招投标。要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努力实现财政资金的经济、有效使用。要大力推行规划设计、资源分配、项目开发、车辆运行权等招投标和拍卖制。二是公示制。公示内容要规范化,公示方式要多样化,公示措施要扎实有效,形成制度。特别是要在涉及竞争者切身利益的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劳动人事、对外经济等部门大力推行公示制。三是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对领导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重点单位、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统一协调,切实有效。

三、营造环境,抢占竞争制高点

要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推进竞争作为领导工作的重要方法,把促进竞争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凡是能通过推进竞争解决的问题,尽量少用行政办法。想问题办事情,推进竞争要放在重要位置,让竞争的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有竞争的意识,要敢于瞄准全国有影响、省内有位置、市内争第一的目标,争优创先,形成“人人竞上游、事事争一流”的良好氛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

要努力规范竞争行为。政府作为竞争行为的组织者,要切实转变职能,不断完善竞争法则,依法行政,建立规范的有利于竞争的行政行为。推进普法学法,努力让每个竞争主体懂法守法,依法行事。确保竞争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常进行。

强化优势专业 突出实践教学 篇3

一、明确教学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

在经过了“十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之后,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转型期,工作重点开始从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向提高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方向发展。在这一前提下,学校将今后的主要任务概括为“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办学特色,增强科研实力”。因此,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2006年召开了教学质量工程启动会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学校的重点发展方向是继续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明确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及主要措施等。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学校切实贯彻会议精神,真正做到了政策落实、责任到位,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细则

在具体的实施办法上,学校充分立足自身特点,结合自身办学基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

1.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地区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相继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关于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北方工业大学教学质量工程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教学质量工程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加以建设。近几年,学校提供了600万元配套经费支持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其中,精品课程建设占60万元,优先保证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

为鼓励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学校还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设立“北方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基金”,对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育;每年组织评审一次校级精品课,对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的课程组教师给予奖励;对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的建设项目给予等额的配套经费支持;建立专门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为精品课程课堂录像的拍摄、剪辑和课件制作上传提供技术支持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

以国家级精品课“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为例,依照“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对于“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及相关的绿色电源实验室建设,在资金投入、教学场地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自2001年起,学校已累计投资450万元,建成了500平方米的“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和专用实验室,购置了许多先进的仪器和测试设备。此外,学校计划在2008年~2011年以重点研究项目的形式投资300万元,开展功率变换的瞬态分析、优化与功率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带动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精品课程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两门,北京市级精品课6门,校级精品课33门。这些课程都是各个专业领域最核心的主干课程,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骨干作用。学校大力建设这些精品课程,有效带动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立足自身特点,在办学中继续加大对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不断培养办学特色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兼容,理、文、经、管、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多年来,学校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在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立足自身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现实,以国家级精品课“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为龙头,带动全校大电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是北京市十大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经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电子信息、电子通信、电器自动化等比较齐全的电类专业,在交通信号处理、电子产品性能检测、绿色电源等方面形成了科研特色。学校李晋宏教授、李正熙教授因在自动控制工程和交通信号处理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分别于2004年、2006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张卫平教授带领电力电子科研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8个,主持设计和调试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主火炬照明系统运转正常,保证了奥运工作的顺利进行。2008年,学校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也为学校继续坚持发展优势专业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好的契机。

二是长期坚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获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形成了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1995年,学校被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在1998年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2004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教育部专家对学校文化素质教学特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教学大纲,融入本科教学的全过程;两次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充实文化素质教学的教学学时与内容。在课程建设上,20多年来,学校一直将“大学语文”和“大学美育”作为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出版了《大学美育》、《大学语文》、《艺术设计审美基础》等23部教材。其中,2001年,学校教师主编的《文学鉴赏导读》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教材。2007年,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08年,“大学美育”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同年,学校出版了首部由大学生自己谈素质教育的图书《大学生谈素质》,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为此题词“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成才以素质为本”,予以肯定。

同时,学校在文科学生中开设“高等数学”、“环境保护概论”等课程,促进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交融。为拓展文化素质教育,学校开设了“艺术概论”、“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学”等10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长年坚持开展科学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四大节”活动,连年举办“文化素质教育名家系列讲座”。以“大学美育”为核心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和以“文化素质教育名家系列讲座”、“四大节”为主的课外文化活动,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学校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教学过程中重视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建立了电工电子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场总线与自动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各实验中心、实训基地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自主选择时间和内容到实验室做实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充分的机会,不断开展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新性实验。由于学校长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与此同时,学校还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共建,在校外建立了一批适合学校各类专业的大学生实践、实习的基地。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认同,使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学校从优化专业培养过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所形成的实践体系,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机地结合教师的课题、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尽快尽早地接触工程实际、社会实际、科学前沿。此外,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学校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范围和北京地区的各种竞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北京市属市管院校中居于前列。

四是学校大力加强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以不断增强的师资力量保证并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认识到,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学校一直十分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高度关注教学科研优秀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学校已有北京市教学名师4名、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4名、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学术创新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已建成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这些优秀的教师和教学团队在教学一线工作中发挥着中坚和骨干作用,一方面能够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科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另一方面能够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教师相结合,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增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此外,学校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将教师的精力更多地引导到教学工作中,如将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上岗、考核的重要门槛,在职称评聘的过程中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等措施,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即使科研成果达不到学校规定的条件,照样可以晋升高级职称。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激励和保障机制,对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运用绩效进行动态监控,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执笔人:李颖)

强化优势 篇4

关键词:印染废水,脱色,生物强化,苯胺

纺织印染企业是工业废水排水大户, 废水总排放量大, COD浓度高, 色度大, 成分复杂[1,2]。一些物理化学处理法虽然简单有效, 但处理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 限制了其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因此目前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仍以生物处理法为主[3]。但是, 随着新型化学纤维、仿真丝和印染整体技术的发展, 聚乙烯醇和新型助剂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废水, 给印染废水处理增加了难度, 使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去除效率明显降低。生物强化处理技术是现代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良好应用和扩展, 是利用人工从原系统中分离筛选和驯化高效菌种或从外源引进新菌种, 通过吸附、包埋等方法固定于生物载体中, 用于强化处理目标污染物的技术, 该技术已逐渐成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4,5]。

本研究针对某印染厂常用的染料和印染助剂分离筛选了染料脱色菌和印染助剂降解菌, 同时根据印染废水水解脱色后可能产生毒害性更大的苯胺类化合物的特点分离筛选了苯胺降解菌, 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优势菌强化处理印染废水脱色及污染物降解的研究, 为该技术的扩大试验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g) :NH4NO31.0, KH2PO40.5, K2HPO41.5, Na Cl0.5, Mg SO4·7H2O 0.2, 蒸馏水定容至1L, p H7.2。LB培养基 (g) :蛋白胨10, 酵母膏5, 氯化钠10, 蒸馏水定容至1L, p H7.2。脱色菌富集、分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50mg/L相应染料即可得到以该染料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0.2%的葡萄糖得富集培养基。苯胺及印染助剂富集、分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300mg/L相应化合物。配置固体培养基时在相应配方中加入15g/L的琼脂。

苯胺为分析纯, 染料与印染助剂为工业级。

1.2 染料脱色菌的驯化、分离筛选

活性污泥采集于嘉兴、绍兴、泉州等地的印染废水处理厂水解池, 以绍兴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使用量最多的染料如活性红R-3BF、活性藏青TBP、分散黄E-3GL、分散翠蓝H-GL和分散红玉S-5BL为研究对象。取5m L泥水混合液加入100m L含相应染料的富集培养基于30℃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7天后以1/10接种量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中, 反复4次传代培养。

将驯化培养好的富集液稀释一定倍数后涂布含有相应染料的固体培养基, 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 挑选清晰可见的菌落在新的固体培养基中反复划线分离后得到单菌。单菌接种于含0.2%葡萄糖的基础培养基中于30℃静置培养至相同浓度 (OD600=0.5) 后加入50mg/L相应染料继续培养24h, 离心取上清液用稀释倍数法测定其脱色率。选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传代稳定、脱色效果好的单菌进行保存和下一步研究。

1.3 苯胺与印染助剂降解菌的驯化、分离筛选

活性污泥采集于嘉兴、绍兴、泉州等地的印染废水处理厂好氧生化池, 以苯胺和绍兴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使用量较多的印染助剂如聚乙烯醇 (PVA) 、净洗剂808、柔软剂5301、精练剂和高温匀染剂为研究对象。取1m L泥水混合液加入50m L含相应化合物的富集培养基中于30℃恒温培养箱振荡培养, 7d后以1/10接种量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中, 反复4次传代培养后进行稀释涂布分离获得单菌。

将分离的单菌先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好后离心收集细胞, 以无菌水洗涤3次后接入含300mg/L相应化合物的基础盐培养基中于30℃振荡培养24h, 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其COD浓度, 计算降解率。选择降解率高的菌种进行保存和研究。

1.4 试验水质

以绍兴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排放废水为试验对象, 该公司主要加工针织面料, 使用的染料主要有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生产废水在车间经分流后排出, 其中高浓度废水COD浓度平均为2700mg/L, 色度为800倍, p H=14;低浓度废水COD浓度平均为650 mg/L, 色度为160倍, p H=12。将高、低浓度废水按1:2混合后作为试验进水。

1.5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主要由调节池、水解池、中间沉淀池和好氧池组成, 其中调节池体积为5L, 主要用于高、低浓度废水混合及p H值调节;水解池有效体积为2L, 内置组合填料, 填料区占水解池体积的70%;好氧池有效体积为5L, 内置煤渣填料, 填料区占好氧池体积的70%, 底部设曝气管。

1.6 试验运行

试验进水流量为200m L/h, 厌氧停留时间为10h, 好氧停留时间为25h, 水温30~35℃。应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除了要分离筛选和驯化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和遗传性状稳定的微生物菌种外, 菌种的投加量也至关重要。为了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并且控制菌种使用成本以适应工程化应用要求, 本试验厌氧段菌剂投加量确定为4m L, 好氧段为5m L。试验先运行厌氧段, 菌种分3次投加, 投加比例分别为60%, 20%和20%。静置培养一周后开始小流量进水至好氧池达设定水位, 然后向好氧池投加苯胺和印染助剂降解菌, 菌种投加方法同厌氧菌。首次投菌后先闷曝3d, 然后继续小流量进水, 待处理效果稳定后逐步提高进水流量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1.7 分析指标及方法

COD:重铬酸钾法;色度:稀释倍数法;p H:玻璃电极法;苯胺:N- (1-萘基) 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2 结果

2.1 染料脱色菌的分离及其脱色特性

经富集、分离筛选后共获得15株对相应染料脱色能力较强的菌株, 编号为YR1-YR15, 单菌脱色率均在80%以上。将15株单菌按比例混合后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该公司排放废水, 加入0.2%葡萄糖后分别调p H值5~13, 30℃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其脱色率, 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 混合菌在p H 6-9之间对印染废水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其中p H=8时脱色率最高, 达91%。

比较混合菌在30℃、p H=8、葡萄糖浓度为0.2%条件下振荡培养 (rpm=160) 、静置培养 (加棉塞) 和密闭培养 (加橡胶塞) 时的脱色率, 结果表明混合菌在三种培养条件下均有一定的脱色能力, 其中密闭培养脱色率为85%, 静置培养为80%, 振荡培养为20%, 由此可知溶解氧对印染废水脱色效果有较大影响, 在厌氧和兼氧条件下脱色效果较好。

2.2 苯胺类污染物与印染助剂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经驯化、分离筛选后共获得苯胺降解菌2株, 苯胺浓度为300mg/L时, 24h降解率均在95%以上, 苯胺浓度小于3000mg/L时, 菌株能较好地生长;获得印染助剂降解菌10株, 降解率在60%-80%。

2.3 混合菌对印染废水色度和COD的去除效果

试验进出水COD浓度变化趋势见图2。由于试验原水p H值高达12~14, 在一段时间内COD浓度变化较小, 平均浓度为1295mg/L, 色度为400倍。高、低浓度废水在调节池内按比例混合后调p H值8.0-8.5, 用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段。印染废水在厌氧池中经投加的水解脱色菌10h水解酸化后, 废水平均色度降低至32倍左右, 去除率达92%;厌氧出水COD平均浓度为1145mg/L, 去除率为12.3%。由此可知, 印染废水在染料脱色菌的水解作用下能去除大部分色度, 但COD的去除率不高。

印染废水经水解脱色后进入好氧段, 在好氧段投加苯胺降解菌和印染助剂降解菌。好氧池以煤渣 (粒度50~100mm) 作填料, 煤渣表面粗糙, 具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空隙, 比表面积大, 吸附能力较强, 有利于微生物挂膜生长[6]。同时煤渣对非极性染料和印染助剂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延长了染料和助剂在好氧池中的停留时间, 有利于微生物对其进一步降解。

好氧池首次投菌3d后开始以50m L/h的流量进水, 连续进水6d后系统达设计流量, 此时好氧出水COD浓度为192mg/L, 去除率为85.2% (如图2所示) 。废水经水解酸化后提高了其可生化降解性并且由于分离筛选的优势菌种都是针对该公司生产废水的主要污染成分, 因此该复合菌种对废水水质适应性较强, 能很快发挥其降解作用, 大大缩短了驯化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 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好氧阶段, 系统连续进出水一周以后出水COD浓度稳定在130~110mg/L, 平均浓度为118 mg/L, 去除率为90.9%。出水色度在40倍左右, 比厌氧出水略有升高。

2.4 进出水苯胺浓度的变化

染化废水经厌氧处理后形成的苯胺类化合物浓度的高低可作为厌氧段水解活性的一个指标[7], 如图3所示, 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 厌氧出水苯胺浓度呈上升趋势, 最高可达65mg/L, 是进水苯胺浓度的6倍以上。染料脱色后产生的芳香胺类化合物会产生新的污染, 同时苯胺的存在会抑制其它降解菌的活性, 降低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8], 因此在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考虑苯胺的降解。通过在好氧池投加苯胺高效降解菌, 好氧出水氨氮浓度远低于厌氧出水, 在系统连续进出水运行7d以后, 出水苯胺的浓度可降低至4 mg/L以下。

3 结论

3.1 通过筛选, 获得了15株印染废水脱色菌, 2株苯胺降解菌和10株印染助剂降解菌。

3.2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在厌氧池投加组合填料, 在好氧池投加煤渣填料, 通过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处理印染废水, 该方法具有启动速度快、调试周期短、运行效果稳定、管理方便等优点。厌氧菌投加量为0.2%, 好氧菌投加量为0.1%, 出水COD浓度平均为118 mg/L, 去除率为90.9%;出水色度在40倍左右, 去除率为90%。

3.3厌氧出水苯胺浓度为进水的6倍以上, 说明印染废水水解脱色后会产生苯胺类污染物。由于在好氧池投加了苯胺降解菌, 好氧出水苯胺浓度可降低至4mg/L以下。

3.4 好氧出水的色度比厌氧出水略有升高, 可能是整个系统运行时间不够长, 厌氧段脱色菌尚未完全挂膜, 导致水解脱色不彻底, 在好氧池中经曝气后出现了反色现象。

参考文献

[1]洪俊明, 洪华生, 熊小京.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 2005, 25:98-101.

[2]刘怡, 熊亚, 朱锡海.高色度印染废水和染料废水的脱色新技术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1, 23 (4) :165-168.

[3]杨清香, 贾振杰, 李慧君, 等.高效脱色菌群的脱色、产酶及群落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 (6) :763-767.

[4]傅春堂, 张甲耀, 郑金秀, 等.高效染料降解真菌的分离及其在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强化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 12 (5) :693-696.

[5]刘瑶, 庞金钊, 杨宗政, 等.垃圾压缩站污水的生物强化处理[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 29 (8) :605-607, 611.

[6]刘书宇, 马放, 姜钦鹏.优势菌在复合生态床修复景观水体中的强化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 2007, 28 (6) :1204-1208.

[7]徐向阳, 张明洲, 俞秀饿.高效脱色菌的特性及其在染化废水厌氧处理中的生物强化作用[J].中国沼气, 2001, 19 (2) :3-7, 29.

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篇5

系别专业:管理工程系物流管理专业

学号:wl0836611

姓名:石亮

指导老师:战欧

日期:2011-3-16

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wl0836611

石亮

绪论

近年来,退货作为逆向物流的主要部分开始受到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美国每年消费者的退货额约为1000亿美元 ,而相关的处理成本高达370亿美元。蕴藏在退货中的巨大可收回价值并未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退货处理往往被赋予最低的运作优先权。研究表明有近40 %的美国企业退货处理周期超过2个星期。

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网络销售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维持并提高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便开始采取更为自由的退货政策, 导致退货的大量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居高不下的退货率, 大量的退货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由此电子商务企业意识到退货逆向物流已日益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有力的武器, 并把退货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 提高顾客满意度, 提高其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

除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网上购物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近几年来,网上商店零售业在我国电子商务中得到发展,网上购买活动不断增多。同时,网上商店的产品退货现象也正迅速地增加。网上商店对退货如何处理,如何构建有效的退货

物流系统正成为网上商店提高效率的全新竞争领域。作为逆向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的退货物流系统的设计已经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因此,网上商店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降低退货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针对退货的特征建立物流系统,对网上商店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逆向物流管理中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成为现阶段企业竞争优势强化的最终手段

一、逆向物流介绍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逆向物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组织对来源于客户手中的物资的管理(吉恩蒂尼和安戴尔,1995GiuntiniandAndel,1995)。逆向物流包含来自于客户手中的物资、包装品和产品。更简单的概括是,逆向物流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但是现在越来越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逆向物流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产品和物资的完整的、有效的和高效的利用过程的协调。

(二)逆向物流的一般模式 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wl0836611

石亮

下图说明了逆向物流的一般模式,包括了回收逆向物流和退货逆向物流两种组成,具体有退货、检验、分类以及一系列后续回收和再利用等处理方式和流程。这些流程和活动构成了逆向物流的一般模式。

一般性逆向物流模式

(三)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循环经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责任制度,逆向物流发展已初具规模:法规和责任机制的初步建立,我国逆向物可依据的法规有: 环境保护法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法 ;生态园区的逆向物流发展初具规模,我国从1 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园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200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广西贵糖(制糖)生态工业园区和广东南海生态工业园;初步建立了“再制造”逆向物流与“再利用”逆向物流的试点,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仍然滞后,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投诉退货、终端退货、商业退货、维修退货等退货类别,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其涉及的部门从采购、配送、仓储、生产、营销到财务部门。因此,退货物流管理需要处理大量协调、安排、处置、管理与跟踪的工作,企业才能完成资源的价值再生。然而在许多企业,逆向物流的管理却往往被忽视或简单化,甚至被认为是多余的。

一般认为,退货的流量越小越好。从节约成本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的确如此。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是不是退货量越小就越好呢?顾客退货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企业的一笔财富,也是企业增加顾客忠诚度和技术创新的来源之一。因为产品的退回可使企业及时发现产品或服务中的失误,从而加以改进和进行技术创新;退货也许还代表着消费者新的需求,有利于企业开创新的商机。按照竞争论的观点,越是激烈的竞争、越是挑剔精明的顾客越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研究表明,由于沟通渠道的不畅和心理障碍,在通常状况下,70%-9 5%的不满意顾客不会向企业投诉和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逆向物流是企业的潜在损失,相反应鼓励、培训顾客的退货需求,这是建立在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合适的退货量是多重变量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越少越好。

二、电子商务中退货逆向物流 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wl0836611

石亮

(一)传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逆向物流模式

由于传统的电子商务退货模式通常不受重视,因此也比较简单和不完善。例如,通过消费者和客服部门之间的在线协商,由消费者邮寄物品至在企业所在地。企业收到货后经验货审核,如满足退货条件则将货款退至消费者账户(有些商家承担普邮费用);如果退货产品经审核不满足退货条件,在线商家通常不承担寄回费用甚至有的商家也不承诺寄回业务,这也往往造成了各种各样退货纠纷的产生。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买卖方地位不平等或模糊退货条款造成的不必要或不成功的退货,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还降低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引入第三方退货授权中心的模式

此文提出一种现代电子商务退货逆向物流的新模式,其与传统的退货物流相比最大的改变在于引入了一个“第三方退货授权中心”(如下图)。引入第三方退货授权中心最大的好处就是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好处有二:其一,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的便利地理条件,这样消费者在需要退货时只要将货品送去当地指定的物流公司办事点,在这里工作人员会进行货品退货条件的审核。这种做法通常可以省去不少由这种不满足条

件的退货所造成的邮费,同时降低退货纠纷的发生率和消费者的不满意度。其二,对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两者而言,这样的一种合作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长期合作的物流战略联盟,建立战略联盟会使双方都受益。

此外,这种退货模式将整个逆向物流的发生流程以及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种不同的流形式进行分解,将各主体的职责与工作内容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界定,能够有利于整个系统下逆向物流工作效率的功效放大。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由第三方来建立逆向物流系统已成为今后的一大趋势。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wl0836611

石亮

三、企业管理退货物流的策略

(一)采用差异化退货战略由于对产品的实物是否与图片相符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担忧,消费者愿意在线购物的前提是需要商家做出明确且较宽松的退换货保证。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做到充分重视退货策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考虑退货问题的话,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持续盈利是非常有帮助的,它甚至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可以采取“宽松退货政策”的差异化战略。所谓“宽松退货政策”是相对于现在大多数企业的“限制性退货政策”而言的,即仅仅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企业才接受退货。那么对于那些大量存在的非产品本身缺陷而是由于消费者的冲动消费或拿到实物后与想象中不一样等(网络过分美化夸张产品的情况时有发生)情况下则不受退货条件保证。宽松退货政策则涵盖了这些情况,为消费者解决了后顾之忧。至于由消费者方面带来的退货成本问题,企业完全可以从产品的价格定位、收取退货邮费或手续费来消化掉,相信即便如此大多数消费者是欢迎这一条款的。事实上,由方便退货的独特竞争优势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将远远高于设立第三方退货授权中心所需的成本。

(二)重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逆向物流由于地点分散、退货量少,其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常常不被重视。事实上,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中的信息技术问题是很有意义的,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wl0836611

石亮

研究目标具体为物流信息系统收集的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实时化和数字化等。在本文提出的退货逆向物流的模型中,第三方退货授权中心与企业间就存在一个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数据的交互,居于计算机网络另一头的在线商家可以清晰地界定查找和识别退货原因代码、退货商品授权号码、以及其他一些商品相关信息,这也是引入第三方退货授权中心进行退货操作所必须的前提保证。

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合理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应用新技术提高信息质量,加快渠道成员间的信息交换速度,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企业作为在线零售商其对面的是众多的供应商,如果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供货总是出现问题,这些都将是引起消费者退货或取消订货的主要原因。企业应该意识到21 世纪的竞争模式不再是一家企业的胜出而是变成一整条供应链的胜出。因此,做好供应链的管理,与众多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形成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实现双赢多赢的局面是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再吸引人的差异化退货战略或再最先进的退货信息系统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水平作为支撑也只会造成混乱的形成和成本的上升。所以,降低退货的发生率,提高退货处理效率就需要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流程、产品检测、监督反馈机制等等是否合理,减少进货、备货和发货环节的差错现象,重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提升顾客的购买满意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结 论

购物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人们购物退货的退货量和对退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退货物流作为逆向物流的一部分,其成本是商家物流活动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退货方式和过程也相对复杂,需不同的处理方案。文中通过建立集中退货处理中心对退货进行集中处理,并针对购物中各种不同的退货方式作出专门方案,缩短了购物退货周期,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节省商家的退货逆向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论文作出了退货逆向物流的初步解决方案,未来的研究可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退货逆向物流网络的设计,明确分析成本、响应时间、市场潜力和快速退货之间的权衡。

(2)集中退货处理中心与商家、快递公司的合作模式。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wl0836611

石亮

(3)集中退货处理中心上门服务的路径优化选择及成本服务权衡问题的考虑。(4)以其增强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退货逆向物流是企业商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面向终端顾客,影响着企业在顾客中的信誉水平和经营水准。在企业商务迅速发展的全球化环境下,对退货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还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国际化竞争水平。目前,我国在退货物流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政府、企业都应积极思考对策,提供支持,以保障我国物流管理水平和国际化竞争能力的提高。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战欧对我的悉心的指导与无微不至的关怀。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大纲的修改和确定,中期检查,后期详细定稿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老师多次询问论文写作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

衷心感谢大学三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专业知识的基础,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衷心感谢我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能克服每一个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最后感谢母校三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强化优势 篇6

关键词:组织保障 安全责任 企业管理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一个永续发展、不断壮大的企业绝不是单纯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而是靠特色的文化引领,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则是围绕中心任务做好思想引领、监督保障、凝聚人心等具体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安全生产经营和管理当中,规范企业发展的政治环境。煤矿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安全既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又是永恒发展的主题,安全处于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重要位置。不言而喻,煤矿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好党组织的优势作用,强化党管安全责任落实,保障煤矿生产本质安全。

1 充分认识党管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管安全,正是抓住了行政工作的重心,找准了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管安全,实际是党管思想的有形体现,是党管干部的扩展和延伸,是务虚与务实的有机结合。因此,各级党组织应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的高度,站在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高度,认真落实党管安全责任,履行好党组织抓安全的职责,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2 落实党管安全责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煤矿各级党组织多年来一直把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但零打碎敲事故甚至一些重大事故依然未能杜绝,这其中涉及原因多种作样,仅从落实党管安全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企业党政都在抓安全,但在管理形式、管理方法上各自为阵,“管教”分离,不能做到交汇融合,形成两张皮,导致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管理重罚轻教。

二是基层队组党组织负责人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由于煤矿多年形成的传统思想,许多年龄偏大、在生产岗位工作时间长的行政干部转到政工岗位,这些人工作热情高,但缺少开展思想工作的经验,导致日常安全工作中刚性管理多,柔性教育少。

三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是经验就大力推广。安监、党群、人力、职教等部门纷纷推出本系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形式,导致职工接受安全教育疲于应付,产生懈怠情绪,结果是看起来什么都重要,执行起来什么也不重要。

四是由于煤矿特殊行业用工因素等原因,井下生产一线党员分布少,且存在井上高于井下、井下辅助高于一线的不合理结构,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五是职工文化程度高低不一,素质参差不齐,职工安全技能培训形式枯燥、内容单一,给党管安全责任落实带来不少困难。

3 落实党管安全责任的措施和方法

3.1 加强思想教育,筑牢安全意识

各级党组织应切实承担起安全教育责任,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真正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讲安全就是讲政治,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意识;从落实“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安全的重要性。

一是营造大安全舆论氛围。利用报纸、电视、牌板、标语等宣传载体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可通过开展安全承诺、安全大讨论、算安全账、安全书画展、安全文艺演出等活动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在班前会议室和工作岗位悬挂安全警示语,实行班前会集体安全宣誓,开展事故案例牌板展、安全知识考试,女工安全亲情寄语,征集安全警示语,青工安全动漫制作竞赛,安全文明家庭和安全生产明星评选等活动,通过组织事故责任人“现身说法”,安全宣讲小分队到队组巡回演讲,安全主题辩论会等形式,传播安全理念。要大力弘扬正面典型,宣传安全标兵、遵章表率的先进事迹,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强化反面案例教育,利用曝光台、“三违”亮相台、安全通报等形式及时通报违章违纪现象,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及时报道各种倾向性问题,使事故案例成为安全宣传教育的活教材。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安全思想灌输,真正使安全生产在职工中入脑、入耳、入心,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是培育先进的安全文化。结合煤矿实际,总结和提炼职工易懂易记、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如“只认瓦斯不认人”,“一举一动,规章至尊”,“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是安监员”等,开展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通过举办安全文化讲座、安全理念征文、安全理念强化记忆等活动,教育、引导和熏陶职工,让广大职工明白安全的重要性,明白事故可防可控并不可怕。

3.2 固化和创新安全教育形式

一是利用好传统安全宣教载体,如每周二、五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三违”帮教、严重“三违”过五关,案例宣讲,手指口述,对不放心人员“身心调适”,员工72学时安全技能培训,“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考”,以及“师带徒”、素质提升“学练比”活动等等,通过多渠道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既让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又让员工增强安全操作的技能,提高自保互保能力。

二是创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形式。党管安全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一些运行时间长、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的形式要及时废除或改进。在坚持传统形式优点的基础上,推出“大师工作室”, 实施“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程,开辟员工安全论坛、网络安全在线,安全预想预控等活动,扩展安全教育渠道,提高员工认识安全、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安全教育才能做到抓长久抓长效。

3.3 发挥党的自身优势,保障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发挥党员作用。基层党组织要统筹考虑党员在生产队组的分布结构,尽可能保证生产班组班班有党员。发展新党员时充分考虑生产一线,优先考虑生产班组的骨干和优秀青年,逐步减少薄弱班组,消灭党员空白班组。号召全体党员开展党员身边无“三违”活动,党员“一助一”安全包保,党员与群众互保联保活动,鼓励党员带头查“三违”、查隐患,创建党员安全责任区、示范岗,争当安全明星,带头参加劳动竞赛,创建安全无事故班组。

二是各级党组织要带动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群监网员、青监岗员、女工家属联保员等都要围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开展活动,形成多系统、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宣教模式,实现员工班中、班后安全工作都有人教、有人管。

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管理职能。发挥好党管干部职能,把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等内容贯穿于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当中,从企业管理决策层入手,不断强化不安全不生产,安全是一切工作前提的思想意识。建立领导班子安全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每季度都要将安全贯穿于生活会内容,做到安全话题常讲、安全工作常抓。同时发挥好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严肃干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干部安全包队包片责任,对违反下井及跟带班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失职,以及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要坚决问责。要对安全费的提取、使用等开展效能监察,保证安全投入不打折扣。要建立党建绩效评价与安全工作效果挂钩的考核机制,真正实现党政工作的有机融合,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吴天翔,董立清.发挥优势 强化保障 全面落实党管安全责任[J].中国煤炭工业,2012(07).

[2]傅万明,崔培桃.“党管安全”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N].中国企业报,2013-12-24.

强化优势 篇7

一、在和谐氛围中受到情感熏陶

苏霍姆期基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伪君子。”俗话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动之以情, 方能晓之以理”, “情到理方至, 情阻理难通”。因此, 我们十分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因为情感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课堂上我经常地、有意识地留有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心、诚心与爱心去呵护学生, 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 达到教育氛围的和谐性, 才能为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做个细致的有心人, 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的真实动态。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情感, 关注和鼓励学生的情感, 才能适时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教学有的放矢, 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如“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这一教学内容, 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祖国的最好教材。对祖国的认识程度如何往往决定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深浅。为此, 我从地理和历史等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对祖国加深了解、熟悉, 并注重感情教育, 让学生自然得到认识祖国是多么可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脉相连——我要热爱祖国, 与她共命运。在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 我对学生“晓之以理”。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 用历史的事实和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懂得祖国的生存和发展, 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有了“情”、懂了“理”之后, 还要落实在行动中, 教育学生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导之于行”。因为热爱祖国不仅表现为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而且应该处处以祖国的利益为重, 做到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祖国的利益。在整个过程中, 我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引导和提问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 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 珍视学生智慧的萌芽和独立见解,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于是学生便在这样的气氛中, 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及相关的资料, 锻炼了思考判断能力, 同时对祖国的感情也得到了确认和升华。

二、在点化感悟中加深情感体验

如果说, 情感沟通和感悟人生事理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 那么“点化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手段, 它贯穿于道德教育的过程之中。我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同时, 还借助一些实践活动, 关注每一个德育细节, 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情境之中, 触动学生习以为常的思想情感。

大家都知道, 国旗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标志和象征, 代表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每个人都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因为人人对生养自己的国家都怀有深深的感情, 所以国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长期以来, 由于应试教育, 许多学校重智轻德, 一些学生道德失范, 思想品质下降, 引用国旗于教学之中, 能更加彰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 “家乡”是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起点和源泉, 它是祖国的一个部分, 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祖国”。于是, 我结合教材内容, 加强乡土地理教学, 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树立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通过这些“活”的德育素材, 激发学生产生浓烈的乡土之恋, 进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三、在拓展教学中内化德育功能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能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很多。因此, 我们要找准切入点, 充分发挥教材优势适当补充一些最新资料, 使其更具时代感。众所周知, 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小见大, 要适时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在开展教学的同时, 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知识的综合性、明确的导向性和心理的吸引性的时事政治素材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 来内化德育功能。

如在讲述我国的工业时, 通过内容教学, 让学生了解到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粮食、棉花、煤炭、电力等都跃居世界前列, 许多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综合国力已居世界第五位,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问题的数据比较, 消除一些青少年学生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盲目崇拜的现象和对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视而不见、妄自菲薄心理。教育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从而确立社会主义好的思想等。

总之,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德育渗透点随处可见, 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要以“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作为主要目标,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让德育融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在他们的心田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并能树立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作出贡献的思想, 最终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 就是通过生动、具体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和高尚的情感”, 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 它是全面实现政治学科教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 不但要讲授知识, 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 把思想政治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无疑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熏陶,情感体验,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家林.谈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9, (1) .

强化优势 篇8

虽然2016年整体经济环境不佳,预计销售额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庞大,并且根据国家相应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因此,三菱电机十分重视拓展本地市场,同时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做贡献。三菱电机半导体将致力于数控机床、机器人、轨道交通、变频家电、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为市场提供更高可靠性和更优性价比的产品。

第7代IGBT模块性能更佳

三菱电机自1968年提出IGBT概念后,至今已经开发到第7代IGBT产品。IGBT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厚度越来越薄,功耗也越来越低。在第7代IGBT模块中,分为NX和STD两种封装。NX封装俗称扁平形封装,有2合1、6合1和7合1的产品;STD是壳式的标准封装,以2合1的产品为主,两种封装都提供650V、1200V和1700V的产品。第七代IGBT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NX封装,三菱电机采用树脂绝缘基板代替传统的Al N,提升了热循环寿命,采用黑色的DP树脂替代传统的透明凝胶,令功率循环寿命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STD封装的第7代IGBT产品,三菱电机采用了全新的厚铜陶瓷基板技术提升热循环寿命,采用了主端子超声波焊接技术,降低了封装内部的杂散电感。为了提高基于第7代IGBT模块变频器的生产效率,三菱电机提供了压接端子和预涂覆热界面材料的可选项。

IGBT和IPM齐头并进

针对工业应用,三菱电机设计了G1系列IPM,它是一种壳式的智能功率模块,把IGBT芯片驱动和保护电路集成在一起。它功耗低,尺寸小,产品线较丰富。根据不同的电流等级,耐压等级和实际散热效果,分为A、B及C三种封装供客户选择。

对于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三菱电机最新提供J 1系列,集成的散热器采用针脚式,可以直接插到电动车下面的水槽里,通过水冷,提升散热功能。针对小功率变频器,三菱电机设计了全新DIPIPM+,它是在现有DIPIPM™的基础上,增加了整流桥和制动单元,将小功率变频器所需的所有功率器件均集成在内,简化了客户的设计。在电力机车牵引方面,三菱电机的HVIGBT封装基本上已成为行业默认的标准。为了整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菱电机与竞争对手一起开发下一代产品的封装标准。

在新一代二合一HVIGBT封装中,中低压的叫LV100,绝缘耐压是6k V,电压等级从1700V到3300V,电流等级分450A和900A两款。高压的叫HV100,绝缘极限达到10k V,电压等级从3500V到6500V,电流等级有225A、330A及450A。最新推出的X系列HVIGBT采用了新一代的功率芯片,功耗更低。由于提高了电流密度,在相同电压等级下,电流等级可以更大。该产品能在四倍额定电流的情况下正常地关断,不至于失效。

致力研发碳化硅产品

三菱电机从1994年开始,已经启动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究,至今已有20多款产品面世,部分产品应用在日本新干线和700系列车上。三菱电机在牵引变流器、工业自动化、变频空调器里面都已采用混合碳化硅功率模块,并实现商业化。

强化优势 篇9

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影响着现存的媒体格局。对传统报业而言,新媒体不但使报纸的受众严重分流,还带来发行量和广告额的双重萎缩。影响力的下降和经济收入的锐减造成报纸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其传统的强势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媒体的蓬勃日盛,传统纸媒要想在未来的传媒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变:在立足报纸主业、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手段,整合资源,创新求变,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推动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从而实现纸媒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目前以报纸为主成立的报业集团,也可能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做强做大目标。

立足报纸主业,增强核心优势

报纸始终是报业集团的主业和“第一资源”。要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报业集团必须立足报纸这一主业,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当前,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海量和迅捷以及行业管理与从业人员素质的有待进一步提升,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内容上的无序与良莠不齐,缺乏准确性和权威性,这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条锁链”。相对于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和创造能力是报纸媒体的优势,而权威性和公信力更是纸质媒体尤其是党报多年以来积累的最大财富。这些优势与财富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是报纸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在今后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必须不断地得到强化。

强化核心竞争力,就要坚守“内容为王”的信息传播策略,积极推进纸质媒体服务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在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读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他们希望获取的不只是单一的信息,而是关于信息的综合服务,其中包括信息的精确性、权威性、深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等在内的一系列元素。因此,要把提供读者所需要的优质新闻内容作为竞争的重点,写有思想的文章,选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发挥出报纸最大的效能。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尼葛洛庞帝提到,在互联网时代,最终胜出的媒体就是提供“关于信息的信息”。对纸质媒体尤其是党报而言,提供集高质量、专业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应该是其发展的大方向。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媒体《河南日报》,在积极贴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改革。2004年以来,《河南日报》根据“权威媒体,政经大报,高端互动,关注民生”的定位,把自身重新界定为一份具有市场导向,并面向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和公司白领等有话语权的主流人群的大报。充分利用党报的特殊地位和新闻资源,挖掘好河南省时政财经类的新闻,做精、做深、做透;力求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党报的权威性、可读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河南日报》设置了一些栏目专版,如“视点”、“民声民情”等,或以深度报道的形式,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调查、分析、评论,体现党报应有的深度;或以与百姓互动的形式,倾听基层心声,反映百姓疾苦,引发全社会的关注。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扩大了《河南日报》的影响力。

目前,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河南日报正在酝酿新的改版,拟从更高端的视角、更广泛的信息、更权威的言论、更贴近的民生服务以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视觉冲击力等方面,对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更高层次的提升。这种战略的把握和时机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对强化其自己的旗舰作用和整体提升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及时与有益的。

借助报网互动,打造读者平台

媒体的网络化、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传播正在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平台。网络媒体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传播速度迅捷,传播方式多样,传播过程互动,其信息的无限性、交互性与可检索性对年轻化以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而这一群体正是未来传媒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因此,报业集团要想在这场受众争夺战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纸质媒体与互联网之间的联姻。

报网互动正是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各自优势携手合作的新模式。2004年10月,河南日报改扩版时创办了“焦点网谈”栏目,在全国各大传统媒体中开报网互动、手机短信互动的先河。一方面,“焦点网谈”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放到论坛上讨论,设置公共议题;另一方面,它又汇集网友意见,梳理其中代表性的观点,发表在《河南日报》和大河网“焦点网谈”专题上,既在党报上展现了网络民意,又在网络上体现了党报导向。“焦点网谈”栏目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2006年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认可。

“焦点网谈”栏目是《河南日报》探索报网互动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以报网联姻为切入点,以网络视点带动报纸焦点,在提供思想交锋平台的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其传播效果大大超出预期。对于报网互动中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各自扮演的角色,有学者曾如此评价:数量庞大的网民基于互联网平台设置社会议程、提供信息和发表意见,专业性的媒体和工作人员则提供高效的内容聚合、意义梳理和价值提供。下一步,加强报纸内容与新媒体信息传播深度融合,以实现报纸网络于新闻链条生产环节上的衔接与整合,将是报纸媒体探索报网互动新模式的方向。

赶抓高新科技,着力突起新媒体

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对其有一个认识、竞争与融合的问题。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诸多新兴媒体的繁荣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以网络为主力,手机、移动电视、数字媒体等为侧翼的新兴媒体方阵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纸质媒体要获得长远持久的发展,必须转变传播形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传播技术影响下的内容产业发展趋势,构建聚合、传播信息资源的平台,发展数字化内容产品,实现用新技术增值传统媒体的目标。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河南日报》是全国党报中较早开始探索新媒体的报纸之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在2005年提出“死的是纸,活的是报”的观点,认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质媒体这种传播形式必将不断萎缩乃至消亡,可报纸之所以为报纸的灵魂———报道,以及报道体现出的思想和观点,肯定会以新的载体来表达。这一观点高度概括了未来报业的发展方向。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河南日报在新媒体应用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

1998年,河南报业网创办。2006年7月,省委宣传部所属大河网与河南报业网正式整合为新大河网,成为继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之后的第四家省属新闻媒体。如今的大河网每天向全球发布权威的河南新闻5000余条,日页面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已发展为中西部地区影响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并成为河南唯一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音视频网站。

2005年8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省移动公司合作创建了河南手机报。经过几年的发展,河南手机报已实现全国发行,订阅用户已达百万,位居全国省级手机报前列,而当时制定的每月3元的收费标准也成了全国同行参照的收费标准。

2007年8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郑州街头推出了国内首创的报纸、电视、网络三位一体的无线上网多媒体阅报栏。它既能阅读党报,也能播放电视节目,还可以实现人机互动,提供各种公共信息查询服务。这种运用新兴技术的阅报栏不仅扩大了报纸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使媒体平台变成了交易平台,读者转变成为消费者。

在跨媒体运作方面,大河网的“省报选图”、“茶坊”、“记者连线”等栏目,通过传统媒体记者与网民的在线沟通,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源,实现了新闻更广泛的传播与延伸。

此外,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正在筹建大河电子商务平台,目的是将其与目前的网络营销、数据营销有机整合,完善大河发行商务网的布局架构。通过这个平台,推出网上订阅模式,网民可以通过付费在线阅读《大河文摘报》、《漫画月刊》等;通过与网友互动,建立完善读者信息数据库,使网络媒体不断实现精细化营销……

努力实现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的战略转型

新媒体的发展主宰着未来传媒市场的格局,纸质媒体日渐式微。从传媒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报业集团要继续做强做大,就要努力实现向传媒集团的战略转型,加强媒介融合,建立全媒体的生产能力、形成全介质的传播能力和提高全方位的经营能力。这是报业集团新形势下适应传媒市场变化、迈向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

实现向传媒集团的转型,要改变报业集团“一报独大”的局面,强化媒介融合,丰富传媒产品线。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曾指出:“在现代传播领域,任何一种媒介的单一市场价值正在衰减,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战略,就是在媒介组合和相关资源的结构性配置中寻求媒介价值提升,这就是造成媒介融合现实趋势的客观基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积极拓展产品线,当前已形成拥有“十报两刊一网站”的现代传媒体系,在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链。

实现向传媒集团的转型,要积极推进报业集团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广告受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报业单靠广告收入进入“窘境”。在这种形势下,报业集团必须扭转经营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改变自身盈利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现状。2007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确立了“报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思路,提出了“3368”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报纸发行商务网、书报刊发行网、酒店管理服务网3个网络,培育壮大报业、新媒体、图书发行与物流配送、印刷、酒店旅游、房地产6大支柱产业。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已涉足印刷、发行、房地产、物业管理、酒店、教育等10多个领域,非报业经营收入已经占集团总收入的近半壁江山。

实现向传媒集团的转型,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提高资本运作能力。2010年1月12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正式联手组建置业公司共同开发经营河南传媒大厦,缔造了媒体与工业企业喜结联盟、共创双赢的大手笔。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正在积极推进改制、上市工作,大河传媒股份公司与4家券商合作涉及的改制和IPO上市、借壳上市草案均已完成。资本市场的运作有望成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再次腾飞的推动器。

强化优势 篇10

关键词:东川区;生态农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03

1东川区生态农业现状分析

1.1优势

1.1.1区位优势东川区地处滇中偏东北部,昆明市最北端,东邻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邻,北连巧家县并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南距昆明市区155公里,北至巧家县城15公里,北至会泽县城110公里,西至禄劝县城237公里。南接“昆明、楚雄、玉溪”城市群,北衔“成都、昭通、重庆”,西对“六盘水和贵州”城市区域,在连接“成渝、滇中、黔中”三大市场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1.1.2自然资源优势东川区地处内陆低纬高原地区,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光、热、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多样化,产业适应面广,为东川农业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川区境内除海拔3200米以上地区全年皆冬外,其余大多数地区冬无严寒,河谷地区全年无冬,且水、光、热等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气温25℃,夏季作物生长期短,病虫害相对较少,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天然型、生态型绿色农产品;高山、亚高山地区冬夏季节较短,大约有10个月以上时间属春秋季节,草地资源丰富,牧草种类多样化且适口性好,十分有利于发展高山围栏养殖。

1.1.3土地可利用空间较大东川区土地总面积1871.14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为194.19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9.19%,目前未利用地面积尚有79.74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8.41%,被利用的土地只占总土地面积的71.6%。由此可见,东川土地可利用面积有一定的空间。

1.2生态农业建设已见雏形

“十一五”期间,东川区加大了生态环境整治和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果蔬、高山药材等一大批名、特、优、新产品得到了较好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以海拔1600米以下小江河谷热区为主的早冬蔬菜、瓜、果经济作物产业群,以海拔1600米以上至2400米以下的二半山区为主的优质经济林果产业群及以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为主的药材产业群和高山围栏养殖产业群。目前东川区已建成了3万亩优质加工型马铃薯基地、1万亩优质面条小麦基地、2000亩酿酒葡萄基地、186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甜杏基地,萬亩桃园等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2存在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十一五”以来,东川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改善了投资环境,相当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良好的环境条件。但东川区农业内部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农业生产条件非常脆弱,土地资源分布零散,机械化水平低,灌溉设施落后且老化,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于农业发展需要,至今绝大部分地区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抗灾能力极差。目前,全区耕地总面积中旱地占82.6%,25度以上的坡耕地达3.1万多亩,土壤耕作层在20厘米以下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2.5%,农业灌溉水利化程度较低,主要集中于小江河谷地带,灌溉方式仍然以传统的沟渠灌溉为主,只有少数农田采取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2.2土地资源分散,农业规模效益差

东川区土地资源自身分布零散,大部分耕地分布于坡度较大的山面,坡度小于2°的耕地只有2.34万亩;坡度小于6°的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8.95%,坡度大于15°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2.07%,其中坡度大于25°的耕地达3.1万亩,开发难度大,过度开发利用易造成水土流失。

2.3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东川区农业发展借助了气候地理条件的多样性的优势,然而各项产业比较零散、不成规模、没有主导型产业和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虽然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东川无名面条厂),其具有一定规模,品牌效益较好,但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大部分农民还处于自发分散和无组织的生产状态,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仍然存在。

3对策

东川区发展生态农业,须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并重,在生态极度脆弱区域则应以生态修复为主,经济发展为辅。进一步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把农业发展与生态修复统一起来至关重要,而农业发展应结合农业自身特点和规律,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东川区发展生态农业,须以市场为导向。由于信息来源渠道较少,农民获得的信息不全面或不及时,农业生产经常盲目发展,常常出现“有市无价”或“有价无市”的现象,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应为农户提供能够全面、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

东川区发展生态农业,须着眼未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生态农业发展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而单纯追求生态效益而过度忽视经济效益也是不可持续,故东川区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实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农民自身思想意识的转变等,都需要长期地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的进行。

上一篇:水利基础下一篇:正规就业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