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要点

2024-08-05

环评要点(精选八篇)

环评要点 篇1

山西省既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省,又是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的省份。山西省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结构的98%以上,山西省迫切需要改变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实现能源消费的多元化。天然气组分以CH4为主,在燃烧过程中几乎没有烟尘、SO2等污染物排放,CO2排放量也大大小于石油与煤,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仅为石油的54%,煤的48%,是一种十分有发展前景的清洁优质能源。

天然气燃烧时只产生极微量的烟尘和SO2气体,无煤烟型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是洁净的一次气体燃料和宝贵的化工原料。根据《山西省天然气(煤层气)管网工程实施方案》,山西省内燃气管网最终将形成由横向穿越山西省的3条国家级天然气输气干线和山西省内3条纵向燃气输气干线构成的三纵三横格局。

本文根据输气管线建设工程特点,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分析了天然气输气管线敷设时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建设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使输气管线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1 输气管线建设特点

输气管线系统包括输送单元和转换单元。输送单元是指输气管线,转换单元主要指站场和阀室。工程施工时,首先进行作业线路的清理,随后修筑必要的施工便道,将加防腐的钢管运至各施工现场,在完成管沟开挖,穿越水库、公路等基础工程后,将管段及必要的弯头等组装后用人工或自动方式焊接,然后焊接处进行防腐工艺的处理,再按管道施工规范下到沟内,覆土回填。施工工艺见图1。

2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

a)大气环境影响因素: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二次扬尘的影响,主要来自现场堆放、管沟开挖及物料堆放时产生的扬尘;管道焊接时产生的烟尘。施工机械和汽车运输时所排放的尾气,主要对作业点周围和运输路线两侧局部范围产生一定影响;

b)水环境影响因素:施工期间的水污染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在开挖、穿越、埋管等施工活动也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c)施工噪声方面:天然气管线工程建设采用机械化方式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d)固体废物方面:建设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管道敷设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站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等。这其中占绝大部分为土石方。建设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弃土弃石的堆存一方面压占土地,破坏植被,影响景观,另一方面,如果管理不善,弃土石方遇刮风天气,造成扬尘,遇下雨天气,造成水土流失。生活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另外,在管线清管作业时,会产生少量由铁锈、焊渣、泥土和砂石等组成的固体废物;

e)交通景观影响因素:由于管线一般需穿越公路,在开挖路面时将破坏已硬化的地面;产生的扬尘会对树木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本身如操作不当、管理不善也可能对树木造成直接的破坏。这些都会对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期间,道路路面开挖、施工弃土弃渣和施工材料沿途堆放;雨天施工弃土弃渣、建筑材料经过雨水冲刷以及车辆的碾压,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这些都会影响景观和整洁;

f)生态影响因素: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施工范围内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土壤层次、结构、养分和品质的影响以及造成水土流失等方面;采用的施工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穿跨越工程、土石方工程和爆破工程。

3 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

a)大气环境影响因素: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无生产废气,对大气环境无任何不利影响。在管路清管作业及系统超压、检修时会有一定量的天然气从输气站排放。

在事故条件下,管道中天然气泄露会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天然气管道潜在的各种灾害(事故隐患)分为三类:(a)自然因素造成的危害,包括洪水、地震以及地质方面(滑坡、坍塌)灾害;(b)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如建设水库、水坝、修路、开矿等;(c)人为的破坏、偷气、偷盗设备材料等。

管道在运行期间如发生管道破裂,遇明火将发生爆炸事故,对周围的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在短期内这种影响是显著的。天然气的爆炸瞬间产生高压、高温的燃烧过程,爆炸破坏力大;

b)水环境影响因素:运营期水污染源主要是输气站的生活污水、检修废水和站内冲冼废水;

c)噪声方面:站场设备(包括压缩机、调节阀等)运转时有噪声产生;

d)固体废物方面: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站场清管时产生的固废,主要成分为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油、水、烃和水混合物;二是生活垃圾;

e)生态影响因素:运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修建站场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事故时天然气泄露造成火灾等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f)环境效益分析:(a)减轻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保护生态环境;(b)项目将向城镇居民和工业用户供应天然气,可代替标煤的消耗,进一步减少SO2和减少烟尘排放量,同时减少因燃煤产生的灰渣排放量;(c)项目的市场主要为民用及工业用户,项目的实施对所在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能源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要点 篇2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产业的发展方向及主导产业,产业布局符合环保规定,园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能承受的最大发展规模。从而避免园区盲目发展、交叉污染、产业发展无序化和恶性竞争。

二、重点审查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园区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确定一定的环境目标值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避免在园区发展中单个建设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摆放到一起污染物排放超出总量,逐步形成重污染区域。

三、重点审查园区内的水源、气源、热源、余热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业废水排放去向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统一规划建设水源、气源、热源,充分考虑余热综合利用、中水回用,并且明确要求园区企业安装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企业生产废水内部处理后的去向、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去向。从而避免园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上一个项目建一个锅炉房,污水无序排放,实现节能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四、重点审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园区环境监测能力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渣场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地点、处理工艺和能力,并保证园区或园区所在地具备相应的环境监测能力。从而避免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运行,废渣无序堆放,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无法监测的问题。

五、重点审查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内产业的关联度、产业链延伸空间和产业发展水平。从而避免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六、重点审查园区清洁生产和入园产业的工艺水平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新上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而且属于国家鼓励或支持的项目,生产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区内产业空白,其污染防治工艺成熟。从而避免清洁生产水平低的项目,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进入园区。

七、重点审查园区环境风险预案和环境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环境风险预案,确定主要环境风险来源,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有效的应急救援处置体系。避免潜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演变成恶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八、重点审查园区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的承载力水平,找准影响园区发展的关键性环境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避免因资源环境不足制约园区进一步发展。

九、重点审查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完成时限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环保基础设施完成的时限,无法确定的也要预留建设空间,并按照发展的阶段及时建设完成。从而避免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批而不建、久拖不建的问题,造成园区环境污染。

十、重点审查园区规划优化调整意见和建议

环评要点 篇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评阶段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场址选址、底层防渗、渗滤液收集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生态恢复等方面。

1 填埋场选址

填埋场选址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地形、入场道路、水文地质条件等。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首先应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的要求, 如必须符合当地区域环境规划和城市规划、不得设在各类保护区范围内、且应避开坍塌、滑坡等地质不稳定区域[2]。

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17号公告发布的《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排放标准中原则上不规定统一的污染源与敏感区域之间的合理距离 (防护距离) , 可注明污染源与敏感区域之间的合理距离应根据污染源的性质和当地自然、气象条件等因素,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因此,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最小防护距离应在环评报告中予以明确, 并报地方环保部门批准。按照规定, 填埋场最小防护距离内的敏感目标均应进行搬迁。

2 底层防渗

生活垃圾填埋场做底层防渗设计前, 应做地勘明确填埋区天然基础层, 再选择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或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区和其他渗滤液流经或储留设施的防渗衬层, 也可选择几种防渗衬层进行组合。

环评报告中应对防渗衬层的组合方式、渗透系数、厚度、天然衬层的压实系数等数据进行明确和论证。

3 渗滤液收集处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排放控制项目有色度、COD、BOD、SS、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杆菌群数、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 由于其成分复杂, 且浓度较高, 对其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水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虽然渗滤液处理方法较多, 但总体都有初期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受垃圾含水量、填埋场区降雨情况以及填埋作业区大小的影响, 同时也受场区蒸发量、风力的影响和场地地面情况、种植情况等因素的影响[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方法较多, 本文不再赘述。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收集主要通过设置防渗衬层、排渗盲沟、渗滤液收集池等实现, 但由于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时间很长, 一旦初期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极易造成后期的渗滤液泄漏事故。因此, 环评阶段应提出严格的环境监理要求[4], 确保施工质量, 且垃圾填埋场必须经过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

目前常用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式有回灌和设置独立污水处理站等方式处理。本文认为, 应通过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降低渗滤液的产生量, 从而降低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成本, 如垃圾分区分类填埋、雨污分流、优化下雨天的运行管理等。

4 大气污染控制

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主要有TSP、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及臭气, 同时, 生活垃圾填埋场也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后, 垃圾中的有机质降解产生大量气体, 填埋气体的无序排放污染环境, 危害周围居民的健康, 同时填埋气体中的甲烷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填埋气体导排不畅时, 填埋场内气压力会累积, 过高的气压力将影响垃圾体的沉降和稳定。

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废气, 环评阶段应提出合理的收集方式, 尽量杜绝无组织、无序排放。设置导气石笼和排气筒的垃圾填埋场, 还应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确定排气筒的合理排放高度和相应的卫生防护距离, 且应明确对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必须进行搬迁。同时还应提出填埋场运行期的大气监测方案, 定期监测填埋场周边的空气质量, 防止填埋场废气污染环境。

5 生态恢复

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较大, 封场后的绿化对景观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也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渗滤液, 进而造成土壤污染, 这对后期生态恢复有极大的考验。

在充分调查现有植物的基础上, 利用乡土植物及其不同的生长习性与条件, 有条不紊的进行分期建设, 保证前期改良、中期成长、后期稳定的建设思路, 促进垃圾填埋场的生态覆绿与美化。

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评阶段应尽可能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态恢复方案, 并请相关生态恢复专家进行论证。

6 结语

环评中应切实做好填埋场的选址和防渗论证、提出合理可行的渗滤液和大气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方式, 以及生态恢复方案, 避免因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和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办公室.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7:58-59.

[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387-390.

[3]庄颖, 生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估算[J].环境卫生工程, 2005, 1:32-33.

环评要点 篇4

1、油田项目主要包括勘探、钻井和开采、站场、集输管线、掺水和注水管线等主体工程,以及道路、供电、通讯、生活基地、环保措施、供排水等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等。应按各工程项目分别从施工期、运营期和封井(运营后期)进行工程分析,指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产生源,汇总给出污染物产生量,明确处置去向。

2、根据规划设定禁止开采的范围。对于可能分布于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油井,应禁止开采;因地下资源赋存的特点,需要在保护区试验区开采的油井,若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则油田开采项目井位的选择应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调整。

3、在对滚动开发的项目进行评价时,应当回顾已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明确已开发的规模、方式,已建工程的备种污染物(如含油污水、废弃泥浆、落地油、油泥等)的产生点位和产生量,已经采取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如施工期取弃土处置去向、集输站污水和油泥处理措施等)及其效果分析,分别从水、固废、噪声、大气等环境要素角度回顾分析施工期和运营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必须注意不同产能、不同开采年限下原材料的消耗量(如新鲜水用量)和污染物产生量的变化。3.1.2评价的重点因子和评价重点

环境现状:植被: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危、地方重点保护生物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迁徙行为规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制约因素。

评价重点因子:大气环境影响因子:总烃、N02、SO2: 水环境影响因子PH、COD、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PH、石油类、硫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

生态影响因子是石油类。

要点:

1、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植被、物种、景观等)

2、事故风险

3、水环境影响

3.1.3主要环境影响

1、施工期钻井时产生的发电机废气、扬尘、钻井废水、废弃泥浆、钻井岩屑和落地油等污染物,分别会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产生不利影响。其中,钻井废水、废弃泥浆和落地油,因产生量大且含有多种污染物,若处置不当,会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故应作为评价重点。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可分为正常工况和事故状态两种情况。

(1)在正常工况下,抽取地下水、采出含油污水,回注水,集油、掺水、注水管线,生活污水等将会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农业产量等。开采地下水可导致地表下沉、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文情势。结合本地区的敏感环境因子(地下水、地表水和农田)分析,确定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

(2)油田开采期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钻井(井下作业)、原油集输管线以及站场等工艺环节,潜在危险因素主要有腐蚀、误操作、设备缺陷、设计问题。主要的事故类型为井喷事故和管线破裂导致的泄漏。事故条件下原油泄漏,其中的烃组分挥发进入大气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原油泄漏污染水体和土壤,危及人群健康和生命,若引发火灾事故,将对大气环境、周围人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生态整体性影响: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与区域、流域规划的关系

生态敏感保护目标影响:(按《分类管理名录》鉴定此类保护目标)对区域主要自然资源的影响:水、植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其他影响:

对区域城市化影响,与其他规划的协调性;累积影响;风险影响

3.1.4主要防治措施

钻井产生的钻井废水,全部进入井场泥浆池。在泥浆池中沉淀澄清后,可将含油量较大的上清液处理后回注油层;开采油气分离出的含油污水一部分回掺用于采油及原油集输,大部分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回注油层。对站场生活污水一般用SBR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工程的生态影响一般要预防为主,各种地面建设活动,包括站场、钻井井场、管线等在选址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开农田、林地、文物、地表水体等;管沟施工中应分层取土,分层回填,保存好表层土;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以减少对地表的碾压;切实做好泥浆池的防漏防渗处理,以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3.1.5应注意的问题

1、应进行深入细致的工程分析和详尽的环境现状调查,对于已建资源开发项目的滚动开发,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以新带老”,并最终提出拟在滚动开发中解决的环境问题。

2、关注敏感区问题,注意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

3、应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对采用的工艺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从源头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4、特别要关注环境风险分析,为了防范风险,应严格按规程操作,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应急措施的重点是防止安全事故转化为环境事故,在应急计划中应包含防范、处理环境污染的制度(如及时通知环保部门)和措施。

5、由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运营是一个长期过程。故应针对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制定长期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以发现问题,优化环保措施。3.2典型案例

3.2.1案例一油田开发项目(2006年考试题)

北方某地拟开发一新油田,油田区地势平坦,中西部为农业区,有一条中型河流自北向南流过油田边界,滨河地带为宽阔的河滩,属“洪泛区”,每年夏秋两季洪水暴涨时有35km2以上区域称为水面,“洪泛区”内水生植物茂盛,有多种候鸟分布其中,其中有国家和省级抱回鸟类12种,拟建油井分布在东西长18km,南北宽约8km的带状区域,按7个块区进行开采(图略),规划在位于油田西北部的镇建设油田生产和生活基地,拟建设道路网将各油田块区连通。问题:

1、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常用方法,说明油田开发涉及到哪几种生态系统类型? 答:陆生、水生生态系统。

2、该油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分几个时期? 答:建设、运营期。

3、按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因子和要点是什么? 答:环境现状:植被: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危、地方重点保护生物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迁徙行为规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制约因素。评价重点因子:大气环境影响因子:总烃、N02、SO2: 水环境影响因子PH、COD、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PH、石油类、硫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

生态影响因子是石油类。

要点:①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植被、物种、景观等)②事故风险 ③水环境影响

4、说明油田道路修建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和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答:施工期:对植被的破坏,线性道路土地利用改变对物流、能流、物种流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大气:扬尘,噪声:机械噪声对生物的影响,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

措施:①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的制度。②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③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取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5、油田项目的最大生态环境影响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减轻这种影响? 答:生态环境影响分别是:建设期: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植被破坏、扰动土层。

运营期:风险事故。

措施:建设期①少占农田与林地、地表水体;②施工避开农作物生长季节;③保护表土,加强施工管理;④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等。

运营期:①管线设置标志;②管线上种植浅根系植物,二次开挖注意按原有土壤层次回填,减轻对农作物的影响;③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防范风险;④对作业过程中的废物和落地油进行妥善处理;⑤对各种设备、管线、阀门定期进行检查,防止跑、冒、滴、漏、消除事故隐患;⑥对站场进行绿化。

3.2.2案例二煤矿(2006年考试题)

某地拟建设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原煤煤矿。井田面积约46km2,煤层埋深380-450m。井田处于平原农业区,井田范围有大、小村庄16个,居民人口约3700人,区域北部有白水河自西向东流过,浅层地下水埋深为2-3m,井田范围内有二级公路由东部通过,长约2lkm,区内土地大部分为农田,并有少量果园和菜地。白水河下游距井田边界3km处为合庄水库,属小型水库,功能为农田用水。井田区内西边界内200m有一占地lkm2的宋朝古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工业场占地将搬迁2个自然村约450人,在井田外新建一个村庄集中安置居民。

工程主要内容有采煤、选煤和储运等。煤矿预计开采59年,投产后的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2216m3/d,水中主要污染物是SS(煤粉和岩粉)。污水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排入白水河。煤矸石产生量约29.5704t/a,含硫率为16%,属I类一般固体废物。

开采期煤矸石堆放场设在距工业场地西南侧约400m的空地上,堆场西方约0.4km有A村,东方约0.6km有B村,东南方约0.4km有C村,西南方约0.71km有D村。

本区域年主导风向为NW风。

1、按相关标准规定,对矸石场选址有制约作用的村庄有(AC)A、A村 B、B村 C、C村 D、D村

2、该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控制因子应有()A、颗粒物 B、NOx C、S02 D、F E、CO

3、本项目主要环保目标有(ABCD)A、井田范围内村庄 B、农田 C、宋朝古庙 D、白水河井田河段

4、生态评价中主要应做的工作包括(ABCD)A、地表沉陷区范围和沉降浓度预测 B、生态恢复方案编制 C、地下水位影响预测 D、移民新村选址环境合理性论证

5、在编制环保措施时,优先考虑的措施应该是()A、沉陷地带复垦、B、控制水土流失 C、建设防风林带 D、异地开垦土地

6、该项目环评中表征井田区自然环境现状的技术图件应有()A、区域行政区划图 B、井田及周边水系分布图 C、多区域地质构造图、D、植被分布图

7、对两个自然村搬迁的环评中应论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BC)A、新村环境保护措施 B、迁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影响 C、搬迁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D、新村对古庙的影响分析

8、矿井排出的疏干水可直接作为(BD)A、选煤厂生产用水 B、煤堆场和煤矸石堆场降尘用水 C、工业场地绿化用水 D、井下降尘用水

9、古庙保护可以采用的措施有(ABD)A、搬迁移建 B、井田范围将其划至井田区外 C、拍照存档后拆除 D、预留煤柱支撑

10、高度超过4.5m的沉陷区面积约为1.8km2,该沉陷区合理的恢复和利用措施主要有()A、工业建筑用地 B C、开辟成水产养殖区、复垦建田、填平绿化、人工池塘

环评要点 篇5

1 资料收集与初步分析

首先要对拟建项目的产品进行调查了解,查找这个产品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报道及相关的论文。然后对这些研究资料分类归纳,总结出这个产品的主要用途及生产工艺等,若有工业化生产的资料,则还应收集其物料单耗、能耗、排污情况。对照建设方提供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分析比较,与建设方的技术人员交流释疑,确认本项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副反应、收率、物料单耗、污染物产生情况等。

2 绘制物料平衡图

在确定了生产工艺流程、主副反应过程、收率和物料单耗后,绘制物料平衡图是做好化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和关键。正确的物料衡算是获取污染物源强的重要方法。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目前主要有类比法、资料复用法和物料衡算法[3]: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法所得数据结果可靠,但耗时长,难度大;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此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工程分析中使用;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在可行性报告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的关键是要对各个化学反应工段清楚,且熟悉各反应工段的物料准确投入量和各工段的转化率及收率。

绘制化工项目物料平衡图方法有2个:一是依靠建设方技术力量,按照环评的要求,由建设方绘制物料平衡草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实、修改和完善;二是在建设方资料不细情况下,采用“定头定尾掐中间”方法来绘制物料平衡图,“定头”是指确定原料的投入量,“定尾”指确定产品的成分及比例,“掐中间”是指原料投入量和最终产品确定后,根据方程式和收率确定中间各个环节产出及物流的方向。

在绘制物料平衡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4点:一是注意转化率不同于收率。转化率是指参加反应的原料量和投入反应设备的原料量的百分比,它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而收率仅指生成目标产品的原料消耗量和投入反应设备的原料量的百分比,它仅包括主反应。二是物料的流向要注意结合物质的沸点、溶解度、饱和度、饱和蒸汽压等理化性质。三是注意绘制重金属或有毒有害化学品等特征物质物料平衡图。四是物料平衡图绘制完成后,要及时与建设方的技术人员沟通交流,核实完善物料平衡图,进一步保证工程分析的准确和到位。

绘制水平衡图时要考虑公用工程给排水、废气处理排水、绿化用水,同时要注意废水预处理时的损耗水,如废水蒸发除盐时要考虑蒸发的水汽及含盐残渣中的含水。技改扩建项目应分别绘制技改前后全厂水量平衡图,并说明全厂水重复利用率。

3 污染源强及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结合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污染物产生量及治理措施,计算废气、废水及固废的产生源强及排放状况,并汇总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三本帐”。技扩改项目给出“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前后污染物排放变化量。下面就如何计算污染源强及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介绍。

3.1 废气产生源强及排放量分析

废气分为有组织废气和无组织废气两种。有组织废气的产生工序(即污染源)、污染物名称、产生量、排放规律、年排放时间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图可以确定。废气排放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废气治理措施及处理效率。废气治理措施主要考虑废气的理化性质:无机废气如酸性废气氯化氢、氯气等可用碱液中和吸收;碱性废气氨气可用酸吸收;有机废气产生量较大时可先考虑冷凝回收,再考虑吸收吸附;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可考虑采用液体吸收法和活性炭吸附法;颗粒物或粉尘可使用旋风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处理。无组织废气排放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1)生产设备和管道泄漏量计算;(2)储罐大小呼吸逸失量计算;(3)敞露物料散发量;(4)各种酸雾的排放。

3.2 废水产生源强及排放量分析

废水的来源、废水量、特征污染物名称及产生量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图可以确定。但COD、BOD5等指标的产生量、废水治理措施及处理效率较难确定。COD、BOD5等水质指标的产生量或者浓度估算方法有3种:第一种是引用历史监测数据,调查国内相同产品及工艺厂家的废水源强;第二种是将这些废水直接拿去分析,这样得到的数据较真实,但这种方法耗费太大,耗时长,环评单位一般不会采用,另外有的项目属于新研制的产品,没有废水源;第三种是理论计算,物料平衡图中已将各股工艺废水的污染物组成量计算清楚。有了废水的产生源强,建设方就可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设计污染水治理方案,然后计算出废水排放源强及排放量。

废水源强估算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特征污染物及有毒有害物质;二是要考虑废水中无机盐如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等的浓度不能超过最高容许浓度[5];三是不要将循环冷却弃水计算在废水产生量当中,应将其作为清下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四是初期雨水应作为废水考虑。

4 结论

综上所述,化工项目环评中工程分析的思路如下:查找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各类生产工艺及其它相关资料—详细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拟建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厂方技术人员沟通—绘制物料平衡图和水平衡图—给出最终的污染源强及排放量。

摘要: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核心是工程分析,结合工作经验,从绘制物料平衡图、计算污染物源强、污染物排放量及应注意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化工项目环评工程分析的过程及要点,并指出了应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要点

参考文献

[1]陶大钧.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地位和方法[J].江苏环境科技,1995(4):31.

[2]张传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上海有色金属,2002,23(1):3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4]李亚军.无组织排放源常用分析与估算方法[J].西北铀矿地质,2005,31(2):55-57.

环评要点 篇6

由于冶金行业产品种类繁多, 生产工艺各成体系, 园区各企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因子种类、浓度、废水量各有不同, 且重金属废水处理一般采用物理化学工艺, 处理过程中恶臭问题不明显, 使得园区重金属废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有别于一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影响评价, 其环评要点及难点主要在于:规模的合理性、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水环境影响预测、污泥处置、选址合理性等。

1 规模的合理性

1.1 已入园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

该数据可通过收集企业现有废水处理量统计得到。

1.2 尚未建设的工业用地开发后将排放的工业废水

由于土地尚未进行开发建设, 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使得该部分废水量预测难度较大, 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预测: (1) 对于已办理前期环评手续但尚未进行建设, 或已建设但尚未投产的工业用地, 参考该项目环评报告中的废水量数据。 (2) 已签订入园意向, 但尚未办理前期环评手续的工业用地, 可采用单位产品产排污系数法类比同类企业的废水排放量, 或者根据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中的单位产品用水量、回用水率估算该项目的废水排放量, 此外, 还可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中该行业的产排污系数进行估算。 (3) 尚未签订入园意向的工业用地, 可根据该用地的产业定位, 采用单位面积产排污系数法类比同行业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在缺乏同行业企业废水排放量数据时, 可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2- 1998) 中三类用地类型的给水量指标, 通过相应的排水系数确定废水产生量, 再根据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中的回用水率计算得到废水排放量。

1.3 厂区内初期雨水

冶金类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机械尘和挥发尘, 含有Cd、Pb、As、Cu、Zn等重金属, 烟尘沉降到地面或废渣洒落到地面后, 在降雨时随雨水冲刷进入下水道, 若冶金企业厂区内初期雨水不进行收集处理, 将会成为园区一个重要的重金属污染面源。目前对于初期雨水量尚未形成统一的计算方法, 一般可以按照暴雨强度公式法及径流深度法进行估算。

通过以上方法可估算出该废水处理厂接纳的废水量, 从而可判断该废水处理厂规模设置是否合理。

2 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废水处理厂采用的水处理工艺, 与进水水质息息相关。一般而言, 冶金工业园内的入驻企业, 均要求达到相应行业排放标准中的间接排放标准, 或者总排口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标准且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排放浓度应低于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因此对于园区配套的废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可根据园区内各行业的废水排放标准浓度限值、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按各行业废水量及初期雨水量加权计算而得。

废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应根据纳污地表水体水质等级, 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2002) 相应标准, 废水处理厂工艺选择则可根据进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比对, 得到需要削减的污染因子, 从而判断废水处理厂工艺选择的可行性。

3 水环境影响预测

对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厂尾水排入地表水体的水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特别注意: (1) 对于新建冶金园区, 目前无入驻企业进行生产, 则重金属废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的水环境的影响预测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 93) 中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进行预测, 背景值选取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 (2) 对于已有企业入驻的园区, 且现有企业排污口均位于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监测断面的下游, 则可以该监测断面水质数据为背景值进行预测。 (3) 对于已有企业入驻的园区, 现有企业排污口位于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监测断面的上游, 建设重金属废水处理厂之后, 削减了重金属污染源强, 在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 则需将监测断面的数值核减重金属削减量, 才能作为背景值。

4 污泥处置

由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有Cd、Pb、As、Cu、Zn等重金属, 需要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毒性鉴定, 若为危险废物, 则应参照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 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5 选址合理性

由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厂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法进行处理, 与一般城市污水处理不同, 除进水格栅产生的格栅渣会产生少量恶臭气体外, 其他工序基本不产生无组织排放恶臭气体, 其选址的合理性主要考虑与规划用地性质的符合性、与环境的相容性。

6 结语

环评中应切实做好重金属废水处理厂的规模、工艺合理性及选址合理性论证、正确预测其尾水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并对污泥处置提出毒性鉴定的要求, 在分析项目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时也勿忽视项目对环境的有益作用, 为环保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摘要:从规模的合理性、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水环境影响预测、污泥处置、选址合理性等方面探讨了冶金工业园重金属废水处理厂项目环评的要点。

关键词:冶金废水,重金属,废水处理厂,环评

参考文献

[1]史宝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修订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

对完善环评机制提高环评质量思考 篇7

近年来, 我国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无论在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过程中, 都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一些项目的盲目建设, 对建设项目起到了“参谋”作用。但从高层次的要求来看, 我们现行的环评制度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 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些建设项目的环评缺乏公正性、客观性, 受拟建项目单

位或其主管部门的影响和干预较多, “关系环评”、“奉命环评”, 唯其意图是从, 以求通过审批关, 使环评成为上项目的“通行证”。

1.2 由于委托单位对其所编制的环评不承担经济责任, 明知工

艺技术不过关, 或项目环境效益低下, 但是为了能够上项目, 对编制的环评质量不负责任, 变不可行为可行。

1.3 一些建设项目的环评缺乏多因素的比较和行业、地区发展

规划的指导, 注重局部、近期效益多, 对环境、长远利益考虑少, 造成进一步开展工作后不得不对项目指标进行调整, 甚至造成决策的失误。

1.4 有些环评工作深度不够, 基础资料和标准尚不完备, 对建

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缺乏深入研究, 有的只进行静态分析, 而没有动态分析, 使得建设项目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

2 提高环评质量的措施

尽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的环评体制不利于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必须改革现行的环评管理体制,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环评体制, 以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 个人认为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环评工作应该引入竞争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 环评工作应尽快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引入竞争机制。建设单位找委托单位进行环评工作, 在目前情况下, 容易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建设单位找委托单位的时候, 往往从“关系”的角度, 或“近水楼台”找委托单位, 较少考虑委托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好条件的适宜性, 这就是说, 环评工作不是在竞争的环境下进行, 缺乏竞争机制。

没有委托单位的竞争, 往往形成不正常的委托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环评工作很难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全面反映客观实际, 而常常是投其所好, 自然环评质量也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势必会给环评工作带来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为此, 环评工作一定要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 端正环评工作的态度。通过竞争产生委托单位, 真正做到“货比三家”, 从中选

*来稿需知:

1、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请作者自留底稿, 恕不退稿。

出具有一定工作基础、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委托单位进行环评工作, 确保环评工作的质量。

2.2 建立双向论证制度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为什么其中环境

保护方面认为可行的建设项目, 上马后由于环境质量出现问题而后来就变为不可行了呢?除了从事环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个别领导不深入调查研究而盲目拍板外, 恐怕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由于没有推行环评的双向论证制度所造成的。所谓双向论证, 就是在进行环评时, 不仅重视可行性论证, 更重要的是下功夫进行不可行性论证, 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项目的环境未来前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由于现行的环评体制存在着弊端, 委托单位很容易受到某些决策者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在索投资、争项目的热潮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项目时, 对其进行环评认识往往集中正向思维方面, 考虑有利条件多, 习惯于把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在“是”的一方面, 希望建设项目有较高的成功率, 分析不利因素少, 用正向思维取代了逆向思维, 这就很自然地降低了对项目的环评质量, 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和盲目性, 这种单向思维造成决策上的失误的教训,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少见。

当然, 进行环评的双向论证, 其工作量和难度要增加很多。逆向思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只有下大力气对建设项目的环评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较分析, 才能增加项目选择的可靠性, 大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鉴于此, 为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的环境效益, 我们必须推行双向论证, 建立环评的双向论证制度;同时, 主管领导和审批部门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多搞些调查研究, 真正把好关, 拍好板, 确保经过审批的项目上一个成功一个, 见效一个。

2.3 建立健全环评责任监督制度, 严格执行环评法规建设项

目的环境质量, 首先取决于环评的质量。过去许多环评实践表明, 建设单位领导决策上的失误, 大多数并非决策者本身的失误, 而往往是环评人员向决策者提供的观点、论据和论证失真, 不全面和不科学所致。为防止环评工作主观上所造成的偏差, 应该通过强化法制建设来解决, 2002年, 我国《环评法》正式发布, 以立法形式明确了委托单位出具环评的真实性、公正性所应负的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因此, 目前要尽快建立健全环评的各种责任监督制度, 确保法规的执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委托单位不但要为建设项目单位的合法利益服务, 还必须对国家负责, 为国家利益服务。

公正的态度, 科学的方法, 可靠的数据, 高质量的环评意见, 不但是统一人事的有效途径, 也是委托单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委托单位应尽快进入市场, 认真搞好建设项目前期环评工作, 建立项目总结评价制度以及项目决策反馈系统, 认真搞好建设项目的周期管理和后评估工作。

2、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 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 赠当期杂志一册, 以供用途。

稿3、本刊常年征稿, 所有文稿均在一周左右时间做出处理。

4、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 (区、县) ××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邮编、邮箱及QQ。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本刊为旬刊, 欢迎有一定组稿能力者为本刊组织稿件, 有意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经审核合格者, 可设为当地工作站负责人 (需寄申请书) , 欢迎广大经济界、管理界、科技界、理论界工作者推荐、自荐。

事*投稿方式:1、投稿专用邮箱:GL-KJ@163.COM

投稿地址:石家庄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A501室

2、本刊网站投稿:WWW.GL-KJ.COM电话:0311-83993949

摘要:认真搞好建设项目前期环评工作, 建立项目总结评价制度以及项目决策反馈系统, 认真搞好建设项目的周期管理和后评估工作。

环评要点 篇8

1.1 环评体制单一,从技术力量上难以保证环评的高质量

目前,环评主要由环评机构完成,较少有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环境工程设计单位通力协作完成环评的情况。这就导致了环评质量受环评机构专业能力的限制、环评滞后以及环境管理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工程分析不深不透;污染防治对策可行性低、缺乏可操作性;水、气、声预测结果缺乏准确性;厂址选择评价流于形式等一系列的问题[1]。

1.2 环评市场利益扭曲和鱼龙混杂、机制不健全,影响环评结论的客观、公正

环评市场机制不健全,某些环评不能做到客观、公正。这是由于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环评机构时常以收费的高低作为确定环评机构的唯一标准。另外环评经费拨付受制于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出于利益考虑,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限制了环评机构独立开展工作,迫使环评机构成为其“辩护律师”,以期求得环保审批通过。达不到目的时,建设单位就拖、扣环评经费,使环评机构处于两难境地。

更有甚者,一些环评机构与建设单位之间有不正常的利益关系,紧盯建设单位的钱袋,顺从业主的意愿,把法律要求的独立环评变成业主建设愿望的合理性论证,丧失客观、公正立场。

借证环评、转包环评等现象时有发生。某些没有资质的公司受利益趋动,利用人脉关系承接环评业务,然后编制环评。为使环评通过,便挂靠一个环评机构,借证放在环评文件中,而环评机构对环评文件的审核又不能认真负责。另外有些环评机构承接超越自身承载力的环评,然后转包给一些小公司甚至委托个人编写,审核时又难以做到尽心尽力。这些都影响了环评质量,也扰乱了环评市场的正常秩序。

1.3 缺乏科学有效的环评结论验证机制,导致难以消除人为因素影响,造成某些环评结论有失客观、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在环评法的实施中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目前环评很大程度上在建设项目获得审批通过后,就可以功成身退,环评所作的分析、预测和结论以及项目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等并没有跟踪至生产实践中去检验其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2]。这样,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环评结论验证机制,导致某些环评机构迫于时间限制和对利益的追逐,迎合建设单位的意图,使得环评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造成环评预测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而与实际情况不符,难以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致使环评法的意义、作用与实际的环境效益相脱离,衔接性差。

1.4 环评审批存在力不从心现象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情况报告时表示,“省市县各级层层设立专家库,专家水平参差不齐;选择环评审查小组的专家带有主观意向。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级环保部门共审批的环评项目达到28万个。有专家认为,环评审批任务如此繁重,而全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环评质量标准考核体制,以现有行政审批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高质量完成”。

环评审批的不严格或者说力不从心,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环评质量的低劣。

2 对策

2.1 改革现行单一的环评体制,开展协作化环评

开展协作化环评,即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环境工程设计单位和环境科研单位专业协作、联合起来进行环评。

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做工程分析,这样可克服现行环评中受环评机构人才限制而造成的工程分析不深不透的缺陷,也可有效克服因工程分析对污染源分析不准确,造成水、气、声等预测结论不准确的弊病。

由专门从事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的环境工程设计单位为项目设计污染防治措施,而污染源资料是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是准确可靠的,这就保证了污染防治对策设计有的放矢,准确性、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

协作化环评有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参与,这样环评在项目最初阶段就可进行。这时厂址尚未选定,这就可突破现行环评中只能在从经济角度出发比选的一两个厂址中进行厂址选择的局限,从环境、社会及经济角度出发,广泛比较厂址的优劣,选择最优厂址。

环评协作化中的工程分析、污染防治研究分别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环境工程设计单位负责。这实际上就是人尽其才,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

2.2 改革现行的环评机制,开展环评招投标

建立类似于工程招投标机构的环评招投标机构,操作过程也采用类似于工程招投标的方法,中标的环评机构与建设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环评经费的给付、环评所需资料的交接以及后期的环评评审等均通过环评招投标机构完成。

2.2.1 环评招投标可为建设单位有效节约资金,防止环评市场暴利

环评业务已经走向市场,环评费用也应逐步市场化。这样通过公开公正的招投标,一方面可以为建设单位有效节约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环评市场暴利。现在的环评收费还是偏高,连一个房地产项目报告表都动辄数千上万,难怪有那么多的人盯着环评市场这块“大蛋糕”!

2.2.2 环评招投标可避免环评机构因受利益驱动受制于建设单位,从而影响环评结论的客观公正

一旦有环评机构中标,建设单位就要把环评经费交付给环评招投标机构,由环评招投标机构直接全额给付环评机构。这样环评经费拨付不再受制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可以独立开展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而且环评机构和建设单位不发生直接接触,可以有效避免两者之间发生不正当利益关系。这些都从根本上保证了环评结论的客观公正。

2.2.3 环评招投标可有效杜绝借证环评、转包环评等现象的发生

环评招投标机构可以根据环评机构的资质情况、评价实力及环评的时间要求,对一定时间段内的中标环评机构进行有效调控。比如1个月内,虽然依据投标结果某个环评机构可以中标4次,但根据该单位的资质情况、评价实力,它没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这4个项目的环评,环评招投标机构此时根据具体情况有权废除该单位部分中标资格,从而有效避免借证、转包环评等现象的发生。

2.2.4 环评招投标可理顺环评市场紊乱的秩序,为环评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

环评市场鱼龙混杂、秩序紊乱主要还是利益的纠结,环评市场的利益太大。通过建立环评招投标机构,有效消除环评市场的暴利,再辅以规范有效的环评招投标,环评市场自然秩序井然。

2.3 开展环评后评价,用实践对环评质量作出客观评价,督促环评机构自觉提高环评质量

环评后评价可以通过项目环保实践的检查、验证和总结,有效验证环评预测结果是否准确、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行、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否达到等,从而用事实对环评质量作出客观评价[3]。另外可以通过对环境影响的回顾分析,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改进整个环评过程及其方法,有效提高以后类似项目预测的准确性。同时也为管理部门对环评机构考核提供有效依据,督促环评机构自觉提高环评质量。

2.4 严格环评审批

2.4.1 切实把好评审关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设立和管理环评审查专家库。具体到项目的评审时,必须做到评审专家结构合理,要有对该行业熟悉的专家。提前数天把环评文件发送给专家,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审阅、发现问题。另外,评价单位对评价结论和评审组织对评审结论实行负责制。

2.4.2 建立和完善环评技术评估机构

暂无条件的地区,可与有关机构合作开展技术评审工作。同时加强对辖区内评估机构队伍、能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切实增强评估机构对环评审批的技术支撑作用。

2.4.3 建立审批行为考核制度

首先环保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审批程序。然后通过实行审批监督检查制度及违法行政审批行为督查制度对审批行为进行考核。对于违规现象,按具体情况处理,情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取消审批资格、调离审批岗位并予以通报;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5 建立环评责任追究机制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改变以往那种只对环评机构进行管理、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的状况。把机构和人结合起来,一旦出现问题,不仅追究评价机构的责任,还要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特别对那些为牟取个人利益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的评价人员,要取消其从业资格;坚决淘汰技术力量不高、人员贮备不足、责任意识不强的评价机构;整顿那些有资质、有能力,拒绝建设单位合理委托、害怕承担责任、不敢以科学态度进行环评的机构。

3 结语

环评质量同我国经济建设一样:成绩与不足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只要我们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评质量一定能够有效提高。

摘要:从环评体制、机制及管理等层面上挖掘环评质量不高的原因,提出开展协作化环评、环评招投标、环境影响后评价、严格环评审批及建立环评责任追究机制等改进对策,力求从根本上提高环评质量。

关键词:环评,质量,协作化,招投标

参考文献

[1]潘岳.环评机构将与环保部门彻底脱钩脱利[N].法制日报.2008-11-04(8).

[2]刘用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J].福建环境,20032,0(2):24-2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环评要点】相关文章:

环保水泥彩瓦环评要点07-22

【环评】环评工程师考试复习经验小结05-02

环评审批06-17

环评合同07-14

环评方法05-11

环评工作06-24

环评合作协议05-24

环评论文题目05-07

环评考试范文04-15

珠海环评报告04-29

上一篇:安神宁心胶囊下一篇: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