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2024-07-24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精选十篇)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篇1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关乎到国计民生, 其重点是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发展和创新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 目前国内职业院校大力开展技能大赛制度化建设已成为主流。进一步健全、完善技能大赛制度体系和规范, 切实开展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关键在于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是要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和新要求, 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一套既适应技能大赛制度化进程需要, 又具有本校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 为技能大赛制度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否则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再好的制度和改革创新方案都将成为空谈, 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2 传统教学模式和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的比较

2.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过程较实践教学而言过于倾向于理论教学, 学校的一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场地的设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模式以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 均是以理论教材为基础, 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未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二是现有的教学大纲、计划和内容过于陈旧, 与当前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以及临床实际工作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和脱节现象, 学生今后不能达到所从事职业的具体需求, 即使要通过步入临床的第一道“门槛”——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认证考试也是困难重重;三是受教材陈旧、教学环境固定和教法单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被磨灭了, 教师的工作成为了简单机械动作的重复, 不但影响了实际的教育教学质量, 也严重制约了教师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四是现行学生考核考评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造成学生学习往往以“60分通过”为最大追求, 也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而使教学工作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正确方向。

2.2 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

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有:第一, 明确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 更加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要求, 对于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包括教学工作的制订和实施、课堂教学场地环境的改良和优化、各类基础和临床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与医院合作交流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第二, 通过大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竞赛, 教学大纲、计划和内容的制订和编写, 可以使教材内容紧跟临床实践, 做到不断更新、调整和补充, 使其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 使日常的教学工作由既往单一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从业前演练的实际培训,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临床技能学习掌握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实现增强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场生存力的根本教育教学目标;第三, 技能竞赛的开展对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督促专业课教师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同时, 对学校而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第四, 将实训成绩纳入学生的考试考核项目, 可以使原有方案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从而建立全新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3 实施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在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长处, 同时, 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现简述如下。

3.1 建立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 职业院校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 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进一步提高职教工作水平。在技能大赛制度化进程中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 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3.2 建立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的关键难题是硬件设施要求偏高

全力开展实践教学, 对院校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硬件设施均有较高要求, 前期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后期的日常维护、更新以及各类实验耗材的补充也需要后续资金的注入, 对于多数职业院校而言自筹资金显然负担过重。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 设立专项基金, 做到专款专用, 用于加强基础实验设施的建设,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建立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的重点问题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

需指出的是,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本身也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锻炼、提高和检测的过程。该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周期, 学校在初期可以通过聘请退休医 (护) 师到校任教, 并组织本校教师定期进行集中培训和学习, 以维持实践教学的需要, 长期则可按照实际情况制订专业教师业务培训方案, 以轮转的方式分批次选派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医院或者高校进修学习,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4 当前技能大赛举办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篇2

论文关键词:主体作用 科学意识 合作 讨论 激发兴趣

论文摘要:随着学生主体作用的提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这么美好的生活,所以我认为物理知识的应用和物理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而要使学生能自如的应用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在课堂上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加深理解,加深印象,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包括要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的前提就是让学生热爱物理,自己主动参与到探究中去,因为我一直坚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虽然讲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同步推进的教与学的有机组成和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良好科学素质的养成是靠老师点滴的渗透

一位好的老师能够把科学知识完成的传授给学生,而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疑惑,引发学生思考而后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困惑。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

1.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他由“地球吸引苹果落地”猜想到星球间也存在引力,进而猜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引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所以一般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我都是采用问而不答的方法比如我在讲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就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除了书上说的质量外学生能够说出很多,像体积、密度、温度、形状等等,出现这种现象一定不能简单的去否定学生,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时的我紧接着就问:“你是如何知道的?要证明你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应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知识很自然的就被学生掌握了。

2.激开手让学生动手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应试高手,但是在动手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以前的有些学生每次考试都能考的很好,但是轮到做实验时却束手无策。现在我几乎每堂课都带实验器材进入课堂,能分组的尽量分组,并且在课后每天布置一些材料容易找到的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回家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我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这种效果是死记硬背无法达到的。在我教学的几年摸索中我感到,不让学生动手其实是我们自己不放心学生,而实际上学生本身就具备着很强的动手能力,就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不放心,滋养了学生的惰性。

3.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杨振宁在说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候说:“我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学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老师要你注意的不是最高原则,而是一种现象,进而进而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归纳总结。”在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从本质上讲就是缺少主体性思维。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的启发学生质疑,比如在讲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之后我就立即说:“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为后面学习电磁感应打下伏笔。

三、老师要把“主体参与”落到实处

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主体参与不仅仅是口头上喊的口号,也不是你教师强迫学生动手,而是学生从心里,从思想上主动跟着教师后面思考,然后动手去探究。教学过程中也不要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而是要重视探究的过程,从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现象中所包含物理规律。所以我个人认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为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学校制定了“以学带教”的政策,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的习惯,每节新课都提前发下预习案,将课堂前移,这样更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复习铺垫要用较少的时间去复习那些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知识;强化指导预习,促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探究新知识要激励学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转化为自身内部的能力提升,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教学小结要是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给予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或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让学生体验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的愉悦感受。

学生主体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篇3

一、小学高年级美术学生主体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含义

学生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发现知识,并有机会分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课堂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二、学生主体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建构的依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所以学生主体型课堂管理模式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2.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观察力和辨别力,他们的思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喜欢自己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已具备了主体型的自学能力。

3.从美术鉴赏学科特点来看,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赏析,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并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和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来解读,“主体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并能较好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学生主体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建构的过程

主体型课堂管理模式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老师“坐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根据以上主体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建构的依据,在上学期和本学期我大胆对高年级学生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摒弃以往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我的课堂我做主”。这种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操作,由点辐射到面,全员参与。首先,我把全学期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全班3个小组、每个小组15个成员左右由小组长负责教学内容的分配,在按学生意愿组合的情况下注意男女生的搭配,注意表现能力强弱的搭配,这样更有利于每组之间的竞争和均衡发展,避免某些组出现冷场的局面。在指定的时间内,由小组成员集体备课,跟老师讨论教法,完成教案,搜集素材,制作课件等。

2. 学生“走上台”成为课堂的“主角”

上美术课的时候有小组选出表达能力强、口才好的同学担任该节教学的主讲教师,讲授新课。老师坐在下面,既做学生又当导演,根据学生讲课的思路,适时进行及时的引领。由于“主讲教师”早就能为上好这节课跃跃欲试,包括问题的设置、提问哪个同学都设计好了,讲起课来也是洋洋洒洒,与实习的预备老师比起来毫不逊色。同学们之间的问题回答,因为彼此之间都是同学,没有师生之间的界限和隔阂,所以回答问题放松自由,想象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堂经常爆发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喝彩。每个小组讲完所讲内容后,老师都要根据讲课学生的表现和所讲知识点进行点评,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给予由衷的表扬和鼓励,而对于因一时粗心大意、紧张或知识点掌握不牢出现的失误、错误,应给予真诚的理解宽容和良好的期待。

四、学生主体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建构的效果

老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为学生学习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教学中老师可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班际间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老师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老师永远“高高在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坐到学生中”,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互相交流。

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这种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實践,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又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建构学生主体型课堂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和创新,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任何缺乏学习主体性的知识都是没有生成性的,更谈不上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方法,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究,把握过程,得出结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们不需要一模一样,我们不需要人云亦云,我们要质疑,我们要创造,我们要彰显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多出一些轻松,多出一些欢声笑语,多出几许神采飞扬。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篇4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数学教学的理论研究表明,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要任务, 就是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第二次创造”, 也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应该变被动、应付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性的学习, 而不是教师强迫下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的主要目的, 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让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主角”, 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使他们在学习中既能学到知识, 又能锻炼能力。新的教育价值理论提出, 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从认知到实践再到创造的价值体系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认知和实践是两大主要元素, 培养创造能力是最终的任务和目标。

著名教育学专家罗杰斯认为, 一个人从一开始出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心理, 在适当的情况下, 应让每个人的求知欲望都能够积极发挥出来。而“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正契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求知的心理需求, 能够让学生在适当的氛围内, 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认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也有关于“主体参与”的教学观念, 如“授人于鱼, 不如授人于渔”, 说的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所以, “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理论要求的, 是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大胆尝试, 必将增强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与具体操作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根据教育教学的理论要求,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动性, 使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让学生喜欢学习、愿意学习、善于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最重要的特征是,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 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 教师应采用多种措施和手段让学生树立独立学习的意识, 让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思想逐渐得到普及, 使学生的参与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得提高。“主体参与”是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是对教学活动的充分展现。“参与意识”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能够积极投身到课堂活动中的意识, 主要是指学生内在的思想意识活动, 所以说, 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参与水平。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主要是靠教师的正确运用。

1. 课前预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所以, 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前预习中, 培养他们预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能够获得课前预习的良好效果, 数学教师需对每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准备一些问题, 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思考。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数学课程的重点、难点, 以便让学生在预习中收到实效。

2. 让学生相互交流, 主动参与。

这是课堂上主体参与的重要环节, 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之间可建立小组, 通过互动交流,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 精讲要点, 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一些存在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 让他们相互交流;对于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 再由教师重点讲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从内容和方法两个层面去指导,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和学习方法的理解。

4. 做好小结, 让学生学以致用。

总结概括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而且它还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 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并将这种能力逐步运用到实践中。所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所学的知识, 在总结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例如, 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播放一些教学示范片段, 分小组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 让学生分析出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是什么?需要有哪些提高和改进?然后, 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再进行总结分析。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性会被调动起来, 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总之, “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 能够给学生充足的参与时间, 树立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成为了学习的主导者, 成为学习的“主角”, 而教师则扮演着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协助者、组织者,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 广大小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逐步转变教学思维和模式, 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将“主体参与”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使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篇5

【摘要】 课堂主体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坚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秉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课堂主体实践教学进行了长期探索,构建了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专业特点、社会发展特点、思政理论课课程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体实践教学新模式。

武汉轻工大学校级青年教学研究立项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课堂主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Q20120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体实践教学,是依据教学大纲,立足于课堂消化吸收基础理论知识,以强调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为形式,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新为特征,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参加课堂内的系列实践活动,并在课堂主体实践主动参与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能力,深刻理解中国国情,透彻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过程。几年来,笔者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坚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秉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课堂主体实践教学进行了长期探索,构建了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专业特点、社会发展特点、思政理论课课程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体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主体实践教学内容

1、专题参与式课堂主体实践教学。是以专题为中心,以提高当代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关键点的一种新型课堂主体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做法是从综合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生活环境、专业特点等)出发,并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来设计专题,并组织、合理安排和分配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素材、撰写讲稿、制作课件等,并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解,然后分组进行互动交流,最后依据课程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通过专题的准备、策划和凝练,切实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意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代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教材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特色鲜明的民族区域文化”这一专题活动。课堂主体参与活动中同学们利用各种形式展现各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丰富,氛围热烈,如山东的学生代表展示特色说书、东北的学生代表展示脍炙人口的二人转等。这次亲身体验活动不仅使大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介绍家乡文化特点的人生舞台,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各地的风俗和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自豪热情。

2、学生授课式课堂主体实践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以宿舍为单位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形式查阅资料、收集素材、书写教案、制作课件、规划板书亲临课堂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第一章第5节《科学发展》作为以学生讲课为主授课形式,在学生热情参与和老师、学生、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主体实践教学能发挥传统教学模式所起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是在教师主导下,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能引导学生求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求知意识;三是能切实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便于今后开展教学活动;四是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3、身临其境式课堂主体实践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设置一些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觉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课堂主体实践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设置当时情境、学生自编并模拟情景、感悟当时急切心态、教师引导总结、反思前进等完成教学计划,使学生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提高了大学生认识自我、认清自我、提高自我的重要性。

4、社会实践调研式课堂主体实践教学。今社会高速发展,作为年轻的大学生们,怎样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时代的节奏呢?一所最好的大学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社会。在社会这个大学里,没有了老师的监督,没有了他人的约束,绝大部分的事情,要靠自己来处理。因此我们将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环节引入到了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环节中:一是设计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当前热点、重点、难点和大学生比较关切的社会实践调研题目,让学生个体和分组的形式深入社会去调研并撰写调研提纲、调研报告和调研心得体会。如根据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学内容设计了当前几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大学教育改革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毕业后住房问题等等。二是带领部分学生深入到革命圣地、社区、农村等实地考察调研,并组织学生书写调研报告。三是组织学生听学校组织的报告和讲座、其他单位组织的公益讲座等。社会实践调研式课堂主体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社会调研活动中既需要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又需要分组团体写作完成,发挥了团体的协作作用。二是切实让学生在社会中锻炼了自己,了解了国情等。三是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获得了人生的成就感。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组织实施

1、结合思政理论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科学合理、取舍等当的规划课堂主体实践教学内容。一是坚持课堂主体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学习内容有机结合;二是课堂主体实践教学的内容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所学专业、心理特点分层分级的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做到务实高效,切实让学生真学到知识、真学会知识、真懂知识、真会用知识。

2、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专业特点,精心设计选题,并探求务实高效的操作形式。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找准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联系的结合点,根据文、理学生的具体特点、专业特点、理论水平、兴趣特长等选择一些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能力的选题,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主体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时效性,还要探求务实高效的教学操作形式,如课堂演讲、案例分析、视频资料、学长访谈、名著选读、精彩课件等。

3、在“备”上下功夫。一是课前悉心布置与分类指导。在确定课堂主体实践教学的活动后,教师要将课堂主体实践的教学方案、目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学生。并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二是课堂上的精心组织与协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课后做出鼓励式评价和纳入期末考试总评。通过教师鼓励性的点评和学生自评、互评,形成课堂上的良性互动。另外,并把学生课堂主体实践教学学生的表现纳入期末总评成绩范围。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主体教学模式;网球教学;实践

主体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其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和发展性。在网球教学中应用主体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

一、主体教学模式的优势

主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改变是教师不再进行机械的动作教学,而是在指定的教学情境中设置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资料查阅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将自主学习的结果和体会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主体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开放性和快乐性,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网球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体教学重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促进了网球教学效率的提高。主体教学模式不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學效果显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相互学习的关系,学生主体地位突显,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强烈。

二、主体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网球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传统的教育思想限制了网球教学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多,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效果无法实现。主体教学模式提高了网球教学的开发性和趣味性,其在网球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变了落后的教学模式

主体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网球教学的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模式。是高校网球教学改革的主要体现。主体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主体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网球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运用主体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显著提升,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形成。传统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不平等,容易引发师生之间由于理念差异而引起的矛盾。主体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情感交流更多。主体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学习的兴趣更加强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规划学习内容。学生在网球学习过程中,可以合理设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对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自我评价。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网球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三、主体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的实践

(一)设置教学情境

传统的网球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教学效率低下。主体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情境设置,实现师生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情境的设置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要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主体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学问题。

(二)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对不同的看法进行推敲和质疑,根据自身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剖析,这样针对同一个问题就会得出不同角度的答案,教师和学生再经过讨论,得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措施。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兴趣和主动探索问题意识的提高,还有助于网球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集体讨论可以完善学生的网球技能体系,填充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共性把握,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师生共同确定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尤其是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教师更要进行相应的把握。主体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促进网球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提出问题的共性,总结出学生提出的代表性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讨论和解答。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流畅使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

四、总结

主体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网球教学中应用主题教学模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精神,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效率提高意义重大。(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 姜晓宏.主体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07).

[2] 王伟晶.高校网球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性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1).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把“以人为本”放到了首位, 各地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运动, 力图改变多年来我国教育一直以教师、书本为中心, 轻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局面。在中职学校 (幼儿师范学校) , 语文教学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从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上看, 语文学科负重大, 语文要学得好不容易。学生学习语文靠平时积累, 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 单靠每周几节语文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 又要善于积累, 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从教材来看, 幼师教材相对老化, 难以吸引学生。现行的幼师语文《阅读与写作》教材的选文都比较“老”, 最“年轻”的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 有些课文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 有些课文内容学生觉得很深奥, 再加上没有相应的配套练习, 很多知识不能得到及时巩固,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加了不少难度。

从生源素质看, 近几年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 学生入校成绩较低, 有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要求, 语文基础薄弱, 语文素养较低, 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差, 而语文教学要求又高, 因此, 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

从教师本身看, 因课程理论相对滞后, 可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 教师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普通高中全面实行了新课标、新教材, 提倡个性化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改革步伐较快。而在中职教育界, 不少教师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 重传统轻探究, 重结论轻过程, 重课本轻课外的形象。

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着极大矛盾, 中职语文要突破传统的课程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自主地学习, 以达到双赢——教师易教, 学生乐学的目的。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活动型教学模式, 就是把语文学习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 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方式, 让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它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活动,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在训练中养成一种独立的、创造的品格。为此, 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些尝试, 开展了《师范学校“语文活动课”模式初探》等课题研究, 以科研促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树立新课程观, 构建科学有序的语文活动模式, 使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 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 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 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也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分为四大块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实践的学习。因此我们针对学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发展进行活动设计, 又根据活动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 确定活动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 安排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逐步形成具有师范专业特色的语文活动模式。

为增加学生语言积累,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举办成语趣味活动、课前三分钟活动;同时针对新生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新奇又急需引导的特点, 设计了讨论会、辩论会。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在二年级,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并举办了诗歌朗诵会 (比赛) 、经典名篇名句朗读活动 (比赛) 、课本剧编演 (戏剧表演比赛) 。既培养学生朗读诗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也让学生在经典作品的阅读中陶冶情操, 受到审美教育, 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三年级学生, 我们结合《幼儿文学》专业课内容, 设计并举办了童话故事会、“童趣”手抄报比赛等活动。

举办这些活动, 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 即每次活动都发动全体学生参加, 在各班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再进行年级比赛。在整个活动中, 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在教师的指导调控下全面展开, 既能使每个学生参与活动, 又能选出精品, 树立榜样, 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 学生在每次活动中分工合作, 集体探究, 既培养合作精神, 又能相互交流, 拓宽视野。

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活动课和语文教学活动化的教学探索, 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语文学习平台。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的场所, 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主要是在这里开展的。因此,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平台。受语文活动启发, 我们进行了“一种活泼的有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自主探究的讲读课。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难以理解, 所以我们指导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加深理解认识。如, 幼师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鲁迅作品, 这些作品较难学, 我们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为题, 分组查找资料, 写出小报告, 在课堂上交流汇报, 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陌生感, 能尽快地把握作品, 又能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它消除了学生的习惯性依赖, 学生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专题探讨的阅读课。这是一个综合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针对内容想关联的文章和自读课内容而设置的。如对于现代诗歌单元, 我们让学生自己学习、分析有关诗歌, 进行自读诗歌的欣赏活动, 写成文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教师点评深化。又如, 幼师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令人感动的女性形象, 这些不同时代、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的悲喜忧愁, 她们的抗争和追求可以引导学生对许多问题的思考, 所以我们举办“我看幼师课文中的女性形象”的语文活动课, 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引起感情的共鸣, 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活动型的作文课。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活动中理清思路, 确定中心, 选材写作。如记叙文“我的相册 (画册) ”的写作指导, 先让学生选择几张照片在班里展览, 学生口头讲述选择照片的缘由, 并就照片中的细节进行描述, 而后整理成文。同时, 我们也根据各专业班专业知识的不同, 设置了相关的写作活动。如音乐班, 或根据某段音乐写想象作文, 或指导他们仿写歌词;如美术班, 或指导他们为画配文, 或以某幅画作为材料, 写话题作文。每次作文课都先让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感到有话好说, 消除作文的畏惧心理, 然后再根据训练重点进行指导。同时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有感而发, 因情生文, 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们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段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组织能达成课程目标的语文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生趣盎然的实践中学习语文, 在体验成功中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挖掘并发挥学生内在积极因素, 使消极因素得到抵制, 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能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 学生都愿意积极参加。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课中, 培养了兴趣, 养成了习惯, 提高了能力, 发展了个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摘要:中职语文要突破传统的课程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活动型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自主地学习, 以达到双赢——教师易教, 学生乐学的目的。构建科学有序的语文活动模式, 使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活动课和语文教学活动化的教学探索, 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语文学习平台。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篇8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个性, 正面鼓励, 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尊重学生个性, 细心捕捉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对于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均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令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 也能取得进步, 并得到别人承认的心理满足, 从而在课堂英语学习活动中情绪稳定, 身心放松, 注意力高度集中, 并表现出较为持久的学习热情。要肯定成绩, 多鼓励少批评, 并提出新的要求,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新知识。

二、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效率的保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巩固, 课堂上大胆发言,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课后作业规范化, 每天坚持朗读和背诵, 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单词, 尽早学会查字典, 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口语会话等。其中课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教师可以在预习上下点工夫: (1) 针对性。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目, 以便学生有效地学习。 (2) 启发性。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获得运用外语的能力, 还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业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趣味性。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采用多种多样多角度的办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刺激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 并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 产生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内在要求。 (4) 循序渐进。预习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学有所成, 体验成功。

三、设置合理的任务目标,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 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如NSE Book I MODULE 5, 可设计如下任务: (1) 让学生看投影片两分钟, 然后关投影, 让学生说出画面中的food, drink and fruit; (2) Make a survey, 问一个朋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然后给出调查结果; (3) 假如你晚上邀请朋友吃饭, 要去商店买食物、饮料、水果, 据此编写一个对话。

2.任务的内容要丰富。形式可以包括报刊、小说、学生的作品、电视作品、歌曲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状况进行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动作活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热情。

3.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例如, 学习NSEBook II MODULE3‘Who has thecoin’, 教师可创设如下活动: (1) 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同时处理新单词和词组; (2) 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游戏规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角, 通过亲身参与活动, 描述游戏规则, 使其口头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又如, 在学完unit10TheSwedish Rock Band后, 可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名为MyFavorite Pop Singer的文章。要求文中包含如下信息:Who’s he/she?Where’s he/she from?When and where was he/she born?When and where did he/she give his/her first concert?Why do you like him/her?Which of his/her songs do you like best?

四、培养学习毅力, 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语言学习贵在坚持, 但不少学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因此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动态, 听取学生的意见, 帮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培养学习毅力,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

五、设身处地, 激发动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关心、理解、帮助他们, 对于他们在学习中不时出现的错误和面对困难所流露出的彷徨及经历挫折时所表现出的脆弱, 教师都不能言辞过激地予以责怪, 也不应简单地加以批评, 更不应粗暴地给予惩罚, 而应热诚, 耐心地启发他们, 精心地替他们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 给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更多地对他们使用一些礼貌语言去加以诱导, 对其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时紧张与语塞, 教师则应和颜悦色地以充满信任的语言加以鼓励, 并伴之以期待的目光, 或投之以和蔼的微笑。无论其问题多么简单, 无论其回答问题时的声音大与小, 也不论其发音吐字的正确与否, 或其回答问题的对与错, 我们都应该用“good”、“very good”、“great”、“well-done”、“Come on, and you can do it better”等言辞予以鞭策, 使他们由此而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期待他们进步的真情诚意, 让他们从情感上深受鼓舞, 进而使其自尊心受到激励, 使其自觉不自觉地由内心深处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甘人后的学习动机。

六、融洽师生关系,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期待可以产生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 积极性的良好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并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严慈并济。比如课堂上的抽查提问, 尽量不冷落后进生, 做到难题问优等生, 易题问后进生, 设法扩大提问和交际范围。

实践主体型教学模式 篇9

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体论的贯彻必要性分析

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教育理论注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每个学生取得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与进步才是主体教育理论的终极目标。但是,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笔者认为主体教育理论还未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得以贯彻,因而也就不能有效发挥主体教育理论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以及能动性等方面的作用。笔者概括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在以下方面难以满足主体教育理论的要求。

1 . 1 忽视教学环节学生主体作用

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大都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学核心地位,而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甚至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从根本上进行否定,这对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虽然较之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今的体育教学体制有所改观,但还是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主体性发展受到限制。教师大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功利性价值,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任务上的培养比较忽视,使得教师成为了体育课的主导者,而学生只能的被动学习接受知识,进而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上缺乏对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成为约束高校体育教师思维逻辑与教学方式创新的根本原因,对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1 . 2 不注重基础运动技能教学

“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是当前的体育教学所倡导的主流思想,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并不甚关注基础运动技能教学,导致教学模式完全偏离学有所用的教学思想,与终身体育的思想距离越来越远,这一现象是当下急于求利的功利性教学模式所导致的。由于不少体育教师并不注重基础运动技能教学,而使得其教学方式同课程培养目标存在出入,对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认识出现偏差,也影响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

1 . 3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一乏味

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包括思想、手段、方法在内的多方面改革,但其仍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够与时俱进,而且其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极为薄弱。长此以往,单一乏味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必将导致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也不能从理论的层面上使学生对体育知识具备全面而充分的认识,不利于培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体育达标人才。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还远远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和现代教学理论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因而,为改善当前体育教学现状,提升体育教学改革的教育成果,笔者认为在高校体育改革过程中贯彻落实主体教育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能够进一步巩固体育教学改革成果,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手段探究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入贯彻主体教育理论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有效巩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果,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培养高素质人才,还能够优化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创造体育教学全新发展局面。笔者认为在现代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实践手段贯彻主体教育理论,提高体育教学改革成果。

2 . 1 优化教学手段, 拓展主体个性空间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通过主体教育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拓展学生主体个性空间,通过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强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其应在对教材进行精心选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方式和内容,将体育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衔接。在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而建立对体育技能的良好感知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其独立探索、自由思考,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强调,同时也有利于拓展主体个性空间,更好顺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2 . 2 强调主体参与, 坚持以学生为本

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应是以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依据,因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为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努力塑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和氛围,将学习主动权交付于同学们,坚持以学生发展和进步为本,积极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在体育人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关注,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将理性教育、科学教育与体育人文教育进行优势互动,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体育人文知识课堂中也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由于体育人文知识并不等同于体育技能,其需要在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氛围的感染熏陶中才能够得到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自由探究、实践感悟等手段,塑造良好课堂氛围,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同学们自发、主动地去获取和感知体育人文知识,从人文的角度更好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和精华,也有利于学生更好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2 . 3 增进学习互动,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开展主体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是学生取得自我突破的重要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增进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互动,就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同学之间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能够更好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更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学习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大力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合作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集体教学的分配,同时制定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和一定难度的课堂任务,同时通过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手段,学习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逐步培养了组内每个学生的交往能力以及整体合作意识,能够更加有力地保障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 . 4 重视主体差异, 采用多元评价标准

为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加以关注,同时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主体差异教师可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有:(1)实施“开放式”体育教学,使同学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育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2)了解个体差异所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区别对待,科学指导每个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此外,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还应形成一套多元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以调动学生主体性为主的评价原则,科学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幅度,使学生在主体差异的基础上体验到主体性得到发展的快乐。

3 结语

综上所述,主体教育理论对于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均有着很大的帮助,还能够促进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成效,巩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果。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从优化教学手段、强调主体参与、增进学习互动以及重视主体差异四方面着手,坚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拓展学生的主体个性空间,这样才能够推动主体教育理论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使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摘要:主体教育理论注重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深入贯彻主体教育理论,对提高体育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即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体论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体论的贯彻必要性,而后在此基础上探究基于主体教育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手段,希望以此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主体论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成果。

学校主体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篇10

一、管理思路

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自主性、科学性、艺术性, 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主体管理, 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同时,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特别是实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学校管理更要突出人的发展, 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的发展是管理的目的。

同时, 实行主体管理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 办出特色, 创出品牌, 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除了“一个好校长”外, 还必须有一个团结协作、民主高效、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队伍。

近年来, 我们坚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根据新时期教育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了学校较为明确的管理思路, 即以“主体、和谐、创新”为学校管理思路核心, 并逐步明确和丰富主体管理模式的内涵, 形成了以下管理共识。

1. 以充分发挥教职工主体作用为核心。

运用学校管理心理学理论实施学校管理是强化主体管理理念的高层次追求。根据学校教职工气质类型、能力、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差异, 发挥管理职能, 利用各种激励和调控手段, 满足需要, 创设成功, 有效地将外部激励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激励,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使全校师生的政治觉悟、道德标准、工作态度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呈现出最佳状态, 并以主人翁的状态投入工作和学习。几年来, 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满足教职工的工作需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满足教职工不同的成就需要;努力搞好后勤服务, 满足教职工的基本物质需要, 这些对增强学校凝聚力, 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 追求和谐、实现高效是关键。

高效的管理需要和谐、协调、均衡和有序的环境, 如果没有各个方面工作的和谐, 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使学校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中, 我校追求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和谐, 在管理策略上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构建了学生主体性发展体系, 创立了教师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形成了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

3. 创设环境、鼓励创新是灵魂。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初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 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工作, 更需要有利于师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氛围。因此, 我们努力营造鼓励冒尖、鼓励当领头雁、鼓励一马当先的环境, 从政策导向、评价机制、宣传舆论、行政态度等方面要求对创新实践给以鼓励。

二、管理途径

我校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 将“以人为本, 追求和谐”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各方面管理之中, 以“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信息管理、心理管理”为管理的主要途径, 努力向管理要质量。

1. 目标管理。

作为校长, 最主要的职能就是为学校制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校长要善于用明确的办学目标激励和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形成全体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

2. 制度管理。

坚持依法治校,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制定并完善了各种制度, 用制度管理学校。今年, 我们重新修订了《静海二中管理制度汇编》, 阐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决策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管理制度等, 对学校工作进行宏观、全局性的指导, 使学校各部门的运行更加规范、有序、高效。

在实施制度管理学校时, 我们注意让制度成为主体进行自我调整的规范, 而淡化制度的强制性功能, 坚持每个月进行一次小结, 表扬先进, 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大型表彰奖励大会, 每年进行一次教职工工作成果展示会, 鼓励教职工高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制。

3. 信息管理。

生活在信息时代, 任何行业都不能脱离信息而存在, 谁能掌握最新、最多、最准确的信息, 谁就能迅速发展自己。树立现代信息观念, 拓展办学思路, 坚持开放办学, 实现科学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成功之路。重视信息管理, 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运用科学、先进、现代化的理念指导, 形成科学的管理思想。

二是构建对教职工长久起激励作用的信息宣传机制, 利用学校“文化长廊”, 每月编辑一期教育改革信息材料, 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改革理论, 了解改革动态, 扩大教职工的视野。

三是创办校刊《二中周报》《阳光花苑》, 不断交流教育、教学、教改信息, 展示师生作品, 宣传先进, 弘扬正气。实行购买教育图书、订阅报刊奖励制度, 培养教职工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四是坚持开放办学机制, 不断加强与办学先进学校联系,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与河北、内蒙古、天津等三省区市共8所学校结成教学设计联合体, 为教师搭建了宽广的成长平台, 激发教师学习和科研热情, 初步实现“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实现学校的最优发展。

4. 心理管理。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情感沟通和心理相融会给教师带来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 促进教师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

依据知人善任、用人所长的原则, 我们研究制定了干部队伍“合理安排,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默契配合”的最佳组合方案, 加强对干部的在岗培训, 不断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加强有效管理, 减少无效管理, 以干部自身积极性的榜样作用为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工作, 发挥教师群体优化的最佳效益。

同时, 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 让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工作和自我发展动机, 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努力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成就需要和基本的物质需要,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几年来, 我们认真分析每位教职工自身综合状况, 为每个人寻找最适宜发展并能有所成就的岗位, 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把对教职工“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的要求, 同打造良好的工作平台有机结合, 以使广大教职工能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集体服务, 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三、几点实践思考

1. 重视师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自始至终都要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主体, 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相对于学生主体来说处于客体的地位, 只是帮助学生主体获得发展的外部因素 (条件) , 而决不能代替学生去获得发展。即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外因之一, 而学生则是取得发展的唯一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我们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 非但没有抹杀教师的作用, 反而是为了提高教师作用的有效性。

2. 重视师生的发展。

众所周知, 传统教育思想是教育教学与发展脱节, 现代教育思想则是教育教学与发展统一。在发展过程中, 师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两种水平:一是已有的发展水平, 二是待推进的发展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主体教育必须走在发展的前头, 不要消极地适应已有的发展水平, 而要积极地占领“最近发展区”, 把它引向待推进的发展水平。

3. 重视师生的独立性。

主体教育是以师生为主体去发展他们的主体性, 所以, 他们就必须具有独立性。所谓独立性, 是主体教育在发展师生主体性的过程中, 必须按教育规律办学, 必须顾及师生主体性发展的特点, 遵循其发展的规律。只有按教育规律办学, 才能有效促进师生主体性发展。

上一篇:共生系统下一篇:PDCA循环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