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心理护理

2024-08-05

小组心理护理(精选九篇)

小组心理护理 篇1

关键词:抑郁症,小组心理护理,个人功能,社会功能

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护理模式越来越多, 心理护理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护理实践中, 心理护理指的就是运用心理学知识, 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 解答患者的疑问,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形态, 从而积极接受治疗[1]。针对抑郁症患者而言, 心理护理作用尤为显著。本文通过对69例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探讨小组心理护理对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 0 1 4年1月至2 0 1 5年6月期间收治的6 9例抑郁症患者, 采取抛硬币的方法, 分为对照组 (n=34) 、研究组 (n=35) 。对照组中, 女16例, 男18例;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 (27.6±6.3) 岁;病程1~50个月, 平均病程 (21.3±10.3) 个月;受教育时间5~18年, 平均 (9.9±2.1) 年。研究组中, 女16例, 男19例;年龄17~58岁, 平均年龄 (27.1±6.2) 岁;病程1~49个月, 平均病程 (21.0±10.4) 个月;受教育时间5~17年, 平均 (9.9±2.0) 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 主要为口服帕罗西汀、氟西汀, 每天1次, 每次20~40 mg;同时给予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安全护理、睡眠护理、自我护理指导等。在此基础上, 研究组给予小组心理护理, 主要包括: (1) 建立心理护理小组, 并且对组员进行培训, 确保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实施。 (2) 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 采取适合的沟通方式, 鼓励患者进行交流, 协助其认识更多的人, 并且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3) 引导患者回忆过去不良人际交往情况, 从而学习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努力提高自身交际能力。 (4) 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确保血液循环良好、呼吸平稳, 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 可以保持冷静, 有效控制自身情绪。 (5) 要求患者家属参加小组活动, 增进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使其可以互相理解与支持。干预时间为1个月, 每周干预2次, 每次1~2 h。

1.3观察指标:运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测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此量表项目主要为个人关系与社会关系、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自我照顾、扰乱与攻击行为。总分为100分, >70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功能无障碍或者存在轻微障碍;31~70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功能中度障碍;<30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功能重度障碍, 需要给予支持或者密切监护。

1.4统计分析: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测定数据输入到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予以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予以t检验, 若P<0.05,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个人关系与社会关系、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及量表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讨论

抑郁症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 以持久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 严重的情况下, 还会产生自杀倾向、自杀行为,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其可以正常生活, 必须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目前, 小组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个人情感认知、躯体感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能力[3]。同时, 通过小组心理护理的实施, 可以有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 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对加快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为: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个人关系与社会关系、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及量表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 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小组心理护理, 可以显著改善其个人和社会功能, 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孙玲, 李娇, 陶敏, 等.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5, 14 (1) :12-15.

[2]时德菊, 李娇, 朱相华, 等.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 (1) :67-69.

外科护理小组护理小组工作计划 篇2

一、目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外科护理质量,有计划的提高我院医疗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外科专科医疗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掌握多项具有专科特色的实践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术前备皮方法,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2规范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3规范疼痛管理,提高患者舒适度。

4严格体液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稳定。5关注高危手术患者,减低手术风险。

6提高留置管道安全性,减低非计划拔管率。7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8预防手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9术后早期锻炼,减少DVT及肺栓塞发生。

10加强围手术期卧床患者皮肤护理,减少压疮发生。

三、具体工作职责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由专科护士负责定期培训各科室联络护士,对全院外科患者护理进行质量干预,协助制定医院专业护士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掌握外科患者护理技能的护理人才。

2.参加护理部领导的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参与相应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的工作。

3.组织、参与本院本专科领域的业务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本专科护理工作指引,协助制定所在专科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

4.参加医疗查房,外科患病例、疑难病例讨论,分析病人的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实施循证护理,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导临床护士工作,确保本专科护理质量。

5.掌握本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组织本专科的学术活动,根据本专科发

展的需要,确定本专科工作和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高质量地推广和应用

专科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相关人员,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实行责任组包干,新老搭档,保证每时段都有责任护士,减少交接班的频次,让患者得到连续性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同时年资老护士要带头作用,注意培养护士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新入科护士以及低年资护士等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8.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3.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发放护患联系卡,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服务质量好与坏的护士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

三.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制度,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经常深入病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整改措施。

四.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在职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2.每月进行各种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要求全员过关,熟悉掌握急救器材仪器及抢救药品的使用。

3.每周一早晨会为护理药理知识小课堂,由治疗班搜集本科现用药说明书,并给大家讲解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并提问医院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4.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护理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

成立护理质控小组提高护理质量 篇3

1 质控小组资料

1.1 质控小组的管理

“三级”管理制度, 即护理部质控、大科室质控、科室质控。

1.2 质控小组的分类

整体护理质控小组、护理文件质控小组、护理技术操作质控小组、护理管理质量质控小组。

1.3 质控小组的成员

由护理部分管主任、科室护士长、各科室护理业务骨干。

2 质控方法

2.1 运用整分合原理

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 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形成“目标树”, 明确各级组织的权力范围和责任, 保证任务的完成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2.2 由护理部提出总体质量要求, 各质控组组长制定计划, 各组明确分工职责内容,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 设置质量控制考核表各质控小组每月活动1次, 各科室每月建立护理质量分析小结, 每季度总结分析并上报护理部, 根据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护理部随时督导各质控小组活动, 必要时参与质控小组检查, 点评质量控制组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3 质控小组具体职责

2.3.1 整体护理质控小组

落实开展护理程序, 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 定期综合考评护理人员服务质量。

2.3.2 护理文件质控小组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护理记录点评, 制定护理表格记录标准, 抽查住院病历、出院病历进行质量控制管理。

2.3.3 护理技术操作质控小组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 以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唐维新主编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为蓝本, 将临床护理操作制作本院的实际操作光盘, 通过网络传播到各科室, 由本科质控小组成员负责培训考核, 并将结果上报。然后由大科室及护理部质控小组进行随机抽查考核和点评。

2.3.4 护理管理质量质控小组

主要包括病区规范化、标准化、消毒隔离、急救药品及仪器性能、基础护理和危重病人护理。

3 结果

通过层层把关, 全面实行, 使全院护理人员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并运用护理程序, 将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临床全面展开。提高了临床护理技术水平护理文件的规范化水平, 使全院护理质量达到新提升, 为病人提供了优质的护理。病人满意度逐渐上升, 从91%上升至97.5%, 护理文件书写甲级率100%, 三基考核合格率74%上升至91%。并且在各类综合医院考核等一系列检查中能够从容应对, 获得好评。

4 讨论

4.1 运用PDCA循环法保证质控小组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

各质控小组在活动过程中, 依据制定的质量标准, 并根据专科特点制定质量考核表, 注重对服务过程的监控, 严格遵循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 做到工作有标准, 标准有控制, 控制有程序程序有信息, 信息有反馈, 反馈有落实, 落实有成果。质控小组每周活动, 每月总结, 每季度分析, 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 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运用考核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使护理人员的个人目标与护理质量管理目标相一致。通过这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式总结经验, 提高护理质量。

4.2 建立健全完善质控小组的规章制度, 保证护理管理的先进性、动态性

现阶段的护理人员结构的变化, 落实分层管理, 责任护士、辅助护士职责明确, 并要求排班模式的灵活性, 年资低、工作经验少的护理人员需有备班, 以确保护理质量。如进一步强化查对制度坚持二次核对制度, 规定2人以上在班时, 用药经2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单人值班时, 为降低错误率, 提高责任心, 规定使用后的空安瓿保留, 由下一班核对后弃去, 并建立登记本。

4.3 加强质控小组的工作管理, 保证公平性、合理性

质控小组的成员来自于不同层次, 检查的侧重点不同, 检查的内容全面, 且采取各大科室交叉检查, 相互监督, 从而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促进。

4.4 重视质量管理的教育, 形成全员管理观念, 并体现了分层管理的理念

质控工作开展的成效, 取决与全体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各级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因而, 应加强全体护理人员的教育工作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其自觉、自主的参与并配合质控小组的活动。

4.5 实行质控小组质量管理, 体现了“团队和授权”

主要体现在首先护理部将质量管理的权力授予各质控小组科室中护士长将权力授予质控小组的成员, 能够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了质量控制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理参与的热情。其次, 通过质控小组的活动, 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与讨论过程中, 获得了好的建议和经验, 并培养了团队精神, 从而使质控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摘要:目的理论联系实践, 讨论临床护理分层管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成立护理质控小组, 明确工作职责, 有计划, 有目的的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结果使全院护理人员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使全院护理质量达到新提升, 为病人提供了优质的护理。结论与运用护理质控小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 是确实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护理质控小组,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丽珠, 裴玉琴.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 18 (19) :1242~1243.

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名单 篇4

组长:胡勤庆(校长)全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副组长:雷金龙(副校长)指导、协调各项工作华杰(德育主任)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组员:

郝常中(工会主席)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培训、讲座和心理咨询工作

公维继(心理健康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

公维继(保健教师)负责心理咨询室日常事务

张敬文(团支部书记)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李云鹏(年级组长、班主任)组织开展年级组心理健康教育活

肖荣龙(年级组长、班主任)组织开展年级组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

殷宪伟(年级组长、班主任)组织开展年级组心理健康教育活

涂凤芝(年级组长、班主任)组织开展年级组心理健康教育活

张鹏(年级组长、班主任)组织开展年级组心理健康教育活

彭中阳(年级组长)组织开展年级组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学习心理环境促进小组成员合作 篇5

一、利用家校平台, 和谐人际关系

由于多种原因, 教育中出了很多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不懂得什么叫分享, 与人相处时, 感情淡漠等, 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调查显示, 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 环境占50%、家庭占30%、学校占20%。 笔者认为, 家庭教育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上名校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需要注意的是, 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只把孩子放第一位的, 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家长应从各个方面去指引孩子的发展, 和孩子共同成长, 而不是简单地说“好好学习, 考上好大学” (林金裕2012)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卫特·派罗尼曾说: “学校如果不积极地了解家长和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 那么孩子的教育将会受到限制, 那样的教育也不可能深刻、全面和真实。”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缺点都可以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痕迹。家长要做一个自觉的学习者,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家长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或亲子活动与家长沟通, 提醒家长在生活中要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孩子, 每天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 要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多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 可适时用点物质奖励, 多让孩子动手去做;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养成健康的心理, 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青少年;让孩子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而不是考试的机器。

二、将内容情景化, 活化课堂教学

虽然多数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时就开始接触英语, 但他们除了在课堂上会听、说、读、写外, 课外几乎与英语无接触, 更别说用英语口语交流了。 学生没有学英语的心理动机, 只是为了考试而机械学英语,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英语的热情反而降低, 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胡春洞、王才仁1996) 。如今的新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 这样, 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课内课外的任务打破以往的in- dividual work模式, 加强了师生、生生甚至家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在此相对自由的氛围中, 学生更能放得开, 学会在模拟的近乎真实的情境中与他人交流合作, 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活用书本知识, 这也符合了新课改提倡的要在“做中学” 的要求。高质量的操练是能力形成的关键, 灵活的操练方法是提高操练效果的前提, 在情境中操练时, 首先, 要灵活把握操练的时间与强度:合理分配操练时间, 恰当掌握操练的“度”, 对于内容简单的缩短操练时间, 避免优生产生无趣感;对于有难度的学习内容, 不能怕耽误时间而走过场、草草了事。 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group work的平台面向全体学生, 灵活使用操练方法,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都能出彩。

三、挖掘教材资源, 开展德育活动

新教材中涉及的课题比较广泛, 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在课内外的小组活动中,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反思和改进, 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去真实感受一些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或者是成长的烦恼, 用“高大上”引领学生, 让“真善美”浸润心灵。例如, 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 设计每课一交流、每日一话题、每周一展示、每月一公益等活动;有些力所能及的任务直接放手让学生设计操作, 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有必要的话还可邀请家长协助 (肖震2011) 。学生只有在特别想知道“Why?”时, 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再经过教师或家长的点拨、鼓励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 产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他们学习的心理需求就得到了真正的满足。

四、优化评价机制, 增强学习自信

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健康地成长, 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不是为学校挣面子。仅仅用单一的试卷成绩评价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碍于学生健全心理的形成。事实告诉我们, 评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科学化评价, 改进评估机制,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要坚持多元化评价、过程化评价、主体化评价,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与改善学习环境的能力, 逐步学会自定目标、自定措施、自我调控、自我评价, 使其在评价的实践中提高自我评价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笔者所在班级就废除了“单科英语第一”这项奖项, 建立了如阅读之星、口语之星、听力之星、外交之星、德育之星等奖项, 而不是只以试卷成绩来定论。不管评价方法是什么, 但标准必须统一, 而且要相对固定, 让学生有奋斗的目标, 不能朝令夕改, 让学生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在实际教学中,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因事、因地、因人来制定灵活的评价方法, 只要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都可尝试。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 (燕国材1998)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一直处在一种心理不安全的状态下, 他们的个性就会在揣摩中逐渐消磨, 思维就会在谨慎中逐渐僵化, 灵性就会在拘束中逐渐消失, 这时, 情商随之下降, 优秀的学习心理就与他们无缘。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 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 多给学生爱和尊重, 多表扬, 多鼓励, 少批评, 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具备愉快、乐观、自信、自强、积极、创新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迎接将来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林金裕.2012.分析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态促进和谐英语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3) :55-56.

胡春洞, 王才仁.1996.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肖震.2011.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J].职教论坛, (12) :31-32.

小组心理护理 篇6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合作中增强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学会人际交往, 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对合作精神的认识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合作对儿童的发展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所以心理健康的一项基本指标, 就是个人建立和保持与他人合作关系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现象普遍, 小学生中出现的自私、孤僻等心理现象较严重,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既能对不良心理进行矫正, 培养他们相互关心、合作和互助的精神, 又能提高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不是两全其美吗?因此, 我认为, 对当前独生子女加强心理矫正和培养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缺一不可。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增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 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 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 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做出的努力, 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 认真虚心地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 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 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 小组合作中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 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语文这门学科中, 汉语的语言结构、组织和运用变化万千, 妙趣无穷, 有规则而又无规则, 有定法而又无定法。如果教师只是从教材内容中一成不变地解词, 串讲等, 而不是带领学生去探求它的变化, 研究它的异同, 比较它的差异, 琢磨它的法则, 并从中发现它的丰富、它的美妙、它的趣味, 必定刺激不了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也形不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欧洲新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 兴趣是水闸, 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在学生的讨论学习中, 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因而我在教学中,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合作小组学习”的方法, 创设宽松、愉快、民主和谐、无拘无束的氛围, 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地让学生进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2. 在小组合作中树立自信。

自信心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俗话说:信心多一份, 成功多十份。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 有“畏难自卑”的不良学习心理, 他们对学习惧怕, 毫无自信。在小组讨论中, 我有意让这些学生和自信、胆大的学生合作, 吸取别人的优点, 扬长避短, 弥补不足。由于同龄之间, 较少权威因素, 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连那些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力。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 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通过讨论, 学生对讨论问题已经有明确答案, 这时, 我又有意让胆小、自卑的学生回答, 及时给予鼓励, 不断地激励, 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 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不断树立自信, 把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人际交往。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中存在一些共同的缺点:如自私、胆小、任性、优越感等等, 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 因此常在父母的温暖和照料下生活, 而不习惯与年龄相仿的朋友相处。这些孩子容易表现出孤独、胆怯的行为。另外,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 父母总担心孩子的安危, 爱把他们圈在家里。因此他们从小不敢玩那些勇敢者的运动, 而胆小缺乏勇气这种性格, 对他们成就事业显然不利。人际关系的适应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也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中, 我发现有的孩子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讲话甚少, 胆小羞怯;有的则过分胆大妄为, 攻击性强, 同伴常告他的状, 这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表现, 应引起高度重视。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 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 我让学生相互修改作文, 请别人读, 签名, 说说作文中的优点, 在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的过程中, 学生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 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小组心理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患者资料对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理服务, 其中男性患者74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在38~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7.4岁, 1型糖尿病患者54例, 2型糖尿病患者48例, 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对该院该次护理实践效果造成影响。

1.1.2护理小组资料该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理人 员共有32名 , 年龄在23~49岁之间 , 平均年龄为31.6岁 , 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25名, 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7名, 职称护士5名, 护师13名, 主管护师11名和副主任护师2名以及1名实习生。

1.2 护 理方法

1.2.1建立护理小组该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由32名组员组成, 小组成员均通过考核进行选拔, 考核依据主要为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护理操作以及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等知识, 根据32名组员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评估, 分数最高的组员任命为组长[2]。

1.2.2护理小组培训该院糖尿病护理小组主要培训形式为临床医师护理技能讲座和糖尿病专业知识专题讲座, 定期的对护理小组成员的各项能力进行检测和评估[3]。

1.2.3糖尿病护理小组工作内容每周在医院内部开设一次专科门诊, 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门诊咨询服务, 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及血糖检测等服务, 定期深入社区开展糖尿病预防的知识讲座, 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

1.3 统 计方法

该院该次护理实践活动中所得数据, 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用t检验。

2 结果

102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我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理后 , 患者各种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 与接受护理前相比, 存在明显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同时, 该院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取得了良好的实践结果。

3 讨论

糖尿病在医学临床上属于一种慢性疾病, 其主要治疗方式以预防为主。因此, 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开展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能力, 即服药、检测和注射胰岛素等能力, 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4]。

该院该次开展糖尿病护理小组后, 102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治疗满意率也显著提高。该院该次组建糖尿病患护理小组的实践效果显示, 组建专科糖尿病护理小组可以给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愈率, 对于降低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我国各大医院学习和效仿。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的效果, 以期提高糖尿病的专科护理水平。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4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咨询门诊、护理问诊以及安全管理等, 对糖尿病护理小组32名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专业知识培训, 护理周期结束后, 评价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工作的效果。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接受治疗配合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护理小组护理人员的糖尿病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与开展专科护理活动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医院开展糖尿病护理小组, 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糖尿病专业护理的水平, 对提高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专科护理,服务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昆霞, 潘桂琼, 谭丽君, 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 2013, 4 (2) :94-97.

[2]宋乐芹, 吴丽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 (4) :260.

[3]徐勤容, 陈育群, 吴丽琴.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1 (13) :27-29.

皮肤护理小组的构建及成效 篇8

1 小组成立背景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住院病人的年龄特征也趋向老龄化, 患压疮的风险也增加[3]。我院2个内科病区病人平均年龄已达83.4岁。我院是以发展肿瘤专科为重点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住院病人中与肿瘤相关的皮肤护理问题日渐突出。临床护士皮肤护理相关理论知识陈旧[4], 缺乏专科护士指导;临床护士对病人潜在的危险因素预见性不够, 导致皮肤问题的产生;对伤口的评估、描述不正确, 相应的护理措施不恰当;对新的皮肤护理产品功能认识不足, 不能正确运用, 处置方法不规范。

2 方法

2.1 成立皮肤护理小组

2.1.1 组织架构

皮肤护理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5名, 直属护理部领导, 各病区设网络员1名。技术支持:普外科、骨科、中医外科医生等。

2.1.2 成员资质

组长由大内科科护士长担任, 小组成员由神经内外科、内分泌、肿瘤科护士长担任, 病区网络员由1名热衷于参加该小组活动、有一定伤口护理经验的护师担任。

2.2 制订小组工作职责

2.2.1 网络员职责

负责本病区所有造口、伤口、压疮病人及病区压疮高危病人 (Braden评分≤12分) 的上报;按时参加小组培训学习;指导本病区护士完成病人评估及各项护理工作。

2.2.2 小组成员职责

协助组长做好全院造口、伤口、压疮病人的会诊工作, 每月进行皮肤护理质量全面检查,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2.3 组长职责

制定相关制度、流程, 每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 负责所有造口、伤口、压疮病人报表的收集、整理工作, 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会诊, 提出指导方案供临床参考。带领小组成员开展造口、伤口、压疮方面的科研工作。

2.3 制订压疮、造口、伤口呈报表

参照相关资料及以往临床经验, 由护理部与小组成员一起重新修订了造口、伤口、压疮相关报表。

2.4 小组工作模式

戴明循环 (PDCA) 是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5], 小组工作模式以PDCA理论为指导, 各自按照工作职责对全院病人的皮肤护理问题实施监控, 每月常规活动2次。对疑难案例, 由护理部协调组织技术支持。

3 效果

3.1 造口护理

截止2011年2月底共收到各病区造口报表46例, 造口专科护士深入病房对造口病人进行跟踪指导, 实现了造口病人的统一管理, 全年无一例造口并发症发生。小组成员承担对造口病人的出院回访工作, 其中30例造口病人加入了我院的造口俱乐部, 全年召开造口联欢会2次。

3.2 伤口、压疮护理

压疮及高危压疮病人的上报率由2009年的68%上升到2010年的95%, 压疮评估表填写符合率由小组成立时的30%上升到90%, 难免压疮的发生数由2009年的16例下降至2010年的5例。对疑难伤口的处理, 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指导实践, 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例如, 1例院外带入的大面积压疮, 伴有感染及组织坏死, 医生建议手术清创, 家属为不增加病人痛苦, 拒绝手术, 经小组成员会诊, 决定用清创胶去除坏死组织后, 应用银离子敷料进行伤口抗菌治疗, 经2个月的换药, 伤口愈合。皮肤护理小组建立以来, 得到了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大力配合, 小组成员能认真履行职责, 及时填写报表, 反馈护理效果。一年来小组成员进行院内会诊116次, 院外会诊4次, 举办造口、伤口、压疮相关知识小讲座12次, 发表相关论文3篇。

4 讨论

4.1 护理部的组织保障是小组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护理部安排专人负责皮肤护理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 5名核心成员都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皮肤护理知识培训班, 使在全院范围内系统地进行皮肤管理成为可能, 保证了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大考核力度, 人人重视皮肤护理问题, 在全院各科就诊的病人都能享受到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 实现了优质护理。

4.2 小组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皮肤护理小组成立至今, 每月请院内外专业人员对小组成员及网络成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及成员间的互相交流, 护士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4.3 小组的建立有利于护理资料的收集及护理经验的推广

小组成员不断从疑难的伤口问题中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法, 最后形成经验总结, 供全院护理人员分享, 其中收集的图片及信息为护理科研提供了实证资料。

参考文献

[1]吴玲, 陆巍, 陈湘玉.皮肤护理质控体系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07, 21 (11A) :2891-2892.

[2]胡宏鸯, 冯金娥, 叶志弘.皮肤管理和压疮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2) :175-177.

[3]杨惠花, 晆文洁, 施耀芳, 等.课题小组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43-344.

[4]丁炎明.我院造口治疗师培养和临床实践模式建立[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8) :13-14.

小组心理护理 篇9

另外,我们知道专科护士掌握正确的糖尿病知识,拥有规范的操作技能,非糖尿病专科的护士配合专科护士的护理与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对自己的管理能力;可以控制患者血糖的高低;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比较缺乏糖尿病的知识以及如何护理糖尿病的知识,这样就对患者在非糖尿病专科的治疗中有很不好的影响。

1 目的

为了提升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水平以及达到护理的资源就需要被合理利用,该院成立了糖尿病护理小组,得到了预计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的收集采取自愿报名参加再进行挑选的方式,在该院有9 8名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男士和女士分别是37名和61名,22~36岁是我们选择的年龄范围,拥有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的人分别是51名和47名,还有护师和护士分别是35名和6 3名,所有护理人员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积极学习知识。

2 方法

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小组机构组成:糖尿病护理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分别是由内分泌科护士长担任的1名和其他科室的护士长担任的4人,两人均具有丰富的祥光护理经验。糖尿病护理小组组长以及副组长均参加过两次同类型的培训,他们具有丰富的有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知识,并掌握了如何良好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技能。

培训:98名组员均参加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和糖尿病护理知识的培训活动,培训共分为有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每月培训糖尿病知识3次,护理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讲授知识,不断丰富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糖尿病专业方面的综合知识,提高糖尿病护理能力,在此期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糖尿病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比赛,致力于达到有效的调动专科护理人员学习糖尿病知识和护理糖尿病知识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每月培训糖尿病知识两次,可以通过讲座等方法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可以开展具体病例的专题讨论的活动,不断的丰富护理小组成员糖尿病知识,提高护理的能力。

培训测试:培训前后对98名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关于糖尿病专业知识进行测试,还要检验护理糖尿病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记录这两次考核的结果,然后比较这两次测试的成绩。考核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考核,主要的内容是了解运动等相关知识,第二个方面是考核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具体情况。”[1]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减少糖尿病合并正的发病次数、注射常用糖尿素等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这两次都可以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核,并进行现场考试。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写完问卷之后立刻交卷并进行密封,最终由专人统计成绩。

3 结果

使用S P S S 19.0统计软件,结果如下:第一,培训前后糖尿病小组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情况。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来,相对于培训前,培训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教育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并且还对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改善,还提高了血糖监测、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的能力,第二,小组成员在进行糖尿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前后,掌握知识及技能的情况。培训后护理人员丰富了糖尿病知识和增强了操作能力,包括怎么正确使用和保养血糖仪、怎么正确注射常用胰岛素等等。

4 结论

第一,糖尿病所引发的疾病会各有不同,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和患病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患者的发病情况也各不相同,另外,客观上看,糖尿病还会对损坏其他的器官,会引发不同的疾病的相继产生,如果仅仅针对糖尿病的治愈方法来进行护理,是不可能实现良好护理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采取行动,有效的控制住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应该采用进行综合治疗以及小组护理的方法。“通过护理糖尿病,可以有效的协助糖尿病患者熟悉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可以引起患者的兴趣。”[2]由此可以有效的使得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高低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第二,现在很普遍的现象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是在非糖尿病科室进行的,但是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没有了解完整的糖尿病的护理知识。在糖尿病患者中常常会因为很多的原因加重了病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掌握好必要的专科护理知识,还严重缺乏糖尿病专科护理技能。”[3]因此很容易出现因为没专业护理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情况。在对9 8名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前后测试他们的糖尿病专业知识,测验护理糖尿病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提高服务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质量,并达到了减少糖尿病患者康复需要的时间以及防止糖尿病患者发病的目的。所以作为糖尿病的医护工作者应该经常开展一些糖尿病知识及护理技能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中要以技能的传输为主,将糖尿病的护理技能融人到活动中,这样知识才能更加容易的被护理人员认可,才能切实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还可以系统的学习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

第三,糖尿病在发病之前是很难被患者察觉的,糖尿病患者想要预防糖尿病患病,最主要的一点是患者要要进行自我管理。“作为主要成员的护理人员可以大力宣传糖尿病护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开展糖尿病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让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变得健康。另外还要掌握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4]在调查中显示,护理人员们相对于培训前的护理状态来说,组员的糖尿病知识的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很多之前没有掌握的护理要领都可以熟练的运用。这就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很好的进行康复治疗,并可以为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而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第四,护理小组可以开展完整的糖尿病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可以把这方面的知识和护理能力结合起来,可以完善护理人员对血糖的操作方法,在糖尿病知识教育和操作流程的规范上做相应的规范,根据以上研究,开展糖尿病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活动,可以有效的丰富他们的糖尿病护理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增强病患对预防糖尿病的能力,更可以很好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此达到可以和好的配合糖尿病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并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的康复,从而达到了全面护理的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因为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所以患者自我管理是很重要的事情,培训患者掌握护理知识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引导患者重视自身对糖尿病的护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护理现状,患者需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血糖测试的时候要规范化,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另外,根据现实情况,糖尿病患者不只是在糖尿病临床护理科室,却是分布在很多和我院相关联的科室,因为这样的分布可以及时的解决由于糖尿病疾病而引发的多种并发症,很好的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防止护理不合理而造成加重患者病情的现象出现,促使各个科室中护理人员行为的规范化发展,且由于护理小组成员的言传身教,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知识与注意事项很好灌输给护理人员,起到了知识的有效扩散,这样才可以使得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并明确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情况。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糖尿病护理的知识与护理技能。

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通过参加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的有关糖尿病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的培训,从而去提高自身对糖尿病的了解,达到有效地去提高对该专业的服务技能以及在对糖尿病病人服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最终让患者对自己充满信心。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也可以向糖尿病患者宣讲一些糖尿病的知识,日常生活饮食和其它的对他们有利的医学信息。这样的话,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医疗,更加有信心地去面对自己的病情,通过良好的沟通使得人们去正视自己的疾病,面对自己疾病时会用从容的心态来应对。对于病人来说可以减少其它病症的发生,改善糖尿病患者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成立小组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糖尿病护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患者了解自己病情和糖尿病基础知识,这也对糖尿病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有很多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减少他们的发病率,让患者护理质量得到很明显的提高,使得糖尿病小组的成立达到其成立初衷。

摘要:目的 糖尿病患者在护理的时候,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成立对于糖尿病病患的护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 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设立组长、副组以及其他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人员数量分别是1名,4名,98名。其中男士和女士分别是37名,61名,主要年龄段分布在2236岁,拥有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学历分别是51名和47名,护师和护士分别是35名和63名。组长们均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对糖尿病专业方面的知识很熟悉。组长言传身教并教导组员糖尿病专业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进行糖尿病的正规护理。经过试验,最后对98名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护理技能与知识进行对比和测评。结果 培训后98名成员可以很好的掌握糖尿病专业知识、糖尿病护理技能以及糖尿病健康知识。结论 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在经过糖尿病小组培训之后,糖尿病知识与护理技能都有相应的提高,进而达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糖尿病,护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春雨.开展糖尿病联络员的做法与体会[J].西部医学,2011,23(9):1788.

[2]韩菊红.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西部医学,2011,23(7):1730-1731.

[3]钱进,周立新,唐雪,等.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西部医学,2010,22(12):2337-2339.

上一篇:CO反应下一篇:医院的暖通空调设计