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师生关系

2024-06-20

优化师生关系(精选十篇)

优化师生关系 篇1

一、平等交流,尊重个性认知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幼稚向着成熟进行过渡,自我意识开始进一步增强,对待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学习像成年人一样思考问题,也希望他人能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如,在教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时,每个学生对于friendship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讲课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个问题:“Whocantell meyour opinion of friendship?”在教师的鼓励下,一位学生回答:“Friendship come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rust.”有了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其他学生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有同学回答:“Friendship is the winter sun.”还有同学回答:“Friendshipiswine, thelongerthemoresweet.”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地听并且给予肯定。学生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得到了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既满足了学生小小的自尊心,又能引导学生积极对待接下来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讲课过程中也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变高了。

以前的教学倾向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只能被动地听老师讲课,没有提问或者表达自己意见的空间。但教师想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继续这种教学方式,而应该注重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并对学生的个性认知给予尊重。

二、多元互动,增进深度对话

提问,是课堂互动的一种方式,也是老师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如果每节课都选择提问这一种互动方式,却又显得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变得麻木,渐渐地也就失去了互动的意义。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互动,还要做到多元互动。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增进互动的深度。

以必修二Unit 5 Music这一章的教学为例,“Do youlikemusic?”是经常被提起的一个问题,然而仅仅让学生回答“Yes”或者“No”并不能让他们更好地将情感注入到英语课堂中来。笔者在进行这一章的讲解时,并不以这个问题开头,而是在课前给学生放了一首英文歌《Big Big World》。这是一首比较简单的英文歌,体现了作者的自信心,对高中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仅讲解了文章的意思,还对music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问学生“When do people want to listen to happy songs?”或者“When do people want to listen to sad songs?”进一步让学生思考“Why did the concert affect our mood?”通过这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

运用多元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和学生进一步交流,增加对话的深度,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相互间更深层次的了解,以交流带动感情的增进,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正面激励,体验成功愉悦

让学生爱上学习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正面的激励,能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欣喜,同时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有极大帮助。适当使用正面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学习的信心。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智力相比初中成熟很多,但心理年龄还是属于半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矛盾的阶段,一方面他们故作坚强,不想让他人察觉到自己内心的微小变化,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周围人的认可。尤其是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评价者,教师的评价更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态。一个正面的激励可能仅仅只是教师的一句话,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与信心。

因此,在这一方面,笔者从来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一次课堂中有一位学生在笔者讲课的时候,对笔者所讲的内容提出了疑问,笔者能感受到他质疑时紧张的心情,但却没有因为他的打断而生气,而是先对他认真思考的态度进行了肯定:“This is a good question.You must be a thinker.”这时,能明显感觉到提出疑问的学生松了一口气,并且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这名学生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下课问问题都十分积极。

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在学生回答正确问题的时候对其进行鼓励,还应该对其良好的学习态度、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进行鼓励,让每位同学都能从教师的鼓励中找到学习的动力,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也会因为对学生的正面激励,在学生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从侧面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热情。

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篇2

摘要: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反之,教学效果愈差。一个不受学生尊重的教师就不可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率、热爱学生、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的“教”必须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我认为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反之,教学效果愈差。因此,我认为优化师生关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生的自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学生所面临的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它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初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首先我们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即使是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吝啬我们的语言,我国有句老话:“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功”。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斯大林也曾说过:“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经验也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及时实施鼓励性评价,对他们抱有期望,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学习和自己的行为,经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常常会如老师所希望的那样有所进步。反之,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对他们不抱希望,他们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因而以消极态度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甚至“破罐破摔”,不求进步。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品行便会一天天变坏。我班有一个男同学英语成绩很糟糕,我多次教育,但做题时仍改不了粗心的毛病,成绩一直不理想。该生的单词书写却很漂亮。一次,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英文单词书写得很漂亮,希望他在做题方面更认真一点。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粗心的毛病确实改了不少。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和培养他们的这些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如:让擅长于舞蹈的同学当文艺委员,有体育特长的同学当体育委员,让他们的特长被肯定,并鼓励他们在班上起到带头作用。当学生们的特长得到肯定时,会激发出他们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愿望,他们会更积极地配合老师,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方能效其行”。教师首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关心了解他们,与他们同喜共忧,学生才会信任你、依赖你。教师要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在学生犯错误时给予引导,学生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无话不谈,把老师当成真正的朋友。其次,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雕塑者。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在不断发展阶段,并未形成,他们就像一片净土,播撒行为,收获习惯,播撒习惯,收获性格,播撒性格,收获命运。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班级是我家,我要为班添红花”的观念,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为班争光。再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自来水。中学生对教师在学识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绝不会崇拜和尊重学识平平的教师。一个不受学生尊重的教师就不可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那么良好的师

生关系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拥有渊博的学识,能触类旁通。最后,教师应做学生的人格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里宁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的行为,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教师作为“以德育人”的劳动者,不仅要用全部的知识才华去教育学生,而且要用人格风范去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三、教师应把真情、关爱传给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伟大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的真诚教诲和殷切希望。教师的爱能使学生的道德和智慧得到更好的发展。凡是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从品德上还是智慧上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的教育将是教育的沙漠。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好的教师应该是温柔的,不把乖戾与粗暴当教具。要知道,粗暴是易仿制品,一个今天的受暴者很可能成为明天的施暴者。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成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当你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时,你就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爱是一首无言的歌,它使师生之间心心相通,产生共鸣,它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金钥匙,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所在。热爱学生是教育艺术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施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时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时学生认为是整人”。可见,能否给学生一份关爱,热爱学生,将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情的交流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 的热爱时就会产生“爱”的对流,从而也会对给予他们这种感受的教师产生喜爱之情。“爱屋及乌”就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从而努力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四、尊重后进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就要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从人格上说学生理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尊重学生,学生得到尊重才能学会尊重他人。没有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无从谈起。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前苏联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在培养尖子生的同时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后进生身上的缺点固然不少,但“瑕不掩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可埋没,教师应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犯错误时尽量避免公开批评训斥,维护他们的自尊,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要紧紧抓住,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够成熟却又向往成熟,在这个不稳定的成长阶段,他们极其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师长的信任与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去年我新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王明的学生是全校叫出了名的“头痛粉”,该同学上课时要么讲小话要么爬着睡觉,满口脏话,经常和同学吵架,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我开始上课时他也不认真听讲,但我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用严厉的语言批评他,而是一次次地提醒他要好好上课,下课后我经常让他帮我抱作业去办公室,通过多次交谈,我了解到该生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该生和父亲在一起生活,可父亲经常喝酒,生活过得很拮据,根本顾不上管他的学习。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主动关心他,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给予鼓励与开导,在生活中出现困境时我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王明的行为慢慢地变好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了。可见,如果我们用

师爱一点一滴地转化,后进生也可能变为优等生。

五、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矛盾

和谐的师生关系,求之难,去之易。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与其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也会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矛盾处理得当,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反之,会造成坏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冷静思考,不要感情用事;要发扬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要公正、友善。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学习委员和一位平时学生态度不太端正的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告到我这里来。这两个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那天学习委员的钱不见了,当天只有他们俩在宿舍,学习委员便认为是那个同学拿的,结果两人就吵了起来。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我没有急于责骂他们,而是让学习委员再好好想想钱到底放在哪了,最后,学习委员还真在床下发现了自己丢失的钱。事后,两个同学都来找我承认错误,学习委员说自己不该那么粗心,不该冤枉同学。那个同学也说自己当时该好好和同学解释,不该骂脏话。两人和好如初,对老师的处理方式非常满意。可见对待学生中的错误,只有坚持耐心、正面教育矛盾才会迎刃而解。

六、让微笑成为拉近师生关系的法宝

教师的微笑是最有魅力的,它犹如一方良药,能唤醒沉寂的课堂,唤起学生心中的热情,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教师真诚的微笑对学生能起到鞭策与激励的作用,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教师只有与学生一起感受欢乐与忧愁,学生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你。人的心扉都是为知己者打开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更加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微笑是一种教育艺术,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最佳突破口。学生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学生靠的未必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资,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就足以在学生的心田里洒下一片阳光。微笑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是锦上添花,对于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则是雪中送炭。微笑作为教师重要的体态语具有极大的暗示及期待和鼓舞

作用,教师的微笑包含了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让学生时时刻刻对自己充满信心。实践证明,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时就会萌芽出强烈的好学愿望,提高学习动力,同时更加信赖你、亲近你。

总之,“师雅生倍敬,师俗败身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用身心去教育学生,用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与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1)《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性构建》当代教育论坛

(2)《教育心理学》 2002年12月第一版

(3)《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

(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

优化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情感 篇3

【关键词】关注情感 探究 自主学习 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取科学知识”转向为“为了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态度”,也就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而在探究活动中,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中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1、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所压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教学《圆锥体积》为例。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由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以前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是全班同学看教师示范操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比较底和高,就是忘了乘以1/3。如果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效果就不一样,可有效强化学生对“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合作探究、群体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使他们逐渐养成具合作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

3.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这种意义上讲,成功是发展之母。

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要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教学中发现,学习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次次都会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在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我们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评价策略,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仍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得出:s=1/4лd2,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他非常高兴。以后的练习中他就常用这个公式计算。这也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最感兴趣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这一点早已被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实践所证实。

⑵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我们应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

⑶延迟性评价。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例子“某皮鞋厂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81万元,后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95万元,这个厂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创产值多少万元?”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同时,改编了例题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探究性问题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付国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1、2 期。

[2]李小梅:《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体现〈课改纲要〉精神》(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10期 。

[3]熊宗萍、何训光:《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9期。

讲究沟通策略,优化师生关系 篇4

一、沟通的立场从自我立场向他人立场转移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从所站的立场来讲,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站在自我的立场,即教师角度来传递信息,评议学生,另一种则是站在他人立场,即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布信息。

一个教师如果总站在自我立场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就很容易受阻,使交流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反之,若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将心比心,不仅能知学生之所思,知学生之所感,还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名学生,入学没几天就吊儿郎当,课上不是说笑玩闹,就是低头睡觉,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作为任课教师,我找他谈心,他却直截了当地对我说:“老师,你们上学时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好上班挣钱吗?我爸连我儿子的钱都挣出来了,我学习还有什么用?”我听了他的话,心里不禁感叹,又是一个蜜罐里长起来的没受过挫折的孩子,肯定是家庭教育错位造成了这种情况。但是当时我并没有说他也没有笑他,只是说:如果现在不让你读书了,你会做什么工作?他说他会帮着父亲打理工厂事务等。这样我就将话题转向了做这样的工作需要哪些能力,从长远角度考虑,需要修养哪些素质,才能应对社会现实生活,如果不重视学习,不懂经营之道,那么再多的钱也可能花完等内容。聊着聊着,我发现这个孩子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教育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了。这次谈话之后,这名学生在我的语文课上表现得很积极,课下还帮助我做各种工作。正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沟通,才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并教育了学生,融洽了师生关系。

二、沟通的信息从你向信息向我向信息转换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从信息发布指向上来讲,也有两种:一种是你向信息,其信息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种信息往往基于教师过强的主观意识,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对学生作出的评价主观且不留余地,结果使学生不能理解和接受,另一种是我向信息,其信息指向的对象是教师,即教师所说的都是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及学生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等。

“你向信息”动口就是“你……”,焦点在学生,这种表达方式带有评价性,易演变为命令、警告等口气。例如:“你不可以这样做!”(命令)“你应该更加懂事。”(训诫)“你最好安静些,否则……”(警告)这样的“你向信息”使学生要么抗拒,要么退缩,违背了沟通的初衷和交流的本意,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而“我向信息”恰恰相反,以“当……的时候,我……样”开头,是为了强调学生此时他的违纪行为影响正常的教学,教师针对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个体。后一句使学生明白自己现在的行为可能会给教师教学带来的问题。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如果多使用“我向信息”,就能弱化学生自我防卫倾向,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由衷地改变不良行为,使师生关系友好、融洽。

三、沟通的行为从讲多听少向适当倾听转变

在中小学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因自己年龄稍大,地位高,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所以一般都是讲多听少,不愿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造成学生心理有话无处倾诉,从而堵塞了教师了解真实情况的渠道。

因此,要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彻底、顺畅、真实,并能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沟通行为就要从讲多听少向讲听结合、适当倾听转变。

一是学生在教师面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师生沟通的信息充分,这样就可使教师减少对学生不成熟或不准确的评论,避免误解和情感的伤害。二是在学生思想上遇到问题时,教师如能学会倾听,就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信、自爱等多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三是会使学生把教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可以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

四、沟通方式的多种选择

在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除了口语的方式之外,还有书信、网络、电话、短信等多种沟通方式。有的时候我们换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种沟通方式都有利弊,我们选用恰当就会有利于沟通,真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否则就达不到甚至还会造成误解。

教师不仅要爱生如子,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只有讲究沟通策略,与学生顺畅沟通,才能知其所想,解其所惑,才能优化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总之,讲台,是教师挥洒汗水、谱写青春的地方,也是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陈尚云等.创造心理学概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3.

[3]沛西.能著.教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优化师生关系 篇5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交往、联系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而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就是师生之间的活动,即师生互动过程。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并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1、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教师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社会生活经验,都要比学生丰富。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丰富社会经验。而这一过程,并非只靠教师单方面行为就能完成,而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过程。

从教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而从社会角度看,师生关系更是深层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师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心灵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作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思想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道德、精神上的影响,是人格力量的感化,而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做出反应,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他们会用各种形式进行评价或表示不同态度,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和挑战。它促使教师严于律己,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这样,师生间便形成良性循环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2、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友好的关系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着独立人格的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虽然身体、智力尚不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反应在师生关系上就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而不同的师生关系也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不同的要求。

封建的等级制度,反应在师生关系上是严重的师生不平等。教师对学生而言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无条件的服从教师。这就是所谓“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是典型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不与学生协作,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沒有兴趣,态度消极,师生关系紧张。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影响至今,甚至在某些教师头脑中仍然存在。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创建的障碍,应该予以彻底清除。

19世纪末以后,出现了以强调“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儿童主动性、创造性。这对改变传统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的状态有着进步意义。但在管理上师生关系出现放任性。此所谓“放任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任其自然,不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心理,甚至鄙视教师,导致班级秩序混乱,教学效果差。显然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和谐、友好的。

当代,人们呼吁建立一种朋友式新型师生关系,即“民主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素质高,能力强,有威信,教学方法灵活,能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随时调整课程进度。学生能进行积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学习,兴趣爱好广泛,有独立思考能力,师生间能自然正常交流,配合默契。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个性能在教师引导下获得充分发展。这是一个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这样一个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育工作者彻底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同时也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看法

1、根除头脑中不平等师生观,摆正师生关系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一个社会职业。教师是一个社会角色。教师群体是一个社会群体。而学生群体是为进入社会而做准备的一个群体。因此,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是同处一个社会中的两个不同群体。现代社会要求社会群体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所以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社会独立个体的教师和作为社会独立个体的学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应彻底消除不平等的师生观,充分认识到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自觉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教师职业,作为社会职业,是受社会委托,执行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职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学生的发展非常需要教师给以引导。教师对教育、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学生主动性能否充分调动起来,也反映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承认学生主体资格,就要尊重、信任学生。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爱抚和关心。作为教师要切实懂得并学会尊重、信任学生和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懂得自尊、自重、自爱;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树立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待学生真诚、热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如此,学生将会对老师倍加崇敬、信任和亲近,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便有望形成。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品行优良、知识广博,就会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有良好形象的老师,很容易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儿童、青少年的模仿力特别强,他们善于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然后就会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打上老师的烙印。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可见,良好的教师形象,其对学生的影响、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教师平时应做到语言规范、仪表大方、品行端正、为人师表。良好的教师形象也必然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和信任。这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3、加强师生间联系,联手共建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共同来创建。学生也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沒有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无从建立。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取得学生的配合、支持;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联系,多与学生接触。师生之间联系的途径有很多,如活动课、联欢会、谈心活动等。通过联系,可以加强相互了解,消除师生间的紧张气氛,共同营造一个相互信任、互敬互爱、活泼有序的氛围。师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思想交流、感情交流、知识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同时,学生也可以很好地了解老师,增强对老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以得到老师更好的帮助,受到老师更好的影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它,才能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平等、和谐、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时代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作者姓名:李兆军

作者单位:莒县棋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76529 单位电话:(0633)6511025

谈如何认识并创建良好师生关系

正确看待自尊 优化师生关系 篇6

关键词:自尊心;高中生自尊心;自强自尊。

近些年来,师生冲突有升级趋势,有的甚至兵戎相见,根本原因往往在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老师也感觉颜面扫地。许多教师因为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不敢批评教育学生,致使教育失控。

我们就需要把自尊心的掌控权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

一、什么是自尊心?

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是不容他人歧视、侮辱的一种道德情感。我国学者林崇德等也认为[3],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它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存在着高相关,并指出自尊比情感更适合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

二、不同阶段的自尊心

对于心理素质形成时期的少年儿童来说,自尊心主要取决于外在的评价。首先,在家庭中,家长要多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思想。对于他们的独立要求和自主要求,要予以尊重和理解;对于学习成绩,家长不要给予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对于学习的落后,家长不能打骂孩子,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以后更加努力。其次,在学校里,老师要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有独特价值、有发展潜能、有自我指导力量的行为主体,不允许采取任何有损学生自尊的行为,如嘲笑奚落、独断专行、性别歧视、贬低性比较、体罚等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慎重,要有针对性,而且还应具有真诚性。教师要避免的是对学生作贬低性评价或过多地进行比较性评价。最后,教育者应重视班风的建设,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重视学生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师爱生、生敬师、生生团结互助的校园人际氛围。

对于心理素质渐趋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情况就不可一概而论。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觉察和自我关注也开始萌动和增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呵护对他们的自尊心的作用毕竟有限。我们需要提高他们对自尊心的认识,使他们有能力自觉主动地维护心理健康。

三、自尊与他尊

自尊心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自己对自己的尊重,这应该是自尊的本意;另一方面,要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实际上是他尊。

中学生怎样做,才能算是自己尊重自己呢?中学生要有强烈的上进心,要研究人类社会的法则,并自觉按社会法则所设定的正面方向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自身实际出发,发展壮大自己的能力,自强自立,使自己具有令人尊重的学识修养。即使暂时落后,不具备高强的能力,不为人尊重,也不会妄自菲薄。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只要不甘心在人群中居于落后的地位,能够调动积极性,开动脑筋,持之以恒,终会心想事成,获得社会的承认。

能真正自尊的人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举手投足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希望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树立自己的尊严。当他受到别人的责备批评甚至诋毁败坏时,他不会感觉人格受到压抑败坏而愤怒。他会反躬自省,不断洗心革面,清理自己的心灵思想,内强素质,由此而引发一系列内心的变革,带来精神的升华,从而获得别人更大的尊重。

有些人认为个体的尊严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心理实际上是他尊心,不是根本意义上的自尊心。托名自尊实则他尊的人平时没有人格追求,不去严格要求自己;相反,他们会放纵自己的言行,任性尚气,率性而为。等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受到别人批评指责的时候,不去检查自身的问题,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够尊重自己,败坏了自己的形象,因而勃然大怒,甚至跟人拼命。其实这种人的形象早在不经意间被自己践踏得一塌糊涂,只是自己不自觉。这时候要别人尊重自己,这能算是维护自尊吗?

自尊心是一种反省自律的心理。它推动着人们修养的提高,事业的成功,人际关系的和谐。他尊心却是一种惰性依赖的心理。它不追求实质的进步,片面要求别人的尊重,实际上是虚荣心的代名词。这种心理会严重阻碍个体的成长进步,破坏人际关系,导致落后倒退。

自尊和他尊,究竟何者为重?何者更能给人尊严?不言而喻,自尊是根本,他尊是表现。有了自尊,他尊指日可待。只有他尊而缺乏自尊,他尊就是无源之水,必不长久。

我们的文化中缺乏对于人自尊心的重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尊心是一个人的精神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所以,不经意间伤害人的自尊心,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由此而引发的矛盾冲突造成了极大的内耗。当我们的尊严受到别人的挑战伤害时,我们没有必要愤怒。我们知道,除了我们自己,谁也败坏不了我们的声誉。我们没有必要和别人做无谓的争执。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把握住自己,刷新内在系统,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这样,我们就能保持内心的和谐平静。

优化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7

把激励与竞争带进课堂, 就是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我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并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学习行为, 诸如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练习作业等, 教师都要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 坚持激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不要紧张, 慢慢说, 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老师给大家三分钟, 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先把这个问题研究明白”……我用充满挚爱、信任与期待的艺术语言, 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 激励学生好学上进, 师生共享成功的乐趣。这种教与学的情感交流, 实现了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要想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就要全面地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思想, 还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纪律;不但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 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个人状况, 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不但要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 还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从而为因材施教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任学生就是教师要以心换心, 相信学生的能力, 相信交给学生的任务学生都能精彩地完成, 相信学生犯了错误都能改正, 相信学生能够自觉学习,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德, 相信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特别要尊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可能更强些。教师不说过头话, 更不能打骂学生。“你真笨, 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的脑袋是榆木疙瘩!”……这一类话千万不能出自教师之口, 否则, 一个“北大”或者“清华”就被你给扼杀了!

关心学生就是要关心学生的思想, 关心学生的学习, 关心学生的生活, 关心学生的纪律。不但在思想觉悟、道德文明建设等方面给予学生热情的关心帮助, 而且在生活小事上也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和他们交朋友, 使他们对你无话不谈。

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 讲课做到妙语迭出、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使学生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想听。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刻苦钻研新形势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探索新路子, 大胆改革, 不断创新, 从更高层次上熟练驾驭教材, 驾驭大纲, 做到授课时居高临下, 游刃有余。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 就要在备课、说课、讲课、评课这四个环节上下足工夫。备课要做到脑中有“纲”, 胸中有“本”, 心中有“数”, 手中有“法”;还要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写教案要做到有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授课时间、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作业设置、板书设计、教后小结。说课要做到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程序、教法学法, 要做到明确教学的总体构想、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堂教学的结构、教与学的基本思路。教课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育人为目标, 做到突出重点难点、精讲巧练、思维训练、因材施教、教学效率。评课要做到讲课教师自评、本组教师初评、学科大组互评、教学领导点评, 要通过评课, 促进学习大纲的自觉性, 促进钻研教材的积极性, 促进了解学生的主动性, 促进教学改革的责任感。

此外, 要想优化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 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六个尽量: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 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 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 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 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尽量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培养创造性思维。这六个尽量要贯穿于复习、导入、讲授、巩固、总结等全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做到导入有“磁性”, 即教师恰当地运用直观演示、故事设疑、情境创设等技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总之, 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要优化师生关系, 而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又起着关键作用。所以, 每个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如鱼得水, 更上一层楼。

摘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激励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 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 全面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课堂上做到以教学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 以育人为目标, 突出重点, 精讲巧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对比[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6.

大学英语教学中要优化师生关系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优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能解决教师教得累的难题, 也能解决学生学得苦的难题, 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 也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展开的基础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而较差的师生关系则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 也无法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理论认识

从根本上讲,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两者之间所发生的直接交往与联系及间接的关联。师生间关系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 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得以维持的最基本的关系, 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实现成功的教学, 必须要将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在教学实践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也是推动教学的力量之源。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的教育功能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创造了平台

教与学一定要建立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作为感情丰富的个体, 而教学本身也是人际沟通的活动。因此, 没有师生的有效沟通, 即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也就无所谓教学。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师生关系, 可以发现教学过程是借助一定物质条件和手段来实现的, 而教育效果也由此决定。换句话说, 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往及沟通, 相互作用的实现, 都依附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育家赞科夫所曾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 很重要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任何教学活动中, 师生关系对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的影响力都是强大的。同时, 师生的关系对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 直接导致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若师生关系融洽, 则会使教师教得热情高涨, 使学生好学、乐学, 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3. 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而且能消除学生的不安心理, 并能调试学生的心情。反之, 紧张, 甚至存在矛盾的师生关系则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甚至会造成学生人格发育的障碍。

4. 满足师生交往的情感需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应该满足双方情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是满足双方情感需要的有效途径。师生交往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满足师生的情感需要。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观念中, 教师掌握着教学或课堂的中心和绝对主宰权, 而学生只需要服从教师管理和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往往导致学生过于敬畏教师而疏远教师。加之, 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呆板, 形式僵硬, 使得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较差, 因此, 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学习英语没有热情, 更谈不上有激情。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良好师生关系需要在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 双方都应该为了改善英语教学过程而努力。其中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改善, 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基础, 也是促进英语教学发展的前提。这样由师生共同参与, 主动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加强对话交流, 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师爱生、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尊师爱生是师生良好关系的体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 而且要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心理特点。“90后”大学生普遍个性张扬, 思维独特, 因此, 常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新奇想法和做法, 这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并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而不是冷嘲热讽地对待学生。

2. 民主平等、和谐友爱

民主平等、和谐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 同时也是构建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措施。大学生大多非常认可民主平等的观念, 因此,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要高高在上, 而应“俯下身来”平等对待学生, 并且在课上应施行民主管理, 多倾听学生的声音, 只有这样, 才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

3. 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和谐统一之上。教与学是双边互动交流的双向传递行为, 教师“教”的开展需要学生“学”的反馈。因此, 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拓展学生的视野,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借助教师指导与教师完成共同探讨和交流活动, 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 实现知识创新和自我超越。

三促进教学中师生关系进一步优化的几点建议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需要英语教师不断学习, 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公关策略。同时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改善师生关系, 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活动是知识的生成与传达的过程, 而师生关系是这个过程能够实现的重要保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重新设计教学行为, 这对师生关系构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充分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和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当代大学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2. 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职责定位有限, 主要是单纯的知识讲授与传递。教师的任务如同搬运工, 将知识从一个位置搬运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状况导致教师的职业活动变得单调乏味, 长期重复这种简单的机械操作, 创新意识严重缺乏, 这种传统的“教书匠”与现代教学严重不符。新课程改革后, 要求教学过程重新定位, 应该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 教学活动中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3. 加强课外的师生交流与沟通

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以外的交流, 如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通过评语, 教师可用关切、激励、真诚、祝福、问候、信任的话语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 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利用课间或课外与学生畅谈兴趣、理想和人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嘘寒问暖, 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4.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 优化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一般文化素养、专业的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理论和教育艺术等。教师要不断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研究英语教学法、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及心理需要, 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走近学生, 成为乐教、善教的人师。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涉及多个方面, 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必须要师生双方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用动态眼光来审视, 并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智勇.关于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4)

[2]齐柠.简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 (7)

优化师生关系 篇9

传统观念上习惯把师生关系狭义的定格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通道授受关系, 其实这仅仅是师生关系最简单的描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还应透过对师生关系主观地、简单地描述, 深刻领悟师生关系的深层内涵:

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应是真正平等的关系

1.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理想、有感情、活动着的个体。

学生相对于教师来讲, 虽然知之甚少, 尚未成熟, 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 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过去, 支配我们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 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 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 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较差的弱点, 而这些正好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2.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

“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 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和消极, 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所以, 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与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型的关系, 是一种以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 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 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的关系。

二、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看, 师生关系又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 更多的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又是潜移默化的。这种精神上的、社会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 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 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 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威信在于他的人格的力量, 他将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 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 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都无法比拟的精神挑战。

因此,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与学生主动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的发展释放更大的能量, 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 教师要努力改造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以此赢得学生的爱戴。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素养还要有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对所教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要能够把所教的内容放在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上, 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所教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才能取其左右而逢其源。此外, 教师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作风和健康豁达的心理素质及率先垂范、严以律己的素质。“学高”才能“为师”, “身正”方能“为范”,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

其次, 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 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辩证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既要做好“向导”, 又要做好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催化剂”。

第三, 放飞学生, 帮助学生插上翅膀, 飞向理想的彼岸。放飞学生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先要把学生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其次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 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并产生探索真理的动机, 积极的进行创造活动;三是要“解放学生的双手”。给学生足够的亲身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四是要“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得到言论的自由, 特别是问的自由;五是要“解放学生的空间”。只有自由的心灵空间才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六是要“解放学生的时间”。把学生从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中解救出来, 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使他们的知情意及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解放学生才能深层次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个性潜能, 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四, 要积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优化师生关系 篇10

一、本色、真实应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育人真经, 道破了教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应牢记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 教好书, 育好人。

首先, 每个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教师往往习惯将那些听老师话,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视为一族。而把那些调皮捣蛋, 成绩差的学生当成另一类。对前者重视赏识, 宠爱有加, 对后者关心不够甚至责骂。其实, 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这样会压抑后者的个性, 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我国一位教育家曾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 多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其实并不缺乏优点, 缺少的反而是来自教师公正, 真诚的态度和赏识的目光。教师真正关心的应是孩子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尚的品德修养。成绩绝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因此, 作为教师, 教育学生一定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其次, 教师要敢于以真面目示人, 让学生充分了解老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不但要展示自己的长处, 同时还要敢于开诚布公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不足, 向学生学习, 并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更进一步了解学生,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这个带有生命色彩的“真”, 才能最有利地沟通师生间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理解与理解的交流。同时, 教师的这种”以真示人”的做法, 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影响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善心、爱心应为师德修养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普什中学》一书中说,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学生的心理, 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由此可见, 教师的善表现在对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摆正这种关系, 教师应视学生为朋友、亲人。这就是所谓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 就是恳请别人对自己的关怀。”霍懋征老师在小学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60年, 而且她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她有理由, 而且很简单:因为爱孩子。由此看来, 作为一名教师, 最重要的是要用爱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念, 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扉, 做到心灵相融;要尊重, 要理解, 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教师为“善”的根本目的, 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活、学习产生积极热烈的情感体验。“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教师只要善待学生, 撒播无私的爱, 何愁学生不爱校?不亲师?

三、完美、创新应为教师的不懈追求

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具有示范性, 这就注定教师一生必然以不懈追求自身完美为主旋律。

首先, 教师的美表现在闻道有先, 授业有道, 解惑有法的学识及豁达的性情, 良好的涵养。学生都喜欢有本事的老师。教师要有本事, 就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同时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此外, 教师还要有体育、音乐、时尚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才能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才能架设师生亲密无间的情感桥梁。

其次, 教师还要有完美的师风师德。孔子曾说过, “其身正, 不令其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确实比言教更重要。这种教育虽是无声的, 潜移默化的, 但力量是强大的。苏霍姆林斯基说,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 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的意图, 他的教育就越大。”这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所以, 教师要特别重视自身修养, 严以律己。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正派的作风、严谨的治学精神及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给学生良好的教育影响, 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示范”。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升华, 教学的最大魅力是教师人格力量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再现, 教师的最大义务是把各种不同个性的学生培养成才。基于此, 笔者认为, 只要我们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人, 就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摘要:如今, 学生对老师爱的期望值逐渐降低。因此, 要从教师自身的改变入手, 即教师要与时俱进, 具备高尚的师风、师德, 先进的教育理念, 深厚的专业素养, 精湛的教学艺术, 才能使学生认可教师是最可亲的朋友。

上一篇:财政收入分配下一篇:西医院校大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