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教学

2024-08-27

声乐表演教学(精选十篇)

声乐表演教学 篇1

我们要积极培养学术的想象能力, 比如声音的形象感, 我们就要了解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人文知识。由于每一个人所生长的环境、爱好、性格、教育程度都不相同, 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也都有所不同。如何丰富自己的敏锐神经, 这个要通过我们自己来不断去寻找和发掘了。我们可以通过最感动的人或事作为突破口, 以此来开发自己的想象能力, 从而感受到各个民族之间的不同情感, 用心去寻找最能打动人、最具感染力的声音。所以说,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声乐教学中一种可以支配和推动歌曲演唱的推动力。

如何更好的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拥有良好的歌唱技能, 我们需要一系列从心理到生理的转变和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调整心理活动, 这些都是提高演唱者歌唱水平的重要基础, 更能使歌者在表演中能够完美的表达出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有利于表现和解放天性, 进而升华自己, 把作品中高雅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心理调控的作用下, 提高了发声的技巧和发展认识能力。能够提高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 以及信念的树立和培养。在声乐教学中, 我们要着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与同学们建立起交流和沟通的渠道, 在交流中学会换位思考, 让我们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足够的信任。

演唱前的心理准备:在演唱前应该首先要“想”, 也就是所说的演唱前要做好准备, 才能指挥好每个歌唱器官。我们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 能够使同学们感到轻松愉悦, 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同学们正确掌握演唱的方式方法, 主观积极地去刻画和表演声乐作品。我们在对同学进行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训练中, 可以为大家准备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 对同学们进行相关训练, 如电影插曲《绒花》、歌曲《美丽心情》、京剧《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选段、歌剧《茶花女》等曲目。以上的这些曲目中有戏曲、歌剧选段、艺术作品等, 这些作品对演唱者声音的掌握要求十分严格。

二、培养同学们的艺术修养

我们在艺术教学中, 不论是在声音技巧的运用上, 或者在曲风的表现上, 同时在结合我多年来教学的实际经验不断去总结, 希望能寻找一种可以更好的培养出出色声乐人才的方式和方法。近年来, 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在举办这样或者那样的歌手大赛, 看过之后不禁让我有了深刻的思考。就目前我国这种除应试教育体制以外, 还有一个就是全民族更深层对于素质教育的疑虑。如果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歌唱者就不能缺少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作为基础, 如果缺少就会阻碍你对艺术作品深层次的了解, 没有办法完成更高层次作品的演唱。我们要塑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音乐素养。所以说, 歌唱者不仅要拥有一副好嗓子, 更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歌者的最好境界。

从狭义上来讲“艺术教育”, 其本质就是培养艺术家和专业艺人的一个过程, 其中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比如说在戏剧学院我们就可以培养出编剧、话剧演员等, 如果在音乐学院就能培养出歌手和演奏人员等。从广义上来讲“艺术教育”, 主要作为美育的主导, 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同时, 艺术教育又能对人们的道德完善和智力开发起到推进作用。可以极大丰富人们对事物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能力。使人们有了更强的沟通和创造力, 加速开发人们的个人潜力和创新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意识到, 学生想学好声乐必须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视野。学生艺术修养的增强, 能够更好的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我们在学习中外音乐历史中, 我们了解了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民族特色、风土人情, 作者生平等, 这对更好的把握声乐作品有着巨大意义。

此外, 书法绘画和文学写作也是促进艺术表演重要的源泉。不论是戏曲还是流行歌曲, 不论是民歌还是美声, 都需要我们精准塑造出作品应该有的艺术形象, 不然就会失去表演艺术的真正意义。我们在演绎作品时, 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是整个人综合素质的完美表现。你如果想唱好一首声乐作品, 你只要深入去了解和分析它的内涵, 用心去体会歌词内容, 才能恰到好处的去演艺这首歌曲。例如, 对古诗词歌曲的演唱, 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涵义和历史背景, 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唱出它内在所蕴含的美丽。

三、声乐表演的总结

在我们打开人类艺术发展史以后不难看出, 自从声乐艺术成为一门独立艺术表演以后, 声乐的创作者的创作和演唱者的再创作, 声乐作品词曲作者的创作, 需要演唱者的再创作来给以实现。然而歌唱者的再创作源于创作者创作的内涵, 这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特征。声乐表演是通过声乐的表演这种手段, 把情感进行升华和提炼来进行艺术演绎。演唱者通过对歌声的完美演绎, 进而表达对美好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声乐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鼓励同学们去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不断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教学方法, 使其更加具备科学性与时代性。

参考文献

[1]程雪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之探究.山东师范大学, 2008-11-08.

[2]张红霄.中国民族声乐通俗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 2012-03-05.

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训练 篇2

内容摘要 :歌唱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知识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寻求歌声之美,还要处理好声、情、表演技巧之间的矛盾,以及上课与上台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国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关 键 词 :声乐教学 歌唱 表演 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寻求歌声之美,而且还应加强对学生们的歌唱与表演、形体的有机结合的教育,使学生们获得声、情、形并美的新境界。要想达到此境界,就需要教师平时严格要求与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表演艺术中有更大的作为,使他们逐渐地达到声情并茂“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然而那种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套先进的、科学的发声技巧或具有一副好嗓子,就什么都有了的想法,是不足取的。因而,表演艺术是声乐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歌唱是音响艺术,但不是歌唱者随心所欲制造出来的,是作曲家们善于运用音乐的多种素材(节奏、节拍、调式、和声、对位、速度、力度……)精心设计出来的,用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旋律。可以说,出色的表演技巧与完善的歌唱艺术,在艺术表演中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反过来讲,脱离了歌唱的艺术表演,表演技巧也将失去其自身的价值。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声乐的情感体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正是以情作为声的体现基础。如果我们掌握了各种声乐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性和生动的表达,只知唱,而不知或不善唱情,同样不可能完成艺术的创造任务。“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恶不分。悲喜无别,即便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悖,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故作为一位歌唱家或声乐教育家,仅精通发声是不够的,还必须是位相当出色的音乐家,并有运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能力。因此,声乐艺术如失去了情感的动作性和其表情力量,那么歌唱就失去了灵魂的光芒。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音需要训练、培养,而歌唱中的情感运用和表现也同样需要训练和培养。只有训练有素的演唱者,登台时才有可能自如地表达歌曲内容的内在美,使其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达到声情并茂的高超艺术境界。而那种认为可以以声带情,或是只要有了一副珠圆玉润的好嗓子,依词曲就能唱出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歌唱的方法是不实际而片面的。歌唱演员的舞台动作和表演的协调,是声乐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歌唱者利用嗓音、控制和使用表演构成了统一的舞台形象,以取得声情并茂、拟形传神、慑服人心的艺术效果。所以用训练有素的歌喉,出色地表达歌曲的音乐词汇,调动自身表现自如的机体,有力地辅以表演动作,是声乐演员肩负的双重任务。就一般歌唱演员来说,表演训练与歌唱训练相比,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像重视歌唱那样来重视表演的训练。这就造成了舞台动作的表演规律的缺乏,对于如何创造一个深刻而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更缺乏自觉的追求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古今中外一切卓有成就的音乐表演艺术家,无一不具有高超与独特的表演技巧以及渊博的知识,因为艺术表演是来源于生活的,它是生活中人类各种感情的集中、提炼、美化、再现和升华。从事这项工作的歌唱者和教师需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比如:音乐基础理论、和声、曲式、复调、音乐史、艺术史、文学史、美学、政治、表演理论、语言学、音韵学等。总之,歌唱者应具备或超过常人所了解的知识范围和文学修养,才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音乐作品的时代风貌,使其在歌唱时掌握好以往各个时代的音乐作品,并反映其实质。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之所以能在声乐与歌剧表演艺术中取得举世无双的卓越成就,就是与她掌握了非凡的歌唱技巧、表演技巧以及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分不开的。由此可知,对歌曲内容理解得越深刻,越能获得丰富的内在思想感情,就越能增强歌唱的表现力。然而演唱这优美的歌声和内蕴的激情又必将有外在的形态动作美,使歌声伴随演唱者的丰富内涵及舞姿,更深刻、更突出、更鲜明地增强声乐的表现力。由此可见,声乐表演艺术是声乐语言、舞蹈动作相互关联、相互扶助的血肉关系。

所谓内在实质是人的内心、思想、心境、理想、道德、性格及对外界的各种矛盾现象的情感反应成理性上的分析、判断。所谓外在是指这种思想情感对内心活动的表达,即通过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其应有的艺术效果。内在是外在的源泉,内在是外在的依据,外在是歌唱者恳切的流露与表达。否则他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舞台上就会出现做作,没有真正的感染力,只能符合生活中的特殊需要,不符合艺术的表现需要。对于上述情况,只有教师平时严格要求,时时注意,才能不断地提高、丰富自己的审美境界。从内心理解、分析作品的思想情感,提高歌唱与表演艺术的能力,使艺术在时空感方面得到声情并茂的构思、布局和变化,并设计其蓝图,使台上的表演与台下的观、听众融为一体。

脸和眼是人之心境和窗户,这是众所周知的,每个学习音乐艺术的人都应恰到好处地掌握它。音乐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厌、恶等,都是用这两部分来表现的。表现得越淋漓尽致,出神入化,愈是让人赞叹。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耐心地去训练、去引导。然而学生在平时更要重视对社会的观察、分析、研究、体验,去丰富生活,这样才能使其表演的歌曲内容不干枯、造作、虚假而浮浅,把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创造得丰润充实,生动自然,深切。常有“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①“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动人要先动情,所以作为一个歌唱者首先要有饱满的歌唱热情,即“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绪。也就是说,一首歌曲的感情体验,是从歌曲的局部分析和理解中入手的,如果只注意一些发声技巧问题,注意力没有集中到歌曲中去,这就很难表达歌曲的感情了。

刍议声乐教学中的声乐表演艺术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表演艺术

长期以来,声乐界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结合国外的研究基础与时代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对我国的声乐表演艺术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研究走在该项研究的前列,以著名声乐教育家、声乐表演艺术家金铁林大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 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并形成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体系,促进了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学习声乐表演需要深厚艺术功底

声乐表演艺术是指用歌声为主的音乐表演。她是一门结合于智力、体力、想象力,表演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有一个完美的标准,这个标准能让我们去衡量某个作品的“美”或“不美”。声乐表演除了美声、民族、通俗,还有各种戏曲的表现形式。她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技巧娴熟的同时,将本身所理解到的情感表达发挥并配合联系作者的初衷,使演唱表演得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声乐学习和演唱使我明确到一个真理:那就是“踏踏实实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再致力于艺术作品的表现”。人体就像是一个“音箱”,对演唱者来说,是非掌握不可的,而且功底越扎实越好,但它单独存在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声音的美并不能代表声乐表演的全部艺术含义,声乐的艺术表现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表达真切的情感。我们可以把这个“情”理解为情感表达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并让发声技巧服务于精神内容。在远古时代,我国民族声乐早就强调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辩证与和谐关系。“口中有曲,心中有曲者纵全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单方面的学习都是不完整的,它们是歌唱表演中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二、声乐表演更加注重情感

我国早前有音乐理论专著《礼记·乐记》开篇便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说的是音乐作为“情”组合而成的韵律之声,无论是通过人体器官还是通过外在乐器以及其他乐舞形式展现出来,无非都是在表达人“感于物而动”的情感或感受,这表现了一种很朴素的反映论观点。譬如在歌唱艺术表演中强调“声者发乎情”“情动而辞发”,自然是主情说的刻意引申;“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也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喻意;至于“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说明声与情相谐和而存在。常见有些歌者,不用心思,只求以“厚声”“猛音”自赏,认为只要声音高亢就没有无情之曲。他们在舞台上为声音而紧张,为高音而颤抖,和音乐艺术紧密的融为了一体。他们的歌唱意识和思维高度集中于声音的追求。认为“高”、“响”、“亮”就达到完美了。过度的艺术表现力显得苍白和肤浅,从而使演唱者的表演在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中有形无神、有声无情。意大利声乐家兰培尔蒂说:“嗓音不等于一切,因为一个歌唱家必须表达出一个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唱情”之说,可基本概括为歌唱家的二度创作,而二度创作的主要任务又是音乐形象的刻画。音乐形象所揭示的是生活在音乐形象中无尽延伸。所以,歌声必须首先“入人”,然后才能“化人”。你的歌声要“入人”,就必须与人“情通”。你的歌声要“化人”,就必须使人神往,这是歌声与听众“情通”之后达到的另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深刻感应。

例如抒情女高音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这是一首近几年来深受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喜爱的作品。前奏:由12个小节构成;在旋律方面,主要采用二度音程;节奏方面则采用连续十六分音符,同时结合切分音和不规则三连音和七连音等提供了整体音律的流动性;速度方面从每分钟74拍过度到65拍,使得音乐情绪安静而深情。演唱者应从伴奏中做好演唱的准备。从一开始的歌词“你的爱在我胸口,每个梦如此温柔,走过的岁月,风雨岁月,把你放在我心头。”到歌词“凝望天边的星斗,你脚步从未停留,感动你所有,所有的感动,懂得你欢乐忧愁。”情感显得更深入,使得演唱要更深情,也推动着整部作品的音乐发展。“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爱为你保留;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爱为你守候。”比一开始时候的歌词更加直接真挚。两次的“不管……不管……”呐喊出作词曲家们心中坚定爱的决心,感人肺腑。演唱者要注意把握好速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声断气不断”的气息演唱。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是一部艺术性极高的作品,无论从作品结构或歌词的表达上,完美的诠释离不开“情感”的表达。这个“情”字,可谓是歌唱的灵魂,也是声乐技巧的“内在”。

再如抒情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作曲徐沛东,作词晓光。这是一首放映中老年人爱情的歌曲,作品运用拟人的作词手法,把自己和雪花,秋叶融为一体。意境贴切,令人拍板叫绝。歌曲初听:4/4拍子,那“强 弱 次强 弱。”的律动犹如神气换发的老者,踏着矫健的步子在丛林走来,让人不禁喃喃自语:“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

当我们演唱这首歌时,注意掌握了节奏的强弱外,还要注重感情的线条要连贯,准确地把握住整首歌曲的深邃意境,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我像雪花天上来》演唱的时候通过把握歌词的内涵,通过演唱者发掘和表现力,调动思维,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让这首歌通过演唱更加深入人心,这也充分说明了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我们在声乐表演中强调情感的作用,同时又强调“二度创作”的表达,而这些都是需要以声乐技巧作为前提。“情“和“感”的表达离不开作品本身的内涵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实际上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声”和“形”是整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必须达到了“声情并茂”,声乐表演艺术才得以充分体现。

三、结语

总之,声乐表演作为我们孜孜追求的一门高雅艺术,可以说,她要求了学习者演唱者在具备扎实演唱的基本功上,还需要对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的文化内涵的提高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声乐表演艺术不断升华。声乐表演艺术创造审美对象时,对生活认识感受的方面是不同的,对事物的价值观念判断的取向也存在差异,对情感流动的方式各有偏爱,对反映世界表达手段千差万别。但是为审美主体创造和人类一切美好的精神和情感,是一致的。优秀的作品总是万古流芳,这是人们艺术审美的呼唤,表演艺术的创作主体为审美主体而存活,演员有责任引导观众走向正确更美好的精神境地,艺术的美与心灵的美一样,贵在真实。只有在心灵的真与艺术的真实相结合时,才能发出耀眼的火花,只有真诚的对待生活,才能获得真实生活感受。演员的表演同样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这就是声乐表演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训练探究 篇4

歌唱是音响艺术, 可以说, 出色的表演技巧与完善的歌唱艺术, 在艺术表演中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反过来讲, 脱离了歌唱的艺术表演, 表演技巧也将失去其自身的价值。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 取决于声乐的情感体现, 声情并茂、以声传情, 正是以情作为声的体现基础。如果我们掌握了各种声乐技巧, 而缺乏情感的准确性和生动的表达, 只知唱, 而不知或不善唱情, 同样不可能完成艺术的创造任务。故作为一位歌唱家或声乐教育家, 仅精通发声是不够的, 还必须是位相当出色的音乐家, 并有运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能力。因此, 声乐艺术如失去了情感的动作性和其表情力量, 那么歌唱就失去了灵魂的光芒。

古今中外一切卓有成就的音乐表演艺术家, 无一不具有高超与独特的表演技巧以及渊博的知识, 因为艺术表演是来源于生活的, 它是生活中人类各种感情的集中、提炼、美化、再现和升华。从事这项工作的歌唱者和教师需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

总之, 歌唱者应具备或超过常人所了解的知识范围和文学修养, 才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音乐作品的时代风貌, 使其在歌唱时掌握好以往各个时代的音乐作品, 并反映其实质。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 之所以能在声乐与歌剧表演艺术中取得举世无双的卓越成就, 就是与她掌握了非凡的歌唱技巧、表演技巧以及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 声乐表演艺术是声乐语言、舞蹈动作相互关联、相互扶助的血肉关系。

声乐表演教学 篇5

目前,文化艺术呈现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民族文化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国际上的主流音乐对其音乐产生了挑战,所以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戏曲曲艺唱腔也就是戏曲的音乐为了其更好的生存以及自身的积极发展,必须和民族的声乐相互融合发展。现在高校所进行的民族声乐的教学就是对其的一种积极地发展形势,通过声乐教学的形式将其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并且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关于戏曲曲艺唱腔,也作为我国众多的民族声乐技巧之一而存在,在我国高校的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之中,戏曲曲艺唱腔与其演唱的技法相互的兼容,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渠道都得以拓宽,并且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有效的提升,当然,戏曲曲艺唱腔与民族声乐教学相互融合发展是在社会的大趋势之下的一种必然选择。所以在高校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之中,戏曲曲艺唱腔融入其中所占有的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一、戏曲曲艺唱腔融入声乐教学的必然选择

戏曲曲艺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就是其各种各样的唱腔,并且其韵律以及节奏都贯穿于舞台表演的始终,其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就是通过“唱、念、做、打”进行刻画,并且表演形式包含有美术、音乐以及舞蹈。在戏曲音乐之中,戏曲曲艺唱腔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相似于劳动号子、山歌以及秧歌等民间的音乐,并且其演唱的方式都是传统音乐的形式。目前,昆山腔、皮黄腔以及弋阳腔等作为我国主要的戏曲曲艺的唱腔而存在,并且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灵魂。戏曲曲艺唱腔在时间的发展之中,那些艺术家们与现实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和结合,对戏曲曲艺的唱腔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以及演唱的形式。所以在现在的社会之中,为了将戏曲曲艺唱腔发扬光大,必须让其和高校的声乐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且让高校的学生将民族声乐进行系统的学习,将戏曲曲艺唱腔的理论以及技巧进行深入的学习。在高校表演专业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意境以及声音线条的了解成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并且为之后所进行的民族声乐的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戏曲曲艺唱腔融入高校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戏曲曲艺唱腔与高校声乐教学依附关系

1.戏曲曲艺唱腔的表现手段

关于戏曲曲艺的核心,就是各式各样的声乐技巧,而且戏曲曲艺之所以在时间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是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戏曲唱腔的`高超技艺,通过发声的技巧将戏曲的情感进行表达,让其充满感情的表演打动观众的内心。戏曲曲艺唱腔的类型在一般的情况下分为戏剧、抒情以及叙事,从其表现的特点上可以看出,其唱腔和现在的民族声乐有着相互的关联。其中戏剧的唱腔,对于其音乐形象的表达就是热情奔放并且具有着张扬的个性;抒情唱腔最为主要的就是情感的表达,通过戏曲发声的技巧将戏曲的剧情作为其主线,其形象主要具有典雅、光辉以及庄重的色彩;叙事唱腔其特点相对而言是比较的温婉,并且在含蓄之中还包含有些许的典雅,对于场景的表达就是若即若离的感觉。目前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之中,为了将声乐演绎的形式完整化,此三类戏曲曲艺唱腔特点就必须涵盖在其中。关于戏曲曲艺的演唱,对于情与声以及声与字之间的关系应该比较的注重,并且需要准确表达词义以及字音,其唱腔还必须有恢弘的气势,自如的收放以及起落回旋。在其唱腔的每一个戏曲门派,他们之间都有着共同的标准,就是意思的表达通过情感,情感的传达通过声音,而且这些戏曲曲艺唱腔的技巧都被很好的运用于现在高校声乐教学之中,使得其学习声乐的同学可以将其技巧进行训练和培养,并且价格其中遇到的技巧难题解决。

2.高校声乐教学定位

关于民族的声乐,其发展的历程中,不仅有着我国古老传统的民族音乐基础,并且还将西方优秀的声乐理论以及演唱的技巧进行借鉴,使得崭新的民族歌唱的艺术得以形成。关于民族声乐的定位,其要素包含有“象、声、养、表、情、味、字”,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之中,其理论应该是民族性的、时代性的以及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在民族声乐的七个要素之中,融合了西方优秀的表演技法以及创作技巧和我国地方、民族的戏曲以及民歌特色。那些歌唱家在进行演唱的时候,自身最为基本且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民族的传统音乐技巧和润腔在其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将戏曲曲艺唱腔融合进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课堂之中,能够将其教学的内容得以丰富和饱满化,并且将民族声乐教学的演唱技巧充实化,将民族的特色凸显出来,使其声乐教学的定位更加的标准化。

3.戏曲曲艺唱腔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互作用

关于戏曲曲艺唱腔以及高校的民族声乐的教学,其内容上具有相似的特性,都作为声乐艺术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二者之间有着细腻的风格、明亮的音质以及优美的音色。但是二者之间也有着不同之处,就是戏曲曲艺的唱腔是时间以及历史的产物,有着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之一源远流长;而民族声乐作为新兴的事物而存在,其是在民族民间的音乐经过凝聚和补充之后所蜕变而成的。我国民族声乐的基础就是民族民间音乐,而在现代社会之中,民族声乐之中的“声”就将曲艺、润腔形式以及戏曲和山歌的发声技巧包含在其中。现如今我國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且环境的因素、教育的水平以及审美的需求和教学的理念等等更多的制约因素影响,使得戏曲曲艺唱腔仅仅停留在民族音乐每一个流派小小的范围之中,和现代民族声乐的领域相对的远离,并且有极大的可能向着消亡以及萎缩的地步前进。所以面对着这样的危险境地,就必须将戏曲曲艺唱腔积极地融入进现代民族声乐之中,让其演唱的技艺在其中得到发挥,使现在的民族声乐展现出民族的本质。在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之中,应该通过教学的手段将民族声乐的技巧进行筛选以及吸收,在其二者互为条件的影响之下,戏曲曲艺唱腔所具有的艺术形式的生命力也将通过其独特的唱腔和高校的民族声乐的教学进行融合,使得教学的体系更加的丰富和完善,并且逐渐的繁荣发展起来

三、戏曲曲艺唱腔对高校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作用

1.戏曲曲艺唱腔促进声乐教学的把发展

在对高校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将所学的戏曲音乐进行熟悉,就可以将其对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以及演唱的风格深层次的了解,让学生可以将声乐素材的来源、曲式结构以及调式调性和旋律发展的手法等等理论知识进行辅助性的掌握。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之中,其学生将声乐演唱的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的情结得以充实,所要依靠的就包含有了解戏曲的知识。对于声乐教学,欣赏声乐作品是必不可少的事情,所以如果想要学习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就必须将其文化背景、民族民间音乐的源头以及风土人情和结构形态进行学习,壮剧以及桂剧就包含在其中。比如在学习桂剧《刘三姐》这一民族声乐作品的时候,其中自然就是包含有广西戏曲的特色以及风土人情在里面,关于广西的现代民族声乐的必须的条件之一就是润腔的技巧。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之中,其对于戏曲曲艺唱腔处于借鉴的形式,当学生将民族声乐的作品进行演唱的时候,其情感必须贯穿于始终,将作品完美的演唱出来。戏曲曲艺唱腔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有着共同的性质,在演绎的形式、发声技巧以及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而高校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就是将戏曲以及民族声乐进行相互的包容发展,使得戏曲的教育加强,并且将民族声乐的感染力以及艺术的生命力得以提高。

2.戏曲曲艺唱腔实现教学多元化

现如今,高校的声乐教学向着西方和中国相互结合的音乐元素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除此之外,有一些学生出现了中西音乐都不能够很好把握的现状,有弊端存在于其中。从其原因入手就是那些学生没有对中西方声乐历史的文化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了解,对于其进程以及以后发展的趋势没有正确的方向把握和价值的判断。对高校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的教学,就是其学生演唱的水平技巧需要有真挚的技巧、全面的声音技术以及独特的归韵脉络,将中国的民族声乐的特色和西方的发声技巧巧妙的结合起来,因此戏曲曲艺唱腔在其中就成为了必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应该将发声技巧、演唱风格以及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唱腔的性质等内容进行把握,将民族声乐的技巧和其相互的融合。戏曲曲艺唱腔有着众多的种类,并且其艺术风格的特色遍布于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地区,高校声乐教学应该将这些传统艺术发展的脉络进行良好的把握,使得戏曲曲艺唱腔以及民族声乐都能够按照各自的轨迹发展开来,将当代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形式以及进程实现。

结语

戏曲曲艺唱腔作为我国文化艺術之中的一个具有极高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奇葩而存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不断的洗涤之中,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细心的呵护,所以高校的声乐教学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将戏曲曲艺唱腔融入进现在的高校声乐教学之中,是现代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多样式的演唱方法以及演唱形式的必然选择,并且也成为了现在高校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一种独特而大胆的教学特色。

★ 戏曲传统艺术作文

★ 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论文

★ 传统文学论文

★ 古代戏曲教学反思

★ 初中语文生字词教学论文

★ 经典传统教学作文

★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 戏曲谚语

★ 戏曲随笔300

谈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欲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声乐;教学;表演欲望;培养;激发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对声乐理论与技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却忽视了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声乐艺术的表演性,决定了声乐艺术是通过舞台表演,把完美的声音传达给观众,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因此学生表演欲望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1 给予更多的鼓励以此激发表演欲望

传统的“教唱式”教学就是老师在讲台上带着同学们对着乐谱唱一遍,这样一节课就结束了,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和共鸣。这样久而久之就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开了,师生之间没有共鸣不利于学生体会音乐情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积极融入学生中间,放开身心和学生们一起唱、一起跳,这样的师生互动能使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更浓。所以在歌曲演唱中,从演唱姿势、气息运用、发声方法等基本的知识技能方面去引导,从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色、语气、情感等方面去理解体验,并作富有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示范,使学生有所领悟和感受,并逐步对歌曲进行理解,从而产生表现作品的欲望。在互动中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2 对歌曲的正确理解是激发学生表演欲望的基础

对于一名歌唱者来说,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正确地理解作品,这是演唱的基础,是艺术表现的前提。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对词曲的正确理解和对歌曲进行艺术再创造。

歌曲包含词和曲两部分。歌词赋予了歌曲以具体的表现内容,它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将歌曲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复杂的人物心理,通过诗词等文学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其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因而更具有典型性。歌词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对社會的真实感受。所以,拿到一首新作品时,首先,朗诵歌词、分析歌词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歌词是声音、重音和节奏的结合体,它以诗和文学的形式髙度概括了歌曲的内容。要按照旋律的节奏来朗读歌词,使无声的歌词语言变成活跃、生动的有声语言。朗诵可以帮助歌唱者找到语感和语言的动态美,体验语言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时的特殊的功能,为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迈出了艺术实践的第一步。熟读歌词后才能根据其内容与感情色彩,决定抑、扬、顿、挫的语调,才能清楚地咬字和吐字,然后再分析字、词以至标点符号的作用及意义,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我们在歌唱时采用何种情绪来表现歌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取决于我们对词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与分析。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引起音乐联想,激发歌唱表演欲望。

其次,要唱熟曲调,从音乐元素方面加以分析。歌曲的旋律是音乐表现的最主要手段,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学习歌唱的同时要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旋律中的音准、速度、节奏等问题。熟读歌谱后才能发挥音乐思维,对音色、力度、速度等作相应的安排,把握旋律的风格特点及地域特征,通过对音乐的分析,获取对歌曲的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地融入歌曲,进行更加完美的演唱。

正确理解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作品的内涵是否有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因为只有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表演欲望的激发,演出时就会越完美。

3 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表演欲望的正确手段

声乐教学中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检查的重要方面,是通过自我声乐技术的展示,身体力行,直接产生教学效果的一种声乐教育形式。声乐本身是一门表演艺术,既然是表演艺术,声乐教师本人首先应当积累相当的舞台表演经验。有较好的演唱实力即艺术实践能力是声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条件,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声乐教学的保证。作为声乐的演唱者和教学传授者,教师只有演唱和教授大量的作品,才有能力教学生面向观众、面向舞台。只有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好学

生的。

声乐教师往往要教不同声部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能把自己声部的东西唱好,还必须多多地浏览其他各声部的作品,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教起学生来才会得心应手。一名优秀的演员来自于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丰富的舞台经验只能从舞台上得来,只有在舞台上才能学会应付身体、气候、服装、灯光等带来的诸多不适,使演唱水平得以自如地发挥。教师能通过自身的演出经验,掌握演唱心理,把不断积累的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的经验体会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髙考试及舞台演唱水平。教师的舞台实践将直接给学生带来益处,让学生学会在舞台上,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外形和内心来演唱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声乐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声乐艺术实践的质量,也是激发学生表演欲望的重要教学手段。艺术实践教学方法的开展,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4 开展声乐心理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

声乐演唱的情感抒发,是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显现,实际上“声情并茂”的内涵就显示了“声”是外在的声腔表现,而“情”是内在的心理活动。声中无情不能动人,而情中无声也显示不出艺术的魅力,两者“并茂”才能完美完成歌唱的创造任务。声乐艺术的心理学教育,所要进行的是使歌唱者掌握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想象与心理调控的知识与技能,不仅提高自身歌唱的表现力,同时能够掌握声乐心理学的教育方法。

歌唱的丰富情感表现是以深入的心理感受为基础的。心理感受是指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心理情感反映。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情感反映在受外界客观影响或信息刺激之后所形成的直接感性体验,以及理性判断分析所引起的精神变化。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把握歌唱心理的知识和方法,激发表演欲望,从而提高歌唱的质量和艺术表现力。

总之,表演欲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演唱心理,有利于学生完美、深入地对作品进行艺术表达。

参考文献:

[1]郑新娥.谈歌唱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6(07).

[2]陈栋.声乐教学中对沉重心理素质的调节与把握[J].中国音乐学,1996(S1).

声乐表演教学 篇7

学习声乐需要磨炼基本功,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声乐不像学其他学科那样, 只要多做题, 就能加深记忆或者有道可寻。声乐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练习,它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有许多很抽象的东西,无法用语言直观表述,只能在实践中仔细揣摩、慢慢体会、逐步理解。从声乐艺术观点分析,首先要发声正确,声音要有共鸣感。歌唱时用气﹑力度一定要自如,音色变化丰富,咬字清楚,行腔自由,风格浓厚,还有发音清晰﹑准确有穿透力,共鸣达远,高中低声区通畅一致,合乎生理上的自然要求,自然而有力。其次,要有正确的歌唱气息,充分说明气息运用与唱歌息息相关。歌唱的发声练习是发展声音的技巧稳定歌唱状态,培养歌唱风格,锻炼发声器官的坚韧耐力,充分发挥歌唱器官潜在的生理功能的最基本一种练习; 最后是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共鸣是由人体的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组成的。其中练习胸腔时先做打哈欠状,发声时下颚自然下垂把硬腭上的声波震动反射点转移到下齿背上, 让声波在喉咙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振动,继而引起整个胸腔的共鸣我们看到无数在歌唱方法上掌握科学基本功的演唱家, 他们的歌唱有许多宝贵经验, 一些高龄老歌唱家仍然在舞台上保持声音的完美及感人的艺术魅力,这些都源自基本功。多数歌唱家以精湛的技艺折服了全世界的歌迷们, 不但能将通俗唱得出神入化,让很多同行羡慕,而且有着深厚的“美声”功底其音域之宽世界少有,是世界歌唱者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声音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发声和正确的歌唱要领。

二、声乐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通过教材的音乐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各种音乐欣赏与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高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拼搏精神,发扬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造诣,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 精心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做好趣味性课堂教学目标导入。音乐教学有时需要融入相关科目的文化知识,教师以创新精神运用各种教学设计,充分营造和谐教学环境,特别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教学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积极参与音乐训练活动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应考虑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智力发展水平,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精心设计,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音乐活动项目的兴趣。

三、声乐表演要有丰富的情感

演唱演奏者是非常认真、情深的。我国戏曲声乐更是如此,有声有情,大部分曲子是有故事情节的。在最初学外文歌曲时,有“唱歌难唱声”。这种现象在音乐学院比较多,一是由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太注重“声音”,全唱练习曲。许多人在演唱中,同行欣赏者居多,要求的多半是音准、声音美、技巧如何等,很少有个人表现。当然,唱歌需有美好的声音,用很多方法把自己的声音训练得优美,技巧纯熟是我们追求的。作为声乐表演艺术,必须认真研究它要表现的东西,这样通过声音和艺术技巧,把内容深刻地体现出来,以感动听众。歌声最初不仅为情而发,而且为舞而伴,音乐不仅是声音听觉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故事情节的画面展示。通俗音乐的火不在于声音有多优美,而是情绪、表演的夸张感染了观众。演唱中,中国曲子容易把握情绪波动和情感抒发。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旋律都是在语言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 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情感和思想感受。

四、要把握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通常所说的艺术风格,指艺术形式的风貌、特色、气质等,从歌唱艺术来说,是歌者的音质、音色、行腔走音的特点,共鸣、力度、语言、语法的应用,揭示思想、主题的特点,对人物、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烘托、艺术作品的语气等因素。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所有文化艺术都和当时社会政治、科学技术和人的思想紧密相连。人们的思想意识必然反映在作品和审美之中, 造就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品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时代差异是不可抗拒的。声乐表演中,我们要尽力运用声音的技术适当表现不同的特征,歌唱与发声的基础是一致的,良好的共鸣和流畅的气息等技术是歌唱的保证, 我们要用最恰当的声音和方法表现出准确的风格。除此之外,个人性格和生理与演唱风格有着很大关系, 声乐表演中我们必须注意作品风格、时代背景,以使表演达到最佳状态。

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声乐演唱中对作品的风格认识和表现,要联系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不能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演唱,研究不同时代作曲家作品的差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通过声乐教学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的能力,几乎每一首歌曲都能促进学生方方面面地发展。

摘要:声乐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需要融入情感因素,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热爱生活,培养想象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歌唱是通过声音、语言的组合对思想感情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准确把握音乐和语言的有机结合技巧,才能通过声乐艺术塑造各种形象,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

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连接 篇8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歌剧表演艺术,连接

近年来, 我国民族声乐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各大艺术院积极开设民族声乐专业, 并为提升专业人才素质, 加强了各院校之间教学方法的交流, 力求寻找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歌剧表演艺术的融入, 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表现力, 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了有效手段。

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目前,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工作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教学体系也日渐成熟, 很多民族声乐艺术家开始进入国际音乐舞台。培养表现能力全面、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民族声乐事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1]。因此, 教师应加强对民族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将歌剧表演纳入民族声乐教学内容中, 为民族声乐唱法和表演开创新思路, 为我国民族声乐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启示。

二、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连接

(一) 以歌剧表演以示对民族声乐进行传承

民族声乐是我国人们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下, 蕴含着独特的艺术色彩。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可以说是对传统戏曲的延伸, 传统戏曲中的手、步、眼等都与民族声乐表演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在传统戏曲中, 表演者需要通过模仿, 体会所扮演人物的情绪、特征等, 将人物形象完美的塑造出来, 而在声乐表演中, 表演者也需要从模仿开始着手, 了解不同地域民歌的独特性, 从而掌握民族声乐中的独特韵味, 以便更好的进行声乐表演。

当今的民族歌剧与传统戏曲相比, 也具有一定的差别, 民族歌剧的表演体系相对较小, 且对表演者没有过多的要求, 其表演内容也浅显易懂, 往往与表演者实际相结合, 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灵活、自然, 能够将所扮演人物的情感充分的展现给观众。而传统戏曲对表演者的要求较为严格, 表演内容十分复杂, 需要运用独特的腔调将人物情感释放出来。

民族歌剧是对中国传统戏剧和民族声乐的继承, 表演者通过对传统戏剧表演手法的借鉴, 实现了人物的鲜活塑造。例如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彭丽媛在《党的女儿》中的表演, 通过将表演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丰富传统戏剧表演发声方式等, 使田玉梅这一角色形象更加贴近生活, 在观众的眼中鲜活起来。因此,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对民族歌剧表演的鉴赏能力, 培养高素质表演人才, 以促进我国民族歌剧的进一步发展。

(二) 以歌剧表演丰富民族声乐教学

将歌剧表演纳入声乐教学范畴, 可以让声乐教学效果更为显著[2]。歌剧表演艺术对表演者具有较高的要求, 例如表演者的演唱水平、表演能力、形体等。由于歌剧表演艺术中具有很多重唱和合唱的部分, 因此, 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其他角色之间的配合。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纳入歌剧表演, 能够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实现自身多能听辨能力的提升, 同时, 在与其他同学配合时, 也能够快速发现自身的的不足, 主动取长补短, 促进自身表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民族声乐表演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将作品中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 也就是要求表演者在表演时能够带有丰富的情感。现阶段我国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中, 有很多同学存在重声轻情的情况, 过于追求声音上的华丽效果和技术表现, 忽略了情感的表达, 导致人物形象未能得到良好的塑造, 观众难以体会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歌剧表演的融入, 能够使学生在歌剧表演过程中充分体会所扮演人物的内心情感,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学会用情感表达方式, 使自身表演更具表现力。

(三) 以歌剧表演实现对歌剧艺术的多层次表现

在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的表演中, 便融入了中国传统戏剧和民族声乐, 民族歌剧的创作和发展与我国民族声乐密不可分, 并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效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现阶段, 很多学生的表演技巧十分缺乏, 对传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 缺乏表演经验,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中融入歌剧表演的综合性训练[3]。不仅锻炼学生的声音技巧, 同时促进其表演水平、情感诠释能力、舞台表现力等的提升, 通过对歌剧表演的学习, 实现对歌剧艺术的多层次表现。

三、结语

现阶段, 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 仅具备声音技巧的民族声乐表演者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 教师应在民族声乐中融入歌剧表演艺术, 实现对民族声乐的继承发展, 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进一步增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玉学.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5:255-257.

[2]付立志.试论民族声乐教学和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音乐大观, 2013, 10:74-75.

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9

一、锻炼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形体变化、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动作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一种无声语言。声乐不仅仅依靠声音和乐曲来表现,更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美的符号,同时也是歌唱者在舞台表演中运用声音表达情感的辅助手段。人们在沟通交流时常会伴有肢体语言,抑扬顿挫的语音加上肢体语言能加强交流的效果,同样歌唱时也需要肢体语言的参与和协调,通过肢体语言让表演更加逼真生动,运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效果给观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演唱时一个传神的表情、一个得体的动作,不仅可以使演唱者在声乐表演中准确完整地传达歌曲信息,表达自我情绪,而且能让欣赏者产生愉悦、亲切的感觉,从而给观众带来艺术享受。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注重声音技巧训练的前提下学习形体表演的基本规律和戏曲表演中的有用元素,掌握舞台表演的基本常识,处理好站姿、手势、眼睛、表情和舞台美术、灯光等的关系,从艺术的审美、动作的设计等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身要通过实践演唱传送艺术情感和音乐思维,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做到以歌唱为主,表演修饰为辅,衬托艺术氛围。比如在表演一首歌曲时,身体应该直立放松,面部表情生动自然,手势符合音乐律动,并与气息协调,还要“眼随手转”,把歌曲的喜怒哀乐传达出来并与观众进行情感互动,做到一举两得。这样,既学习到舞台表演的技巧,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增强心理素质

舞台表演就是以最直接的方式给演唱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加面对观众的机会,并锻炼其心理素质。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演唱歌曲时,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舞台演出实践可以给学生提供发挥和检验自己专业的平台。通过多次反复实践,学生可以克服紧张的心理,提高表演水平,增强舞台驾驭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现自身表演魅力,扬长避短,寻找其美好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举办比赛、汇演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看演出、观摩等形式全方位地感受声乐的魅力,不但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成功者的舞台驾驭能力,又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达到培养强化师生的创新思维和舞台表演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实现声情并茂

成功完美的歌唱必须是声音技巧与情感体验的充分结合,不仅需要敏锐的听觉,更需要传递美和创造美的视觉,这关系着演唱者的舞台形象及感染力。舞台表演是一种空间艺术,歌唱者就是这段时空中的绝对轴心,它时刻运用形象思维调整时空的每一部分,使歌唱达到完美的表演效果。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与讲解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要通过学习乐理、和声、曲式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作品的意境、情绪、风格差异,加强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歌唱时,尽可能在接近词曲作者本来意图和总体构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创作,展现自己的个性之美,增强乐曲的感染力。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只有技巧没有情感的演唱是没有灵魂的,只有源于内心的歌唱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形成强烈的共鸣。

总之,舞台表演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它是声乐教学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集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成果,培养全面发展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双方必须要重视舞台表演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声乐不仅要求声音悦耳动听,而且要求表演真挚动人,它是结合声乐演唱技能和舞台表演技能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而舞台表演对声乐教学尤为重要。通过舞台表演教师可以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的应用能力。

声乐表演教学 篇10

(一)培养创造力

舞台表演并不单纯只是演唱歌曲,在声乐表演实践中,还要求表演者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还要将自己创作的乐曲表演出来。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不能只会表现别人的作品,或者一味抄袭、模仿现成的音乐,而是要做到在舞台表演实践中加强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可以独立完成乐曲创造。

(二)培养情感

一名优秀的表演者是应该带着感情的,把自己的情感注入表演之中,并用这种表演感染受众。恰巧音乐又是一种以感情传达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声乐舞台表演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表演者的表现把作词作曲者的真情实感传达给受众,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三)培养台风

声乐教学中的舞台表演实践是为了给表演者创造更多的机会上台表演,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稳健的台风,从步态、手势、表情等多个方面进行训练,做到感情与动作结合,完成舞台表演。

二、舞台表演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台表演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声乐教学多属于理论教学,演唱也仅是在教室内进行,而声乐教学的最终任务是要让表演者能够自然、从容地在人前表演,因此可以将舞台表演实践看作是补充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声乐教学中加入舞台表演实践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将舞台表演实践应用于声乐教学是对务实精神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的讲话中,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也强调和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核心务实精神,中央重视务实精神,表现在声乐教学中,就是进一步糅合舞台表演实践与声乐教学,向时间要效率,不是脱离表演谈声乐教学,也不是离开教学只要求舞台表现。

三、舞台表演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表演者的实践能力

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优秀的表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舞台表演实践可以直接提升实践能力。首先,在舞台表演中练习声乐,可以两手一起抓,理论结合实践,能够促进声乐教学;其次,表演者通过舞台实践训练可以发现自身不足,无论是台风还是唱功,都需要表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三,有一些涉及合作的表演需要参与者共同实践,经过磨合才能使表演天衣无缝,这个过程,不仅是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更是让表演者懂得协作的过程。因此,舞台表演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之一就是提高表演者的实践能力。

(二)结合声乐教学和舞台表演

将声乐教学和舞台表演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艺术,才能指引表演者的方向,在内在与外在方面同时下功夫,使声乐教学变成可以被表演出来的艺术。通过多次舞台表演实践,可以深入挖掘表演者的表现力,表演者自己也能够将声乐表演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进而总结演出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提升声乐表演能力。

(三)声乐教学和舞台表演相互促进

可以说二者是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作为音乐艺术就需要这两方面共同提高,单发展声乐教学,或只提高舞台表演能力,都不会产生艺术,因为这二者就应该相互促进。表演者在长期认真对待舞台表演实践的过程中,就是在加强声乐功夫,而在声乐教学中把握好每一次舞台实践机会,也是领略更深层次、更多的声乐内涵的过程,二者同样宝贵。将实践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表演者重视每一次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机会,方能实现声乐教学和舞台表演相互促进,并实现共同发展。

(四)使表演者驾驭舞台

如果在声乐教学中将舞台表演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便可以大大降低表演者的怯场情况。表演者怯场会严重影响其声乐能力的发挥,也会使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受到影响,怯场就是表演者驾驭舞台能力不够的最主要的表现。由于表演者的发挥不稳定,便不能把艺术形式完全展现出来,破音、走调、忘词等情况如果发生,就更不能用音乐来打动观众,如果表演者多次参与表演实践,那么表演心态趋于平和,能够很好地驾驭舞台,表现自己。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加入舞台表演实践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表演者的实践能力,从而完成表演任务。本文从舞台表演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目的、重要性和意义等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关系,以及在声乐教学中加入表演实践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深基坑的若干问题下一篇:生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